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术(共10篇)
下肢静脉曲张术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疼痛、体位、出院指导以及出血等全面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显示,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0%,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6.0%, 观察组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有利于加快恢复患者的病情, 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微创旋切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病变范围为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 大多数患者都属于大隐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四大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和曲张静脉切除术, 但因其具有切口多、术后恢复慢、术时长、瘢痕多、易复发等缺陷, 不被患者接受[1,2]。采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 其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时短等优势。该手术方式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新技术[3]。本研究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观察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 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中女性24例, 男性26例, 年龄段为27~55岁, 平均年龄为 (44.21±1.56) 岁, 病程2~21年, 8例合并有小隐静脉曲张;对照组中女性21例, 男性29例, 年龄段为28~53岁, 平均年龄为 (46.29±2.46) 岁, 病程2~23年, 7例合并有小隐静脉曲张。所有患者下肢均有沉重酸胀感和明显的迂曲成团的曲张浅静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 给予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后, 再进行出血、疼痛、体位、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①出血观察和护理:患者在进行微创旋切手术后, 使用纱布、棉垫包裹伤口, 以弹力绷带从腹股沟到足背部进行全面加压包扎。对术后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情况以及弹力绷带的松紧度进行观察, 嘱咐患者在抬高患肢、卧床时, 通知护士更换敷料并调整绷带, 促进伤口愈合和麻肿液的吸收。②疼痛护理:其一, 由于弹力绷带包扎过紧导致下肢缺血性疼痛, 及时检查足背部位动脉搏动情况, 检查足趾表皮温度、颜色, 发现异常情况, 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其二, 腹股沟切口疼痛。如有肿胀和渗血现象要及时通知医师, 根据医师嘱咐, 给与患者止痛。其三, 由于皮下麻肿液吸出不彻底引起的下肢肿胀性疼痛。护士要及时告知患者在抬高患肢时, 要进行适当的按摩、进行脚趾背屈、拓屈运动。③体位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去枕平卧位6 h, 将患肢抬高20°~30°。嘱咐患者进行脚趾屈伸运动, 每次1~2 min, 每天3~4次。每日嘱咐患者下床活动,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练习, 每次10~30 min, 每日2~3次。在此期间, 不要静坐或静立不动, 回床休息时, 要用枕头将患肢抬高。告知患者每日要逐渐增加练习次数、时间、距离等。④并发症护理与观察:在进行手术时, 会采用加压灌注麻肿液于皮下, 手术操作范围较广, 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术后护理中尤其要注意皮下血肿、皮肤感觉异常、皮下硬结、感染以及复发等并发症。护士要及时对此做出预防措施, 并随时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 如有并发症的出现, 要及时告知医师, 并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4]。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各组间数据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使用百分数、例数表示, 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显示,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0%,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6.0%, 观察组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比较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在发病早期, 其症状为下肢酸胀不适或有钝痛感, 常伴有肢体沉重感, 乏力。病变中后期, 静脉壁严重受损, 会导致静脉隆起、迂曲。病程时间长者, 皮肤会出现营养性改变, 例如脱屑、色素沉着、瘙痒等。随着病情的演变, 会导致淤积性皮炎、下肢肿胀、浅静脉血栓等症状出现。此病与遗传有关, 一般在30岁左右容易发病, 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要注意运动, 对该病进行预防[5]。
本研究分析我院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旋切术治疗并进行术后护理, 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更高, 护理效果更明显。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吻合。因此, 我们认为, 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要全面, 要护理到体位、出血情况、疼痛、并发症等各个方面, 全面的术后护理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有利于恢复加快患者的病情, 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米尔.应用微创刨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43 (11) :24-26.
[2]艾鹏.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14 (11) :23-25.
[3]张康颖.微创旋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23 (14) :47-48.
[4]黄斯薇.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刨吸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7 (16) :29-32.
