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2024-08-29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精选10篇)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1

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该诊断方式低估了冠脉病变程度。血管内超声则可准确对冠脉管腔大小、病变狭窄程度等进行测量, 且可清晰地观察斑块形态、性质等, 并可系统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 将其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中可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因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为了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价值, 我院对收治的2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行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 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且22例患者均无血管内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禁忌证;排除近期有大手术史、合并脑出血症状、有消化道出血病史、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瓣膜病变等疾病的患者。其中男15例, 女7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5岁, 最大年龄为78岁, 平均年龄 (57.6±2.6) 岁;合并症: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6例合并高血脂, 5例合并糖尿病。

1.2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数字减影血管影机 (DSA) 下取右股动脉作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 局麻后自穿刺点置入造影导管, 分别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部位, 并注射造影剂。对血管直径狭窄率、狭窄病变的长度及面积狭窄率以定量血管造影分析法为依据进行计算。

血管内超声检查:利用血管内超声成像仪进行检查, 导管选用相控阵式, 选用外径为2.9F的探头, 探头频率应设置为30 MHz, 景深直径应为10 mm。在引导钢丝的引导下将超声导管置于被检冠脉远端, 然后在撤除的同时进行超声检测, 并对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及总截面积进行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共30处冠脉血管段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30处血管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 而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则显示17处血管段需行手术干预;且两种检测方式检查结果显示病变血管直径及直径狭窄率有较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其主要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断, 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所造成的心脏病[2]。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尤其是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老年人口的增多,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 及时明确诊断,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该诊断方式可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对造影剂充填的冠状动脉进行观察, 从而可间接对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然而其因受投射角度等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充分对病变部位进行明确, 难以充分判断病变部位在腔内或腔外的具体部位, 且该诊断方式在测量血管腔直径及截面积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极易产生误差, 从而难以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另外, 该诊断方式在判断斑块的结构性质及危险程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4]。因此, 为有效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血管内超声是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另一种方式, 其相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多优点: (1) 该诊断方式通常不受投射角度的限制, 可对血管进行全方位的横截面成像; (2) 该检查方式可通过超声探头对血管内情况进行直接、清晰的了解; (3) 该检查方式可有效对斑块组织特征、大小、厚度及病变范围进行观察, 并可评估斑块的危险程度。因此, 将其应用于冠心病的检查中必可取的良好得效果。

本组22例患者中共30处冠脉血管段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30处血管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 而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则显示17处血管段需行手术干预;且两种检测方式检查结果显示病变血管直径及直径狭窄率有较大差异 (P<0.05) 。说明对于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症状、但伴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 应进一步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确保及早发现冠心病,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2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共30处冠脉血管段行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30处血管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 而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则显示17处血管段需行手术干预;且两种检测方式检查结果显示病变血管直径及直径狭窄率有较大差异 (P<0.05) 。结论 对于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症状、但伴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 应进一步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确保及早发现冠心病, 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关键词:冠心病,诊断,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术

参考文献

[1]王小琳, 罗仕兰, 徐钦, 等.双模式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的研究[J].重庆医学, 2014, 43 (16) :2101-2103.

[2]王誉诺, 伍珩, 李毅,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13 04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药物治疗的特点[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 13 (6) :416-421.

[3]田树平, 李春平, 吴芳, 等.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 (3) :255-260.

[4]问慧娟, 李亚芹, 崔玉英, 等.冠心病介入术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的关系[J].重庆医学, 2014, 43 (20) :2545-2547.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54-02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准确地判断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范围,还可以通过指出受损害血管数及受损心肌的范围,准确地判断预后[1]。医学界称其为“金标准”。 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已成为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的重要方法[2,3]。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活动不受严格限制等优点。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减少护理工作量。先将我院对78例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29~83岁,平均年龄55.32岁。其中还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2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其他疾病9例。均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穿刺部位为右侧桡动脉。

1.2 方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将导管经上肢桡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造影结束后立即拔除动脉鞘管,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天津怡美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灭菌用品)壓迫穿刺处止血。腕部制动4-6小时,术后患者即可步行或轮椅返回病房。 术后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护理。

