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方法(共12篇)
开发利用方法 篇1
1分析的主要内容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内容主要包括: 各分区用水指标及用水水平分析; 各分区现状供需状况分析; 各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调查评价。
2用水指标
在社会经济利用和用水量资料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近10年左右各分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综合用水指标进行分析计算,以反映各分区用水效率和用水节水水平。
2.1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包括人均用水量,指总用水量与总用水人口之比,单位为m3/ ( 人 · a) ; 万元GDP用水量,指分区年用水量与年GDP值之比,单位为m3/ 万元,采用可比价计算; 城市人均用水量,指城市用水量与用水人口之比,单位为m3/ ( 人·a) 。
2.2农业用水指标
农业用水指标为亩均用水量( 或称毛、净灌溉定额,单位为m3/ 亩) ,分别按农田灌溉、林果灌溉、草场灌溉和鱼塘补水计算。其中,农田灌溉指标还应细化为水田、水浇地和菜田。有条件的市( 县) 可分析主要作物的用水指标。
2.3工业用水指标
工业用水指标用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 指工业取用水量与总产值之比,单位为m3/ 万元)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指工业取用水量与增加值之比,单位为m3/ 万元) 和水重复利用率( 指工业重复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单位为% ) 表示。按火电工业、高耗水工业上、一般工业和农村工业分别计算,产值采用可比价。 有条件的县( 市) 可分析各行业用水节水指标。
2.4生活用水指标
生活用水指标为人均用水量指生活用水量与用水人口之比,单位为L/( 人·d) ,按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分别计算。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分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用水; 农村生活用水分农村居民用水和牲畜用水,应细化后分别计算。
3用水水平分析
在计算上述各项用水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区域分布特性。并结合各地GDP、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分析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弹性系数( 指工业用水增长率与工业产值增长率之比) 。将上述分析计算结果与上一级区域平均水平比较,评价其现状用水水平。
调查统计各行业现状水价,并按居民生活、工业、 服务业等不同部门的水量加权平均,计算区域综合水价。
4现状供需状况分析
以基准年社会经济指标和现有供水工程设施为依据,进行P = 50% 和P = 75% 两种保证率水资源供需分析。
4.1可供水量计算
现状可供水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 结合当地需水及下游用水需求,通过现有工程措施可以利用的河道外最大水量。不包括地下水超采量和未经处理的废污水利用量。
地表水工程可供水量按P = 50% 和P = 75% 两种保证率,在“最小流域分区”内自上而下,先支流后干流逐级调算。同时,考虑需水要求,计算不同保证率工程设施供水量。对于具有不完全多年调节性能的大中型水库,采用时历法调节计算; 其他按典型年法计算; 小型水库和塘坝采用复蓄系数法计算; 引提水工程根据设计能力、需水要求和水源条件等进行分析计算。
地下水可供水量按浅层淡水和微咸水分别计算, 以最新系列计算的现状条件下的可开采量为上限,结合各分区现状地下水工程状况确定。
外流域调水工程可供水量按有关分水协议确定。 污水处理回用等工程供水量按现状实际利用量计算。
4.2需水量计算
基准年需水量包括工业、生活、农业等河道外需水量及必要的河道内需水量。工业( 含电力、高耗水工业、一般工业和农村工业) 及生活( 含城镇生活、农村人畜和城市环境改善) 需水量均采用现状年实际用水量。对定额不合理的,作必要调整后,重新计算其合理需水量。
农业需水量计算中,各分区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均按现状实际情况考虑,不同保证率( P = 50% 和P = 75% ) 农业灌溉定额原则上采用经济灌溉定额,对明显不合理的,可根据近几年实际灌溉情况适当调整。
河道内需水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两类, 前者指水力发电和航运用水等,后者包括: 冲沙、洗盐、 防凌、稀释净化、保护湖泊湿地等方面用水和维护生态环境所需的基本径流与入海水量。鉴于同一河道内各项用水可以重复利用,应在分析重点河段各主要用水项的月水量分配过程的基础上,取外包线作为该河段内各项用水综合要求。在北方缺水地区,往往仅考虑现有保护湖泊湿地方面用水量。
林牧渔业需水量可据现状实际用水量确定。
4.3现状供需分析
按流域水系自上而下,先支流后干流逐级对各分区进行供需分析( P = 50% 和P = 75% 两种保证率) ,计算相应余缺水量、供需比( 分区供水量与需水量之比) 和缺水率( 分区缺水量与需水量之比) 。根据前述计算结果,对各分区缺水情况分部门( 包括工业、生活、农业、环境) 进行评价,分析其缺水原因、缺水性质、缺水范围和缺水程度,并据缺水率绘制现状缺水分布图。 当缺水率不 大于10% 时,为轻微缺 水; 缺水率在10% ~ 30% 之间时,为缺水; 缺水率不小于30% 时,为严重缺水。
5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采用近10年左右同步系列的水资源量和供水量统计成果,对本市( 县) 各分区地表水开发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及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进行分析评价。鉴于各分区间水量交换非常复杂,仅按行政分区进行计算即可。分析中采用的地表水资源量、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供水量、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用水消耗量等数据,均为近10年左右的平均值。 这样可忽略蓄水变量的影响。
5.1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指地表水资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按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标,结合北方地区实际情况将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划分为三类: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于60% 为地表水资源高度利用区; 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在20% ~ 60% 为地表水资源中度利用区; 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小于20% 为地表水资源低度利用区。
为真实反映各分区当地地表水资源的控制利用情况,在计算供水量时应扣除跨流域( 或跨地区) 的调水和过境水的利用量。根据分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指标,同时考虑区内有无兴建工程条件及开发效益情况, 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
5.2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着重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进行分析。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指实际开采量占总补给量的百分比。在统计开采量时应扣除深层承压水开采量,在发生浅层漏斗的地区,还要扣除统计期内的浅层水累计超采量。 根据分区地下水开采率指标,结合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水质监测资料,同时考虑地下水赋存条件及与环境的关系,评价其开发利用状况。
5.3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消耗率指用水消耗总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在计算各分区内的用水消耗量时应扣除调水、过境水、深层水开采和地下水超采的影响因素。如: 从某分区调出水量而不能回归到本区的,应将调出水量全部作为本区的消耗量; 由调入水量、入境水量、深层承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超采量满足的用水消耗量应全部扣除。根据上述计算的分区水资源总量消耗利用率指标,评价其开发利用状况。
6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调查评价
重点调查因地表水利用不当,造成的河道断流、河床变化、湖库萎缩、次生盐碱化等; 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 咸水入侵和土地沙化等; 水体污染等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各市( 县) 应针对管辖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形成原因、空间分布、危害情况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防治和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岐武.水资源评价与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2]马秉春.宁夏固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1(6).
