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核性脓胸

2024-11-27

慢性结核性脓胸(共6篇)

慢性结核性脓胸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胸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结核性脓胸采用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慢性结核性脓胸,胸廓成形术,改良式胸膜剥脱术

结核性脓胸可由脊椎结核的椎旁脓肿所致,同时也可因肺结核空洞或者胸膜不干酪样病灶破裂感染胸膜所致,是胸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本研究将收治的80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体征、病史、胸部CT显示结果相结合均确诊为慢性结核性脓胸。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6±9.1)岁;包裹性脓胸20例,肺结核合并全脓胸2例,结核性全脓胸15例,肺结核合并包裹性脓胸3例;右胸病变28例,左胸病变1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8±8.9)岁;包裹性脓胸21例,肺结核合并全脓胸1例,结核性全脓胸16例,肺结核合并包裹性脓胸2例;右胸病变29例,左胸病变11例。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胸廓成形术治疗,自上而下分期切除足够长度的肋骨,每次3~4条,前端向上3根肋骨包含部分软骨,后端包含胸椎横突,向下多保留前端肋骨,具体切除肋骨数量由患者病情决定。手术间隔时间2~3 w/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损伤壁层胸膜。观察组给予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治疗,具体方法:首先进入脓腔,吸净腔内浓汁、渗液,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次吸净,采用刮勺刮脓腔内壁,并用75%酒精纱布擦拭,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2次;充分剥离脏层胸膜纤维板,并修补肺脏剥破处,不能剥除处行“井”字切开;将壁层胸膜纤维板钙化灶搔刮干净,剩余纤维板刮至白色,此白色纤维板会伴有血液渗出,之后冲洗胸腔3次,并试吹患侧肺脏,至肺膨胀能充满胸腔,若不能完成此操作,则继续分离粘连肺脏,至能够充满胸腔。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手术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胸膜、咳嗽、气促)完全消失,胸部CT检查显示肋间隙消失,血沉完全消失,肺复张80%~100%,肺部无活动性病灶,痰菌检查呈阴性;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胸部CT检查显示肋间隙得到改善,肺部无活动性病灶,痰菌检查阴、阳性交替,血沉10~40 mm/h;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1例出现内出血,2例出现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7.50%。对照组2例出现内出血,3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3例出现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59,P<0.05)。

讨论

慢性结核性脓胸具有体质消耗、病程长、患侧胸壁塌陷等特点。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慢性结核性脓胸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胸廓成形术是临床上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常用手段,但此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费用高等特点,因此临床适用范围不广。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治疗能有效保留壁层胸膜纤维板,同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但未成年患者需要慎重选择此手术治疗方式,避免愈合后出现患侧胸廓畸形。因此,本研究对象均为成年人。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慢性结核性脓胸采用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患者手术情况,降低治疗费用,从而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彦智,冯英,王炜,等.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12例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24,26.

[2]于大平,韩毅,刘志东,等.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31):2441-2443.

[3]王成,金锋,张运曾,等.慢性结核性脓胸461例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8):608-611.

[4]李军孝,陈其亮,许军利,等.改良式胸膜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8):98-100.

