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利用

2024-06-22

土地开发利用(精选11篇)

土地开发利用 篇1

一、莫旗概况

(一) 自然条件概况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简称“莫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 大兴安岭东麓, 嫩江右岸, 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与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

莫旗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支脉形成的浅山区, 南部系松嫩平原的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并由西北向东南呈梯形逐降。

莫旗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带, 属中温带温和气候。由于地处大兴安岭森林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 受地形、地势、植被及纬度的影响, 形成了温度由西北向南递升, 降水由西北向南递减, 山地风速小于平原, 风向呈河谷走向等特征。

莫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1.93亿立方米, 属丰水区, 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

根据莫旗土壤的成土母质条件, 土壤类型分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4个土类、15个土属、51个土种。

(二) 社会经济情况

全旗共有8个镇、2个鄂温克民族乡、220个行政村、770个自然屯, 980个村民小组, 13个社区。2008年全旗总人口340896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1983人, 占总人口的24.05%, 农业人口为258913人, 占总人口的75.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267元。

2008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959万元, 同比增长9.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482万元, 同比增长7.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53万元, 同比增长8%, 其中: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6726万元, 同比增长13%,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627万元, 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24万元, 同比增长15.80%。产业结构为54.2:22.7:2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923元, 比上年增长7.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18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43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148万元。

二、莫旗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莫旗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明显,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据莫旗2008年土地调查数据, 农用地937355.82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90.51%, 其中耕地498312.38公顷、园地面积为389.70公顷、林地面积为225309.76公顷、牧草地面积为177492.58公顷。建设用地26521.31公顷, 占总面积的2.56%。其它土地71736.01公顷, 占总面积的6.93%。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农用地面积的48.12%, 林地次之。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3.06%。基于此, 对全旗土地利用状况进一步分析可得出如下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特征:

(一) 耕地面积广阔, 质量好, 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 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3.16%。其中灌溉水田4707.79公顷, 水浇地884.41公顷, 旱地492720.18公顷。

(二) 林地资源较丰富, 结构合理。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1.76%, 其中有林地195492.95公顷, 灌木林地21153.33公顷, 其他林地8663.48公顷。乔灌结合形成防护林带。

(三) 牧草地资源次之,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7.14%。其中天然草地176632.15公顷, 人工草地860.43公顷。

(四)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小,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78%,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651.40公顷, 农村居民点23028.63公顷。

(五) 其他土地面积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93%, 其中难利用土地居多。其中水域70216.70公顷, 自然保留地1519.31公顷。

三、莫旗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表现在土地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因地域间经济状况不同, 导致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如莫旗的尼尔基镇有显著的地域优势, 这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其利用土地的手段和力量是全旗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 能够给土地利用者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丰厚的,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在全旗是较好的。而其它地区尽管所处的土地自然条件与尼尔基镇相同, 但由于经济条件落后, 在土地利用状况上要逊色得多, 在农用土地的利用中也是如此。因此在一定条件下, 不同的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利用状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民族生产经营习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莫旗以达斡尔族为主, 汉族居多数, 并有其它少数民族的半农半牧地区, 广大农牧民在长期生产经营中为合理利用土地积累一定经验, 体现了土地利用合理成分, 但亦保持着一些原始、落后的生产经营习惯,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生产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三) 随着人口增加, 人均土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紧张

该旗所显现的人地矛盾:第一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表现出的人口与吃饭的矛盾;第二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草地的减少所表现出来的人畜争地的矛盾和环境退化的问题;第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用地的增加, 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必然导致的建设与吃饭的矛盾。

(四) 土地管理失控, 布局不合理

土地管理失控, 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的混乱, 这种混乱状况主要表现为滥垦、滥牧、滥伐、滥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现有耕地的利用主要采用广种薄收, 掠夺式经营方式, 采取撂荒耕种制, 对土地只用不养, 造成地力耗尽后不断废弃, 新农田又不断开垦, 加速了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对草原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不够, 人为破坏草场的现象较严重。如盗窃草场的建设设施, 毁坏草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非农业建设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较严重。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上, 乱占、滥用土地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结构在局部地区还不尽合理, 如东南部农区林地、牧草地缺乏, 北部林区又有许多宜农土地尚未开发利用。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切实保护耕地

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 农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强化重点区域的保护, 建立和完善保护新机制。增加对农业科技含量的投入, 改变经营方式,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实行产业化和规模经营, 用地与养地结合, 开发利用与治理建设并举,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系统。

(二) 加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林地资源是莫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严禁乱砍乱伐, 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扩大森林面积, 适地适种, 提高森林覆盖度和森林蓄积量是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杜绝“重造轻管”现象, 从而提高森林成活率。扩大森林自然保护区面积, 调整树种结构, 种植水保经济林、水源涵养林和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同时大力营造防护林、新炭林等特用林种和各类经济林的种植比例, 构成带网片结合, 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生态系统,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三) 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土地盐渍化

莫旗水资源比较丰富, 嫩江等河流以及水库建设以比较丰富的水量供给着莫旗各方面的用水, 但水资源浪费严重, 比如农业灌溉中的大水漫灌, 不仅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使得土地盐渍化加强。今后应加强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防止土地盐渍化。另外, 大力发展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 可逐步防治盐渍化土地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 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 在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莫旗,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

[2]莫旗数据更新调查工作验收汇报提纲.

[3]王万茂, 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 .

[4]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7) .

