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2024-09-24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精选7篇)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篇1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之一, 其中梅毒螺旋体 (TP) 则是密螺旋体, 归属于白螺旋体苍白亚种, 同时也是导致人类梅毒的病原体[1]。在对梅毒检测过程中, 其检测方法比较多, 但是基于其检测原理不同, 常见的主要有3种, 分别是CLIA、ELISA以及TPPA[2]。关于这3种检测方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意义, 本文则以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集的998份血清标本为例, 对其检测阳性率、敏感性以及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集的998份血清标本, 所有标本来源为医院性病门诊和皮肤病门诊, 267份为Ⅰ期, 731份为Ⅱ期。将标本在抽血4 h之内将其血清分离, 保存在4℃环境内, 第2天对998份血清标本分别实施CLIA、ELISA以及TPPA检验, 将其检测阳性和可疑标本全部实施分装, 并将其保存在-20℃环境内, 针对可疑标本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 (WB) 法进行检验确定。

1.2 试剂与仪器

CLIA检验法试剂盒来自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LISA检验法试剂生产厂家为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所采用的仪器分别是STAT FAX-2006洗板机以及STAT FAX-2100酶标仪, 均由美国生产;TPPA检验法试剂盒提供者为日本富士株式会社;WB确定试剂抗梅毒螺旋体抗体Ig G检测试剂盒提供者为欧蒙医学试验诊断股份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CLIA检验法模式为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免疫分析模式, 借助于TP抗原制作出固相抗原, 并将TP抗原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 由此和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两者就可以形成双抗原夹心。在对其实施洗涤之后, 将化学发光底物液加入其中, 即可以成功测定发光值, 依照临界值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判断, 如果S/CO≥1.0, 则可以判定为阳性, 反之为阴性;ELISA检验法关于血清或者血浆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验, 采用的是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验, 梅毒抗原表达则为微孔条预包被基因, 其能够和血清中的TP抗体产生一定反应, 之后将HRP标记基因工程重组梅毒抗原加入其中,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显色采用的是TMB系统, 依照酶免疫结果对其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判定。其判定方法如上;TPPA检验法抗原为超声裂解纯化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 将其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进行包被, 其在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两者结合的时候, 也就可以用肉眼看出其凝集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选取的998份血清标本, 通过3种方法检测, 共检测出阳性标本和可疑标本共38例, 其检测阳性率为3.81%。其中CLIA的检测阳性率为3.71%、敏感性为97.37%、诊断符合率为99.90%;ELISA的检测阳性率为3.62%、敏感性为94.74%、诊断符合率为99.70%;TPPA的检测阳性率为3.41%、敏感性为89.47%、诊断符合率为99.70%。和TPPA检测方法敏感性对比, 其余两种检测方法均明显偏高,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LIA、ELISA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检测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3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本次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中, 其血清标本均是在收集的第2天进行检验, 因此其可以将血球沉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最大化的排除, 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另外, 在3种方法检验中, CLIA检验法发光底物是苯并葱, 同时其洗涤液也是经过特制而成的, 因此能够最大化的将外界影响因素排除, 在其应用中具有自动化高、时间短、试验重复度好以及敏感性高的特点, 但是这种检验方法也有缺点, 其检验成本偏高;ELISA检验法对于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验采用的是双抗原夹心法, 可以进一步对酶的放大系统进行应用, 再加上其所具有的双重识别机制, 可以清楚的对阴阳性进行判定, 并且这一检验方法具有良好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成本较低, 因此其被学生认为是血清检验的首选方法。但是这一检验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 假阳性结果出现频率较高;TPPA检验法从一开始处理标本直到最后检验结束, 所采用的时间仅为2 h, 同时还不需要一些特殊设备, 但是这一方法在应用中如果标本较多, 依靠肉眼观察难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敏感性和检验准确度较低。

综上所述, 从本次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 CLIA、ELISA的检测敏感性要明显优于TPPA检测法,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晓菁, 梁艳, 陈洁, 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实验评价.检验医学, 2010, 25 (5) :365-367.

[2]姚家奎, 丁德坤, 吴婷婷, 等.CLIA法检测高龄患者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 26 (6) :822-823.

