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2024-08-05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精选12篇)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近几年有上升趋势,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率的首位, 其发病率占骨与关节结核的37%~53%[1,2]。脊柱结核为慢性发病, 病程长, 破坏性强, 若延误治疗可出现病变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故应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联合用药, 且要有足够长的疗程, 要将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得治疗的最佳效果。由于疾病本身及其治疗所带来的躯体功能、躯体形象、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关系等的变化, 使病人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 不仅影响疾病的预后, 还会产生突发的意外事件。护士通过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解决心理问题, 帮助病人消除焦虑、抑郁情绪,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010年本科收入脊柱结核病人36例, 其中男25例, 女11例;年龄15岁~32岁 (26.00岁±10.05岁) ;伴有寒性脓肿形成的11例, 脊柱畸形的4例。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骨科住院病人心理状况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1.3 问卷设计

采用自行设计的脊柱结核病人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1) 病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住院天数、现行护理措施。 (2) 病人心理问题:恐惧、焦虑、抑郁、强迫、易怒等。 (3) 心理护理后病人心理状态评估:采用是否型评分, 本次调查该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1。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病人对恐惧、焦虑、抑郁、强迫、易怒等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回答是或者否, 计算存在心理问题的病患数与病人总人数的百分率。

2 结果

调查显示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焦虑 (61.11%) 、恐惧 (55.56%) 、抑郁 (44.45%) 。

3 讨论

3.1 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可能原因

(1) 恐惧与焦虑、脊柱结核病人病程长, 用药时间长, 相关检查多, 检查费用高, 有些还需手术的治疗, 费用更高。所以, 大部分病人对住院费用担心, 害怕因自己住院给家庭、亲人造成经济负担而感到愧疚、难受, 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回避行为, 这样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心理反应[3]。 (2) 悲观与抑郁。脊柱结核以20岁~30岁的青壮年为最多, 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有美好的生活憧憬的年代, 而病情折磨、经济上的负担, 使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改变, 这样长期不良的刺激, 会产生悲观、抑郁情绪, 病人表现为心灰意冷, 感到前途渺茫, 对人生没有信心, 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3) 脊柱结核病人心理护理落后:针对病人的多方面精神心理需要, 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却十分落后, 首先是缺少专业的心理护士, 其次是心理护理流于形式, 只是止于形式的健康宣教, 缺少相应的心理护理治疗措施。

3.2 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3.2.1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病人就医开始护士应诚恳礼貌、热情体贴地接待病人, 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给病人以积极的支持[4]。病人进入病房后护士动作敏捷地安排病人住院, 主动与病人交谈, 仔细倾听病人介绍其病程的经过, 并热情地介绍医院环境、作息制度、主管医生、护士等住院须知, 同时注意将病人介绍给病室的病友, 引导病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照顾, 从而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让病人感到来到医院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一种温馨愉快的感觉, 对护理人员有一种亲切、信任的感觉。 (2) 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护士积极协助病人进行相关检查, 配合医生的治疗。护士向病人解释卧床休息的意义和重要性;护士积极的态度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其紧张心理,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了解其家庭社会关系;尽量多陪病人, 通过聊天、听音乐、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关心和同情病人, 友善的微笑、关怀的问候使病人感到亲切、温暖。

3.2.2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脊柱结核病人即使有手术指征, 也要进行2周~4周的非手术治疗以前的术前准备。所以, 在进行非手术治疗病人的心理干预之后, 还要做好手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 护士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 要向病人介绍脊柱结核手术的目的、意义, 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麻醉方式及手术经过等, 还要向病人介绍脊柱结核术后成功的病例, 暗示本科手术方法成熟、手术麻醉医生经验丰富、医疗设备器械先进。目的是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信任医护人员, 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2) 术后心理护理。病人最关心的是手术效果, 应和蔼地告知病人手术顺利, 并且手术效果好, 达到手术目的, 同时还要关心、体贴病人, 热情解答对手术存在的疑问, 努力让病人获得所需信息, 得到满意的答案, 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术后护士应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对那些忍受疼痛能力差而焦躁的病人要给予同情和理解并引起重视。术后有的病人对疼痛耐受力差, 经常主动要求使用镇痛剂, 护士应向病人解释镇痛剂的毒副反应, 尽量运用不同的方式代替镇痛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如采用自我暗示疗法, 指导病人暗示自己“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情况是暂时的”, 给病人播放喜欢的音乐, 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使用安慰剂等。剧烈疼痛者应给予镇痛药。病人因手术产生一种心理缺失感或不完整感而出现抑郁心理反应, 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多数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源于他们自评手术疗效的方法错误, 如果不及时排解将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 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 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积极进行有计划的术后恢复运动。

3.2.3 康复期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

坚持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畸形与肌肉萎缩。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 克服一切困难, 促进疾病的康复。对病人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依赖性增强、行为退化等心理反应者应加强自我教育, 调动病人主动性, 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活动, 以促进其痊愈。

4 小结

脊柱结核对病人来说是一种长时间很强的精神刺激, 在心理上必然有相应的反应, 某些心理应激反应不仅是疾病发生的病因和诱因, 而且会伴随着病情的演变而变化, 使病情加重, 病人感到绝望, 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反应。另外, 在不同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下, 病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病人卧床时间的延长, 加上对疾病的不认识、经济上的困难、性格的内向会产生相应抑郁心理反应。而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敞开心怀, 通过倾诉说出自己的苦衷, 诉说出疾病对身体的侵入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与痛苦, 这样便于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观察和治疗。心理护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心身状态, 和单独治疗相比, 可以更加有效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 稳定病人情绪, 减轻心理痛苦。在心理护理实践中由于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 在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支持, 解决心理问题, 帮助病人克服困难, 度过困境, 从而消除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改变以往病人的应对方式, 改善心理状况,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调查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 提出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描述性分析脊柱结核病人的现存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调查显示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焦虑 (61.11%) 、恐惧 (55.56%) 、抑郁 (44.45%) 。[结论]脊柱结核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脊柱结核,焦虑,恐惧,抑郁,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锡阳, 李康华, 刘文和.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6, 16 (3) :200.

[2]王金堂.骨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401-402.

[3]韩俊林.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癌症患者情绪状态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5C) :1355.