土地开发利用 篇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为了促使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将生态稳定、建设和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坚决实施保护、巩固、发展的建设策略,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控制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土地荒漠化,重点控制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筹建设、协调发展,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变为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绿洲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是维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保证,一、首先要摒弃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不论是解放以前或是解放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人口、粮食问题的压力下,兵团经历了多次大规模开荒的时期,农业的重点由南疆拓展到了北疆,耕地由山前平原延伸到沙漠边缘,大规模的林地、草地、湿地被改造成了耕地,历史的变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总认为兵团的开发就是开荒,就是扩大农业的规模,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一些政府部门立即提出大开荒的应对方略。继后中央相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和重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后,才初步克服了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但远没有达到摒弃这一理念的境界,在考虑新疆兵团的发展思路时,总是念念不忘开荒,甚至还把开荒作为今后大开发的重点,把扩大农地规模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则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种传统观念必须尽快扭转。

二、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

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部分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

三、土地退化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起因,恢复则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前提。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是两个长期的过程,其机理更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今后必须加大投入,继续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1、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多,解决耕地资源稀缺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开源”即加大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另一方面“节流”即节约和合理利用及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由于农业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几乎都已被开垦用于种植业,其余土地的生态条件较差,因此应当弱化后备资源开发,重视对已利用地的挖潜整理。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质和量的统一。切实保护耕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制定耕地保护的专项规划,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晰耕地产权,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土地利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防止因利益驱动而多占、乱占耕地;建立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1、要加强教育和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大众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认识

到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逐,忽视生态效益,只求索取,不讲投入,掠夺式利用,将加剧地力退化和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更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用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计划管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使之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衔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规划引导与成片开发,标准引导与保证质量作为结构调整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

3、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把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上升为法律行为,对任何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以提高违规成本。

4、严把用地审批关,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5、完善供地政策和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耕地占用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进一步细化各业用地标准,严格按标准供地。

土地复垦如何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篇3

关键词:土地复垦;综合利用;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对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基础资源。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矿山开采、挖沙取土、地下采矿塌陷、能源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废石矿渣堆放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对土地的强烈损害。在重视人类和资源协调的今天,将土地复垦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土地复垦工作坚持谁损害,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复垦。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的复垦义务由政府执行。土地复垦是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土地复垦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实现耕地总量的总量平衡,可以增加土地的质量,可以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土地复垦是一项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有力措施。

1 土地复垦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土地复垦开发存在问题 我国土地复垦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的质量不高,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严谨,项目实施和管理缺乏监督机制,项目的资金使用单一,缺乏灵活性。土地复垦要在规划之前,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在规划方案设计上依托现实条件,在管理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在资金使用上保持资金落实到位,不能出现资金的挪用现象和核算不规范现象。土地复垦开发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复垦综合利用的主要障碍。

1.2 对土地复垦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土地复垦开发中,资金不足是一个核心问题,资金没有保障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土地复垦投资环境和投资体制不健全,促使项目申报、评审程序缓慢,在实施过程中,管理和监督出现松懈环节,基层部门无法意识到项目管理的作用。土地复垦工作与地方政府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但是,个别地方政府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不能从全局上考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阻碍了土地复垦的细节实施。

2 积极进行土地复垦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的对策

2.1 以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建设。土地是国有资源,因此在复垦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必须要坚持政策的指导。这样就会避免人为对土地复垦工作的干扰,免除了土地复垦中安置、补偿、权属等不良问题的产生。建立一系列土地复垦的配套措施,从而实现土地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将土地复垦与农村建设相结合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农民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土地复垦必须要与农村建设相结合,要以提升农村的整体效益为基础。在土地使用、分配方法、建设项目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国土资源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要在土地复垦和农村建设方面,给予积极的科学的指导,让农民了解土地再利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项目,提高利用效率。

2.3 实现土地复垦过程中的综合治理 土地复垦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思想上、计划上、政策上、机制上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土地复垦综合治理包括农村的环境治理、农民思想提升、农民利益保障等内容。土地复垦必须要与农民的利益挂钩,在补偿和安置工作中,改善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4 投入专项资金,平衡项目调整 土地复垦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在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要严格遵循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的原则。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外资参与到土地复垦开发中,在农田整理过程中,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的兼顾措施。突出土地复垦资金的使用效率。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的目标就是增加耕地面积,因此,在土地整理的项目中,要注意平衡耕地的占有和补充,保证在复垦开发过程中,原有土地和新增土地的具体分配。

结论

土地复垦工作关系到人民与土地的密切关联,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土地复垦工作在我国必须要建立一起一整套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方案。土地复垦对于增加土地面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复垦工作开展的成效对于农业、工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我们研究土地复垦工作,就是以土地为基础,将土地资源利用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土地复垦工作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土地与环境、土地与经济、土地与人民的和谐共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淑芬,魏英林,张才厚,关于土地复垦工作的思考,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土地开发利用 篇4

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 1 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我国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 大量占用了耕地。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2]。 ( 2)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 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撂荒是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原因。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与“圈地”过于简单, 用地成本低有关, 所以土地开发利用集聚不足。 ( 3) 土地质量退化严重, 土地质量退化与人类不合理利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不适宜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是土地退化原因。体现在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1. 2 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失灵

