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通用11篇)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
白血病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系统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占整个恶性肿瘤的5%[1]。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缓解白血病患者的负性情绪, 提高治疗依从性, 改善患者的预后[2]。本文对白血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白血病患者74例, 男39例, 女35例;年龄21~5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比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根据白血病患者产生的焦虑、抑郁、绝望等负性情绪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1对恐惧情绪的心理干预:提供宣泄情绪的环境, 让患者发泄恐惧情绪, 降低恐惧情绪。嘱家属控制不良情绪的外露, 避免给患者消极暗示。2对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针对焦虑原因进行情绪疏导, 耐心解释治疗方案。邀请病愈患者现身说教, 给患者传导正面情绪。必要时教授患者肌肉松弛方法。3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纠正患者对白血病的错误认知及消极想法, 加强陪护, 防止患者出现自伤、自残行为, 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会诊。
注:*表示与护理前比较, 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评估指标:两组患者化疗前后1周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估心理状态。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怖、敌对、人际关系及躯体化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 , 对照组干预后抑郁和人际关系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P<0.05) ;观察组治疗后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躯体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 (P<0.05) , 见表1。
讨论
白血病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 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躯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患者及医务人员往往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 而忽视其抑郁、焦虑状态[3]。故应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认知能力, 及时干预[4]。
本研究发现,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白血病患者的抑郁、恐惧、敌对、焦虑、人际关系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这与刘亚丽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躯体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心理干预,白血病,SCL-90
参考文献
[1]孟晓玲.骨髓活检在低分化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 (8) :1573-1574.
[2]王爱珍, 石巧云.青壮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34) :285.
[3]Rosenstein AH.Addressing physician stress, burnout, and compassion fatigue:the time has come[J].Isr J Health Policy Res, 2013, 15, 2 (1) :32.
[4]El-Bar N, Levy A, Wald HS, et al.Compassion fatigue, burnout and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among family physicians in the Negev area-across-sectional study[J].Isr J Health Policy Res, 2013, 15, 2 (1) :31.
[5]刘亚丽.关于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 :1315-1316.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2
1 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来源:考试大
1.1 对病情适度保密 当患者遵医嘱来院复诊时,多数并不知道病情进展,应对其真实的病情适度保密,以免导致患者过于紧张和恐惧。和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慎重,避免在其面前过多讨论病情,多谈些有关患者生活起居、业余爱好等轻松的话题,鼓励其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以往的治疗效果加以肯定。但必须将病情如实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有知情权,应尽到告知义务。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否将患者的病情如实告知患者,需要与患者家属及主管医师一起协调,然后作出决定。之后应根据这个决定制订护理计划。关于患者的病情切忌出现不一致的说法。当需要将病情告知患者时,可根据上述的决定配合医生用分阶段告知的方法。每个阶段告知患者哪些情况,告知病情应留有余地,让患者有一个逐渐接受现实的机会,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逐步深入,避免给患者过于肯定的预后不良的结论,尽可能给患者以希望,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来源:考试大
1.2 当患者得知病情进展情况时,要及时做好心理上的安慰 帮助其认识到癌症治疗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鼓励患者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治疗上,应调动自身的力量,去遏制癌症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心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来源:考试大
1.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使他们抱有希望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意义的治疗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通过护患关系的改善,增强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感,从面对治疗产生希望,这也是减缓痛苦的重要条件。要让患者信任,必须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热忱关怀并尊重患者,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细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但需与医生的意见保持一致,以免引起患者疑虑。在向患者解释时,注意一次不可谈太多,应分次逐渐使患者真正理解所谈的问题,这可使患者了解病情、治疗和预后,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1.4 交流、沟通、疏导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从而掌握其心理变化,进一步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在交流时,护士应掌握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诚恳,语言亲切;(2)与患者谈话时要坐下,姿态自然放松,保持与患者的目光接触;(3)耐心地倾听并移情,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温暖;(4)不可随意更改话题或发表个人意见而阻断患者谈话;(5)防止不适的乐观或作出保证;(6)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情;(7)遇到患者不愿交谈时,不勉强,可握着患者的手或抚摸其额部,使其感到对他同情和理解;(8)若患者已知癌症扩散,则不应回避患者提出的问题。
1.5 及时与家属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临终需要 患者病情恶化,直接影响家属的言谈举止及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和家属交谈与沟通,提醒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患者的一些失控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并指导家属做好一些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提供方便,积极协作,解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当患者弥留之际,要及时通告单位和亲友,并配合做好各种善后工作。目前,临终关怀已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临终患者会在医院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把为患者减轻最后的痛苦,使其能安详的离开人世作为医护人员的义务。来源:考试大
2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患者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重要性,也向患者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3 疼痛护理
晚期复发患者多伴有疼痛。癌症70%晚期有剧痛及各种痛楚,使患者在仅剩的短暂岁月中受尽无情的折磨,甚至完全丧失做人的尊严与生存的欲望。陈虹等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102例晚期癌症患者的情绪障碍,结果显示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7.8%和78.43%,明显高于常模(p<0.001)。报道表明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疼痛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疼痛越严重癌症患者,其身心症状也越严重。来源:考试大
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陈虹等指出,应给予切实可行的身心照护。70%以上的癌症患者最终会遭受中、重度疼痛而癌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不仅要做好三阶梯药物止痛措施,还应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措施,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如进行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暗示与催眠等。
