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2024-08-09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精选10篇)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1

摘要:对48例病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通过术后指导病人用药、给予摆放合理的体位、指导病人术侧肢体康复训练及术后饮食、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 48例病人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并发症,护理

由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相对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很多优点, 如痛苦小、创伤轻、容易止血、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等,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1,2]。虽然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很多的优点, 但仍是一种有创操作, 因此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可能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防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 是目前临床主要工作之一。对在我科行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采取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4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8例, 年龄61岁~83岁 (70.24岁±4.65岁) 。

1.2 结果

在我院行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 经过术前、术后和术中的精心护理, 48例病人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尽可能详细地询问病人的病史及有无过敏史, 同时告知病人该手术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手术步骤, 以消除病人的不安情绪, 尽可能让病人放松, 必要时可对病人采用镇静治疗。术前准备好各种急救药物及可能用得到的监护仪器。术前由护士对病人的穿刺点进行消毒工作, 同时应观察病人双侧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搏动情况。

2.2 术中护理

护士协助将排尿后的病人进行体位摆放, 让桡动脉尽可能地暴露, 以利于桡动脉穿刺成功。在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感及皮肤颜色和温度的改变情况。对在穿刺过程中有严重疼痛感的病人、手指温度下降较为明显的病人或脸色苍白的病人应尽可能快地给病人注射硝酸甘油或利多卡因, 等病人无严重疼痛感、手指温度恢复正常及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 才继续对病人进行手术。

2.3 术后护理

2.3.1 用药指导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 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2d, 嘱病人按医嘱服药, 在病人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3.2 术后体位

对能采取卧位的病人尽量保持卧位;对不能采取卧位的病人采取半卧位。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决定让病人进行床下活动的最早时间, 最早不要超过术后1h。

2.3.3 术侧肢体康复指导

术后指导病人将术侧肢体略抬高, 进行握拳和放松的交替训练, 每分钟做3次~5次, 同时嘱病人禁止术后24h内腕关节用力或弯曲;嘱病人应保持穿刺点的干净;嘱病人术后3d内禁止用术侧肢体提取重物或进行输液。2.3.4密切观察病人病情改变情况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穿刺点有无水肿、渗血点等异常表现。若病人穿刺点有水肿及青紫表现, 且病人口述手指发麻, 则提示绷带包扎过紧, 应及时将绷带的松紧度进行调整;若病人穿刺点局部有血肿或渗血, 则提示绷带包扎过松或绷带包扎位置不正确, 此时应重新对病人进行加压包扎。在对病人进行减压操作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穿刺点有无血肿、出血、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皮肤温度及颜色改变情况。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 或年龄较大的病人应重视个性化指导。对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可适当延长对病人的观察时间[3,4]。

2.3.5 术后饮食指导

术后鼓励病人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排出。指导病人应多食水果和蔬菜, 少食肉类食物, 以使病人排便正常。同时应尽量进易消化、富含营养且清淡的食物, 每次不能吃的过饱。

2.3.6 生活护理

把病人的日常用品及呼叫器放在病人容易取到的地方, 尽可能满足病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3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主要方法[5]。虽然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相对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很多优点[6], 使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然而由于它本身属于一种有创操作, 仍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如心律失常、穿刺部位疼痛、穿刺点出血、穿刺部位血肿、造影剂肾病、迷走神经反射过度等并发症, 这就要求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穿刺部位的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7]。

本研究对在我院本科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采取精心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 所有对象均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说明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 能够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的护理过程中, 发现病人术后6h内进行下床活动, 病人一般不会出现腰背部酸疼和尿潴留, 其他与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很少, 与文献报道的术后进行下床活动的时间相似[8]。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穿刺部位的有无异常改变情况, 一旦病人穿刺点局部地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干预, 以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对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 应适当延长病人术后观察时间,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 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后应嘱病人多饮水, 有利于造影剂的排除, 从而防治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在对病人采取止血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进行操作。术前给病人常规服用2d抗生素对于减少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密切观察病人穿刺点局部地方的温度和皮肤色泽改变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对绷带进行调整, 对减少病人穿刺点部位出现血肿、渗血点等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可引起病人发生心室颤动, 因此应对这些病人进行心电监测, 一旦病人出现心室颤动, 及时进行电除颤。为了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应嘱病人1d的饮水量不应少于2L[9], 并对术后4h尿量大于1L的病人及时进行尿检[10], 对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及早发现造影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咏梅, 李彦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后护理[J].天津护理, 2003, 11 (5) :234-236.

[2]梁静, 周玉杰, 张维君.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9, 30 (1) :30-31.

[3]罗旭芬, 马柳英, 屈平英.3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华夏医学, 2008, 21 (4) :819-820.

[4]李昱.一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迟发性血肿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 2008, 9 (8) :119-121.

[5]Butman SM.Coronary revascularizaion:2011[J].Postgrad Med, 2011, 123 (2) :95-98.

[6]王平, 王国详.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J].四川医学, 2007, 28 (4) :382-383.

[7]唐巍, 谢秀芬.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 2012 (8) :28-30.

[8]熊盛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83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7) :4209-4211.

