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造影

2024-07-14

泌尿系造影(精选7篇)

泌尿系造影 篇1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患者, 将其均分为两组, 甲组患者接受CTU检查, 乙组接受I VU检查, 分析对比两组图像以及数据结果。结果整体尿路显示清晰者, CTU组18例 (90.0%) , IVU组15例 (75.0%) ,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 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且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系统静脉尿路造影

为研究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 (CTU) 与系统静脉尿路造影 (IVU) 效果, 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患者, 对比CTU和IVU诊断效果,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患者,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4~80 (52±1.3) 岁。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 被确诊30例, 先天异常为典型影响表现6例, 结核灶经治疗证实4例。

1.2 方法

1.2.1 CTU

采用标准专业的GE 16层螺旋CT, 高压注射器。患者分别在检查前半小时患者口服500~800ml清水, 从两肾上缘到膀胱下缘进行检查以及常规的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60~100ml。注射速率为2~3ml/s, 分别在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分别扫描1次, 对获得的容积数进行后处理。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容积再现 (VR) 、多平面重组 (MP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

1.2.2 IVU

检查中使用高压注射器。患者于检查前半小时口服500~800ml清水,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头低位, 拍摄1张腹部拍片。经肘静脉将60~100ml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入其中, 注射速率为2~3ml/s。注药5、10、15min后分别拍片1张, 肾脏分泌功能欠佳者应延迟45min拍片。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体尿路显示情况

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全部清楚显示者, CTU组18例 (90.0%) , IVU组15例 (75.0%) ,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IVU检测输尿管未能全部显示3例, 肾盏、肾盂显示不全者各2例。

2.2 肾脏功能观察

采用IVU检测方法, 仅可见肾脏轮廓外观以及密度出现的改变。而采用CTU诊断检查, 可见清晰的膀胱、输尿管以及肾脏结构, 且可对肾脏分泌功能有清晰明确的观察。

3 讨论

根据血液的正常循环以及肾脏排泄的原理, 正常人在注射造影剂30~40s之后, 肾脏皮质强化, 60~70s后肾脏皮质以及髓质会有所强化, 约5~10min集合系统以及输尿管显影效果良好[1]。因此, 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 首先应进行普遍的延迟扫描。并在此基础上, 提高上尿道定位性敏感性以及定位敏感性。若患者为肾功能中度受损, 可采用延长延迟时间获得最佳的图像效果。进行延迟扫描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病变的位置以及来源;体积较小或密度较低的病变出现充盈缺损, 便于对患者疾病的诊断, 或明确患者病变的位置、范围以及具体大小等;显示尿路的走行以及形态[2]。

两种诊断方法相比, CTU具有更为精确更高的空间以及时间分辨率, 明确组织出现的病变。尤其具有三维重建功能。输尿管管径细、迂曲以及行长, 多排螺旋CT具有更高的轴向分辨率, 可准确的显示输尿管长轴方向, 尤其是三维重建对于上尿路的疾病诊断具有更高的精确性, 三维立体显像更为立体以及直观, 短时间内可进行明确判断。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 仅对病变部位进行大体的诊断, 并不能对患者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不被临床诊断所接受采纳[3]。

本次研究中, 采用CTU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 与相关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 显著高于IVU的诊断准确率。使用CTU进行更为明确、直观、精细以及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不仅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疾病的敏感性, 同时丰富了诊断信息, 更为直观的看到患者病变。因此, 在当前临床诊断中, 采用CTU的诊断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高效, 无创, 被临床医学诊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庆来.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与传统静脉尿路造影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11) :68-69.

[2]孔维芳, 刘荣波, 邢悦.多排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诊断上尿路疾病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 (1) :139-140.

[3]王国耀, 朱雪君, 曾艺君.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 2009, 21 (11) :7452-7453.

浅谈泌尿系造影的护理 篇2

1 做好造影前的准备

1.1 心理准备

针对患者恐惧, 焦虑等紧张情绪, 做好心理疏导, 所以要求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时态度要亲切、温暖, 详细说明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检查的安全可靠性, 以减轻或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积极配合检查, 并要求家属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同意书上签字。

1.2 碘过敏试验

详细询问过敏史, 确定无甲亢、无含碘过敏的病史, 无妊娠、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后行碘过敏试验。方法:取非离子对比剂 (碘海醇) 1mL做静脉注射。10~20min观察需用药后反应, 如无任何不适为阴性, 若患者出现荨麻疹, 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为阳性, 严重的可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力衰竭, 甚至有死亡的危险。

1.3 肠道的准备

造影前3日宜吃少渣食物, 造影的前1天不宜进食使胃肠胀气的食物, 如菠菜、豆类、水果以及烘烤的面食, 造影前12h禁食、禁水 (夏天可减少为6h) 为了保持肠道清洁, 避免肠道内容物造成的误影, 造影前晚服泻药1次 (蓖麻油30mL或番泻叶5~10g) 泡水服, 造影前1~2h清洁灌肠2次。

