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

2024-05-25

冠状动脉搭桥(精选9篇)

冠状动脉搭桥 篇1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房颤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 如果持续时间长, 容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 易致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脑栓塞等并发症, 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及住院时间, 且重症者危及生命, 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总结近些年我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处理经验,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87例。男101例, 女86例;年龄36~75岁, 平均61.4岁;心绞痛116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53例, 急性心肌梗死18例;合并高血压96例, 糖尿病43例;体外循环123例, 非体外循环64例;术前均无房颤, 术前均无特殊用药。

1.2 方法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3~5 d, 随后心脏听诊, 若发现心律绝对不齐或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房颤的相关临床症状, 立即行15导联心电图检查及心电监护。

2 结果

术后有53例发生房颤, 发生率28.3%, 术后3 h~3 d 40例 (75.5%) , 术后3~6 d 13例 (24.5%) ;体外循环38例, 非体外循环15例;伴有快速心室率48例, 不伴有快速心室率5例;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40例, 无症状13例。13例在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后, 房颤自动消失, 包括伴有快速心室率8例, 不伴有快速心室率3例。2例不伴有快速心室率无特殊处理房颤自动消失。40例伴有快速心室率首先给予西地兰0.2~0.4 mg缓慢静脉注射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12例心室率控制后房颤消失, 其余28例先静脉缓慢推注负荷剂量胺碘酮 (3 mg/kg) , 然后微量泵每小时以0.5~3 mg/kg泵入, 25例在72 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 3例在控制心室率后改为口服胺碘酮12~15 d转复为窦性心律。所有房颤患者均得到很好控制, 预后良好, 未再出现房颤。

3 讨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 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供氧, 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 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发生率28.3%,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20%~40%) [1]。房颤多发生在术后3 d内, 多为阵发性, 易反复发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与非手术房颤的电生理变化是一致的, 均是由于心房肌不应期离散导致多源连续折返而造成的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 但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是冠脉搭桥术后房颤发生相对孤立的危险因素, 高龄患者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心房内的传导系统;右冠病变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间的传导系统及功能;长期高血压患者, 心脏后负荷加重易致心房内压力增高, 心房增大, 心房去极化及传导异常易致房颤发生;术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易房颤的发生, 电解质尤其K是体内重要的电解质, 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自律性升高, 兴奋性增高, 传导性下降,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创伤、失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等易致心肌缺氧诱发房颤[2]。

术后房颤多伴有快速心室率, 首先查血气分析、电解质, 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缺氧状态、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后, 有些房颤自动消失。若房颤仍持续存在, 原则上先控制心室率, 常用的控制心室率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控制心室率有悠久的历史, 在心室率控制后有些房颤可能消失。冠心病患者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 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对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常规应用, 在心室率控制后有些房颤可能消失。仍存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心律, 常用心律平和胺碘酮, 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一个应用相对比较古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临床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 胺碘酮具有非竞争性的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 能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延长心肌复极化时程。具有增加膜电生理的稳定性、负性肌力作用小、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低、扩张外周血管等特点, 在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同时能使外周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其负性肌力作用, 减少心肌的耗氧量, 不易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胺碘酮心脏不良反应中度剂量依赖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调整剂量和停用后不良反应多能缓解。胺碘酮主要用于促进房颤的复律、控制房颤发生时的心室率、和预防房颤的复发, 是目前治疗房颤药物中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 安全性和耐受性较高。另外,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应用时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

预测房颤是防治术后房颤发生的重要环节。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文献报道围手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预防房颤的发生[3], 但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发生目前无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术前药物调整心肺功能至最佳状态。术中减少心脏搬动, 缩短术中低血压的时间, 缩短冠脉缺血的时间, 降低术中对心脏的损伤。术后严密监测,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纠正低氧血症、防治感染等, 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房颤。

参考文献

[1]吴清玉.冠状动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99.

[2]柏本健, 魏维强, 刘亚荣, 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5) :792-793.

[3]田振字, 梁志强, 朱汝军, 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6) :46-47.

冠状动脉搭桥 篇2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护理配合

【中圖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51-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最广泛的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目前,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并且远期效果优良。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须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对人体创伤较大。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又称温心冠脉搭桥或跳动心脏冠脉搭桥)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手术。

与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相比,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不使用人工心肺机、减少ICU停留和住院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和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由于心脏手术的大部分并发症与体外循环的应用相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就是在正常跳动的心脏上完成搭桥手术,无需使用人工心肺机,仅借助特殊的器械,将心脏局部加以控制,利于心脏手术。避免了大部分的并发症、降低了手术风险。所以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1.临床资料

本组81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男54例、女27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1岁。81例患者均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非体外循环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毕均带气管插管,安全送返ICU病房。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由于年龄偏大、病史长,对手术缺乏信心,因此多数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1]。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病人的访视工作,术前一天,参与手术的护士应向患者简明扼要的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战胜病魔的决心,安慰患者不安的情绪,可以有效的避免术中由此而引起的血压高、心率加快及心律失常的发生,争取积极的配合手术。

2.1.2器械准备

器械护士应了解手术过程,熟悉手术步骤,认真准备心脏专用器械银夹钳、银夹、血管剪、冠脉刀、角度剪(向前冠脉剪、反向冠脉剪)、无损伤镊、冠状动脉扩张器、血管夹、笔式执笔针持、平头针、侧壁钳、2#3#4#流量笔、主动脉打孔器、冠状动脉固定器、阻断带等。基本器械消毒钳、持针器、布巾钳、弯止血钳、直角钳、蚊式钳、组织剪、剥离剪、线剪、3#4#7#刀柄、23#11#15#刀片、有齿短镊、钢丝剪、粗头针持、胸骨牵开器、乳内牵开器、甲状腺拉钩、吸引器管、吸头、吹气管、电刀笔。套管针、橡胶导尿管等其他物品:电刀笔(2个)骨蜡、温盐水、注射器若干、钢丝针、1号4/0号可吸收线、6/0号7/0号Prolene线若干、1#7#丝线、胸腔闭式引流2套等。手术衣、敷料包、弹力绷带等。特殊药品:罂粟碱、肝素、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

