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格教育(通用5篇)
全人格教育 篇1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 他既是大学教授, 也担任过中学校长、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后, 林砺儒先生担任过教育部副部长, 分管基础教育工作。林砺儒先生对教育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既是全人格教育理论的倡导者, 也是全人格教育理论成功的实践者。1922年, 林砺儒先生在就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演说中说:“我认定理想的中等教育, 是全人格的教育。”在全人格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北京师大附中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毕业生, 他们中的很多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各条战线的领军人物。90多年来, 北京师大附中的教育实践以及取得的教育成果, 证明了林砺儒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
全人格教育是对教育的一种认识和理解, 也是一种指导教育行为的系统理念。全人格教育, 顾名思义是完全的人格教育。人格, 狭义地理解, 指人的品格。在全人格教育理念中, 人格的含义更广, 既包括道德人格, 也包括心理人格、法律人格, 特别强调它是做人的资格。全人格教育起源于健全人格教育, 它以“人格”培养为核心, 以“完全”或“健全”的人格为培养目标, 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为手段,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早在100年前, 蔡元培先生就倡导健全人格教育, 他指出:“教育者, 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林砺儒先生不仅对“全人格教育”的名称予以确认, 而且对全人格教育理论做了自己的发展。他提出:“教育是人格的成长”, “一个完整的人格, 定必包含动物的、人类的、公民的、职业的四种资格。”他不仅肯定了人格是做人的资格, 并且指出完整人格必定是由四种不同的资格构成。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全人格, 如何进行全人格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人格教育使教育回到原点。自人类诞生以来, 教育就发挥着促进人类延续, 助人适应环境, 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人格培养自始至终都是人类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同, 它不是侧重专业培养, 而是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基础教育作为学生成年前的教育, 对象从0岁到18岁, 这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一般都是18岁高中毕业, 这不仅意味着他们高中学业的完成, 更标志着新的成年人步入社会。因此,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高中毕业生具备完整的人格、健全的人格。
袁贵仁教授在《试论人格》一文中指出:“在哲学看来, 真正的人是在生理因素基础上由心理因素、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构成的完整的人, 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人, 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哲学意义上, 人的规格, 就是具备基本素质、能够从事现实的活动。人格, 也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
人格作为“人的资格”有着双重作用。就社会来说, 对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当予以尊重;就每个个体的人来说, 应当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回应社会。
因此, 可以把基础教育的整个过程都作为全人格教育的过程, 把基础教育所有教育内容都与人格培养结合起来。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还是社会教育, 在这个阶段, 都要为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成长努力, 都要为培养他们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做贡献。
全人格教育从人格健全的角度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四育的培养, 将促进人格的完善, 也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虽然各自占用课时数量大不相同, 但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说明德育在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要为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所必需, 无论中高考是否考查, 我们都要积极发展。例如, 开展《伦理学》教学、志愿者服务等。全人格教育是强化了人格教育的素质教育。全人格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 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它与应试教育划清了界限。
全人格教育对杰出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林崇德教授在研究创造性人才特征时提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 着重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 而且要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
林砺儒先生1922年至1930年担任北京师大附中校长, 钱学森1923至1929年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 他接受的中学教育完全是林砺儒先生倡导的全人格教育。钱学森说, 在师大附中学习是他人生的一个高潮。很多与钱学森同时在师大附中读书的同学, 后来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仅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就有十几位。在短短的几年内, 在只有几十亩的校园里, 有这样一大批杰出人才涌现, 历史地证明了全人格教育的成功。如今, 在我们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期盼杰出人才出现的时候, 全人格教育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全人格教育在当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会直接带来社会的文明, 不讲道德的利益竞争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有的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不惜破坏自然生态, 祸及子孙后代;有的人为了追求暴利, 不管他人死活, 在食品中搞假冒伪劣;有的人因为恩恩怨怨, 杀死身边的同学, 甚至亲人;有的人身为公职人员, 贪赃枉法,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经济发展了, 科技进步了, 但是人的道德不会自动跟上世界快速发展的步伐。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病态现象, 归根结底是由人造成的, 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丧失了起码的人格。人格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人守住了做人的底线, 就不会迷失做事的方向。在我们大力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时候, 全人格教育能够起到基石的作用。
历史上, 林砺儒先生以他深厚的教育学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发出自己的心声, 认定理想的中等教育, 是全人格的教育。今天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 理想的基础教育是全人格教育。
