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2024-08-13

急性泌尿系感染论文(精选7篇)

急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篇1

泌尿系感染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在尿路内繁殖, 引起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炎性反应, 主要致病菌有淋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等。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复发率、再感染率居高不下, 由于可供选择药物的多样性, 在优先考虑到临床疗效的同时, 如何用最低的费用达到最好的效果, 成为医务工作人员及患者关注的问题。而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节约卫生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降低药源性疾病方面有重要作用。采用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对比治疗127例泌尿系感染患者, 对3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旨在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酒泉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09年11月泌尿外科患者中, 选择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尿路感染患者127例, 治疗前48 h内未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 均无喹诺酮类和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且排除孕妇、哺乳妇女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将其随机分成三组, 加替沙星 (Gatifloxacin) 组 (A组) 43例, 其中男26例, 女17例;年龄20~61岁, 平均39岁。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组 (B组) 44例, 其中男29例, 女15例;年龄21~65岁, 平均44岁。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cefoperazone/sulbactam) 组 (C组) 40例, 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22~63岁, 平均40岁,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均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A组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规格为0.2g:100mL (江苏苏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4g/次, 1次/d, 连续治疗7d;B组采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规格为0.2g:100mL, (安徽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2g, 2次/d, 连续7d;C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规格为1g/支 (深圳力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治疗剂量2g+5%GS 250ml, 2g/次, 2次/d, 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 细菌学检查:给药前、结束后对感染部位分离的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分离菌株均进行纸片敏感试验, 包括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 (3) 临床检验: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分别于给药前, 停药后各检查1次。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 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级。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菌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但其中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病情有好转, 但达不到显效标准;无效:用药72h以上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根据痊愈和显效例数计算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经济学分析

2.1 成本确定

药物经济学的成本由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组成, 它不仅指药物的成本, 还包括治疗成本、检查成本、给药成本、药品不良反应治疗成本、时间成本等 。药物经济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为不同的对象服务, 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成本的计算也应不同 。从医院的角度出发, 成本只应包括从医院内部核算所得出的直接医疗费用以及医院为实施治疗方案所付出的其他非账面费用, 不包括患者家属陪护、食宿、交通费用等非医疗费用及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三组所有病例均属同类病种, 诊断和检查费用基本是一致的, 所有不良反应轻微, 未作其他处理, 故本研究中的成本仅包括药品费用、给药费用。

2.2 药品成本

按2009年1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执行的药品价格 (加替沙星氯化钠 0.2g:100ml, 30.12元;左氧氟沙星, 0.2g:100ml, 24.00元,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1g/支, 10.50元) 。三组平均治疗费用按以下公式计算:平均治疗费用=药品价格×每次给予瓶数 (或支数) ×每天给药次数×平均疗程 (溶媒忽略不计) 。

由此A组平均治疗费用=30.12×2×1×7=421.68元;B组平均治疗费用=24.00×1×2×7=336.00元;C组平均治疗费用=10.50×2×2×7=294.00元。

3 结果与分析

3.1 疗效比较 (见表1)

注:C组与A比较, ﹡P≤0.05, C group compared with A, *P ≤ 0.05;B组与A比较, P≥0.05 , B group compared with A, P ≥ 0.05;B组与C比较 ﹡P≤0.05, B group compared with C, *P ≤ 0.05。

3.2 药品不良反应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6.98% (3/43) , B组为6.82% (3/44) , C组为7.5% (3/40) 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由于三组不良反应轻微, 不影响继续用药, 无须特殊治疗, 可自行恢复。

3.3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平衡成本和效果, 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 (C/E) 则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采用单位效果比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当对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 有的方案可能花费的成本很高且产生的效果也很好, 但增加效果需要增加患者的支出, 这时就要考虑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花费的成本, 即增长的成本-效果比 (ΔC/ΔE) , 它代表了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的比较而得的结果[1]。增加1个单位效果所需追加的成本越低, 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为此, 本文将三种治疗方案按成本由低到高进行排列, 并以最低效果 (方案C) 为参照, 其他两种方案与之对比而得到ΔC/ΔE, 结果见表2。

