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型早搏

2024-10-04

冠心病型早搏(精选7篇)

冠心病型早搏 篇1

通过对78例冠心病早搏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常规治疗与使用稳心颗粒 (无糖型) 治疗, 并进行疗效对比,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78例冠心病早搏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冠心病早搏 (包括房早、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 。依据患者症状、Ⅻ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2型糖尿病诊断按照《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对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 男32例、女9例, 年龄55~82岁, 病程3个月。对照组37例, 男性30例、女性7例, 年龄61~75岁, 病程3个月。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别,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钙拮抗剂、降脂药物)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 (无糖型) 5 g/次、3次/d、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患者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Ⅻ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24 h患者早搏次数及类型, 记录心悸、胸闷症状变化。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维持在 (6.8±1.2) mmol/L, 餐后血糖维持在 (8.2±1.5) mmol/L。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维持在 (6.7±1.3) mmol/L, 餐后血糖维持在 (8.4±1.1) mmol/L。2组之间血糖无明显差异。2组间早搏以室性早搏为主, 均可见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 2组间无明显区别。早搏疗效比较见下表, 治疗前后早搏减少次数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稳心颗粒 (无糖型) 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 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淤、定悸安神的功效, 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淤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等, 对早搏并有心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效果较好。本组观察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 (无糖型) , 可进一步减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次数, 对于早搏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口服稳心颗粒 (无糖型) 是安全有效的, 无明显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 (无糖型) 治疗冠心病早搏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冠心病、早搏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服稳心颗粒 (无糖型) 治疗的临床对比观察。6周前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Ⅻ导联心电图检查及有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早搏总有效率为90.24%, 明显优于对照组78.37% (P<0.05) 。观察组在控制血糖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稳心颗粒 (无糖型) 治疗冠心病、早搏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稳心颗粒 (无糖型) ,冠心病早搏,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郭继宏.稳心颗粒在治疗心率失常中的优势.中国社区医师, 2007, 23 (10) :44.

[2]崔德芝.稳心颗粒治疗心率失常108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 (3) :52-53.

[3]黄济永.内科疾病的心血管表现及其治疗.安徽科学科技出版社, 1989:46-48.

冠心病型早搏 篇2

关键词:气阴两虚血瘀,冠心病,室性早搏,通脉养心丸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严重时可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甚至引起猝死。通脉养心丸系已故天津名老中医董晓初拟方。该方于1965年1月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四十多年来该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典名方之一。笔者应用通脉养心丸治疗该病属中医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66例, 评价其循证医学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 (66例) 和对照组 (33例) 。试验组男36例, 女30例, 年龄 (61.15±1.58) 岁;对照组男17例, 女16例, 年龄 (60.09±1.16) 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制定[2];室性早搏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制定[3];心悸中医诊断标准、室性早搏中医辨证标准及临床症状、体征分析计分方法, 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4];室性早搏分级采用Lown Woff分级方法[3]。1.2.1 入选标准符合西医对冠心病的诊断, 室性早搏Lown分级为Ⅱ级~ⅣA级;符合心悸中医诊断, 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年龄18岁~70岁;患者知情同意, 并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下, 70岁以上,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过敏体质者;原有其他心脏病和其他系统疾病 (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及病因不明导致的室性早搏;急性心肌梗死3个月以内者;室性早搏Lown分级在 ⅣA级以上者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合并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心功能Ⅳ级者;3级高血压或属高危以上者;精神病患者, 大量饮酒、吸烟者;近期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除进行常规治疗之外, 还服用通脉养心丸 (天津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 , 40丸/次, 每日2 次。两组均采用28d的观察疗程。观察期间不能服用影响本观察的其他中西药。

1.4 观察指标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各项检查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1]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 胸闷、心悸、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室性早搏减少≥50%, 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缓解;无效:室性早搏减少<50%,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同时观察药物有无致心律失常作用。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标准为:出现治疗前没有的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较治疗前明显增多或恶化。观察组疗效评价[5]根据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病例 (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的表现) , 评判通脉养心丸的疗效。

1.6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记录不良事件的时间、程度、处理方法以及最终结果。尤其关注有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1.7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录入EpiData2.la数据库。采用SPSS11.0 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分别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室性早搏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6%,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总积分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24h室性早搏总数比较 (见表4)

2.5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所致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 无明显异常改变。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治疗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论

