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共10篇)
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 篇1
一般每日咯血量<100ml为少量咯血, 100~300ml为中量咯血, 一次咯血7300ml或24h咯血量>500ml者为大咯血[1]。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之一, 而大咯血则是肺结核严重的并发症。咯血发病急, 易反复, 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和急性呼吸衰竭等, 如抢救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现将其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咯血患者48例, 小量咯血40例, 大量咯血8例, 其中肺结核并咯血46例, 肿瘤并咯血2例。
2 护理对策
2.1 一般护理
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患者应限制活动, 咯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大咯血停止后未再出血者仍需卧床1周, 反复咯血则需卧床10~15d, 卧床休息期间注意防止便秘。保持室内安静, 经常通风, 阳光充足。稳定患者情绪,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尽快恢复体力;密切注意患者病情, 严密观察其窒息先兆, 防止患者发生窒息。对活动期患者做好消毒隔离护理。
2.2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少食多餐, 避免进食过急引起呛咳。忌用浓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鼓励患者多食水果和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2.3 用药护理
止血药物可根据病情选用, 如脑垂体后叶素、白眉蛇毒血凝酶、氨甲环酸、止血敏等药物。对心肺功能不全者给予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吸痰或服用祛痰药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 坚持早期、联合、正规、足量、全程的原则。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应定期检查肝功、肾功通知医师。
2.4 大咯血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离抢救室较近的病房, 应备齐抢救器材及急救药品等, 大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指导患者轻呼吸、轻咳嗽, 且不可屏气以减少出血量, 防止窒息。发现患者胸闷、气短、紫绀、烦躁、面色苍白、冷汗时, 说明患者发生窒息, 立即给予抢救,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立即给予止血药物并补充血容量, 取患侧卧位, 头偏向一侧, 开放呼吸道, 鼓励患者咯出积血, 不要咽下。咯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证, 并做好护理记录。大咯血时暂禁食, 咯血稍好转后可给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 给温热红砂糖水有止血和安抚患者情绪的作用。饮食不可过热, 以免诱发或加重咯血, 做好口腔护理, 增加患者食欲。
2.5 心理护理
咯血患者常有紧张、烦躁、恐惧感。根据患者心理状态、文化素质、年龄、职业、病情是否反复,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妥善调整患者心理, 稳定患者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肺结核的病因、传播途径、并发症及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隔离的意义、方法, 营养及休息对疾病康复的作用, 做好健康指导,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隔离和治疗。
肺结核咯血的诱因很多, 如剧烈运动、咳嗽、情绪激动等。综上所述, 肺结核咯血或大咯血并非严重病情, 加强基础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 立即抢救治疗, 做到细心观察、耐心解释、精心护理,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使肺结核患者最终治愈。
参考文献
[1]谭琼.肺结核咯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山东医药, 2004, 5 (8) :91-92.
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对策 篇2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护理;对策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蛛网膜下腔、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及部分脑实质病变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在我国仍为常见病。由于病变所在部位及病理变化,致使结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结脑的发病率与整个结核病的发病情况有关。感染源主要是来自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往往在初染结核后6个月到1年内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食欲差、逐渐消瘦,睡熟后出汗多,长期不规则的低热,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情逐渐加重至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甚至死亡[1]。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其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结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结脑患者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4个月~69岁,平均36.9岁。其中出现意识障碍者12例(占0.19%),合并脑疝者2例(占0.03%),肢体障碍、语言障碍者5例(占0.08%)。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及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而确诊。
1.2治疗方法
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选用杀菌作用强且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内有较高浓度的药物。住院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或链霉素(SM)等4-5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其中INH、RFP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同时给予脱水、激素、对症、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
2 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64例患者中62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自动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休息与活动 早期症状明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下床活动、适当增加至外走廊活动及适量户外活动。
3.1.2 休息环境的调整 尽可能的改善病人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病房内保持通风、清洁、安静,光线暗淡,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3.1.3 注意避免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 在护理病人过程中,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导尿管、吸痰管、吸氧管要使用一次性的,按时进行消毒及更换,以免发生医源性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患者不可随地吐痰、咳嗽,教育患者打喷嚏时要用手捂住口鼻,以防飞沫喷出;吐出的痰液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倒掉或吐在卫生纸上集中焚烧;医务人员抽脑脊液时注意防护,防止抽出后溅撒。
3.1.4 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卧床时间一般需半年。卧床时应注意翻身防压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清洁平整[2]。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
3.1.5 保证安全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肢体障碍,甚至昏迷,注意加床档及约束带保护。昏迷患者眼不能闭合者,可涂眼膏并用纱布覆盖,保护好眼角膜。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在惊厥发作时齿间应置牙垫,防舌咬伤,并防惊厥时坠床跌伤。
3.1.6 饮食护理 清醒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钙饮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肠外营养 ,鼻饲时宜少量多餐,耐心喂养[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剂以防腹压增高造成颅内压的泼动而出现脑疝。
3.2 症状护理
3.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应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生程度不一的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有抽搐,角弓反张和反射消失或大小便失禁[4]。如原来意识清醒,后逐渐转入嗜睡状态或原来嗜睡状态由易唤醒变为不易唤醒,烦躁后突然转入安静昏睡;这些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或出现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不规则、脉搏变慢及血压升高等,则提示颅内压升高和脑疝形成,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
3.2.2 缺氧的护理 对呼吸困难紫绀患者,应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注意保持鼻腔清洁,湿润,预防口鼻溃疡。
3.2.3 头痛的护理 观察头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及频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头痛发生的原因,让患者心情放松,减轻因头痛引起的负面情绪[1]。頭痛严重的患者,遵医嘱定时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如20%甘露醇,注意快速输注并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2.4 恶心呕吐的护理 对恶心呕吐者,可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严重者可暂禁食,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类药物应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呕吐时应协助患者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并及时清理呕吐物。
3.2.5 肢体功能及语言锻炼 结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易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在患者脑压稳定恢复期需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勤按摩肢体,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对失语和智力低下者,应进行语言训练和适当健康教育。
3.3 心理护理
3.3.1 多与其交谈,生活上给与帮助 结脑病情重、病程长,疾病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护士应积极与患者交谈并劝慰患者,护理治疗操作时动作轻柔,及时解除患者不适,给与其生活上的帮助,使其有安全感,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3.2 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增加战胜疾病信心 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病后怕影响工作和生活,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解释和心理上的支持,向患者详细介绍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疗过程和预后,在使用药物前向其介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使其对该病有充分的认识,克服焦虑、恐惧心理,密切配合治疗护理。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其能关心爱护患者,给与患者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
3.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增加机体抗病能力;避免情绪波动和呼吸道感染;避免继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接触,以防重复感染,指导其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坚持全程、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物。 做好病情及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应对肢体障碍的肢体进行理疗、被动活动等功能锻炼,防止肌肉挛缩。对失语和智力低下者,应进行语言训练和适当教育。如有不适可通过24小时随访电话报告医生,并做到定期门诊复查。
4 小结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是否及时、有无并发症有关,该病病情复杂、进展快、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是促进病情好转的关键,合理的饮食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是促进疾病康复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实用结核病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8-100.