3.4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中所用的变量通常不能准确地测量出来, 所用的数据常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2], 因此要进行敏感度分析, 换言之, 就是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药品价格流通机制完善, 虚高药价的降低, 预计劳动和时间的价值可能逐渐会提高。假设三种抗菌素药费都下降20% , 其他费用不变, 由此进行敏感度分析, 结果见表3。可见, 当药品费用在适当范围内波动时, 不能改变左氧氟沙星组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这一结论。

4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方案中, B组和C组比较, 无论从有效率还是成本-效果比 (C/E) 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 B组和A、C组比较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两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有效率方面也无差异性。但是, 成本-效果比中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结果表明, B组治疗方案获得单位效果需支付的治疗成本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敏感性分析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结论是可靠的。

敏感度分析结果提示, 即使参与分析的成本因素发生变化, 也不会影响成本-效果比 (C/E) 结果。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的复合制剂,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头孢哌酮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腹腔内感染等。舒巴坦钠对β内酰胺酶有较低的抑制作用, 可克服多数细菌产酶的耐药性。但是, 在治疗泌尿系感染方面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没有成本-效果优势。

氟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 口服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 血浆半衰期长。加替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好疗效。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副作用小, 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所以, 左氧氟沙星是治疗泌尿系感染成本较低、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 但必须注意18岁以下患者禁用。

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 正确合理选择适合药物, 可以减少医疗费用, 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是利国利民, 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值得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端正.药物经济学及其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 2000, 19 (2) :139-142.

[2]王均.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J].国外医学, 药学分册, 1994 (21) :13.

[3]顾海, 李洪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应用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 2004, 15 (11) :674-676.

[4]何志高, 陈洁.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确定[J].中国药房, 1998, 9 (3) :100.

[5]梁燕芳, 孔令瑞, 邓雪媚.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08S) :29-30.

[6]梁燕芳, 孔令瑞, 邓雪媚.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成本分析[J].广州医药, 2007, 38 (5) :62-64.

[7]邹瑛, 刘强, 姚琰.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 2005, 16 (11) :836-837.

[8]廉如, 黎云燕.加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尿路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医学综述, 2007, 13 (2) :156-157.

[9]陈方倩, 金文成, 王莉媛, 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药 (北京) , 2004, 5 (16) :38-39.

[10]徐建敏.4种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医药导报, 2004, 23 (9) :636-637.

急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急性泌尿系感染的患者9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 (1) 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 治疗前未用过其他抗菌药物或用后效果不明显 (细菌培养为阳性) ; (3) 血常规示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轻中度升高; (4) 尿常规示亚硝酸盐阳性, 间有隐血阳性; (5) 镜检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肉眼观察尿液呈浑浊状; (6) 尿培养致病菌阳性, pH>7。

1.2分组资料

将96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男27例, 女23例;平均 (41.3±11.3) 岁;尿频50例 (100.0%) , 尿急48例 (96.0%) , 尿痛41例 (82.0%) 。对照组男21例, 女25例;平均 (41.7±12.5) 岁;尿频46例 (100.0%) , 尿急42例 (91.3%) , 尿痛41例 (89.1%)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大体相似。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适当补充液体及对症支持治疗;给予热淋清胶囊常规剂量口服, 5%的聚维酮碘液常规稀释后清洗外阴。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奈替米星注射液 (50mg/1ml) 0.2 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环丙沙星注射液 (0.2g/100ml) 10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3天。

1.4 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好转:症状缓解, 不适度减轻;无效:症状无缓解或病情加重。治愈加好转合计为有效。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50例中治愈36例 (72.0%) , 好转11例 (22.0%) , 无效3例 (6.0%) , 有效47例 (94.0%) 。对照组46例中治愈15例 (32.6%) , 好转27例 (58.7%) , 无效4例 (8.7%) , 有效42例 (91.3%)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4.929, P<0.01) 。两组的有效率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05) 。两组在治疗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2.2 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治疗后尿频症状改善4 7例 (94.0%, 47/50) , 尿急症状改善42例 (87.5%, 42/48) , 尿痛症状改善37例 (90.2%, 37/41) 。对照组治疗后尿频症状改善45例 (97.8%, 45/46) , 尿急症状改善36例 (85.7%, 36/42) , 尿痛症状改善39例 (95.1%, 39/41) 。两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改善情况差别不大。

