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2024-06-12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通用10篇)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篇1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等。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化学药物治疗。选取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20例, 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 年龄2~13岁, 平均8岁。幼儿期1例, 学龄前期3例, 学龄期4例, 青春期2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保护性隔离

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有条件者住层流病室, 室内应保持清洁, 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地2次, 紫外线消毒病室1次。

2.1.2 休息

白血病急性期有发热及出血倾向时,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 减少消耗, 防止出血。生活护理需护士完成。

2.2 观察病情, 防止并发症

2.2.1 保护性隔离及无菌操作白血病患儿应安置在相对洁净无菌的病室内, 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室居住。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次, 墙壁、地板每日用1:200氯己定溶液擦洗。粒细胞数极低和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住单间, 有条件者住空气层流室或无菌单人层流床。医护人员进入前须更换拖鞋及隔离衣、戴口罩, 接触患儿前认真洗手, 必要时以消毒液洗手。

2.2.2 化疗期间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皮肤黏膜, 尤其是口腔、鼻、外耳道及肛周等部位。保持口腔清洁, 进食前后应用温开水或漱口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或海绵, 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及牙龈, 导致出血和继发感染;每日清洁鼻前庭并给氯己定油膏或液状石蜡抹鼻;有黏膜真菌感染者, 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搽患处;勤换衣裤, 每日沐浴, 利于汗液排泄, 减少皮肤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便后用温开水或盐水清洁肛周, 以防肛周脓肿;肛周溃烂者, 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2.2.3 观察感染早期征象监测生命体征, 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红肿, 外阴、肛周有无黏膜糜烂、渗出、脓肿等;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咽痛等, 发现感染先兆及时处理, 遵医嘱用抗生素。监测血象结果, 中性粒细胞很低者, 遵医嘱皮下注射集落刺激因子, 使中性粒细胞合成增加, 增强机体抵抗力。

2.2.4 防治出血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避免碰伤、刺伤或摔伤出血。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 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及齿龈出血。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腹腔压力增高而诱发颅内出血。尽量减少肌内注射或深静脉穿刺抽血, 各种穿刺后需按压穿刺部位10 min, 以防出血。观察出血表现, 及时处理:观察神志、面色, 皮肤有无瘀点 (斑) 及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 血小板有无数量变化。如口鼻黏膜出血可用浸有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的棉球、纱条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

2.3 化疗副作用的护理

化疗药物毒性大, 如渗漏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密切观察药物是否外漏。要鼓励患儿多饮水, 晨起、餐前、餐后、睡前用生理盐水和2.5%碳酸氢钠漱口, 口唇干燥可涂少许润滑油。每日口腔护理2次。使用氨甲蝶呤、阿糖胞苷、阿霉素、鞣红霉素、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在进行化疗前30 min口服思密达或肌内注射欧贝可减轻胃肠反应。注意调整饮食, 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食欲和体重会增加, 需教育患儿和家长避免食用高盐、高糖和高脂的食物, 以减少高血压、高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发生。

2.4 心理护理

诊断确立后, 无论是对患儿还是对家长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会给患儿心理上投上阴影, 自感悲伤。加上化疗引起脱发, 使患儿不敢面对父母及周围的小朋友。责任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 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听音乐、画画等, 使患儿精神愉快, 正确面对疾病, 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告诉患儿脱发并不是永久性的, 可以戴假发、头巾和帽子, 一旦停药, 头发会再生。耐心和患儿沟通, 解除其疑问和恐惧, 在治疗护理整个过程中, 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白血病方面的有关知识、主要的治疗方法、巩固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讲解药物的副作用等。让家长了解疾病的治疗全过程。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儿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有效率86.7%。结论 护理过程中, 预防感染、出血、做好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加强营养、做好生活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儿急性白血病,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6.

[2]刘娟, 丁小萍.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防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1) :75.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篇2

近2年来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14岁。急淋8例,急粒16例。好转缓解19例,占79.92%;死亡5例,占20.08%。

护理体会

化疗期间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患儿住院期间,在短期内往往需用化学药物联合治疗。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大,患儿是否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一关,护理是关键。

严格执行查对及交接班制度,实行床头交接班。交待清楚给药名称、时间、浓度、剂量,确保药物安全、按时地进入患儿体内。

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漏至血管外。化疗药物如果漏至血管外,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患儿在输液时哭闹不安,加之不会表达或表达能力差,药液很容易外漏,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现药液漏至血管外,马上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0.2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必要时可用激素药物治疗。化疗期间应尽量选用固定性较强的血管,如头皮静脉,以防药液漏至血管外。

患儿心理护理: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于疾病的转归起着积极作用。①环境的变化造成患儿孤独、恐惧,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对新入院患儿给予母爱般的情感,亲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做各种小游戏,使患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有到院如到家的感受,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②各种注射、操作带来的疼痛刺激使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此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态度和蔼,分散患儿注意力,同时技术要娴熟,力争一针见血,使患儿消除恐惧心理。③许多患儿及家长对化疗缺乏正确认识,加之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儿及家长在化疗期间非常紧张、恐惧。因此在患儿化疗前,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可告之,在短期内应用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杀死较多的白血病细胞,使骨髓功能尽快恢复正常;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如出现脱发不必紧张,停药后6个月可自行长出,等等。

