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2024-08-07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共12篇)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1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阅读、背诵等, 不断积累作文素材, 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 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这样既积累了素材, 又练了笔, 一举数得。

关键词:读,记,积累,作文,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 是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然而,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 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 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 来源于生活。而初中生的经历少, 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 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 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内驱力。观察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在日常生活中, 我注意观察, 写观察日记, 把一些观察日记拿出来与我的学生分享, 让他们在分享到一些趣闻趣事时激发起观察的兴趣, 希望自己也能把看到的一些新奇事物记下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学生邀请我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日记时, 我总是很高兴地听, 及时表扬他们无私奉献———愿意把自己仔细观察得到的原始写作素材拿来与大家共享。如果有可能, 我希望他们带我和大家一起去共观察同分享, 然后我针对学生观察得到的记录提出一些观察及记录的修改建议。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 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事物时, 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 使学生观察能有的放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进行有条理地观察。同时注意有重点地观察, 观察要细致。观察过后要写下观察记录。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 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进行积极的思维, 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对观察产生一定的兴趣, 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之后, 我们要经常督促学生细心观察, 写观察记录, 并且在书写观察记录时最好结合自己的思考, 努力在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时, 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长此以往, 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了。

二.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大量读书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学中, 要让学生大量读书, 增加阅读面, 提高阅读水平。精心选择好的文章向学生推荐, 可以是新闻、科普、故事, 可以是小说、散文、杂文, 只要有益于学生成长都可以读。

读书时, 要求学生进行摘录和写读书笔记。摘录下书中的精华, 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书上内容的思考。只有动了笔, 做了摘录, 写下读书笔记, 才能把学生的思维融入进去, 也只有真正地思考, 读书才能消化。

摘录片段, 书写读书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三.加强背诵, 培养语感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写道:“古今中外, 善于写作的人, 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 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 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由此可见写作文需要积累的大量素材, 除了观察与阅读, 还需要背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才可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否则, 纵有思绪万千, 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日记可以记下我们看到的东西, 天长日久可以培养我们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读到的东西, 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想到的东西, 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日记本身, 就锻炼了我们写作的能力。

日记使作文素材更鲜活多彩。日记为作文积累了丰富多彩而又活生生的素材, 给作文提供了更多的可供筛选和充实的材料, 才使得学生作文视野日趋开阔、生活底蕴日趋厚实。日记使作文方法更灵活妥当。养成写日记习惯的人, 他们的写作技巧会日臻娴熟, 遣词造句会更加妥帖, 表达更加丰富。日记使作文情意更真切独到。日记是记给自己看的, 说的是真话, 记的是真事, 耳闻目睹、真真切切。这为写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奠定了基础。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2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于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经理下令: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

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正常人,真可谓善于用人短变长。柯达公司巧用盲人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公司增加了利润,而且给公众留下了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良好印象。很多高素质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专业人才,都争先恐后地到柯达公司效力。现在,柯达公司的产品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无阻。这与柯达公司善于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初中作文教学的素材积累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61-02

[作者简介]朱海志(1971—),男,广西容县人,本科,广西容县灵山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中学生充分挖掘具有鲜明生活色彩的作文素材,以此来更好地表现作文的主题。教师在指导初中生积累作文素材时还需要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一、通过观察挖掘素材

初中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里,因此搜集校园生活素材是提升初中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正是校园中的小事,才会让人们感受到“平淡之处见真情”。初中生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可以让我们看到真实世界中学校的生活,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可能是学生无法忘怀的记忆,体育课上的交流和游戏成为点缀枯燥生活的一抹亮点,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宝贵财富。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时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校园写作素材,把这些原生态的生活点滴融入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让读者感受到“真实”。

校园既存在小事又有“大事”。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搜集在校园中发生的“大事”,促使学生把这些“大事”都装入自己的素材库,以此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庄重的开学典礼可以让我们感受学校严肃的氛围;歌咏比赛、文艺表演等可以让我们体会校园比赛的激烈。这些难能可贵的素材将会成为初中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搜集校园生活的素材,在帮助学生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素材本上记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大致经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相关事件。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今天发生的具体事件写一则小作文或者日记,把零碎的生活片段或者事件片段用总结性或者生动的语言概括出来,培养学生随读随写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针对素材梳理完成随笔文章,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搜集作文素材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家中有粮,心不慌”。