1.4 造影时患者的准备

造影前排空小便后平卧于X线检查床上, 暴露摄片部位, 给患者安置舒适体位。

1.5 静脉穿刺的选择、给药速度及方法

由于对比剂较黏稠、为保证对比剂安全, 快速进入人体, 必须选择血管弹性好, 较粗的近心端, 肘前静脉注射。速度:一般在20~30s内注射40~60mL碘海醇, 推注完后在肾下极以下水平加活动压迫器进行加压, 即可摄5min、15min、30min的片, 以观察肾及输尿管的显影情况, 必要时可延时。

2 造影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抢救措施

2.1 药物反应

根据注射对比剂后患者出现不同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型: (1) 轻型:短暂的温感、微痛、脸红、恶心、呕吐、轻微胸口作痛, 皮肤瘙痒及风疹等, 可根据情况减慢注射速度或暂停注射对比剂, 并做深吸气即可缓解症状。 (2) 中型:患者全身出现荨麻疹, 眼睑明显水肿, 恶心呕吐, 胸闷、气促可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 非那根等肌注, 并给予氧气吸入。 (3) 重型: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对症治疗,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 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等脱敏治疗。如症状不缓解, 可每10~30min, 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mL, 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0mg+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 继而20mg地塞米松+5%葡萄糖500mL静脉滴入,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 急请麻醉科行气管插管, 并迅速建立2~3路静脉通道, 以补充血容量, 出现心搏、呼吸停者立即予心肺复苏术,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 待病情平稳后送往相关科室继续对症治疗

2.2 非药物反应[1]

(1) 低血糖反应:如果患者面色苍白, 出汗, 四肢皮肤寒冷, 甚至昏厥, 立即让患者口服高糖溶液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mL, 一般症状能消失。 (2) 腹部加压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应:轻者患者出现面色苍白, 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 重者可致意识障碍, 甚至心脏停搏者, 应立即解除压迫, 就地抢救, 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 患者紧张因素所致的各种反应:由于患者对检查目的、过程均不了解往往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表现为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 全身软弱无力等征象, 给患者有效的情感支持, 做好心理疏导, 关心, 体贴患者, 以减轻或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积极配合检查。

3 造影检查后的健康教育

嘱患者留院观察30min, 30min离院后多饮水2000~3000mL/d, 以加速对比剂排泄, 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 不适随诊, 治愈后半年复查。

参考文献

泌尿系造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静脉尿路造影资料8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7例,年龄19~69岁,平均44岁。其中43例在电视透视下行无压式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另42例行常规静脉尿路造影作为对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尿路感染、腹痛等,超声、CT检查提示肾盂积水、尿路结石和肾脏肿瘤等疾病。

1.2 设备

500 m A X线机1台,76%泛影葡胺,尿路造影用压迫器及其他设备。

1.3 检查方法

造影前准备工作两组相同,均经限饮或禁饮水,清洁肠腔,碘过敏试验。无压式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先摄腹部X线平片,然后用76%泛影葡胺60 m L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3~5 min内快速静脉注射,不加压迫,取10~15°头低足高位,电视透视下动态观察双肾显影情况,选择性多体位点片,床水平位时摄全尿路片,最后行立位双肾点片观察有无肾下垂。对照组:摄腹部X线平片后,在双输尿管移行区加压,注入76%泛影葡胺20 m L,分别于7、15、30 min摄片。若30 min肾盂显影淡或不显影,膀胱内又无对比剂,解除腹带,延长至1~2 h再摄取肾区片[3],肾盂肾盏显影良好时,解除腹带摄取全尿路片1张。

2 结果

2.1 造影情况

无压式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组:一侧显影者1例,显影明显延迟(2~5 h)者3例,尿路结石并肾功能减退或不全者38例,右肾盂癌1例(见图1),左肾癌1例(见图2),3例正常,阳性率93%;对照组:因无法忍受加压引起痛苦而停止检查的3例,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7例,不显影3例,尿路结石并不同程度积水者32例,正常者4例,阳性率82.1%。

2.2 不良反应

无压式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组:不良反应较轻,仅6例有轻度恶心、呕吐,无需特殊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对照组7例因腹部压力过大而致腹痛,3例因无法忍受压迫而中止检查,9例有恶心呕吐,头晕,1例有风疹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3 讨论