并发症的护理:并发症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白血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白血病患者的寿命,降低死亡率。①反复感染的护理要点:护士在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每次30~60分钟,通风换气2次。每日用3%来苏托地1次。病房内物品及墙壁每周用消毒液擦拭1次。注意患儿个人卫生,尤其做好口腔、肛门护理。口腔、肛门护理在化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日饭前、饭后用含漱液漱口,如口腔黏膜或咽喉感染可用1%龙胆紫擦拭,如合并霉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悬液局部涂抹。保持大便通畅及肛门皮肤卫生,每日睡前用1:5000PP粉坐浴30分钟,预防肛门周围脓肿。如合并感染,需要隔离,禁止探视,严防交叉感染。②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要点: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婴幼儿应尽量减少哭闹,防止脑压增高,引起出血。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诱发脑出血。严密观察出血先兆如头痛、躁动、哭闹不止,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治疗措施。注意饮食护理,宜进流食或半流食,所进食物需消毒后食用。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 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 来我院就诊的30例患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 将其分为两组。在A组中包含9例男性研究对象和6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13岁之间, 平均年龄 (4.2±0.3) 岁;在B组中包含8例男性研究对象和7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14岁之间, 平均年龄 (4.8±0.4) 岁。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 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在接受治疗前, 鉴于我院诊疗条件有限, 对疑难患儿转到州、县医院进一步复查, 临床检查确诊后, 再收住治疗。有严重并发症者, 建议转院治疗。

1.2 方法

将30例研究对象的资料, 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15例。A组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实际疗程、接受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治疗期间患儿的病死率、患儿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临床治疗方案实施的具体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心理状态评价方法

采用临床常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 (1) 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 (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 ≤5%, 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M2b型-原粒Ⅰ型+Ⅱ型≤5%。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M3型-原粒+早幼粒≤5%。M4型-原粒Ⅰ、Ⅱ型+原单及幼单≤5%。M6型-原粒Ⅰ型+Ⅱ型≤5%, 原红+幼红以及红系细胞比例基本正常。M7型-粒、红两系比例正常, 原巨+幼巨基本消失; (2) 血象:Hb≥100g/L (男) 或90g/L (女)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血小板≥100×109L, 周围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3) 临床无白血病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缓解: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 (原单+幼单或原淋+幼淋) >5%又≤20%;或临床、血象2项中有1项未达完全缓解标准者。未缓解:骨髓象、血象及临床3项均未达上述标准者。

1.5 数据处理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 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 当P<0.05时, 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 B组患儿治疗的实际疗程明显短于A组患儿, 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儿, 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患儿, 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患儿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儿, 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患儿临床治疗方法实施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 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3 讨论

对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患儿在接受化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心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患儿家长的最大理解和配合, 根据不同患儿的实际年龄, 给予其必要的鼓励、安慰, 以对患儿高度负责态度和同情心为其提供护理服务, 充分预期进行沟通和交流, 建立起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 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2], 针对患儿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血尿、脱发等) 进行心理疏导, 向家长及患儿介绍相关知识、宣传治疗白血病的新进展, 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出血:当患儿的血小板检测水平达到20×109/L, 有明显出血倾向, 不仅仅要输注血小板, 还应该对其活动进行限制, 避免碰伤事件发生。硬性食物尽量不吃, 保持大便处于通畅状态, 避免对患儿的消化道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防止患儿的鼻腔及牙龈出现出血, 气候干燥的条件下, 应保证患儿的鼻腔处于湿润状态[3]。 (3) 对亲友探视的人数和次数进行控制, 在静脉注射和肌注给药过程中注意防止局部感染, 合理适当使用抗生素, 使患者皮肤保持清洁, 经常更换内衣, 以防感染: (4) 输液:进行穿刺操作时, 血管的利用要有针对性, 先选择四肢远端的血管进行穿刺, 对一些刺激性、毒性相对较小的药物, 可以选择相对比较细小的血管进行穿刺操作, 对一些刺激性和毒性较强的药物应该选择易固定、弹性好的大血管进行穿刺操作[4]。 (5) 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 适合患儿口味。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患儿应给予低脂食物, 鼓励患儿尽可能多饮水[5]。

总而言之,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有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控制, 可以使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使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参考文献

[1]李百芳, 王卓, 高红梅, 等.急性白血病儿童在长期治疗中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23) :211-212.

[2]梁海华, 谢巧庆, 张婷婷, 等.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19 (18) :736-737.

[3]吴意红, 祝文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0 (16) :470-471.

[4]杨燕娇, 陈江声.急性白血病病人的病情告知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J].河北医药, 2006, 12 (16) , 518-519.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篇4

【摘 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93.0%,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急性白血病;化疗;感染;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1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fter chemotherapy.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chemotherapy,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re give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rate was 93%, control group patients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rate was 67%,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compliance difference (P<0.05);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xiety,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are before,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nxiety,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are befo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xiety, depress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ca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chemotherapy the incidence, improve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hemotherapy.

