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冠状动脉

2024-08-21

心脏冠状动脉(通用11篇)

心脏冠状动脉 篇1

摘要: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CTA在临床心脏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AS螺旋CT扫描仪对81例临床考虑冠心病或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 将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判定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81例患者中, 有1例检查失败不能分析, 3例检查不满意评估困难, 77例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冠状动脉CTA具有评价血管敏感性高的特点, 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逐步取代DSA的趋势。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SOMATOM Definition AS,CT血管造影,多排CT应用

本文探讨应用SOMATOM Definition AS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方法, 同时将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以判定冠状动脉CTA在心脏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选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 共81例, 其中男49例, 女32例, 年龄25~82岁, 平均年龄59.2岁。该组患者均被诊断为冠心病, 部分患者有心电图异常。

1.2 方法

使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1] (64排128层) 螺旋CT扫描仪, 对81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检查分为两步:首先进行钙化积分扫描, 然后进行Core CTA扫描。扫描完成后, 首先进行钙化积分分析, 然后进行VRT、Core–Tree、MPR、CPR重建。根据CPR及轴位扫描数据来对比分析每一支冠状动脉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

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方法是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脏病学分会建议的分级标准将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分为5级[2], 即:无狭窄或管腔不规则 (指0~24%的狭窄) , 轻度狭窄 (指25%~49%的狭窄) , 中度狭窄 (指50%~74%的狭窄) , 重度狭窄 (指75%~99%的狭窄) , 闭塞 (指100%的狭窄) 。

对于中度以上狭窄的病例进行DSA检查, 并且将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判定的结果与D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判定的结果进行对比, 以此来判定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 有1例因检查失败不能分析, 有3例检查不满意分析困难, 有77例检查满意能够满足分析需要;在77例检查满意的好病例中, 无狭窄或管壁不规则3例, 管壁轻度狭窄25例, 管壁中度狭窄32例, 管壁重度狭窄12例, 管壁闭塞5例。其中每一类狭窄中均含有或部分含有前一级较轻度狭窄的血管分支。引起狭窄的斑块有软板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

对于重度以上狭窄的病例, 均进行DSA检查。对于重度狭窄的血管分支与DSA检查结果比对, 有73例相符, 符合率94.8%;对于闭塞的血管分支与DSA检查结果有3例相符, 符合率60%。

3 讨论

3.1 扫描前受检者的准备[3]

冠状动脉CTA扫描的关键是扫描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具体准备包括: (1) 检查前4h禁用固体食物, 尽量多饮水。 (2) 检查前12h内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或食用含有咖啡因类的食物。 (3) 检查前2h不作任何运动, 提前到检查室静坐, 以此稳定心率。 (4) 对于过度紧张的受检者, 在做检查前半小时, 给予口服镇静剂 (安定5mg) 。 (5) 控制好受检者的心率, 要求窦性心率, 最好心率≤70次/分。对于心率>70次/分的受检者, 需在检查前30min, 口服β-受体阻滞剂 (如倍他乐克25~50mg) 。或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2~3d, 把心率控制在≤70次/分后再行检查。最后, 在做检查前5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mg。 (6)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 (如房颤、早搏等) 不宜行此项检查, 建议选择其他检查方法。注意:口服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慢性阻赛性肺疾病与支气管哮喘、低血压 (收缩压<100mm Hg, 舒张压<60mm Hg) 。 (7) 对受检者一定要进行2~3次呼吸训练。

3.2 扫描时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冠状动脉CTA的扫描质量, 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AS螺旋CT扫描仪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时, 要注意一下几点: (1) 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冠状动脉扫描程序。 (2) 执行扫描时一定要流畅、敏捷、快速完成整个扫描过程, 整个扫描时间要尽量缩短, 扫描控制在5min以内, 时间过长, 将导致患者焦虑, 将严重影响检查效果。 (3) 对于体型肥胖的受检者, 当扫描监测时会出现CARE Dose4D提示, 此时应将其前面的选项∨取消。否则将出现严重的后果而导致扫描失败。 (4) 监测点要定在气管分叉水平, 检测圆环要略微远离上腔静脉及肺动脉干, 以免受其影响提前触发扫描序列而导致检查失败。 (5) 碘对比剂使用含碘量大于或等于350mg/d L的剂型, 用量60~75m L, 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 注射速度5m L/s, 注射生理盐水30~50m L, 注射速度5m L/s。

3.3 冠状动脉分析方法

首先选择符合进行冠状动脉重建要求的期相, 轴位显示其血管断面无放射状伪影的期相符合重建要求。然后, 根据所选择的期相使用Circulation进行冠状动脉的重建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VRT重建; (2) CORE-Tree重建; (3) 进行MPR或CPR重建, 并且结合轴位分析来判定血管是否狭窄、狭窄的程度 (百分比) 、导致狭窄的斑块性质; (4) 确定狭窄分级:根据分析得出冠状动脉狭窄的百分比与上述的5级分级标准对比, 以此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5) 根据心脏平扫数据, 使用Ca Scoring软件进行钙化积分分析 (Agaston积分法) [4]。

3.4 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意义

心脏CT血管造影技术既冠状动脉CTA技术, 是随着多排螺旋CT的诞生及发展而出现并逐渐成熟起来的无创性心脏血管检查技术。冠状动脉CTA对于血管狭窄的判定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高的优点, 该项检查技术无创伤、患者容易接受, 而且检查费用低, 在检查方面某种程度上有逐渐取代传统DSA的趋势。冠状动脉CTA对于形成血管狭窄的斑块的性质的分析是传统DSA所不能做到的。因此, 在心脏临床应用方面, 冠状动脉CTA检查技术是一项传统DSA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诊断检查技术。除此之外, 冠状动脉CTA检查, 除了对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判定以外, 对于心脏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均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所以, 冠状动脉CTA技术在心脏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心脏临床中必将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操作手册[R].德国西门子公司, 2010:11.

