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妊娠

2024-05-08

梅毒妊娠(共7篇)

梅毒妊娠 篇1

妊娠梅毒是指发生或者发现于孕妇妊娠期间的梅毒感染, 大部分孕妇为隐形梅毒[1]。为有效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率, 减少对围生儿的不利影响, 提高母子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程度, 本研究将近8年来我站接受诊治的86例妊娠梅毒孕妇以及先天梅毒患儿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站在近8年间从孕初至临产前共查出梅毒血清患者117例, 其中妊娠合并梅毒者86例, 患者年龄在20~37岁之间, 平均为26.4岁;其中62例为初产妇, 24例为经产妇;8例为早期梅毒, 78例为早期隐形梅毒;受教育程度65例为初中及以下;其中84例孕妇自身或其配偶曾有性乱史;13例孕妇要求终止妊娠, 全部新生儿中, 52例为正常者, 21例为先天梅毒患儿。

1.2 诊断标准[2]

按照孕妇流行病学史、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妊娠梅毒诊断标准为:孕妇本人或其配偶存在婚外性行为以及梅毒感染史;存在各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与体征;梅毒血清学结果呈阳性 (RPR+TPHA) 。先天梅毒诊断标准为:产妇有梅毒阳性病史;新生儿具有临床表现 (包括新生儿窒息、呼吸困难、病理性黄疸、皮肤受损、宫内生长受限、肝脾肿大、骨骼变化、低体质量以及贫血与血小板低下等) ;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结果呈阳性 (RPR+TPHA) 。

1.3 方法及分类

在全部妊娠梅毒患者中, 13例孕妇要求终止妊娠, 其余孕妇处于孕早期者22例, 孕中期者有33例, 孕晚期者有18例。对首次接受产检的孕妇在进行常规产检外, 还需实施RPR进行初筛, 阳性患者进行TPHA确诊。对新生儿采用常规梅毒筛查及治疗。

1.4 治疗过程

治疗前做好沟通工作。全部患者妊娠梅毒经确诊后, 按尽早、足量以及规范治疗的原则实施驱梅治疗。并要求孕妇的性伴一并接受治疗, 治疗期内禁止性生活。首选药物通常为青霉素, 给予240万单位的苄星青霉素分成两侧臀部进行肌肉注射, 每周1次, 治疗3周为1个疗程。对于妊娠晚期者再重复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采用红霉素。全部新生儿均进行治疗, 按5万单位/kg给予水剂青霉素, 第1周为12小时1次给药, 第2周可每隔8小时给药1次。

2 结果

2.1 妊娠梅毒的发病率

妊娠梅毒近8年发病率分别为:4.40‰、4.50‰、5.0‰、3.40‰、5.50‰、5.58‰、6.00‰及7.60‰, 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

2.2 不同孕周者的治疗时机与患儿状况

全部妊娠梅毒患者根据开始治疗时间分成孕早期25例、孕中期43例以及孕晚期18例, 三组经治疗后梅毒患儿的发病率依次为8.62%、47.83%及82.94%。三组发病率进行比较, 孕早期组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最低, 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孕周的治疗时机与妊娠结局状况

在孕早期实施治疗的孕妇均足月分娩, 未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孕中期与孕晚期者其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9.03%和35.14%, 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45%和65.96%。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梅毒螺旋体能够穿越胎盘造成宫内感染, 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胎盘受螺旋体的感染, 血管出现炎性变化, 导致血管栓塞, 胎盘组织发生变性, 造成胎儿的营养供应异常[3]。先天梅毒患儿通常体形瘦弱, 发育滞后, 抵抗力下降, 易出现继发性感染, 甚至可伴畸形[4]。梅毒对妊娠孕妇产生的危害十分严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梅毒近4年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 孕早期组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最低。在孕早期实施治疗的孕妇均足月分娩, 未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孕中期与孕晚期者其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9.03%和35.14%, 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45%和65.96%。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尽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 应规范开展孕前以及孕早期的血清学筛查, 尽早开展抗梅疗法, 在治疗孕妇梅毒的同时, 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的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妊娠梅毒在不同时期进行诊治对妊娠结局所带来的影响。方法 我站在近8年间从孕初至临产前共查出梅毒血清患者117例, 对其中妊娠合并梅毒者86例的妊娠结局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梅毒近8年发病率分别为:4.40‰、4.50‰、5.00‰、3.40‰、5.50‰、5.58‰、6.00‰及7.60‰, 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全部妊娠梅毒患者根据开始治疗时间分成孕早期25例、孕中期43例以及孕晚期18例, 三组经治疗后梅毒患儿的发病率依次为8.62%、47.83%及82.94%。三组发病率进行比较, 孕早期组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最低, 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孕早期实施治疗的孕妇均足月分娩, 未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孕中期与孕晚期者其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9.03%和35.14%, 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45%和65.96%。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 应规范开展孕前以及孕早期的血清学筛查, 尽早开展抗梅疗法, 在治疗孕妇梅毒的同时, 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的预后。