二、利用阅读搜集素材

阅读也是初中生搜集写作素材的方法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初中生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还能够拓宽视野,了解时政新闻和先贤名家的优秀品格。传统初中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阅读量,不要求学生阅读书籍或者浏览报纸,只是单纯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和写作框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方法写作,这样写出的作品会令人眼前一亮。教师在阅卷过程中面对千篇一律的文章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个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书籍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一些语言优美或者生动的句子,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阅读名著以及外国文学。中国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在,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可以了解更多的常识,体会先贤名家当时的生活环境和著作所表达的思想感受。通过阅读外国文学可以了解外国人的文化习俗,丰富自己的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可以积累语言素材、优化表达,激发写作兴趣、写作灵感。

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提高阅读效果。

1.微博、说说大评比。把说话训练与QQ空间的说说、新浪微博等流行元素结合起来。师生相互加为好友,彼此关注。可以发说说,可以加评论,可以转载,可以推荐……评价时可以从关注度、热门转发、跟帖的数量、语句的精彩等方面评比,提高学生的兴趣。

2.指导读报、剪报、贴报。在指导开始读报时,教师向学生介绍适合学生阅读的报纸,如《初中学生周报》《作文园地》,然后向学生介绍报纸的标题、报纸的内容,报纸上材料的安排等,使学生渐渐学会读报。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读报技能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布置学生剪报、贴报,并根据剪报组织小型的报告会。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把阅读融入写作教学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度,并且在布置作业时多采用阅读书籍写读后感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生活,提升写作水平。

三、通过活动衍生素材

初中生面临着升入高中的重大压力,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学习模式的单一、枯燥而降低自己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很多初中生都会因为学习压力以及三点一线枯燥的学习生活在积累素材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开展活动,在缓解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效率,巧用活动激发初中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用一双慧眼体会身边的事情。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和绿化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中带来植物装点教室;教师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植树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活动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在开展植树活动时要求学生把今天的活动以“春”为主题写成一篇文章,把活动以及春天的景色描绘出来,把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找到情感的释放点,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对素材的重视度,并且创设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挖掘校园生活素材,同时通过阅读体会素材的魅力。初中写作素材积累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语文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努力提高初中写作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俊.论初中生作文能力提升的途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

[2]彭乃希.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

[3]庞义.砸破死框框写出活泼文──初中生作文模仿的弊病及对策[J].青海教育,1994(10).

对农村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的研究 篇4

通过作文素材的积累研究, 能够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写作文时手头有足够的材料可用, 能够有效筛选有用的写作素材。真正改变学生在写作文时苦于“无米下锅”的局面。彻底扭转学生怕写作文的恐惧思想,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写作文, 喜欢写作文。鉴于学生生活在农村, 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观察农村自然风光入手积累素材

青葱的庄稼, 清幽的树林, 美丽的野花、野草, 美味的野果, 展翅翱翔的飞鸟, 纵横交错的河流, 落日的晚霞, 蓝天白云下的村庄,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美景……这些就是孩子的乐园, 是孩子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最好的舞台, 也是学生观察、写作的鲜活对象。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 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 只要认真观察, 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为抒写真善美奠定了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很有可能对这一切熟视无睹。所以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自然风光, 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农谚

“庄稼一枝花, 全靠粪当家”“人勤地不懒”, 这是说农民只要勤劳肯上粪庄稼就能种好。“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 这是农村根据时令种植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 讲的是天旱, 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 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 可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 达到了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三从体验农村生活入手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 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 这些趣事都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锄草间苗、松土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 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 这些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机会。因此, 要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 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种玉米, 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 什么时间喷洒除草剂、施肥、收获, 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许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掰玉米的劳动,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 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 这样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充沛的文章来。

四从观察农村变化入手积累素材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的现代化, 农村的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 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 从中指导学生作文, 扩展学生写作题材, 让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五坚持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 认真地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 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作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 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 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 决不放过, 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学生生活在农村, 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 都十分地感兴趣, 如许多同学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 可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 把他们养花种树, 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 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此外, 观察中要善于发现疑点。

