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

2024-10-21

冠脉造影术(精选10篇)

冠脉造影术 篇1

心肌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的生理解剖结构异常现象, 当冠状动脉或者某个节段在室壁心肌纤维之间走行时, 往往被形态类似于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1], 在心脏发生收缩时, 出现暂时性的管腔狭窄, 严重的能形成闭塞, 被心肌纤维覆盖的那部分动脉段就被称为壁冠状动脉, 而这段心肌纤维就被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 (MB) , 简称心肌桥。心肌桥在冠状动脉收缩期时能对其产生压迫作用, 导致处于收缩期的冠状动脉心肌血流灌注量减少, 从而影响到整个心肌灌注过程, 导致心肌缺血的症状发生, 进而引发心绞痛。本文就62例被确诊为为冠脉肌桥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分析冠脉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进行冠脉造影的500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被确诊为冠脉肌桥症, 其中男41例, 女21例;年龄35~75岁, 平均年龄 (55.6±1.5) 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胸闷、胸痛及心前区不舒服等临床症状;伴有糖尿病25例, 高血脂10例, 高血压15例, 伴有典型心绞痛8例, 心电图表现异常12例。

1.2 方法

1.2.1 冠脉造影方法

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按常规Jukins法进行, 采用常规多体位、多角度的头照方式。至少采用4个以上投照角度对左冠状动脉进行造影, 至少采用2个以上相互垂直的投照角度对右冠状动脉进行造影, 将冠状动脉各节段进行充分暴露。对于冠状动脉收缩期间出现的狭窄或者舒张松弛及延迟的现象, 心脏收缩期间冠状动脉受到压迫后变得狭窄, 模糊或者根本不显影, 而在舒张期血管显示较清晰且恢复正常的, 可考虑其是心肌桥。对于该类影像表现的患者在冠状动脉中注射适量硝酸甘油后进行再次造影检查。然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专业的医师对图像进行判定。诊断标准按照Noble方法对受压程度进行分级:Ⅰ级<50%, Ⅱ级为50%~75%, Ⅲ级>75%。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行支架置入术以及相应的外科手术进行对症治疗。对于症状相对较轻的无需进行治疗, 有临床症状表现的患者给予地尔硫卓等钙离子拮抗剂, 30 mg/d, 3次/d,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13~24 mg/d, 2次/d。给予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对症药物治疗。

2 结果

2.1 冠脉造影结果

6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Ⅰ级16例, Ⅱ级30例, Ⅲ级16例, 肌桥长度在9~30 mm, 35例小于10 mm, 16例在11~20 mm之间, 11例在21~30 mm之间, 平均 (18.5±4.8) mm。具体见表1。

2.2 治疗结果

经过对症治疗, 62例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 患者临床上胸痛、胸闷、活动受限、心前区不舒适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有效缓解, 部分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消失, 停药后, 部分患者出现发作症状, 主要是由于患有心绞痛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未发现有心肌梗死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现象,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对冠状动脉的形态进行观察论断的方法, 在医学界属于冠状动脉诊断“金标准”。它本身无法将心肌桥本身显示出来, 但可以通过造影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观察, 影像显示, 在收缩期间冠状动脉变得狭窄且模糊不清, 甚至不显影[2], 在舒张期又恢复正常且显影较清晰, 即可怀疑其为冠状动脉肌桥, 运用冠脉造影检查方法确定心肌桥的发生率在1%~15%左右。本研究中, 心肌桥的检出率是12.4%, 符合文献报道。经研究发现, 心肌桥多位于患者左冠动脉前降支, 文献报道其比例高达85%~95%, 少数位于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动脉。本组患者中有95.2%的心肌桥位于左冠动脉前降支, 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的有22例, 前降支中段的有33例, 前降支远段的有4例, 这就提示了由于心肌桥造成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所累积的冠脉近段发生了粥样硬化现象。