[2]杨帆, 吕吉元.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脏血管病杂志, 2011, 9 (5) :637-638.

[3]戴汝平, 高建华.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8.

[4]Robert P.Cardiac CT Angiography Manual[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8.

心脏冠状动脉 篇2

a 前间壁

b 下侧壁

c 高侧壁

d 后间壁

e 前壁

c

2.引起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闭塞的冠状动脉分支是

a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b 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c 左冠状动脉主干

d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e 右冠状动脉右室前支

a

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死亡主要由于

a 心力衰竭

b 心源性休克

c 心律失常

d 心脏破裂

e 脑栓塞

c

4.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 主动脉瓣狭窄

b 心肌肥厚

c 严重贫血

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

5.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见原因是

a 右冠状动脉病变

b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c 左冠状动脉前壁支

d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e 以上都不是

a

6.引起心肌病变的各种病因中,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是

a 原发性心肌病

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 病毒性心肌炎

d 风湿性心肌炎

e 中毒性心肌炎

b

7.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是哪一类

a 肾动脉

b 肠系膜动脉

c 冠状动脉

d 脑动脉

e 下肢动脉

c

8.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组织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需要

a 2~3周

b 4~5周

c 6~8周

d 9~10周

e 11~12周

c

9.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前区收缩期喀喇音及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是由于

a 心力衰竭

b 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c 二尖瓣脱垂

d 室间隔穿孔

e 心肌硬化

c

10.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 心尖区

b 心前区向左上臂放散

c 胸骨下段后

d 胸骨上、中段后

e 剑突下

d

11.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

a 体温升高

b 血沉增快

c 血清酶增高

d 房性或室性过早搏动

e 乳头肌断裂

d

12.中间综合征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特点是

a 疼痛剧烈

b 持续时间长

c st段下降

d 不出现异常q波

e t波倒置

d

13.诊断典型心绞痛,下列哪项最有特征

a 胸痛多在夜间发作

b 胸痛发作多在15分钟以上

c 持续左前胸憋闷感

d 疼痛时心电图示st段抬高

e 含硝酸甘油5分钟内疼痛消失

e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 怎么复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生理学模拟题和答案

★ 与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俱进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妇产科学/儿科学模拟题和答案

心脏冠状动脉 篇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

本病發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少数可早发于320多岁,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在绝经以后,冠心病的发生率迅速增长。

长期精神紧张,从事脑力劳动,高血压、高脂血、吸烟、糖尿病、肥胖均为危险因素,应引起注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国不同。欧美国家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比亚洲高。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本病病程进展缓慢但后果严重,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有关本病的研究西医已经历了百余年,但仍有许多问题为能阐明,临床疗效亦不十分理想,而中药在预防、治疗本病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但是如何更为合理的选方用药,却十分棘手。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明确中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及其相关病变的机理,以便随症选用,显得的极为重要。

笔者现将有关作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用中药列出,共临床医师参考(见表1)。表中(+) 者,表示有作用,(++) 者表示有较强作用,其强弱主要指本药效之间的比较,而不是药物间的相互比较。

从表可以看出,有些中药如红花、丹参、三七、当归、川芎等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药理作用广泛,故临床上宜重用、多用;有些中药如丹皮、白、等的治疗作用单一,故多与它药配伍应用;而有些中药如附子虽然有较好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也较大,故应严格按标准用法用量使用,不可过量。

1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功

(记者葛云峰 特约记者焦晓宁 通讯员陈锐)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实施了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非血缘联合移植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47岁的朱某3年前患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没有找到与其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根据朱某病情,如果单纯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其面临的免疫反应将会特别大;如果不及时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朱某病情危及生命。

心脏冠状动脉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收集该院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例82例,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24例, 年龄分布为56~72岁, 平均年龄为 (64±3.4) 岁。其中单支病变43例, 双支病变21例, 三支病变18例, 合并风湿性瓣膜病32例、缺血性瓣膜病34例、退行性瓣膜病16例。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II级22例、III级32例、Ⅳ级21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43例、糖尿病31例、室性心律失常2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6例、慢性阻塞性肺通气障碍疾病14例、脑血管病史11例、高血脂病例47例。

1.2 手术方法

胸部正中切口, 在全麻下、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 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或者左右动脉开口直接灌注4:1含血高钾停跳液, 经右上肺静脉放置左室引流管, 完成静脉桥的远端吻合。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后临时钳夹, 之后行瓣膜置换术。搭桥数目为 (2.5±0.24) /人, 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4例、主动脉置换术21例, 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17例, 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3例。运用机械瓣膜54例、生物瓣膜28例。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同时开放左乳内动脉钳后, 心脏复跳78例 (95.1%) 。应用侧壁钳完成静脉桥的近端吻合。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取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分析

对于82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病人相关心脏功能状态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 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LVD A-P) 、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 (LAS A-P) 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 , 而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也降低 (P<0.05) 。见表1。

