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2024-09-30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共11篇)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

脑出血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各类型脑卒中的20%~30%,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其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80%[1]。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提出,新的手术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及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脑出血患者的预后[2]。但由于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职业、病情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亦不同,直接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为此,笔者对脑出血术后遗留肢体偏瘫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4例,均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男70例,女44例;年龄39~75岁,平均(59.83±9.1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61例,脑叶出血41例,丘脑出血12例;出血量30~50ml者56例,50~80 ml者49例,>80 ml者1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和关节强直(2~3次/d,20~30 min/次)。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鼓励患者日常生活尽量能够做到自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学习、娱乐等活动,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护理人员耐心指导和支持患者,为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条件。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根据评价结果,与患者共同制订回归家庭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嘱患者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天气变化,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1.2.2 心理护理组:

患者刚入院或意识障碍患者神志转清时,护理人员应通过每天亲切的问候,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有针对性地制订全面、系统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情和理解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了解患者的顾虑和生活上的各项需求,谅解患者的言行,耐心细致地劝慰;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间接地促进了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对其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行走、轮椅操作及上下楼梯11项内容,每个活动的评级可分5级,不同级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级数越高表示独立能力越强。

1.3.2 心理状态比较:

患者入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评分>50分为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状态,评定分数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

1.3.3 临床效果比较: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上、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达到5级,恢复病前工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日常生活不需其他人帮助,但动作缓慢,有部分患者存在功能障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但日常工作需其他人帮助才可完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需全职人员护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3%,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4]。而心理护理是护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由于脑出血起病突然,并且经积极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后恢复缓慢,部分患者不能言语或者言语不清,肢体出现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情绪低落,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5]。因此,心理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全面康复有重要作用。

脑出血发病后的1~12个月为偏瘫的最佳康复期,这一时期患者偏瘫好转的可逆性较大,若治疗、护理妥当,则在这一阶段可恢复到较高水平。其原因为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在损伤中心区的周围神经细胞并未死亡或者程序凋亡,仅出现传导衰竭,形成半暗区,早期对其进行运动治疗有利于康复,可使这部分细胞复活。因此,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中,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偏瘫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可使患者树立对康复的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加快康复[5]。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和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心理护理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其总有效率略优于对照组(78.95%VS71.93%)。因此,心理护理在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出血,肢体偏瘫,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靳峰,刘春华,郭守刚,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721-723.

[2]袁宝珠.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6):147-148.

[3]黄晓玲,赖小鸿.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脑外伤致肢体偏瘫的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4):703-704.

[4]肖万英,杨建华,张平利.心理护理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1):2700-2701.

[5]朱章丽.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8):1677- 1678.

[6]李青芳,邓胜玲.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762-1763.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2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时间为1个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多种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结合对临床资料回顾和出院后跟踪治疗,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促进偏瘫患者康复方面的效果。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护理

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其发病急、复发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中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本文对中风偏瘫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月~7月患者12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且无早期康复治疗禁忌,经内科或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本科。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6.5)岁;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5±7.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按摩、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 肢体功能锻炼:

1.2.1.1 急性期,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做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足下垂内翻;每天活动关节2~3次,每次活动5~10下;定期变换体位,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每天常规按摩患肢2~3次。

1.2.1.2 恢复期 ①床上被动锻炼:按摩、揉捏瘫痪肢体,做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屈曲与伸展、内收与外展等,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②翻身锻炼:协助、鼓励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运动,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③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让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进行下床、坐下、站立,上下楼梯等训练,循序渐进,提高正立位置的`耐受。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穿衣、吃饭、写字等基本生活训练,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2]。

1.2.2 中医特色技术:特色中医护理技术运用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对人体损伤小的特点,如穴位针灸、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拨罐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中药灌肠、艾条灸、手指点穴、耳穴贴压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康复中效果显著。现介绍我院临床常用几种特色技术。

1.2.2.1 穴位按摩:常用手法有揉、按、搓、拿、滚等,以患侧面、背部、肢体为重点,。方法:风池、肩井,拿捏,每次1~2min;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按揉,每次3~5min;肩背、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部位运用滚、推法,每次5~10min,用力应持久、柔和、均匀。

1.2.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中风因气血受损,血脉痹阻致半身不遂,一般上肢瘫痪取外关、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瘫痪取环跳、昆仑、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3]。采用平补平泻或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每次取3~4个穴位交替使用。针灸时刺激量要大,捻转速度较快,或采用重插轻提的方法,同时可采用电针或艾灸加强刺激。

1.2.2.3. 艾条灸,艾条灸疗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和补中益气之功效。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1.2.2.4. 中药熏洗: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药液成分为红花、伸筋草、海桐皮、桑枝等多种草药,有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药液刚煎好时利用热力先熏蒸,待水温降低至40℃时再熏洗。熏洗时掌握药液温度,随时询问患者感觉,避免烫伤;熏洗过程中注意室内避风,洗毕应及时擦干患处,防止受凉,每日早晚各1次,一次20min。

1.2.2.5 穴位敷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6 手指点穴,患侧上肢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患侧下肢取穴:足三里、上巨虚、悬钟等。

