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精选12篇)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篇1
1 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起, 我国城市化以空前之势兴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 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发展速度来看,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先慢后快的特征。预计到2010年, 我国设市城市将超过1000个, 建制镇将超过20000个, 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化是必然的趋势, 也是城市现代化所必需的先导。
2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 土地的有效利用对经济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2.1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使城市土地在总量上扩展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首先要在总量上使城市土地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但是如果城市建设中无限制地增加城市面积, 扩大城市空间, 会导致城市土地供过于求, 超出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并带来城市土地的闲置浪费。因此,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可以在控制城市土地适度规模中推进城市化进程。
2.2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 还需要重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而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可以使城市内部各用地部门根据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关系在用地上形成合理的用地比例, 可以使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等级规模。如果城市中各类用地比例能够协调平衡, 将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整体功能,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3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都被高度聚集在城市土地这一相对固定的空间形式上。只有通过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才能够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数量及用地规模过度膨胀
我国城市建设表现出了数量与用地规模扩张过快的特征。特别是有些城市对于建设用地的粗放型管理, 致使很多城市发展都逐步趋向“摊大饼”式发展, 盲目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 忽略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 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3.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合理的城市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有利于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区位效益及聚集经济效果, 从而达到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最优化。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的状态, 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用地比例偏大, 城市绿地和交通用地等偏少, 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的运行, 不利于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发挥, 也不利于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 城市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
在城市化进程中, 对于城市功能不断扩展并深化, 科学规划城市土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规划不到位, 就会出现道路拥挤、交通混乱、公共绿地不足等问题, 尤其是土地的有效利用问题。没有规划的乱建可造成5%—10%的土地浪费, 甚至会加剧我国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矛盾。
3.4 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 土地配置不合理
我国现行体制下实行的是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但从微观上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地方自身利益驱动下, 有些地区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惜采取一切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招商引资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其原因在于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没有真正起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必然严重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5 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 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恢复的创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严重, 大气污染加重, 水环境质量变差等。对于土地生态系统而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在城市中聚集, 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已消耗殆尽。由于各类生态系统的彼此联系和循环, 这也使得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限制。
4 在城市化进程中集约利用土地
4.1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前景
据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 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进程, 我国将逐步到达城市现代化这一城市化进程的高级阶段。
21世纪我国城市化发展大约可以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2001—2010年, 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基础阶段, 即城市人均GDP达到3万元以上, 这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第二阶段, 由2011—2030年, 多数城市普遍实现城市现代化, 城市人均GDP超过8万元;第三阶段, 由2031—2050年, 是中国城市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重要发展阶段。城市人均GDP达到16万元以上, 城市科学技术水平将全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中上等水平。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更高目标。
4.2 依靠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推进城市化进程
4.2.1 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对自身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进行全面的把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包括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的数量、交通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都需要做出科学的安排。既给城市留有余地, 又要满足其当前发展的需要, 坚持把当前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注重规划的超前性, 为城市发展留下合理的空间, 又注重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4.2.2 完善城市土地整理制度
4.2.3 强化土地市场管制
政府应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房地产登记制度、房地产交易程序和规则、房地产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等强化土地市场管制, 建立土地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的城市土地收购及储备制度是当前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收购储备就是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由土地储备中心组织一系列土地整理工作后将土地储备起来, 根据土地市场的需求及城市规划, 有计划地将土地投放市场。从土地一级市场的层面为政府有计划地实施城市规划, 为推进城市土地综合开发和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4.2.4 健全和强化土地利用监督反馈机制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还必须加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权力, 对于土地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给予严厉惩罚;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不够或者土地闲置的情况给予调整的机会, 否则予以收回。要定期不定期地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土地动态变化情况等基本信息, 引导市场需求, 稳定市场预期, 防止地价大起大落。
4.2.5 根据城市化进程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然而我国很多地区推进城市化都面临着第一产业用地比重过高, 第三产业用地比重过低, 由于第三产业较之其他两大产业具有劳动密集且产出率高的特点, 它可以为城市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并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问题。因此,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应把发展城市第三产业作为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的重点, 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 而资源节约型的第三产业。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土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呈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促进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实现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1]段兆广.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分析[J], 国土资源.2007 (4) :32-33.
[2]李嘉岩.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3 (5) :94-99.
[3]关涛, 吴次芳, 宗晓杰.土地管理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4, (5) :40-41.
[4]张兆福.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 (1) :32-34.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篇2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内容: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原因;3.我国的土地政策。
分析: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本节内容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类型,以此作为铺垫,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接着介绍了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分布,以及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少的特点。接着课文提出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本节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性强,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2.通过读图,认识到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3.通过读图,理解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等特点;4.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
分析:土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总体状况并不乐观,表现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各类土地人均占有量小。这些内容是为阐述“土地政策”做知识上的铺垫。
掌握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特别是了解到我国人均耕地少偏少,学生才能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才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较小,对外部世界缺少感性认识,利用地图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土地资源的分布式本节学习的难点。影响土地资源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气候和地形是影响土地资源分布的两个重要自然因素。各地地形复杂,且气候知识也是较难的内容,因此,各类土地资源分布的原因对学生来说也较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课教学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地图、统计图表及其他图片,但课本中所给的图片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运用到多媒体设备对教学进行辅助。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图、统计图表及其他图片,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土地是山川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化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没有土地人类将无法生存,那么既然土地如此重要,人类又是怎么利用土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的特点
阅读教材第一框: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哪几种?