慢性结核性脓胸 篇2

结核性胸膜炎在肺外结核中排第二, 仅次于淋巴结核。临床的不规范治疗, 胸膜炎未得到及时控制, 从而迁延不愈, 常导致形成结核性脓胸。外科手术是治疗结核性脓胸最有效的方法, 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是绝对适应证[1]。胸膜剥脱术是用于治疗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方法, 我院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完成胸膜剥脱术81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81例, 其中男61例, 女20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71岁;左侧31例, 右侧49例, 双侧1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胸膜剥脱术治疗, 在全身麻醉下, 患者取侧卧位, 常规消毒皮肤, 根据脓腔部位选用脓腔正中位的后外侧切口, 沿相应的肋骨或肋间向前延伸达腋前线, 逐层切开前锯肌、背阔肌, 剥离肋骨骨膜, 切除肋骨, 经肋床进入胸腔直达胸外筋膜。处理胸膜粘连, 直接切开壁层纤维板进入脓腔吸去脓液, 刮除坏死物质及肉芽组织, 冲洗脓腔, 尽可能地将纤维板剥脱。将脏、壁层胸膜上的纤维板剥除, 即彻底切除脓腔壁;肺与胸膜松解、纵隔松解、膈肌松解, 解除胸壁对肺的固定, 检查肺是否完全扩张, 肺表面有无破裂, 修补肺组织;彻底止血, 冲冼胸腔, 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关闭胸腔, 缝合胸膜及肋间肌;缝合各层肌肉及皮下组织, 缝合皮肤, 覆盖切口。

2 结果

81例慢性结核性脓胸, 其中合并支气管胸膜瘘2例, 肺部有病变者16例, 全部实施胸膜剥脱术。行胸膜剥脱术同时行肺楔形切除术者16例, 行胸膜剥脱术加支气管胸膜瘘修补术2 例, 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医护密切配合, 需要手术室护士具有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 能够熟练使用手术仪器。由于手术时间短, 要求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操作快速准确,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 也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缩短了患者的麻醉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3.1 术前物品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常规备普通胸包及肺手术器械和所需缝线及术中所需要物品及抢救药品、止血海绵、约束带等。如需切肺应另备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等特殊器械。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和麻醉安全十分重要的一环[2], 巡回护士检查吸引器、电刀等仪器性能是否良好, 并了解术者喜好及病情需要准备特殊器械和用品。

3.2 心理护理

外科手术和麻醉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 可使患者术前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3]。患者精神压力比较大, 应对患者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 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手术前1 d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查阅病历, 了解病情、各项化验结果, 收集资料,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机能状况, 讲解术前心理状况对麻醉、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正确引导其对疾病的认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合理解释、善意劝导, 从而消除患者恐惧和忧虑心理, 使患者顺利地接受手术。

3.3 巡回护士的配合

(1) 麻醉配合:手术患者全部实施全身麻醉,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士在操作时要争取患者的理解与合作, 动作要轻柔,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使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去枕仰卧, 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备好麻醉用药, 建立静脉通道, 约束固定患者, 协助进行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在全身麻醉成功后, 麻醉师保护好各种管道, 安放手术体位。术中提高警惕, 备好抢救车及药物。 (2) 手术体位准备: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 采取相应的体位。取侧卧位, 注意保护患者, 以防电刀烧伤, 用约束带把各部位固定妥善, 注意用软垫保护, 防止受压, 防止燥动, 并注意保暖。 (3) 防止灼伤:将一次性负极板紧贴腿部肌肉饱满处, 保持局部干燥, 如负极板潮湿, 粘性不足, 接触面小, 则会造成烧伤, 用布单保护好皮肤, 避免接触金属物, 防止电烧伤。 (4) 术中观察:手术中巡回护士始终陪伴手术患者, 应用熟练的业务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 了解手术进程, 并及时提供术中所用器械与物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出血量、血氧饱和度, 静脉通路是否通畅等, 严格控制术中输液量。患者手术体位是侧卧位, 注意观察胸部海绵是否垫好, 四肢关节是否衬垫好、处于功能位, 避免神经受压。

3.4 器械护士的配合

器械护士提前30 min刷手上台, 整理器械, 切皮前与巡回护士共同认真清点缝针、纱布、器械等物品, 配合消毒手术区皮肤, 常规铺无菌巾, 接通电刀、吸引器管, 再次检查其性能。为能更好地配合手术, 护士必须熟悉掌握手术步骤及各种器械性能和用途并随时观察手术进程, 以便准确无误地配合手术。手术过程中要始终保护术野及器械台干燥、整洁、无菌, 暂不用之器械用无菌巾覆盖, 尽量减少无关人员走动, 以免造成手术台污染。于手术前、缝合前、缝合后, 严格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 做好详细记录。对术中添加的物品, 要记录清楚, 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胸膜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施行胸膜剥脱术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 医护配合满意, 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 胸膜剥脱术是用于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创伤小, 手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 劳动能力有所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治疗周期缩短。

关键词: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手术配合,护理

参考文献

[1]马王与, 朱莉贞, 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42-245.