2.2 术后相关并发症症情况分析

82例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分析结果发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症3例、肝功能不全2例、肾功能不全4例、肺功能不全5例、胸腔积液12例、二次开胸2例、死亡2例。见表2。

3 讨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为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但是相比于单纯二尖瓣或者主动脉瓣膜置换以及成形术, 或者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同期联合手术的手术时间长、心肌缺血时间长、术后过程复杂, 其危险系数显著增加[4]。近年来多数临床病例报道研究表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是冠状动脉移植术的临床独立风险因素[5], 朱佳龙等[6]学者报道其联合手术的术后死亡率为3.5%~5.5%。该研究重在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进行冠心病手术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通过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该院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 分析后发现, 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LVD A-P) 、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 (LAS A-P) 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 , 提示同期手术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 但左室射血分数同时下降, 主要考虑同期手术对于患者各个器官的创伤较大, LVEF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7], Kadric N等[8]研究者在回顾性分析了70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诊治资料后发现, 主动脉根部灌注或者左右动脉开口直接灌注4:1含血高钾停跳液, 并按照静脉桥进行灌注, 在右上肺静脉放置左心引流管能显著改善心肌保护效应, 这与本次实验的手术方式一致, 该次同时观察到术后心肌自动回复跳动病例数为78例 (95.1%) , 与张杨杨[9]等学者的结论相似。对于相关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发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症3例、肝功能不全2例、肾功能不全4例、肺功能不全5例、胸腔积液12例、二次开胸2例、死亡2例, Osnabrugge R L等[10]研究者认为, 同期手术术后应及时关注心肺、肝肾、脑等部位的并发症, 注意减少术后心肌耗氧量, 酌情使用强心、缩血管、利尿等血管活性药物, 周维正等[11]学者认为, 同期手术术后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及时进行血透等治疗, 适当补充钾镁等电解质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采用乙胺碘呋酮抑制室性异常起搏。

综上所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具有较为确切的临床有效性, 但应同时完善围手术期准备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佳龙, 侯量, 尹来波, 等.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7) :3827-3828.

[2]蒋艳艳, 薄巧英, 王苏娟.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管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7) :134-135.

[3]杨士伟, 周玉杰.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策略[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 (12) :49-51.

[4]陈磊, 王霄霖, 沈振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心脏瓣膜手术99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4 (4) :507-509.

[5]陈洪晔, 王维, 谭启明, 等.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外科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5) :35-36.

[6]朱佳龙, 侯量, 尹来波, 等.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7) :3827-3828.

[7]颜涛, 钟铿, 韩林, 等.心绞痛预测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价值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 (13) :53-55.

[8]Kadric N, Kabil E, Mujanovic E, 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of Combined Aortic Stenosi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Medical Archives, 2015, 69 (1) :54.

[9]张杨杨, 张蔚然, 张新, 等.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6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 2014 (19) :2262-2264.

[10]Osnabrugge R L, Arnold S V, Reynolds M R, et al.Health Status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at Extreme Surgical Risk[J].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5, 8 (2) :315-323.

心脏冠状动脉 篇5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策略。方法:本次讨论所研讨的17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筛选而出,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判断选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冠脉搭桥术进行治疗。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合并甲减6例,合并甲亢7例,均经药物治疗,12例患者心绞痛消失,另1例甲亢患者心绞痛从IV级降为II级,经PTCA+支架置入术治疗成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甲减患者4例,3例经PTCA+支架置入术治疗成功,另1例广泛前壁心梗死,通过尿激酶溶栓后未通,无介入治疗,患者死于左心衰。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及早采取灌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在经药物治疗稳定甲状腺功能的基础上,行PTCA或者药物治疗。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40-02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冠脉搭桥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合理地选择这些措施进行治疗,并且有国内外指南可供参考,但是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策略与风险,国内并无相关报道,为了探讨出更适合治疗策略,现将17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纳入到分析研讨范围内,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讨论所研讨的17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筛选而出,1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3.57±4.69)岁。经诊断17例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例。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由病史和FT4、FT3 、TSH检查结果来确定,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具体情况,见下表1。

1.2治疗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共13例,均接受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其中甲减6例,均给左旋甲状腺素50~150ug/d,经治疗后6例患者心绞痛均消失。甲亢7例患者,给予丙基硫氧嘧啶300mg/d或甲巯咪唑5mg/d治疗,其中6例心绞痛消失,另1例心绞痛从IV级降为II级,在甲亢治疗期间,白细胞3.2~3.8×109/L,经过住院21d后给予抵克立得250mg/d,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Stend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消失,经过住院1个月后白细胞升到4.0×109/L以上。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患者均合并甲减,3例患者直接PTCA并支架置入,治疗成功且术中、术后无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出现。1例患者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先采用200万尿激酶溶栓后未通,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不适宜CABG或PTCA治疗,结果药物治疗无效,死于左心衰。

2.患者预后

不稳定心绞痛药物在治疗期间,无急诊PTCA病例,但急性期死亡出现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病情稳定后出院,后续随访中,无心绞痛、心肌梗塞住院与死亡。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依据危险分层,尤其高危患者应及早干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治疗原则应充分、早期、持续开通梗塞的相关血管。

