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

2024-08-07

偏瘫康复(共12篇)

偏瘫康复 篇1

偏瘫是由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脑炎和脑膜炎等脑内病变所引起的。随着当今医疗技术提高, 病死率明显下降, 大部分患者能安全渡过危险期而存活下来, 但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功能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这给患者带来痛苦, 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经济压力。而早期康复治疗, 可以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运动指数, 降低肢体功能的废用性, 增加患者独立步行人数。脑卒中发病急骤, 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 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平顶山平煤医疗集团八矿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护理。经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20例, 脑梗死30例, 女22例, 男28例, 年龄45~81岁。均系首次发病, 发病即日或半周内入院, 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 住院时间15~50d。

2 康复护理训练内容

2.1 积极观察病情及心理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深入病房, 指导家属反复呼唤患者让患者做睁眼、点头、伸舌、握拳等动作, 以了解患者意识情况, 患者若神志清, 应尽早训练患者进食、言语功能;若患者处于嗜睡状态下, 应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对话, 同时利用各种刺激强化患者的应答能力, 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 提高患者的思维能力。并且根据患者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 疏导其家属、同事对患者的宽慰、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 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

2.2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肢体护理原则:既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心身兼治、医患合作, 又要方法得当有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使患者保持良肢位, 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 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要求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 (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 肩外展50°, 内旋15°, 屈40°, 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 。下肢为屈曲位 (髋、膝于屈曲位, 踝关节于中立位, 背屈90°伸髋、膝、足下放置垫袋, 防止髋内, 外旋) 。可用软枕帮助, 无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均应注意。

2.3 按摩和被动运动

患者不宜久卧一侧防止因压迫时间过长而影响静脉回流使患肢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压疮, 尤其要注意患侧手肩、下肢的按摩, 达到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肿胀, 缓解疼痛, 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 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 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推摩使其放松。按摩后, 进行各关节被动运动, 先大关节, 后小关节, 做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 活动幅度不宜过大, 注意手法柔和。

2.4 体位转移和平衡训练

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 开始先做双髋向两侧摆动, 然后带动躯干向左右移动, 当患者能进行翻身和半桥动作后, 可训练坐位, 脑梗死发病后生命体征稳定后48h, 脑出血发病后2周左右可以开始进行这项练习。先从健侧卧位坐起, 再到患侧卧位坐起, 从协助到独立坐起。之后两腿下垂, 坐在床边, 进行坐位平衡练习, 1周后可进行站位、步行及上下楼梯的训练。

2.5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 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 穿脱衣裤, 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如厕等。

2.6 肌肉松弛训练

以心理疏导和被动运动的方式, 缓解肌肉紧张。

3 护理体会

50例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 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另一方面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同时对健侧肢体训练, 促进了其对患侧肢体恢复的影响。经平均30d治疗及康复训练后取得明显疗效。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62%, 坐位站位85%达到平衡, 且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

住院期间, 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并发症如肩手综合征、肌萎缩、关节痛、褥疮等明显降低, 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大有帮助。受到了偏瘫患者的一致认可, 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运动指数, 降低肢体功能的废用性, 增加患者生活自理人数, 给家庭及社会减轻了不必要的负担,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患者的家庭生活幸福做出了贡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偏瘫康复 篇2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⑶悬空保持与放置

治疗者将患者的上肢摆放到某个位置,让患者悬空保持在这个位置(保持训练)。注意患者的肘要伸直,手指尽量张开。等到治疗者将患者的上肢摆放到任何位置,患者都能保持住时,可以让患者自己主动将患肢放到各个位置(放置训练)。但要确保患者肘关节伸直,患手手指张开。

3.坐位主动活动

⑴患侧上肢侧方负重

患者床边坐位。患手支撑在体侧,手指张开。让患者将重心移到患手上,然后推肘关节伸直。如患者能够将肘关节保持在伸直位一段时间,就可以让患者在这个体位下做肘关节的屈伸练习。

⑵前臂旋后

患者端坐,将双手放在前面的桌子上,手心相对。然后,患者向外转动两侧前臂,使手心朝上。教会患者用患手模仿健手的活动。(注意,双手手指要张开,拇指与其它四指分开。

偏瘫康复中常见的误区 篇3

许多患者和家属认为,脑卒中偏瘫就是肌无力,可以通过在家里或去健身房自己练握力器或拉力器来恢复肌力。殊不知,脑卒中偏瘫不仅存在肌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其运动模式发生了改变,单纯的肌力训练根本不足以恢复其功能。因此,脑卒中偏瘫康复的目的不是以恢复肌力为标志,并且过早开始肌力训练不仅无益于康复,有时反而会加重肌痉挛,从而影响康复进程。