3 讨论

奈替米星作为一种半合成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敏感微生物的正常蛋白质合成。主要针对革兰阴性杆菌与少数革兰阳性菌, 包括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属、奈瑟菌属等十多种细菌。对奈瑟菌属抗菌作用较弱, 对链球菌属和厌氧菌常无效, 耳毒性较轻。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 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

急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篇3

关键词:急性泌尿道感染,炎消迪娜尔糖浆,急性泌尿道感染

急性泌尿道感染 (acut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UTI) , 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多发于女性, 尤其是育龄期妇女。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炎消迪娜尔糖浆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为我院门诊病例, 其中治疗组144例, 对照组138例。治疗组年龄16岁~67岁, 女96例;对照组年龄18~65岁, 女93例。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体温、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组间基线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内科学 (第5版) AUTI[1]诊断标准[1]:①正规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菌落数≥105/ ml;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检查, 白细胞> 10/HP 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凡具备①、②者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

①尿路梗阻、畸形;②肾小球肾炎;③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者;④肾结核;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

1.4 观察项目

临床有效率与微生物有效率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炎消迪娜尔糖浆 (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65020183) 30 ml, 3次/d。对照组给予三金片 (相当于原药材3.5 g) , 3片, 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

1.6 疗效评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2 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 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见表1。

注:a:炎消迪娜尔糖浆 (30 ml 3次/d) - 三金片 (3# 3次/d) ;b:治愈率差值的双侧95% CI 采用连续校正正态近似法计算;c:微生物学治愈定义为所有基线期致病菌根除

3 讨论

泌尿道感染是指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感染的总称。其具有易反复及迁延性, 而急性泌尿道感染大多归属于“热淋”范畴。《景岳全书》云:“炎热湿蒸, 主客时令气, 侵及脏腑者亦能致浊, 此由外而入也。”《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指出“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也。”《丹溪心法·淋病》 篇亦有“淋有五, 皆属乎热。”热淋的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 膀胱气化不利, 所致小便灼热刺痛, 尿色黄赤或小便混浊。

炎消迪娜尔糖浆中菊苣根、菊苣子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睡莲花、玫瑰花消炎利胆, 大黄燥湿排毒, 牛舌草安神止痛等功效, 全方共奏清热除湿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中菊苣根、菊苣子含有马粟树皮素、野莴苣甙等成分, 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抑制细菌复制等作用[3]。药理学亦表明其对体外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本研究中炎消迪娜尔糖浆用于AUTI的微生物学治愈率与临床治愈率分别达到51.4%与70.8%, 明显优于对照三金片的39.3%与55.8%, 是目前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

随着导致泌尿道感染的细菌的抗药、耐药性逐渐增加, 临床上抗生素的选择日趋慎重。而药理和临床研究已证明炎消迪娜尔糖浆对泌尿道感染常见细菌如革兰阴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抑制作用, 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靶向作用, 且其临床应用安全, 无常用抗生素类耐药性、尿路结晶及肝肾毒性, 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47-5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一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45-148.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者48例, 男性12例, 女性36例;年龄在10~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7.5±2.9) 岁, 其中10~20岁13例, 21~40岁17例, 41~60岁14例, 60岁以上4例;病程从5~20d不等, 平均为 (10.5±1.9) d;所有患者中有既往发作史18例, 初次发作30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淋症的诊断标准[3]; (2) 临床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坠胀等, 其中腰痛10例, 尿频尿急19例, 尿痛11例, 下腹部坠胀18例; (3) 尿培养皆为阳性, 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增加, 少有尿蛋白, 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 L。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采用庆大霉素或氧氟沙星, 中药采用自拟药方:生地、山药、车前草、鱼腥草、瞿麦、萹蓄、菟丝子各15g, 茯苓、地丁各12g, 白茅根30g, 枸杞子20g;对于血尿患者加旱莲草和小蓟, 对于排尿困难患者加木香和川楝子, 对于尿频尿急患者加石苇和灯心草;对于不同细菌感染的患者添加不同中药:大肠杆菌感染加石苇、大青叶、败酱草、虎杖等, 枯草杆菌感染加茵陈、板蓝根、白头翁, 变形杆菌感染加石韦、马齿苋, 葡萄球菌感染加黄连、菊花、黄柏;口服100mL, 每天3次。