Keywords: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cute Leukemia; Chemotherapy; Infection; Quality of Life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化疗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缓解率,改善了患者预后。针对不同情况的出血患者,护士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由于化学治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缺乏选择作用,所以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1]。笔者对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诊断为APL,均经过临床病理及细胞形态学确诊,并全部接受过化疗。同时排除有认知障碍及其他重大疾病的病例。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74岁,平均年龄(32.8±3.2)岁,焦虑评分(13.64±1.78)分,抑郁评分(12.08±1.61)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98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5.3±4.0)岁,焦虑评分(12.73±2.14)分,抑郁评分(11.74±1.33)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在日常的饮食当中,要鼓励患者进食,注意饮食卫生,食品食具应消毒,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以防止在抵抗力极低的情况下病从口入。保持大便通畅,便后尽可能坐浴以使局部清洁。对于有痔疮或大便秘结者,可常规使用治疗痔疮的药物或缓泻药。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如遇人多的环境或周围有感冒患者,应戴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另外,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度过化疗阶段。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指导 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探索与掌握患者的心理规律,在治疗和护理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配合治疗、安心住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利用执行治疗、护理机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保持镇定,理智对待疾病,消除紧张、恐惧、悲观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高热患者往往食欲缺乏、消化功能差,建议进食稀饭、面条、馄饨等易消化半流饮食,以高热量为主,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虚脱。血小板低下有牙龈出血时饮食宜软,不能太烫,温热为宜,避免煎、炸等油腻、质硬的食物,以免出现新的出血[2]。化疗期间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鼓励少量多餐。病室温度20~22℃。湿度55%~60%为宜,进食前后休息一段时间。必要时遵医嘱在化疗前给予止吐药物,如胃复安、欧贝等[3]。

1.2.3 预防出血指导 不用手指挖外耳道、鼻腔,不搔抓皮肤,不用力擤鼻涕。为防止牙龈出血,不用牙签剔牙,宜用软毛牙刷刷牙,不吃带骨、带刺以及过热的食物。

1.2.4 局部血管反应及护理 某些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等对组织刺激大,多次注射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病变,化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宜先用大静脉如锁骨下静脉插管或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避免穿透血管,注意观察。也可用2%普鲁卡因稀释后立即局部环形封闭,或用25%硫酸镁加维生素B12针混合液冷敷12~24h,间歇应用。

1.2.5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时推进注药物速度宜慢,注射完后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发热等反应。鞘内注射甲氨喋呤,同时注射地塞米松,可减少化学性蛛网膜炎的发生。

1.2.6 化疗药物对心脏、肝脏、神经系统损害的防护 甲氨喋呤、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黄疸,并定期监测肝功能。环磷酰胺可引起血尿,输液期间应保证输液量,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尿量和颜色,一旦发生血尿,应在停止使用的同时检查肾功能。长春新碱可引起末梢神经炎,柔红霉素可引起心脏及心脏传导损害,用药前后要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及血压,药物要缓慢静滴,速度<40滴/min,观察患者面色和心率,以患者无心悸为宜。

1.2.7 预防尿酸性肾病的护理 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血患者尿酸和尿酸含量以及尿沉渣等,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有无血尿、腹痛发生,保证水分摄入,每日饮水3000ml以上,以利于尿酸和化疗降解产物的稀释和排泄、减少对泌尿系统的化学刺激,遵医嘱口服别嘌呤醇,以抑制尿酸形成,或静滴、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4]。

1.2.8 保护性隔离护理 患者入住无菌层流室隔离或普通单人病房隔离。病房各种用具物均用l:200“84”消毒液擦拭2次/d;病房内紫外线室气清毒1次/d,30分钟。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相对湿度50%~60%[5]。加强口腔、肛门及皮肤的护理,用“口泰”和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控制家属探视,陪人和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需戴口罩。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焦虑、抑郁、并发症发生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i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两个量表的结构和评分方法相似,各有20个项目,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主观感受。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①很少;②有时;③经常;④持续。依次计1、2、3、4分;第2、5、6、11、12、14、16、17、18、20题反向计分,即①、②、③、④依次计4、3、2、1分。抑郁评定的临界值为T=53,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6]。依从性评价标准:优:患者与医生之间保持良好持续就诊合作状态,且基本能够达到配合医生治疗的要求;差:患者不能与医生建立持续性就诊合作关系;良:介于依从性良好和依从性不良之间的状态[7]。依从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化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93.0%,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67.0%,两组患者化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焦虑、抑郁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口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胃肠道反应、血管损伤、皮肤黏膜出血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进入骨髓抑制期后,患者会出现乏力、纳差、头昏、心悸、皮下斑点及鼻衄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慌或悲观情绪,认为病情加重,护士应告知患者是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是暂时的负面作用,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动员成功度过骨髓抑制期的患者现身说教,营造积极配合治疗的氛围[8-9]。化疗中定期检测血象,每次疗程结束,必要时做骨穿、腰穿,以便观察疗效及骨髓受抑情况。腰穿后去枕平卧时,头偏向一侧,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定向力障碍等症状。DIC是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识别DIC早期临床线索显得关键而重要[10-11]。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温度、皮肤瘀斑,注射部位、肢端等,其他部位出血等[12]。有创操作时应重视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抽出静脉血的凝结时间,若静脉通路阻塞,抽出的静脉血在很短时间内凝结则及时报告医生;要求护士必须熟知DIC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值,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遵医嘱抢救,以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也要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晕厥和外伤[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化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总之有效护理可预防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并发症,有效的分级护理、科学的饮食控制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振东.血液病临床鉴别诊断治疗与安全用药及护理技术规范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885.