目前在大多数基层医院,静脉尿路造影仍是泌尿系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通过实践,发现无压式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与常规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电视透视可及时通过调整患者体位来控制对比剂流率,动态观察对比剂的排泄过程,能实时观察整个尿路的显影情况,还可通过多轴位透视观察选取最佳显示部位,避免了压迫法固定拍片的盲目性。现在很多X线设备提供了连续拍摄功能,更能捕捉到肉眼难以发现的瞬间动态变化,这样采集到的图像,内容丰富详实,质量得到保证,大大的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同时也节约了大量X线片[4];b)大剂量造影剂快速注入可使血液中造影剂浓度迅速上升,使肾脏的分泌量超过了肾盂系统的排出量,采用的头低足高位减缓了造影剂的排泄速度,因此增加了肾盂肾盏的充盈程度,可取得清晰满意的肾盂造影图像,由于患者可以站立位摄片,使输尿管的影像也非常清晰[5];c)解除了患者因压迫而引起的许多不良反应,尤其是外伤患者,在诊断未明确前,采用此法可避免腹部受伤脏器再次受到损伤。此法也较适合于儿童、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防止了因压力过大而造成植物神经紊乱所出现的休克症状,也避免了加压法有时造成的假性尿路梗阻积水现象。

总之,无压式大剂量动态静脉尿路造影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的泌尿系疾病检查方法,其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明显高于传统法,且不良反应小,无腹部加压的痛苦,此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涛,王来奎,彭俊琴.静脉肾盂造影相关问题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6(6):361-363.

[2]Saint F,Saint ML,Legeais D,et al.Diagnostic methods for obstruc-tion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which tests are available in2001[J].Prog Urol,2001,11(4):602-609.

[3]孟亚丰,邱雨,帕米尔,等.泌尿系结核的影像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8):504-507.

[4]周武,熊国兰,王伟.电视X线透视下静脉尿路造影281例总结[J].实用临床医学,2008,7(12):149-150.

泌尿系造影 篇4

1 小儿数字泌尿造影检查

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的数字泌尿造影室, 主要进行静脉尿路造影 (IVU) 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VCU) 检查。

1.1 IVU检查

是应用有机碘作对比剂, 经静脉注入体内后, 由肾小管细胞分泌并排泄到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时, 掌握恰当时间, 进行X线摄片, 可观察两侧肾的代谢功能和泌尿系统形态学改变, 如结石、肿瘤、积液等;也可用于泌尿系术前准备和术后复查。

造影剂使用的碘剂分为离子型 (泛影葡胺) 或非离子型 (优维显, 碘海醇) , 使用前需行碘过敏试验。我院IVU检查使用碘海醇, 别名欧乃派克, 其水溶液稳定, 渗透压低, 毒性小, 在泌尿系造影中, 儿童按2~4 ml/kg计算用量给药, 最大剂量不应超过40 ml[3]。对碘造影剂过敏, 严重肝、肾功能不良, 心功能代偿失调, 支气管哮喘及糖尿病患者禁用。

1.2 VCU检查

是经尿道插入导尿管, 缓慢注入10%~15%泛影葡胺, 然后拔出导尿管, 边让患儿排尿边摄片。主要用于检查下尿路病变和膀胱输尿管反流, 是诊断尿道瓣膜、尿道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确诊性检查方法。

2 护士在小儿数字泌尿造影检查中的作用

2.1 护士在IVU中的作用

2.1.1 IVU造影前:

询问患儿是否发热, 测体温, >37.5℃时不能够做此项检查;询问是否当日晨禁食和排便, 小婴儿或新生儿禁食4 h, 儿童禁食6~8 h, 当日晨未自行排便患儿可用开塞露清洁肠道;根据申请单内容询问相关病史及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主要了解患儿是第1次就诊或是来院复查, 有无手术史, 对提示医生检查时注意摄片时间及观察征象有帮助;3岁以内不能配合的患儿, 护士应提示医生下医嘱给予水合氯醛镇静, 只有在患儿保持安静状态下, 图像才能拍得清晰。以上都确认无误后, 请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以前本操作没有配备护士的时候, 接诊工作是由医生亲自负责的, 现在护士做接诊工作可以让医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调试仪器和造影前电脑查询患者资料等。

碘过敏试验, 这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节, 能否顺利地进行皮试和注药, 直接决定IVU检查能否顺利地进行。碘海醇药液非常黏稠, 在选择血管时, 优先选择直而粗的血管。1岁以内的婴儿, 个别血管条件不好, 做皮试时先选择细小的血管, 保留较粗的血管, 皮试 (-) , 再用粗血管注药。皮试前观察患儿周身是否有红疹、蚊虫叮咬。如有先用彩色笔圈出, 以示区别。皮试方法是将0.1 ml碘海醇原液推入静脉中, 观察15 min, 无任何不良反应方可注药。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做IVU检查的患儿都是禁食4~6 h以上, 血管表浅, 不易回血, 护士在穿刺静脉时进针速度一定要慢, 角度要浅。在推药过程中, 速度要快, 要边推药边观察。皮试和注药过程中, 告知家长配合固定患儿。对于懂事合作的较大患儿, 可用套管针操作, 减少二次穿刺痛苦。

观察碘造影剂的过敏反应, 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过敏反应分为轻、中、重三度 (表1) 。

