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文档(精选8篇)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文档 篇1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前川六小 彭军生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已逐步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将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交互来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问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问题等方面,阐述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学生中心、资源共享。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又称作电子交互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是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用非常方便。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同时,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不需要感应笔,用手指就可操作,电子白板就有了粉笔和鼠标的功能,在电子白板上书写的内容在PC上同步显示,构造成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
电子交互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设计的互动理念,以及白板技术本身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特点,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促进我们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的个别教学之间的空白,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电子白板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的理念上是先进的,因为(1)参与到实验中的设备是基于网络的先进设备;(2)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互动的“授-受”结合。
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讲,而不注重学生的多种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目标达成度检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馈。那么评价一堂高效课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容量要大。
二、目标达成度:包括过程达成度,结果达成度。三看学生的参与面。提问时看学生的参与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我觉得简单的说怎样算是一节高效的课呢,那就是把你这节课计划教给学生的内容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
任何形式的课堂,其根本出发点都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做到了这一点,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导学案的编制方面还要做得更细致,把握更准确,要融进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化、情境化、层次化。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养式,教师应分层次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应导学案发下去之后,学生无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地走进学校,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业已悄然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语文课堂。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将结合我最近所上的一节白板课《藏北草原》谈谈我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一些感受:
(一)、激发兴趣,踊跃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韵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为就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更是热情高涨。例如在运用白板教学《藏北草原》一文时就运用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图片、录象、音乐等手段,为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当体会藏北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时,我通过一段藏北草原的风光录象让孩子仿佛来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草原,带给学生的是一种震撼,而当孩子感受如今草原的困境和凄凉,则通过悲情的音乐引起了孩子感情上的共鸣,令学生潸然泪下,而当孩子感受草原人的美丽善良时,听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不同的情境的创设都为给孩子们对于文章的感悟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二)、进行交互,达到自主
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师运用PPT、FLASH等制成的语文教学课件,因其内容无法更改而使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对于一些发散型思维题,即使老师有预设但要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演示不易做到,更不要说解决课堂突发性问题了。而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面亲自操作,随时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和光盘播放界面上进行标注、画图,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能与老师进行讨论,可以及时修改错题,充分发挥起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从而也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必受到课件的约束,可以随着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以学生为中心来随时调整自我的教学。例如在教学《藏北草原》在引导学生体会藏北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时就运用了白板课件的交互性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找出能体现景美、人美的句子,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深入体会,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句子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点击补充相关资料,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充分抓住语言文字体会到了藏北草原的美丽风光,学生印象深刻。电子白板为语文课堂互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和方便,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的有效互动,建立和保证了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重点突出,实现突破
白板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显著,色彩、标注、画面截取、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能极大地吸引以兴趣为先的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老师们更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灵活机动地运用这些白板技术手段,往往可以在教学中更加突现出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重点、难点,从而将重点、难点逐一突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例如:在教学《藏北草原》时,我巧妙地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标注、探照镜、拉幕等功能将知识进行重点部分的强调,例如当我出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的展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时我就运用了探照灯将孩子们的视线集中到上面,引导孩子们去仔细观察草原的清新、碧绿、平整、星星点点的帐篷,利用拉幕去欣赏一望无际的倚丽的草原风光,这些手段及功能的运用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所需要关注点的注意,从而引起学生的深深思考,学生对于这些重点部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四)、整合资源,拓展学习
电子交互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它可以在交互白板的工作界面调用计算机及网络原有的各类资源(包括课件、多媒体光盘和视音频材料等),还可以直接调用交互白板内置的多种资源库。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各自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改、增添直至重新构建这些内置的资源库。而且,交互白板支持在课堂教学师生交互情境中教育资源的现场创作和再加工,从而不断形成和积累可重复使用的新生的鲜活的教育资源。因此,它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学习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例如在教学《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一课时播放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夺冠、颁奖的镜头,从而引起学生的骄傲和自豪之情,使教学富有情趣。总之,交互电子白板这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灵活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更加适应教学要求,贴近学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作为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的个别教学之间的空白,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实现了教学的和谐统一。我相信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在装备了电子白板的班级中授课,电子白板课魅力毕现、活力四溢,令师生精神亢奋,喜形于色,感受到与传统课堂迥然不同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电子白板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语文课堂教学