关键词:妊娠梅毒,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陈健.妊娠梅毒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 22 (1) :109.

[2]杨国亮, 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67.

[3]杨森, 李卉, 王红艳.妊娠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诊治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9 (23) :505.

[4]狄正鸿, 畅晓元.31例妊娠梅毒诊疗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2 (14) :148.

妊娠梅毒179例临床分析 篇2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该院接诊分娩9105例, 妊娠梅毒181例, 均符合妊娠梅毒诊断标准[1], 患病率1.99%。接受治疗的179例, 其中潜伏梅毒164例 (91.6%) , 不良生育史76例 (42.5%) 。产妇年龄20~38岁, 平均27岁。

1.2 治疗和妊娠结局

179例均接受了苄星青霉素治疗。其中1例自行流产, 4例死胎, 其余均正常分娩。

2 结果

2.1 治疗孕周与先天梅毒儿 (符合诊断标准[1]) 的发生

正常分娩的174例新生儿出生后全部给预防性治疗。出生后7天内, 测血清TRUST阴性121例 (67.6%) , 血清TRUST阳性53例 (29.6%) , 其中新生儿血TRUST滴度≥母血TR UST滴度4倍以上 (为先天新生儿梅毒诊断标准) 32例 (17.9%) 。按产妇接受治疗的孕周不同将先天性梅毒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产妇孕期治疗越早, 先天梅毒儿发生率越低, 各治疗孕周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8, P<0.0 1) 。详见表1。

2.2 母血TRUST滴度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

结果显示, 治疗前和分娩前母血TRUST滴度≥1∶8时, 母体出现显性梅毒, 则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明显增高。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5.9 5 6, P<0.0 1) , 见表2。

3 讨论

胎儿受梅毒感染的风险与孕妇开始治疗的早晚和质量有关[2]。一般来说, 妊娠4个月前, 由于胎盘细胞滋养层保护, 胎儿不易受感染。4个月后细胞滋养层萎缩, Tp易透过胎盘, 随着妊娠月份增加, 宫内胎儿感染比例增高, 到妊娠8个月时达到高峰[3], 此期治疗并不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4]。而孕妇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开始抗梅毒治疗, 或分娩时仍未治疗, 或治疗后出现复发或再感染, 或早期梅毒治疗后TRUST滴度未达下降3/4者, 胎儿感染的机会增大[5]。在本研究中, 开始治疗的孕周越早, 先天梅毒儿发生率越低, 与上述报道相符。但近几年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 在妊娠早、中、晚各期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感染胎儿[6], 本组资料中孕早期接受治疗的仍有1例先天性梅毒发生。

Wa t s o n-J o n e s等[7]按T R U S T滴度是否高于1∶8分为高滴度和低滴度, 将高滴度的潜伏梅毒推定为早期潜伏梅毒, 并证实了妇女不良妊娠结局与R P R的高滴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和分娩前母血T R U S T滴度越高, 先天梅毒儿发生率越高, 该结果与报道[8]一致。

由此可见, 妊娠期抗梅毒治疗预防先天梅毒儿发生的因素包括:开始治疗的妊娠时期早, 治疗前和分娩前母血TRUST滴度低。多数妊娠梅毒处于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期, 易出现漏诊、漏治。因此, 孕期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研究认为所有孕妇在妊娠早期均应进行梅毒筛查, 凡有梅毒高危因素的孕妇, 在孕28周和分娩晚期应再次复查, 以便及早诊断, 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恩庶, 邵康蔚, 原寿基.艾滋病与性病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113.

