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共10篇)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1
急 性 白 血 病 小 讲 课
姓名:熊娟
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室:血液免疫科 2014年9月21日
急性白血病小讲课
主讲人:熊娟
概念: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过现代治疗,已有不少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
病因: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因素有:
1.电离辐射
接受X线诊断、原子弹爆炸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 2.化学因素
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均可引起白血病,特别是ANLL; 3.病毒
如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 4.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同卵双生同患白血病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3倍,B细胞CLL呈家族性倾向,先天性疾病如Fanconi贫血、Downs综合征、Bloom综合征等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
5.其他血液病
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临床表现:
1.贫血 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力,呈进行性发展,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2.出血
半数以上患者有出血,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均可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
3.发热
多数患者诊断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白血病本身可以低热、盗汗,化疗后体温恢复,较高发热常提示继发感染,主要与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相关。常见的感染是牙龈炎、口腔炎、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肛周炎等,严重感染有败血症等。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病毒、原虫等感染。
4.浸润
(1)淋巴结和肝脾大 急淋较急非淋多见,肿大程度也较显著。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T细胞急淋。
(2)骨骼和关节疼痛 常有胸骨下端压痛。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骨膜或在髓腔内过度增殖可引起骨和关节痛,儿童多见,急淋较急非淋常见且显著。骨髓坏死时可出现骨骼剧痛。
(3)皮肤和黏膜病变 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较常见。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斑丘疹、紫蓝色皮肤结节或肿块等。急非淋相关的良性皮肤病变有Sweet综合征和坏疽性脓皮病,激素治疗有效。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
(4)中枢神经系统 白血病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脑神经、脊髓瘫痪等。
(5)绿色瘤 又称粒细胞肉瘤或髓母细胞瘤,见于2%~14%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副鼻窦最常见。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6)睾丸 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男性幼儿或青年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主要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急淋多于急非淋。
(7)其他 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心脏、呼吸道、消化道,但临床表现不多。胸腔积液多见于急淋。肾脏浸润常见,可发生蛋白尿、血尿。
检查:
1.血常规、血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2.骨髓象及染色体检查。
3.根据不同病例可作尿常规、便常规、胸部X线检查、心电、肝功能、肾功能、HBSAg、免疫功能等项目。诊断:
1.临床表现
具有贫血、出血、发热、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象
白细胞数可高可低,分类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可不同程度的减少。
3.骨髓象
增生Ⅰ~Ⅱ级,分类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至少>30% 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1.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 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 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黏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黏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3)纠正贫血 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 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
2.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化疗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
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3.骨髓移植
(1)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2)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3)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成熟白血病数量的减少,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2、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数量减少及质量异常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化疗、白血病细胞致代谢率增高及贫血有关。
4、预感性悲伤
与治疗效果不佳、化疗反应明显及死亡的威胁有关。
5、潜在并发症:化疗反应、尿酸性肾炎。
6、知识缺乏
缺乏白血病防治、护理的有关知识。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在化疗期间、病情较重、严重贫血、感染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病情不允许活动的患者,要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翻身等,以减少患者体力消耗。脾肿大者嘱咐患者取左侧卧位,以减少不适感,尽量避免弯腰和碰撞腹部,以免发生脾破裂。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加强生活照顾。
2、饮食
白血病病人体内细胞核蛋白代谢亢进,并且有感染发热、大量出汗,营养消耗增加,体质下降,活动耐力降低,患者又常食欲不振,尤其是在化疗期间,化疗药物引起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反应,导致进食减少,营养消耗难以得到足够补充。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合理的饮食对增强体质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食。加强口腔护理
(二)病情观察
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咽部痒、痛,咳嗽,尿路刺激征等感染的表现。注意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观察有无皮肤瘀点、瘀斑,牙龈、鼻子、大小便有无出血,尤其应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改变等颅内出血的征兆。
(三)预防和控制感染
化疗在杀灭白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会导致骨髓严重抑制,粒细胞极度缺乏,极易发生感染。当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置患者于无菌层或单人病房,谢绝探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化疗前遵医嘱根除局灶性感染,化疗同时可服用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并说明预防感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积极的主动配合护理。应加强对患者口腔和肛门的检查,指导患者注意口腔、鼻腔、皮肤、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的清洁。一旦发现感染的征象,应立即使用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四)预防和护理出血
(五)应用化疗药物的护理
1、观察护理
通常情况下,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都很大,所以应用化疗药须注意保护血管。静注化疗药必须小心仔细,确知针头在血管内时方可推药,推药速度要慢,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
