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2024-11-27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通用12篇)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

关键词:肿瘤病人,心理护理,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在肿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 心理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肿瘤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疗效, 直接产生治疗作用, 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 抑制肿瘤的发展。因此, 应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 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而可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

1 临床资料

2001年—2008年我院收治100例肿瘤病人, 男50例, 女50例;年龄11岁~85岁;10例未进行过手术, 其余均进行过手术。

2 心理特征及护理

2.1 恐惧心理

一般病人因为缺乏医学知识, 认为患上肿瘤很快就会死去, 因此非常害怕, 没有安全感。因此, 对还不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应适时、策略地将诊断告知病人, 对于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给予科学的解释, 正确的指导, 劝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 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此外, 病人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严重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以及手术造成的毁损性后果。这就需要在治疗前说明治疗的必要性, 同时将完整的治疗计划、过程、效果,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告知病人, 使其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而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对不良反应的忍耐力, 密切配合治疗。

2.2 求生心理

当肿瘤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 会极度渴望生存, 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 控制病情。此时应利用这种心理,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用自信的言语向病人传递现代医学能够有效的控制癌症病情的信息, 以增强这种欲望, 有利于在治疗上取得病人积极的配合, 以致达到最佳疗效。

2.3 孤独心理

病人住院后, 陌生的环境会使其感到孤独, 此时应该热情诚恳的关心、安慰照顾病人, 动员家属体贴亲近病人, 常到医院看望病人。

2.4 悲观和绝望心理

有些病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便认为再怎么治疗也无济于事, 还要拖累家人, 对治疗无信心, 甚至拒绝治疗。此时更应关心病人, 定时探望,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说明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病人对家属的重要性, 适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表示关心, 如握握手、拍拍肩膀, 同时应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 尽量排除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2.5 愤怒和固执心理

肿瘤病人由于病程持久, 无法忍受疾病的折磨, 常常无故发脾气, 变得固执。因此, 在病人住院期间应提供舒适的环境, 在病人哭泣、打骂等发泄愤怒行为时应静静的陪伴病人, 耐心倾听其情绪的发泄, 尊重病人, 周到地照料病人, 工作要细致, 言行要谨慎,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3 体会

3.1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病人是有意识有感情的, 心理护理对肿瘤病人尤为重要, 护士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促使病人身心舒适, 可以为治疗创造先决条件, 甚至能起到药物或治疗措施达不到的效果。

3.2 不应对病人隐瞒病情

对肿瘤病人隐瞒病情只可能是暂时的, 病人可以从所用药物、自身病情观察、周围人的态度中猜测出真相。为了避免病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 应让病人有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病人家属将诊断告诉病人, 或用留有余地的话答复病人的质疑, 让病人从心理上慢慢接受癌症的诊断。

3.3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住院环境可以直接影响肿瘤病人的情绪。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激发病人积极的应对治疗, 减轻焦虑不安。对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病情危重者应当做好保护措施, 如保持地面整洁干燥, 防止病人滑倒;使用床边护栏, 防止病人坠床, 保证病人的安全。

3.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与心理护理效果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做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护理水准;真诚地对待病人, 取得信任;运用沟通技巧, 全面了解病人的需要;尊重病人的权利, 以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 帮助病人确认并满足其心理需要。

3.5 掌握沟通技巧

沟通可以有效地给予肿瘤病人心理帮助, 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性, 沟通时注意全神贯注地倾听;适当的沉默;温和的触摸;态度诚恳, 语言亲切, 姿态自然放松, 目光温和的与病人接触;谈话过程中不应该很快改变话题, 不用说教式语气, 避免针对性不强的解释, 避免匆忙下结论或解答。

3.6 争取家属配合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指导家属安抚病人, 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

参考文献

[1]闫凤玉, 李魏春, 王淑琴.癌症病人心理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5C) :1372-1373.

[2]李跟娥, 寇玲.食管癌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1B) :142-143.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2岁。患者于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无痛性血尿,伴有暗红色血块,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伴腰痛,未予以特殊治疗。彩超检查后,以“膀胱占位性病变”入院治疗。既往史: 1)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一直口服迪沙片5mgTid-Bid,自行随机调整药物,但平素几乎未监测血糖;

2)有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170/100mmHg,口服尼群地平降压,偶测血压在150/90mmHg左右; 3)过去有大量吸烟史;

4)近10年偶有轻微左侧心前区针刺样胸痛,每次持续时间数秒钟,近3年这种针刺样疼痛频率有增加,但口服丹参片后疼痛缓解。平素活动量不受限制。无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夜尿无增多。

体格检查:T36.6℃ P84次/分 R20次/分 BP170/95mmHg听诊律齐,主动脉瓣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神经系统未及异常,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彩超提示膀胱前壁实性占位病变。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膀胱镜示膀胱颈部占位,取活检送病理回报:低分化移行细胞癌。请内分泌科会诊,协助控制血糖,平板试验示可疑阳性,心脏彩超示EF67%。行冠脉造影检查完善术前准备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镜下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

2、护理问题

①恐惧/焦虑:与担心手术创伤有关

②自我形象紊乱:与术后留置导尿管有关 ③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免疫力低下有关

④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⑤潜在并发症:出血

⑥知识缺乏:缺乏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

护士甲:该病人可能还存在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血尿、癌肿消耗、手术创伤有关。所以在手术前后均应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手术其对手术的耐受性。指导进食含热、氮含量高的,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注意监测病人的血糖变化,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护士丙:还可以提出排尿形态异常:与术后留置导尿管和手术刺激有关。告知患者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和持续盐水膀胱冲洗的必要性。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引起膀胱痉挛,从而发生尿外渗。

护士丁: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液体摄入不足有关。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大便的松软通畅,勿用力排便,预防再出血,必要时可口服一些软化大便的药物,多吃一些蔬菜。