全人格教育 篇2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家长都想培养出一个诚实、勇敢、正直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基本要求,于是,在各种场合下,都要求孩子能大胆地承认自己做错了。殊不知,很多情况下,家长不恰当的方式,要比孩子不肯承认错误的危害更大。案例:露西妈妈跟我们说,他们夫妻俩总要求孩子要有修养,具体表现就是随手关门、走路要轻、吃饭的时候把碗端起来、跟人说话要用礼貌用语等。每次露西忘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板起面孔,让她明白自己的错误多么严重,每次都让露西正式道歉,并且一定要把“我错了”“对不起”“请原谅”这些词说得响亮清楚。
露西一开始做得非常好,即使错得没那么严重依然会承认错误。但是,他们夫妻俩却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进出女儿的房间从来不敲门、放东西的时候也不注意轻拿轻放。露西每次都给家长指出来,但是爸爸妈妈的回答大多都是:“不要盯着我,我那样要求你都是为你好!”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不仅生活习惯方面,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爸爸妈妈很少会为错误道歉。几次下来孩子觉得越来越委屈,心想自己的错误并没有多么严重,但却要正式道歉。露西对错误越来越没有愧疚之心,直到拒绝承认错误。
感悟:当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就算不能给孩子树立成功榜样,也应该尽量做到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如果要孩子正视错误,首先家长就应该正确对待承认错误的方式,家长们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们。如果家长能够大大方方地承认错误,那么孩子也会很自然地正视错误;如果家长觉得承认错误很难为情,那么孩子们也会觉得承认错误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不要把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推到孩子身上,同样,如果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培养、一起坚持。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全人格教育 篇3
关键字:语文、人格、健康、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认为要加强语文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一、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情感、意志、理性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人格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健康人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它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中有大量思想与艺术俱佳的篇章,特别是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与人生是息息相通的,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语文教育是一个开发心智、塑造人格的复杂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感、意志、理性的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实施语文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他们难免被宠坏,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从而人格方面存在缺陷。我们从为数众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中可见一斑。他们误入歧途,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尽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方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全面发展。但是仍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分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智”,而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这种纯功利的教育无视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那必将会导致人情淡漠、社会离异和个人的孤独感,使人变成“单面人”。据报道,近20年来,我国有数十万人出国留学,但学成未归的占多数。他们为何“乐不思蜀”?笔者认为: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人格素质降低;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他们注重现实生活中的香车、洋房,而忘记了长城、黄河,忘记了戚继光、林则徐,忘记了《论语》、《史记》。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遗憾。为了不再遗憾,我们有必要亡羊补牢,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只有人格完善了,才会具备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造福于人类。事实上,当今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偷盗、贪污、走私等不良现象都是不良人格的体现。党中央一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正体现了对人格教育的重视。
放眼世界,语文教学既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又重视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这是世界各国语文教育的共同课题,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语文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谛,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英国的语文教育也很重视学生的人格陶冶。大家都知道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首先是道德与伦理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正一步步地和世界接轨,我们的教育也要顺应世界潮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以载道”,“文以明道”,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责无旁贷。
三、从四个方面实施中学语文人格教育
1、“爱”的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苏霍姆林斯基语)爱使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使家庭美满幸福,使社会团结进步。它是调和剂,使个体、社会都协调地发展。孔子早就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也。”墨子也提出“兼爱”的思想,不分贫富贵贱地爱一切人。后人更是将“爱”发扬光大。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甘为孺子牛。”;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或爱国家,或爱人民,或爱事业,博大而深沉,他们的人格崇高而伟大。语文课本中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爱心的文章很多,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为例:《金黄的大斗笠》体现了姐弟之间亲人的爱;《散步》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深沉的爱;《羚羊木雕》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爱;《最后一课》体现了对祖国的爱;《我的老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爱------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领悟这些爱,不断地积淀,使他们去爱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知识、爱大自然、爱社会、爱祖国。学生在付出爱的过程中得到爱的反馈,不断地丰富、提高,其人格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他们胸中激荡的是澎湃的爱的海洋,将来才可能是“杜甫”“鲁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以这些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强意志的教育
