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决策

2024-08-20

土地利用决策(精选9篇)

土地利用决策 篇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的规划范围内, 根据社会经济的条件, 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的要求, 来对土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协调, 同时, 对土地总体结构的调整和确定以及用地布局上的宏观战略采取相应措施。其中, 调整和确定土地用地的布局和土地利用的结构是核心部分, 而均衡各业用地与宏观调控是其主要作用[1]。随着人地矛盾问题的日益尖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迫切需要引入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实施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也不断提高, 但是在功能上都以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为主, 多侧重于计算机辅助制图和空间数据管理等方面, 而在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方面比较薄弱[2~7]。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在规划决策方面薄弱的现状,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集成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智能技术、知识库技术, 设计并开发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以下简称土地规划系统) , 以满足人地矛盾问题日益尖锐的现状对高效、智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技术的需要, 并应用于湖南省长沙市2003—202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体系结构

本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以GIS控件为基础, 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决策依据和业务需求建立, 用于辅助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系统除实现了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等基本的GIS功能之外, 还提供多种数学模型以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根据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采用c/s (客户/服务器) 结构模式, 如图1所示。

1.2 数据库设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图件和属性资料, 这些数据既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如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图形数据;又存在大量属性数据如地块面积、统计数据、区域人口等。系统的成果是规划成果数据及其相关的数据, 因此, 数据组织的是否合理对系统的实用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8]。

本系统的数据库基于Arc GIS的Geodata Base模型建立, 通过Arc SDE与ORACLE数据库组织、管理数据。数据库的结构如图2所示。

1.3 模型库设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工作, 系统中的诸因素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需要采用一些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所以要建立数学模型[9]。模型库通过算法模型与相关知识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各种支持, 是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前提, 也是决策支持系统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系统构建了土地需求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数学模型。

1.4 知识库

知识库主要用来存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涉及的专家经验知识, 并以特定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约束规则, 按照内容可分为政策法规约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约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约束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约束;按照类型可分为属性规则和数量规则:属性规则是指通过土地本身的土壤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等属性推理从而得到土地的利用方式;数量规则是指土地利用布局中不同地类、不同行政级别和地类与行政区域面积之间数量上的约束。

2 系统功能

在Java开发环境下, 利用My Eclipse开发工具, 结合AE组件技术开发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需预测、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 系统应用

系统以湖南省长沙市2003—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对系统性能进行验证。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处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 东与江西省萍乡市接壤, 北与岳阳市交界, 西与益阳市相接, 南与湘潭市、株洲市相联。长沙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现辖五个区, 一个县级市、三个县, 土地总面积11819.5 km2。2002年全市总人口6 1 3.8 7万, 国内生产总值812.9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242元;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48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718亿元。2002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9.9∶41.5∶48.6。

应用本文的系统实现长沙市土地利用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总体规划业务的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 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预测用地需求量,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其次, 进行土地评价, 通过地类优先、土地适宜性优先、地类适宜差优先等方法生成初步布局方案;再次, 通过知识库系统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则的制定;最后, 采用遗传算法模型实现布局优化, 最终得到长沙市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布局方案, 如图3所示。

将基期年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与长沙市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大部分的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在紧靠中心城区与河西工业园区的优势区域, 这些区域交通发达、经济发达, 能保证土地的高集约度, 优先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及工业用地需求。新增的建设用地以现有的建设用地为中心向外扩张, 保证了大部分的建设用地成片布局, 实现集中式发展。耕地布局连成片, 被占用少, 落实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有效地控制了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通过将规划后的各种地类的面积与现状进行比对 (见表1) , 土地利用规划的约束性控制性指标满足情况很好, 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优化的业务需求。

4 结语

本文基于GIS建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支持系统, 并应用到长沙市2003—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业务中, 表明系统可以辅助区域土地利用管理与开发决策活动, 能够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 实现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技术开辟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 本系统距离完全替代规划师手动规划工作还有许多不足如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高, 得到最终布局方案耗时较长, 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万茂, 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大地出版社, 1996.

[2]申胜利, 李华.基于Map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C]//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3]张合兵, 桑振平, 李晨.基于GIS平台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 (3) :288-293.

[4]王建兴.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0) :298-301.

[5]徐世武, 刘秀珍.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系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 31 (5) :719-724.

[6]徐彬, 韦玉春.土地利用规划系统现状与问题[J].经济地理, 2006, 3:117-119.

[7]胡银根, 吴冲龙.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现状, 问题与解决途径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 2009, 7 (2) :15-21.

[8]程雄, 熊华.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组织研究[J].测绘通报, 2002 (5) :12-13.

[9]王建弟, 王人潮.县级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1, 27 (1) :49-54.

土地利用决策 篇2

CRM作为一种商业智能系统,能够从企业客户数据库中获得数据,结合其他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利用数据仓库对客户数据进行.7P,即客户概况分析;客户忠诚度分析;客户利润分析;客户性能分析;客户未来分析;客户产品分析;客户促销分析,锁定目标客户群,并通过一定的OLAP方法和适当的数据挖掘策略来发现众多数据背后的规律与联系,为企业的行销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为企业留住有价值的客户,开展高效的促销活动提供帮助;为企业赢得客户,赢得市场,CRM系统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对企业有价值的知识,依靠的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技术,其中数据仓库是CRM的灵魂,CRM的很多工作都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展开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利用CRM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仓库技术辅助企业做出决策。

