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注射

2024-06-01

造影注射(精选7篇)

造影注射 篇1

0 引言

目前,临床上在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T管造影、肾盂逆行造影及其他窦道造影时需要患者家属或医务人员在有放射线的检查环境中进行对比剂推注,注射时检查医生不能实时观察或控制对比剂流注的情况,且放射线对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1,2,3]。临床上有CT增强扫描所使用的高压注射器,其价格昂贵,需使用专用注射针筒,不能驳接普通注射器,使用成本高,不适合此类特殊造影检查,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特殊造影遥控注射器[4,5,6,7,8]。

1 工作原理

本仪器由遥控器和主机2部分组成,主机置于检查室内,采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作为主控制器,其具有稳定、可靠、编程容易的特点。PLC接收遥控接收单元和按键的控制信号,根据各种控制指令发出控制脉冲到步进电动机驱动器,步进电动机驱动器产生控制信号,进而驱动步进电动机以相应的速度正向或反向旋转,步进电动机推动注射器推动器前进或后退[9,10]。电气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遥控器置于控制室,其上设有启动注射的控制按钮及注射速度选择按钮,使用时医师可根据需要及时选择所需要的注射速度以进行注射操作。

2 硬件设计

主机部分主要由电源、控制按钮、遥控接收器、压力传感器、限位开关、PLC控制器、步进电动机驱动器、步进电动机、注射器推动器、注射器卡座几部分组成。

电源单元供给所有各部分电能,采用30 W开关电源,体积小,可靠性高,输出DC 24 V及DC 12 V 2组电压,24 V供给PLC以及步进电动机驱动器,12 V供给遥控接收器及压力传感器等部分。步进电动机驱动器控制端与PLC Y0、Y1输出端连接,Y0端为脉冲输出端,其输出不同频率的脉冲方波信号,驱动步进电动机以对应的速率旋转,选择不同的旋转速度则可改变Y0输出信号的频率,达到速度调节的目的;Y1端为电动机运行方向选择信号,此端输出开关信号,高信号时电动机顺时针旋转,低信号时电动机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推动器前进或后退。

控制按钮连接到PLC输入端X0、X1、X2、X3、X4、X5;其中X0、X1、X2执行注射速度选择功能,X3执行前进功能,X4执行后退功能;同时,遥控接收器上有4组继电器输出端口也连接到PLC X0、X1、X2、X3上,通过遥控器也可执行同样的功能。遥控器上未设后退功能按钮,主要是防止远程操作时过大的负压损伤人体。按动遥控器上的控制按钮或主机控制按钮可选择注射速度或注射器的推注动作。注射器推动器起点及终点位置设有限位开关,连接到PLC输入端X5、X6,当推动器移动到此位置时限位开关闭合,控制器发出停止指令,注射器停止动作;另一方面,注射器推动底座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可感受到推动器推动注射器的压力变化,当推动压力达到设定安全上限时传感器发送信号到控制器,使注射器停止注射,进而防止压力过大对患者造成损伤[6,7]。

注射器卡座则根据所使用注射器的大小设计,卡座长60 mm,深32 mm,底端呈R16的弧形,适合安装30~50 m L注射器针筒。

遥控器为无线电遥控,采用可编码的12 V 4路无线电遥控成品板,工作频率为315 MHz。遥控器上设有启动注射的控制按钮及注射速度选择按钮,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及时选择所需要的注射速度及启动和停止注射操作,遥控器上不设后退按钮[11,12]。

3 硬件装配

(1)注射器推动器(如图2所示)采用solidworks2010软件设计完成,并在计算机上完成模拟装配,达到设计要求后采用铝合金材料加工而成[13]。

推动器电动机采用42BYGH33行星齿轮减速步进电动机,扭矩1.0~5.0 Nm;步进电动机带动螺杆旋转,螺杆带动注射器推动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速度对应注射器注射速度为0.5、1.0、2.0 m L/s。

(2)注射器卡座如图3所示。卡座既要能紧固注射器筒,又要安装及取下注射器筒方便,因此在卡槽设置有硅胶软垫,稍稍用力便可以将注射器安装到卡槽内,既牢固又方便。

(3)整机安装如图4、图5所示。整机安装于一长方体机箱内,分别将各单元连线后固定;面板上设置3个圆形速度选择按钮,分别对应0.5、1.0、2.0 m L/s注射速度;设2个方形启动按钮,绿色按钮启动推动器前进,红色按钮启动推动器复位,按钮持续按下有效,松开时停止动作,不设自锁功能。机箱固定在一万向轮移动座上,整机高约100 cm,下设配重块,方便移动注射器。

4 软件设计

主控制器采用三菱FX1S型PLC,连接好硬件后,以梯形图编写控制程序,如图6、图7所示(所用软件为FXGPWIN)。

5 应用及其效果

经临床使用1 a多来,共检查病例1 532例,效果良好,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肯定。使用该注射器一方面可以完全避免注射操作人员在放射线下的暴露,消除放射线对其所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检查医生可以实时观察注射效果,灵活掌握注射的速度和时机,提高了检查图像的质量,增强了造影检查的效果。此外,该遥控注射器驳接普通30~50 m L一次性注射器筒,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6 结语