“只有暂时的停顿,没有失败,主要的是人心中要有坚定的目标,并不断地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挫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们。司马迁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写出《史记》;苏武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不辱使命”;徐霞客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登山运动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征服珠穆朗玛峰。人一旦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豪气干云,披荆斩棘,一路奔向成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制恶的诱惑,一如既往地“善”下去。语文教材和读本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的教育。以人教版初中教科书第二册为例:《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在特殊的年代里饱经摧残,“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但十多年后,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且如此,何况人呢?《愚公移山》中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面对他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都说明人要具备坚强的意志,才有所作为。“学海无涯”“书山有路”都需要坚强的意志支撑。学生具备了坚强的意志,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才会意气风发。
3、自尊心的教育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由自我评价而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毛姆语)自尊会让人发觉自身的不足,会让人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如果缺乏自尊心,就像一艘搁浅的航船一样永远到不了成功的港湾。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自尊心强的人会洁身自爱,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做人的尊严。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丧失了自尊心的个人,是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有了个人人格的尊严,才有国格的尊严,从这点来讲,意义重大。所以我们要使学生的自尊心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他们有了自尊心,感情世界会变得丰富、真挚,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习惯。文学家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自尊,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峥峥骨气;当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杀而拍掌欢呼时,鲁迅的自尊心被激发了,他弃医学文,为了拯救国民他呐喊了一生;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一个俄国人讥笑他是“东亚病夫”。他发奋求学,四年后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光。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中学时代是人的自尊心从萌芽到成型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自尊心教育,健全其人格。
4、自立精神的教育
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识上的成就。”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立精神。自立是靠自己的能力学习、生活,是对自己的充分相信,是一种强健的独立精神。现今社会,十岁的孩子不会穿衣,十几岁的人不会煮饭,二十几岁的人不会独立生活,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感慨。究其原因,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立精神。这样的人怎能担当起建设的重任?一味地依赖他人,怎能推陈出新?怎能振兴中华?“六C事件”给我们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如果我国企业拥有DVD的知识产权,那我们怎会受制于人?拥有自立精神就好象人有了脊梁骨,小至个人,可以不用仰人鼻息;大到企业、国家,可以和对方平等地对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至理名言啊。我国独立自主地搞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一步步地向世界强国前进!“靠别人是暂时的,靠自己才是终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干。”这些民间谚语也告诉我们人要自立。语文教材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例子:《记一辆纺车》中延安军民靠自己的双手纺线织布,不仅解决了穿衣问题,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八九岁时就能挑能背,还会种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的母亲从小就培养他的自立精神,为他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乙己》中孔乙己生活不能自立,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总是人们的笑料,孔乙己的遭遇从反面告诉我们:人要自立。没有哪一个人永远只做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永远躲在家庭的屋檐下,早晚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生活就像航海,在波澜壮阔的大海航行,悲壮多于温情,险阻多于顺利。没有自立精神,随波逐流最终会被浪涛淹没。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组织者、策划者,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教材对他们进行自立精神的教育。
全人格教育 篇4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 人格教育缺失严重, 以至于道德失守, 邪恶冲溃了道德底线, 凶案频发, 惨不忍睹。2013年9月13日, 高三学生雷某上课玩手机, 班主任孙老师没收了手机, 并要求雷某叫来家长, 将手机直接交给家长。第二天午前, 班主任孙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 雷某进入办公室, 持刀袭击孙老师颈部致死。2013年8月, 黑龙江省桦南县一孕妇谭某, 装病骗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女供丈夫性侵猥亵, 之后杀人灭口, 并毁尸灭迹。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有十多年前震惊教坛的徐力杀母事件。徐力因不满母亲对他“考试名次未达前十名不能踢足球或看电视”的要求, 用一把木柄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这些事件虽然极端, 但从一个侧面拷问着当前的教育。