一、数据仓库技术

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动态的、连续的数据集合,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具有强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数据密集型的企业更为有效。它以改进后的数据库技术作为存储数据和管理资源的基本手段,以统计分析技术作为分析数据和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知识推理等数据挖掘方法来发现数据背后的隐藏的规律,为企业提供各种层次的决策信息。根据美国META集团的调查,数据仓库技术在美国金融业、制造业、商贸业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采用数据仓库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均在40%以上,部分企业高达每年600%。

二、应用数据仓库技术辅助决策

数据仓库技术是商业智能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已经成为企业级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过程中必要的技术支持。下面从两方面分析它的应用:

1. 数据仓库在CRM系统结构中的应用

CRM系统由业务数据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部分构成,

决策支持系统即DSS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CRM系统的数据处理循环过程图)中看出。决策支持系统是整个CRM的核心部分,而数据仓库技术又是支撑DDS的核心技术。下面通过CRM系统的数据处理循环过程中的各个部分来分析。[next]

图1 CRM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循环图

①原始的数据进入业务数据库

数据仓库是企业CRM系统成功开发和使用的建设基础。原始数据一部分来自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即内部数据源;另一部分来自企业的专门调查或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信息,即外部数据源,而且由于趋势分析的需要,数据源还要能够提供历史数据信息。

②数据的整合存储

对业务数据库的数据经过接收、分析、抽取、净化、汇总、变换、存储等之后,为了得到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首先要确定数据仓库的分析主体和指标体系,再从源数据库中分析抽取面向主题的集成数据。以该主题数据作为分析型应用的数据基础,可以大大的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并能很好的满足相应主体的分析要求。这样原先存放在多个业务系统中的反映企业局部情况的数据经过整理后转换成反应企业整体情况的信息,这样就完成了从“数据→信息”的转变。

③结合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细化分析结果

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决策模型分析 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决策模型,利益主体,成本收益

一、引言

通常意义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即农地使用权流转, 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 (使用权) 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也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中, 农户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有的地方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干部福利的手段,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有的地方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导致大量优质农地被蚕食,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 基层政府和农户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 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本文将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和农户这两大利益主体结合起来, 通过建立决策模型, 分析各自的成本收益, 进而提出了促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和农户的目标统一的几点建议。

二、利益主体的特征假设

1. 政府

基层政府作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代表, 假设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 既可以将土地承包到户, 也可以将土地使用权转包于农业大户, 表现为“干预 (体现为将土地使用权转包于农业大户) ”和“不干预 (体现为将土地使用权承包于农户) ”两种策略。

2. 农户

农户的特征是, 分有一定数量的承包地, 但因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差, 或因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甚至全职在非农产业领域实现就业, 因此其承包的土地处于低水平利用的状态甚至闲置, 农业边际收益低。如果有人愿意出较高的租金, 他们就有可能会全部或部分的将承包的土地转包出租出去。显然, 他们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土地的供给者。

三、成本收益分析

1. 政府的成本收益分析

设i表示政府行为的净收益, n为农户数量, b为边际干预收益 (设为常数) , d为干预成本。则i=b×n-d, 随着政府干预频率q的上升, 干预成本是变化的。

q=0, 表明政府选择的策略是“不干预”, 土地不会被政府用作它途, 此时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状况, 不存在任何非市场因素的干扰, 市场发挥主要作用。为了取得竞争优势, 各农户纷纷想方设法以寻求土地使用的最大值, 此时市场效率最高, 农户的获益最大。

0dl, 此时政府收益函数为i=b×n-d2, 当农户数量n小于d2/b时, 基层政府收益为负。因此, 当越来越多甚至全体农户选择“不承包”时, 如果基层政府仍然选择“干预”策略的话, 那么政府的得益必然为正, 也就是说, 政府干预的成本 (d2) 就一定得到了某种形式的补偿, 而这种补偿实际上就是一种寻租行为, 补偿必然来自于干预的受益者。

q=1, 此时基层政府只采取了一个策略“干预”。这表明众多农户的土地使用完全不符合土地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甚至引起负面影响, 如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作为管理者, 政府肯定是采取干预行动。

2. 农户的成本收益分析

按对承包地的使用情况, 我们将农户分为两类:一是将部分的承包地转包出租出去;二是将全部的承包地转包出租出去。对于第二类的农户, 由于其已全职在非农产业就业, 承包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因此, 他们对土地使用的决策相对简单, 只要土地的租金收入大于交易费用, 就会把承包地流转给需求方, 反之则宁可闲置。也即是说, 当土地的净租金大于零时, 土地就会全部供应;小于零时, 供应量为零。

第一类农户的净收益包括:农业的净收益、出租土地的净租金收益和外出就业的净收入。

农业的净收益=P×Q-C;这里, P指农产品市场价格;Q指农产品总产出量;C指生产成本。

土地净租金收入=Pa× (SA-SD) ;这里, Pa指单位面积土地净收入, 等于租金减去租赁费用;SA指总承包面积 (为一常数) ;SD指自用土地面积。

外出就业的净收入=Z×Tr×Wi;这里, Z指在外实现就业的几率;Tr指可用于外出就业的时间;Wi指在外就业单位时间的平均工资。

如果不考虑约束条件, 其约束条件的一阶条件为:

等式表明:当边际土地农业净收益大于边际净租金收入与在外就业边际净收入时, 增加土地自用面积有利于增加农户总的净收入, 农户就倾向于增加自用土地面积, 减少土地的流转供给;反之, 农户则会倾向于减少自用土地面积, 增加土地的流转供给。同时, 如果土地租赁市场的租金提高, 那么, 土地的边际产出和边际净收益也要求相应提高, 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只能通过缩减土地面积来调整, 因此, 农户自用土地面积会减少, 供流转用的土地面积会相应增加。

