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2024-06-27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精选9篇)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篇1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一种符合正常生理途径的简便方法, 造影剂顺血流充盈下肢深静脉, 能了解下肢深静脉的全貌, 了解深静脉是否通畅, 较好的判断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的功能, 比较直观反映静脉系统病变状况, 是下肢静脉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静脉的选择、穿刺方法和技术是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对静脉穿刺的部位和方法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我科进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病人226例 (300例次) , 男124例, 女102例;年龄26岁~72岁, 平均48岁;伴有下肢色素沉着196例, 小腿部溃疡25例, 两者皆有9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双侧78例, 单侧144例。将226例 (300例次)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做好造影前的准备工作, 如备好吸痰器、氧气、气管切开包、血压计、听诊器等抢救器材以及抢救药品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盐酸异丙嗪、多巴胺、阿托品等) [2]。对照组:选择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的常规方法给予静脉穿刺, 常规方法是:选择足足母趾基底部旁侧浅静脉或足背远端浅静脉, 以向心的方向进行静脉穿刺[3]或是在足背中上部的浅静脉, 以向趾端的方向进行静脉穿刺[4]。观察组:选择在病人的踝部上方3cm~5cm处扎上止血带, 在踝部以下选择足背上部充盈明显的浅静脉, 如内侧的大隐静脉、足背正中静脉以及足背外侧静脉等, 用碘伏进行皮肤消毒, 经再次核对后排尽头皮针内空气, 针头的斜面向上与皮肤的角度是25°~35°, 以向心方向刺入皮下, 再沿静脉走向顺行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再延静脉管径进针少许[5], 固定好针头, 穿刺成功后再系一道止血带, 在膝关节上方1cm~2cm处, 以阻断膝关节上部的浅静脉回流。两组穿刺成功后均在3 min~8 min内以均匀速度推入76%泛影葡胺60mL~100mL, 在电视观察下观察造影剂在深静脉内充盈状况按顺序依次摄取小腿正侧位, 膝关节正侧及大腿正侧位, 并且在Valsalva试验下摄取大腿正位及骨盆正位片, 摄完片后松解止血带, 拔去针头, 按压穿刺处5min~10min。

1.2.2 评价方法

(1) 深静脉显影效果:取相同部位摄片, 经2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共同阅片, 评定病人下肢深静脉显影的清晰度、管腔的充盈度及深静脉瓣的功能情况。 (2) 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后, 见回血固定好针头, 静脉推注造影剂没有渗漏。 (3) 疼痛反应发生率:完成静脉穿刺后, 由1名护士按一定速度持续均匀的推注造影剂, 另一名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 造影结束后, 注意询问病人的感觉, 及对疼痛的反应状况。无痛:在推注造影剂的过程中, 病人的面部表情平静, 询问病人, 局部有短暂的轻微疼痛, 疼痛时间不>10s。剧痛:在推注造影剂的过程中, 病人神情紧张、表情痛苦、邹眉、呼吸急促, 有的甚至表现出呻吟, 或有下肢的对抗动作, 询问病人, 局部很痛, 疼痛时间>15s。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次 (%)

3 讨论

常规穿刺部位为足拇趾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远端的浅静脉, 此处静脉位置比较表浅, 管径非常细, 而且行走弯曲, 加之大多数病人下肢, 特别是足部都伴有色素沉着、水肿、甚至皮肤及皮下溃疡、瘢痕、皮肤失去弹性等, 拇趾基底部旁侧或足背远端浅静脉虽然表浅但不容易暴露, 且行走弯曲, 很难以一次性穿刺成功。观察组:静脉穿刺部位为内踝前方的大隐静脉、足背正中静脉和足背外侧的浅静脉, 位置表浅并且恒定, 管径较粗, 行走较直, 位置恒定, 穿刺成功率高。另外, 造影剂多为油剂, 浓度较大, 必须用较大针头穿刺, 我们一般选用8号~9号头皮针。足背远端浅静脉均较细, 行走弯曲, 大号针头不容易穿刺, 穿刺难度大, 如果反复穿刺, 病人容易出现静脉的局部狭窄和闭塞[6]。而穿破静脉易造成造影剂外渗, 造影剂外渗性损伤是皮下组织的一种非感染性炎性损伤[7]。加重了病人的痛苦。甚至, 往往因穿刺不成功而至造影失败。

由于摄影床的高度, 病人平卧于摄影床上, 护士站在病人的足侧, 对照组行足背中上部浅静脉向趾端方向穿刺, 穿刺体位不方便。另外足背呈弓行, 上高下低, 穿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往往因穿刺角度及方向稍有偏差即可刺破血管, 造成穿刺失败, 造影剂渗出到组织间隙中, 从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局部坏死等并发症[8],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难度。观察组静脉穿刺部位为内踝前方的大隐静脉、足背正中静脉、足背外侧的浅静脉, 位置表浅而恒定, 向心方向穿刺, 护士穿刺体位得当, 操作顺便,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痛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反应,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现象以及防卫反应。在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过程中将静脉穿刺部位改良为足背上方的大隐静脉、足背正中静脉、足背外侧的浅静脉, 不仅增加了护士穿刺的成功率, 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消除了病人检查时的紧张情绪, 提高了病人的自愿配合能力, 而且两组均能清晰地显示病人胫前、胫后、腓静脉、腘静脉、股静脉、交通静脉及静脉瓣的结构和病变。两组显影效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足背的血管极为丰富, 在浅静脉和趾静脉之间有着众多的血管吻合支, 相互交叉相连, 对照组向心方向穿刺足拇趾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远端浅静脉, 造影剂经过血管吻合支进入趾静脉, 能良好的显示胫前、胫后及腓静脉。观察组在踝部上方及膝关节上方扎紧止血带, 阻断了浅静脉回流, 向心方向行静脉穿刺, 迫使造影剂通过足背浅静脉弓及其跖静脉间的血管吻合支而进入跖静脉, 从而使胫前、胫后、腓静脉都能更好地显示出来。止血带缚扎的松紧要适度, 系止血带的松紧度, 以足背动脉搏动强度明显减弱即可达到要求[9], 过松则浅静脉不能被阻断, 从而影响深静脉显影, 过紧则在浅静脉被阻断的同时深静脉 (尤其是胫前静脉) 也被阻断, 使部分深静脉显影受阻, 影响临床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和方法对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次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 观察组在踝上3cm5cm处系止血带, 选择足背上部暴露明显的大隐静脉、正中静脉和足背外侧的浅静脉进行向心方向穿刺, 选择相同的注射速度、造影剂计量。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反应程度、深静脉显影效果、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病人疼痛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显影效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踝上3cm5cm处系止血带, 选择足背上部暴露明显的大隐静脉、正中静脉和足背外侧的浅静脉进行向心方向穿刺, 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 深静脉显影效果良好。