[3]邓铭江.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9(5).
[4]刘恒,刘九夫,唐海行.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9(5).
[5]高建峰.工程水文与水资源评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开发利用方法 篇2
利用SVG技术开发WebGIS系统的方法
从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VG)标准技术入手,利用SVG的开发原理,结合WebGIS系统的功能要求和解决思路,运用Asp.net、脚本语言JavaScript和DOM技术,实现WebGIS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将制图数据转换成SVG图形,并在Web发布SVG地图的.技术路线,解决了海量地理空间信息在Internet网络传输速度低、GIS软件平台发布地图时地图数据格式必须为空间数据格式的限制、空间数据发布时数据的安全性等相关技术难点,并在实例中予以应用验证.
作 者:雷瑛 胡晓娟 LEI Ying HU Xiao-juan 作者单位: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甘肃,兰州730000刊 名:遥感技术与应用 ISTIC PKU英文刊名: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年,卷(期):24(5)分类号:P208关键词:SVG WebGIS Scalable Vector Graphics Technology WebGIS
合理开发,灵活利用 篇3
一、开放课堂,解除封锁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方式是一成不变的。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约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学生完全没有自我个性的张扬。推行新课改后,教师把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载体,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解除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开放课堂,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不再是一项教师单项的活动,而是一种师生互动,合作参与的新型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死死的教教材,而要用教材为学生学习搭桥铺路。课文《影子》的教学就可采用开放式教学。影子在平时只是同学们身体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谁也不会注意它。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太阳底下不同的时间来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影子。了解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影子是我们一个人身体的忠实的伙伴,不光仅限于课文中的几段话,几节诗去了解,而将更多的生活资源引用到课堂上,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自己的影子,又较好的学习了课文。这比仅仅是说说课文、读读课文,没有生活体验的教法活泼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高。
二、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推行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编排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更好的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中让教材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实际。这样学生学来就更易于接受,更易于与生活接轨。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课文有很多。第二册《小伙伴》一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朋友之间的真情,用实际行动去关心朋友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而不是像文中那两个只说不做的小伙伴一样,仅仅从口头去关心。在这篇教材中,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与朋友交往的情形,体会朋友的好,再结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几个小伙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为什么。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课文学习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一说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朋友有了困难我们应及时给于帮助。这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相连,教学中我跳出了文本的束缚,走进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学习与德育教育为一体,有效的实现了教材的灵活运用。
三、学科渗透,整合信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的内容最广泛的学科,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性最强的课程。在语文学科教材的使用中注意学科渗透,对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将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二年级上册《回声》一文,是一篇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教材通过一个小青蛙的有趣发现,揭示了回声的秘密。教材本身是一篇童话故事,又蕴涵了很强的科学性。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在过程中,“有趣的发现”吸引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全部眼光。“回声”的秘密让孩子们积极去探索。我在课中积极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平时在外面玩耍是所遇见的“回声”现象,结合“回声”的科学原理,让学生们明白“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着很大的科学道理。在学习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同时,有效的与“科学”融为一体。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一定的其它学科的信息,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四、因地制宜,拓展资源
开发利用体育器材的原则与方法 篇4
1.安全性原则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体育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若出现安全事故, 无疑违背了这一理念。因此, 在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中, 一定要把器材的安全性放在首位。
一方面是体育器材本身的安全, 如单杠安装要牢固且保证单杠不断裂、沙包内不装沙或木屑而替换成报纸团等。
另一方面是体育器材选用的是否恰当的问题, 如将跳绳替代橡皮筋而练习跳高就不安全。最好是体育教师就开发利用的体育器材不断进行验证, 确定安全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使用。
如, 制作的纸垒球用透明胶带绕缠后会产生一些边角褶皱, 验证中感到这些透明胶的边角褶皱会成为伤眼的安全隐患, 所以再用布包将纸垒球缝合就做成了“布纸垒球”, 安全性就很高了。
2.实用性原则
开发利用体育器材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 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做到既经济又实用。如在投掷“布纸垒球”教学中快速挥臂是教学的难点, 如何突破该难点呢?笔者就在“布纸垒球”上缝上宽3厘米左右、长50厘米左右的2或3根布条作“尾巴”。
“看谁的尾巴声音响”:握住纸垒球, 将其“尾巴”落于肩上后方, 只有快速地挥臂才会听到“尾巴”发出的响声, 且越快越响。把“怎样才算是快速挥臂”由隐性变成了“能听到尾巴的响声”的显性。该难点就这样轻易突破了。有了“尾巴”的布纸垒球, 用作准备 (放松) 活动舞蹈的道具, 像摇动的花束, 投掷时像天上滑过的“流星”一般, 学生更喜欢, 练习积极性和实效性更高。
器材开发若过多地注重形式的需要, 而忽视教学内容的需要就会缺乏实用性而走入误区, 就会偏离器材开发的本真, 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也较不佳。
如在教前滚翻动作时, 有体育教师将电视搬到操场, 播放体操运动员的前滚翻动作, 由于阳光强, 后面的学生看不清画面, 效果自然差, 还不如用挂图讲解实用。
再如, 在垒球上贴上一些卡通画, 教师本意是激发学生兴趣把带卡通画的垒球投得更远, 却不知学生对卡通画产生了兴趣, 而影响了教学。
3.环保性原则
开发利用的体育器材基本上都是用废旧物品来制作的, 如利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纸垒球、纸足球、纸接力棒等;废旧塑料瓶制作的手榴弹、保龄球、小哑铃等。这些体育器材就是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 课后应及时收集保管, 以便重复使用。
若的确不能重复使用, 应借此机会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将之放在分类垃圾桶中, 避免学生乱扔垃圾对校园、社区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如, 有教师在气球中装入纸屑让学生进行抛、打、托、踢、顶等玩耍, 一些气球被玩爆了, 纸屑似雪花般纷纷落下, 学生高兴了, 然而在人造草地上打扫这些纸屑谈何容易呢?该器材就忽视了环保性原则。
二、开发利用体育器材的方法
1.开拓思维, 创新体育器材
在乒乓球训练后, 如何轻松地捡拾一地的乒乓球, 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呢?穆乃国老师制作的乒乓球捡拾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乒乓球捡拾器”就是穆老师开拓思维, 创新开发的体育器材。
另一类是方法运用的创新, 如在全国10城市第16届学校体育教学观摩课中, 青岛的苟骞诗老师用半张报纸让二年级学生快乐高效地上了一节30米快速跑的体育课:开始用半张报纸当“座垫”模仿小动物玩“抢座位”游戏, 接着将报纸作“挡网”, 做“看谁本领大”的快速跑, 让学生在快速跑中使置于胸前的半张报纸不掉落;然后将报纸对折固定在裤腰当“尾巴”做“别抓我的小尾巴”追逐跑游戏;最后揉成一团成“雪球”“打雪仗”, 再用“雪球”做“堆雪人”游戏放松。半张报纸在苟老师手中像变魔术一般的创新运用, 为体育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2.废物利用, 增加体育器材
每个学校常有爆裂无用的小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器材, 这些“废品”不加以利用就真成废品了。可在爆裂处装填入木屑、泡沫或报纸等废物, 缝合并用胶粘实, 这就成了可用于教学的“实心球”了。用旧台历可改制成乒乓球翻分牌, 旧挂历改制成篮球计分牌等。
合理利用废弃物, 变废为宝, 不仅增加了体育器材, 同时还对学生的科技创新也起到了启示作用。
