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精选8篇)
梅毒螺旋体抗体 篇1
梅毒属皮肤科类疾病, 具传染性, 主要可通过母婴及性等进行传播, 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症状等, 主要以硬下疳、二期梅毒疹等为主要特征[1]。本院针对58645例献血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58645例献血者临床资料, 所有献血者血液样本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男女比例36321∶22324, 年龄20~56岁, 平均 (25.6±3.5) 岁, 献血次数:首次20000例, 非首次38645例, 20~29岁21346例, 30~39岁18456例, 40~49岁16345例, 50岁以上2498例。
1.2 方法:所有献血者血液样本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采用抗体的初筛诊断类试剂, 酶联免疫类分析仪等进行检测, 予以3~5 m L的血液取样, 将血清分离待检。初筛梅毒抗体者予以酶联免疫类吸附法, 且初筛结果是阳性的, 予以明胶颗粒类凝集法进行确认。
1.3 观察指标:观察本组58645例献血者中不同献血次数、年龄、性别及职业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用t检验, 用百分比 (%)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不同献血次数及性别间检测结果:本组58645例献血者, 通过梅毒抗体的检测发现:初检的阳性率为0.72%, 通过复检再次确认的阳性率为0.72%, 且通过复检确认的420例阳性献血者中, 男性的阳性率是0.80% (290/36321) , 女性的阳性率是0.58% (130/22324) ;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2.07% (414/20000) , 非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0.01% (6/38645) ;不同献血次数及性别的献血者间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 。
2.2 本组不同年龄间检测结果:20~29岁21346例, 阳性率是2.02% (432/21345) , 30~39岁18456例, 阳性率是3.50% (646/18456) , 40~49岁16345例, 阳性率是5.17% (845/16345) , 50岁以上2498例, 阳性率是8.01% (200/2498) 。
3 讨论
梅毒除了可通过母婴及性等途径进行传播外, 还可利用输血途径进行传播, 目前, 随着梅毒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无偿献血的人群中梅毒的感染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 对输血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本研究中, 所有献血者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结果显示:男性的阳性率大于女性的阳性率, 非首次献血的阳性率大于首次献血的阳性率, 且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 梅毒的感染概率可明显减少, 由此可知梅毒的感染率与献血次数及性别均有关。关于梅毒的阳性率和性别相关的报道国内较多, 但结果均不一致, 有的认为男性多于女性, 也有认为女性多于男性, 甚至有的认为差别不大, 而本研究发现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可能与男性出席不良的社会活动较多有关, 也可能与男性的自我保健意思较差有关[3]。而对于研究发现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 梅毒的感染概率可明显减少, 原因分析可能为:初次献血者, 若被检测出具阳性的梅毒感染, 将被告知无法进行无偿献血, 即使再参加, 也会被电脑资料排除, 且部分人群为验证自己是否具梅毒感染而进行初次献血, 同时, 参加多次献血的人群因不断被普及健康知识而对如何预防病毒感染更加了解, 因此参加再次献血的人群, 其血液的质量将更高[4,5,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梅毒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 且年龄越大, 梅毒的阳性率也相应增加。原分析可能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多数中青年人群将进入婚姻状况, 且处在性的活跃期, 为此接触感染概率较多, 医院应加大对中老年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对年龄偏上的已婚人群开展健康咨询, 且重点排查。
综上所述, 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率与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均有关, 血站征集献血者时, 应重点筛选在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人群, 以降低梅毒感染率, 确保献血的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58645例献血者临床资料, 所有献血者血液样本均予以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 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58645例献血者初检的阳性率是0.72%, 通过复检确认的阳性0.72%;男性的阳性率是0.80% (290/36321) , 女性的阳性率是0.58% (130/22324) ;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2.07% (414/20000) , 非首次的献血者中, 阳性率是0.01% (6/38645) ;不同献血次数及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率与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均有关, 血站征集献血者时, 应重点筛选在献血次数、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人群, 以降低梅毒感染率, 确保献血的质量。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无偿献血,检测
参考文献
[1]田庆华, 李天君, 李延伟, 等.2007-2011年张家口地区献血人群梅毒检测结果调查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3, 28 (1) :65-66.
[2]解正高, 陈曦, 朱俊, 等.以后葡萄膜炎为首发症状隐性梅毒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4, 32 (7) :613-616.
