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造影术

2024-10-08

尿路造影术(精选7篇)

尿路造影术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电视监视下辅以加压进行动态尿路造影术, 观察尿路器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提高对静脉肾盂造影的诊疗论据。方法采用腹部加压技术进行加压, 人为造成输尿管梗阻, 透视下观察76例尿路造影中双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显影情况, 适时摄取双肾区及输尿造影片。结果 76例肾盂造影术, 经临床验证, 泌尿系结石48例, 输尿管良性狭窄、梗阻2例, 肾区及肾周肿瘤致肾盂、肾盏变形、受压移位4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单纯肾积水6例, 其中合并肾积水及肾功下降显影延迟者分别24例和8例。正常14例。此方法能获得满意的显影效果。结论 应用电视监视下进行加压造影术, 均取得满意的诊断要求, 既提高了造影质量和速度, 又减少了摄片数量。此造影术,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肾盂造影,电视监测,放射照像术,影像诊断

静脉肾盂造影, 不但能测定肾脏排泄功能, 而且可以观察尿路器质性病变, 因其简便易行, 诊断价值高, 一直为泌尿系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1,2,3]。目前许多医院采用传统的腹部加压方法检查, 但此方法时间长且按固定时间摄片, 输尿管难以全程显影, 达不到诊断要求。近年来我们开始使用电视监视下辅以腹部加压进行动态尿路造影术, 由医生亲自观察, 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摄片, 获得了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做IVP检查的患者, 均作为本组观察的对象。76例尿路造影中, 男46例, 女30例, 年龄15~72岁, 平均43.5岁。其中15~60岁66例占86.85%。46例有腰痛病史, 占60.5%, 尿道刺激症及血尿分别为6例和20例, 腹部包块4例。

1.2 方法

采用菲利浦VR单板岛津R-20型X光机。造影前准备与常规IVP检查相同, 即行肠道清洁处理及碘过敏试验 (本组76例碘过敏试验增均为阴性) , 被检查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腹透后, 常规摄取腹部平片, 然后经肘静脉注入60%40mL泛影葡胺 (约3min内注完) , 随后采用腹部加压技术进行加压, 人为造成输尿管梗阻。透视下观察双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显影情况, 适时摄取双肾区及输尿管造影片, 可根据病变需要, 转动患者体位观察[4], 肾功能好者15~20min即可结束造影, 若影, 若观察发现肾盂积水及肾排泄功能较差者, 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 结果

76例造影中, 经临床随访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如下:泌尿系结石48例, 输尿管良性狭窄、梗阻2例, 肾区及肾周肿瘤致肾盂、肾盏变形、受压移位4例,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 单纯肾积水6例。其中合并肾积水及肾功下降显影延迟者分别为24例和8例。正常14例。显影效果与性别、年龄、病种无关。所有病例造影片均可满足诊断要求。此造影方法, 大多数除能观察肾轮廓显影清楚外, 尚能观察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的显影扩张满意情况。

3 讨论

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结石、结核、先天畸形及晚期泌尿系肿瘤的诊断作用较大, 一直为泌尿系最常用的造影检查方法。而传统的IVP检查因腹部压迫不当, 且时间较长, 患者有时难以忍受甚至虚脱致使检查失败。再者, 传统的IVP检查, 常按固定时间盲目摄片, 常因肾及输尿管显影满意或根本不显影, 达不到临床诊断要求。近年来, 亦有学者对非压法IPV检查 (低张法或大剂量IVP检查) 的优越性进行了探讨, 认为其优点主要是除去被检查的腹部受压, 易于改变患者体位观察, 能有效地观察肾脏分泌功能有及输尿管、膀胱蠕动情况, 肾实质显示效果佳。但对尿路造影的主要部位肾盂、肾盏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输尿路的X线显示不理想。另外低张非压法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内造影浓度低, 显影较淡。而大剂量高浓度造影剂在3min内快速注入静脉致碘过敏反应发生率又相对较高[5,6,7]。