2 结果

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完善的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措施,取得可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本组患者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认识,不了解诊疗程序,思想负担重,害怕手术痛苦及严重并发症等。容易产生紧张、恐惧与焦虑情绪,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解释,为患者讲解造影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请术后康复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调节情绪配合手术。

3.1.2 术前准备: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做抗生素和碘过敏试验。术前一天做好双侧手掌至腕关节10cm处清洁、备皮,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术前日晚保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可口服安定,术前禁食4~6小时,配合医生行ALLen试验[4],即术者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后,嘱患者做握拳和放松动作10次至手掌变苍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为试验阳性,是桡动脉穿刺的适应证。注意的是患者松拳时不要过度松开,以免影响血循环的观察。跟换床单元,由平车送入导管室。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患者取平卧位休息,12小时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情况。止血过程中患者术侧上肢略抬高,避免剧烈活动。术后腕部平直制动4-6小时。,48小时禁止术肢测血压、采血、静脉输液。观察穿刺处有无疼痛,渗血,出血,皮下血肿。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和术侧肢端皮温,色泽,感觉,甲床颜色,手指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和生命体征,重视个体化指导,对防止术后出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5]。 可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协助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除

3.2.2 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术后2 h 后,未见出血及皮下血肿松解螺旋手柄半圈, 以后每2 h后再次 松解螺旋手柄一次,以不出血或出现血肿为原则,一般6小时后确定局部无出血征象可拆除动脉压迫止血器。如在松解过程中发生渗血情况,可拧紧螺旋手柄从新加压止血,对年龄偏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可给予低压维持压迫止血, 6h~12 h 后解除止血器,予无菌纱布保护创面,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3 心理护理:由于术侧肢体有肿胀疼痛等原因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从而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把握好技巧和时机进行心理疏导。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桡动脉狭窄或闭塞预防和护理:该并发症是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严重并发症之一[6]。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术中血栓及术后止血时用力不当,压迫止血时尽量缩短完全阻断血流的时间,尽早使桡动脉血流再开通,可能有助于降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7]。因此应严密观察伤口情况,按时松取动脉压迫止血器,密切观桡动脉搏动情况和术侧肢端皮温,色泽,感觉,甲床颜色,手指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

4.2 心脏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急性闭塞,冠状动脉夹层等。由于导管在冠状动脉内刺激引起。因此应密切观察心电示波上心率及心律的变化,注意间期及P波与R波的形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3 出血及皮下血肿:由于术中血管损伤,抗凝药物使用,术后压迫时间不够或动脉压迫止血器压力及压迫位置不正却所致,因严密观察伤口情况,正确合理松解动脉压迫止血器。

5 术后宣教

对于冠状动脉无病变患者,可以在造影的次日上午出院回家。确诊冠心病患者,指导患者应积极遵医进行合理治疗,尽量保持良好心情,改善生活方式,注意生活细节,促进身心休息,合理选择饮食,坚持低盐、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食物,禁油炸、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以选择低胆固醇食物,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易发因素,戒烟,戒酒,避免寒冷,情绪激动,饱餐,过度劳累等。

参考文献:

[1] 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

[2] Louvayd Y,Pezzano M. Coronary angiography by a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easibility learning curve one operators experience. Arch Mal Coeur Vaiss,1998,91(2):209-215.

[3] Campeau L.Percutaneous radial artery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Cathet Cardiovase Diagn,1999,16(1):3-7.

[4] 乔树宾,高润霖,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和支架术[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增):63-64

[5] 罗旭芬.马柳英.屈平英.3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8,21(4):819-820.

[6] 虞准,罗颖,廖志勇,等.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60例.实用医学杂志, 2006, (17):165-166.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82例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排除慢性感染、慢性肝肾功能损害和结缔组织疾病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 (1) 老年组 (≥60岁) 42例:男34例, 女8例;年龄61~80岁, 平均 (72.5±3.3) 岁。 (2) 非老年组 (<60岁) 40例:男23例, 女17例;年龄36~59岁, 平均 (51.0±5.2)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CAG采用Judkin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入路, 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投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冠脉直径狭窄≥50%者, 判定为冠心病阳性;直径狭窄<50%为轻度狭窄;50%~74%为中度狭窄;75%~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 、左旋支 (LCX) 和右冠状动脉 (RCA) 3支冠状动脉的最大狭窄程度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指标。左主干病变 (LM) 归入三支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 (1) 1支多处病变; (2) 病变长度≥2 cm; (3) 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呈松散弹簧状。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为弥漫性血管病变。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

