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共9篇)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1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襄城区欧庙小学
黄小云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这对各学科的教学得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地区各学校加大了教育硬件建设的投入,很多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了小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相关能力等。
多媒体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视听功能对于音乐教学的辅助尤其突出,这对于我们小学音乐老师来说都是深有感触的。但是有些老师一味的依赖多媒体的便捷,利用丰富的音频,视频,而忽略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我认为这一点值得探讨。那么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辅助音乐教学呢?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有利于组织教学,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
组织教学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组织教学除了进行师生问好等一般的礼仪外,音乐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学生进入教室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有启发性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和相关视频,让同学们边欣赏画面、边欣赏音乐,展开积极的想象,自然而然的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二、运用多媒体软件,能使新课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和直观化。
(一)、导入新歌
一首歌能吸引学生,导入新歌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陈旧的导入因手法单不够具体和形象化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可能学生从这一刻开始便对这首歌失去或无法生产浓厚的兴趣。但如果运用电多媒体技术进行新歌导入,其导入手法将变得更新颖、生动、活泼、形象和更具感染力。比如我在导入《蒙古小夜曲》这首歌时,先将歌曲的背景插图、相关图片编入电脑软件。还可以把设计好的不同节奏的旋律编入电脑,让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感受不同节奏的音乐,再结合相关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我们该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思想上得到直观的、感性的、全身心的音乐感受,从而产生学唱的浓厚兴趣和急切的心情。
(二)、范唱
好的范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常规的范唱,教师往往因要顾及钢琴的弹奏或其他乐器的演奏,而令范唱表现的不够淋漓尽致和尽善尽美。而如果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利用电脑音乐系统,课前制好歌曲MIDI音乐,编入软件。在范唱需要伴奏音乐时,便可调出软件中的伴奏音乐,进行声情并茂、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范唱,给学生以美的音乐享受。
(三)、歌曲旋律教学 歌曲旋律的教学包括了视唱、节奏、乐理知识等内容。大家都知道,视唱、节奏、乐理知识等在教学中是较枯燥无味的,如果再不想办法将枯燥的教学激活,教学效果将难尽人意,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利用电脑多媒体进行视唱、节奏、乐理知识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状况,使呆板、抽象的教学变的生动、活泼、形象。在进行视唱教学时,教师可启用事先编入软件中的MIDI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即可领着学生视唱,又可指挥、辅导和纠正学生。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伴奏音乐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音色,以增加新鲜因素,提起学生学唱的兴趣;在进行节奏教学时,可以启用电脑音乐系统中的打击乐器,挑出学生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演示和伴奏,以激发学生自己参与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进行乐理教学时,运用电脑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感性教学。
(四)识谱和节奏教学
一般在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上,老师要书写大量的发声练习,重难点节奏,变化音,装饰音以及比较难以唱好的旋律等等。这样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利用打谱软件和绘图功能编写与本课相关的节奏型和旋律音型制成课件,在课堂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进行练习。有利于突破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难点。
(五)、歌曲处理
歌曲处理是为了歌曲内容、主题思想和感情得到进一步表达与升华而进行的技术与感情的处理。怎样在电脑多媒体的辅助下进行歌曲处理呢?a、伴奏音乐方面:运用电脑音乐系统中的速度控制键,可以随意改变歌曲速度的快慢,并可以渐快、渐慢的处理;运用音源机功能,可以随时调换伴奏音乐的音色;运用升降调控制键,可以随意升高或降低伴奏音乐的力度,并可作渐强渐弱的处理。B、感情方面:运用投影机或录像机的功能,可以播放一些与歌曲内容有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情感和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C、指挥方面:启用事先编入软件的伴奏音乐,教师便可以直接地指挥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演唱,使歌曲的表达更清楚、更准确、更感人和更完美。
(六)、拓展
运用多媒体在酷狗和酷我音乐盒等能搜出很多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和知识,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还能体现音乐与各科课程相整和的新理念。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而忽略了学生对于音乐的直观受。所有传统的教师弹唱还是应该有的。学生在欣赏了完美的原唱后,再由老师自弹自唱,会增强学生学习歌曲的信心。有的老师在一节音乐课尤其是歌唱课中琴都不弹,自己也不唱一句,完全由音频来代替,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2
一、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等诸多方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
(一)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
首先,网络教学资源界面友好、趣味性强、设计生动有趣,使学生可以在很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第二,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学习英语的各种手段,如歌曲、电影、动画、游戏等都能在网络上得以实现。第三,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因特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能为教学提供海量资料。第四,交互性强。在因特网上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网上的人交谈,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互动交流。这种相互交流、互相作用的语言环境是任何其它学习手段不可比拟的。第五,知识新。传统英语学习是以固定教材为主,可能会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因此,语言和内容都比较陈旧,题材范围有限。我们常会发现社会上新生的事物、新的现象总是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原因在于书本内容的滞后性。然而网络的兴起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网络上的语言同实际的语言发展同步。网络上的语料具有实时性,有时代气息,学习材料鲜活生动,而且题材、风格多样,语言真实,贴近现实。网络的更新速度是传统的书籍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使学习个性化。
我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英语资源,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个体需求,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身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手段,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和自我评价学习结果。
