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结核病

2024-06-01

鹿结核病(共3篇)

鹿结核病 篇1

鹿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对养鹿生产危害极大。2012年铁岭某鹿场3头梅花鹿死亡, 该场是一家马鹿和梅花鹿的专业饲养场, 近期引进马鹿10头、梅花鹿20头, 现存栏100余头。经现场临床检查疑似结核病, 现将防制情况综述如下:

1 临床症状

据饲养员介绍, 每天清晨在距离鹿舍500m就能听到鹿的干咳和湿咳声。病鹿瘦弱, 被毛松乱、无光泽, 触之皮肤弹性降低;颈和肩前硬固, 有隆突;有鼻漏, 为清液, 鼻孔外流有灰白色脓汁;患鹿呼吸困难, 严重的呈腹式呼吸, 四肢张开站立、弓背, 移动困难, 卧下站起时发出呻吟声, 呼出的气体为恶臭味气体;乳房有弥漫性或病灶性浸润, 乳房淋巴结如鸡蛋大小, 触之无痛感反应。听诊, 患病鹿肺中部1/3处可以听到干性或湿性音。

2 病理剖检

对死亡的3头鹿进行剖检, 有如下症状:死亡的马鹿有鼻汁流出, 鼻口沾土, 前肢呈游泳状态, 侧卧倒地, 有的体表淋巴结硬固增大;肺泡有空洞, 萎缩, 从边缘向内弥漫性坏死, 肺表面及肺内有黄豆大小的灰白色硬质结节, 呈干酪样变;在胸膜、膈肌和肺的浆膜上有小米粒大、紧密排列、触之硬固的灰白色与灰黄色相间的隆突结节, 胸膜及膈肌呈纤维素性的粘连变化, 用手剥离后, 难以分清肺、胸膜和膈肌;肺门淋巴结和支气管淋巴结极度肿大, 坚硬, 切面呈干酪样变, 有的有钙化灶;十二指肠和回肠有溃疡, 溃疡面有豆粒大小或指甲大小, 拨开溃疡面, 底部有干酪样物, 溃疡边缘呈隆起状态, 肠系膜淋巴结、肺淋巴结肿大, 切开呈干酪样变, 有的有脓性物质。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 怀疑发生结核病。用变态反应诊断方法对整个鹿群进行了检疫, 方法如下:采取牛型结核菌素, 皮肉注射, 成鹿剂量为0.2m L头, 3~27月龄0.15m L头, 3月龄以下0.1m L头, 经过24h和72h, 观察肿胀情况及皮厚差, 并认真做好记录。

4 诊断结果

新引进的所有马鹿变态反应均呈阳性反应, 梅花鹿有1只呈阳性反应。

5 预防措施

结核病是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传播, 病畜是原发性传染源, 也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因素。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引进鹿只时一定要在生产地实施结核检疫, 没有问题后, 方可购进, 运回后要隔离观察, 1周后确定没有问题方可入群。

5.2 健康鹿群每年春秋两季要进行鹿结核检疫, 发现阳性要及时扑杀。

5.3 消毒灭菌。结核杆菌具有腊脂质膜,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大, 所以消毒药要用苛性钠、漂白粉、石炭酸、肥皂、来苏儿、碳酸钠等碱性消毒液, 消毒效果好。对鹿舍、粪便、饲养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对消毒后的饲养用具用清水彻底清洗。

5.4 结核鹿和健康鹿的粪便要进行生物学热消毒, 并存放6个月以上再使用。

5.5 凡是检疫出阳性鹿达全群3%的, 要做到每年检疫4次, 才能达到净化本病的目的。

5.6 对所有阳性鹿全部扑杀、无害化处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只要做到“三早”, 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扑杀, 就能很好的控制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 对扑灭本病,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鹿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篇2