四、结论和建议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 政府应尊重农户的意愿, 规范各参与方的行为, 避免行政权力的强行介入, 着力于制度创新和市场监管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优化政府行为,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农户也要积极转变观念, 努力提高素质,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扩大规模经营, 合理就业, 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因此, 只有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建立保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 基层政府和农户在流转过程中, 两个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才能缓和, 农地流转才能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2]

1.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应当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者、管理者和公共服务者。农村基层政府的角色和定位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应该由权力机构向执行机构、控制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转变。政府作用的重点和方式应放在培育和创造有效率的土地流转市场环境上, 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 明晰土地产权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农户自身。农户要真正成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主体, 必须以土地产权明晰为前提。实践证明, 在产权明确界定的领域, 自愿交易总能产生出相对最优的结果, 围绕土地市场中的各种资源就能达到优化配置, 从而使各利益主体, 特别是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3. 转变农户观念

农户作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应转变观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培育市场意识, 利用农地流转市场, 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 拉动农地流转, 维护自身的土地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峰:从主体利益角度透视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J].生产力研究, 2005, (10) :45-46

[2]田春王文昌:农地流转中政府与农户目标选择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238-239

[3]刘凤雏: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改进措施[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 (7) :53-55

土地利用调查问卷 篇4

南塘村的村民,您好:

我们是长沙理工大学的学生,此次按照学校本专业实习安排,进行本村调研活动。我们这次调查的重点是农村土地使用方面的变化,以及对农民利益的影响。望您真实回答我们提的问题,我们会对您的个人信息保密。

1、您家有几口人?

A.2人B.3人C.3人以上

2、您家共耕种几亩地?

A.5亩以下B.6-10亩C.10亩以上

3、您家有没有耕地用来建房的现象:

A.有B.无

4、同去年相比,今年您家土地变化情况:

增加原因:A、人口增加B.家庭条件好了,想多种点地,就竞买一些 C.其他

减少原因:A.人口减少 B.人手不够:孩子外出上学、外出打工、家有病人、其他

C.家庭条件不好转租给别人 D.被政府征用修路等E.被某公司占用用于开发 F.其他

5、您家承包土地时履行了哪些手续?(可多选)

A.有正式合同并有家人签字(或按手印)B.有合同但没签字(或按手印)

C.没有任何合同或协议 D.一切由村委会代办或集体办理 E.其他

6、您家的年收入情况:

(1)总收入:A.5千元以下B.1万元左右C.3-5万元D.5万以上

(2)收入主要来源:A.种地B.打工C.副业D.其他

7、近几年来,您的家庭开支主要用在什么方面?(可多选)

A.盖房B.供孩子上学C.家有病人D.扩大生产、经营规模E、其他

8、土地被征用或占用情况:

(1)您家的土地被征用或占用了吗?A.有B.无

(2)土地被占用时是否履行了哪些手续?

A.有正式合同或协议,并有家人签字(或按手印)B.有合同但没签字(或按手印)

C.没有任何合同或协议D.一切由村委会代办或集体办理E.其他

(3)据您所知,被征用或占用的土地主要用于什么?

A.政府用于修路等公共事业B.政府机关盖办公用房

C.工厂企业建筑,开发D.其他

(4)您家土地被征用或占用后,有关补偿情况是:

A.任何补偿都没给B.补偿太少

C.补偿较合理D.很满意

(5)土地被征用或占用,对您的家庭的影响:

A.影响不大B.家庭收入明显减少,但对生活影响不大C.因有补偿,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D.失去土地,收入和生活都受很大影响,感到心痛E.其他

9、您认为解决土地征用问题的最合理办法是:

A.必须经本人同意,并签定合法合同或协议才可以征用

B.土地征用时,补偿数量必须能够保证一家今后十几年的良好生活

C.企业用地后,最好安排我的家人在企业有长期、固定的工作

D.村里能够给我同样数量的土地

土地利用决策 篇5

(一) 自然条件概况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简称“莫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 大兴安岭东麓, 嫩江右岸, 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与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

莫旗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支脉形成的浅山区, 南部系松嫩平原的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并由西北向东南呈梯形逐降。

莫旗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带, 属中温带温和气候。由于地处大兴安岭森林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 受地形、地势、植被及纬度的影响, 形成了温度由西北向南递升, 降水由西北向南递减, 山地风速小于平原, 风向呈河谷走向等特征。

莫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1.93亿立方米, 属丰水区, 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

根据莫旗土壤的成土母质条件, 土壤类型分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4个土类、15个土属、51个土种。

(二) 社会经济情况

全旗共有8个镇、2个鄂温克民族乡、220个行政村、770个自然屯, 980个村民小组, 13个社区。2008年全旗总人口340896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1983人, 占总人口的24.05%, 农业人口为258913人, 占总人口的75.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267元。

2008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959万元, 同比增长9.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482万元, 同比增长7.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53万元, 同比增长8%, 其中: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6726万元, 同比增长13%,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627万元, 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24万元, 同比增长15.80%。产业结构为54.2:22.7:2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923元, 比上年增长7.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18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43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148万元。

二、莫旗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莫旗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明显,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据莫旗2008年土地调查数据, 农用地937355.82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90.51%, 其中耕地498312.38公顷、园地面积为389.70公顷、林地面积为225309.76公顷、牧草地面积为177492.58公顷。建设用地26521.31公顷, 占总面积的2.56%。其它土地71736.01公顷, 占总面积的6.93%。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农用地面积的48.12%, 林地次之。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3.06%。基于此, 对全旗土地利用状况进一步分析可得出如下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特征:

(一) 耕地面积广阔, 质量好, 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 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3.16%。其中灌溉水田4707.79公顷, 水浇地884.41公顷, 旱地492720.18公顷。

(二) 林地资源较丰富, 结构合理。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1.76%, 其中有林地195492.95公顷, 灌木林地21153.33公顷, 其他林地8663.48公顷。乔灌结合形成防护林带。

(三) 牧草地资源次之,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7.14%。其中天然草地176632.15公顷, 人工草地860.43公顷。

(四)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小,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78%,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651.40公顷, 农村居民点23028.63公顷。

(五) 其他土地面积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93%, 其中难利用土地居多。其中水域70216.70公顷, 自然保留地1519.31公顷。

三、莫旗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表现在土地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因地域间经济状况不同, 导致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如莫旗的尼尔基镇有显著的地域优势, 这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其利用土地的手段和力量是全旗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 能够给土地利用者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丰厚的,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在全旗是较好的。而其它地区尽管所处的土地自然条件与尼尔基镇相同, 但由于经济条件落后, 在土地利用状况上要逊色得多, 在农用土地的利用中也是如此。因此在一定条件下, 不同的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利用状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民族生产经营习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莫旗以达斡尔族为主, 汉族居多数, 并有其它少数民族的半农半牧地区, 广大农牧民在长期生产经营中为合理利用土地积累一定经验, 体现了土地利用合理成分, 但亦保持着一些原始、落后的生产经营习惯,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生产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三) 随着人口增加, 人均土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紧张

该旗所显现的人地矛盾:第一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表现出的人口与吃饭的矛盾;第二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草地的减少所表现出来的人畜争地的矛盾和环境退化的问题;第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用地的增加, 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必然导致的建设与吃饭的矛盾。

(四) 土地管理失控, 布局不合理

土地管理失控, 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的混乱, 这种混乱状况主要表现为滥垦、滥牧、滥伐、滥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现有耕地的利用主要采用广种薄收, 掠夺式经营方式, 采取撂荒耕种制, 对土地只用不养, 造成地力耗尽后不断废弃, 新农田又不断开垦, 加速了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对草原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不够, 人为破坏草场的现象较严重。如盗窃草场的建设设施, 毁坏草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非农业建设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较严重。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上, 乱占、滥用土地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结构在局部地区还不尽合理, 如东南部农区林地、牧草地缺乏, 北部林区又有许多宜农土地尚未开发利用。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切实保护耕地

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 农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强化重点区域的保护, 建立和完善保护新机制。增加对农业科技含量的投入, 改变经营方式,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实行产业化和规模经营, 用地与养地结合, 开发利用与治理建设并举,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系统。

(二) 加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林地资源是莫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严禁乱砍乱伐, 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扩大森林面积, 适地适种, 提高森林覆盖度和森林蓄积量是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杜绝“重造轻管”现象, 从而提高森林成活率。扩大森林自然保护区面积, 调整树种结构, 种植水保经济林、水源涵养林和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同时大力营造防护林、新炭林等特用林种和各类经济林的种植比例, 构成带网片结合, 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生态系统,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三) 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土地盐渍化

莫旗水资源比较丰富, 嫩江等河流以及水库建设以比较丰富的水量供给着莫旗各方面的用水, 但水资源浪费严重, 比如农业灌溉中的大水漫灌, 不仅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使得土地盐渍化加强。今后应加强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防止土地盐渍化。另外, 大力发展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 可逐步防治盐渍化土地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 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 在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莫旗,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

[2]莫旗数据更新调查工作验收汇报提纲.

[3]王万茂, 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 .

土地利用决策 篇6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想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就要得到可靠地情报信息,国际经贸信息就是企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对于企业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根据国际的形式对企业进行决策,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根据数据的统计近四十年来,因为信息收集不当,给企业决策带来的失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近1.3万元的经济损失。信息的落后会造成我国的经济的大量损失,对于相关的国外已经淘汰的产品或者技术,由于信息收集的落后,我国还在延续使用,这就会造成经济资产引进的设备或者技术对生产起不到任何的帮助,产品堆积,无法出口,又无法售出,导致经济的巨大浪费,这就看出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经贸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二、国际经贸信息的收集过程

国际经贸的信息来源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在进行发展是才会产生的,国际经贸信息中包括与一切经济贸易有关的活动和信息,是一个国家经济贸易信息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主要的收集过程可以分为:

1.内容

(1)国际经济市场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国际生产技术市场、国际上的商品市场、国际劳动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信息的收集。

(2)国际经营管理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国际上投资信息的收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信息、国际跨国经营的信息、国际咨询服务信息等信息的收集。

(3)国际上专利、产品、标准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就是通过现阶段国际上流通的产品的生产专利、生产标准和生产出的样品信息。

(4)国际各个大型企业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的是国际上各个领域比较代表性的大型企业的信息。

(5)国际经贸的法规法令以及政策,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对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的法规的变化,对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收集。

(6)世界各个地区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信息。

2.收集方法

(1)公开资料。公开资料就是指对于各个国家之间各个企业的经济贸易,从发表的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收集的信息,对于相关的信息要注意的是要关注每个国家每天的报刊信息,因为报纸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对相关的信息会更加及时且更加的权威。比如:著名的美国《华尔街日报》,通过报刊上信息的分析,是各个海外市场的信息交流的重要来源。