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的信息纷呈,其中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是最大的载体,这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巧妙地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信息,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充分享受,这样能更能迅速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带来不一般的感受,沉浸到学习中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网络大量的信息更能要求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懂得判断,善于取舍,学生在多媒体信息化环境下,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致用”,根据切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展现,不至于个性的差异而受到局限,教师也可微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利用信息化环境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一合理利用网络视频辅助教学而不是依赖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能力,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功能下才能启动。单纯的课堂枯燥无味,而有的视频资料会使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兴趣盎然,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能有效地理解感悟文章。在上课前让学生欣赏歌曲,比如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下就把学生带进那极具地方特色的藏北草原,领会歌词的优美,感受藏北之情,在欣赏过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回忆,结合课本内容,关于藏北的相关常识,藏北的温柔的景,善良热情的人等教学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被学生主动地掌握,既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借助信息技术或电子白板技术,开阔学生想象思维。纯粹文字的表述对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空间、时间上接近,性质、形态上类似,对比强烈的直观、形象的事实材料,以及创设与所学习的内容相交融的情境,既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诱发想象力。在教学《索溪峪的“野”》这篇美文时,由于文章从四个方面描述了索溪峪的“野”:山、水、物、人,我在讲课时,播放了一系列索溪峪美景的图片,学生看了对索溪峪的纯自然,不经雕琢的景观有了直观的感受,更好地理解了作者淋漓尽致的描绘,豪放而又调皮的语言,更深切地感受了作者对索溪峪,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个导游该如何对游客介绍解说索溪峪景点,学生马上热闹起来,四人小组每个人轮流选景点充满感情地讲解。通过这活动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调动了他们的情绪,更好地跟文本对话。这样的课堂,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是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丰碑》教学中放风雪声之后,教师激情导入:听一阵紧似一阵的风雪声依旧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就在云中山这肆虐的风雪中,在将军思索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的画面和多媒体播放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印象。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高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利用信息技术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资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有感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华华
【1】 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国教育报2000-11-07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1年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论文集
[3] 王唯《一种新的课堂信息化解决方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4-12
[4] 蒋鸣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新》上海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 2005-10 《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中的几点优势》
李茜茜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文档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一直存在着过强的共性制约、过弱的人文陶冶的弊端, 致使知书不识礼, 高学历、低文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大力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如今, 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 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 如果能将多媒体技术恰当地应用到语文课堂, 必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兴趣, 提升课堂效率。
1 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课堂不止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过程, 或者说这种课堂的教学方法早已过时。现代的课堂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只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正确地进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漫画、动画、视频、声音等丰富多彩的辅助手段或形式, 展现或补充课本的内容, 让“静”的课本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动”起来, 把课本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并能延伸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同时,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还要注意“度”的把握, 如果忽视与学生的交流, 只是一味强调多媒体内容的展现, 就会破坏“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影响课堂效果。因此, 师生互动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在多媒体教学中可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等来加强学生的存在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利用多媒体挖掘文章内涵, 加强课文的感染力
学习语文应该先有感, 再思考, 再理解, 再掌握。因此, 加强课文的感染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思考、理解和掌握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新教材里的课文虽然是图文并茂, 但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 观察事物不全面, 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 致使课文对学生的感染力有限, 很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更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文字、音乐等多种素材, 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增加课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 对加强课文的感染力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声的课文朗读再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 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人物形象, 心理状态等都将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深刻地感染学生的心灵。
例如, 《挑山公》一课, 作者将挑山公的辛勤和乐观的工作态度描述的细致入微, 使人不由的敬佩和感叹。在教学中, 笔者利用多媒体, 将挑山公的真实工作过程加以模拟, 并配以挑山公的号子声, 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挑山公的劳苦。文字难以体会的情形, 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挑山公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必将深深感染每一位学生。
