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技法教学

2024-06-09

琵琶演奏技法教学(精选4篇)

琵琶演奏技法教学 篇1

琵琶是中国有名的弹弦乐器之一,它在弹奏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运用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因此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好基础,掌握弹奏技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提高琵琶弹奏的效果。

一、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

第一,琵琶演奏技法历史。根据古书记载,琵琶最早出现在唐代,其中有关的故事有杜善本和康昆仑在街头弹奏琵琶的故事。随着音乐的发展,琵琶的弹奏方法开始多元化,单一的弹奏技巧不利于琵琶的学习。宋朝时期,人们对琵琶的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理论知识方面,演奏风格也开始转变,由粗犷豪迈转变为淡雅委婉。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北方代表乐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南方运用琵琶演奏主要体现在文套大曲中,如《月儿高》、《塞上曲》以及《浔阳月夜》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琵琶演奏家不满足于现状,在琵琶传统演奏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才形成了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演奏技法。

第二,近现代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上世纪初,西方的思想、政治、文化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音乐也不例外。西方音乐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冲击,很多人开始进行反思,希望可以提高中国本土的音乐质量,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虚籁》以及《歌舞引》等众多琵琶歌曲。他创作的曲子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以《歌舞引》为例,它的音阶都是首尾呼应的形式,从具体上来说,乐曲每段的最后一个音阶和下一段音阶的开头是相衔接的,整首曲子听起来非常具有连贯性。演奏技巧方面要注意左右手配合使用,如右手快速勾搭,左手打音进行配合。创作方面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融入西方音乐文化元素,这样创作出来的歌曲,不仅具有西方的旋律,而且音乐变化的节奏也非常明显。例如:《虚籁》借鉴了古琴的演奏方法,同时还融入了三弦、大鼓等民间音乐元素,使整首曲子具有民族性。

二、琵琶演奏技法的创新

谈到琵琶弹奏技巧,我们不得不谈谈刘德海先生的贡献。刘德海先生对我国近现代琵琶弹奏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弹奏技巧特点是:新颖、大气、热情。除此之外,刘德海先生还从事教学、音乐指挥、创作等工作,并且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在琵琶弹奏技巧方面,他不拘一格,汲取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同时,又结合西方的音乐文化,甚至是自己的创作,为琵琶弹奏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最能体现刘德海先生不安于现状,求新求变的作品是《人生篇》,其中包括:《老童》、《天鹅》、《童年》、《秦佣》、《春蚕》等五首乐曲,这五首乐曲的弹奏技巧、表现手法、创作背景、艺术构思等方面都具有创新性,这五首歌曲各成一体,又相互联系,这是当时琵琶弹奏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五首乐曲使用了特别多传统演奏方法,如扫弦、抡指、弹挑等,同时又有非常多的新颖弹奏方式,如快速泛音、极高泛音、快速弹挑等,这些都是琵琶的创新,可能在外行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弹奏方法的改变,可是只有学习和研究琵琶的人才知道这小小改变的难能可贵。

刘德海先生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这么多优秀乐曲,主要是因为他熟悉各种琵琶弹奏技巧,能够弹奏各种曲目,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才可以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创新。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仍然不满足,努力进行技法创新,为学生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从20世纪60年代,他就已经开始进行创新,大胆突破,不断创意,借助月琴进行演奏,后将琵琶与月琴结合,创作出了“摇指”,这种演奏方法弹奏出来的曲子音色浑厚,变化频率快,将琵歌唱性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他又将大提琴演奏方式融入其中,进行复杂的和弦。他创意的演奏技法还有很多,如人工泛音,使琵琶演奏技巧变得丰富多彩。感谢刘德海先生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的贡献,我们应当向其学习,踏实学习基本功,不断突破自己,努力创新,为中国音乐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琵琶在历史更替中进行着传承与创新,琵琶一直都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应当努力学习先辈优秀的弹奏技巧,并将其传承下来,同时又要进行创新,弹奏出自己的风格,弹奏出自己的时代特点。

摘要:琵琶是重要的弹弦乐器,弹奏手法多样,且音乐表现力强。弹奏技巧对琵琶演奏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应当做好传承工作,使演奏者了解琵琶弹奏的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础后进行创新。

关键词:琵琶,传承,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薛洪涛.略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J].戏剧之家,2015,(4):50-51.