(三)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使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
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习有了更丰富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之外,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网上合作学习、人机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此外,单调的课堂学习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网络资源的丰富、图文并茂、声音动画等都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网络资源教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
(四)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
毫无疑问,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可以把各地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的海洋,实现资源的共享,充分享受到传统教育手段所无法提供的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的课堂教学不再受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局限,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和单一学生之间、教师和群体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等多种方式的联系,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互,从而建立起一种友好、合作的新型师生、同学协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理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增强自信,摆脱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网络信息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通过影视资料,消除学生紧张情绪,提高听说水平
网站音像资料音域广阔,声调各异,经常收听不同种类的英语语音能够增进学生对各种语音类型的语言适应性。而且,听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学生能欣赏到真正英语发音所固有的自然完全风味,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真实的语境、有声有色的原声英语资源比单纯的文字信息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互联网为英语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众多的英语原声影视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观看英语影视节目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英文电影片段,通过由浅入深的词汇、语句、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集中强化训练,采取自主学习、研究对策、团队合作、缜密观察,对比、记忆、想象等形式,弥补汉语背景下英语口语和听力学习的不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兴趣。
(二)利用BBS,促进英语写作教学
BBS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交流方式,教师可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利用BBS辅助教学,建立班级BBS,主要用来发布学生作业。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学生期望自己的文章受到他人赞赏,因此在写作时势必会小心斟酌,多加润色,从而提高写作效果。其他同学按要求就这些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阅读、评议并提出要求。最后,学生再根据同学、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这种师生间、学生间充分的信息交流、共享与反馈,久而久之必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借助网络报刊、电子图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通过屏幕阅读的习惯。较之传统的阅读习惯,网上阅读更加个性化,不受图书馆阅读环境的束缚,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词汇量,加强文化意识,提高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筛选健康科学严谨严肃的网站,选取难度适宜内容合适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还应该采用问答题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训练,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通过多媒体自主学习平台,增强自学能力
随着国家教育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出台,多媒体自主学习平台应运而生。多媒体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网络为依托的多媒体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信息和教学资料,通过在线测试、网上课堂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手段,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巩固已学知识,探索新知识。
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辅助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辅助英语教学,对习惯于传统教育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挑战并不仅仅在于是否有很好的硬件或先进的课件,更在于如何体现教学规律,如何表现与组织学习内容,如何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等。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辅助英语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必须提高教师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使他们能够顺利采集和使用网络信息,具备网上教学能力。比如,教师应该掌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建构网络课程,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配合教学进度,定期更新讨论主题及BBS材料,每周定时与网上的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及时更新网络课程内容。
网络信息资源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生具有网上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网络资源数量大、内容新,许多学生容易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而传授网络学习技巧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教师在亲身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博客讨论、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之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推荐适当的资源(影视资源,阅读资源,翻译网址等等),同时介绍学生在网络自主寻找并利用有价值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最终形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
综上所述,网络为我们交流、共享、利用英语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辅助英语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拓展了英语教学的环境,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英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子毅.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6(09):69-70.
[2]孙冬慧.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J].现代情报.2006(12):171-173.