该遥控注射器整体设计采用步进电动机为动力,PLC为主控制器,以无线遥控方式实现隔室控制,结构简单,可靠,避免了注射操作人员的放射线损伤;驳接普通注射器,使用成本低,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遥控注射器,应用于数字胃肠机特殊造影时自动推注对比剂。方法:无线电遥控器发出控制信号到PLC,以PLC为中心控制器控制步进电动机驱动器,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步进电动机正向或反向旋转,推动注射器前进或后退,完成特殊造影时对比剂的推注。结果:经1 532例临床使用试验,在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T管造影、肾盂逆行造影及其他窦道造影时应用该注射器可以较好地完成对比剂推注。结论:经临床实际应用,在进行特殊造影时,该仪器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对比剂推注工作,操作简单、方便,避免操作人员受到放射线危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特殊造影,PLC,遥控注射器

造影注射 篇2

方法 对1050例(1920条)不孕患者输卵管以微量注射泵推注造影剂替代常规人工推注造影剂行HSG诊断梗阻情况,并行腹腔镜手术诊治,以腹腔镜下宫注美蓝溶液作为诊断输卵管通畅标准,观察HSG诊断输卵管通畅的准确率。结果 HSG诊断输卵管通畅准确率为76.4%,按输卵管不同部位,远端梗阻准确率为90.0%,近端准确率为57.0%。结论 HSG时用微量注射泵替代了人工推注造影剂,避免操作医师受射线辐射的损害,而且仪器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造影结果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微量注射泵;腹腔镜手术;输卵管阻塞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15-02 中图分类号:R 711.760.814.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29

我院于2008年6月开始应用微量输液泵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到2010年6月共行HSG2980例,其中HSG术后回院复诊行腹腔镜手术1050例,共1920条输卵管在腹腔镜下宫注美蓝溶液诊断输卵管通畅情况,对比分析术前术后HSG 诊断输卵管通畅的准确性,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到2010年6月因不孕在我院门诊行HSG后入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1050 例,共1920条输卵管(180例因异位妊娠已行一侧输卵管切除)。原发不孕 380例,继发不孕 670例,年龄21~41岁,平均31岁。腹腔镜手术距HSG时间1~12个月。

2.HSG方法 患者月经干净后禁性生活,3~7天内经筛查无禁忌证,术前行碘过敏试验阴性,术前30 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X线透视房内室温下仰卧,调好X线照射部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擦去宫颈黏液。助手将抽好的50 ml 60%复方泛影葡胺的注射器装在微量注射泵(WZ-50C6型,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上,调整注射速度为600 ml/h,用三通管与双腔宫注管连接并排去管内气体。术者经宫颈插入双腔宫注管,根据宫颈管松弛程度注水囊2~3 ml不等。按下输液泵输液开关,离开X线透视房,到观察室与放射科医生通过X光显示屏观察碘液在子宫输卵管及盆腔弥散情况,并间断摄片。

3.腹腔镜手术方法 患者月经干净后禁性生活,3~7天内住院,经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后行手术。腹腔镜下观察盆腔粘连情况,输卵管是否僵硬、弯曲,伞部有无闭锁,有无积水,卵巢有无病变等,并经阴道宫注美蓝溶液,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有粘连同时行盆腔粘连分离,输卵管修复整形。

4.HSG摄片诊断标准[1] 输卵管通畅:输卵管各部分显影,盆腔内显示散在大量的云雾状造影剂影。输卵管通而不畅:输卵管各部分显影,只有少量造影剂进入盆腔。输卵管远端梗阻并积水:输卵管远端扩张呈长形囊状,造影剂积聚于输卵管内,盆腔内无造影剂。输卵管近端梗阻:输卵管不显影或只显影到部分峡部。

5.腹腔镜检查判断标准[2] 输卵管通畅:宫注美蓝溶液10 ml,腹腔镜下见美蓝溶液自伞部溢出。输卵管通而不畅:推注美蓝溶液有一定阻力,略加压后伞部有少许美蓝溶液缓慢溢出。输卵管近端梗阻:推注美蓝溶液阻力大,子宫张力高,有反流,宫角隆起而输卵管内无美蓝溶液。远端阻塞:推注美蓝溶液时见输卵管膨大但伞部无美蓝流出。

结果

HSG检查1920条输卵管,结果通畅100条,通而不畅500条,远端梗阻并积水920条,近端梗阻400条。腹腔镜手术下经阴道宫注美蓝溶液,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HSG提示通畅的100条输卵管均通畅;HSG提示通而不畅的500条输卵管中符合诊断310条,提示通畅190条;HSG提示远端梗阻并积水的920输卵管中符合诊断828条,提示通而不畅92条;HSG提示近端梗阻的400条输卵管中符合诊断228条,提示通畅172条。由此得出HSG检查输卵管通畅的准确率为76.4%(1466/1920)。而对输卵管不同部位诊断准确率却有不同,其中输卵管通畅诊断准确率为100%(100/100);输卵管通而不畅诊断准确率为62.0%(310/500);输卵管远端梗阻并积水诊断准确率为90.0%(828/920);输卵管近端梗阻诊断准确率为57.0%(228/400)。