3.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行PTCA安全性

相关研究对比了未代替治疗的甲减,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行PTCA的安全性[3],结果表明两组在再狭窄、死亡率、心动过缓、低血压、心衰、胃肠功能紊乱、心肌梗死等方面并没差异,但甲减组的血肿发生率较高一些。我们对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甲减患者直接行PTCA,其效果满意。说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未治疗的甲减,采取直接行PTCA治疗,并不增加风险。

3.2 甲亢的治疗

甲亢时低密脂蛋白水平、血胆固醇低,血流速度加快,抗凝系统的活性高,心梗死。冠心病少见。当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甲亢时,其抗甲亢治疗后,心绞痛可渐渐消失[2]。本次研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甲亢共7例,采取药物治疗后均有效,仅有1例行PTCA治疗,此患者在入院时,表现为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后期干预中未发生不良预后。因甲亢控制时间至少1个月,主张抗血小板、抗凝、抗甲亢、抗缺血同时进行。此外甲亢时,心肌耗氧量会增加,因心动过速会使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供血量减少,易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因此这一点在诊断中需特别注意。

3.3 甲减替代治疗

甲减患者易得冠心病,因甲减使导致心肌代谢低和耗氧量减少,心肌梗和心绞痛并不多见,但甲减替代治疗易诱发心绞痛加重。因而,冠心病合并甲减,在替代治疗上总是小心翼翼。近期的研究表明,甲减足量LT4治疗,可以阻止经冠脉造影证实的病变,甲状腺可以保护粥样硬化的病变[4]。在替代治疗过程出现心绞痛恶化,可采用血运重建的办法如行PTCA,解除冠脉病变,并让病人耐受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冬青.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a5):186-187.

[2]陈武奇.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5):492-495.

[3]欧阳繁.冠心病合并亚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点[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2):171-174.

[4]熊小玲,杜鸣,邵迎新等.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 83-

心脏冠状动脉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5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 男42例、女12例, 年龄52~83岁, 平均年龄 (68.34±1.09) 岁, 病程1~13年, 平均病程 (5.97±0.46) 年。将5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 (27例) 与对照组 (27例) ,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典型性心绞痛,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机能不同, 出现胸痛、胸闷、胸前区不适、心悸等相关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胃肠道表现, 如腹痛等。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时, 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医学检查确诊, 从而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 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1.2.2 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心电图检查是目前应用于确诊此类患者最为常用的临床医学检查技术。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可知, S-T段出现压低现象, 且T波表现为低平, 患者可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双束支传导阻滞。

1.2.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具体给药措施为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口服硝酸甘油 (哈尔滨制药集团生产) , 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滴丸 (天津天士力生产) , 每日给药3次, 每次口服三片, 连续服用四周为宜;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维生素C (天津天士力生产) 给药治疗, 剂量为每日口服3次, 每次0.2 g, 连续治疗4周为宜。观察并记录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硝酸甘油药物用量, 给予统计学分析, 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t检验) ,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附表可知, 研究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硝酸甘油药物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 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 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 临床常称为冠心病, 其发病因素与患者生活环境及遗传相关, 临床特点为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近年来, 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作用下, 冠心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1]。

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抵抗患者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改善体内微循环情况, 对血黏度起到快速降低作用, 有效对血小板聚集现象进行抑制, 增加体内红细胞变形以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最终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情况, 对患者心肌缺血现象进行缓解, 较好的保护患者发生缺血的心肌[2]。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一种, 能够抵抗人体细胞外液的氧化现象, 对患者进行临床冠心病治疗时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

本研究表明, 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 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维生素C给药, 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药量, 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诊学杂志, 2009, 7 (29) :7209-7210.

[2]刘宇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6) :7-8.

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几种常见表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90例,女30例,年龄在44-85岁,平均年龄为(64.5±2.5)岁。所有患者中,有遗传性家族心血管疾病的患者39例,高血压患者81例,糖尿病患者有29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5例,心绞痛患者61例,有高血脂的患者19例。

1.2 临床检查方式

采用美国CE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扫描层厚设置为0.625mm,球管电压设置为120k V,球管螺距设置在0.18-0.22,旋转时间设置为0.40s/转,重建层厚设置在0.625mm。患者取平卧姿势,先进行平扫,自气管分叉下端约12cm处,直扫描至心脏膈面;后进行增强扫描,将18G套管针埋置于肘前静脉内,并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50ml以及碘海醇对比剂,同时,采用示踪法对感兴趣区进行CT值的监测,待CT值至100HU以上5s后,采用自动触发式扫描。后分别将所监测的图像以及数据传送至后期处理工作站,分别对平扫图像、增强扫描图像重现,并完成曲面、多平面重建,以及容积再现等相关处理。

1.3 评价方式

(1)对CT诊断显示的冠脉狭窄情况作总体性分析。(2)对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的几种具体情况分别作统计分析。狭窄程度=(近心端血管的正常直径—狭窄后血管的直径)/近心端血管的正常直径×100%[2],对于诊断与计算结果出现差异的情况,由2名专业医师对所诊断的原始图像进行再度重建,直至得出一致的结果。评价标准:轻度狭窄:血管腔狭窄率在15%-45%;中度脉狭窄:血管腔狭窄率为50%-75%;重度狭窄:血管腔狭窄率为75%-99%;完全闭塞:血管腔的狭窄率为100%[3]。