[3]季建兵.南通市2008-2013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21) :3351-3352.
[4]张莉, 袁曜, 孙莉, 等.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23) :94-97.
[5]段全辉.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4) :135-136.
[6]李涛, 文伟, 李双.献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的必要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 (24) :3572-3574.
梅毒螺旋体抗体 篇2
【关键词】 梅毒检验;梅毒螺旋体;结果准确率
梅毒是因梅毒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疾病,该病病程通常比较长,在临床上的表现比较复杂,传染性较强,母婴传播及性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对人体危害较大,严重的会损伤到患者全身的组织及器官。近几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为了人们的健康,本文主要对ELISA、TRUST以及TPPA三种检测梅毒的方法作简要介绍,并对三种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作简要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12例,女性10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2.14岁;其中早期梅毒患者50例,Ⅰ期梅毒患者67例,Ⅱ期梅毒患者76例,Ⅲ期梅毒患者19例。选取同时期的220例非梅毒人员为对照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过程组和对照组情况相似,在统计学方面,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
1.2 检测试剂 TRUST由(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ELISA试剂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TPPA为(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
1.3 检测方法 抽取受检者2ml肘静脉血,把血清分离出来,并根据相关标准分别用合格的ELISA、TRUST和TPPA试剂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对血清进行检测。并在试剂有效期内使用。
1.4 统计学方法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对资料进行计算时,采用χ2检验,在统计学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在阳性检出率方面,Ⅰ期梅毒及早期梅毒TPPA比较高,而TRUST和ELISA则比较低;此外,Ⅲ期梅毒及Ⅱ期梅毒ELISA的阳性检出率也比较高,而TRUST和TPPA则比较低,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2]。TRUST的特异度及灵敏度比ELISA和TPPA低很多,而且在阴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率方面,ELISA和TPPA也比TRUST低很多,在差异性方面比较明显,因此,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之后,血清中就会出现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及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根据这两种抗体,就可以对患者体内的梅毒血清进行检测。ELISA以重组梅毒螺旋体的多肽为抗原来对血清中的抗体含量进行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高达97.1%和96.7%,且假阳性率比较低,可用于大规模的梅毒检测机临床诊断。用TPPA对梅毒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主要原理是把纯化的致病性梅毒中的菌株成分包在人工做成的明胶颗粒上作为抗原,并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而把血清中的抗体检测出来。根据本研究可知,用TPPA对212例患者进行检测时,阳性检出率高达96.8%,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但是此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在大量的检测试验中很少运用。TRUST主要用于梅毒非特异性抗类脂质体抗体的血清检测,它使用类脂质作抗原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类脂质体抗体,从而对梅毒进行检测。在212例患者中,检测特异性为96.8%,敏感性为87.9%,在假阴性率方面较明显。在220例健康人员中,假阳性检出率为3.4%,比其他两种方法高。由此可知,此方法不利于对梅毒进行确诊,但适用于梅毒的治疗。对三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知,适合用于梅毒疗效观察检测的是TRUST,適合梅毒标本的大批量检测的是ELISA,且有着比较高的准确率,适合TRUST 和ELISA检出标本的验证性检测的是TPPA。三种检测方法的相互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基层医院输血前正确选用梅毒检验方法的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6(20):231-236.
