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精选5篇)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篇1
静脉系统疾病大都发生在下肢, 下肢静脉疾病是外科常见病, 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是检查这类疾病的主要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0年至2010年共132例以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肿胀及局部溃疡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进行了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 现对其X线表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 男73例, 女59例, 年龄20~74岁, 平均41岁, 左侧肢体60例, 右侧肢体41例, 双下肢病变者21例。本组病例因下列主要临床表现而做造影检查:下肢浅静脉曲张, 患肢肿胀, 疼痛, 局部色素沉着, 皮肤溃疡等。
1.2 造影方法
本组全部采用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 造影前训练患者做Valsalva呼吸, 常规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剂用76%复方泛影葡胺, 为避免患者造影剂严重过敏反应, 术前可常规肌注地塞米松5 mg[1]。患者平卧检查台上, 于踝关节上方及大腿根部各扎一止血带[2], 调整检查床使患者呈30°头高足低位, 常规局部消毒, 经足背浅静脉穿刺, 快速 (30 s左右) 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40~50 ml[3], 嘱患者做Valsalva试验, 屏气后摄小腿及膝关节正侧位片, 然后解除止血带并摄取股静脉片, 造影达到诊断效果后拔出穿刺针, 压迫止血。
2结果
正常下肢静脉12例, 表现为深静脉全程显影, 管腔通畅, 管壁光整, 瓣膜影清晰呈竹节状, 无明显瓣膜逆流征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3例, 表现为深静脉扩张, 瓣膜影模糊, 瓣膜稀少, 竹节样瓣膜外形消失, Valsalva试验可见造影剂经瓣膜逆流, 瓣膜区周围造影剂浓度增高。交通静脉功能不全61例, 表现为交通静脉无瓣膜显示, 深静脉血流向浅静脉逆流, 浅静脉扩张迂曲, 呈蚯蚓状改变[4]。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 表现为病变部位深静脉管腔狭窄, 持久性圆形、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充盈缺损, 或深静脉主干被血栓完全阻断而不显影[5], 侧支循环建立, 或管腔粗细不均, 管壁毛糙, 凹凸不平。深静脉瘤样扩张1例, 表现为局部深静脉的圆形及囊状改变, 其近端及远端静脉未见异常改变。外压性血液回流障碍2例, 表现为深静脉边缘一清晰弧状压迹, 管壁光整。
3讨论
根据本组顺行性静脉造影中的X线表现, 可以总结出下肢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逆流性和静脉阻塞性疾病。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方法简单, 易于操作, 能很好地显示静脉全程, 加做Valsalva试验能良好显示多瓣膜功能情况, 从而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及管腔的梗阻及狭窄做出明确诊断, 从而为临床一线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减少了复发率。因此, 目前一致认为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4经验总结
有时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显影不满意, 原因一是造影剂剂量偏少, 至少要50 ml, 原因二是由于血液流速过快, 造影剂被稀释和出现层流现象[6], 常导致静脉上段显影不满意, 因此要求快速推注造影剂;另外可采用头高足低位, 结扎大腿根部等方法以阻抗造影剂上行过快。但压迫股静脉 (大腿根部) 有导致股静脉血栓脱落的风险, 从而发生肺栓塞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7], 因此, 如果临床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慎用大腿根部结扎法或者仅做踝关节处结扎, 以防意外。
摘要: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32例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造影X线表现正常占9.1%;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32.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46.2%;深静脉血栓形成占4.6%;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占0.8%。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能为血管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深静脉造影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李丐力, 左世东, 等.下肢静脉造影及其临床意义.放射学实践, 2001, 16 (2) :115.
[2]万智勇.双止血带结扎法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征象分析.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1998, 5 (2) :31-32.
[3]陈炽贤.实用放射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98-799。
[4]徐惊伯.周围血管性疾病与X线诊断治疗.上海科学出版社, 1988, 11.
[5]朱预.周围血管疾病专题讨论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 1988, 26 (2) :86.