本研究发现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较类似于冠心病患者, 主要表现出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的症状, 患者有时会伴发有心律不齐的症状, 表现出心悸, 患者一旦表现出严重且较持久的心肌缺血时可导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而发生死亡现象。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出缺血性的改变, 症状发作时表现出ST-T弓背样抬高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 与正常人的心电图相比呈异样, 这些特征均与冠心病患者症状类似, 故临床上易引起误诊。故临床上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临床上对于发生心肌桥的患者的治疗, 不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治疗措施, 对于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 如可采取药物治疗, 主要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抑制心肌收缩, 缓解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的压迫程度, 对心率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使舒张期相对延长, 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但β-受体阻滞剂药物对于心绞痛作用不理想, 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还可选择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本研究中的62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 病情均有所改善, 患者临床上胸痛、胸闷、活动受限、心前区不舒适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有效缓解, 患者中未发现有心肌梗死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本研究中对62冠脉肌桥患者进行冠脉造影, 发现其多发生在冠状动脉前降支部分, 多表现为轻中度的收缩期狭窄, 后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故冠脉造影对临床上冠脉肌桥的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冠脉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在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进行冠脉造影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对确诊为冠脉肌桥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500例实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有62例患者被确诊为冠脉肌桥症, 检出率为12.4%, 在这62例患者中, 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的有22例, 前降支中段的有33例, 前降支远段的有4例, 发生在回旋支的有3例。结论 冠脉肌桥属于常见的解剖结构异常症状, 多发生在冠状动脉前降支部分, 多表现为轻中度的收缩期狭窄。

关键词:冠脉肌桥,冠脉造影,特点

参考文献

[1]吴捷华.冠状动脉心肌桥165例冠脉造影特点和临床分析.安徽医药, 2012, 10 (23) :85-86.

[2]李荣.60例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5 (28) :18-19.

冠脉造影术 篇2

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是一项金指标。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1]。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血管痉挛的发生等并发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2007年3月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46~84岁。术前有以下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明胸痛,心电图ST-T缺血改变等等。其中单纯行冠脉造影术69例,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31例。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右上肢外展50°~70°放于手术延長板上,手掌朝上。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鞘,同时静脉注入3000U肝素预防血栓形成。在C型臂投影下分别送入左右冠脉造影管或多功能管行冠脉造影。术后拔除桡动脉管鞘,桡动脉穿刺处采用加压止血器(一次性灭菌用品,由特殊设计的支撑板和两个球囊组成)压迫止血。腕部制动4~6小时,术后患者即可步行或轮椅返回病房。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要讲解手术的目的,优点及手术过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流,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对精神紧张患者术前可给予镇静剂。②ALLen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完好。评价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方法: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嘱其握拳数次待手部皮肤颜色变苍白或紫绀,松开尺动脉后10秒内颜色转红润恢复正常为阳性。如阴性提示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不良,则宜改为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③遵医嘱询问过敏史,做抗生素试验,术前1天做好右前臂和双侧腹股沟备皮(以备如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股动脉途径行手术)。术前避免在桡动脉穿刺点附近进行采血,输液,置管等操作。

术中护理:①协助患者取正确手术体位,摆放好右上肢,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室内环境。②建立静脉通路。及时供给各种物品,器械。默契配合手术进行。③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护理:⑴术毕患者步行或轮椅送回病房后即可进食,嘱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以七分饱为宜,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⑵严密观察病情,向患者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如患者主诉有胸闷,胸痛,出汗,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⑶心理护理:术后常因为手术良好效果、担心并发症、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等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把握好技巧和时机进行心理疏导。⑷术侧肢体护理:①嘱患者取平卧位,腕部平直制动4~6小时。术侧肢体过早下垂也是促进出血原因之一。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和生命体征,重视个体化指导,对防止术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②观察患者穿刺处远端是否有肿胀,疼痛,皮温变凉情况。观察穿刺处有无疼痛,渗血,出血,皮下血肿。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和术侧肢端皮温,色泽,感觉,甲床颜色,手指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③止血过程中患者上肢略抬高,避免剧烈活动。术后2小时避免做屈腕动作。⑸使用止血器加压及护理:①使用止血器加压止血2~4小时。根据每个人的手腕直径不同充气量13~18ml,术后2小时若无穿刺点渗血,可进行第1次减压1~2ml。术后2小时开始放气减压。方法:每两个小时放气1次,2ml/次或每小时放气1次,1ml/次,一般8~10小时后确定局部无出血征象可拆除止血器加压带。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可给予低压维持压迫止血,8~10小时后无出血征象后拆除止血器加压带。手术创口予碘伏消毒,覆盖创可贴24小时。②在放气减压过程中如出现出血,渗血现象可重新将空气注入气囊加压止血。做好相关记录,避免因压迫时间过久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现象。放气减压后听诊桡动脉穿刺处有无血管杂音,排除假性动脉瘤的可能。⑹常见并发症:①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等。②心脏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急性闭塞,冠状动脉夹层等。本组病例术后有16例患者因术中多次穿刺,术后局部有轻微瘀斑外,其余病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应熟知手术相关知识,积累护理经验,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冠脉造影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经肱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患者168例, 男102例, 女66例, 年龄38~78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 稳定型心绞痛56例, 心肌梗死34例。选择经股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患者28例为对照组, 男19例, 女9例, 年龄40~82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 稳定型心绞痛10例, 心肌梗死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 d给氯吡格雷75 mg, 每日一次, 或噻氯匹啶250 mg, 每日2次, 急诊手术者术前嚼服氯吡格雷300 mg。常规测双上肢血压, 触摸肱动脉搏动情况。局麻下行肱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入鞘管, 将导管通过鞘管送达冠脉入口, 进行造影、扩张、植入支架等。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患者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术前应多与患者沟通, 使其对手术有一定了解, 消除疑虑、增强信心,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手术。