心律失常治疗中常用美西律、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但是这些药物对患者的心、肝、肾和甲状腺功能都有不良影响。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就是寻求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连续使用也不会增加死亡率的优质药物来抗心律失常。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很多慢性病和疑难病中的优势不容忽视, 故而寻找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成为必然趋势。

中医所谓“心悸”“怔忡”都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 心脉瘀阻或气阴两虚都可以导致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中应采用行气通络、益气滋阴、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进行治疗。通脉养心丸由董老在东汉张仲景的经典名方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研制而成[1]。方中甘草、地黄同用, 益气养阴, 助心气血阴阳之虚, 针对本病主证而设, 故为君药;党参、制何首乌、麦冬、五味子四药, 辅助君药益气滋阴, 故为臣药;阿胶、龟甲、鸡血藤滋养阴血, 又能通脉止痛, 故为佐药;桂枝、大枣温通经脉, 又能调和诸药, 用为使药。本方阿胶、龟甲得桂枝之辛则补而不腻;桂枝得麦冬、阿胶之润则温而不燥, 从而使本方具有温阳不燥、补气不壅、滋阴不腻、养血不滞的特点。诸药合用, 标本兼顾, 既补气血阴阳, 又能温通复脉, 共奏“益气养阴, 通脉止痛之功。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不齐之气阴两虚证, 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结代”。近年的研究证实, 党参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使细胞内酶释放减少[6], 从而改善心肌循环和舒缩功能。麦冬和心肌极化液的成分较为相似, 麦冬注射液在蟾蜍、大鼠、兔及乳鼠实验中均显示了改善心肌缺血, 抗心律失常, 减慢心率等作用[7]。通脉养心丸成分中的甘草酸单铵盐、麦冬总皂苷配伍对抑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效果与运用剂量有相关性, 单一成分也可发挥一定作用[8]。

本次研究试验组在室性早搏综合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24h心电图室性早搏数目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血尿便常规、心功能、肝肾功能亦无不良影响,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 (气阴两虚血瘀型) 是有效和安全的。

参考文献

[1]李珂, 孙兰军, 高克俭.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 (气阴两虚证) 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 (4) :401-40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1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2辑) [S].1993:91-93.

[5]王党生, 康德英, 李量寿.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申请书在设计方面的共性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 (11) :703.

[6]郭自强, 朱陵群, 张立平, 等.党参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 18 (5) :39-41.

[7]虞天锡, 顾又林.麦冬对心肌缺血时心脏血液动力学影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 1985, 12:3-7.

冠心病型早搏 篇3

关键词:房性早搏,中西医结合,自拟通痹宁心汤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脏疾病, 频发房性早搏是在该病基础上因心肌营养障碍及萎缩, 纤维组织增生, 使窦房激动传导障碍, 节律性降低及心肌局部儿茶酚胺释放所致。冠心病并频发房性早搏临床检出率较高, 其主要危险在于诱发房速、房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增加患者死亡率, 降低了生存质量。2009年8月—2010年6月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通痹宁心汤治疗冠心病频发房性期前收缩70例, 临床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138例门诊及住院冠心病诊为频发房性早搏患者, 判断标准符合《现代心脏内科学》[1]。中医气虚兼心脉瘀阻型心悸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患者年龄41岁~78岁, 男80例, 女5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70例) 与对照组 (68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均排除室速、室上速、血压过低 (收缩压<90 mmHg, 舒张压<60 mmHg, 脉压<20 mmHg) , 电解质紊乱, 合并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严重心功能障碍及精神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扩张冠状血管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抗凝、抗血小板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酯给他汀类药物等综合治疗。常规剂量, 8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同时口服自拟通痹宁心汤, 组方:瓜蒌18 g, 党参13 g, 黄芪9 g, 薤白16 g, 远志9 g, 当归13 g, 枣仁13 g, 丹参16 g, 茯苓9 g, 红花9 g, 川芎9 g, 赤芍9 g, 川朴9 g, 香附13 g, 枳壳15 g, 陈皮15 g。用煎药机浓煎, 每剂取汁约300 mL, 封袋分装每袋150 mL, 每日1袋, 每日2次口服, 服药8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口服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12.5 mg~25 mg, 2次/日。有禁忌症者不做为观察治疗病例。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8周至6月的临床症状, 如心悸、胸闷、失眠, 2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 早搏、血脂等指标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痊愈:心悸及胸闷等症状消失, 2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 总房早搏数<100次/24小时或早搏消失。显效:心悸及胸闷症状明显减轻, 2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 总房性早搏数 (100~600) 次/24 h。有效:24 h动态心电图复查房性早搏比原来减少1/2以上, 但早搏总数在600次/24 h以上者。无效:心悸症状无好转, 24 h动态心电图复查房性早搏比原来减少1/2以下。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临床控制:血脂恢复至《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所要求的安全范围[3];血液流变学的正常范围。显效:总胆固醇 (TC) 下降≥20%, 三酰甘油 (TG) 下降≥40%, 高密度脂蛋白 (HDL) 上升≥0.26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 (LDL) 下降≥20%;血液流变学改变轻→正常, 中度→轻。有效:TC下降10%~20%, TG下降20%~40%, HDL上升 (0.10~0.26) mmol/L或LDL下降10%~20%, 血液流变学轻度改善。无效:血脂结果及血液流变学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检验标准a=0.05。采取SPSS11.5软件包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 对照组为73.5%, 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心悸、失眠、胸闷等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91.4%, 对照组为73.5%, 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两组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疗效 (见表2)