过敏反应处理[1]:准备地塞米松、盐酸肾上腺素等抗过敏和抢救药品, 当护士发现有过敏反应时, 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 保留血管内针头或导管, 立即报告给造影医师, 视情况处理。如遇中度过敏的患儿, 立即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 平卧休息, 观察病情。如遇发生重度过敏的患儿, 必须立即送急救室实施心电监护、吸氧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并需住院观察。

本院2008年全年共做1 426例IVU检查, 碘海醇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是1.5% (21例) , 都在3岁以下, 表现大多是躯干部见轻度的荨麻疹, 偶有面部潮红, 无需特殊处理。

在2005年之前, 患儿例数不多, 影像中心没有护士, 都是由医师带着患者到急诊室或门诊取血室打针, 很不方便, 2005年之后, 患者增多, 现每年1 400例左右, 增设护士岗位后, 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患儿就诊非常方便快捷, 节省了就诊的时间, 减少了医生的劳动量。

2.1.2 IVU造影中:

护士需要给患儿摆体位;并告知家长此次检查共要摄片4~6次, 中途不能离开;检查过程中患儿需要继续禁食水, 儿童需要憋尿。护士要时刻观察患儿有无过敏反应的症状。

2.1.3 IVU造影后:

告知家长在造影室观察1 h, 患儿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 期间若患儿有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当天患儿需多饮水, 促进造影剂尽快排出;注意检查后1周内患儿是否出现皮疹, 如有皮疹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并告知家长取检查结果时间地点。

2.2 护士在VCU中的作用

2.2.1 VCU造影前:

询问家长病史及近期患儿尿常规是否正常, 尿常规异常者不能做此项检查。打开导尿包, 准备检查物品 (导尿管, 50 ml空针2个, 稀释泛影葡胺造影剂) , 注意无菌操作。

2.2.2 VCU造影中:

经尿道插入导尿管, 排空膀胱残余尿, 缓慢注入10%~15%泛影葡胺, 新生儿20~40 ml, 婴幼儿50~70 ml, 儿童100~200 ml, 或在年龄稍大儿童有尿意时停止注药[2]。插导管时动作一定要轻柔, 因为多是因外伤致尿道断裂修复后, 或尿道狭窄的患儿, 切忌粗暴, 减少损伤。边插管, 边安抚患儿放松, 深呼吸, 减少紧张和恐惧感。尿道狭窄不能经尿道插导尿管时可经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注药, 或从原有膀胱造瘘管直接注药。操作过程中注意医护配合, 边注药边透视观察, 药液注射够量后, 给患儿摆体位, 采取各种合理措施帮助患儿排尿, 例如轻轻地按摩患儿腹部、用温水冲洗小腹或打开水龙头听水声等刺激排尿。

2.2.3 VCU造影后:

嘱家长当天给患儿多饮水, 促进膀胱内残留药液排出;如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 嘱家长于门诊开抗生素, 口服3~5 d, 如有发热及时就诊;整理检查物品, 消毒操作间, 保持室内整洁有序。

从前插导尿管的工作是由医生来做的, 医生独自插管、摆体位、拍片, 较忙碌。现在护士是医生的得力助手, 明显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有助于医生专心观察征象、拍片, 提高了工作效率。由此可见,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 心理护理

患儿做检查时, 护士的态度应和蔼可亲。沟通方式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4]。对婴幼儿可拍一拍, 抱一抱;对稍大懂事的孩子可摸摸头、拍拍肩, 多用鼓励性语言, 避免用刺激性、欺骗性的语言, 这样患儿会放松心情, 减轻紧张情绪, 较快地配合检查工作的完成。对待患儿家长也要态度和蔼, 主动告知检查目的, 操作过程中需要家长们注意协助的地方, 用药情况等, 请求家长们的配合。家长们有疑问, 要耐心解答。来我院看病的患儿大多来自祖国各地, 也有国际友人, 因地域及文化层次的差异, 有时会出现沟通困难, 这种情况下, 护士可亲自动手操作, 例如, 亲手帮助喂药, 穿、脱衣等。这样做, 家长们从心理上会踏实, 会信任护士, 有安全感, 从而积极地配合影像工作的进行。从另一方面讲, 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压力。

总之, 护士在数字泌尿造影检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节省了患儿就诊的时间, 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 并且护士在两项数字造影的护理工作中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服务, 为此项检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患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赛英, 刘玉清, 高培毅, 等.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2:1050.

[2]黄澄如, 孙宁, 张潍萍.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3.

[3]芮耀诚, 张万年, 李万亥, 等.现代药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6:1300.

