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护理

2024-11-12

急性白血病护理(共12篇)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 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提高缓解率, 延长生存期。方法 总结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 26例患者接受化疗后完全缓解14例, 部分缓解8例, 好转2例, 未缓解2例。结论 化疗期间护理人员正确细致的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毒副作用,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感染,预防,护理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预后差, 联合化疗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以期骨髓增生受抑, 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目的, 但化疗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 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如感染、出血等。化疗期间正确细致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 减少并发症, 提高缓解率, 延长生存期。现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为我院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住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14例, 年龄14岁~76岁, 平均年龄45岁, 病程2个月~6年, 均接受过不同药物、不同剂量的化疗。

2 护理措施

2.1 休息与活动

患者化疗期间护士可根据患者体力, 与患者共同制订日常活动计划, 指导患者适量活动, 以减少体力消耗。加强生活护理, 将常用物品放置于易取处, 避免因体力消耗而加重病情。

2.2 加强营养

化疗期间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少食多餐, 化疗前后1 h~2 h避免进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应在2 000 m L以上, 以促进代谢, 减少化疗的毒性。

2.3 病情观察

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并记录体温变化及热型, 有无感染征象, 皮肤黏膜及出血斑点, 有无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注意淋巴结、肝、脾的大小, 有无骨、关节疼痛等, 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 注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值。

2.4 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2.4.1 局部反应的护理

某些化疗药物, 如螺红霉素、氮芥、阿霉素、长春新碱等组织刺激性大, 多次注射或药液渗漏常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 故应注意: (1) 保护血管, 依前臂、手背、手腕、肘前窝的次序选择静脉注射部位, 若刺激性强、药物剂量过大时宜选用大血管注射, 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穿透血管。 (2) 静脉注射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 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 药物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方能拔除针头。注射毕轻压血管数分钟止血, 以防药液外渗或发生血肿。 (3) 输注时疑有或发生外渗, 立即停止注入, 不要拔针, 由原部位抽取3~5 m 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 局部注入8.4%碳酸氢钠5 m L, 拔掉注射针, 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 亦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发生静脉炎时处理同药液外渗, 伴有全身发热或条索状红线迅速蔓延时, 可使用治疗紫外线灯照射, 每日1次, 每次30 min[1].

2.4.2 骨髓抑制的护理

多数化疗药具有抑制骨髓作用, 一般化疗后7 d~14 d血象降至最低点, 之后5 d~10 d逐渐恢复, 所以从化疗开始至结束后2周, 应加强预防出血和感染的护理。定期复查血象, 化疗结束后再行骨髓穿刺, 以便了解骨髓抑制情况及评价疗效, 并根据病情给予及时对症营养支持治疗。

2.4.3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化疗期间应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饮食要清淡、可口, 少量多餐, 进食前后休息一段时间, 当患者恶心、呕吐时不要让其进食, 及时清除呕吐物, 保持口腔清洁, 必要时, 遵医嘱在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 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2]。

2.4.4 肝、肾功能损害的护理

甲氨蝶呤、疏嘌呤、左旋门冬酰胺酶对肝功能有损害作用, 故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黄疸, 定期监测肝功能。环磷酰胺可引起血尿, 输注期应保证输液量,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补水4 000 m L, 以稀释尿中药物浓度, 防止出血性膀胱炎, 遵医嘱口服别嘌醇, 以抑制尿酸的合成。观察小便的颜色和量, 一旦发生血尿, 应停止使用, 同时检查肾功能。

2.4.5 心肌毒性护理

如阿霉素、高三尖杉酯碱等药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脏传导损害, 使用前应检查心电图及心功能, 对于老年或有心脏疾患的人, 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并要缓慢注入药物, 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2.5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药物的作用不仅是杀伤白细胞, 正常细胞同样要受到杀伤。因此患者在诱导缓解期间很容易发生感染, 当成熟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时, 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此时最好行保护性隔离, 若无层流室则安置患者于单人病房, 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 谢绝探视, 以避免交叉感染。一旦有感染, 遵医嘱用强有力的抗生素, 常用第三代头孢类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及头孢他啶等。

2.6 口腔护理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易引起口腔黏膜的溃疡及炎症, 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的完整性, 有无充血、疼痛、溃疡及出血等情况, 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指导患者勤漱口。患者化疗后抵抗力下降, 易感染, 应用抗生素时间较长, 易并发真菌感染, 在化疗时应给予3%碳酸氢钠液及制霉菌素溶液 (生理盐水500 m L+制霉菌素500 U) , 漱口前摇匀交替使用漱口。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 进行口腔护理1 d 2次, 用思密达涂予口腔黏膜溃疡处, 患者因疼痛不能进食时, 在进食前予1%普鲁卡因溶液含漱口可有效缓解疼痛。

2.7 预防肛周感染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预防肛周感染非常重要。每天注意观察有无肛周脓肿、感染的征象, 加强肛周护理, 睡前便后给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30 min, 体质虚弱者给予肛周湿敷, 保持大便通畅, 对有便秘的患者, 化疗期间常规服用缓泻剂[3]。

2.8 心理护理

向患者家属说明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 虽然难治, 但目前治疗进展快, 效果好,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亲友要给予患者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给患者一个安全、安静、舒适和愉悦宽松的环境,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3 讨论

通过对2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 笔者深切体会到白血病治疗的预期效果不仅取决于化疗方案, 也与细致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原则, 对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此外, 护理人员在患者化疗期间做好健康宣教也很重要, 全面的、适当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 减轻患者的病痛, 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有利于延长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化疗前应对患者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做好解释工作, 加强饮食指导, 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入, 严密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 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秋萍, 苑秀珍, 高丽红.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1.