2.1.3仪器准备:流量仪、头灯、二氧化碳装置、高频电刀、胸骨锯、除颤仪、吸引器、ACT检查仪等。

2.1.4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配合麻醉师摆放病人体位。

2.2.巡回护士配合

2.2.1核对:手术病人、手术部位、询问禁食禁水情况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心情紧张易诱发心绞痛,巡回护士应亲切温和的语言安慰,关心,鼓励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

2.2.2输液用18#套管针扎左手,用输血器输液,挂在输液架上。右手桡动脉穿刺,输液架上再备一袋温生理盐水,术中接二氧化碳吹气用。不用吹管的时候,多备几袋温盐水。(台上用2个50ml注射器接16#套管芯,抽温盐水注水,代替吹管。)

2.2.3检查并连接好各种仪器电源:电动手术床、头灯、二氧化碳装置、高频电刀、胸骨锯、除颤仪、流量仪、ACT检查仪、吸引器等。

2.2.4配合医生的操作

术前导尿术,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尿管,因搭桥手术需要取腿部大隐静脉,消毒铺巾等手术操作均易碰落尿管。术中观察尿量,颜色,以及尿管是否通畅。将电刀负极板贴在患者取大隐静脉对侧的臀部,并在负极板上覆盖一塑料保护膜,避免消毒时弄湿,导致使用电刀时患者被灼伤。配合医生摆放手术体位,仰卧位,胸背部垫高,肩下垫一软垫,双上肢与躯干之间垫布卷,按生理功能位固定于身体两侧,下肢不固定,并在骶尾部、足跟贴防压疮贴。术中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温措施,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广泛,全身近二分之一的皮肤需要用碘酒、酒精消毒,室温应恒定在25摄氏度左右,保持患者温度大于36摄氏度,避免患者热量丢失,以防止低温引起室颤。术中注意静脉输液通畅、减少离开手术间的次数和时间,以便随时抢救患者,搭桥手术患者情况一般比较危重,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

2.2.5准备好胸腔闭式引流瓶,术毕连接胸腔闭式引流,同麻醉师、手术医生一起送病人安返ICU病房,途中站病人头侧注意病情观察及输液情况。认真交班,包括术中情况、皮肤情况、用物、及出血量等。

2.3器械护士配合

2.3.1备齐术中所有物品,检查器械物品均消毒合格,在有效期内。准备无菌器械台。

2.3.2提前30分钟洗手上台。按顺序整理器械,检查器械是否齐全。清点器械、纱布、缝针。

将手术常规使用物品和基础器械、冠状动脉搭桥器械、取大隐静脉器械分别摆放在3个无菌器械台上,术中避免混用。特别搭桥器械,昂贵、精密。使用、摆放均需轻柔。

2.3.3配合医生进行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固定好吸引器、电刀头、胸骨锯、吹气管、无菌灯把等。

2.3.4手术分为2组同时进行,即取大隐静脉和开胸建立非体外循环。

2.3.4.1取大隐静脉:递23#手术刀自内踝起沿大隐静脉走行作切口,显露大隐静脉,递剥离剪沿静脉走向钝性分离附在大隐静脉壁及周围的脂肪组织,避免任何暴力牵拉或手术器械直接损伤静脉壁,遇到小分支,用蚊式钳夹住,1#丝线结扎。游离静脉到所需长度后,递蚊式钳、玻璃剪在内踝部夹住并剪短大隐静脉,在远端插入平头针,7#丝线结扎固定。向该段静脉注入肝素水(100mg的肝素钠2ml+200ml的0.9%生理盐水)扩张血管行官腔充盈试验,若有渗漏,用银夹钳夹或用7/0prolene线缝合后,置于肝素盐水中侵泡备用。1#、4/0可吸收线缝合腿部,用伤口敷料贴覆盖伤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用一个小治疗巾卷一个长条,垫在脚后踝部,减少足跟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用一块干净小中单覆盖住双腿保暖,同时形成一个相对无菌区。

2.3.4.2开胸取乳内动脉:递23#手术刀作胸口正中切口,递胸骨锯劈开胸骨,骨蜡止血,用乳内牵开器向上牵开左侧胸骨,显露乳内动脉。电刀头可用剥离子将胸膜反折,向左推开胸膜,先游离出一段乳内动脉后,再向远、近端延伸,乳内动脉分支远端用电凝止血(电凝40~50),近端用银夹止血,乳内动脉连同周围的筋膜与结缔组织一并剥下,形成一条状血管蒂,递弯钳7#丝线结扎远端并切断,用血管夹夹住乳内动脉游离端。血管蒂四周喷洒罂粟碱溶液(罂粟碱2支2ml+18ml0.9%生理盐水)防止血管痉挛。

2.2.4.3选择冠状动脉吻合部位:用碘伏纱布、治疗巾保护切口,用胸骨牵开器显露心脏,递15#手术刀切开心包,中圆针+7#丝线将心包悬吊在两侧胸壁切口上,蚊式钳固定。用冠状动脉固定器固定搭桥处冠状动脉周围的部分心肌,以减少心肌局部搏动幅度,利于术者操作。吹气,冠状动脉两侧用7/0prolene线作牵引,带皮套蚊式钳固定,递15#手术刀,在选择好的冠状动脉吻合部位作一纵行切口,切开心外膜及脂肪,显露冠状动脉,再用冠脉刀切开冠状动脉前壁,用角度剪(先前向冠脉剪,再反向冠脉剪)扩大切口,递冠脉擴张器探查冠脉远端通畅程度。探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置入冠状动脉内分流器。行血管吻合时,用吹气管清手术野,吹气用二氧化碳气压和温生理盐水。