[2]杨帆, 张荣, 周华, 等.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蛋白印迹试验诊断新生儿胎传梅毒的探讨[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 (6) :326-328.

[3]潘鹏.新生儿期先天潜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 21 (1) :42-44.

[4]王红兵, 丘瑾, 潘群.抗梅毒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及胎儿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24 (5) :449-451.

[5]刘小平.妊娠期抗梅毒治疗后新生儿先天梅毒[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3, 30 (2) :126.

[6]李佳玟, 李元成, 王俐.妊娠梅毒85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 (4) :226-227.

[7]Watson-Jones D, Changalucha J, Gumodoka B, et al.Syphilis in Pregnancy in Tanzania.I.Impact of Maternal Syphilis on Outcome of Pregnancy[J].J Infect Dis, 2002, 186 (7) :940-947.

妊娠梅毒173例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妊娠梅毒病例212例,由于各种原因失访39例,余下173例。在173例妊娠梅毒病例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25.5岁,初产妇109例,经产妇64例,正常分娩94例,流产21例,死胎15例。所有病例经TRUST实验初筛,TPPA实验确诊,均为潜伏梅毒,其中141例为产前筛查确诊,32例为产后筛查确诊。

1.2 梅毒诊断标准

1.2.1 妊娠梅毒诊断标准[1]

(1)孕妇有梅毒感染史或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史;(2)孕妇具备梅毒各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1.2.2 围生儿先天梅毒诊断标准[1]

(1)新生儿和母亲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2)新生儿具有二期梅毒临床特征及表现。

1.3 妊娠梅毒的分组

孕期未经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均无产前检查,因流产、死胎、死产、胎儿畸形、早产收入院后常规检查时发现。孕期治疗141例为治疗组,均为本院产前检查发现并进行治疗。

1.4 妊娠梅毒的治疗

治疗组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500mg,每天四次,15d为1个疗程,在分娩前每月查一次梅毒血清,若TRUST滴度在3个月内不下降2个稀释度或上升2个稀释度,则进行重复治疗。孕妇的丈夫也要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若阳性则也要进行抗梅毒治疗。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治疗组孕妇足月产72%,早产25%,流产3%,死产、畸形0%,,未治疗组足月产6%,早产16%,流产50%,死胎17%,畸形3%,两组妊娠的结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新生儿预后方面,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30%,先天梅毒儿70%,未治疗组产先天梅毒儿94%,新生儿死亡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2.2 治疗孕周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

结果显示,孕12周前开始治疗,产先天梅毒儿8%,产正常新生儿92%,孕12周后开始治疗,产先天梅毒儿97%,产正常新生儿3%,两组比较,差异有著性(P<0.01),见表2。

2.3 随访

对新生梅毒患儿进行跟踪随访,99例患儿2年内血清学转阴(TRUST、TPPA),另有15名患儿正在随访中。

3 讨论

3.1 妊娠梅毒流行特点

近年来,梅毒尤其是妊娠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低龄化。本组资料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9.3%,无业者占90.7%,有不良生育史者占40.1%,男方有梅毒史者占35.6%。所有患者均为潜伏梅毒,通过常规产前检查或流产、死胎、分娩等产后检查发现。因此,对孕妇进行梅毒的筛查显得异常的重要,尤其是孕早期的梅毒筛查,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减少梅毒儿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及时对先天梅毒儿进行治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同时,对梅毒知识的普及和性病的教育也异常重要,尤其是配偶,夫妻双方同时治疗。