3、护理措施

护士甲:应加强该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护理模式改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是护理病人、执行医嘱,更多的是向病人、家属以及社会提供卫生咨询、健康指导等。膀胱肿瘤多为老年病人,他们的心理情感十分复杂,对每位病人不同的心里状况,都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术前1d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准备情况,观察病人面部表情、情绪反应及对手术的思想准备,将手术的必要性与目的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以取得他们的配合。通过与病人交谈,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焦虑。若病人提出疑问,应认真分析,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回答,结合病人情况进行卫生宣教、饮食指导。

护士乙:预防感染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将引流管妥善固定于床旁,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扭曲折叠。保持气囊导尿管引流通畅,术后持续膀胱冲洗3d,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不积存血凝块,发现引流不通畅或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是否为血凝块阻塞或管道被折叠、扭曲,如有血块,应用50ml-100ml注射器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尿管,直至引流通畅。保持管道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引流袋。膀胱冲洗一般于术后3d停止,尿管于7d后拔除,拔管后鼓励病人多饮水,一般白天饮水应在3000ml以上,以起到机械冲洗作用,避免感染的发生。

护士丙补充:做好尿道外口的护理术后因留置尿管常导致分泌物的排出增多,因此做好尿道口护理尤为重要。常规用0.1%苯扎溴铵棉球擦拭尿道外口,预防感染。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士甲:预防并发症发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其主要原因由于肿瘤电切处焦痂脱落而致继发性出血。除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外,护理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冲洗液颜色,若冲洗液鲜红,加快冲洗液速度仍无改变,且伴有血压下降,血红蛋白降低,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输血输液。

护士丁:做好膀胱痉挛的护理,具体措施有:确保管道引流状况,保持引流管通畅,管道堵塞,引流不畅是膀胱痉挛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膀胱痉挛的病人均将管道引流情况作为首要观察指标。加强心理护理,必要时应用镇静剂。精神紧张、焦虑可诱发膀胱痉挛,在临床中,发现这种影响因素是互为因果的,精神紧张或十分注意症状出现者,其膀胱痉挛的次数明显增加,出血程度加重,形成血块,而血块又堵塞管道,诱发膀胱痉挛。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在护理时一定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安慰,使其情绪稳定,同时让病人深呼吸,全身放松。

护士甲补充:必要时减少尿管内气囊的注水量,若仍不能缓解,亦可给予哌替啶、异丙嗪肌肉注射,从而缓解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

护士乙: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灌注方法:灌注时应向病人讲解治疗的目的、操作程序、方法、药物的副反应、注意事项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使病人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嘱病人灌注前少饮水,先排空膀胱,清洁外阴后按无菌原则插入导尿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确定尿管在膀胱内后适当放出膀胱内残余尿,将准备好的化疗药由尿管处灌入,灌注时注意避免化疗药物滴到外阴部,以免引起外阴的刺痛及糜烂,同时灌注化疗药物时推注速度要慢,灌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护士丁补充:灌注完后注入5-10ml生理盐水或少量空气使尿管处的化疗药物充分地进入膀胱内后反折尿管并快速拔出,然后用碘伏棉球重新清洁尿道外口,以避免在拔管时带出的化疗药物刺激尿道及外阴。灌注后嘱病人卧床并保留至少1h,卧床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腹压,从而延长排尿时间,使药物在膀胱内保留足够的时间。灌药后让病人不断翻身,使药液均匀地与膀胱壁接触。灌注中若病人正在输液应减慢输液速度,从而减少尿量及对膀胱内的压力。

护士甲:如何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护生甲:出院后应避免做太过剧烈运动,如上下楼梯、跑步、踩单车等。护生乙:注意保持大便的松软通畅,勿用力排便,预防再出血,必要时可口服一些软化大便的药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避免煎、炒、炸的食物,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并禁止吸烟、饮酒及食用腌制食物。

护生丙:指导病人应坚持、按时地返院治疗,从而及时发现疾病的动态变化,让病人坚持接受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生丁:做好病人的随访工作,目的是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出院后每3个月做一次膀胱镜检查,连续两年,然后改为每年一次。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肿瘤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狀态。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治疗和护理,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进行调整适应。笔者通过对肿瘤病人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的护理 总结如下:

1 疾病早期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1.1 恐惧、抑郁、否定的心理护理 恐惧是恶性肿瘤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恐惧,包括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孤独的恐惧、疼痛的恐惧、与亲人分离的恐惧等,这些心理因素常常使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多数患者得知患癌症时,会有一个震惊时期,此期患者会极力否认癌的诊断,如:怀疑诊断报告有误等,此时对待患者不必过早地勉强其放弃他的否认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患者,要多给予理解和照顾,并注意保护患者,当患者逐渐接受这个现实时,他会陷入极度的痛苦、绝望之中,这时更需要护士的体贴和关怀,主动与病人沟通。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语言亲切,主动和患者谈心,介绍医院环境和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使之尽快适应患者角色得到安全感。

1.2 愤怒期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确定自已患上恶性肿瘤后,会出现愤怒的反应,认为世界不公平,为什么会偏偏选择自已,而后会将其愤怒的情绪转向他人。此时我们对患者要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使其能正确地对待疾病,同时还要和患者家属沟通。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性的告知病情。现代肿瘤的治疗观主张在病人能心理承受的情况下让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利于病人对治疗保持适当的期望值,更好地配合治疗[1]。因此,对文化层次较高、性格开朗、坚强的病人可在一定程度上委婉的告知病情,并多强调其积极的一面,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适时进行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减轻机体对疾病和治疗的反应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帮助患者重塑自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2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2.1 手术前后的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阶段,遭受着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且外科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常影响机体和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截肢、人造肛门等,应深切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术前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用自已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信任、配合。术后帮助患者重建机体功能,做好饮食指导,并定期复诊。

2.2 化疗、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化疗、放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加上治疗费用较高,常使患者的焦虑加重,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理解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等环节。化疗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很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易出现焦虑、压抑、失望、悲伤等心理反应[3]。这时,我们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①充分告知治疗计划及治疗副作用,使病人有心理准备;②解释化疗正常的生理反应,要求患者尽量能正常进食,进食易消化、少油腻的清淡饮食,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③出现脱发时,可戴帽子或假发,告诉病人停药后新发会渐渐长出;④有时为配合谈话的效果,要握住病人双手,在操作时拍拍病人的背以示鼓励,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在治疗结束后,适时恢复部分工作,可使患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重新常使患者的焦虑加重,振奋