[3]舒丽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郑华,袁华.英语网络资源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7(14):34-35.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3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给传统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它可以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它考虑的是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
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语言教学中极易流于一种课堂教学的装饰。很多老师会认为多媒体教学无非就是采用音频、视频、图像、图形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课件,相当于“电子板书”。而这些教学手段的演示过程往往会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把原来的“人灌”演变成了“机灌”。要想在英语教学中真正发挥信息的作用,我们应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一、围绕课堂主题,提出学习研究任务,实现师生信息协作共享
网络能使教学过程从局限在课堂中的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教师可以把平时在互联网上浏览时收集到的有助于英语学习的网站分类整理提供给学生,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运用网络学习英语提供帮助。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能较好地利用从这些网站中获取的信息拓展有限的课文内容,并通过计算机技术作成电子作品,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学生们可以围绕同一课题组成小组查找、收集国内外英语网站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如作家背景、对其作品的相关评论以及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评论,以及对文章遣词造句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在对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前提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课堂上就该文主题等进行发言和辩论,再由老师讲解、评论及补充新的信息,最终实现师生信息协作共享。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支持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英语研究型学习和任务式学习。为课堂演讲搜集材料,为自办英文报纸丰富内容,选材、录入、排版等整个过程都锻炼了英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该方法强调合作、交流与探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培养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培养信息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开展运用网络资源的课程教学设计
以各英语课程教学组为单位,设计整门课程的教学结构,体现该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内容应体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起点的特色。如听力可设计几个练习板块:初级听力、中级、高级听力练习;各级别分设不同内容和方向: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科技类、军事类、医药类、工程类、旅游英语类等。网络资源内容综合性要强,要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有关该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介绍、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资源、课程作业、试題试卷、在线测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系统地了解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理念,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强化教学设计、完善英语学习具有许多优势:能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开放性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自主控制,使学生不再一味地依赖于课堂、书本获取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进程。通过网络,教师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对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做到“因材施教”。网络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天候的交互协作,而不只限于课堂上,从而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教学信息的传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教学信息的反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参与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构建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也使师生的教学互动变得便捷。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时,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构建动态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同一英语课程教学组的所有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到网络资源管理平台中,达到资源的共享,使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得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积极相关的资源,形成学习共同体。
总之,英语教师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走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等活动,也并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现代教学技术本身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决不能取代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刻苦学习,而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一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问题的关键。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技术支持、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任务,是使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发挥变革性的推动作用,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4
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516001 朱可彬
摘要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化学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怎样将信息技术灵活、有效地应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还是无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自主性的、探索性的化学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等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创设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的情境。在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生动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化学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子原子的知识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也枯燥无味,这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电脑动画显示出分子原子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等。还有电解水的实验,实验的过程不是很直观,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如果在课堂中加上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真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推进主导主体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教学能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
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的闭门造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带有自主能动性的同时又能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老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小组讲座协商甚至于网络漫游,广泛接受各种意见建议,交流观点,共享集体智慧成果,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而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对原有知识再加工,再改造,使问题对学生来讲感到有些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简化,最终形成结论,在问题的关键处,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因此教师的工作使学生怎样去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上网获得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因此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愿望,鼓励他们独立探索真理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得以充分体现和强化,使老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
觉占30%,听觉占20%,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可达68%。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教材中某些比较抽象或者复杂的内容和实验,学生感觉陌生的、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显得难以突破。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视频,甚至计算机仿真综合性多媒体技术手段,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直观的形象,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分化难点,化难为易,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讲授教材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时,可设计NaCl、CsCl、CO2、金刚石、石墨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思维训练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