[2] 蔡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6):97.
[3] 杨莘.实用神经内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76-85 .
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结核病住院患者, 男129例, 女51例, 年龄16~73岁, 平均45岁, 其中35岁以下58例, 35~50岁38例, 51~60岁25例, 60岁以上59例。
1.2 方法
通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180例结核病患者分别采取会谈法、行为观察法及个案分析法, 从而得出其心理表现特点, 分析原因, 给予相应护理。
2 结果
18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多, 患者心理障碍程度也越为严重。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加强护理, 可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缩短住院日程。
3 常见心理及原因
3.1 自卑、恐惧的心理
因肺结核具有传染性, 当被确诊为患病后, 周围同事和同伴往往有一种躲避的态度, 恐惧、歧视患者, 致使患者产生自卑情绪, 严重影响事业发展、家庭生活, 又因反复住院隔离, 从主观和客观上都造成了与外界沟通的困难, 这些是造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的重要原因。长时间的抗结核治疗, 服药量多, 时间长, 大多数抗痨药物都有不良反应, 这些会使患者产生悲观恐惧心理。
3.2 不堪重负轻生心理
在调查中作者发现由于肺结核病程长、住院治疗时间长, 因病情反复而致住院次数增加, 加上目前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致使患者自己承担医疗费用增加, 因此经济问题成为肺结核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不少患者厌倦生活, 对生活失去信心, 严重者产生轻生的想法。
3.3 求助心理
肺结核住院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 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 导致求助心理上升, 尤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希望得到家属、朋友、医务人员的爱护、同情、怜悯, 而他们的种种需要及不被理解而不能得到满足, 这些因素挫伤患者自尊而使患者倍感失落。
4 护理方法
4.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初患结核病的患者, 因其对该病不甚了解, 担心自己能否治愈, 是否已传染给了家人, 心理上存在害怕乃至恐惧。对该类患者, 我们加强了与他 (她) 们的心理沟通, 给予安慰和鼓励, 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担心的传染问题, 都给予医学解释, 让其家人查体, 告诉他们科学防止传染的各种方法。对于初治失败而复治的患者, 多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 我们就用良好的态度和语言先进行安抚, 帮助其总结初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进行鼓励,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肺结核是慢性病, 病程长, 需长期住院治疗, 其情绪上的变化更是多种多样, 我们通过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性格特点, 与家属共同作患者的思想工作。对于家庭经济较困难的患者, 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让他们知道, 我们治病, 不是以钱取人, 而是一视同仁, 根据病情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2 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治疗一个阶段后, 感觉病情已经好转, 往往认为自己可以像健康人一样了,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 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 以增强体质, 促进康复。当然大咯血的患者, 在停止咯血后, 不能做过多的活动, 可根据患者的爱好及性格特点, 进行音乐疗法[2~3], 使患者放松心情, 减轻焦虑。同时鼓励患者配合, 争取初治成功。
4.3 出院时的心理指导
患者治愈出院时, 要提醒患者, 不要盲目乐观, 治愈结核病的路程还很长, 出院后还应坚持积极治疗, 防止半途而废。针对患者担心回家后, 疾病会传染家人的问题, 我们给予其科学的指导, 讲解结核病的防治知识, 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告诉患者出院后要谨遵医嘱, 定期复查,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争取彻底康复。
5 体会
做好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首先要理解患者, 设身处境为患者着想, 这样才能细心去观察患者各个时期不同的心理变化, 掌握不同时期特征, 从而做好心理护理;其次, 必须掌握有效的护理技巧, 如护患沟通技巧、患际间的沟通技巧指导等, 积极为患者创造宽松的气氛和情境。还应有积极、主动、细致和耐心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全心全意做好每一项工作, 尽量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再次, 应充分发挥医护、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和瑞芝.病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88.
[2]满力, 高明金.音乐疗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3) :205~206.
[3]王莉, 王瑞兰.音乐疗法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及焦虑症状的疗效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0, 19 (2) :66.
[5]涂冬洁.206例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6) :99.
