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病人

2024-06-23

结核病病人(精选12篇)

结核病病人 篇1

南漳县是鄂西北一个贫困山区县, 现有60万人口, 所辖10个乡镇和1个农场。按地区分为丘陵片、山区片。从2003年起, 全县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 (卫X项目) 和湖北省结核病控制项目, 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DOTS) , 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检查和治疗, 全程督导管理。为总结项目工作中取得的效果与经验, 探讨存在的问题, 以便今后的工作, 现将1 558例病人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门诊医生日志, 放射科登记本;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实验室登记本;月报表、季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 实施方法

病人的发现方法和登记均按湖北省规划实施工作规定执行;在全县范围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 建立和完善肺结核病报告和转诊制度, 建立健全推行县、乡、村三级防痨网的管理模式。

2 结果

在卫X项目实施和DOTS策略工作以来, 共检查可疑肺结核症状者6 704例, 痰涂阳病人1 558例, 涂阳病人发现率逐年增高;涂阳病人年龄最小6岁, 最大80岁;初治涂阳病人登记率平均为64.91/10万, 可疑肺结核病人登记率为279.33/10万。涂阳病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2∶1, 丘陵高于山区。涂阳病人病变范围, 双肺感染与单侧肺感染比例几乎相等, 但单侧肺感染右肺高于左肺。涂阳病人按发病年龄区别, 60~80岁人群发病率最高为17.2%, 6~20岁病人发病率最低为11.8%, 主要以成年人为主。

3 讨论

发现病人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环节, 自2003年卫X项目实施以来, 南漳县肺结核病发现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通过DOTS策略, 对所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胸部X线检查及痰涂片检查, 最大限度发现肺结核病人;同时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 提供医疗救助及车费补足, 结核病归口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的治疗等一系列措施, 提高了初治涂阳和发现病人的治愈率。

涂阳肺结核病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2∶1, 与吸烟有关, 调查发现95%以上男性患者有吸烟史。丘陵地区高于山区, 丘陵与山区之比为1.6∶1, 这与人口密度与气候有关, 丘陵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山区, 平均气温比山区高。

两肺病变与单侧病变几乎相等。单肺病变右肺高于左肺, 这与左右支气管的解剖部位有关。

发现涂阳病人60岁以上的年龄组为最高, 20岁以下的年龄为最低, 这与人体自身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有关, 卡介苗能减少感染后的发病和减轻病情。以成年人的发病为主, 这部分人员活动范围大、接触面广、感染机会多, 调查发现40%以上病人在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感染肺结核。南漳县是贫困县, 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每年有近10万人在外打工, 外出人员文化水平低, 自身素质不高, 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 工作环境差, 工作时间长 (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 生活水平低, 同时该年龄段的病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由于他们因患病而导致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他们采取免费查治政策对控制此病有重要意义。

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管治。在卫X项目实施以来的4年间, 全县积极推行DOTS技术政策, 对病人家庭进行筛查, 并进行健康教育, 在医务人员或家庭人员直视下监督病人服药的管理模式, 采用间歇短程有效的化疗方案, 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 治愈了大批新发病人, 为控制传染源, 减少对人群的传播,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年来南漳县肺结核病人发现与治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为执行DOTS策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政府对结核病控制的重视, 结防经费的保证, 使DOTS策略得以全面贯彻和实施。项目所采用的一整套现代控制结核病的技术策略和方案是科学有效可行的, 全县建立三级防痨网络, 加大项目宣传力度, 项目为涂阳病人提供免费检查和治疗的政策为广大群众所关注, 并吸引了病人主动就诊。痰检质量提高和结核病的归口管理, 不断加大力度等因素, 使病例登记率明显提高, 因此, 执行DOTS策略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结核病病人 篇2

1.加强结控项目督导工作

防治科对各乡、各村卫生室定期进行督导,每月督导1至2次,每个村每年不少于12次,重点对病人管理情况、疑似病人及结核病人的转诊情况,各项资料的完整性及上报情况进行督导,督导村医生对病人实施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情况。

村卫生室对病人的督导要求:至少每周督导病人1次,每月不少于4次,督导内容包括:督促病人服药,了解病人服药情况,有无药物副反应,如有副反应要及时处理并上报,督促病人按时复查,向病人家属宣传结核病相关知识。

2.加强对结核病人访视

严格执行以DOTS为核心的控制策略,乡、村结防医生对结核病人全疗程至少进行4次以上家庭访视,并撰写访视记录,由病人签字认可;村卫生室人员对病人实施具体服药指导和督导工作,每月至少4次,并填写病人服药卡。访视内容:病人服药情况及药品毒副反应情况,病人按时复查及取药情况,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程度及治疗情况等。3.督导报告

防治科每督导一次完成一份督导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数据真实准确,能反应被督导村卫生室对病人实施治疗管理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更好地实施项目工作。

市级结核病项目工作督导制度

一、督导目的

(一)掌握《规划》实施状况及当地政府承诺和影响力。

(二)评定各级《规划》活动实施进度和质量、主要障碍和可持续性。

(三)通过现场指导、现场示范和培训,提高各级《规划》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认识水平、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遏制结核病策略”的正确实施。

(四)根据督导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反映被督导单位的意见和要求。

二、督导原则

(一)制度化:按《指南》要求,制定督导计划并按规定的频度进行督导。

(二)规范化:各级各类督导均应以《指南》为规范。

(三)均衡性:应对辖区内所有实施《规划》的相关单位进行合理和均衡的督导,注意督导覆盖面的同时,应对重点单位实行督导。

(四)科学性:注重收集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注重问题的一般性、特殊性、偶然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遵循深入基层、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原则。

三、督导形式

由行政督导、技术督导和专题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由各级行政部门领导参加,旨在组织协调、促进政府承诺和解决障碍;由专家或技术人员参加,旨在督导技术政策和措施、调查和指导解决某个重大技术问题;

四、督导频度

(一)市、州级:对所辖县、市每季度督导1次,抽查乡、村并访视患者。

(二)县、区级:对所辖乡(镇)每1~2个月督导1次。

(三)乡(镇)级:对每例涂阳患者全程访视4次(强化期至少1~2次),同时对村卫生室进行督导。

(四)村级:按照治疗方案要求,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记录再走。对家庭督导员进行督导。

