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

2024-10-14

耐药结核病(共10篇)

耐药结核病 篇1

近年来, 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又有所回升, 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引起了全球关注。为了解我区结核病耐药状况, 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2008年5~10月我区进行了结核病耐药情况调查,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8年5~10月在我院诊断为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初、复治结核患者67例, 剔除痰培养阴性2例, 非典型分枝杆菌1例, 标本污染1例, 实际纳入调查63例, 男45例, 女18例, 年龄17~85岁, 本地人口59例, 流动人口4例。初治37例, 复治26例。菌型鉴定:牛型13例, 人型50例。分为初治组37例, 复治组26例, 2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查阅患者相关医疗记录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详细病史、既往用药情况等, 结合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析本地区结核菌耐药情况并分析耐药性产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痰涂片检查采用萋尔-尼尔逊抗酸染色法, 并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手册》执行;所有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均留取2份阳性级别最高的痰标本采用罗氏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阳性菌株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测定采取比例法, 检测药物包括异烟肼 (H) 、利福平 (R) 、链霉素 (S) 、乙胺丁醇 (E) 。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耐药率

初治组耐药率为40.5%, 复治组为53.8%,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耐药情况

本调查发现耐药29例, 总耐药率为46.0%。初治组以单耐药为主10例 (34.5%) , 耐多药5例 (17.2%) ;复治组单耐药3例 (10.3%) , 耐多药11例 (37.9%) 。初治组耐多药率低于复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讨论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 2000年全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总耐药率为27.8%, 初治耐药率为18.6%, 获得性耐药率为46.5%, 耐多药率为10.7%[1], 本研究显示我区结核病总耐药率为46.0%, 初治组耐药率为40.5%, 复治组耐药率为53.8%, 耐多药率为25.4%, 均高于全国调查结果, 显示我区结核病耐药形势较为严峻, 遏制耐药结核病流行刻不容缓。突出表现为2个显著特点: (1) 初治耐药率明显高于全国调查结果, 且以单耐药为主, 分析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点:①结核患者由于不合理用药, 结核菌产生耐药性, 传染给健康人群造成原发性耐药病例的增多;②人口流动性增加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的增多, 更加剧了耐药结核菌传播可能性;③对耐药结核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的治疗缺乏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 客观造成了耐药结核病的流行;④部分医疗机构出于经济利益考虑, 延误结核病诊断, 并滥用抗生素, 本调查问卷中发现80.0%的结核患者确诊前在非结防机构使用过抗生素, 本次调查发现初治患者中对链霉素的单耐药病例较多, 估计跟滥用抗生素有关;⑤由于直接面视下督导治疗 (DOTS) 策略的实行, 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结核患者得到有效控制, 导致耐药结核菌感染数量相对增加。 (2) 获得性耐药率居高不下, 复治耐药患者仍以耐多药为主, 且复治患者耐多药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 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主要还是和不合理治疗有关。耐药是影响复治肺结核疗效的重要因素, 在标准化指导下的适当个体化治疗, 可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 也是防止或尽可能减少耐药结核病的有效措施[2]。有条件的地区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耐药结核采取住院管理的措施。

注:与复治组比较, *P<0.05

总之, 在能有效预防结核疫苗问世之前, 控制传染源仍是当前控制结核病最大要素, 而发现并治愈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是关键, DOTS策略是治愈结核病患者的最有效保障, 也是减少耐药的前提。

摘要:目的 调查南通市通州地区结核病耐药情况并进一步分析耐药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63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初治组37例, 复治组26例, 将其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 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观察2组耐药情况。结果 2组耐药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复治组耐药率为37.9%高于初治组的1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耐药结核病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年全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44.

[2]唐神结.耐药结核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0.

耐药结核病:人为引发的灾难 篇2

肖和平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主任医师,结核科及结核病研究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在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预防、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刘志敏山东省胸科医院主任医师、院长,山东省结核病防治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山东防痨协会理事长,山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在结核病的临床、预防、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生活实例

来自山东农村的晓曦在北京上大学。有一天,她突然出现了头痛、咳嗽的症状,被医生诊断为结核病。患上了传染病,晓曦只好回家治疗休养。在老家的医院治了几天,症状不见好转,于是转到了山东省胸科医院。在等待痰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同时,医生为晓曦进行了抗结核化学治疗。可是,跟其他病人不一样,晓曦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越来越严重,原本青春洋溢的她变得虚弱不堪。一个月之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了:晓曦所感染的结核杆菌对所有的一线、二线抗结核化疗药物都耐药!也就是说,常用的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对晓曦根本不起作用!没多久,晓曦就因为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而匆匆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旅途。

晓曦从来没有患过结核病,也没有使用过抗结核的化疗药物。可是,她感染的结核杆菌却如此“凶悍”,在其他病人那里经过药物的“千锤百炼”后,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几乎没有药物可以对付得了它了。