3 疾病晚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恐惧、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随着机体功能逐渐衰退,病人可能放弃本来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如病情许可,应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不要过早地卧床不起。这样,既可延缓机体机能的衰退。晚期癌症病人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淡漠和被抛弃。护士应多巡视,主动解决病人的需求,使病人感到慰藉。对终末期病人,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这是对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当病情迅速恶化,病人会出现愤怒和绝望的情绪反应,应多予关心,防止发生意外。也有一些病人愿意从医院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后离开人世。

4 体会

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心理因素对患者有显著的影响,因他们的心理状态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用热情的态度、和善的语言、良好的服务,给患者以安慰和疏导,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强心理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同时我们医护人员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来感染患者,精心的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铁英,周敏,冯丽娟,等.癌症病人对重症病情告知态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6):1522-1523.

[2] 顾晓菊,赵梅.影响肿瘤病人治疗依丛性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73-474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4

当今社会,由于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普遍和上级大型综合医院有了密切的业务往来,更多的肿瘤癌症患者成为社区医院的服务对象,这就要求社区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治疗护理,更多的是肿瘤患者心理护理需求更为突出。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相互关系的影响,从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1]。近年来,肿瘤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社区作为最贴近患者医疗机构在调整患者心理压力、与患者家庭携手共同应对患者心理问题等方面优势明显。

2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

肿瘤癌症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上绝症之后,一般精神上极为恐惧,思想紊乱,不能正视现实,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了解掌握这些心理反应的不同阶段,对于社区医生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肿瘤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有下述六个阶段。

2.1 体验期

当病人看到化验结果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精神陷入崩溃状态,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自己被判了死刑。此期短暂,可数时或数日。这一期的护理目标是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支持,向病人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护士应动员家人陪在病人身边,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或保持适宜的身体接触,使病人有安全感,让他体会到并非在独自面对不幸。

2.2 怀疑期

病人对诊断结果全面否认,为了否定诊断可以去多家几家医院看病甚至于假充病人家属找医生咨询,此时病人与医生并未建立信任关系,既希望确诊,又希望听到不是癌的诊断。对病人的否认态度不能简单地评价为负性心理状态,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对创伤或应激状态的心理反应,属于保护性反应,可降低病人的恐惧程度,缓解痛苦的体验,逐渐适应意外打击。护士不需急于让病人接受现实,尽可能使病人不受太大的打击。应采取适合此病人的策略,使他能逐渐了解事实真相,让病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在说服过程中,应始终让病人感到自己是主人,维护其自尊,满足病人在心里和治疗方面的需要,提供能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

2.3 恐惧期

当多次检查仍不能改变诊断结果时,会产生恐惧。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生命即将凋零的恐惧,对手术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等。病人表现为恐慌、哭泣、警惕、挑畔行为、冲动行为及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颤抖、心悸、血压升高、皮肤苍白、出汗等。恐惧是一种适应性反应,恐惧可以让人对于危险因素提高注意力和警惕性,采取逃避或进攻来降低危险性。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让病人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前后讲述出来,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纠正病人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已成功克服了同样的恐惧情景,使病人增加安全感。恐惧虽属于人类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但恐惧感长期存在,会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

2.4 幻想期

在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已能正视现实,但或多或少的存在许多幻想,如希望能出现奇迹,希望能发明一种新药来根除自己的疾病。当然,幻想不一定对病人产生负性影响,相反可以支持病人与疾病抗争,增强信心,提高应对能力,改善恐惧、焦虑程度。我们在临床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当人们存在某些幻想时,容易接受别人的劝慰,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一旦幻想破灭,病人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绝食,拒绝治疗行为,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2.5 绝望期

在治疗手段不能改变疾病进程时,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病人就会产生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听不进医护人员和家人、朋友的劝说,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病人表现为易怒,对立情绪,不服从,不遵医嘱等。此时应多给予病人抚慰,允许病人发泄愤怒,让病人最亲密的家人陪伴身边。

2.6 平静期

病人从思想上接受现实,承认了病人角色,情绪平稳,能够配合治疗,对死亡已不太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处于消极被动应付状态,不再考虑自己对家庭与社会的义务,专注自己的症状,处于无望、无助状态。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满足病人的要求。向其提供充满生活希望的信息,与病人共同制定生存计划。

这几个阶段在不同的病人由于心理特征的差异,导致持续时间长短、出现顺序也有差异,这就要求社区卫生工作者要及时对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帮助病人最终平静对待病患,为治疗铺平道路。

3 社区采取的肿瘤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调节的方法

综合我国以开展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方法,结合社区医疗单位的基层特点,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社区健康教育对病人的心理良性作用

社区医疗单位利用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对肿瘤癌症患者开展肿瘤诊断治疗知识、防癌常识,正确面对癌症病患及心理方面的疏导。可以采取板报、健康知识手册、PPT幻灯片讲座灵活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对病人的心理有较好的作用,增强正确的判断力。

3.2 社区专线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支性教育

心理支持性教育是以心理支持和认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治疗形式,包括心理安抚、认知指导和行为纠正。社区通过开辟心理专线,随时倾听解答病人心理疑惑,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帮助病人正视疾病,勇敢面对,激发自信,促进心理康复和疾病治疗。

3.3 开展社区集体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集体治疗并得到感情方面和社会支持的癌症病人的生存时间大约比接受单独治疗的病人长2倍,大部分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心理压力明显改善。利用社区的活动场所和资源,把癌症患者组织在一起,利用集体对参加者进行心理行为上的影响、帮助。病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调节情绪,提高认识疾病的能力。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有利于病人的心理康复,也相应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存信念。