[2]陈龙华.全身麻醉手术护理配合的重要性及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 (4) :397-398.

慢性结核性脓胸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之间的28例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有23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1~72岁,平均年龄为(44.5±1.5)岁。有17例患者在治疗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其中曾接受过正规治疗患者有12例,5例患者没有接受过正规治疗。术前有3例患者同时伴随高血压,1例患者同时伴随冠心病。该研究中有11例患者实施纤维板剥脱,17例患者实施胸改术。

2结果

该研究中的患者术前控制血糖指标不超过7.6mmol/L,术后控制血糖指标不超过7.5 mmol/L。术后有1例患者产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产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产生低血糖症状,对这3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都恢复健康。

3围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在心理护理方面,治疗效果与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糖尿病属于慢性全身性疾病,慢性结核性脓胸属于高消耗性疾病,两种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病情易产生反复,需一直进行服药治疗,患者普遍具有恐惧心理,导致产生忧郁、萎靡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从内心对患者关心体贴,使患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患者饮食及生活进行科学指导,采取化疗及胰岛素治疗方法。针对慢性结核性脓胸需进行引流治疗的患者,更应对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使患者的术前准备期顺利度过[1]。

在术前评估方面,对患者营养状况采用血糖、体重、肝功能等检测结果进行评估,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当患者被确诊为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护理人员逐一评价患者病程、血糖指标的监控等有关内容,结合收集的患者资料制定有针对性地方案[2]。

在饮食指导方面,结合控制患者血糖、尿糖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对饮食进行调整,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饮食,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质量,使患者血糖指标得以正常维持。慢性结核性脓胸在临床中属于一种慢性高消耗性疾病,应采取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饮食,由于合成蛋白质与加强氨基酸输入、生长激素及胰岛素等都具有一定关系,对于蛋白质合成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皮质激素、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等对其分解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确保热量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合成蛋白质。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提高配餐合理性,制定饮食计划应均衡,不仅能对慢性结核性脓胸提供所需蛋白质与热量,还不会增高患者血糖指标。相对于普通患者,每日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增加10%热量,发热及营养状态不佳患者提高20%。对于饮食状况不佳、重症患者应尽可能使患者提高食欲,以免产生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每日三餐合理搭配主副食、荤素食,主食的膳食纤维、淀粉、维生素等应含量较高,可采用全麦面粉,由于具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等,可使患者糖耐量得到有效改善,对摄入脂肪量进行限制,采取适宜的蛋白质,并多选用鱼、肉及豆制品等进行补充,并食用比较新鲜的绿叶蔬菜[3]。在指导疾病知识方面,使患者加深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及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对其全程治疗重要性进行耐心解释,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疑问,使患者了解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置对策。加强对患者的运动指导,主要采取打太极拳、散步等不具有较大的运动量,不可参与比较剧烈的运动,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胰岛素结合细胞能力,肌肉加强摄取葡萄糖,使患者糖耐量、心肺功能与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以免受到精神刺激,降低产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4]。

在控制患者血糖指标方面,可采用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对三餐及睡前血糖或尿糖指标进行监测,结合化验值对胰岛素用量进行确定。术前检测患者每日三餐及睡前的血糖指标,将其控制在7.1~11.1 mmol/L,24 h尿糖不超过10 g作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血糖指标检测,避免因术晨禁食导致产生低血糖。特别是采取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执行,注意对胰岛素剂量及剂型进行核对,若患者产生大汗、面色苍白、加快心率及胸闷等情况,可采取高渗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方法。