(五)实验室督导频度:省级参比实验室一年内对所辖市、州级实验室至少进行1次现场评价,同时在各市、州抽查1~2个县、区级实验室;市、州级实验室一年对所辖县、区级实验室至少进行2次现场评价。如果在室间质量评估(EQA)盲法复检中发现有严重错误的实验室,应立即对其进行督导,以帮助查找原因并尽快解决。

五、督导程序

督导工作应按一定程序进行,但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督导目的和时间而改变。

(一)督导前的准备

1.通过查阅现有资料和以往的督导报告,初步、重点了解和掌握被督导单位的一般情况、成绩和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通过信息系统查阅当地的有关统计资料。3.根据以上信息,撰写督导提纲、确定重点内容、选择督导现场、确定督导日程。

(二)现场听取汇报或阅读汇报材料

1.说明督导目的,介绍督导组成员。

2.听取督导单位汇报:口头汇报或书面汇报。

3.阅读书面材料。

4.提出问题,要求提供相关信息。通过提问,可获得大量没有汇报或不详细的、关系督导重点的重要信息。

5.确定督导现场、内容和重点。

(三)现场督导、收集资料

1.收集与督导内容相关的资料。

2.重点考察《规划》相关的单位和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综合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保健网络等。

3.查阅相关资料:各种文件、会议、记录(包括病案、表、册、卡片)及登记资料。

4.在现场督导整个过程中应与相关人员讨论和分析问题。

5.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

(四)召开各类座谈会:在某种调研活动时采用。

(五)访谈

1.访视患者、可疑者、患者家属和社区群众,以反映DOTS策略的各种措施落实到具体服务对象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2.对《规划》实施相关人员的访谈,反映《规划》服务的供方执行人员的认识、执行情况、困难和建议。

(五)核实和分析信息

1.在对各部门的督导中,核实、分析各种重要信息。

2.发现成绩、优势和特点。

3.找出主要问题及分析产生原因。

4.与相关人员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可行的方法。

(六)产出评价、建议提纲

1.根据督导原则、重点内容和依据形成评价和建议提纲。

2.评价、建议提纲应与督导组成员讨论。

3.重要评价和建议应与被督导单位有关人员讨论。

(七)现场督导反馈

1.对被督导单位的人员面对面具体反馈。

2.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反馈具体技术问题及建议。

3.在有关领导出席的会议上,提出主要初步评价和建议。

4.听取相关领导和人员的意见,作为起草正式督导报告的参考。

(八)撰写和反馈督导报告

1.返回后撰写正式督导报告。

2.经领导审阅。

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3

【摘要】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反应及病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结核;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5-01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是成年人的首要死因,为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反应及病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也要通过自己的心态去影响病人,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发生转变,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的病人及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1消除病人的焦虑及恐慌心理

由于有很多病人对结核病的知识及病程缺乏足够的认知,以为得了结核病就是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特别是初次感染结核病的病人,更是求医心切,因此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重症结核病人时,会联想到自己的愈后及可怕的结局,便会产生恐慌甚至绝望的心理。针对病人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们在护理上做到主动向病人宣传防治结核病的知识,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内就能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详细讲解结核病的治疗万法及各种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心绪不定的情绪得到缓解及解除,并通过治愈病人的实例来教育他们,使他们了解结核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按医嘱规律用药,治疗、按疗程服药是完全可以康复的。通过对病人的指导,使他们消除了恐慌和焦虑的心理,对治疗自己的疾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的建立

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失去信心便会产生悲观情绪,所以,要使病人增强自身战胜疾病的决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他们在生病前都是乐观的对待工作、生活,一旦转变成为病人角色,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变,在思想上表现为顾虑重重,精神上也受到了影响,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针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做到尊重和体贴他们,逐步引导他们建立和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使他们积极配合的治疗。

病人顾虑的表现各种各样。有些人一向认为自己很健康,当他们听到自己得了结核病后,首先感到不可能,怀疑医生可能是诊断错了,表现为不相信我们医务人员,不在乎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嘱咐。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各种计划,包括治疗计划、饮食计划、休息计划,早日使病人恢复健康。也有些病人病情其实并不重,但他们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自己的病很严重,希望得到医生的重视,希望多吃药、多打针,这样的病人往往表现为不敢参加各种活动,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敢深呼吸,有些病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患了癌症,这种病人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对这样的病人在护理上要做到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回答问题要求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以取得病人的信任。此外病人在生病期间家庭易出现矛盾,生活上出现波折,往往会给病人造成很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使病人绝望的心理,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要积极征求病人的意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在精神上给予安慰,满足其被认识,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和思虑过度的情绪,配合医生做好治疗。

3消除病人主观上的感觉异常

主观感觉异常是结核病人经常出现的反应,特别是病情反复可能成为终生带菌者。由于病人经常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到疾病上,如咯血病人总是对喉部的痛痒十分敏感,喉部稍有不适,就以为要咯血,精神上也特别紧张;而胸膜炎或气胸的患者对呼吸状态十分关心,呼吸急促时就预感到有胸水生成或气胸加重的可能。对这样的病人,护士要主动关心他们,加强与他们的语言交流,应指导他们精神放松,转移病人注意的焦点,逐步使病人的主观感觉恢复正常。有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或老年病人,由于身体不适或环境改变,使病人易产生厌倦不满等暴躁情绪,遇事不冷静。病人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到重要作用,精神状态好,治疗关键时刻不好,情绪低落、疗效就差,因为心理变化会造成生理、精神、免疫等功能紊乱,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病人情绪稳定。如护士对待病人要热情,在观察病情及治疗护理中要细心,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对自己产生信任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护士的服务态度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士的行为、语言、仪表、态度等均可反映其道德情操,如护士有责备、厌倦等表现,会使病人感到不安,产生思想负担,导致病情加重。恰当的语言和副语言可增强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病人对于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信任,这种信任感能对治疗、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心理护理是根据结核病人需求来开展的,他们需要护理人员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配合治疗恢复健康。这要求我们不仅是医嘱的忠实执行者,而且必须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懂得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各种因素对病程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变化,才能使病人身心得到完全康复。

结核病病人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长春市结防所5县5区2003~2006年上报的全部季报表、月报表以及督导检查工作表。

1.2 方法

根据项目管理手册等,采用Excel表格对病人发现工作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 结果

2.1 实施项目后病人发现情况

实施项目后4年全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7 030例,涂阳病人11 533例,初治涂阳8 537例,分别是实施项目前4年的1.34(17 030/12 699)、2.01(11 533/5 739)、1.67(8 537/5 106)倍。肺结核病人登记率逐年稳步上升。