[9]张维青, 姜冠华.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1) :7585-7586.

[10]杨芸, 陈泳, 沈吉梅.冠状动脉介入诊治致造影剂肾病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4) :358-359.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2

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器械的不断发展,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是一项金指标。桡动脉位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表浅,直接位于皮下,仅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很少有分支。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1]。这些特点避免了经股静脉途径时可能发生的动静脉瘘及神经损伤、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血管痉挛的发生等并发症。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易止血、恢复快、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2007年3月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46~84岁。术前有以下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明胸痛,心电图ST-T缺血改变等等。其中单纯行冠脉造影术69例,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31例。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右上肢外展50°~70°放于手术延長板上,手掌朝上。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桡动脉成功后置入6F鞘,同时静脉注入3000U肝素预防血栓形成。在C型臂投影下分别送入左右冠脉造影管或多功能管行冠脉造影。术后拔除桡动脉管鞘,桡动脉穿刺处采用加压止血器(一次性灭菌用品,由特殊设计的支撑板和两个球囊组成)压迫止血。腕部制动4~6小时,术后患者即可步行或轮椅返回病房。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要讲解手术的目的,优点及手术过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流,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对精神紧张患者术前可给予镇静剂。②ALLen试验:判断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是否完好。评价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方法: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嘱其握拳数次待手部皮肤颜色变苍白或紫绀,松开尺动脉后10秒内颜色转红润恢复正常为阳性。如阴性提示尺动脉至桡动脉的侧支循环不良,则宜改为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③遵医嘱询问过敏史,做抗生素试验,术前1天做好右前臂和双侧腹股沟备皮(以备如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股动脉途径行手术)。术前避免在桡动脉穿刺点附近进行采血,输液,置管等操作。

术中护理:①协助患者取正确手术体位,摆放好右上肢,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室内环境。②建立静脉通路。及时供给各种物品,器械。默契配合手术进行。③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护理:⑴术毕患者步行或轮椅送回病房后即可进食,嘱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以七分饱为宜,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⑵严密观察病情,向患者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如患者主诉有胸闷,胸痛,出汗,心悸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⑶心理护理:术后常因为手术良好效果、担心并发症、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等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把握好技巧和时机进行心理疏导。⑷术侧肢体护理:①嘱患者取平卧位,腕部平直制动4~6小时。术侧肢体过早下垂也是促进出血原因之一。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和生命体征,重视个体化指导,对防止术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②观察患者穿刺处远端是否有肿胀,疼痛,皮温变凉情况。观察穿刺处有无疼痛,渗血,出血,皮下血肿。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和术侧肢端皮温,色泽,感觉,甲床颜色,手指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③止血过程中患者上肢略抬高,避免剧烈活动。术后2小时避免做屈腕动作。⑸使用止血器加压及护理:①使用止血器加压止血2~4小时。根据每个人的手腕直径不同充气量13~18ml,术后2小时若无穿刺点渗血,可进行第1次减压1~2ml。术后2小时开始放气减压。方法:每两个小时放气1次,2ml/次或每小时放气1次,1ml/次,一般8~10小时后确定局部无出血征象可拆除止血器加压带。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可给予低压维持压迫止血,8~10小时后无出血征象后拆除止血器加压带。手术创口予碘伏消毒,覆盖创可贴24小时。②在放气减压过程中如出现出血,渗血现象可重新将空气注入气囊加压止血。做好相关记录,避免因压迫时间过久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现象。放气减压后听诊桡动脉穿刺处有无血管杂音,排除假性动脉瘤的可能。⑹常见并发症:①血管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等。②心脏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急性闭塞,冠状动脉夹层等。本组病例术后有16例患者因术中多次穿刺,术后局部有轻微瘀斑外,其余病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应熟知手术相关知识,积累护理经验,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行经皮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323例, 其中男221例, 女102例;年龄29岁~86岁, 平均61.4岁。

1.2方法

术后穿刺点用TR BAND (桡动脉充气止血带) 直接充气加压包扎, 术后每2h放气2mL, 8h后拆除。

2 护理

2.1 使用压迫器压迫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术前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心理[1], 手术对病人是严重的心理应激源, 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影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并由此对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因此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 与其多交谈,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注意事项, 让病人真正了解其重要性, 同时要指导病人积极配合, 使其参与康复过程。

2.1.2 术侧肢体活动度

术后穿刺侧腕关节绝对伸直制动8h, 肘关节可做屈伸运动, 鼓励并指导病人抬高肢体前臂, 常做握拳、松拳动作, 严密观察病人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和生命体征, 重视个体化指导, 对防止术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病人进食、进水应由护士协助完成或由非穿刺侧手进行, 护士指导并协助病人在床上或床边解二便, 以避免由于手部活动幅度过大致桡动脉压迫器移位导致穿刺点出血。

2.1.3 穿刺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术后用示指、中指摸桡动脉有无搏动, 并仔细观察穿刺侧手的温度、颜色, 有无疼痛等。如病人手部麻木感及肿胀严重, 手指不能做屈伸运动, 应及时报告医生, 应适当减少压迫器内充气量, 可适当放气1mL, 减轻压迫力度, 但应以穿刺点无出血为原则。

