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2024-09-20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精选8篇)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1

《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通辽市扎鲁特旗香山农场学校

2013年6月我校英语教研组向自治区电教馆申报了《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这一课题,后经省馆专家评审予以立项。自9月份收到立项通知后,我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认真指导课题组做好开题前的准备工作,为我们课题前期计划的制定和落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们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路与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工作思路

我校属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周边村镇。他们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家庭环境与条件更不如人意,鉴于这种情况,如何在我校电子白板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下开展英语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我校承担的子课题《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总目标是: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英语教学手段的完善与提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的融合,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运用能力,真正解决英语教学容量大、课时紧的教学特点。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真正成为交流的语言,使小学英语教学快乐化、轻松化、实用化。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目前,该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现就本课题实施以来的阶段性工作进行汇报:

(一)准备阶段

2013年6月,学校领导对抽取部分学生和全体教师做了关于信息技术的调查问卷。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初步确定了我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013年6月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文献,初步确定课题名称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的研究》,并且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成员。完善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制订了课题实施方案,组建了课题实施的具体部门并明确了分工:教务主任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负责具体工作。上交课题研究方案.2013年7月,我校课题负责人和一位实验教师参加自治区电教馆组织的课题开题培训会。

2013年9月,根据自治区电教馆总课题精神,结合学校课题前期实施工作,在修改完善课题方案计划的基础上,正式向自治区电教馆递交课题申报书,确定课题名称为《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研究》。

(二)实施阶段

1)、2013年9月开学初,校长、课题负责人及英语组的课题研究老师组织开题研讨会议,共同商讨有关此课题的实施步骤和其具体做法,安排部署具体分工。并向校长汇报经费预算情况。2).2013年9月—10月,进行初步尝试。我校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公开课”教研活动.课题组每位教师都进行课堂展示,并形成教案,说课稿,反思等教研材料。课后,课题组教师及时开展探讨会议,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更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找到下一步研究、改进的方向。

3).2013年10下旬,学情问卷调查.在全校3-6年级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合格率100%。课题组教师进行了统计,分类。并形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为下一步的理论学习研究和方案设计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和改革方向。

4).2013年11月,组织进行“学习研究先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山东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336教学模式、以及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课题组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要素,精髓。并在学习之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5).2013年12月,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在学期末形成成绩汇总对比表。(完成)

6).2014年3月,由课题组成员王玲玲老师所教学的四年级两个班级作为初步的实验班。课题组教师通过不断研讨,研究教学模式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过程

一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识自我,倾听学生们的心声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抽取了学校3-6年级共100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初期的学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在学习英语中的困难,英语教学方法的喜好以及对英语教师教学中的期望,等等。调查后,我们将结果细化、归类。做出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为以后的实验活动提供方向。并且我们将会分阶段组织调查,及时倾听学生心声。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帮助

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是教师厚实文化底蕴、完善人格魅力的基石。与一般教师相比较而言,课题实验教师除了同样要具备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比较敏锐的洞察力,并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自觉的反思意识。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认真研读英语课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学习研究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活动。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山东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336教学模式、以及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课题组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讨高效课堂模式的要素,精髓。并在学习之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3、开展研究活动,保障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认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公开课、师范课、集体备课,坚持进行。并以知识树形式,进行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的三说演讲活动,这一活动使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所学课标精髓与教材科学整合,真正吃透教材、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的学习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参加“通辽市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观摩暨课题结题大会” “全国中小学第三代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体系培训”活动以及“全国九大课改典型名校—典型课、特色课现场观摩评析”活动。

4、抓好资料整理,让研究成果得以共享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成果的反馈,对研究人员的论文、课件均进行了分类整理,使我们的教学更和谐更有效,通过撰写反思与总结经验,帮助教师从实践中提升理论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以此来提高我校整体英语教学面貌。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课题虽然只进行研究将近一年时间,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老师共同的努力下,已初见成效。全体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了发展,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不再是盲目的,也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而是形成了教学、思考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课题研究的知识和主动研究的意识。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由于教师对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性认识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师科研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全体英语教师普遍注重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注重学生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收获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跨越,这一点也是课题研究小组的最大收获。

五、反思与计划

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方面努力的同时还存在很多困惑:

一是强调用信息技术媒体支撑现代教学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的作用。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不是万能的,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与补充。

二是怎样做到高效课堂与快乐课堂的并行,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是一个很实际,又很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难题。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1.细化课题组成员分工,将下一步课题实施计划具体到每一位课题组成员。

2.集中时间对实施阶段已完成的部分进行总结、梳理。尽快形成英语高效课堂模式图,并及时应用,尝试,不断总结经验。

3.积极学习研究多媒体白板的使用技巧与PPT课件的创新设计。丰富教学资源,生动英语课堂。

4.不断加强实验成果的宣传、向协作校推广,力争在全旗产生广泛影响。

5.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完善相关的制度。2014年5月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2

一、运用电子白板, 优化问题情境

1.电子白板的页面切换功能。 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活动挂图、配套的图库以及课前准备的资料能够随时调用。电子白板的互动转换功能, 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调整, 真正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 三角形分类》 时, 教师从资源库中拖出实物图, 学生发现三角形无处不在,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把卡通式的船拖出放大。质疑:这艘船用多少个三角形拼成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引起认知上的冲突, 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电子白板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功能。 数学课堂上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创设出有利于他们学习的学习情境。

3.电子白板构建互动协作环境, 让师生角色发生质的变化。在交互白板提供的平台上, 可以开展丰富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 在课堂协作教学环境中, 有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助学的作用,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有更灵活的或强或弱的控制;同时, 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参与和协作, 充满活力和凝聚力。

二、利用电子白板, 建构教学活动

1.课堂的预设生成。 电子白板的几何画板, 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能够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 图形的分类》 时, 学生在组内进行探索交流, 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利用白板中的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演示分类过程, 绘制成表格展示。 利用白板技术的“ 交互”功能, 建构汇报小组, 学生自主探索、组内交流。

2.课堂的动态生成。 电子白板成为师生集体学习和平等对话的互动平台, 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合作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 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且高效。