[5]张凤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激光治疗的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 2010, 36 (1) :69-70.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篇2
长期的负重和站立,是发生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常有肢体沉重、乏力和疲劳感,可试用下法防治:
热敷疗法用热水浸透毛巾(水温以不灼费皮肤为度)敷于患处,每次5~6分钟,换敷2~8次,每天1~2次(也可用热水袋取代)。敷后,在患处再辅以轻柔的按摩,有舒经、活络之效。
按摩疗法 在患处持续进行保健按摩10~15分钟。常用以下两种按摩手法;
1.前推法——四指并拢,拇指分开。用手掌平推小腿血管曲张处至膝部,由远端推向近端,反复推移。
2.擦摩法——用拇指与四指侧分成钳形状,按住血管曲张侧部,以拇指为支点,其余四指用指腹擦摩,可采用直线或螺旋形向前推移,达到活血、散淤作用。
体育疗法
第一节:站式,两脚并拢,举踵,下蹲。重复10~12次,练习节奏,由慢至快,渐次递增。
第二节:站式,单腿屈膝高举,两手胸前抱膝,两脚各重复10~15次。
第三节;坐式,两脚并拢,,两手放在膝上。脚尖抵地,两踵举离地面,慢速。然后脚踵着地,脚趾尽力上翘,重复20~25次。
第四节:坐式,两脚分开(同肩宽),脚踵微微举离地面。两脚持续快速有节奏地抖动1~2分钟。
第五节:站式,两脚并拢,两手屈肘与腰齐高,掌心向下。两脚轮流上举,两膝力求触及掌心(上体不可后仰),两脚各重复10~15次。
第六节;站式,两腿开立,两手位于体侧,左右脚交又跳,两脚各重复10~15次。
锻炼注意事项
下肢静脉曲张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 (99条肢体) , 年龄21~89岁, 平均年龄62岁;其中女性78例, 男性18例。选择患者的适应证为⑴CEAP临床分型[1]属于C2~C3, 超声检查提示无深静脉瓣膜倒流或阻塞;⑵经手术医生告知后选择单纯激光手术或激光联合传统手术者。
1.2 手术方法
1.2.1 单纯激光手术
共67条肢体采用钛激光治疗, 硬膜外麻醉, 于内踝前上方套管针穿刺 (也可切开) 置入超滑导丝, 顺行导入导管至腹股沟韧带下2~3 cm, 退出导丝。开激光仪为预备状态, 调功率为15 W, 单脉冲15次/s, 患肢体抬高位, 从导管中插入激光光纤, 在光亮指引下到距大隐静脉根部约1 cm处 (小心避免光纤进入深静脉) , 然后调节激光进入工作状态, 以每秒1~2 cm速度。缓慢地拔出导管及光纤, 用手沿大隐静脉走行压迫数分钟, 主干完成激光治疗后, 对大隐静脉分支引起的曲张静脉和小腿的静脉团, 直接穿刺至静脉曲张处, 导入光纤进行治疗。术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即可下床活动。2 d出院, 暂避免重体力劳动及站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 1~2个月, 本治疗对于静脉腔直径大者不适用。
1.2.2 激光联合传统手术治疗
对于术前超声多普勒提示大隐静脉主干腔内直径较大的 (>0.8 cm) 共22条肢体, 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3 cm处, 做斜行切口长约2 cm找到大隐静脉主干, 于隐股静脉瓣上方切断结扎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 远心端置入激光光纤至内踝上方行激光治疗后退出光纤, 结扎远心端, 缝合手术切口。本方法适合于大隐静脉腔直径较大者, 避免激光治疗后静脉腔闭合不完全。
2 结果
67条肢体单纯激光治疗者, 术中经多普勒检查即刻完全闭合。3例患者有轻度皮肤灼伤, 未经治疗2周自愈。1例患者有内踝皮肤麻木, 考虑隐神经损伤, 随访期内未好转。无有伤口感染患者。1例血栓浅静脉炎和3例大腿瘀斑均两周内自愈。术前有足靴区皮肤浅表溃疡者, 术后也逐渐痊愈。随访期间未复发。
3 讨论
隐股静脉瓣膜病变引起浅静脉压力增高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除术, 手术效果虽然肯定, 但存在着手术切口多, 术后腿部血肿, 术后疼痛, 以及少数的隐神经损伤等缺点。随着对术后质量要求的提高, 应用于前列腺和碎石手术的钛激光[2], 同样适合于大隐静脉手术。其特点: (1) 有细长的光纤可做静脉腔内介入。 (2) 激光的能量连续可调范围广, 不同部位不同患者所需参数可不同。 (3) 光纤前端的光点可透过皮肤, 指导光纤到达指定位置。 (4) 激光脉冲时间短、能量集中、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5) 激光的能量大部分被血液吸收, 间接地作用于血管壁, 组织吸收激光能量而产生凝结气化作用, 由于脉冲的持续时间远小于组织的热传导时间, 因此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最小[3]。本组96例患者经手术医生告知利弊后选择由激光参与的手术治疗。理由是: (1) 年老有系统疾病。 (2) 对传统手术有恐惧心理。 (3) 要求术后不影响腿部美观。
由于内踝前的大隐静脉固定表浅, 便于激光手术时的穿刺, 且大部分光纤可直达腹股沟区, 这也说明曲张的静脉以分支为主, 大隐静脉主干以扩张倒流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主干曲张严重, 静脉腔内直径较大, 所以与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操作较适合。
在围手术期使用超声多普勒, 术前帮助诊断, 术中观察激光治疗效果, 术后随访观察大隐静脉闭合情况。特别是术中使用超声多普勒, 可以帮助定位, 避免光纤插入股静脉引起损伤。同时可观察激光释放时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变化, 本组经激光治疗的大隐静脉术后均有条索状改变, 3~4周后逐渐消失。
钛激光静脉腔内治疗静脉曲张及与传统手术结合治疗静脉曲张, 临床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患者当天均能下床活动。住院天数平均为3.5 d, 与传统手术相比住院天数大大缩短。无切口或小切口是激光手术的显著优势, 患者对此非常满意。与传统手术相比, 减少了隐神经损伤。本组1例隐神经损伤, 是由于设定功率过大引起。
虽然钛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效果令人满意, 但对于大隐静脉腔内直径较大者, 激光闭合有困难。对伴有深静脉功能不全者仍需与其他手术配合完成。尽管如此, 激光治疗所具有的创伤小、切口小、美观、恢复快的优点, 使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前景非常美好, 并逐渐为临床应用, 被患者所认同。
参考文献
[1]robbert L, kstnerMD, ElnaM, et.A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and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venous disease.见;RobertB, Rutherford MD, 主编.卢瑟福血管外科学 (英文版)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990-1999.
