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与利用(精选12篇)
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1
策划人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数学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内容整合到呈现形式,从教材编排到习!题精选,从单一走向多元,力求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教材观?这一期,我们推出两篇名师文章,希望教师形成一种多维的课程意识,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适度使用和创新教材,把教材用足、用好,用新、用宽,让学生的学习历程变得更为深远。
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2
道德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思考
道德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把握道德资源的需求、供给与消耗规律是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的前提.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必须刺激道德需求的增长、扩大道德供给、遏制道德资源的不合理损耗,其中的关键是要建立公正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以合理的道德赏罚机制为主的社会干预机制.
作 者:邓清华 Deng Qinghua 作者单位:涪陵师范学院,社科部,重庆,408003刊 名:河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614(1)分类号:B82关键词:道德需求 道德供给 道德消耗 社会干预
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3
【关键词】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措施
1.林业资源的概念
林业资源主要是指林地和森林资源。林地资源主要指用于生产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属于人工培育的林木,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森林资源是以林地资源为载体,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所包含的内容除了林木资源以外,还包含着和森林有关的内容,比如林区内的天空、土地、水源、动物和非森林植物等,可以说,森林资源是林区范围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的总称。
2.制约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因素
2.1森林管护强度大,公众对于如何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认知度不高
林业资源所包含的生物资源远远超出了林木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护范围的不确定,使得在管护林业资源时,要常常面对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再加上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所要管护的范围远远超过了目前的人力。同时,国家在管护上投入的经费过低,管护条件艰苦。很多林区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纷争,使得管护难度进一步加大。
2.2科技人员数量 少,林业资源地开发缺乏科技含量,导致效益低
长期以来,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导致林业科技人员从业人数少,尤其是林业开发所需要的高科技人员数量更少,再加上林业基地内科研条件差,无法完成相关的研究, 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林业基地所掌握的科技力量薄弱,无法吸引资本对林业资源保护地投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势必影响林业资源地开发和再利用,也使得林业资源的开发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造成极大地浪费。
2.3林业资源产业化水平较低。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对林木资源采取了保护措施,严禁砍伐天然林。这就使得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林木企业以及木材加工企业纷纷停产或者转产,林业开始向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建设转变。虽然一段时期以来,林业资源得到了保护,林木覆盖率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产业水平低下,在效益方面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经济格局方面,无法达到配套产业规模,缺乏市场环境和因素,造成了品牌缺乏、经济效益滑坡的局面,使得整个林业的经济产值远不如预期,发展前景黯淡。同时,在所有权纷争上,林业资源存在着产权不明,股權不清的状况;另外,还有许多林业资源因为历史问题,在产权、股权和经营权上存在着打乱仗的局面,有了利益都来抢,需要负责时都躲开。如此机制不全,自然也就制约了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3.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3.1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要克服 目前的消极因素,就必须在林业政策上进行调整。目前实行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不断地加以完善,要去掉不利林业合理开发利用的因素,为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在林地使用权的承包和开发、转让上大胆探索、解放思想,保护林业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在林业产权制度上要大力推进改革,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开发利用的好方法,在所有权、投资权、经营权上做到产权明晰,投资开放和放开经营,使得林木的生产有专人负责和利益均享,调动广大林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林业生产和维护中能激发聪明才智,促进林区的经济发展。在造林方面,要推动“社会办林”,使得整个社会都参与到植树造林的热潮当中,增加林木的覆盖率,使得全社会都关心林木的生长和开发利用。
3.2坚持科技兴林,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科技永远是决定一切的力量。要想使林业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力量。因此,在林业资源地开发和利用上,要引进先进国家的林业开发技术,提高整个林业工业的科技含量,在有条件地林区建立科技示范点,以点带片,推动整个林 区的科技发展。
在市场方面,需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开发出市场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升林业产品的附加值,使得资源包袱变为资源优势,经济效益也会因此而提高。
在林业地区的人力资源方面,要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转变过去忽视人才的旧观念,确定人才开发的战略,使得林业科技人员觉得从事林业工作大有前途。同时,也要创造条件让林业人员乐于到林业第一线工作。
3.3实行立体开发林业资源,发展林 区多元经济产业
林区丰富的木材资源需要加以开发和利用,但是,这只是林业经济的一部分,更多的非林业资源如果开发利用得好,也能创造出不亚于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非林业资源范围广泛,包括林地资源、林果资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草资源、水资源、景观风光资源、人文地理资源等;因此,要认识到非林业资源内容的广泛性,多管齐下,在养殖、 采集和种植上想心思,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结构的产业经济。在资源开发方面,要重视林业资源的深一条是在境外购买森林资源,作为我们的木材提供基地,另一方,通过与有关国家进行合作的形式,以技术、 设备、材料和劳务等作为投资资本,以资本投入来换取林木产品,支持国内的经济建设。这样的互惠合作的生产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林业资源,同时,也能促进林业经济的腾飞,实现境外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
3.4加强组织领导,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如何做到合理开发林业资源,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扯范围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靠发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鉴于这项工作的复杂和艰巨,各级政府和党委必须全力重视,要把振兴林业经济与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在一起,作为长期任务来狠抓落实。所有和林业有关的部门,诸如林业、计划、科技、农业、外贸、招商都应该相互协调,团结一心,使得林业资源能做到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在管理上,要发挥政府地引导作用,调动多种所有制形势和各方的积极性,减少环节阻碍,多方筹集资金,在政策和机制上引导各方投资,加快林业资源地改造和利用, 以期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3.5实行 内外结合,开发利用境外林业资源
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不但整体不足,而且在质量上也是很差的。但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国家对木材地需要量年年扩大,使得林业资源在保护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目前的情形之下,除了抓好国内森林资源的建设以及进口国外的木材这两手准备之外,还需要在境外寻找可以投资的森林资源,找到新的林业经济的增长点。在这方面,有两条路可走。
4.结束语
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国民经济上是一项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对此,我们应该从目前的处境出发,合理考虑长远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做到保护、开发、创收的有机结合,使得林区经济在保护的过程中不陷入停顿,并能为今后的发展积蓄能量。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丰收,做到保护和发展地统一。 [科]
【参考文献】
[1]扬荣喜.攀枝花市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J].攀枝花科技与信,2008(1).