[4]王丽娟.断肢 (指) 再植围手术期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 20 (12) :248-249.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2

1.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3.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午后低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夜间盗汗等。

4.有无接触史,了解病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症状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

(1)观察咳嗽的性质、时间、有无痰液产生。(2)指导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3)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咳祛痰药。

(4)喉痒时可用局部蒸汽湿化,痰多时采取体位引流。2.发热的护理

(1)应卧床休息,多饮水。

(2)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3)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病人着凉。

3.咯血的护理

(1)嘱病人卧床休息,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2)给予心理安慰,使病人保持镇静,解除恐惧。(3)注意观察有无咽痒、发绀、心悸、面色苍白等大咯血先兆,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

(4)注意观察应用止血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5)如遇大咯血,立即取头低脚高位或俯卧位,并拍背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血块。

4.胸痛的护理 采取患侧卧位,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5.盗汗的护理 及时擦身,更换衣服。【一般护理】

(1)活动期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食物。(3)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当出现大咯血时,病人会感到紧张、恐惧,护士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息,积极配合治疗。

(4)一旦确诊肺结核,应立即转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健康指导】

(1)宣传消毒隔离的方法,预防传染。严禁随地吐痰,不要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尽可能和家人分餐、分床、分筷、分毛巾等。物品定时消毒。

(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3)讲明药物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五大原则的重要性。介绍有关药物的剂量、用法取得家属及病人的主动配合。

(4)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

肺结核病人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篇3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特点;护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04-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和非传染病人相比,由于肺结核病病程长、住院时间较长、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社会成员的疏远等因素,肺结核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心理上的问题,如疑虑、孤独、恐惧、悲观、抑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应特别重视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 心理问题

在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主要的心理问题如下:

1.1 焦虑由于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最担心传染给孩子和家人。肺结核患者病程长,症状反复,药物副作用,使患者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等。

1.2 恐惧愤怒由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患者容易对结核病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影响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不少患者还会产生一种愤怒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

1.3 抑郁悲观,患者被确诊结核病后部分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变得异常悲观,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及孤立的情感困扰。对预后悲观失望,对治疗缺少信心,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

1.4 性格怪僻孤独因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对患者需要给予隔离治疗,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疏远病人,病人会感到自卑、被遗弃感。他们害怕受到冷落和歧视,所以心事重重、敏感多疑。

1.5 怀疑此类患者因短期治疗不能立即见效,经过一段时间化疗,疗效不佳或恶化,患者对疾病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用药无效,认为检查结果不准确,表现不安心治疗,以为得了结核病就是得了一种不治之症。

1.6 情绪不稳定,肺结核病程长,治愈慢,患者需长期服药,可能出现脾气暴躁,或因经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坚持吃药,擅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表现为抑郁、伤感、情绪低落、言语少,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情绪非常不稳定。

1.7 过份依赖此类患者依赖心理较强,理所当然认为应得到更多的照顾,过分依赖医护人员、配偶、子女等。

1.8 注意力增强患者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检查结果。

2 心理护理

针对肺结核患者以上的心理问题,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心理护理:

2.1 营造温馨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应为患者建立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易于接受治疗与护理。住院环境的好坏对于患者来说极为重要,要尽量改善病房的硬件设施,尽可能地创设一流的住院环境。一般患者初到医院都会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此刻患者渴望有人与他主动沟通,了解医院情况。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宣教,缓解患者的陌生与紧张感。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及建议,对其合理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满足。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周到、耐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的合作。

2.2 有同情心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别人歧视。护士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精心护理。对于那些忧心忡忡,整天处于紧张状态的病人,应该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即使他们偶然表现出来的粗暴无理,也应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病人,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2.3 对焦虑患者讲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传播、防治措施及预后,提高他们对结核病的认识,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由于病人缺乏医学知识,就易消沉、焦虑,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此时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尊重理解病人,多与病人沟通。

2.4 对恐惧愤怒患者要细心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采用心理疏导法,运用暗示、安抚等方法,关心、鼓励患者,让患者适当宣泄,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以积极的态度去护理病人,禁止“谈痨色变”,给病人增加负面影响,在作好自我保护、消毒隔离的过程中,把利害关系跟病人讲清楚,取得合作。

2.5 对忧郁悲观患者病人患病后,心理状态比正常人脆弱,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同情、体贴和帮助,护士要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鼓励患者积极对待人生,有利于早日康复。

2.6 对性格怪僻或孤独患者由于肺结核患者体弱,在性格上的改变,致使病人易产生厌倦不满等情绪,遇事不冷静,性格怪僻或孤独。我们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疏导与解释,使病人从孤独、精神不快等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尊重患者,注意讲话的方式及态度,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地解释,从而得到病人信任,使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发生转化。

2.7 对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的患者这一类病人要多加以安慰,说明肺结核病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按医嘱用药是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的。但需要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保持平和心态,不能急于求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分散注意力,护患互动,积极配合治疗。

2.8 对过分依赖的患者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充分肯定患者的能力,对其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增进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转变其过分依赖的心态。

2.9 对注意力增强的患者解释肺结核是一种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疾病。提高他们对结核病的认识,消除偏见。

3 健康宣教

3.1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结核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指导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减少环境污染,是保证全民健康的义务。肺结核是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结核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如不要随地吐痰,不面对别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用餐巾纸遮住口鼻,痰纸焚烧,不要与幼儿频繁接触等,病室要经常通风,病人餐具应单独一套使用,切断传染途径,减少传播。除了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外,对其家属也应进行卫生宣教,讲解预防常识。

3.2 加强营养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指导病人要加强营养,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鱼、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水果及新鲜蔬菜等,增强机体免疫力。教育病人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保证每日有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在恢复期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抗病能力,有利于疾病康复。

3.3 合理化疗抗结核化疗对控制结核病起决定性作用,合理化疗可使病灶内细菌消灭,最终达到治愈。病人及家属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体贴、安慰病人,解除紧张焦虑状态,保持乐观、愉快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过早停药或不规则服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使结核菌耐药。因此应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化疗。

参考文献

[1] 石文辉.煤工尘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47-148.

[2] 刘秀兰.浅析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7(3):77.

[3] 李功迎,陈敏,马洪霞.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3-35.

[4] 张永春.肺结核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体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6):293-294.