肺结核咯血病人的护理 篇4
方法:除对症进行抢救外,更需要加强护理,尤其是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咯血患者的预后。
结论:通过护理人员给予肺结核咯血病人采取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肺结核咯血患者树立信心,敢于同疾病作斗争,促进疾病的痊愈。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诱因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38-01
肺结核患者约1/3—1/2的患者有咯血,咯血量多少不定,多数患者为少量咯血,少数为大量咯血。一般将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300ml—500ml)为大量[1]。肺结核咯血多发生在浸润进展或溶解播散期及陈旧纤维空洞的病例。咯血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老年人较少见。特别是大咯血,如不及时处理,可因失血过多造成休克或因血块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所以,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及時有效抢救咯血病人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2011年1月收治56例肺结核咯血病人,男性占42例,女性14例,最大56岁,最小23岁,结核病史1-36年不等。大咯血者9例,小量咯血37例,痰中带血10例。
2肺结核咯血的诱因
咯血的诱因多为结核病灶较大合并感染、繁重体力活动、过度紧张等。
3治疗
3.1一般疗法。镇静、休息和对症治疗,以患侧卧位为宜,尽量避免血液溢入健侧肺,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则暂取平卧位。对精神紧张,恐惧不安者,应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必要时可给予少量镇静剂,咳嗽剧烈的大咯血者,可适当给予镇咳药,禁用吗啡,以免过度抑制咳嗽,使血液及分泌物淤积气道引起窒息。
3.2对症治疗。咯血处置要注意镇静、止血,患侧卧位,预防和抢救因咯血所致的窒息并防止肺结核播散。少量咯血,多以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卧床休息为主,可用氨基乙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酚磺乙胺(止血敏)、卡络柳钠(安络血)等药物止血。大咯血时先用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一般为15—20分钟,然后将垂体后叶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按0.1U/(kg·h)速度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收缩小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减少而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和孕妇禁用[2]。
3.3对于肺结核大咯血者,可以采用经皮血管介入治疗。
4护理措施
4.1一般护理。
4.1.1保持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以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小量咯血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鼓励患者轻咳,将残存在呼吸道内的血液咳出,避免吞咽血液。大咯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咯血停止1周为宜,尽量减少搬动,并采取换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有利于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4.1.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咯血病人的紧急护理原则,痰多且粘稠者,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可通过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以利痰液排出,对正在咯血的病人,应给予患侧卧位,严禁使用抑制咳嗽和呼吸的药物,防止窒息的发生,根据需要调节氧流量,及时吸氧。
4.1.3饮食上,大咯血期间要禁食,少量咯血时应进食少量温凉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应选择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应少量多餐,不易过饱。忌食辛辣过热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卧床的患者,肠蠕动减慢和饮食减少,易发生便秘,嘱患者排便时勿用力,避免排便时腹压增加而引起再次咯血。可给予患者缓泻剂或开塞露,并可用温水灌肠。
4.1.4认真做好交接班,详细记录咯血量、颜色、性质,加强床边监护。发生大咯血时做好补血、补液的准备,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便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
4.2窒息期护理。
4.2.1当患者咯血突然停止,出现胸闷、气憋、面色苍白呆滞、呼吸急促、抽搐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患者取倒立位,托起头部向背屈或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轻拍背部迅速排出积血,恢复自主呼吸。
4.2.2用较粗的鼻导管进行盲插抽取,必要是做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胸部放置冰囊,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呼吸道通畅后,可加压给氧,并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
4.3出血性休克的护理。
4.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观察尿量及尿比重,当休克患者的血压下降可引起肾动脉血压下降而直接影响肾的血液灌注,发生肾功能衰竭。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丢失的体液量详细记录。
4.3.2体温异常的护理,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体温多数偏低,应提高室温,用棉被保暖,而不能用热水等局部保暖,以保证体温在正常水平。
4.4心理护理。
4.4.1恐惧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是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止血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6~8L/分),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要心情放松、有血要轻轻咯出,不要屏气,态度和蔼,使病人产生安全感。
4.4.2急躁病人的心理护理:此类病人要给予安慰,坚持按医嘱用药是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的,但需要很好的配合治疗,保持心态平和,让病人清楚引起咯血的各方面的主要因素,护患互动,并介绍成功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结果
56例肺结核咯血病人经治疗后,其中恢复健康53例(94.6%),好转3例(5.4%),死亡率0例。通过对肺结核咯血病人的护理,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使患者消除恐惧、焦虑心理,指导患者和家属具备一些防止窒息的相关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6讨论
