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评价(精选12篇)
土地利用评价 篇1
土地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地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稳定或不受干扰的状态, 它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然而,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之, 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 习惯以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 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土壤污染、荒漠化、土地承载力下降等一系列土地生态环境问题频繁发生, 严重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 甚至威胁着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如何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土地生态的影响机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结合湘乡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实际状况, 参考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从社会经济指数、生物丰富指数、生物保护指数、环境负荷指数4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分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3个层次, 选用15个指标因子来构建。 (表1)
二、评价方法与模型的建立
根据湘乡市的实际情况, 选用层次分析法作为土地生态安全的评价因子权重计算方法, 最终通过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 测算出湘乡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期和规划期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
(一)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据湘乡市相关统计年鉴、湘乡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最新规划修改数据整理所得。
(二) 相对权重值的计算
1、构造评价因子的判断矩阵。
根据1-9标度法构造目标层-准则层 (A-B) 、准则层-指标层 (B-C) 的判断矩阵P (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并进行层次排序。矩阵P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
2、一致性检验 (CR) 。
对构造的判断矩阵P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只有CR<0.1才能通过检验, 说明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是合理的。计算可知, CRA-B、CRB-C均小于0.1, 通过检验。
3、计算指标权重。
(1) 通过计算得出A-B和B-C的权重值表。 (2) 分别把A-B、B-C的权重值相乘, 得到A-C的权重值。 (表2、表3)
(三) 评价标准值的确定。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选择依据包括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标准;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所确定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的标准可参考全国同类城市或当地近5年统计资料的平均数、最高数、最低数。
考虑到湘乡市属于县级市, 本文根据国家生态县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研究情况, 建立湘乡市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等级标准和评价标准。其中, 以“理想”等级的数值作为评价的标准值。 (表4)
(四) 评价因子指标分值计算。
当因子指标集约利用合理值是一个区间值时, 只限低值, 达到安全理想等级合理值的区间全部取1;当因子指标集约利用合理值是一个点值时,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Si= (ti-ai) / (ti+ai)
式中, Si为i因子分值;ti为i因子集约利用合理值;ai为i因子指标实际值。由以上方法, 根据表5各指标的现值及规划值, 确定各指标的指标分值, 结果如表6所示。 (表5、表6)
(五) 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测算。通过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测算土地生态安全指数, 模型如下:
式中, λ为生态安全指数;βn为n指标权重;Sn为n指标分值。
三、评价结果
由上述模型最终得出湘乡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的评价结果和单项因素安全指数的评价结果。 (表7)
1、从总体上看,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是负面的, 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给土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生物丰富指数和生物保护指数的规划远期值要大于现值, 这说明通过对各类用地指标的规划, 特别是森林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用地的控制, 加强了该时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分为5类, 分别是:巨警状态 (恶劣状态) 、中警状态 (风险状态) 、预警状态 (敏感状态) 、较安全状态 (良好状态) 、安全状态 (理想状态) 。其评价标准如表8。据此可以看出, 规划远期湘乡市土地生态安全属于风险状态, 生态问题较大, 政府需要从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治理等方面入手采取一定措施。 (表8)
参考文献
[1]刘鎏, 黄云, 高德山.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乐山市峨边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8.
[2]王佑汉, 余波, 潘安.岳池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5.
[3]于开芹, 常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3.
[4]周生路.土地评价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土地利用评价 篇2
班级:土管101 姓名:施田力 学号:20210131 联系方式:***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经过了专题课的学习,让我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了更多的了解。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资源数量配置与土地资源的总量稀缺保持高度一致;(2)土地资源质量组合与土地资源禀赋相适应;(3)土地资源的时间安排与土地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区域差异,反映各地区特点,激发各地区发展活力。内容的核心是指土地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条件,保证有限的土地供给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土地需求,要让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协调性、经济连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工业新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新城的土地利用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持生态”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的控制目标约束下,实现新城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和谐发展。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从总体来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Shaxon,1998)。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不过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
差。(2)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质量退化严重。(3)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4)土地开垦过渡、后备资源严重不足。(5)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我就主要讲一下第二点。
土地质量退化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地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数量减少表现为整个土体毁坏或表土丧失,质量降低表现为土壤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质量下降。我国土地质量退化现状根据其类型分别表现如下:
(1)土壤侵蚀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4 %,植被覆盖率低和植被的不断破坏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建国以来平均每年增
加水土流失面积500 万—600 万亩,至今总面积已达17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使耕层变薄,土体受破坏同时土壤养分流失。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超过
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的1/5,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 厚的肥沃的表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
4000 多万吨化肥的养分含量。从地区分布看,长江流域流失面积已占流域总面积的40%,黄河流域流失面积已占流
域总面积的67%,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北方的风力、冻融侵蚀地造成了大面积农业土地承载力减弱或
土地荒废,如内蒙古全区风力、冻融侵蚀面积占到全区总
面积的85%。
(2)土地荒漠化
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 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建国以来,全国共有1000 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 亿元。
(3)土地盐渍化
我国盐碱荒地约为2000 万公顷,盐碱耕地677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淮河平原,黄土高原和沿海地带。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差,土壤板结,成为我国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
(4)环境恶化,土壤污染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土壤中,造成土地污染。据统计,我国耕地受城市工业三废污染的面积达6000 万亩,受乡镇企业污染的面积达2700 多万亩。另外,遭受农药,化肥等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已达2 万亩。
(5)土壤性质恶化
年代南方稻作区水稻土潜育化面积约5000 万亩,到80 年代初曾达7000万亩。湖南省洞庭湖周围,次生潜育化面积占稻田面积约20%,江西次生潜育化面积则占全省稻田面积的20%,约有600 万亩,次生潜育化是南方稻田生产