大众医学:在大多数人眼里,结核病似乎已经变得有些遥远。几十年来,在政府的重视和医疗界的努力下,抗结核化疗药物得以广泛应用,很多初发的结核病患者得到了免费治疗。所以很多人认为,结核病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它不再是过去那可怕的瘟疫。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刘志敏:结核病是古老的疾病,可它并没有远去,而是离我们很近。2007年12月1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警告:中国在防治肺结核方面做得还不够,不应该躺在过去的成就上自满不前。虽然我们防治肺结核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我们仍然必须认识到传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防治工作的压力非常巨大。

结核病是全世界成人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近1/3的人已感染结核杆菌,大多数案例都是潜伏的,这些人没有症状,也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但是当人的免疫系统能力低下时,结核菌就可能被激活。全球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患肺结核病人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仍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国受结核菌感染者大约有5.5亿人,明显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目前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每年新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有150万。

肖和平:总体上讲,我国肺结核的疫情仍然十分严重,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传染源居高不下、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农村疫情、高青壮年罹患比、高病源流动性、高地区差异性(中、西部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大众医学:晓曦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耐药结核病的可怕。目前,我国耐药结核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肖和平:曾经有人预言,全世界将在21世纪面临较20世纪50年代中叶更为严峻的结核病疫情,结核病化疗有欠规范是其主要根源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9年初就向全球发出疾呼:“结核病正处在严峻的十字路口”。当时新上任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Gro Harlem Brundtland女士严肃指出:目前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通过扩大DOTS(直接督导短程化疗)逆转结核病疫情,否则就只有听任耐多药结核病肆无忌惮、成千上万地增加。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耐药监测估计,在新病人中,10.2%的病人至少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1.1%的病人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在复治(即以往接受抗结核治疗超过1个月)病人中,18.4%的病人至少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7.0%的病人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由此估计,全球每年新出现30~60万耐多药结核病病人。

我国肺结核耐药情况十分突出,平均耐药率为27.8%,耐多药率为10.7%,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估计我国有50万耐多药结核病病人,每年新发13万。已有的结果显示,我国部分省份耐药疫情较高,如河南、辽宁、内蒙古等。

刘志敏:耐药结核病很可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诊断复杂。一个普通结核病病人,诊断仅需留取痰标本做涂片检查、拍摄胸部X线片,而耐药结核病诊断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要判断一个结核病病人是否是耐药结核病,痰涂片后需要继续做痰培养,痰培养阳性后还需要做药物敏感试验,甚至还要做分子生物学试验对细菌进行基因分型,总时间需要2~3个月。且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均需特殊的设备,只有一些大的结核病专科医院才有能力做。

治疗周期长。一个普通结核病病人,治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周期为18~24月,甚至36个月,是普通结核病人的3~6倍。作为最重要的二线药物之一,注射剂(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使用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

需要使用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普通结核病病人的一线药物约为4~5种,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而耐多药结核病病人治疗药物至少5~6种,且是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如卷曲霉素,环丝氨酸,丙硫异烟胺等。

治愈率较低。目前,普通结核病人治愈率多在85%以上,我国已超过90%。而耐多药结核病人治愈率最高只有60%左右,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最高只有30%。也就是说,现有的条件下将有一半的耐多药结核病人无法得到治愈,而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病人治愈的可能性更低。

药品费用昂贵。据估计,我国在目前条件下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人,24个月的药品总费用为几万元或更多,是普通结核病人的100多倍!若加上各项检查、培训等费用,则将超过200倍。

威胁在不断增加。治疗药物资源有限,严重耐多药结核病、艾滋病合并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为结核病防治带了了更大的威胁。

TIPS

耐药结核病的分类

1.单耐药结核病: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以及链霉素)耐药。

2.多耐药结核病(PDR-TB):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发生耐药(但不包括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

3.耐多药结核病(MDR-TB):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或这两种以上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4.严重耐多药结核病(XDR-TB):在耐多药结核病的基础上,还对任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同时还至少对三种二线抗结核注射剂(卷曲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中的一种耐药。

大众医学:晓曦的例子非常令人震惊,她或许只是与一位耐药结核病病人擦肩而过,就感染了这可怕的细菌。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被感染上耐药结核病?一旦染病,是否就无药可治?

刘志敏:肺结核(即肺部结核,是结核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患者通常具有传染性,并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只是交谈等途径传播结核病,因为这会驱使结核杆菌扩散到空气中。人只要吸入这些病菌,就会受到感染,不过只有少数人发病。如果这些细菌来自耐药结核病病人,它们早已具有耐药性,被感染者就会发生耐药结核病。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上耐药结核病。

肖和平:虽然耐药结核病很可怕,但并不是无药可治。抗结核药物传统上被划分为一线和二线两大类,新近被用于抗结核治疗的抗生素可考虑归为其它类或三线抗结核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化学药物分为六大类,除了传统的一、二线抗结核药物以外,相关的药物主要有疗效确切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疗效尚不够确切的其它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等。

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耐药情况制定化疗方案。对于单耐药结核病、多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化疗方案。而对于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目前尚无良方,一般是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多种方法并举,以尽量维持或延续病人的生命。

大众医学:耐药结核病是怎么发生的?为了预防耐药结核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肖和平:耐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当数人为因素。贫困、健康水平低下、不规则或不合理化疗、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监督力度的削弱是引起结核菌耐药产生的主要原因。