2.2.4.4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把带蒂乳内动脉血管桥移入手术野,吹气,递血管剪将乳内动脉断端修剪成45度斜面,递无损伤镊、执笔针持、7/0prolene线连续缝合,同时助手用带套管针的50ml注射器吸生理盐水冲洗吻合口,以创造无血的的手术野,吻合最后一针时,松开血管夹,排气后结扎,并检查有无漏血。

2.2.4.5大隐静脉与冠状动脉吻合:将取下的大隐静脉近心端剪成45度斜面,吹气,吻合方法同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左室侧壁及下壁血管远端吻合时取头低脚高位,递圆针7#丝线、线引子带红色导尿管作深部心包牵引,可以帮助显露血管。

2.2.4.6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吻合:用血管剪游离主动脉外膜,递无损镊将升主动脉前壁提前,用侧壁钳夹住部分升主动脉前壁,吹气,递11#尖刀在主动脉壁上作一切口,用打孔器(3.5~4.5)在主动脉上打一圈形吻合孔,其数量与大隐静脉搭桥根数相等,递无损伤镊及针,用6/0prolene线作端侧连续缝合。缝合最后一个吻合口前排气,最后结扎缝线。

2.2.4.7检查各吻合口:乳内动脉剥离面是否出血。放置心包引流管、医用生物蛋白胶、明胶海棉。清点器械、纱布、缝针。递中圆针、7#丝线间断缝合心包。递11#尖刀与第7或第8肋间腋中线处放置胸腔引流管,若胸膜破裂需加放1根胸腔引流管,用大角针、7#丝线固定引流管与胸壁上,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

2,.2.4.8递出头针持、直有齿钳持钢丝针两端缝合,用钢丝剪剪去多余的部分,粗头针持处理残端。

2.2.4.9清点器械、纱布、缝针。递有齿镊、1#4/0#可吸收线依次缝合胸骨上窝、各肌层、皮下组织、皮肤。

3体会

3.1手术前必须检查一切手术器械,头灯、电刀、胸骨锯、除颤仪、二氧化碳装置、吸引器等仪器,保持其正常工作,以利手术顺利进行。

3.2巡回护士要熟练掌握各仪器性能、操作步骤与保养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熟悉手术不同阶段、手术体位及手术穿倾斜度的要求。备好各种抢救药品、仪器设备。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注意调整输液速度等,认真写好病人的护理记录。手术时间长,体位应安放稳妥。防止神经、血管受压,注意保暖。

3.3由于手术在持续跳动的心脏上进行,操作难度较大,因此要求洗手护士提高配合质量,熟悉和掌握手术方法、程序和步骤,熟悉心脏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把心脏显微器械及吻合使用的针线按使用顺序单独放置,以保证吻合血管桥器械与其他器械混淆、碰撞,损坏冠状动脉搭桥器械。吻合用细线,准备及传递时动作要准确、轻巧,避免刮、带、拉扯从而损害可吸收血管吻合线的牢度。手术用针极小,要及时收回清点,遗失后极难寻找;绝对避免将其遗留在患者的胸腔内。与医生配合默契,加快手术速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取大隐静脉时,对侧腿用治疗巾覆盖保暖。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对减轻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

3.4关闭胸腔后及时接好胸腔闭式引流管,水封瓶内倒入400ml生理盐水,连接处必须牢固、紧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子拔出及瓶内盐水倒流。

3.5特质的心表固定器使得在搏动的心脏上座血管吻合成为可能,再加上冠状动脉内分流器的应用,能提供吻合处无血的术野,十分便于吻合。OPCAB技术日益成熟,为关心病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机会[2]

3.6注重仪器和器械的消毒与保养,根据其性能,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并由专人负责。

参考文献

[1]曹燕懿,王秋红,杨静,等,冠脉搭桥的心理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6):103.

冠状动脉搭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 例择期行OPCABG患者,年龄50~70 岁,ASAⅡ、Ⅲ级,拟行3、4 根冠状动脉搭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 例。排除标准:左室射血分数<40%,呼吸、内分泌系统疾病史,肝、肾及凝血功能等明显异常,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术前合并室壁瘤、严重瓣膜疾病、心律失常、进展期心肌梗死或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室壁瘤。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10 h,禁饮6 h。患者入室后开放右上肢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BIS)。予以1 mg咪达唑仑,3~5μg舒芬太尼后,局部麻醉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接Flo Trac传感器和Vigileo监护仪(美国Edwards公司),连续监测平均动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局部麻醉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采用利多卡因1.5 mg/kg、舒芬太尼0.6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以芬太尼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间断给予罗库溴铵0.2 mg/kg。维持BIS在45~55。依据BIS、MAP及HR的变化,调节麻醉深度。术中监测体温,应用液体及加温垫加温,保持体温≥36℃。

1.3 输液方案

A组患者从入室至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吻合结束,持续以2~3 ml/(kg·h)的速度输注生理盐水。B组患者从入室至游离乳内动脉前以5~7 ml/(kg·h)的速度输注生理盐水(两组输液包括术前抗生素和甲强龙稀释盐溶液)。当乳内动脉游离和大隐静脉剥离完毕,B组以2~3 ml/(kg·h)的速度输注液体,直至吻合结束。期间如果出现MAP下降>20%基础值,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小剂量泵注。两组患者在血管吻合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白蛋白或血浆补充血容量,并依据红细胞压积给予红细胞悬液输注,同时逐渐减少儿茶酚胺类药物剂量。

1.4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患者术前(T0)、游离乳内动脉前(T1)、前降支远端吻合(T2)、右冠状动脉远端吻合(T3)、回旋支远端吻合(T4)、搭桥结束患者体位调至水平后(T5)各时间的MAP、HR、CO、SVV、CVP。记录T1和T4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 O2)、血乳酸。记录T0~T5时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E)总用量、尿量,以及入监护室后第1 天血乳酸峰值、肌酐峰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检验,各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用方差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术前心梗例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血流动力学比较