2.2 涂阳病人发现情况

全市共发现涂阳病人11 533例,初治8 537例,占74.02%;复治2 996例,占23.98%。新涂阳登记率(16.68/10万、22.10/10万、36.52/10万、41.57/10万)、涂阳登记率(30.80/10万、33.34/10万、46.13/万、48.64/10万)逐年稳步升高。初治涂阳病人比例逐年升高(54.48%至85.67%)。

2.3 新涂阳病人性别、年龄分组

2003~2006年登记新涂阳病人8 491例,男5 952例,女2 539例,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2.34倍,与2001年长春市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16∶1)。病人多集中于25~45岁之间,35~45岁之间,占42.68%。(表1)

男5 952例,女2 539例,男女比例2.34∶1。

2.4 初治病例中涂阳、涂阴构成比

4年中共发现初治肺结核病人13 267例,其中涂阳8 537例,占64.35%,涂阴4 730例,占35.65%。除2003年涂阳占48.39%外,2004~2006年均在65%~70%之间。高于卫Ⅴ项目期间初治涂阳比例[2](30%~50%)。一是痰检技术水平提高,二是涂阴病人诊断难或疏于登记管理。(表2)

2.5 可疑症状者来源

4年共接诊可疑症状者84 012例,门诊平均就诊率2.89‰,2003~2006年分别为2.57‰、2.92‰、3.00‰、3.09‰。可疑就诊者的年就诊率逐年提高。(表3)

2.6 可疑症状者查痰及阳性检出率情况

2003~2006年就诊人数84 012例,胸透及摄胸片100%,胸片异常数26 642例,异常检出率31.71%。胸片异常者查痰率100%。查痰人数29 709,占总人数的35.36%,涂阳病人11 533例,阳性检出率38.69%,痰涂片阳性检出率逐年提高(分别为28.83%、35.35%、47.02%、42.73%)。

3 结论

3.1 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后病人发现工作成效显著

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重视、多部门参与合作。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县均成立了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技术小组,由市级组织各县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防治项目工作,总结交流经验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市县分别制订了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阶段性实施计划、下发结核病归口管理办法,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层层纳入了目标管理,年终进行综合考评。(2)项目的实施为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了规范性的技术上的支持。DOTS的覆盖进一步规范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加速了病人发现工作的进程,同时也为市县提供了一套新的防治理念和管理模式,使结核病控制的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3)基层防治所的防治能力得到了加强。自2002年下半年起至2002年末基层结防所在当地政府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下加强自身建设,成立了防治科、结核病专科门诊,增添了相关设备,充实了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痰检、X线等检查业务,具备了诊断、管理结核病人的能力。(4)项目经费的注入及有奖报病激励政策的实施提高了病人的发现率。当地财政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年财政计划。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结防所可疑病人的免费查痰、X线检查,有奖报病政策的实施对调动基层人员发现、报告肺结核病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转诊经费、追踪经费的投入提高了病人归口的幅度。(5)强化业务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及逐步加深业务知识的考核标准,提高业务人员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通过采取逐级培训,市级对县级培训,县级对乡级或对乡、村级进行培训,或市级对县、乡级防治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专科医院业务骨干到基层现场培训、传教、考核,部分门诊医生、X线医师、痰检人员到上级专科医院短期强化进修,使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诊断水平、痰检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痰涂片检出率由28.8%提高到42.73%。对综合医院相关医生针对结核病归口进行不定期培训,提高网报及转诊率及其准确率。(6)加强了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全市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扩大为宣传周、宣传月,进行以大型及经常性电视公益广告、报纸有奖问答、广播、发放传单、张贴画、墙体标语等为形式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与定点分散宣传相结合,如举办集市公演、现场答疑、深入村屯免费胸透、免费送药,尤其报纸有奖答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扩大宣传面,提高结防所知名度,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由2.57‰提高至3.09‰。在市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病房每日有电子屏幕针对结核病及其归口相关知识政策进行宣传。从而提高病人归口、登记、治疗的依从性。(7)季度督导促进病人发现的进程并完善工作模式。按季度市级对县级普及,随机抽查乡级、村级医生及对病人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现场解答问题,1周内书面反馈建议。在市级参与下县级单位不定期相互督导检查,相互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出建议,同时也学习到了好的经验。使病人发现工作模式得以完善。(8)不定期对特殊人群开展X线、痰检筛查活动。如对监狱服刑人员、出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班级及学校,集中工作的农民工进行普查,对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筛查。

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措施,病人发现率逐年提高,涂阳登记率呈逐年上升。从2003年起涂阳登记率分别达到30.80/10万、33.34/10万、46.13/10万、48.64/10万,与项目实施前4年平均年登记率(20.43/10万)相比分别提高了50.76%、63.19%、125.80%、138.08%;新涂阳登记率自2003年起分别达到16.68/10万、22.10/10万、36.52/10万、41.57/10万,与项目实施前1999、2000、2001、2002年平均年登记率(18.16/10万)相比分别提高了-8.14%、21.70%、99.61%、128.91%。涂阳病人中初治占74.02%,复治占25.98%;初治病例中涂阳比例(48.19%、61.62%、69.66%、66.87%),平均64.35%;2003~2006年可疑症状者就诊者分别为2.57‰、2.92‰、3.00‰、3.09‰,2003至2006年提高了20.23%。实施项目后病人发现工作的策略、方法、技术较正确,实施效果比较显著。

3.2 存在不足

在保证DOTS策略实施的前提下,高发现率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3]。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01年长春市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涂阳病人患病率99.53/10万[1],2006年涂阳登记率48.64%,故传染性结核病的发现工作仍有不足。首先,与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相关的三项指标[4]可疑症状者平均就诊率2.89‰、平均查痰率35.64%、痰涂片阳性检出率38.50%,均偏低。原因:(1)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结防知识、免费政策认识不足,缺乏或没有主动就诊意识,对查痰涂片不重视甚至拒绝。(2)部分县市区对痰检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查痰率低、阳性检出率低的原因。(3)痰涂片检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转诊、网报未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发现工作的质量。此外,防治经费还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跃梅,赵红艳.长春地区结核病疫情于宣传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4)341-343.

[2]中国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督导员手册.2003.

[3]万利亚,赵丰增.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与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1996,18(3):103-108.