1.政策不完善。如:贫困病人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或缺乏社会保障而难以获得他所需要的全部药品;由于药品质量的监控未到位,导致劣质药品上市;相关卫生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耐药结核病流行得不到有效控制。

2.诊断延误。2005年卫生部公布4个省(自治区)进行的结核病控制社会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首次就诊单位为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和中医院等综合医疗机构,20%~30%的患者存在就诊延迟,39%的患者确诊前就医过5次,其中大多数患者接受了不合理的治疗,这些无不影响到耐药结核病的产生。

3.化疗方案不合理。

4.药物供应不规律。由于管理上的失误或经费有限等原因而致药品短缺频繁或长期缺货,而延误治疗。

5.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主要表现为因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能坚持用药。

6.病例管理未到位。如治疗并非在监督下进行,尤其是强化期。病人缺乏知识(由于信息的短缺,或治疗开始前不恰当的解释)也是不可忽视的人为因素。

刘志敏:尽管耐药结核病危害如此之大,但其仍具有与一般结核杆菌同样的传播方式,即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因此,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原则与结核病是相似的。

首先,规范治疗是关键。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出现是预防的关键步骤。目前公认的出现耐药结核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规范治疗。因此,对新病人尤其是具有传染性的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病人应隔离治疗。作为一名结核病病人,预防将疾病传播给他人是最大的责任。建议痰结核菌阳性病人接受正规治疗,隔离治疗。如果必须外出,应听从医务人员的建议,并戴口罩。但是,如果经过治疗后痰中结核菌检查已呈阴性,这时传染的危险性将大大降低。

莫西沙星治疗耐药结核病一例 篇3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 (MDR-TB) 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控制全球结核病的障碍, 也是我国结核病防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1]。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死亡率高, 而且对健康人群的威胁极大, 由于它迅速传播扩散, 有可能导致结核病再次成为“不治之症”。由于结核病涉及的地域和人群非常广泛, 危害严重, 社会经济损失巨大, 特别中青年劳动力患者占有较大比例,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现已成为威胁, 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障碍[2]。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指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结核分枝杆菌。由于这类患者同时耐至少两种最有效的抗结核病药物, 不仅治疗困难, 还有可能不可治愈而持续传播耐多药结核菌, 增加原发性MDR-TB发病的可能性, 造成严重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隐患。多耐药肺结核经菌型鉴定和药敏体验证实所染致病菌为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肺结核患者。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越长, 使用范围越广泛的药物, 细菌的耐药性往往越严重。氟喹诺硐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氟喹诺硐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此类药物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 因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

氟喹诺硐类药物对MTB具有不同程度杀菌活性, 主要通过作用于MTB的DNA旋转酶 (拓扑异构酶Ⅱ) , 阻止DNA的复制, 转录而杀菌。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虽然有抗结核菌的药理作用, 但是也可能结核菌旋转酶亚基结合区的基因发生异常突变, 使肺结核发生高水平耐药现象[4]。作为第四代药物与第三代左氧氟沙星其对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效, 并且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均有效。但莫西沙星是一种新一种新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 在促进痰菌转阴合空洞闭合方面优于左氧氟沙星。

随着化疗药物的使用利福平, 异烟肼是当今最重要的抗结核药物, 结核患者对此2 种药物产生耐药,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可造成耐药。耐药结核患者增多, 耐药结核患者又成为新的传染源, 致使新结核患者不断增多[5]。本药物适合于各类型的复治,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性。所有的耐药结核菌对该药都表现较好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明显优于其它抗结核药物[6]。

国内外研究结果肯定了氟喹诺酮类药的抗结核作用。而且在巨噬细胞中与吡嗪酰胺有协同作用。考虑到这类药物间交叉耐药性条件允许, 仍推荐使用高一级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以确保其发挥最佳效果。并使耐本类药物概率降至最低。因此莫西沙星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具疗效好, 安全性高等特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峰, 崔运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熔解曲线法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12) :888-889.

[2]马屿, 朱莉贞, 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49.

[3]曾正国.现代实用结核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45.

[4]陈星浩, 唐蒙轩, 亚小华.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0) :4-5.

[5]聂玉生, 梁瑞武, 温冬梅.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复治耐药多药肺结核对比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04 (1) :5.