如表2 所示,取3 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有效指标。两组患者T0和T1时MAP、HR、CO、SVV、CVP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T2、T4和T5时MAP明显低于T0(P =0.040、0.042 和0.042),T4、T5时MAP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T2时的HR明显低于T0(P =0.048)。B组T2~T5时的HR明显高于T0(P =0.044、0.038、0.045和0.046),T2~T5时A组HR明显低于B组(P =0.033、0.038、0.036 和0.037)。搭桥期间两组CO明显低于术前水平:①A组T2~T5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0.025、0.019 和0.031);②B组T2~T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0.036和0.032)。T2~T4时A组患者CO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而B组CO无明显波动;T3~T5时B组患者CO明显高于同时刻A组(P =0.038、0.032 和0.032)。两组T2~T4时的SVV较同组T0时明显增加,但变化无明显规律:①A组T2~T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9、0.017 和0.016);②B组T2~T5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0.029、0.012 和0.032)。两组CVP在T2~T4时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明显高于术前水平:①A组T2~T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0.016 和0.015);②B组T3、T4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 和0.016)。T2时A组CVP明显高于B组(P =0.036)。

(n=20)

(n=20,±s)

注:1)与T0比较,P <0.05;2)与A组比较,P <0.05

2.3 两组NE、E总用量、尿量、Scv O2、乳酸、监护室乳酸峰值、肌酐峰值比较

如表3 所示,两组T0~T5时NE和E总用量、尿量,T1和T4时Scv O2、乳酸、监护室乳酸峰值、肌酐峰值比较。A组患者术中应用NE和E总量明显高于B组(P <0.05)。A组患者T4时乳酸水平及监护室第1 天乳酸峰值高于B组(P <0.05),T4时Scv O2低于B组(P <0.05)。A组患者T0~T5的尿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早期肌酐峰值明显高于B组(P<0.05)。

(n=20,±s)

3 讨论

拟行OPCABG患者往往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室顺应性减低,一旦单位时间内输液过快,将在产生每搏输出量和血压增加的益处之前,带来舒张末压力明显增加这一弊端,导致心脏膨胀,影响心肌供血。左心功能不全时,即使少量盐水(10 ml/kg)都会使肺脏氧弥散能力、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以及呼气峰流速下降[1]。而输液过多还将减少红细胞压积,进而影响全身血管阻力和动脉内氧含量,无益于提升血压,更不利于组织氧合。因此,OPCABG术中应当限制液体量。

1988 年由Shoemaker等[2]提出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GDT) 概念。指出GDT(将心输出量和氧供设定为治疗目标的优化容量)能够降低术后高危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ICU及总体住院时间,现在GDT的概念得到公认。目前,关于OPCABG患者术中应当严格限制性输液还是采用GDT,如果采取GDT,什么参数能够作为输液目标尚无定论。因此,本实验针对OPCABG手术早期患者设计两种输液方案,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及评估组织氧合情况,初步探寻可能合适的液体方案。2001 年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EGDT)协作组提出外科输液应满足的4 个目标:①中心静脉压8~12 mm Hg;②平均动脉压≥65 mm Hg;③每小时尿量≥0.5 m L/kg;④混合静脉氧饱和度≥70%[3]。本实验中A组患者参考Vretzakis等[4]的研究,按照2~3 ml/(kg·h)的输液速度,搭桥前限制输液量≤500 ml,严格限制液体输入。B组患者轻度限制液体量,选取5~7 ml/(kg·h)的输注速度补充液体量,即仅补充禁食、禁水导致的液体丢失量,不补充第三间隙损失,开胸过程失血量暂不补充。在游离乳内动脉前B组患者实现EGDT目标,而A组患者尿量没有达到EGDT目标。观察发现尽管两组患者都能够耐受手术,术中无心血管意外发生,实现EGDT目标的B组比A组在搭桥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好,在保证组织器官氧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健康成年男性正常血容量约70 ml/kg体重,内脏血容量占全血容量1/4。快速失血时,内脏血容量将起缓冲作用,近2/3 的内脏血(>800 ml)可以在几秒钟内进入全身循环[5],以维持心排出量的稳定。在OPCABG过程中,需要限制入液量,避免心脏膨胀,无形中减少内脏血容量。而术中为维持心排出量的稳定,必须增加儿茶酚胺的应用。当应用儿茶酚胺类药使内脏血容量进入循环达到极限时(>800~900ml),血流动力学将不再稳定,出现恶化。需要更大剂量外源性儿茶酚胺进一步收缩内脏血管和其他部位的血管床,以维持心、脑供血。A组患者搭桥期间HR明显下降,CO逐渐下降,且CVP在搭桥期间高于同时间B组患者,提示随着出血和其他因素液体丢失的逐渐增加,严格限制液体量的患者循环血容量逐渐下降至代偿边缘。需要被迫应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后者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反射性心率下降,而这又进一步减少CO,与体位变化共同作用使CVP明显增加,并导致外周组织供血和供氧不足、乳酸堆积,该现象在术后第1 天A组乳酸峰值明显高于B组得到体现。此时应适当补充血容量,并辅以小剂量肾上腺素,提升心室率,保证CO。两组SVV变化无明显规律,提示在OPCABG中,SVV对液体量判断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与Rex等[6]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搭桥期间患者头低位、搭桥过程中心脏固定器以及术者操作对心肌排出量的影响、没有调整呼吸机参数以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有关[7]。

总之,OPCABG早期适当限制入液量,达到EGDT目标,对搭桥期间避免心脏膨胀的同时稳定循环、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减少对血管收缩药的依赖、维持一定的红细胞压积、减少组织间液、改善微循环、保障组织灌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实验在搭桥手术早期输入盐溶液扩充血管内容量,以补充禁食、禁水引起的液体缺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但单纯盐溶液补充有一定的缺陷,扩容时间短,导致患者细胞外液体增加,实际扩容作用将被打折。如果晶、胶体适当配比,扩容效果以及患者搭桥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将得到提高。由于本实验B组输液速度仅实现EGDT最低目标,需要进一步实验结合CO、每搏输出量等指标实现心功能允许时的液体量最大化,实现真正的个体化GDT,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Guazzi M,Agostoni P,Bussotti M,et al.Impeded alveolarcapillary gas transfer with saline infusion in heart failure[J].Hypertension,1999,34(6):1202-1207.