结核病人转诊制度(最终版) 篇5

1、门诊医生对具有咳嗽、咳痰2周(或2周以上)及咯血等症状的疑似肺结核病例应在门诊日志标注,按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完整详细填写《肺结核病例登记报告卡》。

2、门诊医生填写《肺结核病人转诊单》一式三联,患者一联,其余两联交防保站进行登记报告,及时将病人转诊至县结核病防治所确诊,各医疗机构门诊不得开抗肺结核药处方。

3、遇有严重合并症或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转到县医院传染科积极抢救,待病情稳定病人出院后,传染科要将病人要及时转诊到县结防所继续治疗管理。

4、医务科或防保站专兼职人员每日对本单位的肺结核的登记、报告、转诊工作进行核对并及时与结防所沟通,每月一次到县结防所核对转诊到位情况。

5、需要追踪的病人要及时填写结核病人追踪登记本和追访三联单,结防所及时反馈患者到位情况。

6、要求报告率达100%、转诊率100%以上,转诊追踪总体到位率达85%以上。

结核病防治工作主要免费政策

1、对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胸片和痰涂片检查;

2、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人员免费胸片和痰涂片检查;

3、对治疗期间随访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痰涂片检查。

4、对治疗结束的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拍片检查。

5、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政府免费抗结核药物。

结核病患者须知

1、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得了结核病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如果不坚持服药容易形成难治性耐药结核病。

2、在治疗期间的第2、5、6或8月进行查痰。

3、确诊的结核病人可以得到国家免费发放的治疗板式药品,患者要保证规律服药,不可间断。

3、治疗过程中,尽量不要离开居住地。如必须离开,提前通知负责您治疗的医生,以便帮助您联系继续治疗事宜。4结核病患者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出入公共场所要戴口罩。

督导管理人员的职责

1.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服药地点和时间,面视患者服药。

2.患者如未按时服药,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每次督导服药后按要求填写“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

4.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中断用药等情况,及时报告结防所。

5.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协助收集痰标本。

肺结核咯血病人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肺结核;咯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47-01

结核病是有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进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咳嗽、咳血等呼吸系统表现。其中肺结核大咳血是其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状,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后果严重的特点。若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很容易引起突发性窒息,急性呼吸衰竭或失血性休克,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对于肺结核咯血的患者来说,综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肺结核患者的症状及临床特征,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重点对肺结核咳血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加强基础护理,此外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 防止发生院内交又感染。

1 一般护理

1.1咳血前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病人是否有咳血先兆: 喉痒、胸闷、咳嗽等。

此期协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尽可能不要搬动患者。及时通知医生,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咳血时应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咳血时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1.2咳血期的观察及护理

应正确估计咳血量及性质,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休克现象的发生。此期护理应沉着冷静、忙而不乱, 一边配合医生抢救一边安慰患者, 使患者看到医务人员忙而有序及熟练的技能, 从心理上得到安慰, 情绪会很快安定下来, 大咳血时立即给予垂体后叶素5- 10U 加入25%葡萄糖40 ml 中缓慢静脉注射, 一般为15~ 20 分钟, 然后将垂体后叶素10U 加入5%葡萄糖500 ml 中缓慢静脉滴注, 垂体后叶素收缩小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减少而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在大咳血时患者咳血突然停止, 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为咳血窒息, 应及时抢救, 置患者头低足高45 的俯卧位, 周时轻拍背部迅速排出血块, 必要时给予电动吸引器吸引, 尽快使积血和血块从气管内排出。大咳血出现失血性休克, 应及时补充血容量, 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及输血,记录24 小时液体出入量, 禁食, 注意保暖。

1.3 恢复期的观察及护理

一般认为咳血后48 小时以上未再咳血, 再咳血的可能明显降低, 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仍应观察有无再喉痒、胸闷、咳嗽、血丝痰、黑便。咳血停止后给予温凉半流质饮食, 避免进食刺激性、粗糙食物、咖啡及浓茶等饮料。增加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 减少再咳血的危险。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适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而且适用于所有患者。它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好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大咳血患者一般急诊入院,因短期内大量咳血或反复多次咳血,患者均有恐惧心理,心理极度紧张,害怕大咳血不可逆转,后果不堪设想等。所以医护人员在抢救中应做到动作敏捷、沉着冷静、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镇静、止血、输液、输血,切勿惊慌,从而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心理。操作中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以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增强患者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卫生宣教,讲解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用药效果及成功先例,纠正他们对疾病的错误估计和不良情绪。当患者无陪伴时,要富于同情心,用温和的语言关心安慰和体贴患者,并将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或紧握患者的手,可助其镇定,使患者有抚慰和安全感中,以减除他们的顾虑,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促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结核病病人 篇7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组选自2007年以来痰菌阳性同时结核抗体阴性肺结核患者124例, 对照组为同期随机选取痰菌阳性结核抗体阳性病人160例为对照组, 分别统计2组下列情况: (1) 年龄以65岁为界; (2) 病程以发病大于1个月为标准; (3) 是否并发营养不良症; (4) 是否并发糖尿病; (5) 是否应用激素超过15d; (6) 是否合并肿瘤性疾病。

2 结果 (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 有报道机体被结核杆菌感染后产生结核抗体是体液免疫反应, 它是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最初反应是Ig M的增高, 随后是Ig G的持续升高, 应用ELISA法测定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的结核抗体, 其阳性率为75.3%~94.5%, 假阳性率为5.6%~13.1%、敏感性为32.6%~95%、特异性为77.4%~100.0%。但因观察对象不同、检测使用抗原不同, 控制质量不一, 可使结果差异较大。尽管如此, 不少学者认为是目前ELISA较为成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不失为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意义的指标之一。众多学者已证实, 各类结核病患者的免疫情况为病变重、受损范围大者细胞免疫功能弱, 而抗体产生较多, 即细胞免疫随病变加重而减弱;体液免疫随病变加重而增强。 (4) 笔者主要从临床角度研究各种因素对结核抗体阳性率的影响, 2组病人均为肺结核确诊病例, 在结核抗体阴性组中, 其患者年龄均较高, 病程时间明显较短, 且较多病例并发营养缺乏症, 低蛋白血症, 贫血等, 这些都说明年龄大, 病程时间较短, 营养等因数均可影响结核抗体的阳性率。2组对照表明合并糖尿病者结核抗体阴性率明显高于结核抗体阳性组, 同样是因为糖尿病病人营养代谢异常而影响结核抗体的产生, 同样长时间应用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是影响结核抗体产生,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结核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应综合考虑, 并注意病程的长短, 并发症是否存在, 营养状况及是否长期应用激素, 合并肿瘤病人免疫力低下, 也会影响结核抗体的产生。故在临床工作中, 应注重其它检查结果的联合运用, 以便尽早尽快明确肺结核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廖桂东.三种结核抗体快速测试方法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 2000, 22 (4) :321.

