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练习

2024-08-24

作业练习(精选12篇)

作业练习 篇1

所谓“层次化教学”,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促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已有认知水平基础上,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从而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研究分层教学是正确认识层次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

分层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只着眼于少数优秀生或“齐步走”的状况,教师只有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脱离那些不切实际、无效的教学,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教学中的平等。制定的分层要考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决心,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这是分层教学的根本。

二、分层设计习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设计

结合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把学生分为三层,甚至更多,力求每一个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实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三层习题,第一层,主要是基本的习题,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答案,失误率不高于10%;第二层,稍微难度大一点的习题,要求大多学生能作答,失误率不高于30%;第三层,属于教材的升华和深化,能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能作答,失误率不高于50%,第四层,属拔高题,可要求少数学生能作答,是知识点的延伸。

这项工作当然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做到充分实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成绩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分层设计考试

这一层对于全面提升学习成绩,全面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单元检测的设计要求70%~80%在及格分以上。在进行其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中可适当增加题的难度,但要求紧扣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全面检查学生认知程度,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

四、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差异

对于毕业班和非毕业班的学生,在各个环节上要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方式,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要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和《课标》的要求进行,对非毕业班的学生要突出生活中应用和兴趣的培养,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严格把关,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中有新突破,新发展。

作业练习 篇2

一.选择题(说明:请认真通过以下测试〃本项作业即完成。)

1.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

a.打雷

b.山坡上出现裂痕

c.潮水强烈波动

2.下列哪种灾害过后可能引发山体滑坡:()

a.干旱

b.地震

c.虫灾

3.山体出现裂缝、山脚下土堆鼓起是发生什么的预兆:()

a.台风

b.洪水

c.滑坡

4.当你在山坡附近玩耍〃听到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当作正常的自然现象〃继续玩耍

b.立即告诉身边的大人并快速离开

c.去查看一下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5.发生山体滑坡时〃如果来不及撤离且滑坡呈整体滑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应就地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b.应躲避在坚固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c.以上都对 二.问答题

1.山体滑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山体滑坡前有哪些自然征兆?

3.如何预防山体滑坡?

4.有山体滑坡时如何安全逃离? 三.扩展题

1.采访山体滑坡专家

2.观看山体滑坡短片

高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实施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实施

我国在教育领域实施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而“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主要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高考应试的重要考核科目,为了适应教学指导方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层作业练习的设计,是有效的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和灵活性,能做到因材施教。

一、高中数学作业、练习的分层设计理念与实施的必要性

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不同水平和不同的学习能力,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高中数学作业练习的分层设计理念是指高中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和练习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和练习,以此能够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高。这种理念不但要体现在课堂作业练习教学中,延伸到课外的作业练习布置上也尤为重要。在布置作业练习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层次、不同的课堂表现、不同的掌握程度和不同过的发展潜力,设计出不同的作业练习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练习。

高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会直接影响到之后的求学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将作业练习分层设计教学理念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和练习,学生能够把新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和理解,系统的整理和运用,教师可以从学生完成作业练习的情况及时了解教学质量,了解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掌握不好的知识,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其次,作业和练习的分层设计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对于学习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主要通过思维拓展题目挖掘潜力,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巩固题目来加以提高,使得每个学生可以在完成适应自己学习能力的作业和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找到自信心,增加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实施的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一般来说,主要是将学生分为A组、B组、C组三个层次。A组学生是初中数学基础扎实,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对高中数学学习有深厚的学习兴趣;B组学生是初中数学基础良好,课堂上可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进行学习,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能力不强;C组学生是初中数学学习基础较差,课堂理解能力不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甚至对高中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学生分层教学,数学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作业和练习分层设计,避免存在水平不同的学生参插在一起,造成作业和练习分层设计工作的难度。例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清楚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保证教师设计出来的数学作业和练习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的。所以,就是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中的表现及其知识接受能力作为分层依据,教师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不同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对作业、练习进行分层

第一步已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工作,那么接下来就要对这些具有学习差异性的学生进行作业和练习的设计分层。在作业和练习的分层中同样根据学生的分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A层作业练习,题型多样具有灵活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主要是针对A组学生设计的作业和练习:B层作业练习,重点放在综合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主要锻炼B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C层作业练习,对C层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对作业练习进行分层需要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分层作业练习设计。

1.独立性分层作业练习设计

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设计出独立性分层作业练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强,往往教师稍微指导一点便能快速理解,有的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很弱,有时根本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不能再运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时需要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这项作业练习。学生通过完成这样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对自己薄弱的知识进行补缺,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合作型分层作业练习设计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合作型的分层作业练习。正由于每个同学具有差异性,如果让学生进行合作完成作业和练习,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交流,学生就可以从自己合作的同学中学习到他们所欠缺的地方,共同进步。但是,教师在进行这类作业练习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先对学生按照自身特点进行混合小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刚好各有所长,在根据特性进行作业练习布置。这样的合作型分层作业练习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部分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同时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品质和能力,实现小组成员一起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高中分层作业、练习教学方式的出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发展,为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国富.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基本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71+73.

[2]陈柏耒.高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探索[J].求知导刊,2015,18:68.