在我国的在土地资源配置中,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可概述为:由于先前国内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的特殊时期, 当时的土地市场监督与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造成了土地市场管理难以真正的实现。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市场制度建设不完善, 另一方面市场运作难度重重, 其具体有以下几种: 首先, 土地市场制度与体系不完善, 这是造成土地市场失灵的最主要因素, 一个成熟的市场结构体系与制度是保障政策落实的有效前提, 而我国衔接土地市场仍属于“发育不良”的情况; 其次, 国内土地交易存在“双轨制”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存在容易造成在土地交易中的隐形市场, 并且可能会严重阻碍正常土地交易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 如当前城市土地建设规划中往往将政府拨地与商业用地共存, 这就很容易在土地流通环节出现隐形市场, 对正常土地交易行为产生影响。再者, 城乡土地二元制造成隐形交易持续, 扰乱市场。国家规定农村集体用地只有转变为国有用地才能够入市流转。最后, 人们的行为也会造成城市土地均衡量问题, 其往往会超过当前社会发张的最优量。

1. 3 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作用中失灵

政府在土地交易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我国土地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政府更需要通过颁发政策文件等措施以弥补市场缺陷。而当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操作起不到弥补缺陷作用, 反而倒行逆施, 起到了反作用。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土地管理体制与经济学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表现有以下借个几个方面: ( 1) 政府行为与公众目标不一致以至于政府失灵。土地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但正真使用的是无数个个体人民或企业, 这也就使得不可能又个人直接行使所有权。政府机构可能会凭借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资源, 谋取利益, 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的情况出现。 ( 2) 土地所有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一些地区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对土地的合理规划与开发利用, 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出现, 这种现象从长远角度考虑反而会给地方经济带来拖累。 ( 3) 政府角色的“错位”, 政府主要职能在于监督土地的合理利用, 而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会参与到土地的经营当中, 这种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是一种不公平行为。 ( 4) 时间上的外部性使城市土地供给量大于资源在时间上最优配置的要求。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2. 1 树立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观念,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防治土地退化

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中, 应当秉持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又不能对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首先, 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不能采用片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谁污染、谁治理”、“片面追求经济”等。同时, 需要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改造, 保证其良性地发展。加大对农业种植方面的投入, 增强三农建设, 对农业种植加大补贴, 对抛荒土地进行相应的惩治。在产权制度和各种经济诱导机制中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增加土地投入, 防止土地退化。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加入土地利用的指标, 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2. 2 制定科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加强建设用地控制, 节约利用土地,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类用地规模的总量控制作用。控制土地供需的平衡, 保障土地市场价格的合理性, 并采取多种价格调整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大土地利用的总体社会经济效益[4]。挖掘城镇的内部潜力, 农村居民点向集镇集中, 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适度开发小城镇空间, 提高建筑容积率, 节约土地。开发后备荒地资源, 复垦废弃地, 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

2. 3 积极培育完善土地市场, 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强力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有限期使用制度。改变原有土地供给方式的“双轨制”, 由市场进行决定土地交易行为, 以提高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5]。

明确土地产权制度。产权界定清晰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在所有权方面, 强化中央政府的国有土地所有者地位, 正确处理和界定中央和地方及地方之间土地产权关系。在使用权方面, 要明确土地使用者的主体地位, 建立土地使用权能与土地价格相同的用地制度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特别要确保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安全和长期收益权的稳定。

土地制度的改革, 改变了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 使得农村集体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试点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流转, 盘活集体存量建设用地。

2. 4 建立约束和调控机制, 规范政府行为

改革土地管理体制。为了防止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局面, 必定要规范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行为。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管制, 建立调控约束机制。合理确定土地收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 建立一种少占或不占耕地的经济约束机制, 是合理利用土地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推行可持续利用决策影响评价制度。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和要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 以便能长久地调整或者评价现行和未来政策, 评估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对土地可持续用的影响, 评价其是否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

2. 5 增加工种在政府管理方面的参与程度

以往在政府管理方面, 公共的参与程度往往较低, 使得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干预市场行为的过程中, 由于缺少外界的有效监督, 造成具体政策落实情况或者干预市场行为效果不理想, 未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 在今后的政府管理过程中应逐渐增加民众的参与度, 通过此种方式来减少地方政府与实际效果之间的误差。公众参与的方式可通过建立相关的组织, 该组织成员应当包括各方面的人员, 广泛吸收意见, 进行最合理的土地使用行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 它的数量存在有限性和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再加上我国土地资源运用这一方面存在配置不合理, 配置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失灵的问题, 土地资源缺乏与严重浪费并存, 使得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存在巨大的矛盾, 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目前最重要的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 文中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出现原因的经济方面论述, 提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岩.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8) :167-170.

[2]李景刚.基于资源价值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3]李景刚, 欧名豪, 高艳梅, 等.基于资源价值重构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16 (1) :71-76.

[4]金士高.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2004.

土地利用冲突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篇5

关键词:土地利用; 利益冲突; 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0 前言

中国频繁暴发的土地利用冲突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难度加大、违法用地普遍存在,导致依法管理土地形式严峻、农民集体与政府征地冲突日益加剧、现有土地利用冲突管理手段不足等,都是造成我国土地利用冲突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日趋重要。

1 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驱动力及原因

土地资源的多宜性和土地供给的有限性是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长则是冲突发生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土地利用冲突受到经济、政治、政策和机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自然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内部因素;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社会经济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外部因素[3]。相比内部因素的不可变性,外部因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 各级政府规划理念的不同导致的土地利益分歧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由于在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上不同而产生土地利用冲突,主要表现为指标数量的控制和扩张之间的矛盾。中央政府要求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以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为原则,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相比征用土地的成本而言盘活城市存量土地的成本太高,地方政府更乐意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中央政府基本国策,而地方政府普遍认为发展二、三产业经济产出效率高,而对耕地的保护积极性不高。