1 症状

鹿结核一般为慢性经过, 病初症状不明显,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症状才逐渐显现,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下降、精神萎靡、进行性消瘦等临床症状。鹿肺结核时, 临床表现先干咳, 后变为湿咳, 到后期呼吸促迫、次数增加, 出现呼吸困难时鼻翼开张, 严重的出现喘鸣音, 病程稍久, 鹿体消瘦、体力下降, 被毛失去光泽, 春季换毛迟缓, 结膜发白, 出现贫血症状。

鹿淋巴结核时, 全身症状与肺结核基本相同, 病变部位多发生在颌下, 肩前淋巴结的肿大, 形状大小不一, 触之坚硬, 严重时肿块破溃, 成为久治不愈的顽固性溃疡, 流出粘稠的干酪样浓汁。

2 病理剖检特点

鹿结核的典型病变是在相应的组织部位形成特异性灰白色结核结节, 结节由小米粒大到鸡蛋大, 比较坚实, 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鹿结核病变多发生于肺脏、淋巴结和胸肋膜, 严重者腹膜和心外膜也有病灶发生。

3 诊断

鹿结核多是慢性经过, 临床症状不明显, 单靠临床症状很难确诊, 但根据病鹿呈现的进行性消瘦、被毛粗刚、咳嗽及体表不同部位的肿块等症状, 经初步考虑为鹿结核病。

鹿结核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结核菌素诊断法在诊断鹿结核上具有很大意义, 实践证明, 利用结核菌素诊断结核病, 检出率要达95%以上。一般是采用“结核菌素点眼法”进行早期诊断。具体作法是:每只鹿左眼滴入2~3滴, 点眼后3、6、9、24 h各检查一次, 有粘液性脓性分泌物流出, 结膜充血即为阳性。

4 治疗

目前, 尚无特效疗法, 根据实践, 用链霉素、霉米风 (异烟肼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用链霉素治疗, 每次肌肉注射200万单位, 每天2次, 连注45 d。

用异烟肼片0.5 g、磺胺二甲嘧啶10 g, 研碎混于精料中, 也可单独使用异烟肼每日4~5 g, 混于精料中喂食, 日喂2次。

5 预防

杂交肉用鹿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治 篇3

1 病原体

结核杆菌分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禽分枝杆菌, 经多数学者研究证明, 鹿结合病病原体主要为牛型分枝杆菌和禽型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为抗酸性小杆菌, 形态为细长、稍弯曲。菌体长2.03~2.41 m, 宽0.3~0.5 m。结核分枝杆菌属于抗酸菌, 经抗酸染色后具有抵抗酸性乙醇脱色的性质, 称抗酸性。

结合杆菌广泛分布自然环境中, 如土壤、水和空气中, 并对外界环境有顽强的抵抗力, 在牛奶中能存活90 d左右, 在水中能存活5个月左右, 在土壤中能存活7个月。在干燥的痰和分泌物中能存活10个月[2]。此菌对温度抵抗力较弱, 经60~70℃10~15 min被杀死, 煮沸立即死亡。常用消毒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杀死, 一般用10%漂白粉、70%酒精能很快将其杀死。本菌对磺胺和多种抗生素不敏感, 但对链霉素和氨基水杨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2 流行病学

患有结核病的人和畜禽都是此病的传染源, 尤其是开放型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3]。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病菌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 漂浮在空气飞沫中, 健康人畜吸入后即可感染。家畜中牛最为易感, 特别是奶牛, 猪和家禽易感性也较强, 羊极少患病。野生动物中鹿易感性较强。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无明显的季节性, 多呈散发, 但一般认为在冬、春季易发本病。畜舍拥挤, 阴暗, 潮湿, 污秽不洁、营养不良等, 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鹿结核病临床症状主要是侵害淋巴系统, 与其他动物结核病显著不同。所以最常见症状是淋巴结化脓和肿大。常见胸前、颈部和下颌淋巴结肿胀, 多见于3~5月份。个别病例肿胀淋巴结化脓、破溃, 有黄白色干酪样脓汁流出, 伤口经久不愈。