2.1.4 穿刺点局部观察

穿刺侧肢体应尽量避免遮盖, 以便于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防止压迫器因被子、衣服等的牵拉造成移位, 导致穿刺点出血。每次减压后必须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 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手部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血液循环, 无异常方可进行下一次减压。压迫器放气后观察2min~3min确认穿刺点无出血才能离开病人, 如放气后穿刺点有出血应立即向压迫器充气1mL~2mL至穿刺点无出血, 并适当延长下次放气时间。本组有8例病人在压迫8h后穿刺点仍有出血, 再延长2h压迫后解除压迫无出血现象。

2.1.5 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应保持术侧肢体的相对制动, 穿刺侧腕关节不做屈伸、旋转的动作;要求病人卧床休息, 起床时由他人协助。告知病人因有压迫器压迫动脉, 故术侧手部会有麻、胀感觉, 指导病人做握拳、松拳动作这样减轻不适感。如感觉穿刺处有暖流感或发现穿刺点有出血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4,5]。

2.2 解除压迫器后穿刺点护理

2.2.1 穿刺点予无菌方纱覆盖

取一块无菌方纱卷成长条状, 其中点对准穿刺点并与桡动脉平行进行覆盖, 用三条胶布对方纱条的两端及中间进行固定。方纱条在覆盖24h后予以撤除, 穿刺点局部予碘伏消毒, 并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出血、血肿。1周内切勿揉搓穿刺点, 也不能进行穿刺局部进行热敷, 并注意保持其干燥清洁。本组有4例病人在解除压迫12h后穿刺点有少量出血, 予无菌方纱继续加压覆盖后出血停止, 2d后撤除方纱后穿刺点无出血。

2.2.2 穿刺侧肢体活动度

术后1周内术侧肢体应避免用力, 不能用力及做提重物动作, 如拧毛巾、提水壶等, 起床时也尽量应避免使用术侧肢体做支撑。

2.2.3 穿刺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前臂疼痛或不适是经桡动脉途径特有的并发症。病人术后常有前臂疼痛或发胀感, 这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紧张, 或病人血管小、血管解剖入路走行异常等出现桡动脉痉挛。应告知病人引起前臂疼痛或不适的原因, 嘱其术侧肢体适当制动, 并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 重视病人主诉。如肢体肿胀严重可用50%硫酸镁局部热敷, 每天3次或4次, 2d~3d症状可明显改善。本组有7例病人解除压迫12h后前臂仍存在轻微肿胀, 予上述处理后1周内症状消失。

2.2.4健康指导

解除压迫后如穿刺点周围皮肤存在淤黑、青紫, 应告知病人不能用热水进行局部热敷, 以避免引起穿刺点出血, 并注意观察淤黑、青紫范围有无扩大。本组有2例病人因术中多次穿刺, 在解除压迫后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轻微淤斑, 未做特殊处理, 7d后淤斑基本消退。

3 讨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 可提供明确的病变部位、程度、范围及相关的解剖、功能信息, 选择进一步治疗措施。目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进行, 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病人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更容易止血等优点, 对于难以坚持久卧的中老年人、肥胖及不习惯卧床排尿病人更容易接受, 特别适用于股动脉狭窄的病人, 而且为有病变择期介入治疗的病人提供了股动脉路径。因此做好术后桡动脉穿刺点的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疗效, 减轻病人的痛苦,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时秀霞, 赵海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8) :54-55.

[2]罗旭芬, 马柳英, 屈平英.3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华夏医学, 2008, 21 (4) :58.

[3]张存, 魏国芬, 刘纯艳.肥胖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TR-Band减压时间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12, 26 (1B) :138-139.

[4]谈敏娟, 黄玉蓉, 吴文君, 等.局部松解弹力绷带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皮肤损伤[J].护理研究, 2010, 24 (8C) :2254.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4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是近年来开展的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技术。此项技术操作有两种途径,一为股动脉穿刺;二为桡动脉穿刺。经股动脉穿刺途径由于下肢制动时间长,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高,长期卧床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生活不便,可能引起诸多并发症。

我院自2001年3月~2006年1月成功地對253例病人经股动脉穿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积累了很多经验,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53例患者中,男150例,女103例,年龄在32~7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53例,其中心绞痛123例,心肌梗塞130例。方法:确定穿刺部位后,常规消毒皮肤,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Seldinger法经右股动脉穿刺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常规连接心电监护。

结果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253例病人实行手术均获成功。在253例病人中,左主干病变8例,左前降支73例,左回旋支病变6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54例,左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20例,左前降支加左回旋支病变18例,左前降支加左旋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8例。