3 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现代语文教学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力表现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这需要学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但现实生活的某些场景往往又稍纵即逝。这时,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观察无限的生活。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充分、有效地传达授课者所要表达的信息, 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 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声情并茂的课堂环境, 将学生带入现场, 使学生观其所观、闻其所闻、感其所感, 学生自然会思其所思、悟其所悟、惠其所惠。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由教师提出问题后再思考变为主动思考, 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思维意识。
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的位置插入相应的提问或点拨,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大有益处。
4 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先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80% 都安排在课堂上, 从课堂学习所处的时间看, 是早饭以后的整个上午和下午3点前后。这两个时间段是学生脑功能最活跃的时间, 学生注意力最集中, 学习效果也最好。因此, 教师必须有效地利用这段黄金时间。
在45分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意味着要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语言逻辑, 提升自我修养, 提高素质, 陶冶情操, 学习做人的知识, 以更好地踏入社会。学习语文还对学习历史、政治甚至一些理科的理解都有较大的作用。
5 恰当利用多媒体, 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创新才会有进步, 也只有创新才能带领学生走向学习的高效之路。在教学中, 教师的创新意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并运用独创、新颖、独特、丰富的教学方式, 最大化地发挥先进多媒体的优势。教师的创新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 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列举儿时的游戏和儿时的乐园, 然后又放映与鲁迅有关的影视资料。教师这一别出心裁的授课方法, 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迅速打开了他们的思维, 学生的发言也别开生面, 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很快就掌握了教学的内容。
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必须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 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让创新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 在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被挖掘出来后, 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这需要教师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 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的个性被压抑, 久而久之, 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信心。例如, 在讲《爱莲说》一课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反过来思维, 你自己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看着多媒体上的图, 有的学生说喜欢梅花, 有的学生说喜欢兰花, 甚至有的学生说喜欢狗尾巴花……这些不同的说法, 都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也和学生所看到的形象是分不开的, 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鼓励, 让他们敢说心中所想,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随心所欲, 个性飞扬”。
树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想基础, 所以在教学中更要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要求教师要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如今, 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在不断推陈出新, 我们应当把握科技带来的有利条件, 运用多媒体技术舞动语文课堂腾飞的旋律!
参考文献
[1]王永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语文学刊, 2013 (19) .
[2]朱晓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 (05) .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有效合理 教师技能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步进入农村学校的课堂,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得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当中,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开展及教育改革和创新,有了强有力的依靠和操作平台。而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极大地优化和丰富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习视野,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本课堂、师生互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的教学理念在思考和实践中逐步渗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力推进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原本呆板的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求知欲变得更加强烈,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更加清晰而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更轻松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将面积的转化过程采用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且这一过程能多次重复,从而准确分析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使知识的获得更深刻、更真实、更自我。教师仅仅是几句话的引导,就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当然还有很多的内容都可以采用课件、投影、计算机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安排,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过程直观化,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便了教师,方便了学生。例如,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推导、图形的变换、统计图的认识等内容中,在课件中插入的动画、声音、图片、小游戏等,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使课堂变得“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数学知识不再枯燥,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接受,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准确,而且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学生的课堂练习与课外拓展得到了加强。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极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方便联系课堂内外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或教学参考,教师的教学准备或课堂中呈现的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课本展开,有其拘限性与封闭性,而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的容量变大了,相关的知识更加丰富,如各种小资料、小故事、趣味题等能较方便的呈现。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一方面教师课前的各种设计都能得到有效实现,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使得各种知识联接“一触即发”,鼠标轻轻一点,便可实现我们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与外界的交流更加快捷,如教育空间、教育群的使用,使身处不同区域的教师能互相了解,加强沟通,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无疑会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绝不能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因为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例如,过于艳丽的画面,活泼的形式,繁琐的设计,反而会打乱学生思维,冲淡教学主题。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所发现,有时给学生出示了一个问题,仅仅是简单几行字,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而设计的教师为了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些,往往会在画面的周围加入一些动画图片,如飞舞的蝴蝶或跳动的小孩等,但这样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蝴蝶或小孩,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内容。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信息技术手段,讲授、板演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绝不能完全抛弃,如在小数乘除法的学习中,关于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及书写格式,教师的讲解与演示更容易突破关键点,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最为重要的是其有效性与针对性。要突出什么难点,达到某种目标,解决某个问题,从而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方式进行教学,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教师需要思考、需要整合的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的眼光和高超的技能,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寻找规律,磨练自我。