3.4 社区家庭的心理支持性教育

家庭是病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家庭成员的心理变化、喜怒哀乐无时无刻的影响着病人的心理。社区医疗单位通过家庭走访向病人家属、亲人讲解疾病知识,宣传抗癌知识,积极引导病人家庭成员配合支持病人的治疗康复。生活在乐观积极的家庭氛围之中,能够让病人充分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有助于病人的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4 社区管理社区肿瘤癌症病人的现实意义

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影响显著。由于病人从诊断明确开始要经历好几个心理阶段,各阶段的心理表现又各不相同,社区卫生工作者更加充分的利用社区模式的优势和便利,利用良好的心理护理服务配合积极地治疗,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颅内肿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篇5

颅内肿瘤是指颅腔内原发性或继发性新生物。常见的有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神经纤维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等。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定位症状和体征。以手术切除肿瘤达到解除压迫、减轻症状体征的目的。护理上需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及时发现和处理脑危象,加强术后病情监护,使病人早上康复。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睡眠型态紊乱;(2)恐惧;(3)自理缺陷;(4)意识障碍;(5)清理呼吸道低效;(6)中枢性发热;(7)颅内压增高;(8)有脑危象的可能;(9)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10)潜在并发症--尿崩症;(11)潜在并发症--癫痫;(12)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13)潜在并发症--感染;(14)预感性悲哀。

一、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1.头痛影响入睡。2.陌生的住院环境。

3.频繁的治疗、护理操作,干扰睡眠。4.担心疾病预后。5.呼吸困难。【主要表现】

1.病人主诉难以入睡,易醒或醒后不能入睡。

2.病人早醒,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护理目标 】

1.病人能叙述影响睡眠的原因。2.病人掌握促进睡眠的方法。3.病人睡眠充足,精神状态良好。【护理措施 】

1.帮助病人寻找影响睡眠的原因,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1)讲述疾病检查、治疗方法及其必要性。(2)介绍治愈病例,使病人减轻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信心。(3)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4)睡眠时间内,若非病情需要,勿干扰病人。2.尽量满足病人习惯性入睡条件和入睡方式。

3.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1)睡前不喝咖啡、浓茶,避免大脑兴奋。(2)盖被适宜,病人体位舒适。(3)病人因头痛难以入睡,遵医嘱采取降压、止痛措施。(4)遵医嘱给予镇痛催眠药,并观察用药效果。【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存在影响睡眠的因素。

二、病人睡眠是否充足。

三、恐惧

四、自理缺陷

五、意识障碍

六、清理呼吸道低效

七、中枢性发热

以上二~六均参照“颅脑外科重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八、颅内压增高 【相关因素 】

1.脑脊液回流障碍,如脑室内肿瘤。2.脑组织水肿,肿瘤压迫局部组织所致。3.脑缺氧、脑血液回流障碍。【主要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头痛:呈搏动性,夜间、清晨较重,咳嗽、用力、弯腰、低头时加重。(2)呕吐:呈喷射性,与饮食无关。

2.生命体征改变:呼吸深慢<14次/分,脉搏慢而有力<60次/分,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增高>18.6kPa(140mmHg)显著。3.意识改变、癫痫发作等。

4.持续颅内压升高的后果:脑疝和脑移位,脑干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护理目标】

1.病人颅内压降低。

2.病人未发生意外损伤:窒息。【护理措施】

1.加强对病人的巡视(每15-20分钟1次),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并保持病室安静。3.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以免影响病人情绪和睡眠。4.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呕吐物,以防窒息。5.遵医嘱使用脱水、利尿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6.避免引起颅内压升高的诱因。(1)翻身时动作轻稳,避免颈部屈曲、扭转。(2)吸痰时,避免反复强烈刺激病人而导致剧烈咳嗽。(3)便秘时,用润滑剂通便或低压灌肠。(4)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

7.配合医师做好脑脊液外流术,以减少脑脊液量。【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存在颅内压升高的诱因。2.病人颅内压增高

3.病人有无继发性损伤:如窒息发生。

九、有脑危象的可能 【相关因素】

1.肿瘤压迫脑组织,使颅内压升高。2.脑水肿、脑缺氧持续存在。【主要表现】

1.剧烈头痛、跳动不安和频繁呕吐。2.意识逐渐恶化。

3.继发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4.继发性肢体瘫痪。

5.生命体征改变:R<14次/分,P<60次/分,血压升高,收缩压>18.6kPa(140mmHg)。【护理目标】

及时发现脑危象征象,配合抢救,病人生命得以挽救。【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出现脑危象征象之一者,立即报告医师。2.遵医嘱快速静脉滴入20%甘露醇100-125mL(小儿50-100mL),并观察用药效果。3.高流量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必要时配合做好脑室穿刺脑脊液外流,以解除局部脑组织受压,抢救病人生命。

5.配合做好急诊开颅术前准备。(1)备头皮,交叉配血、合血。(2)禁食,禁饮。(3)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有脑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如颅内高压、颅内巨大占位病变、后颅窝占位。2.病人是否出现脑危象征象。3.抢救措施是否及时、有效。

十、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十一、潜在并发症--尿崩症

十二、潜在并发症--癫痫

十三、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

十四、潜在并发症--感染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6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17-02

恶性肿瘤,近年在我们周围急剧增多,成为了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当病人知晓自己的病情时,无不背负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病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沉重的经济负担,周围人的眼光等等。患者的情绪随着疾病的发展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恐惧、怀疑、悲观、依赖、愤怒、绝望[1]。实验证明,它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也是一种身心疾病[2]。随着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应受到应有的重视,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疏导,才能保证各项检查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给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因病施治”,是患者能够配合我们医护完成治疗,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9~89岁,男112例,女88例,肿瘤类型主要为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食管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其中122例为化疗病人、44例为放疗病人,34例为手术病人。

2 心理特征及护理

2.1恐惧心理 通常患者知道自己得了恶性肿瘤后,都会认为生存的时间不多了,基本上都会出现极度恐惧,所以出现了有不少的患者不是病死的,是被恶性肿瘤吓死的。

2.2怀疑心理 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对诊断的质疑心理,认为可能是这一家医院诊断错误,于是出现了到多个大医院多次检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

