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2024-09-29

腰腿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共12篇)

腰腿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

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血液肿瘤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治疗常常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疼,脱发,浮肿等身体极度不适症状,而且病人的心理特别恐惧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以至于病人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从而降低了集体对不良反应的耐受力,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各方而要求也非常高。甚至是高标准,严要求。心理也非常担心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恐惧一次穿刺不成功。、一旦外渗造成对机体组纵的伤害。所以做好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的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的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整洁安静。为病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一些爱好音乐的病人播放他喜欢的音乐,病人听音乐时,植物神经兴奋性下降,会影响病人生理心理及情感反应,可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护士在施行化疗时,首先与患者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微笑面对患者,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让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诱导其宣泄出忧郁的情绪,满足其心理要求,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轻松愉快的进行化疗。

2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护理人员对病人是初次化疗还是曾经接受过化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应有所了解。不同的化疗方案,不同剂量,不同药物,导致病人呕吐的程度也不相同,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度与低度致吐药相比较,前者比后者见易发生恶心呕吐,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化疗方案向病人讲解不同化疗方案以致产生的副作用也不一样,通常在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对机体产生强烈不适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畏惧化疗。这些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帮助分析止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期间正确使用止吐药可以有效控制恶心呕吐。饮食上注意给予清淡少量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稀饭,清汤,粥等少量多餐,这样能减少胃肠道反应。

3还有患者担心脱发造成自身形象改变,导致心情抑郁,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反应特别强烈。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安抚,排解他的抑郁情绪,唤起患者的自信心,应提供给患者一些信息,解决这一现象有很多方法,像:戴假发,还有植发等。利用高科技解决这一现象不是难题,利用典型病例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惧心理负担。

化疗一疗程结束后,相应一些副反应也随之消炎也有个别病人恶心呕吐会延迟发生在化疗后24小时,甚至持续时间长.因此护士应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劝其适当起床活动,摆脱化疗不适的阴影,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使身体在化疗后能尽快恢复。积极主动地配合化疗,可产生较好的化疗效果。

腰腿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2

关键词:烧伤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和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皮肤或组织损害。烧伤对病人心理所造成的打击是很大的,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了解并观察烧伤病人在受伤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1、早期的心理反应

1.1紧张和恐惧:烧伤早期,大多数患者因突然的意外致伤,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无心理准备,一些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神志清楚时由于不了解伤情,对是否能治愈心里无底,往往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此时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他们或表现出意外的镇静、冷淡、少语,反应迟钝,或躁动不安、痛苦、叫喊、抱怨等。

1.2 焦虑:由于烧伤病人需要隔离,不能会见家人亲友,还要忍受伤痛和各种担忧,轻者显得无法安静、心神不定、严重患者甚至怨天尤人、心情恶劣、无法安静、难以入眠或夜惊。

2、中期心理反应

2.1 惧怕疼痛:重症患者,休克期过后,进入感染期,患者要频繁接受手术、大量换药及其他各种治疗,如注射、静脉穿刺等。这些治疗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也会减弱,一些人因害怕而食欲不振,睡眠差、呻吟、烦

躁、恐惧,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手术和换药。

2.2猜疑:烧伤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对周围一切事情相当敏感。他们希望知道治疗方法和结果,有时反复询问治疗措施,很关心躯体的不适,很想了解自己的信息,如果解释不及时就会引起猜疑。但对一些解释又抱怀疑态度,总认为自己伤情重,担心医生看轻了伤情误诊。医生、护士查房讲话稍不慎,病人就会左思右想,担心自己将来残废;同病室的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也会使其心理负担加重。自己稍有不适就怀疑病情加重,紧张不安,顾虑重重。

3、度过危险期之后,患者进入康复期,这个阶段烧伤患者容易出现 忧郁、急躁易怒、绝望、自卑、依赖性强等心理特点。当患者觉察到烧伤造成肢体伤残、外貌破相,甚至一些肢体功能丧失,今后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十分困难,影响个人前途等,常常忧心忡忡,心理负担沉重。创面愈合较差的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少言寡语,不愿配合,对治疗失去信心。疤痕不断增生挛缩致使肢体僵硬或功能障碍,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下降、易激动、烦躁、无故发脾气、提一些无理的要求,有时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勃然大怒,采取 进攻性态度,甚至将怒气转向医护人员和亲友身上,其目的就是以无端的争吵、发怒来发泄内心的痛苦。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烧伤后遗留的畸形、功能障碍,担心受到别人的鄙视,产生自卑,感到生活暗淡,前途无望,对生活丧失信念、自暴自弃。行为过激的患者甚至觉得生不如死,有自杀倾向。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烧伤病人护理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做好心理护理就能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乃至今后的人生中起到积极作用。