三、应用信息技术需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高超的信息技术技能,并在课堂教学当中灵活应用。会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会使用各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会使用投影、电子白板、触摸电视等进行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学的需要。在校内,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在校外,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某一节课或某个课题进行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其次,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老师的标准,不仅仅限于责任心,而拓展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方方面面,只有及时补充营养,强化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再次,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把握其设计意图与价值思想,整体分析教材中各学段、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教师设计教学课件、实施教学提供思考的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最后,教师要有较强的爱心,爱是教育的源泉,只有怀有一颗爱人的心,爱教育、爱学生的诚心,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方式,方能做到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践行者与感悟者,对课堂教学有着最清醒、最深刻的体验,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专业技能,树立勤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学生的服务者与指导者。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文档 篇4
吴家山第五小学胡胜萍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显得枯燥无味。要使学生喜爱数学,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如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呢?通过长期实践,我觉得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关键词:创设真实性的、思考性的、多向性的、时效性的、趣味性的有效情境
正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课改以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探索,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走“近”学生,凸显“趣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发挥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从而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它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好数学。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创设真实性的有效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适量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其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例如:在“集合”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即时调查兴趣小组学习人数的情况,得出:学画画的有15人,学跳舞的有9人,其中有3人两项都参加了。请问:“学画画和跳舞的共有多少人?”立足于此,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排列比较,最后得出集合图。这样的情境虽然没有绚丽多姿的动画画面,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但很真实。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准确地找到3个人的位置,理解了集合图的交集。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设计了小朋友帮妈妈买盐,怎样拿1元钱的问题情境。师问:如果是你,你该怎样拿钱?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讨论交流,最后动手操作。这一生活情境的再现,不仅自然引入新知,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还让其体验了人民币的兑换过程,感受了生活的数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思考性的有效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优化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效益的关键。而创设情境则是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课中,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教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又如在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
时,教师先出示“1、10、100”三个数,你能想办法让它们相等吗?学生疑惑不解,议论纷纷。讨论中得出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接着,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用同一个单位把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这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最后出现“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师又问:“比较上面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这种问题情境,虽然生活味变淡了,但学生已被这其中的数学魅力所吸引,学生的探究情绪高涨。是呀,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我们教师让数学本身散发出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低层次的简单重复提升到高层次的数学活动,不正达到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吗?
其次“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三、创设多向性的有效情境
情境创设正逐渐向多向性发展。我们的专家同仁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这么说呢?新教材主题图的呈现充分体现了情境教学的多向性。例如:人教版教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主题图是“公园一角”:卖气球的、卖风车的、猜字谜的、套圈活动等等。任何一项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一部分都隐藏着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入境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选择一部分内容解决新知后,我们还可以把其他部分作为巩固应用,实施情境再利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拓展应用三位一体的情境在新教材中比
比皆是。我们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后,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考。如:一位教师在借班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已学过哪些类型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能说说它们是怎样算的吗?”这样的情境既让借班的老师了解到该班的学习起点,又让学生能通过复习口算,架起新旧知识的转换桥梁,同时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有机结合起来。多向性的情境,会让我们有限的40分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数学教学之乐。
四、创设时效性的有效情境
任何情境的创设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过于复杂,过于渲染的教学情境中,较多的非数学知识的干扰会使课堂出现“非数学化”倾向。因此,我们创设情境要简洁,注重提高时效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呈现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创设了一个“玩魔方”的游戏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了“不同的面”、“相同的面”、“同一平面”这些很难用语言来让学生理解的数学概念。但同时,这一情境的创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非数学因素的注意。如:怎样玩魔方?针对这种可能性,教师设计了一连串的设问:“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平面上吗?”“谁来说说黑色方块都在哪一个面上?”紧扣核心问题,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感知和初步理解“同一平面”上来,有效地排除干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趣味性的有效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