2 结果

2.1 临床整体诊断结果

经CT诊断并进行图像重建后提示,120例患者中,92例患者的冠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占76.7%。CT图像主要显示为:冠状动脉出现变细或者是显影中断,心影增大,主动脉结增宽,心脏或者向左下增大,或全心性增大,部分患者出现右心室增大。另外,部分CT诊断显示为血管腔狭窄严重的患者,血管腔内阴影明显,且多数患者的冠脉出现程度不同的钙化。

2.2 冠脉狭窄的几种具体表现

CT诊断显示为冠脉狭窄的92例患者中,轻度狭窄32例,占34.8%;中度狭窄40例,占43.5%;重度狭窄16例,占17.4%;完全闭塞4例,占4.3%。(1)轻度狭窄患者:血管腔内阴影较轻,仅4例患者的冠脉出现轻微钙化,占12.5%,造影剂可较为顺利通过,显影较为快速,且造影剂消除较快速。(2)中度狭窄患者:血管腔内阴影相对较重,12例患者的冠脉出现钙化,占30.0%,其中,2例患者冠脉钙化较为明显,占5.0%;造影剂通过速度相对较慢,显影较较慢,且造影剂消除速度较慢。(3)重度狭窄患者:血管腔内阴影明显,多数患者阴影显示为厚重的团状,6例患者的冠脉出现轻微钙化,占37.5%,且4例患者钙化明显,占25.0%;造影剂仅部分可通过,且速度较慢,狭窄远端部位不能全部充盈,显影缓慢,且造影剂消除速度很慢。(4)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内呈现为厚重阴影团,3例患者冠脉出现明显钙化,占75.0%;造影剂不能通过,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的远端部位无血流。

3 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是最为常见的疾病,是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一位的原因。冠脉的中重度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率在近些年出现上升趋势,螺旋CT是一种临床认可的检查方法,由于其是无创性的操作而易于操作,并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所以冠脉病变及诊断中将会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螺旋CT虽然其图像的质量有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会受到心脏运动所产生的伪影,心率的快慢等因素影响,但优点仍非常显著,可细致观测冠状动脉的血管壁情况,可对冠脉的狭窄程度以及整体病变程度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合理确诊提供重要参照价值。

冠状动脉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压迫感、呼吸憋闷、心慌感、乏力、头晕、四肢无力、少气、懒言等,对于出现以上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早行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以明确是否发生冠心病,并借助CT的优势性诊断结果,对冠脉的狭窄程度作出判断,以利于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防止进展和合并严重的病症。

当前CT诊断技术进一步提升,螺旋式立体扫描可在平扫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化的显像,并进行图像重建,对病变部位的情况作出更为立体和全面的显现,利于对病变部位准确诊断,且图像更为清晰,对于出现冠脉狭窄的患者,通过立体化图像,可对病变血管腔内的狭窄情况作出准确的分析,狭窄程度严重患者,立体图像显像中阴影一般更明显,完全闭塞的患者,病变血管腔内则直接呈现为厚重的阴影团块。另外,采用螺旋CT在增强扫描中,通过对造影剂的通过情况进行判断,也可初步对血管腔的狭窄程度作出诊断,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造影剂一般通过速度快,且显像较快;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造影剂一般通过速度较慢,或仅部分通过,同时显像速度较慢;对于血管腔完全闭塞的患者,造影剂则无法通过,CT检查中会提示无血流灌注[4]。

本文所选的120例患者即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结果显示92例(76.7%)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冠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2例(34.8%),中度狭窄40例(43.5%),重度狭窄16例(17.4%),完全闭塞4例(4.3%);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CT显像存在明显差异性,同时CT诊断还显示,狭窄程度严重患者,出现钙化的程度相对更为严重,可为临床诊断冠脉狭窄情况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

总之,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因狭窄程度不同存在差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可通过CT诊断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较准确诊断,并合理开展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几种常见表现,为临床合理诊断冠脉狭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冠脉狭窄情况的监测,分析整体检测情况,统计不同冠脉狭窄的诊断情况,并作具体分析。结果 92例(76.7%)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冠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2例(34.8%),中度狭窄40例(43.5%),重度狭窄16例(17.4%),完全闭塞4例(4.3%);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CT显像存在明显差异性,狭窄程度严重者,钙化发生率更高,且钙化更严重。结论 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因狭窄程度不同存在差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可通过CT诊断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较准确诊断,并根据狭窄程度,合理开展治疗。

关键词: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

参考文献

[1]张刚.双源CT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研究[D].2010.

[2]曾庆玉,邸杰,祖德贵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07):1413-1417.

[3]方向明,陈宏伟,鲍健等.无心率(律)控制下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04):54-56.

心脏冠状动脉 篇8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脏复苏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最危险的急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导致的原发性心脏骤停, 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心肺复苏的机会较多, 抢救成功率较高[1]。2001年6月至2008年8月间我院内科抢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骤停患者19例, 现将抢救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9例, 男12例, 女7例, 年龄46~85岁,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 急性下、后壁心机梗死4例, 急性前壁非Q波心肌梗死2例, 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 心脏骤停时其中12例为心室纤颤 (VF) , 6例为心肌电-机械分离, 1例为心电静止。