为了使尿路能最佳的显示, 腹部加压是尿路造影不可省略的环节。采用加压法可造成输尿管的暂时阻塞从而可改善肾盂、肾盏的显影扩张, 利于满意充盈和诊断, 然而传统的IVP检查, 由于摄片按固定时间, 带有一定盲目性, 不利于掌握最佳时机和最佳体位摄片, 若于电视监视下可弥补此不足, 即利于瞬间捕捉病变, 动态收集泌尿系造影中碘注在输尿管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变化, 缩短了检查时间, 且对尿路造影的主要部位显影达标率明显高于传统的IVP检查和大剂量的IVP检查, 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的诊断依据[8,9]。

本组76例均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加压造影, 从此结果上来看, 所有病例造影片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 满足了诊断要求, 此方法不仅取代了以往传统的IVP检查的盲目性, 提高造影质量和速度, 减少摄片数量, 又避免了因大剂量高浓度造影剂在非压条件下注入静脉所造成的不利影响[10,11]。

尿路造影术 篇2

关键词:X线电视,动态摄片,尿路造影,诊断

随着影像学科技术的高速发展, 包括MRI、CT、USG、ERCP、DSA等众多检查技术, IVP检查技术一直是泌尿系检查中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应用传统的腹部加压法检查, 患者所受痛苦较大, 检查结果往往不尽满意, 很难抓住摄片的最佳时机。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4月-2012年4月泌尿外科收治的67例患者的动态IVP, 提高对该技术的整体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 男57例, 女10例, 年龄5~72岁, 其中20~65岁52例, 占78%。腰痛30例, 肾区病12例, 尿路刺激症10例, 血尿12例, 其他症状3例。

1.2 方法

造影前准备与常规IVP相同, 但尿闭和多发骨髓瘤患者为绝对禁忌,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为防止过敏反应发生, 先通过生理盐水中加入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 然后患者取头低足高位, 不用腹部加压, 先行胸腹透视观察胸部及腹部的大致情况, 然后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大剂量酚海醇40~50ml, 然后于透视监视下观察肾盂、肾盏大概显影情况, 根据肾、输尿管及膀胱显影情况, 分别摄取10、20、30min摄前后位片各1张, 照片要求包括双侧肾区、输尿管走行区及膀胱区。另外, 造影时应注意, 不加腹压, 推注对比剂要快, 最好5min之内注完, 对比剂用量要足够大。

2 结果

67例患者结果全部显影清晰, 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符合率达89%, 全组随访结果为:泌尿系结石48例, 输尿管狭窄、梗阻8例, 肾盂、肾盏变形7例, 单纯肾积水4例, 其中合并肾功能下降及显影延迟者11例。本组IVP造影片均显影满意, 完全符合放射科医师诊断要求, 同时对全尿路的显影状态有了进一步细致的观察。

3 讨论

静脉尿路造影 (IVP) 是将专用对比剂注入静脉利用其在尿路的生理排泄特点, 使尿路各器官顺序显影的检查方法[1,2]。传统的IVP造影术因腹部加压及固定时间太长, 往往造成患者痛苦, 难以忍受, 所用检查时间较长, 双侧输尿管很难全程清晰显示, 往往使检查失败, 难以达到诊断效果。因此, 笔者积累多年操作经验, 回顾性总结X线电视监控下动态静脉泌尿系造影检查, 二者对比, 明显有如下优势:

3.1 不需加压, 患者无任何痛苦, 且不受儿童、腹水及肾性高血压等的检查客观条件限制。

3.2 因有X线电视监视, 只要尿路显影完全满意, 即可随时结束检查, 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 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宝贵时机。