患者入院初期,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与患者交谈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倾听患者对不幸遭遇的描述和躯体痛苦的表达,在护理行为上要动作轻柔、果断、严谨,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让病人一开始就产生亲切感,信赖感,消除患者紧张、惶恐的心情。待病员安顿好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负责诊治的医生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情况,使之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对忧郁绝望的患者,护士态度应该主动亲近关心他们,使他们受到乐观热情,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感染,增强信心,面对现实,消除忧郁、绝望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在患者面前切忌急躁,当患者情绪激动时,护士应有自我克制能力,要理解他们因伤残而产生的焦虑、急躁的苦恼心理,容忍他们一时的情绪激动、尽量及时解决病人提出的问题并满足病人的要求,给予诚挚的帮助、安慰,获得病人的好感和信赖。对不配合治疗的病人,要向患者讲明各种治疗的目的:如只有手术植皮、换药才能尽快消灭创面,较少感染的机率,促进创面的愈合,若不及时换药或手术将会危及生命,使病人理解采取这些治疗措施的重要性。切不可因患者抵触产生厌恶的情绪,或用生硬的语言训斥,导致医患无法合作的不良后果。

严重深度烧伤的患者,治愈后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残废是难免的,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要向病人讲明伤情的起初情况、愈后可能出现的伤残程度,使他们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当患者在得知伤情的严重

程度后,一段时间内思想上是难以承受的,这时护理人员的同情和支持就非常重要,对病人要多给予鼓励和安慰,适当地劝解和疏导,帮助他们振作精神,克服暂时的情感障碍。并用经过本院治愈、身残志坚、顽强生活,取得成就的成功事例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治疗信心。如右手残废的患者,应鼓励他左手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外观和肢体的畸形还可通过现代医学技术进行美容整形,不必为今后的人生烦恼,忧郁。

另外,患者的亲友、配偶、子女、恋人的态度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是较大的,护理人员还要主动做好这些人群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观、失望、甚至烦躁的情绪,应给予患者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的关爱、鼓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3

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樣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面临生命的威胁,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高度紧张时,再加上抢救时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长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死或神志不清和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度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些慢性疾病,突然病情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危急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急性病人心理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住进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及时迎接病人,了解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护理工作,把病人当做亲人一样对待,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急性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冷漠、脾气怪异,护士应与其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心,对病人的愿望应予高度重视,并设法满足。由于受疾病折磨,对某些病人的鲁莽行为要宽容,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人处于良好周围环境和亲人般的温暖之中。

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4

1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的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的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整洁安静。为病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一些爱好音乐的病人播放他喜欢的音乐,病人听音乐时,植物神经兴奋性下降,会影响病人生理心理及情感反应,可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护士在施行化疗时,首先与患者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微笑面对患者,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让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诱导其宣泄出忧郁的情绪,满足其心理要求,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轻松愉快的进行化疗。

2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护理人员对病人是初次化疗还是曾经接受过化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应有所了解。不同的化疗方案,不同剂量,不同药物,导致病人呕吐的程度也不相同,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度致吐药与低度致吐药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易发生恶心呕吐,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化疗方案向病人讲解不同化疗方案以致产生的副作用也不一样,通常在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对机体产生强烈不适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畏惧化疗。这是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帮助分析致吐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期间正确使用止吐药可以有效控制恶心呕吐。饮食上注意给予清淡少量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稀饭,清汤,粥等少量多餐,这样能减少胃肠道反应。

3还有患者担心脱发造成自身形象改变,导致心情抑郁,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反应特别强烈。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安抚,排解她的抑郁情绪,唤起患者的自信心,应提供给患者一些信息,解决这一现象有很多方法,像:戴假发,还有植发等。利用高科技解决这一现象不是难题,利用典型病例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惧心理负担。

手术前后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5

【摘 要】术前详细讲解手术有关情况,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指导病人认真进行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心理状况,术后 及时告知手术结果缓解疼痛,然后针对术后常见问题进行相应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36-01

无论大小手术,都可以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紧张,可能危及生命的大手术对病人的影响更明显,入院时都盼望早日安排手术,一旦排定手术日期,又会紧张焦虑惶恐不安,首先担心手术效果,也担心术后疼痛难以忍耐,总之不管大小手术病人的心理压力都会增大。还有一些病人也说不清到底担心什么。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患者术前的恐惧和焦虑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引起术中失血过多,伤口愈合慢等,而且容易引发并发症,因此手术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在手术之前,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向病人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全部过程,对病人的疑问,耐心细致的解答,讲解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先要说明实际情况,又要保证不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如果术后需要应用导管或仪器,应当在术前说明仪器的作用,面对复杂危险的手术时,还应向病人讲述有关专家是如何反复研究病情才确定的最佳手术方案,并突出强调病人的有利条件,要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非常重视和负责自己的病情,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术前还应向病人说明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指导患者认真进行术前准备训练,以增加患者的信心。