泌尿系造影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8-05~2010-11经临床、IVP或B超等怀疑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行VCTU检查并确诊的66例患者,其中42例经手术或输尿管镜证实,24例综合临床相关实验室检查、B超、逆行尿路造影等检查及定期随访复查证实。66例患者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11~86岁,平均(43±17)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VCT,患者空腹12h,扫描前10min饮水300~550ml(提高中下段输尿管的显示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CT平扫后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80~100ml,以2.5ml/s快速团注。注射对比剂后30~45s实质期扫描,5min后排泄期扫描,同时根据有无肾盂积水情况决定延时扫描时间。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0~260mA,螺距0.984∶1,扫描层厚5mm。

1.3 图像后处理

将排泄期或延时扫描薄层重建数据传送到ADW 4.3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进行泌尿系统二维及三维图像重建,同时从各种角度观察畸形部位的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输尿管走行及开口部位、有无合并结石、肿瘤、炎症等。

2 结果

VCTU清晰显示66例患者先天畸形部位、形态及其特征,诊断准确率为100%。①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32例(37侧),其中单侧27例(左侧14例,右侧13例),双侧5例。VCTU立体显示重复肾盂、输尿管走行情况及汇合部位、末端开口。合并输尿管结石13例,VCTU清楚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形态及输尿管梗阻程度(图1)。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合并前列腺癌2例,其中1例伴淋巴结转移,膀胱癌术后复发1例。②马蹄肾7例,其中2例合并输尿管结石,VCTU直接显示两肾旋转不良,肾盏位于肾前方,两肾下极融合部即峡部横过主动脉前方(图2)。③肾盏憩室5例,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区肾盏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楚,3例囊内合并结石(图3A),2h后延时扫描病灶为对比剂填充(图3B),24h后延时扫描病灶密度较12h前有所减低,但仍高于肾实质密度。④肾旋转不良6例,其中1例合并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VCTU直观显示肾盂偏离脊柱,肾盏朝向脊柱,肾盂朝向前方。⑤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5例,VCTU示肾盂、肾盏中重度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突然变细,梗阻端呈漏斗状或锥形改变,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部分远端输尿管多次延时扫描仍未见对比剂充盈(图4)。⑥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两侧肾盂肾盏显著扩大,输尿管走行迂曲,明显扩张积液,下端呈鸟嘴样狭窄,局部管壁无异常增厚。两侧输尿管由于肾脏排泄功能改变及扩张程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密度差异(图5)。⑦输尿管开口异位1例,右侧输尿管末端异位开口于前列腺,其上输尿管明显扩张(图6)。⑧输尿管囊肿3例(4处)(1例为双侧),其中,2例为原位输尿管囊肿,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伴异位输尿管囊肿。原位输尿管囊肿VCTU表现为输尿管末端囊样扩张,MIP图像上呈典型“蛇头征”。异位输尿管囊肿平扫示膀胱后壁近三角区囊性肿物,边缘光整,排泄期示囊性肿物及膀胱内有对比剂充填,延时扫描示囊性肿物内密度逐渐减低,在膀胱内形成充盈缺损(图7)。⑨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VCTU示右输尿管上段及右肾扩张积液,右输尿管上段呈S状弯曲并向中线移位(图8),经下腔静脉右侧绕行至后方,向下行走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又绕行至下腔静脉左前方下行。⑩膀胱憩室7例,其中3例为多发憩室,2例憩室内可见小结石。VCTU示膀胱壁局部向外膨出的囊袋样突出,有颈部与膀胱相通,对比剂可以进入其中。

3 讨论

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异位肾、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输尿管开口异位、巨输尿管、后尿道瓣膜等[5],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多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主要包括IVP、B超、CT、MRU等,但这些检查对畸形检出率偏低,诊断准确率有限[5,6]。

VCTU通过VR、MIP、MPR、CPR等后处理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显示泌尿系统。VR、MIP图像去除了骨骼、腹腔脏器的叠加影响,立体感较强,类似IVP的三维图像,能直观、准确显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部位、大小、范围,对输尿管走行、汇合部位、异位开口等细节及空间形态显示更清晰,还可以了解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判断肾盂输尿管积水程度。CPR可以展开扭曲的输尿管,在同一平面勾画出输尿管全程或局部图像,明确有无合并结石、肿瘤、炎症等病变。采用MPR可以显示畸形部位的局部细节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当泌尿系统先天畸形伴输尿管重度积水多次延时扫描仍无对比剂充盈时,可利用CPR技术准确显示输尿管走行情况,或通过调整阈值及附加伪彩,VR重建显示输尿管。因此,VR、MIP可以作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VCTU后处理的首选,帮助提高畸形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部分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引起尿路梗阻、尿液生成和排出延缓,输尿管显示率不高,扩张的肾盂、输尿管与囊性病变在B超、IVP及MRU图像上难以鉴别[7],而VCTU延时扫描则能清晰显示对比剂逐渐进入扩张的肾盂、输尿管,有助于重复肾积水与肾囊肿的鉴别。肾盏憩室是位于肾实质内的囊性病变,B超及MRU常易误诊为肾囊肿,VCTU的特征性表现是延时扫描可见对比剂从肾盏经狭颈缓慢进入囊样低密度的憩室内积聚,随着时间继续延迟,对比剂再缓慢排出。VCTU不仅能明确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还可以评估术后肾脏形态和功能恢复情况[8]。