观察要注意方法, 观察的方法很多。如鸟瞰法、顺序法、特写观察法、跟踪法、比较观察法……指导学生密切注意周围的生活。要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 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选择恰当的观察时机。这叫做有钢使在刀刃上。总之, 作文离不开素材, 而观察是获得素材的重要手段。

六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 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 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范本。所以, 认真阅读教材, 充分运用课文, 随着课文学作文, 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如写人, 可从《台阶》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 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如写事, 《走一步, 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 事中寓理, 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 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 一波三折造波澜。如写景, 《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可见, 我们的习作范例, 在课文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初中作文经典素材积累 篇5

一道两千年没有解开的难题

数学家高斯18岁时,晚上照例做导师每天多给他布置的几道难题。最后有一道题写在小纸条上。几个小时过去了,他还是找不到解答方法。但越是困难,他越想攻克。他一直演算到天亮,终于解开了这道题。第二天,导师接过他的作业一看,惊呆了,激动地说:“你知道吗?这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牛顿没有解出,我也正在研究它,昨天不小心把它夹在给你的作业里,你竟然……”很多年后,高斯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6

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更多作文素材

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的基础教学可以分作两大板块,除了写作教学之外,还有阅读教学环节,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提高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阅读能力,同时要要求其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以丰富其头脑,扩宽其思维。所以说,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通过阅读丰富其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师可以在本次教学完毕之后,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冰心的短篇小说,如《繁星》《春水》,以及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等,将这些课外书籍发放给学生,要求其带回家里自主阅读,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之后根据文章内容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学生要完成读后感的写作,必要要先了解文章内容以及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这样就能够鞭策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上述课外文章,在此过程中能够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断得以丰富,同时还能了解更多的语文写作手法, 学习更多的语文表达方式等等。又比如让学生阅读鲁迅的著作《阿Q正传》《孔乙己》《呐喊》《彷徨》等小说,让学生学习“白描、画眼睛”写作手法,增加学生的见识,丰富其写作手法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阅读书籍务必符合初中生教学要求,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通过网络教学,发挥学生写作想象力

在实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应当鼓励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把想象融进写作,这样有助于增加作文的新颖程度,这种方式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模式。同时,教师要积极选择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将想象运动到作文中,以提高其写作水平。

比如,在讲解《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春天的景色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然后组织学生对该文进行鉴赏,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展开遇到,对文章重点词语、句子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进行赏析。完成赏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季节场景进行想象,然后模仿春的写作手法,以“秋”“冬”等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这对于积累作文题材有重要帮助。

三、洞悉日常生活,提取写作素材

可以说,大部分的写作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家庭是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的另一个生长环境,通过对自身生活环境变化的细心观察,为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通过洞悉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能够让学生领悟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更多写作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洞悉一切生活变化,培养其善于观察、和留心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山川河流、花鸟虫鱼所带来的乐趣与知识,这样不但能够扩宽其写作题材,而且还能提升其写作的深度。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部分《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见人与事以作文的方式写下来,同时重视对事物特点及其发展的过程等详细描写出来,进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悟生活。

四、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虽然良好的作文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但是缺乏一个良好的作文写作习惯,很难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久而久之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在上文中提到,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这个过程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繁星》《春水》等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课余时翻出来复习,培养学生巩固学习的习惯。在这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按照教师的方式去做,所以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笔记本,做好监督引导工作。最后,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加强日记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写作习惯,写作内容越多其素材积累的能力就越强,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有所提升。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7

作文教学中, 素材的积累当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之所以会畏惧写作文, 主要是没有作文素材, 脑子里没有资料, 也就无从下笔, 于是学生开始厌学, 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积极引导学生的写作意识, 并努力致力于素材的积累工作, 这样才有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必经途径。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通过对不同书籍的阅读, 可以拓宽知识面、开拓眼界。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不断积累素材。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对学生的阅读内容严格把关, 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掌控, 督促学生整理读后感, 使学生养成摘抄优秀句子的良好习惯。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一、从语文教材中积累素材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直接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就是课文书本和语文参考辅导书籍等。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 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阅读材料, 既有精读课文又有选读文章。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课文的阅读性, 加强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为了充分挖掘文本知识, 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走进课堂,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学生要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识记课文内容、背诵优美的词语句子, 积累写作素材。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经途径,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 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也对作文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要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优美词句来获得写作素材。由此可见, 阅读教育与写作教育联系紧密, 两者相互促进。学生从课本上积累的知识必然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把阅读延伸课外, 以弥补书本阅读材料的缺乏, 学生只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才能为写好作文打基础。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 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从各科教材中积累素材

