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

2024-08-05

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精选8篇)

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 篇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属于性病的一种[1]。近年来, 感染梅毒的孕妇人数越来越多, 其顾虑较多, 情绪比较焦虑。为了使孕妇顺利度过分娩期,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及感染医护人员, 现对本院近年来产科收治的20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妊娠合并梅毒病人20例, 年龄20岁~40岁;初产妇12例, 经产妇8例, 孕28周~40周;其中早期潜伏梅毒10例, 一期梅毒8例, 二期梅毒2例。

1.2 诊断方法

测定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 阳性者行梅毒螺旋颗粒凝集试验 (TPHA) 及RPR滴度测定, 2项结果均为阳性即判定为妊娠合并梅毒。

1.3 治疗方法

对早期妊娠发现合并梅毒 (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 病人孕初3个月内, 苄星青霉素240×104U双侧臀部肌肉注射, 每周1次, 3周为1疗程, 孕末3个月再注射1疗程;或普鲁卡因青霉素80×104U, 每日1次肌肉注射, 连用15 d。青霉素过敏者可换用头孢曲松1 g, 每日1次, 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 连用10 d, 或盐酸四环素500 mg, 每日4次口服, 连用15 d, 或多西环素100 mg, 每日2次口服, 连用15 d, 或米诺环素100 mg, 每日2次, 连服15 d, 或红霉素500 mg, 每日4次, 连服15 d, 但红霉素效果差。中期妊娠发现合并梅毒病人自确诊之日起治疗1疗程, 孕末3个月治疗1疗程。胎儿娩出时常规查TRUST滴度、TPPA检查, 并按先天梅毒患儿隔离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大多数妊娠合并梅毒病人及其家属缺乏本病的基本知识, 一旦确诊, 即对其表示怀疑, 病人不能接受事实, 情绪波动很大, 常怨恨自己或丈夫, 感情变得非常脆弱, 表现为愤怒、恐惧、焦虑、委屈、急躁、悲观、绝望等。此时病人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社会、家庭压力, 另一方面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对孩子未来健康状况的影响, 因而处于一种复杂的心态中[2]。针对病人的这种心理状况, 护士应先耐心倾听其情感体验, 鼓励其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使情绪得到释放, 再向病人介绍有关梅毒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 让病人了解感染上梅毒并非不可治愈,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并为病人保密, 解除其心理负担, 使之能积极面对现实, 以正确的态度配合治疗、护理。

2.2 消毒隔离

(1) 应加强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对梅毒防治知识的培训, 严格执行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3], 特别要注意产时、产后的消毒隔离。 (2) 妊娠合并梅毒病人应在隔离待产室 (床) 待产和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接生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溅到医务人员眼部, 医务人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隔离衣、防水袖、围裙、防护面罩;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光线充足, 并特别注意被针头、缝针头等锐器刺伤;由于病原体可通过产道传给新生儿, 故在第二产程尽量避免做对胎儿有损伤的操作, 适当提早进行会阴侧切, 减少胎儿头皮与阴道壁的摩擦, 防止由产道引起的母婴传播。 (3) 病人用过的衣服、床单、被套等布类装袋标记、送洗。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胎盘和病人血液污染的敷料、卫生巾、恶露垫应装袋标记, 密闭运送, 无害化处理。使用过的接产器械用1 000 mg/L健之素消毒液浸泡15 min, 再用流动水冲洗, 最后用多酶液浸泡2 min~5 min, 并放入黄色胶袋封紧, 注明特殊感染后送供应室分类处理, 产房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4) 同病种病人可同室隔离, 在住院一览表与床头卡上标有红色三角形 (隔离标志) , 基础护理与产后会阴护理放在最后, 用物单独处理。护理人员的手必须用消毒液洗手后方可接触其他孕产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 或医务人员有皮肤破损对病人进行诊疗活动时均需戴手套。新生儿的护理, 为预防交叉感染, 新生儿沐浴与治疗放在最后进行, 与正常新生儿分开, 仔细观察新生儿全身皮肤情况,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所有的衣物、包被等均需经隔离消毒后方可再使用。向病人做好卫生宣教, 讲解预防交叉感染的卫生知识及必要性。病人出院后对床单、病房进行终末处理。

2.3 药物护理

(1) 药物副反应观察:梅毒以青霉素治疗为主, 用药要尽早、足量、规范。在首剂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梅毒螺旋体被杀灭, 释放异性蛋白质, 可能导致头痛、发热、肌肉痛等症状 (吉海反应) 。在妊娠合并梅毒病人启动治疗方案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 定时询问病人一般情况, 与孕产妇多交流, 予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 同时及时发现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后汇报医生, 积极配合医生予以对症支持处理。 (2) 梅毒经充分治疗后应随访2年~3年。由于随访时间较长, 病人随访依从性差。在治疗过程中, 通过加强对病人进行该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护理知识宣教、预后宣教、心理护理等方式提高其依从性。

2.4 出院延伸护理

(1) 病人出院后健康教育、家庭陪护人员健康教育。嘱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 保持健康的心理, 搞好个人卫生,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出院后消毒隔离知识宣教, 避免疾病播散。 (2) 出院后随访宣教。随访时间2年~3年, 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 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 包括临床及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实验 (RPR) 。梅毒儿出院后分别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追踪检测VDRL试验或复查RPR, 直至其滴度持续下降或阴性。若滴度上升, 予以复治。若在治疗后6个月内梅毒的症状及体征持续存在或血清滴度未下降4倍, 应视为治疗失败或再感染, 除需要重新加倍治疗外, 还应考虑做脑脊液检查, 以观察有无神经梅毒。 (3) 转介社区, 将妊娠合并梅毒病人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详细交由社区护士跟进。在门诊随访中定期对病人进行电话、短信、产后访视、家居访视, 督促病人定期回院复查相关检测指标。

3 小结

在临床护理中良好的心理护理能促进病人恢复心理健康,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执行梅毒消毒隔离制度可防止交叉感染及医院感染。

关键词:妊娠,梅毒,产科护理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957-658.