更要注意避免药液外溢,否则易造成组织损伤坏死。一旦外溢,要立即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减轻局部损伤。还要注意观察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如长春新碱,可造成口唇、手、脚发麻等末梢神经炎表现。此时的护理须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2、一般护理
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代谢率高,再加之化疗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期间宜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由于化疗常会引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疗期间须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口腔感染,每日用抗菌素漱口,如甲硝唑、庆大霉素等。
如过有霉菌感染,可加用制霉菌素;大便后用1:5000PP粉的溶液坐浴,或清洗外阴,防止肛周感染;女性病人月经期间应每日清洗会阴部;注射部位需严格消毒。
另外,还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损害、咽痛、咳嗽、发热等现象以便及时通知医师,作出处理。
3、做好心理护理
一般说来,由于白血病病情重,发展快,加上化疗常可引起脱发、麻木、乏力、发热等并发症。病人很容易产生悲观沮丧的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在化疗前应向病人讲清可能引起的反应,并说明这些反应多是暂时性的,待停止用药后多可恢复正常,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度过危险期。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2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感染,预防,护理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预后差, 联合化疗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以期骨髓增生受抑, 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目的, 但化疗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等。化疗期间正确细致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 减少并发症, 提高缓解率, 延长生存期。现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为我院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住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14例, 年龄14岁~76岁, 平均年龄45岁, 病程2个月~6年, 均接受过不同药物、不同剂量的化疗。
2 护理措施
2.1 休息与活动
患者化疗期间护士可根据患者体力, 与患者共同制订日常活动计划, 指导患者适量活动, 以减少体力消耗。加强生活护理, 将常用物品放置于易取处, 避免因体力消耗而加重病情。
2.2 加强营养
化疗期间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少食多餐, 化疗前后1 h~2 h避免进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应在2 000 m L以上, 以促进代谢, 减少化疗的毒性。
2.3 病情观察
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并记录体温变化及热型, 有无感染征象, 皮肤黏膜及出血斑点, 有无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注意淋巴结、肝、脾的大小, 有无骨、关节疼痛等, 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注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值。
2.4 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2.4.1 局部反应的护理
某些化疗药物, 如螺红霉素、氮芥、阿霉素、长春新碱等组织刺激性大, 多次注射或药液渗漏常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 故应注意: (1) 保护血管, 依前臂、手背、手腕、肘前窝的次序选择静脉注射部位, 若刺激性强、药物剂量过大时宜选用大血管注射, 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穿透血管。 (2) 静脉注射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 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 药物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方能拔除针头。注射毕轻压血管数分钟止血, 以防药液外渗或发生血肿。 (3) 输注时疑有或发生外渗, 立即停止注入, 不要拔针, 由原部位抽取3~5 m 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 局部注入8.4%碳酸氢钠5 m L, 拔掉注射针, 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 亦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发生静脉炎时处理同药液外渗, 伴有全身发热或条索状红线迅速蔓延时, 可使用治疗紫外线灯照射, 每日1次, 每次30 min[1].
2.4.2 骨髓抑制的护理
多数化疗药具有抑制骨髓作用, 一般化疗后7 d~14 d血象降至最低点, 之后5 d~10 d逐渐恢复, 所以从化疗开始至结束后2周, 应加强预防出血和感染的护理。定期复查血象, 化疗结束后再行骨髓穿刺, 以便了解骨髓抑制情况及评价疗效, 并根据病情给予及时对症营养支持治疗。
2.4.3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化疗期间应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饮食要清淡、可口, 少量多餐, 进食前后休息一段时间, 当患者恶心、呕吐时不要让其进食, 及时清除呕吐物, 保持口腔清洁, 必要时, 遵医嘱在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 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2]。
2.4.4 肝、肾功能损害的护理
甲氨蝶呤、疏嘌呤、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肝功能有损害作用, 故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黄疸, 定期监测肝功能。环磷酰胺可引起血尿, 输注期应保证输液量,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补水4 000 m L, 以稀释尿中药物浓度, 防止出血性膀胱炎, 遵医嘱口服别嘌醇, 以抑制尿酸的合成。观察小便的颜色和量, 一旦发生血尿, 应停止使用, 同时检查肾功能。
2.4.5 心肌毒性护理
如阿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等药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 使用前应检查心电图及心功能, 对于老年或有心脏疾患的人, 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并要缓慢注入药物, 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2.5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药物的作用不仅是杀伤白细胞, 正常细胞同样要受到杀伤。因此患者在诱导缓解期间很容易发生感染, 当成熟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时, 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此时最好行保护性隔离, 若无层流室则安置患者于单人病房, 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 谢绝探视, 以避免交叉感染。一旦有感染, 遵医嘱用强有力的抗生素, 常用第三代头孢类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及头孢他啶等。
2.6 口腔护理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易引起口腔黏膜的溃疡及炎症, 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的完整性, 有无充血、疼痛、溃疡及出血等情况, 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指导患者勤漱口。患者化疗后抵抗力下降, 易感染, 应用抗生素时间较长, 易并发真菌感染, 在化疗时应给予3%碳酸氢钠液及制霉菌素溶液 (生理盐水500 m L+制霉菌素500 U) , 漱口前摇匀交替使用漱口。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 进行口腔护理1 d 2次, 用思密达涂予口腔黏膜溃疡处, 患者因疼痛不能进食时, 在进食前予1%普鲁卡因溶液含漱口可有效缓解疼痛。
2.7 预防肛周感染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预防肛周感染非常重要。每天注意观察有无肛周脓肿、感染的征象, 加强肛周护理, 睡前便后给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30 min, 体质虚弱者给予肛周湿敷, 保持大便通畅, 对有便秘的患者, 化疗期间常规服用缓泻剂[3]。
2.8 心理护理
向患者家属说明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 虽然难治, 但目前治疗进展快, 效果好,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亲友要给予患者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给患者一个安全、安静、舒适和愉悦宽松的环境,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3 讨论