护理

术前准备和指导:①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准备,与之沟通,简要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及指导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②手术前1日或手术当日给予手术区皮肤准备,剃除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毛发,以防术中污染,术后发生感染。③术前晚口服或肌注镇静剂,以保证睡眠,练习用力咳嗽,以利术中促进造影剂的排出。④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应在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补液,患者排尿不畅而发生排尿困难。⑤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离子,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⑥术前碘过敏试验,足背动脉标记。⑦ 手术当日正常进食,但不能过饱。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必须住进CCU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术侧下肢伸直并制动平卧24~48小时,指导患者饮水。② 给予补液。补液治疗可以促进体内造影剂的排出,以免造成肾脏的损害,补液量1000~1500ml,患者可通过饮水补液,同时给予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时,调整好滴数,尤其对于心功能差的病人,补液速度不宜太快,30~40滴/分为宜,防止心衰发生。③ 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1例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诊PTCA后出现。病人表现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心电图表现ST段改变等急性血管闭塞表现,遵医嘱立即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后缓解,并给予严密的观察: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术后出现的心绞痛立即描记心电图,并与术前的心电图比较,及时发现异常变化,给予止痛、镇静治疗;术后要勤测血压,发现血压下降要查明原因。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④观察出血倾向。患者返回病房,要严密观察穿刺处出血情况,有无出血及血肿,倾听病人的主诉,如患者出现腹痛及穿刺处胀痛,应立即查看,观察生命体征,以防腹腔内和腹膜后大出血及发生出血性休克和动脉栓塞并发症。⑤避免血栓形成。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下肢的皮色、皮温及有无肿胀。有些患者加压包扎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造成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形成。术前与术后要测量下肢的周径,以作比较。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有无不明原因的相关部位的疼痛,尽早给予处理。⑥排尿困难是术后病人常遇到的问题。老年男性患者多合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本组出现排尿困难67例,主要原困是术后卧床,患者制动,排尿姿势改变,术前未进行床上排尿训练,致术后排尿困难。给予诱导排尿仍不能正常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对于老年男性,导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另外,对于烦燥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防止导尿管脱出,造成尿道粘膜损伤。本组有2例烦燥不安病人留置导尿,经过专人守护,精心护理,及时拔除导尿管,避免了尿道粘膜的损伤。⑦心理疏导。手术是病人的一种严重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绪和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给术后的康复造成影响。针对此类病人要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向病人和家属宣解术后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及早康复。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一些心前区疼痛而不能确诊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从而做进一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自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150例,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45岁~78岁;所有病人均有胸闷、胸痛不适伴心电图改变,心功能稳定,均可平卧,无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82例。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平卧位,即1 kg沙袋压迫穿刺处6 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24 h后可下床活动。此期间指导病人进行术侧下肢踝、趾关节运动,利用另一侧下肢屈曲、抬臀、按摩腰背部。实验组采取平卧与侧卧位交替,在术后1 kg沙袋压迫穿刺处6 h基础上,根据病人需要协助翻身,翻身时,护士站在病人对侧,一手放在病人肩部,另一只手放在病人大腿外侧,嘱术侧肢体伸直,另一护士或家属协助背部垫以软垫,翻身角度30°~45°[2]。

1.2.2 评价指标

①穿刺处出血或血肿局部皮肤呈青紫色,有硬块,其直径≥2 cm×2 cm,有压痛;②穿刺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动脉闭塞产生肢体缺血,对比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改变的差异;③失眠指入睡困难或易醒,夜间睡眠时间少于5 h;④排尿困难指病人有尿意,但排不出小便,耻骨联合上缘叩诊浊音;⑤腰背部疼痛指病人自觉腰背部不适,可以忍受或者通过药物治疗后缓解;⑥腹胀指腹部胀满、膨隆、痉挛性疼痛、呃逆、叩诊呈鼓音;⑦假性动脉瘤表现为穿刺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杂音。

1.2.3 观察项目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开始每15 min观察1次,共观察8次,同时监测生命体征;然后1 h观察1次,共观察10次,最后2 h观察1次至术后24 h。

1.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对照组有9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48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其中15例病人需用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19例病人出现腹胀,经腹部热敷或按摩后缓解;35例病人出现失眠;10例病人出现排尿困难,2例经诱导排尿无效后予以导尿术导尿。实验组有10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15例病人诉腰背部不适,经协助改变体位后均可缓解;失眠者5例;1例病人出现排尿困难;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出现1例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加压包扎及注射凝血酶原好转。见表1。

3 讨论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本研究通过平卧位、平卧与侧卧位交替两种术后护理体位比较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旨在不断的提高护理技术、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是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穿刺点的压力恒定时,体位的改变对是否出现出血、血肿没有直接影响,因为加压包扎和沙袋都能够给穿刺点以恒定的压力[3]。只要保持加压点不移位,沙袋位置正确不脱落,通常不会发生穿刺点局部出血。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部位出血、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组研究出现的血肿可能与操作者反复穿刺或穿刺点包扎手法等有关。