[2]张晶.琵琶弹奏中技法与情感的表达[J].音乐大观,2013,(3):159.

琵琶演奏技法教学 篇2

一、弹挑

在初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指法就是“弹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学生在入门阶段就练好“弹挑”,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 方法去 教授,使之形成一个正确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还必须要求学生在音色上下功夫。我们知道,琵琶发出的音色分为“乐音”和“噪音”,其中“乐音”占主要位置,它是我们在弹奏中使用到的最基本的声音;“噪音”是在琵琶演奏中运用特殊技巧所发出的声音,如“绞弦”、“煞音”、“摘音”以及一些模仿打击乐的击板声等。我在“弹挑”部分对初学者主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部分为“固定弹挑”,第二部分为“手腕弹挑”。其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能更好的掌握此种演奏技法,并为干净、透亮的音色做铺垫,为今后演奏基本功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阶段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固定弹挑

初学者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法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手型未做好就开始弹奏;大指与食指分开;弹奏时使用到手指的最后一个关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音色薄且硬的现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正确地进行弹挑。

在弹的时候,首先将右手握圆,虎口呈龙眼状(圆形),然后将食指前两个关节打直向左边面板弹出,弹出后虎口呈凤眼状(长型),手指的指向应朝向面板,而不是往正前方。这样弹出的声音厚实、干净。弹完后手指收回,恢复弹前手型。

在挑的时候如要这样进行,右手在握圆的情况下,大指第一个关节打直触碰琴弦并发出声音,挑起后,大指触弦处不能超过第二根琴弦的高度。挑完后收回,恢复挑前手型。

以上介绍的是“弹挑”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必须在连续练习时学会找到手指弹完后的松弛状态,而且在运用这一组合弹奏时指甲的触弦位置都应在指甲尖上,力点在手指尖上,并力求使所弹奏出的声音均匀丰满。

2.手腕弹挑

此技法的演奏是在练习好“固定弹挑”的基础上,加以手腕进行弹挑。“固定弹挑”发出的声音比较“死板”,而手腕弹挑所弹奏出的声音则清脆柔和。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在用手腕进行弹挑时的动作过大,并且指

甲在琴弦上停留时间过长,手腕始终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这样,弹奏出的声音就达不到清脆柔和的效果。

手腕弹挑的正确弹奏方法是,手指的弹奏方法不变,但手腕需要处于放松状态,在弹奏时让手腕犹如煽扇子一样小幅度地转动,同时指甲在琴弦上要快速而且果断地进行弹奏,并且都集中在一个点上。

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手腕的加入而使得弹挑成为上下弹奏。

二、双弹挑

许多初学者在运用双弹挑技法时无法使两个音达到整齐轻巧的程度,总是出现“前后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初学者在进行双弹挑时“不敢下手”,手指在琴弦上形成往下滑拉式的弹法,这样就形成了“拉”的弹奏法,弹出的声音肯定达不到双弹挑所要求的整齐效果。

此技法运用的要点是:手指要快速过弦,避免指甲在琴弦上停留时间过长,“双弹”时手指犹如“蜻蜓点水”般在琴弦上“点”弹,其弹出的角度在正前方,而不应往下掉;“双挑”时右手腕则干脆地向右上角挑起来。这样弹奏出来的声音干净、整齐、轻巧。