讨论

不孕不育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女性不孕因素中,输卵管阻塞或输卵管通而不畅占1/3[3]。在各种输卵管通畅性检查方法中,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了解输卵管阻塞部位,并能够显示输卵管及宫腔有无形态的改变等,而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在国内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女性不孕的方法被广泛应用。HSG推注造影剂有传统手工推注及其他仪器代替推注如输卵管通液诊疗仪等。随着腹腔镜的普及,腹腔镜被认为是诊断和评估输卵管、盆腔等不孕因素的良好方法[4]。WHO认为,腹腔镜下通液是评价输卵管通畅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一种方法[5]。故国内学者多以腹腔镜下通液作为对比分析HSG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准确性。罗丽兰等[1]报道HSG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符合率为46%~90%,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尤其在输卵管近端梗阻假阳性率达30%~40%,原因可能为HSG时,由于输卵管痉挛,推注造影剂压力不足,黏液、血块或子宫内膜过厚阻塞输卵管入口。本资料HSG时用微量注射泵替代了人工推注造影剂,结果显示HSG诊断输卵管近端准确率最低(57.0%),而诊断远端梗阻积水准确率达90.0%,总准确率为76.4%,与一般文献报道相符。传统的、规范的HSG是妇科医师身穿保护衣,在患者旁推注造影剂,并在透视下观察子宫输卵管的充盈过程及充盈程度,放射科医师适时曝光摄片。操作者常受到超量的射线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害。有研究对相关工作人员职业性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常规HSG 操作妇科医师受照射剂量比放射科医师高[6]。HSG时用微量注射泵替代了人工推注造影剂,避免操作医师受射线辐射的损害,而且仪器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造影结果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罗丽兰.不孕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1,718.

[2]熊冬梅,许良智,李 蓉,等.腹腔镜下通液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诊断性试验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3):30-32.

[3]乐 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1.

[4]陈 燕.腹腔镜手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应用[J].右江医学,2006,34(2):181-182.

[5]Marconi G, AugeL, Sojo E.Salpingoscopy:Systematic use in diagnostic laparoscopy[J].Fertil Steril,1992,57(4):742-746.

[6]Johnston DA, Brennan PC. Reference dose levels for patientsundergoing common diagnostic X-ray examinations in Irishhospitals[J]. Br J Radiol,2000,73(868):396-402.

(收稿日期:2011-03-24 修回日期:2011-05-09)

造影注射 篇3

1 材料

1.5m×1.2m操作台1张, 10%水合氯醛, 75%乙醇, 生理盐水, 一次性1 mL注射器, 4号半头皮针, 医用胶布, 医用棉签,

2 操作方法

(1)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0%水合氯醛在裸鼠腹部皮下注射0.2 mL, 待裸鼠镇静, 将裸鼠平卧放置于1.5m×1.2m操作台面上。 (2) 进针:协助者一人分开裸鼠后腿与腹部, 充分暴露左右腿内侧, 选择清晰可见的股静脉1条, 用75%乙醇棉签擦拭消毒预穿刺部位, 操作者右手持4号半头皮针, 拇指、食指前后固定针柄, 左手握住裸鼠小腿并绷紧选皮肤, 选择进针点, 针尖与静脉角度5°~10°进针, 针头刺入后若无阻力轻抽见回血, 轻推注射器见液体沿静脉走向流动表明穿刺成功, 沿血管方向缓慢置入针所剩全部针梗, 用胶布固定针柄与小腿部防止针头脱出。 (3) 注射:连接抽有造影剂的1mL注射器, 匀速缓慢注射。

3 体会

3.1 固定

本实验首先用10%水合氯醛腹部皮下注射将裸鼠镇静, 此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其次协助者负责分开裸鼠后腿与腹部并同时固定裸鼠。

3.2 对血管的选择

一般来说大部分实验人员通常采用小鼠尾静脉穿刺注射, 小鼠尾静脉血管比较浅, 容易被选择, 但同时小鼠尾部皮肤角质较厚也给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本实验部分选择采用裸鼠腿部的浅静脉进行静脉穿刺注射造影剂, 此处皮肤薄, 血管较清晰, 易于穿刺进针,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3.3 针头选择

本实验采用是4号半头皮针, 穿刺成功后接1mL注射器, 因为头皮针针头更小, 对血管的损伤小, 适合多次穿刺注射给药, 其次使用头皮针更便于固定注射造影剂。

3.4 注射方法

右手拇指和食指前后固定针柄, 进针时一定要掌握好进针角度刺入血管回抽见回血或进针无阻力轻推盐水无泛白的皮丘则穿刺成功, 沿血管方向缓慢置入针所剩全部针梗, 用胶布固定针柄与腿部。

3.5 注射完毕后处理

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进行止血, 良好的止血对于血管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同时有利于下次穿刺注射。

3.6 环境温度

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8℃左右, 光线充足, 特别是在冬季, 因为适宜温度对小鼠静脉也有一定扩张作用, 能够使血流通畅, 降低注射阻力[2]。由于本实验研究选取的裸鼠需经过2次静脉注射造影剂, 所以对裸鼠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通过在裸鼠的腿部静脉上置留静脉通道及造影剂注射的实践操作, 为今后用该方法完成小鼠静脉注射相关实验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小鼠,造影剂,股静脉穿刺

参考文献

[1]陈霆, 李枫, 邓巍, 等.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 24 (20) :72-73.