绿色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篇4
一、我国的能源利用形式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必备要素,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对所处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整体的能源发展战略来看, 在新的世纪里, 人们必须寻找到一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清洁的、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以完成人类生存过程中的能源问题。
随着世界工业发展的加快, 预计全球未来的能源消耗的增速将不断加快, 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将面临日渐减少的困境, 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发生以后, 全球石油售价增加, 不断刺激着能源消耗大国, 如英国、美国等国家将主要研究精力放在研发常规能源外的其他能源身上, 甚至有的国家一度以军事打击为手段攫取石油等能源, 充分说明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正深刻影响着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我国目前面临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能源利用率较低的矛盾, 例如, 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9.1%, 但是耗费的原材料和能源占全世界的30%, 快速发展的经济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实际上, 与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进行比较, 其他的绿色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仍然蕴含着较大的能量储备, 例如, 地球十天内接收到的太阳能就是全球所有化石燃料的能源储备的总量。目前全球各国都积极制定清洁能源的发展战略, 欧盟也提出要使2050年的发电总量中达到百分之五十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在新的世纪中能源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 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将代替煤炭、石油等传统的能源, 我国也积极提倡以绿色能源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还积极制定了环境与发展措施, 确定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开发地热能、水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发展思路。
二、能源的发展方向
为了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必须要坚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能源的发展制定正确合理的方向, 这样才能保护原本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一) 加快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能源的利用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 化石燃料是世界能源结构的主体, 但是, 煤矿、石油等矿物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总有一天会枯竭, 目前, 矿物能源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世界各国争夺能源引起了世界局势的动荡。我国对能源需求量很大, 其中煤炭是主要消耗能源, 1995年需求量为世界的10.4%, 2020年会增加至15.3%, 而我国的人均煤炭量为世界的二分之一,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能源消耗将大部分依靠进口, 这将严重遏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矿石能源经过燃烧后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引起酸雨、温室效应等问题, 对森林、耕地等造成污染和破坏, 更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能源成为发展趋势
有机构预测至2250年到2500年间, 世界的煤炭能源将被消耗完全, 面对能源危机, 能源与经济、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绿色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关键步骤,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简而言之, 绿色能源就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 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了在利用开发中污染较低的能源, 如核能、天然气、清洁煤炭等。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能等, 这些能源储存量丰富, 基本上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还可以就地使用, 在利用形式上可以集中建设, 也可以分散建设, 形式灵活多样。绿色能源不但可以解决经济的持续发展问题, 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发展前景广阔。世界对这些绿色能源的利用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部分能源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发挥出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绿色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改善能源结构、强化能源供应、大力保护环境中, 绿色能源的利用开发有重要作用, 这也是实现环境保护、化解能源供需矛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建立了绿色能源的发展基金, 对绿色能源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试点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绿色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一) 水能的利用
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十分丰富, 但是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 我国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折合成发电量约为6.19亿千瓦, 年发电量可达到1.76亿千瓦, 这一数值约占了世界水能资源的百分之二十, 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小型水电资源的分布也较为广泛, 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至少有一千五百个县拥有能够开发的水电资源, 目前建成的有一千万瓦以上水电开发量的有一千一百多个县, 在与太阳能等其他绿色能源的利用比较而言, 我国水电利用造价较低且技术较为成熟, 适合在具有水能资源的农村地区进行水力发电和电气化的建设工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仍然较低, 根据我国小水电规划, 到2020年水电装机制定了9300万千瓦的目标。
(二) 海洋能的利用
海洋能是指存在于海洋之中的可再生能源, 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包括波浪、潮汐、海流、温度差等。我国有宽广的海岸线, 海洋管辖范围广泛, 因此我国的海洋能资源丰富, 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为扎实的基础, 如已经拥有了小型潮汐发电技术, 建立潮汐发电站的条件基本成熟, 岸式波力发电技术走在了世界波浪能技术开发的前列, 但不可否认, 目前我国海洋能的利用形式较为单一, 整体规模有限, 在海洋能的实用性方面仍然欠缺。
(三)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主要表现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建筑等方面, 2006年, 我国生产的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分别占全球市场的25%、15%, 而目前, 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消费国和生产国, 每年的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占世界推广量的百分之七, 且仍在以百分之二十五的增速发展, 另外太阳能采暖建筑的推广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我国目前的住宅小区发展趋势明显, 所以利用太阳能住宅区内每平方米每年能够节省20kg至40kg的标准煤, 如此利用太阳能能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四) 风能的利用
据资料显示, 我国大陆大约拥有三亿千瓦的风能可利用总量, 而近海岸区域的可利用风能约为七亿千瓦左右, 我国的风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包括近岸海域、沿海岛屿和沿海陆地, 另外我国风能的集中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内陆部分风能集聚区。
我国风能利用主要通过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场、风力提水机、风力发电组等形式表现, 目前风力发电机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从最开始的家庭用电发展成铁路、公路、通讯等多方面应用的现实状况, 我国风能的利用与开发正逐步步入成熟阶段, 以2006年为例, 我国建成了91个风力发电场, 全国有133.7亿的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百, 另外, 我国还出台了风电设备生产要求, 颁布风电特权, 加大了风电开发的扶持政策等, 可见风能已经成为我国绿色能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这一方面, 我国的风能资源发展迅速, 可能成为与火电、水电并列的三大发电能源。
(五)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生物质能分布平均、蕴藏丰富, 能够代替化石燃料, 是缓解温室效应、维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与能源间的矛盾问题的重要手段, 它是一种来源于太阳能的环保、绿色能源。
