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情况

2024-08-24

康复情况(精选9篇)

康复情况 篇1

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广泛肯定, 我国剖宫产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增趋势[1,2]。做好剖宫产产妇的护理工作, 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促进产妇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我科自2008年以来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产妇康复情况良好, 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产妇均为我院2008年以来收治的剖宫产住院产妇, 既无其他疾病史也无合并症, 其中观察组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26.2岁, 孕1~3次, 对照组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26.8岁, 孕1~2次。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次、手术指征、产后出血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 术后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腹部切口及阴道出血情况, 术后24h及时拔除尿管, 指导产妇下床活动, 按医嘱常规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母乳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术前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术中如何配合医师、护士、麻醉师做好工作, 讲解各阶段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应主动、准确、迅速,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同时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 避免不良声音的刺激及影响, 使产妇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术后24h内即可拔除尿管, 拔管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指导并协助产妇床上排尿, 叮嘱术后早期活动, 锻炼双下肢及臀部。协助产妇保持正确的体位, 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较少者可采取侧平卧位。在剖宫产手术全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向产妇介绍病房和手术室环境, 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并积极的和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安慰产妇的情绪, 打消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以便积极配合治疗。产妇产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期间应严禁哺乳, 之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科学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 鼓励产妇每日给新生儿吮吸乳头不少于10次。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为 (24.5±3.1) h, 术后拔管后排尿时间为 (1.2±0.5) h,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6.2±4.7) h和 (2.6±1.1)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产妇术后成功排尿、24h内下床活动、压疮发生情况以及乳汁分泌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等各个层面。剖宫产产后是妇女特殊的生理阶段, 产后康复将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由于手术创伤、疼痛以及术中过度消耗产后易发生腹胀、排气时间延长等问题, 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 还会直接影响乳汁分泌, 甚至影响哺乳, 同时产妇易产生紧张、恐惧及焦虑的负面心理反应, 直接影响到产后的康复效果。因此, 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对提高产妇术后的康复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5,6]。

本研究在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给予剖宫产产妇术前、术中、术后、心理以及母乳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 81.7%的产妇能够在术后24h内下床活动, 乳汁分泌充足, 且压疮、血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对尿管的固定, 可以减少尿管与尿道的摩擦, 尽管较长可以避免球囊压迫尿道, 从而防止了血尿的发生。此外, 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可以再术后2~3h后, 将产妇双下肢抬高, 及时解除骶尾部压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少压疮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产妇术后的康复效果,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菊芬.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皮下自控镇痛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1, 20 (22) :98.

[2]罗亮.小剂量麻黄素预防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27 (16) :2593.

[3]许小宴.剖宫产后哺乳期人工流产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8) :339.

[4]常延军.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体现[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3) :234-235.

[5]左思华, 黄小燕.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护理宣教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 10 (1) :77-78.

[6]罗红, 叶燕红, 余丽红.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30 (6) :792-793.

康复情况 篇2

1、科室质控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主管治疗师以及主管医师等组成;

2、根据本人的具体病情、患者的期望值及康复评定结果,在主管医师及主管治疗师共同讨论后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病人的治疗方案;

3、在科主任的带领下进行康复治疗方案的审查;

4、要对康复计划的制定做到认真、负责、细致、客观及结合实际情况,如有必要时可对康复计划要进行进一步的修定。

5、科主任、主管医师及主管治疗师要在每周对每个病人的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审查;

6、在评申过程要做到认真、负责,在听取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及结合当前的治疗情况下可对治疗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改,必要时可进行全科讨论;

康复情况 篇3

至于《康复札记》, 在汤用彤逝世前则没有出版过。1954年, 汤用彤患上了极其严重的脑溢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病情略有好转, 他又开始了学术研究。从1961年到1963年, 汤用彤陆续撰写了佛教史与道教史的论文十余篇。在他逝世之后, 这些文章被编辑整理为《康复札记》一书。该书一共收有学术论文九篇:康复札记四则、针灸与印度古医书、谈一点佛书的《音义》、关于东汉佛教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给巨赞的信) 、关于慧深、从《一切道经》谈到武则天、论中国佛教无“十宗”、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读《道藏》札记。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康复札记》与《往日杂稿》、《魏晋玄学论稿》一起, 被编辑为《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由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 在中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这是《康复札记》的第一次出版, 而且不是单独出版。