大咯血是急危重症,抢救时要做到分秒必争,现场救治。护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咯血的高发季节及时间,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抢救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要做好卫生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明白窒息比咯血对生命更具有威胁性。掌握正确的咯血方法,发生咯血时不要惊慌奔走找人,可通过按信号灯或其他人员通知医护人员,减少窒息的发生。一切抢救药品器械做到“五定”,积极争取抢救最佳时机,提高大咯血抢救的成功率。作为护士除应做好一般护理外,还要科学地运用语言、医学心理知识,帮助病人排除紧张、恐惧、忧伤及消极的情绪,使其心情愉快,配合药物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使机体的防御机制和抵抗能力得到恢复,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促进疾病的痊愈。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4
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临沂市沂水县和莒南县作为调查现场, 每个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 共12个乡镇, 每个乡镇于2010年6月~2012年5月登记的肺结核病人全部进入样本。本研究得到山东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获得所有调查对象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以面对面询问方式收集原始数据。该调查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征求结核病专家讨论修改后制定。调查表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肺结核病人的一般情况、肺结核病人对废弃物 (废弃物是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痰液、病人接触或用过后扔掉的所有物品, 包括衣物、痰盂等, 以及病人接受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品包装、注射器、输液器等) 的处置方法以及病人对正确处置方法的认知等, 其中消毒、烧毁、深埋为正确的处置方法, 用以分别计算肺结核病人废弃物实际处置和病人认为正确处置方法的正确率, 进而对其进行评价。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3.1软件录入数据, 采用spss19.0软件整理和分析数据,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实际处置与认知间的差异,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社会学特征
此次共调查居家化疗肺结核病人309例, 包括沂水县135例和莒南县174例, 其中99%为农村户口;男性229例, 占74.1%, 女性80例, 占25.9%;年龄范围为15岁至87岁, 年龄均数为57.5 (±15.33) 岁, 其中51~70岁年龄段的人最多, 占到54.4%, 30岁以下的占10%, 31~50岁的占到16.5%, 71岁以上的占19.1%;已婚病人244例, 占到79.0%, 未婚病人38例, 占12.3%, 离婚或丧偶病人27例, 占8.7%;38.8%病人是文盲, 29.1%受过小学教育, 有初中和高中文凭的分别占22.7%和6.5%, 中专或技校毕业的占1.3%, 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3%。
2.2 肺结核病人对肺结核废弃物及其传染性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 56.9%的肺结核病人认为肺结核是通过飞沫传播, 但仍有48.9%肺结核病人不知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对于与问卷中所列出的物品是否属于肺结核废弃物, 90%左右的肺结核病人认为病人咳出的痰液 (包括治疗前和治疗后) 属于肺结核废弃物;77.7%的病人认为病人接触或用过后扔弃的痰盂属于废弃物, 认为病人用过后扔弃的衣物、被褥、口罩、毛巾及手帕属于废弃物的分别为54.4%、54.5%、63.4%和62.1%;认为扔弃的手纸、餐具、药品包装、注射器属于废弃物的分别占78.0%、61.2%、66.3%、76.1%和75.7%。在废弃物传染性认知方面, 病人的回答差异甚大, 67.7%的肺结核病人认为经治疗前咳出的痰具有传染性, 58.0%认为病人接触或用过后扔弃的痰盂有较大的传染性;此外, 分别有44.8%、41.3%、43.4%、47.2%、53.2%和52.8%的病人认为口罩、毛巾及手帕、病人扔弃的手纸、餐具、药品包装、输液器和注射器的传染性较大, 而对于病人用过后扔弃的衣物、被褥, 分别有32.5%、32.1%和35.5%的病人认为其有较大传染性。
2.3 肺结核病人肺结核废弃物处置现状
如表1所示, 对于肺结核病人对肺结核废弃物实际处置方法, 以处理肺结核病人治疗一个月内的痰液为最高, 可达68.9%。多数肺结核病人对于接触皮肤的废弃物 (被褥、毛巾、口罩等) 以及非直接接触物 (如痰盂、餐具) 的处置方法的正确率较高, 其中又以扔弃的口罩和衣物最高, 分别为67.1%和64.9%。而对于药品包装、注射器和输液器的处置方法正确率均不足30.0%:对药品包装的处置方法的正确率为28.0%, 以对注射器和输液器处置方法的正确率最低, 仅有27.0%。
2.4 肺结核病人对肺结核废弃物处置方法的认知
结果如表1, 肺结核病人对废弃物处置方法的认知正确率普遍较高, 正确处置肺结核病人治疗一个月后的痰液最高, 达90.4%;正确处置扔弃的药品包装最低, 为56.7%, 平均正确率可达69.6%。结果显示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认为消毒、烧毁或深埋等是正确的处置方法, 例如, 38.2%的肺结核病人认为将治疗一个月后的痰液吐入带有消毒液的痰盂中是正确的处置方法;而对于痰盂的处置, 选择使用消毒剂消毒的肺结核病人占到42.1%;分别有33.3%和39.2%的肺结核病人认为口罩和毛巾使用洗涤消毒是正确的;61.8%的病人认为餐具的最正确的处置方法是洗涤消毒;对于病人用过的手纸, 53.7%的病人认为烧毁是正确的方法;对于衣物和被褥的处置, 分别有39.2%和40.8%认为洗涤消毒是正确的;对于药品包装、注射器以及输液器, 分别有48.9%、47.9%和47.6%的病人选择烧毁。
3 讨论
据调查结果, 居家化疗肺结核病人对痰液和病人用过后扔弃的痰盂的处置方法正确率较高, 对病人接触或用过后扔弃的衣物、被褥、口罩、毛巾及手帕等的处置方法的正确率次之, 而对于手纸、餐具、药品包装、注射器等的处置方法的正确率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 医生在督导的过程中强调的重点是痰液, 导致病人对痰液的处理比较谨慎;再者, 病人普遍感觉衣物和被褥等经过清洁就可以降低传播疾病的风险。
结果表明多数肺结核病人对肺结核废弃物及其传染性具有较为正确的认知, 并且可以选出肺结核废弃物的正确处置方法,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多数肺结核病人没有按照他们认为的正确的处置方法去处理肺结核废弃物。究其原因:一、居家化疗肺结核病人没有意识到肺结核废弃物的不适当处理或流入社会后对社会公共卫生产生影响的严重性, 调查结果示有35%左右的病人对肺结核病人督导的必要性以及肺结核废弃物的处置持“无所谓”的态度, 足以说明肺结核病人主观上对肺结核废弃物缺乏足够的认知, 应引起重视。二、经济条件不允许, 例如买不起口罩或消毒液, 只能利用现有资源做出尽量降低危害的处置, 例如将痰液深埋, 餐具等只是尽量洗干净;此外, 肺结核病人每年废弃的毛巾、衣物以及被褥的数量极其有限, 多数病人每年丢弃一至两件, 间接导致肺结核病人对其处理方法的正确率降低。三、使用率不高:病人对药品包装、注射器及输液器等的处置方法的正确率较低的原因, 可能是多数病人居家治疗时以药物治疗为主, 很少用到注射器及输液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居家化疗肺结核病人对肺结核废弃物正确处置方法的认知较高, 因此提高肺结核病人正确处置废弃物[5,6]的关键在于促进病人按照正确的处置方法处理肺结核废弃物。建议相关结防部门参考正确严谨的相关制度制定规范化的肺结核废弃物的处置方法并进行宣传[5]。宣传应落实到各个医院、乡镇卫生所,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以增加病人对正确处置方法的认知, 例如制作并发放宣传册, 张贴宣传海报, 定期组织开展有关肺结核废弃物正确处置方法的讲座。同时, 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福利政策, 为经济负担较重的肺结核病人提供必要的设备及用品, 例如消毒液等, 促使肺结核病人有能力按照正确的处置方法处理肺结核废弃物。定期派工作人员对居家肺结核病人进行随访, 了解废弃物处置情况, 以起到督促的作用。如果有关部门有条件, 可以尝试将废弃物分类回收, 统一处理。
参考文献
[1]朱贵卿.关于肺结核的治疗原则的商讨[J].人民军医, 1957:10-14.