[2]Hurle R, Vavssori L, Piccinelli A, et al Holmium laser enucleateion of the prostate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morcellation in155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eic hyperplasia.Urology, 2002, 60:449-453.
下肢静脉曲张疗法大盘点 篇4
女性中,50%以上的人有此烦恼。下肢静脉曲张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健康,被人们称为“美腿杀手”。如今市面上宣称能治愈静脉曲张的办法很多,中药、西药,手术、激光、注射……到底哪个方法最好、最安全、最不易留痕?让专家来告诉大家。
所谓下肢静脉曲张,实际上就是大腿、小腿和足背上的青筋暴露,看上去像弯弯曲曲的蚯蚓。得了下肢静脉曲张后,患者常感觉腿部沉重、疲劳和胀痛,但在躺下或抬高腿部后,症状会好转。此外,患者的足背或踝关节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踝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还可能有时好时坏的湿疹、皮炎和瘙痒。
一般地说,下肢静脉曲张是无法自愈的。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保守治疗,另一种是手术治疗。细分下来,共有10种方法可供选择。
1.锻炼按摩法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适用于较轻微的静脉曲张,能使症状得到改善和控制,但不能根治。
分析:具体运动方法如下,有需要的患者可尝试一下。以下动作,早晚各做一次,床上动作也可单独在午休时间或其他时间做。
小腿按摩:①坐在椅子上或床边,下面放一只矮凳,双腿架在矮凳上。先按摩左腿,左手掌贴在小腿外侧,右掌贴在小腿内侧,从膝盖开始,双掌夹住小腿往下推,推至踝部后,再往上拉,一推一拉,反复推摩100次。再按摩右腿,方法同前。②四指并拢,拇指分开,用手掌平推小腿血管曲张处,来回推移30次。③用手捏住患腿的五个脚趾,来回按捏30次。4)手掌按摩足底部(以涌泉穴为中心)100次。
踢腿运动:①站立,两手叉腰,左腿先往前踢,再换右腿往前踢,如此交替做16次。②站立,左腿屈膝抬起,双手向前抱膝,然后换右腿屈膝抬起,双手抱膝,如此交替做16次。
甩腿运动:①站立,双腿并拢,双手扶椅背,用脚尖支撑身体,踏步16次。②站立,双手扶椅背,右足独立,左腿抬起,向前后左右做大幅度摆动,先向前后甩,再向左右甩,各甩16次。然后换左足独立,右腿抬起,按上述方法甩动。
床上运动:仰卧床上,两足抬起在空中,像骑自行车一样,来回屈伸50次。
站立踏足:站立时若有空闲,还可进行踏足运动(前脚掌贴地,后脚掌离地,放下,再抬起,次数不限),此方法有助于足部血液回流。
2.压迫法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购买弹力袜需一定的费用支出,适用于轻中度静脉曲张,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根治。
分析: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下肢,对曲张的静脉进行压迫,可阻止血液倒流,降低下肢静脉内的高压状态,改善下肢局部的循环状态。如果在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的同时进行小腿肌肉锻炼,如骑脚踏车、步行和游泳等,则更有利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3.药物治疗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有一定的改善症状的作用,但无法根治。
分析:服用迈之灵、消脱止、爱脉朗等药物,可改善血管壁的弹性,减少渗出,减轻下肢肿胀。
4.注射治疗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注射治疗静脉曲张应慎重,不是人人都能做。
分析:近年来,只要翻开报纸和杂志,就可以看见那些不吃药、不开刀、打一针就能治好下肢静脉曲张的广告,有的还号称是目前国外最新的技术。实际上,注射治疗就是硬化剂加压注射治疗法,这种方法早在50年代就在国内外普遍应用,在各种教科书和参考书上也早就有叙述,不是什么创新,更不是什么最新技术。近年来,该疗法因并发症多(如皮肤水肿、坏死、溃疡,血栓性静脉炎,注射局部组织粘连等)、复发率高(两三年内即复发),已逐渐被临床医生弃之不用。
当然,注射疗法也不是完全不能用。目前认为,经下肢静脉造影或超声检查,确诊为比较轻微的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由专业医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射治疗,有一定疗效。若下肢静脉曲张非常严重,伴皮炎、色素沉着、水肿、溃疡者,一定要去专科医院就诊,慎重选择治疗方法,千万不可轻易去做硬化剂注射治疗。
5.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治疗彻底,但创伤较大,术后会留长瘢痕。
分析:该方法是最传统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式,虽然能根治静脉曲张,但术后会留下了一条蜈蚣样的长瘢痕。
6.透光旋切治疗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治疗较彻底,创伤较小,一般不留瘢痕。