[3]郑春荣, 秦晶, 吴杰.加强口腔肛周护理降低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率[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 :14-15.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2

【关键词】 急性红白血病 AMLM6 免疫表型 核型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te ErythoLeukemi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rythroleukemia(AMLM6).Morphology, immunophenotype and cytogenetic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29 patients with AMLM6 and were compared with 30 AMLM2 pati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immature cells(2%-10%)and erythroblast, and puncture of bone marrow revealed myelodysplastic features involving multiple hemopoietic lineages in bone marrow of 19 patients.Flow cytometry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frequency of GlyA in M6 significantly increased(66.67±23.86)% and higher than that in M1, M2, M3, M4 and M5(p<0.01).The expression frequencies of HLADR(60.00±24.79%), CD34(40.00±24.79%), CD38(33.33±23.86%)in M6 were high, and the frequencies of myeloid immunophenotypes CD13(66.67±23.86%), MpO(33.33±23.86%), CD33(46.67±25.25%), CD15(33.33±23.86%), CD117(46.67±25.25%)were common as well in M6.Lymphocytic immunophenotypes CD3, CD4, CD19 were detected in part of patients with M6, and the expression frequencies of CD4 was 26.67%.The expression frequences of CD38, CD33, CD15, MpO in M6 were less common than that in M2(p<0.01).In 4 out of 9 M6 patients the chromosomal abnormatility(44.44%)was seen, in one of which 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y was found.The complete remmision rate of M6 patients was 29.41%, and lower than that of M2 patients(68.18%, p<0.01).It is concluded that GlyA is a specific immunophenotype in M6, which can help to distinguish M6 from other type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poor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ponse may correlated with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acute erythroleukemia, AMLM6, immunophenotype, karyotype

J Exp Hematol 2007;15(3):466-469

M6是一种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同时累及多个细胞系,临床预后较差。由于该亚型急性白血病相对少见,对其生物学表型了解不多,为进一步探讨M6的生物学特征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我们对29例M6初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29例M6患者均为我院1995-2005年初治住院病人,符合2001年WHO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7-68岁,中位年龄43岁。随机抽取我院1995-2005年进行免疫学分型的初治M2住院病例30例作为对照。为进一步比较GlyA抗原的变化,另选择M1 20例,M3 15例,M4和M5共15例进行免疫分型作为对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 Exp Hematol 2007;15(3)急性红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疗效研究形态学检查

骨髓及外周血片经瑞氏染色分类,同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包括髓过氧化物酶,非特异性酯酶、糖原染色的细胞学检查。

免疫学分型

治疗前采取患者骨髓,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用的单克隆抗体包括HLADR、CD2、CD3、CD4、CD5、CD7、CD8、CD10、CD11b、CD13、CD14、CD15、CD16、CD19、CD20、CD22、CD33、CD34、CD36、CD38、CD56、CD71、CD117、MpO、GlyA、cCD79a。阳性病例判断标准依据EGIL标准:淋系抗原阳性细胞≥20%,髓系抗原阳性细胞≥20%,MpO≥10%。

染色体核型分析

治疗前采取骨髓,直接法或24小时培养法处理标本,用G带或R带法显带,根据国际人类染色体(ISCN 1995)命名核型。

治疗方法

M6病例及对照组M2病例多采用标准D(H)A方案化疗,仅2例M6采用CAG方案(D:柔红霉素,H:高三尖杉酯碱,C:阿克拉霉素,A:阿糖胞苷,G:粒细胞刺激因子)。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1]判断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

统计学方法

F检验,抗原阳性率估计95%的可信区间。

结 果

外周血涂片

29例M6患者外周血片中均可见外周血幼稚细胞,幼稚细胞所占比例不一,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为2%-10%,但均可见有核红细胞。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除1例骨髓增生减低外,其余28例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所有病例非红系原始细胞记数(NEC)>20%,红系细胞记数>50%,19例存在多系发育异常,红系以细胞巨幼变为主,巨核系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为主,粒系可见pelgerHeüt畸形及Auer小体,幼红细胞pAS呈+ — +++。

免疫学分型

本组M6病例GlyA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23.86)%,明显高于其在M2、M1、M3、M4及M5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GlyA在M1、M2、M3、M4和M5、M6中的阳性表达率具体见表1。

本组 M6病例除表达上述抗原外,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CD15、MpO,其中CD13、CD117的阳性表达率在M6和M2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3、CD15、MpO在M6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M2(p<0.01),以上抗原在M6与M2中的阳性表达率具体见表2。本组M6病例不伴CD14表达。部分M6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如CD3、CD4、CD7、CD19,其中CD4阳性表达率较高达26.67%,一般仅伴有单一淋系抗原表达。M6与M2免疫表型比较具体见表2。

核型

本组29例M6病例中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9例,4例(44.44%)患者具有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46,xy,cht(6)40%;46,xy,c(87%), mar(13%);46~47,xx, 21[3]20%;49,xy,dup(1)(q3241), 4, 5, 8,其中1例为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i>3处染色体数量异常和/或结构异常)(cht:染色单体;mar:母源;dup:重复)。

疗效

本组M6病例化疗21例,其中17例的疗效可以进行判断。化疗完全缓解(CR)5例,CR率为29.41%;对照组M2病例中化疗26例,其中22例的疗效可以判断,化疗完全缓解(CR)15例,CR率为68.18%。两者相比较,M6化疗CR率低于M2化疗CR率(p<0.01)。对伴有多系发育异常的的M6病例化疗,结果无1例缓解。

讨 论

M6作为造血系统的肿瘤性疾病[3],除存在原始细胞数量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往往存在多系发育异常,累及二系或三系,形态学表现复杂,给M6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易与MDS混淆。此时原始细胞计数成为辨别的要点,有核红细胞pAS +—+++,特别是强阳性也可以辅助诊断M6,而M6化疗效果不佳可能也与这个特点有关。

AML由于细胞发生克隆增殖的阶段不同, 存在某些系列多样性和异质性,单一依据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急性白血病已显得不足。随着MICM分型的提出,用单克隆抗体分析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 从而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及分化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研究中M6的Gly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2(p<0.01)。Kemmitz等[4]用40种单克隆抗体分析了136例AML病例的免疫表型,5例诊断为M6的病例GlyA均为阳性,而其他亚型表达均为阴性。SanMiguel等[5]回顾性研究了98例AML病例,其中5例M6病例4例GlyA阳性表达,其他病例表达阴性。然而,以上研究中的M6病例数较少,而本研究中M6病例数达29例,进一步证明M6特征性表达GlyA是鉴别M6与髓性白血病其他亚型的一个重要指标[6]。

本研究中M6除特征性表达GlyA外,HLADR、CD34、CD38阳性表达率也较高,部分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如CD3、CD4、CD19,其中CD4的表达高达26.67%,且一般仅伴有单一淋系抗原表达。通过分析这些抗原的表达,可以探知M6的起源。过去很多学者认为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标志,认为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可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CD34阳性的细胞均是造血干细胞,相反其中98%以上是早期和晚期的造血祖细胞,所以CD34 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标志[7]。造血干细胞白血病具有髓淋两系同时或先后受累,或白血病细胞表型跨越髓淋两系的特点,此类白血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而大多数的白血病仅累及髓系或淋巴系或某一个细胞系,甚至某一系的某一个分化阶段。因此,M6并非传统观点认为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白血病,而是恶变扩增的粒红祖细胞阶段[3,7]。本组M6病例中髓系抗原的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13>CD33,CD117>CD15,MpO>CD11b,CD71,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9]。

