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治疗

2024-10-04

梅毒治疗(精选12篇)

梅毒治疗 篇1

早期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行、全身性传染病[1]。我国于1505年在广东首先发现并记载, 1997年报道以来占8种性病的比例在6%以上, 呈明显增多趋势, 其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在西方有“模拟大师”之称[2]。早期梅毒如治疗不彻底, 可让患者毁容甚至危及生命。孕妇如感染梅毒螺旋体, 可导致自然流产, 围生死亡, 低出生体重 (含早产) 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等, 严重危害妇女、儿童及下一代的健康[3]。因此, 早期梅毒的合理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治疗梅毒仍首选青霉素[4,5,6]。头孢曲松治疗有同等疗效[7,8]。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9月-2013年12月对就诊的早期梅毒患者240例分别采用苄星青霉素、红霉素、苄星青霉素合红霉素、苄星青霉素合胸腺肽四种方案进行治疗, 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以求得早期梅毒的最佳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的门诊患者, 按自愿参加,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 将240例受试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A、B、C、D四组, 每组60例, 其中A组男33例、女27例, 年龄12~89岁, 平均 (35.2±2.1) 岁, 病程5 d~2年, 平均 (8.5±0.9) 月;B组男31例、女29例, 年龄12~83岁, 平均 (35.3±1.9) 岁, 病程7 d~2年, 平均 (10.1±1.1) 月;C组男31例、女29例, 年龄12~82岁, 平均 (35.1±1.9) 岁, 病程7 d~2年, 平均 (12.3±0.8) 月;D组男35例、女25例, 年龄12~81岁, 平均 (27.1±1.7) 岁, 病程1 d~2年, 平均 (14.7±0.6) 月。四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有接触史, 潜伏期2~3周, 一期临床表现符合, 一期试验室检查中一项阳性; (2) 有接触史, 可有一期梅毒, 病期2年以内, 二期临床表现符合, 二期试验室检查任何一项阳性[9]。

1.3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肿瘤、免疫缺陷及严重脏器损害者; (2) 有对治疗方案中药物过敏者; (3) 不能回访者; (4) 不能有效隔离及再感染者; (5) 12周岁以内者。

1.4 检测方法

(1)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定性及定量试验 (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2) 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法试验 (TPPA) , 定性试验 (试剂为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 。

1.5 治疗方法

A组为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120万U/瓶, 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 石药集团) 240万单位, 分两侧臀部肌注, 每周1次, 连用4周;B组为红霉素肠溶胶囊 (0.125 g/片, 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5 g, 口服, 6 h/次, 连用15 d;C组为注射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 分两侧臀部肌注, 每周一次, 连用4周, 红霉素0.5 g, 口服, 6 h/次, 连用15 d;D组为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 分两侧臀部肌注, 每周1次, 连用4周, 胸腺肽肠溶片 (5 mg/片, 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 10 mg, 口服, 每日3次, 连用30 d。四组均在治疗结束后每月观察患者的皮损变化情况, 作1次Trust滴度的检测, 3个月、6个月、9个月时分别作1次阶段总结, 9个月时判定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1)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或在原皮肤处残留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斑, 3个月内Trust滴度下降4倍以上。 (2) 血清学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Trust连续3次以上阴性。 (3)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全部消失, Trust滴度轻微下降或不下降, 甚至上升。治愈率以临床治愈加血清治愈计。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组患者经治疗后, A组有2例苄星青霉素第四次注射时出现皮试阳性, 给予脱敏治疗, 完成疗程。B组有1例服药3 d后出现轻微腹泻, 未予处理, 完成疗程。本研究观察, 经治疗1月内, 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或在原皮肤处残留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斑。不同组的Trust的变化不同, A组、D组治疗1月就分别有5例、7例转阴, 4月、5月、6月时转阴例数较多, 9月时A组血清治愈数48例, 治愈率80.00%, D组血清治愈数58例, 治愈率96.67%, D组在7个月时85.00%以上转阴。B组与C组在前3月Trust滴度下降4倍以上占总数的65.00%, 6个月时滴度不下降的在随后月份下降的例数较少, 或滴度不降甚至反升, 本研究发现, 所有病例Trust连续3个月转阴后无1例转阳, 故9个月时血清合计治愈例数即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各阶段病例的总和。在最后统计临床治愈率时, 把连续3个月Trust无变化或升高的不计入其中, 如D组两例患者, 初始滴度为1∶128, 3个月时为1∶32, 5个月时为1∶4, 6~9个月连续4个月滴度均为1∶2, 在3月、6月阶段统计时算临床治愈;A组有1例患者, 初始滴度为1∶128, 3个月时为1∶2, 4~9个月连续6个月滴度均为1∶2, 在3个月阶段时计为临床治愈;以上3例均为血清固定, 在9个月合计时均不计入临床治愈病例, 把连续3个月滴度有下降, 且其中有1个Trust滴度下降4倍以上的算临床治愈, 如B组有12例患者, 初始滴度为1∶128, 3个月时为1∶16, 6个月时为1∶8, 9个月时为1∶4, 3个月阶段统计和9月合计统计时均算临床治愈, 故9月时合计临床治愈率不是3个月、6个月、9个月各阶段临床治愈率的简单相加, 各组治疗结果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梅毒是由于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它主要通过血液、精液和唾液传播,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10,11,12]。早期梅毒传染性强, 危害大必须彻底治疗。治疗梅毒历史上经历了汞剂、碘剂时期和砷剂、铋剂时期, 直到1943年, Mahoney用青霉素治愈了34例一期梅毒患者, 至此治疗梅毒有了治疗史上的突破进展。梅毒螺旋体是横断分裂繁殖, 其繁殖决定于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干扰了这个合成的过程, 因此效果好, 苄星青霉素属于长效青霉素, 其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似, 但能缓慢释放, 以维持较长的药物浓度。本研究也证明, 治疗九月后, 苄星青霉素的治愈率达86.67%, 与袁小波[13]的治愈率 (100%) 及杨丽[14]的治愈率 (临床治愈率为89.89%, 血清治愈率84.27%) 无显著差异, 远高于红霉素治疗组56.67%的治愈率。因此, 治疗梅毒仍首选青霉素, 胸腺肽是免疫调节药, 可增强苄星青霉素的抗菌作用, 同时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减少Trust的生物学假阳性, 故苄星青霉素合胸腺肽治疗早期梅毒的治愈率96.67%优于苄星青霉素单用治疗早期梅毒的治愈率86.67%[15]。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 常用于青霉素或头孢过敏者, 本研究9个月统计红霉素治疗后血清治愈5例 (血清治愈率8.33%) 比其木格[16]等治愈率18.3%低, 可能与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及预防多分枝杆菌复合菌组病有关。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剂, 红霉素为快效抑菌剂, 合用效果减弱, 在其他许多临床已证实这一观点。本试验统计两者合用治愈率为51.67%, 低于红霉素单用组 (56.67%) , 也低于苄星青霉素单用组 (86.67%) 。故治疗早期梅毒, 红霉素也不能与青霉素合用。因此, 患者如患有梅毒且合并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建议选用青霉素单用或合用胸腺肽治疗梅毒, 6个月后再治疗支原体、衣原体等。如必须要用红霉素, 则采用B组方案治疗, 观察6个月, 必要时再用D组或A组方案1疗程。