[2]伍小英.血清抗体对肺结核的诊断[J].实用预防医学, 2004, 6 (11) :1216.

[3]鲁起超, 董云秋.血清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 21:82.

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10年本科收入脊柱结核病人36例, 其中男25例, 女11例;年龄15岁~32岁 (26.00岁±10.05岁) ;伴有寒性脓肿形成的11例, 脊柱畸形的4例。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骨科住院病人心理状况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1.3 问卷设计

采用自行设计的脊柱结核病人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1) 病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住院天数、现行护理措施。 (2) 病人心理问题:恐惧、焦虑、抑郁、强迫、易怒等。 (3) 心理护理后病人心理状态评估:采用是否型评分, 本次调查该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1。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病人对恐惧、焦虑、抑郁、强迫、易怒等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回答是或者否, 计算存在心理问题的病患数与病人总人数的百分率。

2 结果

调查显示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焦虑 (61.11%) 、恐惧 (55.56%) 、抑郁 (44.45%) 。

3 讨论

3.1 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可能原因

(1) 恐惧与焦虑、脊柱结核病人病程长, 用药时间长, 相关检查多, 检查费用高, 有些还需手术的治疗, 费用更高。所以, 大部分病人对住院费用担心, 害怕因自己住院给家庭、亲人造成经济负担而感到愧疚、难受, 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回避行为, 这样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心理反应[3]。 (2) 悲观与抑郁。脊柱结核以20岁~30岁的青壮年为最多, 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有美好的生活憧憬的年代, 而病情折磨、经济上的负担, 使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改变, 这样长期不良的刺激, 会产生悲观、抑郁情绪, 病人表现为心灰意冷, 感到前途渺茫, 对人生没有信心, 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3) 脊柱结核病人心理护理落后:针对病人的多方面精神心理需要, 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却十分落后, 首先是缺少专业的心理护士, 其次是心理护理流于形式, 只是止于形式的健康宣教, 缺少相应的心理护理治疗措施。

3.2 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3.2.1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病人就医开始护士应诚恳礼貌、热情体贴地接待病人, 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给病人以积极的支持[4]。病人进入病房后护士动作敏捷地安排病人住院, 主动与病人交谈, 仔细倾听病人介绍其病程的经过, 并热情地介绍医院环境、作息制度、主管医生、护士等住院须知, 同时注意将病人介绍给病室的病友, 引导病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照顾, 从而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让病人感到来到医院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一种温馨愉快的感觉, 对护理人员有一种亲切、信任的感觉。 (2) 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护士积极协助病人进行相关检查, 配合医生的治疗。护士向病人解释卧床休息的意义和重要性;护士积极的态度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其紧张心理,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了解其家庭社会关系;尽量多陪病人, 通过聊天、听音乐、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关心和同情病人, 友善的微笑、关怀的问候使病人感到亲切、温暖。

3.2.2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脊柱结核病人即使有手术指征, 也要进行2周~4周的非手术治疗以前的术前准备。所以, 在进行非手术治疗病人的心理干预之后, 还要做好手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 护士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 要向病人介绍脊柱结核手术的目的、意义, 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麻醉方式及手术经过等, 还要向病人介绍脊柱结核术后成功的病例, 暗示本科手术方法成熟、手术麻醉医生经验丰富、医疗设备器械先进。目的是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信任医护人员, 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2) 术后心理护理。病人最关心的是手术效果, 应和蔼地告知病人手术顺利, 并且手术效果好, 达到手术目的, 同时还要关心、体贴病人, 热情解答对手术存在的疑问, 努力让病人获得所需信息, 得到满意的答案, 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术后护士应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对那些忍受疼痛能力差而焦躁的病人要给予同情和理解并引起重视。术后有的病人对疼痛耐受力差, 经常主动要求使用镇痛剂, 护士应向病人解释镇痛剂的毒副反应, 尽量运用不同的方式代替镇痛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如采用自我暗示疗法, 指导病人暗示自己“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情况是暂时的”, 给病人播放喜欢的音乐, 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使用安慰剂等。剧烈疼痛者应给予镇痛药。病人因手术产生一种心理缺失感或不完整感而出现抑郁心理反应, 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多数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源于他们自评手术疗效的方法错误, 如果不及时排解将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 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 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积极进行有计划的术后恢复运动。

3.2.3 康复期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

坚持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畸形与肌肉萎缩。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 克服一切困难, 促进疾病的康复。对病人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依赖性增强、行为退化等心理反应者应加强自我教育, 调动病人主动性, 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活动, 以促进其痊愈。

4 小结

脊柱结核对病人来说是一种长时间很强的精神刺激, 在心理上必然有相应的反应, 某些心理应激反应不仅是疾病发生的病因和诱因, 而且会伴随着病情的演变而变化, 使病情加重, 病人感到绝望, 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反应。另外, 在不同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下, 病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病人卧床时间的延长, 加上对疾病的不认识、经济上的困难、性格的内向会产生相应抑郁心理反应。而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敞开心怀, 通过倾诉说出自己的苦衷, 诉说出疾病对身体的侵入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与痛苦, 这样便于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观察和治疗。心理护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心身状态, 和单独治疗相比, 可以更加有效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 稳定病人情绪, 减轻心理痛苦。在心理护理实践中由于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 在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支持, 解决心理问题, 帮助病人克服困难, 度过困境, 从而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改变以往病人的应对方式, 改善心理状况,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调查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 提出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描述性分析脊柱结核病人的现存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调查显示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焦虑 (61.11%) 、恐惧 (55.56%) 、抑郁 (44.45%) 。[结论]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脊柱结核,焦虑,恐惧,抑郁,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锡阳, 李康华, 刘文和.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 16 (3) :200.

[2]王金堂.骨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01-402.

[3]韩俊林.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癌症患者情绪状态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5C) :1355.