2.3绝望心理 肿瘤晚期患者病灶广泛转移,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呼吸困难,腹胀,重度浮肿,感染时,病人极度痛苦,而产生绝望心理,会表现出各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

2.4愤怒心理 大多数发生在疾病后期,男性常见。由于身体不舒服,因此容易出现发怒情况,病人有时感觉不被他人理解,于是出现大叫大吼,被发泄的对象往往是病人的家人。

2.5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由于对自己的病情缺乏了解,或已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往往表现得忧心忡忡、抑郁、失眠等一系列不适反应,从而沉默寡言,很少与医护人员、亲属交谈、不思饮食,甚至出现拒绝进食现象。

3 心理护理措施

3.1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明显增进护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3]。肿瘤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非常渴求得到医生和护士的帮助,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并最大限度地给予,作为护士要热情和善地对待患者,给他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感觉。交谈时,要亲切大方,举止文雅端庄,使用文明用语。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合适的言谈举止,可以更好的取得病人的信任,能过较好地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3.2恐惧的心理护理 对还不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给予耐心的解释,细心的护理,告知患者目前的肿瘤大部分治疗是有效的,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可以彻底治愈的,肿瘤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可怕,我们医护和患者携起手来,大多数的肿瘤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副反应,以取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如此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配合医护完成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3.3愤怒期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知道自己真的换了肿瘤后,会有一个愤怒心理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仇视,很容易和别人发生摩擦冲突,对于处于愤怒期的患者,我们一定给予细心的护理,耐心地听其诉苦,给他一个倾诉发泄的环境。同时也要告诉他,恶性肿瘤现在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的患者和你一起在面对它,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和你一起在抗击它。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使其能正确地对待疾病,同时还要和患者家属沟通,告诉家属这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一个心理反应,提高家属的认识性,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

3.4悲观和绝望期的心理护理

此时更应关心病人,定时探望,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强调家属对病人的重要性。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恐惧,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我们可以鼓励患者,树立患者存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5 抑郁期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感受,掌握时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同时引导患者正确的对待死亡[4]。对于重症患者,要向其慢慢讲解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尽力使患者在临终前处于舒适、安详的状态,让其亲朋好友前来探视,使患者感受到重视,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安详离开人世。

4 小结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治疗及护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5]。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也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肿瘤病人对病情的认识都需要经过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心理过程。心理护理就是让病人尽早地达到适应。护理的关键是运用各种技巧和途径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爱华,王健,刘玉华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5):1228-1229.

[2]王丽萍,董俊芳.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8,36:166-167.

[3]王波.探讨肿瘤患者心理问题[J].医药前沿,2011(7):18.

29例恶性肿瘤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篇7

1 病例收集

收集我院肿瘤病区以及重症监护室2015.10至2016.01收治并确诊的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患者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最小33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55±3.8岁,脑胶质瘤8例,乳腺癌4例,肾癌6例,肺癌7,结肠癌4例。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患者手术后,一般患者都基本了解自己病情,遭受到心理压力以及周围人的舆论情绪,加上患者手术后,由于手术本身对机体的损伤,例如直肠癌患者的结肠造瘘,脑瘤患者的去骨瓣减压等,正常功能被改变,给生活带来的不适应,在护理过程中,给予同情、理解,列举周围患者的配合治疗优秀例子,言语上给予让患者可以接受的关心,明确患者各种疑虑逐一解释[3];在放化疗前给予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生活压力以及副作用,给予综合评估和解释,药物的作用的适当比喻,胃肠道反应的预判,副损伤的心理安慰,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肢体训练,让其感觉到不被社会以及周围人抛弃感,放化疗间期参加基本的家务或部分工作,使其体会到自身价值,树立信心,重新振作。

恶性肿瘤晚期的心理护理: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后期,各器官功能衰竭,精神萎靡,患者拒绝治疗情绪明显,家属以及患者均是身心疲惫,患者痛苦极为明显,患者对外界的均是漠视状态,心理护理尤为明显,甚至高于基础护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积极与患者沟通,可能的情况下下床活动,或轮椅院内活动,辅助其生活基本,允许其自理,使其在基本生活中找到信心[4];主动给患者交流沟通,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等,提高患者对自己在周围人以及家属中的存在感,心理情绪的把握,心理变化的原因,心理牵挂,主动解决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家属有良好的情绪带给病人,因家属是患者最亲近、最相信的人,家属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均可以影响患者的心情以及治疗情况,配合护理以及医师的指导以及治疗,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对终末期的患者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解除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尊严,让他们平静地对待死亡。

2 结果

29例病例,患者均可以完整的进行三个疗程以上的化疗疗程,患者的悲观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经过精心安排的护理措施,以及对不同并发症给予相应对策护理。病情恶化加重转院1例,回访患者植物生存状态,1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因此,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心理变化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适当引导患者的心理,使其良好的配合治疗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理人员要用热情的态度、和善的语言、良好的服务,给患者以安慰和疏导,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强心理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同时我们医护人员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来感染患者,精心的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

摘要:通过29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心理护理的作用,提高肿瘤科护理质量。综合统计我院201 5年6月至201 6年1月肿瘤科病房以及重症监护室的共29例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通过与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作用;做好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安全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出院率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荆凤英,王宏英,刘雪双.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中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3).

[2]李沽莉,李建芳,熊亚芬,周焓.人文关怀在青少年白血病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03).

[3]刘小玲,叶志弘,杨方英.多元化培训方式用于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01).