总之, 苄星青霉素合用胸腺肽组的治愈率 (96.67%) 高于苄星青霉素组 (86.67%) , 也高于红霉素组 (56.67%) 及红霉素合用苄星青霉素组 (51.67%) , 苄星青霉素合用胸腺肽组的血清治愈率 (96.67%) 高于苄星青霉素组 (80.00%) , 远高于红霉素组 (8.33%) 及红霉素合用苄星青霉素组 (6.67%) 。因此, 笔者认为, 苄星青霉素合用胸腺肽治疗早期梅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值得临床推广。

梅毒治疗 篇2

(五)预防艾滋、乙肝、梅毒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科室 姓 名 得 分

一、填空题(没空3分,共62分)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 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但这并不表示 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 日至当月 日。

4、通过疾病传播的体液、、、、阴道分泌物都可以排毒。

5、梅毒的传播途径有 传染、传染、传染、传染、传染 等,主要病原菌是。

二、简答题(每题19分,共38分)

1、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

2、简述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的特殊性。(25分)

答:治疗原则:

梅毒治疗 篇3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早期梅毒;临床疗效;血清学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5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74-01

梅毒是一种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的慢性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1],流行于世界各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梅毒在人群中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09年5月对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梅毒患者共98例。所有患者在就診前均有硬性下疳、皮肤溃烂、局部淋巴结肿大、斑丘疹、梅毒疹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问诊、查体、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以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确诊为早期梅毒患者,其中一期梅毒46例,二期梅毒38例、潜伏梅毒14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49例,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29.5±11.2)岁;病程1~10周,平均(4.6±3.2)周。实验组共49例,其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17~65岁,平均(28.6±10.4)岁;病程1~10周,平均(4.3±3.1)周。两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排除在治疗前1个月内服用其他抗生素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梅毒分期、病程、临床表现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苄星青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44727 )进行治疗,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病程长的患者治疗3周,病程短的患者治疗5周,1次/周,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63284)进行治疗,2次/d,0.5g/次,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对患者治疗2周后进行评价,治愈为皮疹等相关症状消退,随访期间无复发。血清学疗效:治愈:RPR检查转阴,随访期间无复发。

1.4 随访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2年的随访,采用定期复查的随访方式,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记录,检查梅毒螺旋体的阳性率及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做积极的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皮疹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疹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皮疹消失时间比较

组别n皮疹消失时间临床治愈人数临床治愈率(%)

实验组49 10.9±2.3*49100.0**

对照组4918.5±4.23571.4

注:*t=2.228,P<0.05;**x2=27.708,P<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学治愈率比较

两组患者3、6、12、24个月其血清学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段血清学治愈率比较[n(%)]

组别n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

实验组4914(28.6)34(69.4)45(91.8)49(100.0)

对照组495(10.2)22(44.9)35(71.4)43(87.8)

x25.2886.0006.8064.438

P<0.05<0.05<0.05<0.05

3 讨论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晚期梅毒患者病变常累及内脏,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可使患者各个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如果病变侵犯主动脉可引起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瘤等相关疾病,主动脉瘤破裂等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侵犯了神经系统可导致患者出现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等相关疾病[2-3]。梅毒不仅可以通过性交传染给性伴侣,也可通过胎盘传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性观念的改变,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因此,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很多资料显示,早期梅毒患者如果采用青霉素治疗,绝大多数患者RPR在1年内转阴,其疗效显著优于其他抗生素[4-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和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2周后其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6、12、24个月其血清学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可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苄星青霉素是一种长效青霉素其抗菌谱与青霉素类似,在肌注后缓慢游离出青霉素,吸收比较慢,而且患者血中有效浓度可以维持1周左右,对早期梅毒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其治疗方便、价格便宜,是临床上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刘赵明.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显性梅毒的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2010,8(10):1849-1851.

[2] 徐刚,余开梅,曹富英.苄星青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9):709-711.