2.结合课本图3.3、图3.4、图3.5,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读图3.5,解答课本第59页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
1.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
2.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比重最大,林地和耕地比重偏小;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教材第二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解答下列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2.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并确立了什么土地基本国策?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总结 1.耕地:人为占用量过多,占而不用,浪费极大;地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半干地区形成盐渍土;北方风沙危害,土地弃耕。
林地: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
草地:过度放牧,草地退化,不适当开垦,草地荒漠化、盐碱化。2.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确立为基本国策。
(4)巩固
1、有人说沙漠、石山等均属于自然资源,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篇3
关键词:地籍管理;地籍信息;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01.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61
地籍信息的准确获取依赖于一个有效的地籍资源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科学的估计、调查、统计、等级以及分级土地过程,该过程则被称为地籍管理。良好的地籍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优化土地管理、维护土地产权权益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目标的实现,为编制土地计划并对其应用提供了必要、准确的基础性信息资源。同时,地籍管理也能够为制定土地法律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1 我国地籍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地籍管理法律的缺失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地籍管理相关法律,但这些法文条例均有一个通性,即不够全面。这就使地籍管理法律的应用缺乏普遍性,往往只针对于具体的一项地籍工作内容,在这种缺乏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中,我国地籍管理的法律地位无法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严重制约了地籍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
1.2 地籍成果共享存在限制
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地籍成果能够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其服务主体是全体公民。为此,地籍成果能够反映出地籍管理的真正价值。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我国地籍成果的共享使用,主要体现在只有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应用地籍成果,并将地籍成果进行保密,这样其他单位或个人就无法使用地籍成果,再加之查看地籍成果也存在一系列严格的限制,使地籍成果的共享应用面临诸多阻碍。长此以往,地籍管理很难充分发挥其经济实用价值。
1.3 地籍管理意识薄弱
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群众表现的明显不足,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基本不了解地籍管理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地籍管理意识。与此同时,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并未高度重视农村地籍管理工作,嚴重制约了农村土地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发展。另外,在这种地籍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农村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土地登记工作中,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农村地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展。
1.4 缺乏全面的地籍信息内容
地籍信息在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指对土地信息的记载和描述,并没有记载地上附着物,这就使地籍信息无法提供空间性土地信息。同时,在地籍管理数据库中,地籍信息并没有体现出桥梁、道路、公园、湖泊以及河流等地籍信息数据,仅仅是记载了土地的属性信息,而图形信息却没有体现,使得地籍信息内容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均是地籍信息内容不全面的表现。
2 完善我国地籍管理的策略
2.1 进一步完善地籍管理相关制度
实现土地责任明确和权属清晰需要依托一个现代化的产权体系,以有效保护土地权益,从而使我国土地流转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并对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严格维护和保护,强化土地调查统计工作力度,逐步健全地籍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做到地籍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 广泛应用地籍成果
在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地籍成果,包括其他产业部门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地籍成果的运用,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有利于科学的利用耕地集约化,并有效缓解当前人地矛盾的问题,为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健康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3 大力宣传地籍管理知识
目前,部分群众不能够充分了解地籍管理的意义,针对这一现象,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要强化宣传地籍管理知识,通过采用不同的教育、宣传形式来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并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地籍管理工作中,使土地登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均作出一个不同程度的提升。
2.4 进一步健全地籍信息内容
健全地籍信息内容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地籍系统化发展,即强化对地籍覆盖面的扩大,使地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扩大,并保证地籍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促进地籍信息系统管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健全地籍信息内容要促进地籍信息化的发展,即强化地籍管理中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辅助网络技术,来共享地籍成果。同时,在3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作用下,能够促进以图管地的地籍管理系统的科学建立,而针对于地籍信息的变更,相关部门要及时检测变更数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地籍成果时,相关部门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将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关键和基础,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三方面强化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投入,使地籍管理实现信息化、系统化和产业化的假设和发展,这样我国的地籍管理将迈向一个规划化、科学化的土地管理之路,从而全面促进了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康文玲.浅析完善我国地籍管理具体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9):189-189.
[2]戈扬,门春春,匡志鹏等.试论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政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3893-3894.
