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2024-10-06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精选7篇)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1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内科常见病, 一般着重于抗菌治疗, 近年来关于微生态制剂应用的报道很多。笔者采用培菲康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3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 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 均符合1998《中国腹泻病诊治治疗方案》中成人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1]。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 男13例, 女17例, 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41.2岁;对照组30例, 男14例, 女16例, 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40.5岁, 两组病程均在5d之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据病情予抗炎、补液、止吐、降温治疗。治疗组加用培菲康420mg, 3次/d, 饭后温水送服, 疗程3d。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 宜少食油腻及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1.3 根据1998年《腹泻病治疗判定标准补充建议》[2]制订的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 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5, P<0.05, 见表1) 。在治疗过程中, 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急性腹泻时存在严重的菌群失调, 肠杆菌增加, 而肠道中厌氧菌属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类杆菌显著减少, 使肠道内环境发生紊乱[3,4]。

肠道菌群以厌氧菌为主, 占整个肠道细菌总数的99.9%, 尤其是无芽孢厌氧菌, 如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等占绝大多数[5]。该类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 形成生物膜样结构, 阻碍致病外来菌的占位和繁殖, 并能产生有机酸、细菌素、过氧化氢等活性物质, 降低肠道pH值, 具有抑制和杀灭致病菌和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的功效。并且益生菌还可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菌体本身也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激活免疫细胞, 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6]。

培菲康是一种微生态制剂, 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所以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细菌,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 减少肠源性毒素的发生,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 合成机体所需维生素, 激发机体免疫力。因其能改善肠道内环境, 又无明显不良反应, 在肠炎和肠功能紊乱等疾病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用其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总有效率达93.3%, 明显优于对照组。故培菲康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 且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培菲康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病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予培菲康服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7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培菲康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治疗效果显著, 且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培菲康,成人

参考文献

[1]全国腹泻病学术研讨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

[2]全国腹泻病学术研讨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4.

[3]高志祥, 吴丽娥.急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变化研究[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4) :537.

[4]宗晔, 赵海英, 梁晓梅, 等.急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J].临床内科杂志, 2006, 23 (2) :89-90.

[5]余贺.医用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276.

[6]杨小妹.活菌制剂治疗感染性腹泻的探讨及益生元的展望[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2 (5) :326-328.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2

关键词:补液疗法,脱水,腹泻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腹泻病总发病率为每人每年0.7次[1]。液体疗法是治疗腹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口服补液治疗(ORT)和静脉补液治疗(IVT),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将口服补液盐(ORS)用于防治各类腹泻导致的脱水,适合于各年龄组腹泻人群[1]。目前,ORS治疗儿童腹泻脱水的研究较多,但对成人急性腹泻的ORS应用研究相对不足。本研究对比观察了ORS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脱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医、临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成人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按身份证号随机分成ORT组和IVT组。ORT组69例,男48例,女21例,年龄18~48岁,平均(25±10)岁,中位年龄21岁;IVT组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18~50岁,平均(27±10)岁,中位年龄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临床诊断

入组患者均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常规、便常规、便细菌培养五方面综合做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其中ORT组急性菌痢41例、急性肠炎28例;IVT组急性菌痢38例、急性肠炎29例。诊断标准符合1993年下发、1998年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

1.3 脱水程度判定标准

轻度脱水:稍口渴,尿量基本正常,血压正常,估计脱水量为体质量的2%~3%;中度脱水:明显口渴,尿量减少,血压正常,估计脱水量为体质量的4%~9%;重度脱水:严重口渴,尿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脱水量估计为体质量的10%~13%。

1.4 补液方法

ORT组轻、中度脱水患者均采用ORS取代静脉输液进行补液治疗,直到脱水完全纠正。ORS用法:20~50 ml/次,每3~10 min服一次,最初4 h服用量为2 000~4 000 ml;如患者出现呕吐,休息10 min后继续服用。评估为重度脱水的患者,在低血压纠正前,采用静脉和ORS联合补液方法,脱水好转为轻、中度时,再停用静脉补液,继续ORS补液。IVT组患者采用静脉途径补液,给予1∶1液、2∶1液或3∶1液静脉滴注,直至脱水得到完全持续纠正。本研究所使用的ORS成分:氯化钠3.5 g、枸橼酸钠2.9 g、氯化钾1.5 g、无水葡萄糖20 g(ORSⅡ),温开水冲释为1 L。两组患者必要的抗病原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相似,急性菌痢或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给予环丙沙星片 0.5 g,2次/d,口服,共3 d;急性病毒性肠炎患者给予思密达粉剂 6 g,3次/d,冲服,共3 d;腹痛患者临时口服山莨菪碱片 10 mg;体温高于38.5 ℃者临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片。