(2)国际经济咨询机构。目前,根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各个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咨询机构,机构中有着大量的专业金融人才,可以给相关的企业提供十分详细具体的信息研究报告。

(3)国际市场调查。利用市场调查的途径对信息进行相关的收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收集软性资料,另一种是硬性资料。软性资料主要是从企业的拜访人员进行获取,而硬性的资料就是从企业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的想法进行调查。

(4)国际联机数据库调查。通过国际联机商业的经济类数据库进行信息的检索,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了解现阶段国际市场的情况,通过国际上世界级范围的数据库进行调查,这也数据库每天都会收集世界的经济信息,能够及时的更新国际企业动态和对未来企业的经济预测等。

(5)各种商品会。很多国家地区会定期的召开一些商品的博览会、商品的交易会以及新产品的展览会等,这些商品会的召开是根据直接接触的方式来了解现阶段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加快企业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要立足于国际商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6)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指的是一个企业想要获取世界经济贸易信息最大的信息来源,通过这一渠道获取的信息能够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关贸总协定还能够协调多边的贸易谈判,对企业与国际市场进行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7)联合国。联合国中有的相关机构针对世界经济与主要国家的企业经济进行调查,经过统计、预测、分析的过程,通过机构的调查对国际商品市场进行产品的产量统计预测,对相关商品的贸易进行分析,为更多的国家提供资料。

三、国际经贸信息与企业的决策

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也是经济资源中的一种,企业的决策首先要注意到信息的灵通性,要注意一个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收集,使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决策。建立一个信息的收集系统,对国际经贸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经过统一的布置和预测,对企业的决策起到辅助的作用,国际经贸信息的收集要做到及时、准确,利用好个方面渠道获取信息,提升信息收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对自身进行完善,有助于企业信息的收集的专业性。通过合理的制度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根据企业目前的需要进行筛选整理,使国际经贸信息为我所应。

四、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命脉,通过相应的信息获取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使决策更加的具有信服力,对企业的发展和立足于国际市场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亚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制度影响与主体结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范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土地利用决策 篇7

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 1 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我国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 大量占用了耕地。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速度, 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2]。 ( 2)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 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撂荒是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原因。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与“圈地”过于简单, 用地成本低有关, 所以土地开发利用集聚不足。 ( 3) 土地质量退化严重, 土地质量退化与人类不合理利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不适宜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是土地退化原因。体现在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1. 2 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失灵

在我国的在土地资源配置中,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可概述为:由于先前国内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的特殊时期, 当时的土地市场监督与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造成了土地市场管理难以真正的实现。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市场制度建设不完善, 另一方面市场运作难度重重, 其具体有以下几种: 首先, 土地市场制度与体系不完善, 这是造成土地市场失灵的最主要因素, 一个成熟的市场结构体系与制度是保障政策落实的有效前提, 而我国衔接土地市场仍属于“发育不良”的情况; 其次, 国内土地交易存在“双轨制”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存在容易造成在土地交易中的隐形市场, 并且可能会严重阻碍正常土地交易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 如当前城市土地建设规划中往往将政府拨地与商业用地共存, 这就很容易在土地流通环节出现隐形市场, 对正常土地交易行为产生影响。再者, 城乡土地二元制造成隐形交易持续, 扰乱市场。国家规定农村集体用地只有转变为国有用地才能够入市流转。最后, 人们的行为也会造成城市土地均衡量问题, 其往往会超过当前社会发张的最优量。

1. 3 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作用中失灵

政府在土地交易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我国土地交易市场的不完善, 政府更需要通过颁发政策文件等措施以弥补市场缺陷。而当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操作起不到弥补缺陷作用, 反而倒行逆施, 起到了反作用。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土地管理体制与经济学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表现有以下借个几个方面: ( 1) 政府行为与公众目标不一致以至于政府失灵。土地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但正真使用的是无数个个体人民或企业, 这也就使得不可能又个人直接行使所有权。政府机构可能会凭借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资源, 谋取利益, 造成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的情况出现。 ( 2) 土地所有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一些地区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对土地的合理规划与开发利用, 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出现, 这种现象从长远角度考虑反而会给地方经济带来拖累。 ( 3) 政府角色的“错位”, 政府主要职能在于监督土地的合理利用, 而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会参与到土地的经营当中, 这种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是一种不公平行为。 ( 4) 时间上的外部性使城市土地供给量大于资源在时间上最优配置的要求。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2. 1 树立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观念,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防治土地退化

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中, 应当秉持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又不能对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首先, 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不能采用片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谁污染、谁治理”、“片面追求经济”等。同时, 需要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改造, 保证其良性地发展。加大对农业种植方面的投入, 增强三农建设, 对农业种植加大补贴, 对抛荒土地进行相应的惩治。在产权制度和各种经济诱导机制中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增加土地投入, 防止土地退化。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加入土地利用的指标, 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2. 2 制定科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加强建设用地控制, 节约利用土地,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类用地规模的总量控制作用。控制土地供需的平衡, 保障土地市场价格的合理性, 并采取多种价格调整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大土地利用的总体社会经济效益[4]。挖掘城镇的内部潜力, 农村居民点向集镇集中, 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适度开发小城镇空间, 提高建筑容积率, 节约土地。开发后备荒地资源, 复垦废弃地, 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

2. 3 积极培育完善土地市场, 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强力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有限期使用制度。改变原有土地供给方式的“双轨制”, 由市场进行决定土地交易行为, 以提高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5]。