关键词:静脉穿刺,部位和方法,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参考文献

[1]胡雁.下肢静脉溃疡的评估和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 :99-102.

[2]梁长虹.对比剂使用指南[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42 (3) :320-325.

[3]徐惊伯.周围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56.

[4]余春莲, 徐伟, 赵显为.59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 2008 (7) :76-77.

[5]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10.

[6]程莉芬, 王晓弥, 陈琴蓝.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10) :966-967.

[7]毛燕君, 田梅梅, 叶文琴.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8B) :41-45.

[8]许丽君, 张贵敏.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在CT增强扫描病人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 2013, 20 (3B) :49-50.

[9]邓年妹, 陈宝萍.对比剂实时跟踪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术的护理[J].广东医学, 2006, 27 (5) :772-773.

静脉肾盂造影的护理体会 篇2

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尿路造影,系由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浓缩后,自肾集合管排出后显影。不但可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了解分泌功能以及各种尿路病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泌尿系X线检查方法。为了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检查的顺利进行,对其进行充分细致的準备和护理是很关键的。我院影像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静脉肾盂造影12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造影前护理

1.1.预约检查 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性疾病、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等情况,向病人讲解肠道清洁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嘱咐以下相关注意点:①检查前2—3天进食易消化、少渣、产气少的食物,禁用不透X线的药物,如钡剂、铋剂等,检查前12小时禁食、禁水,适当多运动。②检查前1天晚上番泻叶开水冲服。③造影前排尿,避免膀胱充盈。

1.2.造影前准备 造影前病人和家属应签署“特殊检查同意书”,讲解包括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和预后,让病人了解检查目的、意义,检查的过程和检查的安全性,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

2 造影中护理

2.1.心理护理 协助病人摆好体位,此项检查要用腹带压迫,病人会有些不适,护士主动安慰患者,解释压迫的目的以及检查的必要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并关好门窗,做好保暖工作和防护工作。

2.2.静脉注入造影剂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静脉推注造影剂时速度要适宜,当注入造影剂1—2ml后应减慢速度,观察2—3分钟后如无反应即将造影剂在2—3分钟内注射完,过程中防止药物外渗,密切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脉搏、呼吸,如病人诉有不适感,应减慢推药速度,或立即停止推药,并密切观察给予相应处理。

2.3.过敏反应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症状,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及时处理。①轻度反应:主要症状为面色潮红、灼热、恶心呕吐,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嘱病人深呼吸,放松,自觉症状可缓解。②中度反应:面部水肿,反复呕吐,轻度喉头水肿和暂时性血压下降,一般遵医嘱给予口服抗阻胺药,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20mg,并严密观察。③重度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应立即按过敏性休克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对喉头水肿严重,窒息者应做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准备,待病情稳定后转重症监护室。

3 造影后护理

检查结束后仍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防止迟缓过敏反应的发生。一般要让病人留置观察半小时后离开,嘱病人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4 体会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篇3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深静脉造影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髂静脉受髂动脉压迫, 引起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 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又称Cockett综合征。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12~2007-12 62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造影表现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 男26例, 女35例。年龄19~80岁, 平均54.7岁。病程3个月~30年。临床主要表现: 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3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58例、小腿皮肤色素沉着16例、小腿和足靴区慢性溃疡18例。大隐静脉手术史3例。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透视监视下点片。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 于踝关节、膝关节以上10 cm处各扎一道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回流, 取30°斜立位, 一次性快速推注对比剂 (30%碘海醇100 ml) , 在电视监视下, 自小腿深静脉丛起由下至上逐段摄取已显影的下肢深静脉影像, 随后放平患者, 同时继续向上摄取显影的深静脉影像, 重点摄取髂总静脉影像 (53例采取2帧/秒局部连续动态摄影) 。

2 结果

本组62例均较清晰地显示了髂静脉。62例均出现了多种征象, 2种征象者17例、3种征象者15例、4种征象者30例。其中, 左髂总静脉受压段管腔横径增宽伴局部显影密度低38例 (图1, 2) 、局部可见点状或条状充盈缺损或密度减低14例 (图3) 、左髂总静脉完全闭塞2例 (图4) 、左髂总静脉周围侧枝循环58例 (图2~4) , 多为髂内静脉、骶前静脉丛及腰升静脉、左髂总静脉受压段远端造影剂排空延迟现象49例, 侧枝静脉内的造影剂排空延迟更为明显。

