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冠心病(共9篇)
社区冠心病 篇1
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近30年来, 我国居民冠心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高。近3年来, 通过检查发现, 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冠心病的患病率亦逐年增加, 年增幅为6.2%, 对冠心病进行社区干预, 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病因学预防
对尚未患冠心病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干预, 采取预防性措施, 以预防冠心病的患发。预防冠心病, 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2种干预措施, 前者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改变全社会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和相关因素, 以期降低人群中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后者针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1 控制高血压
对高血压患者, 应以清淡、低钠饮食, 所食蔬菜、豆类等含钾、含钙高的食物, 避免饮酒, 适量运动, 保持精神愉快, 并选用适应降压药物,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1.2 减低血脂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下降, 直接与血胆固醇降低幅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 较长时间的维持胆固醇于理想水平, 可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加重的目的, 因此, 要注意低脂素食的饮食结构, 改变高脂、高盐、低钙的饮食缺点, 并选用适当药物, 使人群中胆固醇水平保持在5.2mol/L, 总胆固醇在6.245.2mol/L以下。
1.3 戒烟
据研究, 25岁以上的人每日吸烟1~9支, 减寿4.6年, 10~19支, 减寿5.5年, 20~29支, 减寿6.2年, 40支以上8.3年, 要对社区居民积极宣传戒烟。
1.4 增加体力活动
运动是最有效的健康手段, 如每日增加20~30min中等强度的活动, 可有效增强心功能, 并预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的发生。
1.5 减肥
对体重超标者, 主动积极运动, 控制高热量饮食, 多食维生素类饮食, 以降低体重。
1.6 积极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对糖尿病患者更要积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采用药物及饮食疗法, 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2 结果
2.1 组织措施
健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每年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 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的居民。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积极跟踪体检, 我中心通过每年对参加新农合居民的免费体检, 对冠心病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起了积极的作用。
2.2 药物治疗
通过β-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抗心率矢常药物治疗及运用药物降低血脂, 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等措施, 能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预防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日常遵循A B C D E 5种生活习惯。积极运动 (Accumulatesexercise) 。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 是防治冠心病的积极措施。
3.2 控制体重 (BMIcontrol)
保持或减轻体重, 使B M I维持在1 8.5~2 4.9 k g/m 2, 腰围<90cm。
3.3 戒烟限酒 (Cigarettequitting)
香烟中含三千多种有害物质, 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内, 能刺激植物神经, 使血管痉挛, 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血中胆固醇增加, 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3.4 合理饮食 (Diet)
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 可降低血压, 预防中风;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 血压升高, 每天摄入1g以上的钙, 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 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少吃肥肉、肉皮、蹄和荤菜;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 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 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g左右。
3.5 情绪稳定 (Emotion)
乐观、稳定的情绪, 舒畅、平衡的心态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从病因学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以健康教育为主, 积极治疗易诱发冠心病的原发疾病, 从而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 确保社区居民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 姚崇华, 赵冬, 等.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 (中国MONICA方案) Ⅰ.发病率和死亡率监测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 25:6~11.
[2] 黄茂盛, 洪震, 王志文, 等.社区人群前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4:303~306.
[3] 肖永康, 胡传来.冠心病个体发痛危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277.
[4] 丁静, 杨, 董建琴, 等.北京市月坛社区冠心病患者管理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8:675~678.
社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作用 篇2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44-02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堵塞,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发病。据统计[1],冠心病的死亡率占48%,是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是在家服药治疗,缺乏规范化的生活、用药指导,导致病情控制不稳定。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3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社区服务中心68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8~79岁,平均(68.25±14.57)岁,病程3~14年,平均(8.48±1.64)年,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9.03±15.24)岁,病程3.5~15年,平均(8.94±1.63)年,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8例,Ⅳ级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意识障碍、不配合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主要包括:定期随访,口述日常保健知识等。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具体措施:①建立健康档案:通过门诊调查或上门随访的方式,收集并记录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姓名、年龄、病史、饮食、服药等),每个月更新一次。②心理护理: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特点,患者易产生焦虑、绝望等情绪。为此,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并了解其心理想法,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虑。告知患者情绪过分激动的危险性,教导其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听音乐、看书等情绪转移法),让其保持心境平和。③健康宣教:每周定期举办冠心病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及治疗知识,教导患者发作时的急救措施。组织并举行冠心病病友交流会,让病友讲述自己的治疗、保健心得。开通社区微信平台,每天推送冠心病的防治知识等。③生活护理:嘱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尤其是心绞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在饮食上,指导患者低脂、低盐、低热量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忌烟酒。运动方面,鼓励或组织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运动强度以自身不感疲劳为度。④用药指导:全面了解患者目前的用药情况,并教导其不同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告知其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嘱其不能自行停药、减药或换药并提醒患者复诊时间。