[2]魏明华, 章鸣, 章慧珠, 等.妊娠晚期合并梅毒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1) :30-31.

[3]刘荣, 武延宏, 沈志江.产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4) :273-274.

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2

随着社??的进步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公民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减少医疗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已成为当前各医院关注的重点。其中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现将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加强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阐述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神经内科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走失、褥疮、误吸、其他差错、投诉等护理问题共13例,发生率为20.63%。

1.2 护理要求 老年病人阅力深,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工作上有成就,在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当他们患病后,由一支配别人的人变成了受别人支配的人,这种角色的改变,使老年病人的自尊受到压抑,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观察的十分细致和敏感。作为护理人员要理解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尽可能给予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耐心诚恳的解释,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即不冷淡他们,也不要奚落和讥讽他们,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对老年体弱、力不从心、缺乏自理能力者,要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说话哆嗦,语无伦次,暴躁的老年病人,要有耐心,要宽容他们,并采取老人乐意接受的方法。对长期患病、受疾病折磨而出现的抑郁、消沉、沮丧情绪,要细致观察,耐心疏导,防治意外的发生,帮助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护理管理

1.3.1 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物品管理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布局合理,病区内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或3次,保持清洁,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病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治疗室用物不准进入治疗室,一切用物定位放置,专人管理,浸钳筒、碘酒、酒精瓶定期消毒灭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保存备用;护士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各种医疗器具的质量,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院感染。

1.3.2 基础护理管理:加强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者,由护士予每2h翻身、叩背1次,叩背应遵循从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原则,每次10~15min,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发热、昏迷者每日做口腔护理1次或2次,预防口腔感染。对吞咽麻痹病人的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饮食呛咳者,不能由口腔进食,以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应予鼻饲流质饮食。口咽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应定时吸痰,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鼻腔的原则,如病人咳嗽反射好,可适当刺激病人,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液由气管套管口喷出。

1.3.3 制度管理: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医院制订的核心制度要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几代人的心血结晶。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晨间提问、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定期考试等形式,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1.3.4 健康教育管理: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如意识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痴呆患者,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对于感觉障碍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进食、饮水时温度在40℃左右适宜;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触皮肤,有空调设施的病房尽量不用热水袋。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患者应24h不间断看护。建立请假制度:凡病人离开医院必须请假,得到允许由家人带领方可离开。

1.3.5 意外事件管理:在医院护理中,夜间护理力量相对不足,陪护人员疲惫入睡,意外事件更易发生。故应合理搭配夜间护理力量,尽可能安排双班制,新老护士搭配,保证人力资源配备。同时,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加强责任心,并告知甘露醇外渗容易引起皮肤坏死。一旦引起输液部位肿胀,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通过以上系统的护理管理措施,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各项护理指标达标率100%,老年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护理问题和缺陷明显减少,科内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取得零纠纷、零投诉的成效,科内护理工作的进步获得医院及护理部普遍认可。实施前的63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13例,实施后的63例住院老年病人中,发生护理问题3例,实施前后指标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

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安全护理 篇3

【关键词】 护理;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48-01

神经外科病人因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視力视野受损等因素,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坠床、碰伤、压疮等危险[1]。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病人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主要的安全问题与原因分析

1.1 坠床: 神经外科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或定向能力异常,意识障碍的病人如有躁动,很容易从床上坠下,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如肢体偏瘫,在翻身时由于肢体运动不协调易发生坠床。我科曾发生过一例因翻身坠床的深刻教训。

1.2 跌倒: 神经外科病人主要以老人及定向能力异常的病人为主,且多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视力、视野受损,走路时易跌倒;地面潮湿、果皮等易导致滑倒;病房内设施摆放凌乱或走廊内有障碍物更易导致病人跌倒。

1.3 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过度受压引起血流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神经外科的病人常因为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昏迷病人无自主活动,烦躁病人不配合更换体位,应用约束带不当等而形成压疮。

1.4 运送搬运意外: 用平车或轮椅运送,在转运过程中因方法不正确或安全措施使用不当而导致病人碰伤、坠落等危险。

2 护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强调“四化”[2]管理即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护士长责任,通过安全管理教育使护士从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等,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分析病区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把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各项工作多一次关注,多问一句,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避免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巡视,有专人陪护,使用床栏,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使用时的注意皮肤是否受损或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定期放松肢体。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协助其翻身,并处于安全舒适的卧位,搬运病人时要有护理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加强对护工的培训和管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安全责任感,在使用平车和轮椅时注意使用安全带,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要有护理人员或医生陪同。

2.3 防止跌倒: 病房内设施摆放要简洁整齐,走廊内设有扶手,避免放置杂物,卫生间安装扶手,保证床头呼叫系统的完好使用。加强对清洁工的监督和管理,拖地时拖把避免过湿。病房、卫生间走廊均应有“小心地滑”警示标志。

2.4 防止压疮: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建立翻身卡、皮肤护理记录单等,定期进行翻身、叩背,给予电动充气防褥气垫床,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大小便失禁患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爽,每日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在汗腺分泌旺盛的地方涂上爽身粉。

2.5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责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防滑、防跌、防烫伤等安全宣教,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如外出、洗澡、入厕等要有人陪同。护士长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3 护理体会

针对病人翻身坠床事件,本科通过认真的探讨,制定了“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防范预案”,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增强了安全防范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为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提供了一个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赛珠.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7(19):1223-1225.