4 开展善终服务,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 诊断、治疗、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96-01
白血病是人类最可怕的“生命杀手”之一,患上白血病的人绝大多数是被判了“死刑”,也许只有当面临死亡的那一刻才会明白生命的珍贵。生命就像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对于那些患上白血病的病人,他们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希望。如何让病人在晚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甚至最终战胜病魔。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了公认的治疗白血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记录下的93名肝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情况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记录了100名白血病疑似患者的资料,男59例,平均年龄47.6岁;女41例,平均年龄45.3岁。根据白血病病发前的症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定期检查病情并记录了相关资料,以便在进行病情诊断时提供依据。
1.2 方法 对病例的资料进行认真统计,根据病人的身体症状进行分类观察,并结合所列的图表对病情进行分析研究。在确定疑似病人患上白血病后,应该及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对一些需要注意的治疗问题加以重视,确保能够尽快治愈患者。
2 结果
2.1 人数统计 经过对疑似病例的定期观察记录,100名疑似病例中有93名患者被确诊为白血病患者,根据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如:发热、贫血、出血以及肝脾肿大,笔者对疑似病例进行了详细的人数统计,具体数据如下所示:发热16人,2.贫血11人,出血12人,起病突然8人,肝脾肿大8人,淋巴结14人;皮肤及粘膜病变1人;神经系统炎症10人;骨骼及关节病变16人;白血病细胞可侵入1人。根据白血病的常见的十类并发症状,笔者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经过诊断判别后,最终确定了93名白血病患者。了解白血病患病前的症状,不仅可以及早发现病情,还能有效制止病情的恶化,这将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和患者的健康恢复。
2.2 心理调查此外,笔者还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恐惧心理在逐渐增加,这就告诉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心理问卷调查在谈到白血病时安排了三个方式给患者选择,接受调查、不愿调查、害怕调查。从调查统计的接过来看,处于短期的白血病患者多数人选择接受调查或者不愿调查,而处于晚期的白血病患者则多数人害怕调查,在提到白血病时都害怕谈论有关话题。白血病病人随着时间的延长恐惧心理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在生活规律方面,随着时间的增长,一些病人的生活规律也开始出现异常,短期的患者生活基本能够正常生活,而长期的患者则往往出现“生物钟”颠倒,寝食不安的现象。而生活情绪也是呈现不稳定状态,当遇到一点小事情时就容易发脾气、动怒,渐渐处于严重的恐惧状态。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时间越往后病人恐惧死亡的心理加重,造成日常生活逐渐变得没有规律。
2.3 白血病分类 白血病俗称“血癌”,属于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具体表现为异常白血球数量大大增加,正常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数量减少。引发白血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经过医学界研究确定了主要因素有病毒、遗传、放射、药物、染色体等。白血病的分类也是比较复杂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白血病分成不同的类别。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早幼粒细胞型、粒-单核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红白血病、巨核细胞型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白血病的种类比较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而这两大类型中又可继续分类,分类还是相当复杂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对每一种类型的病中特征能够熟悉的了解,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让白血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3 讨论
白血病严重地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提前准确的对疑似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白血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恢复病人健康的重要途径。对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特征以及出现的异常症状,然后进行有效地判断,最终确定病人是否患上白血病。而如果病人被确诊为白血病后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尽早控制病情,以恢复病人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对于病情极其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多数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情绪,少数患者到了一定得程度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尽管白血病的死亡率很高,但白血病并不代表百分之百的死亡。只要患者能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敢于和病魔作斗争,就一定能够获得“活下去”的权力。除了药物的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精神心理学和白血病之间生物学联系的研究显示,人体的心理状况是否良好能够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白血病的高死亡率总会让患者的心里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这必定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加上社会上的“恐白血病心理”,以及身边人的舆论,就更加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病情的加重,这更加快了死亡的速度。
因此给患者一个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不仅能为他们减轻心理压力,让他们能积极地面对人生,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治疗白血病的效果,长期坚持以后就有可能战胜病魔,走向健康。
3.3 心理护理 在患者方面:首先要树立生的信念,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放弃了,那么别人再多的努力也是无济于事的。根据多年的临床调查,个人的心理因素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好转过程中十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白血病的病情往往伴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患者得心情变得越来越坏,就会加快病情的恶化。
3.4 预防工作 除了进行医学治疗外,做好白血病的预防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样可以减少白血病的患病率,间接地减少死亡率。根据医学研究表明,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白血病。
3.4.1 减少放射线接触 放射线对人体能够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如:接触X射线以及其他放射线的接触。尤其对于带有放射线的工作人员是患病率较高的群体,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孕妇在怀孕期间也要避免接触放射线,以减少胎儿的白血病发病率。
3.4.2 增强体质 人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后就会对外来病毒起到有效的抵抗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经常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良好的体质有利于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例如可以进行打太极、练气功、长短跑等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使身体的抵抗力得到加强。
3.4.3 避免接触苯 过多地接触苯,容易造成慢性苯中毒,这对于人体的造血系统有着极大的损伤,会造成人体内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对于一些化工生产的企业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注意自我防范,做好保护措施。
3.4.4 其他措施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调查得出环境污染、情绪失调、用药不当、病毒侵害等因素也能造成白血病的发生。因此,人们在预防白血病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外在因素,生活中要尽量将活动场所安排在距离污染源较远的地方,万万不能随意用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情绪,用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尽管白血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可怕的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只要医院医生做好诊断治疗工作,患者自身做好预防措施,就一定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降低白血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杨月明.白血病患者治疗20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17):45-47.
[2] 叶志霞.血液科疾病治疗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M].1998,33(22):76-77.