1.3观察指标
护理2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心绞痛发生情况。遵医行为:通过以患者及其家属访谈的形式记录患者的遵医行为,内容包括按时服药、合理运动、合理饮食、心态平和4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遵医行为
观察组按时服药32例(94.12%),对照组36例(76.47%),观察组按时服药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243,p=0.013)。
观察组合理运动25例(73.53%),对照组18例(52.94%),观察组合理运动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854,p=0.008)。
观察组合理饮食30例(88.24%),对照组22例(64.71%),观察组合理饮食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6.021,p=0.003)。
观察组心态平和23例(67.65%),对照组16例(47.06%),观察组心态平和的行为优于对照组(χ2=5.655,p=0.018)。
2.2比较两组心绞痛发生情况
护理期间,观察组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其心绞痛发生率为8.82%(3/34),对照组9例,其心绞痛发生率为26.47%(9/34),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259,p=0.00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此外,冠心病具有突然发病、长期用药等特点,因此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需要依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还需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法。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基础,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将疾病的防治、保健等融合于护理服务中的一种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动态的、综合护理服务[2]。本研究,笔者将社区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合理运动等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①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 ;②心理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能使患者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减少心绞痛发作;③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并能促进病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④生活护理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心绞痛的发生,而用药护理则能使患者按时服药,利于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社区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武阳丰.重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工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37.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社区管理 篇3
1 西医治疗
A是指阿斯匹林。大部分居民知道阿斯匹林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也长期服用, 但通常服用剂量是25mg或50mg, 每日服一片, 有的隔日服一次, 还有的人因有胃炎而不敢服用。这些人用法用量都不达标。阿斯匹林应长时间、小剂量服用, 最佳预防剂量为每日 (75~150) mg;如果有胃炎或胃溃疡, 可以选用拜阿斯匹林, 并在餐前服用, 因为拜阿斯匹林在肠道分解, 对胃刺激很小。有溃疡出血时要停用。如果不能用拜阿斯匹林, 也要用氯吡格雷, 该药为血小板激活和聚集药物, 日常维持量为75mg。
B指β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β受体阻滞剂有益于各种类型的冠心病, 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心率和血压, 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的作用。一部分居民在医院指导下能长期服用, 但只维持在固定的剂量上不改变, 而这个药用法是从最小剂量四分之一开始, 若能耐受可逐渐加至目标剂量, 静息心率达到 (55~60) 次/分为最佳。通常临床上用药以患者的心率降至70次/分左右、已经自感症状消失为标准, 一般情况下不会考虑加药达到目标心率。实际上, 心率每增加5次/分, 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6%, 心率.>75次/分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研究表明:静息心率每下降10次/分, 心源性死亡风险下降30%。还有一部分居民感觉良好而自行停服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β受体阻滞剂应减量而非停药, 否则, 易致心率反跳性增加, 有引起心肌缺血或心绞痛频发的风险。平素有的居民出现心慌胸闷症状时, 心电图较前对比只是心率较快, 在80-90次/分, 只要调整β受体阻滞剂剂量, 1/4加量, 每周测一次心率, 使心率达到60次/分左右, 症状能消失。社区医生嘱咐居民长期按照这个剂量服用, 不能自行改变。每次取药时一定要提醒医生听一下心率, 并有记录本, 记载这半年的心率情况。这样做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C是指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TC) 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C) , 延缓斑块进展, 稳定斑块和抗炎,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目前相当一部分居民已认识到高胆固醇的危害, 能够服用降脂药, 但他们常常在复查血脂后, 因为化验单的结果正常, 而高兴地把药停用。殊不知不同危险水平患者的胆固醇的目标范围各不相同, 仅仅依据日常血脂检验报告单是否出现警示性的箭头来判断是否正常远远不够的。心梗、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患者, 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广泛存在, 而化验单结果正常, 仅仅表示短时间胆固醇被控制住, 并不代表风险消失, 若不持续治疗, 斑块还会出现, 变得脆弱易破, 很容易再次出现心梗、中风等。还有的居民因怕出现肝损坏而不敢服降脂药, 而调查研究证实, 服降脂药他汀类出现肝损坏的很少, 只要转氨酶升高不超过3倍, 就可按时服药。还有的患者服了降脂药, (6~12) 个月不复查血脂有无变化、有无达标和安全性检查 (血脂、肌酶、肝酶、肌酸肌酶) 。因此患者要做到血脂达标, 而不是化验单上的正常值, 这样才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不显著, 表现为甘油三酯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专家肖月华教授指出,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预,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 首选他汀类药物,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而临床上有的医生因为甘油三酯升高而只用非诺贝特药物。这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未降低。
D是指合理膳食和控制糖尿病。做好低盐低脂饮食, 糖尿病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控制好血糖, 减少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E是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适当运动。对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制定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
2 中成药治疗