1.2 集体主体界定不明确导致土地产权模糊

我国《土地管理法》、《承包法》中规定我国的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所谓的集体指的是集体经济组织,而我国没有一部法律对集体经济组织有明确的描述和界定,其存在性与合理性都受到置疑。由于集体主体在法律中概念的模糊使得其土地所有权的实施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其主体功能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农民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的公共建设也跟不上。

1.3 土地征用法律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强加于农民身上

我国法律限制了集体组织和农民转让土地的权利,采取国家经营土地市场的方式,政府行政垄断了土地的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而什么是“国家利益”却没有任何具体的界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征用集体土地时,一般由政府通过低廉价格从集体手中征得土地再以高额的出让价格出让。整个过程中农民既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甚至连最基本的土地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丧失土地后面临着失业和无社会保障的困境使农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被政府的行政权力强加于农民身上。

2 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方向

土地是是农业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利用冲突存在的根源在于各利益集团追求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如何协调这种利益冲突就需要在制度上来指导,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城市地区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其权利所代表的是国务院。实际上,各项土地管理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中央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所共同承担的,而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对各级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4]。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的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和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需制定更详细土地产权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政策,明确土地确权登记的范围、程序、条件、时限等完善政策支持;尊重确权主体地位,发挥自主作用;保证协同推进,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土地依法有序流转、设立土地交易平台、加大配套服务等创新措施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2.2 统一土地市场,健全土地监督惩罚机制

土地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土地市场进展十分缓慢,使得城乡独立、分离运行,无法提高市场化程度。因此,健全土地监督管理体系任重道远。首先,强化社会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监督。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过程社会公众参与新机制,增强重大决策过程的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公众协商型编制、管理和监督体系[5]。其次,通过法制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公检法、纪检监察、工商、城市规划等部门联合的土地执法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力度。同时,运用3S等高科技手段动态监察,有效预防地方政府违法利用土地,避免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

2.3 严控“占补平衡”,强化用地指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地方政府一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合法争取农地非农化指标和减少耕地与基本农田规模,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非法突破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克扣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使得更多土地违法行为出现[6]。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需要“占一补一”,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于新增项目用地,要严格限制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格执行各项指标,对超标准用地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

2.4 规范用地合理布局,开展土地综合治理

随着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加快,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城市人口大量往城郊区移动使得城市面积快速扩大。因此,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规范用地行为,使其完整统一,进而形成城市和农村相协调、产业群和农田相衬托的新格局。根据土地编制规划,严格依照规划进行综合整治,另外要整合资源,实施高标准建设,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类与环境的相融。

3 结语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地区之间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 土地利用冲突在不同区位、不同时间的表现不一样。因此,在分析冲突在具体区域的表现形式、发生冲突的原因、土地利用冲突的驱动力、跟踪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与发展变化的同时开展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健全土地交易市场机制,规范土地利用制度势在必行。为建立起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向良性方向演进,最终使土地利用冲突得以缓解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1] 谭术魁. 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8,22( 4) : 4-10.

[2] 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3):106-115.

[3] 贾生华,陈宏辉.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战略性环境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2,20(2):209-213.

[4] 李名峰,曹 阳,王春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 6) : 10-12.

[5] 刘志坚,欧名豪. 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成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6( 3) : 7-12.

土地开发利用 篇6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 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内容分析

从了解金属矿物的开发引入, 通过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 认识化学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化学方法是由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惟一方式, 金属活动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选择金属冶炼方法的主要依据。金属冶炼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改进工艺条件、降低能耗、回收废弃金属制品等, 就成为与冶炼金属同等重要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

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发现金属、合金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金属矿物及工业上金属矿物冶炼过程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采用“学生阅读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课时设计, 具体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4个方面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为: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 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归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归纳几种常见金属冶炼方法→合理开发金属资源→活动探究 (研究性学习) 。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 掌握冶炼金属的本质和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 了解我国的金属资源, 了解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和归纳相关素材, 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开发寻找金属替代品, 减小资源浪费, 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 (主要是金属冶炼) 中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 了解适用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引入有关金属的生活素材, 并让学生举出常见金属物品, 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欲望。

学生发言:常见物品 (如铜线、金银首饰、铝合金门窗) 。

过渡: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有些是合金, 有些是纯金属。而金属 (如Mg、Al、Fe、Cu、Ag、Au等)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 (游离态或化合态) 存在呢?

学生回答:略。

放映短片: (了解工业上金属冶炼的过程)

投影:通常工业上将矿石制得金属单质的过程分成三步: (1) 富集; (2) 冶炼; (3) 提纯。

探究问题1:写出一个冶炼金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这一反应。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分析, 然后教师引导导出金属冶炼的原理 (由具体到一般)

小结并投影:金属冶炼的本质:Rn++ne-=R

探究问题2:阅读课本内容 (88页-89页) , 分析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2”, 结合工业冶炼金属常见方法, 揭示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投影: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讲述:除了上述常见冶炼方法之外还有如湿法冶炼、火法炼铜等。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 (课本89页表4-1) 。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现象, 书写反应方程式。进一步理解金属冶炼原理和方法。

学生活动:了解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课本89页表4-1) 。

投影:我国矿产资源简介 (培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 。

探究问题3:根据有限的金属矿物资源, 你认为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金属?