1.5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脱水纠正时间、腹泻好转时间(大便基本成形,每日2次以内)、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包括血清钾(K+)、钠(Na+)、氯(Cl-)、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纠正时间及与补液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1.1 脱水纠正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脱水纠正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1.2 腹泻好转时间

ORT组患者腹泻好转时间为(3.2±1.0) d,IVT组患者腹泻好转时间为(3.0±1.2)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29)。

2.1.3 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时间

入院时查两组患者中出现电解质和(或)酸碱紊乱者,分别于治疗后24、48、72 h复检血液电解质(K+、Na+、Cl-)和CO2CP,两组不同时间电解质和(或)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药物不良反应

ORT组患者有5例在服用ORS的过程中出现恶心症状,3例发生呕吐,临时注射甲氧氯普胺后可继续服用进一步稀释为1.5倍浓度的ORS;眼睑轻度水肿1例,进一步稀释3.0倍ORS后迅速好转,并完成治疗。IVT组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红肿,1例发生输液反应。

注:*为t值,余检验统计量值为χ2值

3 讨论

人类通过消化道补液的历史远早于静脉输液,早在1905年,Paul就报道给大出血伤员口服或灌胃低温盐水能暂时维持循环功能[3,4],当时治疗失血性休克主要是靠保暖和给伤员口服大量盐水。1963年Schedl和Clifton首先证实钠与葡萄糖在人类小肠有着共同的载体,二者相互依赖,成对吸收。载体中无钠,则葡萄糖不被吸收;无葡萄糖,钠可被吸收但不充分,只有两者同时具备,吸收才可达到顶峰,并同时带进水。1964年,美军首先试用ORS成功救治2例霍乱患者。1971年ORS首次被大范围应用于临床,因ORS的推广使用,孟加拉难民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死率由原来预计的50%降到5%,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5]。在此基础上,1975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UNICEF)正式推出标准ORS配方(1 L液体含NaCl 3.5 g、碳酸氢钠 2.5 g、氯化钾1.5 g、无水葡萄糖20 g,2/3张)。1978年发起了以推广ORS为主,短期内降低腹泻病死率为目标的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由于标准ORS配方中的碳酸氢钠易变质,且味道涩苦,1985年WHO推荐用性质稳定、不潮解、味道酸甜、口感良好的枸橼酸钠2.9 g代替碳酸氢钠(国内称ORSⅡ)。 我国于1992年将其列入《中国腹泻控制规划》。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25%的小儿使用过ORS,每年有50万儿童的生命被ORS挽救,因此,《The Lancet》将其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进展”。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提出的腹泻病治疗四项原则包括“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继续饮食及合理用药”,可见脱水防治对腹泻病预后有重要价值。我国腹泻病控制规划总目标也明确提出,要降低腹泻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静脉补液使用率,大力推广ORT。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腹泻病患者对ORS的选择意愿和使用率均不高,大多低于20%,距卫生部要求提高使用率至80%的目标相去甚远[6],主要原因在于ORT治疗腹泻的优势还远没有被广大腹泻患者及临床医师深入地理解和充分认识,还不能打破静脉补液思维定势[7]。

本研究疗效观察显示:ORT患者在脱水纠正时间、腹泻好转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时间方面均与IVT患者无明显差异。提示,对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脱水患者,ORS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静脉输液防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重度脱水患者,早期可采用静脉与口服相结合的补液方法,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单独ORS补液即可。

本研究中ORT患者在口服补液过程中5例出现恶心、3例发生呕吐,进一步稀释口服药后能继续服用;1例出现眼睑水肿,继续稀释口服药后缓解。推测可能与ORSⅡ配方中Na+含量较高有关,进一步稀释后,Na+浓度降低,恶心、呕吐及眼睑水肿症状均得到改善。

可见,口服补液盐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安全、有效、简便,易于推广,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降低医疗费用,尤其适用于广大农村、山乡、边防、海岛、哨所等卫生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及地震、洪水、冰灾等自然灾害救援的极端环境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东楼,宋应同,王长鳌,等.我国腹泻病控制规划的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5):296-298.