初中数学作业与练习的优化设计 篇4

为此, 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点心得。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内涵及其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数学作业与练习的设计。

一、紧扣要求, 精选题目

数学课上的每一次作业与练习都必须体现明确的目标, 就是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安排练习, 教师在设计时要在起决定作用的知识上下点功夫, 在知识的联系上动脑筋, 设计出扣准知识要点的作业与练习题。按学习过程, 通常将作业与练习分为准备性作业与练习、形成性作业与练习、巩固性作业与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准备性作业与练习应根据新知所必要的基础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 认真分析新知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知识基础之上,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交叉点, 进行巩固与诱思, 目的在于缩短新旧知识间的距离, 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形成性作业与练习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 目的在于促进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巩固性作业与练习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 设计针对性的单项作业与练习, 目的在于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二、难易适宜, 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 因此一节课的作业与练习既不能原地踏步、机械重复, 也不能忽难忽易, 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及认识规律, 遵循“小台阶, 步步高”的原则。例如, 教学《16.3分式方程》时, 可以设计这样一组习题。

[做一做, 打基础]

1.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_____, 值为0的条件____。

2. 当x=______时, 分式值为0。

3. 说出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过这准备性练习, 为后面的解分式方程扫清障碍。

[试一试, 长才智]

解决书本31页开头的题目, 为了降低难度, 教师可以以填空形式要求学生写出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流的速度、逆流的速度, 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从而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

三、分层训练, 自主择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与练习设计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分梯度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与练习, 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比如在设计当堂检测题时, 根据目标, 围绕本课的主要内容、基础问题、易错点等编制有层次感和针对性的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 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 浅显易懂, 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 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识, 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B类是提高题, 这类题目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 让学生能“跳一跳, 够得着”;C类是发展题, 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 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 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四、重视应用, 促进探究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又将应用于生活。数学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只有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活动, 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本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学习11.2一次函数》, 在学会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后, 应选取具体实例, 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讨论下面的问题:

有一则广告称“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有什么想法?

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五、变题变式, 深化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与练习的时候, 要注意适当扩大作业与练习的思维含量;要最大程度地引导他们进行变题变式训练, 使一个问题与有关问题联系起来, 从而使问题层层深入, 思维不断深化, 使学生真正辨清概念、理解题意。

小学暑假作业练习题目 篇5

chuīfēng zhēngqì māma ānquán

Huǒbàn tāmen bànfǎ hóngsè

二、连一连,组成新字。

日 木 白 立 土 穴

寸 月 水 也 工 占

三、组词。

羊( )明( )从( )春( )鸟( )

鸡( )高( )手( )真( )直( )

认( )让( )布( )右( )还( )

四、连一连,给拼音找到相应的汉字。

bǐ shì jū yān zhù bāng pō tuán

示 居 笔 帮 烟 助 团 坡

五、请把这些词语排列成一句话。

1、祖国中国 是我 的

2、静静地小朋友听他读书

六、选字填空。

在、再

1、我( )家里画画。

2、我请爸爸( )给我讲一个故事。

布、步

1、早上,我在窗外跑。

2、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花()衣服。

员、元 、园、圆

1、今天,我拿着一()钱到公()去玩。走到路上,我看见一个

新课程背景下作业与练习的设计 篇6

[关键词]作业与练习 生活体验 合作学习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目前由于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制出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教师的教育教学仅停留在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为应试服务基础之上,作业设计与布置缺乏科学性和深刻的教育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设计作业与练习,真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与练习世界,使学生的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里扬起风帆的桨和船。

一、作业与练习的材料要来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

新课程理念所指导下的作业与练习设计,不应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与否,而更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在问题领域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意向和程度等方面。作业和练习不仅是让学生与课文文本的对话,更是学生与同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甚至是延伸到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的对话,学生对作业的解答和实践本身是对自我生活的一次尝试、一种解读、一份体验。现代课程引导我们,对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应走出封闭的课堂和书本,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学以致用,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例如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时,结合学生平时生活中所喝的果汁饮料,设计一个作业与练习:不同的饮料浓度不同。浓度低的饮料可以用来补充体内水分,浓度高的饮料可能使机体细胞脱水。生产高浓度饮料的厂家如何宣传他们的产品也能够解渴?在饮料的包装说明中应当给消费者哪些关于浓度的信息?假如现在你是某一广告公司,请你给这个高浓度饮料的产品写一段广告词。

这种作业与练习的布置,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紧密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作业与练习,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作业与练习的内容要体现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作业与练习的设计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设计的作业与练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能够应用作业指导学生的自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到“饥饿”而去积极“觅食”,实现由单一的机械重复地训练走向主体探究的自我建构的转变。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强调合作性作业,教师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完成作业,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前设计了一个作业,该作业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预习、识记细胞中各结构名称,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分组合作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结果学生自行分成四组,各组都出色地完成作业,在下一节课进行了汇报:

组1代表:这是一个动物细胞结构模型,我们做的也是一个剖面。细胞膜是用我们踢破的足球剪起来的。线粒体是用矿泉水瓶做的,内质网是用硬纸板绕成的,高尔基体是用纸剪的,细胞核是用小气球做的……

组2代表:(拿出一个放苹果用的纸板箱,学生见了笑)我们做的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它有细胞壁,这纸板箱的四壁就是细胞壁。我们在这箱内衬有白色的薄泡沫纸这表示细胞膜。这个白色的气球用来表示大液泡的