通过对2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 笔者深切体会到白血病治疗的预期效果不仅取决于化疗方案, 也与细致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原则, 对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此外, 护理人员在患者化疗期间做好健康宣教也很重要, 全面的、适当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 减轻患者的病痛, 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有利于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化疗前应对患者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做好解释工作, 加强饮食指导, 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入, 严密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 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秋萍, 苑秀珍, 高丽红.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1.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篇3
近2年来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14岁。急淋8例,急粒16例。好转缓解19例,占79.92%;死亡5例,占20.08%。
护理体会
化疗期间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儿住院期间,在短期内往往需用化学药物联合治疗。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患儿是否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一关,护理是关键。
严格执行查对及交接班制度,实行床头交接班。交待清楚给药名称、时间、浓度、剂量,确保药物安全、按时地进入患儿体内。
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漏至血管外。化疗药物如果漏至血管外,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患儿在输液时哭闹不安,加之不会表达或表达能力差,药液很容易外漏,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现药液漏至血管外,马上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必要时可用激素药物治疗。化疗期间应尽量选用固定性较强的血管,如头皮静脉,以防药液漏至血管外。
患儿心理护理: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于疾病的转归起着积极作用。①环境的变化造成患儿孤独、恐惧,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对新入院患儿给予母爱般的情感,亲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做各种小游戏,使患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有到院如到家的感受,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②各种注射、操作带来的疼痛刺激使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此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态度和蔼,分散患儿注意力,同时技术要娴熟,力争一针见血,使患儿消除恐惧心理。③许多患儿及家长对化疗缺乏正确认识,加之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儿及家长在化疗期间非常紧张、恐惧。因此在患儿化疗前,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可告之,在短期内应用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杀死较多的白血病细胞,使骨髓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如出现脱发不必紧张,停药后6个月可自行长出,等等。
并发症的护理:并发症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白血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白血病患者的寿命,降低死亡率。①反复感染的护理要点:护士在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每次30~60分钟,通风换气2次。每日用3%来苏托地1次。病房内物品及墙壁每周用消毒液擦拭1次。注意患儿个人卫生,尤其做好口腔、肛门护理。口腔、肛门护理在化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日饭前、饭后用含漱液漱口,如口腔黏膜或咽喉感染可用1%龙胆紫擦拭,如合并霉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悬液局部涂抹。保持大便通畅及肛门皮肤卫生,每日睡前用1:5000PP粉坐浴30分钟,预防肛门周围脓肿。如合并感染,需要隔离,禁止探视,严防交叉感染。②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要点: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婴幼儿应尽量减少哭闹,防止脑压增高,引起出血。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诱发脑出血。严密观察出血先兆如头痛、躁动、哭闹不止,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治疗措施。注意饮食护理,宜进流食或半流食,所进食物需消毒后食用。
白血病病人化疗的心理护理对策 篇4
对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怀疑和自我封闭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了解病情,通过积极暗示、鼓励支持性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诱导其宣泄出忧郁自闭的原因,满足其心理需求;有针对性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利用典型病例的成功之路启发、引导,以消除顾虑,克服病人角色形为缺如或强化现象,减轻恐癌心理负担。
二、争取社会系统支持
对改变信仰,寻求精神寄托者,应掌握其产生的根源及表现形式,及时争取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系统的默契配合。对文化层次低、搞迷信活动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危害性,并坚决制止。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者因盲目信仰宗教,整天处于虚幻状态,对这类患者可循序渐进诱导,开展适当形式的娱乐活动,使之注意力情感转移,以杜绝其寻求不良的寄托心理。
三、缓解外因刺激法
对四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深入了解引起自杀倾向的外部原因,争取家属和社会系统的配合,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从不同角度说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患者以提高对挫折的应激能力,同时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意外发生。
四、排解和优化情绪法
患者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因此,唤起患者的信心是关键。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在化疗前详细解释化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疗进展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因化疗副反应严重而拒绝治疗者,除诱导疏通外,还需要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使之舒适、顺利的渡过强化治疗期。
五、心理护理法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口腔溃疡常发生在化疗期问及化疗结束后, 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5例, 患者年龄17~74岁, 平均40.5岁;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4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0例,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24例, 高中及以上患者31例。
1.2 评估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反应分类标准》中对口腔溃疡的分度。0度:口腔黏膜正常;Ⅰ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伴疼痛, 不影响进食;Ⅱ度:患者能进食半流质饮食, 口腔黏膜红斑显著、散在溃疡伴剧烈疼痛;Ⅲ度:患者只流质饮食, 口腔黏膜溃疡伴疼痛剧烈;Ⅳ度:患者不能进食, 口腔内片状溃疡伴剧烈疼痛。55例患者其中Ⅰ度10例, Ⅱ度23例, Ⅲ度17例, Ⅳ度5例。