[3] 黄中海.360例早期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159-160.

[4] 梁平,李彬,邹江峰,等.阿奇霉素对照苄星青霉素阻断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非劣效性研究[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5):367-369.

[5] 徐刚,余开梅,曹富英.苄星青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9):709-711.

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均符合早期梅毒的诊断标准[2], 男47例, 女31例;年龄18~56岁, 其中30岁以下45例, 30~40岁26例, 40~56岁7例;一期梅毒25例, 二期梅毒49例, 早期潜伏梅毒4例;病程5d~6个月。78例患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均阳性及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 (RPR) 滴度均≥1:8。临床表现为一、二期梅毒均有皮损, 表现为硬下疳、扁平湿疣、掌跖梅毒及躯干部斑疹、斑丘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排除头孢类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案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lg肌注, 每天1次, l0d为1个疗程;为预防Jarisch-Herxheimer反应, 首次静注地塞米松5mg, 随后口服泼尼松10mg, 每日3次, 连服3d。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不加任何驱梅药物。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 以后每半年复查, 包括临床表现和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若有特殊情况则随时复诊。

2 结果

用药后第2~4天硬下疳干燥, 并在l0d内愈合;各种皮疹于7d内消退, 留下浅表瘢痕或色素沉着斑;肿大的淋巴结于3周内消退。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复诊, 1个月后RPR转阴l5例, 阴转率19.2%;3个月后RPR转阴53例, 阴转率67.9%;6个月后RPR转阴65例, 阴转率83.3%;1年后RPR转阴70例, 阴转率89.7%;2年后转阴78例, 阴转率100%。患者在停药后3个月后RPR滴度均下降2~4倍, 且2年后全部转阴。所有病例1个疗程后达到梅毒的临床治愈和血清治愈标准, 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未出现吉海反应, 在用药期间皮肤未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3 讨论

梅毒是由螺旋体所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病程持续时间长, 可侵犯多个脏器, 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及粘膜, 晚期可侵犯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可通过性交传给性伴, 也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而发生胎传梅毒, 危害性极大, 近几年来梅毒发生率呈高速持续递增的趋势, 梅毒病程的慢性化特点使得其传播更具有隐蔽性, 增加了流行病学方面的控制难度, 早期能否对该病彻底治疗, 对其预后有直接关系。目前治疗梅毒的药物有青霉素、多西环素 (或四环素) 、红霉素、阿齐霉素等。青霉素治疗梅毒虽有效, 但有一定局限性, 首先是一些患者对该药过敏, 其次是青霉素一般所用的剂量不能透过血脑屏障[3],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浓度低是其最大缺陷[4]。四环素副作用较大不能用于孕妇和儿童, 对体外制动螺旋体能力比青霉素小1000倍;红霉素有肝毒性, 半衰期短, 透入脑脊液能力差;阿齐霉素价格贵, 治疗失败较多, 疗效有待评价。

头孢曲松钠属第三代头孢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杀菌活性, 在体外对许多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梅毒螺旋体发挥杀菌作用, 并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的大多数β-内酰胺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半衰期长达7h, 每日1次静脉注射1g头孢曲松钠, 其血浆有效浓度可维持24h以上。本次应用头孢曲松钠, 每日lg肌注, 疗程10d, 治疗早期梅毒78例。1个月后RPR阴转率为19.2%, 3月个后阴转率67.9%, 6个月后阴转率83.3%, 1年后阴转率89.7%, 2年后阴转率100%, 效果满意, 证实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肯定;文献报道头孢曲松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 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为1.7%, 远低于青霉素[5], 本组病例治疗中无一例出现吉海反应, 说明治疗同时或治疗早期给予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预防吉海反应是行之有效, 因此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 本药可作为备选药物之一, 在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参考文献

[1]胡蔚毅, 钱伊弘, 张刚, 等.6种抗生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 21 (10) :785~787.

[2]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1~9.

[3]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1, 27:62.

[4]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4.

梅毒知情同意书 篇5

知情同意书(保密)

鉴于您的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包括已确诊或在临产情况下,经两种快速试剂检测出现一阴一阳或均为阳性,不能及时得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试验报告者)。为了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幼儿感染梅毒的危险,同时保护您的健康,建议您及您所监护的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

1.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有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常见的副作用是:抽搐、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过敏(如皮疹、发热),严重可危及生命。

2.因医生要根据您产后选择的喂养方式确定您及您所监护婴儿的用药方案,所以请您选择产后的喂养方式为____________喂养(①人工喂养 ②母乳喂养)。

3.根据您的喂养方式和孕期用药情况,本次为您提供的用药方案为____________(①苄星青霉素②普鲁卡因青霉素G③头孢曲松④红霉素);用药的疗程将根据您孕产期的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产后喂养方式确定。

4.为您所生婴儿提供的用药方案为____________①苄星青霉素;用药疗程将根据您孕产期的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产后喂养方式确定。

5.对于在临产情况下,梅毒抗体经两种快速试剂检测出现一阴一阳或均为阳性,不能及时得到梅毒病毒抗体检测确证试验报告者,一旦确诊阴性,则您及您所监护的婴儿立即停药。

6.医生已经向我介绍了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及抗病毒治疗的相关事项,本人及其家属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包括母婴阻断治疗失败)。

①我______(同意)本人及所监护的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治疗,并将真实提供服药后的各种情况,配合医生及早发现并妥善处理副作用。

②我______(不同意)本人及所监护的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

本人签字:__________ 医生签字:__________ 签字人身份证号码:

八旬老翁患梅毒? 篇6

然而,当我们赶到病人家里时,82岁的郑大爷早已死去多时。我没有救回郑大爷的生命,却带回了一个令人心酸而又啼笑皆非的故事。

2年多前的一场脑血栓后,郑大爷的身体就垮了下来,生活都无法自理。照顾郑大爷的任务就落在了三个儿子的身上。可跟谁住呢?