3.2术后护理

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疏导方法,对其不良心态进行纠正,提高患者起战胜疾病的自信息。特别是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带管,增大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在心理上提供相应的支持。在护患之间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精神及心理压力最大程度的减轻,使血糖指标减少波动,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在血糖指标控制方面,术后患者返回ICU应及时对其血糖指标变化进行监测,每2 h检测1次血糖。术后第1天血糖指标每4 h检测1次,之后逐渐调整为每6 h或8 h检测1次。结合患者血糖指标对胰岛素的用量及速度进行相应调整,术后控制血糖指标保持在7.1~11.1 mmol/L。术后禁食过程中,按照每毫升1U的比例对胰岛素与生理盐水进行配比,应用微量泵采取静脉注入方式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控制[5]。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体温、血糖等指标进行观察,还应对是否产生咯血、气胸、失血性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加强关注,若产生上述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在引流管管理方面,应保持引流管达到通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处于无菌状态,因积液相对较为浓稠,应经常对其进行挤压,手与胸壁之间保持在20 cm左右的距离,太远则难以达到压力要求,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以免受压或扭曲胸腔闭式引流管,每日对水封瓶进行1次更换。将引流管固定妥善,在胸腔下放置引流瓶,与地面靠近或床沿紧贴,以免将其踢倒或打碎,瓶内液体防止向胸腔流入,使患者产生逆行感染。若脓胸没有彻底消除或切口产生感染,主要还是将胸腔引流管保持通畅。

在预防感染方面,糖尿病患者因具有较高的血糖,中性粒细胞只能缓慢移动,白细胞降低了细菌的吞噬能力,对于某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十分有利,易导致患者皮肤、肺部及全身产生感染。因此,针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用口罩或手帕将口鼻捂住后打喷嚏或咳嗽,使病房环境保持通风,每日采用紫外线照射对病房进行消毒。患者头部及会阴部应注意清洁,以免产生泌尿系感染,将导尿管保留24h[6]。术后加强治疗结核,与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以免产生切口感染,因患者合并糖尿病,切口难以愈合,因此,应严格对插管及切口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引流瓶更换过程中,应加强对连接管和接头部位的消毒,每隔一至两天对切口敷料进行一次更换,若切口分泌物将敷料渗湿或污染,应对其进行更换。

4结语

综上所述,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中属于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及比较复杂的病情,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及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对患者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从而获得预期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针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8例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有1例患者产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产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产生低血糖症状,对这3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都恢复健康。结论 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慢性结核性脓胸,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建红.恶性肿瘤伴糖尿病97例化疗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3,5(11):61-65.

[2]常树建,陈卫昌.肿瘤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对列研究[J].中华当代医学,2014,3(16):80-84.

[3]徐永杰.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焦虑患者血糖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6(13):86-89.

[4]顾红.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化疗39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4,9(21):132-135.

[5]刘学云.术前病人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5,2(7):42-45.

慢性结核性脓胸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1 月 —2013 年1 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结核性脓胸患者150 例, 男性98 例, 女性52 例, 年龄23~72 岁, 平均年龄 (43.56±5.75) 岁, 病程3~44 周, 平均病程 (13.53±3.26) 周, 肺功能检查显示均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且符合结核性脓胸诊断标准, 其中局限性脓胸108 例 (72.0%) 和全脓胸42 例 (28.0%) 。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88 例 (58.7%) , 合并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93 例 (62.0%) , 合并支气管胸膜瘘22 例 (14.7%) 。 全部病例均在结核内科经过6 个月以上抗结核药物正规治疗。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根据以下标准诊断为结核性脓胸: (1) 具有发热、 消瘦及盗汗等慢性全身中毒症状和胸闷气促、 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 (2) 胸廓塌陷、 肋间隙变窄、 呼吸运动及语颤减弱, 叩诊为浊音或实音伴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3) 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符合脓胸改变; (4) 胸穿或胸腔置管引流液为干酪样浓汁, 涂片镜检未发现化脓性细菌; (5) 血清学检查提示结核性抗体为阳性; (6) 诊断不明确者行胸腔镜或胸膜活检证实为结核性病变。