[2]张明梅, 陈淑真.肺结核病人居家化疗的宣教和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5, 19 (8) :1613-1614.
[3]周梦雯, 张玲, 谭守勇, 等.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患病情况调查[J].临床肺科杂, 2010, 15 (2) :259-260.
[4]邓小虹.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 (6) :374-375.
[5]潘根全, 王云.嘉兴市医疗废弃物处置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1) :54-55.
骨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骨结核患者290例, 按照数字随机法将骨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45例, 其中男78例, 女67例, 年龄在18~68岁, 平均年龄 (41.6±7.9) 岁, 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 (2.5±0.8) 年;髋关节结核28例, 脊柱结核75例, 其他结核42例;对照组145例, 其中男80例, 女65例, 年龄在17~67岁, 平均年龄 (41.8±8.0) 岁, 病程5个月~5年, 平均病程 (2.6±0.8) 年;髋关节结核30例, 脊柱结核74例, 其他结核41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20例作为健康组, 其中男120例, 女100例, 年龄在16~67岁, 平均年龄 (41.7±8.0) 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健康组比较, *P<0.05
注:与健康组比较,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用药, 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 注意温度及湿度的控制,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多与患者交谈, 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骨结核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 使患者正确认识骨结核, 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从而协助患者建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取得家属的配合, 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关心, 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及孤独感。
1.3 观察指标[2]:
本次采取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评定, 主要观测的项目包括抑郁、焦虑、躯体、恐怖、敌对、偏执、强迫症、精神病、人际关心敏感。每个项目根据病情进行评定, 分为5个等级, 分值为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核病组和健康组的SCL-90评分:
结核病组抑郁、焦虑、躯体、恐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的SCL-90评分均高于健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CL-90评分:
观察组抑郁、焦虑、躯体、恐怖、强迫症及人际关系敏感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骨结核是目前结核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骨结核发病率目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骨结核主要以起病慢, 症状较为隐蔽为特点, 严重时可以造成瘫痪[3]。骨结核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瘫痪及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 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及忧郁等负面情绪, 影响患者配合治疗, 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4,5,6]。骨结核患者的病程长, 容易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导致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受到打击,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可以增强患者信心, 促使患者继续配合治疗[7]。患者因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会出现内心焦虑及烦躁等负面情绪,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临床症状的发生原因, 均属于正常现象, 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8]。
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结核病组抑郁、焦虑、躯体、恐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的SCL-90评分均高于健康组, 证明患有骨结核的患者心理较差, 负面情绪较为严重, 已经影响到患者配合治疗, 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抑郁、焦虑、躯体、恐怖、强迫症及人际关系敏感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证明患有骨结核的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 比常规护理更好的缓解了心理问题, 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蕴淑, 刘红.一贯责任制在骨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5) :643-644.
[2]任艳梅.健康教育在骨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3) :392-392.
[3]侯广娣.骨关节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5) :76-77.
[4]孙秀.优质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对骨结核患者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9) :145-146.
[5]任艳梅.人文护理在骨结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8) :139-140.
[6]张晶.骨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3) :351-351.
[7]陈博.人性化护理在骨结核患者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3) :334-334.