VCTU检查采用仰卧位、快速团注对比剂、三期扫描,简便易行,能够全泌尿系统大范围、快速、薄层扫描,减少运动伪影,确保采集图像的质量[1,2,4],采用0.625mm薄层重建层厚,改善尿路重建图像的连续性,提高输尿管显示率。

值得注意的是,VCTU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检查费用较高、多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大、对比剂用量大于IVP、碘过敏者不能检查、儿童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同时VCTU后处理图像质量的高低受后处理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3],后处理之前应认真分析轴位图像,观察畸形部位、输尿管走行情况,同时使用恰当的后处理技术,重点对轴位图像上怀疑病变部位进行多角度旋转和观察,避免造成漏误诊。研究[9]表明,CTU结合轴位像定性符合率达95%,定位符合率达100%,因此VCTU后处理时一定要充分依据多期轴位图像,VR图像密切结合CPR图像。

综上所述,VCTU图像能多方位、多平面、立体显像,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显示更加直观、准确,大大提高临床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还可了解有无合并结石、肿瘤、炎症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Van Der Molen AJ,Cowan NC,Mueller-Lisse UG,et al.CT urography:definition,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A guidelinefor clinical practice.Eur Radiol,2008,18(1):4-17.

[2]Martingano P,Stacul F,Cavallaro M,et al.64-slice CT urography:30months of clinical experience.Radiol Med,2010,115(6):920-935.

[3]王志群,李坤成,王亮,等.64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放射学实践,2007,22(8):836-839.

[4]Silverman SG,Leyendecker JR,Amis ES Jr.What is the current role of CT urography and MR ur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urinary tract?Radiology,2009,250(2):309-323.

[5]刘黎琴,肖新兰.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的影像学诊断.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86-1289.

[6]何亚奇,唐秉航,李良才,等.泌尿系统先天异常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53-856.

[7]龚洪翰,王敏,王永正,等.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4):303-306.

[8]张晓凡,张毅,蔡静怡.CTU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1):6-9.

泌尿系造影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0-01~2013-06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经手术证实的2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 于新生儿时期行结肠造瘘, 造瘘后3~6个月行后期肛门成形术前行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 其中男19例, 女1例;年龄4~8个月, 中位年龄6个月。5例行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前采用逆行尿道造影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 (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 VCUG) , 其中2例未发现瘘道, 3例闭锁直肠内见造影剂但瘘道显示不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800 m A遥控数字胃肠X线机, 具体操作: (1) 经结肠造瘘口插入双腔气囊乳胶导尿管, 根据患儿大小选择6号、8号或10号导尿管, 使其到达降结肠远端, 甚至乙状结肠; (2) 向导尿管气囊内注入5~8 ml气体封闭造瘘远段肠管; (3) 患儿取右侧卧位, 在数字胃肠X线机透视下经导尿管注入适量30%泛影葡胺对比剂, 再适当注气加压使对比剂充盈更远部位, 促使瘘道显影; (4) 检查过程中密切监视直肠尿道区域, 动态观察瘘道情况, 并适时摄取尿道侧位片。造影检查中充盈造影剂的导尿管、直肠、膀胱及尿道等结构见图1。

图1充盈造影剂的导尿管、直肠、膀胱及尿道等结构。1:经结肠造瘘口插入双腔气囊乳胶导尿管;2:注入气体导尿管气囊;3:充盈造影剂及气体的直肠;4:膀胱;5:后尿道;6:前尿道;7:直肠尿道瘘瘘道;8:直肠后方不规则高密度影为肛门隐窝处标记

2 结果

20例先天性肛门畸形患儿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均清晰显示直肠下泌尿道瘘瘘管位置, 其中12例为直肠后尿道瘘 (图2) , 6例为直肠前尿道瘘 (图3) , 1例为直肠膀胱瘘, 1例为泄殖腔畸形 (图4) , 瘘管长3~18 mm。20例均经手术证实, 手术关闭瘘道、采取不同术式行肛门成形术。

图2男, 8个月, 直肠尿道膜部瘘。经尿道逆行插管注入造影剂, 膀胱充盈, 未见直肠尿道瘘显示 (A) ;VCUG检查患儿排尿见直肠内充盈部分造影剂, 但瘘道显示不清 (B) ;经结肠造瘘口插管, 注入造影剂, 增加直肠内压力, 瘘道清晰显示 (箭, C、D)

图3男, 5个月, 直肠尿道瘘。结肠造瘘术后, 经造瘘口插管加压造影, 充盈造影剂后见直肠远端通向尿道球部 (箭) , 直肠尿道球部瘘, 右下方见不规则高密度影 (箭头) 为肛穴标记, 与直肠远端距离17 mm