所谓生物质能, 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树木枝桠、农作物秸秆等, 据统计, 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为7亿吨左右, 其中部分用于喂养家畜和回收造纸, 大部分作为了燃料进行使用。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就是进行直接燃烧, 其不但会产生浓烟影响空气质量, 而且能源的利用率仅为10~15%。为了增加生物质能的能量转换效率, 需加强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开发, 生物质的热解气化技术着眼于将秸秆等材料转化为气体燃料, 以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清洁程度, 这是一种十分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能源利用手段, 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目前, 生物质能的主要应用与开发技术包括了气化发电机组、对植物 (如木材) 加工直接气化利用、秸秆集中气化供气等, 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代表技术为沼气技术, 作为新一代的生物燃料, 国家对沼气技术的研发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其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逐步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枯竭危机,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环保清洁、储存丰富的绿色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研究被提上了能源发展的议事日程, 在未来全球的能源消耗中, 绿色能源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将日益成熟, 利用开发途径将不断被拓宽, 总之, 在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深刻变革, 其利用开发程度也将不断增加。
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5
谈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案例分析
作者:宋立彬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4期
摘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切实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水资源的短缺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问题之一,所以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以吉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对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并对吉林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工程做出分析,同时对当前吉林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出探讨。
关键词:吉林省 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案例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c)-0148-0
1水危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在此背景下努力找寻克服水危机以及保障水资源持续发展的策略,而在这个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也主要通过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来展开,可见对水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做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相关工作刻不容缓。所以必须提高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必要性的认识,并在肯定当前阶段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仍需面临的问题,并不断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1 水资源危机要求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危机已经被公认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已经向人类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398.83亿m3,其中包括地表水资源量344.1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23.60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1500亿m3左右,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左右,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评价吉林省属于中度缺水地区。有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的水资源总量并不丰沛,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具有必要性。
1.2 社会发展速度与水资源可利用量之间的矛盾
水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基础,人口的不断加大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包括吉林省在内的许多地区已经出现缺水的现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吉林省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也造成了吉林省个别地区发展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突显,尤其表现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受到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影响,多年平均蒸发量远远高于平均降水量,由于缺水造成的粮食产值降低30%,工业产
值损失高达200亿元以上,也使社会各方面的投入成本增加了15%以上,所以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缓解社会高速发展与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1.3 水污染要求提高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意识
由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造成了污染问题的加剧,许多水资源在污水、废弃物、垃圾的排放下使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吉林省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水质问题,并造成了用水安全问题以及使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进一步减少。吉林省水污染中的工业废水占据废水排放量的90%,如辽源市境内的辽河流域受到水污染的影响明显,使吉林省不得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的双重难题,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的社会发展,所以在水污染趋向严重的背景下,不断探索与实践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吉林省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案例分析
吉林省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的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其中包括老龙口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引松供水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其中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保证了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防洪、防水、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是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骨干工程,雨季能够增产粮食30多亿斤,对吉林省农业的发展能够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能够推动吉林省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引松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在吉林省的经济中心即吉林省的中部地区,包括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以及所属的11个市、县、区,为这些地区创造更大的生产总值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其次吉林省通过“三条红线”的办法对水资源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为水资源的保护、调度以及利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吉林省污水处理工作也有很大进展,仅“十一五”期间就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36座,是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水资源的再能利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仍旧面临的问题分析
虽然吉林省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诸多的工作与努力,但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仍旧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仍旧面临着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第一水资源匮乏现状仍旧十分严峻,截止到2011年,吉林省全省45座县级以上城市中的35座存在严重缺水的现象,同时呈现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较低的特点,使应用水的安全系数受到威胁,以东、西辽河以及辽河干流为主的流域水质性缺水问题仍旧十分突出;第二水资源污染形势仍旧严峻,在吉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水质的污染仍旧表现出不协调性,尤其是工业用水污染仍旧有待加大整治力度;三是部分地区水资源透支,由于每个地区在地下水的开采方式不同,造成一些地区的水资源透支,局部地区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位下降现象;四是水资源浪费,个人与企业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缺乏意识,并缺乏必要的水循环利用投入使水资源浪费问题仍旧有待进一步解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策略