组3代表:我们做的是细菌的!(拿出了一个可乐瓶),瓶中同学们看到的淡黄色的液体是细菌的细胞质,固定在瓶内壁上的细丝是它的遗传物质,瓶中的红色小颗粒是核糖体,瓶塞上细长弯曲的是它的鞭毛。这个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制作简单而且是流动的。

组4代表:我们与第三组的原理相近,做的是蓝藻的。(拿出一个平底小碗里面有一些不同颜色的细丝和黑色小颗粒)小碗里面的细丝是两面胶上面粘有用毛笔涂黑的小纸团,代表核糖体粘在内质网上,在中间还有一团红色的细丝,是DNA。碗的外面用黑颜料涂的表示细胞壁。

通过这种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最后汇报交流,再通过学习细胞结构知识,让学生对各组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进行评议。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评价能力。

三、作业与练习的形式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业与练习是连接教与学、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反馈的最重要途径。教师的主导意图和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学生作业和练习匠心独运的设计中,这种设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活动中,这些活动中时时有教师的意图起引领作用。如果每次作业与练习都是以一样的形式要求学生的话,作业与练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完成作业和练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自觉性、主体性就不能够发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多尝试一些不寻常的形式,根据学习的内容来运用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可以布置调查、走访等“实践性作业”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以让学生一人(或几人合作)自编知识的专题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变“单向性作业”为“综合性作业”,来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过的知识编一些问题的方式来强化对知识的领悟的“过程化作业”。

例如我在讲授《基因工程》时引导学生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设计成一个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在学生之间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辩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课内与课外得到有效的结合,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如在高三的复习课教学中经常用让学生自己编问题的方式来布置作业,数量由学生自己定,这样就促使学生去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中编出问题,在思考中学会学习,巩固知识,增强本领。这样的作业也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灵活性,使学生乐于做,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教学中的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思想和形式,推陈出新;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不断的进行作业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与练习世界,使学生的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的桨和船。

作业练习 篇7

一、整合作业练习资源

好的语文课应该能系统整合课文中学习伙伴提示、课后练习、课堂作业本, 将“学”与“练”无痕对接, 融入课堂的整体学习。

1.“以问带学”———以课后问题引领阅读训练

教师要将课后练习作为备课的重要依据, 将课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比如《詹天佑》一文, 课后第1题就是:“和同学讨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 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教学切入口, 紧扣重点词“杰出”“爱国”由此辐射全篇课文的教学, 从而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人物“想的、说的、做的”几个方面感受人物的特点, 进一步深化对詹天佑的认识。第2题“默读课文, 试画一个示意图, 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 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 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这一练习, 指出了难点突破的方法———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借助图画演示, 并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在画画说说中体会“杰出”的内涵。而第3题“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抄写喜欢的词句”, 则指向了课堂积累。无论背诵也好, 抄写也好, 都应该做到认真到位, 使之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沉淀为一种语文素养。

2.“以练代讲”———把“课堂作业本”纳入课堂训练

我们要将这些练习进行加工融入到课堂。比如学习《北京的春节》时, 借助“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来梳理文本内容。

初读, 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读课文圈画、交流表示时间段的词语。

课堂作业本第3小题:说说下列时间词语的意思。

腊月 ( ) 除夕 ( ) 元宵 ( )

按时间顺序, 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哪些风俗习惯?读文, 两人合作填表。

小结:哪几个时间段写得详细?这是为什么?深入文本的这几段阅读。

3.“以学定教”———以自主练习设计推进阅读进程

以课堂练习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需要在课的不同阶段提供课堂练习。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学会看病》时, 立足教材, 在课的不同阶段引领学生进行丰富有效的课堂练习活动, 推进文本的深入研读。

练习一:默读课文, 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说明理由。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 我赞同, 理由是。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 我不赞同, 理由是。

这一练习指向“信息提取”和“整体感知”的阅读课堂练习, 直观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初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练习二:作为母亲, 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朗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母亲前后心理变化的句子, 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说理由。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这是基于课文言语和内容, 指向“形成解释”的阅读课堂练习。通过还原感受, 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 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练习三:读到现在, 你认为这位母亲是否残忍?母亲和儿子的故事仍在继续, 请读读《剥豆》, 你发现这两篇课文在内容上、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二、充分展开训练过程

1.课前导学, 关注前置性学习准备

前置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如《普罗米修斯》的前置性作业:

(1) 常规性作业:我已经认真读课文 ( ) 遍,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借助《词语手册》和工具书理解了生字词;我认为文章中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有 () ;我已经用“”画出了不懂的地方, 打上“?”了。

(2) 预见性作业:读读故事中出现的神的名字, 你能根据故事中人物的关系, 用几句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通过对课文的预习, 我认为普罗米修斯是这样的一位神 (可以用词语概括) :, 因为。

(3) 实践性作业:古希腊神话中有很多的英雄, 比如说, 他给我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我要找他的故事读一读。我们来开一个故事会吧。

第一项作业指向了预习的基本流程, 为学生习惯的养成指导方法, 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积累的常规性学“语”习“文”活动。第二项指向学生学段阅读能力的培养, 结合课后习题的引导了解学生的阅读, 服务于课堂学习。第三项关注学生个性的积累和课外的拓展, 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

2.核心练习, 引导过程“学的充分”