3.3 X线电视监控下明显提高了双侧输尿管的显示率, 从而大大提高了输尿管病患者的诊断水平, 明显优于常规IVP检查。本组67例中, 曾有12例肾积水患者, 经X现电视动态尿路造影检查后, 结果发现了输尿管各段的结石存在, 后经手术证实。

在影像学科高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让患者既不痛苦, 又想方设法缩短IVP造影的时间, 是摆在放射科医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毫无疑问, X线电视监视及动态IVP造影术恰好弥补了影像学的这一不足, 静脉尿路影像检查, 应由泌尿外科医师和放射科医技人员共同参与, 最后达到最为理想的目的。总之, X线电视监控下动态IVP造影, 对于正确显示泌尿系疾病, 特别是较好地显示输尿管阳、阴性结石, 明显优于传统检查。同时, 实时动态摄片, 对于提高泌尿系疾病的正确率, 在临床应用上, 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河, 屈长强, 张宁.X线摄影体位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42-143.

尿路造影术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全部行CTU检查,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17~76岁, 平均46.5岁, 40例患者均具有相应临床症状或其他检查 (主要为超声、实验室检查) 可疑有肾脏占位或其他相关泌尿系疾病, 主要表现为血尿、腰痛、尿路梗阻等症状;其中, 3例盆腔肿瘤切除术后进行全尿路CT造影。

1.2 检查设备

CT机为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 Emotion16层多排螺旋CT, 扫描层厚采用16×0.75mm;推注系统为SEACROWN (信冠) Contrast Media Injector。

1.3 增强注射

对比剂选用欧乃派克 (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注射剂量一般为90~100 m L, 注射速率2.5~3.5m L/s;对照组在注射对比剂后加注100 m L生理盐水, 注射速率1 m L/s。

1.4 扫描方案

扫描前嘱患者饮水约500m L, 检查前30 min不再排尿, 于平扫完成后行多期增强扫描, 以防对比剂的高密度影与结石、钙化无法区分。扫描范围应包括双肾、双侧输尿管及膀胱等全部泌尿系脏器, 根据具体需要, 如需扩大范围者, 尚需加大扫描范围。

1.5 图像重建与显示

对扫描获得数据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多平面重建 (MPR) , 可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影像重建;MIP (最大密度投影) 、VR (容积再现重建) 等也是常用影像后处理方法;所获得后处理影像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病变或正常解剖结构, 图像直观性强。

2 结果

一组20例单纯注射对比剂80~90 m L, 延迟15min后扫描肾盂、肾盏、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显示满意者8例, 12例延迟至30min后泌尿系显影满意;对照组20例加注100 m L生理盐水, 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15min显示充盈18例, 2例单侧输尿管梗阻未充盈, 健侧肾盂输尿管全段及膀胱充盈满意。

上述结果表明, CTU检查时应用对比剂后, 再加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可达到使泌尿系充盈显影满意的效果, 有效提高显影率, 同时其也具有缩短显影时间的作用。

3 讨论

CT尿路成像简称CTU, 它是一种造影增强检查, 静脉团注一定剂量对比剂后行多期CT扫描, 由于肾脏的分泌功能, 对比剂可使肾盂、肾盏显影, 同时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脏器亦可因对比剂充盈而显影, 对于扫描获得的数据, 经计算机及相关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 即可获得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诸多泌尿系脏器的整体显示。CTU对于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等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定位等具有一定作用, 对于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显示良好, 可明确输尿管的移位开口和囊肿的位置、大小, 对于尿路梗阻诊断具有一定优势, CTU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对正常组织及病变进行观察;但其也存在一定不足与局限性, 首先, 要获得三维重建图像需要20~30 min, 时间较长, 成为MSCTU在时间上的局限性[1];其次, 仅观察CTU图像会因为对比剂遮盖而造成输尿管结石漏诊, 故此观察图像时应结合平扫图像, 两者结合即可防止结石漏诊, 又可对泌尿系结石与腹腔内钙化性病灶相鉴别。