[3]张秋月.完善我国地籍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50-51.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篇4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高效利用,对策
土地是我们“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存资料, 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保障。而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市土地又是城市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 城市土地利用既服务于城市发展, 又对城市的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积极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城市土地资源的破坏、低效利用、布局不合理等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是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重要挑战。如何合理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与区域的发展, 这种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效化。
1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1.1 外延扩张严重, 内涵挖潜不足
对于城市土地而言, 主要存在两种增加其经济供给的途径。一种是外延式扩张, 另一种是内涵式挖潜。外延式扩张是一种直接扩大城市土地供给的方式, 导致城市土地供给面积绝对增加, 表现为城市土地的增量扩张。内涵式挖潜是在保持城市土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 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扩大城市土地供给的方式, 表现为城市土地的存量调整。外延式扩张属于一种短、平、快式的扩张方式, 成本低。而内涵式挖潜式属于长、曲、慢式的方式, 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大, 成本高。
当今一些政府在畸形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主导下, 采取拼资源的发展方式, 城市用地呈“摊大饼”式向外扩张, 大搞新城区、开发区等建设, 热衷于搞大片房地产开发。导致城市郊区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圈占为工业用地。甚至还存在圈而不用, 造成土地的闲置、荒芜现象。据调查了解, 除了一些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使用效率尚可外, 其他开发区的土地使用效率普遍偏低[1]。
而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内部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数量的闲置或废弃地。同时, 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小城市中存在住宅建设项目用地、商服建设用地等建设用地的容积率普遍偏低现象。
1.2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 也在不断的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但是至今为止, 很多城市依然存在“城中村”, 城中村一般房屋破旧不堪, 街巷纵横交错, 这个原本属于城市却被城市忽略的实体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容积率相当低的问题, 给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稳步、合理、有序的开发城中村, 不仅能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 降低城区优质耕地被占用的可能性, 而且也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重要途径[2]。诸如, 城市开发区中的工业用地, 往往存在使用一部分, 其他部分不是闲置就是搞绿化, 土地利用率比较低。
1.3 土地产出水平不高
对于城市土地的产出水平, 国内外许多学者常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城市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之比作为衡量城市用地产出的一个表征方法。大范围看, 对于我国城市的用地产出一直呈增长态势, 但总体水平仍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地产出水平都不高, 土地高效利用更无从谈起。
1.4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 主要表现为城市各功能区间的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以及各功能区较合适的用地比例, 从而使城市得以高效运作。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问题, 往往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由于一些地方规划滞后, 规划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一些建设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问题, 从而出现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2 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走偏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一些地方政府紧盯任期内的政绩和地方的GDP, 往往忽略科学发展观[3]。为了地方招商引资, 一些地方政府使出浑身解数, 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筑巢引凤”。比如, 低廉的地价, 优惠的税收, 舒适的环境等等。在拼资源, 拼土地, 重复建设的情况下, 最大的牺牲品还是土地。
2.2 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薄弱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
第一, 虽然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一定的法律地位, 但其威慑力略显不足, 违法成本较低。从某些角度来看, 加大了违法的可能性。第二, 城市规划以城市的总体发展为目标, 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以城市规划为基准,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为参照进行编制, 这样的土地利用规划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和意义[4]。第三, 城市发展缺乏合理长期规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3 城市土地真实价格被隐化
《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均明确规定了可以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范围, 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划拨用地目录》进一步细化了划拨用地的范围, 但这些规定仍较为原则, 地方政府供地时的自由裁量权很大, 造成用地者在取得土地时的不公平。城市土地供应的这种“双轨制”, 造成土地供应中有偿出让和行政划拨取得的成本差异过大。对于划拨取得的用地, 其真实价格是被隐化的。一是划拨用地成本低, 一定程度上导致盲目圈占土地, 低效、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屡禁不止, 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难以建立;二是划拨供地政策为一些单位和个人投机寻租留下了空间, 有的甚至凭借国家划拨供地政策圈占、囤积土地;三是划拨供地范围过宽, 不利于土地市场的培育和完善[5]。
3 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对策
3.1 政府要秉承科学发展观, 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政府要秉承科学发展观, 摒弃靠拼资源、拼土地来提高地方GDP的方式方法, 避免在没有科学论证规划的基础上, 盲目招商引资、大上项目, 导致城市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坚持走“以人为本,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道路。积极的引导用地单位企业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要力求走内涵挖潜的道路, 尽量减少外延扩张。积极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和整治, 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作为政府来讲, 建议对GDP的考核, 应当从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中退出, 从根源上修正地方政府的政绩观,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政府的政绩观。
3.2 加强规划的法律地位,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加强规划的法律地位, 提高规划的违法成本。依法实施规划, 严格执行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加强两个规划的相互协调, 相互衔接,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城市土地作为城市的一个子系统, 它同时还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项活动的载体, 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将落实到土地的开发利用上[6]。因此, 应根据城市各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战略, 制定城市土地的利用指标, 并合理控制城市土地子系统内各类土地的使用。所以, 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 只要与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紧密衔接、共同发展, 就能保证土地规模的扩张与用地结构及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促进城市系统的有序发展。
3.3 显化城市土地真实价格,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要实现城市土地的有效配置, 就必须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我国城市土地供应的“双轨制”, 造成土地供应中有偿出让和行政划拨取得的成本差异过大。由于划拨土地使用权基本是无偿取得的, 用地者粗放利用、浪费土地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造成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 必须显化城市土地的真实价格, 取消划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粗放用地, 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使地价真正成为城市土地利用的“调节器”, 从而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3.4 立体开发土地, 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资源
在城市化日益加强的今天, 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变差等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到用地问题。城市用地应从满足基本的功能需要向城市用地的合理高效利用转变。要积极倡导城市土地综合立体开发, 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的地上、地下空间,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进而提高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董黎明.城市土地问题与土地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 2005, 8:5-7.
[2]李纪方, 包广静.城中村改造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52 (07) :73-74.
[3]郝伟, 陈鸿彬.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中国城市经济, 2009, 10:42-43.