中医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中医治疗有独特的理论, 中医治疗副作用小, 耐受性好, 且疗效持久。回到社区的冠心病病人处于稳定期, 治疗原则以扶正补虚为主, 补虚重在补益心脾肾三脏, 以扶正固本;根据病人情况, 酌加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品种越来越多, 仅仅《国家新编中成药》中收录品种就已达130种, 根据临床症状参考冯玲等报道可将常见中成药归结为如下6种:
(1) 益气活血类。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功效, 可作为长期有效防治心绞痛药物。代表药物有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脑心通胶囊、补心气口服液、参芍片。
(2) 行气活血类。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要用于气滞血瘀说型心绞痛。代表药物包括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血府逐瘀胶囊、心可舒片、地奥心血康胶囊等。
(3) 益气养阴活血类。具有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养阴生津功效。代表药物包括心元胶囊、稳心颗粒、生脉胶囊等。
(4) 化瘀通脉类。具有活血化瘀, 舒利血脉之功效。代表药物心脑舒通胶胶囊、银杏叶片、活血通脉胶囊、血塞通胶囊。
(5) 活血化瘀类。具有化痰散结、活血通络的功效。代表药物包括心通口服液、丹蒌片等。
(6) 温阳活血类。具有益气助阳, 活血通脉等功效, 代表药物包括心宝丸、右归胶囊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的重要方法, 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社区管理的优势所在。社区中重视冠心病的个体化治疗, 每个病人在开药时能做到ABC不可缺, 但不固守一个处方不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方式干预, 标本兼顾。同时中成药要辨证运用, 用药种类能少时就不要增多, 避免重复使用作用相同或类似的药;临床上往往不会单独出现一个证型, 而是两个或多个证型同时出现,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文英.2型糖尿病, 一种糖脂代谢病.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1;21 (6) :284~28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33
[3]赵水平.血脂博士谈健康:高脂血症患者指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 (3) :195~206
[5]冯玲, 付小奎, 崔永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的应用现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7 (7) :811~814
社区高心病病人的健康护理 篇4
【关键词】 心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
高心病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应根据分级治疗的原则,选用合适的降压药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使血压控制在较适宜的水平,避免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以防发生心力衰竭。对于继发性高血压,要针对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降压措施,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和延缓心脏病发生。对于已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而心脏功能处于代偿期,要避免能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如体力劳动,高盐饮食,上呼吸道感染,烟酒及精神刺激等;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处于失代偿期,已发生左心衰竭者要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予以扩血管药物,利尿,强心治疗。
1 生活有节,起居有常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必须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良好习惯,才有益于健康。对于高心病人,生活有规律是稳定血压,恢复健康的保证。高心病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年患者睡眠不应低于八小时,睡前一小时要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或看电视、喝茶、喝咖啡,以及吸烟,睡前不易吃的过饱,睡姿以右侧卧位姿势为宜,房间的温度以15~20℃为宜,枕头不宜垫得过高,最好使用菊花枕等有利于降压的药枕。
2 养精神,调意志良好稳定的情绪是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据研究证明,暴怒,激动之时,人的血压读数可急升30mmHg左右,对于高血压患者,思想上应保持安静,控制情绪激动是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因素。
3 限盐,补充维生素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体内电解质钠的含量过高,食盐的增加,必然引起高血压患者体内水的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引起心脏排出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一般成人患者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限制在4-6g为宜,患高血压与钙的水平较低有关,所以,高血压患者宜补钙,每天服用两杯牛奶,可为人体提供500mg钙,能使血压不同程度地下降,研究表明,参与维生素C细胞的质的生成和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参与代谢反应,且促进肠内铁的吸收,对防治高血压有作用,高血压患者应从新鲜水果,绿叶蔬菜,尤其是番茄、桔子、新鲜枣中摄取丰实的维生素C,有利于降压和稳定血压。
4 锻炼减肥,节制房事减肥是降血压的良法之一,减肥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而且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的方法应采取适当节律饮食,增加活动量等综合措施,高血压患者要慎房事,要控制住性生活的频度和持续时间,以清晨性交为宜,疲劳饮餐酒后及头痛、头昏,眼花及舒张压大于120mmHg时或血压不稳时,禁止性交,以免发生中风或心肌梗塞。
5 慎烟酒大量地吸烟饮酒可引起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烟,少量饮酒能扩张,使商.压略降低,过量饮酒则可诱发脑中风、冠心病,加快动脉粥样硬化。
6 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对高血压病人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轻度高血压病人可以从事一定的工作,但以不觉疲劳头晕为原则,参加一定工作,对增加体力,调整脂肪代谢,防止肥胖均有益处,患者在一天的脑力活动过程中,宜有的体力活动,如工间操、太极拳和散步等,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加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如追赶电车或公共汽车,饭后也不宜劳动并最好在饭后休息1-2小时。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植物纤维素,还可促进类固醇的排流,使胆固醇下降,并且须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
7 定期检查血压尤其对有高血压心脏病家庭史的人更应该注意定期排查。
高血壓性心脏病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长期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因此,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对高血压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未发生前,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高血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应根据分级治疗的原则,选用合适的降压药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使血压控制在较适宜的水平,避免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以防发生心力衰竭。对于继发性高血压,要针对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降压措施,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和延缓心脏病发生。对于已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而心脏功能处于代偿期,要避免能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如体力劳动,高盐饮食,上呼吸道感染,烟酒及精神刺激等;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处于失代偿期,已发生左心衰竭者要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予以扩血管药物,利尿,强心治疗。心力衰竭纠正后,血压要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若患者呈现心肌收缩力低下或反复发生心力衰竭者,可用地高辛维持量口服治疗,同时治疗各种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防止心力衰竭复发。