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 年,对23 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891 起,污染农田4 万公顷,造成农畜产品损失2489 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2.2 亿元。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
针对与这些情况,政府应该做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例如 :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科学规划与开发土地,保护耕地,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篇3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10-1
土地一直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千百年来被人民不断的开垦,如今,人口增多,土地紧缺,成为当下非常严峻的问题,可行的就是对土地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均衡化的发展和实施。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含义及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指国家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全局考虑,以全部土地作为对象,对土地的利用、整改、开发、保护等方面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城市、村庄等建设用地,以及能源、水利、军事项目等国家发展用地,都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范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很多,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以及土地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等。由此可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常重要,是关系着土地能否合理利用的基础。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如下: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规划目标的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分区等方案的确立;土地利用形式与背景分析以及土地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不同需求。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不严谨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土地日益紧张,现有的土地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此时,就会发生一些土地规划审批不严格的问题。例如,有些城镇对投资方的用地审批宽松,导致很多土地被超出规划范围,过度使用;个别人员为了一己私利,以权谋私,实际审批的土地远远大于原有的规划内容,超出国家规定。这些情况大大影响了国家对于土地规划的总体策略。
3.2 规划偏离实际
国家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大的方向,是一个指引方针,根据这个方针,土地规划部门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进行建设。而当下,有些地区,土地规划部门经常发生规划设计图纸与实际操作不符的情况,差别较大,乃至影响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
3.3 土地规划实施影响耕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占据着非常大的面积,而当下,有的地方过于注重经济设施的建设发展,忽略耕地的意义,在土地规划方面,减少农民耕地,改为建筑设施,导致耕地变少,农民收入减少,严重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3.4 土地规划影响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而土地的规划或多或少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有的地区过度开采土地,砍伐植被,破坏环境,大力兴建工程项目,导致当地环境受损;还有的地方土地规划选取的地域不合理,影响人民日常生活的同时,又带来环境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当地的气候条件。
4 如何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对于土地规划审批不严谨的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求土地规划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同时作为土地规划部门,应该对土地与经济建设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不能盲目的为了求发展而浪费土地资源,要严于律己,不能贪图私利,要合理制定土地的规划,使当地的经济健康发展。
对于土地规划偏离实际的问题,作为土地规划部门,必须要配以专业的工作人员,严格规划图纸,不能忽视图纸的重要性,要切合实际,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土地情况,合理分配,综合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土地利用最大化,使得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耕地的问题,土地规划部门必须要充分满足耕地的需求,不能盲目的减少耕地,只求经济发展,不求农业发展;与此同时,也不能过度的将土地全部变为耕地,让城市变为农业城市,二者都不能过度利用,必须合理规划土地,在保证农民有地种,农业合理发展的同时,再考虑土地对经济建设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土地规划得到实际的应用。
对于土地规划影响环境的问题,作为土地规划部门,要充分将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在做规划的时候,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合理设计,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保证土地的利用率,为当地的各项发展做出贡献。
5 结语
只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到合理的实施,均衡的分配使用土地,不断完善土地的法律法规,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持续性,才能让国家发展得更迅速,更富强。
参考文献
[1] 夏春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2] 周也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土地利用评价 篇4
1 评价对象基本情况与评价方法
1.1 评价对象基本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于2002年5月30日, 是以发展矿泉饮品为支柱性产业, 同时发展长白山特产业及红色旅游业的生态环保型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位于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西南3km处, 规划总面积11.8km2。
本次评价范围为经国土资源部公告界线范围内的开发区土地, 总面积为56.50公顷, 共分两大区块。第一区块面积为24.82公顷, 四至范围为东至恶河, 南至西洋参集团鹿场, 西至鹿鸣村, 北至保安村;第二区块面积为31.68公顷, 四至范围为东至靖宇陵园, 南至恶河, 西至娃哈哈水厂, 北至新建村。
1.2 评价方法
1) 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 同时结合定性分析,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整体进行评价, 并重点分析典型情况, 调查结果以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2) 用地调查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图作为工作底图, 结合遥感影像图, 采用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式, 对基础工作底图进行实地核对, 对底图没有标注的地块进行补测与落位;
3) 程度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中, 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理想值的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
4) 潜力测算采用趋势分析法、目标逼近法。
2 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2.1 土地利用结构情况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总占地面积为56.5020公顷, 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3.03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3.06%;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11.77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20.83%;不可建设土地31.70公顷, 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56.11%。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 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最多, 4.98公顷用于工矿仓储用地, 4.05公顷用于交通运输用地, 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31.08%;剩余3.16公顷用于住宅用地, 0.84公顷划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分别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未建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1.77公顷。其中, 44.4%已建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共计5.23公顷;其他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6.54公顷, 占未建成土地面积的55.56%。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靖宇经济开发区不可建设土地为31.70公顷, 其中31.64公顷 (占99.81%) 属于自然、生态保护区土地, 剩余0.06公顷 (占0.19%) 属于江河湖泊泄洪、滞洪区土地。
2.2 开发区土地供应情况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6.70公顷, 尚可供应土地8.10公顷, 不可供应土地31.70公顷, 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9.56%、14.34%、56.11%。
在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中, 8.05公顷 (占48.20%) 是通过划拨方式供应土地;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 占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的51.80%。有偿使用土地中有偿使用且未到期土地8.65公顷, 占有偿使用土地面积的100%, 不存在有偿使用且已到期但未处置土地。
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分析
3.1 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 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从靖宇经济开发区各项指标的分值来看, 指标分值都较高, 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各项目标。
3.2 土地利用状况较好
