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2024-09-26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共12篇)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1

不良的心理因素对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结核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既要注意生物医学因素,更要注意心理因素,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1 心理问题

结核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结核患者年龄、社会经历、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结核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诊疗过程等方面不了解,造成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结核病。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恐惧、抑郁和孤独感。焦虑是由于患者缺乏医学科学知识,对结核病的产生、发展、治疗、愈后缺乏了解,对隔离措施不理解,会以为家人或单位同事们厌烦自己,抛弃自己,心存疑虑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而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对结核病知识的不了解,患病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等。他们的恐惧常伴随疑虑,对诊断治疗的怀疑怕治不好病,不能上班,会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影响生活和工作等。抑郁主要由于缺乏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所致。其次与患者的年龄家庭因素也有关;孤独的主要原因是结核患者需要适当休息,如果病情严重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不能上班,产生失落感。他们害怕受到冷落和歧视,所以心事重重,敏感多疑,情绪低落或焦虑紧张,盼望早日痊愈,能尽快回到正常的环境中去参加社会活动。

2 心理护理对策

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肺结核患者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以后,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使病情加重,形成生理心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2.1 根据每位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初发患者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患者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初发患者以安抚为主;对复发患者给予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多种多样。面对焦虑的患者,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观察其情绪变化,以宽容、同情、理解的心情尊重患者,随时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的安慰,从而了解焦虑的原因,采取支持等心理方法予以解决,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恐惧的患者时,要认真分析恐惧的原因和促成因素,以交谈为主要途径,倾听患者直接叙述感受的威胁和危险,给予解释、安慰、暗示等,减轻或消除恐惧情绪的目的。对抑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提供有希望的治疗和信息,尽可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躯体症状,逐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2.3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出院指导

出院患者,一方面因病愈而高兴,另一方面担心回家后没有良好的休养条件而使疾病复发,又怕传染给亲人,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普及结核病知识解除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状态。护士应耐心地向患者再次强调肺结核治愈的关键是严格遵医嘱服药,坚持完成规律全程服药,避免因不规律用药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复查,便于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传染。

总之,结核病病程长,服药时间长,患者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对于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心理护理贯穿住院患者始终。由于患者来自不同阶层、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社会环境及个体的性格差异,在护理时要针对这些不同情况,判断患者的心理活动来获得患者的资料,评估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严重程度而决定采取那种具体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以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结核病不是不治之症,有特效药而且疗效满意。如实告知化疗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以及化疗的副作用,消除恐惧感,使他们认识到只要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疗程,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2

摘要: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是一种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针对此疾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旨在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双重感染;护理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全球近4000万 HIV/AIDS 患者中约有 30%合并结核杆菌感染,而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一般约占艾滋病患者的20%~50%, 艾滋病患者1/3死于结核病[1,2]。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加剧了病情恶化,严重者可迅速导致死亡。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成为全球极其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预防艾滋病和肺结核的传播与蔓延意义重大。

1艾滋病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

1.1 HIV对结核杆菌感染的影响HIV 主要感染和杀灭 CD4+T 淋巴细胞,并使其功能下降,导致巨噬细胞抑制结核菌的能力降低,故HIV感染者易患结核病[3]。HIV感染也会加速结核的进展,主要机理是在抗结核免疫力中重要的CD4细胞在HIV感染后明显减少,使机体对MTB杀伤力显著下降,MTB大量繁殖而发病。合并肺结核的HIV感染者在结核病变部位HIV复制也显示增强[4]。

1.2肺结核(TB)对于HIV感染的影响结核感染可以促进HIV侵入,加快其复制,缩短从无症状感染期到AIDS期和死亡的时间[5]。机体感染结核菌后,可诱导r-干扰素(IFN-r),白细胞介素1(IL-1), 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的释放,同时HIV/TB患者血中A-TNF水平为单纯HIV感染者的31倍, 结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阿拉伯甘露糖(LAM)是HIV复制的有力诱导剂,这些因素可增强和加速HIV的复制[6]。

2护理

2.1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社会背景、提供不同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 利用自己专业性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和检查治疗的目的,坚定其治疗信心,这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2.2消毒隔离将患者安置于单间或同类患者同室,保持房间和床位的清洁,加强消毒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湿度,物品专用。物体表面、地面、墙壁、室内家具等每天使用 0.2% 次氯酸钠或 0.1% 次氯酸钙擦拭消毒 5min 2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使用“84”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患者痰液、呕吐物、排泄物用 20% 含氯石灰搅匀消毒。每个患者发痰杯,不得直接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以防传染他人[8]。