呼吸道准备 :①深呼吸运动:腹部手术训练胸式呼吸;胸部手术训练腹式呼吸。②指导病人学会有效咳嗽、排痰。③吸烟者劝其戒烟。④已有肺部感染者,使用抗生素;痰液粘稠者,加用雾化吸入、拍背。⑤哮喘者,术前1日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胃肠道准备 :①饮食:手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因手术中呕吐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②灌肠:除急症病人外,一般术前晚用肥皂水灌肠一次,可防止术中肛门失禁造成的污染,也可防止术后发生腹胀和大便秘结。直肠手术需清洁灌肠(参见结肠直肠癌)。③排便练习:术后需卧床排便者,进行卧床大小便训练,减少术后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

另外手术室的设备和氛围也会对病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态度亲切、耐心,给病人以安全感,手术器械应当遮蔽,更要随时注意情绪的变化,及时安慰和鼓励,不能闲谈嬉笑说病情如何,更不能窃窃私语,一免病人误解,如说中遇到病情变化或意外时,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惧和紧张。

术后病人的心理需要是了解手术效果,因此当病人从麻醉中醒来后,应及时去告知患者手术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手术结果顺利能使患者感到安全和满意。有助于术后的恢复,最主要的是疼痛护理,一般术后24小时内最重,2~3日后明显减轻,轻者给口服去痛片,重者给肌注止痛针,指导病人咳嗽,翻身或肢体活动时,用手按压切口部位,以减少切口张力刺激引起的疼痛,需警惕切口血肿或感染。尽量减少恐惧和紧张带来的不来的不良因素,因为紧张和恐惧会给生理和心理上同时带来很多的反应,如生理上肌张力增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坐立不安等等很多,心理上更感烦躁,失落,激动,注意力集中到危险的刺激物等等,因此给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和知识,资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了解手术真实的危险性,可以降低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心理护理:态度和蔼,热情接待,同情,关心病人及亲属,工作认真负责,技术娴熟,赢得病人的信任,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术前、术中、术后常用医疗和护理措施的目的及可能的感受,指导其如何与医护配合,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6

【摘要】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反应及病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结核;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5-01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是成年人的首要死因,为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反应及病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也要通过自己的心态去影响病人,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发生转变,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的病人及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1消除病人的焦虑及恐慌心理

由于有很多病人对结核病的知识及病程缺乏足够的认知,以为得了结核病就是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特别是初次感染结核病的病人,更是求医心切,因此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重症结核病人时,会联想到自己的愈后及可怕的结局,便会产生恐慌甚至绝望的心理。针对病人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们在护理上做到主动向病人宣传防治结核病的知识,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内就能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详细讲解结核病的治疗万法及各种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心绪不定的情绪得到缓解及解除,并通过治愈病人的实例来教育他们,使他们了解结核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按医嘱规律用药,治疗、按疗程服药是完全可以康复的。通过对病人的指导,使他们消除了恐慌和焦虑的心理,对治疗自己的疾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的建立

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失去信心便会产生悲观情绪,所以,要使病人增强自身战胜疾病的决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他们在生病前都是乐观的对待工作、生活,一旦转变成为病人角色,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变,在思想上表现为顾虑重重,精神上也受到了影响,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针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做到尊重和体贴他们,逐步引导他们建立和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使他们积极配合的治疗。

病人顾虑的表现各种各样。有些人一向认为自己很健康,当他们听到自己得了结核病后,首先感到不可能,怀疑医生可能是诊断错了,表现为不相信我们医务人员,不在乎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嘱咐。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各种计划,包括治疗计划、饮食计划、休息计划,早日使病人恢复健康。也有些病人病情其实并不重,但他们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自己的病很严重,希望得到医生的重视,希望多吃药、多打针,这样的病人往往表现为不敢参加各种活动,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敢深呼吸,有些病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患了癌症,这种病人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对这样的病人在护理上要做到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回答问题要求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以取得病人的信任。此外病人在生病期间家庭易出现矛盾,生活上出现波折,往往会给病人造成很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使病人绝望的心理,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要积极征求病人的意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在精神上给予安慰,满足其被认识,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和思虑过度的情绪,配合医生做好治疗。