1.2.2.7 耳穴贴压,取穴:肝、肾、脑等。

1.2.3 饮食护理:中医长期以来以“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饮食护理。对于气血亏虚患者,应多进食益气补血之品(红枣、山药、赤小豆等);对于痰多患者,应多进食清火利痰之品(萝卜、冬瓜、丝瓜等);对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的患者,应多进食蔬菜、水果类,多素少荤素搭配饮食,对于便秘患者,告知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复和维生素等,使其大便保持通畅,腑气通畅,促进康复。不能吞咽者可经鼻饲进流质饮食,每隔2h进行一次,每次200mL,温度保持在38℃左右,同时注意防止呛咳。

1.2.4 情志护理:中风患者往往恢复缓慢,生活不便,故多出现肝气郁结、心烦易急等情志变化[4],這些变化不仅不利于康复,而且常使病情加重或反复,所以应通过暗示、鼓励和谈心、娱乐等手段改变上述消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3 效果 经过我们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并经过后续跟踪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中医特色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小结

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对中风偏瘫患者介入中医护理技术,可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针对瘫痪肢体的针灸治疗,可增强正气、疏通气血、化瘀通络,促进肌肉群的运动协调。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促进瘫痪肢体的气血运行,使肢体血液循环加剧,肌肉松弛,解除瘫痪肢体的疼痛与痉挛,促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中医护理技术对康复促进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朱萍, 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8卷第2期,1月。

梁桂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现代护理204月第7卷第11期。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3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98例,男102例,女96例,年龄41~88岁,平均61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57例,脑梗死120例,脑栓塞21例。昏迷28例,出血量15~30ml 17例,31~50ml 30例,50~70ml 8例,70ml以上2例,脑出血合并脑疝4例,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2例,入院时偏瘫肢体肌力0~3级136例,3~5级34例,施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0例。

治疗方法: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除外脑出血,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给予完善必要检查,同时吸氧,调控血压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清除自由基、中藥活血化瘀及对症支持治疗,有溶栓适应证者,征得家属同意后给予及时溶栓。②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颅内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在给予调控血压、抗酸保护胃黏膜、抗感染、适时脱水降颅压,出血3~6小时可适当给予止血药物,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适应症者,家属同意3~6小时后积极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留管4~7天,复查CT血肿清除干净给予尽早拔管。

护 理

⑴急性期康复护理:①对清醒无力变换体位的患者,根据情况1.5~3小时翻身1次,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置,平卧时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在其手掌下放一软枕,呈自然握物样,足底部放一硬枕,或双膝关节下放软枕,双下肢程屈曲位,避免足下垂、内翻等畸形;侧卧位时,头稍向前,下面上肢伸直,和上身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另一上肢放于胸前,下面垫一头枕,肘关节稍曲,上面下肢弯曲,保持屈髋屈膝位;另一下肢伸直,呈近似三角形,两小腿之间垫一头枕,以支撑体重,避免压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稳定后,按摩活动患侧肢体,避免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按摩关节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②昏迷患者急性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翻身拍背,良性肢体摆放,尽早稳定生命体征,防止肺部感染、褥疮,挽救患者生命,预防肌肉萎缩,打好进一步恢复的良好基础。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2],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

⑵恢复期康复护理:①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②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③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

⑶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将各种训练方式融入日常活动练习中,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⑷后遗症护理:做好患者出院医嘱,帮其制定合理康复训练计划,定期随访,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纠正。有一部分患者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并尽可能改变环境以适应残疾。指导患者和家属在家庭中进行康复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挛缩,充分发挥残余功能,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

结果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康复护理方法,在病程各阶段采取相应康复技巧,198例患者,住院时间7~45天,平均16天,其中108例日常生活完全自理,60例部分生活自理,18例无明显好转,7例重残完全他人照顾,6例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脑疝形成,1例死于大面积脑栓塞,1例死于术后再出血,2例死于严重并发症)。

讨论

脑卒中偏瘫属中枢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本质上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偏瘫康复的机制除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还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功能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因此是中枢神经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偏瘫功能训练原则是抑制异常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软弱肌肉的力量训练。功能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关心和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

2 王耀群,徐德宝,丁玉兰.实用专科护理.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151.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关键词:脑血栓,偏瘫,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已经被人们提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因此, 医务人员从单纯关注患者的疾病到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而且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 把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心理护理受到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脑血栓是一种慢性病, 临床主要症状为[1]偏瘫, 得了脑血栓, 大部分患者有言语好、运动功能的障碍和心理、情感的障碍等[2]。近年来脑血栓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更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 往往给患者及其家庭在精神及心理上造成极大的痛苦。由于脑血栓病情发展较快, 恢复却需要较长一段时间[3]。因此了解这类患者心理变化过程, 做好早期心理介入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意义重大[4]。

1 脑血栓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

对于初次患脑血栓病的患者来说, 从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忽然之间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是难以接受的, 以往灵便的肢体猛然之间不再“听从指挥”, 患者极其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抑郁等心理。脑血栓多发于老年人, 而老年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害怕孤独和寂寞, 担心生病久无人照顾从而变得焦虑抑郁[5], 而且, 还容易由自卑转向绝望, 甚至抑郁, 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 做好脑血栓偏瘫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由于不良心理因素严重地影响脑血栓偏瘫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因此, 在患者住院期间, 掌握好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点, 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 去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 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以使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 笔者认为:做好脑血栓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3 消除脑血栓偏瘫患者不良心理的方法措施

