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2024-07-31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共10篇)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篇1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理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的病情不稳定, 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 进行心理护理, 减轻焦虑、紧张的情绪, 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通过口头、书面、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 利用入院宣教、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种时候说服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耐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支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物理治疗, 要向患者讲清楚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 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 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 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 让患者明白冠心病无完全治愈。要特别提醒患者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 保持良好的心态, 乐观的情绪, 合理饮食, 动静结合, 且应根据病情严格按照医师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2护患沟通

主动倾听患者的诉说, 获得患者的信任,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 以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 让患者有机会发泄, 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 理顺自己的情绪。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习惯、爱好及文化素养等, 培养患者的多种兴趣, 转移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过度关注, 选择轻松、舒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作为干预材料, 以解脱患者现实的压力, 提高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认知能力、社交能力, 从而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

3稳定情绪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诊疗方法, 但多数患者对手术的惧怕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 护士应根据患者情绪变化来进行心理上的安慰, 要经常询问患者身体自我感觉情况, 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养。可以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闭目养神, 均匀平缓地呼吸, 使患者放松每一组肌群, 并将此感觉扩展延伸到全身, 缓慢睁开双眼。可使患者消除杂念, 身心平和, 稳定情绪。

急性冠脉综合征给患者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不但加重病情, 也给医师的治疗工作带来阻碍。护士应做好自身的日常工作, 以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进行护理, 以保证患者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篇2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45-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合并心源性休克更是十分凶险,其死亡率高达90%以上[1],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能有效、快速、相对完全和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冠脉前向血流,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功能。但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手术风险大。

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抢救心源性休克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改善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并为进一步实施介入治疗争取时间。

1.1IABP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基本装置包括球囊导管、气源和反搏控制装置( 反搏泵)。球囊导管由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类制成,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性能和生物组织相容性,只供一次性使用。反搏控制装置主要由压力驱动系统、监测设备、电源和蓄电池、氦气或二氧化碳储备筒及报警系统等组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是在降主动脉内置入一根柔韧易屈的导管,该管的末端有一长纺锤形的球囊,导管近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近肾动脉。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连接,内部充满氦气或二氧化碳。当心脏舒张时气囊充气,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增加心肌供血;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排气,主动脉压力降低,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了左室射血,增加了心排血量[3]。

1.2IABP的生理效应。IABP的生理效应主要是降低左室前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使全身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循环稳定,周围血管收缩状态缓解,尿量明显增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不仅改善左心室功能,对右心室功能也有一定帮助。但IABP根据临床状况不同表现出的生理效应也可不同:(1)在外周血压正常及冠脉通畅的情况下,IABP减轻缺血的作用是通过正常血流灌注区向缺血区的血流重新分布及减低张力实现的。(2)在体循环压力减低的情况下,IABP对冠脉血流影响极大,可使舒张期冠脉血流速度明显增高,并促使梗死或缺血区侧支循环形成。

2IABP的临床监护

2.1IABP的监护内容。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尿量(留置尿管,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24 小时尿量1500~2000ml)、心电监护仪上的心律、心率(当心率> 150 次/ 分或< 50 次/ 分时,球囊反搏无效)、心电图形态以及反搏仪上的各项相关参数(包括有创血压及心电监测血压、反搏波形及反搏比例),特别是密切观察反搏波形的变化 ,根据监测的动脉压力波形及联合心电图QRS波形态,选择使气囊在T波顶端时充气,于 QRS波前排空。根据反搏仪上显示的反搏波形判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效果 ,如果反搏波形明显高于正常波形,说明气囊充气有效。

2.2IABP报警原因及异常处理。充分掌握IABP的工作原理,正确识别报警原因,结合充放气时有节律的机械声音 ,判断充放气时相是否适当,反搏波的形态及振幅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重新确定气囊的位置;保证球囊反搏仪的反搏效果[4]。反搏期间应每小时记录一次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背皮肤温度、颜色及血管充盈情况,应双侧检查以便对比。若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扪不清或消失、皮肤苍白、温度低是股动脉栓塞的指征,应立即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2.3IABP脱机指征。由于低灌注现象消失,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心血管系统持续稳定于对正性肌力药物使用达最低剂量或撤除血管活性药物后病情稳定达40小时以上。具体指征如下:心脏指数>2.5L/m.min;动脉收缩压>13.3kPa (100mmHg) ,MAP >10.7kPa(80 mmHg), PAWP(或 LAP) < 2.67kPa (20mmHg);神志清楚,末梢循环良好,尿量>1ml/kg.h;多巴胺用量 <5ug/kg.min ;心电图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

3IABP安放的术中护理配合

3.1物品准备:除了一般中型手术所需物品外,还需要IABP球囊导管1套,主动脉球囊反搏仪1台。

3.2患者准备:配合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手术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前抽血化验及手术部位准备工作同一般手术。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好 IABP 监护系统,检查 IABP仪器的工作性能,确保 IABP处于正常状态。