[3] 梅全喜.中成药临床新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41):289-291.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45例白血病患者, 男28例, 女17例, 年龄48~75岁, 平均62岁, 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 有时伴有出血倾向, 对患者采取综合治疗, 包括化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对症及营养支持疗法。使患者对病情有所了解, 能合作完成问卷, 无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45例患者入院后分别发放Zung焦虑自评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1], 经知情同意后, 在治疗第1天及治疗结束后第1天, 对所有患者进行量表测评, 量表评定内容为侥幸、焦虑、恐惧、愤怒、烦躁、悲观、抑郁, 接受平静的心理状况,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和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的患者的心理状态。所有量表及调查表都在现场测评人员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填写, 对年龄小、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量表内容者, 由测评人员逐条念出并给予解释。
1.2.2 护理干预方法
针对白血病患者特殊的心理特征, 护士对每名患者都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 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宣教相关的保健知识, 由浅入深,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及注意事项。如外出需戴口罩、保暖、防止感冒, 有口腔溃疡者注意口腔护理, 防感染, 饮食宜清淡、柔软, 增强营养, 禁食生冷硬及辛辣之品等。多与患者交流, 表示同情、关心, 取得患者的合作、信任, 多采取鼓励、支持、肯定的方法来转变患者的消极心理,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不断地进行良性暗示, 引导患者摆脱或淡化疾病, 分散注意力, 从医学角度解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必要性和反应, 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若病情允许, 鼓励患者多看一些有趣的电视、录像, 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喜爱的手工活, 以分散其注意力。
1.3 制定标准
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定标准, 进行评分统计, 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 提示抑郁程度越重:<50分为无抑郁, 50~59分为轻度抑郁, 60~69分为中度抑郁, >69分为重度抑郁[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45例白血病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 主要表现在悲观、绝望、厌世、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等方面。其中有焦虑、恐惧心理者占40%, 厌世并抗拒治疗者占13%, 悲观、绝望情绪者占31%。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无抑郁1例, 轻度抑郁8例, 中度抑郁33例, 重度抑郁3例。
2.2 心理干预前后, 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是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 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 一旦确诊为白血病, 对患者及家人都是一种巨大的打击。由于反复发热, 患者容易并发口腔溃疡, 化疗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食欲差、营养不良、乏力、恶心使患者无助、失落、悲哀, 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各种复杂而痛苦的治疗 (化疗) 以及社会地位、家庭负担、经济压力, 致使患者焦虑不安, 甚至恐惧[3]。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 也影响着患者的治疗过程。因此, 针对晚期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制订详细的心理护理计划, 建立系统的心理护理档案, 根据患者不同心态及应激能力, 制订科学的管理对策。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通过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患者的消极悲观情绪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 介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使其形成良好的心态,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帮助患者认识焦虑、抑郁问题, 调动患者的内在潜力, 尝试采用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鼓励患者适度参加文娱活动, 保持心情舒畅。不断地进行良性暗示, 引导患者摆脱或淡化白血病, 分散注意力。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大部分白血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果显示, 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焦虑、抑郁缓解明显。总之, 心理干预应始终贯穿于白血病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 尤其是对晚期白血病患者, 心理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疾病, 使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延长生存时间。
摘要:目的 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对45例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后发放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 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45例患者入院初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 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厌世、抗拒治疗、焦虑、恐惧、抑郁等。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条件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心理状态。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后, 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 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显著。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各种消极因素, 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关键词:白血病,心理护理,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胡军, 王琪钰, 王雅琴.对入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方法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38.
[2]陈瑶, 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2) :60.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5
【关键词】妊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已婚,24岁,0-0-0-0,因“停经37+周,咳嗽1周,阴道流液2小时”于2012年2月17日7时50分入院。孕妇长期居住于乌克兰,入院前20余天回国。1月前出现双脚脚背水肿,并逐渐上延至全身水肿,同时出现轻微活动后气急,睡觉需侧卧位,未引起重视。一周前因“感冒”后出现鼻塞及咳嗽咳痰,伴胸闷气促,夜间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未就诊。入院前2小时孕妇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流液,黄绿色,至我院急诊,测血压144/107mmHg,心率115次/分,阴道检查:宫口开1指,先露棘平,羊水III°,尿蛋白++++,遂收治入院。孕妇及其母亲和一哥哥均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005年,2007年在丽水人民医院行“脾栓”治疗。2008年检查发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孕前服用羟基脲治疗,孕期服药不规律。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14次/分,血压143/99mmHg,呼吸37次/分,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膨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联系各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讨论,积极进行术前准备。辅助检查:白细胞263.9×109/L,中性粒细胞87.9%,淋巴细胞8.3%,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计数526.0×109/L,总蛋白59.2g/L,白蛋白28.5g/L。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抗炎及对症治疗,并请外院血液科、心内科、ICU会诊。综合考虑后,急诊行全麻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程顺利,娩一活婴,Apgar评分4~7分,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综合医院进一步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且患者是外地人,长期居住国外,对杭州人生地不熟,当得知孕中晚期胎膜早破、早产率高,孕妇既担心疾病预后又担心胎儿健康,情绪波动较大,多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如焦虑、恐惧、绝望、抑郁及悲观消极等心理改变。通过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需求,护士应耐心开导,多与患者交流,加强健康宣教,及时告知体内胎儿的情况,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更多的生活照顾及心理支持,保证充足睡眠,以积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和坚持治疗。