2 心脏复苏及用药

胸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 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 同时建立静脉给药通路, 电击除颤。室颤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mg, 若无效立即给予200~300ws电击除颤, 仍不奏效即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再次注射后, 300~360ws重复电击除颤, 若心电监护为细颤, 给予肾上腺素1~2mg静注, 变为粗颤后, 重复电击复律, 心电监护若为心电静止, 即给予肾上腺素1~2mg静注, 若无效, 3~5min后剂量加倍, 若心搏仍不恢复, 重复2~3次, 总剂量一般不超过12~15mg, 同时, 间断应用阿托品0.5~1.0mg静注, 若复苏后为窦缓或缓慢的室性或结性逸搏律, 则予5%葡萄糖液500m L+异丙肾上腺素0.5~1.0mg静脉点滴, 心肺复苏进行10~15 mi n后, 给5%碳酸氢钠0.5~1.0 m L/k g静注。

3 结果

早期组17例中, 11例 (15例次) 室颤除颤成功, 心跳呼吸恢复, 脑复苏成功。6例心肌电-机械分离心肺复苏失败。晚期组2例均为室颤 (细颤) , 1例心肺复苏成功, 但脑复苏失败。

4 讨论

心脏骤停诊断有几要素: (1) 心室颤动或扑动, 心电图示Vf。 (2) 心脏停跳、心电图示直线。 (3) 心肌电机械分离, 心电图示宽大Q RS。心肌无有效的机械收缩, 出现以下症状:昏厥, 呼吸断续, 呈叹息样, 以后停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脉搏触不到, 血压测不出,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均符合以上所述心脏骤停诊断要素, 心电图上虽有宽而畸形、频率较慢、较为完整的QRS波群, 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 亦成为深度心血管性虚脱。常常由于广泛的心肌损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破裂、心包填塞或大量血容量丢失所致, 本组6例中其中2例为急性下、后壁及前壁透壁心肌梗死病人, 1例错过了溶栓时机, 另1例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未成功, 分别于住院第6天及第7天患者排便及情绪激动后突然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急查心电图示室性及结性逸搏心律, 给予阿托品1mg静推后为窦性心动过速, 但心音听不到, 未触及大动脉搏动, CPR未能成功, 考虑心脏破裂可能性较大。另1例为发作性胸闷、大汗、晕厥病人, 入院后症状缓解, 心电图正常, 入院6h后去厕所时突然晕厥, 心音听不到, 即给予CPR, 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Ⅰ、Ⅱ、Ⅲ、a VF、a VL、V1-V 6 S T段抬高, 考虑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给予升压, 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 1h后心电图呈直线, CPR失败, 考虑可能为广泛心肌缺血, 导致心肌晕厥 (心肌顿抑) , 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我们体会心肌电-机械分离CPR成功率低。

发病后及时就诊及时救治:心脏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为发生后4h之内, 被称为黄金时间。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脏复苏。如果其心脏骤停发生在运送患者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则生命无力挽回。心电监护是发现病人心电异常的最早且准确的手段, 早于症状的发生, 为抢救病人提前时间, 使抢救的黄金时间得以利用, 所以对于心脏病人, 尤其是重症、高危心脏病人, 抢救时尽早行心电监护, 它与抢救药物同等重要[2]。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该病人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基层医院, 在没有体外起搏, 没有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条件下, 在药物和电除颤不能使心脏复跳情况下, 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是保持心脏供血给全身器官组织的唯一外力, 他保证了周围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 也保证了生命的延续, 否则器官组织会因心脏射血终止而损害, 死亡。

药物治疗:心脏内药物注射因其有可致气胸、冠状动脉损伤、心肌撕裂、血性心包、心肌坏死、顽固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不常作为抢救心脏骤停的首选措施, 但是心脏骤停后, 血液循环停止, 或在胸外心脏按压下血流缓慢, 药物很难在所需时间内到达心脏, 此时反复静脉注射药物, 由于缺乏运输药物的血液动力, 或血液循环缓慢, 药物无效或效果欠佳, 心脏内药物注射, 能够使药物快速直接到达靶位, 而迅速起效, 所以在抢救心脏骤停时, 心脏内注射药物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早期应用的抢救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志宏.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44 (7) .

心脏冠状动脉 篇9

1 临床资料

本报道174例患者中, 男性96例, 女性78例, 年龄在54~78岁, 平均61岁, 其中伴发高血压78例, 脑血管疾病70例, 病史均在3年以上。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护士要做到热情、和谐、亲切。通过与患者谈心、沟通, 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耐心讲解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 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 让患者建立起对医师、护士的信赖, 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快适应医疗护理要求, 尽早从焦虑状态解脱, 为治疗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护士不仅要技术熟练, 与医师配合默契, 有条不紊地按医嘱及时应用镇静剂、止痛药等, 还应该主动介绍周围的环境, 取得患者的信任。用诚挚的语言, 通过暗示、说服、诱导等方法, 给患者以亲切的安慰, 让患者学会放松,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消除恐惧的心理状态。

2.2 疼痛发作时的护理

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 视环境可采用坐位或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多感到紧张、焦虑, 故在护理患者时应态度镇定、和蔼, 并及时听取患者主诉, 积极处理, 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外用贴剂或静滴。使用中不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并应告知患者 (如头痛、低血压、面色潮红、眩晕等) 。贴剂应每日更换, 静滴硝酸甘油速度不能过快。

2.3 饮食护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 减少动物性脂肪 (猪油、肥肉、牛油等) 及高胆固醇 (如蛋黄、动物内脏、坚果类食品等) 食物的摄取, 多摄取高纤维食物 (如青菜、水果等) , 以减少诱发因素, 同时应少食多餐, 切忌暴饮暴食。保持排便通畅, 嘱患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如开塞露、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 , 甚至可在便前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 以减轻心脏负担, 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3 出院指导