总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必须接受治疗,长期坚持服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防止重超重,减少盐的摄入,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脑肾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杨永淑 杨彬 陈方兰 5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3
[2]胡菊荣 老龄化高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 2011.08.27
社区冠心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45~69岁, 平均年龄 (54.7±14.2) 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3例, 心绞痛28例, 心肌梗死9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 , 缺血性心肌病10例;80例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45例, 糖尿病24例;另选取本社区内来院体检发现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记为对照组, 其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47~67岁, 平均年龄 (46.5±11.3) 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5例, 心绞痛41例, 心肌梗死13例, 缺血性心肌病11例。合并高血压者58例, 糖尿病者31例。两组患者文化程度均在小学至大学不等, 其性别差异、年龄组成、一般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通过患者及家属以及当地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的同意协助, 采用半结构性、面对面、深度访谈的形式,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定心理健康水平。包括情感、感觉、意识、思维、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个角度, 通过10个因子来反映10方面的心理状况。所有患者均现场答题, 答题回收率100%。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评估后未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取社区综合措施进行干预, 具体如下。
1.3.1 心理干预
选取高年资的医师、护师以及心理治疗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 同时根据心理评估表找到相应水平低的方面进行特定的心理干预, 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找到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患者家属及所在辖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心理指导, 能够提供情感、经济、心理上的支持, 让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对治疗以及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指导并帮助患者主动承担在其能力范围内的家庭、社会工作, 从而可以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1.3.2 药物相关干预
医生应当为患者提供所需要服用药物的正确的化学名、商品名, 以及服用药物的剂量, 具体间隔的时间, 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应当将药物的使用最简单化, 并且耐心地给予指导、示范, 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记录心前区不适、胸闷等临床症状发作时间[4]。每周或每月家庭访视时仔细询问患者这段时间的用药、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及时调整药物搭配。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 使患者养成自我干预、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急救药品随身携带, 每周去医院进行复诊, 加强其终身药物服用的依从性, 从而防止病情的加重。
1.3.3 个体干预
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的饮食, 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粗纤维食物, 注意控制饮食量, 少食多餐, 不要暴饮暴食。良好的控制体重, 在心脏功能允许的前提下,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打太极等。运动量要缓慢的逐步增加, 避免竞技以及剧烈的活动;做有氧运动应当在监测之下进行, 在活动前应当进行热身运动, 检验心功能, 如出现血压异常、脉搏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 就地休息[5]。
1.3.4 家庭干预
指导患者及家属禁烟禁酒, 不饮浓茶、咖啡以及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 情绪稳定[6];保持大小便通畅, 注意保暖, 纠正家庭中的不良生活习惯, 避免冠状动脉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出现痉挛诱发临床症状的加重。指导家属会观察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作的先兆, 如遇到患者发病如何治疗, 如何观察病情等, 指导其会做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症状况比较观察组干预后10项心理因子得分分别为躯体化 (1.36±0.48) 分、人际关系敏感 (1.64±0.59) 分、焦虑 (1.39±0.44) 分、抑郁 (1.50±0.58) 分、恐怖 (1.22±0.42) 分, 敌对 (1.46±0.56) 分、偏执 (1.42±0.58) 分、睡眠及饮食 (1.43±0.41) 分、精神病性 (1.29±0.41) 分, 强迫症状 (1.46±0.54) 分, 对照组干预后10项心理因子得分分别为躯体化 (1.41±0.51) 分、人际关系敏感 (1.67±0.60) 分、焦虑 (1.41±0.50) 分、抑郁 (1.52±0.62) 分、恐怖 (1.41±0.52) 分, 敌对 (1.53±0.51) 分、偏执 (1.48±0.64) 分、睡眠及饮食 (1.52±0.47) 分、精神病性 (1.51±0.48) 分, 强迫症状 (1.53±0.51) 分, 观察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b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从患病之日起可影响其终身, 因此患者因为个人功能、社会功能的降低其心理会出现各种问题, 然而心理上的问题又会反应到其个人身上, 两者相互影响, 从而提高了病死率[7], 降低了其生活质量。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因此老龄化社会的相关性疾病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可以带病生活很久, 改善其心理状态, 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干预的关键[8]。而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很短, 对其心理健康采取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水平, 提高远期预后[11,12]。
本组研究中发现对其心理健康水平采取社区综合干预的观察组其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疾病、敌对、睡眠及饮食等指标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 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 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改善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广州市荔湾社区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区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社区内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入选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睡眠及饮食等因素, 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睡眠及饮食等指标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 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 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健康,社区综合干预
参考文献
[1]王琼, 王小明, 冯小春.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及家庭综合干预方法的研究.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 (6) :723-725.