[2]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3]侯经元,张立俭,周国勇,等.口服补液对40%血容量失血大鼠胃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452.

[4]Cancio LC,Kramer GC,Hoskins SL.Gastrointestinal fluid resuscita-tion of thermally injured patients[J].J Burn Care Res,2006,27(5):561.

[5]Fontaine O,Garner P,Bhan MK.Oral rehydration therapy:the sim-ple solution for saving lives[J].Br Med J,2007,334(Suppl1):14.

[6]张秀,唐永红,张冬梅,等.急性腹泻患者对口服补液盐认知水平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7):639-641.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3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我院2007年5~6月腹泻病门诊病人60例,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34.5岁。水样便30例, 脓血便20例, 粘液样便10例。40例在外院治疗未获得疗效转入我院。20例经我院治疗效果不佳, 再次来诊者。

1.2 选择标准

(1) 治疗后症状、体征、化验未见好转, 或加重者。 (2) 治疗两周症状、体征仍未完全缓解, 化验结果仍未正常者。

1.3 结果

总结60例病人, 其疗效不佳原因见表1。针对上述病因, 修改治疗方案后, 除2例结肠癌外, 其余均获痊愈。

2 讨论

2.1 饮食治疗不当

本组60例患者中, 24例可询问出治疗期间未注意饮食疗法, 仍进食肉蛋奶、蔬菜, 水果等病史。而与我们所追踪观察的200例病情、治疗相同, 但饮食少油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饮食疗法有效率为100%的结果形成明显的对比。当24例病人给予少油腻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 (如稀饭、软面条等) 后, 病情很快好转。尽管目前腹泻治疗进展中提供患病期间, 应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 但本组资料结果与其不符, 本组资料仍显示病人进食易消化少油腻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佳。这样可能与有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 提高胃肠道抵抗力有关。

2.2 诱因未完全解除

腹泻病诱因中除饮食不洁外, 精神紧张、感冒、心理不卫生也是一重要因素, 而后者常被忽视。本组资料显示, 4例考试前学生在合理的饮食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仍未取得较好疗效, 考虑为精神紧张而致胃肠功能紊乱, 抵抗力下降有关。给予心理疗法、解除紧张情绪后, 病情很快好转。2例加治感冒药物后病情好转, 感冒后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即胃肠型感冒。

2.3 输液不当

本组资料显示, 3例病人输液后呕吐较前加重, 四肢无力。分析其原因为输液时未补充氯化钾, 进一步造成血钾减低, 加重临床症状。另有6例病人选用10%葡萄糖液, 结果症状未得到改善, 反而加重。改用复方氯化钠液5%葡萄糖盐水输液后, 症状减轻, 其原因是腹泻病患者呕吐、腹泻丢失大量电解质, 造成水电质失衡。因此, 除少数高渗脱水外, 急性腹泻病人宜选用复方氯化钠液, 5%葡萄糖盐水补液。复方氯化钠液中有少量钙离子, 对缓解四肢麻木、肠蠕动过快有一定疗效。

2.4 抗菌素使用不当

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在重症胃肠细菌感染中广泛应用, 该药类除氟罗沙星外, 其余半衰期短, 需1日2次给药。本组资料中, 9例病人因当日上午1次给药, 造成晚上再次就诊, 改为1日2次给药后, 病情很快好转。另有3例外院转来病人均为老年细菌性痢疾患者, 用抗菌素治疗5天后, 仍腹泻。化验大便, 发现继发霉菌感染, 立即停用抗菌素, 给予密恩达, 米雅治疗后好转。因此, 对腹泻病人应用抗菌素要适量, 时间不宜太长, 防止菌群失调, 敏感菌群被抑制, 不敏感菌群繁殖, 继发二重感染, 尤其是老年人尤为重要。

2.5 中毒症状未给予治疗

本组资料中有3例病人在应用抗菌素输液, 解痉药物治疗后, 腹痛仍不能缓解, 给予地塞米松5mg加入液体内静脉点滴后, 疼痛减轻。这可能是因为此时肠痉挛与感染中毒有关, 当输入地塞米松后缓解了中毒症状, 肠痉挛也随之减轻。