3.功能拓展, 用“活”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都有其最初的功能, 若只使用这一功能的话, 就会有相当数量的体育器材被闲置。
如体操垫在滚翻类的练习中常作为保护垫使用。我们可拓展其功能:可作“赛道”让学生在上面跪爬比赛;可立起作“障碍”让学生绕过、跳过、跨过, 发展学生的灵敏和腿部力量;在游戏“踏石过河”中作“石头”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可作“标志物”贴上鬼子的头像图案, 用实心球投掷之, 再现狼牙山壮士用石头消灭鬼子的壮举。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研究 篇5
摘要:药用植物的保护是世界性的课题,我国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领域上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要用植物的保护以及可持续研究和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就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上,应根据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开发利用。同时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注意资源的可持续。通过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的综述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并指出重视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药用植物,存在问题,生态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
建国63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著成果。
1.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
经过4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包括9933种和1213种下单位),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年)、《中药大辞典》(1977年)《新华本草纲要》(3卷)(1988年)、《中国本草图录》(12卷)(1988一1997年)、《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中国中药区划》(1995年)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2 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主要的有防风、龙胆、柴胡、甘草、辽细辛、五味子、半夏、山茱萸、何首乌、天麻等,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余种,重要的有颠茄、丁香、毛花洋地黄、古柯、安息香、大风子等。这些药用植物的引种成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了我国人民保健事业用药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引种驯化理论宝库。
1.3 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对全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了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5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植物分类与化学分类原理,找出萝芙木,取代了进口降压药利血平;根据《本草纲目》关于青蒿(黄花蒿治疟记载,从该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野生薯蓣的活性成分,生产了治冠心病药“地奥心血康”,其年产值 1992年近1.3亿元;此外在罗布麻、沙棘、灵芝、绞股蓝、芦基、西洋参、天麻、三
七、千层塔等的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从上述可以看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家底清查”和“重要资源开发”,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植物药品和产品提出了“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更高要求,其核心就是要求提高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这也就必然涉及药用植物资源中的“道地性”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构成了当前及今后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急待解决的问题。
2.药用植物资源当前利用形势
2.1 药用植物资源的破坏
尽管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药材种类如此丰富,又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中药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芝、人参等被称为能起死回生的仙药现在已逐步退化。古代有名的“上当人参”主要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他的发现和利用均早于东北人参,其药用价值也优于东北人参,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数代人掠夺性的采挖,在明代就已绝迹,现存只有东北人参这一品种。自从发现了红豆杉能提取治癌的药物紫杉醇以后,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的野生紫杉属植物遭到毁灭性破坏。上百年的大树被扒
下树皮制成粗提物销到国外,甚至连小树也被锯掉制成碗、茶杯、酒杯或汤勺,而人们只知道能治癌、防癌,根本不知道紫杉醇在树木上不是活性的。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全国重要资源普查的数据说明,中药资源的危机已经来临,有近30多种药材已处于濒临灭绝。
2.2 药材的退化
史料记载和文学作品以及传说中的中药材,往往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如《白蛇传》中的灵芝、史料记载中的贡品“上当人参”等,都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而为什么古时代的作用明显呢? 一方面是经过加工的夸大疗效,而野生资源的枯竭也是重要原因。中药往往是某种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产生的野生品种最为有效。随着生态的破坏和人类掠夺性采挖,许多野生品种已经绝迹,往往正品被某些近缘物种所取代,有些取代品种甚至不属于同属同科,只是俗名叫法一样罢了。在中药材五加皮的使用中,习惯上同属的刺五加、无梗五加也做五加皮用,但近代五加皮已经绝迹,到20世纪70年代,市场上的五加皮已被萝藦科的杠柳根皮取代,而正品五加皮从此绝迹。
3.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1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全国建立了300 多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黑龙江五味子、防风和龙胆保护区。保护区内实现了保护和利用的有效结合,对资源紧张的药材采取“轮采轮育、边采边育、封山育药”等措施,加强资源管理,恢复和提高了资源的再生能力。
对一些生长条件特殊、生产力或繁殖力较低的野生濒危物种,产区可就地建立繁育基地,研究其生长习性,模拟其生长条件,逐步实现人工种植。如川贝母、肉苁蓉、绞股蓝、冬虫夏草等野生资源人工繁育已取得一定进展。此外,我国已建成杭州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四川南川药用植物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植物园等,为今后新品种选育和纯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前大部分的野生药用资源都生长在保护区内,而它们又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要可持续的利用好这些资源,首先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参与,要改变把村民视为破坏资源的主体的主观意识,认同村民是资源管理的主要力量,与村民一道制定野生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管理的方案,指导村民进行科学采集、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让社区老百姓参与进去,打破社区和保护区的二元结构,共建和谐、可持续、共赢的局面。二是要积极想办法帮助社区群众开拓经济发展新路子,帮助社区群众提高收入,使群众从“靠山吃山”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通过一系列的社区扶助活动可以缓和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改善双方的关系,社区也在长期的宣传教育下接受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野生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方面需要协调、配套。野生药用资源既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又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是整个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开整个自然资源而独立存在,它也是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基础,要改变目前野生资源源头管理与发、利用、加工和产品销售管理脱节的问题,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一是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特别是林业和保护机构都要纳入到这一管理系统中;二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避免政出多门所出现的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三是要制定对野生药用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制度,使野生资源的保护者受到奖励、野生资源的破坏者受到制裁、野生资源的使用者受到约束。
通过对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达到人工再生性优质种源,并形成社会生产力后,可有效地保护我国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实现对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栽培药材仅占常用中药材品种的30% 左右,因此,中药材引种驯化和人工种植还有相当大的潜力,要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使一些濒危、稀有的野生中药资源实现人工替代,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缓解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工作的压力,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由于人工种植的适宜区主要是贫困山区和生态脆弱区,因此,在这些地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人工种植基地、人工抚育基地和规范化示范基地时,要结合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一定要注意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2 发展规范化栽培和药用植物综合研究