[2]Shoemaker WC,Appel PL,Kram HB,et al.Prospective trial of supranormal values of survivors as therapeutic goals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J].Chest,1988,94(6):1176-1186.

[3]Rivers E,Nguyen B,Havstad S,et al.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N Engl J Med,2001,345(19):1368-1377.

[4]Vretzakis G,Kleitsaki A,Stamoulis K,et al.Intra-operative intravenous fluid restriction reduces perioperativ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elective cardiacsurgery,especially in transfusion-prone patient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Cardiothorac Surg,2010,5:7.

[5]Gelman S,Mushlin PS.Catecholamine-induced changes in the splanchnic circulation affecting systemic hemodynamics[J].Anesthesiology,2004,100(2):434-439.

[6]Rex S,Brose S,Metzelder S,et al.Prediction of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patients during cardiac surgery[J].Br J Anaesth,2004,93(6):782-788.

冠状动脉搭桥 篇4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功能 应变率成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77

冠状动脉搭桥(CABG)是治疗经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局部心肌应变率的变化,旨在为缺血心肌再灌注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年10月~2006年9月在本院接受CABG手术治疗的20例冠心病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58±5.9岁。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左前降(LAD)内径80~90%的10例,狭窄>90%的患者8例,LAD完全闭塞的患者2例。

仪器与方法:使用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5~4.0MHz;帧频率>90帧/秒。EchoPAC7.0内置数字超声工作站,配有包括SRI在内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软件。

受检查者取左侧卧位,连接同步心电图。常规二维超声观察左室节段运动情况。转换成组织多普勒成像条件,帧率>90帧/秒,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两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各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入EchoPAC7.0内置数字超声工作站。分析时取样容积的长度确定为10mm。于每个室壁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中点的内膜下心肌取样。获得各节段的同步应变率曲线,测量收收缩期应变率(SRs),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图像采集及处理。本研究仅分析LAD参与供血的室壁节段,参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左室壁16段划分法,LAD参与供血的节段共10段,其中部分受检者因左室下壁心尖段由右冠状动脉供血面除外。故仅研究6个节段。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不同时间点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结 果

对表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6个节段进行手术前、后的对比分析,术后多数节段的SRs不同程度增大。所研究的6个节段中有A、B、F三个节段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各节段术后3个月和6个月较术前恢复较好。见表1。

讨 论

应变率成像(SRI)是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技术,应变是心肌变形的能力,应变率是心肌变形的速率。SR与心肌收缩直接相关,反映的是心肌变形,而非位移,因此可以准确反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是心肌收缩功能的客观指标。SR曲线要在心动周期的间期(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分别进行取样获得[1],这样可以使取样点随着心动周期而实时跟踪心肌运动。舒张末期定义在二尖瓣关闭点,收缩末期定义在主动脉瓣关闭点,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开放和关闭的点通过M型或频谱准确标定。正常人SRs表现为一个宽大的负峰,其在各心肌节段的分布规律目前尚未达到共识,多数学者认为纵向收缩期SR多是均一分布的[2],也有人认为基底段SR高于中间段和心尖段[3]。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局部收缩力降低,导致心肌形变能力发生变化[4],SRs紊乱、降低、倒转或消失。本研究用SR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表明,LAD供血的室壁节段中有6各节段SRs明显降低,原因在于取样点都置于梗死区内时,两点之间的速度差明显变小,SRs必然降低。SRI技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反映心肌本身的组织特性,可检出室壁舒缩运动的细微变化,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定量检测局部心肌功能的新方法。

CABG有利于狭窄冠状动脉的全面血运重建,改变局部心肌功能。本组用SRI检测CABG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左室局部心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上述一致,从术后1个月开始,左室壁多数病变节段存在部分冬眠或抑顿心肌 灌注之后,这部分心肌被唤醒激活恢复功能。术后10天恢复较差,部分节段SRs反而降低,这可能是严重水肿、挛缩、细胞出血性浸润引起心肌硬度增加的结果。还有部分心肌术后未见明显恢复,可能由于其发生了透壁性梗死,没有存活心肌或存活心肌特别少,即使血运得到重建,梗死心肌也不会再产生舒缩运动。

参考文献

1 Weidemamn F,Eyskens B,Jamal F,et al.Quantification of region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radial and longitdinal function in healthy children using ultrasound-based strain rate and strain imaging.J Am Soc Echcardiogr,2002,15:20-28.

2 Anderson NH,Poulsen SH.Evalu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function in regional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e in mormal subjects by Doppler tissue tracking and strain rate.J Am Soc Echocardiogr,2003,16:716-723.