2.4 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组70例, 显效48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85.7%。对照组68例, 显效16例, 有效20例, 无效32例, 总有效率52.9%, 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 (4.3%) 出现胃肠道反应, 对照组有7例 (10.3%) 出现新心律失常, 其中2例出现多源性房早, 3例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0.05) 。

3 讨 论

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的临床发病率较高[2], 治疗上多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倍他乐克、普罗帕酮、胺碘酮及维拉帕米等, 抑制窦房结或心脏的传导功能或减慢心率造成窦性心动过缓或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 同时部分可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3,4], 故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医治疗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则可尽量避免以上副作用, 具有较好疗效。期前收缩属中医学“心悸”等范畴, 本临床观察遵循中医“气流血自旺, 血足瘀自消”之法。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虚血脉、运行不畅、瘀于脉道、心气不足阴阳失调为主。故此方以补益心气、滋阴通阳、活血祛瘀为治则, 拟定了补气祛瘀为主的通痹宁心汤, 此方由丹参、川芎、红花等数味中药组成。川芎、红花、丹参活血以行血气等达到血脉条畅, 五脏安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红花、丹参具有良好的慢钙通道阻滞剂[5], 可防止缺氧、缺血条件下膜结构及功能的障碍。党参、黄芪补气以祛瘀。临床依此方与西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方中黄芪、党参补气以祛瘀。通痹宁心汤除了有直接抗心律失常作用外, 还可以改善血脂及血流变结果。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通痹宁心汤联合治疗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 对临床症状、Holter及血脂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且未见有不良反应[6,7]。临床上依此方与西医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对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控制、症状好转治疗远期疗效较好, 可减少冠心病死亡率及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伟, 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969-970.

[2]吕芳.益心舒胶囊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房性早搏[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 (5) :520-521.

[3]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5.

[4]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0.

[5]杨国祥.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0, 9 (21) :14.

[6]朱志仑.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 (4) :490-491.

冠心病型早搏 篇4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早搏,龟灵海马汤剂

近年来,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群体日渐壮大,针对老年人心肾亏虚的特点,采用以补肾养心的龟灵海马汤剂治疗老年冠心病早搏,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入选病例90例,均来源于2012年3月—2014年1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干部保健科住院患者,年龄60岁~75岁,确诊为冠心病[1]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2]并且中医诊断为心悸,辨证为肾虚[3]血瘀[4]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其中男29例 ,女1 6例 ;年龄7 0.2 5岁 ±4.7 6岁 ;病程9.8 9年±3.55年。对照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 年龄69.41岁±4.39岁;病程9.91年±3.9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早搏类型、合并症等方面, 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稳心颗粒(每包9 g),改装成13.5 g/100 mL袋装,每日2次,每次100 mL,服用4周。试验组加服龟灵海马汤剂(龟板12 g,灵芝15 g,海马9 g),煎成18 g生药/100 mL袋装,每日2次,每次100 mL,服用4周。 试验期间不合并使用其他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心慌较重者,可加服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缓释片23.75 mg~ 47.5 mg,并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征、中医症 状积分情况、动态心电图、倍他乐克缓释片服用率,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5]制定疗效评定标准。

1.4.1早搏疗效显效:早搏较前减少80%以上;有效:早搏较前减少30%~80%;无效:用药后无变化或早搏减少<30%。

1.4.2中医证候疗效显效:中医症状积分减少超过2/3;有效:中医症状积 分减少超 过1/3,低于2/3;无效:中医症状积分减少低于1/3。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 资料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早搏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合用倍他乐克情况(见表2) 试验组倍他 乐克服药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2.3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见表3) 经Ridit分析,单项症状心悸、性欲减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夜尿频多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4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见表4)