研究表明, 当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时, 下段输尿管显示良好, 这主要是由于此状态下输尿管下端压力相对增加, 对比剂充盈充分, 故CTU检查时若想获得下段输尿管满意显示, 最好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

有学者认为, CTU检查因缺乏早期增强表现而造成对肾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局限性, 例如小肾癌的诊断[2]。本组病例, 在制定CTU检查方案时, 包括平扫及增强各期 (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 , 故对上述局限性可达到完全避免, 不仅能对肾脏肿瘤的良恶性达到诊断及鉴别诊断目的, 还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肾脏肿块, 对其定位、定量分析, 唯一存在的缺点是患者需要多次扫描, 接受的射线剂量较多, 具体病变可适当决定减少扫描次数, 根据检查实际情况确定。

CTU检查时对于时间的选择较为关键, 扫描时间选择的好, 可更好的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等泌尿系脏器正常结构或病变[3]。CTU检查的延迟时间并没有统一标准, 因人而异,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但多数学者认为在延迟30 min后进行扫描效果较为满意。本组研究设置了注射对比剂后加注生理盐水的方法, 结果表明加注生理盐水后, 能明显提高远段输尿管的显影率, 泌尿系显影效果要好, 提高了泌尿系全程显影的几率, 同时缩短了全程显影的时间, 提高了CT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McTavish JD, Jinzaki M, Zou KH.Multi-detector row CT vrgraphy: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for depicting the normal vrinary collecting system[J].Radiology, 2002, 225 (3) :783-790.

[2]周康荣.螺旋CT[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223-224.

尿路造影术 篇4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系统静脉尿路造影

为研究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 (CTU) 与系统静脉尿路造影 (IVU) 效果, 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患者, 对比CTU和IVU诊断效果,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患者,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4~80 (52±1.3) 岁。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 被确诊30例, 先天异常为典型影响表现6例, 结核灶经治疗证实4例。

1.2 方法

1.2.1 CTU

采用标准专业的GE 16层螺旋CT, 高压注射器。患者分别在检查前半小时患者口服500~800ml清水, 从两肾上缘到膀胱下缘进行检查以及常规的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60~100ml。注射速率为2~3ml/s, 分别在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分别扫描1次, 对获得的容积数进行后处理。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容积再现 (VR) 、多平面重组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

1.2.2 IVU

检查中使用高压注射器。患者于检查前半小时口服500~800ml清水,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头低位, 拍摄1张腹部拍片。经肘静脉将60~100ml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入其中, 注射速率为2~3ml/s。注药5、10、15min后分别拍片1张, 肾脏分泌功能欠佳者应延迟45min拍片。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体尿路显示情况

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全部清楚显示者, CTU组18例 (90.0%) , IVU组15例 (75.0%) ,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IVU检测输尿管未能全部显示3例, 肾盏、肾盂显示不全者各2例。

2.2 肾脏功能观察

采用IVU检测方法, 仅可见肾脏轮廓外观以及密度出现的改变。而采用CTU诊断检查, 可见清晰的膀胱、输尿管以及肾脏结构, 且可对肾脏分泌功能有清晰明确的观察。

3 讨论

根据血液的正常循环以及肾脏排泄的原理, 正常人在注射造影剂30~40s之后, 肾脏皮质强化, 60~70s后肾脏皮质以及髓质会有所强化, 约5~10min集合系统以及输尿管显影效果良好[1]。因此, 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 首先应进行普遍的延迟扫描。并在此基础上, 提高上尿道定位性敏感性以及定位敏感性。若患者为肾功能中度受损, 可采用延长延迟时间获得最佳的图像效果。进行延迟扫描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病变的位置以及来源;体积较小或密度较低的病变出现充盈缺损, 便于对患者疾病的诊断, 或明确患者病变的位置、范围以及具体大小等;显示尿路的走行以及形态[2]。