通过护士、患者家属与病友的鼓励可以消除脑血栓偏瘫患者的不良心理, 促进其早日康复。

3.1 护士采取多种方式鼓励脑血栓偏瘫患者

3.1.1 护士要经常鼓励患者, 使患者尽早走出心理困境。对于一个刚刚还健康的、一切行动自如的人来说, 要马上接受自己“残疾”的现实, 即一侧肢体不能正常活动, 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患者对这种打击会做出本能的反应, 首先是不接受, 一旦确定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时, 悲观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很必要的手段, 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 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采取积极的态度, 用和蔼可亲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对患者应热情接待, 营造一个平静舒适的环境, 与患者说话语气温和, 态度诚恳热情,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细致解答。热情对待患者, 尊重患者, 不要勉强患者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6], 不能因患者步态不稳、谈吐不清而表现出歧视, 对其能做的动作给与鼓励。对于患者因遭受疾病的折磨而产生的情绪不稳定, 护士应关心、同情和体谅, 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对患者所说病情表示高度的理解。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知识, 使患者了解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及疾病的康复过程, 将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告知患者,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树立患者的康复信心[7]。同时使患者正确认识到此病的康复需要一段时间, 不能急于求成, 更不能悲观, 引导他们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和希望, 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3.1.2 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 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谈心, 通过交流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 对于失语的患者可采取手式、书写文字等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患者的主要心理矛盾, 通过语言交流作为患者的治疗手段[8], 运用安慰性语言稳定患者的情绪, 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 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细心观察患者, 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 通过了解患者的面部表情, 举止行为, 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自卑、抑郁等心理,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3.2 护士要引导患者家属, 通过家属的支持和鼓励, 使患者走出患病的阴霾。人具有社会的属性, 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尤其当一个人患病时, 更需要亲人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 家庭可以给患者以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家属的探视, 领导、同事、朋友的安慰和鼓励都能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为进一步治疗康复奠定基础[9]。患者入院后, 对医院的环境具有一定的陌生感, 由此也会产生孤独感, 而且由于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对家人就更多了一份依赖, 这时家人的态度往往决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因此, 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护士应该鼓励家属与患者之间多交流, 通过患者家属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 患者的情绪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属要对患者多一些耐心, 经常劝导和鼓励患者, 并使患者意识到无论其肢体功能如何只有其存在于世上对家庭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护理脑血栓患者时, 良好的恢复效果与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偏瘫患者, 常有自悲、孤僻、抑郁等病态心理, 家属要体谅患者, 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经常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的需要, 消除患者的忧虑, 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用治疗成功的病例和病友的鼓励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如何能够使患者相信通过治疗其疾病会逐渐得到恢复, 通过同病室或不同病室病友之间的交流与现身说法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也可将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介绍给患者, 患者之间更容易沟通, 俗话说:同病相怜, 患者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默契, 更容易产生共鸣, 共容易打动内心。从而更容易使患者减轻悲观心理, 对治疗充满信心。

事实证明, 通过早些时期入院的病友的逐渐恢复的例子可以使新入院的患者看到希望。要鼓励患者, 积极配合治疗, 病友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 只有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参与到治疗与康复中, 才会使患者的疾病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祁霞珍.中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6) :119.

[2]金银淑.心理干预对脑血栓偏瘫患者康复期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41) :423.

[3]祁凤英.脑血栓后偏瘫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3) :351.

[4]李付云, 候桂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 7 (5) :48-49.

[5]王新菊.60例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 (下半月刊) , 2012 (12) :213-214.

[6]刘红超, 梁喆, 崔明珅.脑血栓后偏瘫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32 (25) :165.

[7]王波.脑血栓病人的心理护理[J].工企医刊, 2012, 25 (2) :86.

[8]官凤云.浅谈外科护理工作应用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3) :204.

脑血管病继发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5

【关键词】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02-01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不规律、高血压、高血脂等使脑血管病发病率大大提高,而康复护理已成为脑血管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促使患者受损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早期进行肢体功能的被动、主动训练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我科2012年8月-2013年12月对90例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管病继发偏瘫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47岁-78岁;脑出血25例,脑梗塞65例,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1]:急剧发生或短期内呈进展性偏瘫,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经CT或MRI检查确认。

2康复护理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做好心理护理;被动与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

2.1心理护理:脑血管病继发偏瘫患者可同時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的交流(包括语言交流和肢体语言)可解除患者焦虑情绪,使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保持稳定的情绪,为其创造安静的环境,鼓励患者用健手进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2.2肢体的功能锻炼

2.2.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将瘫痪肢体放置功能位,关节处垫软枕,手臂外展,肘部微屈,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每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活动从简单的伸屈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2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帮病人经常用热水(可放入红花、艾叶)浸泡患侧肢体,促使其血液循环。

2.2.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时间不宜过长、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豆子等。

2.2.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健手协助患手;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洗澡时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逐渐增加活动量。

3.评价方法:肌力评分:0度为完全瘫痪;Ⅰ度为肌肉收缩而无肢体运动;Ⅱ度肢体可做水平移动但不可对抗重力;Ⅲ度为肢体可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Ⅳ度为肢体可对抗部分阻力;Ⅴ度肌力完全正常。