[5] 王洁.肺结核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月报学术版,2011,2(6):36.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1年9月开封市结核防治所登记并收住院治疗至少1个月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人。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通过对开封市所辖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发现的全部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传统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 对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提供住院治疗的同时, 进行相关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心理护理

(1) 许多病人在入院后得知自己患病后陷入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折磨中, 甚至出现典型的焦虑、恐惧、抑郁症状。护理人员应以真诚、和蔼的态度与病人交流, 向病人介绍医院的环境, 向病人说明住院治疗期限以及服药时间的重要作用;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检测方法, 强调此次坚持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及时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 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可能会由于担心疾病的后果、担心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担心住院会影响工作等原因而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 同时二线抗结核药在治疗期间可能会产生较重的药物副反应, 治疗效果可能也不如一般的结核病病人, 这些因素也常常使病人的情绪产生波动。利用每天给病人做治疗、发药时, 询问前1d的情况, 如病人出现了药物副反应, 应仔细向病人解释, 鼓励病人坚持治疗;观察病人服药后有无胃肠道反应及饮食状况, 配合医生调整给药时间, 可改为餐后或睡前服用, 同时观察有否呕血和便潜血情况, 及时、详细记录。观察病人饮水情况, 记录病人小便次数、颜色, 是否出现水肿, 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 了解肝肾功能情况。对出现变态反应的病人, 遵照医嘱及时处理病情, 并加强心理安慰,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 取得病人理解, 减轻病人的忧虑, 配合医生治疗。 (3) 病人完成1个月~2个月住院治疗即将出院时, 告知病人前一段治疗结果、详细交代出院转诊及后续管理的注意事项、定期取药、药物副反应、联系电话, 同时强调坚持完成治疗的重要性, 鼓励病人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并第2次进行跟踪问卷调查, 了解病人住院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后的行为、认知变化。

1.2.1. 2 健康教育

(1) 对入院病人进行相关心理护理的同时, 对病人进行入院后问卷调查, 了解病人对耐药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了解的情况, 以便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入院后给病人诊疗手册, 并播放为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制作的相关教育短片, 开展面对面健康教育。 (2) 病人住院期间每月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 在适宜感染控制条件下, 将病人召集在一起, 由医生和护士为病人现场讲解有关耐多药肺结核的相关知识, 并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疑问进行解答, 通过交流消除病人的顾虑, 提高依从性,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开展病人小组活动, 每月1次, 每次1.5h~2.0h, 由1名护士和1名医生组织5例~8例病人组成活动小组, 使病人通过与其他病人之间的交流, 分享治疗期间的心得体会, 并可通过相互鼓励而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从而配合医生完成治疗。 (3) 病人出院时重点讲解病人此时间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仍排菌, 应向病人讲清楚, 回家后注意隔离, 避免传染家人和邻居。

1.2.2 调查内容

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住院前后对耐药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改变。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 2名工作人员平行双录入, 一致性核对和逻辑核查, 利用Excel软件系统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病人35例, 其中男32例, 女3例;年龄17岁~70岁, 男性平均年龄为43.2岁, 女性平均年龄35.0岁;住院平均时间57d。

2.2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前后病人认知和依从性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由于治疗时间长、用药种类多、用药不当、不良反应常见, 加上病人对结核病, 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不足, 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因不良反应或病情好转等中断治疗或不规律用药, 甚至出现广泛耐药, 治疗的难度逐步加大[2,3]。目前, 对耐多药结核病病人的治疗, 多注重于药物组合方案、中西医结合及合并症的治疗, 但对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应当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对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相关健康教育, 使病人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提高治疗依从性, 是病人住院期间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通过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 教会病人保持情绪稳定, 不可有悲观情绪, 让病人了解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防治知识,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一些研究显示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4,5]。本研究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明显改变了病人入院治疗前后对耐多药结核病的认识。首先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使耐多药结核病病人对耐多药结核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对该病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传染性、何时随访检查取药、能否治愈、中断治疗的后果、如何减少传播他人都有了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 护理人员更容易针对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病人也更容易接受和配合治疗;同时对病人出院后应该坚持继续治疗的必要性也有了深刻了解, 为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奠定了基础。由于纳入项目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仍在随访治疗中, 其最终的转归结果仍在继续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中。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对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发现的35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 在入院后分别给予相关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通过设计的问卷了解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认知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的改变。[结果]通过对入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病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治疗依从性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住院后给予相关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和减少耐多药结核病传播。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依从性

参考文献

[1]Shean KP, Willcox PA, Siwendu SN, et al.Treatment outcome andfollow-up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st Coast/Winelands, South Africa, 1992-2002[J].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8, 12 (10) :1182-1189.

[2]李佳梅.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4) :185-187.

[3]杨本付, 徐飚, 蒋伟利, 等.苏北农村耐药结核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 (7) :582-585.

[4]黄艾琼, 唐春香, 李华平.耐药结核病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 2010 (7) :148.

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 篇5

四病区

陈小红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不断上升,病人表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1/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和胸痛。病人一般可在家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但注意做好呼吸道隔离,若为开放性肺结核,居室应有隔离措施,食具应单独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其次要注意饮食调养,以利于尽快康复。

首先,要为病人创造舒适的养病环境。有条件最好给病人准备好阳光充足的单间。地面每天湿拖并经常开窗通风;被褥、睡枕勤放在阳光下曝晒;生活要有规律,起床、午休、晚上睡眠都应定时。虽然在合理化疗的前提下,病人结核菌的毒力和菌量都会明显下降,传染性自然显著降低,但病人仍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①病人咳嗽、打喷嚏和高声讲话时不能直向旁人,同时要用手或手帕掩住口鼻,手帕应煮沸消毒。②不随地吐痰,做好病人痰液的消毒处理,痰吐在纸上和擦拭口鼻分泌物的纸张一起烧掉,或将痰吐在痰杯里加2%煤酚皂溶液每日消毒一次。③病人所用食具应餐后煮沸消毒。④有条件者对室内空气每天消毒1~2次,将病人所用卧具、书籍每日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可杀死结核杆菌。⑤密切接触病人者应作卡介苗接种。

肺结核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联用和适量用药,治疗时间较长,一般为1~2年,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规定时间内有规律地用药,避免遗漏与中断。因此病人坚持按规定的方案进行治疗十分重要,家人应起协助和督促作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异烟肼易造成周围神经炎,可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预防;链霉素易产生听力和肾损害,应注意病人听力有无变化,定期复查肾功能;利福平会引起胃肠反应;乙胺丁醇会产生球后视神经炎。此外,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对肝脏均