[6]李彦豪.实用介入治疗技术图解.科学出版社, 2002:54。
[7]李麟荪, 贺树能, 等.介入放射学.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4:323-330.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篇2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深静脉造影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髂静脉受髂动脉压迫, 引起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 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又称Cockett综合征。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12~2007-12 62例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下肢深静脉造影表现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 男26例, 女35例。年龄19~80岁, 平均54.7岁。病程3个月~30年。临床主要表现: 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3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58例、小腿皮肤色素沉着16例、小腿和足靴区慢性溃疡18例。大隐静脉手术史3例。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透视监视下点片。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 于踝关节、膝关节以上10 cm处各扎一道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回流, 取30°斜立位, 一次性快速推注对比剂 (30%碘海醇100 ml) , 在电视监视下, 自小腿深静脉丛起由下至上逐段摄取已显影的下肢深静脉影像, 随后放平患者, 同时继续向上摄取显影的深静脉影像, 重点摄取髂总静脉影像 (53例采取2帧/秒局部连续动态摄影) 。
2 结果
本组62例均较清晰地显示了髂静脉。62例均出现了多种征象, 2种征象者17例、3种征象者15例、4种征象者30例。其中, 左髂总静脉受压段管腔横径增宽伴局部显影密度低38例 (图1, 2) 、局部可见点状或条状充盈缺损或密度减低14例 (图3) 、左髂总静脉完全闭塞2例 (图4) 、左髂总静脉周围侧枝循环58例 (图2~4) , 多为髂内静脉、骶前静脉丛及腰升静脉、左髂总静脉受压段远端造影剂排空延迟现象49例, 侧枝静脉内的造影剂排空延迟更为明显。
3 讨论
3.1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解剖及病因、病理
双侧髂总静脉于第5腰椎体中下部平面的右侧汇合成下腔静脉沿脊柱上行, 右髂总静脉几乎成直线与下腔静脉连续, 而左侧髂总静脉则自骨盆横行向右, 经腰骶椎之前几乎成直角与下腔静脉汇合。腹主动脉自脊柱左旁下行, 于第四腰椎体下缘平面左旁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的前方向骨盆右下延伸。右髂总动脉与髂-腔静脉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1,2], Ⅰ型: 右髂总动脉跨越并压迫左髂总静脉起始部;Ⅱ型: 右髂总动脉跨越并压迫下腔静脉下端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Ⅲ型: 右髂总动脉跨越并压迫左髂总静脉干。Ⅰ型最为常见, 故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见于左侧、右侧、甚至双侧, 而以左侧最为常见。髂静脉在右髂总动脉与腰骶椎共同压迫作用及腔内形成粘连结构基础上, 静脉回流受阻, 血流速度减慢, 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管腔部分阻塞、甚至完全闭塞, 侧枝循环开放, 长期静脉高压继发出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从而出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小腿色素沉着、慢性溃疡等临床表现。
3.2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单纯顺行深静脉造影表现
正常的左髂静脉在单纯顺行深静脉造影中表现为 (图5) :左髂总静脉横行于腰骶椎之前, 向左与左髂外静脉相延续, 向右以直角汇入下腔静脉, 管腔宽度均匀, 管壁光整, 造影剂密度均匀, 无侧枝血管显影。而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在单纯深静脉造影下可表现出:⑴直接征象:左髂总静脉受压段管腔横径增宽、局部造影剂密度减低、充盈缺损及管腔闭塞。⑵间接征象: (1) 侧枝循环形成。侧枝循环大部分是髂内静脉的属支, 常见的侧枝循环有骶前静脉丛、子宫附件静脉丛、腰升静脉、脊柱旁静脉丛、骶中静脉及阴部静脉等。 (2) 造影剂排空延迟。髂静脉受压段远端及侧枝静脉中造影剂排空延迟, 提示髂静脉回流不畅。
3.3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方法