获得成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的调动外部各种诱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使之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由外在的学习动机转化到内在学习动机,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在教学中适当采取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在“书角、五角星、三角形、四角钱”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怎么数学教师上了语文课的内容了,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区别,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并且兴趣盎然。总之,创设富含趣味性的情境方法多种多样,上述几个课例无一不充斥着趣味,只需教师用真心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就不难挖掘出创设趣味性情境的素材。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有效的、乐学的情境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但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建议要注意以上五个方面,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发展,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利用多媒体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篇5
【摘要】当今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以多媒体为首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向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挑战。特别是国家近年来对教育在现代化教学技术资源方面的投资,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挑战。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呢?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有效的资源,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收益。
【关键词】多媒体;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多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它融声、像、图、文、动画于一体,能够适时传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与信息,实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的效能。教师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我是一名从事小学数学已有十余年的一线教师,从一支粉笔到用学具、教具,从用学具、教具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感觉到数学课堂的变革就像雨后的竹笋,一节一节地在拔高。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收获。
一、备教材、备学生是搞好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多媒体教学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不是放映员,在制作和选择课件时必须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换种说法,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就不能用北师大版或其他版本的来教,因为教材不一样,设计出来的效果就不同。另外,上好多媒体还要备学生。同样一节课,城市与乡村,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起来不一样,所以该删减的地方要删减,该强调的地方要强调。
比如,我是从2008年秋季起才正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在06年至08年这两年期间,我们运用的是“班班通”教学,多半给学生放一些教学光盘。后来,随着我校多媒体教室以及电子备课室的修建,教师的多煤体应用技术也不断改进,会从电脑上下载或自制课件了。当我把学生带进多媒体教室上课时,看到孩子们那兴奋地表情,我的心灵被强烈的震撼了,我一定要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让它最大限度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运用多媒体课件如果太多,不仅任务完不成,而且容易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记得我在09年秋季给同学们上《8的乘法口诀 》一课时,在导课环节用活泼生动的画面及动画课件将学生带进了数学王国,学生开始的兴趣很浓,但后来在探究阶段时,让学生用小棒摆8的口诀的规律时,学生的速度就很慢了,而且注意力不集中。过后,我分析原因是因为本节课运用的课件过多,想开始的“袋鼠跳一格是8”,一直“跳到8格后是64”,以及“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8条腿“这首儿歌完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而没有必要通过课件来演示。因为他们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觉得要上好多媒体课,首先要备学生,备教材。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上好多媒体教学的保证。
一堂数学课,通常创设情景、复习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拓展这些环节组成。要搞好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多媒体教学在导课环节的优势特别明显。比如,我在上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我先出现了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像苹果、梨、桃子、葡萄,让小朋友猜有什么规律,紧接着,出示了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喜羊羊、沸羊羊、懒羊羊、慢羊羊,由于是小朋友喜欢吃的和喜欢看的,一下子他们学习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整堂课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复习导入环节,我设计了“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射击比赛”“踩地雷”“闯关”等游戏,不仅学生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在新课讲授环节,多媒体更是发挥了它的优势。我们目前使用的新课标人教版数学教材课本上的习题基本上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在上新课时,例题的呈现形式很重要。如果把课本上的例题图片制作成ppt课件或者flash课件,这样讲例题时教师就不会觉得很单调和抽象,学生接受起来也很容易。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用7、8、9的口诀求商》一课时,我把课本上的例题,用ppt图片展示出来,小朋友们通过看图搞清楚了题意,而且还根据图中的信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一节课学生边提问题边解决,师生快快乐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感到无比的惊讶和折服。
课堂练习是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个别练习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做,然后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一下做题的思路、方法、步骤,进一步教会学生理清思路。比如,课本上“小马过河”、“小兔赛跑”、“争夺红旗”这类题等学生做完后,教师动动鼠标,将过河的路线、赛跑的速度、夺到红旗的旗手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充满了乐趣。课堂拓展这个环节在打造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认为,给孩子教知识,要教深教透,不要停留在表面上,学生现在能解决的问题不要等到以后去解决。在课堂拓展这个环节里,通常出现的都是一些稍有难度的习题,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上完《平均分》这一课时,我出现了这样一道判断题:24个苹果分给6人,每人4个,对吗?结果,一部分小朋友认为对的,一部分认为错的,最后学生通过思考,终于达成共识,因为没有平均分,所以这道题应该是错的。
三、实实在在上课,不耍花架子是多媒体教学的根本。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依靠网络教育、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人人会上多媒体课,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技能,然而,我们也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老师平时很少用多媒体教学,但在上公开课或优质课时,才用到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只顾展示自己的电脑水平,不顾学生个人感受,就像放映员一样,许多该强调的地方不强调,一闪而过。许多不需要的内容,由于课件里有,又重复去讲。
从我校这几年每周一节的公开课来看,凡是课前充分准备的老师,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学生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都很好,反之,仓促上阵课堂中总会出现一些瑕疵。例如,我校一位50多岁的女老师,她勤奋好学,不以自己快要退休为由,积极在网上学习、研修、探索,她几年来一直担任我校的数学课。每次上公开课,她都认真制作课件,虚心请教年轻同志,结果她的数学课,每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老教师的队伍中,的确是一位电脑技术相当了得的常青树。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年轻老师,虽然电脑水平很好,但不研究教材,在选取课件时不合时宜,讲出来的课很假,很浮躁。所以,只有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起来,将传统的教学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作用。