老年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和有家族史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 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5) 。两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见表1。

2.2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比较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29例 (69.0%) , 其中, 男24例, 女5例。非老年组20例 (50.0%) , 其中, 男14例, 女6例。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0.05) 。

吸烟定义为每天吸烟≥1支, 连续吸烟1年以上;阳性家族史指一级亲属中有患冠心病者

2.3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及病变部位比较

非老年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 而老年组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 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0.05) 。见表2。

2.4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0.05) 。两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低氧引起的心脏病[2,3,4,5,6]。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CAG是显示冠脉解剖及病理改变最重要、最可靠的方法[7]。CAG通过上肢或下肢动脉血管进入导管, 至冠状动脉后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观察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 使病变一目了然。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绝经为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 老年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和有家族史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 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5) 。两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 提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具有相同的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 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本研究中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29例 (69.0%) , 其中, 男24例, 女5例;非老年组20例 (50.0%) , 其中, 男14例, 女6例。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提示男性为非老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老年组男性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与女性无显著性差异, 而非老年组女性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 (P<0.05) , 提示高龄女性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高与绝经有关。研究表明, 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内源性性激素变化有关[8,9,10]。雌激素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各种损伤引起的血管内膜增殖、调整血脂、抑制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因此, 女性绝经前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比男性出现晚, 冠心病发病率比男性低。

本研究显示, 非老年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 而老年组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0.05) , 可能与老年冠心病病史长、冠状动脉损伤严重有关。

综上所述,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临床上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并考虑为冠心病的患者, 应尽早做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及评估患者疾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在嘉, 高润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77-48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67-1368.

[3]关欣, 王晓梅, 赵玉芳, 等.谈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观察及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0) :88-89.

[4]吕树铮.冠心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5) :13, 34.

[5]宋秀萍, 张军英.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11) :89.

[6]黄辉女.心电图正常的3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7) :101.

[7]郭涛.临床特殊检查[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207.

[8]郭永和, 张维君, 周玉杰, 等.冠脉造影心血管病变危险因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 (5) :415-418.

[9]袁托亚, 王悦喜, 任保军.糖尿病病人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5, 5 (4) :25-26.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4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结合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穿刺是CAG的又一理想途径。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出现焦虑、尿潴留、造影剂滞留时间过长,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

1 術前护理

1.1 术前指导:术前做好各种检查,检测血常规,出凝血功能,肝肾功等,常规服用抗凝药物,手术日暂停低分子肝素注射一次,做碘过敏试验,训练床上大小便,检查桡动脉搏动情况,避免在术肢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床边备好氧气,监护仪,抢救药品等。

1.2 心理护理:患者通常对介入手术的治疗方法不了解,均会残生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虑等心理反应,为了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及心理承受及接受能力,才去不同的宣教方法,解释桡动脉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优点等,使患者及情绪稳定,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3 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做好双侧手掌及腕关节上10cm的皮肤清洁,修剪指甲。为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后行股动脉穿刺,腹股沟处也需备皮。

1.4 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判断手部血液循环情况,以免发生手部缺血性损伤或者坏死,阴性者为佳。

2 术后护理

2.1 活动与体位:患者术后平卧,术肢抬高8-10cm,腕部制动,保持腕关节伸直,取患者舒适体位。如不能平卧的患者,术侧肢体应抬高至心脏水平,保持腕关节制动,以减少肿胀及出血。

2.2 进食与饮水: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不宜过饱。指导患者术后4小时内饮水1500ml,确保三小时内尿量达1000ml以上,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减轻造影剂都肾脏的损害。患者如出现接尿困难,要及时解决,必要时行保留导尿术。

2.3 病情观察:遵嘱于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等情况,注意病人的神志,精神状况,告知患者出现胸部疼痛的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4 术侧肢体的护理:桡动脉压迫器加压包扎止血过程中,观察穿刺处的辅料清洁情况,术侧肢体有无肿胀,手部皮肤颜色,温度,色泽,桡动脉搏动是否正常,密切观察穿刺处部位有无渗血或者皮下血肿。如果出现皮肤颜色异常,肢体出现肿胀,麻木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常规术后2h根据伤口情况,开始进行伤口减压,以后每隔2h逐渐增加放松的程度。6h后拆除桡动脉压迫器,减压结束。每次减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和手部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血液循环情况。