土地利用状况评价目标分值为76.17, 在三个评价目标中分值最大。其中, 三个子目标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分值分别为98.05、63.70、70.80。
3.3 用地效益结构较佳
用地效益评价目标分值为92.36%, 其中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分值92.32, 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值92.40, 指标值较高。可见用地效益状况好。
3.4 管理绩效较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目前无到期项目用地和闲置土地, 这充分表明, 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开发区土地有偿使用率和土地招拍挂率处于较高水平, 工业用地项目都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应, 2007年以来工业项目用地的供应均按国家规定以招拍挂方式供应。从调查和测算的结果分析, 目前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评价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可挖潜力较小。
4 评价的几点结论与措施
4.1 结论
4.1.1 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分析, 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6.12%。其中, 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目标分值分别为76.17、92.36、100, 达到了开发区规划建设的目标,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
4.1.2 开发区用地结构合理
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3.03公顷。其中, 工矿仓储用地4.98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8.22%;交通运输用地4.05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31.08%;住宅用地3.16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24.25%;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4公顷, 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6.45%;无商服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用地。这一比例关系与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总体上协调的, 各种功能用地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开发区在建设的和未供应拟建的全部是工矿仓储用地, 未来工矿仓储用地比例会上升, 用地结构符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4.1.3 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的整体效率较高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为3.11公顷, 综合容积率为0.24;工矿仓储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为2.70公顷, 工矿仓储用地容积率为0.54;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面积为2.97公顷, 综合建筑密度为22.79%;工矿仓储用地内的建筑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面积为2.79公顷, 工矿仓储用地建筑密度为56.02%。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的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 说明靖宇经济开发区在项目用地管理上, 认真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促进项目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4.1.4 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已供应国有土地16.70公顷, 其中以有偿方式供应土地8.65公顷, 土地有偿使用率为51.80%;以划拨方式供应8.05公顷, 分别为原城镇居民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招拍挂方式供应土地6.07公顷, 全部为工矿仓储用地, 占有偿供应面积的71.17%。经调查, 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供地方式符合国家政策, 2007年以来供应的工矿仓储用地全部通过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截止到评价时点, 开发区范围内不存在有偿使用已到期和闲置土地。这充分表明, 靖宇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4.1.5 开发区未来用地面临紧张
从开发区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和用地情况来看, 开发区用地量逐年在增加, 在国土资源部公告的靖宇经济开发区界址范围内已基本完成项目空间布局。
从开发区未来发展战略来看:开发区按照“构建靖宇工业经济发展重心, 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定位, 及打造“三大基地”和“两大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开发区产业定位为:矿泉饮品产业、现代中药科技产业、生态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现代服务业。根据开发区产业定位, 结合开发区区位特点, 开发区具体布局为:矿泉饮品产业园区、现代中药科技园区、生态农特食品加工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科技文化商务园区。靖宇经济开发区产业功能区域现已基本形成, 杭州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吴太等著名品牌企业已落户开发区 (均在公告范围之外) 因此, 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来分析, 现国土资源部公告的用地范围无法满足开发区发无法满足开发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4.2 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措施
4.2.1 更新用地理念, 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利用
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观念, 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当前,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为改善供求矛盾, 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投入等方式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2 加强规划控制, 严格限定发展空间
开发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 原先的规划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开发区都在重新编制新的区域规划。在修编规划时必须统筹兼顾, 本着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设计, 高质量建设, 高效能管理的原则, 经过系统科学严格规范的考察论证, 报省、市两级审批。规划一经批准, 就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随意变动、更改, 必须严格禁止随意扩大开发范围的行为。
4.2.3 以产出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坚持供地与项目投入挂钩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因此, 严把土地招商关至关重要, 在土地招商引资过程中, 要吸引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对入区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缴税收等, 制定科学严格合理的入园标准。对已征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 督促有关单位抓紧开发建设;对没有能力开发或不准备开发的土地必须收回;对征用后用作抵押的, 应以妥善处理, 坚决杜绝“征而不用, 多征少用, 征作他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4.2.4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促进集约用地
严格执行我国土地利用等相关政策规定, 充分运用地价杠杆等市场机制调控土地市场,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 建立健全土地预警机制, 防范不良行为发生, 引导和规范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2.5 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目前土地有限的情况下, 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通过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等经济手段, 做到企业效益要同土地利用效率相挂钩, 形成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在土地利用项目中对于建筑密度、容积率、单位面积产出、利润额等方面要制定相应的集约用地标准, 对用地单位在项目完成时间期限内土地利用效率好、单位面积产出高的企业进行鼓励, 必要时可以实施奖励措施, 从而极大地调动社会全体成员积极性;对那些没有在期限内完成的项目的用地单位可以适当予以处罚, 督促其改善经营管理,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
4.2.6 强化低效土地处置, 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要强化低效土地的处置利用, 通过利益吸引、服务促进、政策限制、氛围逼迫、处罚问责等各种经济、行政、法律措施提高用地单位积极性, 引导用地单位盘活闲置地;建立健全用地单位退出机制, 通过土地补偿等途径促进土地流转, 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 实现存量用地效益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 在这种形势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作为一种新的开发经营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观念, 提高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意识, 建立集约高效的用地模式。为了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 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制定进一步的政策提供依据,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土地整体利用情况进行评价, 并重点分析典型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测算。本文分析调查当地实际情况, 结合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阐述评价过程、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吉林靖宇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
参考文献
[1]高晋, 张萍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7) .
[2]周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 2011 (3) .
[3]吴启蒙, 朱志玲, 吴咏梅, 梁晓磊.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 2012 (2) .