腰背部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术后严格平卧和术侧肢体制动,长时间处于强迫伸直体位所致,同时也可能由于病人本身的腰部疾病如腰椎骨质增生等所致。大部分病人所诉腰背部疼痛经改变体位、协助腰背部按摩后可以缓解。本研究两组病人腰背酸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术后指导病人左、右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病人腰背酸痛明显减轻。腹胀也是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可由于卧床后肠蠕动减慢、食入不易消化食物或者个别病人原有胃肠疾病所致。经体位改变、腹部热敷或者按摩后可以得到缓解。平卧与侧卧位交替有助于腹胀症状的缓解。术后出现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不习惯平卧位排尿。病人因排尿姿势突然发生改变,尤其是男性病人由站立位转变为平卧位时极不适应,易导致尿潴留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采取侧卧位有利于病人排尿。病人术后失眠的发生率较高,原因为术后疼痛以及术后兴奋、身体不适、探视人员过多等因素影响,不过卧位舒适度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5]。本研究显示,两组病人失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的改变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睡眠质量,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通过对150例病人术后不同体位的护理的对比研究,提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改变体位是安全的,不会增加穿刺处出血或血肿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减轻病人术后腰背部疼痛、腹胀等不适、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人对此项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护理人员应不断地总结,研究更好的护理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改变病人体位,对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住院病人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82例,观察24 h。对照组病人术后平卧位,沙袋压迫穿刺处6 h,术肢伸直制动,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实验组术后在沙袋压迫穿刺处6 h基础上,指导病人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术侧肢体伸直。[结果]对照组有9例(13.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48例(70.6%)出现腰背酸痛,19例(27.9%)出现腹胀,35例(51.5%)出现失眠,10例(14.7%)出现排尿困难以及1例(1.5%)假性动脉瘤。实验组有10例(12.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15例(18.3%)出现腰背酸痛,7例(8.5%)出现腹胀,5例(6.1%)出现失眠,1例(1.2%)排尿困难者以及1例(1.2%)假性动脉瘤。[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采取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的护理体位,能够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舒适度。

关键词: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体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丽姿,金华,李亚洁.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早期活动对舒适和出血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54-55.

[2]陶明,余国珍,肖祖碧.护理干预对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舒适度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5):29-30.

[3]洪先娣.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体位护理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21-122.

[4]陈凌.提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患者卧位舒适度的方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2,37(3):230-232.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75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7例, 女8例;年龄55岁~75岁 (65.12岁±9.08岁) ;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22例, 可疑冠心病21例, 心绞痛1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15例。记录所有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2 方法

术前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相关知识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以便让病人及家属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同时让病人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术前常规检测病人的止血功能、凝血功能及碘过敏试验。对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并详细记录所有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7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老年病人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所发生的并发症为:腰背部酸痛、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尿潴留、心律失常、低血压、造影剂副反应。通过对这些病人进行护理, 所总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如下。

3.1 腰背部酸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这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病人中, 发生腰背部酸痛者为15例, 原因可能与病人术后长时间平卧及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一侧的肢体长期间保持伸直状态有关[2]。在对这些发生腰背部酸痛病人行临床护理过程中, 嘱咐这些病人多活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另一侧肢体、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侧肢体略弯曲外展、冠状动脉造影术侧进行适当的伸展与弯曲动作、采用半卧位以消除疲劳、并让病人适当的按压穿刺部位。通过这些护理措施, 病人的腰酸背痛均得到缓解。

3.2 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这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病人中, 发生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为11例, 其中发生穿刺部位渗血者为4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者为7例, 原因可能是老年病人自身的止凝血功能削弱、血管较脆、反复穿刺有关。我们在对这4例发生穿刺部位渗血病人重新进行包扎后, 所有病人的渗血均得到控制。对这7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病人采用硫酸镁湿热敷, 经过一定时间后, 所有病人的血肿均消失。原因可能与病人术后长时间平卧及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一侧的肢体长期间保持伸直状态有关[3]。

3.3 尿潴留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这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病人中, 发生尿潴留者为5例, 原因可能与病人在床上排尿仍不习惯有关。立即对这些病人行经腹热按摩, 4例尿潴留消失, 其余1例经腹部热按摩失败后采用导尿治疗, 尿潴留消失。因此在对这些病人进行护理时, 护理人员都会给病人讲解卧位排尿的方法、重要性及意义, 让病人术后习惯卧位排尿。术后嘱咐病人多饮水, 一般情况下, 病人6 h的饮水量应不低于1 L, 但最多也应不高于2 L。

3.4 心律失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这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病人中, 发生心律失常为3例, 其中1例发生心室颤动, 2例发生严重慢性心律失常。对于本研究中所发生心室颤动病人, 立即进行电除颤, 病人心律随后恢复正常。对于本研究中所发生的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病人, 立即对这些病人在让病人行吸氧治疗的同时嘱咐病人用力咳嗽, 病人心律随后恢复正常。为了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病人, 以便对出现心律失常病人进行护理干预,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行心电监护, 以便密切观察病人心律改变情况。

3.5 低血压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这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病人中, 发生低血压为2例, 原因可能与病人饮食量减少、血管扩张剂的使用等有关[4]。因此应密切观察病人血压的改变情况, 一旦出现血压降低, 及时服用升压药, 对于术后无明显不适的病人, 尽可能早地让病人进行饮食, 这样有利于病人血压的稳定。

3.6 造影剂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这7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病人中, 发生造影剂副反应为1例。对这些病人行地塞米松治疗, 病人的过敏症状消失。虽然术前已行碘过敏试验, 但术后也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及体征改变, 一旦出现过敏情况, 应立即进行抗过敏治疗。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病人术后采取一定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老年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75例作为研究对象, 记录所有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背部酸痛发生率为20.00% (15/75) 、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发生率为14.67% (11/75) 、尿潴留发生率为6.67% (5/75)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0% (3/75) 、低血压发生率为2.67% (2/75) 、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为1.33% (1/75) 。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后, 及时对这些病人行护理干预, 所有病人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病人术后采取一定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老年病人,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何芳.老年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适原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1) :26-28.