2.3基础护理①皮肤护理:因长期发热、消瘦、营养差、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易并发皮肤感染,所以要做好皮肤护理,可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温水湿敷,或用温水清洗后用白炽灯照射,以促进渗出物及炎症吸收。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给予温水擦浴2次/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干净宽松棉织衣服。皮肤干燥者可涂石蜡油保持湿润[9]。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并给患者带来舒适感。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2次/d,同时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的变化。发生舌炎、牙龋炎而引起的口腔黏膜破溃,用0.02%呋喃西林含漱30min,4次/d。口腔白斑粘膜的念珠菌感染,可先用生理盐水擦拭后再涂上克富唑或酮康唑软膏;口腔真菌感染者,用1%~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局部使用 1%甲紫水溶液。③腹泻的护理: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要饮用清洁水,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要新鲜干净,不食发馊饭菜,对长期腹泻的患者,每天给予口服适量的淡盐水或糖盐水,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10]。

2.4饮食护理艾滋病和结核病都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为满足患者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引起的高代谢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不同的身体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纤维素、低脂肪饮食,注意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多食鸡蛋、牛奶、瘦肉、花生、新鲜蔬菜和水果,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饮食,如高热腹泻患者给予清淡食物,水肿严重患者给予限制食物中的盐量及饮水量等,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2.5用药护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延缓艾滋病的进展,也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它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并且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前提是需长期坚持并终身服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时,用药多,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地加强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我们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用药前,向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他们配合好临床治疗,定期观察测定肝功能,强调定时、定量、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切忌自行停药或减药,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指导患者自我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师。

2.6健康教育结核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艾滋病需终身长期服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随时有可能发生,指导家属做好服药的督导,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胸部X 线片或 CT、CD4+T 淋巴细胞计数、痰菌检查等。及时向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周围的朋友进行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知识宣教,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在亲朋好友中除了性传播及血液感染外,彼此之间的传播几率几乎为零,同时养成不随地吐痰,不开放咳嗽的习惯,以防传染[1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因此,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应对高危人群进行HIV 抗体初筛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同时,护理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给予患者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制定和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传播和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具体的护理工作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诸多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更为深入地探索,使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能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篇3

关键词:老年人;肺结核;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71-02

老年肺结核病是指年龄60岁以上的肺结核病人。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峰值每l0年向后推移5岁,2000年峰值已达到75岁[1]。肺结核病因要长时间接受治疗,病人的心理状态也各有不同。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态。通过对79例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总结如下几点心理护理方式。

1 临床资料

7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者52岁,最大者83岁。其中78例经治疗护理病情好转,1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2 心理特点

2.1焦虑型 此类心理特征病人情绪极不稳定,有经常被“死亡阴影”笼罩感,食不甘寝不安,常常不配合治疗和护理[2],往往对预后不甚乐观。

2.2悲观型 此类心理特征的病人多是病程长,病情多次反复变化,住院次数多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合并肺癌者,其中有的曾有大咯血,他们多是病情危重者,而他们的子女、亲属或单位的同事有的对他们感情冷淡,缺乏同情或体贴。多种因素使这类病人悲观失望,对疾病的转归缺少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

2.3忧郁型 此类心理特征病人得病后认为自己老了,对治疗缺乏信心。

2.4过分执拗和过分依赖型 此类心理特征病人往往是长期患病或病情较重者,患病前曾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家庭条件,在单位和家庭长期有人伺候,患病后过分依赖医护人员、配偶、子女和同事。

2.5 怀疑心理分析及护理 这类心理状态的患者有20例,占本组病例20%。这类患者因肺结核病反复复发,所以对疾病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药无效,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

3 针对病人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

3.1护理焦虑型病人时,主要采取疏导的措施,协助做思想工作,对大咯血病人要及时教给他们正确的引流体位,避免发生窒息,同时给予格外的关怀,必要时派专人守护[2]。通过这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焦虑,使其情绪安定。对于情绪高度紧张者,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小剂量VB1与牛奶联合睡前口服,具有抗焦虑作用,使之配合治疗。

3.2护理悲观型病人时,要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给病人讲述结核病及有合并症治疗的新进展,将病人病情的每一个点滴好转都及时告诉病人[2]。对某些重要病情及不良的预后必须做到向病人保密,以减少心理负担。并且告之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3.3护理忧郁型病人时,主要是采取开导和疏通的办法[2]。引导他们与病友广泛交往,结交朋友和知心者,消除其孤独和对疾病的忧郁,使其情绪乐观,配合治疗。

3.4护理过分执拗和过分依赖型病人,要尊敬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哪怕是不完全合理的要求也尽可能讲清道理,进行规劝和解释,切不可批评和训斥。要真正做到微笑服务,使护理人员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要经常表扬他们在配合医疗和护理的每一点进步,以增进他们的自强意识。

2.5怀疑心理护理 护理上以关心、鼓励、宣泄、疏导为主。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多向患者分析病情转归及检查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調节能力,变怀疑、消极为积极情绪,通过我们细致周到的服务,使这类患者达到疾病恢复好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戈启萍,孔忠顺,卜建玲,等.95例住院高龄肺结核临床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0,22(4):188—191.