3 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3.1 出血和血肿:少量出血或小血肿的时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小量血肿不压迫神经或造成血流障碍无症状者不予处理,小血肿可自然吸收。如血肿太大伴失血过多引起血压下降者,应肿:穿刺处出现重新行压迫止血,并立即给予补液或输液补充血容量。经以上处理患者均症状减轻,逐渐康复。

3.2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处理: 发生血管迷走反应时,患者常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或神志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状态,心率<60次/分,常伴有打哈欠。此反应常发生于冠脉造影术中、术后,拔出血管鞘及压迫止血时。术中及拔动脉鞘时应常规准备阿托品注射液,发生血管迷走反应时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mg,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快速静滴以扩容。经以上干预措施,患者应能平安渡过手术期,逐渐康复。

4 讨论

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更容易止血等优点,特别对于难以坚持久卧的中老年人、肥胖及不习惯卧床排尿患者更容易接受。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且周围无重要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也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又因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即可,患者痛苦小,精神心理压力轻,从而增加了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对于心功能不全、支架术后复查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途径。

参考文献

[1] 宋润珞,颛莉莉,尚喜艳.选择性冠脉造影90例护理体会.洛阳医专学报,2001,19(1):84.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5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糖尿病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其合并冠心病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亦较高[1]。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重要手段,而掌握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等,及时有效治疗则非常重要。笔者以5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5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于2012年9月-2014年3月期间到我院就诊,与糖尿病、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2];男39例,女14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62.3±5.8)岁;同时选取同期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60.3±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1.2 诊断方法

以Judkin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前3000 IU普通肝素抗凝,以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投照体位,必要时以特殊投照角度对冠状动脉进行完整显示。

1.3 诊断标准[3]

冠心病:主要冠状动脉≥1支或主要分支狭窄50%以上。按照每支冠状动脉是病变受累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多支病变为病变受累血管>2支。弥漫病变:管腔狭窄50%以上,病变长度超过20mnm,一支多处病变、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为松散螺旋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轻度狭窄:50%~75%;中度狭窄:76%~90%;重度狭窄:91%~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患者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1)。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比对照组严重,差异显著(P<0.05)(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多数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有75%糖尿病患者死因则是冠心病[4]。糖尿病所致的冠心病,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常会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和冠心病有一定共同基础,则是高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导致冠心病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会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不断增殖,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激活凝血系统,增加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抑制纤溶系统,使脂质沉着,血栓形成;胰岛素抵抗会造成继发性脂质代谢紊乱,如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高,甘油三酯增加等;同时会增加细胞内钙密度,提高小动脉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另外高胰岛素血症会促进脂质合成,促进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以及发展。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多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比对照组严重。可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比单纯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要严重,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其危害性显著。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就诊时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病程时间长,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要比单纯冠心病患者更为严重。冠状动脉各分支狭窄程度明显增加,病变范围广泛而严重,分布弥漫,因此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时必须要有效保护微血管,抑制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细胞持续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导致血管扩张异常,损伤内皮细胞,引起动脉管壁粥样硬化。为此临床必须要重视冠心病临床症状,积极预防糖代谢紊乱,有效控制血糖,积极治疗糖尿病。同时应该早期纠正其他代谢紊乱,早期应用胰岛素,加强冠心病预防。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以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加强患者病情预防,减少其他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造成伤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何琴.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26-1528.

[2]王亚真.老年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2):115-118.