梅毒螺旋体抗体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检测对象为2003~2007年2 862份患者的血液标本及省临检中心发放的室间质量评价检测标本15份[2]。
1.2 检测试剂、仪器
TRUST诊断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国产旋转振荡器;ELISA试剂盒由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芬兰全自动酶标仪检测。
1.3 检测方法
对2 862份患者的血液标本及省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标本15份,分别进行不同方法的检测。初筛用上海荣盛TRUSA试剂盒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结果用肉眼观察和显微镜下观察判定。复检用吉比爱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由酶标仪打出。每次测定均设定阴、阳性对照及检验中心提供的2NCU低值质控血清。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测比较
2 862份血液标本,TRUST法检测阳性3例,ELISA法检测阳性10例。其中TRUST法3例阳性与ELISA法符合,结果见表1。
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1,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ELISA法检出率高于TRUST法。
2.2 两种方法质评标本检测结果比较
15份质评标本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比较,TRUST法假阳性、假阴性各1例,ELISA法均相符合,结果见表2。ELISA法符合率为100%, TRUST法符合率为97%。
3讨论
梅毒螺旋体有两种抗原[2]:一种是梅毒螺旋体体表蛋白抗原,为蛋白质多糖复合物,该抗原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为特异性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第二种螺旋体抗原存在于螺旋体内部,是类脂质复合物,无属和种的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
TRUST法采用VDRL抗原重悬于含有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中来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此抗体一期梅毒阶段升高(约感染后6周),检出率为85%;二期梅毒时达到高峰,检出率为100%;三期梅毒逐渐下降,检出率为75%。梅毒经过治疗后可呈阴性,所以该实验对三期梅毒及治疗后梅毒的检出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疟疾、猩红热、结核病、肺炎及一些不明原因发热,可造成假阳性反应(生物学反应)。
ELISA法采用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咐实验原理,以高纯度的重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包被反应板来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的特点。该抗体一期梅毒(感染后2周)时升高,主要是IgM型;二期梅毒时达到高峰,有IgG、IgM型;三期梅毒略降低,主要是IgG型。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总体符合率达98%。特异性抗体在体内可长期存在,对晚期梅毒如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转阴者仍能检出。
由此看来,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TRUST法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从统计结果看,ELISA法检出率和结果符合率均高于TRUST法,且TRUST法为手工操作,肉眼判读结果,易漏诊一些弱阳性标本,不能记录数据;而ELISA法可上机检测,结果判读科学准确,打印的原始数据可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1]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87.
梅毒螺旋体抗体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老年患者3520例, 血清经化学发光法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病例88例, 年龄60岁以上, 平均68.5岁, 其中男55例, 女33例。
1.2 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化学发光法试剂采用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诊断试剂盒, TRUST试剂采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生物株式会社提供, WB法试剂购自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
1.2.2 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 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和TRUST检测, 将不确定标本 (只有化学发光法阳性, TPPA和TRUST均为阴性的标本) 再进一步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作免疫印迹法时, 另设阳性标本组20例, 来源于同期性病门诊 (化学发光法、TPPA和TRUST均为阳性) , 阴性标本组 (健康体检者) 20例 (化学发光法、TPPA和TRUST均为阴性) 。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WB法结果判读:
无特异抗原带显色为阴性, 一条特异抗原带显色为可疑, 不止一条特异抗原带显色为阳性。
2 结果
2.1 3520例老年住院患者, 用化学发光法共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8例, 阳性率为2.5%, 阳性标本经TPPA和TRUST检测, 结果见表1, 其中TPPA阳性63例, TRUST阳性17例 (该17例TPPA全部阳性且TRUST滴度均在1∶1~1∶4) 。
2.2不确定标本25例用WB法确认时, 发现1例阳性, 为特异性抗体不完全型 (TP47和TP17带显色) , 7例可疑, 其中有4例TP47带显色、3例TP17带显色。阳性对照组全部阳性 (均为两条以上特意抗原带显色) , 阴性对照组全部阴性 (均无特异抗原带显色) 。
2.3本研究结果, 老年患者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有一定的假阳性, 比例占0.48%。
3 讨论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血清会出现两种抗体, 即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 这两种抗体也成为梅毒血清学试验的理论依据。
化学发光法作为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种新型检验技术, 具有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线性宽等优点, 因此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实验室的关注[3]。本研究用的化学发光法是一种以双抗原夹心一步法的免疫分析技术。
本实验中, 25例不确定标本, 经WB法最后确认有1例阳性, 7例可疑, 且可疑标本中检出以TP47特异带4例, TP15特异带3例。有研究报道, TP47为梅毒早期诊断指标[4], TP15是活动期梅毒标志性抗体[5], 因此这7例可疑标本推测为早期感染者或隐性感染者。可见, 不确定标本中, 仍有17例标本为阴性, 即筛查假阳性, 因此老年患者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筛查仍有一定的假阳性, 假阳性率占0.48%, 对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 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可能使机体释放诱导产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交叉抗原引起的假阳性。另外, 本研究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经TPPA确认试验阳性的老年梅毒患者, 他们本身是来自其他疾病而就医住院的, 他们当中大多主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又否认既往感染史, 对此类患者, 推断是由于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 只是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 促使不少梅毒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临床治愈, 所以疗效检测指标TRUST检测滴度不高 (阴性或1∶1~1∶4) , 而梅毒特异性抗体可终生存在, 所以能被检测出来。
综上所述, 对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初筛阳性的患者要建议做TPPA确认试验和TRUST检测, 如果TPPA阳性, 要根据TRUST的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并按照性病诊疗规范要求, 以动态观察;如果TPPA阴性, 则单初筛试验阳性诊断梅毒的阳性预测值不高, 所以对不确定标本应当用WB法做最后的确认。
摘要: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对老年患者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520例老年患者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 阳性结果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进行检测, 对不确定标本再用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WB) 法进行最后确认。结果 化学发光法共筛查出88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经TPPA确证阳性63例, TRUST阳性17例, 当中TPPA确证均阳性。25例不确定标本, WB法确认1例阳性, 7例可疑, 17例阴性。结论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会有一定的假阳性, 对单筛查阳性的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法作最后确认。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化学发光法,假阳性,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郭兑山, 宁平, 方德祥, 等.梅毒螺旋体抗体IgG-ELISA和RPR试验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88-89.