3.打破束缚, 创建师生交互平台。 电子白板的演示与展示功能, 如实物展台, 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同时, 知识得以优化, 能力得以提升, 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堂高效。

三、深化课堂训练,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进行多样的课堂教学训练, 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 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 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还可以把事先设计好的练习题, 利用拍照功能, 直接导入到白板进行练习, 使课堂教学优质而高效。

四、整合丰富资源, 拓展学习平台

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数字化教案, 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可得到丰富, 教师灵活地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 保存到资源库中, 不需要按顺序把他们都组织好,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学情来随机调用, 根据学生的应答结果通过书写、拖拽、超链接等方式即时呈现相应内容, 使各种活动之间的切换更加流畅, 不受课件程序的牵制, 学生的思维火花因为得到了及时肯定, 及时强化, 定会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五、电子白板教学, 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电子白板以互动为设计理念, 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教学之间的空白, 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 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采用“ 互动课件+灵活讲稿”的方式, 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 具体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 生动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 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

总之, 电子白板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能够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提高师生交互的机会, 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课堂;课外拓展;课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为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2010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初中英语老师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的创设有助于知识的深化。英语作为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其核心是交际,去情境化的交际犹如一潭死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互动特点,充分运用网上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虚拟教室中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从而避免现实中害怕出错的情景,使学生敢于说。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影视、动画、文本等为一体,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前先来一段和主题有关的视频欣赏,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教师应该注意生词及重要句型应以情境的方式呈现,以利于学生明了“学什么”(whattolearn)。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海量的信息延伸了英语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信息,如主题网站、相关博客、bbs 等。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对知识进行选择、组织、加工和建构,使学生明了“如何学”(howtolearn)。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通过近年来的探讨研究,本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特点,通过对教学观、学习观、质量观的研究,对英语课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恰当运用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科学设计了教学环节,形成了适应英语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五阶段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自学提纲、情景教学、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反思回顾”五个步骤展开,每个步骤都及时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兴趣激发、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持续提高、系统小结等不同的特点进行设计,每个环节都有新的起伏和高潮,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起有伏,即学生的语言习得功能系统始终处于语言交际学习的激活状态,同时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优美的学习环境中都感到兴趣盎然。

1自学提纲

学生自行拟定自学提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情景教学”阶段埋下伏笔。

2 情景教学

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来源于教师教学的吸引力。投影、课件、电影、电视以其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特点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气氛。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变换各种人物角色,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上Saving The Earth时,我创设真实的情景,在与学生问候之后,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进入课题,而是走到教室后面,不紧不慢地捡起地上的纸团和饮料瓶丢到垃圾桶里,同学们的目光紧跟过来,就在有的同学担心挨批,有的同学诧异之余,我说:“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 I did just now ?”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提出了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同学们便三言两语议论开了。有的说:“The students onDuty Should clean。”有的说:“The Students who throw away the dusty shouldBe punished。”还有的说:“Paying attention to hygiene is our duty。”就这样,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谈环境,谈责任。顺理成章,不露痕迹,学生自己把自己引入新课,这一情境的插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和使命感,又为课前设计的探究活动成功地作了铺垫。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教学效率。

3分组讨论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既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来学英语的原则。

4课堂练习

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在教学思路上表示为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寻求一种答案,而学生并不因为找到一个答案而满足,而是一问多答或一答多问,而创造性活动便是从答题解题中开始的。

5反思回顾

在进行教改实验的时候,力求根据交际性原则,努力创造英语交际的氛围,充分利用幻灯、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因为只有贯彻交际性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才会真正成为动态式。

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很多,而学生学习又是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只有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生态系统,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形成“一潭活水”,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福荫,袁锐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4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由我校承担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系合肥市立项课题(编号为HJG11110),该课题2011年6月进行立项申请,2012年1月立项,2012年2月举行了隆重的课题开题报告会。开题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校老师对新课程标准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解决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率为抓手,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全面提高。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的课堂高效吗?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高效的课堂?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揭示高效课堂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指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的生态课堂,形成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命题:学生可持续发展与教学质量。然而,既然名为“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其重心就必然在于一个“效”字。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摒除无效以及低效,实现有效进而高效,是本课题所研究的目的所在。

三.课题阶段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点: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3.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使课堂教学良性发展。

5.形成适合我校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初步形成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五.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以往研究是多以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以往只从教师层面进行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成立课题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2.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3月—2013年7月):各子课题组初步形成本学科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完成中期报告。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总结深化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学案及教案专集,出台学校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七.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学科组进行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研究,并适时对各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与改进。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平台,强化校本培训,开展了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为载体的多种多样的交流研究活动,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1.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有序开展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合肥市立项课题,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为启动阶段。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课题组工作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构建了实施目标体系。本课题共设置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七个子课题,分别由学校中层领导或骨干教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校长室.教导处全员参与。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学期至少二次课题组全体人员参与的研讨会制度,总结各阶段的研究情况,以指导后期的课题研究工作。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2年2月23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市教育局教研室梁华明主任、孙寅生等老师参加了开题报告会,对课题进行了鉴定论证,他们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的立意、研究的重点以及操作的可行性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2.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通过交流培训深化本课题的理论观念。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课题组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论有效教学的特征》、《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3.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研讨.教学研究及每周听评课活动,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2012年3月22日.10月17日二天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模式。2012年11月26日,我校组织了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八年级物理同课异构活动,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高效点的把握各有风采,让人领悟到课堂的艺术性,在研讨中大家在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改进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物理课堂。