分析:此方法将曲张静脉切除得较完全,仅在小腿上有两个2~3毫米的小切口,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7.激光治疗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治疗较彻底,手术时间短,无手术切口,不留瘢痕。
分析:该方法耗时15~40分钟,因无手术切口,故不会留任何瘢痕,美容效果好。
8.电凝治疗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治疗较彻底,创伤不大,一般不留瘢痕,费用相对较低,
分析:此方法创伤较小,仅有2个小切口。患者于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2~3天后即可出院。由于电凝装置价格相对便宜,故此方法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9.射频治疗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治疗较彻底,创伤小,安全性高,不留瘢痕。
分析:疗效与激光治疗类似,但射频治疗用的导丝有感受功能,可感受曲张静脉的直径,并根据直径大小自动控制发出的能量,使其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不会因为能量过大而损伤周围组织。
10.点式切口微创抽剥术
方便指数:★★
疗效指数:★★★★★
微创指数:★★★
总体评价:治疗彻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一般不留明显瘢痕。
分析:该疗法是在曲张静脉处切数个1~2毫米的点式切口,通过此切口将曲张的的静脉抽出,切口不用缝合,术后加压包扎止血。此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和材料,适合在所有医院施行。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腿部伤口极小,完全愈合后基本无法看出有手术瘢痕。此外,该方法还特别适用于治疗后仍有少许残余曲张静脉的患者,可迅速解决问题。
Tips:下肢静脉为啥会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6例老年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对象, 男20例, 女16例, 年龄60~82 (70.4±1.3) 岁。其中, 双侧肢体4例, 单侧肢体32例。并发湿疹样皮炎患肢20例, 溃疡并发出血6例, 并发下肢溃疡1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肢色素沉着。入院治疗前经彩超检查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下肢浅静脉曲张、交通静脉瓣膜功能障碍, 且下肢深静脉存在回流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点式剥脱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术前以站立位, 使用手术标记笔在静脉曲张的浅表部位做标记, 且标记时不能有遗漏。在患者患肢的耻骨结节外下方2~5cm处选择高位结扎手术切口 (近卵圆窝体表部位) , 行1~2cm的纵向或横向小切口, 将浅筋膜切开, 找到大隐静脉主干并分离, 在近卵圆窝处将其切断, 将大隐静脉和汇入股静脉的5个分支进行结扎处理。在大隐静脉切断的部位逆行向下插入剥脱器, 将其直插入内踝上方或膝关节内侧的大隐静脉处, 若剥脱器无法通过, 可在该部位行0.5cm左右的小切口, 以方便将剥脱器拉出。顺远端将大隐静脉主干分段抽剥;手术过程中驱血后, 用尖刀片在小腿中段的术前标记部位行点式切口, 使用蚊式血管钳将皮下的病变静脉抽出。若某一部位发生静脉剥脱障碍, 则可沿着标记线行多个连续微创切口, 并将静脉依次抽剥, 并注意切勿拉断静脉。对于有色素沉着的患者, 需要将其周围和底部的交通支彻底结扎。本次临床试验所选病例中, 除了较大的手术切口需要术后缝合外, 其他点式微创切口均无需缝合, 手术结束后使用弹力绷带对整个腿部进行加压包扎。
试验组患者接受改良点式剥脱术治疗, 具体为:患者以站立位, 在曲张静脉部位标记出手术标志。局部麻醉后, 进行常规消毒。首先, 从足背处向上使用宽驱血带向大腿中下段l/3处驱血, 并在大腿中下段l/3处用宽止血带进行抽紧止血, 并将驱血带去除。手术可分为两种操作方式: (1) 大隐静脉剥脱、高位结扎方式:在与腹股沟皮纹下方平行的1.0cm左右处, 扪及股动脉搏动点, 并在其内侧约3~4cm处行手术切口, 使股静脉与大隐静脉的交界点充分暴露, 将大隐静脉和附属静脉分支结扎切断。依据患肢大隐静脉主干的直径长度, 选择在远端插入静脉抽剥器直至膝关节下方10cm左右处, 并在该处10cm左右部位用尖刀戳开手术切口, 将大腿上段大隐静脉抽剥。 (2) 小腿部点式曲张静脉剥脱方法:在小腿内踝前部上方2.0cm左右处行垂直的手术切口, 确定末端大隐静脉位置, 并将其远端属支结扎切断, 将小号静脉抽剥器置入大隐静脉近端, 与大腿处的抽剥器在患肢膝关节下方约10cm处汇合, 将小腿下段大隐静脉主干抽剥。同时, 顺着手术前所做的标记, 在该部位依次行数个0.5~1.0cm微创切口, 将静脉使用小弯血管钳挑出, 通过两钳接力或绕钳尖部卷圈的方法, 最大限度拉断静脉直至完全取出, 使用相同的方式将溃疡周围的曲张静脉部位抽掉, 拉断取出溃疡底的曲张静脉部位, 不能有遗漏。手术完成后, 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手术部位, 从足背处起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部位直至大腿中段。