[3]杜静, 张泽芸, 周薇, 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与评价.广东医学, 2012, 33 (8) :1100-1102.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篇2

【关键词】梅毒;显性;隐性;非特异性抗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16-01

梅毒为常见性传播疾病,可造成全身性损害与病变,可通过性传播或血液传播,乃至垂直传播给下一代。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是梅毒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内即可于血清内产生非特异性抗体以及针对TP的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目前是梅毒诊断与疗效观察的主要方法[1]。通常情况下,显性梅毒较易发现,而隐性梅毒既难发现,发现时又难判断具体梅毒感染时间,治疗时疗效往往欠佳[2]。近年来,通过临床治疗及检验发现,在经正规治疗后显性梅毒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下降地很快,阴转率也显著高于隐性梅毒。对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36例梅毒患者,其中显性梅毒60例,隐性梅毒76例,在对其进行半年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6例梅毒患者,显性梅毒60例,早期隐性梅毒76例。梅毒临床诊断标准及分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其中显性梅毒男16例,女44例,年龄17~69岁,平均(50.3±3.7)歲;隐性梅毒男27例,女49例,年龄18~67岁,平均(49.8±4.0)岁。

1.2 方法

1.2.1 血清抗体检测

采取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先于反应板第1孔内加入100微升血清稀释液,于第2~4孔加入25微升。再取25微升血清加入第1孔内,以2n方式自第1孔稀释至第4孔,于第1~3孔内加入25微升未致敏粒子,于第4孔内加入25微升致敏粒子。将其混匀后于室温(15~30℃)下静置2h,观察结果。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进行非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公司。检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分别吸取50微升阳性、阴性对照均匀铺于纸卡的两个圆圈上,取待检测血清50微升置于纸卡另一圆圈内,用滴管与针头垂直滴加1滴抗原于上述血清中。随后将卡片放于水平旋转仪上,按100转/min速度旋转8min后于亮光下观察,若出现红色凝聚物则为阳性,无凝聚为阴性。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240万U/次,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一个疗程包括用药三次,用药剂量总共是720万单位,梅毒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进行TRUST滴度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显性梅毒与隐性梅毒患者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α=0.05。

2.结果

显性梅毒治疗前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8,P<0.01),经治疗后阳性患者由60例减少为21例,阴转率为65.00%(39/60);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6,P<0.01),经治疗后26例阳性患者减少为21例,阴转率为19.74%(15/76)。可见显性梅毒患者经正规治疗后,效果明显,其阴转率明显高于隐性梅毒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28.62,P<0.01),具体见表1。

3.讨论

梅毒的传播途径多,可经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输血传播等。梅毒患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忽视,当疾病进展至晚期,人体重要器官组织受到侵袭时,此时病情往往已不可逆。故临床选择何种检测方式对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3]。

目前临床多采取血清学试验方法对梅毒病原体进行检测,而血清学试验方法又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类。本研究采取的分别为TPPA检测及TRUST检测。其中TRUST试验是临床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较常用的方法,TRUST使用的特制甲苯胺红可使凝集颗粒呈红色,操作简单,结果清晰易读,试剂成本低。人体在感染TP后,组织细胞破坏裂解出的一种类脂质成分可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梅毒抗体,此抗体出现较晚,一般在硬下疳出现后4周检出,经规范治疗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甚至消失,当病情复发时又会逐渐升高。因其滴度变化和梅毒的疗效呈正相关,故此类抗体检测可用于梅毒疗效观察、随访以及复发的辅助诊断[4]。不过,由于此类试验检测的属心磷脂非特异性抗体,故机体受到其他破坏时也会导致抗体呈现阳性,例如麻风、疟疾、猩红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水痘、风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等[5]。可见,TRUST检测时特异性欠佳。故本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TPPA检测,即特异性检测,在确诊为梅毒后,再检测治疗前后梅毒患者的TRUST滴度,有效防止了TRUST单独检测时出现的假阳性。

使用TRUST滴度检测时,若血清滴度下降或消失,则表明抗梅毒治疗有效。本研究中,显性梅毒患者治疗后TRUST滴度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χ2=77.08,P<0.01),隐性梅毒滴度变化也较明显(χ2=33.36,P<0.05)。可见,不管是显性梅毒还是隐性梅毒,经正规治疗后,患者的梅毒滴度都会出现明显改善。但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经正规治疗后,显性梅毒患者的阴转率要明显优于隐性梅毒,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2,P<0.01)。考虑到这主要与隐性梅毒的感染时间长、流行病史不清楚有关。

综上所述,梅毒患者治疗前后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差异很大,显性梅毒患者的阴转率要明显高于隐性梅毒。

参考文献:

[1] 陈利琼,杨桂英,刘玉平.梅毒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89):912-913.