3 讨论

3.1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解剖及病因、病理

双侧髂总静脉于第5腰椎体中下部平面的右侧汇合成下腔静脉沿脊柱上行, 右髂总静脉几乎成直线与下腔静脉连续, 而左侧髂总静脉则自骨盆横行向右, 经腰骶椎之前几乎成直角与下腔静脉汇合。腹主动脉自脊柱左旁下行, 于第四腰椎体下缘平面左旁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的前方向骨盆右下延伸。右髂总动脉与髂-腔静脉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1,2], Ⅰ型: 右髂总动脉跨越并压迫左髂总静脉起始部;Ⅱ型: 右髂总动脉跨越并压迫下腔静脉下端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Ⅲ型: 右髂总动脉跨越并压迫左髂总静脉干。Ⅰ型最为常见, 故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见于左侧、右侧、甚至双侧, 而以左侧最为常见。髂静脉在右髂总动脉与腰骶椎共同压迫作用及腔内形成粘连结构基础上, 静脉回流受阻, 血流速度减慢, 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管腔部分阻塞、甚至完全闭塞, 侧枝循环开放, 长期静脉高压继发出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从而出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小腿色素沉着、慢性溃疡等临床表现。

3.2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单纯顺行深静脉造影表现

正常的左髂静脉在单纯顺行深静脉造影中表现为 (图5) :左髂总静脉横行于腰骶椎之前, 向左与左髂外静脉相延续, 向右以直角汇入下腔静脉, 管腔宽度均匀, 管壁光整, 造影剂密度均匀, 无侧枝血管显影。而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在单纯深静脉造影下可表现出:⑴直接征象:左髂总静脉受压段管腔横径增宽、局部造影剂密度减低、充盈缺损及管腔闭塞。⑵间接征象: (1) 侧枝循环形成。侧枝循环大部分是髂内静脉的属支, 常见的侧枝循环有骶前静脉丛、子宫附件静脉丛、腰升静脉、脊柱旁静脉丛、骶中静脉及阴部静脉等。 (2) 造影剂排空延迟。髂静脉受压段远端及侧枝静脉中造影剂排空延迟, 提示髂静脉回流不畅。

3.3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方法

单纯静脉造影中左髂总静脉与腰骶椎的影像重叠, 因此需要有良好对比的影像才有助于诊断。已往我们参照有关资料[3,4], 采用踝关节上方扎止血带, 患者取30°头高足低位, 足背静脉穿刺, 快速推注40%泛影葡胺40~60ml, 电视监视下自小腿静脉丛起由下而上逐段拍摄至造影剂所充盈显影的深静脉影像, 然后放平患者, 继续向上观察显影的深静脉但上述方法, 大多数患者髂静脉无法良好显示, 分析其原因有: (1) 大多数来进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患者都出现了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及浅静脉曲张, 静脉造影时, 部分造影剂通过浅静脉回流, 减少了深静脉内造影剂的流量; (2) 髂静脉位置高, 管径较粗, 造影剂排空较快, 且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须从小腿深静脉丛起由下至上显示下肢全段深静脉, 常常由下至上观察至髂静脉时造影剂都已大部分排空。为克服以上不足, 本研究对造影方法进行了改进: (1) 在膝关节上方加扎一道止血带, 以进一步减少浅静脉回流。 (2) 将造影剂用量加大至100 ml, 延长造影剂的排空时间, 提高了深静脉管腔内造影剂浓度。采用此改进的方法后, 大多数患者在保持斜立位时已能显影至股总静脉, 部分患者甚至能显影至髂外静脉, 如此在放平患者时能重点摄取髂总静脉影像, 并有可能固定视窗采取局部连续动态摄影, 提高获得的影像信息量。

3.4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

用于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检查方法较多,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最为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5]。下肢静脉造影又包括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插管造影。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不足在于较难得到显影满意的髂静脉影像。本组62例采用了改进的造影方法后髂静脉均得到良好显示, 各病例或多或少都获取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 为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信息。且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较股静脉插管造影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费用低等优点, 并能同时观察全下肢深静脉情况, 排除下肢深静脉其它病变,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之, 只要提高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髂静脉显影质量, 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本研究结果提示,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可以作为疑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渝, 杨文军, 时德, 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解剖基础.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12) :745

[2]盛华均, 孙善全.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 23 (6) :612

[3]张云亭, 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57

[4]郭劲松, 李晓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造影表现.解剖与临床, 2005, 10 (4) :297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篇4

1 材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118例肾积水患者:男性96例,女性8例,年龄14-72岁,平均43.5岁。

1.2方法

使用数字化胃肠机摄影装置。先常规拍摄泌尿系平片(KUB),腹部不加压及低张药物应用,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比醇100ml、或按2ml/kg体重计算),适时摄片。必要时延时及改变体位摄影。数字化胃肠机摄影装置曝光后即可在显示器上得到原始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其进行窗宽,窗位,边缘锐利度,噪声等参数调节,从而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最佳图像并储存。最后对图像进行激光打印。

2 结果

118例患者中,显影良好114例,占96.6%,其中延迟影14例,占12.2%,(延迟时间为60-240分),延迟300分后仍不显影者4例,占3.3%。显影114例均有不同程度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扩张积水,其中轻度24例(21.05%),中度73例(64.03%),重度以上7例(6.14%)。肾积水原因:结石梗阻101例(88.5%),输尿管狭窄6例(5.2%),原因不明5例(4.3%),输尿管末段憩室2例(1.7%)。本组病例均无过敏反应。