明确土地产权制度。产权界定清晰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在所有权方面, 强化中央政府的国有土地所有者地位, 正确处理和界定中央和地方及地方之间土地产权关系。在使用权方面, 要明确土地使用者的主体地位, 建立土地使用权能与土地价格相同的用地制度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特别要确保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安全和长期收益权的稳定。

土地制度的改革, 改变了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 使得农村集体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试点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流转, 盘活集体存量建设用地。

2. 4 建立约束和调控机制, 规范政府行为

改革土地管理体制。为了防止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局面, 必定要规范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行为。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管制, 建立调控约束机制。合理确定土地收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 建立一种少占或不占耕地的经济约束机制, 是合理利用土地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推行可持续利用决策影响评价制度。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和要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 以便能长久地调整或者评价现行和未来政策, 评估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对土地可持续用的影响, 评价其是否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

2. 5 增加工种在政府管理方面的参与程度

以往在政府管理方面, 公共的参与程度往往较低, 使得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或干预市场行为的过程中, 由于缺少外界的有效监督, 造成具体政策落实情况或者干预市场行为效果不理想, 未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 在今后的政府管理过程中应逐渐增加民众的参与度, 通过此种方式来减少地方政府与实际效果之间的误差。公众参与的方式可通过建立相关的组织, 该组织成员应当包括各方面的人员, 广泛吸收意见, 进行最合理的土地使用行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 它的数量存在有限性和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再加上我国土地资源运用这一方面存在配置不合理, 配置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失灵的问题, 土地资源缺乏与严重浪费并存, 使得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存在巨大的矛盾, 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目前最重要的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 文中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出现原因的经济方面论述, 提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岩.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8) :167-170.

[2]李景刚.基于资源价值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6.

[3]李景刚, 欧名豪, 高艳梅, 等.基于资源价值重构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16 (1) :71-76.

[4]金士高.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2004.

浅谈举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 篇8

一、举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的作用和意义

1. 促进档案利用收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透明化的重要形式。

实行有偿服务实际上事关公众的利益, 这类事情的决策, 应该尽可能让公众参与进来, 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促进档案利用收费决策的民主化。档案部门在实行有偿服务时, 必须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使公众能够心甘情愿地支付一定的费用。让公众知道档案馆为什么收费及收费的标准, 保证他们的知情权。通过举行听证会, 还能增强档案利用收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举行有偿服务听证是档案馆考虑公众的利益、维护公众的权益、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树立亲民形象的可实施的方案, 是档案部门政务公开的一项举措, 充分体现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公正、公开、客观和效率的办公原则。

2. 架起公众与档案馆二者沟通的桥梁。

在以往, 二者各执己见, 理由充分, 但却没有沟通。其结果是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档案馆认为:其一, 《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 可以按规定收取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制定。”其二, 有偿服务所收费用是最低的, 甚至还不够成本。而公众却认为:其一, 自己已经纳税, 无须再给;其二, 有偿服务所收费用太高。这样二者各说各的, 于事无补。举行有偿服务听证恰可充当二者沟通的桥梁, 使其双方可在充分述说自己的理由时, 又可以完整倾听对方的理由, 最终达到互相理解、意见逐渐趋向一致的目的。档案部门对实行有偿服务的依据进行举证, 公众进行质证, 通过双方举证责任的合理分担和公众对其意见的陈述、申辩, 档案部门和公众都可能了解到一些此前自己并不清楚的事项, 对实行有偿服务合法性、合理性有更清楚的认识。

3. 可带来远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表面上看, 举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非但没有减少成本, 反而增加了档案部门的负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档案馆的利用者少, 其原因之一便是由于公众认为其档案利用收费过高或根本不应收费。对公众的合法权益进行事前协商, 将公众权益的保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举行听证会, 使其能够心甘情愿地付费。由此, 更多的公众将走进档案馆进行档案的利用, 带来远期的经济效益。此外, 通过举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 档案部门的形象也将有所转变。过去档案部门给人以神秘的形象, 举行听证会, 与公众面对面接触, 可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从而也体现了档案部门尊重公众的亲民形象。

笔者认为, 近年来, 社会档案意识在不断提高, 档案也越来越多地被媒体关注, 公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应在此环境基础上, 通过环境研究, 认识外界在变化过程中为自己提供的大好机会, 了解自身在资源上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 并根据此调整自己行动的方向、内容或方式。

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原则及代表构成

1. 听证会公开原则及要求。

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应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一是事前公开:即档案部门事前要公布有关的行政法规、规章以约束听证代表的行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还应在举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前, 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或者公告栏张贴等方式向社会公布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事中公开:主要就是指听证处理活动中采用的听证程序和资料公开。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应一律公开举行, 也可邀请新闻媒体参加, 对听证会全程报道。三是事后公开:即其举行听证会的最后决定要向社会公众公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向社会公布制定档案利用收费标准的最终结果, 并和公众一起监督单位 (档案部门) 的执行。

2. 合理确定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代表的构成。

一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根据听证内容, 合理确定听证会代表的构成及人数。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代表应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参与听证会的代表一般应包括: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从事档案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档案局 (馆) 人员、其他政府机关人员、经济和法律等相关方面的人员。这样确定听证会的构成人员, 能保证听证会的专业水准与权威性, 也能使学术界与决策部门之间以及不同决策部门之间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 整合全社会的资源, 从而形成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听证会是关于利用收费方面的, 保证利用者在听证会代表中的人数比例是理所当然的。档案利用者代表一般不应少于听证代表总人数的13% (其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人数应多于社会普通公众代表人数) 。听证会应当在有听证监察人和有23%以上听证代表出席时方可举行。二是听证代表的产生。听证会代表由组织听证的价格主管部门聘请。档案利用者代表可自愿报名或由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推荐产生;档案馆代表由档案主管部门推荐产生;专家、学者代表由有关院校、科研机构推荐产生。