2.6 慢性腹泻的早期表现

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 男18例, 女14例;60岁~77岁8例, 40岁~59岁14例, 14岁~39岁10例;慢性腹泻急性发病5例, 腹泻致低钾血症抬入病房1例。本组32例病人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疗效显著, 病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脱离病症, 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必须掌握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病情变化诸种表现, 加强病情观察[2]。本组病人中60岁以上老人8例, 而老年病人免疫力低, 病情变化快, 如因腹泻次数多、血容量不足更容易发生休克等。注意观察有无脱水及低钾血症先兆表现, 如精神烦躁或萎靡、腹胀、肌肉无力、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等。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 予以对症处理。对呕吐频繁、腹泻次数多的病人告知病人呕吐时, 头偏向一侧, 以防窒息。因不习惯床上使用坐便器排便病人, 下床大便后常由于体质弱, 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受伤, 护士需在床旁观察并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注意观察体质虚弱、消瘦病人有无压疮发生等。

2.2 心理护理

心理镇静可减少肠蠕动和肠黏膜的分泌[3]。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特别是慢性腹泻急性发病病人, 因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程长, 加上病症对工作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病人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烦躁心理。因此, 在面对病人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与病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鼓励病人说出不适及未满足的需求,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明确告知病人和家属急性感染性腹泻完全可以治愈, 以稳定病人情绪,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用药护理

护士严格执行医嘱, 督促和帮助病人按时按量服用治疗药物。告知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反应时, 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常因吐泻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合理补液十分重要, 而输液速度是有效治疗的关键[4], 确定的液体量要求在4h~6h内完成, 速度过慢则延误治疗, 过快则增加心脏负担, 甚至肺水肿。老年人及心脏病病人输液速度应酌情减慢,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和出现肺底啰音等左心衰竭早期表现, 以便及时处理。对低钾血症病人, 口服补钾最为安全, 口服液体氯化钾吸收效果优于片剂, 目前口服液体氯化钾被认为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肠道吸收快且完全, 能使细胞外液钾浓度快速提高[5], 是有效而安全的补钾方法。但其口味苦涩, 大剂量服用常引起肠绞痛和黏膜溃疡, 指导病人将10%氯化钾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餐后服用, 可明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静脉补钾时注意选择深粗大血管, 当发现穿刺静脉疼痛时适当控制静脉滴数, 每分钟为40滴~60滴, 必要时硫酸镁湿热敷。因低钾血症致心律失常病人予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动态变化, 随时调整补钾量。特别强调严重缺钾病人补充钾时应采取边补充、边观察、边检查的方法补给, 不可操之过急[6]。

2.4 饮食护理

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的饮食, 不少病人或/和家属不但不清楚, 而且还多少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 比如“多吃多拉、不吃不拉”“腹泻, 饿几天就好了”“腹泻期间口渴, 多喝点矿泉水或饮料就行了”等。因此, 加强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饮食方面的指导和宣教, 进食时为病人创造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如气味、药物、污物等的影响。告知病人恰当的自我饮食调节和肠道休息可使腹泻症状减轻。指导轻症病人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温热流食、半流食为宜, 如米汤、软面片汤, 少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呕吐严重者暂禁食, 可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恢复期给予少渣、少油半流质饮食, 如稀粥、精细面条等。

2.5 肛周皮肤护理

腹泻或大便失禁病人因排泄物对皮肤的浸渍, 皮肤抵抗力下降, 且由于大便的化学刺激和反复清洗擦拭引起的物理性刺激, 易致周围皮肤潮红、糜烂[7]。而肛周皮肤损伤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 增加经济负担, 延迟疾病的恢复, 还增加护士的工作量[8]。针对病人肛周皮肤有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采取大便后用软纸轻拭肛周或用纸巾以温水蘸洗肛周再拭干, 并用指腹轻轻按摩数秒, 待干后外涂消毒防溃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本组病人中有1例老年病人因在家中腹泻次数较多, 入院时肛周皮肤潮红, 及时给予相关护理和指导, 症状得到控制并好转, 其余31例病人经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预防和避免了肛周皮肤糜烂或溃疡。

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 促进病人康复;积极宣传预防知识可有效降低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摘要:对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从心理、饮食、药物治疗、肛周皮肤等方面实施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护理, 32例病人治疗效果显著, 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腹泻,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吴霞.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7) :284-285.

[2]郭荣华, 郁秀梅.30例老年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3C) :901-902.