3 讨论

对比剂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后,98%以上的有机碘由肾小球滤过且不被重吸收,而大部分水在近曲小管及远内小管被得吸收,从而使尿液中含碘量达到X线显影的程度,这是静脉肾盂造影的基础[1]。由于肾脏有明显扩张积水以及排泄功能减退,作普通IVP检查时,经肾小球滤过排泄到尿液中的有机碘不易达到显影的浓度,当采用大剂量IVP时,可在短期内血液中对比剂浓度讯速增高且维持时间长,因此排泄对比剂的浓度高且持久,有利于对肾积水特别是重度积水的显示。

大剂量IVP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应用临床,其特点在于不须在腹部施压,以减少患者痛苦。我科将此法应用于肾积水的诊断,其优点如下。

3.1患者没有因为腹部加压和低张药物的使用引起的附加症状:如加压引起的肢体麻木、心跳加快、呼吸急迫。也没有因使用低张药物引起的口渴、腹胀等副反应。这不仅使患者容易接受检查,而且也为及时发现碘过敏反应提供了条件[2]。

3.2使用本造影法,一般能使积水的肾脏较早显示清楚,需要延迟摄取片的患者,可嘱病人起床待侯,适实摄片,在基层医院设备较少的情况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同时因体位改变,更有利于肾积水的显示,对观察肾盂、肾盏及其大小、形态、轮廓,确定有无破坏、空洞,从而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3.3利于确定梗阻部位、原因及肾积水程度。肾积水是泌尿系疾病的一种征象,而不是疾病本身,在肾脏疾病诊治中仅仅发现肾积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找到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3].我们采用本法,患者自然平卧、舒适,输尿管没有加压和低张松驰的人为因素,且往往能显示全尿路,而且容易确定梗阻部位、原因及判断积水程度。

使有本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过敏试验。碘比醇一般不做敏试。应快速度注射,(5分钟左右),便可使肾及输尿管显示满意,我们对老年患者,速度适当控制,必要时加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便调整速度及总量,从而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为目的。

2、灵活掌握投照的时机和体位,力求全面细致,重点突出,直到满意为止。并注意排除伪影及肠道内容物的干扰,从而获丰富可靠的影像信息

3、当患侧肾盂、肾盏显示积水,且显影清楚而输尿管显示不佳,可改变俯卧位斜位摄片,或嘱患者坐立片刻,或作排尿动作促使肾盂输尿管蠕动排空,从而达到患侧输尿管显影的目的。

4、当肾盂肾盏显影淡以及扩张是肾盂积水所致,此时输尿管也显影淡,或输尿管显影清晰则可发现输尿管有梗阻,其诊断已明确,如需进一步观察肾盂肾盏情况,可作头低足高位摄片。本组病例有没有例用延迟法仍不显影,考虑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其它病理改变的可能。应进一步做其它检查。

4 小结

总之,采用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有利于对肾积水的显影,且容易确定梗阻部位、原因以及判断肾积水程度,有时可免去病人逆行造影及肾穿刺造影检查的痛苦。此方法既经济又无创伤,在诊断肾积水中应首选。因不受设备的限制,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检查。

参孝文献:

[1]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72

[2]吕守民,吕文斌,甄亚妃,等.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J].1999,10(3):222-223.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 男73例, 女59例, 年龄20~74岁, 平均41岁, 左侧肢体60例, 右侧肢体41例, 双下肢病变者21例。本组病例因下列主要临床表现而做造影检查:下肢浅静脉曲张, 患肢肿胀, 疼痛, 局部色素沉着, 皮肤溃疡等。

1.2 造影方法

本组全部采用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 造影前训练患者做Valsalva呼吸, 常规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剂用76%复方泛影葡胺, 为避免患者造影剂严重过敏反应, 术前可常规肌注地塞米松5 mg[1]。患者平卧检查台上, 于踝关节上方及大腿根部各扎一止血带[2], 调整检查床使患者呈30°头高足低位, 常规局部消毒, 经足背浅静脉穿刺, 快速 (30 s左右) 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40~50 ml[3], 嘱患者做Valsalva试验, 屏气后摄小腿及膝关节正侧位片, 然后解除止血带并摄取股静脉片, 造影达到诊断效果后拔出穿刺针, 压迫止血。

2结果

正常下肢静脉12例, 表现为深静脉全程显影, 管腔通畅, 管壁光整, 瓣膜影清晰呈竹节状, 无明显瓣膜逆流征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3例, 表现为深静脉扩张, 瓣膜影模糊, 瓣膜稀少, 竹节样瓣膜外形消失, Valsalva试验可见造影剂经瓣膜逆流, 瓣膜区周围造影剂浓度增高。交通静脉功能不全61例, 表现为交通静脉无瓣膜显示, 深静脉血流向浅静脉逆流, 浅静脉扩张迂曲, 呈蚯蚓状改变[4]。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 表现为病变部位深静脉管腔狭窄, 持久性圆形、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充盈缺损, 或深静脉主干被血栓完全阻断而不显影[5], 侧支循环建立, 或管腔粗细不均, 管壁毛糙, 凹凸不平。深静脉瘤样扩张1例, 表现为局部深静脉的圆形及囊状改变, 其近端及远端静脉未见异常改变。外压性血液回流障碍2例, 表现为深静脉边缘一清晰弧状压迹, 管壁光整。

3讨论

根据本组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X线表现, 可以总结出下肢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逆流性和静脉阻塞性疾病。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方法简单, 易于操作, 能很好地显示静脉全程, 加做Valsalva试验能良好显示多瓣膜功能情况, 从而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管腔的梗阻及狭窄做出明确诊断, 从而为临床一线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减少了复发率。因此, 目前一致认为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4经验总结