3.3术中配合:(1)患者平卧位,心力衰竭者可抬高床头15~30°;(2)配合穿刺部位的消毒、铺巾,及时递送术中所需物品;(3)穿刺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向手术医生报告;(4)熟练掌握 IABP仪的连接方法及仪器的操作规程;(5)术后告知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

4IABP的临床护理

4.1基础护理:(1)严格卧床休息,插管侧大腿弯曲不能超过30°,躯干上抬的角度以不超过45°为宜[5],以预防主动脉内球囊导管打折。(2)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发生,定时检查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并定时翻身。(3)循环稳定的病人2 h翻身,翻身幅度不宜过大,保持下肢与躯体成一直线,避免穿刺侧屈曲受压。(4)下肢每 4 h做被动性功能锻炼,预防坠积性肺炎和静脉栓塞。

4.2心理护理:IABP工作时会发出声响,患者常因对IABP不了解以及对CCU环境的陌生而感到害怕,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做好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告知患者IABP的重要意义及注意事项,给予鼓励和安慰,增强患者对疾病恢复的勇气和信心。

4.3气囊导管的护理:为预防导管扭曲、移位、脱出、局部受压,患者床头抬高应小于30°。在需翻身或变动体位时应妥善固定气囊导管。每小时用肝素盐水冲导管并按医嘱给予肝素800-1200U/h持续静脉滴注,保持全身肝素化以防止导管堵塞,同时每2小时监测APTT,保持在正常值2倍以上。有条件者应监测ACT值,保持ACT在160-180s,保持管路通畅及压力稳定,气囊导管正常时应无血液,若出现鲜血则表示气囊破裂,应马上停泵,及时通知医生,取出球囊导管,改变病人为垂头仰卧位。

4.4穿刺部位护理:观察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有无渗血、出血及血肿,如有上述情况应密切注意其范围大小及动态变化。导管植入本身易导致细菌进入人体,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每日更换3M敷贴,更换时应从下向上掀开更换,防止鞘管移位。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4.5脱机的护理:病情稳定,达到上述停机指征,则可停用 IABP。撤机应逐渐进行,由每次心搏激发一次气囊搏动,改变为2次、3次、4次心搏激发一次气囊搏动,并且逐渐减少气囊充气的容量。气囊停止反搏后,在主动脉内留置时间不能超过30min,否则气囊膜表面可能形成血凝块。拔管前,停用肝素抗凝 4~6 h ,AC降至200 s以下时拔管。通常拔管后,用手局部压迫止血 20~30 min,然后用弹力绷带或沙袋加压包扎,并卧床24 h,以确保完全止血。同时还必须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如除颤仪、多巴胺、阿托品等,压迫止血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防止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5IABP的并发症及预防

5.1下肢血栓形成或栓塞:及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背皮肤温度、颜色及血管充盈情况,应双侧检查以便对比。若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扪不清或消失、皮肤苍白、温度低是股动脉栓塞的指征[2],适当的肝素化可减少或预防这一并发症,注意观察足背动脉及时做出处理可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及时终止。

5.2感染:IABP属于侵入性治疗,加之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弱,插管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每天观察穿刺部位及更换敷贴,可控制局部和全身感染的发生。如果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应立即拔出球囊导管,并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菌治疗。

5.3出血/血肿:多由于肝素化和球囊充气、放气过程中损伤血小板造成的,护理人员要加强出血的观察,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尽量避免损伤性穿刺操作,并且应从球囊导管中抽动脉血,静脉输液应避免反复穿刺,采用留置针。

5.4血小板减少症:因反搏球囊充气、放气过程中损伤血小板,血小板数量减少程度与反搏时间有关。停止反搏后血小板计数可很快恢复正常。

6小结:IABP的使用

使高危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地受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左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予以科学、规范的护理,保证其正常工作,是实施临床医疗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日后行血运重建争取时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应熟悉掌握 IABP临床应用指征,对AMI伴严重泵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实施 IABP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熟悉 IABP的工作原理,明确报警系统提示,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活动,预防各种并发症是保证IABP有效、安全实施的关键。CCU护理人员应具备上诉基本素质,提高配合医疗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Thom T,Hase N,Rosamund W,Howard VJ,Rumsfeld J,Manolio T,Zheng ZJ,Flegal K,Donnell C,Kittner S,Lloyd-Jones D,Goff DCJ,Hong Y,Adams R,Friday G,Furie K,Gorelick P,Kissela B,Marler J,Meigs J,Roger V,Sidney S,Sorlie P,Steinberger J,Wasserthiel-Smoller S,Wilson M,Wolf P.Heart disease andStroke statistics-2006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Circulation(2006113:e85一e151.