2.2 一般护理
2.2.1 预防感染
白血病患者本身抗感染能力低,极易发生感染,以口腔、肛周及肺部感染多见,易引起胎死宫内、早产、流产等[2]。本例患者在入院时已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在治疗上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倍能、替硝唑、头孢类等。重视基础护理,饭前、饭后用朵贝尔氏液漱口,避免发生口腔炎;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外阴用0.1%PVP液冲洗,注意观察阴道流液的量、色及气味;体温若超过39摄氏度,应给予物理降温,禁擦浴;嘱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挖耳朵,不抠鼻子,不揉眼睛。
2.2.2 胎儿监护
严密观察孕妇的胎心、胎动变化,定时进行胎心监护。由于孕妇入院时羊水三度,已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应观察胎心变化,持续胎心监护,常规给氧;临产前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2.2.3 药物护理
羟基脲目前仍为一般慢性期白血病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初始剂量为30~50mg/(kg?d),分2~3次口服,每周至少检查1次白细胞,白细胞减至20×109/L时,剂量减半。停药后白细胞数可迅速回升,因此用较小剂量维持,使白细胞保持在10×109/L左右。本例患者不定期服用羟基脲控制病情,该药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脱发和头痛等。因此用药期间应重视患者的主诉,使其正确服用,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2.4 重度子痫前期的护理
重度子痫前期病人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病人入院后置单人房间,予暗室布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声光刺激,防止发生子痫;床边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重视患者自觉症状,若病人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急救药品、物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硫酸镁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首选药,有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的作用。由于其治疗量与毒副剂量相近,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是否有镁离子早期中毒症状。每次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均应监测以下指标: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使用10%葡萄糖酸钙解毒。
2.3 产时护理
手术前均需根据病情配新鲜血、血小板、准备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因患者入院时已发生胎儿窘迫,故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新生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防止发生产后出血;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新生儿均按照高危儿处理,送新生儿室观察。
2.4 产后护理与出院宣教
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量,谨防产后出血;按摩子宫底以促进子宫收缩;注意恶露、子宫复旧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恶露的量、性质、气味、颜色;按摩子宫检查宫底高度,了解子宫硬度,记录子宫底部的下降情况。术后遵医嘱应用回奶药,指导产妇保持乳头清洁,防止发生乳腺炎;进行产妇产褥期的卫生指导及避孕指导。因我院为妇产科医院,本例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往综合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小结
妊娠合并白血病临床上极为少见。对于慢性白血病患者是否可以妊娠,目前说法不一。Mesquita[3]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妊娠,对妊娠期的白血病患者或缓解期患者用干扰素治疗是比较安全的。但Camera[4]认为妊娠可能使完全缓解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复发。多数学者认为,白血病患者易合并贫血及发生感染,分娩或流产等可引起出血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使白血病患者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故对于此类孕妇应引起重视,孕期应常规、定期进行血象等检查。此类患者处理复杂,需要血液科、产科及新生儿科合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迅速正确的确立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严格监控胎儿生长发育状况,努力提高患者缓解率及胎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王晓莉,程洪波,罗敏智等.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5):442-443
[2] Cheighoum Y, Norbert V, Emmanuel R, et al. Acute Leukemia During Pregnancy[J]. Cancer,2005,104(5):110-117.
[3] Mesquita MM, Pestana A, Mota A. Successful pregnancy occurring with interferon-alpha therapy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 2005 Mar , 84(3) : 300-301.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70例, 男39例, 女31例, 平均年龄39.75±6.1岁,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1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9例;观察组70例, 男37例, 女38例, 平均年龄41.01±5.8岁,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9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1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 包括加强卫生管理和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缓解率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焦虑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4.55±5.9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白血病化疗后常常出现骨髓抑制导致血中性白血病减少, 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2]。积极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缓解率, 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本研究给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3.1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内源性感染
加强患者口腔、呼吸道、外阴及肛周等的护理, 密切观察口腔黏膜, 并给予5%的碳酸氢钠漱口, 预防口腔溃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及低盐饮食, 勿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 提高患者抵抗力及预防胃肠道感染;合并腹泻患者及时给予补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身体干净;给予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预防皮肤和肛周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 给予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88.57%, 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3.2 加强消毒管理, 阻断外源性感染
首选应加强病房环境的消毒管理, 保证通风、干燥, 使用氯仿消毒地面, 安装空气消毒器, 更洗空调虑过网, 杀灭空调排出的霉菌孢子[3];其次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血压计、听诊器等的消毒,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后对伴有免疫功能缺损性疾病患者注意隔离病房照顾, 并定期进行致病菌检查。
3.3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卫生宣传教育, 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 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提高其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4], 本研究结果表明,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特定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 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庞久玲, 张静涛, 刘军, 等.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3) :325-326.
[2]杜香洲, 钟巧玉, 杨红, 等.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7) :1337-1338.