误区二 期望有“灵丹妙药”

有不少患者曾幻想有一种药物,一吃就好。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很好,可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这种药物。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得到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发生脑卒中后,患者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努力训练,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

误区三 康复是后期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

有一部分医生和患者由于对康复了解不够,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并認为只有当患者神志清醒、能够起坐及进食后,才能开始康复锻炼。其实,偏瘫的康复应尽早开始,在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的48小时后,就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

误区四 康复是医生的事儿,与家属关系不大

一些患者和家属认为康复是医生的事儿,只要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就万事大吉了,与家属关系不大。其实,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属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的温馨、家人的亲情及督促训练是支持偏瘫患者战胜残疾的力量;另一方面,偏瘫患者的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家庭中不仅可行,而且极有成效。可以说,偏瘫患者能否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能否重返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对偏瘫患者继续康复的督促和重视程度。

误区五 急性卧床期要静养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是脑卒中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经常被临床医师和家属忽视。大家常将重点放在药物治疗上,并强调静卧不动。其实,即使是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卒中及偏瘫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也可以进行诸如偏瘫肢体位置的正确摆放、体位的被动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以预防褥疮的产生,避免或减少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综合征”出现的可能,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六 喜欢在患侧上肢静脉输液

有的患者和家属认为患肢反正不会动,用来静脉输液正好合适。殊不知,这会影响患肢的康复。患肢的血液回流本来就差,加之渗液和活动受限,易引起手背水肿和粘连,从而增加肩手综合征发生的概率。

误区七 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

有些患者和家属心急,患肢略微能活动,就急于求成,迫不及待地由几个人牵着、拉着患者开始走路或爬楼梯,进行强化训练。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方法不可取。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漠视患肢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极易损伤膝关节,引起疼痛,并加剧错误模式的固化,导致系统训练的停滞。

误区八 过分依赖医生或家属,过度被动治疗

有些患者发病后变得敏感而脆弱,表现为对医生和家属过分依赖,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认为医生的手法、针灸或家人的按摩才是治疗,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用的。其实不然,对脑卒中患者而言,主动训练比被动治疗更重要。

误区九 没有把康复动作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有些偏瘫患者在医院里训练时,能保质保量地配合医生完成各项训练项目,但是回到家中就忘了医生所教的,未能把康复动作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患者在医院里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又是缓慢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反复刺激才能使功能恢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靠患者把康复训练动作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形成习惯,才有可能加快康复进程,巩固康复的效果。

误区十 患肢的恢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头颅、躯干和大关节恢复为先,并且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比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出现。例如,一般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以肩关节的活动恢复为先,接着才有肘关节、腕关节的恢复,而手指功能的恢复则相对较慢,其中拇指的功能恢复最慢。当然,有时候由于偏瘫病变损害部位的特殊性等,也可使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顺序有所变化。

误区十一 康复不等于恢复

脑卒中或多或少会遗留一些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及时做了正确的康复训练,机体的各项功能也不可能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这里的恢复指的是回归发病前的状态;而康复的意义在于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0年1—6月共收治偏瘫后遗症患者58例, 其中, 男33例, 女25例, 年龄55~82岁, 左侧偏瘫23例, 右侧偏瘫35例, 其中有15例伴失语。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经过1~6个月的康复后, 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2 康复护理方法

发病即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 具体方法如下。

1.2.1 体位护理

卧位护理: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 预防关节畸形。方法: (1) 仰卧位。头下、肩后、患侧骨盆及大腿下各垫一枕头。面朝患侧, 上肢伸展置于枕上, 前臂旋后, 手掌心向上, 手指伸展张开, 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 (2)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 肩关节屈曲90°, 肘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 (勿垂腕) , 患腿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呈90°, 置于一大号枕上, 再用一中号枕使踝关节稍背屈, 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 (3) 患侧卧位, 患侧上肢向前伸, 肩关节屈曲, 肘腕关节伸展, 手指拉开, 掌心向上, 患侧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膝关节轻度屈曲, 踝关节保持轻度背屈位, 健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放于一中号枕上, 并将一大号枕置于背部支撑后背, 保持体位。坐位护理:在病人胸前置一桌子, 将患侧上肢放于桌面, 肘关节微屈, 手掌心向下, 手指伸直, 身体前倾, 脊柱伸展, 可以抑制躯干短缩, 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在病人背部放一软枕, 使病人坐位的重心在臀部, 而不在骶尾骨上, 以减轻骶尾骨受压的程度。患侧膝关节屈曲成90°, 使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 坐位时应注意坐椅不能太高。并把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体位转移:经常翻身, 变动体位, 为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 变动后及时将病人的肢体置于功能位上, 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开始先作双胧向两侧摆动, 然后带动躯干向左右移动, 注意移动躯干时, 手应握住患手躯体配合头的转移同时翻转, 当病人能进行翻身和半桥动作后, 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