2 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Ⅰ度10例1~3 d愈合, Ⅱ度23例3~5 d愈合, Ⅲ度17例5~8 d愈合, Ⅳ度5例8~15 d愈合, 无1例因口腔感染严重并发全身感染或败血症。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心理护理:由于白血病患者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的担忧, 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讲解疾病的详细情况, 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鼓励安慰多加关心患者, 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基础护理:常规给予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操作动作要轻柔, 避免操作过程中损伤黏膜[3]。尤其对于血小板降低的患者特别注意, 包括两侧颊部黏膜、口唇、舌面及硬腭面、牙齿的内外面及咬合面、牙龈的内外面等;早期观察口腔黏膜的动态变化,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3.3 预防感染的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操作前必须进行洗手并戴口罩, 患者建议必要时戴口罩, 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每日进行含氯消毒液拖地2次, 空气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早晚各消毒1 ,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机会, 防止患者发生感冒。血小板极低患者必需严格实施保护性隔离, 进行单间治疗[4,5,6,7], 对于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严重缺乏, 应提供层流病房, 告知病室内人员要减少走动, 当口腔内出现炎症会发生红肿出血、溃疡等真菌感染, 对于此现象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8,9]。
3.4 饮食护理:口腔溃疡患者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需要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嘱患者应多饮开水, 进食速度适中, 以免损伤黏膜诱发疼痛, 多食新鲜水果汁, 忌酸、辣、过热等刺激溃疡的食物。
3.5疼痛护理:口腔溃疡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随着溃疡的进展, 疼痛越来越剧烈, 患者往往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 程度, 伴随症状, 遵医嘱用1%地卡因小量局部喷雾, 患者取半坐位, 用2%利多卡因含漱, 以缓解口腔溃疡疼痛引起的进食困难。
3.6健康宣教: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嘱患者勤漱口、多饮水, 指导患者自身识别和预测口腔溃疡的并发症。教会患者正确去除嵌顿物, 防止剔牙时损伤牙龈, 禁用牙刷刷牙, 严重溃疡患者加强静脉营养支持, 可用奶瓶或吸管进食流质。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护理对策, 总结其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 Ⅰ度10例13 d愈合, Ⅱ度23例35 d愈合, Ⅲ度17例58 d愈合, Ⅳ度5例815 d愈合, 无1例因口腔感染严重并发全身感染或败血症。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口腔溃疡的疼痛, 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缩短病程, 促进溃疡愈合,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口腔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贾秀玲.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防治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3 (2) :59-62.
[2]吴艳军, 李风华.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9, 6 (8) :105.
[3]侯杰, 王伟, 韩旭睿.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2) :70-71.
[4]侯英华.白血病合并口腔感染患者口腔p H值变化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5 (9) :25-26.
[5]刘晓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碟呤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体会[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20 (12) :926-927.
[6]李巧芬.白血病口腔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 :105-106.
[7]李瑾, 陶燕燕.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6) :761-762.
[8]周晶.舒适护理对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6 (3) :192.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6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综合护理;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45-01
Abstract:
Keywords: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联合化疗。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可致严重的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对7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78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1例,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0~71岁,平均年龄(4050±350)岁;病程(40±1.3)年。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1.50±2.75)岁;病程(38±1.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合理用药联合基础护理。抗生素严格按医嘱用药,现用现配。尽量避免随意用广谱抗生素。用药时严密监视有无感染,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多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讲解化疗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②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升白细胞及抗菌药物。③病情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定时测体温,4h/次。观察患者皮肤、口腔黏膜变化。④导管护理。化疗期间需行锁骨下或颈外静脉等置管,需行导管护理。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潮湿后及时消毒更换。穿刺部位勤换药,注意有无红肿。禁止将外漏导管人为插回。及时更换正压接头。⑤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检查舌苔及有无溃疡、出血,观察咽部充血及感染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口腔溃疡。⑥皮肤及肛周护理。 排便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坐浴15~20min,以防逆行性尿路感染。⑦高热护理。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指导患者多饮水,伴寒战时要保暖。注意补充电解质。⑧饮食护理。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饮食困难者考虑静脉营养。有呕吐者可适当应用止吐药物。
1.3疗效判定显效:白细胞计数>10×109/L,无感染症状; 有效:白细胞计数>10×109/L,感染情况改善; 无效:白细胞计数<10×109/L,感染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①感染是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合并症,观察组有2例(512%)出现感染症状,对照组有5例(1282%)伴有感染症状。②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3例(769%)伴有牙龈、口腔黏膜的坏死性溃疡,2例(512%)出现皮肤炎症,总不良反应率1282%;对照组有7例(1795)存在局部口腔坏死性溃疡,5例(1282%)存在皮肤、鼻腔部位的炎症,总不良反应率3077%。两组患者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感染、出血及发热等。化疗药物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对骨髓可产生抑制造成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机会,严重感染可危及患者生命。对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合理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细致、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口腔、皮肤、高温、导管、用药、饮食等护理措施,并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效果明显。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白血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疗反应的副作用,减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化疗正常进行,对提高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淑彩.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J]. 现代护理, 2012,11(20):1623.