1.3.2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及脉搏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提高穿刺成功率, 局麻要彻底, 穿刺时动作轻柔, 必要时向鞘管内注入鸡尾酒。

1.3.3 术后护理

术后监护12~24 h,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及伤口愈合情况。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以利造影剂排出, 防止损伤肾脏。术侧肢体相对制动, 肘关节制动8~12 h, 每2~4小时根据情况松绑绷带一次, 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和血肿、术侧肢体颜色与皮肤温度, 如果术侧肢体发麻、肿胀、颜色青紫, 提示包扎过紧, 应立即松绑绷带;如果穿刺处有渗血、出血及血肿, 提示包扎过松或位置不妥, 应及时调整, 重新包扎。股动脉组术后酌情保留鞘管4 h, 穿刺处压迫止血30 min, 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 kg沙袋压迫6 h, 术侧肢体平伸制动12~24 h, 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血肿发生等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多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及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肱动脉组成功率与对照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及血肿发生率比较, 肱动脉组少于对照组 (均P<0.05) , 见表1。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作为检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经股动脉穿刺虽然成功率高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桡动脉路径仅适用于Allen实验阳性部分患者, 且桡动脉相对细小, 常引起动脉痉挛或闭塞等严重并发症[4], 而肱动脉相对比较粗大,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桡动脉路径的不足, 所以很受广大医护人员的欢迎, 术后无需卧床, 减轻了患者长时间卧床的痛苦, 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经济负担, 能使患者受益更多,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经肱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168例, 经股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28例, 观察两组手术穿刺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62%与100% (χ2=2.78, P>0.05) ;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 (2.4±0.6) h与 (16.2±4.6) h (t=2.92, P<0.05) ;两组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38%与14.28% (t=17.12, P<0.05) 。结论:经肱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 对患者术后影响较小。

关键词:肱动脉,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虞准, 彭晓玲, 胡春华, 等.经肱动脉、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PCI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7) :1417-1418.

[2]林英忠, 黄从新, 王风, 等.经皮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 28 (6) :945-946.

[3]刘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 :111-112.

冠脉造影前,先做6项无创检查 篇4

如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不断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这是冠脉造影显而易见的好处,正所谓“眼见为实”。然在另一方面,冠脉造影技术的过度应用也成了临床一大新问题。

误区:冠脉造影太随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脉造影技术已日趋成熟,全国各大医院都已陆续开展,大众对该检查也略知一二。但大家必须认识到,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手段,而不是“筛查”冠心病的方法。冠脉造影是一项有创检查,操作时有一定的风险,有严格的适应证,并非所有胸闷、胸痛患者都需要做造影。在部分医疗机构,一些医生对可疑心绞痛患者不行任何无创检查即行冠脉造影,致使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还不到50%(一半以上造影者没有冠心病)。为避免无谓的创伤和医疗费用支出,广大患者在做冠脉造影前,应先做6项无创检查,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做冠脉造影。

正确观点:造影前,先做6项无创检查

1.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基本、简便、实用的方法。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发作时的心电图与发作前后比较,会有典型变化。不过,心电图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仅70%左右;在非发作期,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心电图正常;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所依据的“ST-T”改变,也可由电解质紊乱、药物、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饮食、体位改变,以及各种其他心脏病引起。

提示:若心电图有异常,建议做第2项检查。

2.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筛查冠心病患者的好方法。该试验通过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在诊断冠心病方面比静息心电图更敏感、更准确,且费用不高、应用方便、易重复。检查时,受试者在活动的平板仪上步行,运动量可通过改变平板的转速及坡度来控制。运动中进行心电监护,间断记录心电图及测量血压,以保证安全,并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的线索。

提示:若运动平板试验有异常,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

3.动态心电图(Holter):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下,区区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可于24小时内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提示:若动态心电图有异常,建议做第2、4项检查。

4.超声心动图:依据心肌局部运动状态来推断相应供血冠狀动脉的病变,还可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排除能引起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发作的其他心脏疾患,如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等。