肺结核病人咯血的临床护理 篇9

1 肺结核病人咯血的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利于稳定患者情绪。小量咯血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鼓励患者轻咳,将余血咳出,避免将血液留在呼吸道内或吞咽血液。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咯血停止1周为宜。尽量减少搬动,并采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有利于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可减少血液流向健侧支气管引起病灶播散与肺不张。咯血时取头低足高位使血液尽量排出,以防止因咯血误吸导致窒息发生,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补充营养,给予支持疗法。大咯血时应暂禁食,待咯血停止后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与半流质饮食,禁食过热或过冷及刺激性食物,咯血停止3d后方可普通饮食。因患者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和饮食减少,易发生便秘。嘱患者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再度诱发咯血,可给患者缓泻剂或开塞露,并可用温水灌肠。

2 肺结核病人咯血心理护理

肺结核咯血尤其是大咯血一般来势凶猛,发病比较突然,患者缺乏足够心理准备,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绝望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在初次咯血和大量咯血患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流加快,肺循环血量增多,不利于止血。高度的精神紧张还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喉头痉挛而易发生窒息。只有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才利于咯血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因此,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安慰和体贴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少数患者由于经常小量咯血,对肺结核咯血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咯血表现持无所谓态度,同样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的说服,认真讲解肺结核咯血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充分认识咯血的严重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咯血及咯血窒息的发生。

3 肺结核病人咯血治疗护理

肺结核大咯血的抢救关键是病情观察,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发现窒息先兆,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对容易出现大咯血或反复大量咯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于床前备好抢救用品,以便及时抢救治疗。咯血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清除口腔、咽部的血块,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并采取头低脚高位,拍击背部,以便排除肺部积血,必要时用电动吸引器吸出血块,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无效者立即给予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出气管内的血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咯血窒息解除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咯血的性质和量,防止窒息再度发生。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时也要加强药物护理,作为肺结核中等量以上咯血或长期咯血不止者应首选止血药,其主要是通过收缩肺部血管,从而减少肺循环血量并促进血小板在血管破损处凝集形成血栓而止血。但静滴过快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便秘等不良反应。要向患者做好用药前的解释工作,说明该药可引起的不良反应,使之心理上有安全感。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尿量、血压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咯血量及颜色的变化,观察局部有无渗漏、肿胀、灼痛及皮温等情况。一旦渗漏,应立即停用,并行局部冷敷,切忌热敷或用普鲁卡因浸润封闭,抬高患肢,以稀释药液,减轻药物对局部的刺激。失血量大并持续出血者应及时、少量、多次输新鲜全血,以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合并有肺部其他细菌感染和肺不张的患者应加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加强护理。

4 出院指导

结核病病人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海宁市在实施项目中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实验室登记本和督导检查和考核报告。

1.2 方法

1.2.1 项目概述: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是世界卫生组织与比尔盖茨基金会联合发起,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向包括中国在内的5 个结核病高疫情国家无偿援助的项目,在我国浙江、广东等7个省有关120个试点县实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是其中的子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有效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模式。对海宁市来讲,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如何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在进一步规范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和保持高治愈率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逐步降低流动人口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2.2 病人发现任务:根据项目要求,海宁市1年内(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预计接诊流动人口可疑病人816例,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91例,其中新涂阳81例,重症涂阳21例,重症涂阴病人21例,其他初始涂阴病人68例等,以上相关指标作为我市实施项目第1年中的病人发现指标。

1.2.3 工作方法:海宁市项目办根据流动人口特点和具体工作要求,制定了逐级承诺、层层分解病人发现工作指标;加强综合医院医生、镇和街道卫生院、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实行转诊、追踪和报病奖励,以及病人完成治愈和医生规范治疗奖励;实施工作月会通报制度,强化对转诊未到位者的追踪管理;为方便病人治疗,延长了定诊医疗单位的诊疗时间;针对流动人口结核病人返乡治疗的特点,建立了跨区域管理的措施,即凡我市发现的流动人口结核病人,一旦发现其已返回原籍治疗,立即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全程掌握结果,提高治愈率等工作措施。

1.2.4 采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统一化疗方案(初治涂阳2H3 R3 Z3 E3P4H3 R3,复治涂阳2H3 R3 Z3 S3 E3P6H3 R3 E3) 。

1.2.5 以涂阳肺结核病人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对所有涂阳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和全程督导管理(DOTS) 。

2 结果

2.1 病人发现情况

项目实施1年(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1日)共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95例,完成全年病人发现计划的93.14%,涂阳新登记率为45.24/10万。其中初治涂阳89例,占93.68%,完成了全年任务数的109.88%;复治涂阳6例,占6.32%,完成了全年任务数的28.57%。项目实施期间结核病人发现均较项目前明显提高,项目前3年的平均涂阳新登记率32.50/10万提高到项目实施1年后的47.5/10万,涂阳病人数增加30例,涂阳病人登记率提高了15个点。

海宁市在实施项目工作1年中,基本完成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年度任务要求。共报告发现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97例,其中涂阳病人发现数为95例,初治涂阳病人发现89例,复治涂阳病人6例,重症涂阴病人29例,其他初始涂阴病人70例。在所有病例发现指标中,复治涂阳病人的发现率较低,发现数量与任务数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他指标完成情况均超过计划数。

2.2 项目前后同期涂阳肺结核病人来源 见表1。

全市各级医疗单位转诊病人是涂阳肺结核病人重要来源,通过项目的实施,镇/街道卫生院转诊病人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2.3 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转诊到位情况

通过项目的实施,登记报告、转诊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与上年同期增加了111例,结核病人(疑似病人)转诊到位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46.80个百分点,见表2。

3 讨论

3.1 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海宁市实施全球基金第五轮结核病控制项目(流动人口)1年时间,外来流动人员中涂阳病人发现率有了明显提高,共报告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95例,涂阳新登记率达47.5/10 万,较项目前3年流动人口结核病人平均登记率提高15.00/10万;其中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89例,完成了全年任务数的109.88%,疑似病人或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达到了95.41%,实现了“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流动人口)”高发现率、转诊到位率的目标,因而海宁市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流动人口)的实施基本是成功的。

3.2 政府重视是项目实施成功的组织保障

海宁市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行政领导为组长的“海宁市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项目办公室,协调项目日常工作。建立了医院与疾控中心的合作机制,加强结防机构与医院的合作是提高转诊到位率、促进结核病发现率的有效措施之一[2]。“控制结核病,领导是关键”,政府的承诺为落实各项技术政策起到了保证作用[3]。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保证了项目顺利开展,在获得全球基金项目资金资助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了地方财政的支持,市财政在第一个实施年中投入了8.5万元项目配套资金,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3.3 注重流动人口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实现了高发现率