[3]邱珍珠, 陆惠琴.预见性护理在开普拓化疗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9, 5 (4) :3425.

[4]赵敏.感染性腹泻的相关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5) :35-37.

[5]林静, 林芬, 黄燕华.改良液体氯化钾口服方法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2) :78-79.

[6]谭红, 孙小虹.112例低钾血症病人恐惧心理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3B) :705.

[7]李一桔, 吴美琴.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两种保护方法效果比较[J].交通医学, 2010, 24 (4) :458-459.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成人腹泻80例, 均符合1998年卫生部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病程≤1d;未经治疗;大便次数≥4次/d, 呈稀水样, 无脓血;大便常规:白细胞<5个/HP (HP:高倍视野) 。本组未将以下病例纳入:重度脱水或频繁呕吐不能口服药物者;严重器质性病变及其他重症感染性疾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4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程、腹泻次数及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200mg, 3次/d, 连续口服5d) 及口服平衡盐溶液 (500ml, 2次/d) 。治疗组增加特定电磁波及硅炭银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硅炭银 (上海金山制药有限公司) 3片/次, 3次/d, 连续服药至症状消失, 特定电磁波为重庆巴山仪器厂仙鹤牌TDP-CQ29P型, 直接照射在腹部的皮肤上, 不需遮盖物, 温度以能承受为度, 应避免烫伤。30min/次, 2次/d, 连续照射至症状消失。所有治疗均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1998年卫生部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标准, 显效:腹泻减至<2次/d, 水分明显减少, 大便正常, 大便外观成形或软便,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腹泻减至3次/d, 水分明显减少, 大便正常,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注:*P<0.05。

3 讨论

急性腹泻是肠黏膜分泌过多、吸收障碍, 肠蠕动过快, 致排便频率增加, 粪质稀薄成分异常。急性腹泻造成机体水电解质紊乱, 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 对患者健康构成威胁[1,2]。

近年来在基层医院抗生素长期大剂量滥用现象越来越严重,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报道亦渐多[3]。笔者在常规短期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口服平衡盐溶液以调整电解质平衡[2]。研究组同时予以特定电磁波及硅炭银片, 硅炭银片中白陶土、药用炭、氯化银, 有明显吸附及收敛作用, 用于胃肠道疾患、食物中毒或生物碱中毒, 成人应用未见明确不良反应报道[1]。属于长波红外线的特定电磁波, 治疗板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照射后与机体相应元素产生谐振, 提高酶的活性, 同时利用电磁效应及热疗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代谢和细胞再生能力, 进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 无明显不良反应[4]。

本文提示特定电磁波联合硅炭银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效果好, 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病人花费少, 尤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联合硅炭银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的价值。方法:80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口服, 治疗组增加特定电磁波及硅炭银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d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为97.5%、95.0%) 无统计学差异, 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 (2.3±1.3) d、 (5.2±1.9) d],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结论:特定电磁波联合硅炭银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简单有效, 成本低廉, 值得应用。

关键词:成人腹泻,硅炭银,电磁波疗法,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新敏.急性腹泻84例治疗体会[J].临床医学, 1996, 16 (8) :11.

[2]姜天俊, 张秀, 范荣, 等.口服补液盐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脱水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2) :2239.

[3]陈玲玲.培菲康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0) :116-117.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轻度和中度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240例病例, 所有资料真实、完整, 具有研究价值。资料入选标准:患者每日大便3次以上, 粪质呈水样或稀薄状, 同时伴有腹痛症状, 患者腹泻腹痛症状持续至少1d。患者就诊前12h内未服用抗菌或止泻类药物, 就诊时, 常规镜检查患者大便白细胞为 (1~15) /Hp, 患者体温37~38.5摄氏度。患者具体资料为:男112例, 女128例;年龄17~76岁, 平均年龄39.5岁;病程1~4d, 平均病程2.5d。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及临床治疗情况分为胃复安组和对照组, 各120例。组别间在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0.2~0.4g, 进行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 胃复安组进行肌注胃复安10~20mg, 对照组肌注山茛菪碱10mg。2组疗程均为5d, 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临床疗效。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 腹泻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中有关泄泻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排便次数和粪质恢复正常, 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排便次数显著减少, 其它症状改善;无效:排便和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100%。 (2) 腹痛疗效评定标准:治疗15min后, 腹痛消失为显效, 腹痛减轻为有效, 腹痛症状无缓解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3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72)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采用t与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组别间腹泻疗效比较:胃复安组和对照组腹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80%, 胃复安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 组别间腹痛疗效比较:胃复安组有效率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8%, P<0.05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