课堂练习的切入, 能够保证“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练习不是为练而练, 好的阅读课, 要设计好1耀2个核心的课堂练习, 撑起阅读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如《半截蜡烛》这篇文章, 盛新凤老师就设计了以下三个核心课堂练习。

练习一:导演说戏

1 母子三个是怎么想尽办法保护这半截蜡烛的呢?快速默读课文, 补充完成一幅故事发展情节图。

2 请你看着下面的情节图, 向剧组人员介绍一下剧情的发展。

练习二:演员演戏

请再一次默读“保护蜡烛”这一部分内容, 你认为谁对保护蜡烛起到了关键作用, 边读边把他 (她) 的台词画下来。想象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动作, 来读一读, 演一演。

练习三:编剧续戏

眼看一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灾难, 就这样被杰奎琳巧妙地化解了。此时此刻, 心有余悸的一家人肯定有很多话要说,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剧作家, 补写几句对话。任选一个角色写下来, 括号里可以写舞台说明, 比如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淤伯诺德夫人: ( ) 。

2杰奎琳: ( ) 。

3杰克: ( ) 。

3.整理延伸, 增强实践运用能力

作业与练习具有“诊断、反馈、巩固”等功能, 根据这一功能, 在教学的巩固和延伸环节, 我们要学会梳理教学内容, 同时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 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的整理延伸练习:

1大家为什么喜欢网络这个朋友?因为网络可以在生活上帮助我们 ( ) , 可以在学习上帮助我们 ( ) , 还可以在工作中帮助我们 ( ) 。

2为什么说有了网络, 地球就变成了小村庄?原来网络可以……可以……还可以……

3小结:像小作者这样先提个问题, 再回答, 这叫设问。根据以上两句的特点, 我们也来学习设问句式的迁移仿写。

(情节图)

( ) 能玩出什么新奇的花样来呢?。

( ) 可好玩了, 我们可以……可以……还可以……

4网络还有哪些作用呢?我要上网体验一番。

作业练习 篇8

作为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内外练习的合理设计对促进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课堂教学设计》中提出:师生应利用一点时间共同探讨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练习的方法应注重实验与探究,思考与讨论,自我评价等,形式应多样化。练习设计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练习作业的现状,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从练习作业的难度、类型、形式等方面入手展开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印发了1000份问卷,收回859份,有效问卷838份,对838份问卷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总结出当前的练习作业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影响。

二、调查过程与分析

调查对象:各初级中学的学生。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对物理的兴趣;练习的难度;练习的类型;练习的形式;对练习作业的建议。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

从对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喜欢程度来看,54.9%的学生对物理持喜欢的态度,40.8%的学生比较认可,只有4.3%的学生不喜欢。这说明物理学科由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相对于其它科目来讲对学生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有近一半的学生持认可态度,说明在物理学习过程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仍是枯燥无味的。

从练习的难度看,72%的学生认为难度一般,25.2%的同学认为不大,认为练习难度大的仅占2.9%,将难度比例和兴趣比例加以对比,不难看出,虽然总体来说练习作业的难度不是很大,但并没有对物理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练习的类型来看,传统题目(即一般的选择、填空、计算)在学生的练习作业中占有比例高达91.4%,而体现课改精神的STS (科学、技术、社会)类占有比例仅10%左右。这说明,较多的老师在平常的练习作业中,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模式,其目的恐怕还是以应试为主要动力,因此基本上还是采取机械训练的方式。

练习的形式方面,有12.9%的学生喜欢单独做,而更多的学生(68%)喜欢先单独做再和其他学生交流,说明平常老师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较少,也充分显示出大多学生倾向于“合作学习”,渴望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大多数学生提出的代表性建议,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1.学生的练习作业量仍然较大,较重的课业负担没有明显改善,较多的同学强烈要求老师减少作业量,提高质量,强调“少而精”。

2.练习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以书面练习为主,仍偏重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不少教师仍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

3.学生渴望动脑、动手,而平常老师布置的操作性练习(如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较少。

4.学生渴望走向社会,喜欢实践性的作业,而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较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更是少之又少。

5.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渴望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渴望发表个人的见解,而老师很少为学生提供这种积极互动、自主探究、参与交流的平台,也就是说较多的老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上开放性较差,老师和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少,更谈不上教学相融。

三、结论与建议

作业练习 篇9

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由于专业的特点和专业性质的特殊,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但是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在课程教学环节中的作业练习和课题项目的选定存在太多的自由设计课题。

1 作业练习课题项目的现状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作业练习课题项目选题一直是困扰着设计艺术教学发展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课程教学作业练习课题项目没有让学生直接的面对真实的设计项目,更多的是采取学生自由设计课题。也就是专业课程教师布置练习的题目仅是特定的设计形式,没有任何设计的要求和限制。大多数的老师认为这样的设计练习题目可以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训练机会,反而是害得学生对设计的认知产生误区。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也就不成设计了。自由设计课题也就是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分低能的最主要原因。

2 自由设计课题选择存在的弊端

首先,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设计的需求。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设计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设计的内容如何满足设计的需求。自由设计课题等于说是没有设计需求,没有设计需求的设计也就不是设计了。就背离了设计学的专业宗旨:即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满足与需求”这一设计的原始要求。(2)