三、扫拂

在运用此技法弹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与“双弹挑”技法配合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是:先从双弹开始弹奏,再进行三根弦的弹奏,最后进行四根弦的扫,在此过程中,随着琴弦数量的增加,右手手腕转起的动作和小手臂抬起的动作要随之变大;运用“拂”的技法时,也同样先由双挑开始,依次变为三根弦、四根弦,在进行到四根弦时,右手要达到一定的力度和速度,往回拂时犹如“铁针刺手”触痛般自然把手缩回。这样所弹奏出的声音才会整齐、刚劲、有力。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练习和运用此技法时千万不要把右手小手臂往前送出,这样会导致扫音不整齐,失去扫拂技法刚强的音响效果。

四、滚奏

即快速弹挑。在这种看似简单的技法上,许多学生都会出现手腕动作过大、手指弹奏的“点”不集中、手腕扁平等情况,从而出现无法使弹奏提速与指甲杂音过重的情况。

依据笔者多年演奏与教学的体会,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要注意手腕和手指的运用,首先手腕不能扁平,要稍稍立起来,而且转动动作不宜过大;其次手指需要“站立”起来进行弹奏,即用以弹奏的手指应与琴弦垂直,指甲触弦面积不宜过大,并使指甲尖触弦。这一技法的速度和力度在于手指而不是手腕,所以手腕需要放松,手指有摩擦的感觉,只有这样,弹奏出的声音才既有力度又有速度。

五、摇指

这是一种和滚奏有着一样音响效果的技法,但是弹奏的方法却完全不一样。在运用这种技法弹奏时,学生容易出现如下问题:右手腕偏平、鱼际离弦过近、手指触弦角度和小手臂支撑点不正确。这些问题会导致杂音过大、音色不圆润、不均匀等现象。

运用这种技法的正确弹奏方法是:用小手臂的三分之一处压在琴右下方的圆角处,用以进行支撑和固定,在此基础上,手腕立起,右手自然下垂,右肩稍做往外倾斜的调整,食指稍用力顶起,靠手腕灵活的转动产生速度,着力点同样在手指上。刚开始练习时应从食指开始,并以慢练进行,待手指下上的弹奏达到一定力度后再加速练习,并且每个手指都要加以练习。

六、轮指

此技法在琵琶常用指法中是较难练习的一种,也是琵琶的特色技法。在初学者中往往较难达到5个手指力度和速度的平均。在学习轮指前应先从摭分、单双勾搭以及活指练习开始,在这些练习中,必须每个手指都要练习,尤其要加强对力度和灵活度较差的无名指和小指的练习,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运用轮指技法弹奏时每个手指不会出现力度和速度不平均的情况。

当代琵琶训练与演奏的技法 篇3

1.1 基本功训练是关键

当代中国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说过名言“永抱木头”,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 这是对于琵琶演奏事业的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恒心与毅力的表达。《“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的首页就强调了:练习者应该“不可一日不练功”。“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本功训练能使演奏者熟练地掌握手指运动的规律与技巧, 能使演奏者较好地协调身体各个方面的和谐配合, 能使演奏者对乐曲感觉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从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达到较成功演奏的目的。

1.2 效应练习曲训练方法

在琵琶的基本功练习当中, 要选择较好用、并且有效用的练习曲子。所谓效用练习, 就是通过一个曲子的练习, 可以使演奏者同时达到多个训练目的。例如:1323 1323 1231 2222|12343432 1231 2222|这条练习曲就能使演奏者同时实现四方面的训练: (1) 通过轮指技法的练习, 使每个手指, 尤其是比较笨拙的小手指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2) 通过模进的练习, 使左手的按弦得到各种指型变化的训练。 (3) 轮指练习的同时也达到了活指练习的目的。 (4) 通过练习, 使演奏者对音程之间的关系达到熟练的程度。