神经梅毒患者17例的观察与护理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 男13例, 女4例, 年龄20~67岁, 中位年龄49岁。均经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 、梅毒螺旋体凝试验 (TPHA) 、脑脊液 (CSF) 检查, 包括CSF-RPR、CSF-TPHA;结合患者的冶游史、配偶血清RPR、TPHA查以及典型体征阿—罗瞳孔 (因对光反射径路在中脑顶盖区受损导致对光反射消失, 调节辐辏反射存在) 而诊断[3]。伴随症状:头晕、头痛12例, 一侧肢体偏瘫7例, 脑神经损害6例, 精神错乱4例, 精神失常4例, 错觉、幻觉、妄想3例, 痴呆、记忆力下降7例, 癫痫7例, 大小便障碍7例, 失语3例, 共济失调5例。

1.2 临床治疗

目前神经梅毒最有效的治疗仍为大剂量、足疗程使用水溶性青霉素。

1.2.1 获得性梅毒:

水剂青霉素G 1200万~2400万U/d静脉滴注 (200万~400万U, 4h 1次) , 共10~14d;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次, 每周1次, 肌内注射, 共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d, 肌内注射, 加丙磺舒500mg, 口服, 每天4次, 共10~14d, 继以苄星青霉素每次240万U, 每周1次, 肌内注射, 共3次。青霉素过敏者, 可选用头孢曲松或四环素治疗[4]。四环素0.5g, 每天4次, 口服, 连续30d;或米诺霉素100mg, 每天2次, 每月连服14d, 连续9个月。头孢曲松钠1.0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连续14~21d[5]。在治疗中可出现吉海反应 (J-H反应) , 故应在治疗前1d口服泼尼松10mg, 每天2次, 连服3d, 可避免吉海反应的发生, 在GPI患者中吉海反应的发病率尤高[6]。

1.2.2 胎传梅毒:

水剂青霉素G 5万U·kg-1·d-1, 分2次静脉滴注, 共10~14d;普鲁卡因青霉素G 5万U·kg-1·d-1, 肌内注射, 共10~14d。

2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2.1 基础护理

首先,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规律、生活需要, 然后根据需要提供基础护理。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 保持室内通风及相应的温度、湿度, 每周用紫外线照射病房1~2次。对卧床者定期翻身拍背, 受压处皮肤及骨突处进行按摩, 以防肺部并发症和压疮的发生。

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 一旦被确诊为神经梅毒, 大都不能接受, 常出现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抑郁等, 并担心家人及朋友知道, 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在接触此类患者时更应该积极主动与其沟通。 (1) 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我们在患者的床头卡病情诊断栏上用MD代表梅毒, 不随意泄露患者的隐秘, 传播患者的信息; (2)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神经梅毒病只要经长期规范治疗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在行动上要平等对待患者, 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尊重、关心、关爱, 以减轻其自卑心理, 从而配合治疗。

2.3 症状护理

2.3.1 头痛:

本组患者有12例出现头晕、头痛。患者头痛是由于脑膜血管受梅毒螺旋体的侵犯, 引起梅毒性动脉内膜炎, 造成动脉梗塞, 使脑组织缺血。在给与药物治疗的同时, 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增加探视次数,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使其情绪稳定, 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教其用手指压头部两侧太阳穴, 并适当抬高床头15°~30°。

2.3.2 偏瘫护理:

本组患者有7例出现偏瘫, 脑神经损害6例, 其护理可采用脑卒中瘫痪及脑神经损害患者的护理措施。 (1) 做好饮食调护、早期康复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少食辛辣、咖啡等食品, 戒烟酒, 多食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急性期一旦过后, 即应开始实施功能锻炼计划。 (2) 患肢护理:从患者发病一开始就要尽量使其保持功能位置[7], 即仰卧时使患者的患足背翘起与床面呈90°, 患侧下肢保持正直不向外侧倾斜。可通过穿“丁”字鞋, 或枕头、沙袋等物支撑足底来实现。这样做能防止足下垂、膝关节和髋关节外翻畸形。平时用枕头垫在手掌下和足跟下抬高患肢, 再用热毛巾外敷肩、肘、腕、膝、踝关节, 手和足可放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减少“偏瘫性关节病”。为防止患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畸形, 患病初始就要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活动原则:一个一个关节活动, 活动范围以正常人活动度为依据, 幅度由小到大, 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循序渐进, 尽可能到位, 每天2~3次, 每次30min, 帮助患肢肘关节屈伸、旋转, 肩关节外展、内外旋, 肘关节内外旋, 膝关节屈伸, 踝关节伸展及内外旋等活动。鼓励患者积极独立完成自理活动, 把障碍物从患者经常活动的区域移开, 以提供安全环境, 并保持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在伸手可触及处。指导患者坐、立、走。病情好转后, 可由护士或家属陪同到室内活动, 逐步过渡到生活能够自理[8]。

2.3.3 精神异常:

本组患者共12例出现精神异常, 表现为精神错乱、精神失常、错觉、幻觉、妄想等。针对此类患者, 一旦出现精神异常, 立即安排在设备简单、门窗安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单独病房, 设立专人24h陪护。请精神科会诊, 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注意三防:防伤人、防毁物、防自杀。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转精神病医院治疗。

2.3.4 痴呆:

本组患者有7例出现痴呆, 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行为紊乱等, 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针对此类患者, 做到: (1) 指导其多动脑, 耐心地训练患者发音, 用记忆、计算、读书、音乐等方法刺激大脑; (2) 为患者制定多元饮食, 遵循少食多餐, 清淡为主; (3) 组织这类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如读书、看报、看电视、唱歌等形式; (4) 与家属密切合作, 制作小卡片, 让患者随身携带, 里面记录患者姓名、家庭地址、亲属名字、电话号码等, 防止其走失; (5) 交代家属经常与患者谈心, 让他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更要和家属一起安慰他, 让其情绪稳定, 振奋精神, 树立信心, 配合治疗。