单纯静脉造影中左髂总静脉与腰骶椎的影像重叠, 因此需要有良好对比的影像才有助于诊断。已往我们参照有关资料[3,4], 采用踝关节上方扎止血带, 患者取30°头高足低位, 足背静脉穿刺, 快速推注40%泛影葡胺40~60ml, 电视监视下自小腿静脉丛起由下而上逐段拍摄至造影剂所充盈显影的深静脉影像, 然后放平患者, 继续向上观察显影的深静脉但上述方法, 大多数患者髂静脉无法良好显示, 分析其原因有: (1) 大多数来进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患者都出现了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及浅静脉曲张, 静脉造影时, 部分造影剂通过浅静脉回流, 减少了深静脉内造影剂的流量; (2) 髂静脉位置高, 管径较粗, 造影剂排空较快, 且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须从小腿深静脉丛起由下至上显示下肢全段深静脉, 常常由下至上观察至髂静脉时造影剂都已大部分排空。为克服以上不足, 本研究对造影方法进行了改进: (1) 在膝关节上方加扎一道止血带, 以进一步减少浅静脉回流。 (2) 将造影剂用量加大至100 ml, 延长造影剂的排空时间, 提高了深静脉管腔内造影剂浓度。采用此改进的方法后, 大多数患者在保持斜立位时已能显影至股总静脉, 部分患者甚至能显影至髂外静脉, 如此在放平患者时能重点摄取髂总静脉影像, 并有可能固定视窗采取局部连续动态摄影, 提高获得的影像信息量。
3.4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
用于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检查方法较多,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最为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5]。下肢静脉造影又包括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插管造影。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不足在于较难得到显影满意的髂静脉影像。本组62例采用了改进的造影方法后髂静脉均得到良好显示, 各病例或多或少都获取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 为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信息。且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较股静脉插管造影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费用低等优点, 并能同时观察全下肢深静脉情况, 排除下肢深静脉其它病变,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之, 只要提高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髂静脉显影质量, 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本研究结果提示,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可以作为疑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渝, 杨文军, 时德, 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解剖基础.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12) :745
[2]盛华均, 孙善全.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3, 23 (6) :612
[3]张云亭, 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57
[4]郭劲松, 李晓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造影表现.解剖与临床, 2005, 10 (4) :297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中, 男29例, 女21例。病变位于左侧下肢者31例、右侧下肢者10例, 双侧下肢者9例。年龄17~68岁, 平均42岁。症状期 (出现症状-造影日) 3天~42年。主要临床表现按病例的多少依次为: (1) 患腿疼痛、不适感; (2) 部分浅静脉曲张; (3) 广泛静脉曲张; (4) 下肢浮肿; (5) 小腿色素沉着; (6) 小腿慢性溃疡 (俗称老烂腿) [3,4]。
1.2 造影技术
根据X线机功能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造影[5,6]。
方法一:适用于400毫安以下普通X线照片机, 常规碘过敏试验, 患者平卧X线检查床上, 踝、膝上方各扎一橡皮带。踝扎橡皮带的目的是阻断浅静脉血流, 让造影剂经深静脉上行, 以了解深静脉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情况;膝部扎橡皮带的目的是减慢造影剂进入股静脉, 以便充分显示小腿部深浅静脉。常规皮肤消毒, 用6~7号输液针头经足背浅静脉穿刺, 快速注入30%~40%泛影葡胺100毫升左右。注入50毫升造影剂后摄小腿正侧位 (用14×17inch) 片, 松开踝部橡皮带, 待造影剂注入80毫升时再摄小腿正侧位 (包膝关节) , 然后松开膝部橡皮带, 迅速摄大腿正位片, 观片见造影满意后拔针止血, 结束检查。