造影注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应用注射泵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300例, 人工注药患者300例, 年龄18岁~42岁, 平均年龄30岁。入选标准:月经干净3 d~7 d, 检查前3 d禁性生活, 无生殖道急性感染性疾病, 阴道分泌物检查阴性, 生命体征正常者。

1.2 操作方法

与患者充分沟通, 取得患者配合。术前排空膀胱, 肌注阿托品注射液0.5 mg (防止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 并且纠正由于精神紧张而引发的输卵管痉挛) , 常规插管留置。取造影剂碘海醇20 m L, 连接7号静脉点滴针头, 把针头刺入造影管注药管腔, 将准备好的注射器安装到注射泵上, 调节注射泵参数:压力400 m L/h, 按下启动按钮, 即可在透视显示器上动态观察造影剂通过子宫、输卵管进入盆腔的整个过程, 完成造影检查。人工注药组准备工作相同, 由患者自行推注或由医务人员推注造影剂完成造影过程。

2 结果见表1。

300例注射泵组患者接受造影检查, 其中298例患者术中无不适主诉, 一般情况良好, 生命体征正常, 2例患者由于人工流产综合征停止检查。针对检查费用及不良反应两项指标, 300例患者术后接受调查, 其中298对注射泵应用表示满意, 患者满意度为99.3%。造影检查结果50例患者双侧输卵管通畅, 78例患者输卵管通而不畅, 45例患者输卵管不同程度的积水, 畸形子宫5例, 输卵管梗阻120例 (其中双侧梗阻45例, 单侧梗阻75例) 。人工注药组3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23例, 经调查患者满意度为76.6%。注射泵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人工注药组。

3 讨论

许多医院给患者施行造影术时, 由检查医务人员推注造影剂, 或者由患者推注造影剂。目前我院应用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完全取代了以上两种方法, 注射泵的应用优势如下: (1) 注射泵应用非常经济, 不给患者增加大量的医疗费用, 患者易于接受。注射泵为小型、便携式医疗设备, 可用于临床输液、麻醉时使用, 功能较多, 基层医院基本都有。 (2) 注射泵应用非常安全, 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 注药过程匀速, 压力稳定, 可以避免人力推注时快时慢导致图像质量欠清晰流畅的弊端, 利于动态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对于输卵管梗阻患者, 注入造影剂时如果遇到阻力, 注射泵会发出警报声, 并且自动停止注入, 此优点避免了自行推注造影剂的患者由于害怕疼痛或者对检查的不了解, 导致推注失败, 以及由于患者用力过猛而发生输卵管破裂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避免患者推注造影剂时由于精神因素, 输卵管痉挛发生假阳性, 影响造影结果。 (3) 注射泵在推注造影剂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压力, 对于输卵管有轻微粘连患者起到了疏通的作用, 小部分患者行造影术后即能自然受孕。 (4) 部分医院为了减少医疗隐患的发生, 由检查医务人员推注造影剂, 但是长期接触放射线, 对医务人员身体将造成严重损害, 注射泵的应用避免了放射线的辐射。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评估盆腔结构的主要方法之一, 不但能了解输卵管的现状, 还能对子宫外形、宫腔的病变、畸形子宫进行观察[2]。运用注射泵完成子宫输卵管造影, 安全、经济、有效, 患者满意, 与常规的检查方法比较,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泵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300例应用注射泵、300例人工注药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 通过透视及放射成像后作出诊断。结果 应用注射泵组298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操作, 无不适症状;人工注药组277例完成手术操作。结论注射泵应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安全、有效、经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注射泵,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08.

造影注射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2例均来自我院优生优育中心,排除碘过敏,生殖系统炎症活动期及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31.7岁。不孕时间为1.5~10年,平均4.9年。其中原发性不孕10例,继发性不孕142例。在继发性不孕中人流术后136例,宫外孕术后6例。根据输卵管显影程度和对比剂在腹腔内弥散情况,将患者分成完全通畅组(子宫输卵管显影良好,对比剂迅速在腹腔内弥散);部分阻塞组(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对比剂在腹腔内弥散欠佳以及单侧输卵管未显影);完全阻塞组(双侧输卵管远端均未显影)。

1.2 设备及用品

使用GE公司LCV+血管造影机及MarkV ProVis高压注射器。将76%复方泛影葡胺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浓度备用。一次性造影剂注射器材分别选用沈阳新智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150ml单腔注射筒及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12Fr子宫造影通水管。用20%复方泛影葡胺,以1ml/s速率,总量20ml注射,药品注射时在针筒和造影管内产生的摩擦阻力之和是24psi(1psi=51.71mmHg)。