[2] 宋琳. 急性白血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的临床护理[J].护理与临床,2013,17(15):1933-1934.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7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发生病变而引起出血,来势凶猛,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后果不堪设想。在临床治疗时注重護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我院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6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45.2±11.4)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3例、胃溃疡出血1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12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等临床表现,符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1,并经内镜检查确诊。同时排除恶性肿瘤、出凝血机能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病史等患者。
1.2 观察和护理 患者入院后均严密观察血压、心率、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如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保持尿量大于30ml/h。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末梢循环、皮肤、甲床色泽、呕吐物的性状和量,预防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定期复查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大便隐血等指标,监测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
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迅速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防止着凉或过热。如发生呕吐时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视出血程度给予输血、补液,以维持循环血容量。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随时做好抢救准备3。
出血伴有烦躁者酌情给予镇静剂,如门静脉高压引起出血者慎用镇静剂。出血期间严格禁食,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以免因口腔血腥味等不良刺激引发再次呕吐。被污染的被服及时更换。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防形成压疮、褥疮。
放置胃管减压,给予冰水或冰盐水洗胃,灌洗量为1000ml左右,以起到止血作用。出血期间严格禁食,经静脉补充热量、电解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纠正液体量不足。出血停止后给予温凉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的清淡饮食。饮食中应富含高维生素和热量,以供机体的营养需求。肝硬化患者应限制蛋白质、钠盐的摄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加重肝腹水症状4。
由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势迅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加之对高昂的医疗费用的担忧,常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甚至会产生放弃治疗、轻生等念头。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适时给予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以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指导其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情绪。告知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可诱发或加重上消化道出血。
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合理休息、适度活动,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秋冬季节注意防寒保暖,锻炼时一旦出现头晕、心慌等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忌食粗糙、辛辣刺激性、过冷、过烫、碳酸饮料,并戒烟戒酒等。嘱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抗胆碱药物应饭前服,制酸剂应饭后服或临睡前服。定期来院复诊,一旦发生呕血、黑便、上腹剧痛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5。
1.3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12h后呕血、黑便等症状停止,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好转:治疗24h后呕血、黑便等症状停止,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无效:治疗后仍有出血症状,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死亡。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 结 果
64例患者经护理后治愈35例,占54.7%;好转24例,占37.5%;转手术治疗4例,占6.3%;病情恶化2例,占3.1%;死亡1例,占1.6%;总有效率为92.2%。
3 讨 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发生病变后的常见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周围循环系统衰竭等。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期间优质的护理配合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操作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度,缓解或消除其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阻碍病情进一步进展,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主编.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7.
[2] 陈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0(1):121—122.
[3] 毛建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95—296.
[4] 闫芬.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8):132—133.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8
镰刀菌 (Fusarium sp.) 种类较多, 分布较广, 多为腐生菌。镰刀菌是种条件致病菌, 可导致动物或人角膜、皮肤、甲板等部位感染。常见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1]。而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儿中, 真菌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但镰刀菌感染仍较为少见, 我们报道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合并镰刀菌感染患儿,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 4岁。系“反复发热3个月余”入我科, 入院后行骨髓全套检查, 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1年7月11日行VDLP诱导化疗。VDLP化疗第18d。2011年7月28日当天下午出现高热, 查体时发处发红并伴有脓点。血常规示WBC:0.37×109/L。N:0.01×109/L。HB:88g/L.PLT:44×109/L.HS-CRP:36mg/L, 血培养结果未出。2011年7月30日查体:四肢肢体大量红色斑丘疹, 多分布于身侧, 部分中心坏死。触痛明显。血培养示:镰刀菌感染。经治疗于9月13日病情好转办理出院。感染期情况见图1。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住患儿卧床休息, 单间病房隔离, 与其他患儿分开防交叉感染, 定时开窗通风2次, 每次30min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新鲜。室内温度18~22℃。适度为50%~60%。病房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每日消毒液擦拭地面, 病床, 家具两次。严格做好垃圾分类装置, 做好标识。晨晚间护理严格按照一人一床一刷一湿扫。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专人专用每日消毒1次, 严格限制探视人。防治交叉感染。