1.2.2 患肢功能康复护理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 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 由浅及深, 由慢而快, 2次/d, 20min/次, 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另外配合使用神经毁损治疗仪及电针, 促进神经修复。

1.2.3 床上训练

脑梗死病人若无意识障碍, 则在发病次日开始, 脑出血病人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 方法是按关节活动进行被动运动及患者主动辅助运动, 运动时幅度由小到大, 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至小关节有序进行。

1.2.4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病人首先侧移至床边, 将健腿插在患腿下, 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 使患膝自然屈曲, 然后头向上抬, 躯干向侧旋转, 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 把自己推至坐位。

1.2.5 站立及行走训练

病人坐位平衡10min以上, 即可进行站立及行走训练。

1.2.6 心理护理

把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

2 结果

经过1~6个月的康复训练显示, 58例病人不论年龄大小、病情轻重, 其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有效率100%。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病人出现偏瘫、感觉及认知功能障碍, 会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和情感变化, 常表现为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康复训练中, 病人的心理状态能直接影响康复的进展, 因此要把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早期康复训练中[2]。我们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始终不忘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有学者认为, 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3]。梁光霞等[4]实践证明, 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几率很小, 无论脑出血病人还是脑梗死病人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 (发病48~72 h) 。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 h。

总之, 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促进其功能更好的恢复, 从而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使病人尽早地回归家庭、重返社会。越早进行训练者, 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越明显, 这样就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及家属的身心负担, 同时也减轻了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实用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112.

[2]臬忠岚.浅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家庭护士, 2006, 4 (12B) :48.

[3]胡荣东, 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4) :6.

轻微脑瘫偏瘫如何做康复训练 篇5

一、培养生活自理:有的家长认为小孩有残疾,唯恐受委屈,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求必应,什么也不干,处处包办代替,养成过分依赖性,甚至到十余岁,还不能够进食、穿衣服、大小便。因为从小未有锻炼机会,将使小孩残留肢体功能丧失,甚为惋惜。故一定从小训练小孩多种多样的生活技能,他能做的事情,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培养生活自理是轻度脑瘫医治办法重要组成部分。

二、手功能训练:脑瘫儿的患病情况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上肢多保留一定的功能,家长应经常让病儿手抓住物体,继而和玩耍。这些训练有利于手的功能发育,同时也促进智力发展。进一步开展精细动作的训练,就是眼和手协调协动作。即手指依据眼睛的估察,大脑的支配和调整,有目的地做一些精确度较高的动作,手功能训练对轻度脑瘫医治会有所促进。

三、恰当的坐姿:不良的坐姿极易造成脊柱畸形。为了使痉挛型病儿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时骼关节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长可跪病儿身后,用腹部顶住其腰部,将双上肢从其腋下穿过,阻止肩胛内收,同时用双手分开小孩的双腿,并按压膝关节使其下肢伸直,轻度脑瘫医治必须要关注对恰当坐姿的训练。

轻微脑瘫偏瘫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轻度脑瘫医治已经为人们了解明白了,在轻度脑瘫医治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可给予热情指导,最好是手把手的反复教练,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只有按部就班的耐心进行训练才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期望上述了解对人们有所裨益。

中风偏瘫后,需按摩康复 篇6

按揉胸腰部 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掌按揉其前胸正中线,然后逐渐向下,直至脐下3横指处。来回按摩3分钟,力度适中,不要使患者有痛感。

按摩上肢 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先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然后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肘部,用右手揉捏患者的手指,每次5分钟。

按摩下肢 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先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

按摩背腰臀 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先用两手拇指按揉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腰背部轻抚几遍,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拿捏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