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 篇7
关键词:耳鼻咽喉,颈淋巴结,结核,治疗,护理
由于结核杆菌抗原性变异,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大量产生和流行以及合并其他多重混合感染等原因,全球结核病的罹患率和病死率再度上升,而且形势严峻。我国活动性结核患者数量占全球第二,而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1]。耳鼻咽喉-头颈结核病发病率亦逐年上升,且其发病形式与临床表现更加复杂、不典型,与传统观点上的结核表现已明显不同,诊断、治疗难度加大,护理上出现新的难题,其诊治方法和护理水平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共收治耳鼻咽喉、颈淋巴结结核患者97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97例,男63例,女3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其中18~45岁共65例,占总患病人数的67%,与WHO最近统计显示的结核病发病年龄高峰段相吻合。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2年;其中颈淋巴结结核17例,中耳结核3例,鼻-鼻窦结核4例,咽喉结核73例。
1.2 临床表现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有潮热、盗汗、乏力、女性月经失调等,但大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局部表现有:咳嗽、咳痰、咽喉干痛、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耳鸣耳聋及鼻塞、涕血等,所有颈淋巴结结核病例均有一个至多个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4例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结核性变态反应症状。黏膜病变以充血、增殖、结节、肉芽等肥厚增生性病变为主,部分肉芽增生型病例,极似于耳鼻咽喉的恶性肿瘤,内镜下见局部黏膜充血(或苍白)肿胀,结节状增厚或水肿,表面凸凹不平,大量灰白或淡红分泌物附着。
2 诊治与护理
2.1 诊查方法
颈淋巴结核主要经颈淋巴结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抽吸物涂片+抗酸染色和淋巴结活检等方法明确诊断;中耳结核通过肉芽组织病理切片,脓及分泌物涂片+抗酸染色,乳突摄片及CT等确诊;鼻-鼻窦结核通过活组织病检,脓培养,脓及分泌物浓缩PCR检测和鼻窦CT等确诊;咽喉结核则采取活组织病检,痰涂片+培养,痰及分泌物浓缩抗酸染色、PCR检测和胸片等而确诊。对于以上方法均不能确诊的可疑病例,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可进行诊断性抗痨治疗。本组患者中,有8例通过诊断性治疗有效而作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2.2 治疗措施
2.2.1 全身治疗
包括基础化疗+免疫疗法。根据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2002年发表的专著[2]和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推荐的标准化疗方案,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6~8个月抗痨基础化疗组合方案,即2H3R3Z3E3/4H3R3(或4H3R3E3)化疗方案[3]。免疫疗法:单独采用乌体林斯、斯奇康或母牛分枝杆菌(微卡)注射治疗,按疗程给药。
2.2.2 局部及手术治疗
颈淋巴结结核:早期局部中药服帖,并及早确诊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中耳结核:手术清除肉芽组织,乳突炎并有骨质破坏,耳后瘘管形成者,行乳突根治术。鼻-鼻窦结核:不使用麻黄素类滴鼻剂,内镜下手术清除鼻-鼻窦结核病灶,1周后予HR液(异烟肼+利福平)鼻窦冲洗Qd。咽喉结核:溃疡面可用30%三氯醋酸烧灼,联合两种抗痨药物超声雾化吸入Bid,喉室内大量分泌物附着时,则在全麻支撑喉镜下一次性刮除,术后加强支持治疗。
2.3 护理干预
2.3.1 心理
根据耳鼻咽喉-头颈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充分理解、尊重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咨询和卫生宣教,使之充分认识只有坚持合理、规律、全程治疗才可完全康复,并了解医师为其“量身定做”的治疗方案,鼓励增强自信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自己实际的身体状况,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情绪,以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2.3.2 用药
结核患者往往难以坚持全程服药,应加强宣传、指导和督促,说明规律、全程用药的重要性,取得合作,以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疼痛、耳鸣、眩晕等,鼓励患者多饮水,并适当碱化尿液,以促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嘱患者出现异常不适及时反馈,以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用药过程可分为强化阶段和巩固阶段,强化阶段督促患者多卧床休息,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巩固阶段可进行适当的健体锻炼,如太极拳、慢跑等,以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2.3.3 专科护理
颈淋巴结结核:注意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有无脓肿形成或破溃,伤口用生理盐水+链霉素充分冲洗后置药,首选异烟肼+阿米卡星,换药Qd,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中耳结核:密切观察耳聋、耳鸣及眩晕等情况,注意有无面瘫及颅内并发症发生,予利福平和氧氟沙星交替滴耳Tid,患者取侧卧位,患耳朝上,并保持体位10~20min;H2O2及生理盐水清洗中耳腔Qd,观察脓液引流情况,若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师及早行手术治疗。鼻-鼻窦结核:患者常有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遵医嘱予抗组胺药物+低浓度Dxm溶液滴鼻Tid,清理鼻腔分泌物Qd,并辅以红外线治疗仪鼻部照射,增加血运;鼻-鼻窦术后,注意鼻腔渗血情况,填塞纱条有无脱落。鼻窦冲洗用输液装置连接上颌窦导管,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垂下床沿,滴注速度不超过40滴/min,口鼻内冲洗液嘱患者吐出勿咽下。咽喉结核:患者常因咽喉疼痛,吞咽困难而造成营养不良,做好患者的饮食管理,必要时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保持口腔清洁。咽部涂药使用咽拭子,醮药涂布时部位准确、动作轻稳,尽量避免对患者的刺激。雾化吸入前嘱患者先漱口,吸入药物时轻咳以增大其弥散面,必要时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喉结核患者注意发声休息,喉水肿严重时,短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严密观察其呼吸情况,出现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医师,准备气管切开,并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2.3.4 出院指导
经治疗1~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痰菌阳性者阴转后可出院,但需继续用药,指导患者严格遵守出院时医师制定的治疗计划,规律和全程用药,不可因症状消失或好转而自行停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赔补,定期回院复查:疗程结束前,每1个月复查病情及肝肾功能1次,疗程结束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包括耳鼻咽喉专科检查、X线片、ESR及痰检。
3 结果
97例患者,经综合性治疗和护理1~3个月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或减轻,肿大淋巴结缩小或消除,伤口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继续抗痨+免疫治疗到满6个月,随访1年以上,除其中1例喉结核患者,住院1个半月症状明显好转后出院,但出院后未按医嘱规则用药(只继续用药1个月即自行停止),结果1年后复发再次入院;另1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治疗3个月后失访,其他95例耳鼻咽喉和颈部病变均治愈无复发。
4 讨论