M6患者的化疗疗效差,在本组病例中化疗完全缓解率为29.41%,较文献报道M6经强烈化疗CR率40%-62%要低,这可能与随访丢失及有些病例中断治疗有关[3,8]。本研究表明,M6化疗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M2,分析其原因可能与M6自身的免疫表型有关。本组M6病例中CD38,CD33,CD15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M2,而已有文献报道上述抗原提示白血病细胞分化良好及白血病预后良好[9,10]。CD34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抗原标志,很多学者认为它与AML的低缓解率和短生存期有关[6,8],本研究也表明,伴CD34阳性表达M6病例化疗缓解率明显低于CD34阴性表达者[6]。本研究表明,伴CD11b阳性表达M6病例的化疗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其阴性者,而伴HLADR、CD13、CD33、CD15、CD117阳性表达的M6病例无1例缓解。

长期的临床观察证明,染色体异常对AML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本组病例中4例核型异常,其中1例为复杂核型异常,结果发现化疗对核型异常者均无效。M6核型异常易见,化疗对核型正常者的效果优于异常者。M6的复杂核型异常常见于5、7、8号染色体,多倍体增加也多见[11],本组研究曾观察到以上特点。M6患者的化疗效果差,也可能还与原发耐药有关[12,13],有关此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5-216

2肖志坚,郝玉书,卞寿庚等.红白血病MIC特征分析.白血病,1997;6:132-134

3Cuneo A, VanOrshoven A, Michaux JL, et al.Morphologic, immunologic and cytogenetic studies in erythroleukemia: evidence for multilineage involve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distinct cytogenetic clinicopathological types.Br J Haematol, 1990;75: 346-349

4Kemmitz J, Freund M, Helmke M, et al.Annotations concerning the correlation of the immunophenotype of leukemia cell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s with FAB classification.Br J Haematol, 1987;66: 279-282

5SanMiguel JF, Gonzales M, Canizo MC, et al.Surface marker analysis in acute leukemia and correlation with FAB classification.Br J Haematol,1986;64: 547-551

6Bene MC, Castoldi G, Knapp W, et al.proposals for the immun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leukemias.European group for the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eukemias(EGIL).Leukemia, 1995;9:1783-1786

7唐佩弦.造血干细胞研究发展历史引发的思考.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13: 723-732

8程晓文,马红霞,陈珏等.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表型与预后的关系.现代免疫学,2005;25:70-77

9Creutzig U, Harbott J, Sperling C,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rface antigen express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sults of study AML-BFM-87.Blood, 1995;86: 3097-3101

10刘艳荣,于弘,常艳等.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浆抗原的方法及其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意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10:17-21

11Kita K, Miwa H, Nakase K, et al.Clinical importance of CD7 expression in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The Japan Cooperative Group of Leukemia/Lymphoma.Blood, 1993;81 : 2399-2405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3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而反复多次的穿刺及化疗的外渗可造成局部损伤,使病人感到疼痛不适,而经外周插入中心靜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减轻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1],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PICC置管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9年以来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中使用PICC置管后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急性白血病应用PICC化疗者52例,年龄18~74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导管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规格型号:7617405,产品标准编号YZB/USA0235-2008。插管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其中首选贵要静脉。插管后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中下1/3处,置管后经X光定位确定置管成功。

2护理问题及措施

PICC的应用为化疗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提高了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置入性、创伤性操作,PICC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根据存在的这些问题,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结合临床相关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如下:

2.1机械性静脉炎

有关资料显示,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与插管时的机械损伤、化学刺激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有关。①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操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穿刺部位。②置管后12小时预防性应用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3天[2]。③如出现静脉炎时,应嘱患者抬高患肢,避免过度活动,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间歇期用喜疗妥涂擦。④化疗过程中,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加强巡视。

2.2感染

由于化疗药物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免疫力下降和营养缺乏,这对PICC后的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①置管后穿刺部位覆盖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次日更换敷贴一次,之后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敷贴有潮湿、污染时则及时更换,密切观察穿刺点处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②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征象,注意体温变化。③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④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正确指导有效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肛周护理等。⑤病室行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⑥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及升白细胞类药物。

2.3导管堵塞

由于血液病患者的特殊性,导管扭曲、受压或封管方法不当等原因,致使导管堵塞在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比较高。①脉冲式正压封管:输液完毕及化疗间期,用浓度为10~100U/ml的肝素稀释液10ml以上冲管,禁止暴力冲管,防止栓塞形成。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时,用无菌生理盐水20ml封管。②尽量避免从PICC导管内采血。③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入氨基酸等黏附性强的药物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正确维护导管。

2.4导管脱出

①妥善固定导管,定期检查并记录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穿脱衣服或入睡时套一丝袜套[3],避免牵拉等。③更换敷贴时,顺向心端揭开,将留在体外的导管“S”形或弧形固定。

2.5带管出院

患者化疗间歇期如带管出院则予以出院指导:①每周至少到医院进行PICC导管维护一次,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渗血等炎症反应。②保持敷贴清洁干燥,若发现异常及时入院处理。③指导患者避免各种感染。④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外展、旋转等动作。⑤定期测量穿刺点上方10cm处臂围并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处理。

3结果

本组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2例(3.8%),导管脱出1例(1.9%),导管堵塞1例(1.9%)。及时有效的护理实施使PICC后静脉炎得到控制,导管脱出得到调整,只有1例堵管未得到及时的溶栓处理而被迫拔管。总之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置管保留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成功率达98.07%。

4讨论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过程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PICC的应用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打开了新的渠道。有效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临床护士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翠环,孙玉梅,对30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调查与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79~582

[2]杜华湿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7-8.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 年龄2~13岁, 平均8岁。幼儿期1例, 学龄前期3例, 学龄期4例, 青春期2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保护性隔离

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有条件者住层流病室, 室内应保持清洁, 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地2次, 紫外线消毒病室1次。

2.1.2 休息

白血病急性期有发热及出血倾向时,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 减少消耗, 防止出血。生活护理需护士完成。

2.2 观察病情, 防止并发症

2.2.1 保护性隔离及无菌操作白血病患儿应安置在相对洁净无菌的病室内, 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室居住。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次, 墙壁、地板每日用1:200氯己定溶液擦洗。粒细胞数极低和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住单间, 有条件者住空气层流室或无菌单人层流床。医护人员进入前须更换拖鞋及隔离衣、戴口罩, 接触患儿前认真洗手, 必要时以消毒液洗手。