[2] 高芳,骆秋芳.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人的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工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23.

[3] 杨荣雪. 白血病化疗后消化系统症状观察及饮食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6):87-88.

[4] 刘萍. 白血病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91-93.

[5] 徐伟萍,徐俊英.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识别[J].护理学报,2008,15(5):41-42.

[6] 周颖瑜.断指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评分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9):1599,1601

[7] 张鲜花,欧阳利芬,徐玉婷.积极护理干预对于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03):98-99,100

[8] 杨荣雪.白血病化疗后消化系统症状观察及饮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6):87-88.

[9] 文从军.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 9-10.

[10] 朱李艳.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2005,19(5B):895-896.

[11] 廖红梅.66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113-114.

[12] 牟玉华,关丽婵,刘莉.3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6(24):42-42.

[13] 瘳秀梅.外周静脉中心置管的选择和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4(24):175.

[14] 张小平,钟淑清.静脉注射对化疗药物意外渗漏致组织坏死讨论[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5(24):243.

[15] 高安丽.老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3(31):55.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9~82岁,平均(53.2±7.3)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69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有关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强的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或者强的松+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进行化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或者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进行化疗。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

结果

护理效果:本组85例患者都完成了2个疗程的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87.5%(14/1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66.7%(46/69)。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

讨论

胃肠道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腹泻、呕吐等,有些反应严重的患者甚至只能被迫中断治疗[1]。目前,对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止吐剂。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在出现呕吐反应时,立刻让患者服用止吐药物,根据患者的程度不同,可以选择性给予抗组胺药物或者吩噻嗪类药物。

化疗血管的护理:化疗的药物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大的刺激,特别是对血管组织。所以,护士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掌握熟练穿刺技术,并由远端向近端穿刺,从而避免对患者局部位置的反复刺激。在使用长春新碱和柔红霉素进行治疗时,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对患者的皮肤产生刺激,导致局部疼痛、红肿甚至溃烂[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血管护理,严格按照正确的穿刺步骤进行穿刺:①在使用药物穿刺之前,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试验,确认无误之后,再推注药物;②对于同时使用2种化疗药物的患者,在两药的中间必须使用100mL生理盐水进行间隔,从而减轻刺激;③推注完药物之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发现药物外渗之后,立刻停止输注并进行回抽,然后使用硫酸镁湿敷。④若外渗的药物刺激性较强,可以采用地塞米松与强化可的松进行局部多点注射,并且每天定时检查伤口,防止感染。

心理护理:疾病所带来的疼痛以及不断化疗所带来的痛苦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这样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绝望和焦虑的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对治疗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多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决心,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感染护理:感染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口腔感染最为常见,肛周感染也占一部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指导患者加强清洁工作,多饮水,多食用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蔬果,从而促进肠道的蠕动。对于便秘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使用开塞露等药物进行治疗,便后及时清洗肛周。若患者已经出现感染,可以涂抹痔疮膏,或者在睡前及便后可采用浓度1:50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同时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其他感染的发生,保持空气流通、洁净,并定期对病房内器具、桌椅、门窗等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3]。

不良反应的护理: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会对患者的各大系统以及脏器都产生较强的不良反应,造成脏器损伤。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呼吸功能异常为最常见的脏器损伤,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此时必须马上改变患者的姿势和体位,同时进行低浓度的吸氧处理[4]。从而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及时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在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的隔离。化疗药物还会造成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发生溶解,导致患者的尿酸水平上升,当尿酸在患者的肾小管中产生积聚时会引发尿酸性肾病,并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指导患者多喝水,同时通过补液来稀释患者的血液浓度,使患者每天的补液量保持在300~4 000mL。此外,还可以采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从而减少尿酸结晶。阿糖胞苷等药物会造成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一旦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该药物,采用其他药物进行替换,并采取保肝、护肝等措施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之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85例,对其进行心理、感染等多方面综合护理。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发热、腹泻、口腔溃疡、脱发、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之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不良反应,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珍珍.心理护理对4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22):128,

[2]张彩英,毕静敏,罗彩娴.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10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7):119—121.

[3]张美平,李娜,于晓娜.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201.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血液科门诊于2010 年1 月—2013 年12 月接诊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40 例进行研究。 所有入选者均符合如下条件: (1) 均符合WHO (世界卫生组织) 制定的该病诊断标准; (2) 均无意识或认知障碍, 可以正常进行语言沟通; (3)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 (4) 耐受能力较强[2]。 其中男性患者82 例, 女性患者58 例, 最小年龄为18 岁, 最大年龄为83 岁, 平均年龄为 (57.82±10.32) 岁。 从疾病类型来看, 和血缘相关的HLA配型不相合供者共116 例, 和血缘不相关的HLA配型完全不相合供者共24 例。

1.2 研究方法

该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微移植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为以下几方面。

1.2.1 动员供者采集外周血样与每日7:00 和19:00 对供者注射G-CSF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进行动员, 每天的注射剂量不低于5 μg/kg, 不高于7 μg/kg, 行皮下注射, 持续4~6 d, 从第5 天开始采集外周血。