两种诊断方法相比, CTU具有更为精确更高的空间以及时间分辨率, 明确组织出现的病变。尤其具有三维重建功能。输尿管管径细、迂曲以及行长, 多排螺旋CT具有更高的轴向分辨率, 可准确的显示输尿管长轴方向, 尤其是三维重建对于上尿路的疾病诊断具有更高的精确性, 三维立体显像更为立体以及直观, 短时间内可进行明确判断。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 仅对病变部位进行大体的诊断, 并不能对患者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不被临床诊断所接受采纳[3]。

本次研究中, 采用CTU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 与相关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 显著高于IVU的诊断准确率。使用CTU进行更为明确、直观、精细以及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不仅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疾病的敏感性, 同时丰富了诊断信息, 更为直观的看到患者病变。因此, 在当前临床诊断中, 采用CTU的诊断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高效, 无创, 被临床医学诊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庆来.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与传统静脉尿路造影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11) :68-69.

[2]孔维芳, 刘荣波, 邢悦.多排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诊断上尿路疾病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 (1) :139-140.

尿路造影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龄23~77岁, 平均年龄53岁;病程5~10年。其中出现尿路梗阻症状患者29例, 无症状患者11例。40例患者均经静脉尿路造影术 (IVU) 及先行超声检查后表明是上尿路梗阻但原因尚未明确。

1.2 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通过选用美国GE Lightspeed的16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 要先平扫全尿路, 后扫描排泄期全尿路、肾实质期及肾皮质期[2]。设定的扫描范围为从耻骨联合上缘到第11胸椎下缘。通过对肘前静脉进行非离子型造影剂碘醇注射, 剂量为100ml, 门脉期自注射后75s, 动脉期为25s。依据肾脏的积水状况对尿路的造影扫描所需时间做出判定, 若是积水者通常需延迟2h, 延迟时间最大可达6h, 若是无积水者则仅需延迟半小时左右即可。扫描参数主要为:扫描时间14~22s, 重建间隔1.25mm, 薄层重建层厚1.25mm, 螺距1.375, 管电流300mA, 管电压120kV, 均为一次屏气即完成[3]。在对各项扫描完成后, 传输所得的原始数据到工作站, 同时选用容积重建 (VRT) 、最大密度投影 (MIP) 、曲面重建 (CPR) 及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 进行三维重建处理。

2 结果

40例上尿路梗阻患者, 患有泌尿系结石18例, 其中单纯输尿管结石13例, 肾和输尿管多发结石5例;先天性畸形、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为9例;腺性膀胱炎累及输尿管口狭窄5例;膀胱输尿管肿瘤3例;盆腔肿瘤外源性压迫2例;肾囊肿2例。

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图像重建, 膀胱、输尿管、肾集合系统及肾实质的立体图像表现都很清晰, 关于上尿路梗阻的原因通过输尿管经或手术病理的检查表明, 多层螺旋CT和术后的诊断相符概率达到100%。肾囊肿多螺旋CT检查:肾囊肿形态为圆形, 边界锐利, 呈低密度区, 跟肾实质的界面光滑, 肾脏在遭受压迫后出现萎缩失常现象。泌尿系结石: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可看出输尿管的扩张程度与形态以及结石的形态、数目、大小和位置;输尿管的周围关闭有水肿增厚现象, 腔内有高密度影;尿路梗阻端上部的输尿管腔中对比剂的充盈性略差伴有梗阻性积水现象;患者的患侧肾功能受到影响较差, 肾的周围发现渗出改变。肾盂、输尿管畸形: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输尿管和肾出现积水扩张的畸形现象。输尿管狭窄:多层螺旋CT检查可看出其狭窄的位置, 输尿管扭曲变形, 节段性狭窄, 同时有尿路扩张积水情况出现。膀胱输尿管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表明出病变自身的位置、范围, 以及输尿管的近段扩张积水情况, 输尿管壁有不规则增厚现象, 强化异常, 同时伴随输尿管梗阻, 膀胱输尿管的腔内软组织影。腺性膀胱炎累及输尿管口狭窄: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肾盂肾盏输尿管出现积水扩张情况至全程, 膀胱壁不光整且有增厚现象。盆腔内肿瘤压迫或侵犯导致输尿管积水:多层螺旋CT检查表明肿瘤跟输尿管间的解剖关系, 肿瘤跟输尿管的界限并不清晰, 局部的管壁亦不光滑, 官腔狭窄, 经外部压迫或病变可导致输尿管扩张情况。