三个儿媳妇都不出声,儿子们一向也是看着媳妇的脸色办事。最后还是大哥说话了:“咱们抽签!谁抽上就住谁家,时间一年。一年后重新抽签。”就这样定了下来。抽签的结果,第一年是住二儿子家,倒也平安。

第二年,轮到小儿子家照顾。才住了两个月,郑大爷就生了一场大病。住院验血时,竟被查出有梅毒!虽然郑大爷一口咬定自己从未在外面胡来过,但医生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没有错检误诊”,儿子儿媳妇们也就相信郑大爷真的有梅毒了。小儿媳妇说什么也不肯让郑大爷再住自己家里,说是怕他传染给小孙子。最后把郑大爷安置在一楼自家的杂物房里。

杂物房不大,只够放上一张床和几把椅子,到处磕磕碰碰的。可是,能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不用看儿媳妇的脸色,一日三餐有人送,大小便有公厕,附近还有块草地,儿子还给安了一部黑白电视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郑大爷很快就把梅毒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

初冬时,小儿子生病被查出得了梅毒。小儿媳妇说是郑大爷传染的,送饭的时候有时就更加没有好脸色了。生来一副犟脾气的郑大爷哪里受得住,径直去找医生理论。

医生重新仔细翻阅了郑大爷的病历资料。忽然,化验单上的“年龄”一栏引起了医生的注意:28岁。郑大爷今年已经82岁了!难道真的搞错了?医生急忙跑到化验室查找当时的检验资料。果然!那天做化验的病人中,竟然有一个人的名字和郑大爷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82岁一个28岁;28岁的梅毒化验阳性,82岁的梅毒化验阴性。也就是说,郑大爷根本没有梅毒,是医院发错了化验单!

医生一再赔理道歉,郑大爷也就没说什么。他一路小跑着回到家里,要向大家宣布这个“拨乱反正”的消息。

正巧,只有小儿子在。听完郑大爷的话,小儿子抓住他的手,说:“爹!您不要和别人说这事好不好?如果我媳妇知道不是您传染的,追究起来,我这个家就没法要了。”

“爹问你一句,你到底是怎么回事?”郑大爷说。

“那……那天出差喝醉了酒,糊里糊涂就……”小儿子说:“爹,您就帮帮我吧!”

郑大爷定定地看着小儿子好一阵子,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儿媳妇依旧骂骂咧咧,他却再也没有说什么。直到昨天夜里,郑大爷突然心脏病复发死在杂屋房里,身边没有一个人。小儿媳妇发现时,已经是凌晨6点多了。

郑大爷在单位勤勤恳恳30多年,可因为他的“梅毒”,单位在后事上大打折扣,医疗费也只给报销了很少的一部分。大儿子二儿子忿忿不平,小儿子却没说什么。这是后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一个不孝顺老人的故事嘛。作为一名医生,我却要说,这是一个关于检验人员和医生玩忽职守误诊误治的故事。

且不谈化验室的张冠李戴(即使化验室也要“三查七对”),作为临床医生,除了要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外,也不能过于迷信检验结果。当二者不能相互支持甚至出现矛盾时,医生应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应该下到化验室去查证一下,甚至要复检。退一步来说,即使郑大爷梅毒血清反应果真呈阳性,该反应也要分别进行筛选定量试验和证实实验。即使这二者都呈阳性,还要深究其有无不洁性交史,甚至要抽取脑汁液检查。而这位医生仅仅凭着一份未辨真假的化验单,就给郑大爷下了“梅毒”的诊断,害得大爷受尽屈辱。如果不是遇上郑大爷这样有“忍辱负重”精神的老人,少不了又是一场医疗纠纷案件。

郑大爷早已入土为安,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我更加感到医生责任的重大……

梅毒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站在近8年间从孕初至临产前共查出梅毒血清患者117例, 其中妊娠合并梅毒者86例, 患者年龄在20~37岁之间, 平均为26.4岁;其中62例为初产妇, 24例为经产妇;8例为早期梅毒, 78例为早期隐形梅毒;受教育程度65例为初中及以下;其中84例孕妇自身或其配偶曾有性乱史;13例孕妇要求终止妊娠, 全部新生儿中, 52例为正常者, 21例为先天梅毒患儿。

1.2 诊断标准[2]

按照孕妇流行病学史、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妊娠梅毒诊断标准为:孕妇本人或其配偶存在婚外性行为以及梅毒感染史;存在各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与体征;梅毒血清学结果呈阳性 (RPR+TPHA) 。先天梅毒诊断标准为:产妇有梅毒阳性病史;新生儿具有临床表现 (包括新生儿窒息、呼吸困难、病理性黄疸、皮肤受损、宫内生长受限、肝脾肿大、骨骼变化、低体质量以及贫血与血小板低下等) ;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结果呈阳性 (RPR+TPHA) 。

1.3 方法及分类

在全部妊娠梅毒患者中, 13例孕妇要求终止妊娠, 其余孕妇处于孕早期者22例, 孕中期者有33例, 孕晚期者有18例。对首次接受产检的孕妇在进行常规产检外, 还需实施RPR进行初筛, 阳性患者进行TPHA确诊。对新生儿采用常规梅毒筛查及治疗。