[4]王胜林.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一以乐山沙湾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
[5]张东芹.划拨用地能取消吗?——对划拨与出让两种供地方式并轨的思考[J].中国土地, 2006, 6:39-41.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篇5
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
――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特点”、“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认识到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由于时间关系本课只选了前一小节内容即:“土地资源的特点”。考虑到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展开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每一位学生绽放生命的色彩。本节课,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学在课堂、练在课堂,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探究,充分将学生的首学权、首思权交给学生。具体方法上,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导学案,通过启发、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采用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篇6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作用
近几年来,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资源逐渐被用于房屋建造,使农村土地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或废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平衡,人们再也无法呼吸道新鲜的空气,种植的庄稼也难以获得丰收,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浓醇土地资源以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构建速度。
一、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一)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
我国部分省市的农村土地的垦殖率已接近百分之五十,剩余的土地资源几乎被水资源和森林覆盖,耕地后备土地资源极其匮乏,另外,由于近几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正急剧减少[1]。
(二)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部分省市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盲目地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比如说进行大规模的毁林造坟和开荒工作,导致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土壤难以涵养更多的水分,因而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三)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随着农村土地不合理利用情况的加剧,绿色植物越来越少,因而使得依赖绿色植物而生存的各种生物逐渐减少或濒临灭绝,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2]。
(四)湿地的功能减弱
有的省市的湿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会将湿地改为工业用地或人工养殖,或将工业、居民的废物废水排放到湿地中,使得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减弱了湿地的功能。
(五)壤的质量越来越差
在众多行业中,种植业的回报率最低,一些村民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在种植的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增加植物的产量,因而改变了土壤的性质,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使徒弟的酸化情况更加严重[3]。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差,因而与农村土地较近的企业不能对排放的污水进行达标处理[4]。另外,企业随意将固体垃圾堆放在农村土地上,使得农村土地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庄稼的生长。
二、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
(一)有关部门缺乏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必须要实现合理利用,然而部分地方政府的人员却没有意识到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盲目地进行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大大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5]。我国是人口大国,要想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然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实现土地生态环境的构建,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一些法律条文难以覆盖所有的土地利用问题,因而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偏低,降低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构建速度[6]。
(三)村民缺乏环保的意识
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村民,但是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较低,并且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一味地使用化学试剂来增加粮食的产量,不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还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7]。
(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受阻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并且有关部门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较少,虽然部分农村希望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是缺少充足的资金来增加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也缺少专业的人才来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因而阻碍了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三、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利用以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方法
(一)提高有关部门对农村土地资源保护问题的认识
要想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速度,有关部门必须意识到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然后再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力求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
(二)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的合理性
一个国家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确保独立性,必须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的合理性,降低土壤污染的程度,为村民提供充足的土地来种植农作物,为人们提供安全无毒的粮食[8]。
(三)逐步完善与农村土地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们食物质量的好坏,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逐步完善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速度,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四)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要想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国家有关部门要想村民宣传盲目使用化学制剂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缺点,并帮助村民寻找天然绿色的肥料,以此来提高土壤的肥力,确保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
(五)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必须要对排放废水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让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在排放到农村土地中,以此来降低农村土地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防止农村土地生态环境的的平衡遭到破坏。
四、结语
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提高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对农村土地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逐步完善与农村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增加构建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从而确保农村土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食物。
【参考文献】
[1]何西科,杨锦绣,冉彬.农村土地整理绩效评价问题——以成都市温江区项目为例[J].财经科学,2011(17):111-112
[2]朱彤.农村土地挖潜及其有效利用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120-121
[3]王楠,王洪君,金涛,梁烜赫,陈宝玉.我国农村土地整理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33):135-136
[4]赵谦.德国农村土地整理融资立法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17):111-112
[5]卢新海,龚茂盛.农村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优化整合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11):120-121
[6]魏凤娟,李江风,房超.能源消费视角下农村土地整理碳排放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135-136
[7]杨晓波.农村土地整理方式:从国家实施转向农户自我实施——基于成都案例的研究[J].财经科学,2012(09):111-11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农民增产增收 篇7
1 阻碍农民增产增收的原因
1.1 小农经济的农民生产意识过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 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使得农民拥有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耕作方式、耕种作物等都是农民自主决定, 这就存在着小农生产的短期行为, 由于耕地得不到合理利用, 而造成农民效益下降。
1.2 无耕地永续利用规划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对土地疏于管理, 缺少必要的整地、养地措施, 只是一味的施用化肥, 很少或者是完全免施农家肥, 造成土地板结;二是没有合理的作物轮作制度, 把土地耕作视为短期行为, 只是依据上年作物市场价格来决定每年种什么作物, 导致作物重迎茬现象及病虫害发生严重, 例如:前几年油葵市场价格好, 个别乡、镇政府把油葵种植当做是振兴乡镇经济的法宝, 连年大面积推广种植, 虽在短期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好景不长, 3年后不仅菌核病大发生, 而且伴有向日葵茎腐病、断头等现象严重发生。再如, 由于近年玉米市场价格连年攀升, 全市玉米面积剧增。因玉米连作导致2013年玉米黑粉病及玉米螟等病、虫害大发生, 尤其是易感品种发病最为明显。在这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低水平的生产条件下农民根本得不到可持续增高的经济收入。