其次,学生不能了解完整的设计流程。完整的设计项目,是由前期的需求分析、市场分析、客户分析等环节明确设计定位;中期的设计制作与调整;后期的市场反馈与评估,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前期的调查、分析和定位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和重点,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指导性的作用,是整个设计方案确定和设计路线前进的方向指引。没有明确的设计要求、分析和定位,完全自由的设计,就是缺失设计的前期环节。同样,没有后期的反馈与评估,也就不能对本次设计的成败进行评估,也不能对下次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因为没有指导依据,自由设计也不会对设计出来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修改,学生接触不到完整的设计流程,也就谈不上对设计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其三,学生的主观意识与设计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自由设计课题,在前期的分析环节严重缺失,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的分析问题,其中也包括市场分析和市场调查等,学生遇到真实的设计课题会感到茫然。特别是长期的处于这种自由设计题目环境下,学生容易走向设计主观意识过强的心理误区。在设计逻辑和设计思维等方面,导致学生对设计中出现的“满足特定需求”和“设计限制”等方面客观因素不理解、不接受。学生对自己做出的设计自我感觉良好,不愿意对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遇到客观限制以后,就无法将设计进行下去,特别是对多种的设计限制和反复的设计修改,在心理上容易出现抵制情绪,导致容易放弃心理。

自由设计课题的这些问题造成学生设计实践上的不足。学生主观意识上的问题和心理上的抵制情绪,也影响学生在设计行业中的发展。多数学生由于在学习期间没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意识,在后面的设计工作中又不能正确的面对设计中的种种问题,因而产生设计抵制或设计恐惧,导致最终放弃艺术设计专业。

3 推荐的课题项目选定形式

第一种:使用网络征集设计方案的项目为选题。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网络应用服务。“威客”就是其中一种。威客通过互联网将人类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3)艺术设计是威客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威客任务的网站来进行设计任务的发布,广集设计资源,挑选出让客户满意的设计。除此以外,在网络上还有某些设计机构举行的设计竞赛和设计投标活动。无论是威客任务、设计竞赛或设计投标活动,都是以实体出现,有明确的设计需求,是很好的设计课题。

第二种:教师结合成功设计项目自拟课题。教师自拟课题不是教师漫无目的随意拟题,而是有明确的设计要求。教师可以将自己参与过的项目进行修改,也可以将某些成功的实体项目进行修改。因为实体的项目的设计要求客观具体。在拟题工作中要细化题目中设计的需求、目的、定位、禁忌等内容。严禁教师只拟定没有具体设计要求的项目课题。同时,不应出现全班同学都使用共同的课题项目,一套特定的设计课题项目供3~5组学生使用。为了避免学生主观意识选题,建议采取随堂抓阄的形式进行课题分配。这样不仅加强学生的客观意识,也提升了学生对设计项目的可接受度。

第三种:学生课题介绍会的形式拟题。主要以学生自行拟定有明确设计要求的项目课题,但是需要学生前期对课题分析,通过课题介绍会引入课题。教师做好每一个课题需求、定位和分析的详细记录。让每个学生或每组学生进行自拟课题详细内容的介绍,包括设计课题项目的拟题原因,设计项目的需求、定位、目标、效果和限制要求等。同时指出设计项目的分析方案和设计侧重点。然后由教师与其它同学一起对设计课题项目进行评估审核,审核主要是针对课题的设置、目标等方面,看是否合理,是否达到要求。达到指标要求的项目进行下一环节的设计,未能达到指标的返回重新整理,直到达到指标要求。通过这种课题介绍会和反复的审核,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题产生的重要性与设计分析的重要性,也使学生锻炼了设计表达能力。

4 总结

通过教学对比证明采用推荐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作业练习课题项目选定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和设计动手能力明显加强,设计的完成度较好,能够更好的,更快的融入到实际的专业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湘明.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装饰,2002.110(6):16.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业练习 篇10

一、因材施教,注重普遍提高

因材施教,不仅指教法的选择,还应该包括作业与练习布置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在该生物作业本中,力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优等生全做,中等生和学困生选做,对一些有难度但难度不是太大的题目,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样要做,目的是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讲评时对症下药,使中等生和学困生能及时补上这块漏缺,使优等生有更大提高,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题型典型多样,注重能力培养

富有情景的作业与练习对学生是有较大吸引力的,能激起学生想做该题且下决心要做好该题.在编制该《生物作业本》时,我们特别注意到了习题的求同性、求异性、多面性、立体性、迁移性、突破性、思维性,注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及高考中能力考查的特点,该《生物作业本》中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图表分析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等题型.这些题目有些是高考题,有些是改编题,有的是自编原创题,这种题目组合能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做生物作业与练习的乐趣,乐于去做且乐于去做好每一道题目.

三、栏目新颖,注重独创性

该《生物作业本》共设置了谈心园、不懂就问、疑难解答、好题共享、自编题目、名人名言、老师,我想说等七个栏目.

1. 谈心园.