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篇4

1.1 恐惧、紧张、消极悲观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其症状多无特异性, 多数患者缺乏结核病知识, 在发病初期, 一般将头痛、低热、咳嗽视为普通感冒, 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愈, 才往医院就诊。故此患者缺乏心理准备, 常有恐惧、紧张感, 而复发的患者又担心不能治愈而灰心失望, 若不及时消除这种心理, 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治疗。

1.2 病程长, 情绪变化多样

结核病的控制是慢长的过程, 需全程、规则、适量、联合用药, 患者需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药物才能控制, 另外抗结核药行大都有不良反应, 每个患者机体的耐受力不同, 患者难免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针对每例患者的情况给予恰当的解释, 使其消除顾虑、安心治疗。

1.3 病因与生活环境及条件不同

结核病患者与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相比压力大, 每例结核患者的发病原因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庭经济收入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同, 护理人员应针对每例患者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使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配合治疗。

1.4 个人的康复情况及指导

每例结核患者机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 用药的态度不同, 决定了每例结核患者的康复情况不同。有的因经济因素、临床症状减轻消失而自行中断治疗或复查, 有的存在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 很难坚持到底, 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指导。

2 心理护理

2.1 根据每例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 有一个共同的心理, 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 把自己康复的希望寄托医护人员身上, 初发患者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紧张, 复发患者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显得至关重要。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对初发者安抚为主, 又复发者则重于鼓励。通过热情交流,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减轻其心理负担, 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的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肺结核患者病程长, 情绪上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症状进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关键是组织好患者的情绪生活, 指导帮助患者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2.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患者

做好患者的重大生活护理, 应细心观察患者的举止、言谈以了解患者和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 病情的由来和经过, 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 做出相应的护理, 满足患者的各方面的需要。

2.4 根据心理特征及具体情况做好出院指导

出院患者一方面因痊愈而高兴, 另一方面担心回家后没有良好休养条件而使疾病复发, 又怕肺结核传染给亲人, 护士应根据每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 普及结核病知识, 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 并能遵医嘱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

3 结论

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肺结核病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以后, 患者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自卑等心理状态, 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通过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积极心态, 消除疑虑,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达到彻底控制结核病的目的。我院收治的101例结核病患者, 通过心理调控, 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均能保持稳定的情绪, 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 收到满意的效果。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正是体现了护理在疾病的康复中所起的得要作用。因此, 我们要在七分护理上下功夫,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结核防治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社会环境因素,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环境, 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姝娣.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2004, 4:1049-1050.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5

1 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衰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之反复发作易造成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丧失信心,并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心衰发作而情绪反应敏感。对于此类患者,要热情、耐心地给予护理并加以安慰。为患者讲解心衰的医学知识,如心的起因、治疗、预后等,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个初步了解,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治疗、用药、活动量等。这样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绪镇静、不急躁,从而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及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2 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

来源:考试大

心衰患者自信心的降低和依赖感增强常导致患者需要永久的药物治疗,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起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就是说让患者参与治疗和自我护理。为此要经常听取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和要求,这种模式使患者获得了某些权利,人格也受到了尊重。在护理中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护理,不仅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这对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患关系的融洽以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巩固疗效果

应让患者家庭成员了解心衰的疾病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避免易发作因素,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引导家庭成员给予心衰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

4 做好情志护理,搞好护患交流来源:考试大

护理人员要耐心聆听患者的讲述,要让其感觉到护士在专心致志地倾听他的诉说,而且是十分认真地对待他的问题。应针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见给予正确指导和最大限度的满足。护理人员要有计划地使患者与外界保持联系,让其看报、讨论实事,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景和动态,使其相信科学,相信医疗技术。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思想交流,交流时态度要坦诚,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态度去感染患者,做好护患之间的交流,能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处于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真正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5 给予鼓励保证来源:考试大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6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院2014年1月~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10例结核病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110例结核病患者中产生焦虑者占79.09%,恐惧者占57.27%,意志消沉者占65.45%,自卑感和抑郁心理者占80.09%,有期望者达100%。结论:结核病患者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十分严重,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有效的,会促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对促进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核病;心理特征;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34-02