在保证DOTS策略实施的前提下,高发现率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4]。(1)落实流动人口结核病转诊工作目标,由项目办将疑似病人转诊指标按当地总人口数的1/千分解到全市辖区综合医院和镇、街道医疗单位,并要求落实转诊归口到位,列入医院领导年终奖惩管理之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2)是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凡转诊病人一律以疑似病人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如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网络报告系统,转诊医生在转诊的同时立即电话报告当地镇卫生院疫情报告员,由卫生院负责立即实行传染网络直报。(3)实行转诊、报病奖励制度,对转诊1例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的医生,给予每例10~20元的报病奖励,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病人发现。转诊已成为病例发现的重要方式,说明结核病归口管理正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5]。(4)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归口治疗。海宁市由于地处杭州市和上海市中间,地理交通十分方便,一些流动人口经常在各种不同医疗单位或海宁市以外的医院检查治疗,这影响了我市结核病例的发现和管理。我们利用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选择“现住址”进行搜索,一旦发现居住地为海宁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我们立即按相应的地址和通讯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开展有效的追踪措施,并进行随访和管理,介绍海宁市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和要求,使患者及时返回定诊医疗单位进行规范治疗和接受督导管理。(5)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以建立NGO的工作机制促进群众性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资料和新闻媒介宣传是群众喜爱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主要途径之一[5]。

3.4转诊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方式[7]

据统计在项目实施期间,转诊病人数从上年同期的216例上升到330例,到位率从48.61%上升到95.41%,共报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为197例,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1.38%;涂阳新登记年发现率达到了44.5/10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清芳,谭卫国,杨应周,等.深圳市结核病管治模式及效果分析[J].中临床肺科杂志,2006,11(2):196.

[2]吴方,俞丽娜,王华,等.通过加强结防机构与医院的合作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1):37.

[3]屠德华.适应新形势,力争新成绩[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4):212.

[4]万利亚,赵丰增,池延花,等.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与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1996,18(3):103-108.

[5]陈志宇,李静宇,郑军,等.肺结核归口管理对病例登记率和治愈率影响的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5):281.

[6]吴方,王华,丁丰.浙江省海宁市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现况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06,28(5):337.

浅析结核病人的规范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结核病 治疗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6-02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只有通过合理的化学治疗才能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肺结核的治疗具有疗程长,容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而规律服药是化疗成功、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关键。如何做到规律服药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现将我院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管理的肺结核病人的具体方法详述如下:

資料:

年龄组:17-68岁之间;其中男性:20例,女性:7例;涂阳病人:10例,涂阴病人:17例。

1 病人的管理

1.1 健康教育。当接到结防所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信息后,我们一周之内主动到病人家里去访视并将患者的治疗落实到具体的乡村医生处,在访视时告知病人及家属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治愈肺结核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按照疗程,规律用药,足量用药,结核药用到几周后症状会有所好转,但并不代表病已痊愈。这时一旦停药,体内的结核菌就不能有效地被杀死,并且会逐渐对以前用过的药物产生耐药,使其成为耐多药的结核病人,这样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到时可能会用二线药品,(不是免费的)既加重经济负担,又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不能随便的停药。由于细菌生长缓慢,药物多在繁殖期才有作用,必须长期用药,所以结核病人的疗程一般都在6-9月,甚至一年以上。

1.2 药物的副作用。详细的讲解结核药的服药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如服用异烟肼有关肢体远端麻木或烧灼感等神经症状;服用利福平有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眼泪尿液橘红色等;肌注链霉素有关听力障碍等。

1.3 告知患者结核病治疗后很快就能消除传染性,但在治疗痰菌没有转阴前,不要向周围人群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

1.4 请一些已治愈的结核病人与他们进行交流,讲解一些结核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经验。增强结核病人治愈结核病的信心。

2 乡村医生的培训

2.1 乡村医生的职责。向村民和病人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将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转至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同时报告疫情,并做好转诊记录。执行区级结防机构制定的化疗方案,对结核病人进行化疗管理,负责落实直接面试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督促病人按时复查、取药,特别是按期送合格的痰标本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化验复查。对于不具备每次服药都在医务人员的面试下服用的病人,负责对其家庭督导员或志愿者实施督导化疗的指导。协助区结核病防治所和乡镇卫生院,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调查,督促病人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2.2 加强结核病的疫情报告与转诊、结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患者发现及治疗管理、健康教育等的培训。

2.3 详细讲解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发生轻微不良反应,例如胃肠道反应和关节痛等,可在乡村医生观察指导下继续用药。轻微的不良反应不用停药。如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嘱患者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诊治,同时要报告给管理医生和结核病防治所。常用的抗结核药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喷汀、链霉素。它们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异烟肼,肝毒性,末梢神经炎;利福平,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眼泪和尿液橘红色等,乙胺丁醇,视力障碍,视野缩小;吡嗪酰胺,肝毒性,胃肠反应,痛风样关节炎等。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所以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2.4 家庭督导员的培训。结核病患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及与患者一起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年龄在15岁以上,具备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都可以进行培训,主要培训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如防止结核病传染的方法、治疗疗程等,经过乡村医生的培训后能够识别抗结核药品,了解常用剂量和用药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督促管理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和填写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

2.5 对结核病人的督导。每次督导患者服药后,按要求填写“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发现患者没有按时服药的,应及时提醒患者服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中断用药等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协助收集痰标本。

3 对乡村医生和病人的督导

3.1 每月对管理结核病人的乡村医生进行督导,检查其是否送药到手,看服到口,记录在走。以及结核病人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和相关的记录是否完善。

3.2 定期对结核病人进行电话访视。询问其是否规律服药,有无药物副反应,病情有无好转,是否定期复查肝功和复查痰以及对国家免费政策的了解情况,乡村医生的督导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加强对乡村医生和病人的规范化管理,使结核病人的治愈率达到92.59%,治疗期间因心脏病死亡1例,因癌症死亡1例,其余25名患者全部治愈。