3.2 妊娠梅毒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孕期苍白密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和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流产、死胎、死产、早产,还可导致胎儿缺氧、窒息、低体重儿、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伤及先天梅毒儿。过去通常认为妊娠16周前,由于绒毛细胞滋养层的屏障作用,梅毒螺旋体不能穿过绒毛细胞滋养层进入到宫内,妊娠16周以后由于滋养层细胞萎缩、退化,屏障消失,梅毒螺旋体方能通过胎盘进入宫内,宫内感染。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梅毒螺旋体可以引起滋养层细胞的水肿、坏死,从而打破滋养层细胞的屏障作用,通过脐动脉进入宫内,引起宫内感染,而这一过程贯穿整个妊娠期[2]。本研究中,治疗组孕妇足月产72%,早产25%,流产3%,死产、畸形0%,未治疗组足月产6%,早产16%,流产50%,死胎17%,畸形3%,治疗组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新生儿预后,本资料显示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30%,先天梅毒儿70%,未治疗组产先天梅毒儿94%,新生儿死亡6%,治疗组娩出正常新生儿明显高于未治疗组。另外,梅毒孕妇治疗的时机也是影响梅毒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本资料显示孕12周前开始治疗,产先天梅毒儿8%,产正常新生儿92%,孕12周后开始治疗,产先天梅毒儿97%,产正常新生儿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异常重要,也进一步说明了梅毒螺旋体在整个孕期都可以突破滋养层细胞的屏障作用,进入到宫内,引起胎儿感染。

3.3 加强先天梅毒儿的诊治及随访

妊娠梅毒直接危害到下一代,本资料中,99例患儿2年内血清学转阴(TRUST、TPPA),另有15名患儿正在随访中。由于妊娠梅毒直接危害到下一代,早期发现妊娠梅毒,预防和发现新生儿梅毒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先天梅毒儿,要进行及早、足量、规范的驱梅治疗并随访,直到血清转阴或滴度下降2个稀释比。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临床特点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17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依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141例)及未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和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而死胎死产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有效规范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以及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的关键。

关键词:妊娠梅毒,妊娠结局,先天梅毒

参考文献

[1]于恩庶,邹康蔚,原寿基.艾滋病与性病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363.

妊娠合并梅毒27例临床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所选患者均为门诊部就诊患者, 常规做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以确诊。对TPHA阳性者及时做相应的滴度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1]。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门诊部进行性病检查的有5 673人, 检出梅毒1 217例, 其中妊娠合并梅毒27例, 占2.2%;年龄最小21岁, 最大42岁, 平均年龄26.3岁;配偶患梅毒有25例, 占93.0%。隐性梅毒20例, 占74.0%, Ⅱ期梅毒7例, 占26.0%。妊娠合并梅毒的高危因素与孕妇的生活环境、从事职业及所接受教育程度有密切关系[2]。经济窘迫、低收入或无固定收入、工作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保护意识淡漠、性卫生及性知识不足是本组病例的特点。在27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中, 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7例, 占63.0%;低收入5例, 占18.0%;无固定职业5例, 占18.0%;配偶从事个体、司机及打工的有24例, 占89.0%;产前检查21例, 占78.0%;未产检6例, 占22.0%。

1.1 诊断标准

妊娠期梅毒的诊断标准:⑴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 梅毒感染史, 本人有流产、早产、死胎和死产史或分娩梅毒儿;⑵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3) 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先天梅毒诊断标准:⑴新生儿和母亲梅毒血清学阳性;⑵新生儿具有以下临床特征:肢端趾皮肤大疮、脱皮、斑疹、斑丘疹、肝脾肿大、低体重、呼吸困难、腹胀水肿、病理性黄疸、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1.2 妊娠合并梅毒治疗

经确诊后即抗梅毒治疗。对早期梅毒及接触者的治疗:⑴头孢曲松钠每日2.0 g, 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共用15天。⑵对头孢曲松钠过敏者, 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0.5 g,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共用15天。⑶新生儿用头孢曲松钠0.25 g, 每日1次, 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共计15天。对25例梅毒孕妇的配偶梅毒患者同时进行足量、规范及全疗程的抗梅毒治疗,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1.3 随访

抗梅毒充分治疗后, 随访2年, 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1次, 第二年每半年随访1次, 包括临床及梅毒RPR滴度, 治疗后第3~6个月滴度下降1/4、第6~12个月下降1/8以及稳定在低水平 (1∶2或1∶4) 者表明治疗成功。如RPR滴度升高4倍, 提示需再治疗。

2 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足月产13例, 早产10例, 死胎1例, 流产1例, 引产2例。