1.4 观察项目

(1)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尿菌检转阴性, 尿常规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尿菌检未转阴性, 尿常规正常或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尿检异常。 (2) 治疗前后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菌落数和排尿次数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泌尿系感染细菌和比例

造成泌尿系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 (37.5%) 、枯草杆菌 (25.0%) 、变形杆菌 (20.8%) 和葡萄球菌 (10.4%) 。结果见表1。

2.2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效果

经过有效治疗, 48例患者中显效32例, 有效1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疗程从3~25d不等;无不良反应发生。

2.3 治疗前后排尿次数和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的比较

治疗后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菌落数明显改善, 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减少,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病, 在中医上属于“淋症”的范畴,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坠胀等,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从中医上讲, 泌尿系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脾肾两虚、膀胱湿热[4], 从西医上讲主要是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细菌造成的。本研究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采用庆大霉素或氧氟沙星治疗, 中药采用自拟药方, 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尿沉淀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菌落数, 无不良反应, 与周家俊等人的研究结果[5]一致。

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有着良好效果, 尤其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氧氟沙星为杀菌剂, 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使细菌死亡[6]。中医主要是对调整患者的全身机能,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通过清热利湿通淋和滋阴补肾健脾达到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生地、茯苓、山药、枸杞等能够健脾补肾, 白茅根、车前草能够清利湿热, 而且大青叶、板蓝根、马齿苋、黄连等抑菌效果明显。通过中西医结合, 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菌落数和排尿次数的变化。结果 造成泌尿系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 (37.5%) 、枯草杆菌 (25.0%) 、变形杆菌 (20.8%) 和葡萄球菌 (10.4%) ;48例患者中显效32例, 有效1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后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菌落数明显改善, 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减少,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能够有效改善尿沉淀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菌落数, 无不良副作用, 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余毅.泌尿系统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其控制[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1 (4) :13-14.

[2]Urli T, Perone G, Acquarolo A, et al.Surveillance of in-fectionsacquired in intensive care:usefulness in clinicalpractice[J].J HospInfect, 2012, 52 (6) :130-135.

[3]夏红, 周利军, 吕红, 等.上尿路感染患儿尿培养及多项肾影像学检查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 15 (7) :681-682.

[4]姚齐龙.术后泌尿系统医院感染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10 (9) :93-94.

[5]周家俊, 辜维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92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2 (6) :599-601.

急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肾内科新入院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50例, 其中男8例, 女42例, 均为住院患者, 年龄18~65岁,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中、重度泌尿系统感染。实验前未使用过其他抗菌药或使用72 h以上确证无效。试验组25例中急性膀胱炎5例、急性肾盂肾炎20例;对照组病种及例数与试验组相同;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近, 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排除标准 本实验排除具有以下1种或以上情况患者: (1) 妊娠; (2) 相关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史 (对氟喹诺酮、青霉素/头孢菌素类、非甾体抗炎药物过敏或有使用禁忌) , 或用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倾向者 (如癫痫、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律失常) ; (3) 老年和/或高危患者 (年龄> 70岁和/或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 (4) 严重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或神经源性膀胱引起) 。

1.3 治疗方案

1.3.1 试验组用注射用头孢米诺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 :2.0 g加入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2次/d, 疗程 (自本试验开始) 7~14 d。

1.3.2 对照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0.2 g加入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2次/d, 体温正常 (< 37.4℃) 后3~5 d, 停止静脉输液, 改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0.2g, 2次/d, 疗程 (自本试验开始) 7~14 d。