[3]邵剑峰, 林茂芳, 钟永根, 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7, 17 (1) :29-31.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 男性17例, 女性8例, 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 (39.3±7.4) 岁, 其中初治22例, 复治3例, 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6例, 中专与以上9例。观察组中, 男性18例, 女性7例, 年龄19~58岁, 平均年龄 (39.1±7.6) 岁, 其中初治22例, 复治3例, 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7例, 中专与以上8例。两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数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 包括进行白血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疾病治疗方面的配合护理及基础生活护理等, 另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问题评估与疏导。观察组则以精细化护理进行护理, 即对常规护理的各个护理措施与步骤进行精细化处理, 将每个步骤进行再分级, 根据患者的需求方面及需求程度进行细节方面的改进, 如宣教知识即根据患者的需求方面和需求程度进一步细化宣教内容及宣教方法, 其他护理方面也采用此种方式处理, 心理疏导方面则采用跟进的方式进行细致梳理与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与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比较。
1.3 评价标准:
(1) 治疗依从性由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评估, 以患者对于各方面的临床治疗干预均积极配合、偶见不配合及经常不配合表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高、一般及较低。 (2) 不良心理状态以HAD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的评估, 焦虑抑郁方面均以7分以上表示存在此类不良心理状态[2]。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数据均以软件SAS6.0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析方法为t和χ2检验, 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较高者、一般者及较低者分别为16例、5例及4例, 分别占64.00%、20.00%及16.00%, 观察组分别为15例、5例及5例, 分别占60.00%、20.00%及20.00%。护理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较高者、一般者及较低者分别为18例、4例及3例, 分别占72.00%、16.00%及12.00%, 观察组分别为24例、1例及0例, 分别占96.00%、4.00%及0.00%。护理前两组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 P均>0.05, 护理后观察组较高者比例高于对照组, 较低者比例低于对照组, P均<0.05。
2.2 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的不良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 (8.45±1.23) 分, 抑郁评分为 (8.20±1.10) 分;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 (8.48±1.24) 分, 抑郁评分为 (8.18±1.23) 分。护理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 (6.71±1.12) 分, 抑郁评分为 (6.52±1.04) 分;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 (4.53±0.66) 分, 抑郁评分为 (4.28±0.62) 分。护理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 P均>0.05, 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3 讨论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研究并不少见, 而随着临床对护理干预面扩宽及干预程度加深的要求提升, 对于此类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也不断增多, 而对于此类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善要求也不断提升, 同时也成为评估护理方式有效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3]。精细化护理顾名思义即将每个护理步骤进行精细化处理及实施的护理模式, 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尚为不足, 因此本文中我们就精细化护理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精细化护理比常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效果更好, 表现为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提升和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的有效控制及改善。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精细化护理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心理状态具有更为积极的改善作用, 因此为患者有效治疗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 观察组则以精细化护理进行护理, 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与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与不良心理状态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 P均>0.05, 而护理后观察组两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均显著改善, 且均好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结果, P均<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心理状态具有更为积极的改善作用, 因此为患者有效治疗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依从性,不良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董艳丽, 刘秀萍.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8) :22-24.
[2]胡桂芳, 贾莉, 吴达娟, 等.构建循环护理体系对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5, 26 (18) :2797-2799.
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长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白血病化疗患者, 男51例, 女36例, 年龄3~69岁, 平均3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1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9例, 慢性白血病17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白血病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 已是现代人类文明生活中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3]。患者入院后, 都有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因而患者常出现失眠, 焦虑。这时护士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要做到热情接待患者, 主动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姓名, 讲解住院规章制度, 帮助患者熟悉环境, 建立康复信心;为患者提供安全, 舒适护理服务的同时, 要对患者倾注爱心, 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 并对各种疑虑给予合理有效的答复。根据病情及患者的理解能力和心理需求等有效地展开心理护理。
(1) 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 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其了解病情, 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 诱导其宣泄出忧郁自闭的原因, 满足其心理需求, 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2) 对改变信仰, 寻求精神寄托者, 搞迷信活动的患者, 应向其说明危害性, 并坚决制止。 (3) 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 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 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患者, 以提高对挫折的应变能力, 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 加强防范措施, 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4) 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4], 因此, 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 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化疗治疗进展情况, 给予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因化疗不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 除诱导疏通外, 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使之舒适、顺利的渡过强化治疗期。
1.2.2 用药护理
化疗药物的使用对血管刺激性很大, 应注意保护血管[5]。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必须小心仔细, 确知针头在血管内时方可给药, 给药速度要缓慢, 从而减轻对血管的刺激。要避免药液外溢, 否则易造成组织损伤坏死。一旦外溢, 立即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减轻局部损伤。注意观察化疗药的毒副作用, 如长春新碱, 可造成口唇、手、脚发麻等末梢神经炎表现;三尖杉酯碱或柔红霉素可致心脏毒性等。须注意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1.2.3 胃肠道反应护理
在化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等, 严重者难以进食, 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导致患者不能坚持化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上述现象发生, 并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 选择食物要尽量可口, 注意营养搭配, 应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的清淡饮食, 可少食多餐, 并注意多饮水, 以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对于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告诉医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要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舒适, 以减少不良刺激, 必要时可预防性地给予止吐剂。
1.2.4 出血护理
(1)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损伤, 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的表现和体征,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技术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等, 如果低于正常值应对症处理。 (2) 适当活动注意休息,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时[6], 应减少活动, 多卧床休息, 防止身体受外伤。 (3) 身体出血部位护理。一是鼻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室内湿度保持在50%~70%, 以防鼻黏膜干燥而增加出血机会, 提示患者勿用力擤鼻, 防止鼻出血;二是出血明显时, 对症输入新鲜全血及浓缩血小板悬液等。三是进行皮肤出血预防及护理:静脉穿刺时, 应尽量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挤压引起出血。各种穿刺拔针后, 按压时间适当延长;四是减少活动量, 避免过度负重和易致创伤的活动, 如果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 应进食温凉流质饮食;五是告诉患者用软毛刷刷牙, 忌用牙签剔牙, 避免食用坚硬或油炸食品等。
1.2.5 预防感染的护理
化疗药物不仅杀伤白血病细胞, 正常细胞也受到杀伤, 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感染。当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时发生感染的机会更大[7], 此时应进行保护性隔离。置患者于单人病房,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进行空气和地面消毒, 谢绝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若患者生命体征显示有感染征象时, 应立即协助医师做血液、咽部、尿液、粪便和伤口分泌物的培养。一旦有感染,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2.6 出院指导
(1)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观察, 自我防护的知识,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 保持乐观情绪;注意个人卫生, 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应预防和避免各种创伤。 (2)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坚持用药, 巩固和维持疗效, 可延长白血病的缓解期, 有利于延长生存期。定期门诊复查血象, 发现出血、发热及骨、关节疼痛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 本组87例患者均完成两个疗程化疗, 其中82例完全缓解, 5例死亡, 总有效率94.26%。
3 小结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 (白血病细胞) 大量繁殖, 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因正常造血受抑制,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以及浸润四大症状[8]。化学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 但化学疗法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和抑制作用, 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加之白血病患者抵抗力低下, 往往还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9]。通过对87例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的护理, 笔者体会到做好化疗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应用化疗药物时静脉护理, 感染及出血的预防、观察及处理药物毒性反应等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措施, 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总之, 良好的护理工作是保证白血病患者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勤于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患者康复的前提和保证。
摘要: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7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出血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治疗和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 本组87例患者均完成两个疗程化疗, 其中82例完全缓解, 5例死亡, 总有效率94.26%。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是患者康复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玲.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2010, 13 (4) :62.