1.3 农民生产过程科技含量低
通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高稳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目前仍有7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 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 特别是坡岗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 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 农户种植结构较为单一, 传统生产方式仍占主导。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 传统种植结构仍占主导地位, 农业生产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先进实用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生产力水平低。多数农民对改变种植结构和科学种植等新事物接受较慢, 仍以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效益低下。
1.4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农业普查, 全市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0%, 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 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 同时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中, 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 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 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农技服务机构设备简陋, 服务手段落后, 特别是乡镇农技部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更为简陋和落后。
2 农民增产增收的对策
2.1 充分发挥阜丰集团的玉米加工优势
坚持走“农业稳市”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源为依托, 进一步巩固粮、油两大基础产业, 合理调整粮经结构, 坚持土地种养结合。在扎兰屯市积温区2100℃以上乡镇实施玉米-大豆-高粱为轮作方式。
2.2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 开展深加工型蔬菜种植业 (如:辣椒、西红柿等烘干类蔬菜种植) ,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避免种植风险。在积温区2100℃以下乡镇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 可实施早熟玉米-早熟大豆-蔬菜轮作方式。
2.3 因地制宜多种类种植
不仅要依托哈慈药厂带动全市中草药种植, 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扩大马铃薯加工规模, 带动马铃薯作物种植, 发展沙果等地方果品的生产规模, 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4 重视农业新技术的配套推广
浅析土地的有序开发及合理利用 篇8
1 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
土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基于此, 笔者认为当前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加大农业设施设备建设力度, 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我们知道,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业种植, 农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 随着土地开发的利用, 农田的面积大大减少,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 如何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提升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农民收入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1.2 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我国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严重影响土地的生态环境, 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和资源, 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人类的存在, 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一份义务。如何满足当前人类发展需求和不给子孙后代带来隐患成为当前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课题, 需要我们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在保障农田面积的前提下, 合理优化已经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让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最终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效益的提升。
1.3 能够保护农用耕地
我国是世界面积大国之一, 人口数量是世界首位, 因此, 人均面积则大幅降低, 世界上人均面积排在后面。然而, 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人口数量的增多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因此, 合理利用土地是处理该问题的重要举措一直。因此, 我国政府和地方管理部门应该将合理利用土地, 保护耕地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才能够解决我国人多地少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缺乏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保护耕地及时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之中, 应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和开发, 充分利用废弃地发展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能够保护耕地, 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 最终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之, 我国是人口大国, 土地资源面积有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有效处理该问题, 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农用耕地,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措施
上文我们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 仍然存在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只管经济效益, 忽视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发展态度和发展模式势必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 笔者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 提出合理开发土地的管理措施, 希望能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土地开发利用审批体系
国家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开放规章制度, 形成一定的开发利用计划, 每项的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政府都应该掌握其具体情况。政府需要严格把关审批制度, 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 让申请人严格遵守执行审批的具体步骤, 在正式开发利用之前, 明确土地所能承受的供应量, 在供应量范围之内合理使用土地。此外还要明确建设项目所在的土地上的用途管理, 必须要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
2.2 健全和完善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制
当前,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但是在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上仍然存在诸多漏洞, 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和农用耕地质量、数量。为了保证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不出现建设反复和没有指导的现象出现,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制。在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 若出现任何的违法行为, 不管是法人还是开发商, 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必须增加相关处罚的规定和追究个人责任的内容。除此之外, 还应该健全和完善能够满足人口、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对土地开发利用具有高效控制的体制。
2.3 加大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监督力度
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之前, 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再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制度。另外, 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监督力度, 对于相关的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上级部门要有相应的监督体制, 而同级之间要具有人大的监督体制。除此之外, 在进行土地利用开发之前还应该实施公众听证体制, 让公众参与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监督中。
3 结论
综上所述,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用耕地, 能够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但是需要我国政府和地方部门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让申请使用土地的人严格遵守相关用地标准, 遵守步骤有序实施。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还应加强管理监督, 切实保证土地的管理和运用。此外, 还应加强宣传, 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的重要性, 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相信,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制度的建设等等, 势必会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镇化为了进一步发展, 对土地的利用需求不断加大, 但是由于我国过快的发展进程, 势必会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相关问题,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污染,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我国应充分重视合理开发土地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地,开发有序,土地利用,合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逸, 黄贤金, 吴绍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开发度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 2013 (7) .