[2]王一山. 实用重症监护治疗学[ M ]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65.

[3]计乐群,胡大一.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M ] . 合肥:安徽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

[4]庞洁,付 燕,张 月.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 ] .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7):43-44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中男51例, 女21例, 75岁以上27例, 70~75岁3例, 70岁以下42例。年龄最大90岁, 最小41岁。72例患者均符合ACS诊断标准,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 其中70例经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好转, 恢复正常生活, 2例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衰而死亡。

2 护理体会

2.1 急救措施

ACS患者发病时有明显胸痛的表现, 一旦发生胸痛, 均应收住重症监护病房, 迅速评估高度危险的ACS, 观察胸痛的情况, 通常发生在心前区、骨后、颈部、左肩前部、右臂内侧、下颌骨, 也可为上腹部。性质为压榨性撕裂样疼痛。首先要病人安静平卧, 不要让病人走动, 更不要慌忙搬动病人, 立即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mg, 鼻导管给氧, 马上坐床旁心电图。疼痛剧烈时,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静脉注射吗啡止痛, 静脉微量泵入硝酸甘油, 进行床旁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准备好急救器械, 必要时要行心电除颤抢救。做好静脉泵入硝酸甘油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 饮食与通便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及纤维素的食物。每天保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 少食多餐, 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 忌烟酒。有资料表明:因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要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同时正确记录出入水量。要保持排便通畅, 用力排便将使腹压和血压升高, 机体耗氧量增加, 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而危及生命。

2.3 心理护理

ACS患者发病急, 病情不稳定, 疼痛难忍, 所以患者经常出现恐惧、紧张、烦躁的情绪, 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患者, 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 以稳定患者情绪, 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在实施抢救中, 说话要细声而谨慎, 举止要轻巧而文雅, 工作要稳重而有秩序, 以免影响患者心理, 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要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舒适, 让患者在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里治疗、康复。

2.4 预防并发症

溶栓治疗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1],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患者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 有无咯血、便血、血尿及脑出血征象, 并及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变化, 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溶栓治疗期间, 避免动静脉穿刺、肌肉、皮下注射药物, 如必须注射, 拔针后局部应延长压迫时间, 以防出血, 静脉输液应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需反复抽血时, 可留置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穿刺。同时, 还要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准备好抢救设备和除颤仪以及抢救药品, 随时准备抢救,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气急、夜尿增多等表现, 听诊肺部有无湿罗音,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避免一切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如饱餐、用力排便、情绪烦躁等,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者, 应定期做肢体被动活动, 加强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 加强肢体的血液循环,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2.5 休息

卧床休息对ACS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要反复耐心向病人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不能随意活动的治疗意义, 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尽量使病人在心理上树立配合治疗、护理的信心, 能自觉按要求去做, 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2.6 药物护理

使用硝酸甘油时, 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 与患者基础血压相比较, 原正常血压时血压下降不超过10%, 高血压者不得低于30%。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目前多用在溶栓疗法之后, 对防止梗死面积过大及再梗死有积极疗效。操作后嘱患者避免热敷, 按压注射部位,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护理, 包括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 注意观察尿液、大便颜色, 发现异常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经常巡视病房, 倾听患者的主诉, 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及药效。

2.7 严密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要严密加强病情的观察, 有时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症状不典型, 有的病人出现反射性牙痛, 也有的发生胃痛, 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的胸痛, 老年人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遇到这种情况, 应当提高警惕, 马上报告医生, 行床旁心电图、心电监护、吸氧等紧急处理, 了解患者是否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 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认真对照基础血压和血糖水平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补液、补血和使用胰岛素。严格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及时配合医生抢救。一旦发生心脏骤停, 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抢救。

3 结果

7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 除2例因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经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余病人都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生活, 病人及家属非常满意。

4 讨论

目前, ACS治疗技术发展较快, 心血管疾病治疗护理范围日益扩大, 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心血管疾病专业知识, 精湛的业务技术, 换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掌握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知识, 才能做好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 并达到满意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观察与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0年10月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了病人的急救措施, 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 及时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及病情变化, 注意饮食与通便, 做好治疗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 预防并发症, 并加强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72例患者经及时抢救, 70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2例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心衰而死亡。结论 通过严密监测及护理,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明显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护士娴熟的专业知识, 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ACS病人康复,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研究新进展 篇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念、病理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的逐渐更新和完善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依据[1]