爱,从沟通开始.谈心园是一个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平台.在以往的作业一般都是学生用练习本把教师指定的题目抄下来做,教师往往都是用“√”“×”来评判正误,显得有些冷漠,无法让师生通过作业这一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

我们在这册生物作业本的扉页就设置了“谈心园”这样一窗口,通过该窗口,学生能从内心世界告诉老师进入高二时的内心感受、对生物学的一些认识、对教师的期望、与同学的关系、与爸妈的关系、心中的苦闷、在生活中的繁杂碎事……在批阅时,我们都一一的给予回应.例如,学生知道我的课很多后,就有许多学生在此写到:“老师,您的课太多了,可要注意身体呵!”,我也在此写到:“朋友,高中学习负担很重,您可要做到成绩棒棒,身体棒棒呵!”.就这些朴实的对话,师生走到了一起,学生的学习劲头一下子就足了!

2. 不懂就问.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懂就问”这四个字能简短明了的告诉学生:每个人在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自己搞不懂、弄不明的问题,关健是你如何来对待这些问题.有的学生想提出问题,但又不敢提出问题,或由于课间十分钟来不及提问题……这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窗口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把课堂上没有听懂、没有理解的生物学知识写出来,我们都会给予一一解决:优等生,给予点拔,学困生,则在此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帮助学生及时把课堂教学中没有理解的问题搞清楚了,轻松愉快的进入下一节内容的学习.

3. 自编题目.

学生自编题目是在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加工和升华的过程,它能体现独立性、发散性、新颖性等思维特征,是创造思维的一种表现,它能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自编题目”窗口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题,并附上解答过程.当然,学生编的题目中会存在一些问题,不管是生物学知识的错误,还是叙述中用词不当或错别字,甚至标点符号,我们都一一给予纠正,并批上激励的表扬,随后的惊喜是学生自编题的质量越来越高了.我们就会把一些编得好的题目进行汇编,并注明编制该题的学生姓名和班级,有些题目会被选入章节测试题中,并同样在题后注明编制该题的学生姓名和班级,以鼓励学生不断的去探索、去创造.

对数学作业练习设计的几点认识 篇11

一、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练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只知道哪些同学做对了,那些同学做错了。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仅仅局限于数量的统计,而练习过程的质量忽略了,即“不知道学生是怎样做对的,为什么会做错,错误的原因在哪?”忽略了在知识形成过程上下工夫。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程提出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重视知识获得过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设计一些能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练习,反映学生的思维动态,要设计一些让学生通过信息处理、知识探究等过程的练习题,并结合生活实际,注重方法的运用,使课堂练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体现人文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材中教学和练习设计就体现了人文性。如过去呆板的应用题改为了“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增加了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在快乐中获取数学知识。

三、体现生活性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如教学“千米的认识”,带同学们做了个课前练习,笔者利用学校要开运动会进行跑步训练,首先进行100米的训练,接下来进行200米的训练,然后导出挑战性话题,谁敢跑或谁能跑5个200米。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同学都做好跑5个200米的准备,其余同学都为他们加油,跑完后笔者问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答出跑了1000米。接下来进行了评价,等第二天上课不费吹灰之力就掌握了本节知识。

这个课前练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向实践领域,真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四、体现开放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特点,条件确定,答案惟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笔者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任意的四边形,把这个四边形改成平行四边形。这道题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使学生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3)开放性。本题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这道题既可在外面补一部分也可在此四边形上切割一部分,使之变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同学们看着一个个漂亮的图形,都产生了美感。

作业练习 篇12

一、练习、作业的功能意义

本届探讨会的主题是“练习”研究, 由于研究背景和关注点的不同, 部分与会者主要论述了“作业”问题。对于“练习”与“作业”的概念内涵及其异同, 会议没有作专门的理论辨析, 更多的是从历史或现实的角度对其功能意义展开交流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钟启泉教授指出, “练习”与“减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部门关于减负的红头文件发了不知多少, 然而学生的负担反而越发严重, 根源在于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和升学竞争。应试教育本质上是反人性、反教育的, 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诉求, 不应当也不可能如有些人所说的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果说我们过去十年的课程改革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改革设计、一种思想发动;那么, 今后的十年更多的应当有赖于我们每位教师、每位校长日常的课堂创造。而破解这个难题的充分条件就是要看清练习的正负能量。

曾有学者说过, 人从某种意义上是“终身练习者”。其实“练习”历来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关注的课题。孔子就说过, 学而时习之。德国教育学家克林伯格认为, 练习是一切教育教学过程的现象形态, 也是教育领域的本质特征。裴斯泰洛齐则提出, 纯粹的、正直的人, 借助习练自身拥有的一切力量和素质, 就能够基于人类的本性获得陶冶, 达到真正的人类的智慧。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兴起了一股改革教育学的浪潮, 学校的“练习”遭到厌恶与批判。爱伦·凯、蒙台梭利等代表人物都谴责练习的强制性, 提出“儿童的权利”“儿童的世纪”, 重视儿童的自发性、互动性、自主性。但当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比如凯兴斯泰纳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劳作学校》, 抨击空喊“提高儿童的想象力”之类的口号乃是“粗暴的言论”, 会招致“空前的灾难”。他感慨学生对系统练习准备不足, 认为没有“机械性的技能”, 任何价值的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在我看来, “练习”涵盖了训练、习练、演练、操练、修炼等不同层次的意义, 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练习有不同的语境———练习、作业、活动, 等等, 它们其实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潮或教育思想的背景:要素主义、进步主义、活动主义等, 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些词语尽管有微妙的差别,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都是为学习 (学业) 而展开的外显或内隐的动作和行为。所以我们不妨把练习、作业和活动作为一个概念系统来看待。进一步说, 练习即“做中学”, 即学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这些年来“练习”成了一个负面的概念和形象。在社会上一片批判“练习”的声浪中, 我们作为教师、教育专家、教育行政工作者, 要清醒地认识“练习”的正能量, 要思考怎样让练习变得更自由、更快乐、更有趣, 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月芬老师介绍了不久前“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调研”的结果。这项抽样调研涉及六个区县的84所学校, 252个班级。其中包括小学三、四、五年级的语、数、英学科, 初中六、七、八年级的语、数、英、物理学科。调研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和家长。有关作业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学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 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呈轻度的负相关;学生睡眠时间与学习成绩呈轻度的正相关。