然而, 我收藏了一套与汤用彤《康复札记》一书有关的出版资料, 证明中华书局在1965年曾经计划将《康复札记》单独出版。由于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出版史特别是汤用彤著作的出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而简介于此。

1964年汤用彤逝世以后, 他的儿子汤一介将整理好的《康复札记》一书寄给了中华书局。1965年7月6日, 汤一介给中华书局发出了这样一封信:

中华书局哲学组:

去年寄去汤用彤先生《康复札记》稿, 曾答应出版。不知现在情况如何, 盼告。此致

敬礼

汤一介7月6日

因为没有回音, 所以到了8月20日, 汤一介又发出了一封信:

中华书局哲学组:

前一个月曾去一信询问汤用彤先生《康复札记》出版事, 至今未见复信, 不知何故?如果已经研究出具体意见, 盼告盼告。此致

敬礼

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八月廿二日

1965年8月28日, 中华书局编辑陈金生写成《汤用彤<康复札记>处理意见》一文。此文颇有出版史料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说明了当时在中华书局的内部, 对于是否出版《康复札记》一书, 曾经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二是说明汤一介最初编成的《康复札记》虽然是一部综合性的文章汇编, 但除了学术性文章之外, 还收录了思想改造及其大批判之类无聊甚至有些恶心的应景文章, 后来在陈金生等人的一再坚持之下, 汤一介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设想。正是因为这样, 《康复札记》一书才变成纯粹的学术论文集。也正是因为这样, 《康复札记》一书才拥有学术生命力, 其价值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到了今天, 我们不能不佩服当年中华书局的远见卓识。现将《汤用彤<康复札记>处理意见》全文照录如下:

汤用彤《康复札记》处理意见

去年汤用彤死后, 汤一介将他整理他父亲几部遗著的计划写信告诉了我们, 随后并寄来其中一部《康复札记》的目录。他在信中表示全部遗著愿交我们出版, 我们去信表示了欢迎, 同时主张《康复札记》只收学术性文章, 其他有关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对党的政策表态的文章都不收, 也不附目录。这点他开始不同意, 几经往返, 才同意了。去年九、十月间, 他把《札记》一稿寄来 (也可能是亲手交给我的) , 并催促我们订立出版合同。当时我们要走了, 后来由褚斌杰写了复信, 以大批同志参加四清无暇处理为由, 告他暂缓处理。今年7月和8月, 他又两次来信, 催促我们处理, 看来不宜再拖。

我将全稿读了一遍, 写了一份内容提要, 附在后面。

我主张给他出版。一则从政治考虑, 汤用彤先生解放后是比较靠拢党、拥护党的政策的, 在思想改造上态度是比较老实的, 在学术界、知识分子中也有较高的威望和较大的影响。二则本书在学术研究上还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具体说, 有以下两点:

1.这部书的内容主要是考证一些历史事实, 虽然并不是所有提到的史实都是重要的, 但有些史实还是重要的。例如中国佛教究竟有多少派别, 派别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作者在《论中国佛教无十宗》和《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两文中都有所论述, 有一些史料作根据, 这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和哲学史的人还是有相当参考价值的。 (任继愈即采用了他的说法。) 又如考证农民起义领袖为何利用宗教以及某些统治者 (如武则天) 和宗教的关系, 对研究历史也有参考意义。

2.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资料和寻找资料的线索, 对有关研究者特别是青年研究者也有启发。例如考证道藏中几部书的作者是南北朝著名的道教首领蔻谦之, 为研究南北朝道教的问题提供了史料。读佛书音义的那篇文章, 举了一些实例, 说明“音义”一类的书对小学钩沈辑佚有用处, 又指出它引了许多古书, 可以校勘古籍 (如杨泉的《物理论》, 就可以根据佛书音义改正通行辑本中的文字错误) 。特别是像介绍《道德真经取善集》的那篇札记, 指出其中保存了钟会的《老子注》一些内容, 介绍《养命延安录》的札记, 指出其中保存了向秀《庄子注》和嵇康《庄子养生篇注》的部分内容。钟会、向秀、嵇康, 都是魏晋清谈的重要人物, 但著作除嵇康外都保存甚少, 本书为研究他们的见解、事迹提供了一些资料线索。道藏和佛书音义一类的书, 过去许多人不会或不大注意利用其中的资料, 作者这类札记对研究者如何掌握资料是有帮助和启发的。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佛教史和道教史的读书札记性质的东西, 主要是介绍了一些史料, 订正了一些史实, 不是什么很有份量的学术研究著作, 不是长期地有系统地研究的结果。但由于作者知识较丰富, 基础较雄厚, 所以能够“读书得间”, 看出一些问题来。所以还有一定学术价值。