偏瘫康复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 男58例, 女32例, 年龄42~79岁, 平均64.5岁。90例患者中脑梗死56例, 脑出血34例。入选条件: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 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生命体征稳定, 有肢体功能障碍;无严重的脏器疾病, 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 干预组45例, 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 遵医嘱应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 实施偏瘫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康复护士根据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同时实施偏瘫康复操疗法, 一般每天1~2次, 每次30 min。方法如下:对脑卒中早期、偏瘫肢体尚处于软弱无力阶段或肌肉痉挛刚开始出现的患者在卧位或坐位下完成偏瘫康复操共分12节。第一节:健手缕发;第二节:捏挤偏瘫手;第三节:健手击拍;第四节:组指上举;第五节:环绕洗脸;第六节:半桥运动;第七节:抗阻夹腿;第八节:跷腿摆动;第九节:直腿抬高;第十节:手足相触;第十一节:健足敲膝;第十二节:呼吸练习。对偏瘫肢体痉挛比较明显的患者可坐位或卧位下完成偏瘫康复操, 共九节。第一节:搭肩上举;第二节:对角击掌;第三节:耸肩运动;第四节:合掌夹肘;第五节:跷腿运动;第六节:左右摆髋;第七节:夹腿屈曲;第八节:单腿半桥;第九节:抗阻伸肘。对肢体功能大部分已恢复, 但协调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重点突出两侧肢体的主动活动, 加强肢体的精细分离运动, 提高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此期康复操的动作幅度并不大, 而是加大了动作的难度, 共九节。第一节:左右击锤;第二节:手膝相拍;第三节:手足打拍;第四节:下肢划圈;第五节:半桥踏步;第六节:侧位踏踩;第七节:敲击跟腱;第八节:旋转屈伸;第九节:床边摆腿。实施偏瘫康复操应注意在完成康复操的过程中, 配合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避免过度屏气造成血压升高。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能循序渐进地从初级向高级体操过渡。不一定要做每级体操的所有动作, 可一次选择其中的5~6个动作来完成。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 如收缩压高于180 mm Hg或舒张压高于110 mm Hg或血压波动较大者暂不做操。做操过程中, 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 且保持注意力集中。

1.2.2评价标准: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肢体运动功能选用Fugl-Meyer (FMA) 法:正常100分;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严重运动障碍<5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正常100分;生活基本自理≥60分;生活需要帮助41~59分;生活依赖明显21~40分;生活完全依赖≤20分。

1.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量表测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上肢与下肢功能障碍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但干预组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讨论

偏瘫患者的康复目标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 提高其生活质量, 使之回归家庭, 重返社会[3,4]。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半数留有运动残疾, 许多患者留有肢体明显的功能障碍,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 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 进而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 减少伤残程度[5]。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残存、ADL的评分采取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偏瘫康复操, 对患者偏瘫肢体的肌肉、神经、韧带和关节都进行了有效运动, 加强软弱肌肉的训练, 最大程度地为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 减少偏瘫患者建立异常运动模式, 防止偏瘫患者的关节痉挛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更重要的是偏瘫康复操的训练简单易行, 不需借助康复辅助用具, 提高患者自我训练的主动性, 减低患者的依赖程度, 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 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摘要:目的 探讨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 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护士给予实施个体化偏瘫康复操以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测量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 (FMA) 评分和ADL (采用Barthel指数) 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 干预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实施偏瘫康复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偏瘫康复操,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维治, 罗祖明.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7-189.

[2]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3]李军清, 田红艳, 向成玲, 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10, 5 (3) :186-187.

[4]张冬惠, 张冬妹, 李德忠, 等.脑出血微创术后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 2000, 5 (4) :209-210.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患者55例, 男35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4岁, 脑出血8例, 占14.54%, 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 占30.91%, 脑梗塞30例, 占54.55%。平均住院天数48天。

1.2 护理方法

对55例患者进行了全面地、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2 结果

耐心主动心理护理, 使患者减轻了的心理负担, 打消孤独、失望的不良心理, 解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精心细致、有针对性的生活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55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经4~5 周实施康复护理后, 生活基本自理 (75~90 分) 25 例;部分依赖他人 (50~70 分) 19 例;大部分依赖他人 (25~45 分) 11 例。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患者脑卒中后发生了较大的心理变化, 多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悲观,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主动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介绍中西医治疗的多种手段, 使之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 增强患者的心理治疗效能, 稳定患者情绪, 打消患者孤独、失望的不良心理。解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体位护理

患者肢体应处于功能位置。将肩胛骨及上肢放在衬垫上, 防止肩胛骨下坠, 上臂肘微弯曲, 腕和手掼轻度伸展, 患侧下肢髋及膝关节略曲, 在膝下置一小枕, 大腿外侧至膝关节放砂袋, 以防外展、外旋, 足底部顶住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

3.3 肢体功能护理

3.3.1 被动运动

目的维持关节韧带动度, 减轻肌肉痉挛。①利用健侧上肢的伸展训练患侧上肢的伸展, 方法是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进行早期指、腕、肘、肩关节训练。坚持训练, 对患者以后的独立生活非常重要。②护理人员要着重按摩肌体受压部位, 动作轻柔缓慢、有节律的进行, 用指擦或掌擦。方向不定, 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 改善营养, 注意多做小关节的运动, 防止小关节发生强直。③配合针灸, 理疗、高压氧治疗, 采用穴位按压刺激, 同时应用脑血管超声治疗仪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