非ST段抬高的ACS治疗策略

(1)抗缺血治疗:对于静息性胸痛正在发作的患者,应进行床旁连续ECG监测,以发现缺血和心律失常,舌下含服或口喷硝酸甘油后静脉滴注,以缓解缺血及其相关症状;有紫绀或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保证动脉血氧饱和度>90%;硝酸甘油不能即刻缓解症状或出现急性肺充血时,静脉注射吗啡。如果有进行性胸痛并且没有禁忌证,先静脉给予首剂β受体阻滞剂,然后改为口服,频发性心肌缺血并且β受体阻滞剂为禁忌时,在没有严重左心室功能受损或其他禁忌时,可以开始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异搏定或硫氮卓酮)治疗。ACEI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硝酸甘油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

(1)硝酸盐类:硝酸甘油能降低心肌需氧,同时增加心肌供氧。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增加静脉血聚集,降低心肌前负荷;同时它对动脉系统还有轻度作用,可以减少收缩期室壁张力(后负荷),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肌氧耗(MVO2)。

有关硝酸甘油治疗UA的研究,多数是小样本、非对照性的研究,并且没有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证实其减轻症状或减少心脏事件的作用。

(2)β受體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如下:①β受体阻滞剂为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肌,抑制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快。在ACS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是防止儿茶酚胺引起β1受体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减低,心率减慢,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平衡。②β受体阻滞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增加室颤阈值,减少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③通过作用于斑块上的机械应力,防止斑块破裂。

UA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受益的证据,基于有限的随机试验资料,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来自治疗其他缺血综合征患者的经验,对于进行性胸痛的高危患者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建议,是根据AMI患者得到证实的受益资料,以及减少心脏作功和降低心肌需氧的血流动力学等资料。然而,尚未确定长期口服治疗的受益持续时间。

(3) 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可以减少钙离子通过细胞膜内流,因而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它主要包话两类:双氢吡啶类具有较强的血管选择性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反射性刺激交感神经活性;非双氢吡啶类具有较强的心脏选择性和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两类拮抗剂都能抑制冠脉收缩和降低血压。因此,钙拮抗剂主要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抗缺血作用。最近的ACTION试验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能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机会,还能显著增加无心血管事件及减少介入和心血管手术。所以,钙拮抗剂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4)ACEI:ACEI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抑制激肽酶Ⅱ降解,增加缓激肽水平;同时还具有减少醛固酮生成的作用。欧洲心脏病学(ESC)制定的专家共识,采用的证据或者推荐意见与美国心脏病学会类似。推荐级别分为Ⅰ、Ⅱ、Ⅲ级,证据水平分为ABC。ESC专家共识中,ACEI在无症状左室功能不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和高血压治疗方面均被作为Ⅰ级推荐,并具有A类证据水平。多项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研究显示,ACEI在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因素的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ACEI在心脏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疗效确切,因此在ESC专家共识中被推荐使用。

(5)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可经皮下注射充分吸收,用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出血并发症少,不需常规实验室凝血监测。EVET研究验证了不同类型低分子肝素间疗效的区别,与tinzaparin相比,enoxaparin可显著降低死亡、心肌梗死和再发心绞痛三者联合终点发生率。因此,在2002年ACC/AHA修订的UA/NSTEMI指南中明确指出,低分子肝素enoxaparin优于普通肝素,除非在24小时内拟行搭桥手术者。

(6)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可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在2002年修订的ACC/AHA指南中,将氯吡格雷应用范围拓宽到所有UA/NSTEMI患者,除非在5~7天内拟行CABG手术者,谭丽玲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明显降低死亡,MI或紧急靶血管重建的危险性、严重出血性并发症无明显增加。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改善内皮功能,消除炎症反应,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

ST段抬高的ACS现代治疗

(1)溶栓治疗:溶栓药物的应用标志着AMI再灌注治疗时代的开始,早期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链激酶可显著除低STEMI患者死亡和其他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但也同时显出溶栓疗法的一些局限性:①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较低;②IRA再通后高度残余狭窄的存在以及溶栓本身所产生的高凝状态导致缺血复发或冠脉再闭塞率较高;③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5%~1.0%;④仅25%~30%的AMI患者适宜接受溶栓治疗。

(2)介入治疗(PCI):孙宝贵研究表明:直接PCI以其更充分、持久地开通IRA的优势,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冠脉闭塞持续时间是心肌梗死面积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提倡早期PCI。STEAMI发病<12小时或发病虽>12小时,但仍有缺血症状,有心绞痛症状,ST段抬高,新出现的AVB、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36小时,应紧急施行PCI。且临床现应用最广泛的是药物洗脱支架(DES),其在对对抗再狭窄的发生较传统的裸金属(BMS)支架更具治疗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和护理干预 篇5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护理措施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心肌缺血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有分成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2种类型。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的斑块破裂, 血小板粘附聚集, 血栓形成, 同时出现血管痉挛, 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管腔狭窄, 甚至完全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严重时心肌坏死, 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死亡[1]。笔者为了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救治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对46例ACS患者进行临床救治和相关护理干预。获得了理想疗效, 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符合中华心血管学会颁布的ACS诊断和治疗指南[1]。其中男性26例, 女20例, 年龄48~78岁, 平均63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21例。