1.4 治疗过程

治疗前做好沟通工作。全部患者妊娠梅毒经确诊后, 按尽早、足量以及规范治疗的原则实施驱梅治疗。并要求孕妇的性伴一并接受治疗, 治疗期内禁止性生活。首选药物通常为青霉素, 给予240万单位的苄星青霉素分成两侧臀部进行肌肉注射, 每周1次, 治疗3周为1个疗程。对于妊娠晚期者再重复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采用红霉素。全部新生儿均进行治疗, 按5万单位/kg给予水剂青霉素, 第1周为12小时1次给药, 第2周可每隔8小时给药1次。

2 结果

2.1 妊娠梅毒的发病率

妊娠梅毒近8年发病率分别为:4.40‰、4.50‰、5.0‰、3.40‰、5.50‰、5.58‰、6.00‰及7.60‰, 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

2.2 不同孕周者的治疗时机与患儿状况

全部妊娠梅毒患者根据开始治疗时间分成孕早期25例、孕中期43例以及孕晚期18例, 三组经治疗后梅毒患儿的发病率依次为8.62%、47.83%及82.94%。三组发病率进行比较, 孕早期组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最低, 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孕周的治疗时机与妊娠结局状况

在孕早期实施治疗的孕妇均足月分娩, 未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孕中期与孕晚期者其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9.03%和35.14%, 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45%和65.96%。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梅毒螺旋体能够穿越胎盘造成宫内感染, 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胎盘受螺旋体的感染, 血管出现炎性变化, 导致血管栓塞, 胎盘组织发生变性, 造成胎儿的营养供应异常[3]。先天梅毒患儿通常体形瘦弱, 发育滞后, 抵抗力下降, 易出现继发性感染, 甚至可伴畸形[4]。梅毒对妊娠孕妇产生的危害十分严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梅毒近4年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 孕早期组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最低。在孕早期实施治疗的孕妇均足月分娩, 未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孕中期与孕晚期者其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9.03%和35.14%, 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45%和65.96%。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尽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 应规范开展孕前以及孕早期的血清学筛查, 尽早开展抗梅疗法, 在治疗孕妇梅毒的同时, 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的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妊娠梅毒在不同时期进行诊治对妊娠结局所带来的影响。方法 我站在近8年间从孕初至临产前共查出梅毒血清患者117例, 对其中妊娠合并梅毒者86例的妊娠结局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梅毒近8年发病率分别为:4.40‰、4.50‰、5.00‰、3.40‰、5.50‰、5.58‰、6.00‰及7.60‰, 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之势。全部妊娠梅毒患者根据开始治疗时间分成孕早期25例、孕中期43例以及孕晚期18例, 三组经治疗后梅毒患儿的发病率依次为8.62%、47.83%及82.94%。三组发病率进行比较, 孕早期组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最低, 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孕早期实施治疗的孕妇均足月分娩, 未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孕中期与孕晚期者其足月分娩率分别为79.03%和35.14%, 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45%和65.96%。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差异显著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 应规范开展孕前以及孕早期的血清学筛查, 尽早开展抗梅疗法, 在治疗孕妇梅毒的同时, 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的预后。

关键词:妊娠梅毒,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陈健.妊娠梅毒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 22 (1) :109.

[2]杨国亮, 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67.

[3]杨森, 李卉, 王红艳.妊娠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诊治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9 (23) :505.

梅毒治疗 篇8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01月期间入住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经临床确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34例, 其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6例, 年龄在35~74岁, 平均 (51±6.60) 岁。其中35~50岁15例;50~70岁16例;>70岁3例。职业:农民15例, 工人4例, 司机10例, 职业不详5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 小学15例, 中学9例, 大学2例;其中18例承认6~20年前有过冶游史, 其余否认。

1.2方法

34例患者均在抽取血常规、生化、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 (凝集法) TPPA。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行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分子学、寡克隆电泳及梅毒PA (明胶凝集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且均行脑电图 (EEG) 检查;患者均行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我院相关仪器设备: (1) RCZ-600型多功能显微影像系统。 (2) 法国HYDRASYSZSCAN sebia。 (3)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明胶凝集法。 (4) 国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 (TRUST) 。 (5)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首发症状为痴呆的21例, 通常在感染后15~20年内出现;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易激惹、情绪波动, 欣快、幼稚的自夸。精神异常10例, 表现为敏感多疑,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怀疑有人会害他, 跟踪他;怀疑配偶有外遇等。癫痫发作2例, 表现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 其中1例伴头痛, 脑膜刺激征阳性。脊髓痨1例, 表现为全身闪电样疼痛、躯干运动失调、尿失禁、性功能障碍, 该例患者可查出有阿罗瞳孔 (患者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 。

2.2 实验室检查

(1) 血清学及脑脊液 (CSF) 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 (凝集法) TPPA均呈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RPR呈阳性26例, 滴度最高达1∶18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全部呈阳性;脑脊液检查结果如下:脑脊液压力超过180 mm Hg2例 (5.9%)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3×106/L 28例 (82.4%) , 均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炎性反应;脑脊液总蛋白质定量>450 mg/L 26例 (76.5%) , 最高1例达1200 mg/L;梅毒PA均呈阳性, 最高达1∶22520;TRUST阳性10例。 (2) 影像学检查:头部CT检查:其中脑萎缩18例;可见单个或多发性的位于额叶或者颞叶等部位的低密度灶5例, 分布较弥散;其余颅脑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3) 电生理检查:有8例患者脑电图均示中一重度异常 (2例癫痫, 1例脊髓痨, 5例精神异常) ;10例以痴呆起病的患者脑电图均轻度异常;其余均正常。