一、人格是求, 中西皆然
获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最佳教师奖”而被誉为“美国最牛的小学老师”的雷夫·艾思奎斯, 于2013年6月14日在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上了堂公开课并现身说法。雷夫认为:“品格远比学习成绩重要, 正直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塑造人格才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也该是教师职业的真正含义。”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 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当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 蔡先生就把“健全人格”作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健全人格”教育事关国家兴亡, 并把它提高到爱国的高度:“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 欲国家之隆盛, 非但不可得, 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健全人格, 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 真所谓爱国矣。”
近代首著《中国哲学史》的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气象’, 昔日可称之为‘气概’‘风度’‘气度’, 以现代话来说, 就是‘人格’‘人格美’。”他还用“价值”来诠释“人格”:“一个人, 于其在客观方面底成就之外, 其一举一动、声容笑貌, 亦可表现一种价值, 此种表现是其人格的表现。”
二、扬弃增益, 人格六守
人格教育的不足迫切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诚如蔡元培先生指出的, 学校的人格教育关乎国家隆盛衰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今不揣拙陋, 芹献自己一辈子的教育教学教研心得———“人格六守” (简作“六守”) , 就教于教育界同人和有识之士。
“六守”之“守”, 是“操守”义, 即平素所执持, 指志行品德。“六守”的具体内容如下:
孝:孝敬 (精神层面) , 孝赡 (物质层面) 。
仁:仁爱, 大爱 (爱人类、爱万物、爱自然、爱地球、爱世界) 。
义:侠义助人, 仗义疏财, 救弱济困。
智:智慧 (善动脑, 善创新) , 终身学习, 终身发展。
信:待人以诚, 行事守信。
恕:宽恕, 包容, 大度有容, 包括对反对自己的人。
“六守”以传统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德 (仁、义、礼、智、信) ”为核心素材, 用毛泽东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扬弃”思想来审视, 凡精华则存之扬之, 若糟粕则摈之弃之。其建构的过程包括了扬、弃、增三个方面。
(一) 扬
传统“五常德”中的“仁、义、智、信”四项在现代社会尚有强劲的正能量, 乃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当存之扬之。
这里, 专门说一下“智”。“智”即智慧。以文化论, 我国固然属文明古国。然而传统尚因循守旧, 而守旧终成固步自封。因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关键在创新能力的竞争, 故于此“守”内涵特纳“创新”“发展”以制传统“守旧”之弊。需要指出的是, 考试得高分不等于有智慧。因智慧含品德成分, 没有道德的智慧是邪恶的。如前文所述徐力, 高一下半学期曾一跃而考得第十名, 可谓名列前茅, 然而竟忍心杀母。这种行为可谓“弱智”。
另外, 还要强调一下“爱”。“六守”之“仁”即仁爱, 大爱:爱人类、爱万物、爱自然、爱地球、爱世界。爱安天下, 爱佑人类。人类社会哪里没有爱, 哪里就会出现欺诈、斗殴乃至杀戮。
(二) 弃
传统“五常德”中的“礼”, 若单从字面上理解, 可理解为礼貌、尊重人, 尚不乏正能量, 但在传统中其更本质的是以“礼”论贵贱, 侵害平等, 是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其封建统治的封建伦理, 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 乃是封建文化糟粕, 当摈弃之。
(三) 增
时代在前进, 世界在发展。仅扬传统“五常德”中的“仁、义、智、信”尚有基本素质的阙失, 故增补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和“恕”。
首增“孝”。我国传统因循守旧, 但从继承发展的观点看, 是否逢旧必弃呢?否, 若是含正能量和精华之“旧”, 还得坚“守”而勿弃。如传统的“二十四孝”是传统“孝”的美好注释, 乃人子的美德。汉代举“孝廉”入仕, 这是对“孝”的高度肯定和重视。“孝”是人性之根本。“百善孝为先”, 故笔者将“孝”列“六守”之首。
次增“恕”。恕道是家庭、单位、社会和谐团结的宝器。一个善于宽恕、包容的人, 心旷人和, 于己于人, 好处多多。
全人格教育 篇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很重要。作为父母,不仅要孩子身体健康,健康的心态同样尤为重要。那么,作为父母不得不告诉孩子以下三件事情。
1.被别人承认需要一个过程
被别人承认需要一个过程,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甜。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你真的足够优秀,就要相信自己,要知道被人认同是需要时间的。有一位年轻人去一家大公司面试,最初只得到了一个清洁工的岗位。可是他相信自己是块“金子”,最终在一次机会中,他做出的成绩令大家刮目相看,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他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能够不争一时的先后,才华不外露。锋芒内敛;他目光远大,为自己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因此最终获得了成功。
所以暂时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并非是自己不优秀,也许是“庙小请不起大菩萨”,不要怕那些“小庙”拒绝你,不要因一时的失意而看不起自己。只要你把自己修炼成了“大菩萨”。就一定会有“大庙”来请你。
2.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烦恼。
是的,为什么要浪费眼泪呢?当然,犯了过错和疏忽都是我们的不对,可是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就连拿破仑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也许我们的平均记录并不会坏过拿破仑,谁知道呢?何况,即使动用所有的人马,也不能再把过去的失败挽回。所以让我们记住这个简单道理: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无法改变的事,惠掸它;有机会去补救的,抓住最后的机会,后悔、埋怨、消沉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阻碍新的前进步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而烦恼不已了,注意下一件事情吧。做事之前我们慎重考虑,不比事后才后悔更好吗?就像打翻的牛奶一样,无论怎么抱怨,都无法挽回一滴。只有提前加以预防,牛奶才能保住。
3.当灾难降临时,不要自己先乱了方寸
遇到危机时,很多人都会极不冷静,奥比尔的方法或许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遇到危机时,要像奥比尔一样,先冷静下来,运用自己的智慧摆脱困境,不要让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呆了,弄得不知所措。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战胜不了的困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所学生宿舍突然着火了,大部分学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呆了,哭着跑着逃命,结果火越来越大,并且造成了踩踏事故,伤亡更多。只有两个男同学冷静的用毛巾捂住自己的嘴,跑到楼上去等待救援,最后这两个男生安然无恙的被救了下来。
当灾难降临的时候,当挫折出现的时候,当希望渺茫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并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充满信心的去积极争取主动恢复,千万不可以自己先乱了方寸,把原本有希望的事,搞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