3 讨论

通常用于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措施主要为B超、IVU、普通MRU和CT以及逆行肾盂造影等。采用B超进行检查, 可受到肠道内气体、人为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干扰, 无法清楚地表明输尿管全程[4];采用IVU检查耗时较长, 需对腹部进行加压, 输尿管全段显示较难, 同时受到密度分辨率低的影响, 难以显示小肿瘤、阴性结石等病变[5]。MRU检查可对上尿路梗阻的形态进行立体显示, 但无法显示无尿路扩张的积水情况, 且对结石的分辨率较低、敏感度不强, 无法显示产生的微笑病变, 在临床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性[6]。逆行肾盂造影检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 一些患者会因为下段输尿管走行迂曲或狭窄、输尿管口的开口有异常, 从而导致插管失败。在将多层螺旋CT应用到临床中以来, 再与后处理软件技术进行结合, 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优势也更为明显。多层螺旋CT检查速度快, 采用多排探测器与薄层容积进行接收和扫描, 并使用后处理软件对图像做VRT、CPR、MIP、MPR等三维处理, 根据每个不同的角度对输尿管梗阻、肾盂进行观察, 不只可以对病变、周围组织关系及囊括范围进行显示, 还可对泌尿系统功能产生影响, 准确对上尿路梗阻定性和定位。若是患者的肾功能不好或是梗阻性比较严重, 在扫描时可稍微延迟, 若是扫描的影像显示不佳可依据病变处的解剖位置重建原始图像, 即可清晰显示出泌尿系统的积水程度及梗阻部位, 甚至还能对管内情况进行直观了解。多层螺旋CT虽有其优势, 但检查所需费用与IVP、KUB、B超相比要更贵, 并且经多次扫描后受到的X线辐射量也更大, 所以若是能通过IVP、KUB、B超等检查的泌尿系疾病可不必硬性要求选择多层螺旋CT, 特别是孕妇与儿童, 更要谨慎选择[7]。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在经过多层螺旋CT检查后均得到了准确的诊断,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精确性。

综上所述, 多层螺旋CT检查是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IVP、KUB、B超等也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而适当选择。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 (MSCTU) 技术通过MIP、MPR、VRT等对图像进行多个角度观察, 从而更为清楚地看出形成上尿路梗阻的形态与病变原因, 在诊断上尿路梗阻病变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相对于KUB、IVP等检查方法可给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诊断, 同时还可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做出精准的定性、定位诊断,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 (MSCTU) 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2月随机抽取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或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后表明有尿路梗阻性疾病但原因尚未明确的患者40例, 均进行MSCTU检查, 随后在图像工作中将已获取的图像做三维处理, 即容积再现 (VRT) 、多平面重建 (MPR) 和最大密度投影 (MIP) , 最后获取到泌尿系的立体图片。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膀胱炎累及输尿口狭窄情况者1例, 上尿路结石18例, 先天性畸形9例, 肾囊肿2例, 输尿管肿瘤3例, 外源性压迫2例, 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 手术最终结果与CT的诊断全部相符。结论 MSCTU经MIP、MPR、VRT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多角度观察可更为清楚地看出形成上尿路梗阻的形态与病变原因, 在诊断上尿路梗阻病变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尿道梗阻,尿路造影术

参考文献

[1]殷瑞根, 王冬青, 赵亮, 等.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 16 (11) :78-79.