从我院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规范化的执行该指南,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强宣传,合理的利用乡村医生和家庭督导员的资源,这一措施对于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控制结核病的危害具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选取研究对象:将山东省所有地市根据人均GDP分为高、中、低三类,从每类中随机抽取1个地级市(济宁、枣庄、滨州);每个地市级中随机抽取2个县(邹城、金乡、薛城、台儿庄、滨城、无棣),对6个县的所有正在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6]。

1.2 方法

于2007年12月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肺结核病人进行现场调查。

1.3 统计分析

用Access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程度

调查的819名肺结核病人中,从最早出现症状到初次就诊,间隔天数最短的为0天,最长的为1080天,平均值为27.72天,中位数为6天。按照就诊延迟的界定,即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就诊间隔时间在2周以上者为就诊延迟。本次研究样本肺结核病人中,出现就诊延迟277人,就诊延迟率为33.8﹪.对就诊病人就诊延迟时间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延迟时间在2~4周者有87人,占31.40﹪;4~6周者104人,占37.55﹪;有86人就诊时间超过6周,占31.05﹪。不同地区病人就诊延迟时间构成不尽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1.517,P=0.319)。

2.2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单因素分析

2.2.1 不同人口学特征病人就诊延迟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873,P=0.001);男性就诊延迟率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169,P=0.141);将患者年龄分为15~29岁,30~44岁,45~59岁,≥60岁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就诊延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91,P=0.16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就诊延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663,P=0.458);将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离婚,丧偶或独居四组,不同婚姻状况病人就诊延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926,P=0.048);不同职业患者就诊延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769,P=0.032)。

2.2.2 不同登记类别与就诊延迟

不同登记类别病人就诊延迟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875,P=0.018)(结果见表1)

2.2.3 不同经济状况与就诊延迟

将家庭总收入在10000元及以下定为低,10001~20000元间定为较低,20001~30000元之间定为较高,30000元以上定为高。随着家庭总收入水平的提高,病人就诊延迟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720,P=0.194)。有债务的患者就诊延迟率高于无债务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628,P=0.202)。贫困户或低保患者就诊延迟率低于非贫困户或低保户患者,但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11,P=0.646)。

2.2.4 不同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就诊延迟

将患者居住地到最近卫生院的距离分为<1里,1里~4里,>4里三组,随着居住地到卫生院距离的增加,患者就诊延迟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767,P=0.413);将患者居住地到结防所的距离分为<5里,5里~10里,10里~20里,>20里四组,居住地到结防所的距离不同,患者就诊延迟率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7.300,P=0.063);有医疗保障者就诊延迟率低于无医疗保障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58,P=0.611)。

2.2.5 不同初始症状严重程度与就诊延迟

将初始症状为咳嗽、咳痰、盗汗等症状定义为轻度,将胸痛、消瘦、低热定义为中度,将高烧、咯血定义为重度。初始症状为较轻、一般、较重者就诊延迟率分别为32.8%、35.8%、31.7%,不同初始症状病人就诊延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200,P=0.549),结果见表2。

2.2.6 不同结核病认知水平与就诊延迟

患病前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患者就诊延迟率低于不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2.883,P=0.090)表3。

2.3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登记类型、不同地区、婚姻状况以及职业。对影响就诊延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分析结果显示,地区、职业与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相关。由表可以看出,金乡、薛城、台儿庄、无棣就诊延迟比例低于邹城,OR值分别为0.526(0.319~0.867),0.585(0.356~0.962),0.468(0.281~0.781),0.383(0.221~0.665)。无业病人的就诊延迟比例高于农民,OR值为7.720(1.1481~51.910)。

3 讨 论

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病人就诊延迟是影响有效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因素[7]。本研究样本就诊延迟率为33.8%,低于刘小晖等人调查的胜利油田地区肺结核病人的就诊延迟率[4],且就诊延迟时间超过6周者达到31.05%,提示就诊延迟已经成为肺结核病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就诊延迟病人自报延迟原因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意识到是结核病”(66.43%)为首要原因,表明公众对结核病认知水平还很欠缺,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如电视、广播、讲座等做好结核病的宣传工作,使公众能够对结核病有所了解,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8],地区、职业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金乡、薛城、台儿庄、无棣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率均低于邹城,OR值分别为0.526(0.319~0.867),0.585(0.356~0.962),0.468(0.281~0.781),0.383(0.221~0.665)。提示不同地区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情况不同,邹城就诊延迟率之所以高于其它地区,可能是因为该地区肺结核病人对该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宣传工作,或者社会经济等原因影响了病人的就诊。不同职业病人就诊延迟率不同,其中,无业者就诊延迟率高于农民,OR值为7.720(1.148~51.910),主要是因为无业者一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肺结核认识水平不足,不能早期意识到是肺结核,此外,无业者一般经济水平较低,无钱就医可能也是其就诊延迟率较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减少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结核病治疗的扶持力度,力争将优惠政策惠及到每一位结核病患者,尤其要照顾农村等边远地区的贫困患者,可以考虑通过为他们报销往返路费等举措来减轻患者及疑似病例经济负担。提高高发地区群众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利用海报、广播、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尤其充分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对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进行宣传,对群众进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早期就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广“三早”预防。此外,群众也应该积极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电视等多了解结核病的有关知识,以便及早意识到结核病,早诊早治。应该在高发地区多设立结核病门诊,增加对相关卫生人力资源的配备,并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使患者能够及时方便就诊。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保证每个医务工作者能够做到不向其他人泄露结核病人的隐私。减少社会歧视,减轻患者以及疑似病例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张乐,李爱春,李士雪,等。山东省部分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10):888-889.

[2]武桂英,龚幼龙,李玉梅,等。结核病控制项目疾病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2):713-716.

[3]Cheng G,Tolhurst R,Li RZ,Meng QY,Tang S.Factors affecting de-lays in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rural China:a case study in four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J].T rans R So c T ropM ed Hy g,2005,99(5):355-362.

[4]刘小晖,刘志敏,刘言训,等。胜利油田肚地区结核病人就诊延误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855-856.

[5]Fatiregun,A.A.,Ejeckam,C.C.Determinants of patient delay in see-king treatment amo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ases in a governmentspecialist hospital in Ibadan,Nigeria[J].Tanzania Journal of HealthResearch,2010,12(2).

[6]孙龙,徐凌忠,刘志敏,等。山东省肺结核患者确诊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9(11):17-18.

[7]柴玲霞,孙钧,陆小梅。定西市农村地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原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6):553-554.

上一篇:裁决机制下一篇:媒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