[2]林丽蓉, 杨波, 潘锡涛, 等.潜在的血源传播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0) :1491-1494.
[3]胡英会, 张竞, 陶占领.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的临床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9 (1) :56-57.
[4]张良芬.梅毒螺旋体47kD脂蛋白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1, 27 (4) :219-221.
梅毒螺旋体抗体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方法
以A、B两个试剂厂商供应的试剂盒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试剂盒均经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合格、有防伪标签, 在有效期内使用,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1.2 实验仪器
德国产DADE BEHRING REPⅢ型全自动酶免仪;GENESIS RSP150自动加样系统;芬兰产Labsystem Dragon Wellwash 4MK2型酶标仪。
1.3 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7月至12月间参加平顶山市无偿献血的18~55周岁的献血者21751人。无“暂不能献血”和“不能献血”的情况[1]。采集血液标本, 做血清抗梅毒螺旋体 (TP) 抗体的测定。对每一份血液标本均以A、B两种试剂由2名以上检验人员操作并核对结果。对同一份标本的两种试剂检验结果均为反应性的做出阳性报告, 对一种试剂检测为反应性且双孔复查仍为反应性的做出可疑报告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用于梅毒血清学筛查的非特异性脂质抗原实验主要有: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 VDRL)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unheated serum reagin test, USR)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 (toluidine red unheated-serum test, TRUST) , 此等试验均称为反应素试验, 在非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多种急、慢性疾病患者血中亦可检出;其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梅毒感染, 阳性结果更需进一步做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确认。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可产生多种抗体, 主要是Ig M、Ig G两种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其中Ig G抗体可终身存在[2]。本次调查采用不同的两个试剂厂商的两种试剂ELISA法的检测结果显示目前平顶山市18~55周岁人群中抗梅毒螺旋体 (TP) 抗体阳性率为0.47%。但亦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梅毒发病率明显上升, 目前需加强梅毒防控措施, 降低梅毒发病率, 并有助于控制AIDS/HIV的流行[3]。
3.2 本文数据表明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指标的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梅毒感染是判断献血者是否适合献血的标志之一。虽然梅毒不能作为HIV传染的特异性标志, 但考虑到其性行为方式, 表明该献血者可能有性传播疾病的危险, 因此应推迟其献血[4]。18~55周岁人群不但是《献血法》规定的献血人群, 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 保护他们免受梅毒螺旋体的侵害对无偿献血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献血过程之始把高危献血者排斥在外、对梅毒进行筛检以及把采集的血液4°C保存24~48h, 从而将其传染危险降至最低。
3.3 通过对两种试剂检出的可疑人数进行统计学处理 (P<0.
01) , 提示采供血机构在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时, 应使用较为敏感的和具有良好特异性的试剂和检测方法,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选择不同的试剂分别进行检测, 可以优势互补。试剂厂商也应努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非特异性反应, 提高阳性检出率。这是控制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 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S].1998.
[2]从玉隆.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114-1115.
[3]王英, 倪大新.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检测, 2008, 23 (8) :481.