3.3.2 主动运动

目的是保持肌力, 防止萎缩。①尽量让患者做关节屈伸、内旋、外展和肌肉收缩舒张练习, 锻炼肢体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增强患者自信心, 提高对康复护理的顺应性。②床下活动, 重点是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 首先取半坐卧位, 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 两腿下垂, 然后护士站在患者患侧, 协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练习。开始可用步行辅助器械训练步行, 走稳后改扶练习步行。要由护理人员协助, 循序渐进, 最后进行独立步行练习。练习行走时应平稳缓慢, 从床边移动逐渐过渡到室内走动, 直至室外散步。注意患者对步伐的练习, 培养正确的走路步态;③对失语症的患者, 制订训练计划, 要进行语言训练。④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及动作的精确性, 逐渐转变其依赖心理, 以实现自身功能代偿, 防止身心功能退化及合并症的发生, 最大程度减少致残率, 争取达到完全生活自理, 提高生活质量, 尽量恢复社会工作。

3.4 出院康复护理指导

科学的出院指导, 不仅可以减少脑血管病的复发, 又可达到连续康复训练的目的。①预防用药, 治疗相关疾病。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长期规律合理服药, 控制血压,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切忌血压忽高忽低。如血压过高, 降压不可过急, 防止供血锐减, 引起并发症。对有易凝倾向的患者, 要定期复查血液粘稠度, 改变血液流变状态, 并要适当长期服用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率10倍于一般人群, 严格控制血糖, 可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使用降糖降脂药物, 需按医嘱定时服药, 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②合理饮食, 进食进应做到有限度、有规律、有范围、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及新鲜水果, 适当控制脂肪、糖、盐的摄入, 给予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高蛋白饮食, 合理搭配五谷杂粮, 三餐饮食适量, 不可过饱, 并应戒烟限酒, 饮食合理可增进脑营养代谢,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 有利于抗氧化剂的摄入, 以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③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每天有规律排便, 防止便秘, 大便干燥, 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 可加强腹部按摩,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④注意气候变化, 天气突然变冷时, 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应加强保暖, 防止血压突然升高, 引发脑出血。天气热时,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另外天热出汗较多, 体液丢失过多, 导致血液粘稠, 故应多饮水, 以利于稀释血液, 防止脑梗塞的发生;⑤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肥胖,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如户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及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呼吸操。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避免情绪激动, 不可过度劳累, 洗澡时间不应过长, 动作不应过急。适当的运动能健全机体免疫系统, 提高抗氧化能力, 提高肺活量,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脑部供血, 可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沈利平, 徐桂红, 钟月桂, 等.脑梗塞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分析及护理.当代护士, 2006, (10) :12-29.

[2]高柏青, 邹德莉, 毕娜, 等.老年急性脑卒中早期出院家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研究.现代护理, 2006, 12 (7) :632.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篇9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脑卒中发病急骤, 恢复较慢, 且存留不同程度肢体偏瘫, 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针对这种情况, 早期进行康复护理, 经实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研究所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52例, 男32例, 女20例年龄42~82岁, 其中脑梗死43例, 脑出血9例。除了2例因急性期脑疝形成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余患者病情稳定, 但多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 康复内容

2.1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从生活, 心理功能锻炼方面给患者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顾,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参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及减轻因疾病导致的心理创伤。患者神志不清时及时与家属沟通, 详细说明脑卒中所引起的后遗症的严重性及早期康复护理发热重要性, 以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并指导家属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的疾病, 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 神经抑制结束, 这是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2]。

2.2 早期康复护理的依据

早期康复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 为患者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目前在患者生命体征 (BP、R、P、T) 平稳, 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h以内即可进行[3]。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必须结合患者肢体功能的受损程度和内容, 合并症、年龄、体质、心理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按照循序渐进, 主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 安排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运动内容。