2.2.2 化疗期间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皮肤黏膜, 尤其是口腔、鼻、外耳道及肛周等部位。保持口腔清洁, 进食前后应用温开水或漱口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或海绵, 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及牙龈, 导致出血和继发感染;每日清洁鼻前庭并给氯己定油膏或液状石蜡抹鼻;有黏膜真菌感染者, 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搽患处;勤换衣裤, 每日沐浴, 利于汗液排泄, 减少皮肤感染;保持大便通畅, 便后用温开水或盐水清洁肛周, 以防肛周脓肿;肛周溃烂者, 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2.2.3 观察感染早期征象监测生命体征, 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红肿, 外阴、肛周有无黏膜糜烂、渗出、脓肿等;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咽痛等, 发现感染先兆及时处理, 遵医嘱用抗生素。监测血象结果, 中性粒细胞很低者, 遵医嘱皮下注射集落刺激因子, 使中性粒细胞合成增加, 增强机体抵抗力。

2.2.4 防治出血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避免碰伤、刺伤或摔伤出血。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 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及齿龈出血。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腹腔压力增高而诱发颅内出血。尽量减少肌内注射或深静脉穿刺抽血, 各种穿刺后需按压穿刺部位10 min, 以防出血。观察出血表现, 及时处理:观察神志、面色, 皮肤有无瘀点 (斑) 及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 血小板有无数量变化。如口鼻黏膜出血可用浸有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的棉球、纱条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

2.3 化疗副作用的护理

化疗药物毒性大, 如渗漏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密切观察药物是否外漏。要鼓励患儿多饮水, 晨起、餐前、餐后、睡前用生理盐水和2.5%碳酸氢钠漱口, 口唇干燥可涂少许润滑油。每日口腔护理2次。使用氨甲蝶呤、阿糖胞苷、阿霉素、鞣红霉素、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在进行化疗前30 min口服思密达或肌内注射欧贝可减轻胃肠反应。注意调整饮食, 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食欲和体重会增加, 需教育患儿和家长避免食用高盐、高糖和高脂的食物, 以减少高血压、高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发生。

2.4 心理护理

诊断确立后, 无论是对患儿还是对家长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会给患儿心理上投上阴影, 自感悲伤。加上化疗引起脱发, 使患儿不敢面对父母及周围的小朋友。责任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 与患儿一起做游戏、听音乐、画画等, 使患儿精神愉快, 正确面对疾病, 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告诉患儿脱发并不是永久性的, 可以戴假发、头巾和帽子, 一旦停药, 头发会再生。耐心和患儿沟通, 解除其疑问和恐惧, 在治疗护理整个过程中, 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白血病方面的有关知识、主要的治疗方法、巩固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讲解药物的副作用等。让家长了解疾病的治疗全过程。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儿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有效率86.7%。结论 护理过程中, 预防感染、出血、做好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加强营养、做好生活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儿急性白血病,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6.

白血病家庭护理常识 篇5

1、白血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尽量不接触放射性物质和化学毒物;防止病毒感染,如感冒等。如发现有以下情况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尽快查明病因,及早治疗。(1)有贫血的表现:如皮肤粘膜苍臼、头晕、乏力、心慌等。(2)经常感冒,发烧,易得肺炎等。(3)某些部位易出血或出血不易止住,如鼻、牙龈出血等。

2、白血病病人能否长期缓解并且治愈,周密细致的治疗与护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白血病病人无论是在医院治疗,还是在家休养,家庭成员和病人本人必须掌握该病的常用护理知识,并认真执行。

只要严格按医生要求进行白血病治疗,认真做好各种家庭和自我护理,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很多白血病病人可以长期缓解和存活。所以患白血病后,病人及亲属切勿感到悲观和绝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信念,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的好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病情轻或缓解期的病人可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病情重时要保证卧床休息。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54-01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类型中的M3型,是骨髓中以颗粒增多或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起病急,死亡率高,在观察护理中,我们通过对患者的用药前、用药时、用药后的护理,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提高了病情的缓解率,延长了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用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稳定患者的情绪,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和劝慰,关心体贴患者,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帮助建立正确的认识,树立带病生存的信心,克服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让他们知道这一类型的白血病可以用药物治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完成全程治疗。对感情脆弱的患者要严格执行医疗保护制度。

1.2 —般护理 (1)休息:充分休息,可减少机体的消耗,也可避免因活动不慎损伤身体某处而诱发出血或感染;(2)饮食: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新鲜、无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3)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每周洗浴2~3 次,保持口腔清洁,餐前睡前用软毛刷刷牙或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不用牙签剔牙和用手挖鼻腔预防出血感染。便后用高锰酸钾稀释液坐浴,肛周涂抗生素软膏,女性患者加强会阴部护理,尤其是月经期。

2 用药时护理

2.1 加强基础护理 帮助患者制定生活护理计划,保证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摄入,提供安全和安静的休养环境。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 1h,每周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空气细菌指数不能超过250cfu/m3,加强通风,保持温度20~22t,相对湿度60%。地面、床頭橱、桌椅每日擦拭3次。餐具每日开水煮沸1~2次。衣物被褥柔软富有弹性。内衣开水消毒处理后曝晒。患者之间勿相互使用物品预防交叉感染。

2.2 血管的护理 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每日更换一次,以保护血管,防止由于经常穿刺所造成的血管破坏,因患者病程长,长期化疗,我们在输液过程中经常观察,在化疗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建立静脉通道,输完三氧化二砷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冲净。严格控制滴速三氧化二砷滴注时要持续4~5h,大剂量滴注阿糖胞苷每次要持续5h以上以 维持有效血液浓度。为防止毒副作用,严格按稀释浓度操作,不可直接静脉推注或皮下、肌肉注射,防止组织坏死。

3 用药后护理

3.1 定期检测血象血常规每周2 次,白细胞分类每周1次,每疗程前后均要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和出凝血机制。每一疗程结束后做骨髓细胞学检查,以判断疗效及药物的毒副作用。

3.2 观察毒副作用。由于三氧化二砷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外周血和骨髓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增多现象,患者有指尖、口唇麻木类似末梢神经炎的表现。应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应用降白药物如羟基脲等,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肢体的活动情况,以及时发现栓塞。某些患者不需处理停药后也能降至正常。骨髓抑制临床上常以白细胞减少为主。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防止抓伤、跌、碰,遵医嘱应用升白细胞药,必要时遵医嘱输血小板、红细胞等加强支持治疗以防严重贫血和重要脏器出血。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神志、瞳孔、血压变化,倾听患者主诉,如患者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瞳孔不等大、肢体瘫痪等应警惕脑出血发生,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制动,防止情绪波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等,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3观察肝肾功能 患者若转氨酶升高、黄疸、厌油、食欲不振等,提示肝功能可能受损。若颜面水肿,小便色量改变及腰部酸痛等,提示可能肾脏受损。建议复查肝、肾功能,必要时遵医嘱停药,予以保肝、肾治疗。