在吉林省水资源仍旧面临较为严峻形式的背景下,需要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应当在加强现有水利设施利用与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与可行性,制定水资源工程修建方案与规划,促使水资源的蓄调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要重视节水设施的完善,尤其是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与农业需要引起重视,积极推动灌区节水设施的改造;再次重视水循环利用,在重视水资源自然再生的同时加大投入进行提高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促进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通过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以及污水处理机构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也要重视推动节水知识与意识在公众中的普及,引导公众树立忧患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建立领导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同时推动税务管理一体化进程,并通过以水价改革为主要手段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从而促进水资源利用的节约与高效。
参考文献
合理开发,灵活利用 篇6
一、开放课堂,解除封锁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方式是一成不变的。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约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学生完全没有自我个性的张扬。推行新课改后,教师把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解除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开放课堂,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不再是一项教师单项的活动,而是一种师生互动,合作参与的新型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死死的教教材,而要用教材为学生学习搭桥铺路。课文《影子》的教学就可采用开放式教学。影子在平时只是同学们身体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谁也不会注意它。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太阳底下不同的时间来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影子。了解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影子是我们一个人身体的忠实的伙伴,不光仅限于课文中的几段话,几节诗去了解,而将更多的生活资源引用到课堂上,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自己的影子,又较好的学习了课文。这比仅仅是说说课文、读读课文,没有生活体验的教法活泼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高。
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推行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编排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更好的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中让教材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实际。这样学生学来就更易于接受,更易于与生活接轨。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课文有很多。第二册《小伙伴》一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朋友之间的真情,用实际行动去关心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而不是像文中那两个只说不做的小伙伴一样,仅仅从口头去关心。在这篇教材中,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与朋友交往的情形,体会朋友的好,再结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几个小伙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为什么。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课文学习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一说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朋友有了困难我们应及时给于帮助。这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相连,教学中我跳出了文本的束缚,走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学习与德育教育为一体,有效的实现了教材的灵活运用。
三、学科渗透,整合信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的内容最广泛的学科,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性最强的课程。在语文学科教材的使用中注意学科渗透,对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将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二年级上册《回声》一文,是一篇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教材通过一个小青蛙的有趣发现,揭示了回声的秘密。教材本身是一篇童话故事,又蕴涵了很强的科学性。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在过程中,“有趣的发现”吸引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全部眼光。“回声”的秘密让孩子们积极去探索。我在课中积极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平时在外面玩耍是所遇见的“回声”现象,结合“回声”的科学原理,让学生们明白“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着很大的科学道理。在学习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同时,有效的与“科学”融为一体。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一定的其它学科的信息,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四、因地制宜,拓展资源
品德课故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7
一、多渠道开发故事, 有效充盈品德教材
故事让抽象的道德教育更加形象具体, 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德教材中除了个别几课有专门的“故事屋”栏目外, 其他大部分都以图片为主。因此, 需要我们通过其他的渠道去找寻故事, 甚至是自己编写故事, 创造故事。
1. 留心生活, 撰写故事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所以, 我们可以留心生活, 将学生身边的生活故事带入课堂。
在执教《我长大了》一课时, 笔者发现, 班中有部分学生很会做家务, 在家非常懂事, 而有一些学生却是小公主、小皇帝, 自己的事情还是不能自己做。于是, 笔者灵机一动, 将学生的生活点滴提取出来, 撰写成故事, 呈现于课堂中。“同学们, 他呀圆头圆脑, 胖乎乎的。在家里可是爸爸妈妈的得力小助手呢!他会……大家都夸奖他长大了。你们知道大人们为什么说他长大了吗?”
正因为是班中学生的故事经过提炼整理而成的, 所以, 很有信服力, 也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 当学生展开讨论时, 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认识到了成长的含义不仅仅在于身体上的长大, 更多的是指知识的增多、生活技能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增强。
2. 依据兴趣, 改写故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所以, 同样是《我长大了》一课, 笔者将上例中的生活故事编写成了一个童话故事。将故事的主人公定位为一群可爱的小鸡。
师: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 你们想听吗? (生大声喊:想!) 讲什么故事呢?看! (师出示一张可爱的卡通小鸡图)
师:对, 老师今天就来讲一个《小鸡长大了》的故事。请边听边想:鸡妈妈为什么说小鸡长大了? (师讲:《小鸡长大了》的故事)
低段的学生喜欢各种卡通人物, 喜欢听各类童话故事。因为很多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 语言优美, 总是能带给学生们无数的欢笑和快乐, 所以, 能自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依据教材, 补充故事
我们的教材故事不多, 但图画很多, 那么我们何不将这些“画”变成“话”呢?
记得在执教《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 笔者将教材中的两幅关于森林的插图串联起来, 编了一个《森林王国》的故事。“在一个大森林里, 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有胖乎乎的大熊猫, 特别爱吃竹子;有可爱的小白兔, 一蹦一跳的总抱着根胡萝卜;有脖子长长的长颈鹿……有一天啊……”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更重要的是笔者还在故事中融入了该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同时, 还学了知识。
有时, 笔者还让学生参与搜寻故事。如《欢天喜地过新年》一课, 其中故事屋中“年”的故事仅仅就几幅图片。于是, 笔者让学生回家去问爸爸妈妈有关“年”的传说。结果, 课堂上学生们七嘴八舌, 讲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 而且个个都讲得有声有色。在这样的故事交流会中, 学生们快乐地接受着新授知识。
二、多形式演绎故事, 有效落实课堂教学
品德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故事教学的应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要让品德课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必须改变这样一种认识:凡是故事都是要去说的。在我们的品德课上, 我们可以讲故事, 也可以让学生去猜故事、写故事, 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演故事, 给学生看视频故事, 让夸张的表情、动作来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思维。