为扩大我校课题研究活动的成果,展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全校教师钻研业务和投身课改的热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我校主办或参加了多次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2012年4月11日,巢湖市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研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讨会在黄麓镇中心学校召开。参加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的有市教研室蒋家锁主任、物理教研员邵俊老师和全市三十余位初中毕业班物理老师。首先我校张文革、孙传翠老师给参会者上了复习观摩课,随后参会老师积极参与了评课活动并就中考物理复习进行了经验交流,邵俊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上复习观摩课的老师准备充分给大家献上了精彩的复习观摩课,最后蒋家锁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这次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希望各位物理老师要瞄准中考方向做好复习工作。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全市中考物理复习工作,提升全市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研讨交流,让更多的教师欣赏了名师的风采,领悟了课改的真谛,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对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思考。同年4月,我校许正林老师参加了巢湖市初中思想品德课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吴银芳老师参加了巢湖市首届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荣获一等奖,并在进入合肥市的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10月23日,我校张文宏老师在安徽省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实验技能操作单项一等奖。2012年12月21日,我校组织了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的课题研究工作沙龙活动。活动由张文宏主持,要求大家畅所欲言。我校部分中层干部.教研组组长和各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沙龙活动,大家围绕“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这二个核心畅说欲言,气氛相当热烈。杨四清校长希望广大教师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站在一定的高度,观察教育教学的问题。这次沙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智慧的碰撞,通过沙龙活动,大家对适合我校的各学科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解决了一些课题研究过程中困扰大家的问题,特别是对导学案的制定、课堂学生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及有效评价的重要性及作用的认识、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情况重要性、当堂检测的重要性以及课堂中必须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4.加强科研制度管理,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1)切实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为每周一次。

(2)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载体。依托学校课题研究,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我校每学期组织二次校本课题研究交流活动,主讲人就是一线教师,每人根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任务,依据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反思,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心得,这种活动解决了部分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困惑,拓宽了大家课题研究的思路,提高了大家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妥善合理安排“师徒结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对”,做到有计划、有仪式、有过程、有总结。引导青年教师自我设计成才计划,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并通过教研沙龙,将校级名师和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互动式的专题研讨。并通过听评课,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5.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形成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如张文革主任首先带头上课题研究课,一次在全市开设示范课,一次在校内开展同课异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6.开展校本调研,研究有效策略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每学期都开展了全校性的校本调研活动,调研侧重于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分别对各年级进行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通过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2012年12月7日,八年级全体老师在八(2)班召开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会议围绕课堂有效教学,就期中考试成绩及半学期以来的各方面工作情况展开讨论。会议由教导副主任王跃青主持,全体八年级任课老师参加,张文宏副校长出席会议。

2012年12月28日,九年级组全体教师在九(2)班召开了第二次阶段检测质量分析会。会上首先由各科学科带头人对本次期中考试考试成绩进行了数据分析,并以周边学校的成绩进行参照比对,查找问题和不足及下阶段的主要措施,大家纷纷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措施。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大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大提高。近年来,我校教师共发表或获奖论文上百篇,其中合肥市骨干教师谢玉荣《分析中考试题,提高复习效率》在2012年巢湖市中考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论文《中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如何做》获“全国新课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征文活动一等奖,《2012年安徽省巢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网主办的人教网刊《滴定化学》第38期(2012年第6期)。市级以上展示课、评优课5节,其中张文宏老师在安徽省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实验操作一等奖、许正林老师获获巢湖市政治评优课一等奖、吴银芳老师获合肥市首届初中数学综合素质大赛二等奖。

2.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成型,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深度与效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学习方式与生成状态,必须极力营造民主和谐乐学的教学氛围,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实施当堂练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旧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新理念倡导的生命化的课堂。

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初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出示的预习案进行自学;通过阶梯性导学达成目标要求;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能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前备课,要精心编制预习案(可以提供自学目标、自学提示、简单练习或材料搜集等)。

第二步:学情反馈。课前教师要抽查了解学生预习中存的问题,了解学情,课前悟课。本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放在课内,即在学生个体活动的基础上集体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个体活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近共性的问题,以学定教。

第三步:互动解疑。师生、生生平等对话,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达和表现机会,善于发现学生预习中思维的偏差,重在思维方法的点拨。并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增减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教学要求是: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先学后教,会的不教,以学定教。

第四步:当堂训练。以适量的不同梯度的练习来检测反馈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课堂练习或作业进行自测自结。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独立完成,教师视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

第五步:归纳巩固。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要点,特别是方法总结。针对反馈情况,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学生课后整理预习案。

3.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档次,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开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制度建设三位一体的校本研训新途径,建立以“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为中心载体的校本研训制度,增强校本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研训的积极性。

各教研组每周定期安排公开课、听课活动,执教者课后自评反思、听课者点评、骨干教师精评引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模式。引导教师在课例教学观摩研讨中,使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工具,进行自我反思、同伴点评、学科带头人引领等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对教材教法的钻研,促进了教师形成对理论学习的重视和专业成长的紧迫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形势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素质,为学校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研究实施到中期阶段,取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积累,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研究开展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2.加强管理是课题研究的保证

/ 10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3.物质条件的保证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师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推动有效教学的开展。

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丰富、积累研究性学习课例,多出精品课例,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2.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应用。

3.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尽量减少其局限性。

4.围绕课题,多做些调查研究,争取多出一些有质量的论文。

5.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方法。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圆满完成任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服务。

黄麓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2012/12/31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5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新课程标准实施对教师的要求。

《课程标准》就教材问题提出了“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用渠道” 的教学新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活用问题,如对教学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在教材灵活使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Harmer(2002)在 How to teach English 里提到教材的使用问题。他认为,正是因为教材中一切都不是很精彩;也正是因为教师要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此,对教材的补充、改编、替换就显得如此重要。正是在这时,教师为学生的利益与教材的沟通才真正起作用。

新课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的知识和才智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应包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育教学的同时应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然渗入教师的才智,从而增加教材的资源内涵。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发现其特点,优点和不足,使用中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作用,实现教材编写的预设目标。

2.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外研版教材要求标准高、词汇容量大、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活动容量大、新教学理念的实施难.面对外版新教材,农村教师感到难以适应,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和问题,难以有效合理的处理教材,英语教师们普遍感到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实效差,学生学习本教材普遍感觉吃力。目前,我市各校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外研版英语教材,对于这些不利因素,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农村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实效。

所以亟需改变目前教师对于外研版教材的掌控及处理能力,亟待进行针对外研版英语教材整合的实践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现有的英语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师对教材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实效。