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均经产前检查确诊, 其中2例选择停止妊娠, 无先天性梅毒儿发生;25例继续妊娠的孕妇中有21例在孕7~16周时确诊, 规范治疗2个疗程, 分娩新生儿无先天性梅毒儿发生;3例在孕24~32周产检时确诊, 进行1个疗程治疗, 孕32~35周分娩新生儿为先天性梅毒儿;1例在孕34周确诊, 抗梅毒治疗1个疗程, 孕35周发生死胎。

随访结果: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失访2例, 随访25例, 其中RPR阴转16例, RPR滴度持续1∶2 (+) 10例, 1∶4 (+) 1例, TPHA均为阳性。3例先天性梅毒儿均完成随访, 其中RPR阴转2例, 持续在1∶2 (+) 1例, TPHA无阴转。3讨论

近年来, 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 妊娠期梅毒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妊娠期梅毒大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梅毒, 妊娠期梅毒只有通过产前筛查才能及时、及早发现[3], 所以, 妊娠期梅毒血清的产前筛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有20例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 在孕期检查时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同时检查患者配偶梅毒血清学, 阳性者25例, 均有性乱史或梅毒病史。

本研究结果显示, 孕16周前治疗的患者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6周后治疗的患者, 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治疗1个疗程的效果明显优于孕中期与孕晚期各治疗1疗程。因此, 治疗越晚, 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率越高, 这说明治疗的时机很重要。对高危妇女及孕妇及早进行RPR筛查, 对防止先天性梅毒儿发生有重要意义。从本组病例可知, 孕妇合并梅毒均为隐性梅毒, 占74.0%。无临床症状, 具有隐蔽性, 均在孕妇血清学检查中发现。早孕妇女常规进行RPR筛查工作:对梅毒血清学阳性者, 应暂缓怀孕, 进行系统治疗, 并持续低水平2年以上, 为临床治愈, 方能计划怀孕[4]。如孕妇梅毒血清学阳性需保存胎儿者, 在孕初3个月及未孕3个月各进行1个疗程抗梅毒治疗, 预防先天性梅毒儿成功率达98.0%[5]。但是, 从优生角度可选择治疗性流产, 也是预防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现代性病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79-81.

[2]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43-344.

[3]于恩庶.艾滋病与性病学[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363-364.

[4]谭布珍, 黄维彩.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2 (19) :708.

梅毒妊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2月柘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0例, 年龄20~35岁, 平均28.3岁;初产妇75例, 经产妇25例;配偶有梅毒感染史及性乱史15例;晚期潜伏期梅毒0例, 二期梅毒5例, 早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期95例;阴道分娩60例, 剖宫产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 (70例) 和未治疗组 (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

1.2.1 妊娠梅毒诊断标准

(1) 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2) 具备各期梅毒的临床体征、症状; (3) 分娩梅毒儿、出现死产、早产、流产; (4) 孕妇或配偶有梅毒感染史及婚外性行为。

1.2.2 新生儿先天梅毒诊断标准

(1) 暗视野检查新生儿血液发现梅毒螺旋体; (2) 新生儿及产妇的梅毒血清检查为阳性, 新生儿的非梅毒螺旋体滴度呈持续性上升或高于产妇的4倍; (3) 以下临床表现>2项:血小板减少、梅毒假性麻痹、黏膜损害、腹胀、水肿、肢端掌趾脱皮、低体质量、病理性黄疸、斑丘、呼吸困难、肝脾大、斑疹等。

1.3 方法

向患者讲解梅毒的防治常识与发病机制, 使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 充分认识梅毒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 杜绝再次感染梅毒, 同时使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 解除不必要的疑虑。治疗组早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期患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 2次/周, 120万U/次, 5周为1个疗程;二期梅毒患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 2次/周, 120万U/次, 7周为1个疗程;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 4次/d, 400mg/次, 15d为1个疗程。分娩后检测胎儿梅毒抗体, 先天梅毒儿进行隔离治疗。未治疗组患者未予以任何驱梅治疗[4]。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不良妊娠结局 (异位妊娠、早产、死胎死产、自然流产等) 发生率、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梅毒阳性率