现在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科教学素材, 不同知识面的积累开拓了学生视野。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 作文教学往往会渗透许多其他学科知识, 它们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素材。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数学知识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和总结在各个学科中所获得的知识, 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各个学科为我们提供的写作素材。

四、通过新媒介等途径积累素材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新媒介不断普及和推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各种素材, 比如, 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 获取天文地理、新闻实事、信息知识等, 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各种媒介途径来积累写作素材。

五、从游戏中积累素材

游戏一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娱乐了身心, 又积累了一定量的写作素材。教师要重视这一点, 挖潜游戏在写作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努力为学生创造参加各种游戏的机会, 并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交流、展示游戏的内容、结果以及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通过口头记叙或者文字表达等不同形式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为提高写作能力作准备。

六、从自然环境中积累素材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 可以从大自然中接触到很多知识。大地山川、河流树木、花鸟虫鱼等不同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如颜色、气味、大小等各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 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写作素材, 教会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七、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人作为社会的个体, 时时刻刻都在完成某种社会实践, 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在生活中经历着形形色色的故事, 比如, 帮妈妈洗衣服、帮爸爸倒开水、帮奶奶做饭、自己买菜、自己养小动物等。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

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积累写作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素材。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善于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以提升其写作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途径

参考文献

[1]温耀林.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7 (7) .

[2]温旭光.关于作文教学的浅层次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9) .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8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语言贫乏, 无话可写, 没处下笔, 好不容易拼了全身的劲“榨”了一篇作文, 全文却空洞无物, 有如“流水账”。因此, 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不但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技巧地完成一篇作文,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作文重在积累, 要学会丰富作文素材。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学会积累和灵活应用写作素材呢?

一、注重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 点滴积累成素材“江河”

学习和生活中很多细节可以作为作文的重要素材, 如课文中很多精美的语段、重要的古诗词、典型人物特征、重要又有趣的小知识等等, 这些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陶冶学生的情操, 又可以作为作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材, 如可以引用为议论文的重要论据, 可以作为记叙文中人物形象或事物特点的重要联想等等。当然, 除了教材中的这些素材,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作文即生活”, 生活里鸟语花香、亲朋往来、人间真情等现象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因此, 生活素材也是作品增光添色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作文中运用了生活素材, 才会充分显示作文的生活气息, 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真实。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让作文溢满内心的灵性, 闪耀思想的火花。值得强调的是, 对学习和生活中细节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学生天长日久的积累, 只有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 点滴积累才会成为作文素材的“滔滔江河”。

二、注重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书卷积累让笔下如有神

书籍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读书不管是对人的成长, 还是对作文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 古今中外, 无数成功的名家大师都谈过“开卷有益”。通过长期的读书, 洗涤我们内心的灵魂, 让我们的思想充满内涵, 同时增强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作文来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书读得越多, 越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表达方式, 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 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 往往都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语文教师, 自己首先要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自身的读书气质带动和鼓舞学生的读书热情。除了教材中的文章外, 我们还要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搜集、书店购买、邮局订阅、自助交换等途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如流传甚广的名家经典、富含思想的人文杂志、体现成长的励志文学等等。我们要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读书计划、有目标地完成读书任务, 并为学生读书提供尽可能的协助。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我们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如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成果展览、书市交流、读书演讲等等, 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多地积累书中优美的语言、有感染力的故事、典型的人物形象, 从而在作文过程中更加随心所欲地运用, 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三、注重对视听素材的多练多思考, 让“死积累”变为“活性素材”