[2]唐华华.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术后护理体会 (630例) [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3 (7) :1771-1772.

[3]杨素玉.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1) :215-217.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 男61例, 女35例, 年龄36~72岁。其中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45例。均在局麻下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 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及程度选择股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中肝素化, 术后继续抗凝治疗, 心电监护, 术侧肢体制动,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1.2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2.1 皮下血肿、出血

此并发症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中发生率最高, 其中皮下血肿13例, 出血3例。其原因为: (1) 冠状动脉造影时血液从血管鞘周围漏出。 (2) 拔管后压迫股动脉不当, 血液外漏。 (3) 穿刺位置不当压迫止血困难。 (4) 术后患者过早弯曲术侧肢体, 使压迫纱布移位。 (5) 血压过高[3]。护理: (1) 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术中配合, 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功能。 (2)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穿刺侧肢体制动12~24 h, 以1.5 kg沙袋压迫穿刺处6~8 h。穿刺处保持平直状态, 切勿因卧位不适而自行活动。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如敷料有渗血, 可用力压迫穿刺点, 局部垫厚纱布, 并用绷带加压固定。 (3) 患者用力排尿排便咳嗽时, 注意压紧穿刺点。

1.2.2 假性动脉瘤

手术时行股动脉穿刺, 由于穿刺后止血难度大, 或止血不当等多种原因, 可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本组出现1例, 检查发现局部有波动性肿块, 听诊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立即行局部加压包扎, 肢体制动24 h。经积极处理后包块消失。

1.2.3 动脉血栓栓塞

原因为穿刺部位血管因导管或导丝损伤血管壁, 或局部斑块被导管或导丝触及而脱落, 导致血栓栓塞;或压迫过紧肢体制动时间过长等形成血栓。本组发生1例下肢动脉血栓, 患者肢体疼痛、发麻, 动脉搏动减弱, 经溶栓抗凝治疗后, 症状缓解。护理: (1) 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如发现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发凉或肢体肿胀, 及时报告医生。 (2) 按压伤口止血力度不可过大, 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

1.2.4 迷走神经反射

各种刺激因素 (如外伤、疼痛、恐惧等) 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 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 引起内脏及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 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心率迅速减慢[4]。外加进食少血容量不足, 不当使用血管扩张剂等。本组发生7例。护理: (1) 备好利多卡因, 协助医生在拔出鞘管前局部麻醉, 减轻患者疼痛感。 (2) 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变化, 发现患者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 恶心呕吐, 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等, 立即告知医生, 遵医嘱静注阿托品0.5~1.0 mg, 以提升心率, 对抗迷走神经反射。 (3) 保持静脉通路, 吸氧, 快速输液扩容, 术后4 h内常规静脉输入生理盐水500~800 ml。 (4) 缩短术前进食时间, 术后尽早进食。 (5) 备好急救药品, 如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1.2.5 尿潴留

术后发生尿潴留多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起。本组发生13例。护理: (1)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 (2) 对床上排尿困难者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 如热敷腹部, 让患者听流水声, 温水冲洗会阴部等, 诱导无效者可经导尿术解除尿潴留。一次放尿不超过500 ml, 防止膀胱过度回缩[5]。

1.2.6 造影剂反应

本组发生1例, 患者在注入造影剂后出现寒战感觉, 静注地塞米松10 mg后症状缓解。术前应备好抗过敏药物和急救药物, 以备急用。术后嘱患者多饮水, 并静脉补液, 术后4~6 h使尿量达到1 000~2 000 ml, 加速造影剂的排出。

1.2.7 心绞痛

与患者冠脉病变, 术中血压, 情绪变化有关。本组发生3例。护理: (1) 术前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控制血压, 并备好急救药物。 (2) 发生心绞痛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静注硝酸甘油, 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

1.2.8 心肌梗死

由于血栓形成, 导致冠脉急性闭塞所致。本组发生1例。护理: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 吸氧。 (2) 绝对卧床休息, 加强生活护理。 (3) 饮食清淡易消化, 保持大便通畅。

1.2.9 心律失常

与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所致的机械刺激, 导管嵌顿或造影剂刺激冠状动脉有关。本组发生1例室颤, 立即除颤后转复。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持续2 min左右自行恢复。2例出现心动过缓, 嘱患者用力咳嗽后症状消失。护理: (1) 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造影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 一旦发生室颤立即除颤。 (2) 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以免患者紧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使心肌耗氧量及心肌兴奋性增加, 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3) 术后嘱患者多用力咳嗽, 利于造影剂从冠状动脉排出[6]。