1.2 临床急救方法

立即将患者安排于冠心病监护病房, 行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征, 同时做好记录。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0.1口服, 或者氯吡格雷75mg口服, 尿激酶1500000U加入适当生理盐水100m L中, 在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 溶栓结束后12h, 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 1次/12h, 监测凝血六项和心肌酶谱。

1.3 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ACS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疼痛造成烦躁的现象, 护理人员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 了解自身病情, 为他们树立信心, ACS并不是绝症, 通过合理的治疗后患者是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护理人员要耐心听患者的倾述, 让患者的压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宣泄。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教导患者家属该如何更好地开导患者, 增强患者面对病魔的勇气, 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 减轻其心理负担。医务人员要保持病区环境的安静舒适, 让患者身处在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 早日康复[2]。

1.3.2 一般情况监测

在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 除颤仪应该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对于严重泵衰者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心功能的变化, 为适时做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 监视的护理人员必须极端负责, 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 又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1.3.3 药物监测

溶栓或者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患者注意监测有无出血倾向, 教授患者自我观察方法, 每天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 观察尿液和大便的颜色, 如果异常, 及时汇报医务人员, 调整治疗方案。使用酸甘油患者,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情况, 血压不宜降得过低, 原正常血压时血压下降不超过10%, 高血压者不得低于30%[3]。

1.3.4 饮食与通便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饮食要清淡, 进食含有纤维等成分的易消化食物, 要加强患者的营养状况, 保证患者每日有足够的摄入量, 少食多餐, 不易进食过饱, 避免心脏负担过大进一步损害心功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严格控制患者盐分、糖分、胆固醇物质的摄入, 同时正确记录24h出入量, 保持机体液体的平衡。要保持排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和血压升高, 心脏耗氧量增加, 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而造成生命危险[4]。

1.3.5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思越来越强烈,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越多, 技能才做就越成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往往较急, 病情变化也迅速,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准确判断, 及时作出处理, 在患者病情恶化之前施行相关护理救治。

2 结果

46例患者经过及时、科学的救治后, 45例患者恢复正常, 1例患者由于大面积心梗、心衰而死亡。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斑块, 只是伴发了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如板块内出血使斑块短时间内增大或斑块纤维帽破裂, 血小板在局部激活聚集 (白色血栓) , 继续发展成红色血栓, 并且有血管痉挛等因素参加, 一旦斑块出现继发性病变, 患者往往既有胸痛, 而当胸痛发作之初并不能确定其最终结果, 严格进行观察及危险分层, 谨慎并及时作出临床判断及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 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目前,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技术发展迅速, 心血管疾病治疗护理范围日益扩大, 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稳定的心理能力, 还要具备扎实的心血管疾病专业知识, 精湛的业务技术, 才能做好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 并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元铸, 胡大一.急诊心脏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学出版社, 2003:47.

[2]姚长英.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及用药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6) :564.

[3]李宁, 樊鹏霞, 熊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5, 19 (14A) :578.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篇6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1 临床资料

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男26例, 女1 2例, >7 5岁1 1例, 70~75岁15例, <70岁12例, 年龄38~85岁, 平均年龄 (61±3.5) 岁,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0例,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2例, ST段抬高心肌梗死16例, 静脉尿激酶溶栓11例。35例康复出院, 死亡3例 (心源性猝死1例, 急性左心衰1例, 家属放弃治疗1例) 。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措施

迅速评估存在的危险, 观察胸痛的情况, 通常发生在心前区、胸骨后、颈部、左肩前部、右臂内侧、下颌骨, 也可为上腹部。性质为压榨性撕裂样疼痛, 有恐怖和频死感。病人需安静平卧, 不要让病人走动, 更不要慌忙搬动病人,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mg, 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0.9%生理盐水250m L+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 持续静脉滴注, 疼痛较剧时, 遵医嘱给予吗啡3mg静注止痛。吸氧, 2~5L/min, 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减轻缺血和疼痛。立即行床旁18导心电图检查, 抽取静脉血检测超敏肌钙蛋白、心肌酶系列、凝血常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血糖等。床头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准备好除颤仪等抢救器械及药品。

2.2 溶栓治疗的护理

对于有溶栓适应证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病人, 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 L, 30min内输毕, 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出血倾向, 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 应注意病人在胸痛明显缓解, 却突然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时, 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电复律的准备。

2.3 饮食与排泄护理

起病后4~12h内给予流质饮食, 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度到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多的饮食。少食多餐, 忌烟酒。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每日<300mg。应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5g, 正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保持排便通畅, 及时了解患者排便情况, 有无便秘, 对有便秘而又不习惯于床上排便者进行心理辅导, 向患者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 嘱患者排便不要用力, 必要时遵医嘱可给予通便药物。