治疗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3例 (4.3%) ;未治疗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5例 (16.7%) 。治疗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低于未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发生异位妊娠3例、死胎死产3例、早产5例、自然流产7例,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5.7%;未治疗组患者发生异位妊娠2例、早产2例、死胎死产3例、自然流产6例, 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43.3%。治疗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未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阴道分娩中新生儿感染先天梅毒32例 (53.3%) , 剖宫产中新生儿感染先天梅毒13例 (32.5%) 。剖宫产新生儿的梅毒感染率低于阴道分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近年来, 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旦感染, 病情会呈较为明显的进行性发展趋势, 晚期会侵犯全身多个器官。目前,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人数日益增多, 且有些孕妇为潜伏期梅毒, 只有血清检查阳性, 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 可能与妊娠期间孕妇的免疫系统暂时抑制有关。若不在妊娠期间行有效地血清梅毒筛查会导致漏诊, 不仅影响孕妇自身, 也会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感染。若未得到治疗易发生异位妊娠、早产、死胎死产、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5]。本研究中有部分患者由于妊娠时出现非常规的胎儿畸形、死胎、流产等, 到医院检查发现其合并梅毒;也有部分患者在产前常规健康检查或孕前常规健康检查时, 通过梅毒血清筛查发现。有效预防妊娠梅毒的重要保障措施是进行正规的产检及婚前体检。

妊娠梅毒是一种通过性途径传播的疾病, 梅毒螺旋体入侵会损害孕妇的身体, 并对胎儿造成危害。驱梅治疗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一方面能阻止母体病变发展, 杀灭孕妇体内梅毒螺旋体;另一方面还能预防先天梅毒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妊娠梅毒阳性率低于未治疗组,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未治疗组;剖宫产新生儿的梅毒感染率低于阴道分娩。表明规范系统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极大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不同治疗时间对不良妊娠结局造成的影响不同, 越早接受治疗的患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越低, 应尽早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开展规范系统的抗病毒治疗, 且分娩方式应多采用剖宫产[6]。

综上所述,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应开展孕早期梅毒筛查工作, 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并采用剖宫产, 可降低妊娠梅毒阳性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改善新生儿结局,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鲁东平, 王芬, 张荣, 等.深圳市宝安区2008—2009年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34 (3) :130-133.

[2] 焦婷, 徐香, 韩长元, 等.不同阶段驱梅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33 (10) :32-36.

[3] 陈国菊, 张杏平, 马黎, 等.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先天梅毒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2, 26 (1) :109-114.

[4] 汤浩, 华玉蓉, 吴建华.妊娠合并梅毒对母婴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26 (1) :19-24.

[5] 祝丽娟, 高颖娜, 刘敏, 等.53528例妇女中妊娠期梅毒的筛查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36 (3) :45-49.

妊娠期梅毒138例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38例妊娠期梅毒。全部病例经梅毒血清学反应试验 (RPR) 筛选测定, 阳性者做血清定性试验, 再做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确诊。患者年龄19~35岁, 初产妇94例, 经产妇44例, 多为无业及流动人口, 其中9例有婚外性伴侣。

1.2 方法

治疗方案采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80万U/d, 肌注, 连续14d为1疗程, 总量800~1200万U;青霉素过敏者, 用红霉素治疗, 口服500mg/次, 4次/d, 早期梅毒连服5d, 二期梅毒连服30d, 所生婴儿用青霉素补治。治疗后每月应检查1次RPR的滴度, 如持续升高3个月或滴度增高4倍, 应再进行1个疗程。其丈夫同时接受检查, 同时给予及时、足量、规范全疗程,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在138例妊娠期梅毒的孕妇中, 初次确诊时早孕有12例, 中孕有62例, 晚孕有64例。其中早孕者12例行规范治疗, 10例妊娠至足月分娩, 2例早产, 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阴性。62例中孕确诊时有4例是死胎, 余58例均行规范治疗, 有50例妊娠至足月分娩10例早产, 2例于孕末期发生死胎, 56例新生儿中有先天梅毒的为16例。晚孕患者中有4例死胎, 46例就诊时己临产, 其中22例为早产, 46例新生儿中, 梅毒儿为30例, 14例经规范治疗后足月分娩, 6例为梅毒儿。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在138例妊娠梅毒患者中, 就诊后行规范治疗的有84例, 治疗组的足月产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的早产率和死胎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的梅毒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未治疗组, 见表1。