肺结核是一种很严重的并且会传染的疾病,对于身体机能和脏器的影响很严重,是对于人类来说很难攻克的疾病。[1]肺结核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临床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抗结核药物对部分病人会带来一些毒副反应,常见的有肝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皮疹,视力障碍,关节疼痛等。这些不良反应导致结核病患者产生各类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2]因此,本文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探讨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110例结核病患者,均随机选自我院2014年1月~12月31日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在1~82岁;110例患者中原发性肺结核61例,14例为粟粒型肺结核,12例为血源播散型肺结核,18例为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5例。

1.2方法

首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自行制定问卷调查表。将问卷调查表发下给我院收治的住院肺结核病患者110份进行非实验性调查研究,其中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意志消沉、自卑、抑郁、期望、恐惧、焦虑六项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本次下发放110张问卷, 100%回收。

2 结果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110例结核病患者均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产生焦虑者87例,占79.09%;恐惧者63例,占57.27%;意志消沉者72例,占65.45%;自卑感和抑郁心理者89例,占80.09%;有期望者达100%。

3 讨论

3.1 心理特征

3.1.1焦虑与恐惧

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多数丧失劳动能力,病程漫长,治疗药物昂贵,沉重的治疗费用导致患者担心经济问题,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另外,结核病患者擔心传染他人,日常生活中避人,还会担心影响个人学习、工作、婚姻,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3.1.2自卑感和抑郁心理

结核病患者属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接触、呼吸、遗传等途径传染给他人,日常生活中会遭到周围人群歧视,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和压抑的心理,擅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甚至对医务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情绪不稳定,严重破坏机体内的平衡,对自身健康不利。[3]

3.1.3意志消沉

结核病治疗病程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机体严重消耗,久治不愈,使患者身心疲惫,对治疗逐渐丧失信心,出现意志消沉,有的会放弃治疗,从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反复难治。

3.1.4期望

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希望治疗效果快速而显著,并且希望医护人员及周围人群对他们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受歧视,希望通过治疗能够早日治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状态。

3.2 心理护理对策

3.2.1协助患者树立信心

首先,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讲解我国结核疾病得到政府支持,如‘新农合作医疗保险、‘大病统筹等保障,结核病已是“治有办法,防有措施”的疾病,让患者不必过于担心经济负担而焦虑;其次,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只要早期发现,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是完全能够治愈的,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要告知病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病程长,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过于担心而恐惧。

3.2.2消除自卑心理

护理人员要给予结核病患者温暖、安慰和关怀,与患者多交流、交心,细心照顾患者,给予充分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振作精神,消除自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够促进治疗效果,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3.2.3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和配合

结核病患者家属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家属从身心健康、生活起居等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不要歧视他们; 同时,护理人员给患者家属讲解结核病知识,与家属共同建立护理计划,使患者从家属的鼓动和支持中吸取力量,克服自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4 克服焦虑心理

结核病治疗经济较重,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及经济条件尽量使用最基本的抗结核药,减轻患者治疗费用,使患者能够安心住院,减轻焦虑、抑郁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2.5 健康教育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结核病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合理日常饮食方案,如戒烟、戒酒,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4]其次,做好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且坚持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另外,做患者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叮嘱患者要加强锻炼,预防感冒,注意休息,定期复查。

总之,充分掌握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才能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促进患者治疗积极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实践意义广泛,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任兰花.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81.

[2]崔金娟,李复华.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j].医学与社会,2007,20(10):53-54.

[3]董虹,焦卫红,杨海英,等.外来务工人员患结核病的心理特征 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93.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7

心理护理无时无刻不体现在护士与患者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 护理工作应充分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三分护身, 七分护心[1]。关注心理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是我们的工作宗旨, 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1老年肺结核患者

1.1 焦虑心理分析及护理

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症状反复, 药物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加重, 常出现焦虑情绪, 不安心治疗, 从而加重原有的病情。护理上应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

1.2 孤独心理分析及护理

这类患者住院治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但子女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常来探视。护理上应以热情、和蔼、关心、帮助为主,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从而心情愉快, 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心身疾病的康复。

1.3 怀疑心理分析及护理

这类患者因肺结核病反复复发, 所以对疾病持怀疑态度, 服药时怀疑药无效, 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变怀疑、消极为积极情绪, 这类患者达到疾病恢复好转的目的。

1.4 依赖心理分析及护理

老年人依赖心理较强, 他们认为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多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护士多关心, 语言亲切, 态度和蔼、耐心解释, 如亲人一样对待患者, 才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每位住院的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心理问题, 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细心观察, 耐心指导, 使之配合医护, 促进健康。

2青壮年肺结核患者

2.1 紧张焦虑

这部分患者为家庭的主要支柱, 支撑着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 担心疾病缠绵不愈影响家庭及事业。