学生活动:讨论金属回收再利用、循环再生、寻找代用品、改良冶炼工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

八、小结

金属的冶炼原理、方法及金属的综合利用。

附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

1. 利用废弃金属铝制取明矾的研究;

2.××社区废旧金属的再利用状况调查与建议;

3. 海底金属资源开发的设想;

城镇土地开发利用问题及管理策略 篇7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是影响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大部分城镇建设都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开发利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的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影响,在一些城镇土地开发中线路出一些问题,如城镇土地建设供不应求、集体建设用地效率低等[1],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城镇土地开发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也为城镇建设带来了管理混乱、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城镇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才能促进城镇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1 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1.1 城镇用地面积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率低

在当前的城镇建设中,用地迅速增长、土地利用效率低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镇数量快速增加,城镇用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城镇建设项目的日渐广泛,在城镇中也逐渐出现了如业区、林园区等,新生事物的增加促进了城镇的土地面积迅速增长[2]。但是,在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土地利用效率并没有获得同步的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仍然沿袭着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人均建设用地比例过高。

1.2 城镇用地流转现象普遍,但是缺乏正确引导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的区域内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这些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也随之成为了影响城镇土地利用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相关制度、法规建设不完善,对于集体用地的流转问题并没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当前集体用地的流转,主要是通过集体与个人合作和私人交易的方式来实现的。对于这些流转行为,缺乏正确的法律指导和引导,尤其是在私人交易时,双方通常是签订传统的契约作为交易凭证,在缴纳相关的税费之后,政府要求居民缴纳一定比例的罚款,使得居民难以接受。

1.3 建筑格局混乱,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镇土地建设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在用地结构方面却出现了十分混乱的现象建筑物的增加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建筑物的分布十分零散,对于土地的整体规划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建筑物大多用于居民居住、办公,而相比之下,用于绿地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比例却很小,这也从里一个方面反映出城镇公共服务职能的建设相对落后。

1.4 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城镇的用地扩展进程中,普遍存在国有上地和集体土地共存现象,这是城镇土地产权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城镇实际上己成为集体土地向国有土地转换最为频繁的区域。但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尚不健全,一是集体土地所有者主体不明确,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在很多地方名存实亡,有的地方乡(镇)政府实际上充当了基层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双重角色;二是土地产权权属不明晰,边界模糊,造成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及权属的淡化,短期行为比较突出,这给小城镇发展中土地权属变化的管理造成了混乱。

2 加强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策略

2.1 实行多样化的土地供地方式,加强集体土地流转的管理

城镇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以往的国有土地供给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因此必须要改进单一的供地方式,通过多样化的供地方式,促进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针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要将集体用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按照集体用地的使用者权限进行转让,并且向土地使用者收取使用年限内的受益,以此对集体土地的使用进行规范。针对集体用地的租赁,需要按照一定的年限向土地使用者收取租金。另外,可以将集体用地的使用权通过出资或者入股等方式,以入股的方式投资到企业中,按照比例获得企业受益,这样能够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实现多样化的土地供给方式,有利于刺进土地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2.2 科学制定用地规划

通过制定科学的用地规划政策,能够使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针对居住校区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土地的总量增减进行严格控制,在促进建筑结构日趋合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城镇整体布局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建设用地的规划方面,要注重区域与整体的合理布局。城镇的土地建设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而且用地活动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所以要生态的角度出发,在规划部门、交通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下,促进城镇建设用地的科学性。另外,在土地规划中,要注重对公共设施建设和绿地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促进城镇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3 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改革

征地制度改革的推行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起到关键的作用。一方面,要对征地的目的进行明确,其主要是为了停止不合理的占用农民土地的行为,确保农民利益和公共利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对于征地的范围要进行明确,征地的对象通常是公益性用地,而且征地范围正在不断的缩减,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农民权益,所以在征地时要充分保护农民用地。

针对农民土地财产的维护问题,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对农民做出一定的征地补偿,而这也是农民关注的核心问题。征地补偿额度的确定,除了要根据被征土地的价值,同时也需要从市场规律、土地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实地失地农民,要进行妥善的安置,征地制度的改革,要在促进土地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如果将所有的失地农民都纳入到城镇保障体系中,必然会造成社会负担的增加。因此可以与当地的社保机构联合,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适当的提高征地补偿额度,并且在土地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出资金,用于为失地农民提供保障基因。

征地的程序可以邀请土地的使用权人参与全过程,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同时,要改变征地公告现行做法,增加预公告程序,即政府确定征地后,随即发布征地预公告,告知被征地集体和农民,明确征地的用途、征地范围,使农民充分了解情况,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尽可能的减少暗箱操作,维护农民的利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镇建设脚步的加快,城镇土地的开发利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植下,很多城镇都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针对城镇发展的土地问题,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多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通过科学的调整政策,不断促进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城镇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使得很多制约城镇发展的问题逐渐消除,但是土地问题却日渐严重。基于此,文章就主要针对城镇土地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镇开发,城镇土地,土地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段正梁,张维然,叶振飞.论土地价值的内涵、来源及其特殊性[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0-35.