1.3 造影方法

所有患者造影时期均选择在月经干净3~7天,术前30分肌注阿托品0.5mg。常规消毒,将双腔造影管插入宫腔,气囊内注入2~3ml空气后轻轻回撤导管,确定球囊封堵住子宫颈内口。高压注射器参数为注射速率1ml/s,总量20ml,压力限制100psi,注射延时时间0s,注射压力上升/下降时间0.1s。X线参数设置为系统曝光0.5s后采集蒙片,1.0s后高压注射器开始注射对比剂,图像采集速率为1.6帧/s,采集时间为20s。造影后按高压注射器Status键,回顾记录当次注射的总量和注射压力。注射压力与注药时设备器材产生的基础阻力(24psi)之间的差值表示为子宫输卵管灌注压力。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团体t检验,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2例患者全部操作成功。其中完全通畅64例(42.11%),部分阻塞58例(38.16%),完全阻塞者30例(19.74%)。完全通畅组的平均灌注压力明显低于部分阻塞(t=-9.99,P=0.000<0.001)和完全阻塞组(t=-6.29,P=0.000<0.001)。部分阻塞组与完全阻塞组之间平均灌注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54,P=0.146>0.10)。造影过程中导管脱出率为完全阻塞组最高,完全通畅组最低(见表1)。

3 讨论

3.1 HSG现状

子宫输卵管造影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阻塞部位定位精确,目前是临床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诊断结果。例如:插管时导管头端紧邻或封堵输卵管开口、导管刺激造成子宫角部和近端输卵管痉挛等均可致使一侧输卵管不显影[3]。造影过程中过多的对比剂溢出进入阴道,致使宫腔内压力过低,可出现近端输卵管不显影的假阳性。此外,正常人子宫在盆腔内活动性较大,可以前、后、左、右倾斜,输卵管走行也存在很大差异,常见迂曲盘绕并与子宫腔影像相互重叠,从而影响结果观察。双侧输卵管显影速度存在差异,对比剂在腹腔弥散快的一侧输卵管影像有时会向对侧蔓延并遮盖弥散慢的一侧的影像。由此可见单靠影像诊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存在一定困难。

3.2 宫腔内压力与输卵管通畅程度的关系

早在1947年Rubin用输卵管通气术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时首次进行了压力测试[4]。随着这一诊疗方法被日益流行的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所替代,压力测试这一概念被人们忽略了多年。1992年Gleicher等人.在HSG过程中发现,即使存在子宫和/或单侧输卵管病理学改变,其正常灌注压力应<350mmHg[5]。1995年Baker VL和Adamson GD[6]也报道了输卵管通液术中,子宫内灌注压的阈值与输卵管粘连疾病的关系。已有数据证明输卵管通畅程度欠佳的灌注压力要高于输卵管正常者,对输卵管进行再通术后,灌注压会有所下降[7]。

目前国内HSG方法受到设备条件限制,很多医院仍然手推对比剂造影,无法进行灌注压力监测。国外压力测试也依靠特殊器材,耗时费力,且增加经济成本。

通过对152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HSG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输卵管通畅与否,其造影灌注压存在明显差异。在影像诊断不明确情况下,这一数据为造影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组病例中有14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图像采集结束时立即做出诊断结论,经结合压力监测数据分析和回放图像,诊断为输卵管部分阻塞,其中10例为单侧伞端通而不畅,4例为双侧对比剂流速缓慢,在腹腔内弥散欠佳。

值得一提的是各组造影过程中都有导管脱出现象发生,但脱管发生率与输卵管通畅程度有关,也与灌注压呈正相关。分析脱管原因,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患者宫颈口过于松弛,稍有压力,就可将导管从宫腔内顶出,此时灌注压力相对较低。另一种则是宫颈口略有松弛,不能耐受过高的灌注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导管则脱出宫颈,此时灌注压力相对较高。

3.3 高压注射器的应用

高压注射器普遍应用于血管造影诊疗术中,使操作人员在精确控制每次药物注射速率、注射剂量的同时,脱离X线的辐射。设备中带有压力保护装置,一旦注药时的压力阈值超出人们的设置范围,仪器将通过反馈电路停止注药,以保护受检组织免于过高压力造成的损害。Mark V Provis高压注射器还附带一个易被人们遗忘的特殊功能,即通过设备内部的微型存储器完整记录前一次注射过程中各个数值情况,人们可以简单地通过操作面板上的Status键,了解注药过程中的数据变化。

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使用高压注射器较以往用手推对比剂更为科学、准确、安全。注射器带有的压力反馈功能,能提供一个便捷的手段,解决了手推造影无法掌握压力数据的难题。从初步应用经验,反馈压力监测能为造影诊断提供有意义的辅助诊断信息。限于本组病例数量有限,输卵管部分阻塞和完全阻塞时灌注压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反馈压力监测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应用的意义。方法使用高压注射器对152例不孕患者行HSG,根据输卵管显影程度和对比剂在腹腔内弥散情况,分成完全通畅组、部分阻塞组和完全阻塞组。观察各组造影过程中高压注射器灌注压力与输卵管通畅程度的关系。对各组灌注压力差别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影显示完全通畅64例,部分阻塞58例,完全阻塞30例。完全通畅组的平均灌注压力(3.5±1.4psi)明显低于部分阻塞组(8.3±2.4psi)(t=-9.99,P=0.000<0.001)和完全阻塞组(15±3.1psi)(t=-6.29,P=0.000<0.001)。部分阻塞组与完全阻塞组间的平均灌注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54,P=0.146>0.10)。间接反映造影过程中灌注压力的导管脱出率在完全阻塞组最高,通畅组脱出率最低。14例造影影像诊断不够确定者参考反馈压力记录做出确诊判断。结论HSG中高压注射器灌注压力增高提示输卵管不通畅,反馈压力监测能为造影诊断提供有意义的辅助诊断信息。