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篇8

恶性肿瘤已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很高, 而且临床上发现恶性肿瘤病人往往把癌症与绝症相提并论。因此, 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忧伤、孤独、悲观、失望等心理。在临床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以外, 配合心理护理, 可以促进肿瘤病人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加速疾病的康复, 取得良好的效果。1994年1月—1995年12月对40例恶性肿瘤病人心理进行分析, 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是经临床病理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 男68例, 女12例;年龄24岁~75岁;膀胱癌32例, 脑肿瘤29例, 胃癌16例, 阴茎癌3例。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40例, 对照组40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病人单纯进行手术及药物治疗。

1.2.2 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病人在手术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按照对病人进行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护理评价步骤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1.2.2.1 心理分析

恶性肿瘤病人急于明确诊断, 希望不是恶性肿瘤, 一旦明确诊断, 盼望早日进行相应的治疗。恶性肿瘤无特效药物治疗且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 病人常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病人对手术有顾虑, 怕手术中痛苦, 怕术后效果不佳, 怕死亡, 怕离开亲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由于病痛折磨失去了治疗信心,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 经济费用问题是病人和家属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尤其在医疗保险制度尚未普及, 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病人更易产生忧伤和不幸。故应正确采用心理治疗手段, 对病人进行心理调整, 并通过良好的护患关系, 用语言、表情、姿态、行为干预来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从而使病人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身状态[1]。

1.2.2.2 心理护理

①焦虑、恐惧心理护理, 有一部分病人在患癌症初期, 否认这一疾病诊断, 害怕承受残酷的现实, 采用否认机制进行心理防卫。对于此类型的病人, 采用综合性治疗[2]及护理, 疏导、鼓励病人,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文化层次较高、性格开朗、胸怀宽阔、认识事物比较客观及对疾病有一定认识的病人, 对他们既要坦诚交代病情, 又要充分调动病人积极性, 使病人振作精神, 配合治疗。对于恐惧、害怕接受手术的病人, 责任护士主动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注意事项及手术后预后, 并介绍成功病例, 以帮助病人消除顾虑, 顺利接受手术。②抑郁、忧伤心理护理, 利用理性情绪疗法[3]的原理, 帮助病人认识到其认知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 并努力改变它。用亲切诚恳的语言与病人交谈, 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医学知识, 选择一些医学书让病人阅读, 让病人认识到保持良好的情绪是治疗疾病最基本的条件。1例膀胱癌病人, 当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时, 渴望尽快治疗, 当获知效果较好的是手术治疗时, 又害怕手术失败, 表现为情绪低落, 为了让病人尽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护理人员实施心理干预[4], 明显缓解了病人的紧张情绪, 降低了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程度, 增加了病人手术治疗的信心, 结果术后恢复良好。③孤独、寂寞心理护理, 有些病人认为患了癌症很可怕, 害怕亲友、同事远离他。对这类病人应加强社会支持[5], 增加癌症病人的适应性行为, 促使病人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护理人员不要向病人泄露病情, 并采取保护性治疗。1例膀胱癌病人, 术后家人很少来看望他, 病人疑心重重, 认为自己患了绝症, 朋友、亲人害怕, 不愿意来看望他, 感到孤独和寂寞, 言语少。责任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病人交谈, 让病人把自己的烦恼诉说出来, 尽可能让其获得家属、朋友、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指导病人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与理解,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 减轻负性情绪, 改善癌症病人的社会心理状况[6]。④悲观、失望心理护理, 手术后化疗和放疗期间, 病人通常精神负担较重, 病人不能承担既往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 加之副反应的影响、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产生极强的负性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应关注癌症化疗和放疗病人, 有效控制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减轻病人痛苦, 使其坚持完成治疗, 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2.3 评价指标

病人心身处于最佳状态, 乐意接受手术, 积极配合治疗, 性情开朗, 乐观为疗效显著者;病人心身处于较好状态, 基本配合治疗及手术, 为疗效满意;病人心身状态欠佳, 部分或完全不配合治疗并拒绝手术, 为疗效欠佳。

2 结果 (见表1)

3 小结

心理护理是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重要手段, 由于病人的文化、社会环境、个性不同, 对疾病的认识不同,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慧, 固郁秋, 杨军.恶性肿瘤康复病人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 2007, 21 (8C) :2163-2165.

[2]赵燕, 张积仁.综合性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14 (16) :422-423.

[3]黄敏儿, 郭德俊.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J].心理学报, 2002, 34 (4) :371-380.

[4]陈瑶, 邓光辉, 刘晓虹, 等.手术患者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297-300.

[5]马桂芬, 赵秀芳, 邱生林.护士社会支持与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16) :422-423.

老年肿瘤病人化疗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肿瘤病人18例, 男12例, 女6例;年龄70岁~83岁, 平均76.5岁;胃癌4例, 肠癌3例, 肺癌2例, 白血病3例, 其他6例;化疗次数为1次~21次, 平均5.4次。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旦患病, 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怀疑及否认等心理。这些心理反应容易造成病人食欲低下、失眠、内环境失衡、免疫功能低下等, 从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 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是老年人能够配合治疗的关键。首先, 根据病人的病情、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 做好与病人的沟通。有1例病人化疗次数多达21次, 尽管病人意志坚强, 且能主动地配合治疗, 但由于病程长, 每次化疗后药物副反应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加之化疗效果不甚理想, 病人的焦虑情绪与日俱增。为了帮助病人重建治疗的信心, 护士应加强对病人进行疏导与交流, 使其感到尊重与关怀。每换一种药物, 给病人详细解释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操作时, 告知病人应配合的要点、操作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使其知情并同意, 同时操作时规范护理操作, 让病人感到舒适、安全。多与病人交流, 鼓励病人述说自我感受, 并给予支持与理解, 与之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 适时引导其关注轻松的话题, 使其尽量保持乐观的情绪。另外, 也应动员其家属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和鼓励, 建议其家属陪护在旁;为病人创造交流的机会, 组织病友之间进行养病经验的交流, 在平时经常巡视病房, 及时满足病人的需求。