[2]杜世正, 袁长荣.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1) :1048.
[3]巩红, 杨茹, 刘玉娟.系统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当代护士, 2014, 7 (11) :38-40.
[4]刘琦, 张奇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3) :68-71.
[5]张晋.试析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3 (3) :234.
[6]路恋英.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程度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 (7) :65-66.
[7]谢聪, 罗捷, 彭香淑.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9) :1239-1240.
[8]阴雪.临床评估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1) :385-386.
社区冠心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社区中选取经门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99例, 对照组101例。经统计学分析,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冠心病类型、病程长短等特征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后转回社区。干预组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社区健康教育, 对照组则不进行特殊干预。经过2年的随访, 对2组患者进行并发症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的比较。
1.3 健康教育干预的方法
(1) 书面教育: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编印成小册子、小卡片, 深入社区家庭进行发放。 (2) 口头教育:将冠心病的防治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采用定期讲座、电话随访、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传递给教育对象, 平均1次/月。 (3) 大众传播:通过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形式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传播。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原始数据均录入FOXBASE数据库, 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率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 并将2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见表1) 。
由表1得知, 2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等各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确实有效。
3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3.1 心理疏导
社会心理因素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而且对冠心病的病程进展和预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焦虑、悲伤、惊恐、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可诱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以利于疾病的康复。我们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 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康复指导。
3.2 治疗指导
使冠心病患者认识到这种疾病需长期服药, 一定要遵医嘱,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不要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及种类。告知患者按时服药治疗, 外出时随身携带药物, 如速效救心丸等以及急救卡片 (上面写有本人姓名、疾病诊断、家庭住址、电话等) 以备急用。心绞痛发作时, 若多次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但效果不明显者,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3.3 饮食指导
近年来, 饮食对冠心病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 不良饮食习惯、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要指导冠心病患者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限酒,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少吃或不吃荤油、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薯类等。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3.4 运动指导
科学证明, 适宜的运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脏每搏输出量, 降低日常心脏的负荷和氧需求, 扩张冠状动脉, 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适量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及血脂, 从而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不要对运动心存疑虑,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择一些有氧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等, 每周3~5次。
3.5 睡眠指导
冠心病患者要有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好可能引起疾病复发。睡眠要有一定的规律, 要坚持午睡, 但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1小时左右。晚上就寝不宜过晚, 以9点睡觉为宜。睡前要避免刺激性的活动, 如看有刺激性内容的电视、报纸等, 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以利于睡眠。睡前要喝杯牛奶, 用温水泡脚, 必要时可口服镇静药。
3.6 性生活指导
心血管疾病会增加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性交时会增加心肌耗氧量, 偶尔可诱发心肌梗死, 不少患者因缺乏信心而回避性生活。其实心肌梗死后经2~4个月可恢复健康, 患者进行性生活是可能的[3]。如果性生活前能耐受心率为110~120次/分的运动而不出现心绞痛, 就可以恢复性生活, 但应注意强度和体位, 必要时可备急救药品。
3.7 排便指导
大便必须通畅, 因大便干燥而用力排便时可增加腹压, 增加心肌耗氧量, 会诱发心绞痛。为防止大便干燥应多饮水, 可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 这是最好的通便方法。同时应注意饮食, 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如粗粮、芹菜、韭菜等, 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必要时可用泻药或灌肠。
4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是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的干预模式, 医患之间建立的是伙伴式的关系。它的核心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形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 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从而有效地防治疾病[4]。
4.1 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深入患者家庭, 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 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给予患者规范的药物治疗, 使患者、家庭成员与工作人员达成一致。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教育, 改变了其家庭的生活方式, 家属参与到了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 在对饮食种类的选择、烹调、盐的控制方面能较好地配合, 因此, 干预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控制得较好。
4.2 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冠心病病程发展及预后的影响
健康教育干预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只有控制了高危因素, 才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因此指导冠心病患者控制高危因素是冠心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支持, 着重生活方式的改善, 是减少或消除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关键所在。经过2年随访发现, 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病死率,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命质量, 是一种切实可行且高效低耗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环, 许冰, 刘凡.社区健康教育带教初探[J].护理学杂志, 1999, 14 (3) :48~49.