2.3.5 癫痫:

本组患者中7例出现癫痫, 患者癫痫发作时往往意识丧失, 对其的伤害也很大, 需要及时的急救及护理。 (1) 严密观察先兆症状:发作前几秒钟患者出现感觉、运动、精神、神经方面的先兆, 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告知家属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 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及时处理, 并采取保护措施, 可减少发作癫痫的发生, 以及摔伤等意外事故。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卧床、头偏一侧, 取下义齿和眼镜, 松开衣领裤带, 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备吸痰用物。 (3) 防止意外损伤:加用床挡专人守护, 切勿用力按压患者身体。当患者出现兴奋躁动时, 应加强保护, 防止自伤或他伤。 (4) 尽早使用抗癫痫药并观察用药情况, 控制发作:遵医嘱两人操作, 缓慢静脉注射抗癫痫药,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详细记录抽搐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发作时状态。 (5) 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电解质的变化。遵医嘱静脉快速滴入脱水剂。限制饮水量,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6) 药物护理:严格遵医嘱准确、按时给药。

2.3.6 小便失禁:

本组患者有6例出现小便失禁, 指导其勤洗会阴、更换衣服。对5例男性患者我们均使用假性导尿。

2例女性患者留置尿管, 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每周换导尿管1次, 每天换尿袋1次, 每天进行会阴护理2次, 嘱患者多饮水, 保证每天尿量在1000ml以上。训练排尿功能, 每4小时开放尿管1次, 每天清洗会阴部2次, 每天更换引流袋, 7d后拔除尿管。

2.3.7 失语:

本组患者有3例失语。针对该情况, 医护人员应评估患者说、听、读、写、理解的能力等, 以简便而患者满意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并注意患者能够表达的基本语言。鼓励患者家属多探视, 提供交流的机会。对患者说话时, 速度要慢, 态度和蔼, 并面对患者, 以便患者听清楚。鼓励患者写出或用手语比划出使其不安的想法或感觉, 做好心理疏导, 多与患者谈心, 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引导患者面对现实。介绍同种疾病的其他患者恢复情况, 使患者解除顾虑, 保持良好的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语言功能恢复计划, 鼓励患者听收音机、音乐等, 提供再学习语言的机会。

2.4 并发症护理

每天3次口腔护理、经常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长期卧床者应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每天用温水擦浴1次, 保持皮肤干爽和床单整洁, 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

3小结

梅毒在我国重新流行已有20余年, 1991-2000 年梅毒年均增长51.63%, 而已知未经治疗或未彻底治疗的部分患者3~10年可出现神经受损症状[9]。神经梅毒发病隐匿,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可侵犯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随着艾滋病的蔓延, 在这些病例中40% 的早期病例的脑脊液可分离出梅毒螺旋体[10],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重新关注神经梅毒。

总结本组病例, 我们将神经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归纳为: (1) 脑膜、脊膜血管梅毒, 突然发生偏瘫、失语、感觉丧失、视觉障碍或精神错乱, 这些症状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形式, 年轻患者有1 次或几次脑卒中发生时应考虑此种类型。 (2) 麻痹性痴呆, 表现为人格改变、易怒、情绪不稳定、偏执、情感障碍、虚构和夸大妄想等, 体格检查可见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最后进展为阿—罗瞳孔, 但我们观察的病例中有2 例有此改变。 (3) 脊髓痨, 主要症状是闪电样疼痛, 共济失调和尿失禁。主要体征为膝踝反射消失, 足与腿的震动觉、位置觉损害和Romberg征 (+) 。 (4) 脊髓梅毒, 常呈渐进性肢体无力, 可发展为四肢瘫痪, 多不对称, 伴有不同类型的感觉障碍和尿失禁。 (5) 无症状性神经梅毒, 无临床症状或体征, 诊断依靠脑脊液检查结果, 未经治疗的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发展成晚期有症状的神经梅毒的可能性尚不清楚。 (6) 先天性神经梅毒, 曾可等[11] 报道, 在新生儿胎传梅毒中, 8%有神经梅毒表现。而母亲梅毒未经彻底治疗时, 其新生儿可出现类似成人梅毒的临床表现;梅毒性视神经萎缩, 先是一只眼进行性失明, 而后波及另一只眼, 视野缩小, 少见出现盲点;梅毒性神经耳聋, 表现为内耳炎和听力丧失。临床医师除了应熟悉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特征外, 还要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格检查, 尤其是询问冶游史和吸毒史。由于涉及隐私问题, 一般很难问到, 故可从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来推断, 当常规治疗无效时, 要以婉转的语气动员患者查血清RPR、TPHA和CSF-RPR、TPHA, 使可疑病例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 减少误诊。

根据梅毒的一般病程可以推测近年神经梅毒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发病高峰, 因此要加强对神经梅毒的重视, 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 篇5

A.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B.颅内占位病变 C.颅腔缩小 D.外伤 E.严重感染

【答案】:A 【解析】:考察颅内压增高的病因。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有:颅内容物体积增大、颅内新生的占位性病变、颅腔容积缩小,其中颅内容物体积增大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病因。

2.对颅内压过高病人不能采取下列哪项措施降低颅压

A.脱水疗法 B.腰穿放脑脊液 C.侧脑室引流 D.激素治疗 E.颅骨钻孔减压

【答案】:B 【解析】:考察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颅内压增高时,腰椎穿刺有导致枕骨大孔疝的危险,应避免进行。

3.患者,女性,19岁。头部跌伤后当即昏迷,10分钟后清醒,1天后再次昏迷,检查: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最主要的处理是