2.3 治疗与预后

34例患者均先在治疗前3天使用泼尼松5 mg/D以预防赫氏反应;后每天6次, 每次静滴青霉素钠400万U14 d;接下去肌注长效针剂苄星青霉素240 U每周1次, 连续3周1个疗程。经2个疗程的治疗, 其中有2例在首次接受青霉素治疗期间出现高热、大汗、恶心、呕吐, 血压迅速上升等临床表现后退出。2例因患者家属不配合治疗, 要求到外院治疗后给予办理自动出院。经治疗后, 患者脑脊液粒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定量都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经治疗后, MMSE量表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效果最好的一例患者MMSE由14分升到22分, 10例精神异常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2例癫痫患者经驱梅治疗后, 癫痫未再有发作;1例脊髓痨患者能借助双拐行走。

3 讨论

由于累及的部位和病理时期的不同,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所以神经梅毒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经分析这部分患者误诊率最高的是精神分裂症, 其次是阿尔茨海默病;这可能与平时临床医师在询问病史 (特别是冶游史) 、体格检查 (特别是发现是否有阿罗瞳孔) 不够全面以及未对其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等相关检查有关。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脑膜和 (或) 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常不典型或无症状, 因此, 神经梅毒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脑部影像学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 特别是脑脊液 (CSF) 检查综合结果作出诊断[3]。其中血液和脑脊液的化验检查, 由于其阳性率之高, 以及出现之早, 应该列为确诊神经梅毒的重要依据。其中CSF中梅毒血清学检查的阳性结果, 说明中枢神经系统 (CNS) 存在活动性的梅毒感染。如果结果为阴性, 但临床又怀疑为神经梅毒.可选择用Ig G指数、lg M指数、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指数及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 (CSF-Ig M-FTA-ABS) 试验和CSF固相血吸附 (SPHA) 试验来确诊[5]。

总之,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神经系统各部位均可受累, 误诊率高, 诊断须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特别是实验室血清反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将有效提高神经梅毒的准确诊治率, 极大的减少因早期的误诊或漏诊所导致的延误治疗, 对神经梅毒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提高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或帮助。

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4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患者男28例 (82.4%) , 女6例 (17.6%) , 男女比约为4.7∶l;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 (51±6.60) 岁。结果 本组首发症状:痴呆 (21例) 、精神异常 (10例) 、癫痫 (2例) 、脊髓病变 (1例) 。34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检查多表现为额叶、顶叶、颞叶、基底节等多发病变。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30例, 出现赫氏反应2例, 自动出院2例。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神经系统备部位均可受累, 诊断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反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 误诊率高, 应早期诊断, 诊断后应进行规范治疗, 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神经梅毒,临床特点,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影像学,治疗

参考文献

[1]张莹珍, 黄文龙.福建省1998-2007年梅毒疫情态势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8, 6 (14) :33-34.

[2]谭燕, 方雅秀.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70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1, 5 (28) :971.

[3]徐文严.实验检查对神经梅毒诊断的重要性[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9, 38 (11) :742-743.

[4]Castro R, Pricto ES, Aguas MJ, et a1.Evaluation ofthe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chnique (TP.PA)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J].J Clin Lab Anal, 2006, 20 (6) :233-238.

梅毒治疗 篇9

关键词:不同时机,妊娠合并梅毒,患儿预后,影响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妊娠合并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引起宫内感染,导致产妇流产,死胎、先天性梅毒儿或围生儿死亡。严重威胁产妇和患儿的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产妇数量的增加,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本文探讨不同治疗时机治疗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确诊妊娠合并梅毒产妇52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诊断方法,即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以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确诊。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13例,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27.5±3.1)岁,1期梅毒4例,2期梅毒3例,隐性梅毒45例。孕早期治疗组25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6例,年龄(27.4±3.0)岁,1期梅毒2例,2期梅毒1例,隐性梅毒22例;孕中晚期治疗组27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7例,年龄(27.3±3.5)岁,1期梅毒2例,2期梅毒2例,隐性梅毒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初/经产妇数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妊娠期梅毒诊断:孕妇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史或分娩梅毒儿;妊娠期有符合各期梅毒特征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梅毒血清学检查呈现阳性。先天梅毒诊断:新生儿或母亲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并伴有先天梅毒临床体征。

1.3 治疗方法

梅毒确诊后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疗程。孕早期治疗组:给予孕早期、孕晚期各1个疗程的治疗;孕中晚期治疗组:孕中期确诊进行孕中期、孕晚期各1个疗程治疗,孕晚期确诊患者给予孕晚期1个疗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死胎、先天梅毒儿以及围生儿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表1可见,孕早期治疗组死胎率、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孕中晚期治疗组(P<0.05);孕早期治疗组正常新生儿明显高于孕中晚期治疗组(P<0.05);两组早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合并梅毒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有报道显示,很多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体征不明显,仅仅依据临床症状难以诊断,但血清学检测显示阳性产妇可将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容易造成死胎、先天梅毒儿以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2]。因此,及时的产前梅毒筛查对于产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有研究者认为,对于梅毒高危产妇,应该在妊娠28周左右和分娩前进行梅毒检测,以便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减少其对胎儿的影响[3]。对于妊娠期梅毒感染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国内外研究者有不同观点,有国外学者认为,由于其有较好的产前筛查制度,能较好地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因此大多不住张终止妊娠;国内学者认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最好终止妊娠,避免梅毒对胎儿和产妇造成各种危害[4]。笔者认为,从优生角度出发,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最好终止妊娠,待梅毒治疗后2年再计划妊娠,但如果孕妇由于各种原因要求继续妊娠的,应将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告知产妇以及家属,并给予早期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孕早期治疗组治疗后,发生死胎、先天梅毒儿以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孕中晚期治疗组,因此,对于妊娠合并梅毒产妇进行早期、科学、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死胎、先天梅毒儿以及围生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游玉卿,潘秀婷.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治疗时机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1):50-51.