也提出“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化学教育要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仅靠原来的低效的教育资源是不可能的,必须引入信息教育技术,利用其信息量大、反馈快、交互性强等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目前应付各种考试,常常淹没在题海中,思维能力发展迟缓,因此特别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原本要求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问题转化为形象思维。众所周知,学生对化学知识中抽象内容,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疏通,而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般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心理上对化学学习的不同需求,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首先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性,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主动性是
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其次,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现实特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信息
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它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相当吻合,学生在计算机前操作,可自由自在地将各种
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再次,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创性。多
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它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身思维的独创性。
最后,是充分运用计算机的网络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性。探索是
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多媒体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它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角度多了,自然就会选择好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思维的角度多
了思维就更活跃,创新的思维自然就多了,真正做到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思维训练。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练习反馈
化学学习需要足够数量的习题练习,特别是在巩固、强化知识的练习阶段更
是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而传统的教学由于手段的单一,在一节课上要完成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是有较大难度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训练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训练的力度不够,浅尝辄止;加之训练形式的单调乏味,学生兴趣索然,影响了能力的形成。而信息技术可以吸收更多的信息,能够容纳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节省了教师许多操作的时间,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如化学方程式的练习是化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要求随机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
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学生及时的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的予以改正。教师可以通过有百分比的正确率的统计图,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同类的题,准备多几个,当出现正确率低于80%的时候,老师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再出示一组难度相同的题进行巩固。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教师再出示高一层次的练习题。运用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能及时诊断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并且提高了课堂密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 王珠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10
[3]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学论纲》,电化教育研究,2001
[6] 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刘正萍,阴国恩.《简论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5
李荣有
河南省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该注意四个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 高效英语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明确提出: 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怎样把英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及学科整合),怎样让英语课堂摆脱枯燥和乏味,教师满堂灌的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我自2001年开始接触多媒体,我认真学习课件制作,就不断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切切实实使学生感受到多媒体的趣味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知识量增加,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会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愉快、适度紧张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复习、呈现、操练、自由交际等教学过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轻松地巩固自己已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练习中设计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汉译英或者英译汉等题型,由课件内容来判断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练习的密度,提高了课堂的容量。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面对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他们往往会兴趣不浓。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环境,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形象地设计了一个《Animals》的课件,首先展示了各种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再添加上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这些动物生活的一些场景。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经过简单的练习,学生一听到鸭子的声音,便脱口而出“duck”;听到小鸡叫的声音便说“chick”;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 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成功地导入了新课,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ppt和 flash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信息资料丰富、变换速度快、形象真实、贴近教学内容、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使声音和图像、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境有效的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hear ?”这个句型时,在教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词汇之后就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些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地点,如:park、zoo等图片。这样做的效果是句型操练变得灵活、生动、有趣,而且面对他们喜爱的生活场景,学生们就大胆积极地说出适宜的生活用语,他们想而学之,学而用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堂变得不再机械呆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四,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作用就是学生能用英语思维、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英语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敢于说,乐于说,学生说得多了,就必然会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学“Can I help you?”这一语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组对话内容,让学生运用该语言自己去参与表演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的场景、餐厅接待的场景、书店买书的场景、图书馆借书的场景等等,当学生亲身体会时,顿感真实亲切,激情高涨,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想上来表演,使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交际场所。
第五,信息技术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变化、颜色的变换等手段进行的高密度强化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的消化吸收,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好,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教学内容。如:在教学《looking and seeing》这一单元的颜色时,我通过信息技术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嫩绿的小草、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果实、红色的夕阳、雪白的冰川、七色的彩虹传递给学生,色彩斑斓的图片,加上动听的音乐,一下子便将学生吸引。一番欣赏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教师精心设计的颜色“陷阱”中,关注着有关颜色的信息。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颜色的单词,还进一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颜色,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育效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式。总之,单调的文字说明比起鲜活的影音资料和图片来说,是显得苍白的。这样的实例在英语课堂上简直举不胜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事物,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抓主流,弃旁支,简单明了。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要利用多媒体的长处,多为学生留出实践的机会,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要做成铺天盖地的“知识海洋”。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术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来充当课堂的主导。