手术结束后将患肢抬高, 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肢足趾的血运情况;患肢手术24h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手术3w内保持弹力绷带包扎, 后改为弹力袜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计数据资料, 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两组剥脱术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下肢浅静脉曲张症状均有所缓解, 试验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1.5±12.3ml, 手术平均时间为47.5±10.5min, 术后随访时间为10.5±1.1个月, 2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渗血, 并发症治愈率为88%, 溃疡治愈率为100%, 复发率为0;对照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8.8±10.1ml, 手术平均时间为54.5±11.5min, 术后随访时间为11.5±1.4个月, 4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渗血, 并发症治愈率为76%, 溃疡治愈率为92%, 复发率为24%。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 研究显示, 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发生浅静脉功能障碍并发交通静脉功能障碍或浅静脉功能障碍的几率为35%左右;约45%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会发生患肢慢性静脉功能障碍或浅静脉返流。点式剥脱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治疗方法, 但传统的点式剥脱术治疗方法具有无法避免的缺陷, 因此, 改良点式剥脱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的点式剥脱术相比, 该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 点式曲张静脉小腿部剥脱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和高位结扎术同时进行, 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从而避免了使用止血带所造成的缺血再灌注和动脉阻断等并发症。 (2) 抽剥器易置于入, 大腿部大隐静脉主干固定效果好, 术中小腿组和大腿组的汇合方法, 大隐静脉主干实施全程分段式抽剥, 这样不仅避免了大腿部切口达到了对美观的要求, 而且能够有效、彻底地剥除大隐静脉, 从而降低复发率[1]。 (3) 在实施小腿部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时, 使用小弯血管钳从切口处挑出静脉血管, 通过两钳接力或绕钳尖部卷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取出拉断静脉;且小弯血管钳能够在皮下潜行的距离更长, 从而减少了切口数, 提高了每个切口的剥除效率, 使手术更加美观、快捷[2]。
同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由于老年患者血流速度较为缓慢且血液粘稠度较高, 因而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因此, 患者术后应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 并严密观察患者末端墼节的血运情况, 适当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 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 (2) 下肢驱血完成后, 可将循环血容量提高到400ml左右, 对于老年存在心脏储备功能障碍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应实施心电图检测, 以降低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4]。 (3) 若手术过程中小腿和大腿的组静脉抽剥器无法在同一点完全汇合, 其原因可能在于静脉曲张附近血管成团, 这时可行另一手术切口以抽剥出静脉血管。
综上所述, 改良点式剥脱术治疗老年下肢浅静脉, 具有有效、快捷、安全的特点,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 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且复发率更低,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立.点式剥脱术配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11, 33 (10) :33-34.
[2]任昊.下肢静脉曲张行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C].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9-12.
[3]杜景辰.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点式切除及电凝法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08, 10 (3) :383-384.