1.3 美感训练

所谓音乐的美感, 就是对音乐整体美的感受, 对旋律曲线的感受, 对和声织体的感受以及对各种音乐语言的对比, 包括快慢、强弱、虚实、正反等音乐美的感悟。例如, 在弹挑及轮指训练过程中, 对每个点的音色美要有要求、要有想象, 训练中的方法是: (1) 注意手指尖的触弦点问题, 即触弦点越靠近拂手, 音色越明亮, 越靠近二十四品或更往上的把位, 音则越飘逸。 (2) 注意手指尖触弦的角度, 同样弹一个位置, 触弦角度越小, 音则越亮, 反之, 触弦角度越大, 音则越“扁”。 (3) 注意触弦面积的大小, 触弦面积小则声音发薄, 触弦面积大则声音发厚。 (4) 注意每个手指的过弦速度快慢与力度大小。过弦快慢与力度大小是轮指音色变化的因素之一。 (5) 重力感问题, 重力感并不是力度, 而是人体自身臂重随气息变化而产生的重力上下行走的效应。在训练中, 可单独训练重力感。即随着呼吸的变化而训练。

美感的训练要从点滴做起, 所以练习曲也要有美感处理。例如:6666 5636|6666 5636|1111 6151|1111 6151||这首练习曲具有强弱得当、音程和谐的特点, 使演奏者练习时自然的随着旋律线的起伏而做强弱处理。把位自上而下演奏时, 力度处理由弱到强;把位自下而上演奏时, 力度处理由强到弱, 这就是音乐美感训练的一种体现。

2 琵琶演奏的技术特征

2.1 左手拇指按音

在传统乐曲演奏中, 用左手拇指按音是不存在的。这一技法是刘德海大师在《月光变奏曲》中最早采用的, 同时, 在他后来演奏《草原小姐妹》时也使用了这一技法。这种技法是借鉴大提琴的演奏方法而得来的, 它扩大了琵琶在高把位演奏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宽度, 为和弦演奏时的手型提供了较多的选择, 避免了左手频繁换把和过弦的繁琐。如《渭水情》2432 1212 5243 2312|2342 1212 5243 2312|这几小节乐句虽然速度很快, 但是若采用大指按1音的方法, 就能使演奏变得很顺畅, 避免了左手频繁换弦的麻烦和琵琶一二弦音色的不统一。

2.2 轮指技术

在轮指技术的训练中, 正确的轮指应该是单个点的颗粒感很强, 非常清晰, 整体的线条感非常清楚, 长轮须要辅以左手的吟揉才更加娓娓动听;勾轮、小轮与各种指法的连接应该运用自如。在音色的变化上, 要刚柔并济, 圆实通亮;在力度使用上可强弱交替;在点的密度上注意松紧适度。如演奏《陈隋》一曲时, 第一段中第二小节的3·56 6|中的5和6之间就是半轮接挑;《大浪淘沙》结尾段6|5 6|5 6|51觶76 5-|中前两小节的6 5就是七指轮加弹, 使过密过疏或者连接突兀的感觉消失, 这是因为恰到好处的分配了轮指点的数目。

2.3 摇指的运用

2.3.1 根据乐曲内容确定摇指用哪个手指

在演奏《牧场之家》中, 应用了食指和中指同时摇双弦, 奏出和谐温暖的旋律。如《草原小姐妹》441.6 3--|5635 3--|16.3 6-|5635 3--||旋律中, 用无名指在三弦上摇指, 奏出的音色圆润动情。

2.3.2 摇指的两种用锋方法

一般曲目演奏中, 摇指的指尖触弦部位都在侧峰, 但是使用正峰触弦摇指的曲子也是存在的。如《草原小姐妹》3 6 2 1中用的就是无名指正峰摇, 这样的音色听起来圆润。如用侧峰摇指演奏这里, 便少了那几分诗情画意。