此外还考虑下列因素:

1.《康复札记》等于《往日杂稿》的姊妹篇, 前者收集解放后的东西, 后者收集解放前的东西。后者既同意出, 前者不宜不出。

2.我们过去虽未订过出版合同, 但实际上是同意出版的, 现在退稿, 有些被动。

陈金生

65.8.28

附:1.《康复札记》内容提要

2.汤一介今年7月、8月两次来信

3.去年我们和汤一介的来往信件

4.《康复札记》全稿

又:汤用彤和任继愈合写过五篇文章, 其中一篇《南朝、晋宋间“般若”、“涅槃”学说的反动政治作用》, 收入了任继愈的《汉—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一书中, 还有一篇《纪念释迦牟尼涅槃三千五百周年》该书未收。另外三篇, 一篇是讲魏晋玄学的, 两篇是批判梁漱溟的, 因与该书性质不合, 也未收。

在文后有徐调孚的批注:“调孚已阅, 请灿然同志核批。28/8。”虽然陈金生提到有四个附录, 但是在我收藏的这套材料中, 却只有《康复札记》内容提要与汤一介1965年7月和8月的两次来信, 而没有中华书局与汤一介在1964年的来往信件, 也没有《康复札记》的书稿。现在将《康复札记》内容提要抄录于下:

汤用彤著《康复札记》内容提要

此书共收九篇文章, 因都是他61年以后健康有所恢复时写的, 故总名《康复札记》。均在报刊上发表过。

第一篇:《康复札记》

下分四条。第一条《“妖贼”李弘》。根据道经和史实材料, 说明汉末至晋原始道教曾为农民起义军所利用。当时道教有“老君当治, 李弘当出”的谶语, 故许多起义领袖都自称李弘。第二条《云中音诵新科之诫》。考证道藏中有三种戒律均为南北朝时著名道教首领寇谦之所著《云中音诵新科之诫》残存之一部分, 可据以研究南北朝道教史。第三条《何谓“俗讲”》。指出一般人认为“俗讲”就是通俗地讲述佛经, 实际上“俗讲”是对“僧讲”而言, 就是对“俗人”讲述佛经, 而“僧讲”则为对僧人讲佛经。“俗讲”的作用一为宣扬教义, 二为聚敛布施。第四条《佛与菩萨》。说明在佛教中, “菩萨”是尚未成佛的佛, “佛”是已成佛的菩萨, 佛之修养及地位高于菩萨。在汉晋间, 菩萨可用为对俗人的尊称。

第二篇:《康复札记》之二

下分两条。第一条《针灸》。有人根据汉译的佛经中有“针灸”一词, 证明针灸系从印度传入。作者批驳了这种说法。说明佛教传入以前中国已有针灸, 且超过邻国。第二条介绍了一些印度的古医书, 并认为印度古医学理论在印度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者应予注意。

第三篇:《读一点佛书的<音义>》

说明佛书<音义>对研究者有什么用处。并介绍了十世纪时日本僧人中算所作《妙法莲华经释文》, 指出它对于小学钩沉辑佚、古籍校订都有用处, 并可补史书之阙。

第四篇:《关于慧深》

有人写文章说沙门慧深最早发现美洲。作者认为有关史料的解释尚有问题。但也不正面反驳这种说法。

第五篇:《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

从武则天在其儿子死后敕令道士写《一切道经》三十六部作为功德, 并为之作序, 谈到戊则天的宗教信仰及她与佛、道二教之关系。

第六篇:《论中国佛法无“十宗”》

主要研究中国佛教的宗派问题, 指出“十宗”、“十二宗”之说不符合历史事实, 叙述了中国佛教宗派形成的过程。认为南北朝时只有不同的学派 (对佛经有不同的解释) , 到隋唐才形成不同的教派 (有创造人、有传授、有教义、有教规的一个宗教集团) 。作者认为中国佛教实有六宗。