有时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显影不满意, 原因一是造影剂剂量偏少, 至少要50 ml, 原因二是由于血液流速过快, 造影剂被稀释和出现层流现象[6], 常导致静脉上段显影不满意, 因此要求快速推注造影剂;另外可采用头高足低位, 结扎大腿根部等方法以阻抗造影剂上行过快。但压迫股静脉 (大腿根部) 有导致股静脉血栓脱落的风险, 从而发生肺栓塞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7], 因此, 如果临床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慎用大腿根部结扎法或者仅做踝关节处结扎, 以防意外。

摘要: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32例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造影X线表现正常占9.1%;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32.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46.2%;深静脉血栓形成占4.6%;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占0.8%。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能为血管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深静脉造影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李丐力, 左世东, 等.下肢静脉造影及其临床意义.放射学实践, 2001, 16 (2) :115.

[2]万智勇.双止血带结扎法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征象分析.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1998, 5 (2) :31-32.

[3]陈炽贤.实用放射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98-799。

[4]徐惊伯.周围血管性疾病与X线诊断治疗.上海科学出版社, 1988, 11.

[5]朱预.周围血管疾病专题讨论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 1988, 26 (2) :86.

[6]李彦豪.实用介入治疗技术图解.科学出版社, 2002:54。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0例;年龄34~78岁, 平均年龄 (58.17±6.32) 岁;其中下肢静脉曲张6例, 长期卧床者5例, 肿瘤23例, 肺栓塞12例, 肢体骨折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下肢疼痛、下肢间歇性或者持续性肿胀的临床症状。

1.2 检查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髂静脉探测, 患者需要空腹, 频率采用3.5 MHz进行扫描。外周血管探测频率为4~6 MHz, 并且针对患者的检查部位, 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 双侧下肢呈伸直状态, 保证肌肉彻底放松。然后由上向下依次对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等进行纵切和横切检查。同时在检查过程中, 将血流取样框与静脉夹角控制在最小状态, 动态观察血管内径、血管腔以及血管弹性, 详细记录血管回声特点、类型以及阻塞程度。注意在检查腘静脉时, 患者取坐位或者站立位最佳, 若需要可沿血管走向检测小腿肌间静脉和浅静脉。所有患者均采用38%的泛影葡胺进行下肢静脉X线造影。

1.3 静脉血栓分型、分期以及超声特点

静脉血栓依据位置分为混合型、中央型、周围型。发病超过14 d以上的血栓为急性或亚急性期, 数月至数年的血栓为慢性期[2]。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栓阻塞部位以下可见管壁增厚, 管腔扩大, 腔内为实质性光团;急性血栓可见均匀弱回声, 慢性可见不均匀、不规则高回声;完全闭塞无血流信号, 不完全闭塞时可见血流充盈缺损[3]。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48例患者共检测出124条不同节段静脉血栓, 其中急性、亚急性期静脉血栓17例, 慢性期静脉血栓31例;混合型28例, 周围型16例, 中央型4例。

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

48例患者经共检测出145条不同节段静脉血栓, 且周边可见少量造影剂通过。

2.3 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结果

由分析可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静脉、腘静脉、髂外静脉的灵敏性较高, 对髂总静脉、髂内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的灵敏性较低。不同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参数见表1。

3 讨论

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因素有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慢等。在形成血栓后会造成静脉管腔狭窄, 甚至闭塞, 进而会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影响患者的健康。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诊断准确性高, 但是对患者有创伤, 可能会引起静脉炎或者过敏等并发症[4]。故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DVT的诊断方面有独特价值, 是目前较理想的诊断DVT的方法。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为非创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并且对不同节段的血栓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低频探头探测深度可以弥补高频探头深度不够的缺点, 而高频探头可以清楚显示下肢静脉血栓的管壁特点以及管腔内的情况, 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独特的优点, 可以明显提高无创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灵敏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股静脉、腘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可见,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不同。在检查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探头频率, 以免影响彩色多普勒判断。尤其是采用髂静脉探测的患者应该空腹, 减少干扰, 以提高检出率。同时由于血栓形成会造成肢体水肿, 进而影响超声诊断, 所以诊断灵敏性、特异性会受血流夹角、检验操作人员个人因素的影响。

综上,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的诊断效果良好, 但对不同阶段静脉血栓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我们要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 充分认识深浅静脉解剖结构, 以提高各节段静脉血栓的检出准确率。

摘要: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节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 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 对比分析不同阶段下肢静脉血栓的检出率。结果 48例患者共检测出124条不同节段静脉血栓, 其中急性、亚急性期静脉血栓17例, 慢性期静脉血栓31例;混合型28例, 周围型16例, 中央型4例;不同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灵敏性不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静脉血栓准确率较高, 并且对不同节段静脉血栓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下肢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袁述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 6 (1) :69-70.

[2]孙欣.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 13 (2) :120-122.

[3]许晓华, 贡雪灝, 李振洲,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 9 (9) :559-560.