3 讨论

直肠下泌尿道瘘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常见并发症, 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是世界卫生组织常规监测的先天畸形之一[4], 占消化道畸形的25%, 活婴发病率为1/5000~1/1500, 此类畸形中约70%的瘘道与泌尿生殖器官或会阴部沟通[5]。X线造影是诊断直肠肛门畸形以及有无合并直肠下泌尿道瘘的重要方法之一。B超、CT、MRI检查在直肠下泌尿道瘘显示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超声检查无创、简便、无放射性, 可以利用肠管内粪便低回声之间的对比测量直肠盲端到肛门窝皮肤的距离进行分型[6], 但对合并畸形显示不佳[7]。CT可以显示肛门括约肌及肛提肌的位置及发育状态, 但仅局限于轴位上, 而且当合并较复杂的瘘时缺乏组织对比, 对于瘘管的走形及相互关系的评价价值有限[2,8]。MRI在T2WI轴位及矢状位扫描能提高瘘管的检出率[9], 瘘管黏膜于T2WI呈高信号, 因此可以清晰地显示瘘管内外口及与肛门直肠肌群的关系。但由于部分患儿瘘管纤细, MRI对其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对于瘘管进入泌尿道入口的准确位置较难判断[2]。另外, MRI扫描时间相对较长, 必须在患儿睡眠状态下进行, 否则产生运动伪影, 致使瘘管显示不清。X线造影检查显示瘘管直观、可靠, 并可以进行动态观察。

既往对直肠肛门畸形合并直肠下泌尿道瘘的患儿, 常采用逆行尿道造影和VCUG检查来了解瘘道情况[10], 但尿道造影和VCUG检查往往由于膀胱尿道内压力不足、造影剂排出较快, 或因逆行插入的导管正好堵住瘘道口等原因, 使瘘道不易显示, 有时仅见造影剂充盈至直肠盲端但瘘道显示不清晰, 且经反复多次动态观察亦难以确定显影的瘘道, 从而无法准确判断瘘道的具体位置, 部分病例仅以直肠内有无造影剂充盈推断有无瘘道。另外, 由于经逆行尿道插管造影及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给患儿带来恐惧感和极大的痛苦, 致使患儿不配合检查。

图4女, 6个月, 泄殖腔畸形。经结肠造瘘口造影, 直肠前方子宫显影, 前壁略受压, 以细的窦道 (箭) 与阴道相通, 泄殖腔畸形, 直肠盲端距肛门 (箭头) 约25 mm

为了提高直肠肛门畸形合并直肠下泌尿道瘘的瘘道显示率, 准确判断瘘道的位置, 减轻患儿的痛苦, 本研究对先期行结肠造瘘的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选用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方法, 此造影技术改变了以往经尿道逆行插管进行尿道造影和VCUG检查的路径, 经先期结肠远端造瘘口插入双腔气囊导尿管, 使其到达降结肠远端, 甚至乙状结肠, 向导尿管气囊注入气体封闭造瘘远端肠管, 经导尿管注入对比剂并适当注气, 增加封闭段远端盲端直肠压力, 促使对比剂通过瘘道排出, 提高瘘道显示率, 从而获得准确的瘘管位置。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克服了以往采用尿道造影和VCUG检查因膀胱尿道内压力不足导致瘘道不易显示的缺点, 避免了由于经逆行尿道插管造影及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给患儿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我院自2010-01开始对20例先期做结肠造瘘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临床考虑并发直肠尿道瘘患儿后期术前均采用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 瘘道均清晰显示, 造影效果极佳。本组20例中, 5例先行尿道造影和VCUG检查, 因瘘道显示不清, 其中2例经造影未发现瘘道, 3例经造影直肠见造影剂, 但未见瘘道具体显示部位, 后又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 瘘道均清晰显示, 提示加压法造影效果明显优于逆行尿道造影和VCUG检查。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明显提高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合并直肠下泌尿道瘘的瘘道显示率, 可以确定瘘道的位置、方向及长度, 从而为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科学、客观、可靠的依据, 便于手术中根据术前造影的精确定位及直肠盲端和瘘管的走行, 以最小的创伤找到直肠盲端及瘘管, 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及安全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注意的是, 造影过程中操作要轻柔, 要根据患儿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导尿管, 要在透视下注入适量对比剂及气体, 以控制封闭肠管内的压力, 避免引起结肠破裂。

总之, 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是一种安全、简捷、有效、实用的造影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一次检查准确诊断成功率, 缩短检查时间, 同时可以消除经尿道逆行插管给患儿带来的恐惧和痛苦, 并避免以往造影过程中因反复观察所致的患儿射线照射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尿瘘,结肠造口术,尿路造影术,放射摄影术,婴儿, 新生

参考文献

[1]王维林.我国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研究的历史与展望.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1, 32 (8) :561-564.

[2]陈静, 李欣, 王春祥, 等.MRI在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22 (8) :591-594.

[3]汤绍涛, 阮庆兰.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5, 4 (2) :118-122.

[4]郑珊, 张培, 董岿然, 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门成形术后再手术的临床分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2, 33 (4) :296-299.

[5]潘恩源, 陈丽英.儿科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05.