方法二:适用于500毫安以上、带电视、可立床式X线机。患者取半立位, 床面倾斜60度, 将健肢站立在半尺厚的硬木垫上, 使患肢下悬完全处于松弛状态, 踝上方扎一橡皮带, 将床放平时常规消毒, 用6~7号输液针头经足背浅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后倾斜床面, 快速注入30%~40%泛影葡胺100毫升左右, 在电视下边观察边摄像, 注入50毫升造影剂时摄小腿深静脉像, 随后松开踝部橡皮带, 继续摄小腿深浅静脉及腘、股静脉像。观片见造影满意后拔针止血, 结束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足背浅静脉穿刺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术, 造影后诊断为血栓性静脉炎15例, 深静脉栓塞4例, 浅静脉栓塞3例, 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静脉曲张14例;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静脉曲张5例, 深-浅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重度静脉曲张8例,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静脉曲张2例, 另有1例为小腿血管瘤与深浅静脉相通;1例造影静脉血管未见异常。
3 讨论
3.1 下肢静脉的正常解剖与静脉曲张的关系
下腿静脉有深浅两组, 深组为胫前、胫后和腓静脉, 位于下腿肌群之间, 周围因有肌肉保护, 并可在运动时因肌肉的收缩挤压作用而将血液排空, 故不易发生曲张。浅组主要为大、小隐静脉系统, 分布于皮下疏松组织内, 周围缺乏支持组织, 容易引起曲张。深浅两组静脉中都有静脉瓣, 分布在静脉主干和分支的交叉处, 具有使血液单向流通和防止血液向压力较低的末梢回流的作用。由于静脉瓣皆向上, 故静脉内血流只能朝上作向心性流动, 而交通静脉中的静脉瓣则向深静脉开放, 以防止深静脉内血液向浅静脉内回流。此静脉瓣若遭遇破坏或者发生功能障碍, 即可形成静脉曲张。
3.2 静脉曲张分两类
3.2.1 原发性静脉曲张:
系静脉瓣先天性发育缺陷引起功能性闭锁不全而发生。
3.2.2 继发性静脉曲张:
常见原因先是深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 然后再发生血管闭塞。当再灌通时静脉瓣即被破坏, 血液就可以从上向下倒流, 使静脉中压力增加, 以后再形成侧枝循环。浅静脉内因血液回流使其中血流量增加, 而浅静脉的管壁菲薄, 又缺乏支持组织, 在此情况下即易发生静脉曲张, 进而造成水肿, 色素沉着、皮炎和溃疡等, 统称为静脉炎后综合征。
3.3 下肢静脉造影的价值和意义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静脉疾病[7]。以上两种静脉造影技术已为极大多数作者如徐惊伯、O Donnel等公认[2], 后者甚至认为临床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假阳性率可高达50%。根据我们的统计, 通过造影后诊断的准确率可提高到98%以上。
3.2.1 通过造影可明确深静脉阻塞、血栓形成部位和程度, 以便尽早灌注药物作介入性溶栓扩血管治疗或为手术摘除提供依据。
3.3.2 了解下肢深、浅静脉曲张的程度、范围, 交通静脉瓣膜的功能情况, 有无深-浅“逆流征”, 深静脉是否通畅等, 以确定能否施行浅静脉曲张的结扎手术。
3.4.3对不明原因下肢水肿, 下肢易疲乏或久站行走下肢疼痛, 小) 腿慢性溃疡等通过造影可寻找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3.4 深-浅交通静脉瓣膜的功能及诊断意义
由于交通静脉的瓣膜向深静脉方向开放, 以防止深静脉内血液向浅静脉内回流, 因肌肉松弛时, 浅静脉血液压力大于深静脉, 浅静脉血液流向深静脉, 肌肉收缩时, 深静脉压力增加, 但因静脉瓣的作用, 深静脉血液不能流向浅静脉。当造影时, 造影剂出现深静脉向浅静脉逆流时, 即提示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3.5 静脉闭塞假象的形成及识别
静脉闭塞假象常见于小腿静脉, 可类似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血栓完全阻塞静脉腔造成的静脉闭塞。引起的原因有二: (1) 踝部橡皮带扎得过紧, 使胫前甚至胫后静脉不显影。 (2) 足部浅静脉穿刺部位太近踝关节, 且向头端方向穿刺, 造成胫后静脉不显影。与血栓引起的静脉闭锁区别在于, 这些假象并不持久, 于透视下观察不同体位, 在不同时间的摄片中, 可见该部分静脉逐渐显影。扎踝部橡皮带时避免过紧过松、尽量在足前半部偏内侧穿刺注造影剂, 可减少此征象的发生。
经足背浅静脉穿刺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 操作简单, 无甚危险性, 一般情况下在普通X线机上都可以进行造影检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能明确地确定病变部位, 显示血管病变的性质及深静脉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8,9]。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对早期介入溶栓扩血管治疗和手术前准备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下肢,静脉造影术,X线机
参考文献
[1]徐惊伯.周围血管病X线诊断及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3
[2]徐惊伯, 张柏根, 顾小平, 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X线表现[J].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 1985;1:1~3