3.4观察胃肠道反应和出血观察呕吐物、排泄物颜色性状。患者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或消化不良,为防止胃肠道出血,可预防性地静滴H2 -受体阻断剂,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旦出血应及时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精神紧张。

3.5 防治相关性感染 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道、口腔、泌尿系、肛周等。感染患者白细胞大多低于4.0×10

3.6脱发的护理 可发生可逆性脱发,头发脱落影响外观,让患者明白这是暂时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可恢复正常。为了患者的自身形象,可让患者在化疗期戴头套或帽子等加以适当掩饰。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均经骨髓细胞学检验确诊。实验组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0~70岁, 平均 (36±6.5) 岁, 18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 , 1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1~67岁, 平均 (35±6.5) 岁, 17例为AML, 13例为ALL。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①护理人员与家属和患者进行诚恳的、直接的心灵交流, 遵照“真诚、尊重、共情、个体性”原则, 建立与患者相互信赖的关系, 积极配合治疗。②采用指导、提问患者等方式, 识别和发掘患者认知性错误、自动化思想、复杂的负性思维和潜在的功能性假设模式, 找出非理性、不切实际的成分, 避免错误识别。③收集患者资料, 运用沟通技巧,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引导患者袒露心声, 提供宣泄情感的渠道, 分析产生心理症结的根源, 恰当评估心理治疗模式[3]。④通过澄清、阐述、记录、真实性检验和去注意等方法, 分析患者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认识心理上的本身缺陷。⑤教会患者呼吸调节、音乐治疗、冥想静坐和生物反馈等心理放松技术, 舒缓患者情绪, 激发患者自身活力, 高度放松身心, 释放压抑情绪。⑥通过互动和实践, 重建认知, 实现具有适应能力的、现实的认知模式, 制定科学合理地行动方案, 对生活逐步达到有效控制, 体验到实践中成功的快乐。

1.2.2 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脉搏、体温, 定期监测血常规等。将患者安置在小房间, 做好保护性隔离, 病室应定期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并限制呼吸道感染者探视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洗手指征, 避免交叉感染[4]。遵医嘱使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抗生素。对于肛周感染者, 高锰酸钾泡浴及复合碘棉签擦拭肛周。口腔溃疡者, 采用朵贝氏漱口水或0.9%NaCl溶液漱口3次/d。

1.2.3 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注意加强营养, 少量多餐, 注意多饮水, 食物要尽量可口, 减少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 利于排泄毒素。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见表1。

[n (%) ]

3 讨论

治疗白血病最常见、最主要的方法是联合化疗, 缓解率>80%[5], 可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缓解率。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 可抑制和杀伤白血病细胞, 损害正常组织。但化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常限制顺利进行化疗。因此, 良好的护理在化疗期间极为重要, 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 提高疗效。

护理人员应掌握并发症的防治原则, 熟练掌握化疗药的不良反应, 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通过适当、全面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可使患者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 伤痛减轻, 心理顾虑消除, 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的生存期延长[6]。

综上, 在化疗期间, 护理人员应有细致观察能力,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制定护理措施,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 可使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加,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法 将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30例, 加强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综合护理,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 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在化疗期间,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可使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加,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护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9-172.

[2]林宁, 吕欣, 马冬.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2) :47.

[3]鲁颖.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0 (8) :31.

[4]李英, 张绪芬.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2) :25-26.

[5]曲晓红.急性白血病化疗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23) :37-38.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口腔溃疡常发生在化疗期问及化疗结束后, 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5例, 患者年龄17~74岁, 平均40.5岁;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4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0例,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24例, 高中及以上患者31例。

1.2 评估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反应分类标准》中对口腔溃疡的分度。0度:口腔黏膜正常;Ⅰ度:口腔黏膜出现红斑伴疼痛, 不影响进食;Ⅱ度:患者能进食半流质饮食, 口腔黏膜红斑显著、散在溃疡伴剧烈疼痛;Ⅲ度:患者只流质饮食, 口腔黏膜溃疡伴疼痛剧烈;Ⅳ度:患者不能进食, 口腔内片状溃疡伴剧烈疼痛。55例患者其中Ⅰ度10例, Ⅱ度23例, Ⅲ度17例, Ⅳ度5例。

2 结果

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Ⅰ度10例1~3 d愈合, Ⅱ度23例3~5 d愈合, Ⅲ度17例5~8 d愈合, Ⅳ度5例8~15 d愈合, 无1例因口腔感染严重并发全身感染或败血症。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心理护理:由于白血病患者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的担忧, 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讲解疾病的详细情况, 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鼓励安慰多加关心患者, 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基础护理:常规给予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操作动作要轻柔, 避免操作过程中损伤黏膜[3]。尤其对于血小板降低的患者特别注意, 包括两侧颊部黏膜、口唇、舌面及硬腭面、牙齿的内外面及咬合面、牙龈的内外面等;早期观察口腔黏膜的动态变化,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3.3 预防感染的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操作前必须进行洗手并戴口罩, 患者建议必要时戴口罩, 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每日进行含氯消毒液拖地2次, 空气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早晚各消毒1 ,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机会, 防止患者发生感冒。血小板极低患者必需严格实施保护性隔离, 进行单间治疗[4,5,6,7], 对于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严重缺乏, 应提供层流病房, 告知病室内人员要减少走动, 当口腔内出现炎症会发生红肿出血、溃疡等真菌感染, 对于此现象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8,9]。

3.4 饮食护理:口腔溃疡患者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需要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嘱患者应多饮开水, 进食速度适中, 以免损伤黏膜诱发疼痛, 多食新鲜水果汁, 忌酸、辣、过热等刺激溃疡的食物。

3.5疼痛护理:口腔溃疡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随着溃疡的进展, 疼痛越来越剧烈, 患者往往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 程度, 伴随症状, 遵医嘱用1%地卡因小量局部喷雾, 患者取半坐位, 用2%利多卡因含漱, 以缓解口腔溃疡疼痛引起的进食困难。

3.6健康宣教: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嘱患者勤漱口、多饮水, 指导患者自身识别和预测口腔溃疡的并发症。教会患者正确去除嵌顿物, 防止剔牙时损伤牙龈, 禁用牙刷刷牙, 严重溃疡患者加强静脉营养支持, 可用奶瓶或吸管进食流质。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护理对策, 总结其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 Ⅰ度10例13 d愈合, Ⅱ度23例35 d愈合, Ⅲ度17例58 d愈合, Ⅳ度5例815 d愈合, 无1例因口腔感染严重并发全身感染或败血症。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口腔溃疡的疼痛, 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缩短病程, 促进溃疡愈合,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口腔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贾秀玲.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的防治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3 (2) :59-62.