案例:《孝敬父母》一课——
大元帅陈毅是孝敬父母的楷模, 他为生病在床的母亲洗尿裤、吸痰的事迹, 总能触动孩子稚嫩的心弦;小小子路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八岁孩童吴猛恣蚊饱血……这些故事总能让学生的内心深深震撼。这些感人的故事资源, 我们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演绎, 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1. 听故事, 让动情言语激起情感涟漪
马克思说:“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但“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可能相差20倍”。 (马卡连柯语) 当我们老师在深情讲述“陈毅的故事”时, 往往会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故事之中, 会有随之相伴的表情、动作, 会有与学生眼神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在这样的情境下, 学生自然就情景交融地勾勒出了故事中的场景, 自然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
2. 读故事, 让灵动的文字直击心门
文字往往带着灵性, 能把人带入另一个境界, 让人陶醉。当学生充分地读, 细细地品味故事时, 他们被那些朴素的文字深深震撼。子路、王祥、黄香等人的行为与学生产生了心的碰撞, 情感的共鸣。此时, 教师又恰到好处地安排学生书写感受, 那深深的感动、浓浓的敬意都通过流淌的笔尖传达了出来。
3. 看故事, 让动态的画面感染真情
亲耳听闻, 不如亲眼目睹。现如今, 网络资源的充实, 让我们很轻松地就可找到各种视频故事。就算没有直接可用的视频, 我们也能通过高超的信息技术进行改变、创作。当我们将静态的故事变成动态的画面时, 学生们不仅听到了故事, 还冲击了学生的视觉, 当多种感官都被调动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碰撞也变得激烈, 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故事背后的意义。
三、多角度利用故事, 有效延伸品德课堂
任何事物都有其多面性, 换个角度去看, 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当故事带着它特有的趣味性融入我们的品德课堂时, 我们也多角度地利用了它。我们不仅让故事的内容巧妙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让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帮我们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而且, 我们还利用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制作成形象卡, 用于书写, 用于奖励。
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时, 我们编写了一个《水的自述》的故事, 用水滴的口吻讲述了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严重匮乏。课的结尾, 教师分发给各小组一张由卡纸制作的可爱“水滴”, 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 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节约用水写在“水滴卡”上。这小小的水滴卡让学生觉得可爱、亲切。同时, 这个小水滴, 又让学生时刻想起那个故事, 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时刻提醒学生要节约用水。
又如:不少故事中的动物形象, 由于长期以来的耳濡目染, 已经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公众形象, 某种精神的代言人。所以, 我们决定利用这些故事形象来开展课后的评价, 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落实课后践行。
当学生能坚持勤奋学习, 做学习的有心人时, 我们就奖励他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鼓励他继续努力;当学生有进步时, 就奖励他一条跳跃的“小鲤鱼”, 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当学生三心二意, 做事马虎时, 我们就用一只贪玩的“小花猫”来提醒他……我们还用一些形象来进行中队命名, 将这些故事形象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之中。
浅谈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8
1 珍惜矿产资源, 延长服务年限
我矿原地质队提供的矿石总储量为2 615万t, 又根据赋存条件和河流对深部开采的影响, 把整个矿床的开采分为两期开采, 以460 m标高为界。原设计第一期工程 (460 m以上) , 年产成品矿20万t, 服务年限36年。但是, 经过50多年的开采, 储量大幅减少, 第一期工程即将结束, 进入第二期 (460 m以下) 深凹陷露天开采, 开采难度增大, 成本增高, 因此, 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健全地测机构。矿山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缺乏, 公司不断引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 每年按照矿山总体设计编制年度开采计划, 提供现有矿山保有储量并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方案;
2) 改进开采方法。由建矿时的采场简单采选改为全机械化开采, 贫富兼采, 对破碎中的粉状矿体、不适合机械开采地段的矿雇请民工在工作面直接开采回收, 这种矿每年都可回收几千吨[1];
3) 制定有关指标, 并将有关指标列入经济责任考核内容, 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奖惩, 如成品矿中滑石含量考核指标为98%, 实际完成为99%以上, 排放的废石中滑石含量小于10%等;
4) 寻找并发现新的矿点或者限制产量, 提高产品深加工, 增加产品附加值, 根据这一宗旨, 公司在不断寻找合作途径, 今年3月公司已跟美国申巴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估计在明年初正式投资。
2 抓好储量管理, 充分利用资源
矿区严抓“三率”管理。①在采场上实行分爆、分采、分装, 在装运过程中又进行粗选;②组织民工在废石场进行回收, 直径在300 mm左右的小矿都进行了回收, 这种矿的回收每年差不多近万吨;③引进先进的设备, 提高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先后引进螺旋分级机和颗粒分级机, 至使选矿回收率达96% (设计为90%) 之多。
3 强化开采管理, 保护资源
1) 加强管理, 由一名采矿专业的副矿长负责, 除组织人员对采场的生产安全进行管理外, 负责人天天深入采矿现场, 监督开采进度, 并督促矿区按照有关规程进行生产, 同时, 也对采矿爆破、布孔、用药量等进行指导;
2) 加强民采管理, 保护资源。矿区采场周围有三门乡滑石矿和龙胜县滑石矿。在开采中 (他们是地下开采) , 矿境界内开采, 以鸡爪河为界。但是, 自从开采以来他们就千方百计朝我矿主矿体方向慢慢掘进, 不仅造成我矿资源丢失 , 而且给我矿第二期开采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虽经县政府、县国土、县安检等有关部门多次协调, 但越界开采现象仍在继续。
4 进行技改, 资源充分回收, 保护环境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矿在扩建改造以前, 那种自下而上的高台阶原始开采作业, 只采富矿不采贫矿, 只要大矿不要小矿, 在79—82年期间矿石回收率仅为39%, 以至于自选厂以下河床几百米远的距离全部被大大小小的滑石块堆满, 堆层厚度最厚处达2 m左右, 这样一方面浪费了资源, 另一方面又污染了矿区下游的环境;进入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回收率仍然在60%左右徘徊, 而原设计回收率93%, 离设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对一个露天开采矿山来说, 回收率为60%左右也确实有点偏低。自从〈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后, 公司领导充分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 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技术改造, 充分回收利用资源,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乃当务之急的大事[2][3]。首先, 在1991-1993年, 公司在有限的工程投资款中, 仅环保项目就投资了100多万元, 用了2年多的时间, 建成了容积为4 000 m3的双池沉淀池, 并投放使用, 又相继建起了两个螺旋分级机, 它能够把直径2~5 mm粉矿颗粒进行回收, 据统计每年可回收这种矿2~3万t, 可为公司创利税上百万元;此外, 污水经沉淀后, 基本上符合国家排污标准, 并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其次, 选厂改造。改造后的选厂不但可以提高分选效率, 保证矿石质量,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滑石回收率, 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1996-1997年期间, 公司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扒选台的改造, 接着又投资70多万元建起了新的皮带手选厂。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使我矿的“三率”情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开采回采率由原来的60%左右上升到90%, 接近原设计指标;选矿回收率达到设计指标, 有时甚至超过设计指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工艺的不断创新, 资源的综合利用, 还有望迈上一个新台阶。
5 结语
综上所述, 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资源, 也才能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加好的途径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摘要: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物质基础, 但矿产资源储量有限, 如何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现有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服务, 成为必要。文章从如何珍惜矿产资源、抓好储量管理、强化开采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王雪峰.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J].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7 (5) .