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 篇5
郑涛
【摘要】以济南市为例,根据济南市的特点,根据分析济南市土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率、垦殖率等十四个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土地指标比较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原理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计算,确定土地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等三方面对济南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略高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引言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对研究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评价[1],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目的或需求。评价的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或土地质量好坏的鉴定,根据各指分值和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分值, 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受到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项多因素、多指标、多层次的复杂且规模较大工作,其核心是比较土地用途要求和土地性质。
一、权的最小平方法基本原理
二、土地利用现状
2.1
济南市土地利用概况
2.2
建立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2.3
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原理计算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的权重。
2.4
综合评价
利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对济南市土地指标进行系数加权计算得出总评价系数,土地利用评价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济南市土地利用现状指标值/山东省土地利用现状平均值。
2.5
评价结果
三、结论
上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篇6
区域概况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2009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为6 340.5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 400.7万人。 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整体地势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2009年上海市的财政收入及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到了全国总份额的11.4%和23.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因子的选取
在查阅大量上海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资料及听取专家经验建议的基础上,从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行和社会可接受性三方面选取共32个指标构建上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方法的确定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涉及多个方面。对于指标和权重的确定值,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步骤简述如下: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层次化;②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③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上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是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作用的综合表现每一单项指标都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因此,可持利用水平可用多目标加权函数计算,进行综合评价:
式中Wi是第i个子目标的权重,Rj是第j个单项因素的权重,Aj是第j个单项指标的量化指标值,P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指数。
通过对单项指标逐一进行计算,得到上海市(2005-2009).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结果如表2。
参照不同专家学者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经验及建议,结合上海具体情况,本论文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划分为不可持续利用、初步可持续利用、基本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利用4个阶段,其具体意义如表3所示。
4.评价结果分析
标准差是统计学中描述数据波动的重要统计量,本文用其衡量上海市各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之间的差异状况。统计分析得到各准则层及综合评价水平的极值、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见表4,从整体上看,上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在时间上有如下特征。
第一,各年份的发展指标都呈现稳定趋势,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标准差都不大,综合评价分值的标准差也较小。
第二,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如表2表3所示,各年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呈上升趋势,大多数都处于可持续利用阶段.单个指标数据也有小幅波动,但总体显示出上升趋势。
上海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结论
2005-2009年间,上海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皆处于初步可持续利用阶段及可持续利用阶段。中间虽有起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上海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总的趋势也是稳定上升的。
西安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评价 篇7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简称为DEA) 是数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
假设有n部门和单位 (称为决策单元) , 这n个决策单元都是具有可比性的, 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 (表示该决策单元对“资源”的耗费, 类似于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 和s种类型的“输出” (表示决策单元在消耗了“资源”后, 表明效益的一些经济指标) 。
在DEA评价方法中的具有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2R模型PεI的对偶规划DεI可以表达为:
其中θ为决策单元DMUj0的有效值, 即投入与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 X0、Y0为待评价的决策单元DMUj0的投入、产出值;ε为阿基米德无穷小量;S-、S+为线性规划模型的松弛变量;λj为相对于DMUj0重新构造一个有效DMU组合中第j个决策单元DMUj的组合比例。
在C2R模型中:
1、若θ=1, 且S+=S-=0时, 则决策单元DMUj0为DEA有效;
2、若θ=1, 且S+≠S-≠0时, 则决策单元DMUj0为弱DEA有效;
3、若θ<1, 则决策单元DMUj0为DEA无效。
二、评价指标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 对土地的投入主要包括劳动力、物力、资本的投入;土地产出是土地上取得的有效产品 (或服务) , 主要体现在各产业的经济收益上, 即用地面积上的产值。其中, 土地的使用面积用建成区面积来表示, 资本的投入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 劳动力投入用市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来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体现了“物力”的投入, 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就业人员是发展经济的主力军, 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来源。土地利用的输出指标选取市区二三产业产值, 该两项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规模。
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DEA实证评价
西安 (1995~2007年) 13年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纵向比较结果运用DEAP2.1及Windows For Deap软件编程辅助计算, 最终得到计算目标。 (表1)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1、城市用地属于DEA有效 (θ=1, S+0或S-=0) 的年份为:1997、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非DEA有效 (θ<1) 的年份为:1995、1996、1998、1999、2001;
3、13年的发展中, 没有属于DEA弱有效 (即θ=1, S+≠0或S-≠0) 的年份。
从相对效率看, 西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 除2001年外, DEA均有效;DEA无效的年份中, DEA相对效率值大都在0.9以上, 近乎接近于1, 其中1995年最低, 仅为0.773。
从松弛变量上看, DEA无效的几年里, 投入和产出变量均存在冗余。在1995年、1999年和2001年, 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均偏大, 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期间, 劳动力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 同时在产出方面, 二三产业的产值均有一定上升空间, 说明二三产业的结构存在合理性问题。
从规模收益看, 1997年、2000年、2002~2007年, 西安土地利用规模收益不变 (k=1) 。1995~1996年、1998~1999年和2001年, 西安土地利用效率规模收益处于增加状态 (k<1) , 并且规模收益值均较高, 尤其是1995年和1996年。表明:如果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适当地调整劳动力投入和控制一定土地面积, 土地产出水平将会有较大提高。
四、土地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西安近年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西安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结构不合理。
西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13年来, 西安二三产业的产值尽管有了较大提高, 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此外, 西安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应该注重调整第三产业投入间的关系。
2、产业布局不合理。
根据阿郎索德城市竞标地租模型, 由于不同产业在自由市场中的竞争, 城市用地布局在低价杠杆调解下呈现出“商业—轻工业—居住—重工业—农业”各用地类型由内至外的圈层式分布, 这样才能体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而目前西安还有大量工业企业占据中心城区的优势位置, 使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不足,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的整体发挥。据统计, 截至2006年底, 西安二环以内仍有364户工业企业, 用地面积达655公顷。虽然西安也实施了城区工业企业的“退二进三”, 但效果尚未显现。
3、土地存在大量闲置。
土地闲置是影响城市土地效益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自2005年以来, 西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 持续开展对闲置建设用地和空闲用地的专项治理工作。截至2006年底, 共查处闲置和空闲用地397宗, 占用地面积251.8公顷;其中, 中心区有47宗闲置和空闲用地, 面积3.58公顷;内城区有128宗, 面积22.5公顷;过渡区有119宗, 面积87.52公顷;外围区有103宗, 面积138.22公顷。如果对这些土地进行盘活, 不仅可以缓解西安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还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使土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西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DEA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 西安土地利用效率很高, 高投入带动高产出。表明:近年来西安城市土地得到高效利用, 这与西安当前的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得到西安土地利用非DEA有效的年份里, 建成区面积和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未达到有效水平。说明西安的土地规模不当, 劳动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西安非DEA有效的年份里, 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体现出通过适当控制土地投入量和调整产业从业人数, 仍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经济效率。鉴于以上评价结果, 对提高西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出以下建议: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现代化产业, 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土地利用中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篇8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评价
土地是人类懒以生存的环境, 是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 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管理和评价也越来越重要, 人类逐渐认识到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作用, 也更重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渐加快, 在对环境管理过程中环境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