[2]李世杰, 杜静波, 马书亮.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5, 2 (6) :211-212.

[3]郑加贺, 马洁韬, 赵旭东, 等.螺旋CT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12 (1) :154-156.

[4]闫国田, 白生, 张卫红, 等.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X线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 (5) :63-64.

[5]许宜选, 刘霞, 汪伟伟, 等.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32) :103104.

[6]龙昉, 胡茂清, 麦栩榆, 等.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先天性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9) :142143.

尿路造影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4例, 以腰痛、发热、尿痛及血尿等症状就诊, 并经外科手术确诊;男45例, 女39例, 年龄15~84岁, 平均 (59±9) 岁。其中行CT尿路造影检查44例,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40例。

1.2 检查方法

1.2.1 CT尿路造影

采用64排螺旋CT, 扫描参数:电压120 k V, 电流150 m A, 螺距1.4, 进行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1.2.2 磁共振尿路成像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1.5 T MAGNETOM Symphony P磁共振仪, 依次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2WI冠状位, T1WI横断位扫描。

1.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标准分为4级:1级:严重模糊及伪影干扰;2级:中度模糊及伪影干扰;3级:中度模糊, 略有伪影干扰;4级:清晰, 无伪影干扰。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确诊率和总体图像质量评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确诊率比较

行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44例中确诊42例, 临床确诊率为95.5%;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患者40例中确诊29例, 临床确诊率为72.5%;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

行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44例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1级1例 (2.3%) , 2级3例 (6.8%) , 3级22例 (50.0%) , 4级18例 (40.9%)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患者40例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1级1例 (2.5%) , 2级2例 (5.0%) , 3级18例 (45.0%) , 4级19例 (47.5%)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CT尿路造影的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优势及缺陷

多层螺旋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较于普通CT检查, 其具有扫描速率快、范围广、层距小及图像质量高等优势[5];且成像后还可应用后期强大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泌尿系统立体图像, 有助于消除骨骼、腹腔脏器等干扰[6], 便于医师更直观地观察泌尿系统梗阻情况。多层螺旋CT可直接显示小于3 mm结石影像[7], 阴性及小结石分辨率高, 对于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及输尿管小病灶均可有效发现。但需要注意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剂量较大, 儿童及妊娠、哺乳期女性忌用[8]。

3.2 磁共振尿路成像的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优势及缺陷

磁共振尿路成像属于泌尿系统三维水成像技术, 其无需应用造影剂, 不良反应低, 适用于婴幼儿及孕妇。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 磁共振尿路成像可同时观察肾实质及集合系统, 但依据扩张积水高信号影中出现充盈缺损并非结石特异性表现, 且因空间分辨率及成像缺陷, 无法直接显示结石, 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确诊。李刚等[9]报道亦证实, 金属夹易引起图像伪影, 输尿管狭窄误诊率高。

本次研究结果中, 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CT尿路造影在提高泌尿系统结石诊断准确程度方面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这与多层螺旋CT可发现较小直径结石有关。而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则说明两种检查方式泌尿系统成像均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 符合诊断要求。

综上所述, 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准确率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但磁共振成像检查无电离辐射及造影剂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扫描范围大, 图像质量清晰, 均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经外科手术确诊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4例, 其中行CT尿路造影检查44例,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40例。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确诊率和总体图像质量评级。结果 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准确率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但磁共振成像检查无电离辐射及造影剂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扫描范围大, 图像质量清晰, 均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评价。

关键词: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

参考文献

[1]陈恕求, 陈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逆行肾盂造影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价值对比[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4 (6) :442-444.

[2]陈瑛, 郭剑明, 刘敏.多屡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 2010, 17 (2) :231-232.

[3]Graser A, Johnson TR, Chandarana H, el a1.Dual energy CT:pmliminary observation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hcafiom in the abdomen[J].Eur Radiol, 2009, 19 (2) :13-23.