3 琵琶艺术表现的整体把握

3.1 体会标题涵义, 把握整体风格

对作品的标题要经过深思熟虑, 因为命题是作曲家心灵的产物, 是作曲家生活经验的结晶, 所以洞悉题目是成功演奏的关键。作品虽然是虚化的世界, 但它却是作曲家生活经历的写照, 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作曲家赋予音乐作品绚丽多姿的音乐形象, 揭示出深刻丰富的内容, 演奏者一定要先分析、体会作曲家在乐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愫。因此研究作曲家如何创造音乐曲目, 能使演奏者遵循作曲家的意图, 较好的进行艺术美的再创造。如演奏《秦俑》, 其中的击打声显示了人的力量;兵马俑的前进, 再现了历史的步伐;高泛音的使用, 加上琵琶弱音的运用, 好像是人隔着纱帐在观赏敦煌古画, 又仿佛手持秦俑简册, 阅读着东方文明史。在《春蚕》的曲调流动中, 洞悉了春蚕轻柔持续的吐丝声, 就是这微弱的声响, 纤小的动作, 抽出了一条壮伟的丝绸之路, 整个曲子蕴籍着人生与事业奋斗的艰辛。《童年》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纯真的童年, 童年时光如同彩云追月, 给人极美的回忆, 彩云终归化作雨露, 回归大地的怀抱。

3.2 音乐语言的把握技巧

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都是音乐艺术的语言。其中, 旋律是音乐语言诸要素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 是首选的表现形式, 是音乐的起点。旋律演奏时应把握旋律进行中的呼吸、起伏、连接、美感, 使之具有较生动的情绪和语义, 注重线条的流畅感和音乐美。

节奏是音乐时间形式的体现, 是音乐的骨架。演奏者须提高自己对节奏的感知力, 增强手指的稳定性和灵敏性。演奏时应倾听节奏的律动、均匀、弹性等变化, 不断调整内心的听觉, 使自己能清晰的感受到乐曲的流动和变化。

力度的表现能揭示出音乐中动静、远近、明暗的关系。鲜明的力度对比和音量幅度, 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和及其入微的音响效果。力度在演奏中处理的越敏锐、越细腻, 琵琶的声音, 表情的发展条件就会显现多姿多彩的审美效应。应该构架出多层次的力度。

速度也是成功的演奏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技巧熟练, 理解深入, 表现自如的基础之上掌握好恰当的速度, 就能使乐曲表现得更加动人。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 成功的演奏者要追求富于变化的音色。音色的变化与较多因素有关, 如泛音、乐器的形状、材质等, 演奏者通过千变万化的触弦获得无穷无尽的音响魅力。触弦位置的移动使音色产生虚实刚柔的变化, 离扶手远, 音色就显得虚拟飘渺、朦胧柔和;相反就显得音色饱满明亮、结实清脆。演奏者对声音要富有想象力, 才能寻找合适的演奏方法, 产生具有美感的音色。

琵琶的训练与演奏方法, 从古到今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众多音乐家、演奏家、作曲家都为此做出许多贡献。相信在音乐艺术发展高潮的强劲推动下, 琵琶艺术的发展会更快, 更会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参考文献

[1]姜虹.琵琶艺术[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0.[1]姜虹.琵琶艺术[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0.

[2]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2]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林石城.琵琶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3]林石城.琵琶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4]孙丽伟.琵琶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4]孙丽伟.琵琶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5]任鸿祥.琵琶曲论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5]任鸿祥.琵琶曲论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

[6]周红.琵琶的左手技法及其应用[Z].黄中, 1996.[6]周红.琵琶的左手技法及其应用[Z].黄中, 1996.

未来的琵琶演奏家 篇4

我的未来充满着五彩的梦。

我梦见了,我未来当上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受人尊重;我梦见了,我未来当上了人民教师,把知识传给同学们,受人爱戴。其实,我真正的梦想是未来成为一名琵琶演奏家。

未来的社会是五彩缤纷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人们追求着是高品位的生活,追求艺术享受将是第一位。琵琶演奏艺术作为民族乐器演奏的精华,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我作为琵琶弹奏爱好者,我崇拜演奏大师刘德海,我欣赏他的风度,他的气质。他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他演奏的《十面埋伏》,如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上一篇:梅毒螺旋体抗体下一篇:口腔黏膜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