1.3 临床表现

150 例结核性脓胸患者中, 出现高热 (>39.0℃ ) 33 例 (22.0%) , 低中热 (37.0~38.9℃) 114 例 (76.0%) , 乏力141 例 (94.0%) , 盗汗103 例 (68.7%) , 消瘦112 例 (74.7%) , 胸闷气促19 例 (12.7%) , 胸痛77 例 (51.3%) , 咳嗽咯痰147 例 (98.0%) 。 患侧胸廓塌陷、 肋间隙变窄93 例 (62.0%) , 呼吸运动及语颤减弱91 例 (60.7%) , 叩诊浊音或实音83 例 (55.3%) ,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112 例 (74.7%) 。 全部患者胸部X线检查显示患侧局部或大片弧形或梭形高密度阴影, 部分可见胸廓坍塌、 肋间隙变窄 (62.0%) 。 胸部CT可清楚显示脓胸的部位、 大小、 密度、 脏壁层胸膜厚度及胸廓坍塌情况。

1.4 方法

1.4.1 术前治疗: 在手术治疗前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1) 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及抗感染治疗, 采用四联以上抗结核方案, 在结核内科进行; (2) 对症、 支持治疗, 纠正患者贫血、 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等; (3)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5) 若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或痰涂片肺结核菌阳性, 则予以抗结核药物雾化给药或气管镜滴入给药治疗, 待肺部病灶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6) 若出现严重结核中毒症状, 则给予胸穿抽脓或闭式胸腔引流, 并注入异烟肼或丁胺卡那霉素, 以减轻症状。

1.4.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经口插管复合全麻方式, 其中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97 例 (64.7%) , 胸廓成形术30例 (20.0%) , 胸膜肺切除术6 例 (4.0%) , 带蒂肌瓣胸腔内移植术17 例 (11.3%) 。 术后全组患者均进行胸腔持续引流, 其中8例 ( 5.3% ) 加用胸腔碳酸氢钠、 生理盐水反复灌洗, 以使脓腔闭合。

2 结果

150 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 平均手术时间为 (3.13 ±0.91) h,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288.46±33.29) ml, 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为 (7.31±2.08) d, 临床治愈150 例 (100%) , 术后脓腔全部消灭, 支气管胸膜瘘闭合, 全组未发现死亡病例, 未发现呼吸衰竭和切口感染患者。 术后随访6~12 个月发现, 患者肺结核病灶稳定, 全身情况良好, 未发现脓胸复发, 未发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结核性脓胸多继发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也可能是由于肺结核病灶破裂、 脊柱结核脓肿侵入胸腔所致。 结核性脓胸一般病程较长, 患者由于长期迁延感染, 在临床上常出现低热、 盗汗及乏力等慢性全身中毒症状, 并伴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目前以抽胸液联合抗结核治疗为主, 但由于发病过程缓慢, 且大多数患者合并有结核病史, 因此, 在治疗结核过程中如果胸水抽取不及时或不完全, 常常导致胸膜腔积液, 进而形成结核性脓胸。 此外, 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核病时, 由于疗效不佳而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和胸膜腔, 也可能造成结核性脓胸的发生[3]。 结核性脓胸在起病后4~6周即可形成难以吸收的增厚纤维板, 包裹肺组织, 从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而影响患者呼吸功能[4], 内科保守治疗难以治愈。 因此, 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方法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最佳方案。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是治疗结核性脓胸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具有创伤小, 能够有效地清除脓液和坏死物质, 较好地保持胸廓的完整性, 明显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及换气功能等优点[5]。 本研究中采取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97 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 术后未发现并发症, 追踪随访6~12 个月后未发现复发现象。 在手术过程中, 应注意用生理盐水对脓性胸腔反复清洗, 以彻底清除胸腔内的脓液, 并注意将已产生的干酪样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完全刮除。 剥离纤维板时, 若出现纤维粘连较严重的情况, 需绕道保留小片再剥离大片纤维板。 若无法完全剥离, 则需将脏层部位的胸膜连同纤维板一同清除干净。 此外, 由于剥离面较大可能引起大量渗血, 在关胸前应彻底止血, 以避免患者失血过多。