⒉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对外研版教材的理解与整合处理形成体系后,培养学生对外研版英语教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3、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农村地区使用外研版英语教材教学的现状,促进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改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以农村学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外研版初中英语课程资源整合为研究载体,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以促进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转变农村学校现有的英语教学方式、改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为研究目标,分析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找出在使用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积极探索初中英语外研版教材整合的策略并使这些理论成果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从而使外研版的英语教材更符合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增强教师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七年级: 起始阶段,从巩固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入手,对英语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补充以及把教材中过量的词汇和过难的句型及语法整合创新,使学生更容易识记、理解和运用。

八年级:将教材中涉及的偏难的课本对话内容进行简化和创新,强化学生听说技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九年级:将初中外研版英语六册教材涉及的词汇句型以及语法内容进行综合整合,简化过难内容,强化“四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七年级:起始阶段,如何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对英语教材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补充以及把教材中过量的词汇和过难的句型及语法整合创新,使学生更容易识记、理解和运用。

八年级:如何处理外研版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偏难的课本对话内容,强化学生听说技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九年级:将初中外研版英语六册教材涉及的词汇句型以及语法内容进行综合整合,简化过难内容,强化“四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研究方法:

我们课题组分别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课题研究。

1、在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我们课题组主要以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法为主,在查阅、整理大量有关教材整合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成员会制定研究的工作方案,并以此为理论支持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开展之前,我们课题组会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找准我校初中学生在学习初中外研版英语教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以便于有针对性的找到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2、在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们课题组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课题组按计划开展行动研究。

2015年3月-2015年7月要求七年级课题教师在我校的七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搜集整理外研版教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简化教材难度为发点,找到具体的外研版英语教材词汇、句型及语法的整合策略,每一周召开一次课题研究论证会,并撰写教学反思、收集案例及相关的研究个案,为撰写半年研究报告奠定基础。

2015年9月-2016年7月,要求八年级课题教师深入分析研究八年级英语教材,在调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到课堂中观课撰写反思,将教材中涉及的偏难的课本对话内容进行简化和创新并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反思学期末由课题主持人撰写半年课题研究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要求七、八、九年级课题教师在深入研究本年级的英语教材基础上,分别对本年级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词汇句型以及语法内容进行综合整合,化“四会”技能,并培养学生自主梳理教材知识的能力。

3、验收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主要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课题组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分别将课题成果运用到试验班级,并收集整理试验班级和普通班级的数据资料由杨君负责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实验教师撰写论文,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并在全校推广外研版英语教材整合的教材资源。(4)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召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会议编制学校课题实验研究的工作方案,然后分配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并邀请课题组的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由课题组主持人杨君分配课题前期问卷调查任务,并撰写半年课题总结报告。

2、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2月)

2015年3月-2015年7月课题组按计划开展行动研究。要求七年级课题教师在我校的七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搜集整理外研版教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找到具体的外研版英语教材词汇、句型及语法的整合策略,每一周召开一次课题研究论证会,并撰写教学反思、收集案例及相关的研究个案,为撰写半年研究报告奠定基础。

2015年9月-2016年7月,要求八年级课题教师深入分析研究八年级英语教材,在调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将教材中涉及的偏难的课本对话内容进行简化和创新,利用课堂及课余时间组织强化学生排演课本剧,逐步培养学生听说技能,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教学案例,观看课堂实录并撰写教学反思,学期末由课题主持人撰写半年课题研究报告。2016年9月-2016年12月,要求七、八、九年级课题教师在深入研究本年级的英语教材基础上,分别将本年级的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词汇句型以及语法内容进行综合整合,简化过难内容,强化“四会”技能,并培养学生自主梳理教材知识的能力。

3、验收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由杨君负责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实验教师撰写论文,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并在全校推广外研版英语教材整合的教材资源。

三、基础教育课题立项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1.在校领导的组织下,由我校校长发起了课题组老师加强理论学习的活动,完成了对教师教材整合的培训。

从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和课题成员积极地配合下,除积极学习了《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新修订稿)》教材解读的专题培训活动,我校课题组教师积极探索教材整合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围绕英语课题组开展的外研版英语教材整合的案例研究这一课题组织了英语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理论支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工作,落实课题责任任务分工到具体教师。

2014-2016,我课题组共召开3次会议,即于2014年12月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课题计划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分工如下:

1.王学强校长负责组织英语课题组教师进行教材整合的专题培训。

2.杨君作为课题组主持人主要负责课题申请、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组研究活动的组织和课题组活动的记录,结题报告的撰写。3.杨君老师和鹿春霞老师负责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词汇整合教学的案例汇总,包括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4.崔丽萍老师和张永红老师负责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课本对话整合教学的案例汇总,包括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5.王尚平老师负责外研版初中英语语法整合教学案例的汇总,包括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2015年4月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由课题组主持人负责编订调查问卷并下放调查问卷到试验班级,了解学生学习外研版英语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进行研究。

2016年4月召开第三次课题组会议,主要是针对各年级课堂教学实验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改进和汇总,及时关注实验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对比。3.课题研究开展的准备阶段,我们在学校实验班级和实验班级的英语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

2015年4月,在课题开展前期,我们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前期调查分析,完成了教师对初中外研版教材使用情况,学生学习初中外研版教材情况及英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分析。在调查阶段,我们对每个 班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他们了解到对英语课堂学习的期望,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从部分老师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其教学情况。

现将调查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以下信息八年级两班有45%的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较满意,55%的学生不喜欢以教师主的课堂教学 ,学生普遍希望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课堂对自己的英语提高有很大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影响学习英语兴趣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教师、课程内容或设备环境等方面,必须指出的是:有扎实英语专业知识且具有创造开发教材能力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的向师性比较明显。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集中在词汇的记忆上(占60%)。85%的学生渴望轻松活跃的英语课,绝大部分学生相信教师利用多媒体整合教材资源进行教学,扩展补充教材内容,开展课外英语活动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教师能够主动寻求课外学习资源的仅占10%。通过个案访谈,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最希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不是被动的在老师的讲解下进行学习。