耳鼻咽喉-头颈结核其高感染率和高发病率主要是由于耳鼻咽喉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最前沿,且位置隐蔽、深邃,温、湿度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颈部淋巴结汇集全身多处组织器官淋巴回流,所以均极易受到各类病菌感染。随着结核杆菌的变异,耐多药菌株的增多,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多重感染,以及诸如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许多具双向抗感染药物(抗结核菌和普通菌群)的大量使用,使得现在的结核病病程迁延、隐匿,病变广泛、症状体征不典型,与以往的结核表现不相符,临床上诊治难度加大。总结97例患者的诊治经验,笔者体会到:(1)对耳鼻咽喉慢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但反复发作的病例除应仔细作耳鼻咽喉专科检查外,还要及早考虑结核方面的多种检查:脓/痰涂片及快培、病理活检、穿刺细胞学检查、PCR检测、CT扫描等,以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而对耳鼻咽喉-头颈结核增殖型病例,需综合分析其病史和临床资料,与恶性肿瘤相鉴别。(2)尽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的最有效方法[4],有时需反复多次活检才能确诊。由于结核杆菌的L型变异,造成了结核病病理形态和临床表现的不典型和复杂性,使常规的病理学、细菌学检测产生假象,对常规检查未发现结核杆菌或结核结节的疑似病例,建议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法。(3)对于已明确诊断的耳鼻咽喉、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全身化疗方案的实施仍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加上督导的原则,以提高治愈率。当一般抗痨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其耐药的可能性大,可在菌培基础上加作药敏试验,试用喹诺酮类、对氨基水杨酸类及硫代酰胺类药物,争取找到最有效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5]。(4)耳鼻咽喉、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在全身抗痨治疗的同时,局部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结核感染为慢性病理过程,其病变组织周围常有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分布减少,全身用药后到达局部的药物有效浓度降低。采取局部用药及适当的外科手术方法,去除病灶坏死组织,使药物直接渗入病变深层,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局部治疗所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等)均为水溶性,从解剖和生理上分析,鼻、咽、喉黏膜有许多微绒毛状结构增加了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使局部吸收的药物维持较高的浓度,从而起到局部抗痨作用。(5)免疫疗法在结核病治疗中亦具有重要价值,结核发病与巨噬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密切相关[6],对于MDR-TB以及长期用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者,常规化疗的实施受到限制,免疫治疗尤其必要。
耳鼻咽喉-头颈结核病患者的护理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应力求做到:(1)心理疏导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特征,消除其对疾病治疗方案不正确的了解和药物毒副作用的误导,增强其治疗依从性。(2)病情观察全面、细致,掌握信息准确、及时,既要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的变化,又要注意其专科特殊的表现,为确诊疾病,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3)注重药物的监测护理,严密观察疗效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强访视宣传和用药督导,使患者严格遵守医嘱,在规定的时间使用有效的剂量治疗,并完成计划规定的疗程,切不可因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即中止治疗,过早停药或不规则服药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NTP中即明确指出:结核病治疗除选择有效化疗方案,还必须切实保证落实治疗管理措施,使其既能治愈患者又防止耐药性病例出现[7]。(4)对耳鼻咽喉-头颈结核患者,长沙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采取的是正规抗痨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方案,护理上需密切配合,护士应熟练掌握局部伤口清理、换药,鼓室冲洗、滴药,鼻腔、鼻窦冲洗,咽部封闭、涂药,超声雾化治疗以及气管切开护理等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防止分泌物、坏死物潴留,促进局部抗痨药物吸收是专科护理的要点。
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医师和护士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科学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识水平和诊疗、护理水平,深入掌握结核病临床表现的变异特点,注意病情观察以及耳鼻咽喉-头颈结核在其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诊断准确率、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洪茵,林宪和.母牛分支杆菌菌苗联合抗结核药治疗MDR—TB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9,9(5):850-851.
[2]Hans L Rieder.Interventions for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elimination[M].Inter national Union Agrinst Tuic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2002:1-251.
[3]齐晓秋,陈贤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2002.
[4]陈玉,孙虹,贺广相.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3):870-871.
[5]程明,涂.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进展[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96-97.
[6]华树成,迟宝荣,李丹等.结核免疫及免疫治疗的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6):985-988.
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 篇8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 , 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 降低了因使用高渗液体而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闭塞。在PICC的置管过程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 影响患者的治疗。本研究观察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22例留置PICC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其中8例发生相关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留置PICC, 男15例, 女6例, 年龄19~91岁, 多为病情危重, 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 留置时间最短3d, 最长184d, 其中带回家2例。选用的Arrow的PICC20例, BD公司生产的PICC1例, 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1例, 固定导管敷料选用3M透明贴膜, 接头选用CL2000型可来福接头。本组患者共有8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穿刺口渗血2例, 静脉炎3例, 皮肤过敏样反应1例, 输液不畅1例, 置管不成功1例。
2 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2.1 穿刺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2.1.1、本组置管不成功1例, 因其长期吸毒外周血管条件差导致
置管失败。在穿刺时应首选贵要静脉,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置管成功率低, 头静脉进入腋静脉处形成的角度较大, 有小分枝与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 在臂部上升段还有狭窄, 最易引起置管困难[1]。此时是置管侧肢体太高, 调整肢体角度, 在患者上肢伸展为不同角度的同时, 缓慢轻柔送管, 以免损伤静脉内膜。
2.2 穿刺后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2.2.1 穿刺局部渗血2例
1例见于穿刺后24~48h内, 穿刺时血小板低至13×109/L。1例发生在置管后第3天, 因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对导管进行了牵拉。原因: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不正确, 压迫时间短;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在临床维护中发现, 缩小压迫的面积, 及早持续压迫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穿刺后使用3M (5cm×7cm) 敷料覆盖穿刺点, 外贴3M (10cm×10cm) 透明敷料, 并立即给予2cm×3cm, 厚2cm的纱布垫压迫在穿刺点上方, 外面3M自黏绷带包扎, 压迫24h, 对凝血功能异常及渗血严重的患者, 可将凝血酶点入2cm×3cm的无菌纱布两层之间, 外敷在穿刺点上方并用透明敷料固定, 再行加压包扎, 48h后换药。
2.2.2 静脉炎
本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临床上以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 发生在穿刺后48~72h, 临床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 局部皮肤红肿、有触痛。原因主要有:导管置入部位的静脉走向弯曲, 穿刺后肢体曲肘过度, 导管刺激静脉内膜;反复送管, 导管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等。