[2] 刘婷,王亮.隐性梅毒及其实验室检查局限性[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4):397-398,390.

[3] 陈彬,徐克,林晓敏,等.81946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8):479-482.

[4] 莫坤.梅毒规范治疗后血清滴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17(33):32-33.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58645例献血者临床资料, 所有献血者血液样本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男女比例36321∶22324, 年龄20~56岁, 平均 (25.6±3.5) 岁, 献血次数:首次20000例, 非首次38645例, 20~29岁21346例, 30~39岁18456例, 40~49岁16345例, 50岁以上2498例。

1.2 方法:所有献血者血液样本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采用抗体的初筛诊断类试剂, 酶联免疫类分析仪等进行检测, 予以3~5 m L的血液取样, 将血清分离待检。初筛梅毒抗体者予以酶联免疫类吸附法, 且初筛结果是阳性的, 予以明胶颗粒类凝集法进行确认。

1.3 观察指标:观察本组58645例献血者中不同献血次数、年龄、性别及职业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用t检验, 用百分比 (%)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不同献血次数及性别间检测结果:本组58645例献血者, 通过梅毒抗体的检测发现:初检的阳性率为0.72%, 通过复检再次确认的阳性率为0.72%, 且通过复检确认的420例阳性献血者中, 男性的阳性率是0.80% (290/36321) , 女性的阳性率是0.58% (130/22324) ;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2.07% (414/20000) , 非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0.01% (6/38645) ;不同献血次数及性别的献血者间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 。

2.2 本组不同年龄间检测结果:20~29岁21346例, 阳性率是2.02% (432/21345) , 30~39岁18456例, 阳性率是3.50% (646/18456) , 40~49岁16345例, 阳性率是5.17% (845/16345) , 50岁以上2498例, 阳性率是8.01% (200/2498) 。

3 讨论

梅毒除了可通过母婴及性等途径进行传播外, 还可利用输血途径进行传播, 目前, 随着梅毒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无偿献血的人群中梅毒的感染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 对输血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本研究中, 所有献血者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结果显示:男性的阳性率大于女性的阳性率, 非首次献血的阳性率大于首次献血的阳性率, 且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 梅毒的感染概率可明显减少, 由此可知梅毒的感染率与献血次数及性别均有关。关于梅毒的阳性率和性别相关的报道国内较多, 但结果均不一致, 有的认为男性多于女性, 也有认为女性多于男性, 甚至有的认为差别不大, 而本研究发现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可能与男性出席不良的社会活动较多有关, 也可能与男性的自我保健意思较差有关[3]。而对于研究发现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 梅毒的感染概率可明显减少, 原因分析可能为:初次献血者, 若被检测出具阳性的梅毒感染, 将被告知无法进行无偿献血, 即使再参加, 也会被电脑资料排除, 且部分人群为验证自己是否具梅毒感染而进行初次献血, 同时, 参加多次献血的人群因不断被普及健康知识而对如何预防病毒感染更加了解, 因此参加再次献血的人群, 其血液的质量将更高[4,5,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梅毒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 且年龄越大, 梅毒的阳性率也相应增加。原分析可能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多数中青年人群将进入婚姻状况, 且处在性的活跃期, 为此接触感染概率较多, 医院应加大对中老年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对年龄偏上的已婚人群开展健康咨询, 且重点排查。

综上所述, 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率与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均有关, 血站征集献血者时, 应重点筛选在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人群, 以降低梅毒感染率, 确保献血的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58645例献血者临床资料, 所有献血者血液样本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58645例献血者初检的阳性率是0.72%, 通过复检确认的阳性0.72%;男性的阳性率是0.80% (290/36321) , 女性的阳性率是0.58% (130/22324) ;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2.07% (414/20000) , 非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0.01% (6/38645) ;不同献血次数及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率与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均有关, 血站征集献血者时, 应重点筛选在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人群, 以降低梅毒感染率, 确保献血的质量。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无偿献血,检测

参考文献

[1]田庆华, 李天君, 李延伟, 等.2007-2011年张家口地区献血人群梅毒检测结果调查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3, 28 (1) :65-66.