2.2 孤独抑郁

长期休假, 不能上班, 同家人、亲友隔离时间长, 于是患者会产生失落感。他们害怕受到歧视, 心事重重, 敏感多疑。宣讲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知道如何避免结核菌的传播, 只要坚持化疗, 就可痊愈, 消除心理阴影, 树立乐观情绪。

2.3 悲观、绝望心理

患者因为患病, 暂时丧失了劳动能力, 经济收入和看病费用不能得到保证, 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 患者的情绪往往变得异常悲观绝望。与患者多交流使患者及其家人明白结核病不仅可以治愈, 而且完全可以胜任原工作, 减轻心理负担, 有利于患者康复, 可缩短住院时间和避免复发, 也就减少了经济开支, 鼓舞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 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3青少年肺结核患者

3.1 恐惧、焦虑心理

这部分患者多为初、高中学生, 担心影响学习, 耽误升学, 害怕被同学疏远。告知结核并非不治之症, 只要坚持用药, 很快就能重返校园。

3.2 愤懑、易冲动心理

因为疾病具有病程长, 难根治的特点, 患者在治疗期间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易冲动心理。往往悔恨自己疏忽大意, 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 甚至怨天尤人。与患者沟通时讲一些治愈的病例, 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3.3 “轻敌”心理

大多数患者都是体检查出, 无自觉症状, 在加上结核药口服时间长, 导致患者医从性差, 不能坚持服药, 使原本简单的疾病复杂化——产生耐药。医护人员要多与其交流,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加强医从性。

总之, 不同年龄结核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 对病程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治疗, 使患者恢复了正常的心态, 使其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病因明确、防有办法、治有对策, 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疾病,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2]。

参考文献

[1]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浅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将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经痰标本基因芯片耐药检测耐药, 并经痰标本培养药敏检查耐药者。有精神病史或有严重心、 肝、 肾功能不全者除外。共选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4例, 其中按是否进行心理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 男24例, 女8例, 最大年龄 79岁, 最小年龄 20岁, 平均年龄 46.5岁。其中合并糖尿病8例, 发烧18例, 空洞6例, 痰菌全部阳性;观察组32例, 男 20例, 女12 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年龄20岁, 平均年龄46.2岁。其中合并糖尿病7例, 发烧20例, 空洞5例, 痰菌全部阳性。发放问卷前由管床护士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因病或文化等问题, 可由管床护士逐条询问并记录。

2 治疗及护理方法

两组均行耐多药肺结核药治疗, 对照组根据医嘱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2.1 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的隐私, 同情患者的境遇, 倾听患者的心声。耐心解释疾病诊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医护人员也有扩大知识面的必要, 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尽量少运用医学术语以提高交流的质量。针对其社会地位、文化水平、家庭情况、本人性格等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和谈话内容, 并以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告知疾病相关知识, 服药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或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 切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解释疾病的预后和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指导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准确运用防御机制, 提高心理免疫力。沟通中要用礼貌性、保护性、解释性、安慰性语言, 使患者积极配合。

2.2 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问题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

对恐惧、害怕患者, 告知耐多药肺结核不是“绝症”,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本院治疗效果好的实际例子, 让患者了解到虽然病情比较严重, 但是当今的医疗技术和药物还是有办法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病的, 提示患者“既来之则安之”, 鼓励患者遵从治疗方案, 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坚持治疗治愈率能达到40%~60%;对悲观消极的患者要详细了解困难和原因, 如果是经济问题, 告知用社会保险与新农合报销政策及政府对耐多药的优惠政策。如果是社会歧视问题告知坚持治疗, 痰检阴性就不具有传染性。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患者正确的语言引导, 让患者对病情抱有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 消除不良的语言环境对患者的影响, 尽量避免家属跟医护人员窃窃私语, 家属进病房探望的时候, 可以进行适度的身体接触, 让患者消除家庭关系的顾虑;对动摇、厌倦情绪的患者, 随时提醒患者要有打“持久战”思想, 告知患者只有把这场持久战打下来, 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你就可以和没有生病之前一样做自己的事情, 过着健康人的生活, 坚持和不动摇是重新获得健康的关键。定期开展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关爱互助小组活动, 使患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坚持治疗的经验;对盲目轻率的患者其可能因为不了解耐多药肺结核的严重性或者是以往自身的某些特殊经历而对自己的病情掉以轻心, 要用身边实例和感性材料来向患者敲警钟, 提醒患者重视病情和采纳医生建议的重要性。强调盲目轻敌会延误治疗只会给自己的健康造成更大损害, 并给今后的治疗造成更大的困难。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 可以用“敲警钟”、“警示”、“警告”等教育方式给予心理压力。