3.1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保证睡眠充足, 精神要轻松,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避免激动。

3.2 适当做力所能及的运动, 运动量要循序渐进, 适可而止并持之以恒。运动量要按本人实际情况而定。不宜做过量及过激烈的运动。运动不能令身体感到不适, 特别是出现心绞痛时, 常表示运动量已过度, 只能是慢跑、太极拳、散步等运动量不大的运动及参加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 心脏病患者以晚上或下午运动为好[2]。

3.3 肥胖者要减肥, 尽量少吃脂肪类食物及高糖、高热量饮品, 多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少吃含胆固醇多的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类食物。

3.4 不吸烟, 少喝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者应下决心彻底戒除。

3.5 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检查, 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应控制血压及血糖, 血脂高者要控制血脂水平。告知患者如心绞痛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 应立即由家属护送到医院就诊, 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3.6 常备一些应急药物如硝酸甘油类药, 以备心绞痛发作时用, 备硝酸甘油、消心痛、硝酸甘油气雾剂等, 在打算做一些较消耗体力或精神的活动时可先含服硝酸异山梨醇酯 (消心痛) 1片以确保安全。

3.7 冠心病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含膳食纤维高的蔬菜和水果, 防止便秘。

3.8 按时服药, 定期复诊。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

参考文献

[1]许培玲, 吕辉文.老年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9) :7209-7210.

心脏冠状动脉 篇10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肺动脉高压(PAH)是先天性心脏病(CHD)最常见的并发症,以肺血管床的进行性闭塞为主要特征,是围术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旦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临床处理就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2]。尽早手术是彻底纠正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我院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2~52岁,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15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房间隔缺损3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l例。全组病例中按MPAP标准,中度肺高压8例,重度肺高压4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7例。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1~96mmHg,心前区可触及震颤4例,有典型杂音者7例,杂音不典型12例。术前血氧饱和度(Sa02)75%~95%。

术前准备:19例均行常规心脏手术前检查,术前经1~3周的准备,包括氧疗,控制肺部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肺血管等治疗,对营养不良及贫血患者增加营养,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衰者积极抗感染及抗心衰治疗。对于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者,经外周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 20μg/日,2周。

手术指征[3]:无静息紫绀,心前区可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左室大;胸部X线片显示肺血多,心影不小;心脏超声示:肺动脉收缩压/体循环收缩压值不大于1.0,左向右分流的流速、心动周期中所占时相、估测的分流量等均不低于右向左分流;股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SaO2≥90%。对于经吸氧、扩血管药物等治疗后能达到上述水平者仍可考虑手术,本组19例全部符合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全组麻醉时予以适当过度通气, 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麻醉诱导前常规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体外循环采用中度血液稀释,HCT在20%~25%。13例使用膜肺,6例使用鼓泡氧合器,冷血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室间隔缺损根据缺损部位采用右房、肺动脉或右房肺动脉联合切口予以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予以缝闭,部分心内膜垫缺损予以修补缺损并二、三尖瓣成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前游离结扎或转流后切开肺动脉缝闭。

术后处理:对于术前已有房室传导阻滞、术中心率缓慢或心律不稳定者,在关胸前留置临时起搏电极。适当延长呼吸机的使用时间,保持呼吸畅通。拔管时考虑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撤机后如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及时再次呼吸机辅助呼吸。

结 果

无1例死亡,3例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肺动脉漂浮导管泵入前列腺素E1和米力农,肺动脉高压得到控制,经积极处理痊愈。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恢复顺利,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1年,心功能明显改善。

讨 论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心悸和乏力,口唇青紫。肺动脉高压确診依靠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心导管检查可直接测得管腔内压力及血液动力学情况,其所测定的肺动脉压力被视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手术前如何评价肺血管的可复性程度,准确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是心脏外科治疗中的难点。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处理非常重要。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多数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及心功能不全,术前应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应用强心利尿等药物控制心衰。术后早期应在监护室内行带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药物充分镇静,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呼吸机应用高频率、低潮气量,使患者过度通气,保持PCO2在30mmHg以下,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拍背轻柔快速吸痰。对于肺动脉高压手术指征明确者可积极手术,若考虑为梗阻型肺高压,应禁忌手术。本组资料中,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无1例死亡。

总之,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很常见,只有对这些患者术前进行仔细评估,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制定合理的方案,才能提高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范文斌,乔建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J].罕少疾病杂志,2009,16(1):42-45.

2 汪曾炜,刘维家,张宝仁.心脏外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47-864.