[2]解正高, 陈曦, 朱俊, 等.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隐性梅毒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4, 32 (7) :613-616.

[3]季建兵.南通市2008-2013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21) :3351-3352.

[4]张莉, 袁曜, 孙莉, 等.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23) :94-97.

[5]段全辉.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4) :135-136.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篇4

关键词: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苍白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梅毒

梅毒[1]是由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TP) 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早期主要侵犯生殖器官和皮肤, 晚期几乎累及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 给机体造成严重危害。梅毒在我国曾一度被基本控制, 但近几年来梅毒的感染率逐年上升[2,3]。目前梅毒诊断的主要方法仍为血清学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 苍白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4811例住院患者TRUST和TPPA。探讨TPPA和TRUST应用于梅毒筛查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4811例均无HIV、HBV、HCV感染的住院患者, 年龄20~87岁, 平均年龄46岁。

1.2 主要试剂和方法

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TPPA诊断试剂由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质控试剂由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所有的血清样品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与试剂说明书要求操作, 每个标本同一时间用TRUST和TPPA两种方法检测, 任何一种方法结果阳性复查, 结果仍为阳性判断为TP抗体初筛阳性。结合临床资料最后确诊为梅毒。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确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4811份样品TRUST和TPPA结果见表1。

TPPA法阳性123例, TRUST法阳性44例, 临床确诊为梅毒43例。TPPA与RPR两种方法阳性率分别为2.56%、0.91%;特异性分别为98.83%、99.99%;灵敏度均为100%。

2.2 TP抗体初筛阳性样品临床确诊结果

见表2。临床确诊43例梅毒, TPPA与RPR两种方法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χ2=0.489, P<0.05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体内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Ig M、Ig G抗体) 和非特异性抗心磷脂 (cardiolipin) 抗体。特异性抗梅毒螺旋抗体主要有Ig M、Ig G抗体, Ig M抗体持续时间短, Ig G抗体却持续时间长, 甚至可终生存在, 使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检测。非特异性抗心磷脂抗体又称反应素, 是由梅毒螺旋体破坏的组织细胞所释放的类脂样物质以及梅毒螺旋体自身的类脂和脂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Ig M和Ig G抗体, 临床常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方法检测。TPPA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好的方法, 由于TP-Ig G抗体在治愈后依然可以长时间存在, 甚至终身都为阳性。因此TPPA单独阳性只说明在感染或曾经感染过, 而不能判断梅毒活动与否, 或处于恢复期, 不能作疗效监测。TRUST法所用的抗原为心磷脂, 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混合物, 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反应素, 约感染6周后可检出, 对早期梅毒辅助诊断能力差, 但其滴度变化与梅毒治疗情况呈正相关, 即随着梅毒的治愈, 抗体滴度下降, 因此适合用于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随访和复发的辅助诊断, 对病情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5], 此法操作较为简便, 结果容易判读, 其半定量试验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但影响因素多, 多种疾病可出现反应素导致假阳性结果;又由于感染梅毒后其反应素的出现晚于特异性螺旋体抗体, 晚期梅毒时反应素又可能转阴, TRUST法不适用于一期梅毒早期、三期梅毒, 对潜伏梅毒和神经梅毒也不敏感而导致假阴性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TPPA法检出率阳性高于TRUST法检出率, 可能是大部分患者是已经治愈, TPPA仍为阳性的, 因此不能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 也不能作为疗效监测。

在我们的研究中, TPPA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阳性率, 说明大部分梅毒患者经过治疗已经痊愈, 尤其在老年人中尤为明显。TPPA使用抗原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 干扰因素少, 特异性强, 但也有报道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导致假阳性的报道[6], 因此, 当TPPA阳性而无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依据时, 应慎重考虑TPPA假阳性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 由于TRUST法影响因素多, 易受一些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7], 有研究报告显示, 许多老年人患常见的内科疾病也导致梅毒假阳性率较高。在我们的研究中其中有1例为TRUST阳性而TPPA阴性, 该患者为老年手术患者, 多次复查TPPA为阴性, 因此TRUST检测应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假阳性, 这也说明TRUST不能单独用于梅毒的临床诊断。因此梅毒血清学检测应同时应用TPPA和TRUST检测, 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文海燕, 张华荣, 陈正明, 等.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 (4) :354-355.

[2]曹树正, 王文武, 张真路.梅毒检测灰区标本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3) :476-477.