A.激素治疗 B.冬眠低温疗法 C.改善脑细胞代谢 D.急诊手术 E.脱水治疗

【答案】:D 【解析】:考察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病人外伤后有昏迷-清醒-昏迷表现,提示硬脑膜外血肿。颅内血肿一经确诊原则上手术治疗,手术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

4.患者男性,23岁。脑挫裂伤致急性颅内压增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A.肢体瘫痪 B.头痛、呕吐 C.神志昏迷 D.四肢抽搐 E.尿少

【答案】:B 【解析】:考察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即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5.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指

A.头晕、猝倒、视神经乳头水肿 B.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C.头晕、头痛、生命体征变化 D.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E.头晕、嗜睡、呕吐

【答案】:D 【解析】:考察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即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记忆性知识,须掌握。

6.患者男性,28岁。脑外伤后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对其急救处理不正确的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B.应用激素

C.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 D.腰椎穿刺、降低颅压 E.做好紧急手术减压的准备

【答案】:D 【解析】:考察脑疝的治疗原则。脑疝的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快速输入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紧急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呼吸功能障碍者立即气管插管。但应禁忌行腰椎穿刺,因可加重病情。

7.患者男性,35岁。脑外伤致小脑幕切迹疝,下列哪项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A.神志障碍,患侧瞳孔先暂时缩小,以后逐渐散大 B.神志障碍,瞳孔早期扩大 C.神志障碍,呼吸障碍 D.头痛呕吐,昏迷

E.神志清醒,一侧瞳孔明显散大

【答案】:A 【解析】:考察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小脑幕切迹疝病人患侧瞳孔先暂时缩小,以后逐渐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进行性障碍。8.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小儿的脑耗氧相当于成人的

A.1.5倍 B.2倍 C.2.5倍 D.3倍 E.4倍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脑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因此,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小儿的脑耗氧相当于成人的2.5倍。9.关于小儿脑的发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出生时脑重370g B.占体重的10%~12% C.大脑外观与成人相似 D.皮质下中枢发育较成熟 E.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成熟 【答案】:E 【解析】:考察小儿脑的发育特点。小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370g,占体重的10%~12%,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十分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的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10.关于脊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椎管内

B.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 C.下端在成人平第2腰椎 D.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 E.两侧连有神经根

【答案】:C 【解析】:考察脊髓的解剖生理。脊髓位于椎管内,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脊髓两侧连有由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根,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后根由感觉纤维组成,前根和后根有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椎节段。11.关于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进行 C.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反射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E.在周围神经系统参与下

【答案】:E 【解析】:考察神经调节的生理特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所以答案E是错误的。12.出生时即存在且终生不消失的反射是

A.瞳孔反射 B.腹壁反射 C.觅食反射 D.提睾反射 E.吸吮反射

【答案】:A 【解析】:考察神经调节的生理特点。出生时小儿即有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觅食和吸吮反射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否则将影响动作发育。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到1岁时才稳定。瞳孔反射终生不消失。

13.患者男性,25岁,突发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继之神志不清。检查:体温36.8℃,颈抵抗,心、肺无异常,肢体无偏瘫。入院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请问该病人治疗中不妥的是

A.绝对卧床4周 B.避免用力排便 C.保持病房安静 D.可给予脱水剂

E.不必使用止痛药和镇静剂

【答案】:E 【解析】: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护理原则:1.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4周,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增加病人的血压和颅内压的诱发因素,防止病人躁动不安,保持安静休息,避免用力排便。2.降低颅内压,可用甘露醇。3.对头痛和躁动不安的患者应用足量的止痛药和镇静剂,以保持病人安静休息,防止再出血。

14.患者男性,20岁,头部伤致硬脑膜外血肿,继发引起急性脑疝,此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

A.20%甘露醇静脉滴注 B.手术减压

C.手术清除颅内血肿 D.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E.应用地塞米松

【答案】:A 【解析】:考察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发生急性脑疝时,应立即静脉快速输入高渗脱水剂,争取时间尽快手术,去除病因。

患者男,35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头部,当时意识丧失,10分钟后恢复意识,伴有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询问病史,患者对受伤当时和伤前近期情况无记忆。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呼吸音正常,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15.对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为

A.脑震荡 B.脑出血 C.颅内肿瘤 D.颅内压增高 E.脑挫裂伤

【答案】:A 【解析】:考察脑震荡的诊断。脑震荡是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前及当时的情况。可能会伴有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短期内可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为脑震荡。

患者男,35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头部,当时意识丧失,10分钟后恢复意识,伴有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询问病史,患者对受伤当时和伤前近期情况无记忆。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呼吸音正常,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16.为进一步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颅部X线拍片 B.心电图 C.CT D.MRI E.脑电图

【答案】:C 【解析】:考察颅脑损伤的辅助检查。CT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部位、范围和程度。MRI能显示轻度脑挫裂伤病灶。患者男,35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头部,当时意识丧失,10分钟后恢复意识,伴有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询问病史,患者对受伤当时和伤前近期情况无记忆。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呼吸音正常,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17.患者颅脑CT检查无异常,治疗措施是 A.严格禁食,补液治疗 B.脱水降颅压 C.抗生素预防感染 D.应用改善脑循环药物 E.卧床休息,酌用镇静药物

【答案】:E 【解析】:考察脑震荡的治疗。颅脑CT检查无异,可无需特殊治疗,先卧床休息1~2周,酌用镇静药等对症处理。

患者,男性,18岁,头部外伤15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呼唤能睁眼,回答问题不切题,疼痛存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毫米,对光反射灵敏,低温低热。

18.若患者一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损伤的部位为

A.桥脑损伤 B.小脑幕切迹疝 C.枕骨大孔疝 D.脑干损伤 E.额中回后分损伤

【答案】:B 【解析】:考察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小脑幕切迹疝病人患侧瞳孔先暂时缩小,以后逐渐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进行性障碍。