2.4 休息与活动

卧床休息对ACS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要反复耐心向病人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不能随意活动的治疗意义, 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提供舒适卧位, 定时翻身,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保持环境安静, 限制探视, 告知病人和家属休息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2.5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律等, 观察患者电解质及肝功能, 监测水肿情况,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护理, 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

2.6 预防并发症

出血:观察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 使用静脉留置针, 减少穿刺。猝死:心电监护, 备好抢救设备和除颤仪以及抢救药品;电解质紊乱: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心衰: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气急、夜尿增多等表现;肺水肿:避免一切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肢体血栓:定期做肢体被动活动。

2.7 心脏康复的护理

制订适当的运动处方, 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 在做早期活动时, 遵照以下4点将运动量逐渐增加: (1) 自觉无胸痛, 呼吸困难, 眩晕发生; (2) 收缩期血压上升≤30mm Hg或降低≤10mm Hg; (3) 心电图ST段降低下至0.1m V或心肌梗死部ST段无显著上升; (4) 无严重心律失常。

2.8 心理护理

ACS病人一般起病急, 剧烈的疼痛和严重的病情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和绝望的心理, 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使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心律失常, 可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 甚至导致心室纤颤、心脏破裂、室壁瘤、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 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 给予心理支持, 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病人讲明病情的任何变化都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最终会转危为安, 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 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2.9 出院指导

低盐、低脂饮食, 控制水的摄入量。注意休息, 不可剧烈活动, 要循序渐进。严格遵医嘱用药, 不随意停药。监测血脂、血压、体重、心率的变化。定期随诊, 不适时立即就诊。心情舒畅, 避免激动。

3 体会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 必需掌握ACS的诊治规程, 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技术。同时在急救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对ACS患者的心理护理, 做好必要的交流沟通工作, 尽量减少疏漏和医疗差错,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用温暖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技术、稳定患者的情绪, 取得患者的信任,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和优势, 提高护理质量,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8~162.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计200例作为该临床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直接行急诊PCI救治。遵循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 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10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照组中, 男性共63例, 女性共37例, 年龄在50~80周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 (60.7±1.8) 岁, 71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 29例患者为不稳定心绞痛, 自发病至急诊PCI时间为1.0~8.0 h, 平均为 (4.8±0.6) h;干预组中, 男性共60例, 女性共40例, 年龄在50~80周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 (61.9±1.3) 岁, 75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 25例患者为不稳定心绞痛, 自发病至急诊PCI时间为1.0~10.0 h, 平均为 (5.3±0.8) h。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所收治10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适当心理护理, 术中配合医师各项操作, 术后遵医嘱给药, 对并发症进行处理等在内。

1.2.2 干预组

干预组中所收治100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为以下几方面:

(1) 前期护理:首先,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PCI治疗的方法与过程, 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疑虑心理, 同时交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以及PCI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PCI实施前需要采集患者血液样本, 做血常规、心肌酶功能、肾功能等基础检查。安排专人询问患者过敏史, 做碘过敏以及药物过敏试验。术前遵医嘱给药, 300.0 mg剂量阿司匹林, 300.0 mg剂量氯吡格雷, 精神异常患者可用镇静剂干预。

(2) 中期护理:患者在PCI救治期间持续氧气吸入, 氧气流量控制在4.0~6.0 L/min范围内, 根据要求配置肝素盐水, 做好术中冲洗导管的准备工作, 配齐抢救药物。在患者意识清醒状态下交代PCI期间的配合方法。考虑到PCI期间导管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应激反应,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即便及时处理。PCI期间有恶心、呕吐感患者可将头部偏向一侧, 方便呕吐物顺利排出, 防止窒息。若PCI置入支架或球囊扩张过程当中患者主诉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疼痛部位与疼痛程度进行观察, 必要时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以缓解疼痛。

(3) 后期护理:PCI救治后患者仍然需要保留鞘管, 以备术后发生并发症时急用。术后保证患者术侧肢体制动, 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鞘管有无脱出, 充分抗凝、停肝素4.0 h方可拔除鞘管。在鞘管拔除时, 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确保静脉输液通道的畅通, 准备利多卡因, 阿托品, 多巴胺等抢救药物, 输液速度需要适当加快。鞘管拔除后该区域需要施加压力按压20.0 min, 在创面完全止血后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 上方放置盐袋压迫。鞘管拔除后24 h内术侧肢体保持制动状态, 并对穿刺位置敷料有无渗血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拔管后进入抗凝阶段时遵医嘱用抗凝药物进行干预, 抗凝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症状, 动作尽量轻柔缓慢, 对皮肤黏膜进行保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急诊PCI救治过程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5]。