[6]Haliloglu M, Eryilmaz M, Karnak I, et al.Fistula between rectum and duplicated vagina in an infant with anorectal malformation and biliary atresia.Pediatr Radiol, 2003, 33 (1) :75-76.

[7]李刚, 覃达贤, 胡晓明, 等.肛门直肠畸形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 (7) :1120-1122, 1126.

[8]李震, 胡道予.小儿肛门直肠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临床外科杂志, 2008, 16 (5) :307-308.

[9]Nievelstein RA, Vos A, Valk J, 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children with anorectal malformations:embryologic implications.J Pediatr Surg, 2002, 37 (8) :1138-1145.

泌尿系造影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4例, 以腰痛、发热、尿痛及血尿等症状就诊, 并经外科手术确诊;男45例, 女39例, 年龄15~84岁, 平均 (59±9) 岁。其中行CT尿路造影检查44例,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40例。

1.2 检查方法

1.2.1 CT尿路造影

采用64排螺旋CT, 扫描参数:电压120 k V, 电流150 m A, 螺距1.4, 进行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1.2.2 磁共振尿路成像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1.5 T MAGNETOM Symphony P磁共振仪, 依次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2WI冠状位, T1WI横断位扫描。

1.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标准分为4级:1级:严重模糊及伪影干扰;2级:中度模糊及伪影干扰;3级:中度模糊, 略有伪影干扰;4级:清晰, 无伪影干扰。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确诊率和总体图像质量评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确诊率比较

行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44例中确诊42例, 临床确诊率为95.5%;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患者40例中确诊29例, 临床确诊率为72.5%;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

行CT尿路造影检查患者44例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1级1例 (2.3%) , 2级3例 (6.8%) , 3级22例 (50.0%) , 4级18例 (40.9%)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患者40例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1级1例 (2.5%) , 2级2例 (5.0%) , 3级18例 (45.0%) , 4级19例 (47.5%)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CT尿路造影的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优势及缺陷

多层螺旋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较于普通CT检查, 其具有扫描速率快、范围广、层距小及图像质量高等优势[5];且成像后还可应用后期强大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泌尿系统立体图像, 有助于消除骨骼、腹腔脏器等干扰[6], 便于医师更直观地观察泌尿系统梗阻情况。多层螺旋CT可直接显示小于3 mm结石影像[7], 阴性及小结石分辨率高, 对于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及输尿管小病灶均可有效发现。但需要注意多层螺旋CT电离辐射剂量较大, 儿童及妊娠、哺乳期女性忌用[8]。

3.2 磁共振尿路成像的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优势及缺陷

磁共振尿路成像属于泌尿系统三维水成像技术, 其无需应用造影剂, 不良反应低, 适用于婴幼儿及孕妇。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 磁共振尿路成像可同时观察肾实质及集合系统, 但依据扩张积水高信号影中出现充盈缺损并非结石特异性表现, 且因空间分辨率及成像缺陷, 无法直接显示结石, 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确诊。李刚等[9]报道亦证实, 金属夹易引起图像伪影, 输尿管狭窄误诊率高。

本次研究结果中, 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CT尿路造影在提高泌尿系统结石诊断准确程度方面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这与多层螺旋CT可发现较小直径结石有关。而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诊断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则说明两种检查方式泌尿系统成像均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 符合诊断要求。

综上所述, 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准确率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但磁共振成像检查无电离辐射及造影剂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扫描范围大, 图像质量清晰, 均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经外科手术确诊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4例, 其中行CT尿路造影检查44例, 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40例。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确诊率和总体图像质量评级。结果 CT尿路造影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用于泌尿系统结石诊断, 总体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准确率优于磁共振尿路成像, 但磁共振成像检查无电离辐射及造影剂应用。两种检查方式扫描范围大, 图像质量清晰, 均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评价。

关键词: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泌尿系统结石

参考文献

[1]陈恕求, 陈明.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逆行肾盂造影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价值对比[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4 (6) :442-444.

[2]陈瑛, 郭剑明, 刘敏.多屡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 2010, 17 (2) :231-232.

[3]Graser A, Johnson TR, Chandarana H, el a1.Dual energy CT:pmliminary observation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hcafiom in the abdomen[J].Eur Radiol, 2009, 19 (2) :13-23.

[4]王煜, 孙景金.泌尿系统结石MSCT、MRU成像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4) :112-114.

[5]Stolzmann P, Seheffel H, Rentsch K, et al.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uric acid stones:exvivo performance evaluation[J].Urol Res, 2008, 36 (4) :133-138.

[6]耿志海.螺旋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在42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2) :2946-2947.

[7]楼俭茹, 阿迪娜尔阿布力孜, 郑田玲, 等.MRU、IVU、CTU泌尿系疾病检查中的对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 (6) :648-649.

[8]付林.64排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在泌尿系统造影技术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9) :837-838.

上一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医学下一篇:电网工程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