患者,男性,18岁,头部外伤15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呼唤能睁眼,回答问题不切题,疼痛存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毫米,对光反射灵敏,低温低热。

19.该患者GCS评分是

A.14分 B.13分 C.12分 D.11分 E.10分 【答案】:C 【解析】:考察GCS评分。本患者GCS评分:呼唤睁眼3分,回答问题不确切4分,对疼痛刺激有反应5分。总分12分,属中度昏迷(9~12分)。

患者,男性,18岁,头部外伤15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呼唤能睁眼,回答问题不切题,疼痛存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毫米,对光反射灵敏,低温低热。

20.若患者躁动不安,下列护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立即给予镇静药 B.加用床档保护

C.不强加约束,以免过分挣扎 D.勤剪指甲,以防抓伤 E.必要时派人守护

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 篇6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护理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50-01

1 临床资料

我科现有床位80张,其中NICU病床10张,有护理人员30人,历年递增救治病人共约300例,有心电监护仪30台,有创呼吸机3台,无创2台,除颤仪控温毯排痰仪等1台,能床旁完成紧急气管插管、切开术等,主要救治的患者有重型脑伤、脑疝、脑和脊髓肿瘤、脑积水、垂体肿瘤、听神经瘤、癫痫、联合伤复合伤、呼吸衰竭、MODS、各种中毒、各种休克等,能进行人工冬眠等治疗。抢救成活率90 ℅率以上,救治成功率95℅以上。

2 护理安全危险因素评估

2. 1意识状态和精神症状的改变。

神经外科患者常因病情复杂、变化快,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昏迷。有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如躁动、抑郁、痴呆和具有攻击行为等,从而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还有部分病人会留下精神障碍的后遗症。

2.2 肢体运动障碍,造成患者自我防护能力降低。

周围环境如地面滑或有水,床档或约束带使用不当、物品放置不合理、光线不足、病床高度不适,以及平车脚刹固定不稳等都是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 3 药物性因素。

神经外科病人因疾病特点,常需使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使用这些药物后会增加病人下床活动时摔倒和出现呼吸抑制的风险。为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神经外科病人多要静脉滴入百分之二十甘露醇,快速输入高渗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这时如发生渗漏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4 神经外科的住院病人多为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抢救治疗困难、护理复杂。

患者往往需要留置多种管道。如鼻饲管、气管导管、血肿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吸氧管、尿管等。这些管道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3 神经外科病人护理安全措施的实施

3.1 加强法律法制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要把安全防范事故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2]。

3.2 严格落实核心制度。

将护理安全纳入交班内容[3]。责任护士每天对高危对象进行评估。根据情况进行修改,适当增减防护措施,并记录护理记录上。同时告之患者家属取得配合。进行护理交班。特殊情况在晨会上报告,提醒每一位医护人员。

3.3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我们当班护士要对病人的安全高度重视。

在征得病人家人同意并签同意书的情况下,持续床栏保护并牢固固定。四肢加约束带固定。必要时用大单固定患者的肩部及膝部,并注意观察局部血液循环。留专人守护。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对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物品要远离放置。如水果刀、保温瓶等。以防跌床、自伤或伤人。

3.4保持关节功能位。

偏瘫或全瘫患者肢体应保持功能位。每1-2小时给患者翻身,并按摩骨突、受压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定时观察局部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可睡泡沫床或气垫床。防止压疮的发生。可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3.5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病室保持整齐,地面保持干燥,楼道、厕所安放扶手,病床、平车、轮椅脚刹及时固定 。卧床时间长者,先半卧,座位,床边活动、室内活动、楼道活动,同时家属随时陪伴身边。如出现头晕、无力,及时坐下,避免晕厥发生。

3.6 对使用镇静药、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

要注意观察患者用药的反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病将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甘露醇的患者首先要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易固定的静脉。要加强巡视,增强责任心,严防发生渗漏,以免给病人造成损害。如发生渗漏,渗漏少时,在渗漏后24小时内给予热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同时密切观察红斑、硬结进展情况。渗漏多时,用百分之二十五的奴夫卡因局部封闭,或使用百分之五十的硫酸镁湿敷。

3.7加强患者的各种管道的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

术者精湛的艺术石手术成功的保证。而术后注意各种管道的护理则是确保患者手术成功、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4 结论

神经外科的护理安全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深化专科护理理论水平、熟练掌握专业护理技能、强化专业要求的心理素质是根本。加强风险认知和意识到位是的是关键。严格执行規章制度是唯一的保障。

5讨论

随着国力和民族的强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而护士严重缺编、执业的护理队伍中的护士的学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又参差不齐,致服务不到位,患方不满意使纠纷、投诉等不良事件频频发生,政府下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意在改善目前的恶劣环境。所以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要求护士除要思想好,专科理论强,专科技术过硬外,还要有强而有效的护理风险预见和处理能力,才能及时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达到“护患”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陆翠玲,陆晓玲,郭娜娜等。ICU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9,4(16):16-17。

[2]刘晓静。浅析神经外科护理纠纷安全与防范措施【J】,现代医学卫生,2010,4(26):611-612。

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颈椎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出现神经功能恶化28例, 男15例, 女13例;平均年龄53.5岁;平均病程65个月;原发疾病:颈椎骨折13例, 颈椎退行性疾病9例, 颈椎肿瘤3例, 颈椎结核3例;手术方式:颈前路术式18例, 颈后路术式10例;临床表现:双下肢肌力消失、感觉障碍9例, 双下肢肌力、感觉减退8例, 四肢瘫合并呼吸功能障碍5例, 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3例, 不伴有呼吸困难的不完全性瘫3例。