此外, 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的组织、程序等应当严格按照《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规定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举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应注意的问题

1. 不应让听证会流于形式, 应真正维护民众的利益, 尊重民意。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政务信息的进一步公开, 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听证在很多领域得到施行, 听证会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是一件好事。但是, 听证会越来越多, 其中难免会鱼龙混杂, 甚至有些听证会流于形式、愚弄公众。这样流于形式的听证会不乏其例, 公众也难免对这种听证会产生失望。有学者举例说:某市要提高电价, 遭致市民一片反对, 甚至有行家指责电力部门实行高福利高待遇, 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认为完全可以通过节约和加强管理, 把电价控制住, 但最后听证会照开, 电价照涨[1]。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不应让听证会流于形式, 应真诚聆听来自各方代表的声音, 尊重民意, 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只有真正维护民众利益的听证会才能得到民众的赞同, 只有公正、公开的档案收费利用决策才能为民众所信服。那些流于形式的听证会不但不能获得民众的认同, 适得其反, 终被民众所唾弃。

2. 保证听证会各代表的真实意见。

推行有偿服务的档案部门应从一些听证会中吸取教训, 学习其他听证会的好的经验。比如有关北京6个世遗景点门票价格调高的新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专门为此举办的调价听证会也颇遭人议论, 因为参加听证会的全部21名代表, 在调价问题这个大方向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然而这样的听证会意见却与公众的观点大不相同[2]。在新浪等网上很多公众发表了自己的真实意见, 对其代表们的意见的真实性大感怀疑, 甚至有些认为代表们大有被收买之嫌。对于事关公众利益的事进行听证, 存在不同的观点或意见,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听证会的作用之一就在于给各种意见一个表达与比较的机会。听证会应保证各方代表的真实意见, 严格执行听证代表的产生程序, 坚持公正原则。

3. 举行听证会后应公布听证报告。

听证会结束后应根据听证会笔录形成听证报告, 听证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反映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昆明市人民政府委托市政府法制办和市档案局 (以下简称“组织方”) 于2009年8月19日举行了《昆明市档案条例 (草案) 》 (以下简称《条例 (草案) 》听证会, 于8月25日将立法听证会的情况, 通过媒体进行了报告[3]。听证报告包括的内容:听证会举行情况 (准备情况、听证会召开) ;听证代表主要意见;决策发言人就听证代表对《条例 (草案) 》听证稿发表意见和提问进行解答;听证意见的处理情况。并附带了: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关于举行《昆明市档案条例 (草案) 》听证会有关事项的批示、关于举行《昆明市档案条例 (草案) 》听证会的公告 (第1号) 、关于举行《昆明市档案条例 (草案) 》听证会的公告 (第2号) 、《昆明市档案条例 (草案) 》听证稿、关于《昆明市档案条例 (草案) 》的说明 (听证稿) 、听证笔录。

摘要:本文就举行档案利用收费决策听证会的作用、意义、原则、代表构成和举行听证会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谈了粗浅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听证会, 更好地促进全社会的档案利用。

关键词:档案工作,利用服务,利用收费,听证会

参考文献

[1]http://news.163.com/special/h/hearing041210.html

[2]http://news.163.com/special/h/hearing041210.html

抓矿山土地复垦促进土地再利用 篇9

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露采铜矿, 位于赣东北德兴市境内, 于1958年建矿, 经过50年的生产和建设, 已发展成为日处理矿规模由初期的2500吨到现在的10万吨。矿山拥有土地面积56521亩, 用地主要分工业生产用地和非生产用地, 其中前者约占全矿土地面积的80%以上。多年来, 我矿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土地复垦规定》, 不断提高执法的自觉性, 把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搞好土地复垦、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决心加大投入, 加强管理, 走技术创新之路, 先后完成了一号、二号尾矿库、沿山建筑物边的斜坡等复垦项目, 此外还将泗洲镇沽口改造240亩污染地交村民经营, 将一些不用的山林土地退耕还林。通过复垦绿化, 改善了生态环境, 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土地复垦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情况

德兴铜矿生产规模大, 每天约有20万吨左右的土石方量在下降, 而排土场和尾矿库, 每天即以大体相当的土石方量在上升。这些变化中的土地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复垦问题, 复垦任务和潜力极大。为此, 在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发布之前, 我矿就进行了大量的土地复垦工作;1988年发布《规定》以后, 进一步重视了土地复垦事业, 并增加了财力投入, 进行了复垦规划, 加大了复垦力度, 取得可喜成效。

1、加强内部管理, 明确职责

1991年3月, 经江西省土地管理局批准, 成立了德兴铜矿土地管理局, 负责管理全矿的土地复垦工作。宣传贯彻土地复垦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生产建设过程中土地受破坏的实际, 编制土地复垦计划, 协调解决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1995年1月, 为了加大土地复垦和改善生态环境, 组建了德兴铜矿生态生物工程开发中心, 以一号尾矿库为重点和基地, 专门从事以土地复垦为主和绿化等工作。精尾综合厂的尾矿工段, 有护矿队, 负责坝体裸露部位的覆土和植草工作。