[3]王阶.1069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候特点[D].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2):148-152.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6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中医辩证

中医学将冠心病 (CHD) 定义为“心痛”、“胸痹”、“厥 (真) 心痛”等的范畴。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与现代医学量化手段和客观指标结合, 针对CHD中医辩证分型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临床研究, 在中医证型客观化及中医辩证分型方面均获得优秀成果, 使中医辩证论治治疗CHD体系更趋向客观化和规范化, 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1]。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促使CHD的诊断技术和理念不断更新, 在目前CHD的诊断中, 冠状动脉造影 (CAG) 检查已被公认为“金标准”, 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 同时CHD中医辩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也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次研究就CAG在CHD中医辩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旨在为临床CHD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CHD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的相关性

综合临床报道显示, 研究均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入手。患者为胸痹心痛时行CAG检查, 冠状动脉未发现异常的多见于气滞气虚, 其次为寒凝气滞证、痰浊气虚证, 患者为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时以痰浊证为主, 三支病变以痰浊证和血瘀证最为多见。另有文献报道, 不管是冠状动脉狭窄或冠状动脉痉挛, 均以血瘀证为中医证型, 气虚证在其次, 表明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研究显示, 单支病变以血瘀证、气滞证多见, 多支病变以阴虚证、痰浊证多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较轻者以气虚、气滞、血瘀为主, 患者冠状动脉病较重时以寒凝、痰浊为主, 其主要病机为痰浊阻塞。有样本研究也显示, 患者有梗阻病变及冠状动脉狭窄时弦脉、暗舌的发生率明显比冠状动脉正常者高。以上研究综合表明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支数和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多以阳虚、气虚为本,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瘀, 且在CHD程度加重的情况下, 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要表现, 加大了中医辩证的复杂化, 提示中医证候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便需对其规律性作进一步研究。

2 中医辩证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研究

CHD治疗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较为先进的技术, 但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对远期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CHD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后进行CAG检查和中医辩证分型, 对术后有无狭窄再发生进行研究, 再狭窄组痰浊证明显比无再狭窄组高, 其他证型无明显差异。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无再狭窄组高于再狭窄组, 实证再狭窄组高于无再狭窄组。由此可见, 再狭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痰浊证仍为主要证型特点, 两组证型比较, 再狭窄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比无再狭窄组复杂。冠状动脉的情况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的证型也有一定相关性, 从气虚、气阴两虚到阳虚、阴阳两虚的患者中, 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呈依次增多的变化, 气虚者与阳虚者比较差异明显, 就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寒凝血淤与痰阻血瘀者相近, 而患者为气滞血瘀时则明显差轻。

3 CAG与CHD中医辩证中存在的问题

经文献研究报道, 中医辩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间确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标准与CAG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 所应用的中医辩证分型比较混乱, 存在较大差异, 使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对临床分析研究造成一定困难, 故因得出的结论可信度差, 使临床指导价值降低, 其问题主要包括: (1) 中医辩证分型呈不统一表现:因CHD缺乏统一的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临床研究人员多采用经CAG检查对疾病进行确诊后再依据临床经验对辩证分型进行研究。中医辩证在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上个修订的标准分为标实证和本虚证, 但临床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型出现, 故使中医研究标准不统一外, 也为临床科研带来了新的挑战。 (2) 临床研究条件限制的因素:中医对“心痹者, 脉不通”的病理改变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而在判断上缺少量化指标, CHD的诊断在CAG的广泛应用下准确率已明显提高, 但因临床开展CAG诊断的技术和设备均有较高要求, 且花费高, 存在一定风险性, 对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起到了限制性的影响。同是, 样本量的增大也需CHD辩证标准制定新的方案, 以进一步对疾病做出诊断。 (3) 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在CHD的诊断中CAG是可靠的方法, 为中医病证研究提供了客观标准, 但受CAG操作技术水平, 中医临床辩证水平, 观察研究的时间点等的影响, 对研究结果的客观一致性造成了阻碍。如何制定更精确的标准, 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4 小结

在冠心病中医辩证治疗中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 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 在采用CAG检查进行确诊后, 对CHD的中医辩证研究严重按着中医传统的四诊治进行[2]。首先采用以CAG为主的多变量回顾性分析表对即往资料进行回顾, 再依据20世纪90年代的标准分析, 对与中医辩证的符合度做观察记录, 避免对辩证标准的机械套用。为研究进一步深入, 应在CAG的基础上, 对最新的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综合利用, 结合MCE、TMPGs等方法, 对CHD进行分析研究, 采用微观辩证、宏观辩证和病证结合的方法, 做出明确的综合性的诊断, 同时为中医分型标准和中医辩证的统一提供条件, 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刘永明, 蒋梅先.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 2005, 24 (3) :131-133.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09年4月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78例, 其中, 男43例, 女35例, 年龄39~80岁, 平均60.5岁。排除碘剂过敏及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1.2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 扫描范围从气管隆突下缘至膈肌上方。应用胸前心电门控同步监测心率, 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和双冀9号套管针头经肘前静脉进行穿刺, 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后, 以3.5~4.0 ml/s速度注入70~100 ml的对比剂碘帕醇370[2]。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多次训练屏气, 屏气10~12 s。扫描后将患者的扫描图像传送至ADW 4.2工作站进行R-R间期影像重建, 经图像处理后分别重建冠状动脉及心脏三维图像, 并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