耐药结核病 篇4

资料与方法

161例耐药菌株病人均来自我院2006年1~12月住院肺结核病人,经痰涂片检查为阳性,采用BACT/ALERT3D培养基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耐药试验所用4种抗结核药物纯品(由中国CDC结核病临床中心国家参比实验室提供)。

方法:将≤10ml的痰标本加入50ml离心管内,加入等体积的NALC-NaOH溶液,室温放置15分钟,用无菌蒸溜水将已消化-除去杂菌的标本稀释至离心管50ml刻度处,离心15分钟,上清弃去,在沉淀物中加入1~2ml0.2%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混匀,取0.5ml立即接种到耐药培养基上。

结 果

161例耐药菌株分离出各耐药菌株数为:耐异烟肼(INH)148株(91%),耐链霉素(SM)116株(72%),耐利福平(RFP)95株(59%),耐乙氨丁醇(EMB)71株(44%)。各药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NH>SM>RFP>EMB。

混合耐药率为:耐2药(INH+SM)104株(64%),耐3药(INH+SM+RFP)73株(45%),耐4药(INH+SM+RFP+EMB)41株(25%)。

讨 论

本组结核菌耐药的类型特点:以混合耐药、耐多药为主,其中耐2药率(INH+SM)64%,耐3药率(INH+SM+RFP)45%,耐4药率(INH+SM+RFP+EMB)25%,与以往文献报道结果类似。耐药结核菌的增多,是目前结核病加快流行的重要传染源,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已有2/3的结核病患者处于发生耐药的危险中,而耐药结核病很可能重新成为不治之症。因此,建立耐药结核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常规,以控制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显得尤为重要。

结核病耐药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篇5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性,调查分析

结核菌可以侵犯人体的多个器官, 而肺是最常见的一种器官, 其次便是纵隔以及脊柱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结核病疫情呈现出了迅猛回升的趋势, 结核病已经成为了当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而耐药菌株的增加是疫情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提高了结核病的治疗费用, 降低了治疗的效果, 加大了人们的负担。结核病是发展中国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1]。本文就我国比较常用的结核病治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以期能够为更好地治疗以及控制结核病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经胸科医院及滕州王开医院确诊的168例耐药患者, 其中男103例, 女65例;年龄18~76岁, 平均47岁;城镇居民有89例, 农村居民有7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有52例, 高中65例, 专科44例, 本科及以上7例。

1.2 调查方法

对16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观察, 根据患者在胸科医院和滕州王开医院做的耐药结果分析, 主要是对常用抗结核药物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耐药百分比在1%以下则为敏感, 而≥1%则为耐药。耐药百分比是药物组的培养基上生长出的菌落数与对照培养基上所生长菌落数之间的比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总体的耐药性

在本次调查当中, 患者的耐药性发生率为25.96%。在四种药物耐药性当中, 异烟肼的耐药率最高, 达到了13.10%, 其次为利福平, 为8.33%。多耐药的发生率为9.52%, 其中耐1种药物为14.70%, 耐2种药物为8.21%, 耐3种药物为5.02%, 耐4种药物为1.42%。四种药物耐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0.05) , 168例患者总体的耐药性见表1。

2.2 性别耐药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 男女患者在总耐药性、耐多药物性以及各种药物耐药性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具体的结果见表2。

2.3 城乡耐药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来看, 城乡患者在乙胺丁醇耐药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在其他的药物方面以及耐多药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具体的结果见表3。

3 讨论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传染疾病, 在临床当中主要是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占到了结核病患者总数的85%以上。我国为结核病的高发国家, 据统计在结核病患者人数方面居于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印度, 中国与印度结核病患者约占到了全世界50%左右[2]。因此, 结核病成为了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 成为了我国预防以及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链霉素等结核药物使用之前, 结核病的病死率非常高, 伴随着卡介苗与利福平等药物的应用, 以及以利福平与异烟肼为主联合化学治疗方法药物的应用, 对结核病疫情的控制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始发展, 对于结核病的控制意识不断下降, 导致结核病耐药性的不断增强, 耐药性结核病不断增多, 这成为了当前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个主要的原因[3]。90年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打工族的不断增加, 结核患者带病打工, 体能下降, 不规则服药, 也是导致结核病上升及耐药的重要因素。

在本次调查当中发现, 在患者的性别以及居住地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 说明了患者的性别于对耐药性没有影响。在患者城乡差异上, 除了乙胺丁醇的耐药性有差异之外, 在其他的药物方面以及耐多药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乙胺丁醇的耐药性最低, 患者例数较少, 存在着系统抽样的误差;二是农村患者对于乙胺丁醇的应用较少, 相对的耐药性也就较低[4]。

在本次调查分析当中, 患者总体总耐药性比较高, 达到了25.96%, 这说明了本地区存在着耐药杆菌传播, 必须要加强结核病的预防以及控制策略。通过本次调查, 也反映出了本地区抗结核药物的使用、管理制度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在本研究当中耐药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接近, 这说明本地区的结核病防治水平位于全国中游水平。所以, 加强对初发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 强化结核病控制策略, 对于有效地控制以及预防结核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夏冠斌, 沈一鸣, 俞爱芬, 等.结核病耐药性流行病学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6 (11) :1220-1221.

[2]李凤君, 曹玉杰, 杨桂云, 等.泰州市2008年46例结核病患者耐药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11 (17) :1131-1132.

[3]林茵, 王敏达, 龚幼龙, 等.重庆市结核病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相关基因分子特征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15 (5) :306-308.

[4]陈娟弟, 郑淑智, 胡飞.北京市西城区新发肺结核病人起始耐药性监测[J].中国防痨杂志, 2010, 32 (2) :240-242.