冠状动脉搭桥 篇5

冠脉搭桥手术87例, 男58例, 女29例, 年龄43~72岁, 患者以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收住院, 经造影证实2支以上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远端通畅良好, 多数为两支以上病变。前降支均取左乳内动脉, 其余均取大隐静脉行搭桥术。搭桥数1例为1支, 其余病例2~4支, 手术时间2~4h, 平均3h, 术后1~3周出院, 近期疗效均好。

2 术前准备

(1) 术前巡回护士访视病人, 查看病历, 了解病情, 由于患者病程长, 身体条件差, 思想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 感到紧张及恐惧感, 要做好安抚工作, 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手术情况, 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避免术前病人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 让病人轻松接受手术治疗。

(2) 物品的准备:常规心脏器械, 搭桥器械包和取静脉器械包。6-0、7-0prolene线, 3-0、4-0deren线, 7×17无撏伤线, 检查除颤器、胸骨锯、电刀及吸引器功能是否良好。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1) 术日手术间温度调控至22~24℃, 湿度50%。准备好两台电刀吸引器, 除颤器, CO2气罐等物品。

(2) 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及腕带信息, 术中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有无特殊感染及血型等。

(3) 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麻醉师麻醉插管, 全麻后行留置导尿, 根据手术要求病人平卧位, 胸骨正中垫15~20, 软垫, 充分暴露手术野。与器械护士查对手术所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等物品。

(4) 密切观察手术的进展, 及时拿取手术用物, 注意病人身体各部位勿与手术床金属部件接触, 防止电灼伤。

3.2 器械护士配合

皮肤消毒, 上至颈部下至双足, 会阴部铺治疗巾小单包足绷带包扎, 常规铺治疗巾、大单、孔巾、显露手术野, 手术分2组进行, 1组开心、1组取下肢静脉。

取静脉组:内踝切口, 递10号刀切开皮肤, 剪开皮下脂肪, 电凝止血, 依次向上渐延切口, 游离静脉, 静脉分支用0号线结扎, 游离静脉至所需长度用小直角钳夹住剪断结扎, 远端踝部静脉置秃针头固定结扎, 用肝素水充盈静脉腔, 检查是否漏血, 若漏血用0号线结扎, 取下的静脉放到肝素水内备用, 切口止血用7×17无撏伤线缝合皮下, 用3-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敷伤口敷料, 无菌弹力绷带包扎。

开胸组:胸骨正中切口, 劈开胸骨骨腊止血, 取乳内动脉分支用电凝或钛夹止血, 游离乳内动脉至所需长度剪断并结扎远端, 近端用血管夹, 把带蒂乳内动脉包裹在罂粟碱盐水纱布内。剪开心包, 用7×17线吊心包, 用纱布垫托起心脏。探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决定搭桥部位, 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和CO2吹管, 使吻合口局部心脏处于相对静止, 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

用15号刀在已确定部位上划开附着在动脉壁上的脂肪, 用动脉刀在游离出冠状动脉上纵切口, 25~130°角度剪刀延长切口, 探子探查冠状动脉管腔后, 置入向型号止血塞, 以支撑冠状动脉。

乳内动脉搭桥即是动脉-动脉吻合术, 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相似, 流速快、涡流少、扭转小, 通畅刘高。左乳内动脉适合于前降支, 与心脏前降支用7-0prolene线连续缝合。冠状动脉端吻合, 递静脉剪刀将备用静脉近心端剪成斜切面, 然后递25~130°角度剪刀延长冠状动脉切口, 递7-0prolene线连续缝合即端侧吻合。

游离吻合面主动脉外膜, 剪刀游离并剪去所需主动脉外膜, 用无撏伤镊将主动脉壁提起, 纵向夹一动脉侧壁钳, 用11号刀在动脉上做切口再递打孔器打出孔洞 (4.0mm×4.4mm) 。

主动脉吻合, 递剪刀将静脉剪成相适应的斜口, 与主动脉行端侧吻合, 6-0prolene线连续缝合。当“桥”吻合完毕进行“桥”排气, 开放动脉侧壁钳及“桥”上血管夹。安置纵隔及心包引流管, 彻底止血, 清点物品, 逐层关胸。

4 体会

(1) 手术所用物品多, 每个环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手术时间长, 避免病人肢体压疮。

(2) 手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 难度大, 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步骤, 严密配合, 以提高手术速度。

(3) 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2组器械不能混用。严格控制室温, 工作人员尽量少进出及走动。

(4) 手术用的精细器械较多, 注意核对及保养。保证各种仪器功能良好。

摘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动脉搭桥手术, 与传统方法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比, 它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 医疗费用低,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受到患者欢迎。特别适合高龄, 危重, 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病人。我院从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共做8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冠状动脉搭桥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两个心外科病房接诊的9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7例, 女43例, 年龄40~70岁, 平均 (54.70±5.62) 岁。

1.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2],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某院的两个心外科病区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组, 一个病区为对照组 (n=45) , 另一个病区为实验组 (n=44) 。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于病房内开展的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基于对照组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之上, 另配合研究人员给予的更有计划、系统的以及有评价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1.2.1 干预方法

注:*为有统计学意义

1.2.1. 1 健康教育资料的制定:

编写《冠心病健康教育手册》, 手册的内容有: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临床症状有哪些;冠心病患者在运动中要注意什么;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手术前患者要做好哪些准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咳嗽的重要性;术后情绪会发生哪些变化等) 共计30项内容, 图文并茂, 患者容易接受。制作了冠心病健康知识讲座的幻灯片, 入院宣教图册等。

1.2.1. 2 知识传播行为干预: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 例如:入院须知, 注意事项和基本知识的内容等。手术前, 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随时掌握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变化, 提前告知患者做好身体与心理上的准备。另外, 研究者每天在特定时间 (10:30~11:30, 15:30~16:30) 督促患者学习冠心病健康教育手册, 耐心为患者解答疑问, 给予患者充分的信息支持;将冠心病健康知识讲座幻灯在病房电视上持续播放, 这一系列工作, 对于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与应对能力十分有益。

1.2.1. 3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3]:

(1) 咳嗽、排痰训练:促进排痰, 改善肺通气功能, 促进膨肺, 增加肺活量, 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2) 腹式呼吸训练:增加呼吸肌肌力, 锻炼肺功能, 同时能够缓解紧张情绪。 (3) 手语训练:帮助患者熟练掌握手语, 以便戴呼吸机后加强与医护人员的非语言交流, 使患者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4) 放松训练:使患者完全放松, 消除紧张, 减轻焦虑。

1.2.1. 4 家庭支持: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适当沟通, 提醒家属对患者给予包容与理解。引导患者进行换位思考, 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增进交流, 患者住院后生理心理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关怀与支持[4]。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情绪、物质、精神等多方面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另外, 医护人员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 给予患者诚挚的问候与关怀, 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 给予患者专业的、相应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长期保持心情愉悦, 重拾自信, 勇敢地面对疾病, 减少焦虑与不安, 顺利度过围术期。

1.2.2 评价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测表、皮质醇测定等方法对术前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术后精神、情绪的特点进行分析。

1.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 采用: (1) 成组设计的t检验; (2) 直线相关分析; (3) 计数资料的χ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选择的90例患者中, 只有1例患者中途停止试验, 失访率1.11%, 由于患者同时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至研究结束, 共获取完整试验资料89位, 男47例, 女42例, 年龄40~70岁, 平均 (54.4±5.36) 岁。

2.1 两组术前焦虑比较:

经术前健康教育后89例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应对测评水平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SCL-90比较:

89例患者经术前健康教育后, 术后SCL-90的测评水平详情见表2。实验组患者的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等相关心理、情绪异常表现水平比对照组患者相关水平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术后SCL-90与术前焦虑、医学应对以及皮质醇的相关性分析:

89例患者术后SCL-90与术前焦虑、医学应对、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在实验组中, 强迫水平与皮质醇水平相关, 敌对水平和医学应对中的回避情况相关。在对照组中, 患者术后焦虑水平同样和医学应对中的回避水平有关, 精神病性水平和医学应对里的面对相关。由此可推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患者精神、情绪情况与术前焦虑、应对能力存在一定关联。

3 讨论

在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对于术前所给予的健康教育干预十分赞同, 且焦虑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心理、情绪等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加。研究人员通过术前给予健康教育, 提升了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 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总之, 术前对患者系统、科学、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焦虑的发生[5]。

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9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实验组, 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办法, 收集干预数据, 对比干预结果。结果 1术前1 d实验组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健康教育后, 实验组在SCL-90问卷中, 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在对照组中, 患者术后焦虑水平和医学应对中的回避水平有关。结论 术前对患者系统、科学、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教育,冠状动脉搭桥术,焦虑

参考文献

[1]陈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8) :42-43.

[2]李文慧.术前健康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 2005.

[3]朱玉婷.普通体检人群生理和心理指标的相关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4]丁巧玲, 吴丽仙.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12) :110-111.

冠状动脉搭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42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62 例) 和观察组 (80 例) 。对照组患者中女20 例, 男42 例, 平均年龄 (60.3±2.4) 岁, 血管病变数 (2.79±0.21) 个, 术前危险因素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17 例、急性心肌梗死10 例、不稳定心绞痛35 例。观察组患者中女32 例, 男48 例, 平均年龄 (61.1±2.9) 岁, 血管病变数 (2.74±0.31) 个, 术前危险因素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15 例、不稳定心绞痛4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在胸口正中处作一切口并将胸骨劈开, 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 在患者左前降支显露后采用Octopus3 或Guidant对心肌局部进行固定, 随后采用分流栓协助进行吻合操作, 使用注射器向吻合口处打水以便保持输液过程中无血化。观察组患者实施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 将左胸部垫高30°, 在患者左后和右前胸壁处贴上自动除颤片, 并与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连接, 在左前胸第4 肋间作一6 cm切口, 进入胸内后采用单肺通气, 置入悬吊式的乳内动脉牵开系统, 牵开肋骨同时, 适度的牵拉胸壁, 以便为下一步操作提供良好视野。

1. 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 (15.66±1.17) 、 (2.89±0.15) 、 (7.33±0.64) d, 对照组分别为 (22.02±2.43) 、 (5.80±0.59) 、 (17.37±1.34) d,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18.0416、-43.4209、-58.9411, P=0.0000<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心律失常1 例、二次开胸1 例、术后肾功能不全2 例,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心律失常6 例、二次开胸4 例、术后肾功能不全8 例,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 (4/80) 与对照组的29.0% (18/62) 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083, P=0.0001<0.05) 。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疾病, 其主要因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或狭窄, 导致心脏供血受到影响, 进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 严重患者出现心肌梗死, 甚至发生死亡[2]。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为冠脉搭桥, 其原理为在冠脉狭窄的远端和近端建立新的通道, 让血液能绕过闭塞或狭窄血管处, 从而为心肌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 进而提高心脏功能。

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需在体外循环 ( 在心脏停跳状态下) 下进行, 但是体外循环会导致患者机体内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生成, 进而引起全身炎症性反应, 导致组织和器官发生损伤[3]。另外, 在阻断主动脉后, 再开放主动脉将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造成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发生坏死。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经胸小切口进行冠脉搭桥手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欢迎。研究报道,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不需在心脏停跳情况下进行, 手术期间可保持患者冠脉灌注压, 同时手术期间心脏血液流动分布与术前未见明显变动, 不会导致心内膜非缺血区域发生缺血, 而且在手术期间可随时对近端进行吻合[4]。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与肖连波等[1]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肖连波, 张玉辉, 杨明, 等.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河北医学, 2015 (4) :605-608.

[2]谢定雄, 丁延虹, 黄方炯, 等.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10) :875-877, 880.