对于教师的调查,目前英语教师在教材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研究教材的良好意识,大多数老师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长期形成的惰性和不良的教学习惯,使得大部分教师不去思考怎样整合教材,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混乱等问题,更甚的是扼杀了教师创新运用教材的意识和研究探索教材的精神.2.很多教师仍然是“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看似是把所有的知识都讲给了学生,实际上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是按照教材的活动安排的顺序进行知识罗列,学生到底对教材掌握多少,教师根本无从而知, 新的教材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教学实际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3.大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教材掌控能力和教材整合的能力.例如,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大的教学目标,每个模块里的每个单元都有小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很善于在课堂中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小游戏、小活动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是,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联系不大,或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根本毫无任何关系,结果学生一节课下来,很开心也很迷茫,自己也不知道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而学.所以就会出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形式活泼、气氛热烈,但是教学质量却不高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把准教学目标,合理整合教材掌控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另外关于词汇的问题,外研版新教材词汇量增大了,有的教师还按照过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花时间领读、讲解单词,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力不从心了,由于生词没有处理好,后面的教学环节也很难展开,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也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找到整合教材词汇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教材整合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问题可归为“四缺”:缺目的、缺兴趣、缺信心、缺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我们学校处于打工子弟聚集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多数打工人员迁移性大,打工人员子女来源不稳定,生源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学习英语有畏难心理,信心的丧失使得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2.大部分农村教师对于教材的整合意识和能力不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未享受到乐趣。大部分教师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他们普遍感觉英语课堂单调,枯燥,学习热情和学习氛围不高涨。从而学习没有动力和信心。

3.学生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无法快速提高,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和信心,由于多数打工子弟流动性大,他们的基础教育不够扎实,所以学生早期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得他们的学习受阻,学习效率的低下使得学生的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一)教师层面

1.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自身改变了过去较为孤立的使用教材的做法,在课题的行动研究中树立了科学的教材观,提高了教材的处理能力,增加了教材整合的智慧。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教师科学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其呈现方式更加完整形象,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利于学生科学、系统、全面地建构英语知识体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给教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面对这套新目标英语教材,在我们学校使用过程中,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教材对我们教学的“不适合”,但当我们学会了灵活处理教材,懂得怎样激活教材的策略之后,我们都一致认为:整合后的外研版英语教材,同样也是一本很好的适合我们农村学生学习的教材。

4、此课题的“隐性价值”。我们课题组组员,从最初不知道怎样去做课题,到现在已经掌握了做课题的基本方法;从过去很少会有组内的主题讨论,到现在我们经常性的进行大主题的讨论、交流活动;从过去我们英语组总认为自己是个人在进行教学,到如今我们也感觉到了做事情也可以是团队协作。这一系列的转变,便是我们参加课题研究后在教学上的成长和转变。我们在收获中感悟、前行。而这些报告、论文教学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在成长,我们的团队在成长,我们的学生在成长!

5、课题成果的推广。我们通过学校英语组内的交流探讨,在教材整合策略上达到很多共识。在去其他学校学习,培训中,我们带上自己的经验成果与其学校的英语老师进行交流,其他学校的老师来我校交流学习听课时,我们会通过展示课、交流座谈的方式,分享我们所取得的成果。

(二)学生层面:

1.学生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课题组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教材内容的整合后,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感兴趣了,学生们从以前不敢开口说英语到抢着用英语去交际,从以前的根本不愿记单词和句型到现在的积极的唱着英文歌曲去记忆单词和句型,从以前的语法学习恐惧到现在的争抢着当老师总结语法规律了,这些改变都充分证明了教师对教材的合理整合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适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的内容,在教材的整合中老师只要设置好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注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英语变成主动的积极的去感受英语。课堂上,学生由以前的不敢大胆举手发言到课上抢着去用英语交际。这样整合的效果是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3.学生的知识面和课外阅读的空间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扩展。

我们课题组在分析理解外研版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合理有效的补充,一些报刊、杂志及影视上与教材同步的内容的补充,让我们农村地区的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

4.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有了非常大的改进。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从起始阶段就开始的,所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经过我们课题组对教材整合策略的实施和课堂观察和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开口说英语的不良习惯,及不良的听力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一)理论成果

1、通过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经验和案例,通过精心选择,我们整理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文章。我们所选择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对我们课题成果的具体诠释。既有对教材整合的宏观策略,也有对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意义。

2、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相关教学论文。

(二)实践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积累了具有研究价值的示范课、研讨课等教学影像资料。

2、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有关学校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的策略。

3.2013年1月和2013年6月,我们对实验班级的学生作了两次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学生共160人。两次调查结果合并统计如下:

①本学年经常主动记忆单词句型语法的有89% ②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有83%(其中很感兴趣的65%);一般感兴趣的有17%。③在英语课上最希望自己参与英语课堂互动积极进行交流的有86% ④认为教师对英语教材进行整合的教学对他们非常有帮助的有88%(其中有很大帮助有22%)。

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也深感通过实验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位英语老教师说: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好了课堂程序,学生按照教师的编排进行课堂学习。教师提问,学生按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学生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联系实际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进行“诱思”,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无法进行想象而“思”不到位。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英语教材内容后,学生的实践活动多了,接触的信息多了,问题也就自然多了; 经过一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的实验班级的全体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效果: 1.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明显得到了加强。1.学生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课题组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教材内容的整合后,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感兴趣了,学生们从以前不敢开口说英语到抢着用英语去交际,从以前的根本不愿记单词和句型到现在的积极的唱着英文歌曲去记忆单词和句型,从以前的语法学习恐惧到现在的争抢着当老师总结语法规律了,这些改变都充分证明了教师对教材的合理整合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适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的内容,在教材的整合中老师只要设置好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注重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英语变成主动的积极的去感受英语。课堂上,学生由以前的不敢大胆举手发言到课上抢着去用英语交际。这样整合的效果是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五.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理论学习的时间短,在课题研究的前期,理论没有深入的指导研究,研究始终处于比较浅层的状态,并且研究范围比较大。