耐药结核病 篇6

关键词:涂阳,结核/肺,耐药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是伴随着使用抗结核药物而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第五次流调结果显示,对一线抗结核药品的总耐药率为36.8%,初始耐药率为36.9%,复治耐药率为35.9%,耐多药率(MDR)为6.8%[1]。耐多药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2003~2012年在惠州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结核科就诊的肺结核患者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分析结核病总体耐药、初始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动态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各种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以便为制定结核病控制对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来源

自2003~2012年在惠州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结核科门诊就诊的所有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患者。

1.2 实验方法

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要求收集痰标本,分离培养阳性菌株经菌型鉴定为人型结核杆菌2739株。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进行一线药物异烟肼(H)、链霉素(S)、乙胺丁醇(E)、利福平(R)敏感试验。药敏培养基为广东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统一配置。1个麦氏浓度(1mg/m L)的菌悬液比浊,10-2和10-4稀释后分别取0.01m L接种至含药和不含药的培养基上,同时10-2稀释接种至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进行菌型和菌种鉴定。37℃培养4周后观察记数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情况,并计算耐药百分比。

1.3 耐药判断标准

含药培养基菌落数/不含药培养基菌落数>1%为耐药。耐多药(MDR)为至少同时对H、R两种以上药物耐药。

1.4 质量控制

每批药敏试验用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作为敏感对照。若高稀释度菌液(10-4mg/m L)在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少于20个菌落,则从对照管传代培养,重复试验。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卡方检验和概率计算。

2 结果

2.1 初始与获得性耐药率

2739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353株对4种抗结核药H、R、S、E全部敏感,对1种以上药物耐药1386株,总耐药率为50.60%。其中初始耐药率为42.31%(498/1177),获得性耐药率为56.85%(888/1562),两组菌株的耐药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χ2=56.70,P<0.01)。见表1。

2.2 初始与获得性耐多药率

本次2739株菌株中,至少同时对INH和RPF耐药的耐多药(MDR)者605例,耐多药率为22.09%(605/2739),其中初始MDR为10.96%(129/1177),获得性MDR为30.47%(476/1562),明显高于初治组。见表2。

2.3 菌株对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

H(31.73%,869/2739)、R(29.94%,820/2739)、S(27.86%,763/2739)、E(14.02%,384/2739);初始耐药顺位为S(10.11%,277/2739)、H(8.94%,245/2739)、R(8.54%,234/2739)、E(3.18%,87/2739);复治耐药顺位为H(22.78%,624/2739)、R(21.39%,586/2739)、S(17.74%,486/2739)、E(10.84%,297/2739)。见表2。

3 讨论

为控制耐药结核菌的产生要从:(1)规范结核药物的使用。在对从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或接受抗结核治疗不满4周的肺结核患者分离的菌株检测中发现,对1种或1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耐药率为18.18%(498/2739),说明目前接诊的初治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耐药性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率为42.31%,获得性耐药率为56.85%。获得性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与多次进行的全国流调结果是一致,因为获得性耐药多是人为因素。应从如医生用药,化疗管理,药品的质量,患者合作等几方面进行规范。(2)管理结核药物的滥用。获得性MDR明显高于初始MDR。因此在治疗中应作好耐药性检测,尤其是复治患者应进行尽可能多的药敏试验,参考药敏结果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结核药物的滥用,减少耐药病例产生。(3)政府需重视加强结核患者的管治力度。耐药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危害大、疗效差、费用高、严重影响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效果[3]。从结果还可看到耐1药、2药、3药和4药的耐药率分别是20.26%,13.84%,10.41%及6.10%,且MDR-TB为22.09%,说明耐药性的发生更趋向于耐多种药物。需从预防和控制耐药结核病两方面入手积极应对,才能遏制以耐药菌为主的结核病流行态势。(4)政府的财力支持尤为重要。本次结果菌株耐药初始耐药顺位为S、H、R、E;复治耐药顺位为H、R、S、E。说明耐药性的发生趋向对H、R、S等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和对多种药物同时耐药,这些结果提示对于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并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同时积极探索耐药性结核病治疗和控制的新方案。

通过本次对惠州市近十年的抽取菌株一线药敏的综合分析显示,本市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依然严重。在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抗结核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应对耐药结核菌株的传播规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相关领域。更需严格执行结核病控制策略,防止耐药患者及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宇.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

[2]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耐药结核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呼吸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治疗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 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关于耐药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共3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15例;年龄23~74岁, 平均 (42.5±11.3) 岁;肺结核病程3~16年, 平均 (7.22±4.4) 年;合并慢阻肺23例, 糖尿病11例, 高血压8例, 脑血管病变6例, 肿瘤2例。

1.2 药敏试验

痰结核培养采取改良罗氏培养基, 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培养基中药物浓度:链霉素 (SM) 10 μg/ml, 异烟肼 (H) 1 μg/ml, 利福平 (R) 50 μg/ml, 盐酸乙胺丁醇 (E) 5 μg/ml, 对氨基水杨酸钠 (P) 1 μg/ml, 培养周期为2个月。