下肢静脉曲张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74例, 经造影检查均表现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符合临床中关于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 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患肢表现为大隐静脉曲张87条, 伴小隐静脉曲张12条、肢体胀痛48条、色素沉着66条、小腿溃疡68条 (活动性溃疡47条, 愈合性溃疡21条, 溃疡面积2~11 cm)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7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12例, 年龄27~66岁, 平均 (37±5) 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3例, 年龄28~68岁, 平均 (38±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疗法, 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于股动脉内侧行约6 cm切口, 分离大隐静脉, 切断分支并进行结扎;于距离股静脉0.5~1.0 cm处结扎大隐静脉, 插入大隐静脉剥离器, 在金属头相应皮肤位置行切口, 于剥离器头部上下两端结扎血管;抽出静脉, 进行分段切除, 若有较粗交通支, 可另做切口分离血管予以结扎、切断, 最后缝合切口并使用弹力绷带包扎。观察组患者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 其取平卧位, 抬高患肢、屈曲并向外翻, 保持头低足高约15°, 暴露患肢内侧, 顺大隐静脉走向于膝关节内侧做1 cm左右切口;于切口下方游离大隐静脉, 钝性分离浅筋膜和深筋膜, 开通皮下隧道, 放置腔镜;于皮下建立操作空间, 填充CO2, 维持压力1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离断交通静脉, 使用双极电刀进行电凝和切断, 前至胫骨, 后至中线;撤掉腔镜, 排空气体, 抽出静脉主干部位, 抽剥小腿的曲张浅静脉, 实行点状剥脱, 经皮缝扎, 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缺陷和浅静脉压力较高等因素引起,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原发性是由于下肢浅静脉本身病变所致, 如先天性静脉壁发育不良、位于皮下疏松组织内的浅静脉缺少肌肉支持、长期站立引起静脉压力升高以及从事负重工作使腹内压升高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等[3];继发性常见病因为下肢深静脉病变, 如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深静脉阻塞、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缺如等, 其他因素如盆腔肿瘤、孕期子宫压迫髂静脉以及先天性动静脉瘘均可造成脉压升高, 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而引发下肢静脉曲张[4]。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和有钝痛感, 同时肢体沉重, 易乏力, 久站后症状加重, 通过平卧或抬高肢体可缓解;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 静脉隆起、扩张, 外观呈蚯蚓状, 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较长的患者, 肢体皮肤会出现营养性改变, 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 易形成湿疹或溃疡, 且随着病情的演变, 可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或浅静脉血栓等症状。临床中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有传统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以及穿弹力袜治疗[5], 目前, 临床多采用高位结扎主干剥除联合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和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根治性, 但具有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影响美观等缺点, 限制手术效果。现阶段, 临床已涌现出一大批治疗效果明显, 且创伤小的新方法, 如硬化剂、激光闭合、微波治疗等。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式, 能弥补传统手术治疗的诸多不足, 具有创伤小、患者疼痛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利用小切口放入腔镜, 保持切口远离病变区域, 减少切口感染, 预防并发症, 且于腔镜下操作, 手术医师视野清晰, 能有效避免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并利用超声刀切断交通静脉, 减轻静脉淤血, 消除局部静脉高压, 利于皮肤微循环, 促进患者溃疡愈合, 术后恢复良好, 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出现。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 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患者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治疗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严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7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疗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严重下肢静脉曲张,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患者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严重下肢静脉曲张,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武, 田澄, 范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溃疡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18) :2177-2177.
[2]杨力, 姜伟庆, 史枫, 等.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 (2) :56-58.
[3]朱江, 田野, 赵文奇, 等.腹腔镜下小腿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5 (9) :1235-1236.
[4]姚宝菊, 荣向霞, 苏茵.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09, 16 (4) :767-757.
下肢静脉曲张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一2010年9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随机分为电凝术组和静脉剥脱组两组, 每组各25例 (34条肢体) 。电凝术组男17例, 女8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41.7岁。静脉剥脱组男15例, 女10例, 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 (39.7) 岁,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试验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证实深静脉回流通畅。
1.2 方法
1.2.1 电凝术:
(1) 用龙胆紫描出曲张静脉目的范围和走行, 连续硬膜
外麻醉生效后先在内踝上方2.0cm做1.0cm切口, 紧贴大隐静脉游离3.0~4.0cm保护隐神经不受损伤, 切断并结扎远端; (2) 向近心端插入特制电凝导管, 如遇阻力, 可旋转转或退出少许重新向前推进直至腹股沟区隐、股静脉交界处; (3) 循着特制电凝导管尖端取腹股沟下小切, 分离出大隐静脉主干3.0~4.0cm, 按传统方法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各分支将特制电凝导管稍向下牵拉, 使其保留在大隐静脉内, 距股静脉0.5~1.Ocm处切断大隐静脉主干, 结扎近、远端后缝合蝮股沟切口; (4) 用改制的16号套管针穿刺小腿上用龙胆紫标记的曲张静脉, 进入曲张静脉后, 将其与高频电刀连接, 边退针边电凝, 使曲张静脉闭塞, 电凝时为防止烫伤可外覆冰袋。全部曲张静脉电凝后, 取头低位, 从内踝上方开始向上缠弹力绷带至大腿根部加压包扎患肢。将特制电凝导管与高频电刀连接, 边持续开动电凝, 边向外牵拉电凝导管, 电凝全程大隐静脉主干后, 取出电凝导管, 缝合内踝部切口。 (6) 如果2步骤中不能将导管越过小腿溃疡处, 则直接电凝溃疡远端大隐静脉。之后采用3步骤再电凝溃疡近端大隐静脉{1}。