[3][英]Martin Birnsring著, 郑萍译.围血管外科[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154~156
[4]陈仲武, 张金池, 陈益光, 等.数字化静脉造影在下肢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15 (11) :622~625
[5]张彦荣, 玉鉴, 李锰, 等.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其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8;29 (2) :259~260
[6]戈小虎, 李雪松, 阿力马斯, 等.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临床应用体会 (附1113例造影结果分析)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22 (10) :616~617
[7]杨毅, 杨善华.90例下肢静脉造影回顾性分析[J], 新疆医学2010;40;54-56
[8]傅兰兰, 荣阳, 胡晓丹, 等.下肢静脉造影术的诊断价值与进展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 (18) ;105~1059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或足背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本次研究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患者均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方案,60万~120万U/d,连续用药1~2周。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方案,具体操作:①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常规局部消毒、麻醉,使用飞利浦DSA机,经患侧股静脉穿刺至下腔静脉,观察下腔静脉造影是否出现阻塞、有无血栓等情况,测量患侧下肢静脉宽度并置入型号适合的下腔静脉滤器[3]。②介入治疗:取俯卧位,行常规检查,观察腘动脉及腘静脉位置,选取皮下厚度最小且避开神经及腘动脉位置的部位为穿刺点。常规局部消毒及麻醉,超声引导下应用Seldinger顺行穿刺患侧腘静脉,穿刺后置入导管鞘内,并置入导丝至血栓近心端,顺导丝将溶栓导管置于血栓近心端并固定,通过溶栓导管持续滴注尿激酶80万~150万U,连续用药1周,每天检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判断患者的疗效。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有效治疗50例,有效治疗率100.0%;对照组有效治疗38例,有效治疗率76.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1,P<0.05)。
讨论
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深静脉血管内血液异常凝结,从而出现阻塞血管、静脉血回流的现象;若患者未能得到尽早治疗,可导致慢性深静脉功能残缺,当血栓脱离随血液流至肺动脉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4]。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临床中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方案有抗凝、溶栓以及静脉取栓术。目前临床对于外科手术治疗尚存在较大的争议,而抗凝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能够对形成的血栓起到较好的溶解作用,并且药效发挥速度慢,症状缓解速度慢[5]。腘静脉顺行穿刺治疗的优势在于:①腘静脉位置较浅且血管直径较大,便于超声定位以及穿刺操作,穿刺成功率高。②顺行穿刺能够有效降低瓣膜对血管的阻隔效果,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③介入治疗能够将溶栓剂直接滴注于血栓内部,能够有效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用药量,并且能够定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能够减少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状。④腘静脉造影能够实时了解静脉血栓溶解情况,并调整导管长度,有效提高溶栓效率。但是该介入治疗方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可能造成患者血管内膜损伤、激发血栓等并发症,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潍青,孙波,裴长安,等.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4):260-263.
[2]郭黎.经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13(16):2458-2459.
[3]董典宁,吴学君,张十一,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4,93(21):1611-1614.