第七篇:《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

为前文补充了一些资料和论证。

第八篇:《读道藏札记》

共五条。第一条介绍《养性延命录》一书, 指出其中的资料对研究张湛、郭象、嵇康等人的思想、事迹及校勘古籍、确定某些道经的时代都有补益。第二条介绍《道德真经取善集》, 指出该书引用老子注数十家, 特别是保存了已经散失的钟会《老子注》及鸠摩罗什《老子注》, 可供研究魏晋思想史之用。第三条介绍了几条有关南北朝著名道教首领寇谦之的史料。第四条介绍了几条农民起义领袖托名“刘举”的史料 (和“妖人李弘”条类似) 。第五条阐明陶弘景的《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对研究南北朝时佛道二教宗教理论上不同之点的重要性。

第九篇:《关于东汉佛教几个问题的讨论》

作者在《两海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中曾论及汉时信佛者有“乞食”及“食粪饮小便”的行为, 巨赞法师在《现代佛学》上撰文提出异议, 本文是作者对巨赞的复信。此文还附录一篇, 抄录了一些答复巨赞时没有完全用上的材料。

1965年9月20日, 陈金生草拟了中华书局编辑部给汤一介的复信 (【65】编598号) , “告《康复札记》拟接受出版”。全文照录如下:

一介同志:

您今年7月6日和8月22日两次来信都收到了。由于我们有部分同志去农村参加“四清”, 人少事忙, 故而迟复, 很对不起。 (本月初曾派人去北大联系, 因您不在家, 未获见面。)

《康复札记》我们同意出版。但是由于我们人手较少, 在发稿之前希望您能再仔细地看一遍, 解决其中可能有的技术问题和学术问题。例如标点是否有误, 前后体例是否一致, 材料和引文有没有不准确的地方, 全书编排是否妥当以及其他等等。汤老在学术界是有影响的, 因此我们希望整理工作能尽量做得仔细慎重些。

汤老的其他三种著作:《隋唐佛教史》、《魏晋玄学讲义》、《高僧传校释》, 也希望尽可能整理得好些, 一部一部地做。我们愿意出版。

《康复札记》原稿我们过几天送上。

此致

敬礼

中华书局编辑部

在信稿上, 核稿者是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主任徐调孚, 签发者是中华书局总编辑金灿然。另外, 陈金生还贴上了一张便条:

对汤一介复信已按灿然同志指示拟就。但是关于《康复札记》以外其他三种的出版问题, 现在是否可以说得灵活些, 以免将来被动。

陈金生

六五.九.廿

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套资料当中, 还有一份是陈金生于1965年10月8日撰写的《情况汇报》, 主要谈的是他在10月7日去北京大学的情况。因为文字较长, 加上又涉及一些既比较具体又略有些敏感的问题, 所以这里简单地讲个大意即可。据陈金生在文中说道, 他去北大, 一是为送《张载集》校样给张岱年看看, 但张已去参加四清, 没见到;二是想送《往日杂稿》给汤一介, 再顺便谈谈。但汤在城里参加整风会议, 也没见到。陈金生就顺便拜访了北大中文系的几位助教, 听他们谈起, 中文系文献专业去年毕业的一位同学写了一部小说《殊途同归》, 系里略加删节以后排印出来, 提供给文学专业的师生讨论。系里还在书前加了个颇有时代特征的按语, 说作者写成后意识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出于自觉革命的要求交给了组织。陈金生之所以写这份汇报材料, 是因为《殊途同归》的作者在毕业之后已被分配到中华书局工作。

康复情况 篇4

护理部:

病员朱后浦,女,65岁,因腰痛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近10天,于2011年10月26日在我院外二科治疗,病情稍稳定后;2011年10月29日转入我科住院治疗,转入后,我们及时向病人及家属做了入院宣教。2011年11月13日14:30,病员在有家属陪护的情况下,从中医康复科27床到运动理疗室治疗,但在行走时距治疗室门外约1米处时,不慎摔倒左腕部。护士和医生立即赶到,同时查看病人,测生命体征平稳,并将病人扶至病床,由医护人员陪同作相关检查。X线片示:左手桡骨下端骨折,左下尺桡关节稍显增宽。处理:用绷带抬高患肢、制动、冷敷,观察左手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并再次向病人、家属、陪护作好健康教育宣教及指导。请外二科会诊后予以左腕部小夹板外固定术。