1.2.2静脉剥脱术
做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主干全程抽剥.对于曲张的分支行多个切口分段全部切除。手术完成后, 分别缝合腹股沟下切口及小腿部位各个切口。从内踝上方开始向上缠弹力绷带至大腿根部加压包扎患肢。
1.2.3 术后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抗凝、扩血管治疗。抬高肢体, 适度活动踝关节, 促进静脉回流, 预防肢体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观察足踝部肿胀情况.如肿胀较明显.打开加压绷带进行检查。加压绷带术后4~7 d拆除。14d拆线。
1.2.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2 结果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平均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和治愈效果上, 电凝术明显比静脉剥脱术效果好, 电凝术产生的不良效果少。静脉剥脱组除股部切口瘢痕外, 小腿部也见较多手术疤痕, 部分呈蜈蚣虫样改变。电凝组除股部切口瘢痕外, 小腿未见明显手术瘢痕, 电凝组的创伤也明显比静脉剥脱组小。
3 讨论
传统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曲张静脉切除术{2}优点是可以永远阻断静脉自上而下和由深入浅的血液倒流。但切口多, 创伤大, 出血多, 住院时间长, 伴有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电凝疗法是利用高温烧灼血管内膜, 使血管内皮细胞和中层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 管腔闭塞达到阻断血流逆流[3~5]。因未剥脱静脉, 故损伤小, 出血少, 不会造成皮下血肿和皮肤感觉障碍等并发症。以往认为:老年人患有下肢静脉曲张伴有下肢溃疡不适于手术治疗。随着电凝法的应用, 我们认为:电凝法属于微创手术, 对老年患者有利。并且针对老年患者, 从溃疡上、下两侧切断血液供应, 可以减少溃疡面的血供, 加速溃疡的愈合。因此, 我们积极采用电凝术治疗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我们认为电凝术效果确切、微创, 对于老年患者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参考文献
[1]于志强等.电凝法治疗老年患者下肢静脉曲张体会[J].吉林医学, 2008, 29 (21) :1845.
[2]吴阶平, 裘法祖, 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80.
[3]陆信武, 蒋米尔, 徐秋华.下肢静脉倒流对远端功能影响的研究[J].上海医学, 1997, 10:434.
[4]董国祥.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OO, 32:182.
下肢静脉曲张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36例,其中合并小隐静脉曲张16例。年龄35~70岁,平均病史14年,其中男24例,单侧患者29例,术前并发血栓性静脉炎5例,合并胫前溃疡4例,静脉破裂出血1例。
1.2 手术材料
法国Gamida公司生产的Stripp’In静脉曲张剥脱器,普通静脉穿刺套管针。
1.3 手术方法
诊断明确后,常规术前准备,关键的是做标记,患者站立患肢外旋外展体位,充分暴露大小隐静脉走行。从腹股沟至足踝依次应用油性记号笔标记功能不全的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可彩超定位)。选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沿腹股沟皱褶标记处做斜行切口1.0~1.5 cm(大隐静脉),或腘窝皱褶标记处做横行切口1.0~1.5 cm(小隐静脉)。甲状腺拉钩牵开皮下,即显露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终段,距股静脉0.5~1.0 cm处双重结扎并切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于内踝前1.0~1.5 cm或外踝后方做1.0 cm纵行切口分离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起始段,结扎切断,使用法国Gamida公司生产的Stripp'In静脉曲张剥脱器,可行双向内套叠剥脱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主干。沿静脉曲张走行标记旁分段做0.3~0.5 cm切口,点式抽剥曲张的分支静脉,筋膜下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细小的轻度曲张的静脉则置入普通静脉穿刺套管针,连接电刀系统,以20~30 W功率进行边退针边电凝,可使静脉壁内膜破坏使血管塌陷永久闭合,形成纤维索条结构,最终吸收消散。可多点穿刺入血管,尽量沿静脉血管走行电凝。可吸收缝线缝合皮下及皮内,无菌敷料包扎,衬以棉垫后弹性绷带自足趾向上包扎至腹股沟处,术毕。术后抬高患肢15°~30°,以利下肢静脉回流,降低下肢静脉压。应用抗生素及活血抗凝药物,辅以空气波治疗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3 d后换药,3~5d后可出院。弹性绷带包扎1个月或穿着医用梯度压力袜1~3个月。
2 结果
接受治疗的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单侧30 min,双侧50 min。术中出血10~50 ml。术后12 h可下床活动,没有明显疼痛、水肿,术后住院时间3~5 d,全部病例随访切口微瘢痕愈合,均恢复顺利。合并静脉炎的术后3 d炎症缓解,合并溃疡的1~2个月愈合。
3 讨论
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并闭合法是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的微创疗法[1]。点式微创手术在国外称为非卧床性静脉取出术,采用该术式的患者有如下特点:(1)微创。法国Gamida公司生产的Stripp'In静脉曲张剥脱器双向内套叠剥脱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主干,对静脉周围组织损伤小。点式切口3.0~5.0 mm,出血少,无须缝合,术后3~5 d切口愈合,感染率极低,不影响美观,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传统手术切口4.0~10.0 cm不等,术中出血多,需要缝合及拆线。(2)手术易操作,显露快,耗时少,单侧只需要30 min左右,而传统手术则需要2 h左右。(3)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所有病例术后第1天感觉轻微疼痛。传统手术切口较大,切口有张力,过多的游离皮下,术后疼痛明显,持续2~3 d。(4)曲张静脉主干完整剥除,结扎了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加速溃疡愈合。黎洪浩等[2]认为,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和皮肤溃疡者都合并有局部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浅表小静脉分支闭合完全。传统手术往往不能完整剥除曲张的静脉特别是大隐静脉主干。(5)采用静脉闭合术的特点是避免了大小隐静脉的抽剥,但复发的几率有所增加[3],同时采用点式抽剥和电凝闭合术[4],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6)住院时间短,平均3~5 d,传统手术需要7~14 d。(7)并发症明显减少,由于创伤小,恢复快,静脉完整剥除,所有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5,6]。(8)本手术可作为日间手术完成治疗,大量节约了医疗资源和费用。(9)术后伴溃疡者也可在门诊包扎换药,活动及愈合周期都不受限制。
传统手术可出现血肿、感染,皮肤愈合欠佳、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接受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并闭合术的36例患者均恢复顺利,评价良好,经病例积累后,笔者总结该术式的临床路径,常规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Ricci S,Georgiev M,Goldman MP,et al.Ambulatory phlebectomy practical guide for treating varicose veins.Missouri:Mosby - Year Book,1995,79 -122.