[2]刘荣.白血病化疗常见症状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 2007, 7 (12) :69.
[3]曲晓红.急性白血病化疗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 2008, 14 (23) :17.
[4]杨惠云.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3) :46.
[5]李玲.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2010, 13 (2) :29.
[6]邱帅.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病情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12) :81.
[7]秦晶.记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07, 29 (4) :306.
[8]申琴.探讨如何更好的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1) :84.
妊娠合并白血病3例的心理护理 篇9
1 病例摘要
例1患者27岁, 因“发现血液三系减少1天”于2014年8月12日入院, 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晚期妊娠、瘢痕子宫、混合型高脂血症。查WBC 0.7×109/L, Hb 94g/L, PLT 24×109/L;骨髓报告有骨髓小粒,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粒系增生明显, 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占68.5%。予维甲酸片口服诱导分化治疗和盐酸伊达比星静脉化疗, 输血小板替代治疗。病情完全缓解, 剖腹产一名男婴。
例2患者40岁, 因“停经5月余, 颜面部浮肿1个月, 发现白细胞增高2天”于2015年9月17日由妇产科转入我科, 诊断为侵袭性自然杀伤 (NK) 细胞白血病 (侵犯脑、肺、肝、肾等) 、中期妊娠、重症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查WBC 34.2×109/L, Hb 121g/L, PLT 1 58×109/L;骨髓报告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部分淋巴细胞胞浆内可见颗粒, 少数细胞胞浆可见空泡, 流式细胞报告异常NK细胞, 约占淋巴细胞48.5%。9月18日因病情危重转ICU继续治疗。因病情危重终止妊娠, 剖宫产取出一名女婴。
例3患者23岁, 因“发现双下肢瘀点瘀斑10余天”于2015年11月23日入院, 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晚期妊娠、低蛋白血症。查WBC 10.5×109/L, Hb 81g/L, PLT 6×1 09/L, 幼稚细胞4 5%;骨髓流式细胞报告符合A ML表型, 嗜酸性粒细胞占有核细胞1 7.3%, 比例明显增高, 粒系占有核细胞35.0%。予伊达比星和阿糖胞苷联合静脉化疗,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升血小板, 输血小板替代治疗。病情部分缓解, 顺产一名女婴。
2 护理
2.1心理特征
患者一般起病时无任何症状, 产检时因血液三系结果异常入住血液科。由于角色的突然转换会出现忧郁、沉默不语等情况, 一旦病因确诊, 孕妇情绪波动较大, 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 如焦虑、恐惧、绝望、抑郁及悲观消极等心理改变, 心情压抑甚至会出现保孩弃己的想法。
2.2心理护理干预
通过细心观察,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及时给予开导、安慰, 加强疾病知识宣教, 及时告知胎儿情况,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更多的生活照顾及心理支持, 保证充足睡眠, 以积极乐观心态接受和坚持治疗。交流的同时, 需密切观察患者手势、表情、姿势、目光等, 使其得到最佳护理措施。对焦虑恐惧、自我封闭者, 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其信任, 诱导宣泄忧郁自闭的原因, 满足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宣教疾病知识, 提高患者认识水平。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 消除顾虑, 克服患者角色形为缺如或强化现象, 减轻心理负担[2]。
2.2.1化疗期心理护理
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转归的重要因素, 化疗前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 给予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使其舒适、顺利的渡过强化治疗期[3]。大部分患者拒绝化疗是怕影响胎儿, 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在妊娠中晚期, 化疗药物对胎儿造成畸形的影响极小, 胎盘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及时告知患者胎儿情况,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分娩前后心理护理
临产时的孕产妇感情脆弱、有依赖心理, 需要医务人员与产妇主动沟通、亲切交谈, 了解其心理需要、讲解产程有关知识、解答产妇的疑问, 消除恐惧与紧张情绪。妊娠合并白血病的产妇, 担忧疾病是否会影响胎儿时更加紧张不安, 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其沟通, 陪伴患者,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胎儿的娩出产妇感到身心放松, 此时最关注新生儿是否健康及其性别, 可能出现兴奋、沮丧等。情绪波动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子宫收缩的调节, 导致宫缩乏力大出血, 需要医务人员一方面安慰产妇, 一方面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防止因情绪波动引起的产后出血。产后应及时开导患者抛去思想担忧, 将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如担心疾病情况、婴儿是否会遗传相关疾病等, 及时给予心理指导, 预防产后抑郁症[4]。
2.2.3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
白血病患者为延长生存期需长期、反复化疗, 加上未出生孩子的抚养、培养费用等, 对患者及胎儿的担心和经济问题造成家属无形且巨大的压力, 使其出现消沉、厌烦等不良情绪。护士应细心、真诚、耐心地劝导家属, 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助于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如家属长期保持负面情绪, 易导致自身体质下降, 对患者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对于患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护士应引导家属以阳光、正面的心态面对患者,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建设, 改变消极情绪, 创造良好的氛围, 帮助患者度过治疗的难关[5]。
怀孕对于一个家庭本是件开心的事情, 当患者及家属在被告知病情后, 由于面临死亡的威胁、大人与孩子的取舍问题、经济负担及反复化疗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等, 常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抑郁、焦虑等情绪应激, 对病情有不良影响。采取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 训练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 增强与疾病斗争的自信心, 真正提高妊娠合并白血病的诊疗水平, 使该类患者在身心康复的同时收获健康的宝宝,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申琴.探讨如何更好的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1) :102.