2.3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

2.3.1 早期肢体运动康护理

早期运动康复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继发障碍为肢体恢复创造条件, 故应: (1) 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置, 患者与仰卧位或健侧患位, 将上肢放在一软枕上, 肩外展50°, 内旋15°, 屈曲40°, 防止肩内收;肘关节屈曲30°~40°, 腕关节背伸40°防止肘内收, 手握纱布卷或小球, 保持腕、指轻度伸展, 防止屈曲挛缩, 膝关节下方软枕, 外侧给予支托, 保持伸膝, 防止髋内收, 外旋、足底放一个托板或“丁子鞋”, 使踝背曲90°防止足下垂[4]。 (2) 病后3~7d开始按关节方向进行被动运动20~30分钟/次, 3次/天, 幅度由小到大, 由健侧到患侧,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注意活动的强度 (开始关节活动不宜>90°) 肘至踝关节最容易发生强直, 注意其关节屈伸活动, 鼓励患者健肢带动患肢一起活动。 (3) 将痉挛肌按摩揉捏与拮抗肌的按扶、握拿相结合, 并按摩胸大肌15~20次/分钟, 每天1~2次, 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 以免妨碍肩关节活动。2~3周以后采用协调、综合训练, 以主动运动为主, 行、卧、坐、立位等平衡练习及分类运动, 如搭肩上举、夹掌夹肘、只忒太高20~30分钟/次, 1~2次/日, 配合以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 30分钟/次, 每日1~2次, 通过对偏瘫肢体, 关节疼痛范围的活动, 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 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刺激, 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 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谢作用, 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5,6], 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2.3.2 早期语言康复护理

通过语言训练, 可提高患者理解和表达能力, 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向患者家属讲解训练方法和技巧, 使其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 并对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 克服患者羞涩与自卑心理, 增强信心。语言康复的循序, 应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单音—双音-单词—词组—简句—繁句;先从生活用语掌握, 再过度到社会用语;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生活情趣, 灵活掌握, 亦可借助收拾、动作、放录音等形式进行;不能发音的患者先学“啊”、“我”, 能发音的患者让其对着镜子发音, 依次学说双音词, 短语, 逐渐过渡到句子, 不能很好理解语言的患者采取用视觉逻辑法, 如吃药与拿药片的手势与张口失意想结合或看图说话等, 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训练。语言对答训练, 护士或家属先说出句子的前半句, 令其说出后半句, 10~15分钟/次, 5次/天, 整个训练过程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吞咽功能训练:训练前先清洁口腔, 用蜂蜜按摩口腔黏膜及协助吞咽肌群的活动, 嘱患者吸气做鼓腮、吸气运动, 以使颊肌收缩有力, 行舌水平移动, 抬高舌背, 做后缩运动及咀嚼动作, 以加强舌肌、咀嚼肌的活动, 用力哈气、叹气, 加强软腭运动, 以上训练10~20分钟/次, 3次/天。嘱患者做空吞运动, 促进吞咽力度, 3次/天, 餐前进行。

3 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功能和可塑性, 在条件适宜时, 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 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降低残疾程度。笔者认为早期康复护理是配合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手段, 也是临床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52例患者在医院时及病情稳定48h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平均35d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 其中41例能独立行走, 34例能生活自理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 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龙浩, 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199.

[2]张棒玉, 荀风阁, 周群拉, 等.早期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88, 13 (60) :252.

[3]马锐华.缺血性脑血管病康复及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2) :78-79.

[4]秦爱玲.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1) :25.

[5]郭国际, 郭铁成.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 1997, 12 (4) :171.

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10

1 心理护理

脑中风会使患者脑神经受损, 身体上突如其来的变故, 会对患者造成许多心理创伤, 中风患者, 多数不能一下子接受这些变故, 性格变得极其烦躁, 爱发脾气,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 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关系极为密切。五脏与人的情志各有相应的联系, 即所谓“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情绪不佳是引起脑中风的一个常见原因, 例如生气、激动、大怒等。能否达到康复效果, 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家境、病情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法, 做好思想工作, 帮助患者学会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的能力。加强护患沟通, 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失望情绪, 摆脱一切杂念,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能积极配合医师治疗[1]。可以给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指导家属如何给予积极乐观的陪护, 告知家属要用耐心, 对患者提出的无理要求要给与理解, 尽量较少探视时间, 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不利于治病和养病的话题, 以免增加患者思想负担重。另可采取以情胜情法, 既“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就是采取一种情绪克制另一种情绪的方法。例如患者情绪悲观失望, 整天忧心忡忡, 可以说些能让他高兴的事情, 分散一下精力, 也能克服这种忧伤的情绪。

2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 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十分重要。中风患者的饮食原则是, 既要保证合理必须的营养, 又要有利于中风危险因素和病因的控制, 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防止再次中风。中风患者康复期无吞咽困难, 宜以清淡、少油腻、忌辛辣、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限制动物脂肪, 如猪油、牛油、奶油等, 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如蛋黄、动物内脏、肥肉等。适当的增加蛋白质, 多吃些瘦肉、鱼、豆制品, 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糖和盐的摄入, 过多的糖会转化成脂肪, 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忌用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强的饮品, 也不宜过度饱食, 更不能暴饮暴食。