4.结果本组90例病患通过相关训练,逐渐恢复正常行走、生活可基本自理者有35例。在外力协助下可行走、生活可部分自理者有29例,无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者有26例,总有效率为71.1%。

5.讨论早期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同时加快肢体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通过有效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制定相应的锻炼措施,培养正确的护理技巧,从而能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更好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生活质量、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秋平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1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首发患者100例,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经CT检查确诊的脑出血49例, 脑梗塞患者50例, 脑出血合并脑梗死1例;其中男56例, 女44例;左侧偏瘫57例, 右侧偏瘫42例, 双侧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 观察组在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身体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运动功能康复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1) 认知疗法。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的病情, 缓解压力, 稳定情绪, 克服困难, 摆脱依赖心理; (2) 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 鼓励战胜病魔, 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 督促家属多关心患者, 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3) 个性化心理辅导。根据病情和心理情况, 给予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每次30 min, 每周2次。

1.2.2运动功能康复治疗

1.2.2.1急性期体位交换, 保持良好体位, 进行被动运动, 起坐训练, 床上运动训练和ADL训练。体位变换: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仰卧位, 床上坐位。

1.2.2.2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 有效防止肌肉废用萎缩的发生, 促进全身功能的恢复。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 每次10~20 min。全身各个关节向各个运动方向做全活动范围的运动2~3次。包括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内旋和外旋。前臂的旋转。手指关节伸展和屈曲以及拇指外展方向的运动。髋关节的伸展;外展内收;内旋。腘绳肌的牵张, 踝关节的训练。

1.2.2.3保持椅子及轮椅上的正确的坐姿。只有保持正确的坐姿才能起到治疗和训练的目的, 发现不良姿势给予及时纠正。转移动作训练:在急性期肢体处于弛缓状态相对较多见, 该阶段转移动作需要辅助, 根据患者功能恢复的不同程度加以辅助, 包括:仰卧位的侧方移动;床上翻身:包括向健侧翻身, 向患侧翻身;床上坐起:从健侧坐起, 从患侧坐起;起立。

1.2.2.4上肢自我辅助训练。包括握手并上举上肢;握手同时上举上肢至头顶。活动肩胛骨:肩胛骨是否具有良好的活动性,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肩关节的运动能力、上肢的应用能力、平衡反应的效果以及步行的质量。从早期就开始对肩胛骨施以必要的活动, 防止肩胛骨的肌肉痉挛引起活动受限。

1.2.2.5恢复期的康复训练。上肢恢复训练:将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训练患侧上肢, 如:上肢负重训练, 抓握东西;书写练习。下肢恢复训练;主要训练下肢功能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如:双下肢步行状训练;自立位向前迈出患侧下肢训练;利用滑板的动作训练;利用体重计的动作训练肩胛带旋转训练;骨盆旋转训练。

1.3观察指标 (1)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意识、水平凝视、面瘫、语言、肩臂运动、手运动、下肢运动、步行能力8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45分, 分数越高,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 (2) 修订的Barthel指数 (modifed Barthel index, MBI) ≤40分, 生活完全需要帮助;41~60分, 生活需要帮助;>60分, 生活基本自理[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MBI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一个月后, 两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1) ,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 ,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

3讨论

3.1脑卒中急性偏瘫的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4], 偏瘫患者情感脆弱, 对目前偏瘫感到悲伤、力不从心、失去恢复的信心, 产生惰性, 不配合治疗, 对患者康复不利。心理护理不但可以消除情绪障碍、减轻心理压力、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肢体康复是目前康复医学的难点之一。早期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习惯性的使用键侧上肢, 产生习得性废用, 使得上肢的功能恢复相对较困难, 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增加脑部血流量, 改善脑部血供, 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5,6]。脑卒中急性期药物治疗虽可明显减轻神经症状, 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远期功能作用微乎其微, 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之所以有效, 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结构功能上的重组能力和高度的可塑性, 这是神经系统康复的重要理论依据[7]。

3.2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 树立战胜疾病的毅力, 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更换。采取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坐位练习, 各关节的活动等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康复的早期介入, 就是通过系统的有选择性的、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刺激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 以获得正确的运动传出, 达到神经功能的重组目的[8]。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结合康复运动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改善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的康复水平。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 对照组50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心理干预, 良肢摆放、肢体按摩及日常生活训练等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改良Barthel (MBI) 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恢复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减轻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 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钟建标.急性脑卒中临床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20) :2504-250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 1996, 29 (5) :379-380.

[3]候东哲, 张颖, 巫嘉陵, 等.中文版Barthel指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临床荟萃, 2012, 27 (3) :219-221.

[4]缪鸿石.中国神经系统损失功能恢复的理论[J].中国康复理论实践, 1997, 3 (3) :103.

[5]南登昆, 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15-316.

[6]刘水平.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4, 12 (1) :24.

[7]许玉华, 侯细臻, 潘恩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 :425.