[3]马蔡昀, 文怡, 曾慧敏, 等.6577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HBV、HCV、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2004, 22 (6) :478-478.

[4]肖春梅, 朴桂花, 李富荣, 等.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8) :1485-1486.

[5]王强.梅毒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33 (13) :66.

[6]陈红霞.肿瘤患者与老年患者的TPPA假阳性分析[J].医学检验, 2007, 25 (3) :288.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老年患者3520例, 血清经化学发光法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病例88例, 年龄60岁以上, 平均68.5岁, 其中男55例, 女33例。

1.2 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化学发光法试剂采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诊断试剂盒, TRUST试剂采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生物株式会社提供, WB法试剂购自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

1.2.2 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 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和TRUST检测, 将不确定标本 (只有化学发光法阳性, TPPA和TRUST均为阴性的标本) 再进一步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作免疫印迹法时, 另设阳性标本组20例, 来源于同期性病门诊 (化学发光法、TPPA和TRUST均为阳性) , 阴性标本组 (健康体检者) 20例 (化学发光法、TPPA和TRUST均为阴性) 。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WB法结果判读:

无特异抗原带显色为阴性, 一条特异抗原带显色为可疑, 不止一条特异抗原带显色为阳性。

2 结果

2.1 3520例老年住院患者, 用化学发光法共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8例, 阳性率为2.5%, 阳性标本经TPPA和TRUST检测, 结果见表1, 其中TPPA阳性63例, TRUST阳性17例 (该17例TPPA全部阳性且TRUST滴度均在1∶1~1∶4) 。

2.2不确定标本25例用WB法确认时, 发现1例阳性, 为特异性抗体不完全型 (TP47和TP17带显色) , 7例可疑, 其中有4例TP47带显色、3例TP17带显色。阳性对照组全部阳性 (均为两条以上特意抗原带显色) , 阴性对照组全部阴性 (均无特异抗原带显色) 。

2.3本研究结果, 老年患者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有一定的假阳性, 比例占0.48%。

3 讨论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血清会出现两种抗体, 即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 这两种抗体也成为梅毒血清学试验的理论依据。

化学发光法作为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种新型检验技术, 具有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线性宽等优点, 因此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实验室的关注[3]。本研究用的化学发光法是一种以双抗原夹心一步法的免疫分析技术。

本实验中, 25例不确定标本, 经WB法最后确认有1例阳性, 7例可疑, 且可疑标本中检出以TP47特异带4例, TP15特异带3例。有研究报道, TP47为梅毒早期诊断指标[4], TP15是活动期梅毒标志性抗体[5], 因此这7例可疑标本推测为早期感染者或隐性感染者。可见, 不确定标本中, 仍有17例标本为阴性, 即筛查假阳性, 因此老年患者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筛查仍有一定的假阳性, 假阳性率占0.48%, 对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 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可能使机体释放诱导产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交叉抗原引起的假阳性。另外, 本研究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经TPPA确认试验阳性的老年梅毒患者, 他们本身是来自其他疾病而就医住院的, 他们当中大多主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又否认既往感染史, 对此类患者, 推断是由于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 只是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 促使不少梅毒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临床治愈, 所以疗效检测指标TRUST检测滴度不高 (阴性或1∶1~1∶4) , 而梅毒特异性抗体可终生存在, 所以能被检测出来。

综上所述, 对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初筛阳性的患者要建议做TPPA确认试验和TRUST检测, 如果TPPA阳性, 要根据TRUST的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并按照性病诊疗规范要求, 以动态观察;如果TPPA阴性, 则单初筛试验阳性诊断梅毒的阳性预测值不高, 所以对不确定标本应当用WB法做最后的确认。

摘要: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对老年患者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520例老年患者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 阳性结果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进行检测, 对不确定标本再用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WB) 法进行最后确认。结果 化学发光法共筛查出88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经TPPA确证阳性63例, TRUST阳性17例, 当中TPPA确证均阳性。25例不确定标本, WB法确认1例阳性, 7例可疑, 17例阴性。结论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会有一定的假阳性, 对单筛查阳性的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法作最后确认。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化学发光法,假阳性,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郭兑山, 宁平, 方德祥, 等.梅毒螺旋体抗体IgG-ELISA和RPR试验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88-89.

[2]林丽蓉, 杨波, 潘锡涛, 等.潜在的血源传播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0) :1491-1494.