梅毒螺旋体抗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集的998份血清标本, 所有标本来源为医院性病门诊和皮肤病门诊, 267份为Ⅰ期, 731份为Ⅱ期。将标本在抽血4 h之内将其血清分离, 保存在4℃环境内, 第2天对998份血清标本分别实施CLIA、ELISA以及TPPA检验, 将其检测阳性和可疑标本全部实施分装, 并将其保存在-20℃环境内, 针对可疑标本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 (WB) 法进行检验确定。
1.2 试剂与仪器
CLIA检验法试剂盒来自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LISA检验法试剂生产厂家为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所采用的仪器分别是STAT FAX-2006洗板机以及STAT FAX-2100酶标仪, 均由美国生产;TPPA检验法试剂盒提供者为日本富士株式会社;WB确定试剂抗梅毒螺旋体抗体Ig G检测试剂盒提供者为欧蒙医学试验诊断股份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CLIA检验法模式为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免疫分析模式, 借助于TP抗原制作出固相抗原, 并将TP抗原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 由此和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两者就可以形成双抗原夹心。在对其实施洗涤之后, 将化学发光底物液加入其中, 即可以成功测定发光值, 依照临界值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判断, 如果S/CO≥1.0, 则可以判定为阳性, 反之为阴性;ELISA检验法关于血清或者血浆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验, 采用的是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验, 梅毒抗原表达则为微孔条预包被基因, 其能够和血清中的TP抗体产生一定反应, 之后将HRP标记基因工程重组梅毒抗原加入其中,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显色采用的是TMB系统, 依照酶免疫结果对其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判定。其判定方法如上;TPPA检验法抗原为超声裂解纯化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 将其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进行包被, 其在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两者结合的时候, 也就可以用肉眼看出其凝集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选取的998份血清标本, 通过3种方法检测, 共检测出阳性标本和可疑标本共38例, 其检测阳性率为3.81%。其中CLIA的检测阳性率为3.71%、敏感性为97.37%、诊断符合率为99.90%;ELISA的检测阳性率为3.62%、敏感性为94.74%、诊断符合率为99.70%;TPPA的检测阳性率为3.41%、敏感性为89.47%、诊断符合率为99.70%。和TPPA检测方法敏感性对比, 其余两种检测方法均明显偏高,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LIA、ELISA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检测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3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本次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中, 其血清标本均是在收集的第2天进行检验, 因此其可以将血球沉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最大化的排除, 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另外, 在3种方法检验中, CLIA检验法发光底物是苯并葱, 同时其洗涤液也是经过特制而成的, 因此能够最大化的将外界影响因素排除, 在其应用中具有自动化高、时间短、试验重复度好以及敏感性高的特点, 但是这种检验方法也有缺点, 其检验成本偏高;ELISA检验法对于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验采用的是双抗原夹心法, 可以进一步对酶的放大系统进行应用, 再加上其所具有的双重识别机制, 可以清楚的对阴阳性进行判定, 并且这一检验方法具有良好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成本较低, 因此其被学生认为是血清检验的首选方法。但是这一检验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 假阳性结果出现频率较高;TPPA检验法从一开始处理标本直到最后检验结束, 所采用的时间仅为2 h, 同时还不需要一些特殊设备, 但是这一方法在应用中如果标本较多, 依靠肉眼观察难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敏感性和检验准确度较低。
综上所述, 从本次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 CLIA、ELISA的检测敏感性要明显优于TPPA检测法,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晓菁, 梁艳, 陈洁, 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实验评价.检验医学, 2010, 25 (5) :365-367.
[2]姚家奎, 丁德坤, 吴婷婷, 等.CLIA法检测高龄患者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 26 (6) :822-823.