1 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贫瘠化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是由于我国过去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领, 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 在时空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组织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是实现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引导、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评价与规划过程的紧密结合, 即两者要同步进行、滚动发展、互为反馈。这样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 通过研究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研究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土地利用的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关系;并分析预测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规划实施后会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可见, 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 应将规划对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环境生态系统, 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的统领能力, 保证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 必然会打破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 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产生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从而使得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正向的或负面的环境效应。为了预防有缺陷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迫切需要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对规划区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研究, 为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和土地利用分区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 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促进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协调的利用
1.1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用地规划, 涵盖各业用地, 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能会引发消极的环境影响, 如陡坡地开垦可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 从而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围湖造田缩小湖面面积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机率和程度;对某些水面、荒草地的开垦会破坏湿地或野生动物栖息地, 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 城镇用地、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增加, 导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激增, 加速了水资源的耗竭;非农建设会导致高质量农地的损失;大面积的城市化可能会降低景观的异质化程度, 降低景观的抗干扰能力。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土地整理复垦可以增加农地数量, 提高植被覆盖率,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建设用地的供应, 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等。
1.2 中国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多与土地利用有关
多年以来, 国家和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 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 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生态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主要表现在: (1) 水土流失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2) 土地荒漠化面积继续呈扩展趋势; (3) 水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不合理; (4) 湿地保护力度不够; (5)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区域生态能值下降; (6) 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耕地质量退化, 数量减少等等。这些问题与我国的土地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规划中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程度不足, 同时缺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跟踪影响评价, 在一些重要工程中环境问题最突出的阶段就是在实施过程中, 如土地平整过程中对优质表层土壤的保护, 对区域内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否恢复的问题;对绿化破坏的问题, 对空气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的科学合理的跟踪评价。
1.3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考虑不够
近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 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和持久, 范围更加广泛。土地作为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它与环境的脆弱程度一道, 决定了环境的质量。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累积性的, 有时是不可逆转的。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会引发消极环境影响。比如: (1) 陡坡地开垦为耕地可能会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 或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 围湖造田缩小湖面面积可能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几率和程度; (3) 对某些水面、荒草地的开垦可能会破坏湿地或野生动物栖息地, 进而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4)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 增加城镇用地 (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增加) 、扩大耕地和园地面积 (农业用水增加) 可能加速水资源的耗竭; (5) 非农建设可能会导致高质量农地的损失; (6) 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不当可能会导致生物群落生境的破碎化和岛屿化; (7) 大面积的城市化可能会降低景观的异质化程度, 从而降低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等等。
当然,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也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 (1) 土地整理复垦可以增加农地数量和植被覆盖, 改善生态环境; (2) 生态建设用地的供应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 等等。
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使之成为真正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规划。
2 我国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效应的研究需要加强
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和小流域尺度上, 考虑较多的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等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影响。但这些成果较难应用于大尺度区域。
2.2 现行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待完善
现行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很多问题, 亟需改善:
(1)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研究的内容、范围、程度和体系有待廓清。
(2)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机理, 环境影响主体、环境影响源、环境影响受体, 规划内容及其控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等基础性问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阐释, 否则, 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其他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就会没有区别, 因而也就失去独特的涵、失去评价的意义。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主要应评价的环境要素构成及其评价的重点需要科分析。
(4)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体系如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理论方法、土地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理论方法、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综合理论方法、土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构成等需要系统研究。
(5) 各种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内容、评价要求、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程度如何都待解决。
(6)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体系等也都需尽快探讨。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的规划体系与国外的规划体系是极其不同的, 我国以部门或者行业为主, 从全国到省 (市) 、地区 (市) 、县 (市) 、乡镇, 按行政级别层层分解制定, 级级审定和同步执行, 规划除了技术性外, 行政性很强, 在国外,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很难找到对应物。而且, 目前国内外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成果大多是对其中的个别问题的理论探讨, 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内容的理论研究不多, 实践研究的案例更属凤毛麟角, 可以说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尚未成形、方法尚很粗糙。针对我国独特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内涵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成果非常少。
2.3 对有关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研究非常少
“根据预测和评估结果, 针对规划的具体情况,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这是环评法规定的开展战略环评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纵观国内外有关战略环评的研究报道, 只有在环评结果中要求有此内容, 具体通过什么方法来生成要求目标所需的策略, 目前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研究。
此外, 我国土地开发规划资源环境评价的调控机制, 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面对的问题非常复杂, 需要我们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 熟悉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 评价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影响的环境质量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研究过程中, 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问题, 充分吸收环境科学、自然环境保护、可持续理论、土壤科学、森林资源学、旅游资源学、地质环境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水资源水环境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综合。
3 结语
到目前为止, 规划环评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还没形成统一、广泛的认识, 缺乏系统性, 因此, 对规划环评展开深入及广泛的研究、构建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显得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然而, 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和所针对的问题不同, 在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时, 我们更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 采用不同的评价程序、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 这将是今后进行规划环评时, 更应注意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武汉:中国大地出版社, 1996:37-47.