[3]闵楷茵, 窦国平, 杨晓东, 等.胸廓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3, 11 (2) :140-142.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50例, 其中, 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分布为52~76岁, 平均年龄为64.5岁;术前经检查均被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程度为40%~60%。术前有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 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并发症。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检查

术前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出凝血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必要的禁食和注意事项。

2.1.2 术前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者的心理一般处于不稳定状态, 原因在于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 受到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的困扰, 以及对手术结果的担心等。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仅会对接下来的手术带来不利影响, 甚至还会引起患者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的其他心理疾病。护理人员术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向其详细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手术之后所带来的结果等, 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与疑问, 以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 积极准备手术。

2.1.3 术前心功能监测

心功能监测应在冠状动脉搭桥术者入院后即给予进行, 以对其血压以及心率情况进行基础性的把握。术前1周对患者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剂, 起用低分子肝素。对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可嘱其休息、不可给予其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每日进行间断性的断氧, 以增加患者的血含氧量, 改善冠状动脉过于狭窄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状况[4]。

2.1.4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与锻炼, 饮食上应多吃蔬菜、水果、低盐低脂等清淡食物。对病情严重患者应指导其在床上进行深呼吸、双下肢等的活动。嘱咐患者保护好血管部位的皮肤, 以避免划伤。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3~6h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直到患者能进行自主呼吸为止。对术前心功能较弱者可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术后24h为心率失常发生的高峰期,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 及时观察其心率变化情况, 严重警惕术后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5]。

2.2.2 呼吸系统护理

患者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后, 应及早关闭呼吸机辅助呼吸系统, 减少气管插管和肺部感染的概率。患者拔管后, 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深呼吸、咳嗽等指导, 一旦出现痰液黏稠无法咳出的状况, 要及时给予稀释处理。对患有慢性肺病的患者还应加强对其的呼吸功能训练或者是使用平喘药物, 积极控制患者肺部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的概率。

2.2.3 患肢护理

术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患肢的变化情况, 包括患肢的循环、皮肤的温度以及颜色等。嘱咐患者术后多做握拳、松拳活动。术后常会出现因前臂包扎过紧或止血不彻底而导致的手部严重缺血现象。术后5d, 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抗血栓型压力循环袜的穿着, 以有效收缩小腿肌肉, 预防下肢肿胀和血栓的形成等。

2.2.4 心血管护理

术后,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进行及时的动态监测, 分析患者心电图ST段、T波的心肌缺血状况和血管再通情况。术后早期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药物以增加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排量。心律失常通常发生在术后24~48h之间, 如不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频发室性早搏、快速型房颤等现象, 需要及时进行药物处理。如果出现过于异常的心律失常现象需要及时告知医师, 进行及时处理。

2.2.5 术后健康指导

术后患者身体会出现诸多不适, 可能就会引起其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很多变化, 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康复指导。鼓励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服用方法, 定期检测患者各器官出现出血的状况。根据患者身体状况, 合理安排锻炼活动, 以加快恢复进程, 切不可因过度劳累导致新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状况。饮食方面, 指导患者多食清淡、低盐、低糖、低脂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严格戒烟酒, 防止感冒发生。出院后, 要定期进行复查, 一旦出现不良状况应及时返回医院继续进行治疗。本组接受治疗的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术后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 结果

本组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50例患者, 均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并在术前和术后都进行了严密的护理与监护,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仅为24d, 治疗时间大大缩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4例, 其他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围术期的精心护理, 身体状况好转, 无心理障碍。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随访发现, 在平均6个月的时间内, 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进入正常生活状态, 无心绞痛发作。

4 讨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本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对象, 对其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一系列围术期护理之后, 患者的恢复效果以及高血压、呼吸功能不全、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 术前, 精心做好各项护理与准备工作, 术后, 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与护理是保证其获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对其进行围术期的精心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 对其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一系列围术期护理, 以减少患者前期进行治疗的盲目性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其治愈出院的概率。结果 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 恢复效果良好, 高血压、呼吸功能不全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值得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郑勇, 赵忠.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 14 (6) :549-550.

[2]张红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21 (1) :117-118.

[3]薛卫华, 陈艳玲.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21) :1919-1920.

[4]张健, 程明, 王冲.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 27 (7) :107-108.

冠状动脉搭桥 篇9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护理

冠心病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类型的心脏病。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主动脉与冠状动脉之间的血流旁路, 使病变的冠状动脉远端重新获得血液供应, 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分别进行围术期一般护理与精心护理, 现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 年龄32~65岁、平均46.7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 年龄31~67岁、平均47.2。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程度为40%~6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都已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 (1) 术前嘱咐患者进食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避免高脂饮食使血液黏度增加, 血流缓慢而使冠状动脉血供减少[2]; (2)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麻醉情况以及切口大小和位置等, 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 (3) 术后对患者进行3~6h的呼吸机辅助呼吸直到患者能进行自主呼吸为止, 患者拔管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深呼吸、咳嗽等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围术期精心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 (1) 术前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出凝血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以及药物过敏试验等检查, 根据结果告知患者必要的饮食禁忌及其他注意事项; (2) 术前1周可以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剂, 启用低分子肝素并给予患者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治疗, 2~3L/min, 2h/次, 3次/d, 以增加患者血氧含量; (3) 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床上大小便以及双下肢等活动, 嘱咐患者保护好可能取血管部位的皮肤, 同时禁止用大隐静脉穿刺输液; (4) 护理人员要耐心对患者进行各种康复指导, 术后5d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抗血栓型压力循环袜的穿着, 以有效收缩小腿肌肉, 预防下肢肿胀和血栓形成等; (5) 实时监控患者的心血管各项指标, 如果出现心律失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20.0,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机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高血压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 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 其中高血压4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 伤口感染4例,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 发生率为2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等优势[3]。本研究中的围术期精心护理就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从术前到术后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护理, 如术前全面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以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严密监护和高质量的精心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 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P<0.05) 。围术期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危险期,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薛卫华, 陈艳玲.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21) :1919-1920.

[2]李淑萍, 钟小丽.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7) :3618-3619.

上一篇:水中有氧健身下一篇:电子作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