[2]易舜益.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湘西经济建设服务[J].湖南地质, 1997 (3) .
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9
一、紧扣课本 , 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起主导作用。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为教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 结构化分析教材
目前教师解读教材主要存在的误区:其一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忽略学生的生活现实与已有知识经验;其二过多地注重“点”的研究,对某个领域的知识系列纵向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缺乏关注。因此,教师要尊重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连续性,触摸教学真实的起点,根据教材中的线索,设法启发学生调动头脑中多层次的经验,解释新信息,解答新问题。
2. 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发挥更大的效用。例如:在执教《设置版面》一课时,笔者在第一个班级采用了“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教学中,能掌握页面设置的方法以及分栏的技巧,但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是机械式的学习,没有学习的兴趣。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教材中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第二个班级进行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中华恐龙园》word小报的对比开始,先了解页面设置的作用。然后根据制作方的要求,对文章进行页面设置,如将纸张设置成横向,为节约纸张将页面设置成横向。设置成横向后,又产生阅读困难怎么办的需求,引出要进行合理分栏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制作。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是顺应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遇到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版面设置的方法和分栏的方法、技巧。这样的设计,既尊重教材,又高于教材,能创造性使用好教材。
二、联系实际 , 挖掘生活资源
1. 校园生活资源
校园生活资源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从校园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内容生活化”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校园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生活话题、重大活动、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专用教室、校园网络等。
2. 家庭生活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物品越来越多,构成了物的广泛的资源。比如: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并连上网络,可以让学生了解家里计算机是如何连接到网络的;家长如何看待网络,他们是如何利用网络的?家长赞同还是反对你上网?通过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学生很容易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使得家长、教师及时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周围环境,我们应该重视这种可贵的、持续发展的家庭生活资源。
3. 社会生活资源
社会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场所,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如时事政治、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件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问题探究,通过社会问题的探究,拓宽课堂和学校空间,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学习,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责任感,对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渗透 , 整合学科资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且还有非常强的吸纳能力,教师要善于从其他学科的课程中发现其中的整合点,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利用。例如:在教学《下载文字》时,可以让学生搜索有关桑兰的资料,并保存起来,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刚刚学习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搜索的技巧也在自然而然中得到提高。通过对其他学科资源的开发使用,可以较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效率更加高效。
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10
1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淡水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六,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均占有量仅有2420立方米, 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当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未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市场配置。第一, 我国的水价过低。当前, 我国大部分农业用水仍然是免费的, 即使部分收费, 也远远低于成本。据资料统计, 我国收取的水费仅能达到成本的62%, ;第二,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农业用水成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部分, 由于工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 农田灌溉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 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 人们的节水意识薄弱。由于在很多人们的意识里, 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从而就肆意浪费水资源。
1.2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显著。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工矿企业、城镇废弃污水, 未经彻底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 再加上农药和化肥的普遍使用, 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 所排放的污水中, 工业废水占70%, 生活污水占10%, 这样不但助长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而且对水环境产生了造成了严重污染。当前, 很多河流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出现了浑浊、变臭、鱼虾绝迹的现象,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3未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法制管理体系。从我国的《水法》中可以看出, 水资源归属于国家所有, 从而就需要国家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然而, 由于未制定出详细的制度, 以及中央和地方间、行业与行业间职责不清, 使得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造成出现了谁开发谁利用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经济权益性, 水资源也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内涵
2.1水文监测的含义。简而言之, 水文监测是指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配置等, 从而对水资源进行监测。通常水文检测呈现出传统性、随机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在水文工作中, 水文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但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水资源的管理, 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工作的发展。
2.2水文监测的内容。水文检测作为水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能够有效地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测及评价, 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文监测对促进水利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水资源监测与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3.1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水资源监测能够分析出某个地区、河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发展趋势, 从而实现对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从战略角度来分析,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通过对水资源监测能够有效地为水资源分配、取水、转让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从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3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通过对水资源监测, 能够实现对水质的检测, 比如说排污口、行政区的交界处等, 对于出现的重大水体污染, 能够快速检测出, 从而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3.4利于对水资源的调度。一般而言, 水文监测所服务的水资源调度涵盖:跨水域的调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调度等, 达到了对这些调度的分析、检测以及报告。