1.2.2 血样采集方法行外周大静脉穿刺, 将外周血样中的造成血干细胞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分离, 分离过程中的血流速度保持在30~80 m L/min, 每次血样采集时需要经过3~4 h。 然后根据供者血样采集后的血象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第2 次采集。 将浓度为10%的甲基亚砜保存液加入剩余的细胞中, 放置在-196 ℃的温度环境中进行液氮冷冻保存, 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1.2.3 微移植治疗所有患者都需要先接受化疗, 然后输入经G-CSF注射的供者造血干细胞。 选择DA方案进行辅助化疗, 其中的D为每天使用8~10 mg/m2的去甲氧基柔红霉素或者40~50 mg/m2柔红霉素行静脉滴注, 连续3 d;A则是坚持1 周的阿糖胞苷的静脉滴注治疗, 每天120~150 mg/m2。 当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之后, 则进行3 个疗程的Ara-C方案治疗, 在化疗后的1~2 d内进行造血干细胞的输注, 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对DA方案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

1.3 护理方法

首先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然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进行血样采集时需要经常性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 如果存在不适感需要及时给予患者葡萄糖酸钙溶液10 m L静脉注射缓解症状。 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感染的预防护理工作, 包括病室消毒、口腔护理、泌尿系统护理等。 除此之外, 需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高营养的流质食物进食,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护理完成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 对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具体分为CR (完全缓解) 、PR (部分缓解) 、SD (稳定) 和PD (进展) 四个等级, 有效率= (CR+PR) /总例数×100%。 同时, 对患者进行为期24 个月的随访, 观察其2 年生存率和GVHD等疾病的发生情况。

(2) 观察该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采用国际公认WHOQOL-BREF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环境状况和整体状况等五项指标, 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

1.5 统计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利用统计软件 (SPSS16.0)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 给予不同的检验方法, 计数资料给予 χ2检验, 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 其表示形式为均数±标准差 (±s) , P<0.05 表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该组140 例有0 例GVHD患者, 其中有112 例完全缓解, CR率为80%。 经过24 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 共有41 例患者生存, 其2 年的生存率为29.29%。

2.2 生活质量评分

和护理前比较, 该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 环境状况和整体状况等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 所示。

3 讨论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范畴, 主要的发病原因是造血干细胞或者造血祖细胞突然发生变异, 具有异质性和恶性克隆性特点[3,4]。 急性髓性白血病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典型疾病, 其临床特征和的生物学特征具有独特性, 如果患者不具备较强的化疗耐受性[5], 就无法取得理想的化疗效果。 同时,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在经过化疗之后, 很容易发生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导致体内的中性细胞粒和全血细胞数量不断减少。

根据权威杂志的数据统计显示 (2010 年) [6], 急性髓性白血病每年的发病人数都在增长, 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每年新诊断出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 超过75岁的患者所占比例约为35%[7]。

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 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 因为该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年龄较大, 生理机能正不断衰退, 所以对于治疗的反应较弱, 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在该研究中, 该组140 例有0 例GVHD患者, 其中有112 例完全缓解, CR率为80%。 经过24 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 共有41 例患者生存, 其2 年的生存率为29.29%。 这一结果表明微移植方法在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治疗效果显著, 而且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 和护理前比较, 本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环境状况和整体状况等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一结果表明,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后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预后效果的改善,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生存状况[8]。

综上所述,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经微移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且经后期护理干预,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疾病预后,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娜, 丰明星, 赵伟伟, 等.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随访[J].现代医学, 2015 (3) :288-290.

[2]钟樱红, 罗华山, 黎民君, 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 2015 (11) :20-21.

[3]王存邦, 白海, 葸瑞, 等.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DLI-IL-2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1 (1) :55-58.

[4]曹琳琳, 孙自敏, 刘会兰, 等.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血缘脐血与血缘相关移植的比较:单中心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 2011 (7) :878-882.

[5]王存邦, 白海, 葸瑞, 等.急性髓性白血病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DLI+IL-2治疗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0) :2074-2076.

[6]王赛男, 王丹红, 胡亮钉, 等.细胞免疫治疗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J].疑难病杂志, 2012 (5) :388-389.

[7]吴必嘉, 龚峻梅, 郭天剑, 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23) :4359-4366.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均经骨髓细胞学检验确诊。实验组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0~70岁, 平均 (36±6.5) 岁, 18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 1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1~67岁, 平均 (35±6.5) 岁, 17例为AML, 13例为ALL。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①护理人员与家属和患者进行诚恳的、直接的心灵交流, 遵照“真诚、尊重、共情、个体性”原则, 建立与患者相互信赖的关系, 积极配合治疗。②采用指导、提问患者等方式, 识别和发掘患者认知性错误、自动化思想、复杂的负性思维和潜在的功能性假设模式, 找出非理性、不切实际的成分, 避免错误识别。③收集患者资料, 运用沟通技巧,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引导患者袒露心声, 提供宣泄情感的渠道, 分析产生心理症结的根源, 恰当评估心理治疗模式[3]。④通过澄清、阐述、记录、真实性检验和去注意等方法, 分析患者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认识心理上的本身缺陷。⑤教会患者呼吸调节、音乐治疗、冥想静坐和生物反馈等心理放松技术, 舒缓患者情绪, 激发患者自身活力, 高度放松身心, 释放压抑情绪。⑥通过互动和实践, 重建认知, 实现具有适应能力的、现实的认知模式, 制定科学合理地行动方案, 对生活逐步达到有效控制, 体验到实践中成功的快乐。