实现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大力发展规范化栽培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
出路人类将来的生存和健康一大部分依赖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为切实保护好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好如下工作: 加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实行植物的就地或迁地活体保存;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库或新建专用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的低温保存;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控制对野生药材资源的采挖;开展致危因子、繁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但很多濒危稀缺药用植物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已经很少,其资源的自我再生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每一种来源于野生资源,大量开发使用的药用植物,研究它们成熟的栽培技术,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是保证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对当前天然产物开发的热潮,我们不能再走开发→资源破坏→濒危→保护→栽培的老路,对每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都应未雨绸缪,研究它们的栽培技术,建立起相应的人工生产基地。目前这两种植物已开始大量种植,缓解了药源危机。一些重要的产自国外的药用植物也已在中国引种成功,如西洋参、白豆蔻、马钱子、丁香、番泻叶及非洲萝芙木等。目前中国的药用植物栽培正在经历一场革命。GAP即将颁布实施,近100种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已启动。栽培药用植物正在走向规范化和产业化,将为国内外的天然药物及相关产品提供大量的标准化绿色原料。美国的植物药产业指南,欧洲的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GAP,日本的药用植物栽培指针和汉方药GMP也都高度重视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和质量控制,所有这些都将保证全世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药用植物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从事药用植物综合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隶属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目前已形成了三个相辅相成,相互配套的研究方向和体系:从药用植物中开发新药、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药用植物栽培。多年来承担了国家研究课题200余项。其中的“西洋参大面积农田栽培技术研究”、“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及质量研究”、“八百种药用植物种子生理的研究”、“沙棘资源利用及系列产品开发”、“天麻种子与真菌共生萌发生长机理和纯菌种伴播技术研究”、“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等获自然科学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成果奖,40余项成果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级成果奖。发表论文上千篇,主持编写了《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药用真菌学》、《中国天麻栽培学》、《质谱学》等专著30余部(卷),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设有生药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为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目前我们承担了全国药材种质资源收集的研究工作,以及甘草、麻黄、黄芪、党参、远志、柴胡、枸杞、板蓝根、白芍、桔梗、款冬花、黄芩等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引导药用植物研究所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栽培的应用基础为重点,倡导原创性探索,加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努力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知识与技术保证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加大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研究的力度,力争建立国家级中药材资源与栽培研究中心,成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保存、中药材标本保存、绿色中药材认证、野生药材资源状况动态监测、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力量。
3.3 药用植物资源“地道性”与质量控制评价
“道地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药材的货真质优,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至今仍然对指导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如何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使之在指导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第二个命题。
对于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应该说,在几千种中药当中,是研究得比较多、比较深入的一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引种栽培、成分分析等),但距离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还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应该对过去的研究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议用居群生态学和居群遗传学的方法研究上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使研究从药材来源于生物这一本质入手,从而更接近道地药材的本质。揭示道地药材的本质和科学内涵,对于开发和利用优质高效的药用植物资源,指导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已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并设立了生物组,专门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受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生长年限、贮藏和加工方法等随机因素的影响。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即使同一品种,因采收时间不同,其化学成分含量也有不同。尤其增加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难度的是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很复杂,包括其赖以防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以及无效成分,并且有效成分只对某一种疾病为有效,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辅助成分甚至是无效成分。因此,如何解决药用植物质量的控制和评价,将是搞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第三命题。
药用植物质量的控制和评价应建立在化学成分协同作用而产生传统疗效的基础上,不把各药用植物所含特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值的整体与该药用植物的种属和临床疗效全面相关。克服这个缺点要依靠科技进步。目前,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就是运用分析化学、药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技术,以中药的传统形态学鉴定为线索,以重视药味协同作用的中药复方理论为指导,在研究阶段用计算机科学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值的整体与反映其疗效的药理作用相关以确定有效成分及其权重,而在常规应用阶段则仅用各有效化学成分的整体做质量控制指标。现已比较成功地对黄芩、厚朴、龙胆、威灵仙、大黄、人参、牡丹皮等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相信这一方法能成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法定方法。
3.4 中药的现代化与保健
开发研制1种新的药物,西医需根据临床发现的病症特征、研究发病原因、查找治病的根原对病原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然后根据病原体的基因链组成,寻找打破其基因链的方法,再去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研制某种另外成分的化学制品,破坏病原,达到以菌治菌或以某种化学成分抑制另1种化学成分的过程。因此,西医绝大部分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而中医的中药已经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临床试验,而且确实有效,唯一的工作就是中药的配方,以及对中药有效成分找出来,在理论上与西药接轨,达到国际标准。但传统的东西也很复杂,特别是对某一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容易测定,而对几种中药配方混合后的有效成分的分析很难被国际认定,因此中药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中药,如绿豆汤、菊花茶去火、黑豆明目、山楂生津开胃,有些饭店酒楼的药膳,止血、消炎、去火、滋补、止泻、排毒等举不胜举,中药与保健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市场上的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在回顾自然呼声的推动下,很多人在心理上的认识存在误区,盲目的选择保健食品,甚至把保健品当成治疗药物或包治百病,这都是不正确的。要根据的身体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选用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而不要轻信广告的宣传或盲目滥买滥用。