预防措施:管材选择正确, 评估穿刺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避免反复送管;置管后5d, 每天给予局部温湿敷3~4次, 每次20min, 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在置管前使用生理盐水100m L+地塞米松注射液2mg+利多卡因注射液2m L浸泡导管3~5min, 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采用局部冷紫外线照射同时持续湿敷33%硫酸镁可以治疗机械性静脉炎, 照射冷紫外线能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2]。同时对穿刺点具有止痛作用[3~4]。每日照射1次, 共2~3次, 每次照射6h后开始局部湿敷, 33%硫酸镁并以保鲜膜包裹, 使局部保持持续湿润的状态, 1周内症状可消失, 这样可避免因机械性静脉炎而拔除导管的病例发生。
2.2.3 输液不畅
本组出现输液不畅1例, 穿刺前测量长度为51cm, 置管后经X片显示导管插入右心房入口, 病人呼吸时输液就自动停止, 将导管拔除4cm后上述症状缓解。原因分析:随即为病人测中心静脉压, 结果为40cm H2O, 有心衰, 腔静脉压力大而引起。随即将导管撤出5cm, 输液立即通畅。在实际置管过程中要宁短勿长。在测量时应考虑患者的身高和臂长。患者置管后必须做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的位置, 若导管过长应及时调整长度并重新固定。
本组带管回家的患者的维护操作仍需由病房护士完成, 增加了病房护理的工作量。在大中型医院设置PICC门诊, 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和导管的日常维护是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PICC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 正确的维护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会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于凡, 崔其亮, 陈丽萍, 等.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插管注意事项[J].现代护理, 2003, (4) :304.
[2]李兰英.对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央输液导管治疗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4) :191.
[3]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总医院.实用理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4:224.
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治疗及护理 篇9
1.必须在痰中找出结核杆菌连续三次阴性的情况下,才能在家庭中进行治疗和休息;但如果病人仍有发热、消瘦、盗汗、血沉显著增快,必须继续查痰,必要时作痰结核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2.痰中未查到结核杆菌,但症状明显,血沉显著增快、肺部病灶较大且边缘不清的病人,应戴口罩,独居一室,食具、茶具单独使用,房间及用物定期消毒,每天开窗换气,让阳光照入室内或用紫外线照射,用物可用“84”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液浸泡。
3.遵照医嘱服药治疗。一般采用二联或三联抗痨药物,如利福平+异瘀片;利福平+异烟肼+乙安丁醇;利福平+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等。要按时、长期用药,剂量要足,配伍要当,不要轻易更换治疗方案。
4.坚持晨练。选择深呼吸运动、太极拳、气功疗法、保健功、小跑步等方法,晨起呼吸新鲜空气十分重要。
5.增加营养。肺结核是消耗性疾病,通常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每天热量在3000千卡以上,可分鸡、鸭、鱼、肉、虾、甲鱼、黄鳝、水果、新鲜蔬菜、豆类及制品等调剂食谱,注意色香味,刺激食欲。
6.禁止烟酒,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咳嗽。
7.减少房事,节制性生活。
8.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劳逸适度。精神愉快,调节生活情调。
9.保持大便通畅,消化良好,以利人体机能调节。
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孝义市疾病控制中心就诊的肺结核病人240例。入选病人均符合下列条件: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结核病诊断标准;②无严重心、肝、肾疾患, 无精神病史和肺外结核的结核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将两组病人进行实验研究对比, 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治疗、护理过程等进行比较, 均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 肺结核病呈现上升的趋势, 已受到世界的关注,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我国肺结核病的发病趋势受到高度重视, 如何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减少传染源, 控制疫情乃是当务之急。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及预防性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肺结核病人对于结核病护理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与结核病的流行密切相关, 因此, 提高肺结核病人护理质量,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让结核病病人了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护理过程, 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 是彻底根治肺结核及减少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但是传统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结核病人的需求, 因此加强肺结核病人护理质量和预防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为广大肺结核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是肺结核防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4 护理与预防健康信念模式教育
近年来, 我国肺结核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肺结核的用药疗程长, 且副反应较大, 部分病人在用药早期症状消除时, 不遵医嘱, 误认为痊愈, 不能系统治疗或停止治疗, 潜伏在体内的病菌在骤然停药时, 很容易产生耐药, 使结核复发甚至病情加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有关疾病认知的教育非常重要。如在治疗护理的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可以使病人对肺结核疾病治疗有充分的了解, 提高服药的连续性, 是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发现,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不仅能使结核病人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重要的是使结核病病人感到护理与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使结核病病人对治疗过程达到“知、信、行”,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改变不良用药习惯, 做到遵医嘱用药以利康复。通过病人护理与教育改善了治疗前的紧张, 通过系统治疗, 使疾病早日康复, 通过护理与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明显优于一般的健康教育, 是一种有效的、可以在基层推广的模式。
通过上述调查与实验, 在结核病病人治疗过程中注重护理质量和健康信念模式的教育, 对提高结核病病人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认识能力、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病人治疗质量有很大帮助, 最终使结核病病人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此外, 护理人员可以评估个体的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树立和增强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 使其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从而提高治疗质量, 有效地控制结核病, 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肺结核病人护理对策】推荐阅读:
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08-05
老年肺结核病人09-22
结核病人09-11
结核病人心理护理08-14
结核病病人06-23
结核病人护理及服务11-03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07-15
老年肺结核护理分析06-21
肺结核的临床护理09-04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