心脏冠状动脉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T增强扫描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 男60例, 女20例, 年龄35岁~79岁, 平均年龄58岁。患者行CT检查的主要原因是:有明显的胸痛症状,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以及已明确的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术后病情变化及随访者, 不愿意接受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

1.2 方法

1.2.1 设备与材料

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 64排螺旋CT。注射系统为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增强注射器造影剂针筒以及20G静脉留置针。对比剂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370 mg碘普罗胺 (优维显) 100 m L, 所用剂量70 m L。

1.2.2 扫描前的护理

(1) 患者评估:在行冠状动脉检查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 嘱其提前4 h~6 h禁食, 扫描前12 h大量饮水, 至少术前3 h开始输液。详细询问是否为过敏体质, 有无碘过敏史、碘对比剂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无肾损伤患者, 术前至少48 h停止服用双胍类药物 (避免引起乳酸酸中毒) 等。 (2) 心理护理:当下比较年轻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白领中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 因为他们工作压力大, 体育锻炼少,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代谢综合征的产生。他们心理负担最重, 通常认为有一些身体的不适就是患冠心病了。对于这种情况, 医护人员首先应向其讲明进行增强扫描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消除患者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增强扫描, 促进诊断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 还应向其讲明运用造影剂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士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相关的禁忌证, 同时制订完善的配套抢救措施, 防止发生意外, 建立健全医疗风险救护制度, 有效降低在检查中医疗风险的发生。 (3) 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参加检查的患者讲述对比剂的作用、禁忌证、过敏反应比率, 告知使用对比剂后可能出现的症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碘对比剂使用患者知情同意书”。

1.2.3 扫描中的护理

(1) 冠状动脉扫描对心率的要求:行检查前要求患者心率不得高于70次/min。心率高者, 可使用降心率药物, 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 可舌下含服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25.0~50.0 mg, 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使用前一定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心源性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低血压。不可给予心率<45次/min, P-Q间期>0.24 s或收缩压<100 mm Hg的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于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和心房纤颤者, 建议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以稳定心率[1]。扫描前行心电监护, 视时机成熟开始扫描。 (2) 屏气训练:和患者充分沟通, 使其理解屏气对整个检查的重要性, 掌握要领, 告之平静呼吸, 每次屏气的幅度保持一致。观察每次屏气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有心律失常出现早搏时, 观察早搏有无规律性, 抓住时机进行扫描。 (3) 硝酸甘油的使用:硝酸甘油的作用是使冠状动脉血管扩张4.0%~13.5%[2], 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有无硝酸甘油的禁忌证:如禁止用于严重贫血、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缓、颅内压升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者。方法是在扫描5 min前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片剂。注意使用前参考药品说明书。 (4) 体位:扫描时嘱患者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床上, 头先进, 手臂放在头部利于穿刺的舒适位置, 连接好心电监护仪, 如因天气寒冷或干燥等因素可使用生理盐水擦拭帮助连接, 连接成功后密切观察心率变化并嘱患者一定要屏气成功。 (5) 为使患者减少辐射剂量, 扫描前将非扫描部位用铅衣遮盖。 (6) 对比剂的使用:a) 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时, 选用双筒高压注射器, 用70 m L对比剂 (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如370 mg优维显) , 4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 速度为⒌0 m L/s。b) 在冬季, 由于室温过低, 而药物黏度较大, 注射前抽取药液后将针筒加热至体温, 可使药液发挥最佳效果;c) 选前臂的大静脉, 为防止产生伪影, 以选右上臂为佳。穿刺成功固定后, 将患者穿刺手臂伸直, 置于头部舒适部位, 告知患者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大, 在注射过程中有全身短暂性发热属正常, 如果有其他不适或对比剂外渗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1.2.4 扫描后的护理

(1) 扫描结束后为患者拔针并按压穿刺部位, 告之多饮水以利于药物排泄。留观30 min, 以防止迟发性反应的发生。 (2) 对比剂过敏反应及抢救措施:检查室要备有急救设备与药物, 如:血压计、氧气, 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苯海拉明等。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 如: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和急救药物的剂量与方法。根据造影剂毒副反应的轻重程度和表现, 立即进行治疗或抢救[3]。 (1) 轻度不良反应:打喷嚏、咳嗽、恶心、一过性胸痛、全身发热、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瘙痒等, 应立即停止注射, 低流量吸氧, 抗过敏治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肌肉注射异丙嗪25 mg,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30 min~60 min, 如无好转按重度过敏反应处理。 (2) 重度不良反应: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给予高流量吸氧,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 mg, 可重复使用, 必要时气管插管。血压下降: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 mg, 可必要时3 min~5 min后重复使用, 总量不超过3 mg。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使患者下肢抬高, 氧气面罩给氧 (6~10 L/min) , 静脉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过敏样反应给予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5~50 mg。惊厥、抽搐静脉注射地西泮5~10 mg。 (3) 碘对比剂外渗及处理: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较大的血管, 如肘前或前臂的大静脉, 尽量避开手背、脚踝和脚背的静脉, 穿刺后检查回血并固定好针头。对轻度外渗注意观察, 必要时局部冷湿敷;中重度外渗抬高患肢, 用50%硫酸镁, 24 h内保湿冷敷;24 h后湿热敷, 也可局部湿敷0.05%的地塞米松;严重外渗:在上述外用药的基础上再口服地塞米松5 mg/次, 3次/d, 连服3 d。

2 结果

80例参加检查的患者中, 78例心率在70次/min以下;3例失败, 其中2例心率不齐出现早搏, 1例屏气欠佳。

3 讨论

在64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增强扫描中, 心率的控制、屏气及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抢救是检查中的三大要素。做好此项检查, 要求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 努力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减轻其对增强扫描的心理恐惧与不安, 积极配合检查。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使血压、血糖、血脂保持正常。与此同时, 护士还应做好检查前后的各项工作, 确保每一工作环节的落实与效果, 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协作组.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 (1) :9-17.

[2]王柏林, 苗英, 邱金海, 等.含服硝酸甘油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的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 (13) 1251-1254.

上一篇:免耕技术下一篇:协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