对于病史较短或合并肺部组织出现难以逆转的严重结核性病灶的结核性脓胸患者, 或者伴有复杂性支气管胸膜瘘或不宜采取胸膜剥脱术的患者, 可采取胸廓成形术。 目前我院采用改良Heller术式, 有效地避免了传统Heller胸廓成形术复发率高的缺点, 此术式可使胸壁塌陷与脏层胸膜组织紧密贴紧, 从而消灭已经形成的脓性胸腔。 本次研究中共有30例患者采取胸廓成形术, 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随访6~12个月无1 例复发。 然而, 由于此术式要求切除较多的肋骨, 创伤较大, 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 因此, 术前要注意营养支持和纠正低蛋白血症, 术中要注意止血, 术后应在肌肉内外各置一条引流管, 防止发生感染。 此外, 为了促进胸壁与脏层胸膜组织粘连, 术后应加压包扎术侧, 以尽快消灭脓腔[6]。

胸膜肺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肺组织广泛病变的结核性脓胸患者, 如果患者已出现较大面积的干酪样空洞、 反复咯血或患侧支气管明显扩张, 若采用其他术式难以完全治愈, 则采用胸膜肺切除术。 但由于此术式在操作过程中创伤面积大、术中出血量多及术后并发症多, 因此, 在结核性脓胸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较少。 本次研究中采用胸膜肺切除术的患者共有6 例, 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手术过程中必须谨慎操作, 严格止血, 在血容量不足时必须予以输血, 术后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以免发生呼吸衰竭, 并注意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

带蒂肌瓣胸腔内移植术适用于身体状况不宜采用肺切除术以及肺组织病变范围广泛的结核性脓胸患者, 可以避免或减轻胸廓畸形。 此术式应选择距离空洞最近的位置作为切口, 在游离肺组织与胸壁之间的粘连、 暴露病理组织后, 在空洞位置切个小口, 将空洞内的脓液及洞壁组织完全清除干净, 再用碘酒、 酒精和双氧水冲洗, 在切口周围必须用洁净纱布包盖, 以免空洞内结核杆菌污染胸腔[7]。 本次研究中共有17 例患者采用此术式, 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 且术后恢复良好, 无死亡病例和复发病例。 此术式是结核性脓胸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外科手术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理想方法, 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脓胸,结核性脓胸,外科手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疗效

参考文献

[1]Husain N, Kumari M, Tandon S.Vesicular pleuritis in a case of tuberculous empyema thoracis[J].India J Pathol Microbiol, 2010, 53 (4) :854-855.

[2]Kattan K M.Management of tubercular empyema[J].Eur Cardiothorac Surg, 2000, 17 (3) :251-254.

[3]王成, 金锋, 杨宝岭, 等.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22) :1402-1403.

[4]陈义成, 彭东.慢性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4) :22-23.

[5]徐志全, 杨怀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2, 7 (2) :10-11.

[6]杜瑞亭, 李俊升, 张伟利, 等.外科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42 (5) :35-37.