2.2 皮肤的护理
护士长严格培训消毒隔离知识, 严格无菌操作, 皮肤穿刺前消毒两次方可穿刺,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输液时间较长我们选用留置针进行输液, 每天更换留置针, 拔针后也要消毒穿刺点, 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消毒,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勿搔抓皮肤, 根据情况每周更换病员服, 被套, 床单, 枕套2~3次。被褥每周太阳照射1~2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皮疹处用0.05%安多福消毒1次/班。
2.3 用药的护理
严格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按时真确用药, 两性霉素B剂量递增疗法。两性霉素B1.5mg×1d。两性霉素B7.5mg×5d。两性霉B10mg用至9月13日出院。另外两性霉素B需避光治疗。输液器为避光输液器。此药滴数要慢要求10h以上。通过输液泵匀速泵入。
2.4 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水果销皮后食用。增加患儿抵抗力。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饭前后碳酸氢钠液漱口。
2.5 心理护理
化疗后患儿骨髓处于抑制期易并发感染。患儿易出现紧张, 焦虑, 恐惧等心理。单间病房隔离患儿易产生孤独感。护士应于家属共同配合给患儿创造积极轻松的气氛已达到分散患儿注意力。如给患儿看电视, 听音乐, 讲故事, 给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适当给予解释与安慰, 同时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以便但到最佳治疗效果。
2.6 注意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
(1) 恶心呕吐—护理:a.遵医嘱给予止吐药。b.可口的食物。 (2) 血压下降—护理: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3) 低钾血症—护理:a.遵医嘱予补钾。b.多吃含钾的食物如桔子, 香蕉, 新鲜蔬菜等。 (4) 肝肾功能损害—护理:a.遵医嘱予保护肝脏治疗, 同时应用水化增加药物排泄减少对肾功能损害。b.监测肝肾功能。
3 讨论
镰刀菌为土壤中较为常见的腐生菌, 可以导致局限性或者侵袭性的感染。镰刀菌是种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由于镰刀菌导致的骨髓移植、恶性血液病、实体器官移植感染逐渐增多, 从而得到高度的关注[2]。而在白血病患儿中, 镰刀菌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的概率逐年增多, 镰刀菌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当中[3], 杨蒙等人[4]曾报道了1例由茄病镰刀菌所导致的6岁女童发生口周镰刀菌病。谭俊峰等[5]报道了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镰刀菌感染的患者, 患者年龄54岁, 化疗后出现发热, 全身红色丘疹, 组织培养见大量菌丝, 涂片见大量孢子, 经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病情一度稳定, 但最终突发脑出血, 抢救无效死亡。表明镰刀菌感染并发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本组研究中患儿也是白血病化疗后并发镰刀菌,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 且食欲差进食少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合并感染, 应加强防护。我院及时治疗了白血病化疗后合并皮肤镰刀菌感染的患儿。规范的消毒隔离为给患儿造成深部镰刀菌感染。且无院内感染。整个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操作井然有序,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继续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陈腊梅, 李春阳.小儿面部镰刀菌感染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 37 (4) :243.
[2]Day S, Lalitha P, Haug S, et al.Activity of antibiotics against Fusar-ium and Aspergillus[J].Br JOphthalmol, 2009, 93 (1) :116-119.
[3]Rodriguez CA, Luján-Zilbermann J, Woodard P, et al.Successfultreatment of disseminated fusariosis[J].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3, 31 (5) :411-412.
[4]杨蒙, 徐莉, 张晓冬.茄病镰刀菌感染角膜、口周、生殖器3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 21 (11) :907-908.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9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入, 而反复多次的穿刺及药物的外渗可造成局部损伤, 使病人感到疼痛不适, 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可减轻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然而, PICC置管后引起的并发症 (如血栓性静脉炎和败血症) 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我科2006年5月开始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中使用PICC置管技术, 对置管后所致的血栓性静脉炎和败血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12月我科对79例需长期化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行PICC置管, 男42例, 女37例;年龄14岁~72岁, 平均37.2岁;置管时间7 d~215 d。PICC型号为德国贝郎公司生产的16G/1.1 mm×1.7 mm (5F) 导管61例, 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G (4FR) ×65 cm导管18例。
1.2 置管方法
置管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PICC治疗的优点、置管方法、部位以及穿刺费用, 取得病人的同意配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评估病人凝血功能及局部血管状况, 用空气净化消毒器消毒病房30 min,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保持病房清洁、安静, 选择部位为肘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 其中以贵要静脉为首选。置管长度为预穿刺点沿静脉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 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完毕进行X线透视或照射, 确定PICC导管位置并记录。
1.3 导管维护方法
置管后24 h内密切观察有无渗血及有无液体输注异常, 术后24 h更换敷料, 以后每周换药2次, 为了保持导管的通畅以及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每日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1.4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
采用自行设计的PICC置管记录单, 逐一填写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护士、拔管日期等, 每天观察并记录病人体温、置管部位皮肤有无红肿、压痛, 每次换药时监测肘上10 cm处臂围并记录至导管拔除。若病人发热或寒战, 体温>38 ℃, 排除其他部位的感染, 置管部位出现红肿、压痛, 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怀疑导管感染, 及时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培养鉴定检查, 对怀疑感染者拔除导管并剪下尖端送细菌室行细菌培养。
2 结果
79例病人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 其中2例置管1周后出现肢体肿胀、疼痛, 1例置管60 d后发生穿刺点局部红肿、硬结、流脓, 范围在2 cm内, 另2例发热 (体温>38 ℃) , 找不到其他明显的感染灶, 怀疑与导管感染有关, 拔管后剪导管尖端送细菌室行细菌培养, 同时抽血液标本送细菌培养, 1例培养结果均阴性, 1例导管尖端培养阴性, 血液标本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3 护理