作业负担不仅来自于教师, 还来自家长乃至学生自身不断追求第一的思想观念。在作业功能的认识上, 不同学段不同群体的看法有一定差异。第一, 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被一致认为是作业的首要功能。第二, 做作业能提高学习成绩的看法得到普遍认同, 但到中学阶段明显下降。第三, 初中教师比小学教师更相信作业时间、作业量越多越好, 更相信强化训练的作用。第四, 教师多认同做作业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视程度。第五, 对多做作业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的观点, 父母文化的程度越高, 越倾向于“不太赞同”。从作业的设计、批改、分析到辅导讲评的过程中, 教师花时间最多的是批改作业, 而用在设计、分析、辅导、讲评上的时间比较少。有趣的是, 很多专家倡导作业面批, 但调查发现孩子们并不喜欢这种方式的,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面批时教师往往在训斥孩子。我们常说作业和教学要一体化, 要有系统思考, 但实际上作业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很严重, 随着年级的升高, 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练习、作业的改革实践

研讨会上, 来自上海和各省市的教师、教研员和专家学者就练习、作业改革实践和认识问题交流了各自研究的成果和心得。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观察, 使与会者对练习和作业的系统开发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 区域层面的举措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在大会研讨中概括介绍了本区中小学近年来在练习、作业方面的改革探索。围绕减负增效、绿色质量, 普陀区教育局以有效教学为抓手, 分阶段落实目标, 层层推进, 针对“练习的系统开发”这一主课题, 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主要措施和经验可以概括为:

(1) 深入调研, 了解现状。2009年, 编制了《普陀区中小学作业调查问卷》。调研发现, 各学校在练习环节中依然存在“偏、难、繁、旧”的现象;教师比较看重“用来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信息”, 而忽视了“用来诊断学生个体学习水平”的信息;普遍存在着“作业布置量大”“作业设计针对性差”“作业的反馈不够有效”等问题。

(2) 标准引领, 基地示范。提出建构并优化学科的目标体系, 细化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 以此作为作业布置练习设计的“基本线”。同时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 以专题研讨、教学展示、经验介绍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各校教师共同参与制订《基于标准的作业设计与实施》, 以质量标准规范练习设计, 将课程标准细化到每个单元、每一个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强调练习设计的精细和适切, 有效地避免了练习的随意无序、过高要求以及练习量膨胀等等加重学生负担的弊端。

(3) 加强培训, 提高能力。普陀区在2009年制定了《质量保障手册》, 对作业和练习的要求作了具体的阐述, 并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区教育学院组织教研员开展作业设计的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 邀请区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培训和文本的拟定, 从作业练习的“规范层面”“内容层面”和“技术层面”上提高了教研员自身的专业指导力。

(4) 重视实验, 优化教学。实验也是练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探究问题, 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为此, 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区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推进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推广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运行平台”。全区设立了11所实验教学研究基地学校, 已形成了一些新方法和新经验。

(二) 学校层面的探索

本次研讨会在大会研讨之前, 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会场进行了专题研讨, 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十多位教师和校长介绍了各自在练习、作业改革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张蓉老师代表“上海市小学语文作业研究项目组”介绍了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品质的研究成果。她强调, 作业设计首先要确定正确的作业内容, 一定要以课程目标、年段要求为依据。如二年级要求初步了解句子的意思, 三年级要求在概括句意的基础上概括节意, 四年级能用一定的方法概括段意, 五年级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 三年级教师就不应该出概括段落的作业, 要求高了;而五年级教师则不应该出填空题让学生去概括, 要求过低。我们要首先考虑课程目标, 接着是年段要求, 再细化为单元要求, 最后落实到单课要求, 要把这样一个链搞清楚。在此基础上, 设计作业时才能整体把握知识、能力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训练目标。

浙江省仙居县城峰中学张仙女老师提出, 目标有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等, 有大目标与小目标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要根据教材、课标、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及教师自己的授课特点来进行课时目标的设计。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作业设计的特点和要求:“一活”, 作业形式应该是比较“灵活”的, 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二度”, “深度”,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不同需求设计作业;“广度”, 增强综合意识, 训练多种技能, 如英文写作可以采取读写结合、听写结合、说写结合、译写结合等拓展方法。“三实”, 作业设计要有“实际性”“实效性”和“实践性”。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杨红庆老师认为, 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了个“五严”禁令, 以往课堂作业带到课下做的现象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与教师布置作业时是否清楚地提出具体的要求, 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 要想提高作业设计及其完成的品质, 首先要做到精选习题。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精选讲课与练习内容, 以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如在教学三角形时, 学生对“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时是否能组成三角形”的争执最大, 教师应该重点分析, 布置的作业也应围绕这点。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奇思妙想, 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讲评, 挖掘价值, 寻求规律。