3 康复训练

3.1 基本原则

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使用正确的训练方法, 不能单纯的把训练看成是“锻炼”, 更不能急于求成, 注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训练要循序渐进, 强度由小到大, 持之以恒, 不能超负荷的训练, 适合而止。

3.2 训练过程

中风患者因为肢体活动不便, 卧床时间都比较长, 如果护理不当, 很容易发生褥疮, 为了防止褥疮的发生, 必须经常翻身, 每隔1~2h左右翻一次身, 可以配合局部皮肤的按摩, 保持皮肤干爽, 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在骨骼突出部位垫上软垫等。另外病情稳定后, 可以尽早做康复训练, 先对患侧做手法按摩, 手法宜轻, 不可粗暴, 多选用轻柔的手法, 如揉法、摩法、推法等, 注意关节部位。按摩四肢末端很重要, 四肢末端运动感觉的恢复如何, 可影响整个四肢的运动感觉程度。可以先按摩手指, 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 一手轻轻按揉手指, 并扳动手指做屈伸, 握拳等动作, 反复多次被动运动, 逐渐令患者自主做屈伸运动, 然后逐渐做上肢的被动运动。下肢运动感觉的恢复与足趾关系密切, 刺激诱发足趾需要的背曲肌肉反应能提高踝关节的背曲能力, 也能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先帮助患者进行足趾的训练, 按摩并帮助其做屈伸运动, 摩擦足背面肌肉, 刺激患者对足趾屈、伸的感觉, 每日做3~4次, 每次做30次, 当患者能感觉到足趾屈、伸位置后, 逐渐加大患者自主运动的力量, 完成足趾伸展及踝关节背曲动作, 再带动整个足的背曲运动。另外膝关节的伸展运动和髋关节的内收外旋等运动, 也要帮助患者做运动, 在治疗师或家属的帮助下, 按照先前制定的康复方案, 每日坚持, 循序渐进, 并且患者和家属都要有耐心。这样方能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治疗[2], 针灸在治疗中风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针灸可以选择脾经上的穴位, 以补气补血, 增强恢复能力, 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 如上肢取列缺、曲池、尺泽、合谷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 下肢取足三里、委中、三阴交等。只要病情允许, 应积极鼓励中风患者下床活动, 适当地进行锻炼, 日常生活尽量做到自理, 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家务、学习、娱乐及社交活动, 逐渐恢复对社会的适应, 这对患者的康复很有益, 对其心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3]。

4 体会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要认真负责, 有耐心, 充满爱心, 积极与家属和患者沟通, 向家属讲诉病情, 指导并鼓励家属一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准确的掌握病情发展顺逆[4]。对病室要保持干净、整洁、安静。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计划, 训练要有人看护, 防止意外的发生。正确指导训练方法, 并且要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 帮助患者早日实现生活自理,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中风偏瘫患者

参考文献

[1]郁丹丹, 邢福英.中风偏瘫患者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 :334.

[2]苏春艳, 冷桂英, 鞠歧云.穴位按摩疗法在脑中风偏瘫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0) :1307.

[3]曹静.脑卒中瘫痪98例早期康复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2) :7940.

脑血栓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篇11

(1)根据瘫痪病人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但有少数病人,在未得病之前,身体健壮,无需人照顾,自理生活能力很强。一旦突然得病,心里承受不了,思想压力大,在这个时候,患者的家属一定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做好思想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2)床上運动: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练习抬头、坐起、挺胸、挺腰、抬臂、练习腹肌和臂力,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再做好下床的准备,能坐稳后再开始训练站立。

(3)站立:开始站立时护士或家属给予挽扶或适当的支撑物,如拐杖、腿支架等,练习站立、站稳、站久,然后慢慢撇开支撑物移动身体。

(4)迈步:当病人能站稳10~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即可开始行走锻炼,迈步时不可硬拉,如瘫痪肢体抬举不便,可用一根套绳套于患脚中部,协助抬脚起步。在行走时还应防治跌倒,注意患侧踝关节的位置,以及患者能否耐受,以免发生意外,加重病情而影响下一步锻炼。

(5)上肢功能的康复护理:应从大关节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小关节被动运动。主要练习抬臂、握拳、抓拿、拾物等,细微功能的锻炼。

(6)语言的康复护理:语言是人们思维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人们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有些患者失去了语言,失语患者由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而非常痛苦,因此对患者的失语应表示同情,千万不要把病人说错的话或表达错的意思当作笑料,而要鼓励病人用语言来表达意识。从简单的字词耐心教人发音说话或用图表表达意思逐步训练病人的语言功能恢复。