1.2.2 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脉搏、体温, 定期监测血常规等。将患者安置在小房间, 做好保护性隔离, 病室应定期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并限制呼吸道感染者探视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洗手指征, 避免交叉感染[4]。遵医嘱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抗生素。对于肛周感染者, 高锰酸钾泡浴及复合碘棉签擦拭肛周。口腔溃疡者, 采用朵贝氏漱口水或0.9%NaCl溶液漱口3次/d。

1.2.3 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注意加强营养, 少量多餐, 注意多饮水, 食物要尽量可口, 减少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 利于排泄毒素。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见表1。

[n (%) ]

3 讨论

治疗白血病最常见、最主要的方法是联合化疗, 缓解率>80%[5], 可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缓解率。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 可抑制和杀伤白血病细胞, 损害正常组织。但化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常限制顺利进行化疗。因此, 良好的护理在化疗期间极为重要, 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 提高疗效。

护理人员应掌握并发症的防治原则, 熟练掌握化疗药的不良反应, 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通过适当、全面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可使患者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 伤痛减轻, 心理顾虑消除, 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的生存期延长[6]。

综上, 在化疗期间, 护理人员应有细致观察能力,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制定护理措施,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 可使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加,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法 将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30例, 加强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综合护理,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 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在化疗期间,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可使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加,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护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9-172.

[2]林宁, 吕欣, 马冬.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2) :47.

[3]鲁颖.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0 (8) :31.

[4]李英, 张绪芬.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2) :25-26.

[5]曲晓红.急性白血病化疗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3) :37-38.

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临床观察 篇8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感染,临床研究

急性白血病的联合化疗常导致骨髓抑制,巾性粒细胞低下甚至缺如,并发各种重症感染,成为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26例合并感染的有关因索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至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50例AL患者,其中35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1.2岁。将体温在38.5℃以上或37.5℃以上且有明显感染的患者定为感染,而将入院3d以后发生感染的患者确定为院内感染。所有患者均按全国统一标准诊断[1]。

1.2 方法

本文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χ2检验[2],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感染率及病死率

所有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出现合并感染的患者有38例,感染率为76%。其中25例患者入院时即出现合并感染,占50%;12例患者于入院3d以后发生感染占24%;16例次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2%,4例患者因感染直接死亡,占8%。

2.2 感染部位

38例感染中,13例患者为泌尿道感染,2例患者为肛周感染,1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3例患者为口腔感染,2例患者为肠道感染,11例患者为肺部感染,1例化脓性扁桃腺炎,1例患者出现败血症,两个部位以上的感染4例。

2.3 致病菌

3 8例感染中1 7例次有细菌学资料。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株(8%),1株克雷白杆菌,1株绿脓杆菌,1株大肠杆菌,1株赫尔曼埃希菌。

2.4 易感因素

2.4.1 住院时间

16例次院内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d,明显高于院内未感染组8d的平均住院时间。

2.4.2 白细胞数

5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 6例次出现院内感染,其中2例次白细胞数<0.5×109/L的患者均发生感染(100%);白细胞数在(0.5~2.5)×109/L的9例次中8例次发生感染(88.89%);白细胞数>2.5×109/L 5例次中3例次发生感染(60%);白细胞>2.5×109/L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白细胞<2.5×109/L的感染率(P<0.5)

2.4.3 化疗强度

5例采用普通病房急淋VMP或VDP[3]方案一疗程的患者中3例发生感染,应用VP方案3例中1例(33.33%)发生感染。5例采用急非淋HAM或HAD方案一疗程的患者中4例(80%)发生感染,25例应用DA或MA方案一疗程的患者中8例(32%)感染发生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2.4.4患者年龄

50例患者55岁以下33例中15例发生感染(45.45%),55岁以上17例患者8例发生感染(47.06%),二者无显著差异。

3讨论

由于急性白血病需进行反复化疗,同时患者本身的病变等都可能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出现明显下降[4,5]。因而急性白血病引发的其他感染会加重病情,甚至使治疗失效,患者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在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是须进行严格消毒以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但是就目前来说抗生素在普通病房预防性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增加了霉菌感染机会。从本文中可知,呼吸道和泌尿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此外口腔黏膜及咽部等部位的感染也较为常见。而引发感染的细菌多为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再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护理是因积极采用细菌培养及胸部X线检查,作到尽早发现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汪复.新世纪感染领域碰临的任务与挑战[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3):1-2.

[2]熊盎元,瞿群华,张新华,等.201例急性白血病死亡分析爱经验教训[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6,9(3):118.

[3]宫超.急性白血病感染100例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01,10(3):165-166.