1.3 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重建图像的质量, 将其分为3级。1级:血管轮廓清晰, 能满足诊断及心血管整体评价;2级:部分血管显示欠佳, 或有轻微的运动伪影, 尚可满足诊断要求;3级:血管中、重度运动伪影, 存在双影、边缘变钝或血管结构不连续, 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标准。

1.4 护理

1.4.1 术前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 其危险因素分为心理社会和生物学两大类[2]。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 加之对此项检查缺乏了解而心存疑虑、恐惧。因此, 护理人员术前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此项检查的过程、目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解除患者的顾虑, 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其主动配合检查。

1.4.2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为操作医生准备要使用的器械、物品及药品。心导管器材专人管理, 做好登记、整理、补充及保养工作, 以便在术中急用时随取随到。术前清洁皮肤、备皮、以防感染。术前1 d做青霉素、奴夫卡因皮试及碘过敏试验。术前6 h禁食、禁水,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向患者说明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的原因和克服办法, 如穿刺疼痛、造影灼热感、心悸, 以利于术中密切配合[3]。

1.4.3 术中护理配合

护理人员应配合医师消毒皮肤, 备好无菌单, 静脉穿刺输液, 接好心电监护仪及负压吸引装置等。保持输液通畅。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心电监护中的呼吸、心率、心律、无创血压、表情及意识变化,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由于导管刺激和造影剂的作用, 患者往往出现心律失常[4]。如ST段上抬或下移, 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备好氧气及抢救药品, 以预防过敏或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例手术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及时发现报告医生, 退出导管室速消失。1例由于导管刺激出现室性早搏。2例出现轻度头昏、恶心, 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1.4.4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常规卧床3 d, 术后6 h内予以止血敏2.0 g, 加入5%葡萄糖盐水静滴。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严密进行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脉搏、心率、心律等变化, 以及有无腹痛出现, 以防腹膜后血肿的形成。患者造影后可能因为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心律失常、休克等[5], 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本组78例患者术后心电监护无心律失常发生。术后嘱患者多饮水, 一般6~8 h内饮水1 000~2 000 ml, 以便使注入体内的造影剂通过肾脏而排泄。同时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敷料有无肿胀、压痛、渗出, 并保持敷料干燥。

2 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检查顺利, 对比剂注入均一次成功, 无渗漏现象发生, 未发生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应。图像质量1级72例, 心率稳定在55~68次/min;图像质量2级3例, 扫描期间心率突然加快;图像质量3级3例, 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 其中2例未能屏气, 1例扫描中出现早搏。所有患者经有效护理, 2例出现轻度头昏、恶心, 对症处理后缓解。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方法, 也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 术中积极配合, 术后严密观察, 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处理, 保证该检查顺利进行,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6]。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检查顺利, 对比剂注入均一次成功, 无渗漏现象发生, 未发生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应。图像质量1级72例, 心率稳定在55~68次/min;图像质量2级3例, 扫描期间心率突然加快;图像质量3级3例, 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 其中2例未能屏气, 1例扫描中出现早搏。所有患者经有效护理, 2例出现轻度头昏、恶心, 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严格有效细心的护理是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16层螺旋CT,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9) :1947.

[2]吴雪琴.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12) :12.

[3]谢元亮.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放射学实践, 2006, 21 (9) :913.

[4]姜红.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12) :11.