[2]黎洪浩,曹海玲,陈红卫,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8):133-135.
[3]叶志东,刘鹏,王非,等,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思考与评价.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0):755-756.
[4]董国祥.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 (2):182.
[5]张百智,于立生.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554-556.
下肢静脉曲张自护有方 篇9
一适度锻炼,增加血管壁弹性平时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踢毽子等,增加血管壁弹性。患者避免站立过久或长时间行走,一般行走及站立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其间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40°,使患肢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静脉血、淋巴液回流,从而减轻患肢水肿,减轻下肢静脉内压力,减轻肿胀及不适感。
一坐卧姿正确,减轻对静脉的压迫坐位时不要跷二郎腿,以免压迫、影响静脉回流,增加静脉内压力而加重症状;睡觉时尽量取仰卧位,抬高患肢30°-40°,以利于静脉回流。切勿取患侧卧位,防止身体压迫患侧下肢,影响血液循环。
下肢静脉曲张术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大隐静脉曲张3级以上应用泡沫硬化剂治疗患者36例,患者年龄35~67岁,平均51岁,男15例,女21例,共42条腿。其中男17条,女25条,入选静脉分为3~5级,门诊患者未纳入,术后随访3~18个月。
治疗方法:术前备用10 m L注射器2具3通1个,抽取聚桂醇注射液2 m L,另一注射器抽取空气8 m L通过3通两端交换推注至少60次,制备药液10 m L,常规大腿根部小切口(3~5 cm)内踝处(1.5cm)切口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静脉主干后,小腿部曲张静脉沿提前画好的走行线路,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后推注配好的药液0.5~1 m L,多点注射,注意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的静脉应在其周围可适当增加注射点,药液总量不超过8 m L,手术完成后,常规术区敷料加压弹力绷带包扎,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结果
通过静脉主干切除+曲张血管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随访3~18个月,患肢麻木疼痛1例,大隐静脉主干剥除后血肿形成1例,无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现复发病例,与传统高位结扎+剥脱术相比,出现早期并发症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分腔内治疗和腔外治疗,腔外治疗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长期以来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其术后恢复慢,术后复发率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腔内治疗包括激光、射频消融和硬化剂治疗,其保留了大隐静脉主干有再通的可能,存在复发风险,它的优势在于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有逐渐取代传统开刀手术的趋势,其中硬化剂的治疗一直被认为治疗不彻底,随着泡沫硬化剂的诞生,才逐渐得到推广,我们采用开刀+硬化剂的治疗,既切除了静脉主干又治疗了曲张静脉,可一举两得。特别是在处理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开刀切取静脉往往有遗漏,泡沫硬化剂不易遗漏,减少了复发,另外泡沫硬化剂的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第二届欧洲泡沫硬化剂治疗法协调会议重点就泡沫硬化剂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建议泡沫硬化剂的用量控制在6~8 m L是安全的,常规40 m L以内未见严重并发症,但超过此剂量可见干咳、胸闷、一过性缺血性休克和黑蒙等症状。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视觉障碍1.4%,头痛4.2%,血栓性静脉炎4.7%,皮肤色素沉着17.8%,穿刺点疼痛25.6%,认为很少引发相关的严重并发症[2]。我们选取的病例均为3~5级,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通过手术可见切口明显减少,并发症无增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复发率减少,静脉曲张的复发与静脉主干未切除,侧支循环重新建立,小腿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血管内皮细胞脱落血管新生等因数有关。此手术方法均有所针对,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除术+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舒畅,黎明.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方法合理选择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12(4):1271-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