1.3.3 高热时退热用药方案 体温>38.5℃和/或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时, 采用对乙酰氨基酚片0.25~0.50 g口服, 或吲哚美辛栓50~100 mg纳肛, 同时可适当增加输液量500~1000 ml;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1.3.4 二线及替代治疗

1.3.4.1 如实施治疗方案48~72 h后无明显疗效或疾病有进一步恶化趋势 (如肾功能受损、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或患者因病痛难以耐受, 要求实施更有效的治疗, 则加用其他抗生素治疗。

1.3.4.2 如出现严重的药物 (头孢米诺/左氧氟沙星) 相关性不良反应 (如严重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等) , 则换用抗生素 (试验组换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 静脉滴注, 2次/d;对照组换用头孢米诺2.0 g, 静脉滴注, 2次/d) , 其他治疗不变。

1.4 临床观察项目 ①试验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②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在用药前、用药后第4天和停药后第1天、第7天各检查1次;③肝、肾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尿素氮, 肌酐) :在用药前及停药后各检查1次;④细菌学检查:用药前、用药第4天及停药后第1天、第7天取清洁中断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对培养阳性的致病菌采用K-B法测定对头孢米诺、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⑤尿妊娠试验:育龄女性患者入选前做尿妊娠试验 (绝育者除外) , 阴性者方能入选;⑥心电图:所有患者入选前常规行心电图检查, 正常者方可入选。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卫生部1998年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以上4项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病情有好转, 但不够明显;④无效:用药后72 h病情无改善或有加重。其中①和②合计为有效, 并据此计算有效率。

1.6 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 按致病菌的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5级评定。①清除:疗程结束后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②部分清除:原培养两种以上致病菌中至少一种未清除;③未清除:疗程结束后原致病菌依然存在; ④替换:疗程结束后原致病菌清除, 但培养出新的致病菌, 无感染临床表现, 无需进行治疗;⑤再感染:经治疗原有细菌清除, 再度感染其他细菌, 需要给予治疗。清除和替换合计为细菌学有效, 据此计算细菌学有效率

1.7 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试验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及其发生时间、表现、程度、处理经过级转归。按5级标准评定:①肯定有关;②很可能有关;③可能有关;④可能无关;⑤肯定无关。前三者计为药物不良反应, 并以此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8 统计学方法 两组一般资料 (如年龄、体重、用药时间等) 用x¯±s表示, 均衡性分析采用t检验。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绝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也趋向正常。试验组在治疗第4天、治疗结束后第1天、第7天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92%和96%;对照组分别为72%、80%和88%;上述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2 细菌学疗效比较

试验组分离培养出致病菌20株, 细菌阳性率 (细菌阳性病例数/病例总数) 为80%;对照组分离培养出致病菌21株, 细菌阳性率为84%。试验组在治疗第4天、治疗结束后第1天和第7天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90%、100%和100%。对照组分别为86%、95%和95 %。上述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2.3 尿培养药敏结果

从所有入选病例中共分离出致病菌41株, 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最常见, 占82.9 %, 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占12.2%, 革兰阳性球菌占4.9%。以上所有细菌均进行5种抗菌药药敏实验, 显示头孢米诺对上述细菌的敏感率为100 %, 而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7.8%、78%、85.4%、90.2%。

2.4 不良反应

试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发生轻度恶心、头晕, 患者均能耐受, 不影响治疗;对照组有1例出现转氨酶一过性轻度升高;1例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 疗程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其中95%以上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 在细菌性尿感中, 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约占80%~90%, 其次为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大约5 %的尿感由革兰阳性菌引起[1]。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使尿路感染面临新的问题, 一方面是致病菌可能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是诱导耐药性产生。文献报道,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呈高度耐药 (70. 6%~100.0%) [2], 不建议作为经验用药的选择。