1.4 统计方法

研究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 15.0版本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 统计学处理期间可信区间取值95%, 检验水准取值0.05,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复流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PCI期间无复流情况发生率为4.00% (4/100) , 对照组患者PCI期间无复流情况发生率为15.00% (15/100) 。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2 不良事件对比

干预组患者PCI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 (5/100) , 对照组患者PCI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00% (23/100) 。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对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PCI是急诊科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PCI的优势是能够有效且及时的疏通血管, 使心肌供血更加的稳定, 达到降低本病病死率的目的[6,7]。在急诊救治的过程当中, 除了要求救治医师具有良好的操作技巧与丰富的经验以外, 还对护理工作模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8]。

该研究数据显示, 干预组患者PCI期间无复流情况发生率为4.00% (4/10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671, P<0.05) 。干预组患者PCI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 (5/10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561, P<0.05) 。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救治的重要价值。分析其优势在于综合护理干预强调在PCI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介入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 通过PCI前期护理干预, 能够使患者了解PCI治疗的方法与原理, 将其与心脏手术区别开来[9], 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 稳定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PIC中期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过硬的抢救及时, 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相应的处理, 以保证PCI能够顺利实现。术后护理则能够的帮助患者预后水平的改善, 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合价值确切。该研究结论与于佩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10]一文中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两者均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 取得了较常规护理而言更加的护理效果, 同时也论证了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巩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效果方面的重要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救治的过程当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PCI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效果显著, 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寇洁, 陈文静.医护一体化模式在PCI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4) :29-31.

[2]王玲, 李秀珍, 权彦, 等.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6) :1520-1521.

[3]樊凌宇, 孙中华, 商克勇,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前小剂量替罗非班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 2014, 54 (47) :60-62.

[4]郭国勋, 赵友民, 柴建文, 等.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后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 (1) :43-46.

[5]徐桂冬, 李渊, 马雪兴, 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 (2) :267-269, 272.

[6]韩冷, 倪杰, 曹东来, 等.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关系[J].河北医药, 2014 (8) :1137-1139.

[7]李亚, 耿涛, 刘永兴, 等.NT-pro BNP和hs-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治疗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 2013 (28) :3377-3378, 3381.

[8]任更朴, 房忠卫, 刘淑会, 等.PCI围手术期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c Tn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4) :85-87, 90.

[9]王金艳, 张庆华, 亢瑞娜,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治疗后中断他汀对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22) :2938-2940.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并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12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胸闷、胸部不适等症状, 患者年龄25岁~76岁, 平均年龄52.8岁;男85例, 女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 急性心肌梗死74例, 慢性冠心病38例。由专业医务人员对128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分析。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调查人员进行,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吸烟、饮酒、日常饮食和运动情况等行为习惯;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身体指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家族史和疾病史。

1.2.2 体格检查

128例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心率等情况均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测量、检查。其中, 肥胖的诊断标准为:体重指数 (BMI) ≥28 kg/m2。

1.2.3 家族史及疾病史

有相关疾病史的患者需提供以往就诊的病历、出院小结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等, 均由专科医师审阅后进行确定;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需详细描述家族具体发病情况, 有家族疾病资料的患者需交予专科医师进行评定。

2 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8份, 回收问卷128份, 回收率为100%。1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为:吸烟82例 (占64.06%) , 高血脂65例 (占50.78%) , 高血压58例 (占45.31%) , 缺乏运动49例 (占38.28%) , 糖尿病45例 (占35.16%) , 心血管病家族史38例 (占29.69%) , 大量饮酒24例 (占18.75%) , 肥胖症13例 (占10.16%) 。

3 护理措施

3.1 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健康宣传教育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逐渐被广泛应用。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发放教育宣传单、个体化指导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 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从而能够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的重要前提,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 从而做到一对一的人性化服务, 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本组调查资料显示, 吸烟 (占64.06%) 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第一危险因素[2], 由此可见,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极易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护理人员, 应提高患者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 耐心劝导患者戒掉吸烟的不良习惯, 帮助患者培养科学的、有益的兴趣爱好。此外, 大量饮酒对人体也有较大伤害, 应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以通过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锻炼身体, 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应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 以免过度劳累引起疾病发作。

3.3 注意饮食要合理、有规律

一直以来, 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若不能稳定控制病情还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因此, 糖尿病患者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坚持锻炼身体, 均衡营养, 严格控制体重, 从而达到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此外, 肥胖症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中的一种, 暴饮暴食所引起的肥胖, 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不便, 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应通过控制饮食、积极锻炼加以调节, 保持正常体重。

3.4 高血压、高血脂的干预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限制脂肪、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 用药治疗时要遵医嘱, 按时按量服用。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

3.5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使其保持稳定情绪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产生胸闷、胸痛、呕吐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再加上患者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肢体活动被限制, 同时还有各种药物治疗、心电监护、输液等措施, 使其极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而准确, 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疗环境, 通过精湛的技术增加患者信赖感, 从而能够更好地服从医护人员的指导, 尽快稳定病情, 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认识, 做好早期防范措施, 可以减少危险因素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从本组资料中不难看出, 吸烟、饮酒、肥胖症等不良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倡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不仅有利于稳定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提高疾病的转归, 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1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乏运动、肥胖症以及家族心血管病史等, 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较多, 应重视早期护理,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可以降低危险因素对患者的损害,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宋佳贤, 卞叶萍, 陆叶, 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3) :210-212.