浅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管理 篇9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管理,问题,措施
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长时间以来的发展过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而这些利益的获得往往是以牺牲环境和耗费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 例如, 土地资源被大量开发, 使得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小, 导致这样后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缺乏整体规划战略思想, “规划”赶不上变化, 规划控制不严格, 管理措施落后、滞后等。
1.1 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土地规划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一方面土地规划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土地资源数据的统计工作不够负责, 并且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缺少必要的核实, 导致收集到的很多数据信息都无法体现当前的土地开发利用真实情况, 对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失去参考价值, 这就使得相关部门在对土地的规划和一些项目的审批等工作上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信息收集途径较为单一, 表现在只有国家政府部门作为服务性部门在进行信息收集的工作, 无法做到全面翔实, 这也是土地数据信息不够科学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我国虽然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分类, 但在实际中却有很多土地的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如征用大量各类土地用作建设用地, 而建设用地较为分散, 且呈现杂乱无章的局面, 严重影响其他土地的使用功能, 而且农村却存在很多闲置土地, 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同时由于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不够可观, 导致很多基本农田被改造成为其他用途, 可种植耕地面积大幅减少, 土地利用结构持续破坏也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1.3 对土地资源缺乏科学的管理
随着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 政府相关部门为了政绩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建筑用地的审批管理都不够严格, 甚至很多项目的审批都是“走过场”, 对于征用土地的建设项目经常不经过严格的实际核查, 导致一些土地被征用后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实际使用, 造成土地资源被占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加剧了有限土地资源的紧张性, 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
2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技术手段
2.1 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确保土地资源信息的准确性, 可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如GPS技术、GIS技术、遥感技术等, 将土地的实时信息传输到土地规划相关部门, 使之掌握实时的土地利用动态信息, 比现场调查等收集到的静态数据更真实, 并且降低了工作量、避免由于时间推移造成的信息不实等情况的发生, 因此更具有参考价值, 有利于决策。
2.2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在土地资源数据统计的基础上,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在整体上做好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对建筑用地进行审批时, 应当做好审核工作, 一方面最大限度防止重复建设以及占用土地后项目停滞、土地弃之不用等情况的发生,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以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的整体考虑, 确保城市绿化带等不被违规占用, 加大审核力度, 谨慎审批, 减少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破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 还要避免城市建设用地过于分散, 推动城市郊区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和利用, 以缓解城市土地压力, 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合理化。
2.3 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
为缓解土地利用紧张的局面, 应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集约化利用, 使土地利用在空间上得以延伸;对于农用地来说, 应当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发展更为先进的开垦和种植技术, 纵向挖掘土地利用率。
2.4 加紧保护耕地资源
农业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 而耕地资源是农业的生命线, 因此保护耕地资源不被破坏和占用是当务之急,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际工作中, 首先要建立健全保护耕地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宣传力度, 使各类土地物尽其用, 防止耕地资源被挪作他用;其次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加大对农业种植的扶植力度, 提倡科学种植, 提高农业种植经济效益, 使农民得以主动投入到农业种植中来;再次, 加大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 防止基本农田被基础设施建设所占用, 当二者出现矛盾时, 有关部门应当对保护农用地有所侧重。
2.5 合理利用后备土地资源
荒地、荒山等被视为后备土地资源, 若能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则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进行考察、科学论证和合理利用, 一方面要根据其实际情况, 从地理位置、投入产出情况等方面论证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专项方案, 对后备土地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
3 结语
土地资源对于人们的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我国当前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土地管理方法, 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并且促进协调土地开发与人口、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凌洁.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J].华北国土资源, 2014, (02) :102, 105.
[2]廖玉书.解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J].北方经贸, 2014, (05) :211.
浅析小城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 篇10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土地规划,问题分析
目前, 城镇化建设正在我国快速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土地资源的利用也在迅速增加, 小城镇建设中的大部分用地都是通过征地而来, 而土地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这种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与土地合理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加之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用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土地缺乏合理规划。因此科学规划、正确引导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是一个重要课题。
1 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1.1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和现有的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下, 征用农民土地过于廉价, 政府以地生财的欲望格外强烈, 大部分小城镇在建设中以各种开发区与建设为名的圈地运动此起彼伏, 大量土地被圈后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而且土地规划脱离实际, 对用地没有约束力,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1.2 土地利用结构混乱, 缺乏合理规划
我国大部分小城镇的规划科学性差, 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 随意性和盲目性的成分比较大。制定的规划不是根据本城镇的实际情况, 而是从其它地方“嫁接”过来的。土地利用结构混乱复杂, 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工业用地、绿化用地比例失调、生活居住用地、住宅和工业用地、商业布局零乱、工业企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并存, 缺乏合理有效的功能分区。
1.3 土地污染严重
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 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会加大, 污染源与污染场地也将不断显现, 随之也必然带来土地污染的问题。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般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 存在大量的污染型企业, 废气、废水、废渣的随意排放相当普遍。
1.4 土地供需矛盾在城镇建设中突出
在推进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财政, 而城镇建设面临土地供需失衡、利用率低的现象。由于过度依赖工业化拉动城镇化进程导致对建设用地大量需求与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突出。