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7

1 心理护理

1.1 焦虑

患者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疾人, 不能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享受生活, 致使其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 掌握患者的焦虑程度,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患者若对疾病担心, 护理人员应宣传有关此病的知识, 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如对诊疗操作有顾虑, 则应对患者讲明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 指导患者治疗之余, 从事读书、看报、听音乐等活动, 以分散注意力。严重焦虑者应给予药物, 如地西泮等。做好患者家属工作, 患者家属可对患者产生直接的影响, 若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流露出悲观情绪, 会增加患者的疑虑;相反家属的积极照顾、鼓励, 则有利于患者克服不安、焦虑的心理。

1.2 忧郁

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谈、饮食、对待治疗的态度, 应用诱导解释, 可以使患者看到治疗中的有利因素和病情的逐步好转, 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向患者宣传情绪与健康和疾病的有关知识, 指出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向患者介绍此类患者战胜疾病的实例, 鼓励患者家属和单位同事多给予患者帮助支持, 使患者看到希望, 从而消除忧郁。

1.3 孤独

主动关心患者, 向患者介绍病室生活制度和治疗安排等, 使其尽快熟悉环境。将患者介绍给同病室病友, 多巡视患者, 与患者交谈, 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 取得患者的信任, 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患者由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凡事均需别人协助, 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 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说话的艺术, 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

2.1 瘫痪肢体的护理及预防压疮发生

护理全瘫肢体时, 应帮助患者做被动练习, 先从活动一个小关节开始, 再活动另一个关节, 直至全方位被动屈伸运动;护理轻瘫肢体时要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 每次按摩5 min~10 min, 每日2次,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瘫痪患者长期卧床, 皮肤受压, 肢体运动有障碍, 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 极易发生压疮, 必须定时翻身, 每1 h~2 h 1次, 向患者解释翻身的目的, 条件允许就尽量主动配合。注意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干燥, 勤清洗皮肤, 勤更换衣服, 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垫等。改善营养, 摄入优质蛋白,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A和锌。

2.2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

鼓励患者多饮水,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的形成。留置导尿管者每日更换引流袋, 行膀胱清洗, 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用稀释碘擦拭尿道口, 防止细菌逆行感染。便秘是卧床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舒适问题, 对胃肠功能正常且饮食正常的患者, 首要的方法是进行详细的饮食教育, 包括每日的饮水量, 多摄入粗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 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 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 每天3~4次, 每次15 min~30 min, 以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对顽固性便秘患者, 可用开塞露刺激排便或口服药物治疗。大便失禁者, 随时用温开水洗肛门周围皮肤并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2.3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患者, 咳嗽、排痰能力差,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及时排出, 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翻身时按由下到上的顺序空掌叩击患者背部, 并鼓励患者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时, 可每日雾化吸入2次, 使痰液稀释, 易于咳出。注意保暖, 避免呼吸道感染。

3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3.1 院内康复护理

经各种治疗, 患者病情稳定进入康复阶段时, 又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由此出现情绪障碍, 尤其是长期存在忧郁、焦虑、孤独和敌意的患者,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 有的患者因长时间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对康复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耐心说服劝导, 真诚鼓励, 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 教育家属配合训练的方法, 帮助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计划。如每日进行肢体活动, 手在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做取物练习, 腕部屈伸、旋转, 手指的抓握、放松, 在翻身时有意识地让上肢保持功能位置。避免言语不当刺激患者情绪, 诱导患者端正思想, 解释神经功能恢复较慢, 需进行长期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3.2 院外康复指导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患者55例, 男35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4岁, 脑出血8例, 占14.54%, 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 占30.91%, 脑梗塞30例, 占54.55%。平均住院天数48天。

1.2 护理方法

对55例患者进行了全面地、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2 结果

耐心主动心理护理, 使患者减轻了的心理负担, 打消孤独、失望的不良心理, 解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精心细致、有针对性的生活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5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4~5 周实施康复护理后, 生活基本自理 (75~90 分) 25 例;部分依赖他人 (50~70 分) 19 例;大部分依赖他人 (25~45 分) 11 例。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患者脑卒中后发生了较大的心理变化, 多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悲观,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主动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介绍中西医治疗的多种手段, 使之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 增强患者的心理治疗效能, 稳定患者情绪, 打消患者孤独、失望的不良心理。解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体位护理

患者肢体应处于功能位置。将肩胛骨及上肢放在衬垫上, 防止肩胛骨下坠, 上臂肘微弯曲, 腕和手掼轻度伸展, 患侧下肢髋及膝关节略曲, 在膝下置一小枕, 大腿外侧至膝关节放砂袋, 以防外展、外旋, 足底部顶住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

3.3 肢体功能护理

3.3.1 被动运动

目的维持关节韧带动度, 减轻肌肉痉挛。①利用健侧上肢的伸展训练患侧上肢的伸展, 方法是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进行早期指、腕、肘、肩关节训练。坚持训练, 对患者以后的独立生活非常重要。②护理人员要着重按摩肌体受压部位, 动作轻柔缓慢、有节律的进行, 用指擦或掌擦。方向不定, 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 改善营养, 注意多做小关节的运动, 防止小关节发生强直。③配合针灸, 理疗、高压氧治疗, 采用穴位按压刺激, 同时应用脑血管超声治疗仪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