[2]吴艳军, 李风华.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9, 6 (8) :105.

[3]侯杰, 王伟, 韩旭睿.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2) :70-71.

[4]侯英华.白血病合并口腔感染患者口腔p H值变化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5 (9) :25-26.

[5]刘晓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碟呤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体会[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20 (12) :926-927.

[6]李巧芬.白血病口腔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 :105-106.

[7]李瑾, 陶燕燕.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6) :761-762.

[8]周晶.舒适护理对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6 (3) :192.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9~82岁,平均(53.2±7.3)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69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有关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强的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或者强的松+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进行化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或者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进行化疗。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

结果

护理效果:本组85例患者都完成了2个疗程的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87.5%(14/1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66.7%(46/69)。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

讨论

胃肠道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腹泻、呕吐等,有些反应严重的患者甚至只能被迫中断治疗[1]。目前,对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止吐剂。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在出现呕吐反应时,立刻让患者服用止吐药物,根据患者的程度不同,可以选择性给予抗组胺药物或者吩噻嗪类药物。

化疗血管的护理:化疗的药物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大的刺激,特别是对血管组织。所以,护士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掌握熟练穿刺技术,并由远端向近端穿刺,从而避免对患者局部位置的反复刺激。在使用长春新碱和柔红霉素进行治疗时,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对患者的皮肤产生刺激,导致局部疼痛、红肿甚至溃烂[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血管护理,严格按照正确的穿刺步骤进行穿刺:①在使用药物穿刺之前,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试验,确认无误之后,再推注药物;②对于同时使用2种化疗药物的患者,在两药的中间必须使用100mL生理盐水进行间隔,从而减轻刺激;③推注完药物之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发现药物外渗之后,立刻停止输注并进行回抽,然后使用硫酸镁湿敷。④若外渗的药物刺激性较强,可以采用地塞米松与强化可的松进行局部多点注射,并且每天定时检查伤口,防止感染。

心理护理:疾病所带来的疼痛以及不断化疗所带来的痛苦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这样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绝望和焦虑的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对治疗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多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决心,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感染护理:感染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口腔感染最为常见,肛周感染也占一部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指导患者加强清洁工作,多饮水,多食用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蔬果,从而促进肠道的蠕动。对于便秘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使用开塞露等药物进行治疗,便后及时清洗肛周。若患者已经出现感染,可以涂抹痔疮膏,或者在睡前及便后可采用浓度1:50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同时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其他感染的发生,保持空气流通、洁净,并定期对病房内器具、桌椅、门窗等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3]。

不良反应的护理: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会对患者的各大系统以及脏器都产生较强的不良反应,造成脏器损伤。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呼吸功能异常为最常见的脏器损伤,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此时必须马上改变患者的姿势和体位,同时进行低浓度的吸氧处理[4]。从而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及时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在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的隔离。化疗药物还会造成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发生溶解,导致患者的尿酸水平上升,当尿酸在患者的肾小管中产生积聚时会引发尿酸性肾病,并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指导患者多喝水,同时通过补液来稀释患者的血液浓度,使患者每天的补液量保持在300~4 000mL。此外,还可以采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从而减少尿酸结晶。阿糖胞苷等药物会造成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一旦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该药物,采用其他药物进行替换,并采取保肝、护肝等措施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之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85例,对其进行心理、感染等多方面综合护理。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发热、腹泻、口腔溃疡、脱发、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之后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不良反应,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珍珍.心理护理对4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22):128,

[2]张彩英,毕静敏,罗彩娴.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10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7):119—121.

[3]张美平,李娜,于晓娜.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201.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10

1 主要表现

1.1 口腔黏膜炎

包括口腔的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病率约为50%[2]。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大剂量使用抗代谢化疗药时, 患者常在第3天至第5天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以致溃疡, 疼痛剧烈。化疗后7~14 d易发生口腔黏膜溃疡, 溃疡可发生在两侧颊黏膜、口唇内侧、齿龈、舌尖及舌边缘。

1.2 口腔出血

常发生在口腔黏膜和齿龈处, 因口腔黏膜下结缔组织疏松, 没有张力, 因此, 出血多呈血泡状。

1.3 口腔内黏膜炎和出血的关系

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黏膜炎的发生导致口腔内出血概率增加。相反, 口腔内出血, 必然使得黏膜炎出现的概率增加。

2 发病原因

2.1 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原因

2.1.1 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

临床白血病化疗病人口腔感染发生率为40%~66%, 即使在层流病房, 也有19.2%的病人发生口腔感染[3]。①不正确刷牙、剔牙等习惯破坏口腔内黏膜屏障, 助长了口腔致病菌的生长而导致口腔感染。另外, 白血病患者由于鼻腔出血, 常采用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 迫使患者张口呼吸, 致口腔黏膜干燥、出血, 病原菌随之进入导致口腔感染[4]。②长期住院也是口腔感染的重要因素, 这是由于条件限制, 耐药菌株传播造成的[5]。③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二重感染, 以真菌性口腔炎为多见。

2.1.2 化疗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抑制了病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内DNA的复制和细胞增生, 导致基底细胞更新障碍, 引起黏膜萎缩, 胶原断裂, 形成口腔黏膜溃疡[6]。

2.2 口腔出血发生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是白血病发生口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且常发生于两颊部和齿龈部[7]。但也会由于口腔黏膜受食物挤压损伤或不正确的口腔护理方式导致。

3 口腔黏膜溃疡评估标准及内容

参照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8], 将口腔溃疡依轻重反应程度分为5度, 0度黏膜正常;Ⅰ度黏膜红斑, 疼痛, 不影响进食;Ⅱ度黏膜红斑明显, 疼痛加重, 散在溃疡, 能进半流质饮食;Ⅲ度黏膜溃疡及疼痛比Ⅱ度明显, 只能进流质饮食;Ⅳ度疼痛剧烈, 溃疡融合成片状, 不能进食。