[2]解晨, 秦发伟, 金琳, 等.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 2002, 8 (12) :911~912.
[3]唐晓凤, 李峥.冠心病康复护理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6) :442~444.
社区冠心病 篇7
资料和方法
收治冠心病患者52例, 男32例, 女20例, 年龄48~72岁, 平均 (58.4±7.6) 岁, 病程1~8年, 平均 (3.2±1.6) 年, 上述社区患者均经过医院详细检查确诊, 符合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 Ⅲ28例, Ⅸ级12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缺陷和精神疾病, 该组患者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社区护理干预: (1) 建立档案:通过门诊调查、入户调查和电话随访等形式建立患者自身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年龄、职业、病史、病程、症状、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药物使用等相关资料, 将搜集数据录入电脑存档。 (2) 健康教育:安排专门人员制定冠心病知识问卷, 了解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 根据病情、文化程度和知识的掌握等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冠心病发病因素、治疗措施、饮食等。增强其相关认识, 促使患者配合治疗, 教育形式主要是单独宣教, 定期集中开展知识讲座, 观看科普录像, 现场解答患者疑问, 免费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3) 饮食干预:护理干预人员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科学制定饮食方案, 合理搭配当天所需摄入的营养。 (4) 病情观察:嘱患者定期接受检查, 详细了解自身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疼痛持续时间等, 如果属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则需要让家属加强夜间病情观察, 床边准备心电监护仪和必要抢救药物。 (5) 用药干预: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冠心病相关药物的了解, 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 保证用药安全, 用药期间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 指导如何自我监测不良反应, 嘱咐患者及家属用药中出现不良反应需到医院检查治疗。 (6)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社区患者的心理护理, 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态, 耐心倾听其要求, 多安慰、鼓励患者, 讲解成功病情控制案例,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52例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前后需要采集空腹静脉血, 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设计调查问卷, 统计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在合理饮食、戒烟酒、运动锻炼、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等遵医嘱方面的改善情况。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t检验比较分析, χ2检验比较分析, P<0.05时,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果
52例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 上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比较情况见表1和表2。
讨论
冠心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危害巨大, 是导致死亡的重要临床疾病, 加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作为慢性疾病, 冠心病不能依靠长期住院治疗, 这样不仅给家庭造成负担, 对患者的身心也造成严重影响。社区是目前我国的主要生活区域单位, 社区人群健康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稳定[3]。已有研究指出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合理控制血脂水平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环节[4]。临床上主要通过降血脂药物, 但药物的长期使用难以彻底解决血脂过高的问题, 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在该病的控制中显现重要的作用。52例社区冠心病经过护理干预后血脂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患者遵医嘱行为也明显提高, 这些改善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本次护理干预本着以社区患者为本的理念实施, 通过建立档案、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科学锻炼、心理护理干预等手段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促进临床药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效果, 改善了血脂水平, 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52例, 予以社区护理干预, 观察比较护理干预前后遵医行为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52例护理干预后各项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的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 上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提高了遵医率, 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冠心病,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王红芳.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8) :105-106.
[2]杨虹, 龙飞.社区护理干预46例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8) :93-94.
[3]田有逢, 杨春梅, 左雪梅,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5) :55-56.