[2]王恂,刘婵芳,向晓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7(6):951-952.

[3]吴芬英,宋佳.妊娠合并梅毒的孕期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833-834.

梅毒治疗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6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2例, 男女比例18:14, 年龄51~73岁, 平均 (62.41±5.26) 岁;对照组32例, 男女比例15:17, 年龄55~74岁, 平均 (61.85±6.32) 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症状符合相关神经梅毒致痴呆诊断标准者;家属同意治疗方案者。 (2) 排除标准:青霉素过敏者, 皮试呈阳性者, 资料不完整者[1]。

方法: (1) 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片, 首日剂量500 mg/次, 1次/日, 次日剂量减为0.25 mg/次, 1次/日, 疗程14天。 (2) 研究组给予大批量苄星青霉素治疗, 采取大腿肌内注射, 剂量240万U/次, 疗程28天。

疗效观察指标:依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系统 (MMSE) 评估患者的认知及痴呆情况, 满分30分。结合受教育程度评估患者认知功能: (1) 未受教育≤17分者、小学文化≤20分者、中学及以上学历≤24分者为认知障碍; (2) 得分<5分为重度痴呆; (3) 5~12分中度痴呆; (4) 13~23分轻度痴呆。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 观察检测类脂质抗体 (RPR) 、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TPPA) 的阴性率,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 一般资料应用 (±s) 完成表示,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当P<0.05, 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的MMSE痴呆评估结果对比:经治疗, 研究组认知障碍2例 (6.25%) , 对照组15例 (46.88%) , 研究组的认知障碍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的痴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两组治疗后TPPA、RPR等血清学检查的阴性率对比:研究组的RPR血清学诊断的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讨论

神经梅毒引发的麻痹性痴呆在临床中的表现包括情绪夸大、个性转变、语言障碍、思维迟钝等, 少数患者出现抑郁倾向。主要病因是中枢神经受梅毒螺旋体入侵, 造成神经细胞变性及脑萎缩。临床上针对神经梅毒致痴呆主要采用长效青霉素治疗, 例如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本研究主要对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予大批量苄星青霉素治疗。苄星青霉素在肌内注射后能够缓慢释放青霉素, 从而产生抗菌效果, 由于苄星青霉素吸收缓慢, 因此有效性较长, 在血液中能够维持效应约7天。观察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估结果对比可得, 在认知能力评估与痴呆评估中, 研究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认知障碍2例 (6.25%) , 轻度痴呆27例 (84.38%) 。该结果表明, 大批量青梅素治疗神经梅毒效果更好, 原因为苄星青霉素中的活性抗菌成分为青霉素, 能够抑制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病菌细胞壁的生成, 产生抗菌作用, 从而控制神经梅毒螺旋体的增长。另外, 机体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血清中会出现抗类脂质抗原的反应素及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抗体等, 因此, TPPA与RPR血清学检查是现阶段临床诊断麻痹性痴呆的重要诊断内容, RPR在梅毒治愈后具有转阴的特性, 而TPPA的阳性则是永久的, 只有当TPPA与RPR同时呈阳性时诊断才有意义[3]。观察治疗后TPPA、RPR等血清学检查的阴性率, 可见研究组RPR血清学检查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说明, 苄星青霉素能够降低血液中抗类脂质抗原的反应素, 提升梅毒的治愈效果。使用大批量青霉素治疗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如身体不适、体温上升等, 因此, 应根据情况在治疗前适当加服泼尼松, 做好抗过敏工作。

摘要:目的:观察大批量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64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2例, 研究组被给予大批量青霉素治疗, 对照组被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观察患者的MMSE评分结果及TPPA、RPR等血清学检查的阴性率。结果:研究组MMSE评分及RPR血清学检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大批量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大批量,青霉素,神经梅毒,痴呆

参考文献

[1]何启敏.苄星青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研究[J].中国性科学, 2013, 22 (5) :55-56.

[2]薛伟杰.苄星青霉素治疗80例早期梅毒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6) :80-81.

梅毒是怎样传播的? 篇11

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直接接触。又可分为性接触和非性接触两种方式。

性接触。包括(1)性交接触:性交引起的生殖器初疮占梅毒全部初疮的95% 以上。正常性交方式导致或性心理、性行为变态者,还可通过"口淫"、"肛交"及舌--生殖器等异常性交方式传染对方,初疮可位于口腔、舌、咽、喉、扁桃体、肛门及直肠等处。(2)湿性接吻:二期梅毒患者的唾液中有梅毒螺旋体,故可经湿性接吻传染。这种初疮多位于唇、舌、扁桃体等处。(3)触摸性性行为:若触摸者手部皮肤有梅毒病变或分泌物,可使被触摸者遭受感染。此种初疮常见于女性乳房、乳头或乳晕处。

非性接触。传染的机会较少。包括:(1)生活密切接触:二期梅毒患者的乳汁中有梅毒螺旋体,因此,女性梅毒病人可经哺乳把病传染给婴儿,造成垂直传播。(2)产道接触:胎儿经产道分娩时,梅毒产妇宫颈或阴道内的螺旋体可经皮肤或粘膜擦伤处感染胎儿,新生儿多在头部或肩部出现梅毒初疮。这也是垂直传播的方式之一。(3)医源性直接接触:在为病人检查、穿刺、手术、换药、翻身等操作中,带有病原体的器械可损伤医护人员的皮肤,或医护人员皮肤有破伤时,螺旋体可进入体内,造成感染。