提示:若超声心动图提示冠脉有病变,建议做第2项检查。

5.同位素检查:即核素心肌显像,可明确心肌缺血的部位和范围。若结合注射药物进行负荷试验(心肌再显像),可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适用于无法耐受运动平板试验的心脏病患者。

提示:若发现有病变,建议做冠脉造影。

6.螺旋CT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进行无创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病人只需静脉注入造影剂,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心脏CT检查,方便、快捷,但目前的图像质量还不够理想。

提示:若发现有异常,建议做冠脉造影。

Tips:胸闷、胸痛不一定是冠心病

冠脉造影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临床疑诊为CHD的女性患者, 全部行CAG。依CAG结果分为2组:CHD组64例, 年龄39岁~79岁, 平均年龄 (64.4±7.4) 岁;非CHD组42例, 年龄40岁~76岁, 平均年龄 (60.7±8.5) 岁。

1.2 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Judkin法。冠脉直径减少≥50%为阳性, 冠脉正常或管径狭窄<50%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

CHD组平均年龄较非CHD组明显大 (P<0.05) , 其中, 绝经者比例高 (90.6%vs 80.9%) , 有显著性意义。

2.2 胸痛及心电图变化

CHD组有典型胸痛者53例 (82.8%) , 其中心肌梗死26例 (40.6%) , 心绞痛伴有特异性ST-T改变者21例 (55.3%) , 其中有9例行活动平板试验, 5例阳性, 4例阴性。非CHD组典型胸痛者5例 (11.9%) , 多数主诉胸闷、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仅1例疑诊为非Q波心肌梗死, 而伴有非特异性ST-T改变者占18例 (42.9%) , 共有6例行活动平板试验, 均为阳性。

2.3 危险因素比较

2组间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均无差异。脂质异常、糖尿病、绝经在CHD组显著为多。见表1。CHD组合并2个及3个危险因素者43例 (67.2%) 与非CHD组 (28.6%) 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CHD组仅有3例无上述危险因素, 而非CHD组仅有2例合并3个危险因素。见表2。

2.4 CHD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对比

CHD组CAG呈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中, 2个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分别占13例 (61.9%) 、14例 (77.8%) 及16例 (64.0%) , 无危险因素者3例均为单支病变。见表3。

例 (%)

例 (%)

例 (%)

3 讨论

女性绝经后CHD发病率骤然上升, 这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密切关系。本文2组间年龄差异显著, CHD组绝经者占90.6%, 且该组合并脂质异常和糖尿病者显著增多, 说明雌激素通过调节体内脂肪代谢, 改善血管内皮, 有利于防止脂质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1]。所以, 雌激素的减少和脂代谢紊乱, 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是诱发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均为CHD的危险因素, 但本文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饮食改善、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发病率高以及女性本身吸烟数量少有关。而合并糖尿病者CHD组显著多于非CHD组, 说明随年龄增大, 脂代谢异常, 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 易诱发糖尿病, 况且糖、脂代谢紊乱相互关联, 共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CHD组合并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居多占67.2%, 显著高于非CHD组 (28.6%) , CHD组无危险因素者仅3例 (4.7%) , 非CHD组有10例 (23.8%) , 并且CHD组双支及多支病变者中, 合并2个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9.8%, 显著多于单支病变 (61.9%) 者, 3例无危险因素者CAG均示单支病变。提示临床上危险因素越多, 诊断CHD的可能性越大[2];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多少与伴有的危险因素多少相关, 危险因素越多, 病变越重,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常为三支病变[3]。因此, 重视对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及早行CAG, 防止因不典型临床表现和非特异性ST-T异常而造成误诊,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对提高女性CHD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omm PA, Greea CE, Reagan K, et al.Rel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 stop resence and severity of angiographic coronary disease[J].Am J Cardiol, 2003, 67 (6) :479~487

[2]Cswan HJ, Gersh BJ, Graboys TB, et al.Taskforce7;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or the individual patient (casemanagement) , 27thBethesda Conference;matching the intensity of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with the hazard for coronary disease events[J].J Am Coll Cardiol, 2004, 27 (4) :1033~1039

糖尿病合并胸痛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篇6

关键词:胸痛,冠心病,糖尿病,冠脉造影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收治胸痛患者中的121例行冠脉造影。糖尿病诊断以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为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为至少1支心外膜血管狭窄≥50%。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 胸痛合并糖尿病组50例, 其中男36例, 女14例, 年龄40~85岁, 平均62.5岁, 糖尿病病程1~15年不等。胸痛不合并糖尿病组71例中, 男47例, 女24例, 年龄40~80岁, 平均60岁。