3.3.2 主动运动

目的是保持肌力, 防止萎缩。①尽量让患者做关节屈伸、内旋、外展和肌肉收缩舒张练习, 锻炼肢体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增强患者自信心, 提高对康复护理的顺应性。②床下活动, 重点是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 首先取半坐卧位, 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 两腿下垂, 然后护士站在患者患侧, 协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练习。开始可用步行辅助器械训练步行, 走稳后改扶练习步行。要由护理人员协助, 循序渐进, 最后进行独立步行练习。练习行走时应平稳缓慢, 从床边移动逐渐过渡到室内走动, 直至室外散步。注意患者对步伐的练习, 培养正确的走路步态;③对失语症的患者, 制订训练计划, 要进行语言训练。④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及动作的精确性, 逐渐转变其依赖心理, 以实现自身功能代偿, 防止身心功能退化及合并症的发生, 最大程度减少致残率, 争取达到完全生活自理, 提高生活质量, 尽量恢复社会工作。

3.4 出院康复护理指导

科学的出院指导, 不仅可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复发, 又可达到连续康复训练的目的。①预防用药, 治疗相关疾病。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长期规律合理服药, 控制血压,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切忌血压忽高忽低。如血压过高, 降压不可过急, 防止供血锐减, 引起并发症。对有易凝倾向的患者, 要定期复查血液粘稠度, 改变血液流变状态, 并要适当长期服用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率10倍于一般人群, 严格控制血糖, 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使用降糖降脂药物, 需按医嘱定时服药, 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②合理饮食, 进食进应做到有限度、有规律、有范围、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及新鲜水果, 适当控制脂肪、糖、盐的摄入, 给予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高蛋白饮食, 合理搭配五谷杂粮, 三餐饮食适量, 不可过饱, 并应戒烟限酒, 饮食合理可增进脑营养代谢,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 有利于抗氧化剂的摄入, 以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③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每天有规律排便, 防止便秘, 大便干燥, 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 可加强腹部按摩,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④注意气候变化, 天气突然变冷时, 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应加强保暖, 防止血压突然升高, 引发脑出血。天气热时,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另外天热出汗较多, 体液丢失过多, 导致血液粘稠, 故应多饮水, 以利于稀释血液, 防止脑梗塞的发生;⑤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肥胖,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如户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及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呼吸操。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避免情绪激动, 不可过度劳累, 洗澡时间不应过长, 动作不应过急。适当的运动能健全机体免疫系统, 提高抗氧化能力, 提高肺活量,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脑部供血, 可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沈利平, 徐桂红, 钟月桂, 等.脑梗塞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分析及护理.当代护士, 2006, (10) :12-29.

[2]高柏青, 邹德莉, 毕娜, 等.老年急性脑卒中早期出院家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研究.现代护理, 2006, 12 (7) :632.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9

1 心理护理

脑中风会使患者脑神经受损, 身体上突如其来的变故, 会对患者造成许多心理创伤, 中风患者, 多数不能一下子接受这些变故, 性格变得极其烦躁, 爱发脾气,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 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关系极为密切。五脏与人的情志各有相应的联系, 即所谓“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情绪不佳是引起脑中风的一个常见原因, 例如生气、激动、大怒等。能否达到康复效果, 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家境、病情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法, 做好思想工作, 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的能力。加强护患沟通, 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失望情绪, 摆脱一切杂念,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能积极配合医师治疗[1]。可以给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指导家属如何给予积极乐观的陪护, 告知家属要用耐心, 对患者提出的无理要求要给与理解, 尽量较少探视时间, 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不利于治病和养病的话题, 以免增加患者思想负担重。另可采取以情胜情法, 既“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就是采取一种情绪克制另一种情绪的方法。例如患者情绪悲观失望, 整天忧心忡忡, 可以说些能让他高兴的事情, 分散一下精力, 也能克服这种忧伤的情绪。

2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 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十分重要。中风患者的饮食原则是, 既要保证合理必须的营养, 又要有利于中风危险因素和病因的控制, 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防止再次中风。中风患者康复期无吞咽困难, 宜以清淡、少油腻、忌辛辣、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限制动物脂肪, 如猪油、牛油、奶油等, 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如蛋黄、动物内脏、肥肉等。适当的增加蛋白质, 多吃些瘦肉、鱼、豆制品, 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糖和盐的摄入, 过多的糖会转化成脂肪,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忌用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饮品, 也不宜过度饱食, 更不能暴饮暴食。

3 康复训练

3.1 基本原则

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正确的训练方法, 不能单纯的把训练看成是“锻炼”, 更不能急于求成, 注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训练要循序渐进, 强度由小到大, 持之以恒, 不能超负荷的训练, 适合而止。