偏瘫早期康复护理57例效果观察 篇12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中风致偏瘫患者在中老年中较多见,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笔者对脑中风致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7年4月-5月脑中风患者57例, 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45~71岁, 左侧肢瘫14例, 右侧肢瘫16例;对照组27例, 男15例, 女12例, 年龄48~73岁, 左侧肢瘫12例, 右侧肢瘫15例。49例均经临床和CT检查确诊脑中风, 意识清醒, 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 入院时2组患者肌力见表1。

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脑中风常规治疗与护理, 其中观察组进行以下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感受, 讲解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明白静卧不仅不能预防再发和解除其他危及生命的因素, 而且还会使患者的精神和身体急速衰竭[1]。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接受偏瘫的现实, 可让其熟悉同病室康复较好的病例, 让患者树立长期功能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2 自我护理

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 每天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包括自我利用健手带动患手穿衣、洗脸、刷牙、吃饭以及自理大小便。鼓励自我动手做事, 增加独立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2]。穿衣时先用健肢帮助患臂或患腿伸进袖或裤, 坚持练习系纽扣。给患者提供宽松的衣服和不用系带的鞋子, 方便穿衣, 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2.3 肢体康复训练

2.3.1 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 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 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体位。处于卧床期的患者, 应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包括卧床和肢体摆放, 减少患侧肢体受压。为防止患肢进行性关节挛缩或废用性肌肉萎缩, 要求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整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 肩外展50°, 内旋15°, 屈40°, 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髋、膝于屈曲位, 踝关节于中立位, 背屈90°, 伸髋、膝, 足下放置垫袋, 防止髋内、外旋。可用软枕帮助, 无论取卧位或侧卧位均应注意。

2.3.2 按摩和被动运动。

对肢体进行按摩, 达到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 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 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的按摩, 使其放松。按摩后, 协助患者做2~3次/d全身关节的被动锻炼, 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每个关节可有规律的做5~10次的屈曲、伸展、内旋、外旋活动, 并轻柔、缓慢有规律的给患者翻身、按摩;活动幅度应≤90°, 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3]。患者无不适主诉时, 逐渐训练坐卧平衡, 患者自我按摩效果更好。

2.3.3 体位转移和平衡训练。

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 开始先做双髋向两侧摆动, 然后带动躯干向左右移动, 注意转动躯干时, 健手应握住患手随躯干配合头的转动同时翻转。当患者能进行翻身和半桥动作后, 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 为了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床头的高度应逐渐抬高。脑梗死发病后2周, 脑出血发病后4周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项练习[4]。先从健侧卧位坐起, 再到患侧卧位坐起, 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之后两腿下垂, 坐在床边, 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1周后可下地坐椅, 能维持10min, 可进行站位平衡, 迈步和上下台阶训练。患者可借助辅助用具训练, 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行走时尽量不要托地, 从而达到最佳训练效果[5]。

2.3.4 肌肉松弛训练。

以心理疏导和被动活动的方式, 缓解肌肉紧张。

2.3.5 作业疗法。

让患者用手指快速指鼻、手指互相对指、拍手、画图、写字等加强手的精细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

3结果

57例患者中观察组30例在住院时即发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经平均35d治疗及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 步行恢复率达52%, 坐位站位85%达到平衡, 且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明显。用Lovett的6级分级法评估肌力, 在治疗、康复开始后35d评价结果见表2。恢复至III级以上肌力观察组需 (12.0±4.88) d, 对照组需 (15.39±4.3) d。观察组较对照组恢复期明显缩短 (P<0.05) 。57例均未出现压疮、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无跌伤等意外发生。

4讨论

脑中风发病急骤, 患者心理方面不能适应残疾现状, 因而产生悲观、急躁情绪;而某些脑中风病例,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痛觉消失, 缺乏对疾病致残的忧虑感, 因而不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笔者为脑中风患者护理中注意到: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有充足的信心, 勤于锻炼者其效果最好, 反之则差, 可见早期的心理护理是对偏瘫患者最重要的康复护理。

实践证明, 脑中风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 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 关节挛缩畸形, 足下垂, 或内翻等, 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的[6]。脑中风的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原则是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全身和局部相结合, 健侧和患侧相结合。住院期间, 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并发症明显降低, 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大有帮助。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易达到良好的效果, 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状态和肢体训练相结合的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可使脑梗塞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J)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4) :14.

[2]龙洁, 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8-199.

[3]杨克强.脑血管偏瘫上肢的康复治疗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3, 5 (3) :108.

[4]许月红, 时秀珍.脑血管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J) .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2) :15.

[5]王金喜, 张京.急性脑血管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8, 13 (1) :29.

上一篇:我国现行税制问题研究下一篇: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