中医康复科

康复情况 篇5

资料与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的所有人员进行本次研究, 共10 264例, 男5 690例, 女4 574例, 年龄0.1~89岁, 平均 (48.52±5.4) 岁。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对社区的精神疾病问题进行调查[2], 对社区居民给予逐个排除的方法进行摸底。对于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建议至专科医院进行诊断, 对已确诊的患者信息进行登记、纳入管理名单中, 并对之前已经纳入名单中的患者信息加以核实。

统计学方法:统计其数据, 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3], 两组数据间的数据差用χ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 所计量的资料采用 (±s) 表示,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流行特点:经过筛查共发现524例精神病患者, 占总社区人数的5.11%, 其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12例, 占精神精神病患者总例数的59.54%。在524例精神病患者中, 男221例, 女303例, 年龄15~88岁, 平均 (46.72±4.8) 岁。

精神患者临床分型:在524例精神疾病患者中, 其中心境障碍患者57例 (10.88%) 、精神分裂患者335例 (63.93%)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49例 (9.35%)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55例 (10.49%) 、非成瘾物质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4例 (2.67%)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6例 (1.15%) 、其他精神障碍患者8例 (1.53%) 。

危险性分级[4]:在524例精神患者中, 0级患者501例 (95.61%) , Ⅰ级患者23例 (4.39%) 。

管理状况:在524例精神患者中, Ⅰ类患者49例 (9.35%) , Ⅱ类患者118例 (22.52%) , Ⅲ类患者76例 (14.51%) , Ⅳ类患者281例 (53.63%) 。

调查患者的就诊情况, 在所有患者中, 共有430例有接受治疗, 其中包括门诊治疗329例, 住院治疗98例, 自购药物治疗3例, 见表1。

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转109例 (20.80%) ;好转38例 (7.25%) , 情况稳定377例 (71.95%) , 见表2。

分析所有患者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情况:29例患者参加正常工作, 6例患者参与临时性工作, 13例患者参与了公共活动, 334例患者参与了少量家务, 其余的142例患者则没有参与任何社会活动, 见表3。

分析所有患者的康复措施情况:227例患者采取家访形式, 135例患者采取家庭监护形式, 13例患者通过一些正规机构帮助康复, 4例患者采取社会功能锻炼的形式, 145例患者采取其他的形式帮助康复, 见表4。

讨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各个社会活动中的竞争力也有所加剧[5], 这将导致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节奏有所加快, 从而引发各个阶层的人产生一些心理压力, 为他们带来了一些精神问题。有资料显示, 当前全球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4亿左右, 到2020年, 精神疾病将会成为导致残疾与死亡的第2大因素。

本研究中, 经过筛查共发现524例精神病患者, 占总社区人数的5.11%, 其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12例, 占精神精神病患者总例数的59.54%。其中心境障碍患者57例 (10.88%) 、精神分裂患者335例 (63.93%)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49例 (9.35%)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55例 (10.49%) 、非成瘾物质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4例 (2.67%)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6例 (1.15%) 、其他精神障碍患者8例 (1.53%) 。

综上所述,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 为此, 应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同时保障社会安全[6]。因此, 在常规的社区管理模式下, 采用综合管理的社区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管理, 如选择专业的医师为其进行诊断和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干预等,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立.社区精神疾病现状与防治、康复管理情况的分析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2) :173-174.

[2]姜松国, 朱辉武, 王皎华.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中的效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12) :122-125.

[3]李卫东, 司文霞, 孙永合, 等.浅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10) :73-75.

[4]黄亚乔, 蔡文云, 王飞.姜山镇精神疾病社区康复项目化管理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5) :461-463.

[5]袁月芳, 金惠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参加社区管理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14, 13 (3) :215-217.