[2]王婷婷, 王辉, 赵月.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4) :168.
[3]吴珍珍.心理护理对4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22) :128.
[4]王美丽.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0) :94.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0
【关键词】5%氯化钠;雾化吸入;白血病;肺部感染;痰病原菌检测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36-02
急性白血病(AL)患者机体防御、免疫功能明显减退,在治疗中随着激素、化疗药物的应用,易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率约为28.2% [1],AL并发肺部感染加重了白血病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护理治疗中十分困难。痰液检验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准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感染部位深、痰液粘稠难以采集标本的人,按常规指导有效咳嗽及0.9%氯化钠雾化吸入难以有效排痰,直接影响细菌培养结果,致病菌检出率低。为此,我们改用5%氯化钠雾化吸入,促使深部痰液有效排除,同时改进以往痰标本的采集方法,提高了病原学诊断的准确率,为医生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选择我院血液内科2012年至今收治的按《内科学》诊断[2]为急性白血病伴有肺部感染,且经常规留取痰标本未成功的28例患者。本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5~7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3例,28例患者中有支气管扩张病史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2例,患者均接受2种以上化疗药物及大剂量化疗。28例患者均有发热,T≧38.5℃.
1.2 方法:采用5%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2.5ml+无菌注射用水2.5ml)5ml雾化吸入后扣背10min,指导患者做有效的深部咳嗽排痰采集标本,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注入痰盒内,生理盐水浸过痰表面,轻轻摇动后将生理盐水倒掉,如此清洗两次后立即送检。
1.3 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排痰并留取痰标本,其中24例依照培养结果换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痊愈,2例好转,1例因原发病死亡,1例因经费原因自动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白血病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经济负担重,患者易产生抑郁、悲观、失望心里。而有效排痰与患者的主动配合及家属的支持密切相关,进行雾化吸入及扣背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经过、重要性及配合方法,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2 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2.2.1 雾化吸入的时间:最好在清晨进行,因为痰液在体内经过一夜的滞留,采集的标本阳性率较高,若一次不成功,次日晨再进行,避免长时间吸入高渗溶液导致咽喉部不适。
2.2.2 雾化吸入的卧位: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教会病人配合吸入的方法,深吸气,屏气2-3秒呼气,感觉有痰吐掉口水后用冷开水嗽口,再将痰液吐入无菌痰盒中。
2.2.3 雾量的调节:从小流量低湿度(2档)开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调高至3档直至吸完所需药液。一般每次吸入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2.4 病情观察:注意神志、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有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应停止雾化。
2.3 扣背 :雾化吸入结束后开始扣背,原则为由下至上,由外侧至内侧,避开心前区,选择病人能接受的扣背频率15-35次/分。
2.4 正确、规范的采集方法
2.3.1標本的采集应尽早,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
2.3.2 雾化吸入前指导患者口咽部清洗:包括刷牙、用冷开水嗽口清洁口腔及咽部两次,雾化吸入后再用冷开水嗽口2次,鼓励患者用力咳出深部痰液。
2.3.3 选择合适的痰标本:在采集标本时,一般准备2-3个无菌痰盒,让病人分别咳出数口痰液分别在不同的痰盒中,选择满意的一份在无菌技术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2次后立即送检。
3 小结
3.1通常用于雾化吸入的溶液有蒸馏水、低渗盐水、等渗盐水和高渗盐水[3]。蒸馏水和低渗盐水(0.45%)均为低渗,弱酸性的液体,有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特性。可湿化气道和粘稠的痰液。但其吸入过多,低渗的溶液可进入气道粘膜内,发生细胞内水肿,导致呼吸道粘膜肿胀,增加气道阻力,加重患者胸闷、胸痛的症状。生理盐水为等渗的弱酸性液体,由于其雾化后部分水分从雾液中蒸发,经过数小时后可变成高渗盐水,但其浓度较小,往往刺激性小,不足以引起深咳,故排痰效果仍较差。高渗盐水(5%的氯化钠),其渗透压比呼吸道粘膜细胞内的渗透压大得多,故吸入后可从气道粘膜内吸出水分,使气道变大[4],而且稀释了痰液,加上高渗盐水对呼吸道粘膜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则可刺激患者深咳,使深部痰液易于排出。因此,严格的讲,吸入高渗盐水对气道的湿化作用不大,而应主要用于排痰。
此外,在雾化吸入时可以配合使用氨溴索、特布他林等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除,但确会增加药物费用。临床上对痰少或痰液不易咳出又需要收集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可采用5%氯化钠雾化吸入后留取痰标本可获得相同的排痰效率。同时,此病例提示在雾化吸入时应分析具体的操作目的,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时给予调整合适的雾化溶液。保证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3.2 痰培养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用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但由于上呼吸道定植正常菌污染,使痰标本病菌的检出率较低,国内报道50%痰标本为污染标本,国外报道约76%为污染标本[5];同时下呼吸道感染菌在体外环境生存能力较弱,标本在被上呼吸道定植正常菌污染的情况下,更难培养成功。有些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在离体后很快自溶[6]。因此,采集标本时,应加强口腔、咽部的清洁,尽量减少上呼吸道定植正常菌污染,采集后立即送检以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
3.3 雾化吸入时应注意采取正确的卧位,合适雾量大小的调节。雾化吸入时应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卧位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了呼吸深度,利于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沉降[7]。白血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情重,而且年龄偏大,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如开始吸入将雾量调的过大,大量的冷空气急剧进入气道可是支气管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因此,正确的卧位及合适的雾量调节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雾化吸入后正确的扣背可产生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振动力,促使粘附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从而进一步促进深部痰液有效排出[8]。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以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杜秀洲,钟巧玉,杨红等.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7期.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
[3]俞森洋主编.吸入疗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3(1) 6—9.