上海市普陀区新黄浦实验学校的肖建民老师和王红卫老师分别介绍了该校开发“情趣作业”系统研究的经验。老师们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出发, 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作业形式正在悄悄“变脸”, 具体表现为“三多”: (1) 形式多样。变单一的习题式为多种形式的作业, 注重问题情景设计, 增强了作业的吸引力, 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作业兴趣。 (2) 资源多种。作业设计以教材为主, 同时广泛吸取课外资源, 注重作业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 (3) 批改多元。批改方式多样,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低年级语文学科《寓言二则》一课的作业, 把原先的“读背文中的两则寓言”改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准备充分后讲给班级同学听”。形式变了, 但其实目标、要求没变, 只是小小的一个新花样却使同学发生了大大的变化。第二天下课时, 好多同学围在老师身边, 主动汇报他们作业完成情况, 有的同学甚至拿着他新买的寓言故事书追着读给老师听。作业少做点、做得精, 可以让孩子们更有时间吸收课外的东西, 学习效果更好。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易建平老师认为, 在我们的课堂或者练习中间,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通过探究得到的,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是一种比较有效而且效率比较高的方法, 要避免为探究而探究的一种“作业秀”。但是我们也不能停留在接受学习层面上, 而要把接受得来的知识吸收演变, 成为自己的知识。从学习能力的发展或认识论的角度说, 应该有三种学习能力的发展, 即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这样三个台阶, 由此我们这几年来研究提出了“五环节”“三台阶”式练习设计。针对有效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预习, 基础训练, 课堂学习, 巩固练习和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五个栏目: 即“知识概要、四基训练、经典题例、巩固练习和学习反思”。“四基”是对“双基”的拓展, 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 我们还希望学生得到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基本的数学学习经验。“五环节”环环相扣, 依次形成一个难度和层次递进的学习链。

其他几位老师的发言内容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其中有江苏盐城景山中学高中部束长剑的“合作型作业”、福建省漳州一中林丽娟的“英语听力练习系统开发”、上海市真如中学吴长江的“跟进式练习”、上海市奉贤中学季洪旭的“有灵魂的练习系 统”、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林彬的“跨年级综合主题作业”等。

会上还有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孔企平教授介绍了国际数学学习测评研究动态, 沈章明博士介绍了初中语文观察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三、练习、作业的研究路径

对于练习、作业研究和改革的方向, 除了各校教师介绍的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提炼的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几位教育行政领导和专家也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指出了可供参考的研究路径。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提出, 我们平日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教“是什么”以及一部分“为什么”, 从学习分类的角度来看, 大量的有效时间都用在低层次目标的训练上, 包括课外作业, 也主要是用于增强知识基础。至于怎样“学会学习”, 怎样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怎样让学生有兴趣、爱学习、肯钻研, 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这些高层次的目标往往被忽略了。现在国外提出“翻转课堂”,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高层次思维的挑战, 把情感、态度、兴趣、毅力等目标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往往看见的是“知识点”, 但是看不见“知识点”背后的意义, 没有意识到通过这个点能够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和情感。所以我们的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目标都需要修订和完善。我们的作业设计、练习设计, 需要考虑如何把内容置于情景当中, 让它能够显示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地去发现和创造。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闵景认为, 进入信息化时代, 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给了我们新的“练习”机会。比如有的学校在研究利用微信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学生利用手机可以随时上传问题, 教师及时解答。各人可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 放在免费的存储空间里面, 复习时可以随时翻阅。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调整改进教学。现在有个show me软件, 它是全球最大的免费微课程平台。老师把学生询问的题目用iPad拍下来, 然后当场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等到讲完, 一个微课程就形成了。放到网上, 班里的同学都可以看解题过程。以后有多少学生点击过这个题目也都有记录, 这对教师改进教学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 信息化平台给我们的练习设计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指出,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练习与作业方面的问题积累得更多, 矛盾更加突出,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有不少新的理念思路、新的策略方法。但是我们做了这些事情以后, 究竟对孩子的发展有没有作用, 我们设计的作业和练习系统是否真正有效, 或者说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比如国外的一些课程和教学设计, 许多要求非常细致, 教师操作也比较方便, 其后的评价手段如问卷等也十分明晰。而我们的细化研究似乎还不够, 往往把问题都留给一线教师自己去摸索、去创造了。也许有几个会创造的老师做得很好, 也许有许多老师还不会创造, 于是就留下不少空白和缺陷。因此在深化研究这些教改难点的时候, 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关注。比如这些年引进的国外材料不少, 是否请我们的专家学者多提供一点可供实用的借鉴。重要的是, 我们的教育改革不是单纯的理念设想, 而是要从教改实际出发改进我们的教学流程, 来设计我们的练习和作业系统, 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其有效性, 从而通过实践检验来体现我们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的价值意义。

摘要:第八届有效教学研讨会的主题为“有效教学视野中练习的系统开发”。与会者对练习、作业的内涵、功能、改革实践及发展路径展开了讨论, 结合教学现状和减轻学业负担问题交流了经验体会, 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康复情况下一篇:基坑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