2 结果

2.1 单耐药

经药敏试验显示:耐SM2例;耐H27例;耐R25例;耐E21例;耐P11例。

2.2 联合耐药

经药敏试验显示:耐HR3例;耐HRE11例;耐HRP1例;耐HREP9例;耐HRSM2例。单耐H2例;单耐R1例;耐HR两种药物以上26例。

2.3 年龄与耐药

不同年龄段耐药情况, 见表1。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诊断复杂:耐药性肺结核的诊断需要根据胸部X线平片和实验室药敏结果, 在常规痰涂片后继续做痰培养, 阳性后再用专业设备做药敏试验。因此, 药敏培养周期较长, 一般至少需要2个月, 整个过程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增加了诊断难度。疗程长:普通肺结核需常规治疗半年, 而耐药性肺结核疗程一般在2年左右, 甚至更长, 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治疗药物多, 副作用多:由于耐药性的特点, 耐药性肺结核服药超过5种, 药物之间极易发生反应, 所以临床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治愈率低:随着国家对传染疾病的重视和肺结核药物的深入研究, 提高了耐药性肺结核的治愈率, 但仍有50%左右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无法治愈。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大:耐药性肺结核药物相对较贵, 且服药种类较多, 长期服用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不良影响。

3.2 耐药原因

医学界对耐药性肺结核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案, 缺乏新药和敏感药。因此, 了解产生耐药的原因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抗结核治疗不规范是导致耐药性肺结核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 与患者自身因素、抗结核宣教和治疗方案不合理关系密切[3]。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对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能积极克服产生的药物副作用或困难, 而是随意停药或自行调整服药方案, 待病情恶化后方才复诊, 严重影响抗结核治疗疗效和预后。抗结核宣教:对首诊患者要积极开展抗结核宣教, 使患者重视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服药方式, 对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因素有积极的思想准备, 尤其不可随意停药或自行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不合理:多数患者对肺结核的首发症状了解甚少, 发病后就近到诊所就诊, 误诊误治率较高, 不合理的化疗方案、药物剂量不足和服药方式不恰当是导致耐药性的直接原因。

针对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耐药原因,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性肺结核:强化首诊肺结核患者的宣教, 促使患者重视抗结核治疗方案;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敏感药物, 科学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 规范联合用药措施, 从而降低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建立肺结核就诊登记, 随访抗结核治疗疗效, 全程督导治疗, 确保患者规律、联合、足量和不间断的规范化疗, 以期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3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耐药性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病例同时存在;耐HR两种药物以上26例;30~50岁之间耐药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通过强化首诊肺结核患者的宣教、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敏感药物科学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建立肺结核就诊登记等措施能够降低耐药性肺结核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耐药性肺结核,肺结核,耐药性

参考文献

[1]邢国胜, 马忠慧.耐药肺结核166例耐药性分析.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 (6) :757-758.

[2]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呼吸杂志, 2001, 24 (2) :70-74.

[3]肖志卫.联合用药治疗耐药肺结核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5) :720-721.

耐药结核病 篇8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结核病,治疗,效果

为探讨探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效果。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4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的治疗方案经过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测试之后, 根据对氨基水杨酸 (PAS) 、左氧氟沙星 (LVF) 、异烟肼 (INH) 、莫西沙星 (MOX) 的药物敏感性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4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29例, 女19例。年龄27~58岁, 平均年龄 (35.2士1.5)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患者为24例。

1.2 方法

1.2.1 药物敏感性试验

(1) 培养基的配置:培养基的成分如表1所示, 在配置完成后进行灭菌处理。 (2) 菌悬液的配置:将研究组的患者按照1到24号编号, 按照编号收集其痰标本, 在初次培养之后, 配置成1mg/ml的菌悬液。 (3) 接种和培养:首先, 划线培养, 即使用移液器吸取菌液0.1ml, 用划线法将其进行接种。使之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 见表1。

1.2.2 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应用口服利福平 (华源众生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32020969) 、乙胺丁醇 (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 1 0 2 2 3 4 9) 治疗, 其药物的剂量分别为0.4 5 g、1.50g, 采用饭后服用的方式, 1次/d。此外, 在治疗过程中的前四个月, 肌肉注射链霉素, 其余药物则坚持使用药物18个月。

研究组除了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之外, 还根据药物敏感性的试验结果, 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药物敏感性最强的药物进行治疗, 必要时, 主治医师结合病人实际情况, 采用两种药物结合治疗的方式, 坚持使用药物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1,2,3]。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过程中, 定期为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 同时, 定期对患者施与血液生化检查, 观察两组患者痰液转阴情况及病灶吸收情况, 做好相关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进行整理分析, 应用χ2检验进行整理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见表2~5所示。

对氨基水杨酸 (PAS) 、左氧氟沙星 (LVF) 、异烟肼 (INH) 、莫西沙星 (MOX) 等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显示, 莫西沙星 (MOX) 的药物敏感性最高, 对氨基水杨酸 (PAS) 次之, 异烟肼 (INH) 的药物敏感性最低。