制定土地复垦规划

1993年下半年, 矿委托中国土地复垦研究会露天开采专业委员会编制了《德兴铜矿土地复垦规划》。经评审会议基本通过后, 又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于1995年5月付印成书。

《规划》的复垦面积为6000亩, 占全矿最终可复垦面积的14%。复垦面包括:一号尾矿库全部面积, 二号尾矿库坝体面积, 杨桃坞废石场, 祝家废石场临时复垦面积, 铜厂矿区已形成的固定边坡等。《规划》的复垦项目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

2、土地复垦实施情况

德兴铜矿至目前为止, 已经复垦的土地面积达4700亩。投入复垦绿化的资金累计达3000万元以上。复垦的地表, 主要是已停止使用或已形成永久性表面的尾矿库和坝面;此外, 还对一些沿山建筑物的边坡进行了复垦、加固和美化。

(1) 一号尾矿库复垦。一号尾矿库总面积3149亩, 其中坝体面积2554亩, 库内尾砂沉积滩面积352亩, 库内水面242亩。该库1965年投入使用, 1987年停用, 已堆存尾矿2150立方米, 坝体绝对高度87米。为了巩固坝体和恢复库区的生态平衡, 主要进行了复垦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其试验示范研究”两项工作。一号尾矿库的复垦是立体、全方位、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垦。在坝体的斜坡面上, 逐年种植牧草、湿地松、泡桐、水杉、果树、苗圃和菜地等, 还有苗圃、菜地全部进行了植被更新, 实现了绿化。在坝顶平面上, 与澳商合作, 建立了70亩砖砌混凝土螺旋藻池, 生产绿色食品———螺旋藻粉, 既是工程复垦, 又是生物复垦。在尾矿滩面上, 除靠坝边一排约30亩螺旋藻池外, 其余全部培植了无叶节节草和水蜡, 属无土植被复垦。尾矿库水面, 经多年自然净化, 水质已达地面水标准, 已围堰建成鱼塘, 投放了鱼苗。在库后的山坡、山麓上, 种植了杉木林及天然的乔、灌木林进行封山育林, 建立了号称“千亩林”的绿化基地。为了搞好矿山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作, 以一号尾矿库为示范工程, 开展了两次“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试验示范研究。第一次是与江西大学生物系合作, 第二次是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第一次试验研究的结果, 经过专家们的评审和鉴定, 认为为尾矿库复垦提供了新思路, 开阔了视野。试验筛选出多种可在坝体上生长的植物, 其中水蜡烛和无叶节节草直接在尾矿滩上种植成功。此项目在国内同类型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2) 二号尾矿库复垦。二号尾矿库总面积3602亩。从1982年12月投产以来, 现坝堆高130米, 坝面已有59个台阶, 约1240亩, 均已复垦。它是精尾厂为了保护坝体和防止水土流失而进行的复垦。办法是在高2米、宽8—12米、一级一级往上堆的尾砂坝上先覆盖一层30—45厘米厚的风化石, 再在上面每一平方米栽一丛芭茅草, 以后茅草逐渐蔓延, 并长出一些灌木和马尾松树, 形成植被, 变成可供再开发的土地。

(3) 对矿内一些沿山建筑物边的斜坡进行复垦。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坍塌滑坡, 采取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即在斜坡上嵌入混凝土花纹网, 再在网中植草, 进行护坡、复垦和绿化。全矿计有大山选矿厂、中学、5号泵站、宾馆以及香泗铁路部分护坡等5处, 面积计有140亩。其中采矿场高边坡, 还委托了江西大学进行植草固坡试验, 后来又委托南京环保所进行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植草培育, 边坡及平台已被密集的茅草覆盖, 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

(4) 沽口造地。由于三期工程建设大面积占地, 致使铜矿所在地泗洲镇的土地剩下不多, 人均耕地在通常情况0.013平方千米以下, 随之劳动力的安置显得非常困难。沽口位于铜矿下游, 是历年来受铜矿生产污染的土地。为此铜矿投资80万元在沽口造地, 土地改造工程主要是修筑河堤平整土地, 其中一部分改造好的土地归属泗洲镇工业开发区, 办了轧钢厂、海棉铜冶炼厂等;另一部分土地进行了土壤改良和作物试种等。

三、土地复垦效果

1. 生态效益

通过在尾矿库复垦的坝体上种植芒、芒萁等植物, 它们的须根在表土层形成交织层, 对护坡护坝具有良好的作用。种植的马尾松、各种灌丛, 能使地面不会受到直接强烈光照, 缓和了林下小气候的剧烈变动, 同时又改善了土壤条件, 给其它植物生长创造了滋育环境, 促进了生态平衡。德兴铜矿土地复垦的实施, 有效地遏制了因矿山建设使土地破坏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加强了矿区的整体防洪能力, 促进了矿区环境的良性循环, 降低了粉尘污染, 改善了大气质量, 调节了小气候,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

2. 经济效益

通过复垦, 土地资源得以恢复和利用, 不仅消除了污染, 还使过去的荒沙滩变成一片绿洲, 同时通过复垦还获得了经济收入。以一号尾矿库为例, 复垦后库区内的草场放养了牛羊;经改造的55.2亩水面, 投放了大量的鱼苗, 年产值达八万元。在坝顶平面上, 与澳商合作建立了70亩砖砌混凝土螺旋藻池, 生产绿色食品———螺旋藻粉, 另有覆土的900亩土地创建了蔬菜基地, 使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 为矿山职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上一篇:遭遇交通事故如何处理下一篇:物探机械