社区冠心病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纳入标准
属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各社区站管理的冠心病患者,曾经由三级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符合下列任意1项者,可纳入此次研究:(1)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1支病变狭窄程度≥50%;(2)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外科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患者;(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
1.1.2 排除标准
(1)无自理能力者;(2)肾功能不全者;(3)肝功能不全者;(4)拒绝接受调查者。
1.2 相关合并症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2005年《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实用本,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为高血压标准[7]。
1.2.2 糖尿病诊断标准
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 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00 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8] 。
1.2.3 超重和肥胖标准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标准:体重指数(BMI)<18 kg/m2 为低体重,18 kg/m2 ≤BMI<24 kg/m2 为正常体重,24 kg/m2 ≤BMI<28 kg/m2 为超重,BMI ≥28 kg/m2 为肥胖。
1.2.4 血脂控制目标
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 ATP Ⅲ),总胆固醇(TC)目标值<4.68 mmol/L(180 mg/dl),三酰甘油(TG)目标值<1.70 mmol/L(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2.6 mmol/L(10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目标值>1.03 mmol/L(40 mg/dl)[9] 。
1.3 调查方法
2006年1~3月,应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月坛社区符合上述标准的冠心病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12份,回收212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员深入社区站面对面地调查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情况、冠心病知识知晓率、转诊随诊情况、患者满意度、费用情况等,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量表。同时,通过体格检查及实验获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1.4 质量控制
(1)调查工具是根据研究目的自行编制的问卷。在使用之前,以专家咨询的方式对问卷进行效度的评估。(2)所有调查员经统一培训。(3)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汽南社区卫生站对16例患者进行了2次预试验,测得调查问卷的信度值为0.92,该问卷具有可信性。(4)采用双份录入。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 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212人,其中男、女各106人。平均年龄(73.6±6.9) 岁,平均病程(8.8±5.0)年。其余情况见表1。
2.2 冠心病患病类型
心绞痛92人(43.40%),心肌梗死38人(17.92%),介入治疗后20人(9.43%),搭桥术后17人(8.02%),心肌梗死+介入31人(14.62%),心肌梗死+搭桥14人(6.60%)。
2.3 冠心病药物治疗情况
服抗凝药物162人(76.4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81人(38.21%),β-受体阻滞剂134人(63.21%),钙通道拮抗剂107人(50.47%),硝酸酯类141人(66.51%)。
2.4 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控制情况
合并高血压176人(83.02%),控制达标人数123人,控制率为69.89%;合并糖尿病80人(37.74%),控制达标人数31人,控制率为38.75%;合并高脂血症150人(70.75%),控制达标人数45人(缺失19人),控制率为30.00%。
2.5 生活质量评估
SF-36量表得分:生理得分为(63.0±14.5)分,心理得分为(67.7±16.3)分,量表总分为(66.6±15.5)分。
2.6 冠心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检查频率
“冠心病患者不一定有胸痛”的知晓率最高(45.75%,见表2)。不规律测心电图(EKG)者占38.68%,不规律测生化者占 23.11%,不规律检测BMI者最高,占52.83%(见表3)。
2.7 冠心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
社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读书、看报(占43.87%),其次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占33.96%,见表4)。冠心病患者患病首先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者153人(72.17%),去二级医院就诊者19人(8.96%),去三级医院就诊者35人(16.51%),选择其他医疗机构就诊者5人(2.36%)。冠心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认为非常好188人(88.68%),很好20人(9.44%),较好和一般均为2人(0.94%),差和极差者为0。
3 讨论
3.1 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倡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到如今,已经历时10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1)与周边居民建立了紧密的医患关系,包括冠心病患者。此次研究显示:患者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3人(72.17%),而去三级医院的仅为35人(16.51%),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得到冠心病患者的认同。这与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中显示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认可、不信任的结果有很大差别[10]。(2)以三级医院为依托,不但具有较强的人员团队,而且能够形成通畅的双向转诊通路,同时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还可以进一步确保患者治疗管理的连续性[11]。(3)慢性病管理,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已形成规范体系。(4)患者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大专及以上58人(27.36%),有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保障的人数较多,不存在因经济困难而减少了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情况[12]。
3.2 存在的问题 (1)冠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知晓率分别为27.83%和13.21%;(2)不规律接受治疗及检查的患者比例较高:未规律测心电图者占38.68%,未规律测生化者占23.11%;(3)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低,总的生活质量得分仅为(66.6±15.5)分;(4)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控制情况仍不理想,尤其是血脂异常,控制率仅为30.00%。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为:(1) 患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不强,未能定期就诊,仅凭感觉就诊、服药或进行检查,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在美国,在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 /AHA) 指南推荐下,30.00%的门诊患者也未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3]。(2) 社区医生对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无章可循。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社区冠心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模式,间隔多长时间进行检查仍然是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专科管理模式为基点制定出各自的相应管理措施。2004年《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14]和2005年《高血压社区防治指南》[15] 的出台使得此两种慢性病在社区得以规范管理,但是我们以“冠心病”、“社区”、“指南”作为主题词在诸多索引和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无相关记录。只有少数社区医院开展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社区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运动、家庭随访等几方面[16]。至今还未能有面向全科医师的冠心病社区防治指南的开发和研究。(3) 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需要监测的指标及用药较复杂,对社区医生自身临床技能的要求较高等使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一直只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开展。再加上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和全科医生的水平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生未能遵循现有的《内科学》等教科书的治疗方案,可能存在认为症状好转就可停药或对二级预防认识不足的现象。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力资源的建设是关键。但程晓明等[17]在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调查显示,该校的本科生90.00%以上不愿意到社区去,如果今后还是低学历、低层次的人在岗位上,社区医务人员水平就永远无法提高,规范的慢性病管理也只是一句空话。