2.2 药物治疗效果

2.2.1 痰液转阴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药物敏感性试验, 对病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后期痰液转阴率高达91.67%。研究结果如表6所示,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在痰液转阴情况方面, 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本研究选用的药物中, 异烟肼作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相对于其它几种药物而言, 其对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显示出了明显的不足。而莫西沙星作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是第四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 无论是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菌, 还是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等都具有光谱抗菌活性, 同时具有不易产生耐药、半衰期长、在体内活性较高的优点的优点[4,5,6,7,8]。另外, 其给药不收进食的影响, 而生物利用度达到90%, 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9,10]。因此, 在本试验中, 对氨基水杨酸也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对结合杆菌的高敏率达到54.17%。同时, 本试验中的其他药物对于结核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在其综合作用之下, 对相关病例作用的痰液转阴率高达91.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综上所述, 耐药结核病的产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传统治疗方案之下, 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能够预先对药物的效价进行一定的评估, 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耐药结核病的过程中, 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通过增加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或者对氨基水杨酸等, 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俊, 张娟, 张红, 等.MGIT 960系统行二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实用性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 (8) :527-531.

[2]马筱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解读[J].临床检验杂志, 2012, 30 (10) :776-778.

[3]范齐文, 郭建, 钱雪琴, 等.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敏感性[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 (1) :70-74.

[4]黄海波, 季恒, 周俊立, 等.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 :31-33.

[5]张媛媛, 万康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4 (12) :72-75.

[6]黄飞雁, 刘尚林, 赖芳.结核杆菌对四种二线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中国热带医学, 2010, 10 (11) :1378-1388.

[7]冯丽娜.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及耐多药结核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D].吉林大学, 2012:1-19.

[8]刘云华, 何秀莲, 许文学.痰结核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防治耐药结核病的意义[J].黑龙江医学, 2002, 26 (4) :277-277.

[9]闫国蕊, 杨萍, 王勇鸣.河南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核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回顾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1 (4) :267-269.

耐药肺结核治疗原则与护理体会 篇9

【关键词】 耐药肺结核;治疗原则;护理配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10-02

从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如果能够分离出结核菌,而且通过试验发现这种结核菌在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存在时仍能生长,则患者将被确诊为耐药肺结核。也就是说,这名患者在治疗肺结核时,有一种或多种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已经不能起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需要更换二线药物进行治疗。笔者结合多年护理经验谈谈耐药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原则与护理配合。

1 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的原则

结核病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結核病。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众所周知,肺结核的主要特点就是治疗周期长,而且肺结核的病情会出现反复性发作的情况发生。结核病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初治病例不论病情轻重,因从未用过抗结核药物,其结核菌对抗结核药物均敏感。另外早期活动性病灶中结核菌生长繁殖活跃,药物能发挥最大杀菌作用,使痰菌迅速转阴,缩短传染期。另外早期治疗可以避免肺组织严重破坏,不留或少留后遗症。确保患者坚持服药,化疗疗程越长,患者依从性越差,即使在短程化疗时,因药物副作用、症状的迅速改善而使患者难以按照方案坚持服药。不规律用药或单一用药往往导致耐药菌产生,近期美国的一些城市中结核病流行的特征性菌株往往是一些耐药菌株。为了保证化疗方案的贯彻执行,一方面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另外建立相应的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强化期督导或全程管理。

2 做好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得了肺结核,要树立科学养病意识,正确对待疾病。既不要无所谓,也不要过于害怕。要认识到治愈后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然后做好防治工作。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必须增加一些营养,以弥补因疾病所致的消耗,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俗话讲“三分治、七分养”,结核病人要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病灶处于进展期、结核中毒症状明显者宜摄取清淡、可口、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多少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主食、肉、蛋、蔬菜、汤要注意搭配好,多吃一些水果,不要偏食。当肺结核病情处于急性进展期,有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卧床期间也不宜多阅书报和看电视。病情轻,症状少的病人每天也应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室内外活动也不宜过长,以散步为主,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大多数病人知道要严禁烟酒,注意防寒。可有一点仍值得强调:规律服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结核杆菌是很顽固的,只有坚持规则治疗方可达到治愈结核病的目的;而且,不规则治疗也可导致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3 做好结核病患者用药指导工作

耐药结核病 篇10

本研究旨在从耐药谱变化的角度对2次结核病耐药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深入阐述耐药结核病耐药谱变化特点,为完善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分析宁波市1999年10月-2000年3月开展的耐药监测资料(设为Ⅰ组)及2009年7月-2009年12月开展的耐药监测资料(设为Ⅱ组)。

1.2 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WHO/IUATLD)的要求对上送市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所有初治肺结核病例的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群鉴定及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

1.3 质量控制

本实验研究建立了严格的室内质控制度,并接受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质控(QC)测试,以评价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初治病例总体耐药情况

Ⅰ组初治肺结核患者共235例,耐药42例,耐多药8例,初治病例耐药率为17.8%(42/235),耐多药率为3.4%(8/235);Ⅱ组初治肺结核患者共337例,耐药97例,耐多药14例,初治病例耐药率为28.7%(97/337),耐多药率为4.1%(14/337)。两组初治病例耐药率、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