1.2 评价方法

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 (JOA) 评分[2], 分别对病人在术前、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后、护理干预后进行评分。

1.3 结果

本组病人术前平均为10分, 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后平均评分为5分。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后, 出院后随访3个月, JOA评分为9分。28例病人中, 6例病人合并呼吸功能障碍, 除1例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余5例行血肿清除术后症状得到缓解;22例神经症状加重不伴有明显呼吸困难的病人中, 12例行再次手术原入路探查、血肿清除后症状即刻得以缓解, 10例病人未再次手术, 行高压氧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2 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病病人术前常有高度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定。术前的恐惧和焦虑,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易引起并发症[3]。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 积极协助病人消除不良心理反映, 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一方面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必要性、治疗及护理方法, 尤其是要让其了解术后如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另一方面进行换位思考, 对病人的感受表示理解, 以亲切的态度安慰病人, 鼓励病人树立坚强治病信心, 以正确的心态接受手术。

2.1.2 早期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

有研究表明, 高血压、糖尿病、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动力性狭窄、病变3节段以上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恶化发生几率高, 是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1,4]。所以, 对本组合并有以上疾病及情况者, 列为术后可能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重点干预对象。配合医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积极降压治疗, 降压药发药到口。每天监测病人血压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保持病人血压处于平稳正常范围。对于高血糖病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 密切监测病人空腹及3餐后血糖变化, 准确做好记录, 以便于医生根据病人血糖情况调整用药, 使病人血糖达到目标值。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专科护理

①物品的准备。送病人上手术室后, 病房内即准备好吸痰机、吸痰用物、气管切开包、心电监护仪等物品, 以利于病人术后护理及紧急情况下抢救用。②生命体征监测。病人术后回到病房即进行心电监测, 1 h观察并记录1次病人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③颈部体位的护理。颈前路术式病人术后采用去枕平卧, 头垫小薄枕, 颈两侧置沙袋, 保持颈部中立位, 躯干连同头部抬高10°~15°。颈后路术式病人取仰卧位, 去枕平卧, 两侧以沙袋稍固定。④呼吸道护理。术后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供氧, 根据病人缺氧情况给予调整吸氧流量及时间。密切观察术后病人呼吸情况, 鼓励有效地咳嗽咳痰, 翻身时予以叩背。对于有痰液咳不出来、痰鸣音明显的病人, 及时定时电动吸痰,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深度到位, 动作轻柔, 防止气管内膜损伤, 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2.2 早期病情观察

术后病人若出现神经功能恶化一般在6 h开始, 大多数在48 h以内, 最迟为1周才出现。所以在术后48 h至1周为病情观察的重点时段。严格做好交接班, 当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四肢肌力、感觉情况。截瘫病人要观察截瘫平面有无变化, 并与病人术前情况进行仔细比较。如发现病人肢体运动、感觉情况稍有下降或截瘫平面有变化, 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2.3 早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病人均应进行甲强龙冲击治疗。甲强龙为糖皮质激素, 大剂量应用容易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 甚至引发严重感染、死亡后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 对药物的正确应用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尤为重要。应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应用过程中进行心率、血压、血糖的密切监测, 准确做好记录。

2.2.4 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病人麻醉清醒后, 及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开始先按摩病人双下肢腓肠肌, 由下至上。术后1 d~2 d, 指导病人进行四肢肌肉舒缩活动、双手握力及四肢各关节活动。对截瘫者, 应帮助其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 置肢体于功能位、舒适位置。根据病人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 小结

颈椎术后神经功能恶化在短时间内发生, 发生后病人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渐进性加重, 甚至发生严重后果。通过术前进行早期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 有效消除了危险因素;术前正确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不良心理反应。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专科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保证安全用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以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

摘要:[目的]总结颈椎术后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8例颈椎术后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进行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早期危险因素评估;术后一般专科护理、早期病情观察、早期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结果]6例病人合并呼吸功能障碍, 其中1例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外, 5例行血肿清除术后症状得到缓解;22例神经症状加重不伴有明显呼吸困难的病人中, 12例行再次手术原入路探查、血肿清除后症状即刻得以缓解, 10例病人未再次手术, 行高压氧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及早发现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并及时进行治疗, 降低致残、致死率, 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颈椎手术,神经功能恶化,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王新伟, 袁文, 陈德玉, 等.颈椎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严重恶化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 (12) :1093-1098.

[2]赵金彩, 赵莉, 丁俊琴, 等.JOA评分在下颈椎损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5) :407-409.

[3]王志文, 柳晓芳.颈椎病术后窒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2) :71-72.

神经梅毒病人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病人24例, 男8例, 女16例;年龄35岁~68岁 (46.7岁±10.8岁) ;糖尿病病史8年~31年 (15.5年±6.1年) ;住院2 d~29 d;均为2型糖尿病, 符合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 (WHO) 糖尿病诊断的标准;自发性双下肢对称性或不对称性麻痛、刺痛、灼痛、闪电样痛、刀割样痛或休息痛;不同程度的下肢肢端痛、温、触觉减退;膝反射消失或基本消失;无其他引起下肢疼痛的明显原因[3]。

1.2 治疗方法

采用饮食控制、药物及胰岛素降血糖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痛[4], 前列地尔和银杏达莫改善神经微循环, 抗氧化药物α-硫辛酸和甲钴胺 (弥可保) 修复营养神经, 弱阿片类药曲马朵镇痛治疗。