3消除病人主观上的感觉异常

主观感觉异常是结核病人经常出现的反应,特别是病情反复可能成为终生带菌者。由于病人经常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到疾病上,如咯血病人总是对喉部的痛痒十分敏感,喉部稍有不适,就以为要咯血,精神上也特别紧张;而胸膜炎或气胸的患者对呼吸状态十分关心,呼吸急促时就预感到有胸水生成或气胸加重的可能。对这样的病人,护士要主动关心他们,加强与他们的语言交流,应指导他们精神放松,转移病人注意的焦点,逐步使病人的主观感觉恢复正常。有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或老年病人,由于身体不适或环境改变,使病人易产生厌倦不满等暴躁情绪,遇事不冷静。病人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到重要作用,精神状态好,治疗关键时刻不好,情绪低落、疗效就差,因为心理变化会造成生理、精神、免疫等功能紊乱,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病人情绪稳定。如护士对待病人要热情,在观察病情及治疗护理中要细心,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对自己产生信任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护士的服务态度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士的行为、语言、仪表、态度等均可反映其道德情操,如护士有责备、厌倦等表现,会使病人感到不安,产生思想负担,导致病情加重。恰当的语言和副语言可增强病战胜疾病的信心,可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病人对于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信任,这种信任感能对治疗、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心理护理是根据结核病人需求来开展的,他们需要护理人员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配合治疗恢复健康。这要求我们不仅是医嘱的忠实执行者,而且必须要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懂得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各种因素对病程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变化,才能使病人身心得到完全康复。

眼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6-11月共收治眼科病人147例, 其中角膜移植1例, 人工晶体植入术99例, 青光眼20例, 角膜异物16例, 视网膜脱离5例, 前房积血6例。年龄9~92岁, 平均年龄69岁。为了使病人配合治疗和手术,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均对其行心理护理。

2 心理护理

2.1 角膜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

2.1.1 减轻恐惧心理。

角膜移植病人由于对手术不了解, 担心手术效果, 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是减轻恐惧心理的关键。首先要科学地交代病情, 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 应说明角膜移植手术不但可提高视力, 同时可美容, 使病人抱有乐观态度, 积极配合治疗, 对病情较重的病人, 应说服其配合手术治疗, 术后可复明, 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避免焦虑心理。

角膜移植病人术后急于知道手术效果, 必然产生焦虑心理, 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 不利于术后机体康复。因此, 应加强术后心理护理, 以亲切柔和的语言, 和譪的态度使病人把焦虑的心理慢慢淡化。

2.1.3 缓解悲观心理。

病情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视力难以恢复, 使角膜移植术后病人往往出现悲观绝望心理, 在心理护理中, 应根据病人的心态, 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 使心理冲突得到解脱, 由悲观转为乐观, 由失望转为充满希望, 从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2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心理护理

2.2.1 表面麻醉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新的眼科学技术, 由于损伤小, 痛苦轻, 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在临床上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但由于该手术的麻醉特点, 要求病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避免不良心理情绪, 使手术顺利进行。特别是老年病人, 因认知受限, 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差, 对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担心较多。因此要求护士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更加细致认真。

2.2.2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主要顾虑, 使心理护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安排表达能力好, 对病人亲和能力强的护士完成病人术前心理引导。详细解释此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讲解此手术麻醉方法简单、术中损伤小、术程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讲解手术前、中、后的配合要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强调病人的配合特别是眼位固定是手术成功及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使病人能顺利接受手术治疗。

2.3 青光眼病人的心理护理

2.3.1 青光眼病人多为老年人, 体质较弱, 因为眼压升高, 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眼痛。其病理过程是严重损害视力, 导致视力下降, 甚至失明。同时还表现为恐惧、紧张、态度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 有效而及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2.3.2 用心理支持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做到以热情、温和的语气表达对他们的关心, 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 使心理护理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青少年病人要用鼓励性语言, 生动形象讲解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有意识地进行表扬。对青年病人, 因视力突然下降, 应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对中青年病人, 往往因需住院治疗, 而担心影响工作, 表现出不安和焦虑, 与他们交谈时, 应表示理解, 语言要有科学性、哲理性。对老年病人运用尊敬和鼓励的语言, 使病人树立信心。要用文雅的举止, 熟练的操作, 取得病人的信任, 做好心理疏导。

2.3.3 术前护士要向病人说明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对视角的不良影响, 让病人慎重选择。术后一旦出现并发症, 病人要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治疗。并向病人宣传术后的休养、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鼓励病人克服焦虑情绪, 学会放松,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要正视自己的病情。

2.4 角膜异物病人的心理护理

2.4.1 针对不同病人, 根据年龄、性格、文化程度, 充分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对病人要耐心和蔼,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的真挚、体贴, 减少病人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4.2 角膜异物的病人往往流泪, 眼痛较敏感, 护士应耐心、细致地给病人讲解使其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 从而提高治愈率, 减少致盲率。