2.2 不同时期耐药监测初治病例耐药谱变化

Ⅰ组初治病例共出现耐药谱11种,其中耐多药谱4种;Ⅱ组初治病例共出现耐药谱13种,其中耐多药谱为4种。比较两组耐药监测初治病例资料,单耐异烟肼(H)的耐药谱10年期间由3.8%上升至8.6%(χ2=5.09,P<0.05),单耐链霉素(S)的耐药谱10年期间由3.4%上升至7.4%(χ2=4.104,P<0.05),其它耐药谱无明显变化(表1)。

2.3 初治病例耐药率顺位

Ⅰ组和Ⅱ组的初治病例耐药率顺位均相同,耐药率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两组的初治病例均以耐异烟肼为最高。

Ⅰ组初治病例总的耐单药率为8.9%(21/235),Ⅱ组初治病例总的耐单药率为17.5%(59/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5,P<0.05),提示10年间肺结核病的耐单药率有上升趋势。初治病例耐异烟肼(H)的总耐药率10年间由12.8%升至19.0%,呈上升趋势(χ2=3.907,P<0.05)。初治病例耐链霉素(S)的总耐药率10年间由10.2%升至16.0%,呈上升趋势(χ2=3.970,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结核病疫情的上升及抗结核药物的滥用,耐药结核病已成为结核病控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省市的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初治耐药病例已占所有耐药患者的多数[2,3]。尽管初治耐药患者中可能包括一部分化疗史不明的复治耐药患者,但是这些数据仍然表明,初治耐药已成为我国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4]。本研究对宁波地区不同时期的耐药监测初治病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反映了10年来宁波地区初治病例耐药谱变化情况,为完善现行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比两次耐药监测资料数据,初治病例的耐药率由17.8%升至28.7%,呈上升趋势,但低于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结果[5]。初治患者耐药率增高可能原因是宁波地区流动人口较多,交通发达,人口流动频率较高,也可能是存在未被发现的耐药传染源。这一现象提示须高度关注现阶段宁波地区结核病疫情变化趋势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的近期传播。有研究报道[6,7],初治耐药及耐多药患者仍接受标准的短化治疗将可能产生更广泛、更严重的耐药性扩增效应,这使得耐药结核病更加难以控制。这就要求临床医生针对初治患者也应进行结核菌的培养及药敏检查,及时发现初治耐药尤其是耐多药患者,选用敏感药物组成治疗方案,以尽早治愈患者,减少耐药株产生。

结合两次耐药监测资料,初治病例耐药率顺序均相同,均以耐异烟肼和链霉素为主。在分析耐药细菌传播的原因和结核病防治规划执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时,除了看总耐药率及耐药顺序外,也要分析耐药谱的变化[8]。本次研究显示,单耐异烟肼(H)和单耐链霉素(S)两种耐药谱10年期间呈上升趋势,提示宁波地区耐药的发生更趋向于单一耐药,尤其链霉素居于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谱前列,且单一耐药率水平异常增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部分医疗单位采用单一药物进行试验性治疗;(2)链霉素作为普通抗生素被滥用于各种感染;(3)宁波地区经济发达,流动人口较多,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尚存在薄弱环节;(4)采取的化疗方案不合理,单一或不规则用药。

目前,全市耐药谱的建立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缺乏连续性,部分抗结核药品尚未纳入耐药监测范围等,这也使通过2次抽样调查获得的结核病初治病例耐药谱及其特点变化难以动态反映疫情全貌。因此,努力实现宁波地区结核病耐药监测系统化、常规化,掌握更全面、更及时的耐药资料,才能为科学应对耐药结核病疫情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近10年宁波地区初治结核病例抗结核药物耐药谱的发展变化特点,为有效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宁波市1999年10月-2000年3月开展的耐药监测资料(设为Ⅰ组)及2009年7月-2009年12月开展的耐药监测资料(设为Ⅱ组),对两次耐药监测资料的耐药谱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两次耐药监测资料的初治病例耐药谱变化比较分析显示:初治病例的耐单一药物率由8.9%升至17.5%(χ2=6.455,P<0.05),初治病例异烟肼(H)的耐药率由12.8%升至19.0%(χ2=3.907,P<0.05),初治病例链霉素(S)的耐药率由10.2%升至16.0%(χ2=3.970,P<0.05)。结论:宁波市初治病例肺结核耐药形势依然严峻,且耐药的发生更趋向于耐单一药物,今后须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结核,耐药,监测

参考文献

[1]张淑华,刘宇利.2001至2005年澳门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11-414.

[2]沈鑫,沈梅,桂晓红,等.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结核病耐药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07-410.

[3]繆梓萍,李群,何海波,等.浙江省耐药结核病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3):215-218.

[4]梅建,薛桢,沈鑫,等.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75-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2007-2008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52.

[6]Yew WW,Leung CC.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update2007[J].Respirology,2008,13(1):21-46.

[7]Cohen T,Murray M.Incident tuberculosis among recent US immigrants and exogenous reinfection[J].Emerg Infect Dis,2005(11):725-728.

上一篇:开放式API下一篇:竞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