2.2 妊娠初始治疗时间与先天梅毒儿发生

在治疗组的早孕患者中, 新生儿检查未见梅毒儿的发生, 中孕开始治疗患者中, 梅毒儿的发生率为28.57% (8/28) ;晚孕开始治疗患者中, 梅毒儿的发生率42.86% (3/7) 。随治疗孕周的增加, 梅毒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各治疗孕周间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梅毒对妊娠的影响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可以经过性接触方式水平传播, 也可以通过胎盘经血液垂直传播, 梅毒能够给妊娠带来严重的合并症并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胎儿水肿、宫内发育受限和围生儿死亡, 或给受感染的存活婴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1]。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所致的先天感染, 称为先天梅毒, 也称胎传梅毒, 常为全身受累的多器官感染。本研究中死胎、早产等在妊娠期梅毒患者中均有发生。妊娠各期梅毒均可传给胎儿, 梅毒螺旋体在妊娠早期就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在妊娠中期则可播散到胎儿所有器官, 引起肺、肝、脾、胰等病变。妊娠期的II期梅毒若不治疗, 胎儿几乎100%感染, 晚期潜伏梅毒传给胎儿的几率仍有10%。被感染的胎盘大而苍白, 呈蜡样胎盘, 易粘连宫腔[1]。

3.2 妊娠梅毒的筛查

近几年妊娠期梅毒发病率迅猛上升。在伦敦医院就诊的妊娠妇女中, 梅毒感染率为2.06‰, 其他地方的梅毒感染率则为0.24‰[2]。国内张肖民报道[3]1996~1999年妊娠梅毒发病率为5.18‰, 2000~2001发病率为9.18‰, 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相近, 并且多发生在文化程度较低的阶层, 此阶层的人群性健康知识缺乏, 传播途径多为婚内和婚外性行为, 很多孕妇既往都有多次自然流产及畸胎、死胎病史。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潜伏期梅毒占绝大多数[4], 本组为88.41%, 所以容易被漏诊。我们应该早期识别感染的个体和高危人群, 重视对他们的性健康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的筛查力度, 加强围产期保健, 重视妊娠期梅毒的筛查。

3.3 治疗与随访

对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必须早期足量正规按计划完成疗程严防不正规的治疗严格药物剂量以减少对新生儿的危害及对母体的副作用临床治疗首选青霉素, 红霉素对苍白螺旋体的作用较差故新生儿生后要用青霉素治疗[5]。

3.4 妊娠期梅毒的处理

对得到有效诊治的妊娠早期梅毒, 能较好地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 可以不终止妊娠。对于妊娠中、晚期发现的梅毒, 尽管行正规的驱梅治疗, 能很好控制早产、死胎及死产的发生, 明显降低梅毒儿的发生率, 但不能杜绝先天梅毒, 从优生优育角度考虑, 建议其最好终止妊娠, 治愈后2年再计划妊娠。在妊娠后期, 我们还可通过胎儿超声检查来早期发现梅毒儿, 如胎儿肝肿大、腹水、胎儿胎肝肿大、腹水、胎儿胎盘水肿等, 都有助于有无先天梅毒的诊断, 来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姚红霞.产前检查孕妇梅毒感染趋势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2, 14 (2) :71.

[2]于恩庶, 邵康蔚, 原寿基.艾滋病与性病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363~364.

[3]Newell ML, Thorne C, Pembrey L, et al.Antenatal screening for hepatitis B infection and syphilis in the UK[J].Br J Obste Gynaecol, 1999, 1060:66~71.

[4]张肖民, 张荣娜, 林淑钦.妊振梅毒19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10) :682~686.