四、不断学习与改进教学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升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自己的多媒体应用水平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像在上课播放ppt课件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出现了不会定位、返回、插入音频、视频、超链接等现象,这说明我们个人的电脑水平确实有待提高。拿我个人来说,目前我的电脑水平在同事们中间来说,还算差不多,但在学习了word和ppt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懂得很少,在制作课件方面还很欠缺,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目前,好多学校都建立了电子备课室。这大大的方便了教师查阅资料、下载制作课件、共享网络优质资源,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认识和水平不同,还不能真正为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有些好的资源加密、打不开、视频太卡这些问题,有时给我们也带来了不少烦恼,怎样系统、快速、高效的接收先进的网络资源,让它充分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和技术,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和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文档 篇6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无论是在积极的导入还是在创设教学氛围、激情朗读的环节,它都可以发挥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其次,它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又具备突破教学难点的优势:化困难为简易,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时空限制;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还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既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以将此为实现大语文的途径,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信息量。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进行语文课改的必然趋势。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语文课不仅以读懂内容为目标,而应以同化语言为目标。”同化过程也就是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内化就是指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外化是指运用、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就是要帮助学生从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到语言实践、运用的一个过程。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必然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其次,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帮助落实“大语文”的教学观。再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
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积极导入、激发求知的催化剂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是语文老师喜欢的一种方式。以本人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为例。在新课伊始,先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屏幕上,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所学习的新课文,同学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多媒体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的效果真明显,它将不可能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怎能不催化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个个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在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他们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创设氛围、渲染情感的添加剂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让我们教师十分尴尬的场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师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学生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对情感的体验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往往会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2003年那场让我们刻骨铭心的“非典”灾难,学生却是知之甚少。不认识到当时事态的严重,就不可能体味到人物的高尚风格。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增强对“非典”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叶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强烈震憾呢?经过反复钻研教材,我决定从叶欣的追悼会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为此,我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课堂上,在令人悲痛欲绝的哀乐声中,当叶欣追悼会上花圈如海、泪飞如雨的情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大家震惊了:一个普通的护士长,她的去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前来送行?人们为什么称她为“永远的白衣战士”呢?望着孩子们惊异的目光,我为他们介绍了“非典”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危害,并让他们浏览了叶欣的生平简介。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渲染,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有声有色,激情朗读的强化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像《五彩池》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大量约束。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画面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课文中,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怀着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进入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激情随之而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过于复杂,或是知识过于陌生。要解决这一难点,由教师单枪匹马、一味讲解,往往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化困难为简易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媒体,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电教媒体,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二)变抽象为具体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词句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抽象的,这些内容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阅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海防前哨”、“祖国的南大门”等词语的含义很不理解,于是我先用媒体出示了中国地图,让学生看着地图,告诉学生西沙群岛在祖国的最南方,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像我们家里的大门一样,所以称“南大门”,学生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新的词意。
(三)变静态为动态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往往会渗透着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如《看月食》一文向学生介绍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学生对天文方面的知识积累极少,而月食这一天文奇观也并非随时能见到。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及月食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我利用课件,通过动画展示三种天体,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太阳公转,并自身自转,月球绕地球旋转,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阴影区,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在屏幕上,月食的整个过程生动地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本来用许多语言也很难说清的月食的原因及过程,用几秒钟的动画演示,变得形象易懂。
再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云的种类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这些概念也非常抽象,区分起来很困难。我们就可以把各种云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在同学面前,再结合生活中谚语和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难点,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展现落实学生亲身体验“看云识天气”的趣味。
(四)突破时空限制