2 结果

本组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出血16例, 占16.6%;假性动脉瘤1例, 占1.04%;动脉血栓栓塞1例, 占1.04%;迷走神经反射7例, 占7.3%;尿潴留13例, 占13.5%;心律失常4例, 占4.2%;心绞痛3例, 占3.1%;心肌梗死1例, 占1.04%;造影剂反应1例, 占1.04%。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 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最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但是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成为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认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 都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6例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皮下血肿、出血16例, 占16.6%;假性动脉瘤1例, 占1.04%;动脉血栓栓塞1例, 占1.04%;迷走神经反射7例, 占7.3%;尿潴留13例, 占13.5%;心律失常4例, 占4.2%;心绞痛3例, 占3.1%;心肌梗死1例, 占1.04%;造影剂反应1例, 占1.04%。结论: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认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 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玉凤.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2 (4) :375-376.

[2]杨省利.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2) :83-84.

[3]程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49-50.

[4]王蓓.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4) :381-382.

[5]杨秀兰.预防PTCA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措施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6) :6-8.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篇8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经皮肤穿刺腹动脉或肱动脉和桡动脉等将特质的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送到主动脉根部, 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 向冠状动脉内注入少量对比剂, 观察冠状动脉内解剖情况的一种方法, 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1]。另外,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的进一步治疗, 如治疗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2,3]。

我科自2011年初至2011年底共施行冠脉造影术300例, 现就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做以下总结。

1 临床资料

3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 男176例、女124例, 年龄36~76岁。临床上都有过胸闷、心悸等心绞痛症状, 且都在3个月程度。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 经过精心的护理以及手中的有效配合, 30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均成功。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向患者进行宣教, 详细介绍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原因,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目的、方法和优越性, 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 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 使之取得良好的配合, 训练患者深吸气, 配合动作及强有力的咳嗽声。详细介绍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原因,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目的、方法和优越性, 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 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 使之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 训练患者深吸气, 配合动作及有效的咳嗽动作或反射。

2.1.2 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要做好术前各项检查, 如碘过敏试验、备皮、备药, 并认真观察不良反应, 并做好护理记录, 为避免患者的精神紧张, 常规术前半小时可肌注安定1mg。

2.2 术中护理

除配合医师做好冠状动脉造影术外, 我们必须做好病情观察, 这是冠状动脉造影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们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监护, 对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适时的询问患者有无心绞痛或其他不适。如有心律失常等情况及时向医师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 3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有16例, 占5.3%。有21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 除遵医嘱给予药物处理时, 我们及时叮嘱患者不必紧张, 做深呼吸动作, 减轻心理压力, 一般都很快缓解。

2.3 术后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 我们及时连接心电监护仪, 对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对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继续进行监测, 并没有造影术的成功而忽略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我们曾见到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又猝死的报道, 故格外谨慎。

一般术后2h平卧, 抬高术侧上肢45°~60°。减少腕关节活动, 拔出鞘管后加压包扎伤口, 以后每隔2h放松绷带一次, 并观察手部皮肤的血运情况。嘱患者多饮水、静卧, 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另外遵医嘱常规给予3d抗生素治疗。换药治疗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3 出院指导

施行冠脉造影术的300例患者, 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 没有一例发生明显的心律失常, 没有发生局部感染、渗血等情况。冠脉造影术的300例患者成功率100%。

我们对出院的患者按常规进行了指导, 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饮食方面应摄入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 适当的做一些有氧运动, 应戒烟酒, 注意劳逸结合, 防止感冒以及其他器官的感染, 要按医嘱定时服药, 且定期进行复查。另外, 我们也进行病情追踪, 一般1周左右与患者联系一次, 该项工作由责任护士完成, 并及时向有关医师反馈。

参考文献

[1]李文涛, 何晓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2) :48-49.

[2]张振香.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5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8) :19-21.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4-01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检查技术,临床上常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鞘管,拔除鞘管后,则需要压迫穿刺部位并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1]。弹力绷带具有粘贴牢固,松紧适宜,透气性能好,抗过敏及力度均匀的特性,应用于介入手术能有效杜绝穿刺局部感染、皮下血肿、出血发生和血栓形成[1]所以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采用弹力绷带同时存在造成病人皮肤损伤的问题。我科自实施冠脉造影术后,在撕去弹力绷带时曾出现较严重的皮肤破损情况,经过精心护理后皮肤逐渐修复完整,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实施冠脉造影术的1115例患者,其中男性793例,女性322例,年龄56-74岁,平均64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商品名:优力舒)加压包扎,维持24小时。检查患者双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足趾皮温正常或肢端末梢循环良好。在撕去优力舒弹力绷带时出现了患者皮肤表皮破损,暴露出鲜红的肉芽组织,有少许渗出,患者有疼痛不适感。

2 引起皮肤破损的相关因素

2.1 手法不当 护士撕去弹力绷带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都可以造成皮肤破损。

2.2 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年龄较大,皮肤较薄;消瘦的患者也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对弹力胶布过敏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皮肤破损[2]。