2.5 视网膜脱离病人手术的心理护理

2.5.1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较高的眼科疾病, 病因及类型多样, 精度性高, 对护理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 给许多复杂的视网膜脱离病人带来了复明的机会, 由于手术较复杂, 手术时间长, 术后反应重, 所以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 对视力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尤为重要。

2.5.2 术前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应充分了解每个病人的个性, 稳定情绪,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鼓励和安慰病人, 以消除恐惧心理, 从而取得信赖的合作,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消除顾虑, 针对不同病人给予恰当的解释、开导。说明本病手术后视力会逐渐恢复, 消除病人对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的顾虑心理, 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 给予正确指导, 同情病人的疾苦, 生活上多关心他们, 尽量满足正常需求。

2.5.3 术后心理护理。病人手术后回到病房, 即意识到手术已结束, 这时他们急切渴望知道手术是否成功, 因此, 护士首先要告诉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 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他们卧床休息, 限制头部运动, 不能用力大小便、咳嗽、大声说笑, 以防伤口裂开及晶状体脱位, 让病人明白更多的利于术眼恢复的方法, 帮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让病人保持身心舒适, 心情轻松。认真做好出院指导, 消除病人出院后的顾虑, 对卧位的要求要详细认真的讲解。嘱定期复诊, 及时发现术后的远期并发症, 在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防止碰伤和震荡视网膜, 避免过多的看书、看电视, 避免过度疲劳引起视网膜脱离复发。避免情绪波动, 保持良好心态, 以利疾病早日恢复。

2.6 前房积血的心理护理

前房积血病人情绪不稳定, 会使病情加重, 引起眼压升高, 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护士应主动向病人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 并指导其自我调节, 使病人尽快稳定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我科开展心理护理工作6个月以来, 使我科147例病人的治愈率达100%, 无1例感染。眼科病人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将不断改进和提高我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眼科,病人,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徐君.手术病人术前焦虑评估与心理护理 (J) .职业与健康, 2008, 24 (11) :1111-1112.

[2]姚丽娟.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6) :148.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8

在肿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 心理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肿瘤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疗效, 直接产生治疗作用, 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 抑制肿瘤的发展。因此, 应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 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而可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

1 临床资料

2001年—2008年我院收治100例肿瘤病人, 男50例, 女50例;年龄11岁~85岁;10例未进行过手术, 其余均进行过手术。

2 心理特征及护理

2.1 恐惧心理

一般病人因为缺乏医学知识, 认为患上肿瘤很快就会死去, 因此非常害怕, 没有安全感。因此, 对还不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应适时、策略地将诊断告知病人, 对于了解自己病情的病人给予科学的解释, 正确的指导, 劝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 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此外, 病人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严重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以及手术造成的毁损性后果。这就需要在治疗前说明治疗的必要性, 同时将完整的治疗计划、过程、效果,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告知病人, 使其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而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对不良反应的忍耐力, 密切配合治疗。

2.2 求生心理

当肿瘤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 会极度渴望生存, 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 控制病情。此时应利用这种心理,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用自信的言语向病人传递现代医学能够有效的控制癌症病情的信息, 以增强这种欲望, 有利于在治疗上取得病人积极的配合, 以致达到最佳疗效。

2.3 孤独心理

病人住院后, 陌生的环境会使其感到孤独, 此时应该热情诚恳的关心、安慰照顾病人, 动员家属体贴亲近病人, 常到医院看望病人。

2.4 悲观和绝望心理

有些病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便认为再怎么治疗也无济于事, 还要拖累家人, 对治疗无信心, 甚至拒绝治疗。此时更应关心病人, 定时探望,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说明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病人对家属的重要性, 适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表示关心, 如握握手、拍拍肩膀, 同时应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 尽量排除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2.5 愤怒和固执心理

肿瘤病人由于病程持久, 无法忍受疾病的折磨, 常常无故发脾气, 变得固执。因此, 在病人住院期间应提供舒适的环境, 在病人哭泣、打骂等发泄愤怒行为时应静静的陪伴病人, 耐心倾听其情绪的发泄, 尊重病人, 周到地照料病人, 工作要细致, 言行要谨慎,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3 体会

3.1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病人是有意识有感情的, 心理护理对肿瘤病人尤为重要, 护士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促使病人身心舒适, 可以为治疗创造先决条件, 甚至能起到药物或治疗措施达不到的效果。

3.2 不应对病人隐瞒病情

对肿瘤病人隐瞒病情只可能是暂时的, 病人可以从所用药物、自身病情观察、周围人的态度中猜测出真相。为了避免病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 应让病人有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病人家属将诊断告诉病人, 或用留有余地的话答复病人的质疑, 让病人从心理上慢慢接受癌症的诊断。