2.2 骨髓抑制护理

化疗药物的使用均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 尤其是大剂量的反复化疗更容易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老年病人造血功能减退, 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会更大、更持久, 骨髓功能的恢复更慢。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监测病人的病情, 在化疗中和化疗后做好防感染、防损伤、防出血的护理。本组有6例病人白细胞0.95×109/L, 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每天用紫外线照射病房消毒30 min, 定时开窗开门通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检测血常规, 白细胞低于3.5×109/L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向病人解释防感染的重要性及必要措施, 告知应注意保暖,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探视和陪护, 必要时进行保护性隔离。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轻柔, 为病人创造宽敞、整洁、安全的环境, 避免一切机械性损伤, 给予指导饮食,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口唇甲床颜色、是否头晕、身体皮肤是否有出血点、是否有内脏出血、脑出血等。

2.3 静脉给药护理

化疗药物可致血管弹性改变, 脆性增加, 甚至引起血管外漏, 药物对局部皮肤有强烈的刺激, 一旦外渗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因此, 在化疗过程中保护好血管, 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外漏至关重要[1]。老年人外周血管脆性大、弹性小, 给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 再加上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 则更容易损坏外周血管。所以, 一般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中心静脉管腔大、血流丰富, 可以在短时间内稀释药物, 从而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本组有12例病人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 有5例病人未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于这5例病人均采取静脉留置针, 考虑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通透性差, 而且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 因此仍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血管。此外, 还应加强病人自我观察知识的宣教, 告知病人如何有效保护穿刺部位, 一有发现外渗、红肿、疼痛等异常表现及时告知护士。如发现药液外渗, 立即报告医生并停止输注, 不要马上拔针, 可先抽出3 mL~5 mL血液, 以减少局部组织的药液浓度, 然后拔针头, 局部冷敷后再用33%硫酸镁湿敷, 亦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严禁热敷, 以防止水疱、溃疡发生。本组病人有1例曾发生静脉炎, 使用33%湿敷并予喜辽妥软膏外涂后症状改善。

2.4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老年病人脾胃虚弱, 不良反应多于其他病人。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纳差等。本组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化疗前后均遵医嘱使用不同剂量的止吐药,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通风的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软食[2], 食物宜多样化, 加工烹调宜精细, 注意色香味以增进病人食欲, 少量多餐, 一次勿进食太多。如果进食过程中觉得不适, 可先停下来, 深呼吸, 稍微休息后再进食。告知陪侍人, 若病人觉得恶心, 可用交谈、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一旦病人出现呕吐, 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保持口腔清洁, 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味、量、性状等, 及时告知医生并按医嘱用药。

2.5 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损害及护理

个别化疗药物对心血管有较大的毒性作用, 有2例病人曾使用美罗华进行化疗, 应用心电监护, 防止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在化疗期间, 专门安排1名护士, 10 min测生命体征1次, 滴速从10 gtt/min开始, 如无不适, 每隔10 min增加10滴, 同时要控制滴速在30 gtt/min~50 gtt/min, 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引起心力衰竭。本组病人中有10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因此, 用药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心律, 以防发生意外。

2.6 肾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多数化疗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因此在化疗期间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碱化尿液。环磷酰胺、顺铂对肾脏的毒性很大, 本组有5例用过此药, 因此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尿色、尿量。同时按医嘱保证输液量, 碱化尿液, 嘱病人每天饮水量为3 000 mL~4 000 mL, 保持每天尿量1 500 mL~2 000 mL。

2.7 其他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有2例出现口腔溃疡, 5例出现脱发。老年病人体质弱、抵抗力低下, 出现了口腔溃疡容易诱发感染。因此, 应做好口腔护理, 按医嘱配制朵贝儿漱口水给予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加强营养, 提高抵抗力。对于脱发的病人, 引导其正确对待, 并告知脱发是一过性的反应, 停药后头发还会再重新生长。可建议病人在治疗期间应用假发或帽子。

3 小结

化疗药物毒性大, 化疗经常引起许多的副反应, 尤其对于老年病人, 在体质较差、免疫功能较低的情况下再接受化疗, 无疑带来了更大的危险性。因此, 在护理老年病人时要细致、谨慎, 关注个体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 积极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参考文献

[1]蒙张敏, 肖梅.老年肿瘤病人化疗时保护静脉的整体护理[J].华西医学, 2002, 17 (4) :553-555.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肿瘤内科就诊的90例病人, 男48例, 女42例;年龄31岁~68岁, 平均47岁;均确诊为肿瘤, 肺癌27例, 结肠癌23例, 胃癌15例, 肝癌16例, 乳腺癌9例。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无法积极配合者;拒绝治疗无治愈信心者;非志愿参与研究者;生存期小于半年者。随机将9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护理, 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心率、血常规等, 对所有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组病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保证关系的平等与信任是开始心理干预的前提。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病人的性格, 尊重病人的人格, 对待病人要热情亲切, 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理解病人的心理及情绪, 做到包容, 对病人有耐心, 积极解决病人的疑问, 认真回答病人的提问[5]。

1.2.1. 2 健康教育

充分了解病人的知识水平, 为病人讲解肿瘤的相关知识。根据病人的病情为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及知识教育, 让病人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举一些成功病例提高病人的自信心,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态, 消除病人消极、悲观的情绪。

1.2.1. 3 心理支持性教育

同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医疗知识和营养健康的教育,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一起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态, 从而使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可以举办一些观影会、座谈会等活动[6]增进肿瘤病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让成功的病例为病人做最直观的讲解, 从而提高病人的信心, 释放其内心的压力。保证病人的病房干净、卫生、美观, 让病人在治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1.2.1. 4 室外活动

鼓励病人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与锻炼, 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 增强自身免疫力。

1.2.1. 5 对病人家庭的支持性教育

鼓励病人与家属交流, 给家属讲解给予病人精神支持的重要性, 帮助病人多参与家庭事务的解决与决策, 避免病人产生被家庭遗弃的感觉[7], 保证其家庭角色的正常存在感。鼓励病人多参与社区活动, 使病人建立社区责任感、存在感和归属感, 鼓励病人主动担任一部分的工作, 使其积极参与。

1.2.1. 6 特殊病人的护理

针对一些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病人,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例如音乐之旅、放松训练[8]等内容, 在必要的时候可进行集体心理教育和集体训练等。