甚至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只粉笔一张嘴”在英语教学中也有它的用武之地而不能被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采用,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并非每堂英语课都要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英语是语言实践的学习,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英语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张开嘴巴练习使用语言,而不是睁大眼睛、张开耳朵欣赏别人的表演。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外部环境的不足,让多媒体为学生服务,而不能让多媒体课件占据英语课堂,不能让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旁观者。例如,教师与其把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作成幻灯片词汇表,不如利用多媒体图片,在引入新单词时减少母语的使用,通过为学生直接创造英语词汇和所指含义的联系,避免母语的干扰,尽快培养和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与其让学生花很多时间一遍遍观看课文录像,不如利用多媒体视频设置无声的场景,让学生练习情景对话。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ROLE PLAY 录制下来,让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欣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总之,课堂教学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当用则用,否则,宁可不用。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变被动地观看电脑为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尝试还电脑以本来面目—学习的辅助工具,而非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与其让学生们枯坐电脑前机械地听读英语,不如让他们就某一感兴趣的话题(TOPIC)组成小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利用POWERPOINT 等软件做出自己的幻灯,几个人一起进行一次精彩的“PRESENTATION”,既还英语以使用的本来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利用多媒体时,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的使用不要妨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为学生留出与教师互动的时间。再好的电脑也无法替代教师,因为教师有人格魅力的存在。教师优美的板书、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优雅的教态,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老师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脸庞,由衷的赞扬,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希望我们教师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不要成为蜷缩在计算机之后,操作机器的“另一台机器”。
总之,通过近十年的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努力整合于英语教学中,一定会创高效英语课堂。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春洞[M]《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道义[M]《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参考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6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也正呈蓬勃之势,它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小学课堂,显示了现代信息技术明显的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爱数学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致,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而这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学生十分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我校龙老师的公开课出示的课件:一条线段慢慢围成一个长方形,此时长方形的四条边闪动,表示是周长,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闪动的是整个长方形,表示是面积。在加上他制作的一个长方形磨具。让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学生十分感兴趣,自然学得好,记得牢。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更是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让他一节课兴趣高涨,也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理解学数学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比较抽象、概括,而农村的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有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如在教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时,学生无法知道到底是谁更大,有多大,上这节课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在屏幕上同时展示出三个单位的直观图像和与实际事物的对比图,学生一看就很清楚了,对这三个计量单位的使用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感受知识用数学 传统的教学中总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讲得很少,使学生学习时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断层现象的发生,也就阻断了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的动机。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比如在《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贴近生活教数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同样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在本学期里的公开课上,我利用学校的假山周围栏杆和学校围墙上的柱子及学校里的树木作了一个植树问题的课件。因为是学生熟悉的环境中看到的。学生非常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在本次课上都学到了几种植树问题的算法。又如学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数学闯关”的游戏;把少数民族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些都让学生十分感兴趣。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数学的古板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现在的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总是言听计从,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而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的知识广了,视野宽了,自然疑问也多了,对教师的话他们开始思考、辩别、考证和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正确对待,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信息课上我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上课,以及学习城市里的孩子是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7
一、利用现实信息, 培养学生的理性爱国精神, 造就现代合格公民。
如在人教版必修一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节的教学中, 我首先播放了配有背景音乐的十几张日军侵华暴行的照片。看完图片后, 学生的言语和表情中透露出无比的愤怒, 教室里的气氛浓重肃杀。我对大家说, 当今仍有一些日本人矢口否认当年的南京大屠杀, 说是中国人的诬蔑。然而, 从日本国内提供的证据都已经清楚地表明, 南京大屠杀是不容否认的。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篇新闻报道:
2009年9月, 据日本《朝日新闻》14日报道, 日本民间收藏的一张记录南京大屠杀日军活埋中国军民的照片被证实与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是在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场景, 从而推翻了日本某些人声称的中方照片为合成照片的说法。
阅读完后, 我慷慨激昂地说:“日本应该正视历史, 承担历史责任, 而不是歪曲历史、否认历史。”这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都对日本侵华时犯下的滔天罪行和一些日本人顽固地拒绝认罪和狡辩的态度气愤不已, 强烈的爱国情怀在炽烈燃烧。但是我心里也清楚, 爱国不是要延续历史的民族仇恨, 煽动反日情绪, 而是要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正如丰子义教授所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必须冲破狭隘的民族视野。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 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况且, 由于中国与日本这一地缘关系的客观存在, 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古代孟母那样“择邻而居”。因此, 应在坚持正义和国家主权的前提下,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以促进两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于是, 我接着补充说明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不能正视这段侵略历史, 并提供了下面这则新闻以资佐证。
2008年7月7日13点多, 卢沟桥头近20名妇女在击鼓唱歌。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妇女向大家解释, 她们来自日本, 用中文歌唱, 为日本人伤害了中国人道歉。仔细听, 歌词就写在地上摆着的纸上, 被谱上了曲, 她们和着音乐边唱边跳。歌唱完毕, 几位妇人站成一排, 集体下跪, 向路过的行人谢罪, 并打出“感谢您们培养日本的孩子”、“祝您平安”等标语。
上述信息中蕴含着的一种无国界的人文精神, 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同学们又稍感安慰, 略带冷静地思考着。
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意识和人文素养, 是历史教学的主旨之一, 通过以上现实信息的利用, 对这两个方面的实现应该能有所裨益。
二、增强史料的充实性, 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知识的特点在于它的丰富性、综合性, 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很多领域。多媒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库, 加之它强大的处理、综合信息的功能, 这一特点在和历史教学的融合中, 可以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