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治疗期间应定时复诊复查肝功能,向医生详细汇报服药后的反应,以及时调整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咯血的护理。约1/3的肺结核病人有咯血症状。病人在咯血前,多有喉头发痒且有腥味的预兆。咯出之血,色鲜红,并有泡沫。如血量不多或痰中带血,应让病人安静卧床休息,并可服些止咳镇静药。如大口咯血不止时,病人家属首先要镇静,不要惊慌,要一边安慰病人,一边使病人卧向患病的一侧,以利将血咳出。要告诉病人不要怕出血而强忍着不咳,这样会使血液停留于气管,造成窒息,反而有害。咯血后,要让病人用温水漱口,除去口中腥味,以减轻其精神负担。大量咯血时,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脉搏,并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

肺结核病人易发生气胸这一严重的并发症,常常突然发生。此时病人感到胸痛,憋气、呼吸困难,心情烦燥;严重的,会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如果气胸量少,症状轻微,只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1个月左右,胸内气体可被人体自行吸收。

老年人患肺结核后,症状常不如青壮年病例典型,发热不明显,中度以上发热者不及1/4,咯血者也只占1/4,而咳嗽、咯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厌食、瘦弱、浮肿等症状及体征出现者相对较多,容易误诊。近来老年人结核病所占比例日趋增多,死亡率也较高,因此对原来患过结核病、家人或密切接触者中有患肺结核的老年人,出现低热、不明原因消瘦、咳嗽、乏力、气短等可疑症状时,应警惕肺结核,主动去医院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正规、系统治疗,千万不可认为年老无需治疗,延误时机。

防治肺结核病,一般采取及时发现、彻底治疗及卡介苗接种3种措施,最好每年体检,必要时拍胸片,以便早期发现病人。一经确诊患有肺结核,即应按医生规定的方案进行治疗。要坚持“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结核菌素试验及卡介苗接种对预防肺结核也很必要。结核菌素试验是把少量的结核病素注射在右前臂内侧的皮肤内,以观察是否受结核菌感染的一种试验。如果注射处没有反应,表示没有被结核菌感染,应该接种卡介苗,以增加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如果受试验的皮肤出现较大的红肿硬块,甚至出现水泡,是强阳性的反应,表示身体内结核菌的感染较严重,应到医院做胸部透视,15以下儿童还要做结核菌素试验,如病人长期排菌,其他家庭成员还应每半年做一次胸部透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彻底治疗。

痰菌检查 :痰的细菌学检查是结核病诊断和判定疗效的主要依据 ,因此要向患者讲明留痰的重要性及如何留取合格的痰标本。留取标本时 ,指导病人用力深吸气后猛咳 ,要喷出深部痰液。若标本为唾液或鼻腔分泌物时必须重新留取。痰标本量约 3-5毫升。第一次就诊时留取即时痰 ,第二次取清晨痰。肺结核病人由于长期低热、盗汗,因此多吃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黄瓜、蕃茄、白萝卜、西瓜等;少吃年牛肉、羊肉、狗肉、韭菜、姜、葱、蒜、辣椒等,还包括煎炒、炙烤的热性食物。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的病人,除了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外,可选用一些杏仁、海蛰、马蹄、百合、塘藕、莲子、梨、白木耳、核桃等止咳化痰、养阴润肺的食物,但要忌食荤腥油腻和禁烟、酒、辛辣,以免滋腻生痰,伤阴动血,同时要求患者戒烟酒。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6

【关键词】肺结核;肝炎;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66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39-02肺结核时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多见,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肺结核合并肝病的患者导致肺结核并发大咳血症状以及肝性脑病症状极为重要,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呼吸道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笔者现将肺结核合并肝病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肝病的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8-77岁,平均年龄44.16±2.18岁。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0例,继发性肺结核18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其中重症肝炎的患者8例,慢性肝炎的患者26例。

1.2方法针对此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病情的发展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3效果观察显效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在20天内肺结核病情得到控制ALT恢复正常并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是指经治疗30天内患者肺结核的病情得到控制ALT恢复正常水平,出现并发症但得到控制;无效是指患者肺结核病情经治疗和护理后30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结果

2.1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数1显效率1有效率1无效率34120(58.8)110(29.4)14(11.8)3临床观察

3.1肝性脑病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行为性格等有无异常现象,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扑翼样振颤,观察有无计算力下降等[2]。患者意识出现躁动不安,或者出现嗜睡状态,对周围事物及其环境反应迟钝、经强烈刺激后才能被唤醒,此种现象提示肝性脑病的先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2出血倾向的观察由于肝炎的患者会出现凝血酶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减少、应注意观察患者由于肺结核出现牙龈有无出血、鼻腔有无出血,皮肤黏膜有无瘀斑、瘀点等;严重时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或者咳血症状,因此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齿龈自发性出血、大汗淋漓,患者有无恶心、腹痛及腹部不适,大便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等[3],出现上述症状应提示有消化道出血或休克的先兆,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相关的抢救准备。

3.3生命体征的观察肺结核合并肝炎患者机体常会出现持续性低热或体温迅速升高的现象,此症状提示有继发性感染,同时应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以及患者呼气的气味有无肝臭味,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为细速,此症状提示有大出血或休克的前兆,当患者出现脉搏缓慢、血压迅速升高、呼吸深慢,此症状提示颅内压增高的可能。4护理措施

4.1肝昏迷的护理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给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1-2升/分),针对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留置胃管,确保机体的营养供给,患者出现躁动不安时给予适当的约束、使用防护用具,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状态、瞳孔情况、生命体征等。对于患者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时,给予留置导管,并注意保持外阴及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卫生,观察24小时的尿量以及颜色。饮食合理对于患者出现便秘时严禁用肥皂水灌肠可用弱酸性灌肠溶液进行灌肠。肝性昏迷的患者要备好抢救药品与抢救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4.2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出现出血伴有大咳血发作时嘱其患者将口腔内的积血清除,轻轻将气管内的残留的血液进行咯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窒息的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血块。如患者有窒息征兆时,应立即协助患者采取头低脚高卧位的俯卧位,并给予患者缓慢拍击健侧背部,促进血液及痰液排出,有效的保持体位引流,迅速将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排出,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出呼吸道内血液及痰液,并准备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一系列抢救设备,以第一时间内解除呼吸道阻塞现象。

4.3出血的护理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者以及存在消化道出血或者大咳血时,立即禁食水。嘱患者卧床休息,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窒息,给予氧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防止发生出血性休克。患者出现皮肤及四肢的冷凉、尿量减少、提示出血性休克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给予迅速补液、补充血容量以及补血治疗。对与意识清楚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4.4隔离和防护此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血液传播,所以肺结核合并肝病的患者消毒与隔离措施要严格,不仅可以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而且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手段措施。参考文献

[1]王玉玲.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0,2(9):43.