4.总结语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之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为此,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资源,现有有记载的药用植物11146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研究的特点,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由于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药用植物资源开发过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有相当一部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因此保护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迫在眉睫,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篇6
选择具有科学性、本土性、教育性的民间幼儿文学作品。民间幼儿文学体裁很多,包括童谣、童话、神话、传说、寓言等等。三峡地区盛产民间幼儿文学作品,本园在选择时做到了三点:第一,科学性原则。有些文学作品年代久远,与幼儿的生活气息相距甚远,部分作品还具有迷信色彩,这样的作品被摒弃。第二,本土性原则。在收集民间文学作品时,结合幼儿园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查看地方史记、走访民间艺人,充分挖掘了便于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展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理汇编。第三,教育性原则。很多民间文学作品蕴含了辨别是非、好坏、善恶、美丑的道理,用这样的作品来教育幼儿,可以培养他们坚强、勇敢、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
实施多样化的民间幼儿文学教学。一是将民间幼儿文学教学与主题活动的五大领域教学相结合。当前幼儿园课程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一个主题活动围绕一个话题设计,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大领域。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及涉及的领域,可以将民间幼儿文学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与渗透。如:中班主题活动《小小厨师》中“好吃的面食哪里来”就是语言活动,童谣《推磨歌》就解说了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大班主题活动《我和你》中的“我是家乡小导游”就是社会活动领域的内容,涉及到了家乡的地名,独具猇亭特色的民间传说《猇亭》《候龙洞》等就成了孩子们一一讲述的内容。二是将民间幼儿文学教学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民间童谣一般都短小精悍,所以可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进行随机教学。如在幼儿吃早餐时,在户外活动中,在幼儿离园前,教一教、学一学、念一念童谣。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也同样可以渗透幼儿民间文学教学。如在图书区中,老师和孩子们将学习的部分三峡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用笔画下来,然后装订成册,供幼儿阅览,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阅读兴趣也随之提高。三是将幼儿民间文学教学融合到亲子活动中。幼儿园经常举办“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活动中,教师将“三峡民间文学教学内容”设计成“亲子活动课”,教幼儿及家长共同学习民间文学。有些幼儿在家就当小老师,把在幼儿园学的民间童谣、传说、故事回家一一教给家长。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也进一步增强了亲子感情。通过幼儿园的引领,广大家长也掀起了学习三峡民间艺术、了解家乡本土文化的热潮。
幼儿民间文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轻松、愉悦的语言表达环境,也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幼儿从民间文学作品中,学到了大量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孩子们通过“讲一讲、说一说、念一念、笑一笑”的方式,训练了他们的口语流畅性,说话完整性、连贯性及在众人面前大胆讲述的能力;通过发挥想象,对童谣、故事进行创编,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型人物形象、曲折故事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都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下,孩子们懂得真善美与假丑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和团结、互助、感恩等良好品质。可见,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
(作者单位:宜昌市猇亭区教育幼儿园)
开发利用方法 篇7
1 土种鸡的现状
丽江土种鸡个体较大,肉质鲜美,营养好,价值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几年来受到引入品种的冲击,血缘混杂、数量减少。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土种鸡数量仅在10%,因此为了提高该品种鸡的性能及价值,扩大养殖规模,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1.1 分布
丽江土种鸡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这些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天气温暖,山场辽阔,动物饲料来源丰富。土种鸡大多以散养为主,自由采食青草、昆虫,只需补充一定数量的玉米,就可获得充分的天然优质饲料。这些鸡经自由放牧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好、死亡率低(成活率87%)、耐粗饲的特点,因此是适应山区散养的鸡种。但近年来,由于受良种鸡的冲击,使得土种鸡的数量逐年下降,鸡种混杂,土种鸡面临逐年消亡的危险。
1.2 土种鸡的特点
该地方土种鸡,体躯较大,骨骼软细,体长,胸深,背宽而平直,后躯丰满,两腿间距较短,属肉蛋瘦兼用型鸡,产蛋量较高,肉质细嫩,氨基酸含量丰富,胆固醇含量低,游离脂肪酸,特别是棕桐酸含量高,营养价值高,滋补性好。其毛颜色分为黑色、麻色、白色和花色等几种,成年公鸡体重平均为3千克,最高达5千克,母鸡平均体重2.5千克,最高可达4千克,年平均产蛋为120~130枚,最高可达200枚,蛋是该品种鸡的重要经济性状,平均蛋重为59~62克。性成熟期晚,开产期约在7~9月龄。育肥效果好,屠宰率达70%,该品种鸡就巢性强、母性强,每窝鸡平均下15~20枚蛋,经过对20窝鸡统计,受精率达90%。
2 存在问题
2.1 土种鸡数量少,血缘混杂
目前土种鸡没有专门的饲养场,主要饲养在偏远农村,数量很少,没能形成规模,同时由于生产速度较慢,被一些生长速度快的良种鸡所取代,因此血缘混杂。
2.2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出栏率低
采用小规模开放式饲养,饲养管理方式落后,土种鸡性成熟期延长,开产期推迟(5~7月龄开产),生长发育缓慢,就巢性强,因而产蛋数少。
2.3 开发利用经费不足
近年来,该品种鸡由于没有规模化的养殖和开发,因此,开发利用的经费欠缺,只有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一定的专项开发经费,该土鸡的利用及开发才能进一步发展。
3 研究开发模式和方案
3.1 宣传与示范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了解发展土种鸡养殖以及进行该项研究的意义和前景,从而得到一定的研究经费支持。同时让广大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优质优价,使养殖户感到有钱可赚,通过养殖土种鸡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报酬。以示范引导,进一步调动生产、销售、市场供应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3.2 采用“鸡场+农户”,“育种+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有目的地选择符合土鸡特征特性且肉质性能好的健康公鸡,在鸡场内组建零世代核心群,通过同质交配的育种方式,使群体中优良基因达到纯合,并在每一世代中选择健康、具有明显土鸡特征的公母鸡留种,经过5~6个世代的反复提纯,逐步做到使育种群体优良基因基本纯合,以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
将农户饲养5~6月龄发育好、生长快的鸡回收鸡场留作种用,其它鸡作为商品鸡统一销售,这样从鸡场→农户→鸡场的方式循环往复,一方面以示范户的发展不断带动核心群的扩大,不断地按照种鸡标准进行选育,使鸡群的质量不断提高,生产鸡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核心群的供种和农户商品鸡的生产结合的模式为养鸡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在进行纯种繁育,提高种质基因纯合度的同时根据选育标准,选取一部分个体与外来生长速度快的良种鸡进行品种间杂交,结合严格地选育,育成外貌和性能均匀一致的群体,以提高其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缩短上市时间,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收入。
做好科学养鸡的宣传工作,计划每半年请有关专家教授为农户进行一次科学养鸡的培训讲座,同时印发养鸡科普手册,使技术员、饲养员认识科学养鸡的重要性,掌握有关饲养六法,使科学养鸡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不断提高养殖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行贸、工、牧一体化经营,应将畜牧业生产部门、加工部门、销售部门三者结合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生产经营。一方面使畜产品经过加工使其增加产值,另一方面沟通产销渠道,使销售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形成以生产促进,以流通指导生产的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开发利用方法 篇8
水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水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更需要有水作支撑,重视和加强水系规划,已经成为一件事关地区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科学做好地区水系的规划工作,全面理顺河网水系,恢复、强化和拓展河道的防洪排涝、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实现河道“水动、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要求,确保防洪安全和水生态安全,同时尽量保护原生态的水系,让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与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进行必要的水系调整和水利工程布设,是水域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前提。
2 针对性地编制水域保护和开发利用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