梅毒螺旋体抗体 篇7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属,免疫法
目前, 因输血导致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输血安全性, 医院对供血者和输血者的血液检查越来越严格[1]。本研究旨在分析输血前或术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 和梅毒螺旋体抗体 (TP-Ab) 检测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1年于高安市人民医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1987例, 其中外科患者5356例, 内科患者3264例, 妇产科患者3152例, 其他215例。患者均在输血前和术前抽取静脉血3ml。
1.2 检测方法
HBV和抗-HCV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 , 将血液凝集30min, 取血清;酶复合物用稀释液稀释后, 加血清及阴性、阳性对照;1h后洗板、加底物, 避光反应30min;加终止液完成全部检测过程, 等待数值判定阴阳性[2,3,4,5]。HIV的初步检测采用ELISA试剂;复查时采用ELISA试剂和雅培金标试剂。TP-Ab检测采用ELISA试剂;复查时采用明胶凝集法试剂。上述4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查仪器为Dragonwallscan MK 3型全自动酶标仪和Thermowellwashmk 2型全自动洗板机[3,4,5,6,7]。
2 结果
11987例患者输血前或术前血清检测显示阳性853例 (7.13%) , 其中HBV阳性396例 (3.30%) , 抗-HCV阳性152例 (1.27%) , 抗-HIV阳性97例 (0.81%) , TP-Ab阳性208例 (1.74%) , 详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检测的4项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的阳性率为7.12%, 说明少数患者治疗前已感染传染性疾病, 其中HBV感染患者最多, 为3.30%, 主要集中在内科和外科, 分别占5.97%和2.46%;抗-HCV阳性率为1.27%, 近年来我国HCV患者中非输血性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如血液透析患者或吸毒人员, 感染原因可能是由于透析机和针管消毒不严或针管、注射器共用引发的交叉感染;抗-HIV阳性率为0.81%, 几乎所有临床科室均有标本检查出阳性;TP-Ab阳性率为1.74%。有研究表明, 我国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自美国1981年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 艾滋病呈迅速蔓延状态, 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 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我国艾滋病主要有4个特点: (1) 上升幅度有所减缓, 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提升; (2) 性传播依然是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同性间因性传播出现艾滋病的比例逐年增加; (3) 全国艾滋病呈低流行状态, 部分地区严重; (4) 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群体越来越多, 模式越来越多样化[8]。
输血前和术前患者行HBV、HCV、HIV和TP-Ab检测显示均有阳性。若医护人员对患者血液情况不了解, 缺乏患者血液检测资料, 可能为发生的输血医疗纠纷埋下隐患。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均会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体液和血液, 若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血液情况不清楚, 操作时未采取任何隔离保护措施, 其受感染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医护人员长期接触被感染的血液制品或操作中接触被污染的血液, 其感染率会增加。故患者输血前和术前行HBV、HCV、HIV、TP-Ab检测, 把检测结果作为重要数据资料, 一方面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 为日后输血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由于传染性疾病有一定潜伏期, 常规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 检测试剂也存在差异, 易造成阳性标本遗漏。故选择正确、质量优良的检测试剂, 提高阳性检出率是检测患者输血前和术前HBV、HCV、HIV、TP-Ab的前提。
综上所述, 输血前和术前患者HBV、HCV、HIV、TP-Ab检测可避免输血医疗纠纷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另外, 医院还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保护和专业素质, 让其更深层次地了解对阳性污染血液的机械进行杀菌消毒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姚艺雄, 苏晓梅, 陈平, 等.输血前或手术前患者HBV、HCV、HIV和TP-Ab检测结果分析及其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1) :45-46.
[2] 史尊基, 李文超, 郭佩.17084例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6) :89-90.
[3] 王斌, 张录喜, 李红, 等.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J].当代医学, 2012, 19 (11) :18-19.
[4] 梁华, 于路妹, 朱磊, 等.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30 (1) :81-82.
[5] 巫文勋, 程利, 梁可, 等.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HBV、抗HCV、抗HIV和TP-Ab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43 (7) :2626-2629.
[6] 程金凤, 蔡细英.28165例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3 (4) :222-225.
[7] 丁海明, 柯培锋, 周华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J].广东医学, 2012, 50 (12) :1772-1774.