关键词:血管造影机,子宫输卵管造影,高压注射器,灌注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奎,邓金龙,于小勇,等.子宫输卵管造影中双腔球囊导管顶端对输卵管显示的假阳性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4):387.

[2]Roma Dalfo A,Ubeda B,Ubeda A,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hysterosalping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intrauterine abnormalities:a comparison with hysteroscopy[J].AJR,2004,183(5):1405-1409.

[3]张仕状,沈乃澎,曲林涛,等.两种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的输卵管显影率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9):1389-1391.

[4]Spyros Papaioannou,Masoud Afnan,Alan J,et al.The potential value of trbal perfusion pressures measured during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 in predicting fertility[J].Human Reproduction,2003,18(2):358-363.

[5]Gleicher N,Parrilli M,Redding L,et al.Standardization of hysterosalpingography and selective salpingography:a valuable adjunct to simple opacification studies[J].Fertil Steril,1992,58(6):1136-1141.

[6]Baker Vl,Adamson GD.Threshold intrauterine perfusion pressures for intraperitoneal spill during hydrotubation and correlation with tubal adhesive diseas[J].Fertil Steril,1995,64(6):1066-1069.

造影注射 篇6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碘海醇,肾盂造影,IVP,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不断发展, 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彩色超声及MR投入临床使用, 极大地提高了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水平。传统静脉肾盂造影 (IVP) 检查方法已适应不了临床的需要。笔者通过对33例患者用高压注射器行IVP诊断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后, 认为该方法在显示泌尿系统大体解剖学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还能够显示泌尿系统的异常影像信息, 且高压注射器的使用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时间, 减少了患者的射线辐射, 扩大了患者的适用范围。因此, 笔者认为在泌尿系先天异常的检查方法中, 应首选该方法, 其他如B型超声、CT及MR不可替代, 可联合使用。现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5-2011年行IVP检查患者500例, 其中发现泌尿系先天性异常33例, 占6.6%。男13例, 女20例, 年龄20~55岁, 中位年龄35岁;单侧发病27例, 双侧发病6例;病变部位胀痛31例。病程1d~7年, 其中2例患者无明显不适, 体检时B型超声报告右上极肾盏积水。33例均做IVP检查, 1例因显影不满意补做逆行肾盂造影。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R200全自动数字化X线机, 造影剂采用扬子江药业集团的碘海醇40ml (浓度300mg/ml) 。患者全部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造影剂, 造影前均摄腹部DR平片并做碘过敏试验, 碘过敏阴性方可检查。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 取水平位, 然后再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碘海醇40ml, 速率2ml/s, 注射完毕后进行压迫带加压。分别在肾实质密度增加 (高于腰大肌) 、肾盂肾盏显影、肾盂输尿管结合部显影满意, 解除输尿管压迫全程输尿管显影满意, 摄片时间为注药后1、3、5、10min, 根据病情需要可多轴位、多角度摄片, 病情需要可延时到30或60min。

2 结 果

33例患者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 这主要与使用非离子造影剂有关。24h内碘海醇几乎全部以原形经尿液排出, 与蛋白结合率<2%或几乎不与蛋白结合。本组患者影像清晰, 信息丰富, 符合影像诊断要求, 明确诊断率达87.9%, 而且检查时间短, 平均每例约10min。

先天异常情况: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7例 (合并输尿管囊肿4例) , 输尿管囊肿6例 (合并双肾盂双输尿管4例) , 输尿管先天性狭窄5例, 肾下垂3例, 巨肾盏、马蹄肾 (CT强化符合) 、肾旋转不良、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各2例, 肾盏囊肿、肾缺如、输尿管瓣膜 (逆行肾盂造影及手术进一步证实) 、异位肾、髂血管后输尿管、输尿管高位、输尿管憩室、先天性巨输尿管 (手术证实) 各1例。

3 讨 论

3.1 高压注射器IVP优势

(1) 不但能清晰显示泌尿系大体形态解剖, 还能借助电视动态观察肾及输尿管分泌排泄功能。在外压力的作用下, 肾盂肾盏充盈更加饱满, 有利于肾发育畸形的显示;解除外压迫后更有利于输尿管先天性异常显示, 本组显示率为93.9% (31/33) 。 (2) 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 医务人员省时省力, 用时短、注射速度均匀、肾盂肾盏显影快, 与周围组织对比清晰, 有利于疾病的诊断。由于高压加快了注射速度, 在短时间内血液造影剂浓度增高较快, 使肾盂肾盏显影快, 本组统计注药后平均2min显影, 使全程检查时间缩短, 平均每例约10min。低于文献报道时间的15~20min[1]。 (3) 33例泌尿系先天性异常患者中:能明确诊断的有29例, 占总数的87.9%, 结合CT强化明确诊断2例, 结合手术明确诊断2例, 由此可见该方法在泌尿系先天性异常诊断中占主导地位。