[2]周小莉, 巫山, 张玉奇.土地生态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6, 17 (1) :36-38.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析 篇9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近些年以来, 由于土地利用所突显的环境问题已经更加的明显突出, 而研究环境影响评价也已经在土地资源管理当中持续研究不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其中, 规划评价的最终结果就是需要把对环境因素的纳入到土地规划的过程当中, 从而建立起以社会综合环境和经济发展机制的一种决策。此外, 我们也要更加全面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从而找出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节约土地资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土地利用规划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时期内在一定的区域内要安排和计划好土地利用的有效性, 这也是主要根据了社会发展经济以及土地所特有的性质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再应用综合的技术措施组织好土地的经济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一般是按照等级层次进行划分, 包括了土地利用的详细规划、总体和专项规划等, 如果是根据区域性质进行划分, 一般包括有自然区、经济和行政区, 也包括有跨区域的规划。如果是按照深度进行规划包括有土地利用设计、规划以及施工等。我们所指的环境影响评价指的就是在建设以及规划项目当中, 会存在对环境造成的一些影响因素, 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测, 从中找到可以预防以及降低影响的一些有效措施, 再对其进行监测。在这其中,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我们通常会分为影响预测、质量评价以及影响后的一些评价, 在这三者当中, 其过程还是以循环补充为主。由于评价的对象有所不同, 所以对环境的影响一般也可以分为规划影响以及政策影响、项目影响等。它们之间的主要关系是以决定项目和指导规划为主, 而它们最重要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所以, 环境影响评价是最高层次的一种评价, 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评价。
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一) 我们在进行规划时, 由于城镇建设在不断的扩大, 所以就会占有用了一部分的农业生态用地, 从而就会对部分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 由于人口在不断的递增, 同时也加快了工业化发展, 对于生态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 经济在发展, 交通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加, 对此, 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再加上车辆排放的尾气当中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这就是给土地造成酸化作用, 污染源严重, 给公路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 在土地规划当中, 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有力方法, 尽量对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有利的保护, 有计划, 有规范性的来实施, 优化生态环境达到一个理想的布局规划, 有效的控制好水土流失问题, 尽量恢复破坏掉的土地, 并且达到有效的复垦, 治理污染的环境问题。在对城镇进行规划建设时, 一般会为一级和二级的保护区, 从而可以建设一个环境敏感区。在实施的过程当中, 必须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严格按照国家的保护标准来实施, 从而有效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 在土地开发的过程当中, 我们必须要有条理的进行, 对道路、水利以及田地等方面需要综合的整治, 并且要全面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 必须要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然而, 我们在土地开发当中, 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平整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植被以及地形地貌的格局, 把生物种群更为简单化, 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结构, 使其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是对水利建设、农田道路等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由于要应用大量的砂石材料, 所以就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 也会改变它的结构, 非常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
三、评价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的就是我们在对环境质量进行规划的基础上, 必须要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标准进行, 并且全面的分析环境影响的规划方案, 找到影响因素, 其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找到最不合理的环境目标, 规划出最有效的措施。
(一) 土地利用规划来评价环境影响时必须要更为完善的对方案进行规划。并且把环境影响评价放在已经形成的参与阶段, 在早期就可以从建设以及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规划, 从中准确的分析研究出最为有效的可执行方案, 从中也可以更深入的对其改善。在规划的同时, 我们所注重的一个核心问题并不是在规划后的理想环境, 更主要的是必须要从源头上来降低影响作用, 要更为充分的考虑到环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涉及到的规划环境问题, 是否达到了科学的合理性。
(二)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划分, 主要是从环境的目标、环境的现状基础上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 如果在规划方案当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影响, 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同时也要制定出可替代的措施方案, 消除不利因素的重要影响。此外, 也要做好协调、改善和预防工作, 充分的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源头上降低问题的发生。
(三) 在规划的土地利用当中, 我们需要合理的配置利用土地资源, 这是作为必要的一种手段, 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在建设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影响评价当中就必须要从保护环境以及规划建设的角度来观察, 并且也要结合经济发展计划, 把更多的建设项目统筹应用在其中, 全面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可持续的发展效应。
结语
在我国在很早以前, 便已经开始把建设项目作为评价环境影响的相关法律进行有效的制定, 但是, 受到了经济活动的规模以及范围在快速的增加, 在一些城市规划相对较不合理, 这就对社会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此, 只有更为有效的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评价更为全面的研究分析, 并且从中找到在规划方案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效的完善, 确保方案可以全面的实施, 并且对环境进行保护措施, 起到一个协调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江华县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篇10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正南边陲、湘桂粤三省 (区) 结合部, 地处东经111°25'~112°09', 北纬24°10'~25°10'之间。东北接蓝山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西抵江永县, 北枕道县、宁远县。境内山、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 以山地为主, 占69.1%, 平地占7.2%, 地势由东向西倾斜, 境内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 南连广西的萌渚岭山系的姑婆山马塘顶, 海拔1787.3米, 东接广东的大龙山, 海拔1577米, 横卧东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黄龙山, 海拔1823.9米, 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势。众多支脉纵横交错贯穿全县, 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挂岭、天子岭一线群山脉脊, 天然地将境内分为东西两部分 (俗称岭东、岭西) , 岭东属大山区, 岭西地势低平, 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全县土地总面积3216.03平方公里, 2005年全县总人口461989人, 非农人口50824人, 非农化率12.3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775元,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为35.06:18.93:46.01, 呈“三、一、二”的结构。
在充分考虑到资料可收集性问题之后, 结合江华县的区域特点, 最终确定以下指标, 见表1。
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根据专家意见和实际值, 并参考其它城镇的有关资料, 对前面的22个评价因子建立五级, 进一步确定出每个级别的范围, 另外, 对于一些定性的指标, 也利用一些数据处理方法和经验进行定量化。为的是把不同量纲的指标统一起来, 并能够相互比较, 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但对于分别只有单一极大值或者极小值的情况, 则Cij^分别取其极大值或极小值。即Cij大或Cij小。
以建设用地率C4的标准化的过程来说明Cij^、、Wij的含义:根据我国城镇土地利用的状况以及国家有关城镇用地标准, 归纳多数城镇建设用地的占地现状, 在评价指标中的结构潜力因子的下限取60%, 目前国内的城镇工业用地率很少超过90%的, 所以该潜力因子的上限选取90%。最终确定了潜力评价的建设用地率指标, 把土地结构潜力因子划分为5个级别, 分别是:<60%, 60%~70%, 70%~80%, >90%这里Cij^分别是:60, 65, 75, 90, 对应的是:
然后利用公式 (1) 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潜力标准化值Wij分别是:7.8755, 7.2634, 6.3581, 5.5932, 5.3725, 其它指标按同样的方法标准化。对于级别越高指标值越大的情况, 则首先令
然后再求对应的Cij^和最后再标准化。
根据前面公式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5个级别对应的标准化值, 然后分别进行加权计算, 最后得到各个级别的潜力值和潜力值域范围以及江华县对应的土地潜力值 (表2) 。