学生通过多种积累手段, 将作文素材积累到大脑中后, 这时的素材还处于“死积累”的状态, 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看到的、听到的素材进行充分的思考, 达到通过积累来阅读生活、阅读社会的效果, 从而增加素材积累的思维印象, 做到作文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因此,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多练笔, 坚持写日记, 让日记陪伴学生人生成长的同时也成为提升作文水平的一种高效手段。对于学生的日记训练, 我们要分两种情况处理, 一本是学生的自由日记, 要本着尊重学生隐私、信任学生的原则, 鼓励为主, 不收上来批阅。另一本是素材日记。素材日记要考虑学生的课业负担, 遵循一周一素材原则, 创作素材可以由教师提供热点话题或班级搜集整理的方式依次进行。对于素材日记, 我们要当做作文要求进行常规批阅、评讲处理。文中的好词好句要及时圈点鼓励, 打分遵循就高原则, 评语要真诚中肯。只有这样, 学生才有认真作文的动力和积极性。

总之, 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必须日积月累, 深入生活,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教师要用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耐心、细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 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建立作文素材库,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作文创作中灵活运用素材, 凸显自己的特色, 写出一篇有新意、有思想、有深度、有生活的高水平作文。

摘要: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必须日积月累, 深入生活,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我们要用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耐心、细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 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建立作文素材库,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作文创作中灵活运用素材, 凸显自己的特色, 写出一篇有新意、有思想、有深度、有生活的高水平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9

(一) 观察感知自然

首先, 从身边的一景一物开始, 确定观察对象, 可以是校园中的一花一草, 一树一木, 可以是路边的一水一石, 一狗一猫, 充分利用我们的五官来看、听、嗅、触来感知它的色彩, 声音, 气味, 冷暖等等。有学生说, 这太简单容易了, 不屑去做。殊不知, 正是由于不屑于去“简单容易”的观察大自然, 才造成了作文时“无话可说, 无文好写”的窘迫。

既然学生认为“简单容易”, 那老师就对他提高要求——不但要细致, 还要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春天时, 我让学生对学校“洗心池”边一棵柳树进行观察, 可从近处,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它的高度, 柳枝是密是疏, 柳条是长是短, 树叶的色彩是浓是淡, 形状是圆是长, 甚至观察叶片的经脉是否清晰可见, 拿到鼻下闻闻是否有味, 再用手来回抚摸它感受是否光滑, 或者轻轻蹭蹭自己的脸颊有什么感觉;再往下观察树干的粗细, 树皮是什么颜色, 是否粗糙光滑, 想象下土下的树根是什么样子。然后再走远几步观察, 接着再更远处观察, 看看有什么不同, 不同在哪里, 还可以把几次观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两三个学生一起观察, 然后马上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这样, 学生不但再没有“不屑”, 反而激发了观察的兴趣。如此, 通过细致的观察, 一大把“米”就到手了。

其次, 还要教会学生观察感知大自然的变化。如同样是观察学校“洗心池”边的那棵柳树, 不同的季节就有不一样的观察结果。除了四季的变化外, 还有东西南北的地域变化等。如观察天上的云, 阴天的云就灰黑而位低, 晴天的云就白亮而位高, 色彩和位置不同, 并且随着风力的大小, 移动的速度不一样。如此, 一大把“米”不是又到手了么?

(二) 观察感悟生活

当学生放学回家迎来父母疲累的身影时, “慧眼”会仔细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 一个细微的表情, 晚餐是随便将就还是力求丰盛, 用餐时是食不下咽还是有滋有味。通过慧眼观察, 揣测父母工作是否顺心, 身体是否舒适, 是身累还是心累, 抑或身心俱累?思考晚餐后是听一堂父母喋喋不休的政治课还是跟父母进行心灵沟通?是否去探究父母的想法, 从而走进父母的世界, 感悟平凡的生活?

除了观察家庭生活, 我还教会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 那么这双慧眼, 看到的是老师上课时激情洋溢的生命活力还是恹恹欲睡的照本宣科?是某个同学一点通的灵性还是几个同学的窃窃私语?嗯, 这个可以叫学生写写“课后感”么?课间十分钟是如此宝贵, 此时这双“慧眼”又看见:张三同学飞奔着去厕所时与刚下课的数学赵老师撞了个满怀, 差点把老师撞到, 而张三满脸憋得通红的说“急, 急, 急”;而教室里却传来李四和王五为了掉地上的一个笔盒而争吵的声音。嗯, 这个不是又可以叫学生写写“浪花集”了么?当我把这双慧眼所发现的美丽瞬间描绘给学生们时, 他们惊呆了, 纷纷表示自己也要拥有一双慧眼, 去发现平淡平凡生活中的“火花”“精彩”。

如果每个老师都借一双“慧眼”给学生去观察体验、感悟思考平静平凡的生活, 进而挖掘生活, 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 并鼓励学生把每天的新发现写到自己的“生活札记” (如浪花集, 涟漪集, 火花集, 课后感, 助人感等等) 中, 那么作文怎会“无话可说, 无文好写”?