4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措施
4.1更新水文监测内容, 扩大水文作业范畴。伴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 水文监测要想更好地服务水利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 采用先进技术 (例如固态存储、超声波水位计、计算机网络等) 是很有必要的, 从而就要求加强对水文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既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培训, 而且要强化业务技能的培训。
4.2完善水文基础设置的建设。当前, 水文监测工作中, 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较落后, 这样就降低了对水量、水质监测的准确性。所以, 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水文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逐步完善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要重视强化应急能力的建设, 切实提高水文监测的精确度以及自身的应急防范能力。除此以外, 强化水文监测系统自动监测预报的功能也是很有必要的, 促使水文监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快捷化方向发展。
4.3促使资料的整理与测验工作的相协调发展。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 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对水文资料的整编, 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对无法实现对原始资料的检查、流域内测点的一致性的排查等, 这样就易出现河流上下流水流的偏差。因此, 提高水文资料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才能够实现与水文检测工作的协调发展。
4.4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服务意识。从而就要求水文水资源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 树立起服务意识, 实现对水文信息的社会化和公开化, 真正将水文资源作为社会中的一项公共资源供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切实发挥水文资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 通过对利用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信息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 通过对水文水资源的监测, 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 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水资源利用以及水资源监测的现状, 逐步健全水资源监测工作, 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淡水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六,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的短缺及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因此, 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监测,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付桂梅, 付金龙.浅析可持续发展下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J].才智, 2011 (32)
[2]陈坚, 徐跃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永续利用[J].宿州学院学报, 2008 (05)
[3]付江, 秦桂林, 吴金萍.变化环境下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水利水电快报, 2011 (01)
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篇11
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这就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一传统观念,同时也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
1.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
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六课《我是怎样长大的》。课本第21页有四幅插图,分别选择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性的成长变化经历,画面情节真实、生动,充满童趣,又极具代表性,在平实之中包含着真情,很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插图没有人物对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自己的经历,讲讲爸爸妈妈抚养我的故事,使得图画变得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感染力,也为第七课学生感受爸爸妈妈的辛苦,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先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问“你看到怎样一个小村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景色优美的小村庄。我再让学生图文对照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从中感受小村子的美丽,体会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是幸福和快乐的。 学完课文后,我再出示被洪水冲毁后的小村庄的图片与第一幅插图对比,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乱砍滥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课文的深刻含义,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2.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中我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相信我能行》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教学“亮出自己来”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表演自己的绝活,如小制作,小发明、歌唱、画画、剪纸等,我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尤其对那些不自信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我抓住“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这句话,让学生用已有数学知识通过计算,再以一间教室长八米,为例让学生计算,我国曾经捕获的鲸比两间教室还要长,这样使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学生很容易理解了鲸大和长的特点。
3.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偶发因素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作为教师要急中生智,把突发因素生成动态资源
在教学小学第五册《我是怎样长大的》一课“我的成长相册”这一环节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密切关系。有个叫何泽的小男孩,讲的是自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合影,当他说到“这张照片是爷爷病重时全家人的合影,第二天爷爷就去世了”时,他禁不住大哭起来。这时全班同学有的发出笑声,有的窃窃私语,教室一片混乱。此时如果批评哭的同学,不近人情,强行制止哄笑学生会影响时间、影响课堂效果。我灵机一动,走上讲台,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学生安静下来。然后说老师知道大家不明白何泽同学为什么突然哭了,我们就请何泽同学告诉大家。何泽同学抽噎着告诉大家,他小时候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很爱他,现在爷爷去世了,他再也见不到爷爷了,他非常想念爷爷。这时我就势引导:“何泽同学的爷爷奶奶抚养何泽长大,虽然爷爷已经去世了,但他一直记着爷爷的养育之恩,说明他知道感恩。那么我们每个同学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人的关心和呵护,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有的说要报答家人的养育之恩,有的说要感谢家人,有的说要孝敬家人。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会感恩”。这时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感谢家人的养育之恩,已经不是一种形式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事实证明他们课后都按自己定的计划去实施。同时这节课又为写有关感恩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等
如: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影视等,使用多媒体播放,使教学活动直观、省时、高效。
总之,教学资源是广泛的,丰富的,多样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学习,争取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合理开发与利用 篇12
1 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1.1 生态旅游