2.我作为课题组主持人由于工作原因被调离崇岗九年制学校,部分课题组成员由于各种原因退出了课题研究,课题成员的变动,给课题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3.由于课题组教师大多是班主任工作比较繁忙,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部分教师还存在等靠的思想,所以课题研究没有持续开展。

六、应对策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在课题研究的后续过程中继续督促每个成员通过查阅刊物、论文等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学习相关有关教材整合的理论,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和理论学习

2.积极鼓励课题组教师开展公开比赛,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借助赛课鼓励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利用“一课一名师”平台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随时统计课题组成员所带试验班级班级的考试成绩,及时汇总分析。4.鼓励课题组成员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共同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年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及时地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没有录全,没有剪辑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

3、课题组老师虽然在网上查阅了探究式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些近期资料,但没有去外地进行有效地培训。所以教师研究的课题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局限性。没有放大格局。

4、在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问题解决”教学过于僵化,程式化、简单化。“问题解决”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满意的教学模式,5、容易混淆“问题解决”和“解决问题”这两个概念。

6、在平时的“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问题提出”。教师设计许多相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而进行貌似热烈的思考和讨论。学生不敢问;不会问、不善问。

7、“问题解决”教学不注意问题的质和量,大搞“题海战术”。

8、我们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过于重视高考成绩,淡化了学生人格和良好品质的塑造,大家都明白:“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我们如何关爱学生,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自动自发地学好数学?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通过同课异构提高教师的素质,推进探究式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深度(1)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要继续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继续进行“同课异构”探究式问题解决教学,然后进行评奖,一月进行一次测评将平行班和实验班的成绩进行对比,用此方法进行多次反复后,再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良好的局面。

2.进一步利用网络,电子白板的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粉笔黑板外,教师还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探索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督促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成长

从外校聘请专家来我校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讲座,请专家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且给我们提出更好的建议。我们老师也可以去外校进行听评课活动。或者参加由意义的培训。拓宽我们教师的知识面和教育视野。

4.及时展示研究成果,及时完善研究成果

及时地展出教师的论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件制作等,及时地展出学生的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故事、小作品和经验等。

5.按期进行课题会议

通过课题组会议,进一步协调课题组各个教师之间的关系,大家互相帮组,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探究一些有价值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案例,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合我校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共同提高教学成绩。

6.教会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成就感 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储蓄问题,增长率问题,工程问题等,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或者查资料,自己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银行的储蓄中的单利,和复利问题。人口的增长率,产值的增长率等,最后制作成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

七、今后努力的目标及方向

(1)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研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教学中的问题能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6

李荣有

河南省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该注意四个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 高效英语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明确提出: 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怎样把英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及学科整合),怎样让英语课堂摆脱枯燥和乏味,教师满堂灌的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我自2001年开始接触多媒体,我认真学习课件制作,就不断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切切实实使学生感受到多媒体的趣味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知识量增加,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会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愉快、适度紧张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复习、呈现、操练、自由交际等教学过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轻松地巩固自己已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练习中设计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汉译英或者英译汉等题型,由课件内容来判断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练习的密度,提高了课堂的容量。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面对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他们往往会兴趣不浓。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环境,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形象地设计了一个《Animals》的课件,首先展示了各种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再添加上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这些动物生活的一些场景。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经过简单的练习,学生一听到鸭子的声音,便脱口而出“duck”;听到小鸡叫的声音便说“chick”;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 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成功地导入了新课,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ppt和 flash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信息资料丰富、变换速度快、形象真实、贴近教学内容、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使声音和图像、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境有效的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hear ?”这个句型时,在教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词汇之后就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些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地点,如:park、zoo等图片。这样做的效果是句型操练变得灵活、生动、有趣,而且面对他们喜爱的生活场景,学生们就大胆积极地说出适宜的生活用语,他们想而学之,学而用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堂变得不再机械呆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四,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作用就是学生能用英语思维、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英语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敢于说,乐于说,学生说得多了,就必然会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学“Can I help you?”这一语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组对话内容,让学生运用该语言自己去参与表演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的场景、餐厅接待的场景、书店买书的场景、图书馆借书的场景等等,当学生亲身体会时,顿感真实亲切,激情高涨,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想上来表演,使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交际场所。

第五,信息技术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变化、颜色的变换等手段进行的高密度强化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的消化吸收,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好,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教学内容。如:在教学《looking and seeing》这一单元的颜色时,我通过信息技术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嫩绿的小草、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果实、红色的夕阳、雪白的冰川、七色的彩虹传递给学生,色彩斑斓的图片,加上动听的音乐,一下子便将学生吸引。一番欣赏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教师精心设计的颜色“陷阱”中,关注着有关颜色的信息。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颜色的单词,还进一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颜色,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育效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式。总之,单调的文字说明比起鲜活的影音资料和图片来说,是显得苍白的。这样的实例在英语课堂上简直举不胜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事物,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抓主流,弃旁支,简单明了。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要利用多媒体的长处,多为学生留出实践的机会,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要做成铺天盖地的“知识海洋”。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术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来充当课堂的主导。甚至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只粉笔一张嘴”在英语教学中也有它的用武之地而不能被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采用,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并非每堂英语课都要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英语是语言实践的学习,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英语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张开嘴巴练习使用语言,而不是睁大眼睛、张开耳朵欣赏别人的表演。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外部环境的不足,让多媒体为学生服务,而不能让多媒体课件占据英语课堂,不能让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旁观者。例如,教师与其把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作成幻灯片词汇表,不如利用多媒体图片,在引入新单词时减少母语的使用,通过为学生直接创造英语词汇和所指含义的联系,避免母语的干扰,尽快培养和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与其让学生花很多时间一遍遍观看课文录像,不如利用多媒体视频设置无声的场景,让学生练习情景对话。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ROLE PLAY 录制下来,让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欣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总之,课堂教学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当用则用,否则,宁可不用。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变被动地观看电脑为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尝试还电脑以本来面目—学习的辅助工具,而非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与其让学生们枯坐电脑前机械地听读英语,不如让他们就某一感兴趣的话题(TOPIC)组成小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利用POWERPOINT 等软件做出自己的幻灯,几个人一起进行一次精彩的“PRESENTATION”,既还英语以使用的本来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利用多媒体时,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的使用不要妨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为学生留出与教师互动的时间。再好的电脑也无法替代教师,因为教师有人格魅力的存在。教师优美的板书、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优雅的教态,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老师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脸庞,由衷的赞扬,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希望我们教师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不要成为蜷缩在计算机之后,操作机器的“另一台机器”。