2.3 传染期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最好有单独的卧室, 房间通风、外出戴口罩、避免正对他人咳嗽及咳嗽时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应把痰吐在纸上包好后焚烧, 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中等措施减少对他人的传染。

2.4 注意休息, 保证营养, 适当锻炼, 避免重体力劳动

应告知患者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嘱患者要增加营养, 调理膳食。宜吃滋阴养肺的食品, 忌吃香燥伤阴耗气之物;宜吃清淡益气食品,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吃高蛋白营养滋补品, 忌吃油腻熏炸之物;宜吃新鲜乳类、禽蛋、瓜果和豆制品, 忌烟、酒。吃奶类食物之后1h方可吃药, 以免降低药效。如果患者有烟酒嗜好, 嘱咐患者家属督促患者戒烟、戒酒, 同时应告知家属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 应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自己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结核病可疑症状, 应及时进行结核病的相关检查。

2.5 出院后继续随访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60d左右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观察组由管床护士继续进行电话家访, 定期给予心里护理。加强督导:到结防机构指定的DOC[3] (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 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告知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告知间断或停药将前功尽弃, 痰检、胸片及肝功能检测的频率及意义;记录复查的痰检结果、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 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告知非注射治疗开始时间, 检查服药卡记录情况, 对遵医行为不良的及时予以纠正。

3 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行为表现情况比较, 见表1。

4 讨论

表1显示, 经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抗结核治疗后患者心理功能明显改善[4]。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后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病的辅助治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这应引起临床护士的足够重视。同时也发现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 患者对待疾病和人生态度、回归社会适应性及治疗依丛性等方面明显优与对照组, 这说明心里护理对降低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发生, 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5]。

参考文献

[1]范素莲, 卫风谦, 郭磊, 等.初治肺结核212例耐药性测定 (J) .中国防痨杂志, 1995, 17 (3) :128-129.

[2]张慧慧, 杨水秀, 刘江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耐多药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 (J) .护理学杂志, 2007, 22 (3) :26-28.

[3]屠德华.肺结核病的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 (J) .当代医学, 2000, 9 (6) :35-37.

[4]陈慧冬, 黄伟, 龚桂芳.经纤支镜局部给药对耐多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研究 (J) .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1) :58-59.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结核病住院患者, 男129例, 女51例, 年龄16~73岁, 平均45岁, 其中35岁以下58例, 35~50岁38例, 51~60岁25例, 60岁以上59例。

1.2 方法

通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180例结核病患者分别采取会谈法、行为观察法及个案分析法, 从而得出其心理表现特点, 分析原因, 给予相应护理。

2 结果

18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多, 患者心理障碍程度也越为严重。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加强护理, 可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缩短住院日程。

3 常见心理及原因

3.1 自卑、恐惧的心理

因肺结核具有传染性, 当被确诊为患病后, 周围同事和同伴往往有一种躲避的态度, 恐惧、歧视患者, 致使患者产生自卑情绪, 严重影响事业发展、家庭生活, 又因反复住院隔离, 从主观和客观上都造成了与外界沟通的困难, 这些是造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的重要原因。长时间的抗结核治疗, 服药量多, 时间长, 大多数抗痨药物都有不良反应, 这些会使患者产生悲观恐惧心理。

3.2 不堪重负轻生心理

在调查中作者发现由于肺结核病程长、住院治疗时间长, 因病情反复而致住院次数增加, 加上目前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致使患者自己承担医疗费用增加, 因此经济问题成为肺结核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不少患者厌倦生活, 对生活失去信心, 严重者产生轻生的想法。

3.3 求助心理

肺结核住院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 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 导致求助心理上升, 尤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希望得到家属、朋友、医务人员的爱护、同情、怜悯, 而他们的种种需要及不被理解而不能得到满足, 这些因素挫伤患者自尊而使患者倍感失落。

4 护理方法

4.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初患结核病的患者, 因其对该病不甚了解, 担心自己能否治愈, 是否已传染给了家人, 心理上存在害怕乃至恐惧。对该类患者, 我们加强了与他 (她) 们的心理沟通, 给予安慰和鼓励, 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担心的传染问题, 都给予医学解释, 让其家人查体, 告诉他们科学防止传染的各种方法。对于初治失败而复治的患者, 多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 我们就用良好的态度和语言先进行安抚, 帮助其总结初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进行鼓励,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肺结核是慢性病, 病程长, 需长期住院治疗, 其情绪上的变化更是多种多样, 我们通过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性格特点, 与家属共同作患者的思想工作。对于家庭经济较困难的患者, 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让他们知道, 我们治病, 不是以钱取人, 而是一视同仁, 根据病情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2 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治疗一个阶段后, 感觉病情已经好转, 往往认为自己可以像健康人一样了,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 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 以增强体质, 促进康复。当然大咯血的患者, 在停止咯血后, 不能做过多的活动, 可根据患者的爱好及性格特点, 进行音乐疗法[2~3], 使患者放松心情, 减轻焦虑。同时鼓励患者配合, 争取初治成功。