[2]陈小君, 孟淑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 (4) :357-358.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篇9

Donahoc等对]997-2006年11项独立心肌梗死溶栓(TIMI)研究组临床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分析共纳入62036例患者资料,其中46577例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5459例罹患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10613例(17.1%)患有糖尿病。主要转归指标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发生ACS后30天及1年死亡率。

结果显示,UA/NSTEMI患者中,有糖尿病者的30天死亡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者(比例为2.l%:1.1%),STEMI患者中也是如此(比例为8.5%:5.4%)。

血铁+血糖+BMI预测透析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危险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医院的Rasic-Milutinovic等研究发现,血清铁水平联合葡萄糖水平和体重指数(BMI)两个独立预测因子,可以预测长期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性。

该研究纳入了22例营养状况良好和20例中度营养不良的稳定期ESRD患者,接受透析时间的中位数为48个月。研究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MS将其分为MS组和正常组,测定了所有患者的营养状态、身体组成以及各项血清营养指标。

结果表明,血清铁水平、转铁蛋白饱和程度、BMI占MS成困的62%。血清葡萄糖水平、铁、腰围和总脂肪含量占MS成因的68%。BMI和血清铁水平是独立变量,占胰岛素抵抗成因的29%。BMI和葡萄糖水平都是MS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提示:长期接受透析的ESRD患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和MS,这将增加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胰岛素分泌细胞是如何维持血糖敏感性的?

瑞典研究人员最近揭示了胰岛素分泌细胞是如何在其表面维持适当数量的ATP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从而解释了人体如何将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避免发生糖尿病。

三磷酸腺昔敏感性钾(K-ATP)通道位于胰岛素分泌细胞表面,可以感知血糖浓度并调控血糖刺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胰岛B细胞依赖K-ATP通道通过跨膜电位的变化来启动和终止血糖刺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此通道也可能作为细胞分泌机制的组成部分,独立于电位功能介导胰岛素的释放。

研究者发现,在B细胞膜内,血糖通过增加K-ATP通道的数量来增强K-ATP电流,这种作用可以被蛋白激酶A(PKA)抑制以及细胞外或细胞内的Ca2+耗竭而阻断。葡萄糖会促进钾内向整流入细胞膜,及K-ATP通道定位于含有嗜铬粒蛋白且不含有胰岛素的致密核心粒中。

这一全新的通路保证了胰岛素分泌细胞能够维持其表面适当的K-ATP通道数量,将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不致发生糖尿病。

我国学者发现调控胆固醇代谢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宋保亮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小组,新近鉴定出一个新的结合蛋白,该结合蛋白可加速胆固醇合成代谢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降解,进而增强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0年2~9月在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9例,其中,男112例,女67例;年龄52~74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例,占34.6%,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1例,占39.7%,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占25.7%。患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内科学》(第7版)关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89)和观察组(n=9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文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资料,采用设计好的调查表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发病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1.2.2 护理情况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由本科护士制订详细的、有步骤的护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健康教育:在所有患者入院病情稳定后对其均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让其明确冠心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及引起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2)饮食及排便护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给予清淡饮食,少食多餐;(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对于患者病情非常不利,不进行干预会加重患者病情,而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方式主要为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干预;(4)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患者下床时间,何时进行锻炼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QOLI-74)各维度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2年,记录患者死亡情况、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无一例病例死亡,均健康出院;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远期预后比较

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再梗死、心绞痛发作、死亡比例分别为19.1%、51.7%、14.6%,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1.1%、37.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其中主要的临床类型,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为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心肌出现急性缺血。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5,6]。整体护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对患者实施的一种有效的、综合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它可以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获益最大[7,8]。

在本研究,通过比较整体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整体护理组患者其近期、远期预后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护理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再梗死、心绞痛发作、死亡比例分别为19.1%、51.7%、14.6%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1.1%、37.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证实了整体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显著作用。整体护理采用的是综合护理模式,从患者自身、疾病角度出发,注重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问题。例如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治疗和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面对突发疾病,常存在显著的焦虑、恐惧心理,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进行心理干预能显著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9,10,11,12]。

上一篇: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下一篇: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