3.3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住院环境可以直接影响肿瘤病人的情绪。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激发病人积极的应对治疗, 减轻焦虑不安。对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病情危重者应当做好保护措施, 如保持地面整洁干燥, 防止病人滑倒;使用床边护栏, 防止病人坠床, 保证病人的安全。

3.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与心理护理效果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做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护理水准;真诚地对待病人, 取得信任;运用沟通技巧, 全面了解病人的需要;尊重病人的权利, 以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 帮助病人确认并满足其心理需要。

3.5 掌握沟通技巧

沟通可以有效地给予肿瘤病人心理帮助, 分为语言性和非语言性, 沟通时注意全神贯注地倾听;适当的沉默;温和的触摸;态度诚恳, 语言亲切, 姿态自然放松, 目光温和的与病人接触;谈话过程中不应该很快改变话题, 不用说教式语气, 避免针对性不强的解释, 避免匆忙下结论或解答。

3.6 争取家属配合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指导家属安抚病人, 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

参考文献

[1]闫凤玉, 李魏春, 王淑琴.癌症病人心理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5C) :1372-1373.

长期卧床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9

关键词:长期卧床,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日常的护理工作也由原来单纯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了心身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病人来说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对于疾病的康复起着同等的重要的作用。病人久卧床塌, 整日呆在一成不变的病房里, 昏昏沉沉, 就容易情绪低落, 产生消极心理, 对美好生活丧失信心, 长时间卧床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 营养不良等, 自卑感油然而生。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与医学科学的发展,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日渐重要,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还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 心理状况的改变

长期卧床的病人体质多弱、身体各方面免疫力减退、抵抗力下降, 不但要忍受原有疾病带来的折磨, 还有可能会产生许多并发症, 比如说持续的疼痛、大小便失禁、便秘、语言障碍等。这样时间长了, 病人整日担心自己的病怕是难以治愈, 又连累了家人除了工作还要照顾自己, 自己现在什么都干不了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我给家人造成了多大的麻烦, 进而产生了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回想起以前的生活, 他们会担心朋友、同事等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等等, 这些都是长期卧床病人常有的心态, 久而久之, 这样消极的心理状态势必导致病人出现精神抑郁, 情绪紧张, 整日忧心忡忡, 有时抑郁沉默寡言, 有时情绪暴躁易怒, 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发火, 出现心理极端变化。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有效地帮助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入院后及时向患者介绍本院的医疗设施概况及本科室主治医师的技术力量, 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其他病人及其责任护士, 向其介绍病情、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同时帮助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加积极配合治疗的进行。还可以并举一些成功的实例, 增强患者的信心, 使之精神得到放松, 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会达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2 加强语言沟通技巧, 增进护患关系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 你要做得不仅是日常的基础护理, 和谐的护患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应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好感, 通过引导让其袒露心境及情绪才能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畅所欲言, 才能帮助其消除不良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对于病情较重、复杂多变、年老孤独者更要注意谈话的距离, 可采用0.5m的较亲密距离, 认真聆听并随时把理解的内容反馈给病人, 消除陌生感。在交谈中, 给予患者亲切温柔的目光、简单适时的发问, 可以提高病人对谈话的兴趣, 也让病人感觉到被尊重, 理解他们的苦衷, 并能引导他们适当的发泄, 了解他们的困难, 借助语言的直接暗示解除其思想负担,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3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患者由于疾病承受着身体及精神两方面的痛苦, 而患者的家属也同样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沉重负担, 作为医护人员应该耐心细致地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家属是患者至亲至爱的人, 如果连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放弃自己, 嫌弃自己, 那患者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打击。作为家属, 虽然有时身心疲惫, 但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不要把不良情绪带给患者, 家属应从身心健康、生活等更多的方面帮助和照料病人, 使患者从家属的鼓励和支持当中汲取战胜疾病的力量。

2.4 适当地安排病人进行户外活动 让患者走出单调的病房去接触大自然的阳光, 呼吸新鲜空气, 置身于花草树木中, 使其心情愉悦, 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病人自身文化素质情况, 在治疗之余, 有意识提供有积极意义的文学作品提供给病人阅读, 在心灵上给予慰藉, 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做好患者的日常基础护理工作

保持病人生活舒适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根据病情给病人安排舒适且安全的体位, 帮助病人在床上进行肢体的活动或按摩, 预防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 为今后的功能康复锻炼提供有利基础。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 床铺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定时给患者翻身改变体位, 并经常用湿热毛巾擦洗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医护人员可用手掌对病人背部进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拍击, 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在病床旁应放置日常生活用物以便病人取用, 使其感觉舒适、方便、安全。还要注意口腔的护理, 指导病人经常漱口清洁口腔, 可改善食欲, 增强身体抵抗力,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还有口腔有异味也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感。注意为患者定时清洗外阴部, 特别是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时, 便后要用温水擦洗, 保持其清洁干燥, 减少尿路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 增进舒适感, 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 对于长期卧床病人, 做好日常基础护理的同时, 对其心理护理的至关重要。了解及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的改变, 并采取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措施, 以高度的责任心, 高尚的医德, 和蔼的态度, 文明的语言和良好规范的行为, 使病人感受到来至他人的温暖和关心,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帮助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秀芳, 闫红卫.脑梗死卧床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 4:220.