[4]Kott M.Bewig B.Zick G,et al.Elevation of procalcitonin after implantation of an interventional lung assist devic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ASAIO journal,2014,60(2):249-253.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等[2];(2)患者了解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碘过敏试验阳性[3];(2)患者耐受程度差无法继续进行造影。42例患者中男34例,女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63.18±3.94)岁。
1.2方法42例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超声和造影检查,两种检查时间间隔≤24 h。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要求患者采取仰卧位,以此检查患者的大腿、膝部、小腿内径、血管走行,重点了解患者管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团块,观察患者血流的色彩方向与性质。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进行该项造影检查之前进行碘过敏试验为阴性,方可进行后续的造影检查。常规注射苯海拉明(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23)20 mg,完成后要求患者采取平卧位,要求检查侧下肢松弛且不负重,在患者的踝关节位置上方结扎止血带,压力控制在5.3~6.7 k Pa,使用7~9号留置针向与远心端穿刺足背浅静脉,然后在2~3 min内用手推注40%~60%泛影葡胺60 ml,快速获取小腿正位片、侧位片,之后进行髂静脉造影。完成造影后将止血带松开,对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滴注肝素盐水60 ml,目的在于减少造影剂对人体的刺激,对患者进行留观。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以深静脉造影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的诊断符合率,并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疑似患者的诊断灵敏性和准确率进行分析。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的诊断符合率分析深静脉造影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133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81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无误诊情况发生,其对大腿深静脉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对小腿深静脉的符合率总体较低。见表1。
2.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疑似患者的诊断灵敏性和准确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大腿的灵敏性和准确率更高,对小腿的灵敏性和准确率总体不高。见表2。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不及时治疗,轻则患者出现肺栓塞等,严重直接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也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以往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对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判断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局限性明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预后[4]。而静脉造影方式是临床中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深静脉造影能够帮助术者了解患者整个下肢静脉情况,让术者获得直接的影像结果。这对于临床中无明显症状的、难以诊断的远端深静脉血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这种直观的影响结果是超声检查无法达到的,远端深静脉血栓之所以难以诊断是因为其血管并非完全阻塞加上血栓小,其临床中展现出来的静脉曲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不是十分明显,而静脉曲张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是在临床中进行静脉造影的危险性要大于其带来的诊断价值,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感、过敏反应等,降低了患者的耐受能力。超声检查比起深静脉造影的优势在于能够了解到血管的流量等,整个检查过程无创无痛,患者不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也不会出现过多的负性情绪,具有良好的检查依从性,这些优点促使超声检查仍然是临床中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式。虽然超声检查存在上述诸多优点,但是临床中也存在较多的弊端,如针对体重超重的患者由于评价其血管压缩性和流量十分困难,因此也有可能出现检查效果不佳的情况[5]。另外,超声检查对于深静脉血栓复发患者其检查效果也一般,这是因为这类患者的血管壁已经变硬,而超声检查重点就是针对血管,这种条件下容易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而深静脉造影对于肥胖患者和深静脉血栓复发患者则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大腿的灵敏性和准确率更高,对小腿的灵敏性和准确率总体不高。
总之,对于大腿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其对小腿的诊断符合率总体较低,深静脉造影更具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深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4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使用深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深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大腿深静脉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80.0%、92.0%),对小腿深静脉的符合率总体较低(91.7%、30.4%、53.6%、26.1%),其对大腿的灵敏性和准确率更高,对小腿的灵敏性和准确率总体不高。结论 对于大腿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其对小腿的诊断符合率总体较低,深静脉造影更具诊断价值。
关键词:深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虞晓龙,李尊,郑建刚,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33(1):51-54.
[2]冯庆艺,罗艳,苏龙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当代医学,2013,29(12):6-7.
[3]刘滨月,陈金华,宋长滨,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21(9):2012-2016.
[4]柴淑慧.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探讨.河北医学,2015,17(6):100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