3.2 训练过程

中风患者因为肢体活动不便, 卧床时间都比较长, 如果护理不当, 很容易发生褥疮, 为了防止褥疮的发生, 必须经常翻身, 每隔1~2h左右翻一次身, 可以配合局部皮肤的按摩, 保持皮肤干爽, 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在骨骼突出部位垫上软垫等。另外病情稳定后, 可以尽早做康复训练, 先对患侧做手法按摩, 手法宜轻, 不可粗暴, 多选用轻柔的手法, 如揉法、摩法、推法等, 注意关节部位。按摩四肢末端很重要, 四肢末端运动感觉的恢复如何, 可影响整个四肢的运动感觉程度。可以先按摩手指, 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 一手轻轻按揉手指, 并扳动手指做屈伸, 握拳等动作, 反复多次被动运动, 逐渐令患者自主做屈伸运动, 然后逐渐做上肢的被动运动。下肢运动感觉的恢复与足趾关系密切, 刺激诱发足趾需要的背曲肌肉反应能提高踝关节的背曲能力, 也能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先帮助患者进行足趾的训练, 按摩并帮助其做屈伸运动, 摩擦足背面肌肉, 刺激患者对足趾屈、伸的感觉, 每日做3~4次, 每次做30次, 当患者能感觉到足趾屈、伸位置后, 逐渐加大患者自主运动的力量, 完成足趾伸展及踝关节背曲动作, 再带动整个足的背曲运动。另外膝关节的伸展运动和髋关节的内收外旋等运动, 也要帮助患者做运动, 在治疗师或家属的帮助下, 按照先前制定的康复方案, 每日坚持, 循序渐进, 并且患者和家属都要有耐心。这样方能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治疗[2], 针灸在治疗中风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针灸可以选择脾经上的穴位, 以补气补血, 增强恢复能力, 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 如上肢取列缺、曲池、尺泽、合谷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 下肢取足三里、委中、三阴交等。只要病情允许, 应积极鼓励中风患者下床活动, 适当地进行锻炼, 日常生活尽量做到自理, 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家务、学习、娱乐及社交活动, 逐渐恢复对社会的适应, 这对患者的康复很有益, 对其心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4 体会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要认真负责, 有耐心, 充满爱心, 积极与家属和患者沟通, 向家属讲诉病情, 指导并鼓励家属一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准确的掌握病情发展顺逆[4]。对病室要保持干净、整洁、安静。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计划, 训练要有人看护, 防止意外的发生。正确指导训练方法, 并且要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 帮助患者早日实现生活自理,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中风偏瘫患者

参考文献

[1]郁丹丹, 邢福英.中风偏瘫患者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 :334.

[2]苏春艳, 冷桂英, 鞠歧云.穴位按摩疗法在脑中风偏瘫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0) :1307.

[3]曹静.脑卒中瘫痪98例早期康复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2) :7940.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0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生活质量

脑卒中为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该病的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对患者为的健康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由于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临床上对脑卒中的治疗水平具有显著改善,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死亡率。不过因为该病在治疗过程中侧重于治疗,往往会轻视了康复及患者功能恢复,所以脑卒中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人到来较大负担。近几年来,早期康复护理被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以达到帮助患者恢复基本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其效果尤佳。为探究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本研究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对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71.2±3.7)岁;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70.6±2.4)岁。以上患者梗死38例,出血32例,右侧瘫痪33例,左侧37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降低患者的血压、颅内压及血糖等对症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包括(1)运动功能护理。指导患者选取正确的良肢位与卧位,通常采用仰卧位、侧卧位及健侧卧位;在仰卧位时,患者的肩需略微向上抬并前挺,同时将上臂外旋略微外展,掌心向上并伸展肘和腕,分开手指,可将上肢放于枕头上。髋与骨盆稍前挺,大腿向内夹紧略微内旋,为预防下肢出现外旋可将垫物放于患侧的大腿外下方;为预防伸肌出现痉挛,可将膝关节略微垫起令其稍向内微屈,足尖向上,踝关节保持90°的姿势。患者尽量避免仰卧时间过长,指导并协助患者学习患侧位与健侧位进行交替。患者采用健侧卧位,需将枕头放于胸前,患者肩部前伸,肘及腕部伸直,指关节全部伸展并放于枕头上,且不可垂腕,采用纱布将大拇指和四指隔开;患侧腿保持屈曲,且踝关节需保持90°的姿势,患者的健肢自然摆放即可。患者采用患侧卧位,将患肩向前伸,不能后缩及受压,前臂略微后旋,肘部伸直,掌面向上,并张开指关节,健腿置于前方支撑枕上并保持屈曲向前的姿势,患腿放置于后方,膝关节稍屈,踝关节保持90°并令患肢处在功能位。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2)生活能力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就餐、穿脱衣服,穿衣时先患侧,后健侧;脱衣时,先健侧,后患侧。指导患者自行街口扣子,练习扭瓶盖、洗脸及刷牙等日常生活功能,每天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投球、套圈、拨算珠、搭积木等活动进行练习,每次练习30min,每天2次。在训练中着重训练患者的移动能力,除此之外,患侧手与上肢的功能也需注意训练。训练中,指导患者运用残存的功能,在工具的协助下完成起床、翻身等基本活动。(3)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因为其肢体瘫痪、反应迟缓,无法用语言发达内心,患者多出现焦虑、易怒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与其家属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与目的,安慰患者,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偏瘫的事实并有系统的认识。将以往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成功案例对患者与家属进行讲述,让患者与家属感受到希望,令患者有信心战胜疾病,有利于患者以最佳心理面对疾病并全力配合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评分进行判定,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及工具性生活能力量表在内的14方面,每方面4分,最低14分,表示生活能力完全正常,最高54分,评分由低到高,表示生活能力逐渐降低。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运动能力使用Fugl-Meyer量表进行判定,由0~100分运动功能逐渐提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PL评分比较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24.2±9.7)分,对照组ADL评分为(36.6±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是促进其康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在康复医学中认为,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结构具有一定的存在功能重组及代偿自然恢复的能力,通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加速自主侧支循环建立,有助于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以及细胞的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64.2±9.7)分,对照组ADL评分为(44.6±8.9)分,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进行常规护理后尽管也改善很多,不过其改善程度要显著低于观察组,这与患者所接受与康复有关知识的多少有很大关系,或和患者依赖于康复护理也有很大关系,在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与家属均积极参与和配合患者,既学到了康复健康知识又减轻了对护士的依赖,发挥了自身的协助作用,令患者的潜力得到最极致的发挥,大大缩短了恢复时间,并可以早日回归社会。同时早期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即可给予其康复护理,无论在损伤早期还是损伤的后期,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神经系统损伤之后损伤区域的神经细胞只是出现传导方面的衰竭,而不是死亡或者凋亡,当神经细胞发生传导衰竭时,将会形成半暗区,因此在早期对其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此类损伤得到恢复,使受损的细胞复活。康复护理是根据康复医学中的神经功能重组原理,早期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护理。