1.5 大量占用耕地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耕地分布状况 (见表1) , 全国耕地面积分布不均, 耕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在小城镇发展初期建设资金的严重匮乏, 所以发展建设只能采取低成本扩张方法。依靠占用耕地, 并以地生财, 这种以牺牲耕地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带有盲目性和缺乏内涵且大量占用耕地。
2 小城镇土地利用的一般规律
2.1 小城镇土地利用扩张的动力因素
在小城镇用地扩张的因素研究上, 国内外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赵士洞、Oran R.Young、Paul C Stern等认为: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是土地利用变化动力研究的核心。而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在自然系统中被认为是主要的驱动力类型;而技术进步、人口变化、经济增长、贫富状况、价值观念、政治经济结构这六类为社会系统中的驱动力。由于驱动力的种类很多, 所以很难解释这些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总体上看, 小城镇用地扩张的动力因素包括城镇的人文与环境、科技、经济、制度、自然等因素。小城镇土地利用扩张的动力因素 (见表2) 。
2.2 城镇规模与土地的关系 (见图1)
3 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模型和经济指标及体系
3.1 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模型
利用多因素加权系统法进行小城镇土地经济评价。选用标准化模型, 为便于比较。对各个相关指标因子做极大值标准化处理, 设函数为:。公式中, θi为i指标的标准化分值, Xi为i指标的实际调查值, i为指标个数。
结合, 设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系统指数的函数, 并利用多因素加权分值法:
上式中, , 且值域为0<F<1, 为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系统指数, θi为i指标的标准化值, Wi为i指标的权重值, n为指标个数。若值越大, 则表示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越好。由此可得出以下参考结论 (见表3) :
3.2 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
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是指用于量度土地生产力高低的经济指标。土地利用经济评价指标有:土地投入指标、经济规模指标、土地生产率指标、土地经济分析指标等 (具体见表4) 。
3.3 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标体系
由于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涉及环境因素、科技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制度因素和人文因素等诸多因素, 所以土地利用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在结合前文小城镇土地利用扩张的动力因素相关基础之上, 构建城镇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三级指标体系 (见图2) 。
4 改善小城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的措施与对策
4.1 措施
根据前文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经济指标与体系, 做出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线路措施图 (见图3) 。
4.2 对策
首先, 依靠科学的规划, 做好各类土地规划的协调与衔接。针对小城镇土地无序利用现象, 具体而言, 就是要搞好城镇体系规划、小镇规划、两区划定、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其次, 对土地进行分类、分等定级估价工作, 使小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合理化、科学化, 以达到合理用地、节约耕地的目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尽快颁布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技术规范, 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建立小城镇土地等级体系。
再次, 完善土地立法。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土地立法中仍存在诸多不足、滞后甚至空白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管理, 实现阳光交易。完善土地审批制度, 加强土地资源集中管理。加强土地审批监督管理, 规范权力运行。健全问责制, 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最后, 完善土地市场。土地市场建设作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协调的配套制度。应该优化土地市场功能、规范土地交易市场, 并完善市场土地配置机制, 改革土地税费。
5 结语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小城镇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这将会使小城镇土地利用大大增加。在人多地少的现实状况下, 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将是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问题。所以要结合小城镇的实际情况, 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合理利用的道路来。
参考文献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 篇11
关键词:城市生态;城市土地利用;府南河整治
城市土地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一、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一)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城市建筑物以下至地面,称为城市覆盖层,这一层的气候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产业集中,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等排放的热量远比郊区要大,使城市空气混浊。从而影响城市区域气候。
(二)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
大气环境主要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圈。城市土地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土地向大气排放污染物,造成大气环境污染,产生酸雨、城市阳伞效应,以及温室效应等;二是城市土地改变了城市局地气象条件和地理状况,气象条件和地理状况也影响着城市大气环境。
(三)对城市水环境影响
水资源紧张和水环境污染时现代城市普遍出现的城市生态问题。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使得城市表面由自然状态下的植被覆盖变为不透水的混凝土或沥青等的地面、屋顶等,改变了其表面特征,也使得城市的用水量大大增加,造成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用水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废水排放的大量增加,更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紧缺。
(四)对城市土壤环境影响
城市土地利用对土壤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城市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土壤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这改变了土壤原有的结构和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建筑物建造在城市土壤之上,对土壤有挤压作用,使得土壤物理性质被改变。
二、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案例
(一)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概况
成都市府南河是流经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区的主要河道,属岷江水系。随着岷江上游山体矿石开采量的增加,植被遭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水由清澈变为混浊,洪水威胁日益加重。而因人口增长产生的大量未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的生产、生活废水,使得河水的水质进一步恶化。千百年来府南河具有的功能大多丧失,严重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府南河综合整治中心段工程,自1994年全面启动,1997年竣工,历时四年,该项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27亿元人民币。整个工程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涉及地域之广,影响范围之大实属少见。
(二)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主要问题和反生态性辨析
1.府南河综合整治后的主要问题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殊荣,无疑是成都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指出的是“人居”环境的根本改观,特别是“府南河”的攻坚工程,应是水环境质量的彻底改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南河水质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居民和工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二是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未完全实现联网统一处理,加上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目前仍有部分污(废)水排入河中。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在河岸边堆积严重,一遇汛期,便冲入河里。雨水、污水管道也未完全实现分流,导致部分雨水混合排入河中。
三是府南河改造后,河岸环境优美,游览府南河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城区河段,该河段长度本有限,加之两岸可供游览的区域相当狭窄,造成垃圾乱扔现象严重,沿河两岸部分草坪被践踏失青,部分河段的公共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水污染在此袭来,水质逐渐恶化。
四是府南河中上游及其源头直流污染仍然严重。尤其是重金属及微量元素污染在很长一段距离内也无法消除。府南河下游段汇集众多工厂、企业,有些直接排放生产废水,也造成水质的恶化。
2.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反生态性辨析
虽然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奉为“生态样板工程”,并为许多城市所效仿。可是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误区。