3 讨论

胃复安是一种多巴胺2 (D2) 受体拮抗剂, 同时还具有5一羟色胺4 (5-HT4) 受体激动效应, 对5-HT3受体有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止吐、镇静、安定作用。胃复安能够有效促进肠胃运动, 增加静息状态下胃肠道括肌和食道括肌的张力, 加大食管下端压, 从而阻滞胃→食道的反流, 增强胃和食管的蠕动, 有效增强对食管内容物的廓清能力, 有效排空胃部=, 促进十二指肠及幽门的松弛, 从而能有效促进胃及其上肠道间的功能实现协调, 因此能有效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 有研究表明, 胃复安镇痛效果能有效维持2~5h, 临床治疗效果能达95%以上,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正证明了这一点。

本组案例中, 在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 胃复安组给予肌注胃复安治疗。治疗结果显示, 胃复安组在患者腹泻、腹痛的治疗总有效率上分别为98%、100%, 总体疗效显著, 且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事件, 因此安全性较高。由此可见, 胃复安能够有效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 且安全性高, 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和研究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240例病例,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胃复安组和对照组。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基础上, 胃复安组进行肌注胃复安治疗, 对照组肌注山茛菪碱治疗, 观察2组的治疗疗效并进行组别间比较。结果 腹泻治疗有效率方面, 胃复安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80%, 腹痛治疗效果方面, 胃复安组合对照组分别为100%、78%。腹泻和腹痛的治疗方面, 胃复安组疗效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腹痛腹泻,胃复安,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克英, 鲁立新.硝苯吡啶联合胃复安治疗上腹痛伴饱胀134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5) .

[2]张化芳.胃复安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20例疗效评定[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4) .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28例,患儿年龄0.3~3.1岁,平均年龄(1.2±0.3)岁,患儿体质量4.5~18.2 k g,平均体质量为(10.1±1.3)k g;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40例,两组患儿在各项数据资料方面比较均未见有显著差异存在(P>0.05),极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联合葡萄糖酸锌片进行护理治疗,依据患儿年龄的不同严格按照医嘱定量服用。

观察组患儿采用运脾化湿法进行护理治疗,药物处方为:炒山药10 g、太子参10 g、苍术10 g、茯苓10 g、陈皮6 g、神曲6 g、黄连3 g、炙甘草3 g;加减:呕吐患儿加用藿香与苏叶各3 g,腹胀疼痛难忍患儿加用木香与槟郎各3 g;水煎服。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患儿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粪便性状与次数恢复正常为显效;患儿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且粪便次数有所改善为有效;患儿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粪便性状、次数未见改善甚至加重;②患儿大便次数及止泻时间。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治疗疗效:经治疗,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1.665,*P<0.05

2.2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与形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护理方法如下:①对患儿及其家属加强心理与监控宣教,基于当前社会大部分家庭孩子均为独生子女,做好家长的心理工作尤为重要,对家长心理进行疏导获取家属的信任对于配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②做好对患儿的饮食护理,腹泻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就在于对饮食的调整,以便杜绝腹泻的复发,嘱患儿家属切忌使其进食油腻食品,多饮水,制定规律食谱;③发热患儿的护理,对于伴有发热的腹泻患儿来说,则应注意其是否发生了体温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降温举措,避免由于体温太高而影响到患儿身体健康;对低度、中度的发热患儿来说,则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使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高热或者是超高热的患儿在予以物理与给药治疗相结合的举措;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之后还要对其体温加以定期测定;④口腔护理:对婴幼儿来说,其口腔处黏膜相当娇弱,会多发损伤,加之患儿机体抵抗力下降,为口腔中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条件,应针对于此抑制患儿口腔中细菌的滋生。

有文献研究表明[4],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重点就是脾虚湿盛,本次研究中采用运脾化湿法治疗,其药方组成可有效起到运脾、生脾胃之气功的效果,可有效治疗患儿腹泻。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说明,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可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颜开,杜广亮.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17.

[2]刘浩,李燕.运脾化湿法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5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1):54-55.

[3]李爱凤.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6):82-83.

上一篇:马克西姆下一篇:经济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