4.3 出院时的心理指导

患者治愈出院时, 要提醒患者, 不要盲目乐观, 治愈结核病的路程还很长, 出院后还应坚持积极治疗, 防止半途而废。针对患者担心回家后, 疾病会传染家人的问题, 我们给予其科学的指导, 讲解结核病的防治知识, 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告诉患者出院后要谨遵医嘱, 定期复查,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争取彻底康复。

5 体会

做好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理解患者, 设身处境为患者着想, 这样才能细心去观察患者各个时期不同的心理变化, 掌握不同时期特征, 从而做好心理护理;其次, 必须掌握有效的护理技巧, 如护患沟通技巧、患际间的沟通技巧指导等, 积极为患者创造宽松的气氛和情境。还应有积极、主动、细致和耐心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全心全意做好每一项工作, 尽量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再次, 应充分发挥医护、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和瑞芝.病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88.

[2]满力, 高明金.音乐疗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3) :205~206.

[3]王莉, 王瑞兰.音乐疗法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及焦虑症状的疗效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0, 19 (2) :66.

[5]涂冬洁.206例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6) :99.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10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心理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 肺结核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形势不容乐观。有数据表明, 1/3以上的肺结核患者伴有咯血症状[1]。咯血作为肺结核最严重的症状, 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 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2]。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起研究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可行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1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常规护理组56例, 男32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 (48.2±3.1) 岁;心理护理组56例, 男33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46.9±5.4)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 常规护理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常规护理: (1) 保持病房安静, 适当开窗通风; (2)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包括嘱咐患者卧床休息, 适当翻身, 避免压疮,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 咯血时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 并嘱咐患者采取侧卧位,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 嘱咐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 主要为: (1)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 (2)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表现,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尽量安慰患者; (3) 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 耐心向患者解释, 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 减少患者的对于疾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5 d后, 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的心理评分结果。同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 比较两组调查结果。

1.3 焦虑抑郁评分

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评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 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评分结果[3]。

1.4 患者满意度调查

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 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 以80~100分为特别满意, 60~79分为满意, 60分以下者为不满意。总满意=特别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7.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和抑郁心理评分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评分, 两组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而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相比较, 心理护理组患者心理状况更好 (P<0.05) , 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调查, 心理护理组的总满意率为96.4%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87.5%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之一, 常常引起严重后果。大量咯血 (>500 ml/d) 患者, 血液会进入其呼吸道, 影响患者呼吸, 严重者造成患者窒息, 甚至死亡。咯血不但使患者出现生理上的痛苦, 还会在心理上影响患者。伴有咯血的肺结核患者常常出现负面情绪, 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 最常见的就是焦虑和抑郁[4]。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方式, 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 防止和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中, 护理前后比较, 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优于护理前, 说明在经过护理后患者负性心理有效减少。心理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 心理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情绪, 其效果明显较常规护理好 (P<0.05)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同与配合, 使患者满意。

综上所述, 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 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 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满意, 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发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更能贴近患者心理的护理方式, 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巧红, 翁女莹, 刘向丽.优质护理对外科护患关系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2, 33 (29) :6445-6446.

[2]李胜南.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9) :71-72.

[3]陈小霞, 唐玲, 肖帆.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5) :2159-2161.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结核病;肺结核;护理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原发型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慢性纤维空}同型肺结核(Ⅳ型)、结核型胸膜炎(V型)。痰结核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引起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在结核病防治中是首要的控制对象[1]。本文主要研究了2011年3月-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可有咳嗽、咳痰三周或以上,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热(常午后低热),可伴盗汗、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月经失调;还可有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泡性结膜炎和结核风湿症(Poncet病)等

1.2统计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所有临床采集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组间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表示(均值与标准差方式),对比分析结果,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临床通过综合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患者临床呼吸困难、胸痛的对比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呼吸内科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护理前患者呼吸困难的评估分为37.75-3.35,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的评估分为25.55-2.25,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前患者胸痛的评估分为37.75-3.35,护理后患者胸痛的评估分为25.55-2.25,护理后患者胸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通过两项指标的护理评估分显示,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3護理

3.1生活护理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与户外活动及适度的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环境的调整、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者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沐浴[2]。