3.1 加强无菌操作
减少导管感染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插管前医护人员用肥皂洗手, 然后用70%乙醇消毒[1]。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动作熟练, 避免穿刺部位损伤过大, 导管入口处应用一次性敷贴覆盖, 保持干燥, 使用肝素封管时需注意封管液现配现用。皮肤正常菌群是血管插管相关性脓毒症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表面的细菌在导管表面定植, 从置管部位沿导管与皮下隧道间隙进入血管内引起感染。因此, 应加强对导管的护理和监测[2]。
3.2 密切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情况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义的局部感染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有脓性分泌物。每天应仔细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 观察有无局部感染症状或全身症状, 如果置管部位有触痛、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提示局部或原发性血源感染的临床表现时应拆开敷料, 彻底检查置管部位。鼓励病人向医护人员报告置管部位的变化及不适感, 并认真记录置管、拔除导管和更换敷料的操作者、日期和时间。
3.3 输液管道更换
由于白血病病人输注血液、血制品、脂肪乳、静脉营养液等频率较高, 而此类物质又是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因此在输注此类液体时输液器的更换频率应高于输注其他液体, 通常不超过12 h。
3.4 其他
为防止微生物进入血管系统, 应2 d更换1次注射帽, 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PICC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并由专业人员执行导管置入和导管护理, 尽可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4 讨论
PICC置管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化疗, 能有效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急性白血病病人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 机体免疫力下降, 加之化疗的打击, 使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故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所致的感染不容忽视。本组79例病人发生相关性感染5例, 分析其原因:白血病病人本身血小板低、凝血功能差、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 与感染的危险有明显的相关性。血管损伤被认为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 静脉炎的发生程度与置管前接受化疗药物的程度呈正相关, 可能与血管内皮系统已受到化疗药物的损伤有关。因此, 对长期化疗的病人应尽可能早接受PICC置管。选择合适的导管, 在满足治疗的前提下, 选择型号最小最细的导管为宜。
参考文献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篇10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职业病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15-02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case of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occupational disease
PENG Yan-qun,WANG Yan,GUAN Yu-hong
Changsha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hangsha 41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 the occupational leukemia caused for benzene contact time and latent period in occupation disease diagnosis application problems.MethodsOn the basis of occupation tumor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cute non lymphocytic leukemia diagnosed during admission occupation history,contact time,the latent period of applicatio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ResultsThink" occupation of tumor diagnosis standard" standard cumulative length calculation,the concept does not exist in the latent period of suitability.ConclusionRecommendations for the occupation of tumor diagnosis standard of length calculation,subacute benzene-induced leukemia diagnosis standard,the latent period of concept content to supplement and perfect.
【Key words】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Occupation disease diagnosis
我国2008年颁布了GBZ 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1]但未对苯致白血病的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2]进行更新,在相关的杂志和文献上对苯接触时间不满1年的职业病诊断也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3-5],本文就病例的职业史采信、累计工龄、潜隐期、短时间(3个月内)接触苯系物与苯致白血病的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适宜性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甘X,男,1985年9月出生,2009年2月21日与(湖南XX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叉车工,2009年12月4日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立即送至某大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a。该患者2011年10月27日向作者单位提出申请职业病诊断。
1.1 职业史 该患者2006年4月-2008年10月在L公司为叉车司机,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2008年9月-2008年11月在X商场装修时进行现场监督的保安工作。(2011年12月27日补充资料)。2009年2月21日-2009年12月4日在(湖南XX公司)生产部从事叉车司机工作,具体为配合该公司新购进得德国的旧机械设备喷漆翻新作业、管道安装、生产设备安装调试、搬运大吨位设备和货物、移动设备,驾驶车辆为内燃机动车。在工作期间,车间正在进行房屋装修、机械设备翻新时进行油漆、喷漆及电焊等,接触的多种油漆,接触醇酸漆、X漆、聚氨酯漆及各种胶、稀释剂、甲醛和电焊烟尘、锰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及内燃机排出的各种有毒物质等,工作时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周六上班,周日或晚上经常加班,以上職业史为病人自述,同时有3名工友证明。
1.2 XX公司证明材料生产线设备喷漆情况说明
1.2.1 2009年8月21日至10月16日对企业缸体缸盖线设备翻新涂装,进行油漆、喷漆,周日及国庆假期间全天喷漆作业;该患者周一至周六白天在非工作区域进行清洁,晚上进行生产线喷漆或者局部补漆。使用油漆:湘江涂料,规格型号:环氧聚氨酯耐油漆(SH54-16)、NX-F18G钢铁防锈漆、MC-27重垢清洗剂。生产线喷漆作业外协。
1.2.2 2009年8月24至10月16日对地坪进行打磨涂料施工。使用涂料:进口CPD固化剂、中石化燕山硅树脂、德国巴斯夫品牌环氧树脂原料、广州固彩调料。地坪打磨与设备翻新涂装同时施工,患者在该场所工作。
1.2.3 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因2009年公司尚处于投资建设期,并未正式投入生产,对房屋装修、设备翻新无环境监测资料。