慢性结核性脓胸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6例,女170例,右侧206例,左侧160例,有全脓胸和局限性脓胸,年龄4~71岁,其中4~12岁20例,13~20岁88例,21~40岁216例,41~71岁42例。患者多居住在农村,以往有肺炎、肺结核等病史,经当地医院诊治,保守治疗,反复发作,后来本院诊治为结核性脓胸。胸痛196例,咳嗽180例,发热166例,气短142例,病程为1~20年不等。脓腔脓液量及纤维板形成情况视病情而异,胸腔脓量300~800 ml有104例,801~1300 ml有150例,1303~1800 ml有112例。纤维板厚度0.5~3.0 cm。

1.2 手术方法

部分患者在纤维板剥离前先行胸腔闭引流术,引流胸腔脓液,使肺及早复张,减少细菌毒素吸收,控制感染[1]。本组经过纤维板剥离术后全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1.3 手术配合

1.3.1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首先做好术前访视,向患者做解释工作,消除思想顾虑,以取得配合。物品准备:准备吸引器、高频电刀、常规开胸器、备大中小刮勺及大饭勺各一个,氧气及各种抢救药品。

1.3.2 手术配合及术中护理

做手术的患者思想负担重,巡回护士在病房接患者时,用尊重患者人格的礼貌语言,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运用开导、安慰性语言,有助于解放患者精神乃至躯体上的痛苦,给患者带来希望和信心,使患者能够从容的进入手术室。

患者接到手术室后,鉴于患者顾虑多,有思想负担的心里特点,特别是儿童,最大的心理矛盾是害怕,不能主动配合,故儿童首先应在手术室前行氯胺酮肌肉注射,常规按4~6 mg/kg,待患儿平稳入睡后,再将患儿推入手术间,进行麻醉和手术;对于成人患者要主动热情,使其轻松愉快地接受术前各种准备,为手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麻醉配合:患者进入手术间后,立即建立两条可靠的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三通开关,以利于给药和输血,然后配合麻醉医生行气管内插管、固定头位、避免搬动,防止管滑出,同时注意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

根据开胸手术部位摆好侧卧位,两腿间放置气圈,四肢固定带要松紧合适,防止影响血液循环和压迫神经,放好电烧负极片,避免灼伤患者,调好电刀电凝,接好吸引器电源。

一般采用第6肋间切口,常规切开胸壁进胸,然后探查胸腔,多数患者一打开胸腔即有多少不等的脓液溢出,此时要迅速吸出脓液,有的由于病程较长一直保守治疗,病灶局限,局部内有大量豆腐渣样的干酪,立即递给饭勺盛出,多者可达500~600 g,然后根据纤维板形成的程度进行剥离。366例中纤维板最厚者为3.0 cm。个别病历刚刚形成脓苔一样的物质附着在胸壁,故应用刮勺轻轻刮除。对纤维板较厚者,可用热盐水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台上护士不但要掌握手术步骤,同时要准确无误传递器械,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加强输血输液的管理,为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手术关,输血输液是重要环节,输液一定要控制速度,原则上进出量相符,或入量大于出量。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等不同特点,调节输液输血速度,一般在手术开始前即可缓慢输血,儿童15滴/min,成人40滴/mmin,老年人25滴/min,这样既改善循环,又增加氧的携带能力,最好选用同型的新鲜血,根据输血多少,适当补钙,输血前常规给10 mg地塞米松静滴,将血适当加温,减少并发症[2]。

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瞳孔及有无发组、过敏性皮疹、尿量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剥离完毕彻底止血,请麻醉师胀肺,检查有无漏气,如有给5×17弯圆针,1号丝线缝合或无损伤4×12圆针缝合,无漏气后,温盐水冲洗胸腔,根据医嘱,病灶内放药。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阿米卡;激素类药物醋酸泼尼松等。放胸管,如局限性脓胸用单套,全脓胸用双套一次性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门式引流,逐层关胸,观察胸腔引流管水封瓶玻璃管水柱波动情况,确认肺膨胀及引流管通畅后,包扎伤口,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

2 结果

本组366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1年来院复查,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这与术中密切配合和护理是分不开的。

3 护理体会

手术危险性大,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手术中胸腔大血管的出血及纤维板剥离时的创面出血,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故台上和巡回护士必须具备较好的抢救技术。