头孢米诺是一种新型的头霉素类抗生素, 它在7p位侧链末端具有D - 氨基 (D - cysteine) 结构, 显示与以往头孢菌素不同的抗菌机制, 可以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同时形成多数球状突起而促进溶菌。头孢米诺抗菌谱广, 对G+菌、G-菌及需氧菌、厌氧菌有较强活性, 独特的7-甲氧基结构, 使其对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多数头孢菌素强[3]。徐英春等[4] 报道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头孢米诺比其他β-内酰胺类 (亚胺培南除外) 、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 对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 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有相同的抗菌活性, 没有耐药菌株发现。该药在组织细胞内药物浓度高, 又能很好地渗透肾实质, 加上头孢米诺近些年在我院没有广泛、大量使用, 没有耐药菌株发现等因素, 故我们选用头孢米诺治疗尿路感染,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本组资料表明, 头孢米诺治疗尿路感染疗效确切, 有效率达96%, 细菌清除率100%, 可以作为尿路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Mayama 等[5] 报道1987~1991 年对13141例患者的随诊结果:头孢米诺的不良反应仅为1.76 %。本组观察头孢米诺的不良反应轻微,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头孢米诺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 静脉点滴头孢米诺2.0g, 2次/d;对照组25例, 静脉点滴左氧氟沙星0.2g, 2次/d。7~14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总有效率为96%, 细菌清除率为100%。结论 头孢米诺治疗尿路感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头孢米诺,左氧氟沙星,尿路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47.

[2]周蓉, 张芸, 沈菊英, 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3) :344-346.

[3]Akio K, Hisakazu Y, Ryoichix O, et al.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against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producing bacteria.Jpn J Antibiot, 1999, 52 (9) :585-594.

[4]徐英春, 谢秀丽, 张小江, 等.头孢米诺和其他14种抗菌药物对产与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抗菌活性比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7) :727-729.

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体会 篇6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泌尿系感染患者76例, 年龄60岁~85岁。造成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的因素很多, 本组以前列腺增生最多45例, 占59%;尿路结石13例, 占17%;糖尿病6例, 占8%;留置尿管3例, 占4%;长期卧床7例, 占9%;泌尿系统手术2例, 占3%.以上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2 护理

老年人尿路感染症状不典型, 容易忽略造成误诊和漏诊致病情迁延, 其发病率较高, 常达15%左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我们针对病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反复进行健康指导, 使患者熟知各种诱发因素,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和预防。

2.1 心理护理

认真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针对病情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宣教, 解除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和失望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2.2 前列腺增生患者

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要早期治疗, 以减少此类感染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之增高, 65岁以上的男性, 75%有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和膀胱排不净, 导致细菌感染, 同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产生尿潴留等症状。只有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才能更好地改善症状。我们向患者解释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 使患者认识到及早治疗的重要性。

2.3 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是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尿路结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尿路梗阻, 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 引起尿路感染, 严重者引起肾积水、肾功能衰竭。有泌尿系统结石症状者, 除及早治疗外, 平时要多饮水, 可根据身体状况做一些弹跳运动, 有利于小的结石排出体外。

2.4 糖尿病

女性尿路感染以糖尿病为首要因素, 除积极配合医护控制糖尿病病情外, 还要做到:重视预防工作, 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特别是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密切观察糖尿病患者有无泌尿系感染的迹象, 及时做尿培养和药敏试验, 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对尿中白细胞超标者, 应警惕尿路感染;为预防感染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除必要时不可导尿。

2.5 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认真做好护理, 做好膀胱冲洗和集尿袋更换工作。教会患者定时放尿, 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膀胱, 嘱患者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及周围皮肤清洁, 防止逆行感染。

2.6 长期卧床患者

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 保持床单清洁, 防止床单不洁引起逆行感染, 做好解释工作, 加强皮肤会阴部护理, 定期检查尿常规, 及早诊断和治疗。

2.7 手术后患者

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加强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适当锻炼, 加强营养摄入, 增强抗病能力, 杜绝尿路感染的发生。

3 结果

根据不同病因所致泌尿系感染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缩短了病程, 提高了治愈率。

4 体会

老年人存在着多种泌尿系感染的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不典型, 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高[1]。因此, 老年人泌尿系感染除了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外, 还必须针对病情特点采取合理化的护理措施, 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 缩短病程, 提高治愈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急性泌尿系感染论文 篇7