[5]翟小江.60例老年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12 (12) :11.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使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102例冠心病疑似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包括男62例, 女40例, 患者的年龄在30~78岁, 平均为58.6岁。所有患者均属于冠心病高危人群。

1.2 方法

1.2.1 设备选择及检查前准备

使用SIEMENS双源CT机对患者进行筛查, 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 900 mAs为有效, 每转时间为0.33s, 采集长度为64.0×0.6mm, 准直宽度为0.6mm。对于心率每分钟超过75次的患者在检查前30~60min口服β受体阻滞剂, 剂量为每次25~50mg[2]。扫描的范围主要是从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直到心脏下部, 使用专门的冠状动脉钙化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计算;采集冠状动脉数据:用双筒压力注射器, 经肘正中静脉注射70mL碘普罗胺+40mL生理盐水[3]。

1.2.2 图像处理

由两位医师将得到的图像进行评估, 共分为3级:Ⅰ级为冠状动脉各分支良好, 边界没有阶梯状伪影或中断的情况, 图形清晰;Ⅱ级为冠状动脉各分支边界出现轻度阶梯状伪影, 较为模糊;Ⅲ级为冠状动脉各分支出现严重阶梯状伪影, 图像显示不清。Ⅰ、Ⅱ级可用于评估[4]。

1.2.3 冠心病变分析

对处理后图像的病变分析及诊断由医院影像科2位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进行。以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冠状动脉节段划分法作为参照, 将冠状动脉划分为15段。血管狭窄程度= (狭窄血管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处直径) /狭窄近心端血管直径×100%。冠状动脉狭窄相关分级:轻度为Ⅰ级, 管径狭窄<50%;中度为Ⅱ级, 管径狭窄在50%~75%之间;重度为Ⅲ级, 管径狭窄超过75%;血管闭塞为Ⅳ级, 管径狭窄约为100%[5]。

2 结果

102例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有100例达到相关诊断要求, 另外2例患者因为在检查事发生心率加快造成伪影图像质量Ⅲ级, 不能用于诊断, 检查的成功率达到了98.04%。另外有62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 其中包括51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 并48支再狭窄;8例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 1例发生再狭窄;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2支发生闭塞;4例患者发现心肌桥, 46例患者发现各种斑块80处。

3 讨论

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相比,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不但有无创性、易为患者接受的优点, 而且有扫描速度快、数据采集各向同性, 时空、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 1次冠状动脉数据采集需用的时间仅为12~14s左右,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后处理主要有容积再现术、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四大技术, 能够使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经处理后完整、清晰、直观的呈现, 更利于病变的诊断, 多种优势使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日益突出。本次研究的102例患者中除了2例患者因检查中心律过速影响而失败外, 其余100例均获得了成功诊断, 有较高的诊断成功率。

本次研究认为,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在临床上作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及有一定的临床症状但是冠状动脉其他检查显示为阴性患者的有效筛查手段, 对于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斑块患者的诊断有突出优势, 在心肌桥诊断方面比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更为准确有效, 推荐在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吕滨, 刘玉清, 沈云.CT心脏成像的技术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 (10) :1011.

[2]顾海峰, 郑玲, 李林, 等.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技术特点及其过程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9 (11) :108-110.

[3]钟维章.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02, 24 (11) :1764-1765.

[3]王涛, 王锡明, 武乐斌, 等.64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 22 (10) :1489-1491.

[4]牟彩云, 刘铁.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 8 (1) :33-34.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9

可见,是否能确诊为冠心病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冠脉造影的结果。所以对于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

冠状动脉就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总共3条。如果它们出现硬化,里面沉积了一些斑块,就好像河道里面有了淤泥,血管就会变得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血液无法正常输送心肌,心肌就会出现缺血甚至坏死的症状,这就是冠心病。冠脉造影就是经大腿股动脉或手腕桡动脉穿刺,将造影导管送达冠状动脉开口的地方,将造影剂推射到冠脉血管里面,同时拍X光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的内径轮廓了。如果血管轮廓光滑,没有狭窄缺损的表现,那就没有冠心病;相反,如果见到狭窄,那就是冠心病。冠脉造影图非常直观,准确度能达到99%,因此一经问世就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冠脉造影发展到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非常低,可以说是一项相当安全的检查技术。但说到底,它还是一项有创伤的操作,所以,准确把握适应证,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做冠脉造影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一些胸痛胸闷的患者,经过常规的无创伤检查,例如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显像等,仍然不能明确诊断,结合症状又高度怀疑冠心病的,就需要做冠脉造影检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能诊断冠心病的CT检查,可一定程度上代替冠脉造影,但此设备价钱昂贵,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有配置,检查费用高出冠脉造影很多,而且它对稍远端的血管显影显像不够清晰,同时在冠状动脉有明显钙化的时候常常判断不准确。目前认为,冠脉CT 结果正常对于冠心病的否定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以及病变程度的判断有待改进。所以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冠脉造影仍然是最佳选择。