[2]黄小燕.1例慢重肝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技,2009,3(3):80.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4年3月—2009年6月住院的咯血病人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18~65岁,平均36岁。其中小量咯血(1次咯血<100 ml)43例,中量咯血(1次咯血100~300 ml)34例,大量咯血(一次咯血>300 ml)21例。全部病人入院后行止血、抗痨、卧床休息等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咯血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措施

对入院后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病人在评估疾病后实施干预,前提是病人咯血暂时止住,并在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下进行,干预前要向病人说明此类方法的作用,使其能够积极配合,让病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1种或多种。干预包括分散或转移病人注意力,可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看报纸、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沟通与交流:与病人沟通者可以是医护人员,也可动员病人家属或同室的病友与患者交流,交流时围绕病人感兴趣的方面多加谈论;放松、慢节律呼吸,对减轻焦虑,具有良好的效果;音乐和歌声能促进病人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提高社交能力,缓解精神痛苦[2]。

1.3 评估指标

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病人焦虑程度,SAS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根据被测试者最近1周的实际感觉,按1、2、3、4级评分,累计各条目得出粗分,乘以1.25为标准分。焦虑程度判断标准:标准分超出30分判断为有焦虑状态,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标准分29分以下判断为无焦虑,30~39分判断为轻度焦虑,40~49分判断为中度焦虑,50分以上判断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病人焦虑比较

两组病人干预前中、重度焦虑情况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χ2=0.1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干预后两组病人焦虑程度

干预后两组病人焦虑程度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干预后中、重度焦虑情况比较,χ2=8.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在活动性和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咯血症状分别占30%和40%[3],肺结核咯血患者多数具有传染性,病人担心传染给家人。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使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并伴有血压升高,而重度焦虑情绪易造成病人心理障碍[4],易诱发患者咯血。临床病例显示,肺结核咯血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表现在乏力、头昏、心悸、多汗、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或恶梦、害怕、少语、过多担心因咯血窒息引发的生命危险及住院、长期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对生活、工作、家庭的影响。引起本组病人焦虑原因为突发性咯血也是主要应激源,导致病人产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而病人焦虑水平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性格、心理因素、文化程度、病情轻重、经济状况、家属关怀、社会支持和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等。

焦虑与咯血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并且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机体的康复,消极情绪可以使病人对治疗、护理的积极性降低,而积极愉快的情绪能充分发挥病人潜在的力量,提高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利于咯血止住和早日康复。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在对肺结核咯血病人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与病人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指导病人积极寻求恰当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减轻和消除肺结核咯血病人的焦虑情绪,适应疾病过程,促进疾病的康复,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承受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地配合治疗,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其生活质量。

实践证明,整洁、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谐的家庭、社会支持,对减轻或释放病人焦虑情况有较大的帮助,而病人间的沟通同医患、护患间的沟通一样有效,是分散或转移病人注意力的好方法。通过心理干预,病人不良情绪逐渐减少或消失,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自信心增强,主动性增加,康复速度、生活质量均有提高。同时随着病情的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也相应好转。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8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2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增加护理干预。并分别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病人焦虑情绪。结果早期心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重度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重度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焦虑,心理疗法

参考文献

[1]汤盛饮.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1991:158.

[2]吴艳红,刘珊.欢笑是最好的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2):71.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结核专科门诊初治肺结核痰阳病人60例, 年龄18岁~5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病人基本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指定并培训专职专业人员负责健康教育与指导病人填写Zung抑郁自评量表;病人独立完成填写Zung抑郁自评量表共4组, 分别是接受化疗前、治疗2个月末, 5个月末、6个月末、当场评分收回。

1.3 健康教育内容

建立健康教育登记卡确保健康教育内容落实。对照组不要求家属陪同, 观察组必须有家属陪同参加健康教育。健康内容:①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②消毒隔离及家庭护理知识;③抗痨治疗原则及药物作用和副反应均重点突出, 以通俗易记解说;④饮食护理以掌握食疗食物的选择, 主副食搭配为主;⑤定期检查及正确留取标本的指导;⑥保证休息和睡眠质量, 戒烟酒, 防感染, 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⑦心理护理:指导病人寻找不良心理反应的根源, 克服莫名的烦恼;学会寻找心理平衡点, 期望值不过高或过低;适当采用宣泄的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积极寻求他人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避免不良心理危害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SPS 11.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见表2) 。

治疗前即病人未接受健康教育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健康教育后对照组抑郁状况波动大而观察组病人状况逐渐改善, 经比较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选择痰阳病人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痰涂片结核菌阳性的病人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1], 也是结核病健康教育一级目标人群;病人日常行为及遵医行为改善直接减少病菌的播散程度, 具有实际社会意义。

选择初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初治病人心理问题较突出;治疗方案和疗程相同, 满足研究需要, 利于研究方法和程序的规划和运行。

2007年我国卫生部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五率”之一就是病人家属筛查率, 尤其是痰涂片结核菌阳性的病人家属是结核病高发群体, 其结核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4]。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病人心理的积极作用。一是家属陪同就诊首先已经对病人心理起了支持作用;二是家属陪同参与健康教育获取知识与病人同步, 能与病人共同承担和应对疾病和治疗压力;三是家属可以担任家庭督导员[3], 可以弥补医务人员由于时间和工作范围等限制, 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在家中出现的问题, 防止问题积压超过病人的心理应对能力。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防治结核病, 人人保健康, 需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

参考文献

[1]平碧涯, 端木宏谨.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1137-1353.

[2]张国庆, 刘秀丽.成人肺结核病人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5 (12) :349.