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改变微观、宏观的约束,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把复杂艰巨的认识活动变得简易且轻松愉快,从而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两种模式,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所以,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且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秦兵马俑》一文;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秦兵马俑。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不仅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而且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进一步证实,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地听讲、机械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学习方式。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尽快转变自身的教师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再以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我通过分析,先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查找大量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播音员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杨梅树和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的食用和药用方法、当地围绕杨梅而形成的产业情况、果农收获杨梅时的欢快情景、杨梅产业为当地人创造的价值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真正融入人机交互的环节,必然就进入了主动的学习状态。而此时,教师的角色也较好地完成了从“前台”到“后台”的活动空间转变,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最好环境。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语文知识信息量
朱作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合。那么,如何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在于如何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以此证明人必须调动多种感官才能达到较好信息摄取。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一句话,也只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才能较好地保持记忆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因此,我每周至少抽出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到微机室进行网上阅读,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我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建立了“词语宝库”“精彩摘录”等文件,养成了“不动键盘不读书”的习惯。通过长期的网上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了。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积累,又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总之,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翻转过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这个“支点”。它威力无穷,充满生机;它给了语文教学以新的“奶酪”,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常汝吉
《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裴娣娜
《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发展性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陈至立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0年10月
4、沈凤佳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巧用》《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4年第4期
5、皮连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4第1版
6、于庆江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人教网信息技术栏
7、颜兰、冯娟《试论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昆明大学学报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文档 篇7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在讨论这个命题之前, 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高效率课堂的核心主体是谁?二是课堂高效率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课堂的核心主体无疑应该是也只能是听课的学生, 而教师所要追求的高效率课堂目标应该是运用最合理的流程、最优化的策略,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实现学习目标达成的最佳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尤其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课堂的工具, 而是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预设情境, 营造氛围, 突出文本的优点, 让学生走入课堂、全身心投入文本, 引导学生自由畅想, 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 提供信息收集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从而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所以, 信息化技术的加盟给课堂注入了一脉新鲜血液,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和探讨的兴趣。那么, 在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中, 如何让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擦出最耀眼的火花, 开启一场语文新教学的绝美邂逅呢?
一、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合理性与适度性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独特的历史厚重感, 是一门古老且传统的学科。如果没有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 语文就成了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陈旧课型。如果教师只是局限于对教材的解读, 势必导致视野狭窄、知识贫乏, 形成思维定势, 课堂上或许会出现冷场现象。如果教师能娴熟地驾驭网络, 提升业务能力, 适应信息化教学, 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展示知识点所涉及的背景, 生动地演示知识生成的完整过程, 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探讨的兴趣, 这就发挥了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因此, 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通常会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参与。但是另一方面, 并不能就此认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使用得越多, 教学效率就越高。一味追求视觉效果, 这种喧宾夺主的倾向就比较明显。信息化手段使用太多, 会剥夺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和思想碰撞, 缺失了师生间相视一笑的默契与共悟。信息化手段可以成为锦上添花的点缀, 但绝不能凌驾于课堂之上, 涵盖一切教学手段。
所以,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应当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的倾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比例要得到适度控制与合理安排, 必须以服务于教学需要和教学效果为原则, 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最优化。因此,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信息技术多么有吸引力, 我们也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全盘代替文学意境, 不能剥夺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限制学生个性化的灵感和顿悟。俗话说, 想象有多远, 世界就有多大。我们尽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 唤起情感, 引导想象。
二、利用信息技术, 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渗透进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首先确定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 选定学习任务来编排教学设计过程,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的问题。一个出色的作品, 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润色, 除了新颖的设计思路、富有特色的设计理念外, 还要有版面设计、图文并茂的情景创设, 视频动画、色彩搭配, 软件运用等方面的支持。
以笔者制作的《前赤壁赋》课件为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 我借助多媒体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情景, 让学生由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的兴奋。结合电视剧《苏东坡》的一段视频, 配合导入语:西蜀的山水间走来了一位风骨绝代的大家, 顿时划亮了大宋王朝文化的天空。他目光深邃, 一脸冷峻……