3.2 影像表现

(1) 双肾盂及双输尿管:是由于胚胎时肾发育异常, 同时输尿管芽有异常分支则形成双肾盂双输尿管。上位肾盂功能正常者IVP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对于上位肾盂功能异常 (由输尿管囊肿或输尿管异位开口所致的) , 可结合逆行肾盂造影明确诊断。 (2) 输尿管囊肿:IVP显示膀胱三角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 边缘光滑, 囊壁显示典型的“光晕”征, 加之输尿管下端扩张与囊肿充盈时酷似头向下潜入膀胱内的“眼镜蛇”状, 此为IVP造影时的典型X线征象[2]。本组2例表现膀胱三角区椭圆形充盈缺损, 4例表现“眼镜蛇”或“光晕”征。 (3) 输尿管狭窄:病因未明, 从超微结构观察单纯性狭窄可能是由于胚胎芽11~12周时发育障碍所致[3]。狭窄部位一般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IVP表现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伴肾盂积水, 狭窄段局限, 一般1~3cm, 俯卧位检查更易显示, IVP检查可明确诊断。 (4) 巨肾盏:指因肾髓质锥体发育不良引起肾脏髓质变薄, 肾乳头先天性短小, 造成肾盏变形、扩张, 局部肾盏扩大, 肾脏皮质无异常, 临床多无症状。2例分别表现为肾盏呈球形及椭圆形扩张, 肾盏颈部变细, 肾盂不扩张, 尿路无梗阻, IVP可明确诊断。本组2例B型超声均报告肾囊肿。 (5) 孤立肾:是由于胚胎时期一侧生肾组织或输尿管芽生长紊乱不能生成使对侧只有一个代偿肥大的孤立肾。孤立肾不影响健康。对其诊断必须慎重, 可首选IVP检查, 需结合全腹CT或全腹B型超声, 才能明确诊断。 (6) 异位肾:肾脏异位是胚胎发育肾上升过程中的停顿, 成熟肾脏未能达到肾窝。异位肾可为单侧位、双侧位或移行至对侧交叉。临床分5型:腰型、腹型、髂型、盆腔型、胸异位肾。IVP表现为异位肾可位于胸腔、腹腔或盆腔, 肾脏位置固定, 输尿管变短, 但无迂曲。与肾下垂不同, IVP仰卧位及立位比较肾盂移位超过1个椎体, 肾下垂的输尿管长度正常, 输尿管扭曲明显。IVP是检查此病的最好方法。 (7) 巨输尿管:IVP表现为上部输尿管扩张无扭曲, 在进入膀胱处变为一短段狭窄, 一般呈“鼠尾”状和“鸟嘴”状狭窄[4], 造影时结合透视可发现输尿管呈腊肠样扩张内有逆蠕动反流现象, 一般伴肾盂积水, IVP是其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可以提示诊断, 需要术后病理证实。 (8) 输尿管高位:指肾盂输尿管不是在最低位置与肾盂相连。由于结合位置较高, 易引起输尿管梗阻[5]。IVP表现肾盂输尿管结合位置较高, 无明显狭窄, 肾盂肾盏扩张积水。IVP可以明确诊断。 (9)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本病与下腔静脉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几乎均发生于右侧, 为输尿管在下行过程中向内于下腔静脉后方绕行至其内侧, 近中线处由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穿出, 再向外下进入膀胱。2例均表现为右侧肾盂肾盏积水伴上段输尿管扩张, 并向中线移位呈横“S”弯曲内移与L3重叠后并恢复到正常输尿管走形, 侧位可见输尿管与脊柱接触。 (10) 输尿管瓣膜:患肾及输尿管扩张积水, 逆行肾盂造影显示狭窄处输尿管腔内可见倒“八”字形低密度影, 本例已手术证实。 (11) 马蹄肾:马蹄肾指双肾下极或上极且绝大部分为下极在脊柱大血管前方相互融合, 致融合肾呈马蹄形。表现为肾下极靠近脊柱, 肾下极轮廓模糊, 双肾长轴呈倒“八”字形, 肾盂朝向前方, 2例均行CT强化证实。 (12) 肾旋转异常:临床分为旋转缺乏、旋转不良 (最常见) 、旋转过度和反方向旋转4种类型:1例表现肾盂肾盏呈“树芽征”, 肾长轴与脊柱平行。另1例表现肾盂开口朝向外前方, 肾脊角反向并输尿管上段受压。 (13) 肾盏囊肿1例:腹部平片示左肾区结石, 造影显示结石位于囊肿内, 并有细管状通道与肾小盏相通。 (14) 输尿管憩室1例:可见囊袋状高密度影与输尿管相连。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高压注射器IVP在泌尿系先天性异常诊断中省时省力、全程检查时间短、患者辐射剂量少、图像清晰、诊断符合率高, 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B型超声、CT及MR可与其联合使用, 以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刘德智.电视透视下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8) :2475-2476.