1)重点是在水域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规划编制要严格遵循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对标准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规划编制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水平年设定、引用标准等所作的规定,并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与资料收集,提高规划水平与成果质量。
2)注意遵循法定图则。法定图则主要由规划图和表格两大部分组成,包括:(1)规划图:地区水系规划图和水利工程分布图,用于表达规划区水系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布局情况。(2)表格:表达各种水资源基本信息及特征数据;现状水利设施的基本信息及特征数据;各种现状和未来预测经济指标、需水指标。(3)说明:以条文形式简明扼要地反映法定图则在使用中需特别注意的有关问题。
3 加强水域保护宣传
1)增强水域保护意识。各级水行政部门应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以及宣传标语,加强对水域管理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保护水域重要性的认识。鼓励群众对占用水域、污染水域以及其他形式的破坏活动进行举报,形成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与广大群众监督举报相结合的良好水域保护氛围。保护水域环境宣传标语,要简洁有力,如“依法治水,严格管水,科技兴水,保障国家水安全”“切实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等。
2)加大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一是制定宣传活动计划。二是开展扎实的宣传。如进乡村,到自然村开展巡回播放、宣传水法律法规;进社区,联合水务集团,结合宣传主题,开展水法律法规上街咨询服务,展示水利成就及水利警示图片、发放水法律法规手册和宣传资料等;进企业,张贴“节约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倡议书活动;进车站码头,向乘客及货运船只发送“节约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倡议书。
4 建立和完善年度调查统计和动态监测制度
建立和完善年度调查统计制度,是为了分年度对水域面积、水域保护现状、水域功能的发挥、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水域的破坏和占用以及水域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内容进行调查统计,从而反映出水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比如根据规划范围内的现状水面率、地形地貌、水域类型、行政分区等因素,便于分析和管理水域的角度划分计算分区,确保规划区域和区域内各区块基本水面率计算、分析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便拟定水域管理制度,实施相关规划。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测制度,则是在年度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监测的对象做到实时分析,监测水域的动态变化过程,水域动态监测的内容与水域的调查统计一致,但水域动态监测要求有较强的动态性,监测周期不限于一年,而是根据具体的监测目的和内容而定,是对重点水域的实时监控。
5 建立水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运用到了管理领域。水域管理也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要尽可能利用各种现代先进技术,包括现代决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实时性。建立水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水域变动情况,如水域水质、供水能力、防洪能力、各行业用水与需水情况变化、建设项目对水域的占用与破坏情况等,为科学管理和保护水域提供依据。
6 进行全面水污染防治与水利设施改建修复
1)调整工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固体废弃物和工业污水排放量;同时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测,提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2)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简约、生态的生活方式;实行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生活垃圾。
3)加大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各种小型污水设施,收集和处理农村集镇的生活污水。
4)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达标排放。
5)修复年久失修的水库、航道设施等水利基础设施,降低水库运行风险,提高或保证水利基础设施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乃至航道通航能力等。
7 加强水生态治理
水生态治理包括水生态规划、源头面源污染治理、底泥处置、水利设施改造、两岸园林湿地生态景观等多个层面。
1)要抓住地表水重难点进行治理,要改进治理技术,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治理效果。
2)要丰富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如物理处理法、水动力控制法、抽出处理法、原位处理法等。
摘要: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我们水务部门一定要加强水域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水域保护和开发利用,科学全面地编制好地区的水系规划,有针对性地编制水域保护和开发利用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注重水域保护宣传,建立水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水污染防治与水利设施改建修复,强化水域生态治理等。
开发利用方法 篇9
对项目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有两种较为重要且常用的方法, 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经济含义各不相同, 又有各自的优点及缺陷, 往往在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中结合应用。
1.1 净现值法
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 表示方案在整个寿命期内各期的净收益按一定折现率折算为起始点的总纯经济效益, 其实质可视为净收益的现值总额, 简而言之, 就是方案的总收入现值和总收入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其中NPV为净现值, (CI-CO) 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其中CI为现金流入, CO为现金流出) , i0为基准收益率, 该铅锌矿的基准收益率取7%, n为计算期。
运用净现值方法对方案评价时:若NPV>0, 表明方案除了能获得基准收益率i0外, 还能获得超额收益;若NPV=0, 表明方案仅能获得基准收益率i0;若NPV<0, 表明方案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率i0。
1.2 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是指方案周期内收入的现值总额等于支出的现值总额时的收益率。简而言之就是方案周期内净现金流累计为零时的收益率, 它反映了方案周期内单位资金的盈利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RR为内部收益率, (CI-CO) 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CO为现金流出, CI为现金流入, i0为基准收益率, n为计算期。一般采用内插法求得内部收益率的近似解。若IRR≥i0, 则方案可行;反之则方案不可行。
2 灰色局势决策法与财务评价结合
只采取财务评价方法来进行项目优选仅仅是基于财务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来选取某一个 (或几个) 指标来对所有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并作出决策, 这种人为挑选某个评价指标的方法很显然会导致入选方案存在严重的主观片面性。而选择更多评价指标来对方案进行评估, 则很可能会出现应用不同评价指标得到的评价结果相互矛盾, 且评价过程很复杂的局面[2]。为了解决基于财务评价的众多指标无法或很困难做到评价指标系统的综合量化考量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用上述灰色局势决策法, 结合财务评价的结果, 选取合适的参数, 以定量分析的角度完成对影响方案的所有经济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综合量化, 从而可以在众多经济可行方案中选出目标综合测度最佳的方案, 已达到对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估客观优选的目的。
表1某铅锌矿开发方案
3 实例及结论
本文以某铅锌矿为例, 通过计算三个方案的基础财务数据和现金流表[3], 可以得到六个方案分别获得8763.15万元、11593.46万元、19596.32万元、23057.33万元、24358.71万元和25098.52万元的累积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2%、33%、41%、52%、55%和57%, 投资利润率分别为25%、29%、33%、38%、40%和41%。这些主要经济指标表明六个方案在经济上都是合理的, 在没有引入其他优选方法的情况下, 只依托财务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很合理的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此时我们运用灰色局势决策法来对六个方案进行优选验证。
首先以矿山生产规模方案构建局势, 选取对矿山影响最大的两个参数, 边界品位和矿山服务年限作为事件与对策, 采用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正常年份企业留利、投资估算和总成本这7大参数为决策指标体系, 如表1。
依上述灰色局势决策法的各公式计算, 可以得到某铅锌矿床开发经济评价方案 (局势) 的综合效果测度矩阵。
从实际应用的结果分析来看, 方案四为最优方案, 而该矿床的生产实践也验证了方案四的有效性。采用以上灰色局势决策也达到了调和财务评价计算结果中各经济指标之间不平衡性、矛盾性和缺乏共度性的目的, 以对方案影响较大的财务指标来组成评价指标体系, 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估, 确保方案可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因此, 结合财务评价方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来对矿床开发经济评价方案进行优选, 克服了单一财务评价方法无法进行动态、综合和全面评价各个备选方案的缺陷, 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较为合理的综合方法, 且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忠.矿业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与方法[J].矿业工程, 2004, 2 (4) :6-8.
[2]徐凌, 王志辉, 温春齐.灰色系统理论在矿床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找矿论从, 2003, 18 (7) :257-261.