早期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肌肉萎缩、关节损伤等,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促进功能的恢复。

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11

1临床资料

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 均为本科2007年2月到11月收治的患者, 男90例, 女110例, 年龄42~88岁, 平均62岁, 其中高血压、脑出血80例, 脑血栓形成52例, 脑硬死68例;入院时神志全清醒,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

2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起病急、重, 且有肢体功能障碍, 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 表现出抑郁和悲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对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措施有: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热情接待患者, 并全面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 多与其交流, 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需要, 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②医护人员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动作轻柔, 融深切的同情, 诚挚的关心于每一次接触交谈、每一项操作过程中并告诉患者自身疾病治愈的可靠信息, 鼓励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树立治疗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护理;③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患者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员, 特别是配偶, 嘱其多关心体贴患者, 多与患者倾心交谈, 参与患者日常生活的安排。探视时间鼓励探视, 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 而是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从而减少孤独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急性期康复护理

可以开始于发病后的48 h, 生命体征平稳, 病情稳定即可着手。此期配合临床治疗, 可以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 同时为下步的训练做好准备。具体有以下几点:①良肢位的摆放是早期偏瘫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预防萎缩最有效的方法。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 且经常更换体位, 一般60~120 min变换体位一次, 由护理人员协助翻身, 逐步到训练患者主动翻身;②挛缩的预防。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按摩和被动运动。Ⅰ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 改善皮肤营养, 保持肌肉弹性, 改变肌张力, 减轻肌肉萎缩。按摩前要洗手, 剪指甲, 用滑石粉涂皮肤。手法有a抚摩:顺着神经淋巴回流方向, 由未捎向心的轻轻抚摩, 可帮助静脉淋巴回流。b擦摩:用指擦或掌擦, 方向不定, 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 改善营养。c揉捏:根据不同部位用手指或手掌旋转进行, 使肌肉韧带营养得到改善。Ⅱ肢体被动运动:先从健侧开始, 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活动患侧, 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上举, 肘关节伸、屈, 腕和手指伸、屈, 髋关节屈、伸、外展和内收, 膝关节伸、屈, 踝关节背屈和外翻。2次/d, 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循序渐进, 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 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 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2.3 恢复期护理

一般病后1~3周 (脑出血2~3周, 脑血栓1周左右) 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便进入恢复期。此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肢体功能, 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各期护理措施包括:①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 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助运动, 患者取仰卧位, 双手指交叉在一起, 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在胸前伸肘上举, 然后屈肘, 逐步恢复到主动运动。注意用力平缓, 尽量达到最大幅度, 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 1次/d, 每次30 min;②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 进行上肢训练 (自助被动运动和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 和下肢训练 (“桥式”运动, 屈曲动作训练, 伸膝分离训练, 夹腿运动, 踝背屈训练) , 促进主动运动出现;③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 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幅度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的原则, 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 可以尽早进行坐位的训练, 从半坐位开始, 然后从床上最佳坐位到床边坐位, 最后坐到椅子或到轮椅上, 并达到三级平衡。继之进行立位训练 (从坐位到站起的训练, 站位平衡训练, 患侧下肢支撑训练, 患侧下肢迈步训练) , 逐步到步行训练, 一般在患者达到自动态平衡以后, 患腿持重达体重的一半以上, 并可向前迈步时才开始步行训练, 方法:护理人员站在偏瘫侧一手握住患手, 掌心向前;另一手从患侧腋下穿出置于胸前, 手背靠在胸前处, 与患者一起缓缓向前步行, 训练时要按照正确的步行动作行走, 逐步让其在平地、阶梯、斜坡等不同地形接受步态训练, 并指导其使用辅助器的方法以协助训练, 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 病腿先下”的原则。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 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 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 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 如拍球、投球、写字等的训练。训练中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 勿因训练过度而致脑卒中再发, 同时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予以鼓励, 树立其恢复功能的信心。自立训练亦是此期重要内容,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 恢复其生活的信心。

2.4 功能训练

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 护士可指导患者家属协助继续训练。随着病情的好转, 当患者能充分配合时, 还可将锻炼方法交给患者, 使之采取健肢帮助患肢的方法进行, 以达到能早日生活自理的目的。

3讨论

上一篇:中学英语阅读课下一篇:国际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