[4]王煜, 孙景金.泌尿系统结石MSCT、MRU成像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4) :112-114.

[5]Stolzmann P, Seheffel H, Rentsch K, et al.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ic acid stones:exvivo performance evaluation[J].Urol Res, 2008, 36 (4) :133-138.

[6]耿志海.螺旋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在42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2) :2946-2947.

[7]楼俭茹, 阿迪娜尔阿布力孜, 郑田玲, 等.MRU、IVU、CTU泌尿系疾病检查中的对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 (6) :648-649.

[8]付林.64排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在泌尿系统造影技术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9) :837-838.

尿路造影术 篇7

关键词:曝光时间,尿路造影,图像质量

静脉尿路早影是泌尿系在放射科的常规检查, 优点是简便易行, 危险性小, 患者痛苦少, 诊断价值高, 不但能观察泌尿系器质性病变, 而且能测定肾脏的排泄功能[1]。主要适应证有:泌尿系的先天性异常、尿路梗阻、积水、结石、炎症、结核、肿瘤、囊肿、肾血管性病变。外伤、手术后的原因不明血尿、脓尿需要排除泌尿系管官疾病时, 腹膜后肿块的鉴别等[2]。对放射科检查技术要求也较高, 经常由于检查选择的条件不当, 患者闭气不好, 导致照片质量不佳。本研究主要针对选择不同的曝光时间, 观察照片质量, 尤其是泌尿系器管的清晰度与曝光时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像

收集我院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所作IVP 40例, 年龄15~68岁, 平均年龄46岁。男性28例, 女性12例。

1.2 检查设备

GE华伦500m A X线认断机, 柯尼卡—170 CR机, 干式激光打印机。

1.3 方法

仟伏根据体厚决定, 根据不同体厚, 利用仟伏公式选择仟伏kV=腹部体厚 (cm) ×2+10。分别利用100mA 2~3s, 200mA 1~2s, 300mA 0.6~1.0s, 400mA 0.2~0.6s 4组条件曝光, 每组10例通过CR处理、打印胶片, 阅片分析评估各级片率见表1。

1.4 评判标准

甲级片:肾轮廓清晰, 病变清晰, 边缘锐利, 肾孟、肾、输尿管清晰, 腹脂线清晰。乙线片:肾轮廓不够清晰, 病变不够清晰, 影响诊断。废片:不能诊断。

计算各级片率=当组片级人数/当组人数

2 结果

4 0个病例分成4组, 每组1 0人, 根据评判标准, 分别请两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进行评断, 评断结果如下:曝光条件为100mA0.8~1.2s, 所得结果中没有甲级片, 图像不清晰, 影响诊断占80%, 而曝光条件为400mA 0.12~0.2s所得结果中, 甲级片率达到90%, 图像清晰, 均不影响诊断[3], 详情见表1。

3 结论

利用大毫安, 短时间摄影, 能明显提高甲级片率, 病灶显示清晰, 诊断明确, 低毫安、长时间摄影, 大部分仅能提示肾脏的分泌功能, 对病灶的大小、性质、数目难以确认, 很大程度上影响诊断[4]。

4 讨论

由以上结论我们知道, 在机器设备允许的条件下, 我们尽量使用大毫安、高仟伏、短时间来曝光, 提高甲级片率, 利于诊断。我们知道照片清晰度与人体的运动直接相关, 而这些运动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可有效防止人体运动伪影, 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5]。

参考文献

[1]王国红, 李雪峰, 田毅X线造影检查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2) :39.

[2]王国民, 徐志兵, 陆晓雁.数字化图像与原妱IVP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0 (4) :55.

[3]樊祥奎, 于洪存.CR静脉肾盂造影68例肾异常显影临床影像技术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15 (29) :4092.

[4]柏林, 张向利, 张湛平.静脉尿路造影显示各段输卵管的最佳方法[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19 (9) :55.

上一篇:网络地址规划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