三、评价结果
土地利用评价 篇11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金堂县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的开发、 保护者都是为了实现更好地利用土地,土地利用是人类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1]。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西部丘陵地区尤为突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还不高,粗放利用土地的情况很普遍[2]。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耕地资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障碍性因素[3]。国内外对土地整治的概念、内容、模式、运作程序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已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由于土地整治涉及面广,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区域性等特点,受到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土地整治潜力的研究偏重于理论,缺少实践,对平原地区研究的较多,对西部丘陵地区研究的较少,因此很难从小的范围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和探讨。相关研究只是在土地整治目标、土地整治项目选择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分析中有所体现,对土地整治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的较少。本文结合金堂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未来发展定位,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把金堂县土地整治潜力划分为3等。以期对金堂县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可行性参考,其研究方式和思考角度对研究丘陵地区县镇级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有一定的启发。
1.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整治内涵
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资源论的观点看,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就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一个地区、国家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和措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这个地区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地整治项目成为我国重大的战略性项目,基于可持续的理念,土地整治的战略目标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城乡土地利用环境,实现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土地的持续利用[4]。而Deyi Hou 等则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整治是在美国土地污染范围广范,污染严重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提出来的[5]。因此,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能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区域概况
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1″之间。县城距成都市中区28千米、广汉市20千米、龙泉驿区36千米,6条省内高速横跨境内。金堂有2个省级工业开发区,是“成都平原经济圈”内的重点发展县和成都市“特色产业发展区”[6]。
近年来,金堂县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特别是2011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域成都发展思路”和“五大兴市战略”,基于市域经济发展整体构想和成都扩展型发展区后发优势,将金堂县确定为成都工业战略前沿区,按照产城一体空间配置和集群发展产业布局,打造一座设计科学、气魄宏大、功能完备、业态高端的现代产业新城。城镇、工业、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建设迅猛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扩展侵占了大量耕地,人均耕地资源减少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金堂县镇各建制镇的土地资源建设状况并不理想,仍存在以下问题:村庄建房以单层平房为主,一层户数居多,且多为松散零乱的独院式住宅,占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闲散地、废弃地等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集约节约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土地整治潜力评价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整治潜力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体系,也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指标体系,他不仅要反应土地的基本属性,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环境,还要反应社会特性,如区位条件、经济收益、环境质量等,同时还要反应其发展变化趋势。由于不同区域资环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释不同。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也不是唯一,因此本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动态性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指标评价体系[4]。综合孟庆香、张迅等建立的指标体系,结合金堂县实际情况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各层次的10个指标体系[7][8]。
3.2 确定个指标的权重
目前的研究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成对因素比较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其他智能化方法[9]。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泰(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10]。应用AHP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在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底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在对金堂县的土地评价中,由于有些因子无法定量的表示,采用特尔斐法所获取的专家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yaahp软件,计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计算的影响基于可持续利用的金堂县土地整治潜力因子影响权重,获取结果列入表3-2。
3.3 数据分析及标准化
根据金堂县统计年鉴(2010)查阅各建制镇的基础数据,将所选取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法,具体如表3-3所示。
3.4 评价结果
各建制镇潜力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4.结果分析
根据各建制镇测算分值,可将土地整治潜力划分为如下3级。各级别的具体建制镇为:一是亟需整治的镇。有5个,分别是淮口镇、五凤镇、高板镇、福兴镇、竹篙镇。二是强化整治的镇。有12个,分别是赵镇、清江镇、白果镇、三溪镇、金龙镇、赵家镇、广兴镇、隆盛镇、转龙镇、土桥镇、云和镇、又新镇。三是优化整治的镇。有4个,分别是三星镇、平桥乡、官仓镇、栖贤乡。
4.1 亟需整治镇
亟需整治镇为淮口镇、五凤镇、高板镇、福兴镇、竹篙镇,这些建制镇的地形复杂,受丘陵小高山地形的限制,居民房屋或依山而建、或平地集聚,杂乱无章,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区域耕地单位产量为 3250 kg/hm2,处于最低级别,耕地复垦难度大。还有部分村民对其居住村的居住条件满意度较低。处于这一等级的建制镇用地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时应当优先进行土地的复垦与居民点的整治。另外,还要兼顾中低产田的改良以及道路设施的配套。其村镇用地亟需整治利用,需要合理规划,通过拆掉一些利用率低下的自然村,迁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较好的中心村,采取迁村并点的方式有效整合村镇用地,大大提高了村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4.2强化整治镇
强化整治镇为赵镇、清江镇、白果镇、三溪镇、金龙镇、赵家镇、广兴镇、隆盛镇、转龙镇、土桥镇、云和镇、又新镇。这些建制镇的居民点多为一些单层平房,建筑容积率较低,院落占地面积较大,农村人均居民点面积较为宽裕。要强化整治利用这些行政村的村镇用地,通过优化村镇用地结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建筑容积率,内部控制闲置用地等手段,提高其村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来说,该区域的排水电力设施都比较完善,区域环境条件也相对较好,应多利用其已有的资源设施,在村庄宅基地用地面积上进行优化配置 。
4.3 优化整治镇
优化整治镇包括三星镇、平桥乡、官仓镇、栖贤乡 4个村庄。这些建制镇居民点的人均面积相对较小,地形相对平坦,村庄耕地面积很大,且分布集中,排水设施与电力设施也相对完善,为单位面积产量奠定基础。可通过内部挖潜,优化整治利用建制镇的村镇用地,在稳中逐步提高其村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
一方面,作为村镇居民点用地的实际使用者,农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镇居民点用地的利用状态,居民及村集体的整治意向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资金是村镇居民点整治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经济实力强的村镇,其意味着可以进行多渠道融资;同时由于每年的人口数逐渐增长,需要新增的建设用地大,本着集约用地的原则,可以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权利人的实际意愿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做到可持续利用基础上的土地整治 。
5.结论
对我国农村区域土地利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可持续利用土地整治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以成都市金堂县为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地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 确定各行政村潜力分值。在农村土地整治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分级,分别是亟需整治、强化整治、优化整治 3 个级别。各级别的具体建制镇为:一是亟需整治的镇。有5个,分别是淮口镇、五凤镇、高板镇、福兴镇、竹篙镇。二是强化整治的镇。有12个,分别是赵镇、清江镇、白果镇、三溪镇、金龙镇、赵家镇、广兴镇、隆盛镇、转龙镇、土桥镇、云和镇、又新镇。三是优化整治的镇。有4个,分别是三星镇、平桥乡、官仓镇、栖贤乡。