[3]杨印.河北省平泉县结核病病人家庭督导员管理成果简介[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5) :465.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孝义市疾病控制中心就诊的肺结核病人240例。入选病人均符合下列条件: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结核病诊断标准;②无严重心、肝、肾疾患, 无精神病史和肺外结核的结核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将两组病人进行实验研究对比, 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治疗、护理过程等进行比较, 均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 肺结核病呈现上升的趋势, 已受到世界的关注,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肺结核病的发病趋势受到高度重视, 如何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减少传染源, 控制疫情乃是当务之急。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及预防性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肺结核病人对于结核病护理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与结核病的流行密切相关, 因此, 提高肺结核病人护理质量,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让结核病病人了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护理过程, 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 是彻底根治肺结核及减少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但是传统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结核病人的需求, 因此加强肺结核病人护理质量和预防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为广大肺结核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是肺结核防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4 护理与预防健康信念模式教育

近年来, 我国肺结核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肺结核的用药疗程长, 且副反应较大, 部分病人在用药早期症状消除时, 不遵医嘱, 误认为痊愈, 不能系统治疗或停止治疗, 潜伏在体内的病菌在骤然停药时, 很容易产生耐药, 使结核复发甚至病情加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有关疾病认知的教育非常重要。如在治疗护理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可以使病人对肺结核疾病治疗有充分的了解, 提高服药的连续性, 是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发现,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不仅能使结核病人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重要的是使结核病病人感到护理与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使结核病病人对治疗过程达到“知、信、行”,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改变不良用药习惯, 做到遵医嘱用药以利康复。通过病人护理与教育改善了治疗前的紧张, 通过系统治疗, 使疾病早日康复, 通过护理与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明显优于一般的健康教育, 是一种有效的、可以在基层推广的模式。

通过上述调查与实验, 在结核病病人治疗过程中注重护理质量和健康信念模式的教育, 对提高结核病病人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认识能力、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病人治疗质量有很大帮助, 最终使结核病病人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此外, 护理人员可以评估个体的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树立和增强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 使其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从而提高治疗质量, 有效地控制结核病, 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150例病人中男96例, 女54例;年龄19岁~75岁 (34.64岁± 12.69岁) ;以发热、咳嗽、喘促、疲乏、纳差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2 护理

150例病人经过全面评估、分析实施后, 我们总结出肺结核人的护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寒热异常;壮热;知识缺乏;情志异常;舒适的改变;活动无耐力;有饮食调理的需要;睡眠紊乱。

2.1 辨证施护

2.1.1 情志护理

本病为阴寒虚损症, 与内伤七情关系甚密, 多由忧思郁结而成, 郁怒可使病情发展, 因此清心静养和精神安慰有助于疾病康复。进行有效地释疑和疏导, 使其心情舒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

2.1.2 证候观察护理

初期胸部咳嗽较多病人出现夜间隐痛, 贴敷万应膏掺丁桂散。局部伤口难愈合时, 考虑多为肺脾气虚, 用芍药甘草汤等煎汤熏洗, 生肌玉红膏外敷。加强对发热病人的护理与治疗, 肺结核出现发热是常见症状。南方多为表寒里热挟湿。研究组所有的病人均有发热, 89例病人体温曾经一度超过39 ℃, 发热时间为20.8 d±12.6 d。对高热病人应评估其热型、发热原因、肢温、出汗、血压、意识及舌脉变化, 体温过高应卧床休息, 适当限制活动。当体温超过40 ℃者予针刺风池、曲池、合谷、大椎等穴;发热时酌减衣被, 恶寒时注意保暖;汗出者, 协助病人用毛巾擦干, 更换衣服和被单;密切观察病情, 身热骤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出冷汗等立即通知医生;中药宜凉服, 每天1剂, 分多次频服并鼓励病人喝清凉饮料, 多饮水, 补充水分。

2.2 传染性知识缺乏

因缺乏结核病传染性方面的知识所致。向病人讲解此病的有关知识, 环境一定要保持通风, 空气清新,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扔弃废物;床边备痰杯、手纸、污染袋, 将痰液集中吐在专用消毒液的痰杯里, 个人单独使用, 病人戴上口罩;说明限制病人出病房、禁止探视和陪护的原因。

2.3 情志异常

2.3.1 惊恐

与失控和后果不可预测有关。病人早期对发病不清楚, 对预后不可预测, 该类的病人都表现出恐惧心理。中医认为以思胜恐。我们向病人讲解此病目前的治疗进展及预后情况, 消除其紧张情绪, 讲话冷静、慢速, 鼓励病人表达感觉, 帮助病人寻找自信心,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分散注意力, 多与病人交流, 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 寻找有无自杀倾向;用意念疗法改变病人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使其注意焦点从疾病转移于他处;用音乐疗法, 音乐相胜原则:如惊恐伤肾, 以致善惊, 给予具有庄重、稳定、敦厚等情感色彩的音乐, 有镇静和镇痛之功效, 能消除紧张情绪。

2.3.2 忧思

与实际的环境改变致脾气郁结, 运化失常有关。本组有29例病人出现忧思。病人依赖心理较强, 部分因隔离后不让亲友探视, 医护人员忙于治疗, 易产生孤独感。进入恢复期后, 猜疑会影响病人情绪、精神变化, 因此护士尽可能多与病人谈心, 及早解除心理障碍;医护人员避免在床边谈论病情;利用顺势利导法顺病人心理态势并加以诱导, 一旦发生精神异常, 根据不同诱因对症处理,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语言交流, 进行心理治疗, 配合使用抗精神药物控制症状发展。

2.4 呼吸康复运动指导

2.4.1 喘促

与湿热蕴毒, 阻遏中上二焦有关。分析病人的特点, 本组有66例病人出现喘促, 21例病人使用Bippa机辅助呼吸。观察病人呼吸、脉率、心率、心律的变化, 并做好记录, 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室内休养环境, 保持空气新鲜, 避免室内有烟尘或异味的刺激, 遵医嘱给予适当浓度氧气吸入, 随时观察鼻导管是否通畅, 保持口腔清洁, 经常漱口, 在心脏能耐受的范围内, 嘱其多饮水, 每日8杯~10杯, 建议早餐前30 min饮白开水1杯, 量约200 mL, 指导病人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增强肺活量,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排痰, 教会病人清晨起床后吸气咳出宿痰。使用Bippa机辅助呼吸时, 指导病人在Bippa机送气时吸气, 勿与机器对抗, 保持口鼻衔接处紧密, 观察治疗效果, 必要时调整吸气压力、呼气压力、辅助频率等。

2.4.2 胸痛

因虚火灼伤肺络所致。本组有9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胸痛。与病人共同评估疼痛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缓解方法, 以及面色、汗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并作好详细记录, 建议病人应卧床休息, 告知病人卧位要以个体感觉舒适为标准, 以减轻疼痛, 保证休息, 疼痛缓解后可适当活动, 但不可做剧烈运动, 在服药治疗的基础上, 教会病人正常排痰的方法, 减轻疼痛。