一是对河岸的简单渠化破坏了水际空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河岸的简单渠化,就使生态系统的结构被破坏,生物链被切断,生物群落所具有的截污过滤、改善水质、控制沉积和侵蚀、物质生产等功能自然也就丧失,而由这部分生物群落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水体自净能力也就丧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等于增加了人工处理污水的费用和风险。
二是对河岸的简单渠化并非城市防洪的有效手段。不难看出,造成府南河泥沙淤积、洪水泛滥的根源是岷江上游山体植被遭破坏。另外,还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地侵占了河道空间,以致泥沙、废物淤积堵塞河道。将沿岸违章建筑拆迁后,在不破坏两岸植被的前提下,在河流两岸留出足够的泄洪空间,只在局部发生崩岸的地方采用一些工程加固措施,并不可达到较好的防洪效果。
三是简单渠化的河岸辅以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并非经济有效的水质恢复方法和途径。
府南河的水质恶化主要是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人口急剧增长,使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废水排入河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进而造成物质循环的链网断裂,形成恶性循环所引起的。同时由于上游用水量不断增加,使和流水量变小、流速变缓、稀释作用降低,最终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由此可见,水质恶化、水量变小是由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引起的。那么,工程措施只是辅助性手段,而调整人的经济行为就应该成为解决水体生态环境退化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季.多视角的城市土地规划利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潘文灿,殷卫平.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3]黄贤金,濮励杰,彭补拙.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响应: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浅析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合理利用 篇12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城乡差距日益凸显, 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 农村劳动力日益向城市转移, 而城乡规划也日益提上日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 这也使得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地扩大。而在农村, 土地是人们拥有劳动力之外有效的致富资产, 也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土地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布局与建设的空间, 而且是融资的重要工具, 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的体现。国外经验表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充分控制和分配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障城乡规划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 对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问题
2.1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
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①农村土地征用:土地征用是集体土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合法途径, 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城市化、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集体所有制化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补充, 保证了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对土地急剧增长的需求;②对土地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配套开发以及城市土地的综合管理利用。对城市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卖给房地产商, 以招标的方式将城市基础建设的任务分配到有能力的单位, 从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2.2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土地征用方面:土地价格在土地征用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征用是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有偿征用农民土地的方式。在我国, 征用农民土地后给农民较少的经济补偿, 土地征用费占土地出让价格的比重很低, 土地的收益分配混乱, 加之政府对土地补偿费的截留, 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此外, 市价和土地征用价格的巨大反差, 土地在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类型经济组织之间的不规范流转的存在, 这种自发性的流转由于没有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 带来诸多问题。如用地权不清晰、产生由价格和产权问题而发生的争端、土地资源的滥用等。②利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分配利用。土地竞拍的价格一般较高, 尤其是房地产商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 在高价得到土地使用权后, 对土地进行配套建设开发, 造成房屋价格上涨、炒房现象严重。
3城乡规划中土地合理利用的政策建议
3.1 对农村土地征用的管制
1) 征地补偿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根据地租理论, 地租有级差之分, 应根据土地的优劣程度来确定地租。换言之, 对征收的土地给予征地补偿费时, 应有所区分, 根据地块带来的效益确定。对于在可预测范围内有良好发展前景, 并且用途非常广泛的地块, 在征用补偿费的确定时, 应区别于劣质地块。此外, 政府在对失地农民的同期损失给予补偿时, 应该加入土地使用后的预期利益, 动态提高补偿标准, 从而既可以降低农民对征地的不满情绪, 又提高了土地征用的成效。
按照马克思的地租分配理论, 级差地租Ⅰ应由土地所有者所有, 级差地租Ⅱ应由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所有。对土地征用后产生的增值部分, 应充分考虑被征地者的利益。而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土地收益中, 农民约得5%~10%, 村一级得25%~30%, 政府及部门得60%~70%。因此, 规范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是改善现行制度的重要方面, 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2) 征用土地的购地费确定。
购地费应由被征购地块的地价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构成, 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应如实补偿, 地价款可根据农地基准地价, 集体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的用途及预期收益等因素确定, 让农民分享额外的增值收益。尤其对于个人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户, 在承包期还未到达的前提下, 承包的土地已被政府征用, 他们的预期利益更应得到保护。
3.2 对土地招标、竞拍、挂牌的规制
由于国家允许对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标、招商、拍卖和挂牌, 全面推行和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从而凸显土地资产价值, 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以及有效遏制土地出让中的暗箱操作提供平台。经营性用地通过扩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比例, 由市场机制决定土地去向, 由政府部门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基准地价和出让底价, 充分挖掘土地的资产价值。
在明确产权的有效前提下, 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的交易, 而且市场交易按照公平合理的价格来进行的。而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 而是产权, 只要产权确定, 市场主体便会“议出”合理的价格。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 地价是转让产权后的经济收入, 招标、竞拍、挂牌会获得土地使用权, 因此, 政府为了保证招标、竞拍、挂牌的顺利进行以及土地资产价值的充分体现应该先从制定基准地价以及转让土地的产权入手, 根据转让产权的不同、土地的位置、土地使用期限、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周围农用地的生产状况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来制定基准地价, 从源头上规范土地的招标、竞拍、挂牌。
摘要:城乡规划建设作为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或手段,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进行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征用,土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婧.浅谈城乡规划中土地合理利用问题及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0) .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推荐阅读:
城市土地利用08-16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12-24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06-22
论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论文12-06
城镇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信息图谱模型研究-以绵阳城市规划区为例12-09
杨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设计09-20
城市土地12-02
城市土地资产05-17
城市土地集约06-06
城市土地扩张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