1.2 方法

冠脉造影采用Judkingi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多体位多角度造影。冠脉有意义狭窄以冠脉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标准判断, 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为主要分支管腔, 根据受累情况分为无病变、单支、多支病变。冠脉弥漫性病变为:主要血管管腔狭窄≥50%, 病变长度>20 mm, 一支多处病变, 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呈松散螺旋状。血管狭窄判断:受累血管狭窄<50%为轻度, 50%~70%为重度。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组冠脉有病变且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非糖尿病组冠脉无病变及单支病变明显高于糖尿病组, 见表1。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 合并糖尿病的胸痛患者冠脉发生病变及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胸痛患者。有文献报道, 糖尿病可直接引起冠脉内皮损伤、功能受损, 且内皮修复减慢, 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 致使血小板在受损内皮上粘附聚集增加[1]。糖化代谢产物促进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受损内皮趋化, 加重内皮损伤, 促进平滑肌增殖, 加快细胞外基质沉积。糖化代谢产物增加, 使内源性舒血管物质产生过少或活性降低, 而缩血管物如内皮素1产生增加, 冠脉张力增高, 管腔缩小。

糖尿病是冠心病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至少高2~4倍, 两者有着较大的关联[2]。有文献报道, 糖尿病促使中、小血管硬化及加速斑块形成[3]。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

故为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其预后, 应积极防治糖尿病。对与胸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灏珠, 周丽诺, 等.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28-1029.

[2]陈灏珠, 周丽诺, 等.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28-1029.

冠脉造影术 篇7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5岁~79岁,体重55~90 kg,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55~75次/min.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4例)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生理盐水,B组(24例)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比例为60∶40)。对比剂均使用碘海醇(350 mg I/m L),经肘正中静脉注射。

1.2 检查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机,双筒高压注射器(Stellant D, Medrad)。120 kV, 520~650 m As,球管旋转时间0.35 s/360°,准直器宽度0.625 mm,螺距0.20~0.24.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下1 cm至心脏膈面。利用小剂量(20 m L)试验法,获得升主动脉根部、主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以计算扫描延迟时间制定对比剂注射计划。扫描延迟时间=升主动脉达峰时间+4 s.

注射计划经验式:Phase1:5.0 m L/s, 50 m L CM;Phase 2:Pause (Td-Ti-4s) ;Phase 3:5.0 mL/s 45~50 mL (CM/Sa=60/40)

说明:Td:扫描延迟时间,Ti:造影剂注射时间;CM:造影剂;Sa:生理盐水:Td>24 s.

1.3 图像后处理

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取得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重建图像,从不同的方位及角度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

2 结果

分别测量2组升主动脉根部、降主动脉、主肺动脉及右心室的CT值,评价冠状动脉的显示、右心室的均匀性及左心室室壁的显示情况。CT值测量结果均具有很好的组内和组间一致性。A、B 2组CT值的测量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3.1 多层螺旋CT的优势[1]

多层螺旋CT可以进行连续快速的体积数据采集,由于扫描速度快可获得动脉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期原始断面图像,而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使图像采集与心搏同步进行,避免了心脏搏动伪影,从而得到心脏和周围结构更清晰的图像。目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多数学者的研究肯定。

3.2 双筒高压注射器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2]

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在注射完对比剂后,以相同的速率跟踪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能加快对比剂的循环,增加冠状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这样可以提高对比剂的效率,提高图像质量。

临床上,冠状动脉CTA的造影剂注射通常采用双期注射,即在团注造影剂后应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冲刷。生理盐水冲刷的优势[3]:增强造影剂团注效果;降低造影剂剂量;避免上腔静脉伪影。生理盐水冲刷的局限性:应用心功能评价软件时,易导致测量误差;心肌病变评价不准,如肥厚型心肌病;牺牲了观察右心病变的机会。

双流速注射造影剂-盐水混合物的优势:提高右心对比度,为进一步进行左心功能评价、心肌病判定和右心病变诊断等奠定基础;右心和上腔静脉的伪影很小,不足以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效果。从三个方面保证了心脏CT图像质量的提高[4]: (1) 保证了造影剂跟踪程序的使用,采用该技术左、右心室同时得到增强,计算机通过均匀分布的造影剂很容易跟踪到血管中心线。只有好的计算机跟踪才能重建出好的图像; (2) 保证了容积重建的效果:右室达到了最佳的造影密度,左室密度接近右室并可实现持久增强; (3) 造影剂的效率提高3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小,双流速注射造影剂-盐水混合物的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的注射计划也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总结。本组病例均为可疑冠心病患者。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采用双流速注射造影剂-盐水混合物,大概仅需多注射30 m L的造影剂;在不影响冠状动脉成像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右心对比度;为左心功能的评价和心肌病、右心病变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双流速注射造影剂-盐水混合物在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GE Lightspeed VCT) , 双筒高压注射器 (StellantD, Medrad) , 24例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冲刷, 24例患者应用造影剂-盐水混合物 (比例为60:40) 冲刷。结果2组升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2组主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平均CT值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 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可以更好地显示右心室心腔和左心室室壁, 而不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效果。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盐水混合物,体层摄影术,平均CT值