1 临床资料

244例患儿中男100例, 女144例;0~1岁84例, 1~3岁59例, 3~6岁56例, >6岁45例。病例中有尿路刺激症状者175例, 发热者118例, 肉眼血尿者37例, 腹痛者20例, 无症状者12例。出院诊断单纯泌尿系感染182例, 伴有泌尿系畸形或膀胱输尿管返流者25例, 合并呼吸道感染31例, 败血症6例, 诊断符合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116例患儿在入院前已选用抗生素, 128例未用抗生素。

2 结果

2.1 尿培养

244例患儿在治疗前留取清洁中段尿, 细菌培养方法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前未使用过抗生素者与应用过抗生素者的尿培养阳性率相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尿培养菌株分布

尿培养发现菌株128例, 其中大肠埃希菌137例, 是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

2.3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常规方法进行, 药敏方法采用K-B法, 判断标准为NC-CLS 1999版。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中有73例是经过Micro Scan Walk Aaway 40 S1分析仪进行的药敏实验。

2.4 治疗与转归

2.4.1 尿培养回报前治疗

患儿入院后在没有病原学依据的条件下, 根据病情凭经验选择二、三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 具体情况见表1。治疗3天后查尿常规, 尿常规恢复大致正常视为有效, 四组3天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2.4.2 尿培养回报后治疗

患儿尿培养回报后, 若培养为阴性, 经验治疗有效, 则继续使用该药物治疗;若经验治疗无效, 则应根据病情和治疗经验换药。本文此类患儿在开始经验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后换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的有6例, 开始经验用青霉素类治疗无效后换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的有3例。这些患儿在换药治疗无效后有8例改换美洛培南治疗, 最终应用美洛培南的患儿全部痊愈出院。244例患儿感染平均疗程在7~10d。

3 讨论

3.1 泌尿系感染的患儿中女孩多于男孩

由于小儿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免疫功能相对较低, 在其它感染性疾病的病程中经血行感染以及日常生活中细菌上行感染入侵泌尿系统为常见的感染途径。本病可发生于小儿的任何年龄, 以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多见于女孩。应积极加强对婴幼儿的预防工作。

3.2 小儿泌尿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本文资料表明, 应用抗生素前后留取标本培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抗生素的应用会大大降低尿培养的阳性率, 本文泌尿系感染患儿尿标本分离出的129株菌株中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其中大肠埃希菌居所有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首位 (67.70%) , 和国内的监测结果一致。

3.3 小儿泌尿感染肠球菌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泌尿系感染患儿尿标本分离出的129株菌株中肠球菌 (包括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 有20株, 占15.95%, 与国内目前的监测趋势一致。

3.4 小儿泌尿感染的药物治疗

对于泌尿系感染的患儿, 应早期积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血行感染应选择血药浓度高的药物, 上行感染选择尿药浓度高的药物。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 治疗中一般选择对肾脏损害小的药物。如果患儿经验治疗2~3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菌尿持续存在, 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必要时可联合用药。目前临床专家认为仍应选择7~14天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

我们对本文资料中应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尼西、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四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是否存在细菌的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治疗不符现象尚需进一步探讨。近年来, 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增加, , 由于头孢菌素能诱导革兰氏阴性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 ESBLs可水解不耐酶的头孢他啶及青霉素等药物, 目前认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产ESBLs菌治疗较好, 是此类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4 小结

小儿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 但只要积极的预防, 就可明显减少本病的发生。临床在诊断小儿泌尿系感染时, 应密切注意可能伴发的疾病, 对首次发病的泌尿系感染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 肠球菌所致的小儿泌尿系感染的患儿有所增加, 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用药及致病菌的分布和药敏试验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9年江西上饶市曙光医院收治的244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尿培养前未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尿培养阳性率为75.39%, 116例培养前应用过药物的患儿其阳性率为27.58%,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抗生素的应用会大大降低尿培养的阳性率。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在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时候,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可作为经验用药。

关键词: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尿培养,细菌

参考文献

[1]刘小梅, 樊剑锋, 沈颖.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学及耐药现状的分析[J].北京医学, 2008, 30:351-353.

上一篇:单项管理模式下一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