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断和治疗的梅毒患者129例,其中男性99例,女30例,年龄18~75岁,平均35.9岁。本组病例中早期潜伏期梅毒21例,一期梅毒39例,二期梅毒58例,不明期梅毒11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对129例梅毒患者,采取肘部无菌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5 min,提取血清。
1.2.2 仪器及试剂
XK95I型多用振荡器由江苏江堰市新康仪器厂生产。START IVD ELISA全自动酶免仪;LD5-2A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公司提供,TP-ELISA检测试剂为上海科华公司产品,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社提供。
1.3 实验方法与原理
所有检测操作程序和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在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TRUST法:采用活化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配制VDRL抗原重悬于甲苯胺红特制溶液中与梅毒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发生粉红色凝集。分别取50μl的待测血清和TRUST试剂置于纸卡中,混匀8 min后肉眼观察凝集情况,使阳性结果出现红色絮状凝集现象。TP-ELISA法:包被精制基因工程表达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与梅毒血清抗体发生特异结合,产生显色反应。TPPA法: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与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明胶颗粒为玫瑰红色。
2 结果
129例梅毒患者进行3种方法的检测,TRUST法检测阳性92例,阳性率为71.37%;TP-ELISA法检测阳性112例,阳性率为86.82%;TPPA法检测阳性129例,阳性率为100%;
3 种方法检测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3 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TP-ELISA、TPPA两种检测方法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TRUST检测方法与TP-ELISA、TPPA两种检测方法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经典的性传播慢性感染性疾病,它可以引起全身性的感染及病变。其传播方式有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3种[1]。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国家卫生部公布27种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梅毒发病由原来的第7位上升至第5位。梅毒的诊断依赖病史、症状、体征,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梅毒感染者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是实验室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梅毒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TRUST是采用活化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配制VDRL抗原重悬于含甲苯胺红特制溶液中与梅毒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发生粉红色凝集,因而检测出梅毒。TRUST由于其廉价、快速、方便以及其所用的抗原是从牛心提取的心磷脂和从鸡蛋黄提取的卵磷脂及胆固醇,其测定效价比RPR、USR高一个滴度等特点,所以广泛用于临床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梅毒筛查;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对早期梅毒、晚期梅毒及治疗后梅毒检测的敏感性低以及对神经梅毒的不敏感性,常出现假阴性而漏检,其可作为梅毒疗效观察或随访有否复发或再感染的指标[2]。
TP-ELISA是随着近年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的研制成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是利用重组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包被酶标板孔,并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特异性IgM和Ig G抗体,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对早期和晚期梅毒都有较高的检出率。用ELISA法检测的TP抗体稳定,即使经抗梅毒治疗后,抗体仍继续存在,甚至终生存在,用仪器判读试验结果[4]。本实验中TP-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很好,与TPPA的符合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靠。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使用螺旋体毒株制成抗原,是全螺旋体纯化抗原,在抗原组成上比较全面,不易产生假阳性,特异性较高,灵敏度高。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此抗体在体内持续存在,可终身保留,检测结果不随病情发展和治疗而变化,故TPPA作为梅毒的确诊试验,对各期梅毒的检测结果都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假阳性反应。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梅毒确认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但是试剂较贵,以肉眼判断结果,不宜大批量检测,一般作为TRUST和TP-ELISA等初筛阳性以及潜伏期梅毒和一些非螺旋体试验阴性又高度怀疑为梅毒患者的确认试验,也可用于排除用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所致的假阳性[4]。
由结果可知,临床上进行大量人员的高危人群梅毒筛查时宜采用TP-ELISA检测方法,由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而且检测方法简便,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低等特点易采用TP-ELISA检测方法[6]。对TRUST和TP-ELISA等初筛阳性以及潜伏期梅毒和一些非螺旋体试验阴性又高度怀疑为梅毒患者的确认试验采用TRUST检测方法[5]。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积极掌握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特点对梅毒的诊治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减少假阳性率和减少假阴性率,为梅毒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提供明确诊断的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诊断和治疗的梅毒患者129例,采用TRUST、TP-ELISA、TPPA,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在3种方法检测的129例梅毒患者中,TRUST法检测阳性92例,阳性率为71.37%;TP-ELISA法检测阳性112例,阳性率为86.82%;TPPA法检测阳性129例,阳性率为100%。3种方法检测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行大量人员的高危人群梅毒筛查时宜采用TP-ELISA检测方法;对TRUST和TP-ELISA等初筛阳性以及潜伏期梅毒和一些非螺旋体试验阴性又高度怀疑为梅毒患者的确认试验采用TRUST检测方法。
关键词:梅毒抗体,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明胶颗粒凝集法,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孙芸,黎保仝.11799例普通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3):171.
[2]程艳杰,王广杰,刘明,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3):272.
[3]邓晓琴,杨茂,向艳玲,等.ELISA法梅毒检测的钩状效应及其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220.
[4]邹黎.梅毒血清学试验几种检测方法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788.
[5]李群,王福华.三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