参考文献

[1]Rubin GD, Silverman SG.Helical (spiral) CT of the retroperitoneum[J].Radiol Clin North Am, 1995, 33 (4) :930932.

[2]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677.

[3]Cademartiri F, Mollet N, Aad, et al.Noninvasive16row multisli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usefulness of saline chaser[J].Eur Radiol, 2004, 14 (2) :178183.

冠脉造影术 篇8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糖尿病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 而且冠脉病变较重, 致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有报道说, 冠脉造影确诊的ECG无异常的冠心患者明显增多, 特别是糖尿病并冠心病者双支和单支病变占81%, 非糖尿病者仅占17%, 近年通过冠脉者冠脉造影阳性率更高, 我们分析了本院2007~2009年640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 其中糖尿病280例, 非糖尿病360例, 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均为 2007~2009年在我院经冠脉造影检查有阳性发现, 确诊为冠心病者, 共640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280例, 平均年龄 (58.4±9.6) 岁, 包括已开始用药治疗者和首次发病者, 病程0~20年;无糖尿病者360例, 平均年龄 (62.1±10.8) 岁。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血糖测定均以入院次日晨起空腹血生化为标准。糖尿病诊断参考 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3 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标准

采用经典的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 左冠脉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为冠脉系统主要的三支动脉, 至少两个正交体位造影发现单支冠脉狭窄≥50%, 诊为冠脉狭窄, 根据上述动脉受累的数量诊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 弥漫性 病变定义为:①病变长度>20 mm;②单支血管多处病变;③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组患者冠脉造影资料总结见表1。糖尿病组冠脉三支病变发病率为57.1%, 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20.4%, P<0.01) , 单支病变发病率为10.7%, 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 (50%, P<0.01) , 所有640例患者中, 弥漫性病变糖尿病组共159例 (56.7%) , 非糖尿病组共56例 (15.5%) , 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1) , 主干病变者糖尿病组16例 (5.7%) , 非糖尿病组7例 (1.9%) , 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1) 。

注:双支和三支病变者中均有部分病例为弥漫性病变和主干病变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 主要表现为双支和三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者, 主干病变者亦明显增多。有作者报道冠脉造影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冠脉管径较非糖尿病患者要小[1], 冠脉微循环功能也存在障碍[2]。Faleone[3]等认为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 其代谢产物损伤血管内皮, 且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较慢, 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向损伤内皮积聚, 加剧了血管内皮损伤, 促进血管收缩, 管腔变窄。张惠芬[4]等认为除血管内皮受损外, 下述三种因素也在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①胰岛素分泌异常:糖尿病者常有胰岛素抵抗, 使胰岛素分泌增多, 形成高胰岛素血症, 可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促进动脉壁脂质的合成与摄取, 阻止胆固醇的清除及促进动脉平滑肌的增殖, 诱发动脉硬化;同时高胰岛素血症增加钠水重吸收, 加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升压作用和对醛固酮的反应等使血压升高;②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常有TG、TC、ApoA升高, HDL降低, 糖尿病可使脂蛋白糖化和氧化, 并使脂蛋白表面组成改变, 导致易聚集和在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③ 血小板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和凝血异常、血栓素B2含量增高, 均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在动脉硬化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主干病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 提示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呈多支、多节段的特点, 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上较无糖尿病患者困难, 药物治疗效差, 普通支架内再狭窄率可达到49%[5], 近年来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有所减低, 因此对糖尿病者均应加强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防止冠脉病变的进展。

参考文献

[1]Mosseri M, Nahir M, Rozenman Y, et al, Diffuse narrowing coronary arteries in diabetic patients:the earliest phas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rdiology, 1998, 89 (2) :103.

[2]Nakashima H, Akiyama Y, Tasaki H, et al,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glucose intol-erance.J Cardiol, 1997, 30 (2) :59.

[3]Falcone C, Ncspoli L, Geroldi D, et al,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nt J Cardiol, 2003, 90 (2~3) :219-227.