1.2.2 评价指标

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的血压、血红蛋白 (Hb) 进行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心理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肿瘤内科病人除了承受身体痛苦外, 还要承受严重的心理压力, 使病人逐渐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9]。这些心理压力与疾病、社会、家庭、经济等各方面因素有关, 严重的心理压力可降低临床治疗的疗效。有研究表明, 肿瘤病人, 尤其是晚期病人, 多数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包括焦虑、愤怒、恐惧、绝望、敏感、多疑等[10]。研究表明, 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与心情受到不良情绪感染有关,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有重要联系[11]。并且, 严重的心理障碍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以往传统的治疗手段中过多地关注生物性致病因素, 治疗手段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 缺少了对病人心理的重视, 忽视了病人的预后, 没有做到足够重视。

现代医疗在不断进步, 医学模式和医学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发展, 肿瘤的治疗已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生物治疗, 医护人员在临床中越来越重视病人的心理对疾病治疗的影响, 逐渐重视病人的生活质量。晚期肿瘤病人存在的消极情绪对疾病的发展具有不良影响,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 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报告表明, 对病人心理状态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有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等[12]。

本研究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内科病人的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的生理指标 (血压和Hb) 均无明显差异, 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生理指标均比干预前有较大的差异, 观察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的SAS评分、SDS评分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SAS评分、SD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观察组病人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观察组病人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肿瘤内科病人的心理状况, 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肿瘤内科病人的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肿瘤内科就诊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 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 观察比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病人生理指标 (血压和血红蛋白) 、心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肿瘤内科病人的心理状况,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篇11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护理;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为保证恶性肿瘤患者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减轻或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我科通过对208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结果95%的患者负性情绪得到调整,能积极配合治疗。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20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21例,女87例,年龄32岁~82岁,平均57岁,肝癌103例,肝转移癌29例,胃癌53例,乳腺癌15例,结肠癌术后复发8例。

2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2.1 否认期[ 1 ]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燥、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定这个事实,因些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2.2 愤怒期

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争吵,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2.3 忧郁期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重等。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缺乏交流的渠道,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2.4 绝望期

当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肿瘤的复发转移,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时,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濒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尋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2.5 恢复期

经过了上述几期的考验,患者已经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也不再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再考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处于无望无助的状态。

3 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以真诚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2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动态。关切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适时的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还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了解患者对恶性肿瘤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其性格、家庭环境、职业、文化程度等,正确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应对能力和心理压力源,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3.3 因人施教,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恶性肿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生的希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加强。此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患者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多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进行有关健康教育,纠正一些错误认识,同时,可向患者推荐一些恶性肿瘤康复病例现身说教,并鼓励其多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相处交往,充分调动患者内心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心理,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获取家庭支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引导正向观念,鼓励他们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给予理解和支持,让患者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负性生活事件,减轻心理负担。

3.5 安排娱乐活动,淡化患者角色。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如打太极拳、下棋、读报等。尽可能将性格、生活习惯相似的患者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便于他们有共同语言交流,营造和谐的气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还可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增加集体活动与社会活动,淡化患者角色,唤起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感[2]。

3.6 放松训练[3]。病房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全身心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陶莉,宋博,叶玲.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6:441.

[2]张仑,向艳,占秀华.系统性心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43-44.

浅谈肿瘤放疗病人的护理 篇12

1 放疗前的心理护理

放疗前应做好病人思想工作, 使患者对放疗有所了解, 避免紧张消除恐惧心理, 对不同病人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特点、耐心进行解释和心理疏导。使他们了解放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痛苦小、疗效比较明显等特点的治疗方法。告诉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让病人怀着希望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 放疗中的护理

2.1 饮食护理

根据病人身体及营养状况, 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 高维生素, 易消化吸收饮食, 以增强体质。指导病人多食富维生素A、C、E、B族及高蛋白的食物, 如:西红柿、胡萝卜、鲜枣、鱼类、蛋类、动物肝脏、各种海产品、瘦肉、牛奶、豆制品、食用菌等[2]。多饮水, 以促进毒素的排泄。例如:食道癌患者放疗时避免吃硬性和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放疗中常出现疼痛, 出血, 感染, 头昏, 食欲不振等症状, 应当及时对症处理。

2.2 皮肤护理

保持照射区皮肤清洁、干燥、禁贴胶布和涂红汞、碘酊等刺激性药物, 勿要用肥皂水擦洗。照射野皮肤避免机械和物理性刺激, 如粗毛巾、硬衣领摩擦等, 宜穿舒适宽大棉布内衣。照射野皮肤忌用手抓痒或剥皮,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勿过热过冷 (如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 , 不剃毛, 防止创伤。照射后的皮肤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 如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红斑一般不做治疗可自然消退, 干性脱皮也可不用药, 或应用滑石粉、痱子粉、炉甘石洗剂以润泽收敛或止痒。对湿性脱皮应采取暴露方法, 避免合并感染。若感染可用抗生素油膏、冰片、蛋青, 需要时用龙胆紫外擦。画线标记十分重要, 治疗期间切勿擦去, 如有褪色, 应立即告诉医师重新描画, 切勿自己涂画, 以免造成部位不准确影响疗效。

3 放疗后的护理

放疗后病人的口腔唾液分泌会减少, 易出现口腔溃疡, 建议病人使用软毛牙刷刷牙, 也可用盐水漱口或朵贝尔液漱口,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口腔黏膜的变化。经常观察血象的变化, 如白细胞低于3.0×109/L, 血小板低于8.0×109/L, 应当及时查找原因, 暂停放疗, 给予综合治疗。

4 总结

综上所述, 在放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 无论是对进一步提高放疗护士素质和放疗护理质量, 还是对放疗病人的康复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对放疗病人的护理方法, 说明在放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 无论是对进一步提高放疗护士素质和放疗护理质量, 还是对放疗病人的康复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肿瘤,放疗,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钎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10) .

上一篇:表格式护理文书下一篇:施工测量控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