[4]王志红.急性白血病感染与缓解关系的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13(1):48.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篇9

【关键词】 白血病;急性感染;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68-01

急性白血病的联合化疗常导致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低下甚至缺如,并发各种重症感染,成为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对2006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52例合并感染的有关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8例AL均系住院治疗经FAB分型确诊的病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10个月~68岁。共住院229例次。发生感染者52例,93例次,感染率为40.6%,细菌感染发生时间为化疗后0~28d,中位时间10d。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26例,肺部感染18例,口腔感染13例,肛周感染10例,消化道感染9例,泌尿系感染9例、2个或2个部位以上感染5例、无明确感染灶3例。检查菌株29株,其中G-杆菌16例次,次数最多,占55.2%。

1.2感染病原菌检测

93例次感染中,经病原学检测48例次,包括铜绿假单孢菌7株,大肠杆菌5株,克雷白氏杆菌3株,肺炎球菌1株。G-菌11例次,占37.9%,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草绿色链球菌2株,白色念珠菌2株。

1.3感染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关系

ANC<1.0×109/L的92例次中感染率77.2%。而ANC>1.0×109/L的137例次中感染率为16.1%,二者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85.23,P<0.01),而ANC<0.5×109/L的48例次中感染率高达87.5%,且以重度感染为主,占重度感染的86.4%(见表1)。

表1ANC与感染例数

2讨论

本组因感染死亡者占死亡患者的40.8%,与SalonenJ等报道的42%~56.2%相符,说明感染是死亡的重要因素。AL患者长期化疗,抵抗力低下,中性粒细胞缺乏。熊金元等报道,粒细胞<1.0×109/L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发现当粒细胞<0.5×109/L,重症感染发生率为79.2%。临床中出现严重的口腔糜烂溃疡,难以吞咽进食,化脓性肛周脓肿、肛瘘、肛周炎、重症肺部感染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出现,患者痛苦不堪,抗生素疗效差,因此在足量有效抗生素及局部治疗的同时,尽早使用G-CSF,皮下注射100μg/d,以缩短骨髓抑制期,直至中性粒细胞恢复至1.5×109/L以上停用,一般3d~7d。

出现严重感染者经体外药敏试验再行调整用药。轻度感染使用β内酰氨类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静脉点滴,中重度感染使用头孢哌酮、头孢塞肟钠、菌必治,若3d~4d不见效,改用复达欣、泰能等高效抗生素。头孢类用药时间不宜过长,3d~4d未能见效,马上换用其他如喹诺酮类药物,以免继发真菌感染,真菌感染输注大扶康,二性霉素B。

AL患者易感染,预防工作也极为重要。我们的措施是:常规口腔含新鲜大蒜,雷夫奴尔、洗必泰交替漱口,口服肠道难以吸收的抗生素,肛门坐浴,严格病室消毒,有条件者入层流室。患者若能度过严重感染关,易取得缓解,而且缓解期长。

医院对血液病病房定期消毒,做好化疗前预防性宣教,医护人员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当患者体温>38.5℃,并持续24 ̄48h应考虑已发生全身性感染,此时要积极寻找感染灶,根据感染部位特征及时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和足量应用抗菌药物。一般首选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尽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待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明确,选用对病原菌敏感抗菌药物。对在抑制期感染较重者,适当配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参考文献

[1]熊建球,何虹,付荣华.肿瘤化疗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60-162.

[2]陶丽菊,陈诗强,王小超.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42-344.

[3]李佩章,陆一平,陈艳华,等.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745-1746.

[4]耿贺梅,刘运秋,杨翠芹,等.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47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337-1338.

[5]金卫群.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38-1540.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篇10

1 主要表现

1.1 口腔黏膜炎

包括口腔的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病率约为50%[2]。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大剂量使用抗代谢化疗药时, 患者常在第3天至第5天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致溃疡, 疼痛剧烈。化疗后7~14 d易发生口腔黏膜溃疡, 溃疡可发生在两侧颊黏膜、口唇内侧、齿龈、舌尖及舌边缘。

1.2 口腔出血

常发生在口腔黏膜和齿龈处, 因口腔黏膜下结缔组织疏松, 没有张力, 因此, 出血多呈血泡状。

1.3 口腔内黏膜炎和出血的关系

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黏膜炎的发生导致口腔内出血概率增加。相反, 口腔内出血, 必然使得黏膜炎出现的概率增加。

2 发病原因

2.1 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原因

2.1.1 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

临床白血病化疗病人口腔感染发生率为40%~66%, 即使在层流病房, 也有19.2%的病人发生口腔感染[3]。①不正确刷牙、剔牙等习惯破坏口腔内黏膜屏障, 助长了口腔致病菌的生长而导致口腔感染。另外, 白血病患者由于鼻腔出血, 常采用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 迫使患者张口呼吸, 致口腔黏膜干燥、出血, 病原菌随之进入导致口腔感染[4]。②长期住院也是口腔感染的重要因素, 这是由于条件限制, 耐药菌株传播造成的[5]。③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二重感染, 以真菌性口腔炎为多见。

2.1.2 化疗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抑制了病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内DNA的复制和细胞增生, 导致基底细胞更新障碍, 引起黏膜萎缩, 胶原断裂, 形成口腔黏膜溃疡[6]。

2.2 口腔出血发生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是白血病发生口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且常发生于两颊部和齿龈部[7]。但也会由于口腔黏膜受食物挤压损伤或不正确的口腔护理方式导致。