[4]张惠芬, 迟家敏, 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20-421.

冠脉造影术 篇9

的检查-冠脉造影来最终确定病情。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表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54-02

目前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就是冠脉造影,冠脉造影的实施在临床中疗效得到肯定。现在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具有安全性大、费用较低、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首要检查方法[1]。现将我院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冠心病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2012年5月——2013年7月来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其中检查结果显示,临床上的表现有: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伴有心绞痛、心绞痛、不典型的心绞痛或者是心电图低压者、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采用Seldinger方法,在手术期间,要通过桡动脉进行穿刺,常规的进行左冠脉和右冠脉投照,还要依据冠脉的病变情况进行分级,分有正常、1支、2支、3支和主干组等,一般临床检查中管腔直径狭窄大于45%就是发生了临床症状,轻度狭窄是小于50%,中度狭窄是50%-70%,重度狭窄是大于70%,闭塞就是管腔狭窄达到了100%。

2 结 果

2.1 从检测数据结果中显示,一般发生病变都会伴随着自己的特点比如: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狭窄、堵塞,心肌桥。按病变部位可分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等等。也可根据脏器血管的受累严重程度来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

2.2 CAG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2.1 冠脉造影在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对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而不能确诊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可以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的患者,应在梗死1周左右行冠脉造影检查,判断预后。

2.2.2 心绞痛与冠脉病变的关系,临床中,患有典型心绞痛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常出现合并冠状动脉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轻度、中度狭窄以及慢性弥漫性病变。2.2.3 临床中没有典型的症状表现心绞痛患者中,如咽痛,右侧胸痛。如果存在易发生冠心病的因素,虽然心电图的ST-T变化不大,但必要时还应检查冠脉造影来进行诊断,防止漏诊、误诊。

3 讨 论

现在医院中比较常见的还是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心电图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无论是小型诊所还是大型医院中都比较常见[2]。但是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较而言,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根据本文中的阐述和说明,如果单方面的通过心电图的方法进行诊断冠心病还是不全面,容易漏诊、误诊,因为很多的原因都会造成心電图ST-T的改变。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中,有2例老年患者均具有冠心病的病症,并且心绞痛发作时症状非常的明显,但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都没有检验出有缺血的情况,后期又进行了冠脉造影的检查,检查出冠状动脉中的4支发生了病变,要安排手术,手术的方式以搭桥手术进行[3]。判断冠心病金标准就是CAG的检查,CAG既能对冠心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掌握发生冠脉病变的全部情况,对日后的选择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能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但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可以没有明显改变,需结合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冠脉造影检查来确诊。来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还存在心绞痛不典型的患者,平素心电图正常,医生检查中要注意的是冠状痉挛、血红蛋白和氧的解离异常、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心肌代谢异常等这些情况的出现[4]。如果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马上进行研究讨论,列出方案及时治疗。如果患者检查出患有典型的心绞痛,冠心病阳性率会出现很好状态,在我院的这些患者中,如果是确定为典型心绞痛患者的话,检查中的CAG阳性率会达到较高状态。本次就诊的这68名患者中,临床表现明显的有58例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尤其是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因素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甚至需要支架治疗。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引发的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病情比较隐蔽,一般都是突发而导致严重的后果[4],这就告诉患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无论是那种方面检验检测,都要根据数据说话,患者及家属对待冠心病要有高度的重视,医生相对患者家属来说应该在检查中综合各方面进行最终判断,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能仅凭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病症,要通过心电图的检查和多年来临床的经验为辅助方法,最主要的通过冠脉造影进一步确定病情,这样才会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是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及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冠脉造影的检查,也可以提高医师的临床经验,对增加以后的诊断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席宏巍,金立伟,刘军鲁.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2):69-71.

[2] 周国丽,李青莉,王洁琳,祝琳.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5(05):198-199.

[3] 张文兵,霍建宏.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1):105.