[4]杨华, 刘健, 韩国强, 等.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 (10) :661-664.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及护理 篇7

1 静脉肾盂造影概述

静脉肾盂造影 (IVP) 系由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 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经过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浓缩后, 自肾集合管排出后而显影。含有造影剂的尿自肾盏排到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时, 均可显影。成人在注射造影剂后, 压迫输尿管, 在5、15、30min肾脏各摄片1张, 最后一张平片包括肾脏、输尿管到膀胱, 必要时需加摄片。

1.1 适应证

(1) 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结核, 肿瘤等; (2) 原因不明的血尿; (3) 泌尿系统结石, 确定结石部位, 了解有无阴性结石; (4) 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的关系

1.2 禁忌证

(1) 碘过敏者; (2) 全身情况衰竭; (3) 急性传染病或高热, 急性泌尿系炎症及严重血尿、肾绞痛, 妊娠期及产褥期; (4) 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2 静脉肾盂造影护理要点

2.1 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检查的必要性、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过敏反应的症状等,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 稳定情绪, 做好心理准备。在日常预约造影检查时, 即可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教育, 并配合泌尿结石防治的相关内容, 使患者更好的接受检查。

2.2 造影前的护理要点

检查前向病人嘱咐以下相关注意点: (1) 检查前2-3d进食易消化、少渣而产气少的饮食, 禁用不透X线药物, 如钡剂、铋剂等, 检查前12h禁食, 禁水, 适当多活动; (2) 检查前1天晚上服泻药 (番泻叶10克加300ml水泡服) ; (3) 造影前排空膀胱; (4) 造影前提醒检查医师透视观察肠道气体分布情况。

造影前护士应了解患者全身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 避免造影时病人因过度紧张而发生虚脱, 应及时联系经治医师, 确认后再进行造影。

2.3 造影中的护理要点

做好查对工作, 按腹部平片要求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备好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急救药, 以备及时抢救。静脉推注造影剂时速度要适宜, 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造影效果。过程中防止药液外漏注意观察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需求, 如有恶心、晕针时可在限制时间内放慢静注速度, 并嘱患者做深吸气可缓解症状, 转移注意力, 使患者放松紧张情绪配合造影。如有虚脱或过敏反应立即停止造影进行抢救。

常见碘造影剂过敏不良反应包括: (1) 轻度反应:主要症状为面色潮红、发热、恶心、呕吐, 轻度荨麻疹等。此类反应部分属生理性, 只需做相应对症处理即可缓解; (2) 中度反应:面部水肿、反复呕吐、较重的荨麻疹;轻度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轻度和暂时性血压下降等; (3) 重度反应:主要包括惊厥、休克、昏迷等。轻、中度反应者可视病情安排患者休息, 给予口服抗组胺药, 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对喉头水肿者加用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mg做喉头喷雾;重度反应者, 需立即进行抢救, 如扩充血容量、升压、吸氧, 并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参加抢救, 对喉头水肿严重、窒息者应做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准备。

造影开始前可轻度腹部加压, 造影剂注射后30s开始双垫脐下倒"八"字型压迫, 压迫输尿管, 阻止造影剂排泄。对于腹部手术、腹部肿瘤、腹水、结石剧烈疼痛的患者适度加压, 不能耐受者可采用检查床头低脚高位。腹部加压不当或加压过重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应, 轻度反应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等, 应立即去掉腹部压迫带, 同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重度反应可有意识障碍, 甚至出现休克和心跳骤停, 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4 造影后的护理要点

造影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迟发性的不良反应, 以便及时处理。嘱患者在候诊区休息30min, 观察无其它反应后方可让患者离开。并嘱其家属继续观察10 h, 注意迟发反应的发生, 如有皮疹、喉头发痒、呼吸不畅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就诊, 以免发生意外。同时要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40例, 女120例, 年龄25~67岁, 平均56岁。所有病人均有下肢髂股静脉血栓, 发生反复肺栓塞60例, 下腔静脉游离血栓30例。行Codis Trap Ease滤器置放60例, Braun VenaTech滤器置放180例。

1.2 术前检查

术前行双侧下肢及腔静脉彩超检查, 了解健侧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主干是否通畅, 对于选择穿刺入路有很大作用。曾有1例别科反复右下肢肿胀病人, 术前未行左下肢静脉彩超。行左侧穿刺发现左侧主干静脉近下腔静脉栓塞, 侧枝静脉开放, 行静脉穿刺导丝无法进入下腔静脉;从颈静脉穿刺导丝亦无法进入下腔, 造影显示下腔静脉闭塞。仅肝静脉通常。放弃滤器置放。对于血栓形成不明确的病人, 行盆腔及腹部彩超, 排除盆腔肿块压迫致血栓及健侧是否被压迫, 对于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是很重要的。

1.3 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在导管室DSA下常规脊柱右侧放置标尺, 消毒患肢对侧下肢腹股沟, 行Seldinger法穿刺。对于术前确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则应于右侧颈静脉穿刺。置入6f鞘管, 沿导丝送入猪尾导管, 放至于髂静脉分叉处, 调整视野包围肾下下腔静脉, 连接高压注射器造影, 定位双侧肾静脉的位置, 测量肾下下腔静脉直径, 明确下腔静脉有无畸形, 血栓形成。如无异常, 则根据管腔情况选择滤器, 置放滤器于最下肾静脉 (一般为右肾) 下约0.5~1cm, 再次造影明确滤器位置是否良好, 结束操作。

2结果

19例病人造影发现血栓位于深静脉开口以下, 无滤器置放位置, 改为肾上放置滤器。18例下腔静脉轻度至严重迂曲, 给予放置Codis TrapEase滤器, 所有病人肾下下腔静脉直径在13~24mm范围, 无直径>28mm巨大下腔静脉不适合释放滤器情况, 未发现病人双下腔静脉等畸形。

3讨论

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术前造影可以明确肾静脉位置, 测量下腔静脉直径, 了解下腔静脉有无附壁血栓形成, 以及有无下腔静脉迂曲成角, 有无先天畸形。如果不经过术前造影检查而盲目的置放滤器必然导致各种并发症。