二、阅读积累——找到“糯米”

相对大自然的无穷无尽, 生活海洋的浩瀚无垠, 十几岁学生的观察感知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毕竟是冰山一角, 少而又少。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一定还要引导学生博采众长像海绵吸水样从阅读中找“米”。

(一) 激发阅读兴趣

“我扑在书上, 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的这句话, 非常形象的写出了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么把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 让学生自己有阅读的意愿?首先, 让学生体验书中的乐趣、美感。有了美好的感受和乐趣, 自然就会对书感兴趣了。如在教鲁迅的《社戏》时, 就引导学生体验回航途中偷豆煮豆的场景。在品味优美字词句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感官, 体验真实而浪漫的欢乐场景, 再联想自己孩童时印象深刻的趣事, 进行交流。另外有一次, 我发现一个学生在阅读一本杂志, 我当场表扬这个学生是一个读书爱好者, 并挑了一个小故事让她上课时朗读, 还让她谈了读后感, 并让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她的阅读兴趣, 还激发了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同学读的书是这样的优美有乐趣, 我也要读这样的书。”

(二) 扩大阅读容量

学生的兴趣来了, 就要引导他们选择性的阅读, 扩大他们的阅读量。书海无边, 既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 又有知识丰富的自然科技书籍, 还有各种社会、军事等以及数不清的杂志类。

首选的该是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既可以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 积累各类知识, 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虚拟生活阅历, 培养阅读兴趣;更可以从名著的典型形象中, 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展开自己对人生、社会等的思索, 活跃人的思维,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而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滋养 (名著中多正面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并且许多名著故事在今后的写作中或许还可以用上, 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

综上所述, 我觉得学生要写出一篇“有话可说, 有文好写”的优秀作文, 老师首要的事情就是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教会他们从生活中大把大把的“找米”, 学生做一个“为有米之炊”的巧妇。如此, 何愁学生还会“谈作文而色变”?

参考文献

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10

一、用丰厚的阅读积累来砥砺思想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交流, 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一般来说, 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日益成熟。但中学生阅历太少, 最好的办法是阅读积累。读过余秋雨、周国平、毕淑敏等作家文章的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读书能加快人的成熟。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作文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因此, 阅读积累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对语文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学习, 积累为本。阅读积累, 功夫在平时。笔者梳理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积累课文, 含英咀华

课本中的名家精品用生动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文学世界, 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名家的精华, 学有所得, 每学完一篇课文, 笔者便提倡学生做这样的积累: (1) 开心辞典。主要积累生字, 解释词语并造句。 (2) 群英荟萃。让学生积累阅读中的精华语段,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积累一些文章的结构方式, 也可以写出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感受领悟。 (3) 独具慧眼。提炼从本课中获得的阅读技巧或写作技巧。 (4) 快乐练笔。让学生写写学完本文后的感悟收获, 或者就某一段或全篇做仿写练习。期末看着桌上这一本本厚厚的阅读笔记, 你会切实地感受到丰富的课内积累让学生的头脑日益充盈起来, 我相信这样做是带领孩子们在语文学习的正道上跋涉。

2. 积累名著, 博采众长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段) 。”每教一届初一新生, 笔者总会在开学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大工程———“班级图书漂流”。根据班级人数, 推荐相应数量的书籍。人手一本, 交互享用。书名在墙上张贴, 每个人管理自己的书, 借阅情况自主登记。有了书后, 动员孩子们每天“抢”时间读, 课堂任务提前完成的同学, 可以读自己喜欢的小说、散文等。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 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 在规定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 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读书报告可以是概括性的, 也可以是专题性的。如《水浒传》的英雄性格探究, 《海底两万里》的想象艺术等。