1.3 结果

22例病人疼痛缓解, 空腹血糖控制在5 mmol/L~7 mmol/L, 好转出院, 2例病人住院2 d后自觉症状无缓解要求转院治疗。

2 护理

2.1 疼痛护理

16%~26%的糖尿病病人在经受慢性神经痛的折磨[5]。糖尿病神经病变引发的神经痛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 尤其影响病人的睡眠及生活乐趣[6]。神经痛主要发生于糖尿病病人的双足, 可持续性发作, 也可阵发性发作, 疼痛多在夜间加重, 步行后减轻。疼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临床症状, 也是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机体代谢状况的突然改变、疼痛时间或糖尿病病程较短、病人体重的减少以及感觉功能丧失不严重是疼痛得以缓解的相关因素[7]。糖尿病神经病变引发的神经痛一般采用渐进性阶梯式治疗和综合干预方法相结合。有效的疼痛治疗方案是在疼痛缓解和副反应之间达到一个良性平衡。护士首先要对病人的疼痛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 倾听病人的主诉, 详细询问病史,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给予心理支持 , 疼痛剧烈时给予曲马朵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遵医嘱使用阿米替林和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痛症状, 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嗜睡等副反应。对于因疼痛影响睡眠的病人, 可适当给予镇静安眠药物, 以保证病人的睡眠质量。通过综合治疗护理和严格控制血糖最终使疼痛得以缓解。

2.2 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的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并防止其进一步进展, 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治疗的基础[4]。首先护士做好病人的糖尿病教育。护士告诉病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形成是长期的、缓解的过程, 治疗也不可能从速。通过宣传手册和谈话让病人认识到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危害及治疗的长期性, 使病人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学会自我管理, 控制血糖达标。给予糖尿病饮食, 按病人年龄、身高推算标准体重, 根据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分配好食物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含量, 按照病人的生活习惯、病情及配合治疗的需要来分配好每餐的热量。向病人介绍营养学知识, 努力做到定时定量、三餐合理搭配;控制总热量, 可以用蔬菜来补充饱腹感;尽量多食一些粗粮, 以增加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摄入。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使血糖下降。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实际情况制订运动锻炼的方式和计划, 并督促落实。运动方式选择做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广播操、太极拳等。最好在餐后1.0 h~1.5 h开始运动, 运动前要先做热身运动, 运动锻炼要定时, 运动量要适中, 逐步增加运动量,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运动前、中、后要大量饮水。运动中如果出现低血糖, 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进食物, 休息10 min[8]。每天监测血糖变化, 测4点法的微量血糖。准确应用各种降糖药物治疗, 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 调节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降糖治疗等方法, 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 mmol/L~7 mmol/L。

2.3 足部护理

病人双下肢除疼痛外, 常伴有感觉异常, 如麻木、蚁走感、瘙痒或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感觉缺失, 易致足损伤、溃疡及感染, 严重时有导致截肢的危险, 因此要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 (包括趾间、足底、足背) 是否有水疱、裂口、擦伤及其他改变, 趾甲有无异常, 足部颜色、温度有何改变, 有无水肿, 评估足部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预防足部外伤:不能赤足行走, 禁用热水袋、烤灯等温热足部。保持足部清洁:每日用温水 (<40 ℃) 及中性肥皂洗脚, 每次不宜超过10 min, 脚趾缝间要洗干净, 用柔软而吸湿性强的毛巾擦干;如皮肤干燥, 适当涂抹润肤膏, 并轻轻按摩皮肤;趾甲不要剪得太短, 应与脚趾平齐。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注意足部保暖, 避免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每天进行适度的小腿和足部运动;经常按摩足部, 每日早、中、晚各1次, 每次30 min, 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 以改善微循环[9];积极戒烟, 以免刺激血管、加重供血不足。选择合适的鞋袜:宜选用轻巧柔软、前头宽大、大小合适、透气性好的鞋子, 避免足部磨损;每日需检查鞋内有无裂缝、钉头露出或小沙粒等以免刺破足部皮肤;袜子质地应弹性好、透气性好、吸水性好, 如毛袜、线袜等, 大小合适, 无紧口, 每日更换清洗, 不穿有洞或修补不平整的袜子[10]。每天监督和指导病人做好足部护理, 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2.4 心理护理

病人因患病时间长, 足部疼痛, 多有焦虑、忧郁及消极心理。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个人情况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首先护士应理解病人的心情, 耐心倾听并鼓励病人说出对疾病的感受, 多与病人交流沟通, 给病人讲解疾病的原因、表现及治疗方案, 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鼓励、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与病人家属沟通, 请家属给病人以支持。通过心理调节, 使病人排除焦虑及忧郁情绪,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利于疾病尽早恢复。

2.5 基础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 护士应鼓励病人勤洗澡、勤换衣服, 保持皮肤清洁, 指导病人选择柔软、宽松的衣服。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起、睡前刷牙, 饭后漱口。做好泌尿道护理, 病人因尿糖的刺激, 使会阴部皮肤常有瘙痒现象, 尤其是女性, 每次小便后最好用温水清洗外阴, 洗后擦干。

2.6 健康教育

采用实物模具、幻灯片、手册、图片等直观教育方法, 引导病人复述、提问, 反复强调, 提高认知水平,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给予有效的教育[11]。结合本病特点向病人和家属讲解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性及容易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 讲解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详细讲解口服降糖药及其他治疗药物的使用与注意事项。教会病人和家属监测血糖的方法及注射胰岛素的技术, 掌握注意事项。教会病人和家属掌握低血糖的表现和处理方法。教育病人做好足部自我护理, 预防足部的损伤[8,10]。指导病人健康饮食, 注意控制体重, 减少钠盐摄入, 忌烟忌酒。

3 小结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代谢障碍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3个方面:控制血糖;针对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药物;针对疼痛发生机制的药物。护士应做好疼痛护理, 严格控制血糖,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让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足部护理, 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4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病人给予积极治疗, 加强疼痛护理、控制血糖、足部护理、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22例好转出院, 2例转院治疗。[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转归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燃机性能下一篇:冬季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