2.5安全性分析试验组中未见不良反应,45例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检测未见异常改变, 安全性分级为1级。

3 讨 论

早搏属于中医心悸的范畴,老年人的心悸有着不同于年轻人的特点,肾虚是衰老的根本原因,肾精亏虚则身体羸弱;心气虚则心悸健忘。因此,心肾亏虚在老年人的早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中龟板为君,补手足二少阴,填精益髓,心神得养而安;灵芝为臣,有补气作用,色赤入血,使阴血补而不滞,无血瘀之弊;海马为佐,补肾壮阳活血,与龟板配合阴阳双补,又可辅助灵芝活血安神。

冠心病型早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门诊病例检查中有冠心病症状、心电图示ST段改变及室性早搏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6例, 男28例, 女18例, 年龄56岁~79岁, 平均年龄67岁;对照组46例,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55岁~80岁, 平均年龄6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美西律150 mg 8 h 1次口服, 在此基础上积极治疗伴发疾病, 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 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 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疗效标准判定疗效[1], (1) 早搏疗效:显效, 早搏次数消失或比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 早搏次数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 早搏次数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下或症状比治疗前加重。 (2) 症状疗效:临床痊愈, 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显效, 原有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 原有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无效, 原有症状无好转或比治疗前加重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观察室性早搏次数, 治疗中及疗程结束时记录患者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室性早搏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症状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89.1%, 对照组总有效率69.6%,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除1例出现上腹隐痛不适, 轻度恶心感外, 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硬化或痉挛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供血供氧障碍而发生坏死所导致的心脏病, 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表现之一, 可发生在冠心病的不同阶段, 而室性早搏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室性早搏患者, 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其虽然可以明显抑制心律失常发生, 但是有严重的副作用, 有时甚至可以加重患者的病情, 正因为如此常常使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美西律多被用于室性早搏的治疗, 但临床使用中笔者发现美西律单用治疗早搏疗效较差, 常使许多患者早搏得不到有效控制, 临床症状难以缓解。目前, 以预防和缓解冠状动脉缺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早搏属于“心悸”、“胸痹”范畴, 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 痰凝瘀滞两大主证, 其治疗原则主要有补气益阴和活血祛瘀, 疏通经络,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等。

通心络胶囊系河北以岭医药研究所吴以岭教授根据中医络病理论, 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 全方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蝉蜕、蜈蚣、檀香及冰片等中药组成[2]。能显著降低心律, 减少心肌因缺血产生的乳酸含量, 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 能显著改善因冠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另外该药还具有抗凝降脂的作用, 起到预防冠心病的效果, 可以与阿司匹林相媲美[3]。另外, 通心络胶囊能减少自由基生成并加快自由基的清除, 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而且能通过提高一氧化碳合酶活性来改善微血管舒张功能, 同时抑制肾上腺素合成及释放, 从而改善心肌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 美西律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西律, 可更显著地改善室性早搏所致的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因此, 室性早搏患者服用美西律加用通心络胶囊,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26 (6) :405.

[2]潘力, 梁松.通心络胶囊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4) :1591-1593.

冠心病型早搏 篇6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窦性心率震荡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逐渐增加。本文总结了单纯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和冠心病合并PVC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分析结果,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们选择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布尔津县人民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哈萨克族患者。选取其中窦性心律且有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标准为,A组:确诊为冠心病[1]且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者,选取53例;B组:仅是单纯频发室性早搏,经各项检查排除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病,选取53例。总人数106例,A组的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42-71(57.1±12.4)岁;B组的53例,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38-69(55.2±13.6)岁。

24小时PVC总数为873-21619次,室性早搏为阵发性联律者为37例,成对室性早搏为14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5例。

1.2 方法

1.2.1 使用仪器和测定方法

应用北京迪姆公司出品MGY-H12动态心电记录器,记录24小时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24小时/人次,然后应用分析软件,进行窦性心率震荡的指标分析。