3. 读背诗文, 涵养性情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华古诗文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 对塑造学生的心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诵读篇目, 笔者按照教学进度, 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背下来。另外, 还选定孙立权老师主编的《中学生古典诗词300篇》作为实验读本, 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每个月在班级墙上张贴“古诗词背诵进度表”, 显示每个同学的背诵进度。每个学期都举办一次古诗词分组背诵擂台赛, 以此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一年下来, 笔者所教班级背得最快的同学背完了150篇, 背得最少的同学也背了50篇。古诗文背诵不仅涵养了学生的性情, 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也为学生写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总之,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如果缺少阅读这一味营养, 势必造成学生作文的“面黄肌瘦”。

二、用生活化的素材积累来记录成长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启示我们:生活是文章的源泉, 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 没有生活积淀, 没有积累, 也就难以表达。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让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超级链接”, 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

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 但他们没有观察生活、积累提炼生活素材进行写作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能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每接一个新班级, 笔者都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随笔本。要求每周写好三篇生活随笔, 每篇300~400字。内容自由抒写, 体裁不拘一格。用老师们的话说, 就是给写作增“氧”, 这“氧”就是自由的写作空间。让随笔真正成为学生们“青春勃发、五花八门、拥挤喧闹的一块话语天地”。

每个假期, 提倡学生“为自己的花季出一本书”, 将自己一个学期的精品随笔选出来, 自己取个别致的书名, 请自己尊重的人写序, 自己写跋, 按照版块设计写作内容, 如“生活五味瓶”“奇思妙想”“校园七色光”“走进大自然”“跟踪追击”等。同学们自主选择不同的版块, 编好目录和页码, 排版并打印出来, 开学初在全年级展出。当一本本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随笔集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时候, 充盈每个作者心间的除了幸福的成就感, 还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对随笔发自内心的感激与爱。三年六学期, 六本随笔本, 就是学生三年作文训练的历程, 是学生作文的成长轨迹, 是学生初中生活的缩影。

在我们班, 最受大家欢迎的是写小组轮流日记。先按班级人数分成6~8个小组, 小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 每日按学号写日记, 一周为一个轮流周期, 要求真实地记录生活。下一位同学在写之前, 先点评前一位同学写的日记, 或谈感受或提建议。日记的内容可以是同一主题的甚至是同一题目的, 也可以是辩论式的, 接龙连载式的, 每月评出“优秀日记小组”和“优秀日记小能手”。在这种切磋砥砺、互相启发的氛围中, 日记的“形式病”症状大大地消退, 取而代之的是表达与交流的快乐。

当然, 即使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也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只要教师指导得法, 学生就能把所读所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体验变成自己的生活经验, 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 言之有物。

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11

关键词:语文写作 素材积累 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1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2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1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2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3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强化学生写作功底的培养,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等方面的引导,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素材润色自己的文章,从而使文章最终成为能激发他人阅读兴趣的佳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应用到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引导上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经过设身处地的探究便能总结出可行性更高的策略,从而使其成功地作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去,以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送“鱼”送“渔”亦送“网”——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对策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3.

对初中写作素材积累途径的探讨 篇12

一、积累熟悉的素材

(一)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众所周知, 一切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 脱离生活的作品都是站不住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 把这些事情经过分门别类地整理、归纳, 就是可用的素材。初中学生大多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 当然也离不开社会。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也有着酸甜苦辣;家庭生活看似平淡, 却有着人间真情;社会生活包罗万象, 可让我们辨别是非。如一学生作文《老师, 请您放平心中那杆秤》记叙了一个后进生受到教师不公平对待的遭遇, 借此抒发自己渴望平等的心声。如:作文《妈妈, 您听我说》中描述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在作者眼里, 妈妈是“爱神”的化身, 是“我最终的伴侣”, 写出了母亲的可敬可亲;作文《造假的代价》讲述了在利益的驱动下, 人们往往被蒙住了眼睛, 利欲熏心地盯着金钱去行事, 而将做人的责任与义务忘在了脑后。诸如此类的素材比比皆是,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 及时摘录, 适当运用都能充实文章。