例如在执教《戊戍变法》一课时, 我先播放一些有关的声像资料, 仅用了六七分钟就介绍了戊戍变法从开始到失败的过程, 以及变法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边浏览课件边重点分析戊戍变法的内容, 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评价戊戍变法, 在这里不仅给出了大量的各派的观点、学说, 而且适时点拨评价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 形成对戊戍变法的正确的认识。如果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来讲授这些内容, 一课时是难以完成的, 根本不会有这样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浏览教材以外的材料, 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因此, 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 使得课堂教学节奏明快、紧凑, 从而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们积极思索、掌握要点、理清线索等方面的能力, 这可以说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借助声、光、电等媒介物使教育知识信息的传输和接受更直接、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更美化, 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合理配置、合理组合, 进行一种跨时空的优化教学, 它具有多重感官剌激, 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 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高中历史教学,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主体意识渗透、创造性思维的激活, 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出发,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在: (1) 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 控制教学过程; (2) 教学环境是多媒体计算机, 以及依据教学目标设计, 反映教学策略的教学软件; (3) 教学信息按超文本 (非线性) 组织, 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 (4)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调整知识结构; (5) 以CD—ROM贮存教学信息, 信息量大, 在实际操作中还注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的优化设计, 注意学生特性分析、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的渗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演示型教学, 对于初步尝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而言有一定的可行性, 同时, 课件也可以向交互型过渡, 只要加上交互图标、交互设计, 采用问答对话、菜单交互、图形化界面即可。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整合;创设;情境;优势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蓬勃兴起,为教育现代化创造了美好的前景,也对未来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让学生更加容易靠近历史,清楚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使学生易学历史、乐学历史。同时也给历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一、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实践空间
历史教学中的现代建构意义下的信息技术运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连通网络、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轨。这种学习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思维和视野更开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营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课堂,利用自己上网查阅的素材制成幻灯片,讲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运用图片、文字、影视等资料,展示自己的课件,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图示教学、历史地图相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常用图示法进行教学,图示教学可使知识要点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展示历史的发展进程,便于理解,易于记忆。如果把图示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效果更佳。如笔者在讲授《冷战中的对峙》一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逐步显示了一个大的图示式纲要线索表,两个数字表格、三幅地图、五份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演说摘录,还插入了各种说明性的辅助板书,随需要呈现或消失,这就使图示线索显得更加清楚明了,提高了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逻辑提纲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了动态展示战争进程、交通路线,可采用手绘和多种箭头的组合,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如张骞出使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新航路的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有些历史地图,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如战国七雄、三国鼎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教学内容,可采用区域颜色闪烁、变色的方式,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学生对该知识点也产生了经久不忘的深刻印象。
三、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的整合中,教师可以把互联网引入到教学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宽广和深邃。比如,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夏、商、周拉进课堂;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古今中外;可以同秦王汉武帝一起实现国家的统一,也可以同华盛顿、林肯一起为美国的发展扫除障碍……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利用效率,让学生在课堂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去补充我们学习的知识。我们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上网查阅资料,既可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对历史有感性的认识,还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应注意以下问题
1、由“人灌”到“机灌”。在设计历史教学课件或利用网络教学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那种让计算机教师把历史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就是按键和顺序播放的做法,只不过是由“教师中心”演变为“电脑+教师中心”,由“人灌”变成了“机灌”,它强化的只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甚至于教师也成为计算机的“奴隶”。
但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纯粹以计算机代替挂图,单纯让计算机“唱戏”,而忽略教师的板书、语言和教态,那将会使历史教学变得更加呆板和僵化。实际上,教师的讲授仍是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2、学生从接受者到观赏者。设计课件时,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图片的处理宜简洁,切忌滥用色彩,哗众取宠。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只顾看精美的图片、动画,忽略了知识的学习,问题的理解,从而淡化授课效果,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课堂上的观赏者。设计课件应集中精力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
3、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
总之,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 篇9
范亮
程春艳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确立专业化发展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二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四是教师专业发展要体现着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是授导者,是实施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必须从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巨大进步。
同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然而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的各项工作,像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技术整合等工作都依赖于教师群体的统一行动,这种凝聚广大教师聪明智慧的活动只有在教师主动参与中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因此,对教育信息化而言,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要受制于学校信息化的外部压力,又要主动应变加快具有信息化内涵的专业发展,从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不同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全面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如: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而因材施教;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恰当的评估与调控;教师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适当的点拨等等。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
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通过继续教育和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注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语音、符号刺激为主,信息化条件下以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式综合传递,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传递方式,而且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网络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的概念。因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1.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
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
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3.教研观念的更新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
参考资料
中央电教馆组编.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新世纪教师素养》
张行涛
郭东岐 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辅助音乐教学】推荐阅读:
档案信息资源合理利用07-22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07-06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10-21
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09-20
合理开发利用08-14
合理开发与利用06-14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11-27
合理利用调解机制12-07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01-04
合理利用政府采购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