下腔静脉滤器要求置放于肾静脉下方约0.5~1cm, 此位置可避免滤器影响肾静脉, 同时由于有肾血流的灌注, 即使滤器捕获血栓也不容易继续向上蔓延。而如果放置于肾静脉位置则导致滤器偏斜, 进而可影响肾静脉血流。所以肾静脉的位置确定是造影的重要目的。以猪尾导管在下腔静脉起始处造影, 肾静脉处可见到下腔静脉膨大影像, 同时造影剂被肾血流稀释较淡, 可定位之。如果深静脉无法显示清楚, 则可以Cobra导管选择进入双侧肾静脉, 定位更为准确。双侧肾静脉位置不同, 应以位置最低的肾静脉为准。一般右侧肾静脉位置较低, 但也有左侧位置较低的情况。 同时也应该造影显示双侧髂静脉的汇合位置, 避免滤器放置于一侧髂静脉导致滤器张开不全。

各种静脉滤器对于下腔静脉的直径都有明确要求, 不能大于28mm (Braun滤器适应范围较广, 最大35mm。) 大于最大值可导致滤器置放失败, 血栓捕获能力下降, 远期移位风险加大。Prince等报告一组65例滤器置放后IVC内径值测量, 其直径为 (20±3) mm[2]。笔者常规在造影后测量下腔静脉直径, 统计平均值为20.5mm, 未发现巨大下腔静脉。对于直径大于30mm的巨大下腔静脉, 尤其对于右心衰竭等病理状态下及异常身高病人应尤其注意。对于此种病人的处理方法可选择合适的滤器, 如适应范围较广的Braun滤器, 也曾有报道巨大下腔静脉行双侧髂静脉滤器置放。同时下腔静脉直径较小时也不适合滤器置放, 可导致滤器张开不全, 增加形成血栓的危险。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影, 可分为腔内和腔外原因两种形式。

腔内原因多为下腔静脉附壁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未及时治疗可蔓延到肾静脉下,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而盲目肾下置放滤器, 必然导致滤器不能张开或张开不全的情况。导致失去滤器作用, 常需要置放第二枚滤器,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术前仔细造影分辨血栓影像, 为造影剂充盈缺损, 头侧较圆钝, 尾侧与患侧髂静脉相连。此种情况应避免从股静脉入路置放滤器, 应改为颈静脉入路。以防止血栓脱离造成肺栓塞。笔者将滤器置放于肾上的下腔静脉也能起到捕获血栓的作用, 同时, 随着滤器的不断改进, 滤器的通畅率长期较高, 多可避免滤器本身血栓形成。

腔外原因可为腹膜后肿物压迫, 可见下腔静脉局部狭窄, 造影见充盈缺损影。此种情况亦不应在狭窄处置放滤器, 否则可导致滤器张开不全, 失去其作用, 可选择肾上置放。

下腔静脉迂曲多发生于脊柱侧突病人, 为先天性疾病。下腔静脉随着脊柱的走行发生迂曲成角, 对于此种病人, 放置滤器应避开角度大的地方, 放置滤器于相对平直的地方, 防止滤器变形甚至断裂, 及可能下腔静脉穿孔的并发症。同时可以放置相对附壁面积较小的Codis TrapEase滤器。

下腔静脉变异较为罕见。常见为双下腔静脉, 异位左侧下腔静脉等, 可经颈静脉行滤器置放, 位置放在双下腔汇合后。

关键词:下腔静造影,腔静滤器

参考文献

[1] Rutherford RB.Rutherford Vascular Surgery (M) .6 thed, W.B.Saunders Company, 2005.2203.

深静脉造影术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75例患者, 年龄23~46岁, 平均 (28.6±2.6) 岁, 均由不孕症就诊。其中原发不孕71例, 占40.6%;继发性不孕104例, 占59.4%。

1.2 方法

175例患者HSG前均常规3 d口服碘番酸或华素片碘试验阴性, 选择月经干净后4~7 d进行,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PHILIPS 1000MA数字胃肠机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严格外阴、阴道、宫颈口消毒, 采用宫颈塞法或双腔球囊导管法封堵宫颈口, 注药速率相同, 约0.6~1.0ml/s, 宫颈塞法推注40%碘化油5~20 ml, 双腔球囊导管法推注40%碘化油5~10 ml, 在电视透视下实时监控造影注药进程, 同时观察子宫形态和输卵管充盈状况, 及时摄片获取数字化图像资料并存储PACS系统, 并于24 h摄骨盆平片了解碘化油盆腔弥散情况。当一旦发现淋巴、静脉造影剂逆流时立即停止注药, 并立即撤离金属通液管或双腔球囊导管, 让宫腔内碘化油自行流出体外, 减轻宫腔压力[3]。患者取仰卧位安静休息, 个别患者视恶心、下腹痛等症状分别给予吸氧、静脉给药地塞米松10 mg、肾上腺素1 mg等缓解不良反应措施, 较粗大静脉造影剂逆流患者常规摄全胸片了解肺部碘油沉积情况, 部分由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选择性头颅CT平扫除外碘油脑梗死。

2 结果

175例HSG患者中, 12例发生淋巴、静脉造影剂逆流, 发生率约6.9%。其中技术原因4例, 占33.3%, 子宫输卵管本身原因8例, 占66.7%。

2.1 子宫原因

175例HSG患者中宫腔形态正常170例, 2例幼稚型子宫, 1例单角子宫, 1例单阴道双子宫, 1例子宫肌瘤。其中1例幼稚型子宫HSG出现逆流。

2.2 输卵管原因

175例HSG患者中双侧输卵管正常显影通畅88例 (图1) , 见97例通而不畅或炎性梗阻积水患者中11例发生逆流, 一侧通而不畅或炎性梗阻积水37例中发生逆流4例, 双侧通而不畅或炎性梗阻积水58例中7例发生逆流。