[3]胡英会, 张竞, 陶占领.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的临床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9 (1) :56-57.

[4]张良芬.梅毒螺旋体47kD脂蛋白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1, 27 (4) :219-221.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8月3210个检测标本, 所有检测标本均由我院提供。

1.2 方法

对3210个待检测标本进行梅毒金标法检测后显示67个标本为阳性。对这67个阳性标本分别进行TRUST与TPPA与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进行判断。

TRUST:所选试剂均由上海荣盛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选择仪器为KJ-201BD型振荡器及相关的配套试剂, 并严格依照说明书上的内容进行操作。

其中心磷脂可以作为实验抗体, 将其与抗原进行反应, 其中卵磷脂可进一步加强心磷脂的抗原性, 胆固醇可进一步加强抗体的敏感度, 将其置入无水乙醇中, 并将胆固醇析出后转变为载体, 后将心磷脂、卵磷脂置入水中可在其周围出现胶体状的包裹形态, 并出现胶体微粒。将其抗原微粒置入准备检测的血清内, 并将血清中的抗体进行反应, 可出现凝集颗粒。

TPPA:所用仪器与设备均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 选KJ-201C型振荡器及其配套的试剂, 严格依照操作说明书上的内容进行操作。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于明胶颗粒上, 将其与检测样本的抗TP抗体进行有效结合, 可出现相应的凝集反应现象。

1.3 评价指标

对比TRUST与TPPA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 (%) ,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与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3210个待检测标本中, 行梅毒金标法检测后显示67个标本为阳性, 对这67个阳性标本进行TRUST、TPPA与T R U S T联合T P PA检测后得知, 联合检测方法符合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方式, 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下表1。

2.2 不同年龄段分布情况

分析不同年龄段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分布情况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男性检测阳性抗体主要集中的年龄段为16~60岁, 女性检测阳性抗体主要集中的年龄段同样为16~60岁, 详见下表2。

3 讨论

梅毒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 其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3], 当人体受到感染后, 将引发Ig G、Ig M类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情况, 其中Ig M抗体的持续时间较为短暂, Ig G抗体可在人体内终身存在, 但是具有较低的抗体浓度, 不能有效预防再感染情况。另外, 对于非特异性抗体来说 (临床上可称为反应素) , 主要是由于螺旋体破坏的组织细胞释放的类脂样物质与螺旋体自身的类脂与之泛白刺激机体引发的Ig M、Ig G抗体, 可在病毒感染是患者的血液中检出。临床上对梅毒进行诊断时, 采取血清学检测的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对3210个检测标本分别进行TRUST与TPPA, 前者检测中的甲苯胺红颗粒性质较为稳定, 具有较为清楚的检测结果, 当检测出红色颗粒状后, 则可判定为阳性结果, 与TRUST、血清学试验等方式相比较, 便于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再者, TRUST检测的为反应素, 仅仅对于某些梅毒患者 (一期梅毒与二期梅毒[4]) 的适用性较高, 且对于现症感染患者的适用性也较高, 便于临床上对疾病复发、再感染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采取TRUST的特异性不高, 假阳性结果较易出现, 对于恶性肿瘤、麻风病、自身免疫疾病、反复自然流产人群[5]进行血液检查后同样可显示出上述反应素。再者, TRUST检测后出现的阳性结果应及时与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进行分析, 利于及时排除假阳性检测结果。另外, TPPA对于二期潜伏梅毒、三期潜伏梅毒患者较为适用, 在实际检测时也可用于既往感染、现症感染患者中, 若进行上述检验后显示检测结果为阳性, 则仅仅表示曾经受过感染或者正在感染, 不可判定为梅毒疾病活动与否, 也不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监测方案。笔者建议对梅毒进行诊断时可采取TRUST、TPPA联合检测方案, 但是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 (工作量、成本、漏检等) , 应先给予TPPA检测, 及时排除阴性结果, 后给予TRUST检测方案, 并做好疾病的随访等工作[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TRUST检测的符合率为64.18%, TPPA检测的符合率为79.10%, 采取TRUST、TPPA联合检测的符合率为97.01%, 明显高于单一检测方式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联合检测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检测符合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同时对不同年龄段TPPA和TRUST检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知, 男性与女性阳性检测患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6~60岁。梅毒发生率正趋向年轻化, 梅毒预防、检测任重而道远。要求医务工作者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有效检测。

综上所述, 采取TRUST与TPPA方法与梅毒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将两种方法联合进行检测更为适用。

参考文献

[1]刘静, 刘婕, 巩瑜, 等.5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休抗体的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4, 29 (4) :103-105.