[2]柳澄.泌尿男性生殖疾病影像学图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70.

[3]包绍林, 吴建华.小儿X线临床诊断[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15.

[4]傅长根.X线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社, 2000:266.

造影注射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肝硬化病史和慢性肝炎病史、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小肝癌患者60例 (76个病灶) , 女9例, 男51例, 平均体质量54 kg, 最大体质量为67 kg, 最低体质量为42 kg;平均年龄64岁, 最大年龄为77岁, 最小年龄为46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3 ml/s组 (30例, 35个病灶) 和5 ml/s组 (30例, 41个病灶)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 ml/s组的注射速度为3 ml/s, 5 ml/s组的注射速度为5 ml/s, 所有患者均经过专门的影像技术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并且均获≥6个月的随访记录。

1.3 CT检查

CT检查设备采用的是德国SIEMENS公司所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 配套碘必乐、优维显等非离子型造影剂, 高压注射器。扫描参数:螺距1.0 mm、层距5 mm、层厚5 mm、电流175 m A、电压120 k V, 矩阵512×512。先常规平扫, 然后再分别以3 ml/s和5 ml/s的注射速度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浓度350 mg/ml、剂量1.5 ml/kg) , 再进行门脉期与延迟期以及动脉期这三期的动态扫描。

1.4 分析图像

全部患者的MSCT图像均由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主治医师进行观察, 医师均是来自医院放射科科室的观察者, 之后进行随机阅片, 观察者对于造影剂注射速度、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病史等情况均不知情。观察对主要负责的是以MSCT图像是否发生病变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级与判断, 主要有5级各等级:5——明确诊断为SHCC, 4——高度怀疑SHCC, 3——可疑为SHCC;2——不排除SHCC可能;1——无SHCC存在;同时记录下病灶的动态增强变化特征、平扫密度、位置、数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 不同的观察者对两组患者具有差异化的注射速度其诊断一致良好 (κ=0.62-0.81) 。由表2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的平均Az值均大于0.8, 分别为 (0.91±0.01) 和 (0.93±0.01) ,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间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两组患者之间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5 ml/s的注射速度会比3 ml/s的注射速度使得产生假阳性结果的风险较高。

注:*3 m L/s和5 m L/s比较P<0.05

3讨论

SHCC瘤体内肿瘤血管网较为丰富的, 很少出现门脉供血的现象。CT门脉期或者增强动脉期对SHCC进行及时地诊断极为关键[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病变都是动脉期的图像情况进行最终判断, 依据动脉期的图像进行诊断明显优于其他两个时期[5]。动脉期病变出现强化的现象主要会受到造影剂注射速度的影响, 但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度还存在一定争议。Mitsuzaki等研究成果显示, 与注射速度为2 ml/s相比较, 注射速度为4 ml/s的状态下, CT增强扫描到SHCC的效果会更好。然而相对的, 较快的注射速度会增加肝动脉血流流入量, 增高假阳性率, 降低高血供病变诊断特异性。同时, 造影剂注射速度加快还会降低血管强化程度, 减少回心血量。因此, 很多人认为不宜用过快的注射速度来诊断高血供HCC。本组资料表明, 两组患者间的灵敏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POC的分析最后结果表明, 注射速度为5 ml/s组在阳性的预测值与特异度都明显低于注射速度为3 ml/s的组别, 这表明中等的注射速度 (3 ml/s) 对SHCC的诊断特异性高。所以, 笔者认为中等注射速度对小肝癌诊断的效果更佳。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 (MSCT) 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度对小肝癌诊断的影响ROC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肝硬化病史和慢性肝炎病史、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小肝癌患者60例 (76个病灶) ,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是3 ml/s组 (30例, 35个病灶) 和5 ml/s组 (30例, 41个病灶) 。对所有患者的MSCT图像由三位临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作为观察者来进行随机阅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Az值、灵敏度也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P>0.05) , 但两组患者之间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等注射速度对小肝癌诊断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注射速度,多层螺旋CT,小肝癌,诊断

参考文献

[1]Hwang GJ, Kim MJ, Yoo HS, et al.Nod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detection with arterial-, portal, and delayed-phase images at spiral CT[J].Radiology, 1997, 202 (11) :383-388.

[2]Mitsuzaki K, Yamashita Y, Ogata I, et al.Multiple-phase helical CT of the liver for detecting small hepatoma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contrast-injection protocol and optimal timing[J].AJR, 1996, 167 (22) :753-757.

[3]Yu JS, Kim KW, Sung KB, et al.Small arterial-portal venous shunts:a cause of pseudolesions at hepatic imaging[J].Radiology, 1997, 203 (21) :737-742.

[4]Metz CE.Some practical issues of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in radiological ROC studies[J].Invest Radiol, 1989, 24 (3) :234-245.

上一篇:低NOx旋流燃烧器下一篇:转化后进生策略之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