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研究 篇8

1 首先要摒弃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不论是解放以前或是解放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在人口、粮食问题的压力下, 我国经历了多次大规模开荒的时期, 农业的重点由南疆拓展到了北疆, 耕地由山前平原延伸到沙漠边缘, 大规模的林地、草地、湿地被改造成了耕地, 历史的变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总认为土地的开发就是开荒, 就是扩大农业的规模, 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 一些政府部门立即提出大开荒的应对方略。继后中央相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和重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后, 才初步克服了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但远没有达到摒弃这一理念的境界, 在考虑土地的发展思路时, 总是念念不忘开荒, 甚至还把开荒作为今后大开发的重点, 把扩大农地规模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 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则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种传统观念必须尽快扭转。

2 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 土地浪费严重

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 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 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 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 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 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 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 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部分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 宽打宽用, 少征多用, 早征晚用, 多征少用, 甚至征而不用。

3 土地退化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起因, 恢复则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前提

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是两个长期的过程, 其机理更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 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今后必须加大投入, 继续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3.1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对耕地的

需求量会日益增多, 解决耕地资源稀缺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开源”即加大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另一方面“节流”即节约和合理利用及保护耕地, 提高土壤质量, 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由于农业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几乎都已被开垦用于种植业, 其余土地的生态条件较差, 因此应当弱化后备资源开发, 重视对已利用地的挖潜整理。

3.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质和量的统一。切实保护耕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 制定耕地保护的专项规划, 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明晰耕地产权, 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 调整土地利用行为,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 防止因利益驱动而多占、乱占耕地;建立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4.1 要加强教育和宣传, 使各级领导和大众充分考虑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充分认识到破坏自然、掠夺自然, 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要关注人, 也要关注自然;要满足人的需要, 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 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逐, 忽视生态效益, 只求索取, 不讲投入, 掠夺式利用, 将加剧地力退化和环境恶化, 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 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 更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 用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2 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土地年度计划管理, 加强土地宏观调控。

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 使之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衔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 规划引导与成片开发, 标准引导与保证质量作为结构调整的原则,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4.3 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

把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上升为法律行为, 对任何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 都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以提高违规成本。

4.4 严把用地审批关, 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的项目用地, 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 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4.5 完善供地政策和标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耕地占用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进一步细化各业用地标准, 严格按标准供地。

4.6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为:挖掘耕地资源潜力, 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耕地等级。

5 结束语

总之, 土地是民生之本, 发展之基, 财富之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无不与土地息息相关。因此, 持续关注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中新网.国土资源部公布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OL].2006-4-5.[1]中新网.国土资源部公布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OL].2006-4-5.

[2]马海涛.中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与利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 2005年.[2]马海涛.中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与利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 2005年.

土地开发利用 篇9

1 评价对象基本情况与评价方法

1.1 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于2002年5月30日, 是以发展矿泉饮品为支柱性产业, 同时发展长白山特产业及红色旅游业的生态环保型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西南3km处, 规划总面积11.8km2。

本次评价范围为经国土资源部公告界线范围内的开发区土地, 总面积为56.50公顷, 共分两大区块。第一区块面积为24.82公顷, 四至范围为东至恶河, 南至西洋参集团鹿场, 西至鹿鸣村, 北至保安村;第二区块面积为31.68公顷, 四至范围为东至靖宇陵园, 南至恶河, 西至娃哈哈水厂, 北至新建村。

1.2 评价方法

1) 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 同时结合定性分析,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整体进行评价, 并重点分析典型情况, 调查结果以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2) 用地调查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图作为工作底图, 结合遥感影像图, 采用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式, 对基础工作底图进行实地核对, 对底图没有标注的地块进行补测与落位;

3) 程度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中, 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理想值的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

4) 潜力测算采用趋势分析法、目标逼近法。

2 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2.1 土地利用结构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为56.5020公顷, 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3.03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3.06%;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1.77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0.83%;不可建设土地31.70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56.11%。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 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最多, 4.98公顷用于工矿仓储用地, 4.05公顷用于交通运输用地, 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31.08%;剩余3.16公顷用于住宅用地, 0.84公顷划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未建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1.77公顷。其中, 44.4%已建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共计5.23公顷;其他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6.54公顷, 占未建成土地面积的55.56%。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靖宇经济开发区不可建设土地为31.70公顷, 其中31.64公顷 (占99.81%) 属于自然、生态保护区土地, 剩余0.06公顷 (占0.19%) 属于江河湖泊泄洪、滞洪区土地。

2.2 开发区土地供应情况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6.70公顷, 尚可供应土地8.10公顷, 不可供应土地31.70公顷, 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9.56%、14.34%、56.11%。

在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中, 8.05公顷 (占48.20%) 是通过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 占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51.80%。有偿使用土地中有偿使用且未到期土地8.65公顷, 占有偿使用土地面积的100%, 不存在有偿使用且已到期但未处置土地。

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分析

3.1 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 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从靖宇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的分值来看, 指标分值都较高, 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各项目标。

3.2 土地利用状况较好

土地利用状况评价目标分值为76.17, 在三个评价目标中分值最大。其中, 三个子目标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分值分别为98.05、63.70、70.80。

3.3 用地效益结构较佳

用地效益评价目标分值为92.36%, 其中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分值92.32, 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值92.40, 指标值较高。可见用地效益状况好。

3.4 管理绩效较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目前无到期项目用地和闲置土地, 这充分表明, 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开发区土地有偿使用率和土地招拍挂率处于较高水平, 工业用地项目都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应, 2007年以来工业项目用地的供应均按国家规定以招拍挂方式供应。从调查和测算的结果分析, 目前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可挖潜力较小。

4 评价的几点结论与措施

4.1 结论

4.1.1 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 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 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 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目标,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4.1.2 开发区用地结构合理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 工矿仓储用地4.98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交通运输用地4.05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1.08%;住宅用地3.16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4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这一比例关系与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总体上协调的, 各种功能用地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开发区在建设的和未供应拟建的全部是工矿仓储用地, 未来工矿仓储用地比例会上升, 用地结构符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4.1.3 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的整体效率较高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3.11公顷, 综合容积率为0.24;工矿仓储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为2.70公顷, 工矿仓储用地容积率为0.54;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面积为2.97公顷, 综合建筑密度为22.79%;工矿仓储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面积为2.79公顷, 工矿仓储用地建筑密度为56.02%。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 说明靖宇经济开发区在项目用地管理上, 认真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促进项目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1.4 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土地16.70公顷, 其中以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 土地有偿使用率为51.80%;以划拨方式供应8.05公顷, 分别为原城镇居民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招拍挂方式供应土地6.07公顷, 全部为工矿仓储用地, 占有偿供应面积的71.17%。经调查,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供地方式符合国家政策, 2007年以来供应的工矿仓储用地全部通过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截止到评价时点, 开发区范围内不存在有偿使用已到期和闲置土地。这充分表明, 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4.1.5 开发区未来用地面临紧张