间接接触。可分为两种方式。

1.一般性间接接触:因接触被梅毒螺旋体污染了的衣服、被褥、坐式便器等生活物品被传染本病。

2.医源性间接接触:检查病人用过的器械、为患者注射过的针头等,均可被梅毒螺旋体污染,若消毒不严再次使用,可传染给他人。

经血传染。可分为血源传染和胎盘传染的两种方式。

1.血源传染:二期梅毒患者血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若检测不严,接受此种血液输注或使用此种血液制品,则可使受血者或使用者感染梅毒。

梅毒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梅毒患者231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130例;年龄19~63岁, 平均年龄35.7岁;其中早期梅毒患者42例, 一期梅毒患者75例, 二期梅毒患者93例, 三期梅毒患者21例。选取同期健康非梅毒健康人员2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人员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抽取受检者肘静脉血3m L, 离心分离出血清, 分别采用TPPA、TRUST和ELISA三种方法进行梅毒检测, 检测时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流程进行规范操作。所用TPPA试剂采购于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TRUST试剂购于伤害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ELISA试剂购于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 所有试剂均为合格产品, 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检测结果显示, TPPA的阳性检出率为97.4%, TRUST的阳性检出率为88.3%, 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为97.4%。TPPA与ELISA检测结果相比, P>0.05, 无统计学差异;而TRUST与TPPA、ELISA两者相比, P<0.05,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早期梅毒与Ⅰ期梅毒TPP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ELISA和TRUST, 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TPPA和TRUS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析

三种检测方法中, TPPA、TRUST、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7.4%、88.3%、97.4%, 特异性分别为99.6%、97.4%、99.6%, TPPA与ELISA相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TRUST与TPPA、ELISA两者相比, P<0.05,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详见表2。

3 讨论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血清内会出现两种抗体, 即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和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 这两种抗体也成为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理论依据。针对这两种血清抗体, 临床梅毒检测方法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非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另一类为针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且前者经常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后者经常作为验证性检测方法[2]。

注:阳性检测率=梅毒患者中阳性检测数/阳性结果总例数 (如TPPA:225/226=99.6%) ;阴性检测率=对照组中阴性检测数/阴性结果总例数 (如TPPA:229/235=97.4%) ;敏感性=梅毒患者中阳性检测数/梅毒患者总例数 (如TPPA:225/231=97.4%) ;特异性=对照组中阴性检测数/对照组总人数 (如TPPA:229/230=99.6%)

TPPA是针对梅毒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之一, 主要原理为使用纯化的致病性梅毒的菌株成分作为抗原, 将其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颗粒上,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3]。本研究中, 用TPPA检测方法在231例梅毒患者中总计检测出225例阳性患者, 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9.6%, 具有比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但该方法操作复杂, 反应时间长, 且成本较高, 因此TPPA方法常用于梅毒检出标本的验证性检测, 而较少应用到大量的检测试验中。

T R U S T是针对梅毒非特异性抗类脂质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主要是利用类脂质作为抗原对患者血清中的抗类脂质体抗体进行检测, 达到检测梅毒的目的[4]。本研究中, 该方法在231例梅毒患者中总计检测出204例阳性患者, 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97.4%, 表现出了较高的假阴性率;且在230例健康人员的检测中有6例为阳性结果, 假阳性率为2.6%, 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0.4%。由于该方法较高的假阳性率和漏检率, 因此临床上一般不用于梅毒的确诊, 而较多应用于梅毒治疗过程中疗效的观察。

ELISA是用重组梅毒螺旋体的多肽作为抗原, 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含量[5]。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成熟以及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使ELISA成功应用到了梅毒的检测过程中[6]。本研究中, 该方法对梅毒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9.6%, 也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假阳性率低为0.4%, 因此适用于梅毒的大规模检测以及临床诊断。

本研究中, TPPA和ELISA均具有较高的梅毒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较高的梅毒患者阳性检出率, 且假阳性率低, P>0.05, 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RUST与TPPA、ELISA两种方法相比较, 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P<0.05差异显著, 但该方法操作简单, 且结果易于观察;早期梅毒与Ⅰ期梅毒TPP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ELISA和TRUST, 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TPPA和TRUS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ELISA适合于梅毒标本的大批量检测且结果准确率较高, TRUST适合于梅毒疗效的观察检测, TPPA适合于ELISA与TRUST检出标本的验证性检测, 3种不同方法的平行检测能显著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梅毒检验3种不同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梅毒患者231例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健康非梅毒人员230例为对照组, 所有人员均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三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 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准确率。结果 TPPA与ELISA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RUST, TPPA与ELI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TRUS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早期梅毒与Ⅰ期梅毒TPP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ELISA和TRUST, 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ELIS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TPPA和TRUST,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LISA适合于梅毒标本的大批量检测且结果准确率较高, TRUST适合于梅毒疗效的观察检测, TPPA适合于ELISA与TRUST检出标本的验证性检测。3种不同方法的平行检测能显著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梅毒检验,梅毒螺旋体,结果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夏瑞, 李姝英, 陈苗水, 等.TPPA、ELISA、TRUST3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4) :4864-4865.

[2]程艳杰, 王广杰, 王旭梅, 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19 (8) :503-504.

[3]项明玉, 殷方兰, 戴臻, 等.上海嘉定区2002-2006年妊娠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 22 (10) :606-607.

[4]林月.TPPA和TRUST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相关问题[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9, 22 (3) :295-297.

[5]姚卫, 李红霞, 江智辉, 等.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适宜方法探讨[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8, 6 (2) :64-65.

上一篇:专利侵权责任保险管理下一篇:煤炭企业人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