1.2.2 窦性心率震荡结果判断

测量TO、TS。如果TO<0,考虑室性早搏(PVC)之后的窦性心率加速,说明正常;如果TO≥0为异常。如果TS>2.5ms/R-R为正常,如果TS≤2.5ms/R-R为异常。其中TO≥0和TS≤2.5ms/R-R同时存在对患者发生死亡的概率最有预测价值。最后对A、B两组窦性心率震荡的结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窦性心率震荡的分析结果:A组53例中TO、TS均正常为10例,仅TO异常为27例,仅TS异常为9例,TO、TS均异常为7例;B组53例中TO、TS均正常为46例,仅TO异常为3例,仅TS异常为3例,TO、TS均异常为1例。两组比较,A组的TO、TS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通过调控可以降低、减少的危险因素有吸烟,进食高脂肪类饮食过多,缺乏规律的活动、锻炼,精神压力过高,摄入食盐过多,肥胖,高密度脂蛋白下降,高血压病、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等。通过自我约束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猝死。其中典型的心肌梗死有心前区或胸骨后不适,压榨性、烧灼感、爆裂感、膨胀感、压缩感、沉重感或压迫感、濒死感等表现,不难诊断。但是大约25%左右的心肌梗死由于症状不典型而易被患者忽略,所以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3]要依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三剑客原则来及时准确进行诊断,心肌梗死的诊疗是冠心病诊疗的重中之重。

当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受限,急性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微血管收缩等因素都可以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时因为三磷酸腺苷降解为腺苷,从而引起心绞痛发生。心绞痛常在诱发缺血后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发生。如果心肌缺血时间延长,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20-30min会发生心肌坏死和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以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而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的1至2天约有70%-95%的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冠心病诊疗的三剑客[4]为消除致病因素,早期检查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对怀疑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新发生的ST段抬高如无禁忌症应立即进行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时,常常发生心室颤动而猝死。

哈萨克族人群因为环境、饮食习惯、我们预防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秦培强等报道[5],检测1100例哈萨克族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心律失常检出率86.55%,其中室性早搏检出672例,检出率为61.09%。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于哈萨克族患者的诊治,对于哈萨克族冠心病尤其是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诊疗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死亡率。

窦性心率震荡最早由学者Schmidt[6]提出,指心脏发生一次室性早搏之后短期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呈双相式涨落的生理现象。他方便易行、无创实用,特异性相对较高,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有重要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有频发室性早搏时,PVC可以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可以使心室易损期和发生心室颤动的阈值下降,此类患者容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电风暴,增加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率。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应进行HRT和HRV的检查,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预警。

窦性心率震荡对于缺血性心脏病、非缺血性心脏病的诊疗有很重要的作用[7]。我们认为窦性心率震荡中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这些心电学指标对于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检出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TO和TS同时发生异常时是猝死高危最强的预测指标。如果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指标TS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发生死亡的危险性会显著增加,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有学者报道[8],不稳定心绞痛患者TO、TS的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当TO、TS均为异常时心血管死亡率明显增加,此时病死率可达40.7%。

本次研究显示,有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则TO、TS阳性率为13.21%;如果频发室性早搏合并冠心病则窦性心率震荡的指标TO、TS阳性率明显增加,为81.13%。对于此类患者,通过检测HRT可以早期发现冠心病中的高危病人,从而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有学者报道,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改善其预后有一定的帮助[9]。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心脏性猝死减少45-50%,所以他是冠心病的必用药物。β受体阻滞剂对于HRV检测有影响,而对窦性心率震荡影响较小。还有学者报道[10],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过程中,采用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患者发生死亡率的试验没有影响。所以对正在进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宜选用窦性心率震荡检测。HRT可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在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应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窦性心率震荡,检查结果TO≥0和TS≤2.5ms/R-R同时存在异常的患者与HRT正常的患者比较,两年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了4.4-11.3倍。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最好做窦性心率震荡检测,他是预测心脏性猝死高危的重要心电生理学指标,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HRV)对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有较高应用价值。SDNN<70ms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比SDNN正常者增加五倍以上。心率变异性分析和窦性心率震荡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可以反映心肌梗死预后。鉴于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密切相关,所以建议在患者能够理解、接受,经济条件许可的的前提下,对冠心病尤其是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HRV和HRT检测,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对于确诊为冠心病并有心源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安放ICD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第四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56-890.

[2]马斌荣.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3-206.

[3]秦培强,王凤秀,贾邢倩.53例不典型心肌梗死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2,13(2):140-141.

[4]秦培强,王凤秀,贾邢倩,等.哈萨克族冠心病61例十二导联频谱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70-1070.

[5]秦培强,贾邢倩,王凤秀,等.哈萨克族人群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896-896.