开发利用方法 篇10
1 评价对象基本情况与评价方法
1.1 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于2002年5月30日, 是以发展矿泉饮品为支柱性产业, 同时发展长白山特产业及红色旅游业的生态环保型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西南3km处, 规划总面积11.8km2。
本次评价范围为经国土资源部公告界线范围内的开发区土地, 总面积为56.50公顷, 共分两大区块。第一区块面积为24.82公顷, 四至范围为东至恶河, 南至西洋参集团鹿场, 西至鹿鸣村, 北至保安村;第二区块面积为31.68公顷, 四至范围为东至靖宇陵园, 南至恶河, 西至娃哈哈水厂, 北至新建村。
1.2 评价方法
1) 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 同时结合定性分析,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整体进行评价, 并重点分析典型情况, 调查结果以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2) 用地调查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图作为工作底图, 结合遥感影像图, 采用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式, 对基础工作底图进行实地核对, 对底图没有标注的地块进行补测与落位;
3) 程度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中, 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理想值的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
4) 潜力测算采用趋势分析法、目标逼近法。
2 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2.1 土地利用结构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为56.5020公顷, 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3.03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3.06%;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1.77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0.83%;不可建设土地31.70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56.11%。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 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最多, 4.98公顷用于工矿仓储用地, 4.05公顷用于交通运输用地, 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31.08%;剩余3.16公顷用于住宅用地, 0.84公顷划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未建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1.77公顷。其中, 44.4%已建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共计5.23公顷;其他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6.54公顷, 占未建成土地面积的55.56%。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靖宇经济开发区不可建设土地为31.70公顷, 其中31.64公顷 (占99.81%) 属于自然、生态保护区土地, 剩余0.06公顷 (占0.19%) 属于江河湖泊泄洪、滞洪区土地。
2.2 开发区土地供应情况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6.70公顷, 尚可供应土地8.10公顷, 不可供应土地31.70公顷, 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9.56%、14.34%、56.11%。
在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中, 8.05公顷 (占48.20%) 是通过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 占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51.80%。有偿使用土地中有偿使用且未到期土地8.65公顷, 占有偿使用土地面积的100%, 不存在有偿使用且已到期但未处置土地。
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分析
3.1 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 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从靖宇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的分值来看, 指标分值都较高, 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各项目标。
3.2 土地利用状况较好
土地利用状况评价目标分值为76.17, 在三个评价目标中分值最大。其中, 三个子目标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分值分别为98.05、63.70、70.80。
3.3 用地效益结构较佳
用地效益评价目标分值为92.36%, 其中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分值92.32, 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值92.40, 指标值较高。可见用地效益状况好。
3.4 管理绩效较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目前无到期项目用地和闲置土地, 这充分表明, 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开发区土地有偿使用率和土地招拍挂率处于较高水平, 工业用地项目都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应, 2007年以来工业项目用地的供应均按国家规定以招拍挂方式供应。从调查和测算的结果分析, 目前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可挖潜力较小。
4 评价的几点结论与措施
4.1 结论
4.1.1 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 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 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 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目标,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4.1.2 开发区用地结构合理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 工矿仓储用地4.98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交通运输用地4.05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1.08%;住宅用地3.16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4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这一比例关系与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总体上协调的, 各种功能用地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开发区在建设的和未供应拟建的全部是工矿仓储用地, 未来工矿仓储用地比例会上升, 用地结构符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4.1.3 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的整体效率较高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3.11公顷, 综合容积率为0.24;工矿仓储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为2.70公顷, 工矿仓储用地容积率为0.54;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面积为2.97公顷, 综合建筑密度为22.79%;工矿仓储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面积为2.79公顷, 工矿仓储用地建筑密度为56.02%。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 说明靖宇经济开发区在项目用地管理上, 认真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促进项目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1.4 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土地16.70公顷, 其中以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 土地有偿使用率为51.80%;以划拨方式供应8.05公顷, 分别为原城镇居民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招拍挂方式供应土地6.07公顷, 全部为工矿仓储用地, 占有偿供应面积的71.17%。经调查,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供地方式符合国家政策, 2007年以来供应的工矿仓储用地全部通过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截止到评价时点, 开发区范围内不存在有偿使用已到期和闲置土地。这充分表明, 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4.1.5 开发区未来用地面临紧张
从开发区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和用地情况来看, 开发区用地量逐年在增加, 在国土资源部公告的靖宇经济开发区界址范围内已基本完成项目空间布局。
从开发区未来发展战略来看:开发区按照“构建靖宇工业经济发展重心, 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定位, 及打造“三大基地”和“两大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开发区产业定位为:矿泉饮品产业、现代中药科技产业、生态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现代服务业。根据开发区产业定位, 结合开发区区位特点, 开发区具体布局为:矿泉饮品产业园区、现代中药科技园区、生态农特食品加工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科技文化商务园区。靖宇经济开发区产业功能区域现已基本形成, 杭州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吴太等著名品牌企业已落户开发区 (均在公告范围之外) 因此, 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来分析, 现国土资源部公告的用地范围无法满足开发区发无法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4.2 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措施
4.2.1 更新用地理念, 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
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观念, 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当前,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为改善供求矛盾, 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投入等方式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2 加强规划控制, 严格限定发展空间
开发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 原先的规划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开发区都在重新编制新的区域规划。在修编规划时必须统筹兼顾, 本着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设计, 高质量建设, 高效能管理的原则, 经过系统科学严格规范的考察论证, 报省、市两级审批。规划一经批准,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变动、更改, 必须严格禁止随意扩大开发范围的行为。
4.2.3 以产出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坚持供地与项目投入挂钩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因此, 严把土地招商关至关重要, 在土地招商引资过程中, 要吸引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对入区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缴税收等, 制定科学严格合理的入园标准。对已征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 督促有关单位抓紧开发建设;对没有能力开发或不准备开发的土地必须收回;对征用后用作抵押的, 应以妥善处理, 坚决杜绝“征而不用, 多征少用, 征作他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4.2.4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促进集约用地
严格执行我国土地利用等相关政策规定, 充分运用地价杠杆等市场机制调控土地市场,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 建立健全土地预警机制, 防范不良行为发生, 引导和规范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2.5 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目前土地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通过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等经济手段, 做到企业效益要同土地利用效率相挂钩, 形成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在土地利用项目中对于建筑密度、容积率、单位面积产出、利润额等方面要制定相应的集约用地标准, 对用地单位在项目完成时间期限内土地利用效率好、单位面积产出高的企业进行鼓励, 必要时可以实施奖励措施, 从而极大地调动社会全体成员积极性;对那些没有在期限内完成的项目的用地单位可以适当予以处罚, 督促其改善经营管理,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6 强化低效土地处置, 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要强化低效土地的处置利用, 通过利益吸引、服务促进、政策限制、氛围逼迫、处罚问责等各种经济、行政、法律措施提高用地单位积极性, 引导用地单位盘活闲置地;建立健全用地单位退出机制, 通过土地补偿等途径促进土地流转, 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 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在这种形势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作为一种新的开发经营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观念, 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为了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 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制定进一步的政策提供依据,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土地整体利用情况进行评价, 并重点分析典型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测算。本文分析调查当地实际情况, 结合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阐述评价过程、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1]高晋, 张萍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7) .