康复情况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随机选取100位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0例,年龄23~34岁,平均(29±1.2)岁采取产后康复操训练。对照组50例,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8±1.1)岁,采取传统康复模式。两组患者均采取阴道自然娩出,均没有产后并发症。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试验组产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由专人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操的具体指导。主要包括的内容有腹式呼吸训练、憋尿运动、伸腿训练、仰卧运动、胸膝运动、盆底肌肉训练。该训练从产后24 h开始,循循渐进,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具体情况根据产妇自身情况而定,以不感到劳累为度。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宫脱垂的发生、子宫恢复不良、张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腰骶痛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产后5 d、42 d、产后6个月宫脱垂的发生、子宫恢复不良、张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腰骶痛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降低,很容易发生盆底肌及筋膜弹性减弱。在我国,多数妇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后1个月内卧床休息,不进行后动,使盆底肌及筋膜弹性恢复不良,盲目进补,导致产后肥胖,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并且调查显示,由于长时间的不进行户外活动,产妇很容易在高凝状态下发生静脉血栓,盆底部肌肉也因为缺乏锻炼托不住子宫直肠或膀胱而膨出,发生子宫脱垂、子宫恢复不良[1]。因此在产褥期间进行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产后进行锻炼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代谢率提高,心肺功能得到改善,机体总的恢复能力增强。产后下床活动可以处进宫腔内积血的排出,并且有利于子宫的收缩,缩短恶露持续时间。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处进消化功能的早日恢复,促进胃肠蠕动,早日排气,避免肠粘连以及肛肠疾病的发生。对于腰背痛,乳腺疾病等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产后5 d、42 d、产后6个月子宫脱垂的发生、子宫恢复不良、张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腰骶痛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产后健身操训练队产妇产褥期的恢复非常重要,应该鼓励产妇打破传统观念,产后多做运动,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英,陈芳,滕淑萍,等.产后康复操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10):883-884.

康复情况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临床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患者62例, 男性研究对象44例, 女性研究对象18例;研究对象年龄41-87岁, 平均年龄 (57.8±1.4) 岁;痛风病史1-22年, 平均病史 (5.1±1.6) 年;关节炎发病时间1-16年, 平均发病时间 (4.3±1.4) 年。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 均接受X线片检查, 对患者所述的疼痛部位及其周围的位置进行全面检查, 摄取正位和斜位两种不同体位的影像, 然后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相关医生, 对病情做出诊断[2]。

1.3 观察指标

选择研究对象的治疗前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的符合率、X线片表现特征作为研究的观察指标。

1.4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s) 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P<0.05,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符合率

研究对象在治疗前接受X线检查后, 有56例的病情被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 其治疗前病情诊断结果与临床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

2.2 X线表现

2.2.1 早期表现:

发病时间在4年以内, 关节软组织对尿酸盐的沉积产生了一定的炎性反应是该阶段患者的主要病理学表现。X线检查结果显示发病关节的一侧或两侧的软组织会出现一定的肿胀, 其内部可以观察到有椭圆或梭形密度增高的影存在, 同时能够观察到皮下脂肪层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关节边缘则显示为程度轻微的骨质硬化, 足第一蹠趾关节位置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位置, 手掌指关节次之。病情在早期阶段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骨质缺损及破坏现象。

2.2.2 中期表现:

发病时间在4-15年之间, 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发生病变的关节的软组织出现明显的肿胀, 在其内部可以观察到椭圆形或圆形密度增高影存在, 且其界限相对较为清楚, 同时可以观察到受累的骨关节边缘有不规则小囊状或穿凿样的骨缺损病灶存在, 其形态大小在0.2~1.0cm之间, 呈现偏心性口样的病理学改变, 并会同时伴随出现继发性的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破坏等病理学改变, 边缘表现较为锐利。

2.2.3 晚期:

发病时间在15年以上:该阶段患者的软组织出现明显的肿块, 即临床上所说的痛风结节, 且会明显增大, 有多个相连呈现出哑铃状或山岭状, 密度相对较高, 在结节的内部可以观察到有不规则的片状或条状钙化影存在。病变范围分布较为广泛、累及到多个关节, 囊肿及穿凿样骨缺损破坏程度非常明显, 大小在0.2~2.5cm之间。多个受到破坏的区域可能会相融合然后呈现蜂窝样的病理学改变。破坏程度严重的时候, 关节间隙出现显著性变窄或已经完全消失, 边缘表现不规则且呈现为锯齿状, 同时伴随出现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病理学改变。