总之,通过近十年的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努力整合于英语教学中,一定会创高效英语课堂。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春洞[M]《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道义[M]《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参考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7

一、呈现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常规方案

1. 多媒体投出, 学生回答, 师生共选定

反应原理:盐+碱→新碱+新盐。试剂:可溶性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等;可溶性碱溶液—Na OH溶液、KOH溶液、氨水等。师生选定FeSO4+2NaOH=Fe (OH) 2↓+Na2SO4;Fe2++2OH-=Fe (OH) 2↓。

实验操作: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先演示并讲解, 力求规范基本操作, 然后各组实验, 强化试管、胶头滴管的使用及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基本操作。

2. 结合实验,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投出

有白色沉淀生成, 迅速变成灰绿色, 震荡后灰绿色变深, 试管壁上生成红褐色物质。

二、呈现教师引领下学生设计、展示并交流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改进方案

1. 小组内讨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氢氧化亚铁很不稳定、极易被氧化, 空气中的氧气很快将其部分氧化:4Fe (OH) 2+O2+2H2O=4Fe (OH) 3↓。因此制备实验的关键是创造“无Fe3+、无O2”的环境, 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改进措施:分析可能有氧气的各种情况, 除去Fe3+、驱逐O2, 想方设法避免与空气接触。

2. 给出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 各抒己见提出实验方案, 全组讨论, 最后统一方案, 全组分工协作, 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各组根据实验制成小课件展示设计的方案:一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讲解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 一生展示实物, 一生在黑板上画装置图, 其他学生质疑交流。

3. 小课件1, 多媒体投出方案一 (如图1所示)

仪器药品:石棉网、烧杯、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注射器、酒精灯、浓硫酸、NaOH固体、铁粉。

操作步骤:

(1) 煮沸蒸馏水50 mL备用。

(2) 稀释浓硫酸, 稍冷趁热吸少量于已有1 g还原铁粉的10 mL针筒中, 震荡, 缓慢推动活塞至挤出少量液体。

(3) 取约1 gNaOH固体送入另一针筒内, 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5 mL, 使其充分溶解, 利用溶解放出的热气把空气排除, 缓慢推动活塞至挤出少量液体。

(4) 把针头插入 (2) 中的注射器内, 慢慢挤压活塞, 使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充分接触, 发现有白色絮状沉淀, 黑色铁粉继续溶解并伴随着大量气泡冒出。

相关反应:F e+H2SO4=FeSO4+H2↑;Fe SO4+2Na OH=Fe (OH) 2↓+Na2SO4

优点: (1) 尽量避免了Fe3+的生成。 (2) 尽量赶走O2, 防止了与O2的接触, 白色沉淀可保存2~3天。 (3) 废物 (注射器) 回收再利用, 环保, 密封性好。

缺点:铁粉难以完全溶解, 影响白色沉淀的观察。

4. 小课件2, 多媒体投出方案二 (如图2所示)

仪器药品:试管、量筒、酒精灯、胶头滴管、试管夹、药匙、镊子、纸槽、还原铁粉、稀硫酸 (1:5) 、NaOH固体。

有关操作与步骤及注意事项:

(1) 首先向左端洁净的具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还原铁粉, 加入6 mL稀硫酸 (1:5) , 如图2所示组装好仪器, 打开止水夹a, 微微加热。

(2) 反应后有气泡冒出, 用一条燃着的木条靠近B短管部分, 产生蓝色火焰说明气体是H2, 则整套装置充满H2。

(3) 夹紧止水夹, A试管中继续反应产生的气体将FeSO4溶液压入B中, 产生白色沉淀。

优点:现象明显, 反应放出的H2可以较长时间阻碍空气的进入, 长时间保持Fe (OH) 2不变色。

缺点:操作复杂, 装置对气密性要求高, H2直接进入空气中, 没有得到较好的回收利用。

学生情绪高涨, 纷纷提出改进方案, 如有的学生提出:此实验中H2携带杂质直接进入空气中会产生刺鼻气味且浪费, 可以在试管口加一个气球用来收集H2, 正符合当下“废物利用, 绿色环保”的主题。学生现场制作Flash动画进行模拟, 激发了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化学问题的欲望。

5. 小课件3, 多媒体投出方案三 (如图3所示)

仪器药品:稀盐酸、稀硫酸、FeSO4晶体、镊子、滤纸、小刀、铁钉数枚、烧杯2只、胶头滴管。

操作步骤:

(1) 提前一天将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 以除去铁锈。

(2) 向另一烧杯中加入约3 gFeSO4晶体, 加水溶解, 并将 (1) 中已除去铁锈的铁钉 (防止FeSO4水解) 放入其中, 再滴入8滴稀硫酸。

(3) 待无气泡冒出时向烧杯中加入钠, 观察到溶液底部有大量白色沉淀, 与液面接触的烧杯壁上出现灰绿色、红褐色。

相关反应:2Na+2H2O=2NaOH+H2↑;FeSO4+2NaOH=Fe (OH) 2↓+Na2SO4

学生求助其他组员:本实验反应时间长, 液面与空气接触, 部分沉淀被氧化, 请大家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讨论交流后确定改进方案:可在试管中进行该反应, 加橡皮塞, 用导管导出产生的H2并用气球收集备用, 避免O2进入。问题是在试管中钠反应剧烈, 容易引起爆炸。经上网查阅资料得知:钠球上方的空气被H2赶走至极稀少时, 这种燃烧将难于进行, 爆炸便无从发生。因此上述改进措施可行。