手术配合关键,熟悉患者生理解剖特点,正确掌握手术步骤和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做到迅速准确无误的传递。确保2条静脉通道通畅,严格掌握计算出血量进行输血输液,供给足够的氧气,烧好热盐水,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关。

拔管前彻底吸出呼吸道及口腔中的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待自主呼吸恢复平稳时及时拔管,送患者回病房时用止血钳将引流管夹紧,避免水封瓶中液体倒流而引起胸腔感染,患者头部置于推车端,随时注意观察呼吸,以便护送中有缺氧、窒息时及时处置[3]。

总之,在配合手术时,护士必须掌握心跳呼吸骤停,大出血等抢救技术,随时准备急救。

参考文献

[1]黄常清,丁卫忠,王鹏航.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8,9(11):102.

[2]陆雪萍,卢柳青,周倩,等.118例慢性结核性脓胸的围手术期护理[J].广西医学,2009,11(6):107.

慢性结核性脓胸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80例, 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 各40例。研究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25~49岁, 平均 (38±8) 岁;全脓胸6例, 局限性脓胸34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23~49岁, 平均 (38±9) 岁;全脓胸8例, 局限性脓胸32例。患者术前均有3个月以上的抗结核治疗, 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均≤25 mm/h, 术前结核菌素试验 (++) 或 (+++) , 距本次治疗前1个月内无发热病史, 且支气管黏膜无病变, 并经CT检查后确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术前准备, 并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维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引流管护理, 并给予患者营养指导和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给予术后呼吸功能训练: (1)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 告知呼吸功能训练的原因及优势;并在训练过程中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 增进其主动配合。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 (3) 教会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缩唇呼气法指患者用鼻吸气, 并将口唇缩成口哨状, 使气体缓慢呼出;唇缩程度以患者不感到费力为合适, 一般吸气时间为2 s, 呼气时间尽量保持10 s以上。腹式呼吸训练指患者全身放松, 嘴唇合拢, 用鼻尽可能的深吸气, 后经口缓慢呼气, 必要时可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 以促进腹肌的收缩。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指患者呼气时将嘴唇收拢, 或采用瓶呼吸、吹气囊呼吸、发声呼吸等。 (4)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喜好指导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 如爬楼梯、散步、太极拳等。训练期间强调“量力而行, 逐步增强”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及3个月后的肺部功能, 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 (FEV1) 、最大自主通气量 (MVV) 、用力呼气峰流速 (PEF) 。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FVC、FEV1、MVV、PEF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3个月后, 两组各指标相比, 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3 讨论

结核性脓胸患者的病程较长, 脏、壁层胸膜广泛增厚, 肉芽组织增生, 纤维板与肺组织粘连紧密, 部分甚至与肺纤维化溶于一体, 形成较为严重的瘢痕, 给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2]。胸膜剥脱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可使肺组织与纤维板分离, 从而重新发挥生理功能[3]。肺部功能的恢复是术后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其中缩唇呼气法可使萎陷的肺组织进行复张;腹式呼吸可有效协助胸式呼吸改善气体的交换;抗阻力呼吸可有效减少肺内的残气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术后肺部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 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实行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肺部功能的改善。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实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愿收治的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80例, 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及3个月后的肺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肺部功能各指标值差别不明显;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患者术后实行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肺部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呼吸功能训练,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

参考文献

[1]刘仲秋, 刘桂梅, 杨秀珍, 等.结核性脓胸12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1) :1-3.

[2]陆雪萍, 卢柳青, 周倩, 等.118例慢性结核性脓胸的围手术期护理[J].广西医学, 2009, 31 (6) :912-912.

【慢性结核性脓胸】推荐阅读:

慢性肺结核10-11

结核药物10-13

结核感染01-15

脊椎结核01-17

腰椎结核08-19

结核病人09-11

结核治疗10-06

胸椎结核10-12

结核毁损肺05-26

结核分枝杆菌05-29

上一篇: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城市土地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