鹿常发生肺结核, 病初鹿易疲劳, 先为干咳后为湿咳, 后咳嗽剧烈且频繁, 表情痛苦。呼吸次数增多, 喘气。日见消瘦, 贫血。有的鹿体表淋巴结肿大, 病势恶化可发生全身性结核, 即粟粒性结核。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即所谓的“珍珠病”, 胸部听诊可听到摩擦音。下颌淋巴结核:可见下颌单侧或双侧出现包块, 手术切开可见葡萄串状脓肿。肠结核表现为反复下痢。患结核病后普遍表现进行性消瘦、贫血、生存年限明显缩短。

3.2 病理变化

病理特征是在各组织器官发生增生性结节或渗出性炎症, 或二者混合存在, 主要病变在肺和淋巴结。肉眼观察时, 外观多呈大小不等的脓肿样。结节多无包囊形成或包囊形成不完整, 结节中心为灰白色或灰黄色、无味的干酪样坏死物质, 大多无钙化倾向[4]。

4 诊断

潜伏期长短不一, 短者十几天, 长者数月至数年。症状出奇不明显, 随着病程进展食欲逐渐减退, 呈进行性消瘦、顽固性下痢、拱背、咳嗽 (初干咳后湿咳) , 久病时, 呼吸困难、频率增加、甚至张口喘气。被毛无光、换毛延迟、不爱运动、贫血、不育, 常有低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结核菌素试验或血清学试验等综合诊断较为切实可靠。

4.1 血清学诊断

有补体结合试验、血细胞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吞噬指数试验等方法。由于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目前极少应用。

4.2 细菌学诊断

涂片镜检对开放性结核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采取病鹿的呼吸道分泌物、乳汁、痰、尿、粪或其他病变组织, 直接涂片镜检或集菌处理后涂片镜检, 可用抗酸性染色法, 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运用免疫荧光抗体方法检查病变组织, 此方法优点是准确、快速, 检出率高。

4.3 结核菌素试验

是目前诊断结核病最有现实意义的好方法。

5 防治

早发现, 隔离饲养, 彻底治疗。因治疗周期长, 费用较大, 除个别贵重鹿只外, 其他鹿只应予以淘汰。普遍注射卡介苗;与病人、病畜禽接触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5.1 治疗

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为第一线药物。异烟肼与利福平并用有降低耐药性的作用。对重症鹿只, 可以链霉素、利福平与异烟肼合用。

5.2 预防

必须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加强检疫, 防止疫病传入, 扑杀病鹿, 净化污染鹿群, 接种疫苗, 培育健康鹿群, 定期消毒, 优化环境, 搞好鹿舍空气净化, 选好场址和隔离饲养, 科学饲养管理。

6 分析讨论

6.1 疾病的发生历来是防重于治, 要减少鹿的结合分枝杆菌病发病几率就要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

6.2 首先要严格消毒措施。鹿场消毒是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可在鹿场门前设置消毒池, 盛放消毒液, 对进入鹿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 另外每天对鹿场清扫一次;其次, 不要给鹿喂霉变的饲料, 鹿的饮水一定要清洁;最后, 要减少应激, 应激可降低鹿群的抵抗力而感染结合分枝杆菌。

6.3 由于致病性结合分枝杆菌是一种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所以用药时先做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记住不能用同种药物, 而最好是交替用药, 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影响治疗效果。

6.4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饲养环境条件, 搞好环境卫生, 对环境、用具、人员严格消毒, 特别是防止粪便污染。加料、匀料、饮水、种蛋收集前一定要洗手消毒。

6.5 注意观察鹿群, 注意是否有混合感染, 如果出现混介感染,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以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春雨, 杨莉, 王全凯, 等.吉林省鹿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 2010, 37 (10) :204~206.

[2]李太元, 金吉东, 于文会, 等.鹿结核病的诊断、病原分离及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2, 11:34~35.

[3]马丽娟, 金顺丹, 韦旭斌, 等.鹿生产与疾病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上一篇: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下一篇:提高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