6. 小课件4, 多媒体投出方案四 (如图4所示)

仪器药品:铁片、碳棒、电解槽、酒精灯、学生电源、三脚架、石棉网、导线、Na2SO4溶液、稀盐酸、植物油、火柴。

操作步骤:

(1) 加热Na2SO4溶液, 除去O2。

(2) 将电极放入稀盐酸溶液中除去氧化层。

(3) 将Na2SO4溶液倒入电解槽加入几滴植物油, 以隔绝O2。

(4) 按图4所示装置接通直流电源, 将电压调至4~6V, 打开电源。

现象:两极间产生了白色沉淀, 碳棒上有大量气体冒出, 铁片逐渐溶解且下部出现黑色不溶物。

相关反应:

阴极:2H2O+2 e-=H2↑+2OH-, 阳极:Fe-2e-=Fe2+, 阴极附近产生的OH-与阳极溶解产生的Fe2+结合生成Fe (OH) 2, Fe2++2OH-=Fe (OH) 2↓。

优点:阴极产生的还原性气体H2排出了溶液中的O2且阻止了空气中的O2进入溶液, 可以较长时间保留Fe (OH) 2白色沉淀。

缺点:铁片杂质较多, 电极下有黑色物质, 现象不明显。

三、结束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增大了课堂容量, 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课代表根据课堂表现公布最佳小组团队, 信息技术社团用摄像机镜头记录精彩的课堂, 同步投放在大屏幕上, 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教师及时表扬激励学生, 鼓励他们以课堂为舞台, 努力学习, 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乔国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3]吴明胜.探究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方法[J].化学教育, 2010 (9) :79.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中期工作报告 篇8

自我校申报的“民办学校活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列为“十二五”重点课题以后,我校全体师生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和主持下,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在基础年级脚踏实地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验,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校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教师们坚持教改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决心也越来越坚定。回顾近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现作中期总结报告如下。

一、在思考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理论建构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郭思乐“生本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杜郎口学校“高效课堂”等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明确提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较完整的指导性意见。

一个目标:教会学生学习。

两个转变: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充分展示;当堂评价。

四项要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教学手段先进多样;教学效果当堂反馈。

五个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探究学习原则;快乐学习原则和成功学习原则。

上述改革指导性意见的理论基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改革的起点和归宿是努力改善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活质量(不仅限于学习质量),改变学生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激发生命成长的活力。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自由与自觉,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不仅是学习效果),关键是把课堂最大化的还给学生,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最佳课堂环境和条件。

二、在实验与探索中稳步推进课堂结构的改变

为探索课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老师们进行课改的信心,学校每学期举行“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在第一届“生本活力大赛”的基础上,派出课改积极分子,由校长亲自带队,到全国多所课改先进学校取经学习,带回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不惜巨资强化了硬件建设,先后按新课堂要求改建了两个多媒体大教室,精心设计了专门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桌椅,供校级大赛课和展示课使用;配备了高清摄像机,提升了校园网带宽,保证每个老师都能及时观摩校级课改公开课。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组织了三届“广雅杯生本活力课堂”大赛,每次组织形式都有所不同,由最初学校指定个别有课改热情的中青年教师典型引路,到科组推荐,再到全员参与初赛,科组选拔优秀者参加校级决赛,从点到面,逐步扩大参与范围。本学期即将进行的第四届大赛,决定采用四级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实现赛课的常态化,将通过前期试验探索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推广应用到常态课堂,至此,参与新模式改革实验的教师逐步达到了100%。从参与课改的学生来讲,由最初的组建实验班,扩展形成实验年级,到初中和高中的基础年级全部参加,学生参与率也越来越高。参与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表明我校围绕课题进行的课改实验正在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常态化。

三、在总结与反思中提炼形成新模式

初中年级的“三四五”导学式教学模式解读。“三”即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基本板块:预习(自学)、展示、反馈。“四”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循环程序:第一循环为独立预习、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第二循环为合作探究、联动展示、评价反馈;第三循环为迁移训练、拓展展示、评价反馈;第四循环为自我诊断、穿插巩固、评价小结。“五”为课堂教学原则的“五项要求”:一是自学预习要充分,二是学生展示要精彩,三是小组互动联动要有质量内涵,四是教师指导要个性化,五是评价要有激励性。

高中年级的“三个基于”自主学习模式,即“基于教的学,基于做的学,基于研的学”,通过引导学生为教会同伴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为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而学,真正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研究中学。高中青年历史教师李娜在大赛课上将自己定位为“导演”的角色,让平时一个不太起眼的学生做“主演”,进行了“小先生制”的尝试,其他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在课前预习时广泛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精彩的重演历史性的角色化展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领导层逐步由管理型向学习型转化,整个行政团队向“专家治校”方向发展,骆校长关于课改的阶段性总结论文《用情感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获得省级一等奖,多名中层干部的论文也相继获得各项省级奖励。一部分中老年教师迅速转变了观念,从原本观望转为积极参与,努力触摸教改最前沿。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课改,接受着最新的教育理论的洗礼,迅速站稳讲台,成为教学改革的急先锋。

课堂教学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座位由传统的秧田式转变为马蹄式,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孩子明显的进步,得到了家长的赞许;课堂形式的转变,得到了广雅本部教学督导团专家的赞誉;逐步走向常态化的教改,也得到了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关注,对周边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推进课题实验研究的基本经验

1. 行政推动是保障。学校行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学校教改的走向,在多考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既然认准了改革的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领导,到科组长,自上而下,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形成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观念是根本。新的学校就应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体教师,只有转变了全体教师,乃至学生家长旧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

3. 集体性反思是动力。课堂教学改革只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模式,加上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各异,如果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胶柱鼓瑟,只能处处碰壁,损伤改革的热情和决心,只有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迅速推广成功的经验,及时纠正改革的偏差,这样,课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4. 全体参与可持续。只有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课程改革才能有序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才能走向常态化,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对推动改革进行制度性的设计与安排,及时制定适应课改需要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到课改中来。

上一篇:外科感染病人护理讲义下一篇: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 第十九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