3. 讨论

痛风属于一种嘌呤代谢功能障碍所导致的全身性疾病。血清及体液所含有的尿酸水平明显增多是该病患者的特征性表现, 当尿酸纳发生结晶并在骨与关节或关节周围、皮下组织等位置出现大量的沉积的时候, 即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临床上将该疾病主要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 原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占大多数[3]。目前阶段临床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正黄表现、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检查、影像学技术检查三种渠道, X线平片仍然是目前临床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进行诊断的首选方法, 特别是数字成像技术DR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之后, 使得X线平片检查技术的图像质量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 对痛风石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钙化、微小骨质破坏等病理学现象, 都能够进行非常清晰的显示, 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斜位投照还可以使微小病灶的发现概率得到显著性提高。对一些生理和病理结构相对复杂、平片检查的细微结构显示不够清晰或主要症状表现为软组织病变的一些临床患者, 还应该及时选择CT或MRI等其他影像学技术, 对病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防治误诊和漏诊事件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谢雷, 尹继权, 莫子良等.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与CT对比表现[J].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2011, 18 (16) :95-96.

[2]罗丽, 韩福刚, 刘勇等.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 27 (5) :758-761.

[3]曹惠琼, 庄鹏, 马红叶.羟氨喹在痛风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6 (1) .66-68.

康复情况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 我院共有132例患儿被诊断为脑瘫。所有患儿符合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男46例, 女20例, 年龄3~8岁, 平均 (4.68±3.3) 岁;痉挛型45例, 不随意运动型12例, 肌张力低下型6例, 混合型3例;轻度18例, 中度28例, 重度20例。对照组男42例, 女24例, 年龄3~8岁, 平均 (4.71±2.1) 岁;痉挛型41例, 不随意运动型10例, 肌张力低下型8例, 混合型7例;轻度18例, 中度26例, 重度22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所属脑瘫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 包括作业疗法、运动疗法、言语训练和按摩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临床引导式教育训练。训练前由专人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 (GMFM-88评分) 、智力水平 (智商) 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 的测评。按照不同患儿的实际智龄、障碍特点和实际要求进行分组, 以正常儿童的基本运动模式为基础进行目标设计, 由引导员全面负责设计出实用、可行和有效的习作课程, 使大多数儿童能够完成。训练形式包括各类主题活动的举办、玩游戏、唱儿歌、生活常识学习等。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完成每日常规程序的训练。家长要每天记录患儿的训练历程, 然后定期到医院请医师检查评估一次, 再由引导员根据患儿的实际训练效果和进步速度建立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1.3 疗效评价[4]

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患儿进行GMFM-88评分、智商测量和ADL评分。然后由专人进行评估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GMFM-88评分为 (66.87±4.58)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1.32±6.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提示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显著,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商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智商为 (84.21±11.56)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9.95±12.2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提示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患儿智商,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 (64.40±15.5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3.84±19.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提示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一直很高, 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病种之一。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具有治疗难度大, 类型综合复杂, 疗效慢、周期长等特点。这是由于脑性瘫痪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不可完全治愈, 最多只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儿丧失的功能, 减轻一点儿残疾, 提高其自主生活的质量。它的训练内容以被动训练为主, 完全依靠医师的指导和帮助, 最需要自主适应的患儿反而只是像个木偶一样被动接受, 久而久之在接受多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后, 患儿甚至对治疗产生了抵触, 导致康复效果大受影响。而临床引导式教育却人性化的考虑了患儿自身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患儿自主运动的潜能, 使患儿更容易接受并且参与其中。

本文通过对比临床引导式教育和传统综合性康复治疗的疗效, 结果发现, 观察组治疗后GMFM-88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张曼姝等人报道结果[5], 表明以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 所得疗效更加显著。此外, 观察组治疗后智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符合李延菊等人报道结果[6], 表明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 更有利于患儿的智商恢复。观察组ADL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临床引导式教育和传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患儿智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这可能和引导式教育除针对运动功能的康复外, 还将其认知、行为、语言、理解、日常生活能力等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 使患儿的能力得到同步和全面发展, 引导的方法是以适当的目的为媒介, 提供意识指令性诱导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 临床引导式教育和传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 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而且更有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使之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达到最大限度自立, 为回归主流社会创造积极条件。它的稳定性更好, 治疗手段更人性化, 值得在各级康复机构、社区及家庭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临床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应用情况。方法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共诊断出132例此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 (66例) 和对照组 (66例) 。观察组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临床引导式教育, 对照组则只接受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 (GMFM-88评分) 、智力水平 (智商) 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 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GMFM-88评分为 (66.87±4.58)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1.32±6.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治疗后智商为 (84.21±11.56)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9.95±12.2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 (64.40±15.55)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3.84±19.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在传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临床引导式教育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 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临床引导式教育: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应用情况

参考文献

[1]李艳, 范晓萍.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9) :4656-4658.