在土地整治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整治潜力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该文采用 AHP 法确定权重,符合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同时基于可持续利用对土地整治进行分析,将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利用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了土地的产能、稳定性、经济的有效性以及社会的可接受性,符合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是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4-5.
[2]孙小涵,任晋秀谈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J]. 当代经济,2010 ,9(2):11-12.
[3]张培明,郑循刚,张琳.郑州市 5 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口].安徽农业科学, 2 9,9(2):4616-4618.
[4]吴怀静,杨山.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06:61-64。
[5]Deyi Hou , Abir Al-Tabbaa, Haiqin Chen, Ivanka Mamic,Sustainability: A new imperative in contaminated land remediation[J],Enviro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39(2014)25-34.
[6]金堂县县情简介.金堂县公众信息网 .2013-10-14 [引用日期2013-12-26]
[7]孟庆香,张宏磊,陈龙江. 基于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以信阳市双椿铺镇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81-383
[8]张迅,司泽宽,彭熙. 高起伏条件下贵州村庄用地整治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国土资源情报,2013,12:46-48.
[9]刘耀林,焦利民. 基于计算智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04:283-287.
土地利用评价 篇12
1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说来, 可以把土地利用划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同类型的土地, 其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目前, 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不断深入, 法制化程度不断加强,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土地利用规划造成的环境破坏依然很严重, 例如土地干旱、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 耕地不断被城镇化蚕食;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频发, 污染来源复杂, 影响范围广等。
1.1 影响土壤环境
通常,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作用就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绿化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土壤压力变大, 很多有害的物质渗透到土壤中, 造成土壤污染。另外, 在农业活动中, 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土壤板结, 有机物和各种污染物渗入土壤, 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1.2 影响水文环境
在土地开发利用中, 很多有害的物质流入水文系统。例如, 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有害成分会随着灌溉而流入地下水, 工厂的污染物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随意排入河流, 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水文环境。
1.3 影响植被环境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 土地上的工业、商业和居民建筑以及交通、娱乐等设施不断增加, 这就导致地表植被不断减少, 严重时, 甚至会破坏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导致水土流失、土质退化、土壤沙质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等问题。
1.4 引发自然灾害
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相关, 比如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 大面积砍伐植被、任意毁坏城市绿地等行为造成植被的破坏, 导致土地调蓄水源的能力下降、土壤沙质化严重, 增大了沙尘暴和扬尘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措施
2.1 开展环境现状调查
要想科学、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首先应该做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勘察和分析工作, 这样才能制订出合理的环境目标, 有效地分析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就是说, 只有通过前期的调查工作, 获得详细的数据和信息, 才能够为环境评价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在实际勘察和分析中, 需要收集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数据和信息。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收集和利用现有的资料, 但如果现有资料不完善, 就要组织实地调研, 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现阶段, 很多调查人员大都利用咨询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进行调研, 获得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要想开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工作, 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重要性, 然后采取合理的方式有效预测环境状况, 制订科学的对策。一般来说, 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跟踪评价方式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这样能够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会涉及到很多客体, 而要分析多种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就应该先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现阶段, 大多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使用PSR模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因为这一模型不仅能更好地体现出复杂客体之间的关系, 还能体现出土地规划环境影响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冲突, 有利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确定评价方法
目前, 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判断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等。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 收集到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灰色特征, 导致评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在评价时, 需要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使评价结果更可靠。此外,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还不够全面, 应该组织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深入研究, 不断优化现有方法, 研发新方法。
2.4 注重多学科的参与
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范围很广, 而且综合性较强, 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 例如土地经济学、土地生态学和土地资源学等。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 建立由各学科人才组成的小组, 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 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然后提出解决对策, 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会影响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 不能只片面地考虑经济利益, 还应该重点考虑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时候, 重视并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针对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采取有效对策, 制订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土地资源日渐紧缺。土地利用规划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认真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简要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措施, 以更好地开展土地利用规划, 确保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小亮.宣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7) .
【土地利用评价】推荐阅读: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12-29
土地利用的现状与评价06-29
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09-1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12-12
土地综合利用07-19
土地空间利用10-15
土地再利用05-29
土地利用调查06-11
土地利用状况06-22
土地利用规划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