1.3 健康体检和疾病诊断治疗情况 2009年3月2日在市综合医院入职体检,作了内外科一般常规体检、乙肝与肝功能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余阴性,ALT28U/L),心电图:正常,该公司体检时未安排做血细胞分析检查。2009年10月28日XX公司组织全厂300职工在某市级综合医院进行一般健康体检:实际参加体检276人,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除甘X外还有3人血细胞分析异常。甘X血细胞检查结果:白细胞(WBC)4.0X109/L,中性细胞数(GRAN)1.4X109/L(26.1%),淋巴细胞数(LYM)1.0X109/L(26.1%),中值细胞数(MID)1.6X109/L(39.2%),红细胞(RBC)3.4X1012/L,血红蛋白(HGB)104g/L,血小板(PCT)64X109/L。当时未及时进一步检查治疗,继续上班。2009年12月4日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即送至某大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a。至2011年12月25日先后十四次在该医院住院治疗。
1.4 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与职业健康监护、病人入院病历资料,职业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我国目前的诊断依据: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1]规定,在诊断“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白血病”时苯所致白血病须执行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2],該标准规定苯所致白血病诊断累计作业工龄应为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作者单位在2012年3月对该例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将该患者诊断为苯致白血病,但也有不同观点,对以下影响诊断结果问题存在争议。
2.1 接触时间 该单位与患者自述的职业史接触时间相差较大,诊断机构发函要求患者与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都采取举证与反举证的原则提供有法律效力的证据,仅患者提供了相关资料,而用人单位没有提供。有诊断成员认为对患者在2008年10月-2008年12月在一个商场装修时进行现场监督商场的接触苯行为予以采信个人的自述,对2009年2月21日-2009年12月4日在湖南XX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从事叉车司机接触苯的时间认为采信单位的证明材料比较合理。大部分诊断人员认为用人单位在没有反举证的条件下,应该采信患者的职业史,这里的职业史接触时间采信是本病例职业病诊断的关键点,也是诊断苯致为职业性白血病的分歧意见焦点。
2.2 接触与防护 喷漆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是多种油漆、醇酸漆、X漆、聚氨酯漆及各种胶,但该现场使用的油漆和稀释剂的型号和使用的情况不清楚,现场情况不能还原,又无当时的检测资料。可以肯定的是该患者在工作时没有按照油漆工的标准配备及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3 诊断结果 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组在向省级诊断机构咨询、国家级专家会诊会议前,患者没有提供2008年的2个月的接触史,潜隐期1年以上就达不到。依据《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省和国家级专家认为该患者不能诊断苯致白血病。在患者补充职业史后,接触史和潜隐期达到1年。职业病诊断组于2012年3月将甘X诊断为苯致白血病。
3 讨论
该患者因年轻、属于非直接接触苯作业人员,在治疗和申诉过程中患者妻子在车祸中丧生,由于无钱断断续续出入医院而不能进行系统治疗;被列为湖南省2011年维稳事件之一。本案例如果采信患者环境接触史,将加班时间和2008年在X商场做保安的2个月的接触史累计,接触苯作业工龄刚满一年;如果采信企业的职业史证明材料,接触史累计工龄不足4个月。作者认为本例白血病患者在职业病诊断中有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商榷:①职业史的采信,患者自述职业史和多人的傍证材料与单位的职业史证明材料相差较大,患者在体检时没有如实介绍详细的职业接触和环境接触史,用人单位在诊断前后没有提供患者作业时的原始记录资料,职业史较短(1年内时)可以直接影响诊断结论,同时职业史的采信会对诊断人员产生干扰[4,5]。②在《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T157-2009[6]潜隐期中的解析是“接触已确认的致癌物到确证该致癌物所致的职业性肿瘤时的间隔时间”,没有界定是工作接触开始时间还是生活中接触开始时间,对《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4-2002)在苯致白血病与其他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时产生了标准的不适宜性。③《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8)、《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4-2002)是针对在慢性苯中毒的基础上所致白血病,对接触1-3个月亚急性苯所致白血病是否适用《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a是否是因苯所致亚急性白血病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和研究证实。作者认为有待该标准的探索和完善,也有待职业病防治人员进一步开展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④对累计作业工龄不满1年的患者是否不予诊断,国内有报道也说明了苯致白血病的累计作业工龄/潜隐期在6个月-数十年;因为累计作业工龄不够1年,或/和潜隐期1年以下而否定职业病有可能存在缺陷。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相关条款,在“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是上位法,《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应该在新职业病防治法和现有国内外流行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对累计作业工龄计算及潜隐期应用在诊断标准中须进行清晰的补充与说明;诊断标准需与法律保持一致性[5]。⑤在没有环境检测资料和类比检测资料检测苯浓度较低时,是否可以判定没有苯接触史,高浓度甲苯和二甲苯与白血病有无因果关系,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⑥本例患者在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程发展、促进和病程加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⑦企业存在严重过失:未能对上岗前职工进行血象检查和全面体检、没有对设备翻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没有在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同时在2009年10月28日发现该患者有血象检查异常时没有及时脱离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检测与治疗;无设备喷漆翻新时的工作情况和接触人员记录等资料,企业需对自身过失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在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病诊断过程不仅是专业技术问题,维护劳动者的生存和健康权会对职业病诊断人员产生困惑和同情心,因而尽可能将职业病诊断标准合理化及增强其可操作性,职业病诊断标准术语更加清晰表达是今后职业病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同时政府社保与工伤保险部门需参照国外先进的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验[7],切实解决劳动者的医疗保障,为职业病诊断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S].
[2] GBZ94-2002《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S].
[3] 邹和建.《苯所致职业性疾病的诊断难点》之我见.中国职业医学,2010,37(3):242-244.
[4] 秦宏,徐茜.关于苯致白血病累计接触工龄计算的商榷.中国职业医学,2010,37(3):244-245.
[5] 黎新平,魏付有.《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法律适宜性探讨.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43-1545.
[6] BZ/T157-2009《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S].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推荐阅读: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06-12
急性白血病护理11-12
急性红白血病08-30
急性白血病发热11-06
成人急性白血病11-24
儿童急性白血病论文09-05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06-03
老年急性骨髓系白血病11-28
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06-06
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