2.5 疲乏

与久病伤阴, 精血亏虚有关。所有病人均有精神倦怠、肢怠乏力。向病人解释疲乏的原因, 建议他们在治疗的基础上, 辨证服用补益类中药, 将食疗与药疗结合,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 根据疾病的初、中、后期分剐选用不同食品, 以助疾病早日康复。初期壮热时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 中低热者, 饮食宜多食蔬菜水果, 以通畅肠道, 达到清泄肺热的目的。食疗用海蜇、荸荠同煎煮的雪羹汤, 能止咳化痰。同时忌辛辣、酸味收敛、助火生痰的食物, 如辣椒、韭菜、山楂、柿子等, 早期宜清肺养阴, 增液行舟之食物, 如剑花煲猪肺、山药、银耳、百合、梨等滋阴润燥之品, 中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 以促进食欲, 选择可口易消化、富营养、清淡的食物。恢复期脏腑功能虚弱, 气血阴阳不足, 致使肺、脾 肾等功能虚损, 需要采用补气、补血、补肾、益胃生精之品, 以扶植机体的正气。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饮食宜节制, 忌暴饮暴食。恢复期宜进食益气养阴健脾之品, 如花旗参炖去皮鸡, 淮山杞子水鱼汤。

2.6 睡眠紊乱

因情志困扰、阴阳失调所致。91例病人出现不寐。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避免大声喧哗, 关上大灯, 尽量不开床头灯, 工作人员工作时注意“四轻”, 有计划安排护理操作, 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卧具舒适, 枕头高度适宜, 置于枕部与颈部, 避免颈部悬空而引起不适, 可采用诱导法, 如静听单调的响声、默念数字、聆听轻音乐、催眠曲等诱导入眠, 晚睡前按揉耳穴3 min, 具有宁心安神, 促进睡眠作用, 每日睡前散步放松, 晚睡前热水泡足, 劳宫穴及涌泉穴揉搓各100下, 用中医以情胜情法给病人做情志护理, 解除焦虑情绪, 必要时予镇静药。

3 小结

由于肺结核中西结合护理在西医的基础上, 结合中医护理的特色进行护理, 查阅相关文献, 尚未见系统研究及报道, 本研究通过对150例住院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包括对症、情志、饮食、睡眠环境、服药等, 并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与其商量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 教会病人遇不良情绪刺激时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 开展群体教育, 及早解除心理障碍, 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 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树琛, 阎书风, 张和.全球结核病流行趋势及今后防治策略的新思考[J].广州医药, 1993, 24 (1) :1.

[2]贺云翔, 杨淑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60例[J].山西中医, 2000, 16 (2) :24-25.

肺结核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篇11

【关键词】 肺结核;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44-02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形成心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了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要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掌握其心理变化,以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1心理特征

1.1否认、多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一时难以进入病人角色。表现为否认疾病的存在或严重性。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心理上的应激,避免过分的担忧与恐惧,但一概否认则会贻误疾病的治疗。多疑心理的患者到多家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大多数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病”后具有恐惧心理,以为患了不治之症,害怕传染给他人、影响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增加负担;害怕受到歧视,特别是年轻患者,害怕影响婚姻和幸福。

1.2紧张、焦虑、抑郁心理:焦虑和抑郁已成为肺结核病人最常见的合并症,并成为影响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金虹、蒋琴调查显示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7.78%和66.67%[1]。表现为失眠、不安,抑郁寡欢,对工作和生活失去信心。长期焦虑会引起内分泌紊乱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1.3自卑、孤独、悲观心理:患者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缺乏,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患呼吸道传染病而受到歧视。常常表现为孤独、自卑,失去正常的社交[2]。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及老年患者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特别是反复咯血、反复住院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

1.4抗药心理:因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知识的缺乏,加上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的改变等不良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差等原因,悲观绝望心理的影响,使患者不能坚持规则服药,产生抗药心理。据冯剑平,王小英统计:18岁以下患者不按时服药率为40.00%;女性服药不依从比例占34.21%;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患者服药不依从比例占40.82%[3]。

2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力争让病人在认识自己疾病的基础上把情绪调节到最佳的抗病状态[4]。

2.1否认、多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认识,按照“引导合作型”和“互相参与型”的模式,让患者在尽快进入病人角色,认真执行治疗方案。对多疑、恐惧心理的患者,耐心讲解肺结核是一种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疾病。向患者解释只要坚持规则全程服药,几乎全部新病人都可治愈,且在接受治疗2周内,痰菌可呈阴性,对周围人群已无传染性。

2.2紧张、焦虑、抑郁心理:运用疏导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焦虑心理状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督导患者用药,安慰鼓励患者。主动与家属联系,让家人给患者以关怀和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给患者以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减少患者被社会及周围人群遗弃的孤独感。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让患者自我总结负性情绪的激发事件或者影响因素,并注意避让,增强患者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

2.3自卑、孤独、悲观心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如画廊、宣传册、街头、村头宣传),让人们明白70%-80%的肺结核患者,其痰菌是呈阴性无传染性的。痰菌阳性患者在咳嗽时用纸巾捂住,不随地吐痰,注意房间通风,是不会传染的,以消除患者被歧视的自卑心理。对悲观绝望患者耐心解释该病是容易治愈的疾病。对治疗失败的患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心理上指导患者如何克服治疗时产生的不适,增强坚持服药治疗的信心。对于复发患者分析引起复发的诱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以良好的心态坚持规范用药。

2.4抗药心理:治疗结核病,关键在于科学有效管理,实施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的药物治疗及正确的预防隔离[5]。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认真的向患者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及全程治疗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做到坚持规律用药,不能随便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产生耐药性。告诉患者若完成全疗程治疗,可有95%以上治愈机会,否则可发展成难治性肺结核病,产生耐药而难以治愈。告知患者常用抗结核药的用法及不良反应,如利福定、利福平宜早晨空腹服用,服后1h内勿进食牛奶等食物,以免阻碍药物吸收,异烟肼宜上午服,以免引起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处理。

3讨论

由于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人相比,肺结核病人思想压力大。怕传染给别人,担心受到别人歧视,易产生自卑、悲观心理,甚至有焦躁和绝望情绪[6]。而结核病是以变态反应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良情绪可导致体内神经体液调节紊乱,致使免疫力下降,结核杆菌生长活跃,造成病情得不到控制甚至加重,进一步影响到转归。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是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心理护理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准确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指导其进行情绪上的自我节制,恢复其正常的心态。改善不利康复的行为,督促规范服药,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虹,蒋琴.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4):103.

[2]崔金娟,李复华.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7,20(10):53-54.

[3] 冯剑平,王小英.肺结核患者护理干预及服药依从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50.

[4]任兰花.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81.