妊娠合并梅毒115例分娩期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于我院分娩的梅毒合并妊娠妇女115例。孕妇年龄23~36岁, 平均 (27.7±3.2) 岁;隐性梅毒85例 (73.9%) , Ⅰ期梅毒30例 (26.1%) ;初产妇80例 (69.6%) , 经产妇35例 (30.4%) , 平均孕次1.7次;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65例 (56.5%) , 高中文化水平39例 (33.9%) , 大学文化水平11例 (9.6%) ;配偶有性乱史及梅毒史54例 (47.0%) 。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梅毒孕妇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既焦虑、恐惧、悲观, 又担心胎儿健康, 对治疗抱有很高的希望。护士首先要尊重孕妇的人格与隐私权, 充分交流, 取得信任;其次要树立孕妇的治疗信心, 告知经过早期、足量、规律的治疗不仅可以治愈梅毒, 还可避免传给下一代;再次做好配偶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嘱其给予孕妇精神安慰, 夫妇同治。2.2分娩护理第一产程, 每30~60min听胎心音1次, 适当限制肛查和阴查的次数, 以免增加感染机会。第二产程, 密切观察胎心率及胎先露下降情况, 为防止梅毒苍白密螺旋体由产道传给胎儿, 助产人员要尽量避免损伤胎儿的操作, 如产钳、胎头吸引等;为缩短产程, 在产妇有屏气感时科学指导产妇用力, 适当提早做会阴侧切, 减少胎儿头皮与阴道壁摩擦。避免损伤胎儿的手术操作。第三产程, 检查胎盘, 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

2.3 新生儿护理

胎儿娩出后, 迅速吸尽新生儿口腔、身上的羊水并擦除血迹, 以防止新生儿接触母血及产道分泌物而感染梅毒, 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肝脾及有无感染等情况。断脐时留取脐带血, 送梅毒血清学检查, 行梅毒血清学试验 (RRR) 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产妇孕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足者, 新生儿均给予水剂青霉素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连续10d;孕期已接受足量、正规治疗的产妇, 新生儿给予苄星青霉素G肌内注射1次。注意新生儿赫式反应与青霉素过敏的鉴别。最后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治疗, 换洗的衣服、包被严格消毒;母亲梅毒抗体阳性新生儿禁止人工喂养, 防止母婴传播。

2.4 护理满意度测量

满意度测量包括24个条目, 分为6个维度: (1) 礼仪态度; (2) 护理技能; (3) 对患者需要的关怀程度; (4) 健康指导和教育; (5) 住院环境的舒适性; (6) 总体评价。每个维度设置问题2~5个。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3 结果

妊娠结局:115例新生儿中RRR阳性51例 (44.3%) , 先天性梅毒3 7例 (3 2.2%) 。护理满意度:满意7 9例 (6 8.7%) , 一般28例 (24.3%) , 不满意8例 (7.0%) 。

4 讨论

妊娠期梅毒是一种特殊时期感染的传染病, 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及胎传梅毒。据报道, 全世界每年新增1200万梅毒病例, 每年患先天梅毒新生儿达50万以上, 约50万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发生死产或自然流产。妊娠梅毒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梅毒, 开展梅毒血清学筛查可早期发现梅毒病例。除了实施足量、正规治疗外, 分娩期护理对维护母儿健康意义重大。

通过对115例妊娠合并梅毒分娩期的护理, 并结合相关文献, 我们总结出以下护理经验: (1) 在对妊娠期梅毒患者给予足量、规范青霉素驱梅治疗的同时, 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病情, 制定符合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综合护理方案; (2) 在妊娠早期发现的梅毒, 采取正规的诊治, 能够较好地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 不主张终止妊娠;在妊娠中、晚期发现的梅毒, 行正规的驱梅治疗, 能明显降低早产、死胎及死产的发生率, 减少先天梅毒儿的发生[1]; (3) 在分娩期进行护理时, 在保护母儿健康的同时, 也要注意自身防护,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梅毒感染[2,3]。总之, 在做好健康宣教、婚检及产检的基础上, 在分娩期前后进行包括心理护理、产程护理及新生儿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方案, 对促进护患关系、维护母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佳玟, 李元成, 王俐.妊娠梅毒85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 (4) :226-228.

[2]于春梅, 刘铁梅.梅毒合并妊娠病人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学, 2007, 6 (6) :119-120.

上一篇:园林毕业论文下一篇:技术制图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