冠脉造影术 篇10

冠心病的检查手段很多, 目前临床上冠心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两种:冠脉CTA和冠脉造影。

1冠脉CTA

冠脉CTA是一种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利用64排CT扫描, 再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得出的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 属于无创检查, 但对患者的心律及呼吸有要求。这种检查可以观察冠状动脉狭窄、钙化, 可以检测动脉壁内的非阻塞性斑块, 识别易损斑块等。

冠脉CTA的适应证包括: (1)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2) 冠状动脉的影像学筛查; (3)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疗效观察。

冠脉CTA的禁忌证包括: (1) 心律不齐; (2)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3) 造影剂过敏。

冠脉CTA的临床应用包括: (1) 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2) 检测冠状动脉斑块; (3) 进行冠状动脉管腔的显像; (4) 评价冠状动脉的畸形和变异; (5) 进行介入术后和搭桥术后的评价。

2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无需开刀, 是一种微创手术, 不受年龄、性别、心率快慢的限制, 现已逐渐成为一种较为常规的检查手段, 医学界目前仍以它作为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它是在局部麻醉下穿刺大腿的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 经血管将导管由导丝引导插至冠状动脉口, 选择性地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 并通过DSA (数字减影) 记录显影的过程。此检查约需20分钟, 股动脉穿刺患者需平卧12~24小时, 桡动脉穿刺患者活动不受限。冠脉造影检查能反映血管管腔直径, 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细小的分支血管, 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 但对血管壁的情况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无法做出判断。

冠脉造影的适应证包括: (1) 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 (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在12小时以内或者已超过2小时但仍有心肌缺血症状; (3) 不稳定型心绞痛; (4) 急性心肌梗死; (5) 心肌梗死演变期; (6)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评估; (7) 瓣膜病; (8) 心力衰竭; (9) 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并患有瓣膜病; (1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11)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 (12) 心源性猝死成功心肺复苏。

冠脉造影的禁忌证包括: (1) 不能解释原因的发热; (2) 未治疗的感染; (3) 血红蛋白小于80 g/L; (4) 严重电解质紊乱; (5) 严重活动性出血; (6) 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7) 未控制的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左心衰竭; (8) 急性心肌炎; (9)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10) 洋地黄中毒; (11) 造影剂过敏; (12) 预后不好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冠脉造影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有创检查方法, 目的是为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及病变狭窄程度和狭窄特征, 为需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3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对比

男性患者, 56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收住入院。入院后先行冠脉CTA检查, 冠脉造影图像见图1 (前降支近段狭窄90%以上, 中远段心肌桥, 血管变化已影响了前降支血流。单支病变, 建议支架植入) 。冠脉造影后支架植入见图2 (狭窄消失, 血流通畅) 。冠脉CT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重建后的图像见图3 (近段高度狭窄, 中远段心肌桥) , 建议行冠脉造影以进一步确诊。术后观察, 疼痛消失, 第3天出院。

男性患者, 66岁, 陈旧性心绞痛急性发作收住入院。入院后行冠脉CTA检查, 前降支近段及第一对角支中度病变, 回旋支中远段次全闭, 见图4。患者为三支病变, 支架预后不佳, 建议外科搭桥。前降支近段及第一对角支中度病变, 回旋支中远段次全闭, 见图5, 建议行冠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隔日行冠脉造影检查, 冠脉造影提示右冠2段支架植入后支架前血管狭窄, 见图6。右冠2段支架植入后改变, 见图7。

以上图1~3和图4~7是两位男性冠心病患者在短期内做冠脉CTA检查, 然后又行冠脉造影检查后形成的两组图片, 短期内先后行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的情况在笔者近五年参与实施的上百例短期 (3~7天) 内做过冠脉CTA检查, 然后又行冠脉造影检查以保证进一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反复出现, 以此进行冠脉CTA和冠脉造影的全方位比对, 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1) 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均是快速、具有较高准确性的检查方法。冠脉CTA可以提供与冠脉造影相近的信息, 但不能替代冠脉造影, 冠脉CTA检查出有严重病变的患者还需行冠脉造影进一步确诊。

(2) 冠脉CTA的特点是无创、低危, 价格相对较低, 但只能作为诊断;冠脉造影的特点是有创、价格相对较高, 其优势是在诊断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治疗。

(3) 冠脉造影图像比冠脉CTA图像更直观, 准确性更高。冠状动脉的钙化是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的标志, 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和其粥样硬化病变的负荷呈中等度的相关。从两组图片 (图1~3和图4~7) 看, 冠脉CTA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显示均较好, 小分支显示不清, 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 但对心肌桥血管的血流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而冠脉造影不仅能清晰显示主干, 对更为细小的分支也能清晰显示, 能直接观察冠脉血流情况。

(4) 冠脉造影图像比冠脉CTA图像的适应性更强。心律不齐、心率过快、心功能紊乱、冠状动脉严重钙化、体内金属异物及超重均可能导致产生图像尾影, 造成冠脉CTA图像重建不准确, 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但这些因素对冠脉造影的图像生成不会产生影响, 这使得冠脉造影的适应性更强、准确性更高。对这类患者建议直接行冠脉造影检查, 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上一篇: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下一篇:污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