3.3 建议 (1)制定适宜的冠心病社区管理指南与建议;(2)进一步提高社区医生冠心病防治技能;(3)依据指南或建议规范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总之,规范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迫在眉睫,但冠心病患者的管理规范却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全科医生的努力下,冠心病患者的配合下才能逐步形成。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月坛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管理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北京市月坛社区选择了212名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情况、冠心病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等资料,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获取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被调查的212名患者中,未规律进行心电图者检查者82人(38.68%),未定期检查体重指数者112人(52.83)%。冠心病一级预防知晓率为27.83%,二级预防知晓率为13.21%。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者153人(72.17%),对社区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疗水平非常满意者188人(88.68%)。结论 北京市月坛社区已得到冠心病患者认可;患者对冠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制定适宜的冠心病社区防治建议或指南来规范社区冠心病管理。
社区冠心病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6例, 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 (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组) 38例, 男20例, 女18例, 年龄48~70岁, 平均59岁, 包括劳力型心绞痛21例、自发型心绞痛9例、心梗史8例, 合并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 (常规康复措施组) 38例, 男21例, 女17例, 年龄50~70岁, 平均60岁, 包括劳力型心绞痛18例、自发型心绞痛14例、心梗史6例, 合并高血压13例、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5例;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特征、各类生化心肌检查确诊。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冠心病类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措施, 主要包括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进行康复训练 (具体略)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 具体如下:1基础措施: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冠心病诊断和手术治疗病史, 症状及用药情况, 了解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对疾病恐惧, 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教, 将后期的康复治疗程序、康复护理等内容向患者阐述, 并得到其配合, 对患者进行登记并按照统一要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进行随访管理, 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2干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包括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危险因素的认识, 对患者使用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药、调脂药应用进行干预, 按医嘱正常服药,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观察呼吸和脉搏的变化, 防止心肌缺氧, 必要时可适当吸氧。3康复措施:进行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 活动强度不宜过大, 以心率50~120次/min、无不适症状为宜。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运动场所可为社区医院、社区康复中心和家庭内, 有氧运动训练频率3~5次/周, 运动耐量开始逐渐增加, 把心率设定为最大心率的65%~85%, 合并脑卒中患者可进行摄食训练和吞咽训练。4社区其他措施:每天保证>6 h的睡眠, 充分利用社区简便易行的特点, 结合中医辅助康复治疗, 进行中医按摩和针灸理疗。合理调配饮食, 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限制动物脂肪以及含胆固醇较高食物,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咀嚼、消化吸收机能低下者, 蔬菜要细切, 吞咽机能低下者进餐前应先喝水湿润口腔。5心理康复:冠心病患者身心受到损伤, 心理康复极其重要, 社区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疏导, 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 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 稳定其情绪, 消除紧张心理因素, 加强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功能,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对患者进行病情的控制和生活干预。
疗效评定: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 12周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定,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 测量血压值、临床症状改善率、CI值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且进行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血压值、临床症状改善率、CI值、汉密顿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冠心病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 (IHD) 。心绞痛是常见的冠心病发病类型, 患者由于心肌的急剧暂时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症, WHO将心绞痛分为劳力型心绞痛与自发型心绞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变过程, 患者需要得到长期规范的康复护理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有研究表明, 冠心病与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5]。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作为一种新型诊治方案不仅仅局限在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的功能障碍上, 而是作为一种综合的长期干预措施, 也有研究表明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下降15%~28%[6], 并能减缓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促进患者健康生活。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 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 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死亡率约20%, 如果停止吸烟1年, 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7]。实践中, 我们利用社区医疗的资源, 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 包括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和社会支持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控制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改善患者的症状, 使其生理和心理达到最佳水平。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 当前社区医疗已成为慢性疾病防治的重要场所, 由于社区康复手段的多样性及简、便、易、廉的康复技术, 适合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康复实践中, 我们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 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 并制订具体饮食方案, 将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控制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计划”推荐的限值内。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8], 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因此我们在社区康复治疗的同时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巧, 治疗患者的认知、情绪、行为及个性等有关问题, 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惑, 减少焦虑、忧郁等症状
综上所述, 冠心病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和心功能康复, 对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社区康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6例, 依据临床处治措施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措施,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实施前后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血压值、临床症状改善率、CI值、汉密顿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冠心病综合性社区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和心功能康复, 对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康复,预后
参考文献
[1]邵楠.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合并生活干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25 (14) :256-258.
[2]曾锋, 汤达鹏, 李丹, 等.影响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24 (12) :125-127.
[3]单彩云.浅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2, 6 (35) :22-24.
[4]张丽.冠心病心绞痛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 2014, 12 (4) :226-228.
[5]梅静, 李淑荣, 常青.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1, 22 (23) :347-348.
[6]周占林, 王宁夫, 钟益刚, 等.社区强化管理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 12 (5) :189-190.
[7]张子文.社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18 (5) :3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