[2]夏芳, 徐元宏, 汪学龙, 等.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 (6) :863-867.

[3]潘顺, 唐振华, 罗军, 等.19986例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4) :3410-3411.

[4]何立娟, 徐飞, 袁慧, 等.三种方法对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 2015, 10 (12) :1856-1858.

[5]钱超, 穆琪, 霍俊杰, 等.4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5, 21 (13) :5-6, 7.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篇7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明胶凝集试验

梅毒主要是由苍白密螺旋体 (TP) 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 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TP一旦进入人体, 血清中会产生非特异性抗体及梅毒特异性抗体[1]。因此, 应加强对梅毒的诊断, 而血清型检测是诊断机体是否为TP感染的唯一途径。临床上检测TP抗体的血清检验学方法有多种, 其检测敏感度与特异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与金免疫层析试验 (GICA) 常用于TP抗体的临床检测之中。本研究以“金标准”TPPA作为参照, 对比ELISA与GICA法对TP抗体的检测情况,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6250例产前和术前标本, 其中男2350例, 女3900例;年龄19~68 (45.09±5.92) 岁;共检测出梅毒阳性患者50例, 检出率为0.8% (50/6250) , 均符合梅毒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一期梅毒患者14例, 二期梅毒患者17例, 三期梅毒患者6例, 不明期梅毒患者13例。

1.2 仪器与试剂

ELISA试剂为上海科华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为201003011;TPPA试剂为日本富士康必欧株式会社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为VN00303;GICA试剂为英科新创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为2010020907。主要仪器为:郑州anthos2010酶标仪, 郑州anthos fluido型全自动酶标洗板机。

1.3 检测方法

首先抽取5ml空腹条件下静脉血, 于4000rpm转速下离心5min之后将血清加以分离, 若血清标本不能及时地送检, 则需将其置于温度为4℃的冰箱中保存, 备用, 以避免反复地冻融, 分别采用ELISA法、GICA法及TPPA法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严格按各自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规范操作。前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与TPPA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GICA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不明期梅毒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低于ELISA法和TPPA法,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ELISA法与TPPA法各时期TP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当梅毒进入人体之后, 机体会产生2种类型的抗体, 即:抗心磷脂的非特异性抗体 (“反应素”) 与抗菌体的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体不是机体针对菌体自身所发生的反应, 而是针对菌体破坏患者组织之后释放的内脂所产生的反应[3]。因此, 检出时间一般比检出机体对菌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晚2周, 且在一期梅毒早期、晚期梅毒、潜伏期梅毒及梅毒治疗之后起检出率显著降低甚至呈阴性[4]。因此, 若使用检测非特异性TP抗体的检测方法对特异性抗体进行诊断, 会出现更多的假阴性。笔者认为特异性抗体是诊断TP感染的重要依据。

注:与GICA法比较, *P<0.01, #P<0.05

目前, 临床上常使用非特异性抗体试验, 如TRUST与RPR2种检测方法, 2种方法所使用的抗原均为心磷脂类。此类试验虽具有操作简单、结果易读、试剂成本低、设备要求低及检测快速等方面的特点[5], 然而因该试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结果极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且灵敏度及特异度较低, 常出现生物学假阴性。因此, 上述检测方法不适合TP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检测。目前, 使用较多的ELISA法与GICA法, 通过对这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50例确诊梅毒病例中, ELISA法与TPPA法对各时期TP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除二期梅毒外, GICA法对各期TP检出率显著低于ELISA法与TPPA法 (P<0.01) 。由此可见, 与GICA法相比, 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更高, 漏检率更低, 且与“金标准”TPPA检测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可用于临床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之中。

参考文献

[1] 肖春梅, 朴桂花, 李富荣, 等.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8) :1485-1486.

[2] 王碧玉.曾自如.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J].右江民族学院学报, 2011, 33 (2) :209-211.

[3] 张胜兰, 陈翔, 林炳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结果评价[J].浙江医学, 2013, 35 (11) :1094-1096.

[4] 徐正红.金标法与滴度法应用于临床检测梅毒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 2011, 13 (1) :51-52.

上一篇:移动化转型下一篇: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