3 口腔黏膜溃疡评估标准及内容

参照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8], 将口腔溃疡依轻重反应程度分为5度, 0度黏膜正常;Ⅰ度黏膜红斑, 疼痛, 不影响进食;Ⅱ度黏膜红斑明显, 疼痛加重, 散在溃疡, 能进半流质饮食;Ⅲ度黏膜溃疡及疼痛比Ⅱ度明显, 只能进流质饮食;Ⅳ度疼痛剧烈, 溃疡融合成片状, 不能进食。

4 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护理

4.1 口腔黏膜炎的预防

谭春琼[9]运用改良口腔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进行干预, 即在接受化疗前进行口腔护理, 并仔细检查口腔及牙齿情况, 寻找潜在的感染病灶, 寻找局部斑块及创伤的原因, 去除牙垢及牙结石, 修复龋齿, 加强口腔卫生, 采用改良的Stillma的刷牙法, 化疗期间如无禁忌, 鼓励患者继续加强口腔卫生, 进行刷牙。发现运用此方法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程度及主观不适均较轻, 但发生率降低并不明显。李蓉萍等[10]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的研究中发现口腔炎症和口腔溃疡发生持续的时间与pH值减低持续的时间显著相关, 认为只要及时选用合理漱口液, 调整pH值, 认真观察, 有效护理, 可以降低口腔并发症发生的程度。赵风军等[11]研究发现生理盐水漱口可有效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霉菌性口腔炎, 并且安全、经济、可靠。黄静等[12]在碘伏和口泰对口腔黏膜炎防治疗效的对比分析中, 发现在白血病化疗期间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0.05%碘伏明显优于口泰。高秀凤等[13]在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预防中, 研究比较主要成分为七叶一枝花、一支黄花的双花漱口液和口泰的作用, 发现二者预防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双花漱口液的价格更为低廉, 病人更易接受。华小丽[14]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发现此方法简单易行, 优于常规口腔护理方法。中西医结合方法即将黄连10 g、黄柏20 g、黄芪20 g, 白芷8 g, 白及15 g用温水浸泡12 h后过滤, 加洗必泰50 ml口腔内喷雾。黄英英[15]研究含有三氯新 (DP300) 的牙龈冲洗液和复方硼砂在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中, 发现牙龈冲洗液对口腔溃疡的预防作用优于复方硼砂溶液, 且病人在口感上更易接受。

4.2 口腔黏膜炎的护理

4.2.1 炎症性反应的护理

潘惠芳等[16]采用传统口腔护理联合两性霉素B氧气雾化吸入的口腔护理方法用于白血病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 可以明显提高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口腔疼痛的缓解率和创口愈合率, 同时, 显著减少口腔护理时间, 达到口腔真菌感染症状消失、咽试子真菌培养阴性的目的。罗世惜等[17]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4~10 d予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8万U进行口腔喷雾治疗口咽感染, 每次20 S, 每日3次, 7天为1个疗程, 既能杀菌, 又有抗炎消肿作用。对口腔疼痛者加用2%利多卡因5 ml进行喷雾, 可减轻病人疼痛症状, 有利于进食和机体抵抗能力的恢复。

4.2.2 溃疡性反应的护理

陈燕[18]应用紫外线治疗仪照射的方法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口腔溃疡, 效果显著, 且操作简单、方便、用时少, 护理中出血、疼痛发生明显减少, 病人易于接受并配合。G-CSF能有效地减轻口腔膜炎的程度和缩短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胡晓玲[19]应用G-CSF溶液局部涂抹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的溃疡, 效果明显, 无刺激, 无味, 无不良反应, 无过敏, 且作用快。庄洪霞[20]使用扶剂复 (重建人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cf) 与锡类散或碘甘油对比治疗白血病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 发现扶剂复对口腔溃疡的疗效要优于后者。陈爱等[21]研究蒙脱石散对治疗白血病化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 发现蒙脱石散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口腔溃疡药膜治疗, 且进食恢复早, 病程缩短, 价格便宜。骆运晖等[22]将以银花藤为主要成分制成的银连含漱液用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防治, 有效地促进了口腔溃疡的好转与康复。李香云[23]将黄芩、黄连、黄柏各10 g用香油30 ml炸成炭后淋出香油20 ml, 将叶酸2.0 mg、腺苷B12 1 mg擀成面、2%利多卡因4 ml混合后调匀, 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处。诸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可增加口腔局部抵抗力, 促进溃疡愈合, 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王莉[24]将六神丸碾碎成粉, 加入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 即六神丸糊, 用于白血病化疗所致的溃疡面, 发现六神丸糊可明显减轻口腔溃疡的反应程度, 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5 口腔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前口腔出血预防的相关报道鲜见。齿龈渗血可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 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25]。出血量少及口腔黏膜、舌部血疱时用冰冻紫地合剂含漱, 每天四五次, 每次20~30 ml, 口中保留8~10 min[26]。冰盐水漱口, 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27]。另外, 还可在漱口液中加入云南白药以止血。止血效果不明显时, 用冰生理盐水100 ml加入凝血酶500万U, 蘸于明胶海绵上局部止血。

以上综述了白血病口腔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希望能够有助于指导临床采用正确的防治措施, 减轻患者的痛苦, 预防全身感染, 提高白血病的缓解率, 延长生存期。

上一篇: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下一篇:基于市场的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