[4] 陈文彬主编.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
[5] 戚可名.呼吸内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
[6] 沈小德,聂文英,张云霞等.如何处理培养前的痰液[J],实用医疗杂志,2002年5期.
[7] 刘志敏,王述平,李雪冬等.超声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
小儿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 是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液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 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在我国, 小儿各种恶性肿瘤中, 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 是5岁以上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病毒、物理、化学、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男性多于女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新生儿亦不例外, 但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小儿多见。现对2008年3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24例白血病患儿, 回顾并分析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 男15例, 女9例;年龄1~13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例。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脑脊液、胸部X线、血液生化及骨髓流式细胞检查等以协助诊治。确诊依靠骨髓细胞学检查。1.2方法采用阿糖胞苷、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阿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霉等药物组成联合用药方案, 剂量按患儿体表面积计算。同时加强科学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和发热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等护理。交代患儿及家属, 避免患儿剧烈运动, 减少肢体碰撞, 并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患儿出血机会。
2 结果
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 部分缓解4例, 死亡1例。完全缓解率79.2%。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向家长及年长患儿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 宣传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对年龄较大的患儿, 理解他们的痛苦, 尊重他们的感受, 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向家长介绍白血病的有关知识, 与家长一起讨论预后, 将患儿的实际情况及预后告知家长, 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争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3.2 发热护理
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量。观察24h体温的变化, 测量体温1次/4h, 并详细记录。体温在38.5℃以下时可用饮水和减少穿衣盖被等方法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 给予以下措施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但禁用阿司匹林等降温药。降温处理后观察降温效果, 30min后复测体温并记录。出汗后及时给患儿更换衣服, 并注意保暖。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3.3 出血护理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绝对卧床休息, 一切生活护理在床上进行, 以免加重出血或发生休克。将患儿安置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 特别是在患儿发热、寒战、神志不清、虚弱时。尽量避免肌内注射。如果必须注射, 应选择较细的针头, 注射后局部按压5~10min, 必要时冷敷, 并观察注射部位的渗血情况。禁止经直肠使用栓剂和测体温, 牙龈出血的患者禁止刷牙, 切忌使用牙签, 禁食坚硬食物[1]。如果出现牙龈出血可用硼酸溶液漱口。如果出现鼻衄, 轻者用0.1%付肾棉球添塞鼻腔, 堵塞时间48~72h。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状、量, 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 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出血症状。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输血液成分或输血进行支持治疗。一般先慢速滴注观察15min, 若无不良反应, 再按患儿年龄、心肺功能、急慢性贫血及贫血程度调整滴速。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贫血患儿要安排卧床休息, 减轻心脏负担, 病情允许逐渐增加活动量。
3.4 预防感染的护理
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减低, 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严格与感染性疾病患者相隔离, 以免交叉感染。普通病室或单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熏蒸。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 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儿之前要认真洗手。勤换衣裤, 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 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保持大便通畅, 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 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 必须严格消毒。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 以免细菌生长。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发生[2]。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 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化疗后常发生口腔溃疡, 应用过氧化氢溶液漱口。
3.5 化疗患儿的护理
掌握化疗方案、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时, 药物浓度不宜过大, 药液量不宜过多, 应缓慢推入, 术后需平卧4~6h以减少不良反应。熟练穿刺技术, 化疗药物多为静脉途径给药, 且有较强的刺激性, 药物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组织坏死。注射时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 光照可因起某些药物分解, 如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用黑纸包裹避光, 以免药物分解。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护, 以免药液污染操作者。
3.6 出院指导
患儿化疗结束出院时, 嘱患儿必须按时进行维持治疗, 定期复查, 预防感冒, 加强营养。如出现贫血、出血加重、发热等倾向后及时来院就诊。白血病完全缓解后, 患者体内仍有残存的白血细胞, 这是复发的根源, 还需坚持化疗。注意饮食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鼓励患儿进食。食品食具应消毒, 水果应洗净、去皮。
4 小结
小儿白血病治疗水平远高于成人白血病, 相当一部分患者能长期存活, 在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的同时, 给予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小儿白血病的缓解率, 延长生存期。在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和发热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我们通过对白血病患儿实施科学的护理, 使患儿配合治疗, 大大改善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疾病缓解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婷妹.白血病患者的舒适护理应用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3:86.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推荐阅读:
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10-31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06-29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06-12
癫痫患者的心理护理06-07
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07-03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07-22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09-30
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05-18
口腔科患者的心理护理06-25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