[2]李爱霞, 贾革红.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41 (2) :4170-4172.

[3]张盈, 杨海军.音乐治疗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11 (2) :1517-1519.

[4]邹莉.学龄前脑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33 (8) :5497-5498.

[5]张曼姝, 马彩云.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5 (8) :461-463.

康复情况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台州市椒江区5所幼托机构儿童进行调查,对所有儿童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后,确诊低视力儿童78例,为有效样本。其中男童48例(61.54%),女童30例(38.46%)年龄2~6岁,平均年龄(4.3±1.2)岁。所有调查对象从出生到调查时均在台州市椒江区居住生活。

1.2方法

1.2.1眼部检查

眼部检查分为视力鉴定和其他眼部检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师、护师进行操作。(1)裸眼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的“E字表”测量,适用于满3周岁儿童。3周岁以下儿童采用实物测定视力法,主要有硬币法和乒乓球法。(2)其他检查:使用ZEIZZ裂隙灯、HEINE检眼镜和NIDEK吹风眼压计检查内外眼、屈光状况、眼睑、结膜、角膜、眼底和眼压。以上视野、视诱发电位以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可以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进行选择。远近用助视器的配镜使用需要考虑患儿的视力检查结果,选择合适患者的类型。

1.3视力分类标准[4]

视力低分为I、II两级:双眼视力比较,最佳矫正视力0.05~0.1为I级;视力范围0.1~0.3为II级。盲者视力在0.05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visual Foxpro 7.0和MicrosoftExcel 2003录入数据,核查并纠错,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儿童低视力病因分析

在78例低视力患儿中,第一位病因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占33.33%;其他依次为屈光不正、弱视,占25.64%;视神经萎缩,占14.10%;先天性白内障,占8.97%;术后无晶体眼,占5.13%。见表1。

2.2儿童视力康复情况

78例患儿经过常规的屈光矫正后,有23例远视力有所提高;矫正前I级低视力儿童30例,占38.46%,矫正后增加到52例,占66.67%,矫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42,P<0.05);矫正前盲目儿童20例,占25.64%,矫正后全部达到II级低视力,矫正前后比较有统计意义(χ2=22.9412,P<0.05)。

2.3助视器两种使用方式的脱残率比较

使用助视器一般有两种方式:直接裸眼戴镜和先戴普通眼镜后再使用助视器。两种佩戴方式对视力的提升效果(即脱残)有差异。本次调查发现,采取第一种方式使用助视器方式脱残率为26.92%,采取第一种方式使用助视器方式的脱残率53.85%,明显优于前者(χ2=16.3333,P<0.05)。见表2。

3 讨论

3.1儿童低视力病因

本次调查发现,儿童低视力原因主要是先天性眼球震颤、白内障、上睑下垂、无虹膜和原始玻璃体增生。此外,屈光不正、弱视、视神经萎缩、遗传性黄斑变性、术后无晶体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角膜白斑和白化病也是常见的致病原因[4]。可以看出儿童低视力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病,与之前的文献报道相符[5]。数据中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见儿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儿童视力,因此,要挽救患儿视功能,应注意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病情[6]。

3.2儿童低视力的常规屈光矫正

本次研究发现,仔细的常规屈光矫正可以提高低视力患儿的视力。儿童调节力强,因此在眼光线需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如此才能在试镜时保证儿童的感觉视力有所改善[7]。眼镜虽然普通,但是视野广阔,方便生活,适合患者配镜时优选。应按散瞳验光的总合远视度数充分矫正,同时在戴镜之后再选用合适的助视器,这样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8]。

3.3两种戴助视器方式的康复效果

佩戴助视器一般有两种佩戴方式,可以裸眼戴镜,或者先戴普通眼镜,然后联用助视器。由上述内容可知,裸眼戴镜可以帮助26.92%的患儿脱残,远低于后者的53.85%脱残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一篇:玻璃企业下一篇: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