(二) 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古今中外不同文体的名家名篇。有写景抒情、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有平实、生动的说明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还有精美的诗歌、古文等。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可知中国园林之典型, 学习说明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读鲁迅的《故乡》可感知闰土、杨二嫂的十年变化, 体现当时中国农村的衰败与萧条;《论语》可感叹古人的求学态度, 深知“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内涵。其中这类课文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使用的实例也是我们积累的对象。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看, 象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黄蓓佳的《心声》刻画李京京的内心世界时, 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海洋的知识;《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既有议论, 又有记叙的议论文, 阐述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思想。

(三) 从习作中积累素材

在学生中也有一大批的美文佳作, 可以从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为我所用。同一年龄的人有相同的境遇, 有相同的看法、见解。如:一篇写2008北京奥运的文章《坚持创造奇迹》中, 有一则材料:“女子48公斤级举重选手陈燮霞为我国摘得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同时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记录。陈燮霞能夺冠, 她说最想感谢的是教练马文辉。赛前, 陈燮霞在训练中受伤。那时每天都提不起精神, 教练没有放弃她, 一直都陪在她身边鼓励她, 使她最终走出心理阴影, 创造奇迹。”运动员受伤时常见的事, 但身体受伤心理不能受伤, 努力拼搏, 奇迹才会产生。奇迹的背后, 总是有许多的鼓励相伴, 这正是陈燮霞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当然, 没有自己的拼劲, 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 也难获得成功。这则材料就可以积累下来, 用到写拼搏精神题材的作文上。再如《面对阴霾后的阳光》这篇习作, 叙述了小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文中写了母亲因病去世, “我”弥漫在阴霾中, 而后父亲在五年后为“我”找了个后母。她精心地呵护, 使“我”从原先抵制到后来的接受, 最终走出阴霾, 重见阳光。从文章中, 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二、捕捉动情的素材

作文不但需要自己熟悉的东西, 还要震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古语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想感动别人, 自己必须先受感动。所以, 我们要想写一件动情的事, 写一篇动情的文章, 必须选写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内心的事。例如, 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寒冷的冬季, 爸爸带着疲惫的身躯, 冒雨送我回家;老师为了我们改卷到深夜;班级里一位成绩很差的同学, 在劳动中表现得异常勤快, 在肮脏的排水沟中捡垃圾;公交车上老大爷给孕妇让座等。再如课本中的一些例子: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为“我”送行时, 爬上月台卖橘子的细节描写, 让“我”对父亲的看法产生了质的变化;毕淑敏的《一厘米》, 通过一些生活的琐事, 描述了伟大的母亲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秦文君的《选举风波》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 围绕着林武翔被砸事件的前后, 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 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等。这些实例, 虽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都是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受到震动, 使自己的思想得以提升。

所以, 动情的素材不一定要是什么大事情, 平凡的事也能震撼自己内心。动情的素材可以是自己的所见所闻, 只要认真观察, 细细思考, 用到合适的情境中, 才能感动读者。因此, 写作时, 我们可以从熟悉的材料中选取那些曾经触动过我们内心深处的事, 用我们的真情去打动读者, 努力做到以情动人, 体现出文章的真情实感。

三、关注时事热点

白居易有诗云:“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时代气息, 文章体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当今时代, 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北京奥运会中, 奥运健儿为国拼搏的体育精神;汶川地震中, 舍身救人的奉献精神等都是我们写作者可以积累的素材。如一篇名叫《感动》的作文中, 提到的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在郭明义的心中, 始终燃烧着为党分忧、为企奉献、为民解愁的热望, 始终在为了和谐社会建设而不懈奋斗, 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雷锋;《为母亲而战》这篇作文, 讲述了我国女子75公斤级举重选手曹磊, 在赛前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 为母亲而战, 化悲伤为力量, 勇夺金牌的事迹;《大音稀声, 大爱无痕》这篇作文, 记述了汶川地震中, 谭千秋老师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师表, 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 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关注时事热点, 可以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 对时事进行反思, 丰富写作的材料, 让我们的文章更具时代的鲜明性。

只要我们能积累熟悉的素材, 捕捉动情的素材, 时常关注时事热点等积累素材, 肯下工夫, 细心观察, 用心积累, 就不怕写不出好文章。那么, 学生在写作文时还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摘要:针对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状况, 我认为初中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素材的积累有很多途径, 如积累自己熟悉的素材, 捕捉动情的素材, 关注时事热点等等。只要能勤于积累, 适当运用, 就能为写好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偏瘫康复下一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