用音乐激情法、创设情境法,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诵读经典这一环节中, 用多媒体呈现的方式, 边听配乐朗读, 边看苏子泛游赤壁的画面, 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 逾越了时空的隔阂, 营造了真实的学习情境, 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优美的意境、深邃的语言, 使学生的心灵得以陶冶, 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品读鉴赏环节, 师生互动, 披文入情, 以大屏幕呈现任务单导学的形式, 层层递进, 让学生主动接受课堂知识。《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多媒体设计作为辅助手段主要用来渲染情境, 凸现本文的优点, 引导学生自由畅想, 让整堂课都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借助本课教学让学生燃起对中国汉字的兴趣, 折服于汉语的魅力, 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
三、以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动职教改革发展
目前, 很多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技术掌握不足, 只能运用传统的教学软件。仍以本人制作的课件为例, 由于专业技术的欠缺, 在正式落实设计框架时遇到了很多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比如在拓展学习这一环节, 如能借助网络环境进行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 就能更好地巩固学习, 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另外, 在比较鉴赏阅读中, 遇到一些疑难点, 如果有供学生随时交流讨论的软件, 通过人机对话, 就可以突破课堂只有45分钟的旧模式了。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中, 如果能采取游戏攻关的形式, 模拟焦点访谈等, 就可以在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 做到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006年, 江苏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此, 我省明确提出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新一代江苏人的时代精神, 造就具有“三创”精神与素质的新型人才, 实现人才培养信息化。所以,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必须掌握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学的基本素质, 还要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如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等, 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资源库中选择处理和进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能;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文化适应意识。教师要立足当前, 放眼未来, 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境的能力, 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力军。
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篇8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打造丰富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多是来自于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语言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课文里常有许多形象鲜明、感情色彩浓烈的角色,例如鲁迅系列的课文塑造的角色就相当的经典。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潜在心理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抽象的教学情境转换为动态的、具体的投影,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容易消化和接受。例如在教《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播放相关神州五号发射的一些纪录片,让学生表达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如此蓬勃发展的感受,然后依次播放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神州5号成功发射对于祖国的意义,使得学生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文也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自行查阅相关的知识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积极进入到学习角色。使学生在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萌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将来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打下基础。
二、灵活使用音效打造动态课堂
新课标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累较好的语文功底,养成良好的语感。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情趣,让知识更为动态化,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枯燥无味的特点也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绊脚石之一。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要求必须克服已有的缺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音频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音频不同于视频,视频需要调动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感受,从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情境的融入成都不够。音频只需要调动听觉,需要学生专心去听才能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更为集中和投入。例如在对《背影》一课进行讲授时,可以通过音频播放相关家长录音,或者歌曲,例如《父亲》等,创造一个煽情的环境,让学生更容易明白父亲对于作者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从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文讲解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的实际经历,针对暴雨来临前的环境变化,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课堂高亢的学习氛围,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高校课堂的建设。
三、抓住时机,调动情趣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能把静态的课文内容更加动态、直观地表现到学生眼前,使原本课文中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课文内容变得更为有声有色。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学会灵活地把握播放时机,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越是透彻,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是高昂,思维活跃程度越高。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在学生自主阅读完后,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关于苏州园林的建筑物,潺潺的流水,古香古色的精致建筑,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苏州园林的精致、相呼相应之美,在有声有色的环境中,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苏州原理的喜爱之情再次被点燃,不禁感叹,世界上怎会有如此巧夺天工之作。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利用大概半节课的时间播放多媒体片段,让学生们投入到片段中,并陶醉其中。趁着学生的思维尚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中,让学生各抒己见,语文老师再配以相应的解析,说说关于课文的知识要点,锻炼学生的赏析能力,以提高课堂质量,超额完成教学任务。
四、巧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电子白板是除了音像和影像之外的重要电教手段之一,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班内学生的优秀作品,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习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进步的的劲头。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相应的展示平台,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人文关怀,树立学习信息,从而为提高班级排名,打造高效课堂奉献力量。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创设出一个逼真的课文情境,感染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强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文档】推荐阅读: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11-19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日语网络教学10-09
打造信息技术魅力课堂08-08
打造信息技术趣味课堂08-14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06-25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08-22
能源高效利用技术10-2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助推高效课堂08-28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10-25
信息利用及共享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