[6]Schmidt G,Malik M,Barthel P,et al.Heart-rate turbulence after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in-farction.Lancet.1999,353:1389-1395.

[7]王洪恩,蒋廷波.心律震荡现象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72-1774.

[8]史明娟,徐建,黄成林,等.窦性心律震荡现象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5(1):38-40.

[9]安耀武,张利夏.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8,14(2):146-146.

冠心病型早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住院病人125例,男56例,女69例,年龄(74.37±9.62)岁。所有病人均经详细病史采集、查体,24h动态心电图、生化常规等相关辅助检查。按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室性早搏总数,分为Ⅰ组(<1 0 0 0次)5 2例,Ⅱ组(1 0 0 0次~10 000次)53例,Ⅲ组(>10 000次)20例。冠心病诊断标准按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颁布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5,6],所有病人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造影(CTA),或以临床表现、发病时心电图及动脉血管超声等辅助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室性早搏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9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7],由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表现诊断为室性早搏。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资料完整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病人。排除标准:临床相关资料不完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严重感染;妊娠期妇女;精神病者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

1.2 主要仪器

MAC-5000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北京世纪金科公司);日本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olter System Ver12NET动态心电图系统(北京美高仪公司);卓尔康机械式身高、体重仪测量身高体重仪(型号:ZLK.RGZ-160)。

1.3 方法

1.3.1 静息心电图检测方法

采用MAC-5000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北京世纪金科公司),受检者在安静状态下平躺,由专业医师将导联放置在正确位置,受检者保持肌肉放松、安静状态,心电图机记录并打印心电图检查结果。

1.3.2 生化常规检测方法

嘱病人禁食12h,清晨采静脉血3 mL~4 mL,新鲜标本,静置2h后离心15min,离心机转速3 000r/min,分离上层血清,测三酰甘油(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以上指标检测均采用酶法,由日本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3 体重指数(BMI)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8]的规定,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校正的卓尔康机械式身高、体重仪(型号:ZLK.RGZ-160)测量身高、体重,并根据公式计算出BMI,BMI=体重(kg)/身高2(m2)。

1.3.4 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仪(北京美高仪公司生产的Holter System Ver12NET动态心电图系统)记录24h后,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和删除伪差。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室性早搏总次数、每小时次数、发生室速阵次、频率、发生时间和心率变异性等指标。

1.3.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样本,满足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若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级资料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年龄:Ⅲ组<Ⅰ组<Ⅱ组,Ⅲ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临床资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各组生化指标比较

TC:Ⅲ组>Ⅱ组>Ⅰ组,Ⅲ组与Ⅰ组、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Ⅲ组>Ⅱ组>Ⅰ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室性早搏总数与年龄、TC相关性分析

将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室性早搏总数与年龄、TC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室性早搏总数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263,P<0.01);室性早搏总数与TC水平呈正相关(r=0.198,P<0.05)。

3 讨论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主要的发病机制和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血脂异常人群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目前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均证实血脂异常病人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9,10],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胆固醇与心律失常有密切的关系。肥胖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11]。Fonarow等[12]回顾性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入院后早期给予他汀类药物可明显减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的发生,还可降低其他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和心脏猝死的发生率。Vyas等[13]对654例冠心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病人进行平均17个月的随访,提示他汀治疗能降低冠心病植入ICD后心室纤颤、心室纤颤或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缝隙连接蛋白(Cx)是参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蛋白分子,左心室心肌细胞主要表达Cx43表型,它是心室肌细胞间重要的蛋白质分子,是介导心室肌细胞间电流传导的主要导体。Cx43组成的缝隙连接通道通过调控心肌细胞间的离子交换来促进心肌电偶联,达到调节心肌细胞间同步收缩的机械偶联作用。研究显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Cx43的减少相关联[14],左心室心肌Cx43含量的减少会引起细胞间心电偶联传导能力的下降,进而使心肌内心电的传导特性发生改变,心电传导延迟,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离散度增加[15]。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胆固醇可以调节许多与膜相连的酶的活性[16],影响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表明[17]:高胆固醇可以通过激活PKC信号通路,促进Cx43的磷酸化,使毗邻细胞间Cx43缝隙连接通道解聚,进而影响Cx43缝隙连接的功能,膜胆固醇的降低可以改变PKC激动剂所致的Cx43分布和表达的变化。室性早搏总数与TC水平呈正相关,可能与以上机制有关。

上一篇:快速习作下一篇:高速公路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