[5]伊勇.波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7(1):129.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2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治疗周期长, 容易复发, 加上“十痨九死”传统观念的影响, 所以肺结核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变化。据宋凯等[1]对300例肺结核患者研究显示: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心理水平差, 心理问题多。文登市从2009年开始, 通过实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 对37例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开展了心理支持工作, 并进行汇总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登市结防机构登记的2010年9月-2012年2月确诊的37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1.2 方法

按照全程督导管理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和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患者管理要求, 笔者需要每月一次电话或面对面访视患者, 通过认真观察和汇总分析, 将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症状进行归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 所得资料用SPSS13.0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访视37例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5例, 分别占59.46%和40.54%。年龄最大82岁, 最小19岁, 平均39岁。年龄分布上以中青年为主, 19~54岁30例 (占81.1%) 。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 共24例, 占64.9%;家政及服务业5例, 占13.5%。经全程督导联合化疗和心理支持, 37例患者中35例治愈或完成疗程, 1例丢失, 1例拒治, 治愈和完成治疗率为94.6%。

2.2 心理障碍类型及原因分析

2.2.1 心理障碍类型

将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症状主要归纳为焦虑恐惧型、失落孤独型、消极自卑型和多疑多虑型。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心理障碍分布见表1。不同年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心理障碍分布见表2。

37例患者中13例 (35.14%) 为焦虑恐惧型, 所占比例较大, 9例 (24.32%) 为失落孤独型, 8例 (21.62%) 为多疑多虑型, 7例 (18.92%) 为消极自卑型。22例男性患者中7例 (18.92) 为失落孤独型, 所占比例较大, 其次为焦虑恐惧型和消极自卑型, 各6例, 占16.22%, 多疑多虑型最少, 为3例, 占8.11%。15例女性患者中7例 (18.92%) 为焦虑恐惧型, 所占比例较大, 其次是多疑多虑型, 5例, 占13.51%, 失落孤独型和消极自卑型所占比例较少。

焦虑恐惧型主要集中在15~24岁组, 有7例, 占18.92%, 65岁以上无此类型心理障碍, 失落孤独型主要集中在45~54岁组, 有4例, 占10.81%;35~44岁组和65岁以上无此类型心理障碍, 消极自卑型主要集中在35~44岁组, 有3例, 占8.11%;15~24岁组和55~64岁组无此类型心理障碍, 多疑多虑型主要集中于25~34岁组, 有4例, 占10.81%;15~24岁组和35~44岁组无此类型心理障碍。

2.2.2 原因分析

2.2.2. 1 焦虑恐惧

发生此类症状的各个年龄组均有, 但主要分布在青壮年。患者产生此类症状的主要原因为经济问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居无定处, 流动性大, 工作不稳定, 收入较低。患病后劳动能力受限, 加上肺结核治疗时间长, 患者不可避免的出现紧张、焦急、忧虑、甚至恐惧等复杂心理表现。对年轻患者来说, 还担心丢掉工作, 甚至个人婚姻, 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2.2.2.3失落孤独产生此类症状主要见于住院治疗或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患者无论是住院期间或者家庭治疗都需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 在用餐、活动范围、探视人员以及用具使用等方面受到限制, 不同程度的失去了与家人或同事的密切接触。特别是受亲人、朋友、同事冷落, 甚至被迫辞职的病人,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失落和孤独心理。还有个别传染性病人担心传染给对象或孩子, 有意识减少与家人的接触, 有的甚至分居, 造成自身形影孤单, 失魂落魄。

2.2.2. 3 消极自卑

主要见于复治或老年病人。由于结核病治愈时间长, 加之病情反复致使患者丧失信心, 久治不愈使患者疲乏不堪, 因此出现意志消沉, 消极自卑。对于老年结核病人, 往往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由于本身已基本失去劳动能力, 依靠子女赡养, 加上患结核病后治疗时间长, 不愿意加重子女们的负担, 所以对治疗持消极态度, 不愿意定期复查和坚持用药, 有的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2.2. 4 多疑多虑

此类型以涂阴肺结核患者和女性多见。由于肺结核属传染性疾病, 加上受“十痨九死”传统观念的影响, 患者对医务人员甚至周围人员具有戒备或自卑心态, 特别是个别涂阴病人往往会到多家医院重复就诊, 对医生的解释相当敏感。他们对周围人员的语言, 表情和举一动极为敏感, 害怕别人议论, 具体表现为失眠多梦、食欲不振, 情绪不稳。尚有个别患者平时身体健康, 无任何不适感, 偶尔在体检时发现结核病, 他们怀疑诊断的正确性, 满不在乎, 甚至拒绝治疗。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支持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深圳市慢病院的研究证明[2], 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仅能改善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而且解除思想顾虑后的病人多能积极配合治疗, 按时完成治疗方案。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不但强调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 还针对个别病例采取心理支持的治疗内容, 重视了心理因素调整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开展心理支持的前提。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特别是需要隔离治疗的, 由于离开家庭、亲人、朋友, 不同程度的会感到孤独、失落。医护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 对患者进行亲切的问候和交谈, 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分析和决定治疗措施。只有从生活关怀入手, 倾听患者的心声, 缩短与患者的距离, 增加患者的信赖, 才能了解或分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支持工作。

大部分结核病患者由于初次患病, 缺乏基本的结核病防治知识, 加上“十痨九死”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担心或忧虑, 轻者表现为忧心忡忡, 紧张害怕, 失眠多梦, 严重者焦虑、恐惧、自卑、孤僻。要重视患者治疗前的结核病基本知识讲解和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心理疏导, 并耐心讲解化疗方案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减轻病人对结核化疗的畏惧心理。在治疗过程中, 要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 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量避免或减少抑郁等心理障碍症状的发生。

杨林[3]等对肺结核社会支持的调查显示, 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因此, 要注意环境和社会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对涂阴肺结核患者, 大多设立家庭或同事为服药员督导, 采取相对保密的治疗措施, 尽量避免其被邻里或同事冷漠, 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由于每月发给一定的营养和交通补助, 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治疗和心理负担,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总之, 结核病是一种身心疾病, 只有药物支持是不够的, 还应有经济支持、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 让患者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 接受真实地关爱和有效地治疗, 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凯, 赵家明, 石作宏, 等.农村与城市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10, 32 (1) :11-15.

[2]许东营, 杨桂湘, 吴清芳.274例结核病人心理调查与心理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文选, 2001, 20 (3) 350-351.

上一篇:钧瓷艺术下一篇:世界各地的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