4 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护理

4.1 口腔黏膜炎的预防

谭春琼[9]运用改良口腔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进行干预, 即在接受化疗前进行口腔护理, 并仔细检查口腔及牙齿情况, 寻找潜在的感染病灶, 寻找局部斑块及创伤的原因, 去除牙垢及牙结石, 修复龋齿, 加强口腔卫生, 采用改良的Stillma的刷牙法, 化疗期间如无禁忌, 鼓励患者继续加强口腔卫生, 进行刷牙。发现运用此方法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程度及主观不适均较轻, 但发生率降低并不明显。李蓉萍等[10]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酸碱度与口腔护理的研究中发现口腔炎症和口腔溃疡发生持续的时间与pH值减低持续的时间显著相关, 认为只要及时选用合理漱口液, 调整pH值, 认真观察, 有效护理, 可以降低口腔并发症发生的程度。赵风军等[11]研究发现生理盐水漱口可有效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霉菌性口腔炎, 并且安全、经济、可靠。黄静等[12]在碘伏和口泰对口腔黏膜炎防治疗效的对比分析中, 发现在白血病化疗期间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0.05%碘伏明显优于口泰。高秀凤等[13]在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预防中, 研究比较主要成分为七叶一枝花、一支黄花的双花漱口液和口泰的作用, 发现二者预防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双花漱口液的价格更为低廉, 病人更易接受。华小丽[14]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发现此方法简单易行, 优于常规口腔护理方法。中西医结合方法即将黄连10 g、黄柏20 g、黄芪20 g, 白芷8 g, 白及15 g用温水浸泡12 h后过滤, 加洗必泰50 ml口腔内喷雾。黄英英[15]研究含有三氯新 (DP300) 的牙龈冲洗液和复方硼砂在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中, 发现牙龈冲洗液对口腔溃疡的预防作用优于复方硼砂溶液, 且病人在口感上更易接受。

4.2 口腔黏膜炎的护理

4.2.1 炎症性反应的护理

潘惠芳等[16]采用传统口腔护理联合两性霉素B氧气雾化吸入的口腔护理方法用于白血病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 可以明显提高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口腔疼痛的缓解率和创口愈合率, 同时, 显著减少口腔护理时间, 达到口腔真菌感染症状消失、咽试子真菌培养阴性的目的。罗世惜等[17]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4~10 d予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8万U进行口腔喷雾治疗口咽感染, 每次20 S, 每日3次, 7天为1个疗程, 既能杀菌, 又有抗炎消肿作用。对口腔疼痛者加用2%利多卡因5 ml进行喷雾, 可减轻病人疼痛症状, 有利于进食和机体抵抗能力的恢复。

4.2.2 溃疡性反应的护理

陈燕[18]应用紫外线治疗仪照射的方法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口腔溃疡, 效果显著, 且操作简单、方便、用时少, 护理中出血、疼痛发生明显减少, 病人易于接受并配合。G-CSF能有效地减轻口腔膜炎的程度和缩短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胡晓玲[19]应用G-CSF溶液局部涂抹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的溃疡, 效果明显, 无刺激, 无味, 无不良反应, 无过敏, 且作用快。庄洪霞[20]使用扶剂复 (重建人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cf) 与锡类散或碘甘油对比治疗白血病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 发现扶剂复对口腔溃疡的疗效要优于后者。陈爱等[21]研究蒙脱石散对治疗白血病化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 发现蒙脱石散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口腔溃疡药膜治疗, 且进食恢复早, 病程缩短, 价格便宜。骆运晖等[22]将以银花藤为主要成分制成的银连含漱液用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防治, 有效地促进了口腔溃疡的好转与康复。李香云[23]将黄芩、黄连、黄柏各10 g用香油30 ml炸成炭后淋出香油20 ml, 将叶酸2.0 mg、腺苷B12 1 mg擀成面、2%利多卡因4 ml混合后调匀, 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处。诸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可增加口腔局部抵抗力, 促进溃疡愈合, 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王莉[24]将六神丸碾碎成粉, 加入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 即六神丸糊, 用于白血病化疗所致的溃疡面, 发现六神丸糊可明显减轻口腔溃疡的反应程度, 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5 口腔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前口腔出血预防的相关报道鲜见。齿龈渗血可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 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25]。出血量少及口腔黏膜、舌部血疱时用冰冻紫地合剂含漱, 每天四五次, 每次20~30 ml, 口中保留8~10 min[26]。冰盐水漱口, 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27]。另外, 还可在漱口液中加入云南白药以止血。止血效果不明显时, 用冰生理盐水100 ml加入凝血酶500万U, 蘸于明胶海绵上局部止血。

以上综述了白血病口腔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希望能够有助于指导临床采用正确的防治措施, 减轻患者的痛苦, 预防全身感染, 提高白血病的缓解率, 延长生存期。

急性白血病的健康教育 篇11

急性白血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正常血细胞的减少,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等症状。

白血病细胞浸润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肝、脾和淋巴结,以及其他器官所造成的临床表现。肝脾肿大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乏力、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溃疡、皮肤感染等都是常见表现。

白血病的一般治疗化疗。

并发症的治疗。

白血病的护理

⑴一般护理及病情观察。

环境: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休息与进餐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休息: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明显出血或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应卧床休息。白血病患者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休息可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减少氧的消耗。

营养:由于机体代谢亢进,需给予高热量、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适量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以补充机体热量的消耗。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发热情况,观察口腔、咽喉、呼吸道、尿路、肛门周围有无感染征象;注意出血倾向及程度,尤其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及颅脑出血的先兆,以便及早处理;同时观察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浸润表现,如患者发生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时,应考虑白血病细胞浸润硬脑膜、蛛网膜及颅内血管的可能。

⑵化疗护理。

①熟悉化疗方法,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分类、特性、不良反应和用法。向病人说明化疗药物的特点,以免病人因紧张、恐惧,而拒绝治疗。

②合理使用静脉,避免外渗:在推注过程中不断试抽回血,以确定针头是否在血管内。拔针前抽少许回血,以免药液带入皮下,拔针后局部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注时怀疑有或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注入,边回抽边退针,不宜立即拔针;局部使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作多处皮下注射,范围须大于渗漏区域,或遵医嘱使用拮抗剂。

静脉炎的处理:发生静脉炎的局部血管禁止静注,患处勿受压。使用喜疗妥等药物外敷,鼓励病人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③减轻不良反应:在化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使排尿量>1500ml/日;给予别嘌呤药物,防止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化疗期间选择合适的进餐时间,减轻胃肠道反应:建议病人选择在胃肠道症状最轻的时间进食,避免在治疗前后进食;当出现恶心、呕吐时应暂缓或停止进食,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可遵医嘱在治疗前1~2小时给予止吐药物,并根据药物作用半衰期的长短,每6~8小时重复给药1次,维持24小时的有效血药浓度,以达减轻恶心、呕吐反应的最好效果;以半流食为主,避免进食高糖、高脂、产气过多和辛辣的食物,并尽可能滿足病人的饮食习惯或对食物的要求,以增加食欲。

按医嘱给予镇静药、止吐药;对心脏有毒性的药物,静脉推注或滴注的速度宜慢,并注意随访心电图;左旋门冬酰胺在使用前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静滴前需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切勿将该药作静脉推注以免发生过敏性休克;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时,协助病人采取头低抱膝侧卧位,拔针后嘱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呕吐、发热等化学性脑膜炎症状。