2.3 逆流分型

12例逆流患者中, 淋巴逆流3例, 发生率25.0%;静脉逆流2例, 发生率16.7%, 淋巴逆流合并静脉逆流7例, 发生率58.3%。

3 讨论

3.1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逆流影像学表现

分3类, (1) 淋巴逆流:碘化油通过内膜进入子宫间质淋巴网, 在宫体及输卵管周围形成斑片状、斑点状、网格状影像分布[4];进入淋巴管、结则间盆腔出现索条状及油珠状影像分布 (图2) , 碘油移动缓慢。 (2) 静脉逆流:碘化油通过壁间静脉丛, 表现宫腔周围出现网状、蔓状分布影像 (图3) ;如进入盆底、卵巢静脉丛、髂内静脉支, 则出现线条状、串珠状、枯枝状、蚯蚓状影像分布 (图4) 。较粗大静脉碘油移动较迅速, 可瞬间消失。 (3) 淋巴合并静脉逆流:大部分患者发生淋巴逆流同时合并静脉逆流形成混合型逆流, 则出现两种影像并存分布[5]。

3.2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发生逆流的机制

(1)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发生逆流是指造影剂异常压入子宫间质及盆腔淋巴管、淋巴结、静脉回流体循环, 最严重到肺循环、脑循环系统[6]。 (2) 子宫器质性病变, 如慢性炎症、结核使宫强腔组织脆性增加, 子宫糜烂、水肿、粘连容易形成逆流的发生。 (3) 患者HSG选择时间欠妥, 如选择月经干净后3~4 d内检查, 子宫内膜尚未完全修复, 血管裸露, 发生逆流几率增加, 而选择5~7 d内检查则可减少或避免逆流的发生。 (4) 先天发育异常, 如幼稚型子宫、单角子宫、单阴道双子宫、子宫肌瘤患者由于先天宫腔容量小或输卵管狭窄, 在造影中推注常规剂量碘油时, 由于压力过高, 剂量过多, 使碘化油渗入子宫间质淋巴网、淋巴管、静脉丛而发生逆流[7]。 (5) 各种原因造成的输卵管梗阻、宫腔粘连, 而在进行HSG时为了达到比较满意显影效果, 甚至对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为了达到通液治疗的目的, 有时会选择增加碘油剂量, 加大推注药物的压力, 这样就容易造成子宫逆流的发生。 (6) 不洁性接触、药物性流产、刮宫性流产, 特别是重复多次流产, 造成子宫内膜永久性损伤, 溃疡创面得不到修复, 血管裸露, 包括操作时医用器械性损伤, 均使得造影剂容易进入子宫间质淋巴、静脉形成逆流[8]。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 子宫输卵管造影碘油逆流机制,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造成, 子宫输卵管自身病变是主要因素。HSG关键在于逆流的预防: (1) 严格掌握HSG适应证, 详细了解病史, 有无发育异常及各种器质性妇科疾病; (2) 操作过程切忌粗鲁, 导管不宜过深, 推注造影剂压力要循序渐进, 注药速率恰当, 药量要根据显影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采用5~10 ml; (3) 正确选择HSG时间, 以月经干净后5~7 d较合适; (4) 推荐使用浓度48%进口超细微颗粒碘化油, 其流动性更好, 几乎无不良反应; (5) 在造影时推注造影剂的全过程要实时动态透视监控, 一旦发生逆流第一时间立即停止操作, 取仰卧位休息, 个别患者静脉给药, 预防不良反应; (6) 密切警惕较粗大静脉造影剂逆流患者, 应常规动态全胸片了解肺部碘油沉积情况, 防止碘油肺栓塞, 部分神经系统有症状患者, 必要时选择性头颅CT平扫除外碘油脑梗死。

摘要: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在进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时并发淋巴、静脉逆流的发生机制及影像学表现, 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逆流的发生, 尽可能避免并发肺栓塞、脑梗死等严重后果。方法:均使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的PHILIPS 1000MA数字胃肠机完成, 采用40%碘化油造影剂5~20 ml, 分析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时并发淋巴、静脉逆流12例患者X线影像学表现。结果:造影剂淋巴、静脉逆流是由于子宫畸形、内膜炎症、输卵管梗阻、机械性内膜损伤、药量过多、注药压力过大等多种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并发症。其中技术原因4例, 子宫输卵管本身原因8例。结论:提高对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时并发淋巴、静脉逆流发生机制的认识, 在造影前做好充分准备, 正确把握好女性生理周期最佳时间段, 谨慎操作, 术中做好电视实时密切观察, 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发生逆流, 防止肺栓塞、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淋巴、静脉逆流,影像学诊断

参考文献

[1]赵霞.子宫输卵管造影静脉回流30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2, 18 (11) :1000-1001.

[2]韩丽萍.子宫输卵管逆流400例原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38 (2) :270-271.

[3]陆笼辉, 王莉.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逆流原因分析 (附3例报告) [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 2007, 5 (4) :208-209.

[4]杨爱萍.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静脉或淋巴逆入的征象分析[J].甘肃科技, 2008, 24 (22) :176-177.

[5]漾峰, 周静然, 赵传军.两种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发生对比剂逆流的比较[J].放射学实践, 2008, 23 (12) :1351-1353.

[6]翟健坤, 黄亦梅, 胡文军, 等.不孕症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的逆流原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9, 32 (9) :45-46.

[7]朱炜炜, 刘洪, 祝丽颖.子宫输卵管造影逆流18例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8) :27.

上一篇:国际摔跤下一篇:全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