[2]周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 2011 (3) .
[3]吴启蒙, 朱志玲, 吴咏梅, 梁晓磊.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 2012 (2) .
利用身边资源 开发写作之本 篇11
【关键词】写作教学 新课程 资源开发
初中语文教材常常要求按综合性学习确定的主题,如“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我爱我家”等进行写作,而且还要求师生借助图书馆、互联网或专家来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但在农村初中支教时,我发现农村中学的条件还是很简陋的,图书室里的书的数量少且很陈旧,有限的几台电脑上网更是信息课老师的专利,学生在校没有上网的可能,地处欠发达地区的我们又让学生到哪里去找专家来指导呢?
新课程标准给出了答案:“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和充分利用身边资源,灵活改变书本的作文题材,大胆从身边生活中重新选取资源,作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开发身边的自然写作资源
我们地处黄淮平原,四季更替,景色各异。春时秧苗萋萋,夏时蛙声阵阵,秋时硕果飘香,冬时雪花飞舞。走进自然,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春来了,我们到操场上、田野里去吧!大家看小草赏野花,沐浴在春日暖阳里、萋萋芳草中……有观察有感受,一段段虽稚嫩但情真意切的文字从胸中流淌,再不用查找作文选中的精词美句,抒发心中萌发的灵感,自己的笔下也有了可圈可点的波浪线。
关注现实、关注自然并不一定将眼光盯在离学生很远的地方。在进行“黄河,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水污染的严重性,我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观察,了解家乡的浍河因上游的造纸厂排放的污水造成了哪些危害,并做一个统计表出来。学生对这些身边的学问非常感兴趣,小组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分析细致周到。一篇篇关于水污染及其造成的恶果的文章便水到渠成。我想这比书本上、电视上的资料来得直观,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加强。
二、开发身边的人文写作资源
在有些语文实践活动中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戏曲方面的,一来学生本身对它的兴趣就不浓,二来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很难通过其它渠道了解戏曲。让学生跟着光盘唱也不太现实,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底子,论唱功,没有一定的基础是根本张不开口的。于是我把家乡的花鼓戏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它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花鼓戏之后再带着兴趣去了解其它的戏曲,从而感受戏曲的魅力。淮北花鼓戏班社遍及城乡,茶吧、饭店、田头、村舍,常有艺人“砸干梆”(即只打梆子)清唱。老少爱听,男女皆唱,因而流传着“花鼓一响,锅饼子贴到门框上”、“听了花鼓戏,荒了二亩地”等谚语。家乡人人几乎都能哼几句,学生学唱可谓手到擒来。因吸收了当地玩灯这一民间艺术形成和内容,逐渐走向舞蹈,游戏性很强,还得敲着锣打着鼓,同学们喜欢极了!这种表演形式很适合中学生口味,从唱腔、舞蹈形成都可看出易于青少年接受。大家在婉转悠扬的唱腔中得到美的熏陶,了解它的发展历史便成为必然。从学生的作文训练中我看到了花鼓戏老艺术家马敬君的名字,知道了花鼓戏如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一些花鼓戏传统剧目被学生发挥想象改编成了曲折动人的故事。学生在讲台前的表演则其他的同学明白了何谓唱跳说演,手眼身法。明白了戏曲的历史,感受了戏曲的么魅力,难保学生不能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再次振兴提供很好的建议呢?
我们黄淮平原一些有着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更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不竭的素材。过大年、过端午,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骑毛驴、办灯会……学生在其中漫游,也用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语文世界。
三、开发身边的情感资源
现在的孩子接受父母之爱、老师之恩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有报恩意识。也就是说,亲情被学生忽略了,它需要老师把它重重地摆放到学生的面前。课下我做了调查,绝大部分的学生根本不下地干活,甚至家务都不过问,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洗过。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如何谈报答?如何去爱父母?于是在“我爱我家”的综合性学习中,除了书本上的三个活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之外,我要求学生去和父母一起干一天地里的农活,不仅写父母干活时的情景,更要写出自己干活时的感受。或者在家干一天的家务活,或者是回忆家庭生活的一些细节并把这些或体验或感受细节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很多同学都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与辛苦,至今仍记得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回报父母的一段话:“我愿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狗,爸妈离家劳作时我就守在大门口,听到他们回家的脚步声,我就赶快跑过去咬他们的裤角,冲他们摇摇尾巴,添添他们的手,带他们回家。”学生的情感开发不应仅止于人。在进行“马的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时,我让学生就现实生活中马的境遇,结合课本中的一些资料,用自己的笔抒发感想,发表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发现着生活的美好,记录着生活的美好。他们的观察能力在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在提高,他们的感情能力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何愁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何愁不提高?
当然,以上这些做法只是写作教学中的一部分,它是课本中作文教学的一个很必要的补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开发身边资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生活处处皆语文。相信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语文资源可供利用,只要你做个有心人。
牛粪的开发利用 篇12
1 开发利用牛粪的意义
随着养牛业的发展, 牛粪会越积越多, 要彻底解决牛粪造成的污染问题, 就要对牛粪进行综合利用。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生产率、循环利用率、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等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极大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 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养牛业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应注重对牛粪的综合利用。
2 牛粪开发利用的方法
2.1 利用牛粪、尿生产沼气
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被广泛使用, 牛粪经过厌氧发酵可产生沼气。大型牛场可建大型沼气池, 小型养殖场可建户型沼气池, 其产生的沼气可供照明、取暖、做饭、洗澡等用。沼渣可用于生产有机肥, 沼液可用于生产叶面肥。
2.2 利用牛粪发电
用成型技术将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的牛粪与煤炭混合可制成生物质型煤, 其不但可提高煤的燃烧性能, 还可降低煤炭燃烧时硫的排放量。用牛粪、秸秆燃烧发电, 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 还能节省燃煤。
2.3 利用牛粪生产食用菌
主要是利用干牛粪和秸秆作为培养基来生产双孢菇。双孢菇 (俗称圆蘑菇、洋蘑菇) 属草腐菌, 中低温性菇类,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 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 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称。
2.4 利用牛粪生产生物有机肥
将绿色木酶、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按2∶2∶1∶1的比例制成发酵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牛粪进行发酵, 在一次发酵温度下降到40℃左右时, 将固氮、溶磷和解钾细菌复合菌剂以1%的量加入到堆肥中进行二次发酵, 将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使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活菌数达到6.2×10-9 (CFU) /g, 最后包装, 即形成有机肥产品。
2.5 利用牛粪养殖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