第二,通过无创检查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需要做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搭桥治疗,而目前的冠脉CT图像无法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冠脉造影,以了解血管狭窄的具体情况。例如,是哪条血管狭窄、一条还是多条、狭窄还是闭塞,等等,从而决定介入治疗方案。一般来说,进行冠脉造影后就要马上进行介入治疗,一是病情需要,例如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尽快开通闭塞血管;二是减轻患者痛苦,如果推迟再做,患者又要再被穿刺一次,平白增加痛苦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第三,在做某些大型心脏手术前,例如置换心脏瓣膜等,医生一般要先给患者做冠脉造影,以了解冠脉情况,评价心脏功能,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如果狭窄严重,手术难度自然增大,需要更加小心,还可以在进行这个心脏手术的同时做冠脉搭桥,一并解决血管狭窄的问题。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 篇10

关键词:冠心病,常规12导联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作为新时期临床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之一,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重大, 相比于传统的3导联动态心电图,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不但可提供24h记录, 还可直观显示ST段的动态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心肌缺血的能力[1]。本次研究中, 我院选取了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 对比分析了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女33例, 平均年龄56.9岁, 男117例, 平均年龄59.9岁, 我院对其以年龄为标准进行了分组, 其中<45岁年龄组有男12例, 女6例, 45~55岁有女8例, 男30例, 另外, 56~65岁组中, 女12例, 男34例, 而在>65岁组中, 则有女7例, 男41例。在患者的主要症状方面, 有41例为心绞痛, 19例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4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65例为高血压, 6例为扩张型心肌病, 46例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23例为高血脂, 13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18例为风心病, 并由1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2 方法

具体研究中, 在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诊断方面, 我院采纳的诊断标准为“3个1”, 以此确保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1mm, 还要要保持1min以上, 且2次发作间隔时间在1min以上。此方式外, 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 我院结合研究需要, 采用了Judkin法造影并多位体投照, 具体的研究中, 确保至少有1支主要冠脉或分支内径狭窄≥50%, 这是其阳性的诊断标准[2,3]。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见表1。

2.2不同性别与年龄检查阳性率比较见表2。

2.3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会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管腔狭窄, 对其诊断的方法中,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发现ST ̄T异常及各类心律失常改变, 也能对发生阵次、持续时间等伴有临床症状与否进行定量反映[4]。

本次研究经比较分析得出, 大于65岁的女性患者中, 其冠脉造影阳性率与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一致 (P>0.05) , 男性患者中, 相比预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 冠脉造影阳性率均高 (P>0.05) 。56~65岁年龄组以及45岁以下的年龄组的女性患者中, 相比于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 其冠脉造影阳性率均均低,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而处于45~55岁年龄组的女性患者中, 冠脉造影阳性率相比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 差异显著 (P<0.01) 。且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会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 验证了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脉病变诊断价值极高。

新时期的发展中, 结合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及应用,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 形成了大容量、多通道的特点,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 虽则冠脉造影仍是主要方式, 但由于基层医院缺少相关的设备和技术, 不能对其进行普及, 且有费用高、风险高等不足, 所以, 应多加使用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5]。

综上, 我院研究比较发现,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 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具有经济、实用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 是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应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郑守景, 蓝俐, 余庆耀, 等.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15) :130-132.

[2]何小红, 管霞飞, 贾庆.12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及最大ST/HR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13) :143-146.

[3]蔡丽霞, 樊国峰, 董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胸及后壁导联心电图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 2013, 28 (2) :197-198.

[4]崔霞, 薛伟.12导联心电图ST段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J].四川医学, 2011, 32 (3) :426-427.

上一篇:善待学生的具体做法下一篇:企业党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