[2]李跃琼, 方家香.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6:1045.

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10

1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病人入院后,大都心境不良,情绪不稳,焦虑恐惧,疑虑重重,甚至消极悲观等。这时作为护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推行微笑服务[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要树立“病人第一”的思想,一切为病人着想,视病人如亲人,以和蔼的态度,极大的同情心,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迅速适应医院环境。二,要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说和要求,对病人做细致耐心的解释和劝导工作,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与病人迅速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做病人的知心人。三是注意培养良好的第一印象,护士的仪表、态度、举止、语言、理解,是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环节,要让病人通过对护士的第一印象,认为这个护士的服务态度好,医疗道德高,接受她的治疗安全、放心。四,积极做好治疗,执行医嘱按时准确,做到技术娴熟,操作轻柔,亲切耐心,一丝不苟。护理人员通过这些热情微笑的服务措施,能够很好地减轻病人的焦虑心情,增强信心,改善病人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病人向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为治疗躯体性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排除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

病人住院后,常会遇到一些不利于治疗的因素,概括起来,一是有后顾之忧,病人生病住院治疗常常挂念家庭和单位,有的病人担心家务事无人处理,孩子无法管教;有的担心病程对奖金、工资、小集体的影响;有的自费病人常担心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等。二是猜疑心重,极度的孤独感。三是危重病人的不良影响,病人看到一些重病人的状况,不禁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好象面临巨大的威胁,迈入了垂死关头,使他们在精神上十分紧张。这些因素对治疗疾病有很大影响。因此,护士、医生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因素。首先,帮助病人解决后顾之忧。应积极争取家属和单位的合作,妥善地处理和解决好令病人担忧的问题。必要时请单位领导和同志们及家属看望病人,把病人住院期间的奖金、工资落实情况、医药费、家务事的安排等情况详细地告诉病人,使他们无忧无虑地安心治病。二是设法让病人轻松愉快,病人入院后,护士应把他介绍给同病室的病人,也把大家介绍给他,让他尽快与同室的病友熟悉起来,平时也应引导病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除了危重病人外,给一般病人安排适当的消遣和娱乐也是不可少的。护士应组织或引导病人根据各人情况作好安排,以免病人感到无聊、厌烦、度日如年。三是主动开展心理疏导,把与疾病有关的医学、心理卫生、预防、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向病人作宣传,使病人认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调动病人的主观性动性,用乐观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配合治疗。四是要对病人合理安排,分室治疗,危重病人与一般病人尽可能的分开,不在同一病房里治疗,以免影响一般病人的治疗情绪。五是有目的的让疗效理想的病人介绍治疗体验。护士、医生要利用较好的病人典型,亲身向病友介绍治疗的机会,如自己如何主动配合,应注意的事项等。这对减少病人因疾病、手术或某种操作而产生恐惧心理,鼓舞治疗信心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有的放矢,采取因人而异的护理方法

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病程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首先要与病人促膝谈心,耐心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语言亲切和善,使病人感到温暖与关心,缓解病人精神上的紧张。其次适当介绍主刀医生的简单情况及参加手术的人数,介绍手术的大概过程和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对术中怕痛的病员,应先告诉他们一些简单易懂的麻醉知识,不要给病人下绝对不痛的保证,既要消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又要让病人有思想准备来应付手术所引起的轻度内脏牵涉痛和不适。再者术后要细心护理,病人恢复意识后及时告知手术进行的情况,预后过程和前景,对使用胃管、氧气管、引流管、导尿管及其附在身上的仪器、导线等,护士应主动详细说明其作用、意义,以免病人产生顾虑而影响情绪。再如对癌症和濒死病人,主要是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根据病人的思想给以下不同的解释、劝导和鼓励。在生死的关键时刻,医护人员要言语亲切,用词慎重,态度稳妥,严密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尽量满足和符合病人的要求,防范发生意外。总之,做好心理护理要因人、因病、因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艳兰,闫永海,张宏丽.实施有效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124.