从开发区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和用地情况来看, 开发区用地量逐年在增加, 在国土资源部公告的靖宇经济开发区界址范围内已基本完成项目空间布局。

从开发区未来发展战略来看:开发区按照“构建靖宇工业经济发展重心, 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定位, 及打造“三大基地”和“两大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开发区产业定位为:矿泉饮品产业、现代中药科技产业、生态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现代服务业。根据开发区产业定位, 结合开发区区位特点, 开发区具体布局为:矿泉饮品产业园区、现代中药科技园区、生态农特食品加工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科技文化商务园区。靖宇经济开发区产业功能区域现已基本形成, 杭州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吴太等著名品牌企业已落户开发区 (均在公告范围之外) 因此, 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来分析, 现国土资源部公告的用地范围无法满足开发区发无法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4.2 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措施

4.2.1 更新用地理念, 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

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观念, 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当前,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为改善供求矛盾, 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投入等方式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2 加强规划控制, 严格限定发展空间

开发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 原先的规划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开发区都在重新编制新的区域规划。在修编规划时必须统筹兼顾, 本着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设计, 高质量建设, 高效能管理的原则, 经过系统科学严格规范的考察论证, 报省、市两级审批。规划一经批准,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变动、更改, 必须严格禁止随意扩大开发范围的行为。

4.2.3 以产出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坚持供地与项目投入挂钩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因此, 严把土地招商关至关重要, 在土地招商引资过程中, 要吸引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对入区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缴税收等, 制定科学严格合理的入园标准。对已征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 督促有关单位抓紧开发建设;对没有能力开发或不准备开发的土地必须收回;对征用后用作抵押的, 应以妥善处理, 坚决杜绝“征而不用, 多征少用, 征作他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4.2.4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促进集约用地

严格执行我国土地利用等相关政策规定, 充分运用地价杠杆等市场机制调控土地市场,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 建立健全土地预警机制, 防范不良行为发生, 引导和规范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2.5 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目前土地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通过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等经济手段, 做到企业效益要同土地利用效率相挂钩, 形成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在土地利用项目中对于建筑密度、容积率、单位面积产出、利润额等方面要制定相应的集约用地标准, 对用地单位在项目完成时间期限内土地利用效率好、单位面积产出高的企业进行鼓励, 必要时可以实施奖励措施, 从而极大地调动社会全体成员积极性;对那些没有在期限内完成的项目的用地单位可以适当予以处罚, 督促其改善经营管理,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6 强化低效土地处置, 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要强化低效土地的处置利用, 通过利益吸引、服务促进、政策限制、氛围逼迫、处罚问责等各种经济、行政、法律措施提高用地单位积极性, 引导用地单位盘活闲置地;建立健全用地单位退出机制, 通过土地补偿等途径促进土地流转, 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 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在这种形势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作为一种新的开发经营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观念, 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为了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 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制定进一步的政策提供依据,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土地整体利用情况进行评价, 并重点分析典型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测算。本文分析调查当地实际情况, 结合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阐述评价过程、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1]高晋, 张萍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7) .

[2]周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 2011 (3) .

[3]吴启蒙, 朱志玲, 吴咏梅, 梁晓磊.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 2012 (2) .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篇10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1.前言:随着新时期的经济形势要求,传统的土地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土地的转型和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暴露也使得我们亟待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改革。

2.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

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最早是英国Grainger提出来的,后来该研究方向逐渐传入中国,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特点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方面研究工作中涉及到了土地利用转型的理论及假说等,土地利用转型实际上就是指土地利用在时序上发生的形态变化,通常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转型是相对应的。在土地利用转型领域中,土地利用形态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后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土地利用形态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最初土地利用形态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由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结构,该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是对应的,国家或者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主要有空间、分空间两种表现形式,其中空间表现形式是指由草地、耕地及林地等组成的地图,而非空间表现形式具体是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爱该国家或者地区中占有的份额。后来随着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中,土地利用形态改变变化的出现,土地利用形态成为单_土地利用类型在其高一级类型中占有的份额。在当前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下,该土地利用形态改变开始超出结构、数量的范畴,其内涵也更加深刻。总之,土地利用转型是指在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下,在_定阶段中、某一区域中,由一种土地利用形态转变成另外一种土地利用形态的过程,土地利用转型实际上和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是相对应的。实际上土地利用转型并不是最终的土地利用形态格局,它是土地利用形态在空间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3.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国《宪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及《民法通则》都有条例明确表明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而土地所有权里的“集体”一词定义较为模糊,没有指定是哪一级别的集体,就会有土地所有者上的缺位,加上土地关系的法律法规不清晰及农民们各自的不同理解,土地权属问题更是形成了混乱的局面,农民对土地使用权上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土地经营的热情,可能就会导致土地的荒置,土地盐碱化、沙化、荒漠化等恶劣现象逐渐加重,笔者身处内蒙古,目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尖锐,亟待政府进行土地改革来改变这一现状。