3.4病情观察护理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病人若发热、脉快、呼吸急,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若在家中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对夜间盗汗者,应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勤更换内衣,防止感冒及病情加重。严密观察咯血病人,若病人出现喉部发痒、咳嗽、胸闷等,可能是咯血的先兆症状,如应注意咯血量的多少及性质,是痰中带血,还是咯鲜血,在这种情况下要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保持镇静,配合治疗,让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大咯血造成窒息。

3.5对症护理对伴有咯血者,应保持安静、取患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床头安置负压吸引器。鼓励病人在咯血时轻咳将血排出,不可屏气,防止血液阻塞支气管。对情绪紧张、烦躁不安者,消除紧张情绪。夏天可用冰袋敷于患侧胸部。遵医嘱及时应用止血剂,如垂体后叶素、对羧基苄胺等。咯血量大、速度快、心理高度紧张者应记录咯血量和观察生命体征,定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了解病情变化。给氧气吸入,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输血。当大咯血突然中止,随之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精神紧张、发绀、牙关紧闭、神志模糊等窒息的先兆征象时,应迅速将病人置头低足高位,向患侧卧位行体位引流,清除口腔积血,轻拍病人后背刺激咳嗽。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引器、抢救车、吸痰管、开口器、气管切开包等,必要时请医生行气管镜检查吸引、气管内止血或气管插管来保持通气[3]。

4讨论结核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对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彻底治愈患者,不仅对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了22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有效的综合护理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组22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显示,临床通过综合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患者临床呼吸困难、胸痛的对比评估,护理后患者呼吸困难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胸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通过两项指标的护理评估分显示,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综上结果说明,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应用值得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加芹.关于肺结核的临床护理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7:168-168.

[2]马海兰.探讨肺结核合并肝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4,22:208-208.

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 篇12

关键词:肺结核,临床护理干预,心理,生存质量

肺结核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其重要传染源为排菌者[1], 患者发病率和传染率均较高, 是目前威胁全人类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为进一步研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 本院选取84 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 年5~11 月收治的84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3], 经影像学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确诊。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46.2±5.5) 岁;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46.8±5.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干预,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 (1)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 在患者住院过程中,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细微行为, 发现不当及时指出并纠正, 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调整饮食, 指导患者多食用营养高、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 鼓励其戒烟戒酒,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2)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关心爱护患者, 一视同仁,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 及时为其解答疑虑, 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通过语言鼓励或肢体抚触等方法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减轻其心理负担,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 (3) 遵医护理。向患者介绍遵医用药的必要性, 鼓励患者坚持用药, 以配合临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客观告知患者病情变化, 向患者讲解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和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预防意识和安全意识。 (4)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按时用药, 平时多休息, 预防受寒感冒, 保证患者睡眠充足, 做到劳逸结合;鼓励患者出院后多参与户外活动, 根据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加大运动量, 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和机体免疫力, 促进其病情快速恢复。

1.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以及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分别采用SAS和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分, 评分量表均包括20 个评分项目, 正向评分和反向评分各10 个, 采用4 级评分法, 标准分= 总粗分 ×1.25 ( 取整数部分) , 评价标准以53 分为分界值, 得分越高, 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卡氏评分标准 (Karnofsky) 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 分值0~100 分, 得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 (92.4±7.6) 分, 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 (71.6±6.3) 分,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结核多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4], 该病症可侵及机体多种脏器, 其中最常见的为肺部结核感染, 人体感染后不一定立即发病,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体内细胞介导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发病, 如果患者能够及早接受临床检查、诊断, 并采用适当方法治疗, 痊愈率较高[5]。肺结核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菌感染, 起病可缓可急, 临床多表现为低热、盗汗、浑身乏力、消瘦等以及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肺结核多采用药物治疗手段, 其主要作用在于缩短疾病传染期、降低临床死亡率、感染率和患病率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药物治疗疗效良好, 但是许多患者出于对病情的担忧和治疗效果的不确定, 再加上长时间的用药, 患者不仅易出现耐药性, 而且心理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严重者可出现焦虑或抑郁症, 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临床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 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措施, 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促进其病情快速康复,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作用。临床护理干预是各大医疗机构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 主要是指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诊断特点、研究成果、患者康复潜力以及自身护理能力等多方面实际情况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达到预防并发症, 改善、恢复或保持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本院选取84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展开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于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得到有效缓解, 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 患者病情恢复较快,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蓉.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重庆医学, 2015, 44 (7) :1003-1004.

[2]王雪豫.连续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3, 42 (30) :3706-3708.

[3]王莉端, 潘琴, 陈荣.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4, 35 (11) :1802-1804.

[4]李丽, 郭晓娟, 洪静芳.延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重庆医学, 2013, 42 (35) :4242-4243.

上一篇:单元分解下一篇:心电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