2.3 包扎方法 弹力绷带压迫时间过久或压迫过紧,使局部血液循环较差也会促成局部皮肤受损。

3 护理策略

3.1 预防皮肤破损发生

3.1.1 手法的改进 护士在撕去弹力绷带时不可用力过猛,不求一撕到底,应顺着皮肤的方向水平撕开。可以一手按压皮肤,另一手慢慢撕开弹力绷带,使绷带慢慢与皮肤剥离,逐步撕除。或者采用局部松解弹力绷带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皮肤损伤。

3.1.2 预处理绷带 预防皮肤破损时,可以在撕去弹力绷带前先用湿热毛巾湿敷,使胶布失去强烈的粘稠性,绷带软化、溶解后很容易与皮肤分离。

3.1.3 特殊患者的处理 对患者自身皮肤干燥、松弛的患者在撕胶布时可以预先涂抹尿素霜,使其达到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对绷带、胶布过敏的患者,术后可增加徒手按压的时间,并改用约束带绑紧伤口,再用砂袋压迫,经常观察伤口情况。

3.1.4 弹力绷带压迫时间要适当,每30分钟巡回观察伤口情况,观察足趾的皮温,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正常,经常巡视患者,听取患者主诉。有肢端发麻等症状时要及时放松弹力绷带,减轻压迫。

3.2 创面的处理 一旦患者出现皮肤破损,首先应对创面的大小,颜色,渗液及创周皮肤情况进行评估,使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沖洗创面,防止创面发生感染,然后使用药膏涂抹,再贴3M透明敷贴,这样既可以保护药膏不被摩擦掉,具有防菌和防水的透明膜又能够温和地粘合伤口周围干燥易损的皮肤,不粘连伤口,可预防和减少再次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对弹力绷带过敏的患者在损伤皮肤的周围会有一些散在的水泡,可以先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的液体抽掉,然后涂抹龙胆紫,经过3次换药后,水泡区皮肤可以基本修复完整。对于较严重的皮肤破损,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湿润烧伤膏(商品名美宝),效果较好。主要功能是阻挡创面、疤痕表面水蒸汽蒸发,起到类似皮肤角质层的作用,为创面提供一个理想的湿润愈合环境,快速促进伤口愈合。使用时将药膏涂抹创面,每日换药2次,连续三日后,即可以看见新增的表皮。

3.3 改善全身状况 对于较严重的皮肤破损需要使用抗生素,以预防皮肤破损处伤口感染。安排患者进食鱼汤等富含蛋白饮食,有利用创面的及早愈合。同时要注意施以健康教育,嘱患者修剪指甲,切勿抓挖创面,并辅以必要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紧张情绪。

总之,在撕弹力绷带时要注意手法,采取避免皮肤破损的方法,并要了解患者的皮肤状况,做到个性化护理,皮肤破损后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避免和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张华平,尚志梅,马自然.优力舒弹力绷带在介入治疗术后局部压迫止血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689.

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病人, 其中男9例, 女8例;年龄45岁~71岁;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2例, 冠心病心绞痛12例, 可疑冠心病3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医护人员在病人入院时就应与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 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开导和安慰。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地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此项检查的诊疗方法, 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2.1.2 病人准备

①手术当日早餐嘱病人进半流食, 且进食量为平日食量的70%~80%, 冠状动脉造影术为局部麻醉, 全身情况受麻醉药物的影响较小, 因此禁食时间也应有所缩短;②术前6 h口服氯吡格雷 (波立维) 以抗血栓形成;③做好各项实验室检查及心脏X线等检查;④做碘过敏及青霉素 (或先锋) 皮试准备;⑤指导病人做咳嗽或憋气动作及训练床上排尿;⑥嘱病人进导管室前排空膀胱, 病人紧张时可给予镇静剂。

2.2 术中护理

冠脉造影术一般需在导管室进行, 术中护士除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 仍继续做好心理护理, 嘱病人尽量放松, 经常询问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2.3 术后护理

2.3.1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术后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 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脉搏、血压、心律、心率、呼吸等变化。嘱病人连续用力咳嗽且多饮水, 一般6 h~8 h内饮水1 000 mL~2 000 mL, 有助于造影剂迅速从冠状动脉中排出。

2.3.2 观察病人局部穿刺情况

嘱病人术后卧床休息24 h方可下床活动, 并嘱病人保持术侧肢体伸直不动8 h, 用1 kg左右砂袋压迫穿刺部位6 h,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干燥, 有无渗血。如发现出血可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约1 cm压迫止血, 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对女性及老年病人排尿困难者时给予导尿, 避免因放置便盆肢体用力诱发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在观察穿刺部位的同时还需观察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趾端皮肤颜色和温度是否正常, 防止下肢动脉血栓形成[2,3]。

2.3.3 防止感染

术后每日测4次体温, 常规静脉输注抗生素3 d, 如3 d内出现体温高于37.5 ℃可能为组织损伤, 机体反应所致;如体温37.5 ℃以上持续时间较长, 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吴亚平.介入放射学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95, 10 (9) :5.

[2]阎秀绢, 郑惠俊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6) :9.

上一篇:语言盲区下一篇:高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