保护区内有3处旅游景点, 国际滑沙活动中心、翡翠岛生态游乐园和金沙湾沙雕大世界。国际滑沙活动中心和翡翠岛生态游乐园早在保护区开发之前就已经建立, 近些年与保护区的关系也比较融洽;金沙湾沙雕大世界是履行了正常的报批手续经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
1.1.1 国际滑沙活动中心
国际滑沙活动中心成立于1986年, 建保护区以前已经成为河北省知名旅游景点, 随着近年来景点的经营和改善, 已经成为昌黎县龙头旅游企业。目前主要经营项目有3条滑沙、滑草索道, 1条沙山滑道, 2条速降滑索, 1个卡丁车场, 1个海水浴场和其他若干娱乐项目。
1.1.2 翡翠岛生态游乐园
翡翠岛生态游乐园依托“沙漠与大海的吻痕”开展一系列娱乐项目, 2003年保护区与当地政府协商, 将该旅游景点由保护区核心区迁出。主要娱乐项目有滑沙、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卡丁车、摩托艇、快艇、海上飞伞和动力三角翼等。
1.1.3 沙雕大世界
沙雕大世界于2002年开园, 且同当地政府、保护区管理处在2002年7月共同举办了大地沙雕艺术节, 之后成为秦皇岛旅游的保留项目。园内沙丘耸立、林带碧绿、沙质细腻、海岸平直并且海水清澈, 沙丘雕刻有37 m高的沙塑大佛及30余座沙雕精品。
各景点建设之初, 在秦皇岛旅游业界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国际滑沙中心一度成为秦皇岛旅游业界的骄傲, 从业人员曾达到400人, 年经济效益达750万元。但是随着资源退化和游客分流等原因, 各景点在接待游客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年收入上都在萎缩。近年来3处景点情况对比见表1。
1.2 团林林场
林场始建于1960年, 总面积12 968.65 hm2, 保护区陆域空间全部坐落于林场, 主要树种有刺槐、杨树和紫穗槐等。现有用材林地面积2 440.5 hm2, 疏林地面积1 180.3 hm2, 宜林地面积4 656.5 hm2, 林木总蓄积量约为5万立方米。林场现有职工268名, 其中在岗职工52人;退休职工68人以及离岗职工148人。
1.3 新开口渔港经济区
新开口经济开发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 目前已有5家国营或个体企业投资建设新开口南岸渔港码头。各种开发建设情况见表2。
1.4 海水养殖
保护区内的海水养殖主要是滩涂养殖和浅海浮筏养殖。2003年的海域调查成果显示, 在保护区海域的浮筏养殖面积为4 077.5 hm2, 占全县的24.77%, 其中核心区有浮筏养殖面积1 370.7 hm2。近几年海水养殖面积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自从保护区成立以来, 区内光养殖池塘就增加了1 291.44 hm2。
2 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分析
2.1 海洋渔业利用威胁到海域生物多样性
由于海水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 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 生态系统劣变并且孤岛效应显著。1999—2008年生态监测结果显示, 大范围养殖和高强度捕捞对本区海域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威胁。适于文昌鱼栖息的中细砂沉积环境已经发生退化。另外育苗室的建设多为海滩建筑, 除直接破坏沙滩, 加速海岸侵蚀外, 污水的直接排放还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养虾池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潟湖周围及滦河口附近, 占用了原来潟湖周围及滦河口部分湿地。沿岸湿地是留鸟及候鸟的栖息地, 由于养虾规模的扩大, 鸟类的栖息地会有一定的影响。受湖内筑堤、围埝、围垦、晒盐和养殖等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 七里海出现了退化:面积缩小、湖盆淤积、纳潮量减少以及鱼类繁殖产卵场的功能减弱。滦河河口湿地位于保护区南端, 地处候鸟的南北迁徙交汇带上, 鸟类众多, 随着围海养殖和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加剧, 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和破坏, 现以人工湿地 (虾池和稻田) 为主, 会对鸟类种群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2.2 低收入人群贫困化威胁保护区生态安全
林场职工长期依赖林业资源开发的生产生活方式, 使其在经营转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暂时的困难, 相对收入水平下降, 故采取批准业主使用土地作为解决职工生活的部分经济来源。另外大量低收入人群的存在是社区和旅游区安全的隐患, 也是造成盗伐防护林和偷挖海沙事件的主要原因。
2.3 滨海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倾向
保护区内资源环境条件的一致性和经营理念的相互模仿及缺乏创新, 形成了当前3个旅游景区的同质化发展倾向。经营的项目大多一样, 部分不一样的项目也由于与自然关联度小或技术要求高, 而造成游客对其的关注度不高。
2.4 保护区自身执法力量不足和巡护设施匮乏
整个保护区范围高达300 km2, 相对比较开放, 区内人员活动十分频繁, 尤其是旅游季节。而目前管理处只有10名工作人员, 相对于管理的区域面积严重缺乏。另外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巡护设施匮乏、车辆老化和海域执法交通工具的缺乏均很难满足对300 km2的保护区进行管理和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
2.5 保护管理与国土权属分离造成多头管理
保护管理与国土权属分离, 造成区域的多头管理, 各部门均强调自己部门的利益, 遇事相互推诿、扯皮。另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沿海四个乡镇对海域的多头管理, 造成保护区海域使用情况比较混乱, 而且这些养殖用海很多没有经过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3 加强保护与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
3.1 加快保护区域法的出台实施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和法规, 既是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保证, 也是保护区开展管理活动的依据。199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5年颁布实施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另外, 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 河北省海洋局制定了《河北省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随着发展, 逐渐体现出以前制定的某些条款可操作性差, 一些条款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要适应新时期海洋发展的新形势, 真正地发挥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就要对以前的法律、法规、各项条款及实施办法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同时《自然保护区域法》已经在制定中, 希望能够尽快地出台实施, 为保护区的执法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使管理有法可依且有章可循, 确保处理问题的及时和准确。
3.2 加强对保护区的经费投入和核心区的确权
经费不足是众多保护区面对的共性问题, 政府要重视保护区对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加大对保护区的经费投入, 确保保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外, 要尽早对保护区的核心区进行确权, 值得高兴的是, 国家海洋局已经着手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海域核心区进行确权, 相信确权后保护区海域的很多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3.3 保证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实现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
必须强调, 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 而资源利用不可以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影响。任何有碍于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状态的行为, 均必须通过有效管理加以限制。资源利用应有利于自然保护事业。
3.4 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共生融合新型关系
强调资源、环境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融合关系, 既保证自然资源、环境及生态的安全和稳定, 又要发展经济, 保证社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保护与发展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必要的环境治理, 还原不良行为引发的环境退化, 保证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5 增强全民自然保护参与意识
要鼓励当地和周边居民, 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机构要密切联系当地政府, 加强与社区机构和单位相互合作, 提高其自然保护参与程度, 解决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共同建设保护区。
3.6 加强科技投入
一方面保护区自身的发展管理需要科技投入, 注重自身科技人才的培养, 同时吸引热衷自然保护事业的科技人才到保护一线工作;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科技力量帮助周边群众提高其生活水平, 发展替代产业, 使他们从单一的及倾向化的海水养殖和捕捞活动中转行, 缓解保护区资源和环境压力。
4 结束语
【合理开发与利用】推荐阅读:
合理开发利用08-14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功能06-05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05-08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08-1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0-29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5-26
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6-28
企业档案的利用与开发07-09
煤层气开发与利用07-22
期刊的开发与利用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