⑶预防感染护理。

①皮肤:定期药浴,1~2次/周,用1:2000洗必泰浴液进行床上沐浴;每天更换消毒衣裤,出汗多者更换被单、被套、枕套等,保证床单被褥清洁、干燥、舒适。

②口腔:原则上是要减少溃疡面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对已发生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2次/日,并教会病人漱口液的含漱及局部溃疡用药的方法。

漱口液的选择与含漱方法:一般情况下可选用生理盐水、朵贝液等交替漱口;若疑为口腔厌氧菌感染可选用1%~3%过氧化氢溶液;真菌感染可选用1%~4%碳酸氢钠溶液、2.5%制霉菌素溶液、1:2000洗必泰溶液或口泰溶液。含漱时间为15~20分钟/次,≥3次/日,溃疡疼痛严重者可在漱口药内加入2%利多卡因止痛。

③鼻腔:鼻前庭用棉签蘸洗必泰溶液,滴鼻液(如卡那霉素滴鼻液)滴鼻,3次/日。

④外耳道:用3%双氧水滴耳液滴耳,1次/日,然后用干棉签揩干。

⑤肠道:口服肠道非吸收类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如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制霉菌素等。按医嘱3次/日。

⑥肛周:每次便后清洗肛门周围,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防止发生肛周脓肿。

⑷出血护理。

①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特别要注意注射部位有否滴血,这常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

③保护皮肤黏膜,防止外力碰撞,必要时禁止刮须和刷牙,可用水刷或揩拭。

疾病预防

指导病人接触对骨髓造血系统有损害的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亚硝胺类物质,染发剂、油漆等含苯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使用某些抗肿瘤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血象。

生活指导

饮食护理:饮食宜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食物。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加强健身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皮肤护理:剪短指甲,避免抓搔而损伤皮肤;沐浴时水温以37~40℃为宜,以防水温过高促进血管扩张,加重皮下出血。

用药指导:向病人说明急性白血病缓解后仍应坚持定期巩固强化治疗,可延长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期和生存期。

预防感染和出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讲究个人卫生,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

心理调适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白血病治疗方法发展快、效果好,应树立信心。家属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化疗间歇期,可根据病情做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以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急性白血病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以来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AL病例156例, 男86例, 女70例, 年龄21~69岁, 平均42.31岁, 均符合AL诊断标准[1],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2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3例。

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为入院时经临床检验, 血象及腹水等检查确无感染存在, 也不处于潜伏期, 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诊断依据来自症状、体征的记录、实验室检查报告等。

出现骨髓抑制的判定标准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

1.2 分析方法

对156例AL病例中发生院内感染率, 95例出现骨髓抑制的AL病例发生院内感染率, 以及感染发生部位、致病菌类别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

156例AL病例中共发生院内感染90例,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7.69%。其中95例出现骨髓抑制的AL病例发生院内感染65例,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8.42%, 61例未出现骨髓抑制的AL病例发生院内感染25例, 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98%。说明:出现骨髓抑制的AL病例更易发生院内感染。

2.2 院内感染发生部位

9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中, 感染发生部位共111处, 其中同时感染2个部位的有15例, 3个部位的有3例。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感染32例 (28.83%) 、口腔感染19例 (17.12%) 、胃肠道感染17例 (15.32%) 、肛周感染13例 (11.71%) 、泌尿道感染12例 (10.81%) 、血液感染9例 (8.11%) 、皮肤软组织感染9例 (8.11%) 。

2.3 院内感染致病菌类别

9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中, 共分离出病原菌63株, 其中有4例同时检出2种。革兰阴性菌约占70%, 革兰阳性菌约占10%, 真菌感染约占20%。致病菌类别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3株 (20.63%) 、肺炎克雷伯菌12株 (19.05%) 、铜绿假单孢菌11株 (17.46%) 、不动杆菌8株 (12.70%) 、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 (4.76%) 、表皮葡萄球菌3株 (4.76%) 、白色念珠菌13株 (20.63%) 。

3 院内感染分析

血液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特点及粒细胞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减低等免疫功能异常属于易感人群。AL患者化疗的同时也抑制正常淋巴细胞分裂, 使吞噬细胞总储量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 吞噬作用和杀菌力迅速减弱, 从而极易发生院内感染[2]。本文中:AL化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达到57.69%, 出现骨髓抑制的AL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达68.42%。这表明AL化疗后易发生院内感染, 而出现骨髓抑制的AL患者更易发生。

本文中院内感染好发部以呼吸道和口腔多见, 分别占28.83%、17.12%, 其原因主要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 口腔、呼吸系统净化功能明显下降, 口腔和咽部的常居菌和条件致病菌容易引发感染;化疗同时还造成皮肤黏膜溃疡, 从而引起胃肠道和肛周等部位感染;由于患者抵抗力差, 常采取多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联用, 易引起菌群失调, 导致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白色念珠菌为首的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感染机会增多。

4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对于AL化疗患者特别是出现骨髓抑制者, 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 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1 加强保护性隔离, 防止外源性感染

病房每日早晚各通风1次, 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1~2次, 每次30~60min, 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床头桌、椅、地面等物体表面;定期做好空气及物品表面细菌培养;严格探视制度, 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尽量减少陪护探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 李光香等[3]报道的六步洗手法能减少手部细菌污染, 还能加强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 以防止交叉感染。

4.2 加强基础护理, 防止内源性感染

本文中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胃肠道、肛周、泌尿道等为多见。因此应加强呼吸道及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溃疡, 密切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对口腔pH值偏低者给予5%碳酸氢钠漱口, 以中和口腔黏液酸度稀释口腔有害菌群浓度;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低盐易消化饮食, 避免吃生、冷、硬及刺激性食物, 防止胃肠道感染, 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静脉补充营养或给予鼻饲, 对合并腹泻的患者应注意补充液体;定期洗澡换衣, 保持皮肤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晚及便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每次10~15min, 预防肛周及皮肤感染。

4.3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

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心理特点进行健康宣教, 减少或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解除患者心理负担, 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4.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择窄谱、敏感的抗菌药物, 避免预防性用药。对放、化疗患者应联合生物、免疫、支持等疗法, 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 (AL) 患者化疗后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156例AL病例, 分析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结果156例AL病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7.69%, 出现骨髓抑制的AL病例院内感染发生率68.4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口腔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结论AL化疗后易发生院内感染, 出现骨髓抑制者更易发生,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口腔较为常见, 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 采用积极的护理干预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68-194.

[2]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35.

上一篇:高校成本下一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