3.2土地承包经营与土地使用率的矛盾问题。随着科学的进步,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较多已经开始采用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模式,规模化生产加大了农业生产规模,专业化分工则是生产组织内部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两者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进而使农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时代变迁而目前我国沿用的《土地制度法》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制定的,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与漏洞,土地承包时在土地使用审批管理方面有所偏重,缺乏与土地经营管理有关的明文条例,土地有偿期限抵押、转让、出让等方面规定也比较含糊,对现在的土地承包经营不能起到统一规范的作用。土地归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合现在市场经济的需要,土地不能通过市场而流动,整体来说土地没有真正流转起来,应运而生了土地承包经营与土地使用率的激烈矛盾。

3.3农民利益与征地补偿制度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国《物权法》里确定对农用地进行补偿范畴主要有劳动力安置补偿费、土地补偿费、土地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社会保障费,农民其他方面的损失不予补偿。征地补偿是按照土地原用途的年产值的倍数来进行补偿的方式,没有体现出土地潜在收益和利用价值,没有考虑土地对农民承担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从而导致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更没有体现土地市场供需状况,不符合现今市场经济规律,实属不完整的补偿标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顯得很不科学。

4.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土地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面临与解决的一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化解用地矛盾,解决土地问题。

4.1推动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发展。用地矛盾加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于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不足有关,因此,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着力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解决土地供需不平衡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对土地投资建设不达标的土地资源申请方案不予采纳,对于长期闲置、征而不用的建设用地,实行依法回收,争取增加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用地结构,合理用地布局。

4.2制定合理的城镇发展用地规划。一方面,要明确划分城镇功能区,确定不同行业的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设计合理有效的城镇用地布局规划,使各产业都能有序发展,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要严格土地规划约束,任何人不得任意变更或更改规划,对扩张发展的地区进行整改。

4.3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土地用途直接关乎土地的利用效率,用途管制能够有效遏制建设用地的不合理增加与无序增长。因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可对城乡建设用地、农田占地界限进行严格划分,划定生态红线,完善并严格按照土地用途管理制度进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对于违反相关法律制度的部门与个人依法进行惩治。

4.4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城镇用地总体上应以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使其向宜商、宜居、宜业方向发展为目标,力求形成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结构合理化。因此,必须严格限制各类新城新区的建设,避免土地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产业优化,减少工业用地规模,努力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严格保障与人民利益相关的交通通讯、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对城镇内外必须保留的林地、湿地、园地与耕地进行保护,依法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地方随意征用与破坏。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要提高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有效方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浅析土地的有序开发及合理利用 篇11

1 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

土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基于此, 笔者认为当前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加大农业设施设备建设力度, 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我们知道,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业种植, 农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 随着土地开发的利用, 农田的面积大大减少,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 如何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提升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农民收入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1.2 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我国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严重影响土地的生态环境, 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和资源, 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人类的存在, 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一份义务。如何满足当前人类发展需求和不给子孙后代带来隐患成为当前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课题, 需要我们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在保障农田面积的前提下, 合理优化已经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让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最终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效益的提升。

1.3 能够保护农用耕地

我国是世界面积大国之一, 人口数量是世界首位, 因此, 人均面积则大幅降低, 世界上人均面积排在后面。然而, 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人口数量的增多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因此, 合理利用土地是处理该问题的重要举措一直。因此, 我国政府和地方管理部门应该将合理利用土地, 保护耕地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才能够解决我国人多地少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缺乏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保护耕地及时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之中, 应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和开发, 充分利用废弃地发展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能够保护耕地, 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 最终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之, 我国是人口大国, 土地资源面积有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有效处理该问题, 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农用耕地,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措施

上文我们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 仍然存在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只管经济效益, 忽视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发展态度和发展模式势必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 笔者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 提出合理开发土地的管理措施, 希望能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土地开发利用审批体系

国家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开放规章制度, 形成一定的开发利用计划, 每项的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政府都应该掌握其具体情况。政府需要严格把关审批制度, 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 让申请人严格遵守执行审批的具体步骤, 在正式开发利用之前, 明确土地所能承受的供应量, 在供应量范围之内合理使用土地。此外还要明确建设项目所在的土地上的用途管理, 必须要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

2.2 健全和完善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制

当前,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但是在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上仍然存在诸多漏洞, 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和农用耕地质量、数量。为了保证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不出现建设反复和没有指导的现象出现,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制。在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 若出现任何的违法行为, 不管是法人还是开发商, 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必须增加相关处罚的规定和追究个人责任的内容。除此之外, 还应该健全和完善能够满足人口、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对土地开发利用具有高效控制的体制。

2.3 加大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监督力度

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之前, 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再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制度。另外, 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监督力度, 对于相关的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上级部门要有相应的监督体制, 而同级之间要具有人大的监督体制。除此之外, 在进行土地利用开发之前还应该实施公众听证体制, 让公众参与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监督中。

3 结论

综上所述,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用耕地, 能够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但是需要我国政府和地方部门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让申请使用土地的人严格遵守相关用地标准, 遵守步骤有序实施。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还应加强管理监督, 切实保证土地的管理和运用。此外, 还应加强宣传, 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的重要性, 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相信,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制度的建设等等, 势必会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镇化为了进一步发展, 对土地的利用需求不断加大, 但是由于我国过快的发展进程, 势必会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相关问题,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污染,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我国应充分重视合理开发土地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地,开发有序,土地利用,合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逸, 黄贤金, 吴绍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开发度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 2013 (7) .

上一篇: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下一篇:美术作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