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1

【关键词】肿瘤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狀态。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治疗和护理,并且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进行调整适应。笔者通过对肿瘤病人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的护理 总结如下:

1 疾病早期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1.1 恐惧、抑郁、否定的心理护理 恐惧是恶性肿瘤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恐惧,包括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孤独的恐惧、疼痛的恐惧、与亲人分离的恐惧等,这些心理因素常常使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多数患者得知患癌症时,会有一个震惊时期,此期患者会极力否认癌的诊断,如:怀疑诊断报告有误等,此时对待患者不必过早地勉强其放弃他的否认去面对现实,对于失去理智的患者,要多给予理解和照顾,并注意保护患者,当患者逐渐接受这个现实时,他会陷入极度的痛苦、绝望之中,这时更需要护士的体贴和关怀,主动与病人沟通。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语言亲切,主动和患者谈心,介绍医院环境和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使之尽快适应患者角色得到安全感。

1.2 愤怒期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确定自已患上恶性肿瘤后,会出现愤怒的反应,认为世界不公平,为什么会偏偏选择自已,而后会将其愤怒的情绪转向他人。此时我们对患者要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使其能正确地对待疾病,同时还要和患者家属沟通。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性的告知病情。现代肿瘤的治疗观主张在病人能心理承受的情况下让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利于病人对治疗保持适当的期望值,更好地配合治疗[1]。因此,对文化层次较高、性格开朗、坚强的病人可在一定程度上委婉的告知病情,并多强调其积极的一面,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适时进行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减轻机体对疾病和治疗的反应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帮助患者重塑自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2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2.1 手术前后的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阶段,遭受着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且外科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常影响机体和肿瘤所在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截肢、人造肛门等,应深切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术前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明确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用自已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信任、配合。术后帮助患者重建机体功能,做好饮食指导,并定期复诊。

2.2 化疗、放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化疗、放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加上治疗费用较高,常使患者的焦虑加重,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理解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事项等环节。化疗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很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易出现焦虑、压抑、失望、悲伤等心理反应[3]。这时,我们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①充分告知治疗计划及治疗副作用,使病人有心理准备;②解释化疗正常的生理反应,要求患者尽量能正常进食,进食易消化、少油腻的清淡饮食,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③出现脱发时,可戴帽子或假发,告诉病人停药后新发会渐渐长出;④有时为配合谈话的效果,要握住病人双手,在操作时拍拍病人的背以示鼓励,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在治疗结束后,适时恢复部分工作,可使患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重新常使患者的焦虑加重,振奋

3 疾病晚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恐惧、可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随着机体功能逐渐衰退,病人可能放弃本来的活动,而形成恶性循环。如病情许可,应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不要过早地卧床不起。这样,既可延缓机体机能的衰退。晚期癌症病人会产生一种脱离社会的孤寂感,表现为害怕被淡漠和被抛弃。护士应多巡视,主动解决病人的需求,使病人感到慰藉。对终末期病人,重视病人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这是对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当病情迅速恶化,病人会出现愤怒和绝望的情绪反应,应多予关心,防止发生意外。也有一些病人愿意从医院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后离开人世。

4 体会

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心理因素对患者有显著的影响,因他们的心理状态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用热情的态度、和善的语言、良好的服务,给患者以安慰和疏导,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强心理治疗效果,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同时我们医护人员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来感染患者,精心的护理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做好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铁英,周敏,冯丽娟,等.癌症病人对重症病情告知态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6):1522-1523.

[2] 顾晓菊,赵梅.影响肿瘤病人治疗依丛性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73-474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篇12

1 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1 否认和怀疑

患病早期, 病人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 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 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 对身体无大影响, 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 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 拒绝改变饮食习惯, 不接受治疗, 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这阶段应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和希望, 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加强病人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 使其克服对疾病的怀疑、拒绝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1.2 愤怒和失望

病人一旦被确诊, 将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 否则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青少年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 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 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 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 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对生活失去信心, 情绪低落, 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 情感脆弱, 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时父母遗传的结果, 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对此类病人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用宣泄法使积聚在病人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 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 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 让病人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1.3 焦虑和恐惧

糖尿病难以治愈, 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加之病人对糖尿病的知识知之甚少, 病人存在许多误解, 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惧怕死亡;或对治疗过分关心, 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护士应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 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病人的情绪, 给病人以支持、鼓励, 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 知道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 帮助病人制定生活作息表,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以转移其消极心理。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调节,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使病人正视自己的病情, 正确对待生活, 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1.4 自责心理

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 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 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让病人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 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科学的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在尽可能的条件下, 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 使病人协调自己的不良心态,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5 厌世和自杀心理

患病时间长, 并发症多且重, 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病人, 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 认为无药可救, 自暴自弃, 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 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对这类病人, 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依赖, 主动与病人谈心, 合理提供治疗信息, 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 帮助病人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病人, 促使病人克服厌世心理, 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自杀念头存在期间, 应严防病人的自杀行为。

2 结语

上一篇:生活的减法下一篇:非开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